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2: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

篇(1)

本人自上任以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深入学习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思想上、言论上和行动上能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努力做到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相一致,多做调查研究,遇到矛盾、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积极订阅XX年度的党报党刊。

二、工作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级各部门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基础调查、找到工作切入点,通过查阅资料,走访镇村干部、群众等多种形式,详细地了解了村情、民情等基本情况。特别是发现我村有30余户“空巢老人户”,人口40人。经村委会批准我积极承担起照顾空巢老人的任务。

(二)、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工作的结合点,看到我村活动室的硬件设施过硬,却存在没有充分发挥好为党员干部赴服务人民群众的问题。kt250.com来到村后,我主动担任农村党员电教和现代远程教育的操作员。特别是在10月28日向群众宣讲党的xx届三种全会时,我运用多媒体向群众讲解,使政治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趣,得到群众的称赞。

(三)、调整好心态、做好常规工作,岗位职责是村委会主任助理,但无论份内份外的事情我都积极去做,来此时间不长,我协助支部书记整理党建资料、处理民事纠纷一起,村主任处理公路占地的测量、帮助村会计完成退耕还林资料、年报资料等整理工作,还走访农户30多户,联系到产业大户和贫困户各一户。

篇(2)

2.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及其超越

3.中国与新加坡当代大学德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4.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

5.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

7.论大学德育生态环境之建构

8.中美大学德育比较

9.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的运用研究

10.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

11.    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

12.美国大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启示

13.论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缺失

14.当代中国大学德育现状和趋势分析及实施路径研究

15.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和根源

16.文化视域中的大学德育——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德育的一种反思

17.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8.    构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机制

19.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大学德育

20.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德育

21.古典儒家“大学之道”与当代中国大学德育 优先出版

22.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大学德育文化取向研究

2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大学德育改革发展

24.应用型大学德育工作新途径探究

25.儒家思想对韩国大学德育的影响启示  

26.孔子教育思想与大学德育的“生活世界”回归

27.大学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28.浅谈大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9.浅谈大学德育

30.基于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

31.大学德育中对红色资源开发的运用探索

32.生命叙事:让大学德育回归人的情感真实的路径

33.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比较性分析

34.道德关怀教育在大学德育中的实践与创新

35.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基于文化哲学的大学德育内容体系构建

37.大学德育生活化改革动因及策略选择

38.自媒体视野下大学德育的挑战与机遇

39.职业倦怠:大学德育教师的困惑与对策

40.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41.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42.“志功”思想与大学德育

43.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对大学德育的启示

44.大学德育的诗情意

45.张伯苓大学德育思想的当代意蕴

46.从博雅教育维度审视大学德育:目标、方法及途径

47.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德育意蕴解读

48.从教育“三个面向”谈大学德育的发展方向

49.古代书院的道德教化功能对当今大学德育建设的启示

50.基于德育生态现状的大学德育困境思考

51.责任教育:一个大学德育主题的再阐释

52.信息时代的大学德育工作

53.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德育教育工作

54.古之《大学》对今之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55.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

56.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

57.大学德育教学改革初探

58.古典文学和大学德育中的美学思想

59.大学生德育教育思考

60.《大学》中的道德教育

61.大学生个人德育总结4篇

62.大学个人德育总结

63.大学生德育自我鉴定

64《大学德育自评》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65.大学德育分真有那么重要吗!!

66.大学德育概念

67.浅谈大学德育

68.大学生毕业德育总结2015

69.大学德育工作计划

70.当代大学德育走向

71.2016年大学德育上半年个人总结范文

72.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73.大学生德育教育

74.大学德育有效才是硬道理

75.新编大学德育

76.大学德育总结

77.大学德育文坛

78.浅谈当代大学德育教育

79.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0.大学德育研究_购买大学德育研究相关商品

81.大学德育环境及建设

82.树立现代大学德育理念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大学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85.大学德育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86.2014年英语六级作文预测

87.大学德育教程

88.从一个案例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89.大学德育学

90.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

91.大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92.《当代大学德育走向》

93.大学德育价值和德育目标

94.论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

95.e时代的大学德育

96.大学德育:如何走向首要位置

97.《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

篇(3)

一、关于知识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

1.知识管理国外现状分析

在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企业首次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经济在战争中都受到了创伤。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当时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学生成为主要劳动力,这些人不同于以往的工人,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在工作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知识管理”第一次被正式提出。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知识管理理论开始在企业中发展形成。第二,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知识管理第一次被引入教育事业始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这名学者发表过两篇文章:《创造知识的学校》和《教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之生产、媒传及应用:一项比较分析》,这两篇文章目前被认为是最早将知识管理理论引入教育领域的文章。同时这两篇文章的问世,也带领着当时的教育界学者开始重视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知识管理国内现状分析

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逐渐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全世界每天以千万亿字节的速度在增加数据总量,知识的呈现状态也越发丰富,人们将每天直接面对数量庞杂的数据,知识管理对于个人而言变得十分重要。我国国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较晚,目前针对知识管理的论文并不多,主要是从教育、知识获取和知识技术管理这三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的,缺少实际的案例,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也较少。

二、目前大学生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起关于知识管理的理念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并不会接触到有关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也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虽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大学生会进行相应的知识管理,但这种知识管理多数毫无章法,作用并不明显,对于大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帮助甚微。

2.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并没有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总结

在每年的寒暑假利用假期到企业里实习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这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十分有利。而在实习过程中他们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观摩学习获取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在实习过程中却少有人会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犯过的错误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在获取技能或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只是机械地听从他人的意见而没有进行自己的思考。

3.忽略隐性知识的积累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主要是以显性知识教育为主,大部分学生十分注重显性知识的积累存储,却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反思总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大量的隐性知识和少量的显性知识,如果学生可以很好地管理利用这些隐性知识,对于其今后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三、提高大学生知识管理能力的对策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途径知识交流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知识交流获取平台。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并将知识存储于个人电脑。基于目前科技的智能化,本文提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大学生知识交流平台。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主要的知识交流平台,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建立网络图书馆、学习信息共享论坛等,减少大学生用于寻找资料的时间。

2.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科知识系统结构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管理能力,在面对学生时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而是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隐性知识。

3.加强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因而加强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

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就目前来看,我国针对大学生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大学生知识管理与企业员工的知识管理有何异同,大学内进行知识管理主要需要哪几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各位专家学者进行探索研究。

四、总结

知识管理能力已逐渐成为社会上一项较为重要的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在校大学生并没有具备此项能力,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于知识管理的认识。我们要充分认识目前大学生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准切入点共同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盛小平.知识管理:原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当前,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尤其是大学生更是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为了借助互联网实现对高校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管理,一种基于互联网而提出的新型学习方式――PLE(个人学习环境)。该学习方式已较为普遍地应用在各大高校的教学中,其是一种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控制管理自身学习行为与学习过程的系统。PLE主要通过“制定个人学习目标、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与他人沟通”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过程进行管理,其具有分布式、社会性的特点,高校学生个体是该学习方式的核心。

1 PLE概念

PLE(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中文译为“个人学习环境”或“个性化学习环境”。PLE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依托网络为学习辅助,进而构建的自主、综合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具有促进个人终身化学习的作用。因而,关于PLE概念的描述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借助网络力量构成的松散集合体,是一种新方式的服务工具;②一般以Blog为中心的网络工具,运用Rss阅读器和简单的Html来进行自由收集与,以构成集合性的自我引导学习方式;③支持个人与专业的发展;④各种应用与服务的综合体;⑤是Power Tools,力量工具的象征。

2 高校学生构建PLE的必要性

2.1 促进高校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鉴于高校学生课业繁多,利用PLE构建系统、索引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有效对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这有助于高校学生掌握知识自成体系,借助PLE平台计划明确的学习目标,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学习。

2.2 丰富高校学生学习工具软件的使用

高校学生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多样性的学习工具,如MP3/MP4、计算器、快译通等。而基于网络构建的PLE学习环境更加丰富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工具软件,传统性的硬件学习工具都可在PLE提供的各种社会性软件来满足功能使用的需求,多媒体计算机的超链接性、存储性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3 提供学习方法促成终身学习

高校学生通过构建PLE的个人学习环境,利于其有效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与能力,再加上学校专业知识的系统教学,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大部分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高校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进而促成其终身学习的可能性。

3 高校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

高校学生PLE的构建,可以是基于Web服务的由一个或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桌面程序,具体组建方案如下:

3.1 基本工具与方法

⑴搜索引擎是高校学生在PLE环境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而高校学生需要熟练掌握2种以上的高级搜索引擎(如Baidu、Google等)使用方法;⑵高校学生应拥有如MSN、QQ等较为流行的即时性通讯工具帐号,若没有需及时注册申请;⑶高校学生应拥有多个免费邮箱,掌握如Outlook Express、Foxmail等邮件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以满足注册BBS、私人写信、支付理财、快速收发邮件等需求;⑷开通网上银行,并注册如支付宝、块钱等在线支付服务。

3.2 以Blog为起点与核心

Blog是一种网络交流系统,具有Tag、RSS、Trackback技术支持,提供Web2.0服务,兼具写作与交友的优势,操作简单快捷,为广大用户提供了网络交友的平台。PLE可以将Blog作为起点与核心,高校学生可自由选择Blog圈子,实现网络沟通与交流。

3.3 信息获取工具与渠道

PLE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信息获取工具与渠道,具体包括:①传统网站;②订阅工具(如RSS 订阅、Twitter等);③搜索引擎;④专业性的知识网站(如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⑤专业性的论文等文献资料网站(如Google 学术搜索、CNKI、Google 专利搜索等)。

3.4 社会性联结工具与渠道

与此同时,关于社会性联结工具与渠道PLE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主要有:①各类交友网站;②即时通讯工具(如MSN、QQ等);③各类分享网站(如Google Calendar、卡卡网等);④生手专家联结渠道(如43Things),该渠道能够实现具有相似学习目标高校学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学习。

3.5 娱乐工具与渠道

此外,PLE还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些娱乐工具与渠道,劳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观点。如Youtube、土豆等视频网站;17173、2828等游戏网站;迅雷、eMule等下载软件。

3.6 信息反思、整理的工具与渠道

高校学生通过PLE系统的学习之后,可利用各种工具与渠道进行学习信息的反思及整理。如①将自己学习中的反思总结发表在Blog上为同学提供借鉴;②将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成果贡献在社区Wiki上;③在Yahoo Pipe上整合出一个新的RSS输出,丰富Web的服务内容。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34-01

一、体验式教学方式应用于大学音乐教学的实施目标

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推动传统对音乐技能的教育转向音乐审美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所有大学生掌控音乐背景知识以及音乐独特魅力的能力,让大学充分体验音乐审美的具体特征。行为体验以及情感体验对音乐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为体验可以利用动态的实践过程促进大学生加深对音乐技能的理解。情感体验就是通过升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心理加强行为体验中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培养大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素质。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领悟到音乐中蕴涵的情感美,与音乐的艺术化形式相互结合,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触动大学生对于音乐艺术心灵的感应,开发大学生关于音乐方面的智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热爱艺术音乐的内心情感。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音乐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感情。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上具体操作策略

(一)兴趣激发策略

教师在音乐体验式教学方式中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音乐的教学课堂上,通过强化学生对体验式教学的需求,进而增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求知欲望,充实学生学习音乐的学习动机,从而拥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并开始主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明了,学生通过对某一具体目标而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这一过程就形成了对知识进行探索的动机。这一研究促使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前,需要积极的创造体验式的各种情境,为学生进行音乐探索提供更多的材料,摆脱以往枯燥学习音乐造成的心理负担,反而成了学生对接纳新知识的享受过程,并且为学生创造了独特的体验经历。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特殊的兴趣爱好以及独特的个性,寻找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策略

相比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够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并加强教育学生个体主观感受,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每个人都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加强学生自身对于音乐的体验,教师不能将自己对音乐理解的个人观点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反复体验策略

想要大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强体验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从行为体验到情感体验的升华,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不断进行体验、反思,并加以总结。螺旋式的体验能够让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发生质的变化,最终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音乐教学的应用

(一)活动教学

在大学音乐的教学课堂上,合理安排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因此,大学音乐的教学可以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通过参加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音乐的魅力,还能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感受音乐,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追星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新的音乐元素,也为学生提供接触音乐文化、接触社会的机会,在体验音乐魅力的活动中真正领会到音乐的内涵。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进行良好科学的评判,采用分组辩论的基本形式进行研究,在音乐辩论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以及音乐鉴别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音乐的熏陶。

(三)情境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在大学音乐课堂上,教师提供一个比较合理恰当的具体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音乐,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产生的具体背景。可以通过情境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语言或者是情感的体验,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大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在精神上受到音乐艺术的感染产生共鸣。

四、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并不是让大学生仅仅停留在音乐的体验过程中,而是通过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学会自主学习,加强学生感悟和理解音乐的内涵,将行为体验升华为情感体验,完善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在体验中提升自身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青青.音乐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8).

篇(6)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11-02

受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思潮的影响,目前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风不正、学纪松懈、成绩下降等现象,为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带来诸多挑战。究其原因,虽存在不善于学习、学习方法不当、知识基础较差等方面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上,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1],而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2]。学习动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机,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是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学习动机不仅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还受个体对环境认知及差异左右的。因此,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用多种途径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显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共同愿景”( Shared Vision: 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 是美国组织管理学专家彼得・圣吉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方法,即“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 “它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3]。目前针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从建立共同愿景的角度进行分析还不多见,因此本文现就如何采用建立班级愿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有所裨益。

一、班级愿景的概念

愿景是人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而共同愿景就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景象。当人们真正共有愿景时,这个共同的愿望会紧紧将他们结合在一起,它创造出众人是融为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共同愿景描述的是一个现实可信的组织图景(愿景),体现着组织成员的共同内心追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本文所指的班级愿景的定义为:高校某一班集体的共同愿景。班级愿景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的目标愿望、企盼和景象。它是班级的努力方向、发展目标,是与学生个体的价值观、使命感、奋斗目标相互交融的结果。因此,班级愿景同样可以在学生心中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它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具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班级愿景的作用

由于班级愿景建立在每个班级成员个人愿景的基础之上的,是经对个人愿景的充分讨论和酝酿后建立的,因此它是班级每一个体认同并发自内心愿意为之而奋斗的意向或景象。建立班级愿景对培养学习动机的作用如下:

(一)班级愿景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

班级愿景是学生个人愿景的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体现了学生自己的努力意愿及方向,是整合了个人愿景的核心部分而形成的集体共同的目标和景象。这种目标和景象对人的行为具有定向、激发和维持作用,因此班级愿景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这种集体的愿景可内化到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中。班级愿景的实现展望是:既能实现自己的核心个人愿景, 同时也共同实现了班级愿景, 并且成就了班级其他成员的个人愿景,这样的美好远景使班级成员个体激发出巨大的自觉学习积极性[4]。通过实现班级愿景,使学习成为班集体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需要。

(二)团体学习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

团体目标学习是共同愿景实现的主要方式之一。团队学习主要指团队内部的协调、内部的讨论和内部的研究,以达到班级内部的知识扩散和共同愿景的建立,它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共同愿景的实现特别强调团队激励、特定环境(氛围)的营造,即强调团体学习。团体学习比个人学习更能强化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兴趣,主要体现在如下的方面:

1.团体学习可以产生远大于个人学习的效果,发掘个体的学习潜力

卜荣华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小群体取向,即容易受到所属群体成员态度、行为方式的影响,显示大学生学习动机受学习环境的影响较大[5]。团体学习通过以反思和探询为基础的深度会谈和日常学习讨论,启迪个体心智,可以发现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从而发掘出个体的学习潜力;团体学习通过互帮互学,互相激励,促进向更高目标前进,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和学习共同体,从而产生远大于个人学习的效果。

2.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动机培养与激发

愿景班级着力于“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学习,个体价值得到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愿景班级的共同愿景的实现需要共同学习、情感沟通,需要彼此间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的和谐气氛,学会分享学习心得和共享资源,从而达到自我改变、共同成长的目的。这种共同经历,共同成长的氛围对人有熏陶和约束作用,当班级成员置身于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 就会受到感染, 不知不觉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从而激发起积极的学习动机。

3.班级愿景有助于外部动机内化为内部动机

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成分有外来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内在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所学的内容本身)、认识兴趣(求知欲)及成就动机。外来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内部动机来发挥作用,因此,学习动机的培养关键在于内部动机的形成[6]。

班级愿景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整合。共同愿景既然是整个班级共同认可的目标,则集体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每一成员的学习动机都有导向和约束作用,就是全体学生都必须积极向上的努力方向,并要求引导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同心协力。在共同愿景的实现过程中,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行之有效的导向主导自己的行为,并对影响团体行动的个人行动结果负责,这一过程促使大学生个人将社会取向价值同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将外部学习动机内化为自我的需要,这种转化有助于减轻目前大学生在学习问题上普遍感受到巨大的学习压力,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班级愿景的建立策略

(一)尽早建立班级愿景

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普遍存在松一口气的思想,而且他们对专业学习、成长成材和就业发展缺乏清醒的认识,多多少少存在着盲目和迷惘的想法。这都会影响大学学业的完成,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尽早实施班级愿景。

建立班级愿景可以在大学生一入校就积极介入,引导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找到自己的努力意愿及方向,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充分重视学生个人意愿总结的基础上,从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人愿景合理地进行整合规划,并提请班级谈论,最后形成班级成员认同并发自内心愿意为之而奋斗的班级共同愿景。当找准班级成员共享的成长发展目标, 就会激发起班级所有成员沟通协作、团队学习的思想和行动, 同时也会极大地激发出班级成员的团队竞争意识、身份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建立班级愿景同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功利化、实用性倾向比较明显,就业成了大学生学习动机中最关切的问题[7]。因此,建立班级愿景就需注意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来设计共同愿景,将愿景与个人职业规划两者结合起来,在宏观愿景指导下,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从而使个人愿景更有意义和方向感,而且使愿景更有目标性和可行性。

班级愿景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有助于大学生尽早澄清自己的职业兴趣与专业前景,有助于他们合理认同学习的要求、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动态管理

鉴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任务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要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共同目标,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对班级愿景进行“动态性”管理。

在班级愿景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把具体愿景分解成不同阶段的子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其分解为阶段愿景、年度愿景,结合班级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较完备的班级愿景体系;同时予以量化指标来保证,达到共同愿景的逐步实现。因此,对班级愿景实行动态管理有助于促进班级个体成员不断找到新的学习点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源动力。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4]杜洁.论共同愿景在高校班级组织建设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7, (5).

[5]卜荣华.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8,(12).

[6]莫闲,袁媛.大学生学习动机整合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1(8).

篇(7)

(一)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相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任占忠会长指出:“智者规划”,“适者生存”的新的就业指导理念是在总结经验和吸纳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精华基础上,以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四个转变:从重视学习成绩,到知识能力并重;从重视专业教育,到强化职业探索;从重视传授知识,到互动体验培训;从重视职业规划,到强化职业适应。

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教育是以企业为主体,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以职业生涯目标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设计方法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发展定位和激发学业动力具有积极作用,其特点是以个人为主体,失去了职业适应的客体。职业规划侧重于自我设计,但就业环境常常不如意。

(二)形成中国大学生应树立职业适应力的战略思想

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都面临着“自我统合”的困惑。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适应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目标,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做准备。其次,要正确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分析即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适应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比如,一年级为基础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二年级为提高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能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强化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找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成熟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应该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作一个总结。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职业兴趣

要将爱好培养成特长,将兴趣转变为职业。在职业兴趣的培养中,要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之后形成稳定的兴趣,从而培养现实的职业兴趣;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根据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培养和发展兴趣,为事业的成功创造条件。

(二)塑造自身的职业性格

在职业教育中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还要尽力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为塑造健康的人格而学习。学校教育如果尽最大的可能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的性格,会使学生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建立相应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而且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保证教育的有效性。要强化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如通过专题讲座、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优秀校友采访录等形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一个高尚精神风貌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环境。

(四)培养职业能力

1.调试良好职业适应的心态

(1)谦虚而随和地处理职场关系。在职场中,需要尽快学会与人合作、沟通;不宜太张扬,以免引起大家反感。选择自己的态度:虽然无法选择工作本身,但可以选择采用适当的方式工作,带着阳光、带着幽默、带着愉快的心情对待每一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快乐工作上,就会产生一连串积极的情感交流。

(2)乐观地面对职场困难。大学生应该对自己前途乐观,相信能改变命运,进而改变中国。一个人如果要谋求长久地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自己创新的能力,而从中更应该培养与陶冶自己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观。职场危机感,危机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源自自身,自身内因决定了职场认知,忠于职守,提升自己工作作风。

(3)始终保持对工作中的激情。把工作当事业,就是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工作成为自己割舍不下的一份牵挂,让事业成为人生风景中最绚丽多彩的部分。

(4)平和的面对周而复始日常工作。青年人除积累必要的工作经验外,还应注重学习他人行之有效的做法,来充实自己欠缺的经验,在未形成自己的习惯作法以前,多用开放的思路对各种问题加以思考和反思,努力克服易偏激,容易自卑、浮躁的不平衡心态。特别是要学会自我调解。

2.构建良好的职业适应氛围

(1)建立长效机制。从新生入学就告知每个人必须适应社会,从大一开始就努力营造一个职业氛围,培养各种职业适应力。将职业适应力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2)就业讲座。为使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掌握就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升就业能力,我们通过各种名人讲座,用他们的成功的经验引导同学们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讲座学习到如何确定就业目标、选择职业的发展路径、在面试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等,这些对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具有实际意义。

篇(8)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案例介

学生小项来自省内农村,是13级的贫困生。平时沉默寡言,不和其他人接触交流。寝室同学都反映她比较孤僻,我行我素,多次申请独自在寝室晚自习未获批准,常常旷课,早退,班主任已找其谈话好几次,但没有效果。

后来小项主动来找我,在谈话中,竟毫无征兆地哭了起来。原来,她家非常贫困,父亲身体不好,治病吃药花费很高,为了让姐弟三人读书,父母不但兼几份工作,还问亲戚朋友借了狠多钱。好几次她都想放弃上大学的梦想,早点步入社会打工挣钱,但是父母却坚持让她读完大学。来学校之后,寝室同学条件都不错,一些无心的话语和表现,却使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认为同学看不起她。听完小项的诉说后,我十分同情她的遭遇 ,当务之急是开导她解开心结,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我找她的室友谈话,希望她们对同学一视同仁,并发动她们加强对小项的关注,平时主动找小项交流、外出活动,拉近距离,化解隔阂和误解。另一方面,我常常找小项聊天,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帮她搜集一些勤工助学的信息,鼓励她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兼职,一方面挣得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生活圈子,增加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并鼓励她人穷志不穷,努力完成学业,毕业找到好工作,报答父母。

通过老师和同学真诚的关爱和沟通,她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挚的关心和帮助,慢慢地开始愿意和人交往。我经常在走访她们寝室时发现她常常会面带笑容地和室友们聊天,室友们和班级同学都反映,小项不再是从前那个孤僻的自卑女孩。

二、案例思考

小项的案例虽然是贫困生案例中比较普通也很普遍的一个案例,但却也是一个典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比经济问题更复杂、也更难解决。通过对小项的观察,我发现了大学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此也引发了我对学生辅导工作的一些认识:

第一,做到对学生真实情况的切实深入、耐心的了解。发现问题,对症下药。辅导员在解决学生问题时,首先要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拿小项这个案例来说,要解决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归根结底要了解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自尊与自卑相矛盾:贫困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家庭经济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这种心理现状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对群体生活比较退缩,沉默寡言,担心自己受到别人的轻视。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影响,会采取隐瞒自己家庭情况,不喜欢与他人沟通,排斥与他人交往,甚至回避集体活动,以此来弱化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逃避他人的关注。

2.现实与理想不相符:贫困生承载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期望,他们满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怀揣着美好理想来到大学。但现实却使他们不得不为学费发愁,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但是,因为沉默寡言、又碍于面子、胆怯等个人因素,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压力,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和前途忧心忡忡。

第二,正确做好贫困生教育引导工作。做好正确的教育引导工作。这时候更多侧重于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平等对待,不要因为对方是贫困生就特殊对待,不能让贫困生有“不如人”“低人一等”等负面想法。遇到有问题的同学,应主动真诚去帮助他,同时调动班委成员,为其提供在生活、学习上更为及时的帮助。一对一地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多点鼓励,多些赞美,积极发掘每个人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但许多贫困生因为家庭情况往往会感到自卑,因而忽略了自身其他优点与长处。面对贫困生,就需要更多鼓励,更多赞美,引导他们树立起自信,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加强贫困生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在自我表现中发掘出自己的闪光点、优点,找回自信。

第四,认真分析学生个案,总结学生个案问题与解决过程中的经验。贫困生心理问题不只是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而可能是一部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作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出现的学生个案,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处理的方式方法,在今后遇到同类型问题时,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同类学生个案的发生。同时积极总结个案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大学生辅导工作中做得更加顺利和完美。

第五,学生工作无小事,辅导员应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工作无小事,辅导员应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是每一名辅导员都要反思的问题。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同时,还要扎实细致地掌握学生的近期思想动态和突发事件,做到情况早了解、问题早发现、危机早预防、事故早解决。切实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呵护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同学们能更充实、更顺利的度过大学生活

第六,用真情打动学生,用诚心感化学生,用心灵聆听学生。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管理者,辅导员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辅导员应该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赞美,细致周到地关注每一位同学。因此我本着“用真情打动学生,用诚心感化学生,用心灵聆听学生”的教育理念,尽我最大努力去帮助她。对待每一个学生时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上考虑,“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只有付出真心,真正做到真心诚意地去关爱学生,才会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辅导员要肩负起学生学业的辅导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监督者、纪律的管理者等等多种角色。在众多的工作角色中,辅导员用自己的方式关怀着学生的成长,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欢喜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误,可是辅导员们对学生那颗关爱的心是始终不渝的。

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48-01

一、艺术院校学生特点

艺术类学生思维敏锐活跃,富有创新精神,但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容易忽视现实,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不太重视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内外、国内外时事漠不关心,政治参与热情明显偏低;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热衷于“自我设计”、 “自我发展”和“为艺术而艺术”,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淡薄。他们往往重视专业的学习,但文化课基础十分薄弱,经常出现“挂科”现象。

二、如何做好艺术类高校的辅导员工作

辅导员作为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要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为顺利推动素质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下面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 不断学习,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做好辅导员工作,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这种威信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辅导员知识丰富,能力服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辅导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不仅要精通管理知识,还要熟悉美术专业的一些知识。同时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此外,还要提高多种能力,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等等。

(二)亲近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一位学者也曾说过:“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在管理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学生的批评要以平等的态度,关怀、爱护的口气,推心置腹,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鼓起勇气改正错误。与学生真诚相处,真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家庭状况,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细心观察学生,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当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形成尊师爱生的氛围时,才能真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有利于开展工作。

(三)精心培养、选拔、组建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唯有谨慎地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队伍,辅导员工作才能开展的有声有色。要大力表扬学生干部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其树立威信。在鼓励学生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的要求学生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强大的聚合力。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丰富多彩的活动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舞台上,展示自我的才华,增强自信,查找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发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艺术类院校的课余活动一定要注重艺术类学生的兴趣爱好,要针对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点开展活动,并且把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密切联系学生家庭,搞好走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对本市学生可以上门走访,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通过电话、邮箱、书信等形式加强联系。走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和反映学生的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走访要把握有利时机,谈话要讲究技法方式。谈话要以关怀、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向上为出发点,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和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注意时机、环境和家长的心态,适当选择交谈的方式,内容和语言,与家长达成共识。

(六)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工作驾驭能力

做好总结和反思,是辅导员工作更上一层楼的必要方法和必然要求。尽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但在实践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可能会存在一些方法和管理的漏洞。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工作方法。通过总结来认识不足,吸取经验,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

篇(10)

目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需求日益多样化,国内各艺术高校和院系打破以往舞蹈专业“精英”教育的模式,开始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舞蹈教育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生个人的发展铺设了更多的可选道路。毕竟,“精英”或 “明星演员”只是凤毛麟角,因此,舞蹈专业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要根据自身条件、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注重其他科目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修养,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尽早明确发展方向,并在教育、编导、理论、策划、管理、传播、文化交流等与舞蹈专业相关的领域做出多方面的选择,为日后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础。

二、挖掘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近些年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反馈的信息表明: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普遍参照的选择依据。许多用人单位反应,一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存在“心浮气躁、恃才傲物、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等现象;有的受自身素质或就业方向的局限,产生改行和放弃的念头;有的因为受不了工作单位的严格管理、善意批评或难以适应理想与现状之间的巨大差距;有的沮丧之余,不能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审视,陷入了频繁“跳槽”却依然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尴尬处境,给用人单位与个人都造成了巨大损失。

由此可见,舞蹈专业大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更需要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只有将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培养创造思维,适应时代需要

上一篇: 学生补助申请书 下一篇: 企业妇联工作要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