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2: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篇(1)

【案例】新课的导入设计做到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紧扣文本了吗?

一位老师在教学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课时是这样导入:先出一则谜语,“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请学生猜一下是哪位文化名人?生齐答屈原后;老师又问,他的一生是怎样的?生命如何结束?学生回答,“悲惨”、“敢于直谏”、“流放”、“汨罗江而死”等;教师再追问,为了纪念屈原有了端午节,那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学生纷纷回答,“吃粽子”、“赛龙舟”、“吃鸭蛋”… …此时老师导入课题,“我们一起走进跨越现当两代的小说家汪曾祺,看看他小时候的故事。”

环环相扣的提问中,可以看出教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猜文化名人到屈原的一生,似乎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细一琢磨却发现这个导入似乎离教学内容较远,有点牵强附会。由此我想到了:有些浓墨重彩的导入设计,如果不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激发起其参与文本学习的兴趣,那么是低效的,有时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文内容。

日常教学中教学细节,除了导入设计外还有很多,譬如: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学手段的适时运用;教学道具的合理使用;教学过渡语言的设计等。这些看似并不重要的细节往往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可以这样说, 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许许多多闪光的细节,有时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演绎而将其转化为深刻影响学生思想的一课。

反思之二: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行为上的落实。

【案例】教学资源的把握和利用贴近了学生的实际了吗?

我在教学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时,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先显示茨威格和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再整体感知:全文在结构上分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接着让学生找出文中刻画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特别是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分析作者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文章采用了怎样的手法?体会作者的用途。最后让学生感受托尔斯泰思想情感。课堂上,虽然学生按部就班地配合着我的教学,但丝毫没用如我所期望的那样,唤起学生对托尔斯泰的由衷敬意。

为什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后来我发现是因为学生与作品人物有很大的距离感,而我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架起一座学习的桥梁。当时如果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中创设学习背景,并注意课堂中所创设的情景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那么结果将会有所改观。只有时时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

“在一个世界里,儿童象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违背某种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这是课堂教育的失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这种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要求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追求之一。

反思之三:反思有争议的教学案例,对教学行为进行不断追问,不断促进自我教学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案例】教学材料的分离与重组是否违背了语文的教学之道?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当中,教师教学《自然之道》时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在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学生思考:面对沙滩上那令人紧张、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正当学生的心和作者一齐跳动,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一样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老师情感基调突然下沉,请学生继续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当学生看完故事的结局后都明白:“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海滩上出现了残不忍睹一幕,“我们”是好心却办了坏事啊!这样,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

篇(2)

1.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回归内心,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去抓取景物的特征。

2.完成贴切生动的迁移联想,并用细节文字呈现。

3.设计场景,用其他景物的烘托凸显景物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1300年前,24岁的李白带着对更为广阔的大好河山的好奇,也带着建功立业的期盼,“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巴蜀之地,途经荆楚之国。今天,我寻着太白的足迹,从重庆来到荆州,同样也带着好奇与期盼,好奇荆州这座历史古城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也期盼着用短短一堂作文课打开同学们的心扉,用细腻的感知、灵动的思维、美好的情思让我们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

二、读习作,发现问题

出示习作:“这,就是一只鸟巢,由树枝构成,围成一个圆形,中间又陷下去,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战士,充满了野性的自然气息。”

鸟巢,我们今天笔下的景物(出示实物)。这是我之前的一位学生写下的文字,当时我的要求是运用联想来描写鸟巢的外形,大家来点评一下,说说它的优点和缺点吧。

明确:

1.优点:运用联想,并用比喻的修辞呈现:多角度观察鸟巢。

2.缺点:观察不仔细;联想不贴切;描写不细致。

三、抓特征,联想写形

1.同学们,你们从鸟巢的形状、颜色、材质等角度联想到了什么呢?

2.只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寻找相似之处,在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通过联想就迅速建立起联系。写作文时用联想,用一物来摹画另一物,会让作文内容显得更丰富更有趣味。我们有了贴切的联想,就有了“鸟巢就像一顶帽子’这个句子,但这个句子也还不够生动,怎样让这个联想用得更生动一些呢?(生:加修饰语)怎么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

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3.找一找茨威格由托尔斯泰的面部联想到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加修饰语的? (答案略)

提示:添加修饰语的目的是让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我们抓景物的特征,其实就是在用心去体验和感受这一景物,而运用联想,用一物来摹画另一物,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这种感受和体验用另一景物传递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在添加修饰语时应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融入进具体、真切的文字中,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4.运用联想总是使用“……像……”的句式会显得很单调,可以使用更丰富的比喻词,也可以尝试不用比喻,例句里“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就是采用比较的句式。鼓励学生用更多有创意的方式来呈现联想。

5.写作练习:续写“这,就是一只鸟巢……”,抓特征,用联想写鸟巢的形。

(展示并点评)

四、设场景,烘托传神

通过联想,我们描摹出了带有自身感受的鸟巢的形,但仅仅是这样,它就鲜活了吗?万物都有它所处的环境,我们笔下的景物也一样。现在我们笔下的鸟巢,还仿佛是在一张白纸上,我们要为它添加一个场景,让它在场景中拥有灵魂,拥有生命,成为一个有背景、有经历的鸟巢。场景应该怎么创设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段文字: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缘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明确:场景的创设,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通过周围景物以及活动对我们笔下的景物进行烘托。

写作练习: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张开想象的翅膀,为你心中的鸟巢创设场景。

五、抒感受,点染情思

我们写下了心中的鸟巢,并为它设计了场景,它已经不再是个简单的用枯枝搭成的物品,已变得有生命,有灵魂,它的身上早已倾注了我们的情感,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当美食染上人间的烟火,让人流连的不仅是美昧,更是人间真情。此时,巢已不再仅仅是巢,请在片段最后,用一句话写下你面对此巢、此景的感受吧。

六、展示全文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景物描写状其形、传其神的过程,学生用三段文字从鸟巢的外形写到了它的神韵,赋予它真实可感的形象、灵魂。让学生在朗读三个片段组合在一起的小短文的过程中,去体会自己作文的变化。

写作练习:一分钟时间,浏览三个片段,将文段修改通顺,然后在音乐中向全班展示。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读到了你们心里的鸟巢,它从我们的眼中走进心里,再通过文字进入读者的心中,我们的情思就是它的生命,它让作文变得有个性、有特点,鲜活而生动。其实,万物都好比鸟巢,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形象,“抓特征,联想写形”,“设场景,烘托传神”,“抒感受,点染情思”。鲜活的景物,来源于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命则来源于细腻的感知、灵动的思维和美好的情怀。同学们,让我们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让我们的作文鲜活起来,让我们的生命鲜活起来。

(重庆二十九中学400010)

(本设计用于第四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该课荣获一等奖。)

简评一

发现与表达

杨桦

《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潜在地含有两个主问题:-是“发现什么”,二是“如何表达”。发现什么,就是发现自然景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如何表达,就是在多彩的自然景物中如何采撷瑰丽诉之于笔端,再现“活脱脱”的景物,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之感。课堂上通过解决这两个主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让学生明白写作要学会丰富表达的内容,笔下的景物才能鲜活起来。教师的这一思路在“教学目标”中已明确表达。

教师不仅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而且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充分考虑到开启学生写作思路的路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让每个学生所“发现”的景物特征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真实体验,每个人对景物的感觉与认识一定是不同于他人的。这其实是在具体落实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的基本原则。另一条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要学会“表达”,表达分两个步骤:一是微观着手,用细节展示,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个由此及彼,教师认为是一种“迁移”,源于实景的要“贴切”,描摹出来的景物要“生动”;二是宏观布局,教师设计用场景显示,用其他景物衬托主体景物。这样,主次景物、诸多景物在由此及彼的迁移中愈发鲜活起来。教师将教学思路置于“教学重难点”中,也是颇具新意的。这不仅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依归来组织教学的理念;而且也告诉大家点拨学生写作思路,教给他们一些写作方法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若能在教学重难点有所突破,教学就会有所创新,学生就会有所收获。

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有四个环节:“读习作,发现问题”“抓特征,联想写形”“设场景,烘托传神”“抒感受,点染情思”。这四个环节内在逻辑严密,目的就是解决“发现什么”“如何表达”的问题。“读习作,发现问题”环节,从对鸟巢做“实话实说”的习作进行点评开始,说说这篇习作的优缺点,实际上暗含了教学要求,写作要在发现多彩的景物世界前提下,让自己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但这篇习作没有写好,大家如何从中悟出表达的规律呢?继之以“抓特征,联想写形”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先是写作指导,后是写作训练。教师的指导过程是重点,首先抛出问题,从鸟巢的形状等联想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要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联想的道理;最后,以茨威格写托尔斯泰面部时所联想到的、以及用加修饰语来进行描写的例子,表明围绕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用修辞性语言加以表达,才能让景物鲜活起来。举例颇具匠心,教师没有直接指导学生如何去写鸟巢,而是宕开一笔,举另一例来说明写作道理,所举名篇之例,又具点拨之效用。“设场景,烘托传神”环节,设场景的构思十分巧妙。宏观布局,思路开阔。增设主体景物的背景和环境,让孤立的景物丰满起来,充盈着生命的活力和张力。这种设计源于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但又高于客观世界,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是不同于自然界的“这一个”。“抒感受,点染情思”环节,依然体现了宏观布局的设计。但与“设场景,烘托传神”环节不同的是,这个环节侧重从情感、情意出发,多采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对所描写景物的满腔真情和热情。

当然,若说不足,设计中有些局部环节略显变化不够,单调一些。如教师写作指导中所举的例子,均出自名家之手,为何不能举其他例子呢?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30061)

简评二

一个设计精细的片段作文指导案例

杜德林

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教师用心规划的教学蓝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而,要想课上得好,首先要有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佘乐老师就非常用心地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实用而又不失技巧的片段作文指导案例。

首先,可操作性强。设计是教师上课时使用的方案,贵在实用,操作性强。当下许多设计,有的是“纸上谈兵”,真正到了课堂则用不上;有的是“花架子”,花样繁多,实用性不强;还有的是“摆设”,写的是一个样子,课堂上呈现的则是另一个样子。而佘老师的设计则不同。比如,课堂上,他提供了一个鸟巢实物,让学生们可观可感,这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再如,为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他还提供了几个片段的写作案例,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中对托尔斯特面部的描写文字,朱自清《春》中关于雨的场景描写的文字,等等。这些素材既可增长学生们的见识,又会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升他们思维的品质。这种设计有具体之物,有可资借鉴的范例,使课堂有依据,有抓手,可操作性强,现场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其次,知识引入、写作指导的时机把握与方法运用恰到好处。李老师在开篇针对学生具体“病文”引出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逐步引入改进“病文”的相关写作知识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样做就远胜于那些开篇就大量讲授抽象的写作知识和方法的做法。这体现出他对作文教学的准确思考与研究,体现了对学情的精准把握。

篇(3)

一、教材精

精通教材是教师讲好一节课的基础,有此基础后,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曾记得自己上初中时,同学们都对当时的语文老师佩服至极。究其原因,回答几乎是一致的:“语文老师上课基本不用看书,但讲起来一样头头是道,同学们听得都是津津有味。”如今自己也从事了这一职业,才明白一名好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那就必须精通教材。

而要精通教材,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所讲内容,无论结构还是主题都能了如指掌;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课后习题都必须理解准确、传授无误;能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和回答问题,也能恰如其分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上课时不看教案或少看教案,也能有条不紊地讲写如流;没有语言杂乱无章、拖泥带水、错讲漏讲甚至“卡壳”现象。

对于这些目标,说起来可能容易,但真正做到这些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必须刻苦钻研、认真投入、广泛阅读,充实自己的能量。正如戏剧中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教师要做到教材精,也必须要做到“台上一节课,台下百夜功”。

二、教法新

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有打破教学常规的勇气,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勇于创新,用更巧妙的教法授课,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那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只有学生们满意的那种教学方法,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在种种教法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和创新,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我校组织了多名教师到其它中学进行了参观学习,大家回来后感触颇深,深感教法新的重要性,并纷纷改进自己,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提高。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教师结合实际,创立了语文教学的“四中教学法”,它包括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师生互动,探究新知;运用新知,巩固自测;课堂小结,知识拓展”五个环节,这种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也体现“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深受学生的欢迎。一年来,我校已有多位语文老师运用此教法参加公开课比赛。

除此以外,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也已逐渐普及。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学习电脑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络资源的共享等,发挥它的直观、简便、生动、信息量大的优点,把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练习好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这是歌德曾说过的一句名言。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练习就是检查学生课堂接受效果,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不应随便让学生做题,而要在“好”上下功夫,要设计好难易适中,形式新颖的练习,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好练习,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篇(4)

大学,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也是我们梦想实现的地方!当我们怀着憧憬的心情踏入大学校门时,意味着我们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关于大学青想的演讲稿。我们远离父母及亲人,带着他们对自己深深的期望,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但能实现梦想的地方。然而,大学生不仅是一顶耀眼的冠冕,而且还肩负着更重大的责任。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必须携着理想、充满信心,精彩的度过我们的大学生活。在大学世界里,我们要学会坚强与独立,我们要学会友好的与人相处、礼貌待人,要学会慢慢长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为我们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各自怀着自己的梦想步入大学,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番作为。但梦想往往是虚幻且美好的,梦想能否成真的关键在于行动。大学,一个给我们发展空间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志存高远,我们必须努力奋斗。航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引路人”,而风帆是助我们成功的“终结者”,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坚守成功的信念,用踏实的脚步夯实我们前进的路基,用行动来铸就梦想的辉煌。

进入大学,首先开展的是新生入学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够帮助新生更加了解学校、专业和毕业后的前景,使我们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转变角色,尽早确定与大学相适应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听到一位位教授和书记那语重心长的话语,我感到醍醐灌顶,心中由生感动。是的,领导及老师都对我们给予厚望,我们又怎能忍心让他们失望呢?不能,我们绝对不能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必须用理想与信念去完成那属于我们的光荣使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一开始就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去做,成功才会有保障,成功的大门才会愿意为你而启。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浓厚的文化底蕴来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只有怀着理想信念,才能坚定不移的往前走,唯有这样才能朝着目标前进。理想信念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带着它上路我们才能看到目标就在前方向我们招手。是的,心中装有理想信念,再难过的关我们也可以度过,再难吃的苦我们也能熬。坚定的理想,才会迈向人生最远的方向;坚定的信念,才会开启人生的最顶端。我们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必须瞄准方向再前进,绝对不能在选择方向上出现了差池。

行走在美容医学院里,听到一位位导师深情的讲述,很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深深厚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必须好好的规划人生,将来的路要我自己去走,所以必须慎重选择。医学美容,学校里面的王牌专业,我很庆幸选择了它。之所以选择医学美容技术这个专业,是因为对美容很感兴趣。然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我相信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可以变得很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件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事。人生漫漫长路,我将在这里为其添上华丽的一笔。规划事业、规划人生,仔细思考,我相信我能行!

但是,我清楚的知道,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是轻而易举获得名就的,他们都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克服前行道路上的困难才取得成功的。学校的知名人士是学校的骄傲,我必然的也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向他们学习,努力向他们看齐!我深知成长的道路上布满荆棘,但就算风雨再狂再大,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住,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定会有彩虹。只要我们勇敢的跨出每一步,前方便是理想的天堂,加油一定行!

大学入学教育,收获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一如既往的信念。既然已经选择了大学这条路,即使再苦再累,跪着也要走完!大学,需要我用自制力去完成我的梦想,需要我用行动去证明我是优秀的。既然选择了大学,我就要与大学风雨兼程。所以,脚踏实地、勇敢向前将是我大学所奉行的信条。

大学是精彩的,未来是美好的,我相信我可以在大学里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

校园青想的演讲稿

亲爱的朋友们:

理想是风,吹起饱满的帆。理想是帆,带起前进的船。理想是船,驶向憧憬的海理想是海,载你向遥远的彼岸。

一个人有了理想就好像是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就像迷途的扁舟发现了灯塔一样,便会为之而努力奋斗。我也一样,有了理想,才能促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才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当一名教师是一个神圣,辛苦的职业。它的任务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作用很大,很神圣,全国到处都需要教师。但这个职业同样也很辛苦。每天要讲课,有时学生不听话,还要管纪律,甚至会大发雷霆,遭受那些不听话的学生的白眼。即使受到再大的委屈,也还要坚强,因为国家需要他。每天晚上,当人们都进入梦想时,有一个屋子里依然有灯光,那是老师在批改作业,写教案。一夜一夜,教师们都是这样熬到很晚,第二天还要打起精神给学生讲课,这是何等的辛苦。

正因为这样,我更想要做一名老师,为祖国培养人才,体会教师的辛苦,所以我立志要做一名教师。

从很小开始我就很想做一名教师。在家里还经常把自己当成老师,学习讲课。现在我觉得,当一名教师,要把知识掌握好,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同学们。另外,还要把性格变的开朗些。最后,还要有耐心。

教师是我的理想,它会为我敲响警钟,提醒我不犯错误,更加向上,促使我努力学习,勇往直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为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谢谢大家!

校园青想的演讲稿

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梦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梦想分成一辈子的梦想,一个阶段的梦想,一年的梦想,一个月的梦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梦想。当你听到这里,同学们,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梦想?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每个人主宰着自己的明天。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梦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梦想,还要大胆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梦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如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正在梦幻的梦想中彷徨呢?

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所谓的“梦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同学们,你是立长志之人,还是常立志之人呢?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嚼一跟艰辛,让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愿每一位青年都怀抱着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校园青想的演讲稿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是来自经济系国贸1033班的尹阳平。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下面是我的演讲,主题是我的梦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梦想是我们给自己铸造的一座城池,是我们奋斗的最远的目标。听过马丁.路德.金慷慨激昂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一天听众心潮澎湃。他的梦想是如此的伟大,而我的梦想没有他那么的伟大,但是我坚信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神圣的、值得尊重的。

我的梦想是能够在我50岁的时候修建一所希望学府,这是一所集小学到高中的信息化教学的学校,在这里全部实行信息化教学,老师都是硕士学位以上的出色的老师,教学内容与世界接轨,教学方法以体现学生的个人素质为主。我希望通过修建这样一所学校,能够上更多的穷苦孩子能够走进明亮的教室,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好的教学,能够上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够让他们与社会的差距缩短,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能够为社会增添一片爱的云朵,让社会充斥着爱心。

也许有人会质疑,你的梦想是真的吗?我可以很恳诚的告诉你这是真的。因为我曾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但是正是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使我成为了一个幸运的孩子。所以我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让爱心的圣火继续传递下出。只要每一个人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更加的温暖。我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努力学习,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专业领域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为自己的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春无畏,行者无疆。让我们扬起生命的航帆,向梦想进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校园青想的演讲稿

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花》: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我的青春,我做主。

青春,坚持也。成长路上少不了挫折,我们能做的是坚持。西汉司马迁着《史记》,费时20xx年;宋代司马光着《资治通鉴》,费时20xx年;清代曹雪芹着《红楼梦》,费时20xx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着《复活》,费时20xx年。他们都为之付出坚持,正是因为坚持才创出如今的这一部部名着啊!青春,因坚持而美丽。

篇(5)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以组织、引导者身份进行定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应转变自身教学思路,才能构建出真正有效的课堂. 笔者认为,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一)课堂教学的任务从研究“如何把学生教会”变为“如何让学生学会”

教师在课堂中不是以传递的方式教授知识,而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学生在主动构建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知识,此过程不能被以任何方式取代,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学会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以此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锻炼.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在发现的过程中成长. 例如:在进行“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学习工具. 上课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尝试用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生在听到问题后,无论采用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都在积极开动大脑并动手操作,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了许多推导方式,最终所呈现出的结果大大超出了教师意料. 由此可见,充满挑战趣味的课堂才是最有利学生学习的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热爱的课堂.

(二)教师要从“以教材、教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主动获取知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指示,数学教学活动需围绕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来开展,将学生个人知识、经验与现实世界紧密连接起来,将之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主,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能够被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教材与之前所学知识相联系再进行教学,围绕教材事先做好备课准备. 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漫不经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策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学生都有自己的学号,教师可以以此为例进行游戏设计,让学生轮流报出自己的学号,当学生学号为2的倍数时,与之相符学号的学生便要拍下手,当学生学号为3的倍数时,相应学生则跺脚.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该节课程的知识点. 此时教师再提出:“现在你们知道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了吗?”学生则很快给出了答案. 教师继续问:“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最终在学生的盼望中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

二、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由此可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中,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方便学生进行理解,以此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例如:在进行“10以内数”教学过程中,教师便能借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以猜谜语的方式将与数字相关的谜语编到卡片背面,让学生通过猜字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日常学习过程中.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轻松数学课堂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让教学情境更加真实且具有画面感.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征拥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点,围绕问题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出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 例如:在教学“圆”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更深的认识圆的概念,并围绕问题设置一下教学情境:“同学们请看,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有两只兔子在同一个点,现在它们要到对面的胡萝卜处,如果一只兔子沿直线过去,另一只围绕圆形跑道移动,哪只兔子会先到达呢?”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将兔子的路线图绘出. 通过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好奇,学生在观察图片同时也在认真思考教师的问题. 通过思考,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观察更为直观,从而有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便是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交流、判断.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思维、注意力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学习数学的意义.

篇(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是对话者之一”,“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等。虽然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科书编者与文本等多层面的对话,但对话的根本是文本。也就是说就课堂教学而言,不管是隐性的思想的无声交流,还是显性的语言方式的交流,都应该以文本或以文本为中心的辐射范围为对话的依据。

1学生自读走进文本

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学生是读的主体。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前和上课时给足学生自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略读或精读的过程中感悟和品味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比如写读后感、写点评。

例如,学生自读《七颗钻石》就会被小姑娘的爱心打动,会被文中神奇的想象吸引。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评点和记录这些阅读初感。总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体与文本最直接的接触,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思想。

2师生共同探究文本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师生共同探究完成对文本的深入学习,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第二阶段。这一过程不是教师完成预设的教案,而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为目的。

比如学习《七颗钻石》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文章的结尾体现作者的什么用意?为什么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要为大熊星座创作这样一个起源故事?而探究《背影》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此文成为经典的理由是什么?

3学生创造超越文本

此环节要在立足文本,精读文本,先入乎其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出乎其外,把文章读活。

比如学完《背影》课文后,只让学生讲讲自己家的亲情故事,是对文本的肤浅拓展,往往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而变成老生常谈的孝敬父母品德教育课。但若是设计成这样的活动:搜索日常生活中,父母最打动你的细节或动作,借鉴朱自清先生的叙事线索和详略安排,进行讲述或写作,则更能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真情实感调动出来,并强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再如学完《七颗钻石》后,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运用想象和联想为大熊星座编写另外的起源故事。

二、提问――对话的显性形式

提问的主体是学生或者教师。学生可以把解读文本过程中的疑惑,以问题的形式向对话的“引导者”――教师提出;教师也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把学生的对话引向深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垫脚石,是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保证。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该注意横向和纵深两个层次。横向要能涵盖课文内容,纵深要形成问题序列。

比如讲授《最后一课》时这样提问:“透过课文,大家说说看,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分别是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通过这两个主要人物体现本文的主题的?”前一个问题是就课文层面上横向展开的,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够概括出小弗朗士是一个有贪玩、天真、自尊、爱国等性格的小男孩,以及韩麦尔在最后一课上有着自责、悲痛、爱国等复杂情感的高大的教师形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则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一个纵深层次的问题。课文写了小弗朗士在战争环境下自然形成的爱国思想,以及韩麦尔自觉主动的爱国情感。以这两个人物为主人公,反映了整个地区人们的丧失母语的悲痛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另外,提问还应该形成序列,当然也可能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申。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整体思维或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三、多媒体――对话的途径之一

多媒体容量大,形象逼真,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莲文化”专题的学习,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图片、诗文、莲的名称等等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列出相关的网站,建议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多媒体的辅助能更好地达到专题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和文本内外广阔的语文资源对话。《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师生、文本边展开对话,边用多媒体介绍贾府众多人物的关系以及表现贾府内在环境的黛玉行走路线,都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直观有效。

但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它只是对话的途径之一。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和文本为中心,要注意运用时机、技巧,避免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形象思维遭到扼杀。

四、留白――对话的拓展

篇(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1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现状

2011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等美术专有特点加入到美术课程性质中,这说明美术课程的性质更加明确。同时,新课标针对以往美术教学大纲过于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改革,并注重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拓展,将美术课程内容划分为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根据学生年龄,又将该内容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样的课程内容既关注学生本身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高师只有及时调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才能适应当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国家教委师范司2001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的规定,高校师范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包括五大部分:教学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文字书写及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班级管理能力。然而我国现行的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在实际教学中,高师美术学专业大多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如下表)

在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大方向影响下,美术师范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上,我国美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远远高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教育理论课程的比例微乎其微,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教育理论课程无外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法课,毫无新意!然而,有关新课改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纷纷出炉,因为没有落实到教材,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仍沿用老掉牙的内容。使得美术课堂如同走过场一样,仅存在形式,缺乏活力。因此,将现代教育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发达国家,人们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美国,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比美国早了83天,这件事情极大的挫败了美国的嚣张气焰,究其原因,是两国科技人员艺术素质不同,导致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文学方面:苏联有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音乐家中的柴可夫斯基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辈;美术方面,当时的巡回画派震惊世界如:列宾、列维坦、谢洛夫等。这一时期,美国只有德R塞和杰克―― 伦敦等少数作家,音乐家虽然也有拉赫玛尼诺夫。美术上寥寥无几,然而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美术最能开发人的空间智能。这样的文化艺术背景决定了苏联的文化艺术素质超过了美国人。因此经过《零点计划》几十年的研究,美国人在他们的师范教育中,教育类课程不仅课时比例大,而且还开设门类众多的美术相关课程。如美国的迈阿密学院艺术教育系教育理论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37.5%;中国占 6.87%;单从这样的对比,我们就能发现我国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构建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贯穿从师范生四年的培训系统。

2主要原则

2.1贯穿性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作为一个贯穿师范生4年大学生活的系统,必须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努力探求最佳结构,实现“齐抓共管”、“环环相扣”,使教师职业技能模式发挥最佳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2.2阶段性原则

应该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有两个目标,近期目标是为了师范生更好的教育实习,远期目标是为师范生将来从事基础教育打基础。两个目标的前提就是使师范生在教育理论、教育技能、职业素养等诸方面“准教师化”,但是对这些方面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阶段,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完成。只有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划分的四个阶段,放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整体”之中才能显示出各阶段价值和生命力。

2.3实效性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必须注意实效效果。根据这个原则,师范生只有通过每一阶段的考核才能进行继续学习,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指导计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预测它的实际效果。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各个阶段的划分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1]为了达到此要求,解决高师人才培养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钩问题,围绕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学计划,必须对美术师范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养,将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纳入大学四年不间断的培养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具体安排可如下表:

时间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目标角色感受角色准备角色演示角色实践

训练内容教师观确立语言表达技能高尚的品德油画基础国画基础设计基础手工制作欣赏评述书法篆刻现代教育技术课堂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美术课标解读板书、教案听课、评课说课、试讲参观中小学教育实习教育反思

对应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思想品德教育油画国画工艺美术史书法计算机基础美术教学论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验收方式报告作品展览微课比赛实习汇报

(结合大学生素质养成工程颁发证书,师范生应该有证明教师职业技能的荣誉)

4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构建的意义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将教育理论和其它相关教育实践课程贯穿于四个学年,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应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他们的实习工作也不再仅仅限于在听课、观摩的基础上象征性地讲几节课,而是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很好的促进师范生在活动中感知、思考和深化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技艺性、专业性、复杂性的认识。[2]使师范生更好的为基础教育服务,这是中小学教学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篇(8)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的这一则名言启示我们:人类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对此,我就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培养思维主动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来源于实际需要,需要与否及其强烈的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程度。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感兴趣时,才能和教师一起积极思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认识触角是敏感而又兴奋的,只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为他们创设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的条件,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创造性的火花才随时可能迸发。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对作品主旨的解读,对文学形象的界定,对已有观点的评价,对作品空白的想象,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良机。

“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德・第斯多惠)。在语文学习中,对学生而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只有乐学,才能发挥其特长,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每一个创新因素,竭力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思维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在这样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并由此产生自主创新意识。我在教授龚自珍《病梅馆记》时,引用了《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和第一百二十五首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两句诗,特别是诗中的“人才”二字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学生在讨论中很快地悟出了课文中“梅”的作用是喻人,发现“文人画士”“好事者”的喻意,指的是统治阶级……总之,学生完全领悟了课文的主题,效果之好令人惊叹。兴趣不但能创设一个欢乐而和谐的教学环境,而且能激发智慧的内驱动力,使学生进入一种欢乐愉快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激发思维的最佳时机。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创设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创新能力的开发。

1.创设感染情境,诱发积极思维。

成功的教育总是动情的教育。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则渐入佳境;教师娓娓道来,学生则如坐春风;教师慷慨陈词,学生则悄然动容;教师悲怆凄婉,学生则黯然伤心;教师亦庄亦谐,学生则既得乐趣又得理趣。创设一种情绪佳境,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从“境”中见到“形”,从“形”中感到“美”,进而从“美”中产生“情”,再由“情”上升到“理”,把感性的内容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把形象感知变为理智的思索。教师的动情渲染,利于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创造的灵感,毕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2.营造合作氛围,实现思维碰撞。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合作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针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神,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人,把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变为师生同奏的“交响乐”,使开发思维潜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要留给学生一方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不能解决的问题在集体研讨中得到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找到便捷的解决方法和圆满的答案,并从中体味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思维碰撞的过程往往比结论本身更重要,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激励质疑,培养求异思维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思维的表达可以是多渠道的,探求知识也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使用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巧妙构思,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多向性,并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要灵活地“用教材”,教师要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引导学生灵活地解读文本,鉴赏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视角与不同的阅读层面对文学作品作出独到的解读,加以崭新的开掘,以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天地。如在赏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诗句时,我让学生试着把“敲”字换成“推”字,比较两字的优劣,并说明其理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从新的角度去加以分析,同中探异,异中寻同。师生研讨后明确:“敲”和“推”都是开门的动作,用“敲”字,敲门声惊动了倦栖的鸟儿,打下几片树叶,敲破一池琼瑶……之后蛙声、虫声,打破原有的寂静――在韩公心中,这正是体现了夜的“幽”和“趣”;用“推”字,僧人来到院外,门虚掩着,轻轻推开,主人不在,题诗留言而去,不作过多惊扰,或许更符合出家人的“清修”……

2.鼓励质疑,求新求异。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态有灵感迸发式和自觉驾驭式两种。其主要特征是质疑、多端、变异、独创。任何创新都包含对别人观点不同程度的否定和超越,而没有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是不可能实现这种否定和超越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就学生而言,他们的创新思维也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不断拓宽思路,才能促使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盲从,不迷信,要敢于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让学生经常处于这样的“愤”“悱”的思想状态下,他们的思维往往才能被更深层次地激活,才能有思想激烈的碰撞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思维能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砥砺与提高。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探究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苏霍姆林斯基)。教师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才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力。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而且能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为想象、创造提供了丰厚的“原料”。同时,在探究实践中遇到新困惑,产生了新需要,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语文,并非因为它本身是博学和智慧的一部分,而是因为它是一种手段,可以使我们获得知识,并且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夸美纽斯)。这就是说,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达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充分挖掘其思想潜能和情感潜能,从而引发其创造的欲望。积极开展探究性阅读,指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让学生借助教材和材料去亲自探索,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语文教育应当高扬人性,遵循人本,既是理性的,又是充满情感的;既依据学生的生理规律,又满足其心理需求;既促进当前的语文学习,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既满足个体需求,又通过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去设计自己的未来,去选择、竞争、体验、创造,而教师应该是一个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引导者和创造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陶行知.陶行知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7.

篇(9)

一、研究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观认为:完成认识性任务,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既忽视了作为每个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力。

从根本上看,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的突出表现,它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使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重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

为了改变上述状态,必须从高一个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高校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根本在于张扬教学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我认为能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和谐轻松的课堂、是激情飞扬的课堂、是创新发展的课堂、更应该是收获成功的课堂。那么,怎样教学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二、如何让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焕发活力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力,就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因此,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时时关注学生,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适时调控和引导,让师生生命的活力真正在课堂上焕发出来。

一堂课犹如一出戏。有教师的全情投入、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必能焕发出一片生机。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不仅要探索更佳的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施展兴趣的天地,成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载体,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而且更要调整好自己的思维坐标,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教科书“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活”起来,让我们的教学方法“活”起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焕发活力的关键。

列夫・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课堂焕发活力的关键,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学得更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充满激情和欢乐。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并创设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口语话题,引导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交际、学会合作、学会迎接挑战、学会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创设真实的交流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英语的最佳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英语课堂气氛的有效措施。综合英语的实践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课型,给学生创设出闪耀着生命光彩、兴趣盎然的英语情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堂,搭建学生活动的舞台是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焕发活力的核心内容。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课堂教学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感受学生思维的灵性。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是这个过程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应搭建一个能使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力。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性设计,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教师是教学环节的研究者。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课堂教学有轻重缓急、波澜起伏,让学生的情感意识随课堂气氛的升降而起落,以求得“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课堂教学的效率最优化,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与学的整体设计。讲课时,教师应采用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完成题目设计,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如果说一堂精彩的大学英语口语课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那么有效的课堂设计就是这首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源。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如果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英语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把花草树木、高楼大厦都“请”进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体味人生。每次课后,我都会给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分组排练,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表演才能,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纷纷参与到其中的角色中。只有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真谛和乐趣,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欲望。

(四)主动参与,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焕发活力的主要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课堂。课堂的活力是由学生自身参与才能产生的,要使课堂充满活力,必须真正突出学生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在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去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思维的欲望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活跃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彼此分享激情的燃烧、真情的涌动和心灵的碰撞;而学生的想象得以放飞,潜能得以发掘。

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要能参与进来。在各种精彩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乐、顿悟的惊喜和灵性的焕发;而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体验得以深化。

三、结语

一位教育家说:“英语课堂是一扇窗,推开窗,学生发现的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语言是一个家,在这个家中最重要的是人。”著名的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师生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因此,我们应从生命的层次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高翠萍.从生活化角度设计英语教学.新课改教育研究,2007,(6).

[2]叶澜.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综合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060-02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取代了以前“粉笔、课本、老师的说教”的呆板教学模式,利用视听声形相互结合,开启了具有启发性、创造性、探索性的高效率教学模式。笔者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1 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的课改指标要求教师进行愉快教学,教师要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指标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光、色、声音、图像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它也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前的数学教师在讲课前需要仔细备课,编好教案,在课堂中还要把书中的知识点用粉笔写在黑板上,有时候教学内容还没有教授完就到了下课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事先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然后存放于计算机中,还可以把课件放到网上,在课上没有巩固好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查看,增加了数学课程的内容,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效果。通过生动画面的展示、言简意赅的解说、符合意境的音效,使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变得图文并茂,让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讲解“0”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动画:在地里原来有3个胡萝卜,被小兔子一个一个的都拔走了,问现在地里还有多少胡萝卜。通过动画的形象展示,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到数字“0”的概念,这样一来,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节约了教学时间。

2 利于多媒体技术学习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宏观与微观环境的限制,它可以把小学数学课程中所需的数学公式、概念、数量关系等知识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到抽象的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展示,让学生观看。这样一来,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对数学课程的求知欲。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程中,采用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课程变得简单化、形象化,进而把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表现出来,成功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例题,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可以及时进行评价分析,便于学生的记忆与运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增强。

3 通过多媒体技术显示学生的主置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多媒体技术展示,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小学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讨论,使学生主动发掘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小学生还处在身心不断发展的时期,独立思考意识发展迅速,开始慢慢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开始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分析判断问题。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习。学生遇到不懂的数学问题,可以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材料,针对材料里相似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套用到原先思路不太清晰的数学问题上。

4 通过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展示的问题和训练题目要设计得有一定的梯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设计展示知识时要考虑到层次性,从浅到深、从易到难,让学生一步步进行认知学习。先是诱发学生参与,然后是让学生进行自主认知,教师通过反馈的问题和信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最后做评议小结。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变式引申训练,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小学数学知识不断巩固,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地理解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使学生触类旁通,增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抽象思维能力。

5 多媒体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激励可以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使人创造奇迹的导火线和催化剂。许多资料表明:教师及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适当的鼓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认可和鼓励,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鼓励,它也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学生也容易接受,使小学数学课程变得更加具有吸引性。对学生要不断进行鼓励,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慢慢引导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避免呆板教条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教育。当众夸赞表扬可以满足学生实现自我的心理需求,批评说教则会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丧失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小学的数学课程具有独特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内容。一些学生可能感到有些数学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在心理上也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导致数学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这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肯定鼓励,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增加其自信心,暗示鼓励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6 教师的评价是多媒体教学取得效果的保障

总结评价作为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综合分析检查。由于小学数学的理论性关系,当学生在多媒体数学课中产生的想法和结果产生不同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教师的总结评价是多媒体数学教学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数学课程中那些有难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对原有数学知识进行重新构建。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成果,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心应手地处理数学问题。

总结评价过程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评价分析的方法也要实时变动。数学教师在总结评价过程中要抓好:1)对于多媒体课堂空间的管理,数学的多媒体教学过程要根据数学课程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2)对多媒体课堂中心的管理,学习数学要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3)对多媒体课堂行为的管理,在课堂上防止出现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过于活跃而没有产生较好课堂效果的现象,注意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和思想品德培养。

7 总结

在目前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对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进步表现进行鼓励,完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上一篇: 邮政工作报告 下一篇: 党风廉政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