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2: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化学知识非常晦涩难懂,而且课本上的很多知识点杂乱无章,考试的难度较大,让学生望而生畏,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很难考出优异的成绩。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则针对“归纳”和“记忆”两方面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一、优化高中化学概念图应用
1.学习简单知识
在学习使用概念图的初级阶段,教师要使用教学内容中相对简单易懂的知识点作为研究对象,学生首先要阅读课本内容自己体会、感受相关的模型、實物、图片等,然后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列举出相应的知识点和概念,研究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在纸上用箭头连接相关节点概念的方式表示出来,表达方式有链式图和气泡图两种。这样绘制出来的概念图有以下优点:绘制简单,表达简单清楚、能很直观的表达出每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1)用链式图描述流程。在概念上有流程意义的知识点,可以用箭头把节点以链状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链式图的结构。绘图过程中注意要理解清楚个概念之间的流程顺序,写清楚连接词,要能清晰明了地表达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主链每个节点下面,可以对节点概念相关作用特点做简要说明,起到把主概念拆分成几个部分的作用,细化知识点,也能延伸学习其他相关知识。
(2)用气泡图实施导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气泡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在气泡图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应该位于中心位置,与其相关的知识点排列在其周围,按照固定顺序用箭头连接,由此形成由核心知识点延伸出其他相关知识点的气泡图。
2.建构复杂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层次较为复杂的知识,可用维恩图和等级图归纳总结知识内容。先要找到主题中的知识难点,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绘制维恩图,解释复杂难懂的知识点,使其简单化。此外,可以通过绘制等级图的方法,建立复杂的知识架构,图的层次根据知识点的层次而定,相同层次的知识在意义上并列,条理清楚,能很通透的理解全部内容。
(1)用维恩图辨析区分。维恩图,又叫文氏图,可以表示知识点重叠部分的图形。维恩图可以表示出单个独立的集合,也能表示出集合间的包含和重叠关系。维恩图可清晰表示多个概念间的关系,每一个概念用一个圆圈表示,圆圈之间的重叠部分表示概念间的相同的地方,没有重叠的部分表示概念间不相同的地方,能清晰明了的区分各个概念间的异同和从属关系。
(2)用等级图纵向建构。在等级图中最关键的概念位于最高层,相同层次的概念并列表示,不同层次的概念纵向排列,按层次从高到低的顺序往下排列,用向下的箭头连接起来,这对于结构复杂的知识非常实用。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每个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等级图。
3.整理系统知识
用概念图整合单元知识,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是教师常用的一个方法。首先要提出一些于学习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知识,不只是要掌握核心知识点,与其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得理解,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选择结构分支多的概念图为主体,其中一些部分可以使其他类型加以结合,绘制出综合全面的概念图,把复杂的知识结构系统化。
(1)用括号图分析概括。用括号图表示相关概念能很好地表示出每个概念间的层次关系,概念按属性从大到小的关系,用箭头从左至右连接,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横向表示出来;概念的内涵按从大到小的关系,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用括弧排列出来,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纵向表示出来;在配合连接词、正反括弧加以说明,使知识结构层次清楚,便于理解。
(2)用辐射图归纳总结。辐射图和太阳光向四周发散的形状类似。核心概念位于最中心,其他相关概念按层次关系分布在核心概念周围,中心通过箭头指向外围,层次不同的概念用不同的图标表示,再配以连接词说明。不同层次的概念按层层递进的顺序,随着层次深入知识点不断细化,每个节点概念都要标注层数和字母方便观察理解。
二、优化高中化学思维导图应用
1.进行知识梳理
例如学生学习物的质量时,此课程安排在高一教材的第二章节,但此阶段学生对于高中化学还比较陌生,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也比较低,而且没有自主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尽管本章学习的内容并不难,在初中也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但还是无法系统的归纳所学知识,这样自然就无法在解题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了。绘制思维导图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了解教学内容中相关的知识概念,如质量、密度、气体气压等,还有相关的公式和定理推论。这些概念和公式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联系,如果学生单纯死记硬背的话,这些东西会杂乱的储存在脑海里,不利于记忆,在真正解题时也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此,归纳、总结相关公式和概念,绘制思维导图是非常有必要的。思维导图能使概念和公式、公式和公式以及公式的演变表示得更加清楚直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由于不得不面对高考和中考,所以教师和家长大多崇尚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扫除学生的知识盲区,但是学生学业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那么多题目,对于学生的身体来说也是很重的负荷。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习题按不同种类区分开来,找到每一类题目之间的联系,通过适量的题目就能让学生面对各类题目时得心应手。
2.进行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非常复杂,所学的知识比较广而且杂,但是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各个单元的内容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单一的学习某一部分的知识是不可取的,更合理的方法是先了解整本书的内容,再根据此建议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把整本书的内容捏合成一个知识网,而不是单一地去学习某一部分的内容。在每部分的知识学习完毕后,学生要学会自己构建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并且联系之前学习的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深化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联系。
在阶段性总结时,教师可以把本阶段学习的典型的概念术语和符号命题提出来,例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醇”“脂”等,要求学生利用一部分的内容构建思维导图。整理归纳阶段性学习的成果。
3.解决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23-02
一、初中化学复习课程的类型研究
复习课程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的始终。按照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制订不同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总体来说,可分为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学期复习和总复习。
1.平时复习
平时复习是伴随着日常学习而进行的一种经常性复习,也是复习教学中最基础的复习。它不但可以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展开复习,还可以进行周期性的复习检测。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利用一部分时间检查学生的复习状况,或者帮助学生重新梳理一下学过的知识,然后再导入新的课程。可以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新课程教学中,经常性复习表现为新旧知识的结合,联系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分析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能巩固学过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教师通常可以借助课堂提问,课堂总结等形式进行及时的复习,有效地将讲过的内容系统化。
2.阶段复习
阶段复习就是在一段时间或者是学习了一定内容后的复习,往往是一个单元结束或者是一个章节结束时,所进行的阶段复习。阶段复习涵盖了较多的内容,所以安排的课时也应当增加。主要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地突出单元或是章节的重难点内容。阶段性复习不能重复所学内容,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深化。每个单元或是章节往往都有一个比较核心的知识体系,在阶段性复习中就要将学过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阶段复习内容比较集中,所以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树”,在复习课上提出自己的问题等。阶段复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压力,所以复习课要更多地介绍方法,去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鼓励学生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3.学期复习
学期复习是在学期末针对学期内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复习,涵盖了整个学期的知识内容。系统化地梳理整本教材的知识,不只是针对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巩固,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期复习范围较广,内容较多,知识体系分支也比较复杂,复习课程教学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分清主次又全面覆盖知识点,多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身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体系。
4.学科总复习
学科总复习是初中阶段整个化学学科的复习,是阶段化学课程全部完成后所进行的总结性复习。学科总复习往往关系到学生升学,所以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总复习要全面落实初中化学教学既定的教学目标,保证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提升。总复习涵盖初中阶段全部的化学内容,除了整体梳理外,还要注重知识重难点的延伸和应用,不能只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思考,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的解决问题。总复习可以从专题、综合和细节三个方面下手,统观全局进行专题训练,每个专题要进行细节的重难点强化,最终综合起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1.提高教师复习课程的教学意识
复习课教学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授课教学,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练习课,机械的重复知识和大量的联系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复习课首先要对复习内容进行全新的设计,如何将所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习方法上去提升才是复习课的关键。比如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根据颜色猜测是什么物质。光靠生硬的记忆很难全部掌握,但是发现其中一些潜在的联系,就能够大大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蓝色的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铜或硫酸铜,这两种物质都属于铜的无机化合物。根据这个特点,学生可以很快的记忆。另外,白色的固体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等,也就可以粗略的记忆与钙的化合物大多是白色固体,如果有特殊的情况再重点记忆,反而更容易记住。利用这样的内在联系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比简单的重复知识点更加有效。
2.增强学生参与复习课的积极性
高考化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能力,并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是高中同学着重关注的大问题。因此,在高中化学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明确以下几个任务:
一、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资料的关系
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课本是学生复习的依据,更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在高中复习阶段,仍然要求学生读好课本,任何资料都离不开课本,也代替不了课本。课本的特点是:多,细,精,深。需要我们去多读,细读,精读,深读,方可品尝出它的味道。而资料上的每一道题都离不开课本上的知识点。针对资料,在一道一道的分析这些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的同时,更应该分析这些题都涉及到了课本上的那些知识点,通过分析与解剖,一道看似很难的综合题,就会变得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了,结果该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从课本上找到。这就是所谓的“给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
二、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要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复习过程之中,避免教师独霸讲台和学生自由发展的现象,在复习中应以学生研读,质凝,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归纳,辨析,点颇为主导,通过讲评考评等方式,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化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整体组织复习的教学过程,使各个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结成网。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为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处理好精讲与多练的关系
一堂课时间有限,而资料上的题有太多,题题讲解,时间显然不够,而且会出现满堂灌的现象,结果老师讲的累,学生听得辛苦,讲的天花乱坠,不如学的扎扎实实,因此,课堂上要做到精讲,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精选典型例题,讲授到位,横向到边,倾向到底,前联后展,通过讲解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应多留给学生时间,上学生多作练习,但多作练习,并不等于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应从数量上加以控制,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适当布置练习题,通过练习,掌握思维方法,尤其是重视题后的反思,这是训练学生思维和优化思维品质的非常有效方法。通过反思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究一般规律,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迁移,达到练习一题,迁移一片,解决一类。
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说要在复习中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呢?因为高考要考查的是整个高中化学所有的而不是某一块知识点。这也就是说,我们高考前要做的是把所有有关知识点全部掌握,而不是专注于某一块知识点,把它挖的有多么深。根据我们的经验也会发现,高考中能得很高分数的孩子,往往不是偏于钻研的孩子,而往往是对知识点能够整体把握,发挥平稳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框架打出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之后不断的把知识点充实。
五、消灭一部分知识
化学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大的板块,分别是:原理、无机、有机、实验。其中无机、有机和实验三大块的知识可以看作知识点,主要属于记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比较琐碎,需要反复的复习、记忆和练习。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要贯穿于整个化学复习的进程中。
而原理部分是高中化学的难点和重点,在这四块中占的比重较大。它的知识点相对较少,但知识点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较强,如果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不能将其全部消化,这部分内容在之后的多轮复习中就会始终成为负担。相反,由于这块知识的系统性较好,学生如果能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将其解决,之后将会很轻松。
六、建立自己的学习笔记
化学的学习是知识点的累积,在考试过程中,考察的往往还有许多心理素质方面的成分。建立自己的学习笔记,一方面可以培养细心、严密的习惯,还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因此,有自己的学习笔记,才能有效地去提高学习效率。
记笔记时,要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七、课后精练,提高复习效益
练习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巩固基础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逢题必做,拣到篮子就是菜,势必会沉溺于题海,这样虽做了大量的题目,但多数可能是生吞活剥,连滚带爬勉强做过去,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有可能做不出来。题海战术不能提高学生能力,只能让学生消化不良。因此教师首先要跳出“题海”,先亲自逐题演练,“遍尝百草苦甘”。从而认真筛选习题,在“巧”字上下功夫,多中求少,少中求优。既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帮助学生走出题海,通过演练,力争学生“答一题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
总之,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同时,重视开发智力,专注培养能力,提高学生探索化学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惊喜的复习效果。
引言
化学是一门非常讲究实用性的科学,化学课程本身应该是比较有趣味性的,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化学课程都脱离化学本身的趣味性,更偏重理论和公式应用。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随之影响应有的课程学习效果。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今后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应用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思维模式不断影响,老师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主体变成学生[1]。人都有一种固有思维,就是“我的事”和“别人要我做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别人要我做的事”,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为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课程设置和规划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将课堂主动权和主体交给学生,使其拥有学习是“我的事”的意识。
2.正确的育人观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一个传授者,还是一个反馈者。正确的育人观念不仅是简单地将知识点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学生,以及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初中化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本身学生带着一定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通过正确的育人观念达到同学生的教学共鸣[2]。正确的育人观念是老师较好执行自己教学理念的关键前提,死记硬背不是目的,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标。
3.重视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经过充分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归纳形成的,所以老师要转变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本身的观念,而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过程经验总结上。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进程、近一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家长教学反馈等及时总结,不仅是对教育学生的态度负责,还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不断经验总结中,老师同学生之间、老师同家长之间都达到一种有据可依的交流,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兴趣。初中化学是一门同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初中化学知识解答。化学知识的不断研究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生活质量水平。如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食盐为什么可以让菜变咸等问题,都是初中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的化学现象。如果老师将生活中这些实例联系课本知识点,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
2.通过设置悬念培养兴趣。化学现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很多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这就给充满好奇心的学生留下了可以培养兴趣的空间。如无水硫酸铜本身是白色粉末,遇到水之后就会让水变成蓝色。这样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化学作用引发的颜色变化。如果设置好恰当悬念,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主动了解这一知识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3.通过适当激励培养兴趣。初中化学学习是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从开始的元素周期表到后面各类复杂的化学反应式,都需要一个个知识点积累连接起来。开始学习阶段,老师应该用适当激励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生课上讲的某一现象,老师用化学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这种留心观察生活的行为进行鼓励,肯定学生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其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注重理论同实验的紧密结合
1.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初中化学课程趣味性更多地体现在化学实验上,因此理论课程不应该在全部化学课时中占有太大比重,而且大部分理论知识都可以在实验课程上讲解。单纯的化学理论和知识点讲解是非常乏味的,学生对一些相似符号的不同组合很难产生深刻记忆。如果将这些枯燥的符号用有趣生动的实验表现出来,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并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化学反应的不同情景是学生区别不同化学方程式的最佳记忆方式。
2.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虽然化学实验本身是比较有趣的,但是同课本知识一样的实验很难提起学生更多兴趣。如果老师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增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就会获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就是因为有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课程,如果所有实验都是书本上学生了解的内容,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会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应用化学公式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3.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在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更期待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自己实验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所以老师简单快速地演示实验并讲解完知识点和要点后,要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动手实验后,才会深刻记住每一个实验环节的重点和知识点,并对后续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本身具有别的学科不具备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这一优势,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初中化学教学起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聪.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2015(0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97-02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前已经顺利实施了九年(2007年―2015年),是我省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数、外科目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既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以对高中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测。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着眼点是素质教育,旨在使学生达到高中毕业应具有的水平,虽然只记等级,分数不计入高考,但是普通考生需要全部达C(及格),才能参加高考。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获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这不仅是面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同学的一个问题,更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练习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虽然2015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已经结束,但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引导未来,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对学业水平测试的理解和认识。
一、认真研究考试真题和《考试说明》,关注近几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连贯性和变化性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实施的八年时间中,2007年和2008年是一个过渡期(07、08年虽然为23题,但分为必选题17题和选做题6题,选修1《化学与生活》为18分+10分)2009年至今这七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题型、知识点和分值分布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选择题为23题69分,选修1为15分),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体现了基础性,有些知识点每年都在出现,出现的频率较高,分析近六年来的学业水平测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在23道选择题中化学实验装置图题、化学实验小题、阿伏伽德罗常数题、物质的分类、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某种具体的有机物的性质、无机化学、化学用语等12个知识点连续7年都在出现,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核素、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5个知识点出现过6次,“四同”出现过5次,“高分子化合物”出现过3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小题出现过2次。在六年来的无机化学推断题中分别考到下列知识点:09年考查内容是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0年为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1年为铜、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2年为铜、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3年为钠、铝、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4年为钠、氯、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5年为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每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内容也会出现变化,例如:对比14和15年的《考试说明》可以发现1、“测试内容和要求”保持稳定,稍有调整,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有:(1)将“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能根据试题有关要求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明确为“简单实验”;将“知道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关系”中的“知道主族元素”改为“了解短周期元素”;将“能列举按碳的骨架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中的“能列举”明确为“知道”;(2)删除“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3)提高要求的有:①将“乙醇的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等性质”、“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要求由“知道”(A)改为“了解”(B);将“乙酸的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等性质” 的要求由“知道”(A)改为“了解”(B),并增加体验性测试要求Ⅰ;(4)降低要求的有: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的要求由“了解”(B)改为“知道”(A),删除“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性测试要求Ⅰ。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的变化。
总之,分析学业水平测试的真题和《考试说明》,我们发现学业水平测试还是有纲可依的。
二、“有纲必依”------注重基础,讲究方法。
在明确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考点和内容后,我们在复习就要做到“有纲必依”,参照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条目,抓住知识主体,同时也应注意知识的“边角”防止知识缺漏。我们在复习时,如果能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的复习要求,结合历年来的学测真题,并不断拓展和延伸,相信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注重复习内容的全面,不超测试说明要求,注重基础
抓常规教学,落实双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课本,落实双基,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只要学生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那就不怕试题的千变万化了。因此,要用好课本、培养能力,以求不变应万变,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点的落实,用好化学教科书,把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同时注意根据“有纲可依、有纲必依”的原则,注重基础,不超纲,不遗漏。例如:在某份学测试卷中,考到黄铜的主要组成元素是铜和_____,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实际上这个知识点在必修1中和选修1中都同时出现过,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复习时要注意全面。
2、注重总结归纳,勾画“化学概念地图”
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点的总结。化学学科可以理解为半个文科和半个理科,需要理解的内容有,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也很多,比较烦琐,如果只是一股脑的老师讲,不知道分类总结,多了往往有知识难以运用,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听听都会,一做就错”。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复习阶段中注重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勾画出“化学地图”,学生在答题时就会有针对性的去自己的大脑知识储备中寻找答案要点,在考试是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例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按照单质、氧化物、碱(酸)、盐的顺序进行知识复习,然后让学生画出物质转换关系图,书写对应的方程式(对于特殊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要求学生背下系数,如:铝、三氧化二铝、氢氧化铝的三个唯一、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转化),并对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物质的物理性质要进行归纳,如状态,颜色,气味、溶解度等,注意从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等多角度进行分类整理,提高学生推理的直观性和逻辑性,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解决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中的无机化学知识的题目和二卷中的框图推断题。
3、注重过程方法,增强答题规范性
答题过程中的文字符号表达是否规范、严谨,审题是否细致都决定着答题的准确性。在复习教学中,必须从严要求,把好三关:即(1)文字表达关。平时要有计划地训练与要求学生答题时注意用好字、词、句,注意语句精炼化训练,力求做到消灭错别字,逐步做到词到意出;(2)化学用语关。化学用语应用要准确、规范、严谨,包括能规范、正确地写出中学化学所要求的全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甚至单位符号等;(3)审题关。要从平时的练习开始做起,培养学生的正确审题方法,要求学生审题时选准切入点,注意关键词,不断通过专项审题训练来提高审题能力,包括提高审题的速度、审题的准确性。复习教学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包括两层含义:(1)注重知识与技能复习的过程与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2)注重解题的过程与方法,以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特别是注重解题的过程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题的解题效率、一般题的思维效率,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思路。教学时课堂上应增加板演,教师规范书写,并适当让学生板演,对课后作业有针对地讲解和纠错。复习中要把概念的掌握与解题过程结合起来,通过解题前的思考,解题中的科学推理,解题后的认真反思,认真体会解题的过程与方法,逐步内化成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114-02
初中化学框图推断题具有考查知识容量较大、综合性强、化学特色突出等特点,在近几年河北省中考试题中已成为固定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运用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比较好的一类考试试题,区分度高。通过对此类题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常以四到五个化学反应为基础进行框图设计,由此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取的理解及掌握情况。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能将其有效的联系起来,运用严密逻辑思维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将框图中的物质推断出来,最终得出题中所设问题的准确答案。笔者在指导学生提高框图推断题的解题能力过程中分三步走:
第一步:总结常用“题眼”,降低解题难度。解答推断题,关键要找准突破口。学生必须对常用题眼做到心中有数,如常见的有色物质(包括黑色固体、红色固体、黄色固体、白色沉淀、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蓝色溶液、浅绿色溶液等)、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包括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常温下的无色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的液体燃料等)、有重要用途的物质(包括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常见的溶剂、重要的催化剂)、重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包括硫酸、碳酸钙、二氧化碳、水)、有特殊反应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为通电、加热、高温、有催化剂的化学方程式)。经过对已学知识的系统总结,学生可以轻松从题干中找到解题突破口,并能准确判断题干中涉及哪种物质或哪个化学反应,解题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需要强调的是在解题过程中切忌顺着一条线推断,可根据实际题目前后左右呈放射性推断。
第二步:总结常考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在学生准确记忆常用“题眼”的基础之上,限时让学生对一道典型例题进行解答,结果至少仍会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无法得到满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常考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那么推断题中的常考知识点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方法如下:教师为学生提供四至五道典型的框图推断题,要求学生只需审题,不需作答。审题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关注每道题中的四个问题考察的知识点分别是什么。经过对几道题的对比分析,学生会发现推断题中的常考知识点为:①框图中某物质的化学式;②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③框图中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框图中某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⑤框图中某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框图中涉及的任意物质的化学式或任意化学反应均有可能成为考查对象,只有认真分析判断出框图中的所有物质,才能拿到高分。于是笔者要求学生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将以上几道典型例题涉及的所有物质的化学式在框图中标明,并请同学将框图中涉及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类型写在黑板上,然后师生一起逐个分析每个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当这项工作完成以后,学生对以上几道例题的答案早已心知肚明。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在框图推断题中经常出现,需重点记忆,如:Ca(OH)2 + CO2=CaCO3?邬+ H2O;3CO+Fe2O3=2Fe+3CO2;Fe+CuSO4=FeSO4+Cu;CaO+H2O =Ca(OH)2;Fe2O3+6HCl=2FeCl3+3H2O;CaCO3=CaO+CO2?邙;2H2O=2H2?邙+O2?邙;CaCO3+2HCl=CaCl2+H2O+ CO2?邙;2H2O2=2H2O+O2?邙。在对几道例题的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常考知识点,复习了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类型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解题能力大大提高。
第三步:实战演练,增强信心。最后当然要检验一下教学成果,限时让学生解答一道典型例题,解题过程分三步:①找准解题突破口;②分析判断出框图中涉及的所有物质及反应化学方程式;③明确反应类型及应用价值,准确作答。
下面笔者用一道典型例题加以说明:
【例题】: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B为单质,D为常见的碱,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______。
(2)E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⑤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
【解析】:通读全题,本题题干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根据“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D为常见的碱,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及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出A为H2O2,B为O2,C为H2O,D为Ca(OH)2,E为CaCO3,F为CO2,G为CaO,由此就可进一步确定框图中设计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及其重要应用。以上问题全部明晰后,学生对于根据题意设计的问题均能准确作答。
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解答框图推断的能力和得分率普遍提高,师生均感受到收获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前言
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看看周围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智商高但不努力的学生,而是那些才貌平平但擅长寻找和总结学习方法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广大学生寒窗十多年所必备的素质,然而高中理科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特点突出,致使大多学生的理科学习方法也大不相同。
2. 高中理科各学科学习方法
高中理科的学习具有渐进性、逻辑性、技能性、自学性等特点。
2.1 数学
数学的考察主要还是基础知识,难题是在简单题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1)首先,对课本上的内容上课之前预习一下,否则上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
(2)其次是要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比如:高一代数的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函数,可以将这些函数的上述内容制作在一张大表格中,对比理解记忆,并在解题时将函数表达式与图形结合使用。
(3)最后是要加强课后练习。课后练习题要认真仔细的做,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除了作业之外,找一本好的参考书,尽量多做一下书上的练习题(尤其是综合题和应用题)。熟能生巧,从而加快解题速度。
2.2 物理
物理的学习可以参考“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的“三多法”。
(1)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课后进行复习,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所应用的定理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2)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练习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和课外练习,同时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3)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并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
2.3 化学
学习化学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联系和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而且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要自己动手推演、计算、写结构式、写化学方程式,或者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加深印象和帮助理解,有时还要动手查找资料来核对、补充某些材料。
2.4 生物
生物跟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主要参考下面的三步法:
(1)不断回顾,温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会在前后不同的章节中出现,如关于DNA的知识,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遗传和变异等部分学习到,这些内容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应注意不断回顾,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2)利用图表,善于归纳。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在课后复习时应很好地利用。另外许多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也可以自己通过列表进行比较,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复习生物学知识时,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其所代表的社会价值之间,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3. 高中理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如何掌握
3.1 掌握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理科各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不同,学生应该对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总结。比如:对于数学,学生应该先学方法再做题,并重视知识与知识的相互关联起来;对于物理,应该分割学科内相对独立的部分进行分而治之,从而理清相关概念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化学,应该把散落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记忆和比较,同时重视实验课以便从实验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2 对思维习惯进行拓展
学生们在接受传统教育的时候,思维往往停留在了教师设定的情境中,引起了思维定势和思维依赖性而很难进行独立思考,这是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高中理科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很广,因而知识面窄和知识层次低成了全面学习的阻碍,学生只有学会用严格的逻辑判断和思维来对待每一道理科习题,才能在实战中对自己已形成的思维习惯进行不断拓展。
3.3把听讲与自学结合起来
高中的授课方式通常是把三年的全部知识在高一高二便讲授完,而留下高三一年的时间来进行高考复习,因此课堂容量大和教学内容多致使许多学生没法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而顾此失彼。因此,学生想要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进度,不但要认真听讲和努力思考,而且有时候需要进行提前预习和自学。自学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自学获得的知识记忆深刻,因而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一个捷径。学生课前先自学,在课堂上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讲,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解难点。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能够学到基本知识,还可以慢慢的掌握学习技巧。
3.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当前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往往是以高考升学为教学目标,高中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了题海战术的沿袭,教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过程中过于盲目,缺乏目的性,在选取化学习题时往往是简单地从一些课外资料上挪用,在选取相应的化学习题时并没有对习题进行深入分析.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重题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化学习题课教学时既要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让学生全面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选取习题课习题时要精,要有目的性地去选择习题,有针对性的去选择习题,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根据选取最适合的习题,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教学时间,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铁及其化合物》习题课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章节的知识要点“铁的化学性质:铁与非金属的反应,铁与水的反应,铁与酸的反应,铁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二价铁与三价铁:相互转换,检验方法”,如针对铁与酸的化学反应从而设计习题:
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3的是().
A.Ag B.Cu C.Al D.Fe
将一瓶稀硫酸分成三等份,分别跟等质量的铝、铁、锌反应后,三种金属都有剩余,且剩余金属的质量为铝>铁>锌,如生成的H2质量分别为a、b、c,则其间关系是( ).
A.a>b>c B.a=b=c
C.c>b>a D.b>c>a
二、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思维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及一言堂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时依旧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不但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化学习题课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项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结合的过程,如果仅仅是教师教,学生看甚至是学生不学,这样是无法完成教学过程的,是无法发挥出教学作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化学习题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看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进行化学习题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多鼓励,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积极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习题课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进行《铜及其化合物》习题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习题:“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教师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整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整个过程是否是一个电子转移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HNO3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即Cu失去的电子都被O2得到了,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求解.”
三、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体,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习题课是一个巩固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教学活动.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依据,习题课中所选取的习题一定要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对应,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习题课的作用.当前,一部分教师在选取高中化学习题课习题时过于基础,大部分化学习题都过于简单,另一部分教师在选取习题时盲目拔高,大部分的化学习题都过难,这两种习题选取方式都是错误的.教师在设计习题课习题时要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体,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梯度化设计高中化学习题.例如在进行《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习题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习题:“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哪些试剂?”并对其进行延伸拓展“使Fe,Cu,Fe2+、Fe3+和Cu2+共处于同一容器内反应后铁有剩余,那容器内还应有什么”
二、研究课标,把握方向
初中化学知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课标,它就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哪些知识作为一般性常识,哪些知识作为基本了解,哪些知识属于应用掌握的,这些问题在《课标》的第三部分说得很清楚,所以在复习前一定要细细研究,制定出复习的策略和计划。研究课标,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作到有的放矢地复习,提高复习的时效性。例如08年中考化学试卷主要特点有:
1.重视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考查,充分体现学科特点。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化学、获得高分以及后继学习的必备,也是面向全体考生、提高化学总体成绩的主体,所以是学习化学的重中之重。
2.关注热点,联系实际。这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走向生活。这部分知识主要包括物质与身体健康、节能与减排,环境污染与保护、合成材料、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所以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
3.注重考查实验能力,增强试题的探究性。注重考查实验能力,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能力既包括基本实验技能,也包括实验探究的能力。近两年中考实验探究题都是两个题,一道是以课本中的实验为背景,07年是有关气体的制取,08年是燃烧条件,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课本中没有考过的实验作为重点去研究和探究。
4.设置图表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类型题能出现在各个题型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元素周期表,实验操作,物质的用途,框图,说明书和坐标曲线等。08年涉及这类题型共有9个,通过比较我们发现09年学科说明的化学部分,它的考试内容和要求与08年完全相同,只不过例题部分略有改动,加入了08年的一些新题。
三、制定计划,有序复习
复习一定要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学情、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按章节复习,这一轮重在根据课标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轮为专题复习,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探究五个专题。这一轮最为重要,我们每个教师负责一个专题,根据课标理清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找相应的练习题,主要是从06到08年河北省中考题中去找,因为这些题最具有代表性;第三轮为模拟训练阶段,旨在增强应度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心理应试能力。
四、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根据所制定的计划,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们在中考复习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1.抓牢教材,自主复习基础知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这一阶段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做“导演”,学生演“主角”,不仅仅是让学生听,而且要让学生自己系统总结每部分的知识。具体做法是:先按单元分章分节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教师的任务就是查看学生总结的知识点中有没有共性的遗漏的地方,而后在课上作为重点讲解并强调。这样做,使得基础知识的复习,由以往简单的重复变为学生再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如数家珍般的掌握基础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
2.团结协作,搞好集体备课。我们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在复习进度、课时按排、基础知识的讲解、练习、作业的处理上进行高度统一;在第二轮复习中,每个教师负责一专题,负责专题的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把这一专题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实验准备等打印出来,分发到教师手中。其他教师仔细研究知识点是否有遗漏,习题是否合适等,到集体备课时,大家再讨论和补充。最后形成的是,前面是学生填的知识点,后面是学生根据知识点作的习题的一张卷子。这样下来,既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资源共享,又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应试策略
1.筛选错题。将以往做过的试卷全部拿出来,纠正并分析错的原因比做题本身更有价值。不要令自己深陷题海,更不要盲目追求题目的难度。练习的关键是选择适量的典型习题,真正的掌握,并能举一反三。
2.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审好题是化学考试成功的第
一,审题能力的差异,可使平时水平相近的同学在中考成绩上出现较大差别,其要诀是:
备课,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掌握的,在这里提起,可能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觉的有些小题大做,其实不然。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础工作做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后续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现行的高中化学备课阶段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前准备没有做到突出重点,需要向学生讲解的化学知识点不明确,枯燥地照本宣科,没有重、难点之分;二是课前准备没有做到贴近生活,很多教师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化学这门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忽略了化学的知识魅力;三是课前准备没有做到深入挖掘,化学是一门需要归纳总结的学科,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人的思考能力,在逻辑归纳整理方面与成人几乎处于一个平等的层次,但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思考探究,而是直接给出答案,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的有效把握是上好一节化学课的重点
所谓课堂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严谨的课程设计,上下衔接的知识过渡,题材新颖贴切的课堂引导,恰当到位的师生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明确,以及娴熟的多媒体使用等很多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具体说来把握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简洁明了,提炼核心知识点。对于一节化学课而言,化学变化、方程式填写、元素转移等方面会是课堂的重点,教师在化学课上,一定要运用简洁而规范的、易于接受且流畅有吸引力的语言,把抽象的化学元素变化讲解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问题讲解得浅显易懂,语言流利准确,提炼出核心性的知识。
2.内容实在,详尽讲解重、难点。首先,化学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疑惑与不解,教师要给予充分详尽的解答,而不是只图场面上的热闹。其次,部分化学教师忽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机械地、呆板地命令学生进行探究,没有引入、没有提示,更没有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样只能造成学生是为了探究而探究,应付了事。再次,有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于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教师滥用媒体,流于形式,只注重了声音、图片、视频的替代性,将板书、实验等内容全部搬上了屏幕,电教变成了教师的传声筒,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以上这些做法都让化学课失去了内容上的实在性。
3.方法灵活、高效,全面提升学习质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好的教学方法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能够用简洁、直接的方式教会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认清学科特点。就化学课而言,规范整齐的化学用语及化学符号的书写,是最基本的一项要求。二是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化学知识结构,形成整体印象。化学是一门知识点分散的学科,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三是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做为一门实验科学,化学课经常性的要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这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姿多彩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发展的生命源泉,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一个个“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化学实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化学探索中来。特别是新课标的出台,对原有的化学实验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取消了过去学生单独实验的编排方式,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区别,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地通过演示实验来训练某一项实验技能、验证某个化学知识,而是将实验融入整个化学课程的始终,体现了更强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和综合性。新课标致力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实验模式,通过实验现象逐步地研究、探索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对于化学试验,笔者提出的建议是化学实验微型化、家庭化、生活化。现行的高中化学试验,很多都直接来源于家庭生活,使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