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2: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老师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老师论文

篇(1)

识字,历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许多专家学者多年来为之探索,希望找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识字之路。就我国目前来看,各地探讨的识字教学方法就有二三十种,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识字教学中有了一点心得,下面谈谈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方法灵活

我采取"直观教学、对比教学和语言环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一年级新生较快地认识、掌握所学汉字,收到较好的效果。

1.直观教学: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并非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具体事物、物体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认识并理解汉字。如我在教"上、中、下"三个表示方位的汉字时就采取此法,先选三个学生站在上、中、下三个位置,手举汉字,以表字意,然后让学生变换位置,交换汉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中、下的位置是相对的,"上、下"这对反义词也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了。

2.对比教学:由于汉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因此,在教学当中采取对比教学尤为重要。很多汉字字形是可以拆开,加以拼组的。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部首之后,经过对比,就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汉字。如"青"而至"清""睛""晴",由"巴"衍生"把""爬",由"鸟"至"鸡""鸭""鹅"等。通过字义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把旧知识与新内容联系起来,"读、写、义"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其形符表意,声符表音。从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上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马"为例,在学生掌握了"马"字后,再教"妈、吗、码、骂"等字就容易多了。字形中有"马"这个部首,都读ma,再进一步解释字意。如讲"妈"字,因为妈妈是女人,所以有个"女"字旁,"吗"是说话时带出的尾音,所以要加个"口"等。再通过引导学生多组词,以强化记忆。

3.创造语言环境:学生容易写错别字,主要是因为少数汉字音、意相远引起的。在教学中,完成了读准音、辨清形之后,字义的教学可以在语言环境中完成。特别是一字多意,同音字等,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能取得较好效果。如学生对"手""首"混淆不清,常常用错,在教这两个字时,我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请学生到黑板上写上这两个字,要求示范的学生抬起"首",举起"手",在讲解"和,合"时,做好一些奖励卡片,要求学生用这两个字造一些简单的句子,做对的,奖一张"合格卡",用错的,给一张"和不对"的卡片。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就深了。

二、教学形式多样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人们一直在探索学生准确而牢固地识记字的音,形,义,形成一定识字能力的最佳途径。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识字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

1.游戏激趣: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除了认识字,还要读准字音,为了学生能读得准,记得牢,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

(1)找朋友:将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请他们站在讲台一侧,再请同等人数的学生上台,认读一个生字,持该生字卡片的同学马上走到他身边,举起卡片,领读全班。

(2)点将台:将生字卡片发给一些学生,请他们站在讲台一侧,老师问:王字旁的字在哪里?持相应生字卡片的同学站出来,领读全班。

(3)小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所有生字卡片,学生自读后想想自己学会了哪个字,并教给全班同学。

(4)带帽子:将声母、韵母、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选声母和韵母合成本课生字的音节,并贴在该生字的上边,领读全班。

2.多媒体技术:新兴的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视听与计算机的优势,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经过证明,在识字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动画导入: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采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曾依据课文内容设计如下课件:

①春季动画图像,柳枝轻摇,花儿开放,布谷、蜜蜂、燕子在欢唱。

②配以《春之歌》的音乐。

③在实物旁打出生词,生字用红色显示,一幅声画并茂的春季图仿佛把学生带入了诱人的春光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2)字型演化:识字教学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攻下字形关。培养他们辨析字形的能力,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多媒体技术可将死板的方块字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将儿童必须牢记的知识,变成了有趣的形象,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篇(2)

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课本中有多处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方法、数学趣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古代的算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习题、注解、附录、你知道吗、小知识等小栏目出现,这些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这些内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目的教育的生动素材。我们可以适时结合教材,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渗透德育教育。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例如,在学习了圆周率后,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学习了质数的知识后,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又如五年级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我国运动员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18块、54块、50块。制成获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让学生先仔细读题,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进了一大步,然后我就对学生介绍我国的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史及在国际上巨大影响力,运动健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祖国争光。结果,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

几何图形、对称、旋转、七巧板等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育教育内容。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说说美在哪里,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交流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形,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篇(3)

一、教师友善、宽容、公正公平等态度特征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

性格的态度特征包括对待社会、集体、他人、学习、工作、劳动、劳动产品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特征。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师友善、宽容、公正公平、善于倾听、尊重、平等、忍耐、同情与理解、热情、真诚、坦率、正直等良好的态度特征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学生会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久而久之,教师良好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影响了学生相应性格的形成。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四十年的时间,从9万名学生的信中概括出“心目中喜欢的好教师”的12个特点,其中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友善的态度”,此外还包括尊重、耐性、公正、宽容等特征,可见,教师公正公平地善待、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会健康地成长。相反,对学生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往往会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不正确的行为态度。

二、教师情绪的稳定性、可控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大

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的稳定性、自控性、持久性以及情绪反应快慢强弱等特征。教师乐观、豁达、幽默、平和、善于与人相处、有忍耐心等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其中情绪稳定与否,善不善于自控,是一个人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教师工作的对象是身心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时时处处都会遇到一些有情绪色彩的事情,需要教师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这方面,教师富有同情心,热情而宽容,情绪稳定少起伏,尤其情绪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使自己经常保持一种宁静的心境,防止由于学生的表现而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教师的情绪无疑会影响、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用自己的宽容、友善、同情心,能使自卑又怯懦的孩子昂起了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了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有了平和的心态。比如:当班级比赛失利、名次落后时,由于教师情绪稳定,学生也不会有灰心丧气的情绪。相反,有些教师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即使学生写了一个错别字,老师一怒之下,也会罚写几十遍甚至一百遍,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有的学生说:“老师罚我写100遍,我宁可写99遍,写101遍也不写100遍”。教师在盛怒之下,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而是以惩罚为目的,其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也降低了教育效果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敬。教师一时的情绪发泄,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影响,而且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是的,教师是学生眼中真善美的化身,宽容、富有同情心、情绪稳定的教师不会体罚学生,不会用学生的错误惩罚学生,也不会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往往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导致教育的失败。

三、教师坚定、顽强、持之以恒等意志特征对小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篇(4)

由此引发我的思考:而今中国一大批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此进入充满竞争的21世纪,将会惨遭淘汰。尤其是当今农村小学生的劳技教育已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何针对农村实际,对小学生加强劳技教育呢?

1.学习讨论,明确意义,形成共识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劳动课教学大纲》,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第一,不爱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懒惰,而是“日久成习”,要培养学生真正爱劳动的习惯,要给予热情地引导、及时地鼓励、不懈地督促。第二,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如打扫办公室、批改作业等。有时还要带头劳动,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学生一起劳动,能空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切忌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用在学生的身上,如犯错之后罚擦黑板、摆桌子、扫地等,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2.重视劳动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劳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劳技教育的主阵地,在每学期初,学校就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保证做到:劳技课,课表上有位置,行动上不被占挤。另外还要求广大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编排特点,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挖掘每课内容和思想内涵,创设劳动教育的愉快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树立劳动观念。如在手工制作时,播放一支精选的音乐,营造一个和谐的音乐氛围,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实践操作。其次,加强先进导向,进行技能指导。教师在课前先制作几个精致的手工制作,让学生进行观赏,激发学生浑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手愿望,然后,指导其手工方法,让学生自己操练。再次,展示劳动成果,让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3.开发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

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实践中,我们力争做到劳技教育的五个结合:

与自我服务劳动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如教育学生自己削铅笔、包书面、整理书包、洗手洗脸、剪指甲、订钮扣、系鞋带、穿衣服、铺床叠被等。

与学校服务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大扫除劳动,让学生为美化校园、美化班级出力。如擦窗扫地、布置教室、植树浇花、冲洗厕所等。

篇(5)

不过,当我看到许多地方政府都在为“幸福指数”展开排名争夺时,一种担忧油然而生。我似乎看到过去附丽于“GDP崇拜”上的那种政绩思维,又转嫁到“幸福指数”这样的软指标上了。那种“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畸型政绩观,曾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注水GDP”,而现在,谁又能够保证,地方政府对“幸福指数”的排名争夺,不会制造出“注水幸福指数”这样的软指标呢?

研究“幸福指数”的专家邢占军说:“那些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感觉,现在都还原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从这个意义看,如果地方政府追逐和最终推出的“幸福指数”,就是地方政府在民生、人文上达到怎样程度的标识,那么,这样对“幸福”的追求,无疑将是一种善治。但是,如果地方政府的“幸福狂热”终极目的,只是基于打造“形象工程”需要,那么,作为形而上的情感体验的“幸福感”,通过“幸福指数”的数字化与形式化之后,最终只能走向概念化与庸俗化,而悖离人的真正的情感体验与心灵感受。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老百姓的心坎里。如果“幸福指数”的数字化表现,不能真正体现老百姓的幸福感,那么,这样的“幸福指数”,就只能变成一些地方官员的“幸福感”,这无疑是对幸福的最大嘲讽。如果说“注水GDP”损害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那么,“注水幸福指数”同样会损害到一个地方的民生、人文发展,伤害到老百姓的情感体验。正因如此,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幸福指数”展开了排名争夺,对此必须引起警惕。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幸福指数”变成打造政绩的工具,不让“幸福狂热”变成“GDP崇拜”的一个翻版。

“职称”并不意味着称职

彭兴诞

根据新通过的《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今后小学教师也可以参评副教授。有报道说,这让小学教师看到了自身发展提高的前景,对小学教师是个福音。

副教授是怎么评出来的?据我所知,在大学里,要成为一个副教授,最关键不是上了多少课,书教得怎么样,受不受学生欢迎,而是学历和科研成果。比如,有些高校招揽人才,博士后进来直接评为副教授。此外,拿了多少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在EI、SCI,以及什么CSSCI、中文核心刊物之类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这才是通往大学副教授的必由之路。大家都知道,曾经备受媒体关注的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晏才宏,尽管他的书教得很好,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因为没有,临死之前,他仍然还是一个讲师。

“小学教师可以评副教授”,这看起来是好事,但若因此与大学备受争议的职称评定“殊途同归”,恐怕,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所无法承受之重。

事实上,现在不少中小学已经或多或少地沾染了这种习气。据我所知,因为没有,许多小学老师的职称申请被“一票否决”,这种事并不是没有。论文,已经成了中小学职称评定中不可缺少的硬件。可以想象,一个优秀的小学老师。如果他想获得“副教授”职称,那么,他就得拼学历、发论文,而且,职称级别越高,要求的学历越高、论文数量越多、刊物越“核心”。从这里来看,“小学教师可评副教授”,难道不是在误导

如果有一天,

某小学老师真的做了“副教授”,

著作等身。

我想问的是,

篇(6)

笔者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实践等维度进行设计,编制了“琼台师范学院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情况”的调查问卷,对琼台师范学院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28份,收回问卷516份,有效问卷507份。被试者主要是琼台师范学院2016届的毕业生,所学专业涵盖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当前小学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加强职业定向教育、整合课程内容、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训练等方式破解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困境,寻求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新出路。

一、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专业精神缺失,职业理想不坚定。

笔者对琼台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生进行了职业意愿的调查,当被问到“你为什么选择当小学老师?”时,51%的学生是希望将来有个稳定的职业,认为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小学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真正喜欢孩子,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发自内心想当小学老师的仅占18%。由于就业市场不景气,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遵从家长的意愿而选择当小学老师的。入学之后,这些学生毫不掩饰对所学专业的不认同,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问卷中有这样一题:“你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大概有36%的学生现在还没下定决心要当小学老师,对于毕业后是否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还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笔者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某些人觉得如果毕业后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他们将不会选择当小学老师,尤其是一些男生,当初报考师范专业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而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又想有机会上大学,才把报考师范专业作为权宜之计,如果毕业之后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他们将会放弃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见师范专业的学生对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理想不坚定,专业精神缺失。

(二)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欠缺。

申继亮将教师的知识分为文化知识(教师对科学和人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本体性知识(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掌握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这四类①。笔者主要按照申继亮的分类对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

笔者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约有32%的学生认为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还有欠缺,人文和科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教学资格考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对比而言,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的掌握比较好,39%的学生轻松应对,46%的学生认为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基本没问题。但是有高达37%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取得的成果。可见某些学生对基本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对学术前沿及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的掌握还有所欠缺。在谈到学习教育类课程的时候,有位学生说:“教育学、心理学作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我觉得学习这类课程非常枯燥,理论脱离实际,学习的时候不感兴趣,也没有认真地学。”可见,学生对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教育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增强。

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得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但是学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并不乐观,师范生的科研意识薄弱,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通过调查发现,仅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从事基本的教育科研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约有6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科研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琼台师范学院是刚刚升格的本科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训练远远不够,甚至尚未开设专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科研训练,更没有机会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或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访谈中,有位学生跟笔者这样说:“没有老师教我们怎样写论文,个别老师要求我们写课程论文,我都是在网上东拼西凑来的,简单来说就是粘贴加复制。”可见在职前培养中,师范生所受的正规教育研究训练远远不够,缺乏必要指导,这必然影响他们从教以后的教育研究活动。

二、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出路

(一)加强职业定向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

教师认同并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②。因此,在培养小学教师过程中应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定向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情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其产生并建立专业信念,形成热爱小学生、奉献小学教育事业的情怀。法国尤其重视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国师范教育早期重要立法者之一基佐在给小学教师的信里写道:“即使有最完善的法案,最英明的指令,最好的教科书,而负责去实施的人没有饱满的热情,对自己的使命不是满腔热忱,对事业不付出激情和信仰……那么一切都是枉然的。”③加强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专业情意在小学教师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做的一点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只有保持这一前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师。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小学和小学教师接触的机会,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让师范生在与优秀的小学教师的接触中,从他们身上看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看到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乐业、敬业和为专业奉献的精神,以便为自己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科学整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设置的修订和调整,做到整合资源,科学分配学时和学分,优化课程设计,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整合调整:一是夯实文化基础知识,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针对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中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课程比重,夯实学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二是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需求,有机整合和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时要注意不同类型课程之间、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和脱节。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尤其要更新课程中的陈旧知识,以及实用性和基础性不强的知识,反映该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三是加强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摒弃陈旧的内容,介绍教育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新趋势,反映当代新颖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一般教育理论的泛泛传授,加强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整合,如关注学生教育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等④。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工作后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三)强化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⑥。强化师范生的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研究训练迫在眉睫。通过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将教育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进而学会综合利用所掌握的方法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初步研究,培养学生开展教育研究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者通过申报立项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在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结合小学的实际情况申报课题,学校予以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及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注释:

①申继亮主编.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②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S].2011.12.

③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7.

④杜静.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J].教育研究,2007(9).

篇(7)

随着网络兼容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视频(电视、电影、流媒体)、网络通讯(飞信、超信、微博、论坛、电子邮箱、网络电台等)、网络搜索工具(搜狗、百度、谷歌、雅虎等)、网络电子媒介(Chinadaily、21st Century、VOA、BBC、英语学习报等)[1]、网络学术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书生之家、Springer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网络学习评价资源(中国考试学习网、中国高考招生录取网、考研共济网、无忧考网等)[2]等大量涌现,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了挑战,同时,也为外语教师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使外语教师长期培训目标的实现成了可能。

培训地点和时间的便利性及培训目标和评价结果的对称性往往是外语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当前的网络技术日渐成熟发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在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对教育的影响已经达到不容忽视的地步。通过互联网络便利交流的通讯性和超越时空的跨越性,可以帮助外语教师逐渐凝练自己的特色,打造一批高素质的网络教师教学团队和网络科研学术团队,最终形成一大批能够适应时展,高效服务学生的教师队伍,在此过程中实现外语教师的教学终身化和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化。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中小学147名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状况令人担忧。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应该借助网络创新当前外语教师培养模式,即通过强调网络教学团队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调网络学术团队合作,增强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借助网络时空的优势,提高教师服务能力,最终凝练特色网络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个人的终身可持续良性发展。

一、当前外语教师职业现状

本文对河南省十多个地市的111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和36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

(1)52%的学员听说过英语教师行动研究,48%的学员没听说过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2)36%的学员参加过教学研究,64%的学员没参加过教学研究。

(3)7%的学员参加过省级的研究项目,2%的学员参加过地厅级项目,23%的学员参加过县级的项目,67%的学员没参加过任何级别的项目,另有1%的人没有做该项选择题。

(4)41%的学员发表过教学研究论文,57%的学员没有发表过论文,2%的学员没有做该项选择题,另外,41%的学员发表过的教学研究论文总计为28篇。

(5)3%的学员认为所在的学校的研究氛围很好,23%的学员认为较好,56%的学员认为所在的学校的研究氛围一般,18%的学员认为所在的学校的研究氛围很差。

(6)20%的学员认为做教学研究不怕别人嘲讽,80%的学员认为做教学研究怕别人嘲讽。

(7)15%的学员认为教学研究不难,72%认为较难,12%认为很难,0.9%的学员没有做该项选择题。

(8)37%认为英语教学理论对自己很重要,49%的学员认为英语教学理论对自己重要,14%的学员认为英语教学理论对自己重要性为一般。特别需说明的是D(不重要),没一个人选,说明大家感觉到了英语教学理论的重要性。

(9)4.5%的学员经常阅读英语教学杂志,78%的学员偶尔阅读英语教学杂志,6.3%的学员从来不阅读英语杂志,12%的学员反映学校和自己都没有订阅英语阅读杂志。

2.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

(1)33%的学员听说过英语教师行动研究,67%的学员没听说过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2)42%的学员参加过教学研究,58%的学员没参加过教学研究。

(3)11%的学员参加过省级的研究项目,2%的学员参加过地厅级项目,30%的学员参加过县级的项目,57%的学员没参加过任何级别的项目。

(4)69%的学员发表过教学研究论文,27%的学员没有发表过论文,2%的学员没有做该项选择题,另外,69%的学员发表过的教学研究论文总计为27篇。

(5)2%的学员认为所在的学校的研究氛围很好,11%的学员认为较好,58%的学员认为所在的学校的研究氛围一般,29%的学员认为所在的学校的研究氛围很差。

(6)19%的学员认为做教学研究不怕别人嘲讽,81%的学员认为做教学研究怕别人嘲讽。

(7)8%的学员认为教学研究不难,62%的认为教学研究较难,30%的认为教学研究很难。

(8)6%的学员认为英语教学理论对自己很重要,46%的学员认为英语教学理论对自己重要,16%的学员认为英语教学理论对自己重要性为一般,2%的学员认为英语教学理论对自己不重要。

(9)5%的学员经常阅读英语教学杂志,74%的学员偶尔阅读英语教学杂志,2%的学员从来不阅读英语杂志,19%的学员反映学校和自己都没有订阅英语阅读杂志。

从对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研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的结果看,在对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了解方面,小学英语教师比中学教师多;在参加教学研究方面,中学英语教师比小学英语教师多;在参加研究项目方面,中学教师无论在级别还是在参加数量上都明显高于小学英语教师;在发表教研论文方面,中学老师相对比例大一些,具不完全统计,中学老师发的论文数量也高于小学老师;在研究氛围方面,中学老师的要求明显高于小学教师,对学校的研究氛围非常不满意的占很大比重;在影响做研究的外因方面,中学和小学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普遍感觉外来干扰太大;在做教学研究的难易度方面,大多数中学老师比小学老师感觉较难或很难;在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方面,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都普遍感觉教学理论对自己重要或很重要;在阅读英语杂志方面,80%左右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经常或偶尔阅读英语杂志。

综上所述,无论中学老师还是小学老师在教学研究方面都还很欠缺,似乎还没意识到“教研相长”的道理,同时在中小学里外语教师做研究的氛围也不够,除了教授学生教材知识外,都很少阅读英语杂志,学校甚至都没有订阅过英文报刊或杂志。对这一状况,作为培养人民教师的培养者,确实应该好好分析一下原因,好好地反思反思该如何帮助外语教师走出困境,实现职后培养的系统化和长期化。

二、反思外语教师培养模式的现状

1.外语教师职业规划

外语教师自身的职业规划不明晰,导致固步自封的现状。由于外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一个英语教师从毕业起到退休可能都不用和能讲英语的人真正地进行交流,甚至到老都没机会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生活工作或交流。因此,对大多数老师而言,英语就只是书本上可用来考试用的知识而已,似乎别无他用了。同时,外语教师在教学行业基本上是一岗定终身,如果教材不更换,教师好像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外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它的媒介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它所传递的知识、思想、哲理、文化、科技好像是无关紧要的物件而已。外语教师渐渐地就成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匠”,这个匠是缺乏开拓性和创新性的。

2.外语教师间的协作发展

外语教师发展和协作的空间有限,导致井底之蛙的短视。外语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后,鉴于同行竞争的压力和生活教学圈子的限制,往往在教学中无意识地回避与他人的协作发展,同时中小学外语教师所需解决的外语难题相对比较少。教师大多数情况下倾向于个人单个去完成教学活动。而那些需要同行协作完成的大型的互动教学活动却没被重视,原因是耗时、效率低,还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陷或不足,这是很多人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同时,在外语教师的意识和视野里外语大多数作为工具存在,教授外语的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意识空间有限,也就导致了外语教师发展空间的局限性。

3.外语教师培训资源的利用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或设施仍不足,很多外语的书籍、杂志、影像资料严重缺乏。不管是社会怎么快速发展,不管学生情况怎么复杂变化,很多外语教师本着无意识的刻舟求剑的态度从事英语教学。当某一天找不到“剑”(能够真正掌握英语,熟练口语交际的学生)的时候,部分外语教师甚至还会哀叹社会、哀叹学生、哀叹家长,最后终其哀叹一生,而始终找不到事情的根本原因。当学生都已经会用互联网聊天,查资料的时候,有些老师还在持批判的态度,更别说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了。

4.外语教师改革和创新力

虽然现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经历着种种艰难的变革,并且也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外语教师在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上好像动力不足,兴趣不高,最终也摆脱不了原地踏步的怪圈。因为外语教师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不足,缺乏职业规划,缺乏对英语教学本身的正确认识,缺乏解决问题的意识,缺乏分析问题的理性知识,缺乏系统解决阶段问题的能力,部分中小学教师往往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无所适从,畏惧教学研究,畏惧教学改革,畏惧教师培养,也就很难避免了。

三、探索外语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1.打造网络教学团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的网络技术使得人际交流的成本大为降低,交流的成功性大为提高,打造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生活环境里的网络教学团队成为一种可能。在这一团队里,教师可以无限放大个人的角色并能与其他个体协作发展,补足了教师个体单打独斗的弊端和不足。如当外语教师面对学生个人的问题或学生群体的问题时,解决的办法和渠道就会多样化,解决问题成功的概率就会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因材施教的水平和能力就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会逐步提高。

2.打造网络学术团队,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现今网络上出现的大型免费或收费的数据库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查找到海量的文本或视频文件,其跨越时空的便利性为当今的外语教师学术团队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相关或跨学科专家学者对教学或科研中问题多角度全方位的比较分类,可以建立一支多功能的网络学术团队,对外语教师教研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不断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术意识和学术水平,使教研和教改的成果顺利地应用于教学,改进教学效果,进而又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3.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促进教师持续发展

网络文本、视频、通讯技术的海量涌现,远远打破了传统教师的职业环境模式。现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职业知识,通过视频查看外语类的电视、电影、新闻等,通过便利的网络通讯技术,教师可以和一些义务的专家团队交流沟通甚至是进行远隔重洋的视频交流。在交流中使用外语,在使用中学习外语,在学习中提升外语能力,在提升外语能力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外语教师良性持续发展的目的。

4.发挥网络时空优势,提高教师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活动已经不再完全局限于某一时间和某一地点。英语学习已经不是某个个体所能独自高效完成了的了。教师和学生要在大量生动形象的英语环境里,确立一种新型的“合作”的意识,即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一师与多生之间、多师与一生之间、多师与多生之间的合作意识[1],因为每个人在网络空间里的身份可能亦生亦师。今后,通过全球化的多元教育“合作”,外语教师培养学习的终身化目标定能实现。

互联网络的多功能性和便利性及资源性为外语教师的终身化培养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因此,有组织地充分开发外语教师发展的网络资源和平台,是一件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事业,是最终促进教师之间良性互动,协作发展,凝聚特色的有效途径。

――――――

参考文献

篇(8)

中國有句俗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可能今天了解的信息,明天就已经过时了。所以,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而言,掌握有效的教学信息检索的方法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

1.1组合检索缩小检索范围

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的搜索过程中,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选择有用的信息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其实,我们在检索资源的第一步,就可以先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那么组合检索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我们要百度某篇文章,可以用“标题+作者”组合进行检索,这样比只使用文章标题获得的结果范围大大缩小,同时也更加精确。此外,还可以使用双引号准确锁定搜索信息的内容或者使用如intitle指令来获取高度相关的资源信息。

1.2利用指令提高检索效率

我们可以利用搜索引擎的site指令来收索一些没有提供站内检索功能的网站的信息。

可以使用filetype指令搜索指定类型的文件,如*.doc,*ppt,*pdf等格式的文件资源。

可以使用‘-’减号清清除不用的内容。这里需要注意:在减号前面一定要加空格。‘-’的作用是为了排除无关的搜索结果,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有时候,尤其是一些热门词汇的搜索,在搜索结果中会有很多不相关的内容。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减去与结果不相关的特征关键词。

使用‘OR’搜索结果至少包含多个关键字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者都包含。

‘|’搜索结果包含两个关键词的其中一个,不必同时包含这两个词,相当于搜索两个关键词的结果的集合,即可以把多次搜索结果放在同一个页面,功能与OR有相似之处,但不完全相同,常用于搜索近义词、相同类别关键词等。

‘*’星号常用作通配符,只有谷歌支持,百度和必应都不支持*号搜索指令,。可以用这个指令搜索某个词组中没有记住的部分。

1.3自然语言检索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的信息化正逐步向智能化发展,搜索引擎也是一样,输入人类自然语言,例如直接提问题,同样可以找到需要的答案。例如学生名字中含有“燚”这个字,可以直接在百度中提问:“四个火字怎么读?”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信息检索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可供查找资源的平台方法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在传统的网页之外,出现了微信订阅号、小程序等等也存在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供老师们查阅使用。查找教学信息的途径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收索引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2014年移动用户的终端数量已经超过传统PC用户,这意味着目前我们可以从移动端获取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国内移动互联网上,最活跃的聚集用户与资源最多的平台非微信莫属,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全球活跃用户为8.89亿,旗下的公众号平台达1000多万个,这个庞大的社交平台上有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它上面的信息资源不能被传统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主流工具搜索出来。

2.1PC上搜索微信教学资源

目前,在PC端搜索中,搜狗提供了专门的微信搜索功能,在左上角有专门为微信设置的选择菜单,可对文章和公众号进行搜索。

2.2启用微信搜索功能

如果使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搜索工具,即在微信顶部的搜索框中输入相应的关键信息进行资源的查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搜索出来的内容不仅仅是微信平台当中的内容,包括整个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

2.3搜索特定公众号的某个主题文章

通过微信搜索找到指定的公众号之后,在公众号名称后面空格,再输入需要查找的主题,这种方法类似于前面提到的site指令。

2.4搜索教育类微信小程序

2017年初微信推出了小程序应用,这是一种无需安装的轻应用。目前已经上线了大量的教育类小程序可供广大中小学教师选择使用。

3推荐的常用中文文献数据库

在此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文献数据库供中小学教师搜索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3.1四大中文文献数据库

我们大家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四大中文文献数据库是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超星。从收录文献的范围来看,中国知网、万方和超星有很大一部分重叠的数据资源。但是整体上来讲,中国知网即CNKI收录的资源最全,包括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论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超星数据库则偏重于综合性图书资料的提供,上面可以检索电子图书、论文和一些视频资料;但是这几大数据库都需要购买才能获取资源。

3.2免费开放文献数据库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共享理念越来越多得被应用,很多图书馆、数据库、期刊都为我们免费开放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国家哲学社会文献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等。这些免费资源的开放也让我们广大中小学老师能够越来越方便地获取需要的资源。

篇(9)

首先,多从中小学一线老师的教育话语里汲取营养。

广大中小学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教育话语,尤其是一些名师的教育话语(如于漪、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窦桂梅等等)堪称经典。徜徉在这些老师们富含诗意、行云流水般的教育话语里,那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教育言说常令我们拍案叫绝。单从课堂教学语言来说,他们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中“巧把金针度与人”,结尾时“能探风雅无穷意”。 真是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时雨。即使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一般老师,也有闪光的教育言说。让我们看一下重庆市江津中学李锡琴老师的《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中的一个片段:

“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敢于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老师是个透明体,没有伪装,没有虚假,没有矫揉造作,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和真实的思想感情。

当然,你在讲台上伶牙俐齿、口若悬河,你在舞台上风姿绰约、体态翩翩,你在球场上英姿矫健、屡建战功,你将成为学生心目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偶像。我们固然应该努力使自己多才多艺,尽可能地全面发展,然而,真正的全才教师天下能有几何?其实,学生也不都只欣赏实力派偶像,也许更希望贴近真诚与坦诚,你可以在学生的歌会上亮出你五音不全的歌喉,你可以在学生的诗会上用地方普通话朗诵你的原创诗歌,你可以在学生的书法展上挂出你的“我字体”作品……在一定的场合把自己拙劣的一面毫无顾忌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原来老师也有不如我们的地方。这样既可让学生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增强他们不会因自身有某方面的不足而丧失自信心,又可用全心的真诚去换得学生充分的信赖。

敢于展示真我的教师,也表现在不掩饰自己知识的欠缺和工作上的失误,甚至会谦逊地向学生学习,成为‘教学相长’的优秀实践者。”

反观我们的一些很知名的学术专著、很知名的专家的教育言说,又有多少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记得在新课程培训时,一位年轻的学者大谈国课程的理念,参加培训的中小学老师一头雾水,笔者虽然是师范院校教育系的老师,也听的莫名其妙。互动时老师们反映没听懂,这个专家则抱怨“中小学老师缺乏必要的知识,没法与他们开展对话。”一个老师质疑专家:“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就能给我们对话呢?”

其次,提倡多样化的教育言说。

教育者应当根据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言说,而不是“东施效颦”。李镇西老师在《教育,可以这样表达》(《教师之友》2003年3期)一文中写道:“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应该提倡这种表达——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理念与深奥的术语没有必然联系,与‘宏大叙事’也没有必然联系……理念并不神秘,因而对教育理念的阐述完全可以也应该平易通俗的,就像平时老师们在教研组讨论聊天一样。‘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这句大白话所揭示的教育理念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胜过多少博士论文?”

李老师接着写道:“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的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遣激情于笔端,指点教育,激扬文字,敏锐而犀利,从容不迫而又掷地有声……那种追求四平八稳、貌似客观中庸而实则不知所云的所谓‘教育评论’与文字垃圾无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义正词严而不谩骂,真诚赞美而不虚夸;酣畅淋漓一泻千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朴实,诗意,形象,激情――我们追求这样的教育实践,也追求这样的教育表达。”

第三,中小学一线老师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教育言说。

篇(10)

小学既是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作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生动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改进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了学生课堂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主体地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区别于学生个体学习的集体学习方式。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提问式与鼓励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问式的教学策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地设置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激发其创新兴趣,发散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从而更加有效开展创新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食堂卫生工作计划 下一篇: 药品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