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2: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当代文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现当代文学论文

篇(1)

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

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机的方法之一。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一直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20世纪20至50年代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评”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具体的作品中体现的,学生的文学修养及其能力的培养也是在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中形成的。因此,解读经典既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文学“史”的知识点,也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不能为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目前,由于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发达,纸质文本的阅读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生阅读量不足和学生不爱读是如今文学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先选择学生爱读的还是选择文学“史”爱选的,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如果学生之爱与文学“史”之爱存在着很大的跨度,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过渡法”,也就是说在两者之间建一座可以走向彼此的桥。先让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作家与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便对学生的欣赏趣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时,寻找两者的相似点。比如说“十七年文学”中的《林海雪原》,现在的90后大学生很难安静地读完这部“红色经典”,也不愿意读。但他们对“英雄传奇”类的网络小说和网络游戏很感兴趣,因此,先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谈起,谈报恩与复仇的观念,谈传统观念上英雄人物的形象,或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或是诸葛亮式的儒将。逐步引出《林海雪原》中的“英雄形象”———少剑波,然后再分析这部作品,论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影响。在学习当代文学,尤其是90年代的文学时,可以将流行的作家作品选出来讲一下,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在扩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审美能力的同时也练习了写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理念都敌不过学生的“兴趣”二字。学生的兴趣显然不是文学课程中的“史”,而是文学作品。相比较“史”的冷静与机械,文学作品就显得温情与灵动了许多,尤其是经典的作品,总是能够引发人的共鸣,在情感的净化作用中升华个人的认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文学课是最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课程。其次是解读经典,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产生于学生积极自觉的主动性和强烈的兴趣。既要选“好”书,又要“读”好书。鼓励学生就文学作品或某一“史”的文学观点发表个人的看法,尊重学生的艺术感受,不随便否定或指责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师应尽可能地从理论上加以引导,或者将学生的看法与“史”上存在的意见相比较来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由的研讨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分析经典作品时,不能将教师本人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试着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想象一下假如自己是作品中的那个人,或者假如自己是作者。试着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作品之间建立一个对话,“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创造”。经典的作品超越时空,经典的文学观点也能超越时代,这种对话的作用既有潜移默化的,又有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平等的状态下,学生把握了作品,也更容易接受“史”的论述。以解读经典作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巩固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分析、鉴赏现代作家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二、“史”“文”相应,回归审美

一系列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构成了文学史,文学史是文学作品的历史。先有作品的存在,才有文学史的形成,“史”是构架,“文”是构成要素。教好文学课离不开宏观的“史”的讲解,也离不开微观的作品解读与文献分析。毕竟,“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何找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呢?这一点必须通过阅读获得。语言形式的美可以直接感知,内在情感的意蕴则要靠反复品味才能知晓。贺拉斯提出的“寓教于乐”原则同样适用于文学教学,在一种愉快的形式中学习,获得知识。如果“史”是要学习掌握的知识,那么文学作品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选出两篇两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自己分析文本,找出两者的异同,再与文学史上的观点相对比。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巩固教材中的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是审美的,以情感人的,让人愉悦的,这也决定了文学课程的教学不能只注重相关“史”的积累,在课堂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要更多的关注“文”,审美感受的获得与文学素养的形成最终还要靠文学作品的学习来实现。现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还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作家作品不断出现,新的研究视点也不断出现,“史”在“文”的丰富中形成。因此在学习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新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让学生把文本阅读与欣赏能力的培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文学,与日常生活很近。在“新写实小说”中我们所见的是以凡人琐事为中心的故事,叙述语言也很朴实,所反映的生活也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因此,在对这样的文本进行分析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把对生活的评价和对作品的理解相对比。吴晓东指出: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文学教育是那种回归文学本体的教育,是充分张扬文学性的教育。“本体”原本是哲学概念,提出“文学本体”也就意味着文学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有着自身的性质,“张扬文学性”不是说忽视对“史”的学习,而是指在这一课程的学习中应该注重“文学”的一面。现当代文学课不是文学理论课,也不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它是以感性体验为基础的理论升华。它的学习与教学也应该从感性的作品入手,这样才不至于忽略这门课让人愉悦的一面。从时代的发展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还要注重这一课程的“实用”性,尽可能将课堂教学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这也是现当代文学课程与时俱进的一个方面。综合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现当代文学史,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又要注重分析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争取做到“史”“文”相应,回归审美。

作者:李贤单位:蚌埠学院

篇(2)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写的是发生在两个黄昏的事情。在乡间的一条路上,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树下等待着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但他们既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戈多会不会来。剧作无论从剧情内容还是到表演形式,都体现了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荒诞性。当然把《等待戈多》解读为是一种人生的等待一种等待的境遇未尝不可,可又觉得远远不够,作品是如此意味深长而又令人回味,如此耐人寻味而又挖掘不尽。暂且不论批评家所评论的戈多其人,就是作品中呈现的荒诞场面是处处光怪陆离,贝克特用荒诞手法写出了人生的不确定带来的人性断裂,《等待戈多》文本展示了记忆的断裂,交流的断裂以及思维的断裂碎片,演奏了一首人性断裂的时代之曲,它一点一点地勾勒了人性的裂痕,反映了一代人的内心焦虑断代。贝克特像柔情的诗人用他仿似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却满纸荒诞的笔触诗意地呈现了整个断裂人性的人类特征,又像是黑暗之中带来光明的火炬为无意义无可奈何毫无办法的人生注入了一点点的希望。

“对了,那两个贼,你还记得那故事吗”,“不记得了”,这是两个流浪汉之间的对话,刚刚说的话对于另一个听者来说他马上就不记得了,或者是他不是不记得了,而是拒绝记忆。“咱们昨天干什么啦?”“照我看来,咱们昨天来过这儿”,“你认得出这地方?”“可是哪一个星期六?还有,今天是不是星期六?今天难道不可能是星期天!或者星期一?或者星期五?”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对自己对个人的不确定。爱斯特拉冈穿的鞋子,一会儿是这个颜色,一会儿是那个颜色,一会儿太小,一会儿又太大。对自己的情况无法去确定,也拒绝去确定。这些诸多的不确定的话语呈示了这种记忆的断裂所带来的荒诞与记忆空间层面的碎裂。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之间的交谈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我言左你言右。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呈现出无法对等的局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与无法解除的陌生感。

剧中没有鲜明的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没有集中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人们通常所认可的戏剧情节,从场景的开始到结束,有的只是无聊的空话和恶梦的重复,剧中所出现的戏剧人物也是破碎的舞台形象,有的只是流浪汉、可怕的主仆两人。这种破碎是符合整个文本结构的展示的,与全文要表现的人性断裂浑然天成的融合成一体。

在剧本多处有话语“我走了”,戏剧动作却是“他没有动”,戏剧话语与戏剧动作之间有了脱离,体现对自身的否定。在流浪汉们遇到波卓和幸运儿时,波卓命令幸运儿思想时那一段无标点的“呓语”,是思想的混沌,这些场面无一处不是一种明显的断代的特征,是当时工业化社会本身的断裂造成的人的断裂以及断裂之后的遗忘。

托德·吉特林说:现代主义将大一统撕成碎片,后现代主义却因这种支离破碎乐不可支。《等待戈多》尽管存在如此多的碎片化,可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你会发现作者有将这种碎片再次拼贴化的愿望,通过这种人生碎片化的解体现象来达到企图实现整体救赎的愿望。也即通过无意义荒诞的人生能看到晨曦中一丝诗意的微光,这微光就是对人性断裂的救赎。

首先从语言形式上来看。文本是从一种传统的戏剧视角回到古朴的诗歌视角。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小说的历史就是变成了诗的小说的历史。但接受诗的苛求根本不是指小说抒情化(放弃它本身具有的讽刺,不理睬外部世界,将小说变成个人的独白,使它带上许多装饰)。最伟大的变成了诗人的小说家都强烈地反抒情……小说:反抒情的诗”。在贝克特的剧本里,剧本成了反抒情的诗。

爱斯特拉冈:这是什么树?

弗拉季米尔:我不知道。一棵柳树。

爱斯特拉冈:树叶呢?

弗拉季米尔:准是棵枯树。

爱斯特拉冈:看不见垂枝。

弗拉季米尔:或许还不到季节。

爱斯特拉冈:看上去简单像灌木。

弗拉季米尔:像丛林。

爱斯特拉冈:像灌木。

这种诗歌化的语言倾向于追求精巧细致,在文中处处有着非常精妙的对话。读来简单却又芳香留存,透露出朴素的诗歌情怀。

剧本只有两幕剧情,基本上第一幕与第二幕没有多大的改变,就像一首现代诗歌两小节的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反复咏叹之调。这种诗歌之调为人性断裂之后所造成的心灵空白无聊提供了营造诗意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后现代多样语言游戏的反叛,为人性断层之后所造成的空虚单调提供了救赎的可能。

其次从文本价值维度上看。幸运儿那一段看似颠来倒去的话并非无来由,开篇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谈论《圣经》也并非空穴来风,用孩子的话来宣告戈多今天不会来了明天来也并非毫无意义。荒诞派戏剧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达到高峰。当时二战的恶梦刚刚过去,战争给整整一代人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自从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上帝不复存在了,旧日的信仰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瞬间消亡坍塌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破灭了。可是真正对上帝的否认与拒绝会引起不可抑制的对上帝信仰的回归,这种回归能否挽救这种无意义的人生,戈多是否是上帝之光,小孩是否是上帝的天使,这些都无法去确证。但确确实实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信仰的存在,以及这种信仰所具有的普照,一种对人性断裂的救赎之光。

篇(3)

二、加强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措施

(一)注重启发教学

现当代文学的思想与当今的大学生的思想已经渐行渐远,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学者及相关教育者们对现当代文学也进行了诸多改变。比如对现当代文学课程名称进行更改、增加现当代文学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等。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忘记文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加强,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提升思想境界。虽然现今教学环境恶劣,但是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并没有改变。现当代文学不是技能,是文化思想和精神力量,文学教育应该与时代情况相结合,但不应过多从技能处寻找突破口,教师应使现当代文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或当今时代思想文化紧密相连,而不是沿着作家介绍,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传统教学套路讲授枯燥乏味的课程。对现当代文学进行作品分析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将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中结合现今时代思想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进而引起学生对于历史的追问,发散学生思维,借文学作品和相关文学历史来引导学生对当下这个时代进行思考。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学和时代精神结合,教师应带动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展开对生命的思考,加强与当今践踏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惜[3]。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要用过多时间讲解作家个人的人生经历,不要在作品的艺术风格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这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而应该将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结合,加强文学与历史的契合,使学生在作品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激起大学生对于现当代文学学习的乐趣,在现当代文学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情趣,最终实现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二)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应与中学语文教育接轨

师范院校承担培养未来初高中教师的任务,师范生的教育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初高中教育。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能作为师范院校标准的现当代文学教材出现。这种教材建设的缺失导致现当代文学教育与师范培养的特性不能很好的结合,毕业的师范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在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施展,甚至直接会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脱节的情况。因此,应该及早出版具有师范特性的现当代文学教材,这对于师范院校现当文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高等师范院校在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教学内容上不能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这当中教材占了很大原因,师范院校选用的教材与当今中学语文教育脱节,直接导致两者在教学内容上的脱节,这种脱节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困惑,而且会加速教学内容上的巨大差异。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中学语文的教学对现当代语文教学进行多方面阐释,让学生把握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体系,理解两种教学的差异性。师范院校教师不能轻视中学语文的教学难度,对中学语文的解读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对文本的浅阅读。高等师范院校应在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上与中学语文教学接轨,如今,为了加强现当代文学教育,教育工作者们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关于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却不多,高等师范院校对中学语文和大学现当代文学的衔接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笔者认为,想让中学语文与大学现当代文学教育紧密相连,必须改变当今中学语文课堂对知识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教育者应学习和运用科学先进教学理念,对中学生实现性化教学,增加其创造性。在电子时代中,应注重中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文本分析能力。

篇(4)

二、创新学校档案管理是提升现代学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篇(5)

软件方面,以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为主的绘图软件对传统纸笔颜料美术绘图产生着巨大冲击。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显示出了微电子科技巨大的数字化魅力,而传统的美术表现技法,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素描、水粉,必然受到数字虚拟界面的影响,而审美大众甚至美术教育的主体意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次,摄影技术的诞生,使得对生产生活以至于传统绘画存在的必要性发生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似乎很难分清楚现代科技与视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两种对世界不同的掌握方式,必然有着各自内在不同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现代科技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诉诸概念、原理,强调逻辑性、前沿性,需要主观符合于客观,追求真理,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知识性的给予;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思维方式,它以审美体验为基础,诉诸形象,强调主体的感受、体悟等形而上的精神表达,要求客观见之于主观,追求审美,给予人们的是审美和情感的积极愉悦。虽然摄影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然而,随着审美意趣在客观再现的追求中发生异变,促使现代艺术走向内质与抽象的表达。如今,高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像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处理其与传统美术图像的表现关系,值得考虑。现代美术教育系统已经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处理传统图像学知识和技法,这将给予传统美术教育以巨大冲击。因此,美术教育这种特殊性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现代美术教育中建立起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显得相当重要。

篇(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当代文学兴起,影响了一代人的行为和观念,并成为文学思想变革的一大“领导者”。但是现当代文学流传到今天,却受到了社会各类因素的干扰,而对于学校的学生来说,社会思想观念的改变、学校扩招、课业压力、课程改革等的影响,都造成了他们不再自觉的去进行阅读文学作品,更感受不到现当代文学著作中所包含的种种现实意蕴。对于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文学篇章,也只是将其看做是一项考试范围,只求能够答对与其相关的题目,并不进行深入思考。

一、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相比其他文学形态,有着非常明显的教育优势。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见、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在保持本身属性特点的基础上,又受社会的制约,需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而现当代文学作品摆脱了旧的文言文语言表述方法,在文学作品中更加突出了生活中的通俗语言,摆脱了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的语言障碍,从而使学生更为容易理解作品,进入作者的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同时,在语文教育工作中,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择也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对学生优秀人格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达到借助文学进行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现当代文学的有效策略

(一)重点解析现当代文学的语言特色,了解作者创造心境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展现文本语言中的典型特色,进行了一定创造突破,对文本语言进行了更为真实、更为个性鲜明的塑造,它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匠心,文本中鲜明的语言特色,更展现了更为错综复杂的文本世界。因此,深度剖析独具特色的文本语言特色,也是更为精准的了解作品意义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朱自清所作的风景散文--《荷塘月色》,这一是他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同时更被收录在了语文教育教材中,这篇语言美丽并精致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如诗如画的绝美意境。用以诗化的文本语言,造就了“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文学至高意境。可以说,现当代散文语言,在朱自清的写作中已趋于完善,并成为经典,其主要体现在:文本语言符号构成了作品的双重视觉,形成了一种虚无缥缈式的文字语言。朦胧月色和碧叶亭亭的荷花的完美画面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在作者心中,这更是一处天堂、一处精神避难所。这篇文章用以文字语言,尽情的描写池塘、描写月光,描写每一处景物的景色,最终使得作者笔下的月光与荷花池美到了极致,文中夸大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审美因素,使学生在欣赏景色的同时,更能读到一种语言的魅力感。这是由于作者正处于一定的特殊时期,荷塘月色更是寄托他对未来无限期待的地方,而现在只有在这里的“荷塘月色”来能安慰自己的灵魂,这孤独的幻想满足他满足他摆脱现实的欲望,从而创造出了这独特的月光,这如天上人间的浪漫天堂般的场景,传达出作者追求自由和宁静的期盼。

(二)深入挖掘现当代文学著作的内蕴

理解文学,我们必须面对文本语言。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语言被认为是需要首要关注的问题。从语言意义上来说,汉字分为三个部分:表音、表形和表义。然而,对于文学作品中的文本内容来说,其所要表述的内容远比单个汉字所要复杂得多。在文学中,某一个词和一个字所要表达的将远远超过它在字典中的意义。的《雷雨》,以文学与舞台的高度统一,而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剧本的代表作。自《雷雨》出现以来,不仅多次被搬上话剧舞台,更加入到了语文教育教材中,成为学生必读课文之一。作者用以高超的人物语言,成功地塑造出了八个经典人物,而这八个人物的成功塑造的先决条件就是作者再本文对话中随突出设计的--潜台词。从而造就了这篇著作能够达到全貌乃后定。所以学习《雷雨》,最为关键的就是文中的人物语言,但是只理解人物语言中的表层意义,也不能对作品内涵进行理解,只有深入挖掘人物语言中的深层意义,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这一文学著作的本质意义。

三、结束语

在语文教育中, 现当代文学作品必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想充分发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语言和内涵,促进其自我感知文学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晓东.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印[J].北京大学学报,2003(5):27.

篇(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7-0007-02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大学生通过接受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体现出的能力和方法,内化和外显出来的品格、气质修养,是人的精神的总和。而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文理渗透。所谓文理渗透,是指打破文理的界限,改变学生单一、不健全的知识系统,使之建立起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知识结构,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转换能力、社会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英国剑大学生具有文理渗透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文化素质。文理渗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政治理论知识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阶级社会里,自然科学受到阶级的制约和影响。就人本身而言,存在着如何看待科学、为什么研究自然科学和为谁服务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世界观和对科学职能的认识,因此,受教育者必须具有熟知科学的技能和符合道德原则的修养,需要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科技人才的指导,使之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第二是人文社科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结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文明程度,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工程实践,抑或是社会活动,都必须首先回答这样四个问题:一是会不会做(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二是值不值做(是否经济合理有价值);三是可不可做(是否合情合法);四是该不该做(是否威胁人类生存和符合伦理道德准则)。仅仅靠自然科学知识是不可能做出回答的,还必须依靠人文社科知识和人们自身的文化素质。

人文社科知识包括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思想史、统计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等,对人的文化素质影响的较深的一般是指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等。通过对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互助协作精神,是自己有毅力和勇气战胜学习、工作中碰到的困难,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自然科学知识,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这些知识还可以促进大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其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开拓、进取、求异、创新。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文理渗透造就出许多杰出的人才。像20世纪的最优秀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依曼同时又是语言学家,具有划时代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同时又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小提琴家。

当然啦,文理渗透并不是文、理简单的相加,其根本在于渗透,宗旨是打通文、理、工相互隔离的屏障,强调知识的融合,方法的贯通,能力的互补和运用的相映。只有这样,文理渗透才能真正体现文化素质的精髓。当代大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其次是情理交融。所谓情理交融,是指人的感情与理智在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中能够相互统一,并用于指导行动。它是一种成熟的心理状态和理想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在:

(一)责任感。什么是责任感呢?责任感就是自觉地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去努力做好的心理态度,也就是正确认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的信念和意志。责任感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进取心,责任感强的人,会千方百计地动脑筋完成其责任范围内的任务;责任感又能促进人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动,一些消极的情绪,诸如嫉妒、怨恨、意气用事等等,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往往比较容易消除,从而使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二)良心感。所谓良心,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时,对所服道德责任的内心感情和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就是人们对其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良心感是个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感,它使履行道德责任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动。良心感还具有对人们道德行为的监督作用。凡是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信你、意志、行为,良心感就可以给予激励和强化。同时,良心感的作用还表现在对履行道德责任的行为的评价上,道德责任履行的好与坏,除了接受社会伦理的评价外也受到自己良心的评价。有良心的人,只有当他对社会作出贡献时,他才会感到良心的满足;否则,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感到内疚,也会促使他自醒,从而加倍地努力去弥补过去的不足。

(三)正义感。大家知道,所谓正义是对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言行的一种肯定的价值判断。而正义感则是一种精神力量。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他一定会具有疾恶如仇,大义凛然的义愤;对那些违背社会利益和人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敢于仗义执言;对那些破坏法纪、以势压人的行为敢于见义勇为。富有正义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的高尚品德的表现和完善人格的体现。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具有高度的正义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说真话,为社会正能量的发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对知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以及追求真理的渴望相联系。人学习时的求知欲,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对真理和科学的热爱,对谬误和偏见的蔑视等等,都是理智感的表现。理智与热情,是人类精神健全的两大支柱。由理智引导的热情和充满热情的理智,就像是催化剂一样,成为人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理智与个人的信念、行为准则、科学的世界观相联系。理智感的培养,就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只有科学的世界观知道实践,才能不断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人的理智感也就会随之而得到发展,这就又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另外,还要坚持正确的判断信念。人们一旦对真理产生了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会体验各种强烈的情感。还要保持行为准则的连贯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会一事无成,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荣誉感。荣誉是人们履行义务和对社会做出贡献后受到的赞扬、奖励和尊敬。社会给个人的荣誉,是对个人的社会价值的承认。当个人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由衷地感到愉快时,这种情感机会成为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他能调整人们的道德行为,以保持尊严、荣誉和个性完美。荣誉感和义务是密切相联系的,它是个人出色的对社会尽了义务的结果,也是促进自己为社会尽更大义务的动力。对社会义务不感兴趣,而对个人荣誉孜孜以求,绝不是对待荣誉的正确态度。个人荣誉与国家、集体荣誉密切相关,个人荣誉之外,我们还要维护国家的荣誉,通过道德情感的修养,树立起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相统一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是身心统一。身心统一就是人的身体、心理等方面能够健康协调、和谐一致,全面发展。身心统一是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具体地体现在:

(一)行为的适应性。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应该能够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为他人理解和接受。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是社会高智能群体的一部分,行为的适应性应该是身心统一的基本特征。

(二)人格的健全性。它表现为人格的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心理、生理平衡,自尊、自爱、自知、自明,并能够接受别人的情绪,善于和人和谐处事。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是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定位。一般而言,大学时期青年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自我情感和情绪、自我意识和控制、自我计划与协调等等心理结构已经形成,保持人格的健全性也是对他们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生活的进取性。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没有恐惧感,同时生活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对事业富有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如此,对生活方向明确,目标明确,对自己充满自信,意志坚强,同时善于抓住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富于开拓创新精神。

(四)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人际关系和谐既是身心统一的特征,又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它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中受人尊敬,人们信任他、欢迎他。当代大学生要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既要善于尊重别人的价值,容忍他人的不足,满足别人的需要,又要能不失时机的展示自己的魅力,博学多识,乐观自信,举止得体,文明礼貌。

(五)价值取向的社会性。在实现人生价值时,当代大学生要把自我的实现与祖国的命运、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地结合起来为社会贡献个人的力量。

总之,当代大学生具有了良好的文化素质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良好文化素质的体现,可以使国家,社会拥有更多的正能量,我们的社会发展也才能更加迅速。

篇(8)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08 文学院(电话:89683067、89683519)  147     文学院所有专业均不接受单独考试。 135102戏剧  30       01 舞台剧与影视剧写作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623 艺术基础(戏剧影视文学)④902 剧本写作 复试科目:0810 创意与编导

《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专业学位,学制3年。联系电话:89686486。 02 舞台剧编导 03 影视剧编导 04 演出管理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6       01 戏剧戏曲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6 戏剧与电影基础(含戏剧与电影理论、中国戏剧、外国戏剧、中国电影、外国电影)④978 评论写作 复试科目:0809 戏剧与影视专题  参看“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网站“招生与培养”栏(njuxy.cn/student.htm) 本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在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电影学 03 电视艺术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1 欧美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7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西方文论 03 中外文学关系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 现代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6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当代文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 先唐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5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唐宋文学 03 元明清文学 04 近代文学 05 域外汉籍研究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1 古籍整理与研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5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中国文化史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 古代汉语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4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现代汉语 03 中国语言学史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 理论语言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3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社会语言学 03 方言学 04 对外汉语教学 05 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规范 050101文艺学          01 文艺理论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2 文艺理论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文艺美学 03 西方文论 04 中国文论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  30       01 汉语国际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54 汉语基础④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复试科目:0801 专业综合(语言学概论、作文)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二册)王力著,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当代中国》张海林著,南京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专业学位,学制2年。咨询电邮:chenguang@nju.edu.cn。

篇(9)

二、教学方法

在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中,应打破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还原学生的学习中心位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开学之初,就应该对教学过程作出周密部署,安排好老师和学生各自讲授内容,让学生分头准备,老师给予适当指导。这种方法,笔者曾在讲授80年代小说时在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公关文秘专业做过对比性实验。汉语言班,提前布置,在老师讲完80年代小说概况后,学生登台介绍王蒙、张贤亮、贾平凹等重要作家及作品。由于学生课下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自己动手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准备充分,所以学生反响热烈,教学效果明显。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动手制作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课堂表达能力,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而公关文秘班采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老师讲授为主,整节课学生除了在忙于记笔记外,很难有个人独立思考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应当增加讨论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都大有帮助。讨论课也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精心设置问题,在确保学生阅读过作品后才可以开始。讨论课也应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和总结。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如在个别学校,每次课前拿出5分钟,交给学生,让他们轮流介绍最新读过的作家、作品,在扩大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培养了一个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现代化教学条件也应当充分利用。在有多媒体的条件下,应尽量用课件上课,一方面提高效率,线索性的标题和重要的内容可以在课件上展示,一目了然;另一方面,适当的加入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乃至音乐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讲述郭沫若的诗歌时,在课件中穿插了一段《凤凰涅槃》的朗读资料。学生被其中激昂的情绪所感染,整堂课都精神饱满,学习、接受的效果都非常好。再有,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访问一些文学网站、文学研究或评论网站。比如百家讲坛就是一块非常好的阵地,其中曾就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老舍、张恨水、张爱玲、钱钟书作过系列节目。还有世说新语栏目也同样是一档人文气息浓厚的节目。这些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自主学习,启发思维都是有帮助的。再者,还可以建立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资料库,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既可以丰富学生对现当代文学名著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还可以比较文学原著与改编的影像资料的不同,从而深刻认识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艺术的重要特征。甚至,部分学生可以以此为契机,作为突破口,做一种更深入的思考。笔者就有学生针对王安忆小说及影视改编进行比较写作毕业论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倡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组织学生排演现当代文学话剧,举办经典作品阅读报告会,开展现当代诗歌散文名篇朗诵会等。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焕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培养健康人格,真正地愉快学习、自主成长,更好地走上社会。

篇(10)

一、调查问卷总结

课题组向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2009级四个教学班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有效试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1.4%。

1.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了解程度。被调查者中,159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般了解,占总数的82.8%;150人阅读了一定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作品,占总数的78.1%;133人阅读过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论著作和学术论文,占总数的69.3%。

2.关于教材使用情况。139人表示所使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一般,占总数的72.4%;在对目前所使用教材的满意程度上,81人表示满意,60人表示不满意,51人表示无所谓,分别占总数的42.2%、31.3%和26.6%;166人认为应该讲授教材以外的更多知识,占总数的86.5%。

3.关于师资配置。116人喜欢学识渊博的教师,占总数的60.4%;65人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师,占总数的33.9%;11人喜欢理论深厚的教师,占总数的5.73%。106人认为教师应该侧重于作品解读,占总数的55.2%;认为侧重于历史知识介绍和理论分析的为23人和53人,分别占总数的12.0%和27.6%。

4.关于课堂教学、多媒体使用情况。132人对目前的教学表示满意,占总数的68.8%;138人认为很有必要进行课堂讨论,占总数的71.9%;108人喜欢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占总数的56.3%;认为以教师讲授为主和学生自学、教师启发的分别为48人和36人,占总数的25.0%、18.8%;169人认为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占总数的88.0%,其中有一半以上特别希望使用多媒体。

5.关于学习效果。136人在学习过中国现当代文学之后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更大,占总数的70.8%;91人愿意在课外就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问题向任课教师请教或是讨论,占总数的47.4%;看情况而定的为94人,占总数的49.0%;103人倾向于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占总数的53.6%,这一比例在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那里分别是40%和7%。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现状。

1.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喜欢的理由有多种。有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时代潮流联系紧密,同时也是中国现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有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真实反映,不论是“五四”文学还是“”文学都带有时代特征,很现实也很深刻;还有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人性的多元描写能引起人的探索和思考。

2.课堂讲授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很有必要,希望教师讲授时能更多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加强师生互动,多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或是争议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对解读作品更感兴趣,普遍认为教师对文学作品的介绍相对较少,观点比较陈旧,希望老师就经典性篇章或是片段作重点分析,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3.关于多媒体使用,学生认为是有利有弊,但无论如何,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是必要的。多媒体使用得当,可节省时间,方便教与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以扩充教学内容,图片、声音和视频生动形象,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加深印象。但多媒体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抄课件,忽视了思考和理解,不能仔细体会教师的讲授内容。

4.关于师资、辅导等方面的情况。关于师资素质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学识渊博比理论深厚和幽默风趣更重要,教师应提供更多最新的、前沿性的知识和理论。也有学生认为教师对作品应有新的,或者说是更多带有个人感悟的解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不是依据教材的论断照本宣科。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布置作品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谈对作品的感受,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

1.明确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培养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是国家和时代提出的双重要求。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根本,只有在这个根本目标的统摄下,教学改革才会出成效。

2.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文学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意识。人文素质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没有“文”的体悟,也就谈不上对“史”的感觉。因此,今天的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该舍末求本,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刻体悟中追寻人生的内涵,而高师学生应该将文学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再以“辐射”的方式影响到中学生群体,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将会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

3.转换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加强师生互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问题带动知识的方式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课堂讨论。教师既应在课前设计好富有启发性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又应根据具体情境临时设定问题,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动态趋势,在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师生互动并不排除讲授法,应该说讲授是基础,讨论是深化,只有二者平衡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 图书馆流通厅工作计划 下一篇: 工程资料员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