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2: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职工培训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以“统分兼顾”为导向,创建“支持引导、创先争优”激励机制,科学开展快速高效职工培训
在“统分结合,突出重点”有效培训方式的良好带转下,企业应鼓励各基层单位和单项工程项目部开展有效的“自助餐”式培训,支持各专业部门在自家“培训公路”上开展百花齐放的培训活动。但职工培训工作对企业发展而言,犹如一个人的自身学习,永无止境。如何进一步挖掘各单位自培潜力,使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更加丰蕴。就需要构建一座富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刺激性的、具有推动比赛“创先争优”的培训高速公路,需要通过有效培训激励机制将各单位各单位工程项目部积极自主培训引领到同一条“培训高速公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主培训氛围,关且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要贴有切实可行的规范激励标语。这些标语和激励符号的增添与设计,是在“分”的激励框架作用下,给自主培训添加的无限动力,也会给企业职工培训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1.1确定企业职工的培训需求
企业职工的培训需求指的是企业中需要进行培训的员工、员工需要进行培训的内容。培训需求的确定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发现企业进行职工培训的真正的原因,而且企业需要明确培训是否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不能确定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培训将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2确定企业职工的培训目标
企业职工培训目的的确定能够为培训计划的拟定提供依据与方向。确定了企业职工培训的目标之后,才能够进一步确定进行培训的职工及培训的内容、时间、方法等。培训目标主要包括技能方面、知识方面、工作表现方面、工作态度方面、企业目标等几类。
1.3制定企业职工的培训计划
企业职工的培训计划实际上就是具体化了之后的培训目标,将培训目标作为依据具体的确定培训的形式、课程设置与大纲、教材、教师、教学与考核的方法等。
1.4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过程
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是整个企业营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是针对培训计划前、中、后的各种活动所进行的协调工作。培训实施过程的良好能够确保接受培训的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当中,确保企业职工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
1.5企业职工培训结果实现转变
企业职工培训结果实现转变指的是接受培训的职工将在培训中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效运用。企业职工培训结果转变的实现需要借助与相关的制度与措施,实现职工培训、绩效考核与报酬、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1.6企业职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企业职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对已经完成的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得出相关培训效果的标准与依据等;另一方面通过评估与总结为未来的企业职工培训提供改进与完善的建议与措施。
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施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不仅需要建立,更加重要的是建立之后的实施与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作用,达到企业培训的最终目标。就好像是搭台唱戏一样,舞台的搭建固然是非常重要的,而舞台的搭建还是为了唱戏而服务,因此唱戏更加重要。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原则
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的长远战略与近期目标之间关系的处理;要依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实施培训;企业的领导阶层要注重并亲自抓好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实际的需要作为培训的目标,培训结束之后要实现培训结果的良好转换,做到学以致用;要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样性,避免单一的培训方式方法;企业要坚持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实现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长久性;要重视培训结果,及时地对其进行反馈与强化;要通过激励的方式来促进职工培训效果的提高;要依据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来进行企业职工培训。
2.2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保证条件
第一,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管理层的支持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第二,要建立培训机构,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培训机构,培训要建立在培训机构这个载体的基础之上,否则将无从谈起;第三,要确保负责培训的师资的合格,培训师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培训效果与培训质量;第四,要确保培训经费的充足,培训经费是企业职工培训开展所必要的条件与重要的保障;第五,要有完备的培训设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训设施是培训顺利开展与进行的最为基本的条件,培训设施的配套与完备能够实现职工的有效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技能与职业素养;第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做好培训工作记录,完整、准确的培训记录有利于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下次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3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形式与方法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形式与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性的技术方面的培训,主要的目的是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岗位晋升过程中的培训,职工在岗位晋升的过程中要进行岗前培训并考核,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够上岗;新职工入职之前进行的培训,新的职工在金融企业之后首先需要进行培训工作之后才能够分配到各个岗位中进行工作;职工外出进行培训,根据企业职工培训的需求,有计划的将职工送到相关的培训班或者同类公司中进行学习与考察。
(一)管理人员的类型和培训对策
企业管理人员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但是胸无大志。大多数管理人员(75%)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明星型管理者。他们工作成就显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类是问题型管理者,虽然暂时工作成绩不佳,但有很大潜力。最后一类是老化型管理者,他们目前的工作成绩不佳,而且没有发展潜力。
我们可根据每类管理人员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对策。对于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应引导他们改善目前绩效,但对他们的升迁愿望不予鼓励。但是,有些老黄牛后来居上,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制定相应和有效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对明星型管理人员,应给他们时间,以积累经验,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问题型管理人员,培训应集中在纠正行为问题方面。老化型管理人员业绩不佳又无潜力可挖,因此无须在他们身上浪费任何时间和金钱。
(二)发展培训的内容
1.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执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因此,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应着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样组织他人工作,如何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好比是企业的管理职位,而“渔”则是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在观念技能方面,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如何改变思维方法,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即由被动地执行具体指示转为主动地指示。其次,要重视培训他们掌握组织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须尽力使班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融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2.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注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协调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设计技巧的培养。
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必须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工作安排以外,还必须了解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
高层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在于决策。因此,他们所要掌握的知识更趋向于观念技能。例如,经营预测、经营决策、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等。
3.发展培训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全面培训阶段。受训者通过接受企业各主要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运转培训,对企业整体的经营、运转情况及其内在联系有一个较完整和明确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定向培训阶段。根据他们今后的具体职务方向,进行定向培训,加强他们所任职务的针对性专业培训。
第三阶段是实习培训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受训者跟着现任管理人员一边观察学习,一边参加实际管理工作。
(三)发展培训的方式
发展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堂式
(1)讲授法。主要是聘请一些专业人员给学员讲课,着重讲解有关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书面答卷或口头答辩的形式来检测受训者的学习成绩。
(2)讨论法。讨论或称为研讨,适用于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培训者提出一些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或相关企业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组织受训者运用概念、原则和原理讲座这些案例,并鼓励每个受训者积极投入讨论。讨论的指导者在主持讲座时应注意:清楚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让每位受训者参与讨论;对细小问题不要过于纠缠;阻止个别人夸夸其谈,独占讨论局面的现象;最后,对讲座的问题应该提供清晰而明确的结论。此外,还应摸索、收集一些“怎么办?”,供大家讨论。比如在销售公司产品时,客户说:“你们的产品太贵了”,如你回答不贵,客户就会觉得没面子,如回答贵,客户就要你降价。学员们通过讨论,认识到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和服务的关系后,回答这类看似两难的头号题时就能应付自如了。
2.模拟式
(1)案例分析法。首先由指导者提出案例或实例,由受训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经营管理“游戏”。这种培训方式的做法是将受训者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代表一个“企业”。指导者给每个“企业”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并提出经营管理或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要求各“企业”去完成经营目标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例如,指导者提出的企业经营目标为“增加利润”若干万元,要求各“企业”提出达标的方案,其内容应包括:促销的预算、策略和手段(广告、派推销人员……);开发新产品的可行性,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措施等。
然后,由各“企业”把自己的方案及决策过程讲述一遍,进行交流,促进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在实际经营中的决策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定受训对象
正确选择受训者首先要考虑受训者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其次,要考虑受训者能否接受培训课程内容(指受训者的水平与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内容的差距)。第三,要考虑受训者的健康状况、身体特征、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兴趣爱好等。
此外,企业的培训内容必须按照职工所担任职务的层次来确定,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跳跃。因为过于超前的培训(低层次职工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容易助长一部分职工产生自满情绪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2.采用合适的培训方式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培训方式必须与成年人的学习规律相适应。成年人的特点是记忆力相对较差,但理解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因此,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即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多用实例并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受训者将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来,以供其他受训者参考。适当采用“吊胃口”的方式和其他技巧可提高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多表扬少批评能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还应该重视受训者提出的意见和问题,集思广益,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此外,在培训材料的编排上,尽可能考虑到趣味性,深入浅出,易记易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工具,采用视听材料,以增加感性认识。书面材料力求形式多样化,多用图表,简明扼要。
3.建立培训评价机制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须通过培训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一般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人员的调配等,会对企业的工作进程以及利润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员工培训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往往要经过几轮的系统培训还有员工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对培训内容慢慢消化,转化成企业的利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企业会由于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而放弃对职工的培训,使培训中断。石油系统应该以战略的眼光看待对职工的培训,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投入人力物力配合教育培训。
2.遵循“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原则
在石油系统中,拥有不同工种的职工,有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基础工人等,在进行培训时,企业应该了解不公工种职工的基础素养,对不同人员进行不同的教育培训,这样既能保证职工都享受到了教育培训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能直接推动企业发展。而对不同工种职工培训时,企业还应该将培训突出实用性,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思想概念的灌输。例如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石油企业可以聘请大学教授或技术精英等进行授课培训,让技术人员对自己的技术空缺及时补充,以便在工作中因为缺少技术支持而影响工作效果。
二、教育培训内容的创新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体现在对新时期下新理念、新技术、新形势的培训。对于石油系统的职工来说,其中对局、矿者两级的经营者的培训内容应该重点体现在经营管理理念上、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经营管理领域。使经营者了解当前市场情况,积极根据市场转变经营理念,为其提供先进的管理理论以及经营艺术,让石油系统的发展进步从管理人员战略思想的提升开始。对石油系统中的中层管理者来说,石油在开采、生产等环节中的技术难点、经济效益是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也应该从税务、金融等经济领域以及石油勘探、开采等技术领域上。经过系统的培训让中层管理者掌握对技术工作的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对石油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要体现在多方面,其中要关注技术人员对英语、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由于技术工作中常常涉及到外语以及对电脑的运用,所以要对加强技术人员这两项素质的掌握,培养其基本的工作技能。另外,还要加强技术人员对国外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鼓励技术人员积极使用新技术,加快石油系统技术创新的步伐。另外,石油系统还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对石油系统中,技术性、行业性较强的操作人员,企业应该在培训中加强人员对技术的应用,对职工所掌握的技术进行更新,让操作人员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新技术,为石油系统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在石油系统的操作人员中,还有一部分是技术性较弱的工种,企业也应该对此工种职工进行素质培训,对能力较强的人员进行技术岗位的转换,以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
煤矿企业的管理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针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长期性特点,要制定既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的培训工作计划,特别是要落实好队组级培训计划的制定,使培训计划具有系统性、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2]。
1.2改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
培训要紧紧围绕煤炭生产、生活,收集能触及职工内心的“身边事”、相关事故案例作为“药引子”,将培训内容贯穿于其中,更有利于提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培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视频动画、现场模拟教学、兴趣教学等与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相比,更能使职工印象深刻,煤矿企业应设置多媒体培训教育、矿井仿真模拟系统,同时购置优质的、与时俱进的煤矿安全方面的报纸期刊等,拓宽职工的知识面。发动职工结合自身情况编写安全劝语、安全警句,组织职工开展安全演讲、安全知识问答、安全文艺节目表演,使职工自己成为培训的授课人。建立“送教到现场”的培训机制,通过开展现场案例培训和直观的实操培训,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
1.3改善岗位合格的监督方法
《矿山安全法》规定:“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3]。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各煤矿企业都在认真开展职工强制性安全教育培训,但目前多数企业岗位合格的考核依据还是理论培训结果,在工作实际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考核未能和岗位合格有效挂钩。因此,企业有必要在开展好集团、矿、队、班“四级”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将日常作业质量考核纳入岗位合格评定。
1.4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1)加强内部讲师的授课管理。作为公司培训的中坚力量,要求讲师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理论水平,且有良好的业绩,考核通过后方可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讲师要根据岗位职工的教育程度不同,理论知识掌握快慢不同准备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仅有安全素质的培养,还应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态度,课件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便于职工的理解接受,在授课形式上要紧跟时代采用幻灯片、多媒体等视听相结合的方式。
2)加强讲师培训效果考核。按照标准化要求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使讲师工资和培训结果挂钩,不但要根据培训任务确定讲师工资,同时要充分结合员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职工培训后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考核,促进讲师提高培训质量的主动性。
3)因材施教,定制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的受训群体,明确各类人员应必修的课程结构,高级管理人员总课时的80%应为管理类课程,中级管理人员总课时60%应为技术管理类课程,岗位职工总课时的80%应为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同时,明确岗位的学历要求,保证新上岗职工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已在职的不具备学历要求的职工,开设基础理论进修班,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补长职工素质短板。
4)完善学员考核机制。建立各级人员每年应修学分标准,通过参加内部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修满规定的学分(参加外部培训人员,经确认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对于能够按要求修满学分的职工全额兑现各类奖金和工资,对于修完要求比例50%以上,但未修够学分的,同比例兑现各类奖金,50%以下的脱产培训并进行处罚。
1.5突出重点安全教育培训
1)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培训。班组长是安全管理的兵头将尾,是安全管理的最小单位,要通过持续有效地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一线管理基础,实现班组安全管理从“零事故”向“零三违”转变。首先要做好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班组长持证上岗制,班组长要加强对班组中作业人员的现场安全教育,对班组员工的安全绩效进行动态考核,并落实班组长连带考核机制。其次抓好对班组的集中培训,促进班组管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员工互联保、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队组、队组保全矿的安全生产网络。
2)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属于技能岗,同时也属于高危岗,工种种类繁多,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培训中要作为重点进行监督和管理。要根据不同工种专业的特点,向工人传授该工种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要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文化素质、安全技术知识和应急能力方面的教育培训,并结合相关特种作业事故案例教育,强化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1.6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模式
1)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优秀的专业技术领导干部,也是将专业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工作实践中认识深刻的“优秀教师”,利用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通过现场指导,系统讲解,既弥补了专职理论教师实践知识匮乏的不足,建立了“和谐的干群关系”,同时也起到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骨干积极主动下队组、进现场掌握现场实际情况的作用。
2)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是借鉴企业“订单生产”概念而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订单培养”,指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定用人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企业参与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到实施整个培养过程,学校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有效保证学校所输送人才的实用性。
3)“五轮驱动”培养人才。五轮驱动:即实习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彰显、综合评价、价值提升五个方面,其核心是“三个三”培养思路(三导师指导、三岗位培养、三渠道成才)。学校毕业生到矿后,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和六个月实习锻炼,在实践导师、管理导师、技术导师的精心培养下,主要通过技术主管、跟班见习技术员、验收员或副验收员三岗位的轮岗交流,不断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此间,通过实施月度评价、季度测评、半年考评、年度综评的考评机制,以及动态转化、纳入后备人才、进行物质奖励等形式,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工作热情,全面盘活人才资源,经过坚持不懈的培养,逐步使大学生成长为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科队技术骨干、高级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
1.7加强安全文化熏陶,提升职工安全意识
企业的员工人数众多,在自身的修养方面各有差异,层次区分明显,因此对安全的理解深浅不一,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可以引导员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共同提高。日本经营业先驱松下幸之助指出:“企业可以凭借自己高尚的价值观,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引导到自身意想不到的高境界,产生意想不到的激情和工作干劲,这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根本”。企业不断通过教育培训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加强安全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切实做到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形成上下合力,增进企业活力。
0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焦点不仅是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而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
1建立科学的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和有效培训计划
1.1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拟定培训计划,首先应当确定培训需求,从自然减员因素,现有岗位的需求量,企业规模扩大的需求量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量等多个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的预测,对于一般性的培训活动,需求的决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①工种、业务分析:通过探讨水电行业未来几年内发展方向及变革计划,确定工种、业务重点,并配合水电行业整体发展策略,运用前性的观点、将新开发的业务事先纳入培训范畴。②组织分析:培训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文化的配合是极其重要的前题,否则培后及组织优劣等也应该加以分析,以确定训练的范围与重点。③工作分析:企业培训体系是根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之下的,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1.2有效的培训体系着眼于水电施工企业核心需求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1.3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员工培训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
1.4有效的培训体系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自我发展的需要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训,是对自我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呀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止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另外,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也使员工认识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其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肯定这一需要的正当性,并给予合理的引导。
培训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培训形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培训的形式很多,企业在选择具体方式的时候不必因循守旧,固执地套用已有的既定模式。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应结合其资源优势,员工特点及培训内容,合理选择适合本企业所需的科学的培训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以便达到最终目的。
企业培训管理要取得成效,重点要把握以下要点:第一,要切实把握好“三性”。①系统性: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内容的适当与否是培训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作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个人分析就是找出某一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与要求的技能水平的缺口。培训就是要填补这一缺口,雪中送炭。②前瞻性:企业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③针对性:要“有的放矢”,把握好培训的主方向,主目标,不能“漫无目的”的所有项目一起上,一定时期内,还需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第二,要有广泛的员工参与。认清员工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一样,进行全面培训。企业应把所有那些合乎条件,渴望学习的员工都纳入培训的范围,尤其是企业的高级主管人员应首先接受培训。真正影响培训和开发效果的人不是培训人员,而是受训人员的直线管理者,如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技能,培训与开发的措施往往落空。第三,要有反馈与交流。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做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以后的培训具有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
2搞好水电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应处理好两个关系
2.1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应该从长计议,设计员工教育的方案。从世界上成功的组织或企业看,可以发现,他们开始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注重发现,组织和运用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员工通过学习,创造,挖掘,发挥自己的潜力。在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日本,德国等一些比较重视企业员工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的国家,企业历来重视员工培训教育,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他们在教育上的投资从不吝啬。上海航空公司曾因更新飞机,有约一年半时间成为“无机公司”,面对极大的经济压力,当时有人建议将技术工人劳务输出,赚一笔钱,也有人提出让一部分职工待岗回家,省一笔线。但是公司最终没有赚那笔钱,也没省那笔钱,却投入资金搞全员培训,把公司变成了一所大学校,从而为迎接一流飞机,提供一流服务,作了人才,智力准备。从长远眼光看,这是最终出高效益的手段。
2.2在岗员工的职业教育与员工的职务,职称升迁的联系水电施工企业开展员工职业培训教育,不是纯粹为教育而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根据水电施工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挖掘,培养人才,调动,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将在岗员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其职务,职称升迁联系起来,是及时“兑现”企业和员工教育投入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把企业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人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设计一个“学习——提升”的闭环结构。即企业员工的每一次提升,都须经过相应等级的培训,而每一项培训,都是为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作准备,这样循环重复,螺旋式上升,使受教育者不断地从接受教育中得到激励,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
3制定适合水电施工企业的培训方法与技术
人员培训是一项在时间和金钱等各方面花费都比较大的工程,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对不同人员的素质提高也有轻重缓急,同时,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且成年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及成熟的思维能力。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就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员工的培训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在岗培训:在岗培训是指员工不脱离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这是企业应用最普遍的培训方式。
3.1.1根据新的技术和职业发展要求来调整,提高在岗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如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近两年来,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由党务工作部牵头,先后举办了的初级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每周利用一至二天的时间对车间副主任以上的初级管理人员和公司副部级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艺术和市场营销等知识进行了专题的培训。
3.1.2满足在岗员工要求掌握更高技能的职业要求,为其成为中等专业人员及基层管理者(如中,高级工,技术员,班组长等)作好准备。由于公司的发展,去年来,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技术发展部和生产安全部联合在各分厂开展的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利用工余时间对岗位员工进行了系统的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和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员工的综合技能,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公司的发展。
3.2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技能的学习。如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湘潭矿院举办的煤化工研究生班培训,集中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脱产进行培训。
无论是何种培训,下面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在日常开展的培训工作中也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如课堂教学,视听技术(电视,录像,电影,录音带),计算机辅助指导,情景模拟,学术会议与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计,高级游戏,讲座,多媒体技术,新员工培训等。
3.3部门互动式培训: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部门员工特点,将培训内容分解到部门相关人员,各自进行学习:培训由大家共同参与,每位员工都是老师,各负责主讲部份内容,每讲完一部份,全体员工就其授课内容及方式展开集体讨论。总结长处,改进不足,以不断完善:此种培训所产生的效果是多方面的,既可促使大家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培训内容精要,又可提高授课者语言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还可通过讨论阐述不同观点,帮助大家共同理解,从而使所有参与者获得提高。如“TCL电工集团”采取此种培训方法,培养并形成了水电员工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互动式的培训,让员工在平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4岗位复训:在岗员工在从事一定时间相同的职业工作后,往往会渐生惰性,操作由熟练而变得机械,麻木,甚至将规定的程序简化“吃掉”。因此,对于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在岗员工进行岗位复训,以温故而新知,是必要的。岗位复训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需施教,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复训的内容包括: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研讨。每期复训,都应要求每位学员必须提出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成功的,失效的事例)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启发,从而不断积累岗位工作范例。
一、火电企业职工培训教育中的问题
1.缺乏重视度
一些火电企业高层领导认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一是产生不了直接经济效益且需投入大量资金,二是整个培训周期相对较长,担心培训后人才的流失。受训者认为培训只是走过场、应付检查,维护企业形象,跟个人没有关系,带有负面情绪,对培训工作不上心。企业各部门则认为主要是确保本岗位工作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耽误工作。
2.体系不完善
培训体系不健全,导致火电企业对培训开发工作的要求不高,虽有相关的培训制度,但多流于形式内容,缺乏对培训工作需求的分析和计划的制定,每个人的职责任务分配不明确,导致后期对受训人员的跟踪评估工作不到位。
3.缺乏计划性
火电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上缺乏计划性,缺少合理的培训机制,往往是按照领导要求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没有针对性,而且培训都是短期培训,使同一学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都是不连续的,大大降低了培训的质量。
4.缺乏效果跟踪与评估
大部分火电企业受制于管理者对培训理念的缺乏,在制定培训体系的过程中,没有考虑任何的反馈形式。培训的反馈体系不单能让培训者了解学员学习的情况,也能让培训者对其培训方式、方法加以总结和自我提升。缺乏反馈与评估,导致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培训效果无从得知,无法看到培训结果,企业管理者看不到培训的预期效益,形成恶性循环。
二、火电企业创新职工培训教育工作的措施
1.创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火电企业在创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时,不能一味的照抄其他企业的管理机制。因此,火电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创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人力資源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选聘、选拔机制,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等,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人为气息。同时,还应该重视人文关怀,以此充分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忠诚度,为企业的发展不遗余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2.重视培训内容的更新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技术在火电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要求员工培训的内容也应该随之不断更新。根据企业软硬件变化及新技术的引进情况,对培训的内容适时进行调整,保证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此外,企业在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变化和优化,都要求在培训内容方面进行优化,还要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及员工的实际需求,在培训内容的侧重方面要进行差异化设置。为了使员工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得到提高,培训内容方面应该融入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内容。
3.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首先火电企业要树立起员工对企业培训工作正确态度和意识。培训计划的制定应该保证其科学性,要满足岗位需求,重点在于岗位工作技能的培训。除了对企业的内部服务、外部服务及岗位技能要求的培训外,重点还要放在对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中。通过对员工进行基础培训、岗位培训及日常工作中的持续培训计划的实施,使员工的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高,实现培训的效果。
4.实行岗位分类培训
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初期目标就是使其能够顺利地转变为电力职业人,同时,这也是知识型人才向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转变的首要条件。实行岗位分类培训与岗位轮训,能够使新员工角色转变期得以缩短。岗位分类可以将新进员工进行拟分配岗位或者是按照其所学专业来对其进行分类的培训,对岗位所需技能培训进行加大,从而使培训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得以提高。岗位轮训可以将新进员工进行分组,并将其安排到基层生产单位进行轮岗培训,这样不仅能够让新进员工更加了解各个生产单位的工作任务,使其能够对基本的操作规程更加地熟悉,而且还能够与轮训的效果相结合来进行岗位的分配,选择适合的人到适合的岗位中,一举两得。同时,新进员工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学中有问、问中有学,能够真正地做到当天问题当天结束。
5.合理利用考核模式
为了避免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因为注意力的分散造成培训效果难以实现,在电力企业的培训中,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督促,在培训过程中,对考试方式也要合理的运用。按照培训内容与培训计划,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阶段性考核与汇总考核模式,对员工培训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考核的方式,促使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更加的认真,提高员工培训的积极性。通过考核情况,培训师也能够对员工培训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发现对于某一部分内容多数员工都没有了解,应该在二次培训中对这部分内容加强培训,以此达到培训的效果。
6.强化培训效果评估
2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员工教育培训机制,但是就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与预期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
2.1教育培训的目标不明确
虽然基层企业每年也会组织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且人事部门也会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将培训重点放在如何组织相关人员培训,以及培训的课时完成情况,而忽视对培训内容的具体效果分析。就当前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看,其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没有建立与基层企业生产要求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其更多的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建立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结果导致员工对教育培训的认知停留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层面。
2.2教育缺乏系统性
目前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系统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更多侧重于短期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突击培训,忽视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结合,也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企业就开展什么方面的临时培训活动;二是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很多企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效,因此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时不认真执行,更多的时候将其赋予表面化、走过场。
2.3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基于基层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员工培训激励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目前基层企业只是将员工教育培训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单独机制,而没有与企业员工的职位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导致员工参与员工培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时采取的是聘请相关专家、讲师等对员工进行授课式培训,员工在下边被动地听,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培训模式必然会影响培训的质量。
3提升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具体对策
3.1建立明确的员工培训目标
基层企业在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时一定要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具体而言就是:一是要建立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培训。制度与企业文化是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也是开展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开展制度与企业文化才能保证员工的素质符合企业的发展;二是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提升培训质量的条件,只有提升员工的技能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基础;三是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3.2完善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教育体系
首先要建立系统的基层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基层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时一定要站在战略高度对教育培训的流程进行规划,保证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活动纳入到企业的统一规划中;其次建立差异化的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基层企业在进行员工教育培训时,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时一定要多与其它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其它部门对人才方面的要求;最后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评估机制。将员工教育培训的结果进行及时地总结与评估,实现教育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一、公共关系传播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
公共关系产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对于公共关系的认识,学界对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里,我们把公共关系理解为: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推进相关的内外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创造自身发展的最佳社会环境,在充分尊重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传播、沟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为主要方法的一种组织与公众交流行为。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职业培训日益成为人们再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竞争激烈的培训产业,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职业培训机构纷纷采取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加强组织的宣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存在着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影响到职业培训机构形象的传播,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1、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者、传播者。从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应当具有全员性的观念,即公关传播的信源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的全体成员。这一观念对内能提供职业培训机构的凝聚力,对外能表现职业培训机构的良好组织形象。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职业培训机构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客户对机构形象的认知,影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在实践中,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信源的个别性现象比较突出。有些职业培训机构看不到良好的公共关系传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领导不重视,员工不参与。大多数人认为公关活动是可有可无,即使要开展,那也只是专职公关部门或专职公关人员的分内事。这些现象显示了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淡薄。
面对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职业培训机构需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培育全员公关传播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从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职业习惯,树立机构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是一旦形成,将会给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深远的和积极的影响。
2、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信宿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以数量不等的群体或个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对组织以不同影响的环境。[来如果把社会公众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是由内部员工、消费者、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其它利益团体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稳定的统一整体。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善待社会公众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公关传播的广泛性。
然而在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对象过于单一,主要选择政府和知识消费者,而对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其它社会公众缺乏关注,致使公关传播活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公关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在公关传播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公众因素,加强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公关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的矛盾
在当前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宣传的需要,因此很多职业培训机构也热衷于公关传播。然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培养才行。特别是在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虽然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各部委都做了职业资格认证相关方面的规定,但是持证上岗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其次,用人单位对持证上岗的认识也不够。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能一味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应注重传播的长期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职业培训机构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认为开展一两次大型的公关传播活动就能迅速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客户就会迅速认可自己的培训项目,过于注重公关传播的近期利益。这就造成了公关传播的长远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对于职业培训机构来讲,公关传播活动不仅是一项近期的活动,更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充满艰难与坎坷的系统工程。每一次具体的公关传播活动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长远目标的一个环节。用公关传播活动来塑造组织形象的道路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每一次活动,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关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踏实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长远,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任务。
4、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或者说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时代,如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两种趋势同时并存,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面对这一趋势,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仅需要遵循职业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而且需要不断创新,善于塑造独特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形式过于呆板,缺乏特色,难以引起职业培训机构内外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方式中,“物质公关”相对较多,对人性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另外,有的职业培训机构也狭隘地认为公关传播就是迎来送往,喝酒干杯等等。在公关传播活动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甚至采取有违社会公平竞争秩序和伦理道德习俗等手段,刻意贬低竞争对手,欺骗社会公众。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对机构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强烈,但职业培训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任何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唯有创新,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首先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其次,要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形成一种善于学习、积极学习的组织氛围,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第三,要采取灵活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的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碰撞思维的火花,分享创新的乐趣,从而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
总之,目前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矛盾。面对这些矛盾现象,职业培训机构要善于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更好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塑造职业培训机构良好形象的目的。
我国内陆地区目前共有一千八百八十二个县,统计数据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县城平均人口在十一万人左右,中部地区县城平均人口在八万人左右,西部地区县城平均人口在三万人左右,全国的县城平均人口不到十万人,这是经过千百年发展,才形成如此规模的。要在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内把县城城关镇人口翻一番以上是不太可能的。
城镇化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其次才是小城镇。大量农民工融入城市、城镇,一部分人从此后成为城市、城镇市民,一生将在城市、城镇中工作和生活,这就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注意掌握农民工培训状况,了解农民工技术状态,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可靠资料。
由于目前农民工培训工作采取多头管理,多方培训,企业培训,行业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培训和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对培训档案管理没有统一要求,只是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发放证书,档案管理相对比较混乱。
建立农民工培训档案的必要性分析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招收员工都要建立规范的人事档案,从就业开始,培训,从事工种信息、晋升工资,年度考核等项内容都要记入档案,长期保存,有些档案资料成为退休计发离退休费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