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工程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4: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加固工程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加固工程技术论文

篇(1)

1.1玉铁铁路简介玉铁铁路工程北起黎湛铁路玉林站,终到铁山港,整体历程约为132km。由2009年12月28日施工,共通过21座隧道。其中,A路段主要经过风化岩层等复杂地貌,具有施工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点。

1.2路机注浆加固技术施工要求1)设计加固深度与范围。A路段加固范围主要为风化岩层区域,孔间距为1.5m,孔深分为2m、4m两种形式。采用先外后内的注浆顺序,形成“帷幕”;行“隔行跳打”施工工艺,先排为主、后排补注,避免出现冒浆、跑浆等现象[1]。2)施工设备。简单统计在A路段施工中的施工设备情况见表1。

2钻孔与注浆

2.1主要注浆材料主要采用P.042.5袋装水泥,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水泥采购、入场与储存管理,保证水泥质量满足A路段施工建设的实际要求。水泥浆水灰比为1∶0.9。

2.2施工工艺A路段路基注浆加固工艺具体流程见图1。图1A路段路基注浆加固工艺流程

2.3主要施工工序在A路段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准备注浆、钻机设备。根据测量点位,当钻机准备就绪后,将钻机平稳安放,将水平钻头水平角度调整为垂直(参照钻机水平角度);注意注浆机、制浆机及其配套设施安置,固定注浆管线,通常情况下,注浆管线的长度应为(40±10)m,长度过长容易增加压力损失。现场准备拌合设备与材料,如粉煤灰、水玻璃等。2)钻孔施工方法。采用200型盘式钻孔机旋转钻进,使用50mm钻头,并依靠48普管护壁。整个钻孔过程严格采用干钻法,切忌在钻孔过程中加水[2]。3)浆液配置。按照上文分析合理配比水浆泥。根据制浆机容量取水;根据水灰比例选取相应重量的水泥,开启制浆机后边搅拌边添加水泥。通常情况下,搅拌时间可控制在(5±2)min(浆液无大范围沉淀即可),搅拌结束后将水泥浆置入储浆桶。水泥浆置入储浆桶后要不断进行人工搅拌,避免浆液沉淀。在A路段施工中,主要水泥浆配置原料为水、P.042.5水泥。先加水,后添加水泥与外加剂,拌合(15±5)min。水泥浆流过过滤筛后应过滤2~3边,再存入浆液池。4)注入压力。注浆压力与土质强度、重度有关,而这部分数值难以确定,因此在A路段施工中根据传统施工经验,将注浆压力控制为0.4MPa。5)终孔标准。采用压力-流量双控的方法控制注浆量,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注浆压力并稳定时基本原则(稳定时间为4min)。注浆压力大于2倍设计压力并无法注浆可终孔。个别注浆孔注浆量偏大应停止注浆,分析注浆量偏大的原因后继续注浆。6)注浆结束封孔。注浆结束后,应立即拔出套管并用水泥将浆孔封堵。清洗制浆机、注浆泵后,移至下一处并施工。7)注浆效果检查。①注浆结束后,与物探结果资料进行对比,结合浆孔缝合效果,判断注浆效果。②注浆前后,对比钻孔注水实验单位吸水量,正常条件下,注浆后单位吸水量应略小于注浆前(约为5%),且未发现漏水现象。③钻孔效果检查,采取抽样检测方法,选取4%的注浆孔,根据芯浆情况判断注浆效果[3]。

3施工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处理

3.1施工注意事项在A路段施工时,为提高施工质量,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控制:①施工之前正确判断管沟具置。②在高压线下施工过程中,钻探机根据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相应改装,并重视保护高压线路。③注浆孔应采取跳孔施钻的方式,切忌出现钻完全部注浆孔在注浆的情况,避免孔位串浆。注浆流程应按照“自路基坡脚向线路中心”的顺序,先两侧注浆再中间注浆,保证注浆质量。④注浆钻孔的孔位移动距离为0.5±0.1m,大于这个范围时必须进行处理。⑤注浆过程中,要重视地面观测记录;记录钻孔与注浆流程。⑥注浆过程应加强技术指导和基础数据统计工作,为日后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⑦注浆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及时处理浆液废弃物。例如,在整理好场坪后,应在注浆场坪四周修建排水设施,保证污水能及时。⑧注浆结束后及时采用水泥砂浆、C15混凝土将注浆孔封填,并饱满至孔口[4]。

3.2路基注浆加固技术常见问题处理1)在A路段施工中,主要出现以下几点问题:①在注浆孔定位中,钻机受施工场地的影响,回转半径变小,定位速度减慢;同时钻塔较大,增加钻孔难度,经常出现钻孔偏离的现象。面对这一问题时,在钻孔过程中要尽量靠近最初的设计位置,对一些容易出现偏差的地形可进行简单加工后在进行处理。②由于A路段钻孔地层杂质较多,若钻孔振动较大可引发塌孔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借助PVC管护孔,可有效避免塌孔等现象。③在注入浆液时,容易出现搅拌浆液不均匀与储浆桶内浆液沉淀现象,因此必须要紧抓搅拌环节,避免沉淀现象发生。④在注浆孔裂缝处理中,要不断观察裂缝变化问题,及时调整注浆压力值,必要时可停止注浆。2)要特别注意是注浆流程的连续性,若受外力因素而中断可采取一下措施进行处理:①应尽快恢复注浆,若注浆间隔时间过长应冲洗钻孔再进行注浆(若无法冲洗,应清理钻孔后再注浆)。②恢复注浆时,应继续使用同级水泥浆(注浆率与中断前相近即可),使用中断前同级水泥浆灌注最佳,注浆率与中断前相比减少较少则应使用加浓浆液灌注。③注浆后,若注浆率低于中断前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可增加相邻孔注浆压力或适当增加注浆孔数量。

3.3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方法1)分期、分批供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与外加剂等材料,在每次原材料供给之前应及时检查验收,并做好管理、发放工作。水泥与中砂等施工材料必须接受检验,试验师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2)注浆后,对比钻孔注水实验单位吸水量,正常条件下,注浆后单位吸水量应略小于注浆前(约为5%),且无法发现漏水现象,若发现漏水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

篇(2)

徐闻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广东 徐闻524100

摘要;文章结合了本县风山水库的现状,针对实际存在的除险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除险加固对策,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病险水库 水库现状除险加固技术分析

0 引言

由于水库多年的运用,使部分水库陆续出现了堤顶高程不足、堤坡冲蚀严重、堤身裂缝以及穿堤建筑物结构强度不够等问题,给水库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完善城乡防洪体系,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需对各类水库进行了全面普查和安全鉴定,对带病运行水库,亟需实施除险加固。

1风山水库简介

风山水库位于徐闻县锦和镇境内,坐落迈草溪上游,集雨面积26平方公里,总库容264.2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83万立方米,死水位68米,死库容17.65万立方米,该工程于1970年开始兴建,1976年建成投入运行,土坝为粘性土均质坝,原设计坝顶高程为77.26米,坝顶长415米,坝顶宽3.5米,迎水坡比为1:2.5,背水坡比1:2.0。

风山水库主要由土坝,输水涵,非常临时溢洪道等组成,土渠自流式溢洪道位于主坝东北部尾端,底宽20米,堰顶高程75.2米,最大泄流量53.56M3/S,原输水涵管为钢筋混凝土圆涵,涵管内径0.8米,进口高程为68米,最大泄流量2.0M3/S,闸门型式为转动门盖,采用手动卷扬机启闭,

风山水库枢纽布置如图1所示。

风山水库枢纽布置图

2 风山水库的病险情况

根据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进行风山水库大坝安全鉴定,鉴定结论为:

(1)安全复核计算表明正常蓄水位稳定渗流期主坝下游坡、校核洪水位骤降至溢洪道堰顶高程不稳定期渗流期副坝上游坡的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2)主坝后坝坡在左坝头与山体结合处68m高程附近有散渗现象,坝体填土较疏松,密实度较差,大坝表层约5m范围、右坝头填土和坝基透水性较强;水库原土坝是在期间开始兴建的,工程质量较差,水库多年运行表明,当水库水位达到正常水位74.20米时,原河床段20-60米的范围内有较大面积的渗水。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施工质量差,坝基清基不好,及土坝填土压密不实。

(3)溢洪道为土渠式临时溢洪道,且尾水渠还未开通,而且过水能力不够,而且带来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放水涵启闭过于原始,涵身情况不明,涵进口及启闭设备已报废。

3风山水库的加固对策

3.1 大坝加固

1、坝顶高程复核

本水库土坝工程等级为4级,坝顶高程的确定,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第5.3.1、5.3.3条规定,坝顶在静水位以上的超高按下式确定:

坝顶超高(y)=最大风壅水面高度(e)+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R)+安全超高(A);

安全超高:正常运用工况(P=2%)取0.50m,非常运用工况(P=0.2%)取0.30m;

风山水库土坝均质土坝,现状主坝迎水坡为干砌石护坡加固后均为混凝土块护坡。

2、大坝加固方案优选

(1)坝体防渗处理

由地质勘察报告我们可以看出风山水库的坝体、坝基渗水都比较大,本次加固设计,拟在坝体加高培厚前,对其进行灌浆处理,对于坝基渗水我们采用帷幕灌;对于坝体渗水,我们采用进行劈裂充填灌浆。

考虑到资金筹措困难,本次灌浆设计主要是针对坝体、坝基渗水较为严重的部位,即输水涵两侧至主河床段,灌浆从桩号0+450起至0+550共100米范围内,在坝轴线下游1m处布置第一排坝基帷幕灌浆孔,孔距 2.5m,同时在坝体顶沿坝轴线布置两排坝体劈裂灌浆孔,排距1.5m,第一排在坝轴线下游1.0m,第二排位于坝轴线上游0.5m处,孔距5m。

(2)坝高

原设计土坝坝顶高程为77.26米,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现坝顶高程位于76.945―77.84米之间,坝顶高度参差不平;原设计坝顶宽3.5米,实际坝顶宽度为2.38―4.02米,宽度大小不等。而本次水库除险加固按照粤府[1997]86号文的要求,由此计算出坝顶高程为80.00米,现坝高无法满足新的设计标准的要求。所以,该水库土坝必须加固培厚。

(3)坝坡

水库加固后,大坝坡度上游坡约为1:2.5,下游约为1:2.5。坝坡稳定计算表明,上下游边坡均满足设计要求,为了节约工程投资,本次加固设计拟维持原上游设计边坡1:2.5不变,仅原浆砌石护坡上现浇12厘米的C15砼覆盖。坝体加高部分上游护坡按原1:2.5的边坡延长至坝顶,现浇12厘米厚C15砼。下游护坡在土坝培厚至原坡比1:2.5后铺草皮防护。因土坝最大高度达17.77米,所以拟在原河床段坝体经常渗水的部位设置反滤体,反滤体顶高程为65.235米,反滤体顶宽1米,两边以1:1.5的坡度往下延伸。在下游坝坡人蓄经常上坝的坝段,设置步级供人蓄行走。

(4)坝身排水

本次加固设计拟在二级平台及坝脚均设置排水沟,同时下游坝坡每隔200米设置一道纵向排水沟,以把平台排水沟的水流引向坝脚排出,以免下游边坡及二级平台被水流冲刷。同时在河床渗水较多的坝段坝脚设置反滤体排水。

3.2溢洪道重建

(1)溢洪道现状

现溢洪道为开敞自流式土渠,堰顶高程74.20米,原设计底宽20米,边坡系数为1,比降1/120,现土渠溢洪道的最大泄洪流量为80.85m3/s,而按照粤府[1997]86号文的要求,该水库本次采用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由此而计算出50年及500年一遇的最大来水流量分别为Qmax=163.83m3/s、245.25m3/s。由此可以看出现土渠溢洪道的泄洪流量无法满足新标准的要求。本次水库加固须新建溢洪道。

(2)溢洪道的进口断面及结构型式

溢洪道的进水口为喇叭形进水口,两岸边墙的高度随着土坝的边坡坡比逐渐减低,两岸的挡墙均为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因水库洪水期泄流量较大,最大可达213.1 m3/s,大于10 m3/s,溢洪道堰底及豆粕不宜采用浆砌石或干砌石衬砌,所以设计溢洪道堰底及陡坡段底板均采用混凝土底板。

3.3 输水涵加固

(1)输水涵现状及加固设计方案

现输水涵位于土坝桩号0+503米处,涵底高程为68.00米,涵管内径为0.8米,长47米,设计正常放水量1m3/s,满足灌溉要求。其内径也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运行经验表明涵管的结构,强度满足要求,对于涵管轴线两侧的渗水现象我们拟对其进行灌浆处理。由于该水库土坝坝体加高培厚,固须接长原涵管,接长涵管长16米,管内径0.8米,管壁厚0.22米。原进水口采用转动门盖控制,现该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进行启闭,转动门盖也已破损,涵管漏水严重,水库已无法正常蓄水。本次加固设计拟拆除原转动门盖,在涵管进水口新建放水塔。

3.4接长输水涵管结构设计

(1)水力计算

输水涵水力计算采用XL-1程序计算,其计算结果为:斜坡长度6米,消力池长度3.0米。本次设计取斜坡长度6米,消力池长度4米设计。

3.5输水涵涵身结构计算

(1)基本资料

接长涵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圆管,管内径r0=0.4m,涵管厚h=0.22 m,外半径r1=0.62 m,管平均半径r2=0.51 m,混凝土座垫(2a=135º)管中心处,接长管处内水水头H1=5.42m,外水水头H1=2.51m,管顶填土高度H=5.4 m,回填土为粘土,饱和容重γt=1.72t/m3,管上水平土压力系数取η=tg2(45°-22.4°/2)=0.448,制管材料采用Ⅱ级钢筋(Rg=2400kg/cm2),C25混凝土(Rw=180kg/cm2)建筑物等级Ⅳ级,安全系数k=1.35。

(2)内力计算

3.6.自动监测系统设计

水库自动监测系统亦称“超短波自动化综合参数监控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水库水位、水库集雨区雨量遥测及洪水预报系统,并包括大坝测压管水位及渗漏堰槽的监测;②大坝位移、沉降自动观测系统;③县区三防办中心站、水库管理处及水文处的分中心,二级计算机组网无线数据通讯系统。

4水库除险加固后基本情况

(1)水库库容

正常水位74.20米,正常库容183万立米;设计洪水位76.40米,相应库容为311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为77.03米,相应库容为373万立米;死水位68.00米,死库容17.65万立方米。

(2)挡水建筑物

加固后土坝为均质土坝,土坝全长732米,坝顶高程80.00米,最大坝高17.77米,坝顶宽4.5米;二级平台高程72.00米,二级平台宽5米。上游坝坡坡度1:2.5,采用C15砼护坡覆盖原浆砌石护坡,砼护坡厚度12厘米;下游坝坡坡度1:2.5,采用草皮护坡;在原河床段坝体比较高的部位,设置反滤体。反滤体顶部高程为65.235米,其平台宽1米。

(3)泄水建筑物

新建溢洪道采用宽顶堰型式,堰顶高程74.20米,溢洪道宽30米,斜坡长16米,消力池长12米,海漫长26米。溢洪道从正常水位74.20米开始自由溢流,最大排洪流量为213.1 m3/s。

(4)输水建筑物

水库加固后,由于土坝加固培厚,所以须接长涵管长16米,管内径0.8米,管壁厚0.22米。原涵管进口转动门盖已无法使用,须拆除重建,本次输水涵加固拟拆除原转动门盖,设置放水塔控制放水流量。放水塔高度为80-67.4=12.60米,其中工作室高度为3.5米,塔身为C20钢筋混凝土圆结构,塔内设置闸门,塔上安装启闭机,进水塔基本数据为:进水高程为68.00m, 塔工作台高程为80m,启闭机房顶高程为83.5m。

篇(3)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经济发展速度如此迅猛,引发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内,国家对于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的技术已经熟知一二,并且在建筑的底层构建施工当中已经大量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的结构较为特殊,因此,对于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的技术施工需要一定的探索和深入研究,才能够确施工技术的提升和结构的完好。

一、深基坑复合支护的类型与特征

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的类型多样,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桩排性结构

桩排性结构又可以分为:稀疏桩排、连续桩排、双排桩以及组合式桩排,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建立其共同受力的结构形式。这样的桩排机构有较为良好的防渗透的效果,并且在建立起的时候较为的方面,更适合用于比较深的基坑当中,此外,不仅有防渗透的效果,还有防止泥土的效果,这样在一些土质较好的基坑中就可以利用泥土来进行土供的修筑,这样就能够达到基坑支护的目的。

(二)构筑地下连续墙结构

地下连续墙对地层要求极低,能够适用于任何的基坑的深度,此外,还能够连接支护和主体从而增大其作用力,减少成本的投资,另外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交通带来的不便。它的主要功能优点是具有极强的抗弯能力和防渗透性以及整体效果优良等作用,已经成为深基坑和高边坡主要的建构方式。在连续墙中放置钢筋等材料能够加强支挡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地下连续墙的使用。

(三)加固型的结构

加固型的结构也可分为四种类型,浆加固法、注水泥搅拌桩加固法、高压旋喷桩加固法以及插筋补强法。一是浆加固法是利用水泥浆和化学溶剂加入到泥土当中,使其中改变化学的物理方式,让泥土增强凝聚度和硬度;二是注水泥搅拌桩加固法,主要是利用水泥的硬度使滑坡的松质土质进行强化加固,让其保持平衡稳定性,它的功能是能够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不污染环境质量,并且在投资方面极低且防渗透能力较强;三是高压旋喷桩加固法,由于这样的要求对水泥的要求较高,且强度比单纯的水泥搅拌厉害的多,因此需要用高压对泥土施加压力,这样能够提高土地的粘性度,就能够获得较强的土质,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和构建防渗透墙;四是插筋补强法,主要是通过土体排插入一定的钢筋,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复合的共体进行加固,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硬程度,并且减少变形的发生,增强整体的稳定性的效果。

二、主要施工方法

探析深基坑工程中的复合支护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法也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钉子钉入法

这个方法主要是依靠钉子钉入土地并将周边的空隙进行全密的焊死,这样就能够防止土层泥土进入锚管当中,并在焊接的过程当中对土层空隙进行全方位的焊死,这样就能够防止钉子因为振动而导致脱落。

(二)打孔定位

主要在前期的施工过程当中将已经挖好的每层标高用空设置竹签插入,并用线连接起来,标注出土层的标高位置,在设计好三脚架并对孔进行土钉打入,这样就能够正确的定位打孔的位置了。

(三)钢筋铺设

运用钢筋网片进行与墙壁间的固定,这样就可以不会让网片随之的晃动,此外加强对钢筋的捆绑并与下一层钢筋进行紧密的连接,这样就能够加强钢筋压在钢筋网片上而达到固定的效果。

(四)摄入注浆填充

对注浆的浆进行搅拌均匀并随时进行填充,在注浆的开始或者是中途停止以及注浆完毕之后应该及时对于管路的清洗,这样能够有效地在泥土墙上改变其物理的结构性质,增强墙壁的粘合度和坚硬程度。

三、现场管理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在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现场管理进行一定的监管和检查,才能够有效的保障的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技术的正常运行。

加强管理和控制体系制定。

在进行对的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的技术的实施过程当中,对于建筑工程师来说是个相对严重复杂且严密的工作,在现在,很少的施工现场会专门安装观测等专业的仪器设备,大部分都是采用双控法来进行施工的控制,因此,这样的现场施工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假如发现重大的疏漏,那么就会造成重大的建筑事故,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质量性事故的发生,因此,现场的管理和控制对于施工现场来说是特别的重要,这也成为建筑的保质保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的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的现场管理当中必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控制制度,将整个几方面来进行控制面分布,如第一是控制材料设备;第二是张拉设备;第三是控制操作;第四是控制双向回复等等;这样才能够保证的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的技术在现场实施的过程中完好实行。

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

如今在的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技术的实施工程当中,避免不了对于原材料的购买和控制,因此对于那些诸如线、钢筋、水泥等等一系列必要的原材料进行管理用途控制之外,还得对其进行质量的分析和掌握,要求按其标准化的原材料进行购买和检查,必要时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原材料做定期的抽查,这样能够排除质量的低下,加大的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的技术实施的可行力度。

加强对张拉应力的控制

在现场的施工工程当中,应该以千斤顶油压表读数进行标准的衡量,这样对张拉的设备有着一定的关系,能够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测出张拉力与压力的实际比值,从而测量出实际应力的损失量,这样就能够更加精确的减少误差,得出更正确的测量结果。

四、结束语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当中,基坑工程技术越来越成为建筑行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的技术的开发研究,已经成为建筑工程较为重要的施工探索。因为,如今的基坑的安全与质量上的保障已经影响着高层建筑的结构性与安全性以及持久性,因此,基坑的复合支护工程要确保其质量的提高,才是整个技术上的保障,才能够成为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施工的技术的核心力量,因此总结基坑的复合支付的类型与作用,从而达到其运用的一般方法,继而深入对现场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控制,才是本文研究探讨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彭明祥;郑吉成;李君;周继文;赵继平;;中钢国际广场超深等厚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范云中;徐铭;杨立国;陈志强;;航道升级应用混凝土板桩岸坡支护技术[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阳吉宝;胡德明;;某建筑物基础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篇(4)

出色的工作成绩让他进入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班,并取得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工作,历任结构研究室主任,结构加固技术室主任,特种技术工程公司总工,建科院负责结构与地基方面技术工作总工。

篇(5)

一九九七年八月参与了南平至章庄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建设,在该项目中,任技术负责人,总结并编写《水泥稳定砂砾层机械化施工要点》,对在水泥稳定砂砾机械化施工中,机械配备,材料用量及控制,工艺流程及工程质量控制起到了良好效果。在一九九八年孟溪大垸水毁调研工程后,总结了《沥青路面春季翻浆处治方法及要点》,在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主要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6-8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40cm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同时还在市养护工作经验流会上作了《浅谈公路水毁的成固与防法》,总结经验。近几年工程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梁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等类型。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三、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着

一九九八年十月,担任水泥路养护工程队技术员,在公安县公路管理局列养里程中,国道二级水泥砼路面有49km,省道公石线有49.5km,为了交通行车舒适,找出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办法,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破板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基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雨水渗透到基层,在荷载的作用下,基层开始变形发生唧泥,对这种现象,我们为市养护科提出要加强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缝养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缝养和高密度缝养材料,对遏制水泥砼路面的破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市局的领导表扬。

xx年2xx年国道黑狗当大桥工字梁生生位移,桥面铺装板破裂,桥梁伸缩缝损坏,被省市专家确定为危桥,需要加固维修。我担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针对大桥各种病害,通过近十天观察,报省市批准,采用简支梁稳定工字梁,重新布筋进行桥面铺装,通过四个多月的维修加固,经省市检测为合格优质工程,大大的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有了保障。该项目受到了省市领导好评,市养路科在此召开了全市桥梁维修加固工程现场会,个人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xx年四月完成了207国道二级路面改善工程j标段施工任务。我担任技术负责人,在老油路基础上进行加铺砂砾下基,在施工中发现老油路路面呈块状,且极不稳定,上报给市局,经实地察看,本人建议挖除块松动油路基础,进行局部挖一补一措施,通过弯沉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合格,此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xx年三月担任沙刘接线改建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处理软基时,k00+300-k00+500有200米软基无法处治,因路基旁为一水堂,在下挖无望的情况下,结合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石灰桩处冶后,再进行底标号砼下基施工,三天后通过弯沉检测,容许值在标准范围内,完全合符二级公路建设标准,受到监理和业主的表扬。

xx年八月参加了省公路局与长安大学科研项目试验工程建设,任公石d标技术负责人。因为公石线是连接我市至湖南岳阳107国道的主要干线,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湖北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科研项目要求,其主要是目的在于比较旧水泥砼路面上不同结构加铺层在相同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相同交通量情况下各种加铺层的使用寿命,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找到适合于湖北实际情况,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施工方便的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改建的典型结构。在湖北省公路局和市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在长安大学陈教授和杨博士的指导下,我参与了项目技术科各种承载力试验及cbr值检测,对板块不同部位进行了弯沉测量。参与了初步测量,设计到实际施工放样,水准点恢复及中线测定,为长安大学科研项目提供了第一手数字依据,在几次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的经验交流会上,受到了省局和长学教授好评,该项工程初步评定为省优质工程。

篇(6)

因为缺失地质勘探,致使大量的水库缺失坝基地质资料,不能及时的对坝基进行防渗处理,所以导致水库在蓄水运行之后,其坝基会出现严重的渗漏以及坝基扬压力严重超标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对大坝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选择有效的加固防渗措施对坝基进行处理。帷幕灌浆技术则是对大坝基础进行防渗加固处理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水库大坝基础内建造防渗的帷幕灌浆,能够有效的避免坝基渗漏,从而使坝基渗透维持稳定。本文主要对帷幕灌浆技术应用在水库大坝基础加固防渗中具备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1 工程实例

某水库的拦河坝大坝基础的砂卵石层具备的厚度为0.7米~ 6.3米,而砂卵石具有的最大粒径大于100毫米,其含有较少的泥量,透水性为中等到极强之间,在进行帷幕灌浆造孔的过程中,大量孔段存在着严重的循环液损失现象,甚至有些全部沿着孔底段砂石层或卵石层存在的空隙而渗漏,通过压水试验可知,其具备的最大透水率已经达到了817.3Lu。

2 帷幕灌浆的施工工艺与其机理

根据压水试验与钻孔可知砂卵石层具有的透水情况,用适宜的水灰比对水泥浆液进行配置,并通过合理灌浆压力进行控制,从而让浆液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扩散,同砂卵石层共同凝结成防渗体,并利用孔序加密与孔段加深等,使坝体基层和坝体防渗体间能够形成防渗帷幕。而坝基防渗的主要目的为对漏水量进行控制,使之保持在不能破坏坝基的范围,从而保证水库可以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基于大量的工程都是三级以下的堤坝,所以,防渗标准往往能够对透水率进行确定,其透水率不超过10Lu。

2.1 施工参数

第一,段长与孔深。第一段需要进入到砂卵石层内1米~2米,而以下段的段长应该控制在2米~3米。同基岩进行接触段需要进入基岩0.5米的距离,但不应该超过2米,能够按照该段所含有的砂卵石层厚度进行确定。其基岩段灌浆需要根据相关的坝基岩石灌浆需求进行。

第二,孔距。按照防渗需求与在砂卵石层中水泥浆液的流动情况,其孔距应该为2米。

第三,排距和排数。灌浆排数需要按照坝基砂卵石层渗透性以及厚度,并通过试验进行确定。如果单排灌浆未实现预期效果、覆盖层厚度偏度以及透水性较强时,需要增加排数,其排距应该为1.5米。

第四,孔序与排序。对于双排帷幕,应该先对下游侧排进行施工,再对上游侧排进行施工;而为了防止灌浆过程中相邻的孔出现窜浆现象,每排灌浆可以分成三个序次进行钻灌,先对一序孔进行施工,再对二序孔进行施工,最后对三序孔进行施工,如果前序没有结束,则不能进行后序施工。

第五,控制压力。对于土坝坝基,其一序孔与二序孔的最大压力则是上部盖重。因为心墙底部具有的土质往往较差,而接触段含砂卵石与心墙土等介质,在进行灌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对压力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心墙劈裂现象,所以应该按照先导孔试验对适宜的灌浆压力进行控制,往往采用0.8P。因为经过了一、二序孔的施工,可以适当的把三序孔灌浆压力提高,而每段灌浆压力也应该在一、二序孔灌浆的最大压力前提下提升0.02MPa~0.05MPa,这样的话更加的有利于浆液扩散,从而对灌浆效果进行保证。而对于石坝坝基与混凝土坝基,其一序孔灌浆的最大压力应该为最大的设计水值,二、三序孔灌浆的最大压力应该在一、二序孔灌浆的最大压力前提下提升大约20%。

2.2 施工工艺

第一,造孔。其土坝造心墙的造孔主要选择“干取法”、“干钻法”与“干打法”,取土后需要保证套管能够及时的跟进,从而实现止浆止水的作用;而砂石卵层的造孔主要选择金刚石单管钻头清水钻进,在造孔时的需要对进水量进行控制,从而避免孔周砂卵石出现塌落。如果出现塌孔,需要使用弹簧钻头对孔内掉块进行打捞以及干钻造孔,而如果经过多次打捞仍不能达到设计段长,则需要立即对此段进行灌浆处理,并且下第二层的套管。

第二,洗孔。砂卵石层段,如果存在回水情况,当回水逐渐清澈以后,需要再洗十分钟才可以结束;如果无回水情况,也需要冲洗十分钟再结束。

第三,压水试验。其每孔灌浆段都需要进行20分钟的压水试验,其压力需要是灌浆压力的75%。如果每分钟流量超过30升,则可以适当的使测试时间缩短。

第四,灌浆方式。帷幕灌浆往往选择孔口封闭法,其自下而上分段与循环式进行,其射浆管与孔底间的距离需要低于50厘米。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位置的灌浆段需要先单独进行灌浆,并待凝。其接触段在岩石内长度需要低于2米。

第五,封孔。所有孔灌浆完毕,待凝结束后,应该把其孔内积水掏尽,混凝土与基岩选择浓水泥浆,而粘水心墙选择粘土封孔。帷幕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如图一所示。

3 灌浆效果分析

帷幕灌浆效果分析,采取各序孔与各排的灌浆前透水率以及灌浆材料的统计、蓄水后的坝基出现渗漏情况以及孔检查压水试验等实施评判与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水库总容量为1392万立方米,其主坝是砂壳粘土心墙坝,其坝高为17米,而坝顶长为275米。坝体的加固防渗选择套井回填粘土。由于坝基具备较强透水性的砂卵石层,进行套井施工的过程中,其底部有大量涌水出现,导致出现塌孔,从而使套井不能入岩同岩基形成有效的防渗闭合圈,所以需要使其维持在砂卵石层0.5米~0.8米的位置。此工程帷幕灌浆需要完成146个孔,而下游排为32个,上游排为114个,而砂卵石层一共灌浆320米,其基岩段灌浆为761米,总灌浆为425段。

通过压水试验可知透水率,如表1。从表中可知,帷幕灌浆随着孔序与排序的增加以及孔距的不断加密,其中上游排透水率小于下游排,则表明实施下游排施工,其灌浆效果较为明显。

4 灌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加固防渗施工应该选择枯水季节,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特别对一、二序孔施工的过程中,其水库水位需要尽量保持低水位,从而使上下游水位差降低,并使坝基透水层具有的水流流速降低,从而使浆液流动不会对灌浆效果产生更大的影响。

第二,段长控制需要按照钻孔情况及时的进行调整。在进行钻孔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塌孔较多以及循环液流失而大量涌水与难以成孔时,需要立刻停止钻进,实施灌浆。如果仅存在少量渗漏,则能够适当的把灌浆段延长;而如果钻孔较为顺畅,且渗漏较少,则能够全孔一次灌浆,从而便于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对强渗漏点进行寻找中。

第三,为了便于水泥浆液的加快凝固与扩散,灌浆适合选择超过42.5级的水泥,如果有必要的话,还需要选择使用超细水泥与地勘水泥等,或者是掺用水玻璃的材料。在同一个帷幕中,按照透水性的不同,还可以应用超细水泥、地勘水泥与普通的硅酸盐水泥等所组成的灌浆。但是在灌浆前,需要在现场对各种水泥材料间进行对接试验,以此对其具备的胶结可靠性进行确认,并确保强度满足需求,从而避免由于水泥间脱开出现渗漏通道,并有效的避免坝基渗漏,从而使坝基渗透维持稳定,进而确保水库能够安全运行。

5 结语

综上所述,帷幕灌浆技术作为水库大坝基础加固防渗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实用性很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工程技术,对确保水库能够安全运行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工程实际应用的案例可知,通过对各道工序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控制,其帷幕灌浆对于加固防渗具备着明显的效果,使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充分的对其自身具备的一些明显的特征进行了体现。此外,在水库大坝基础内建造,能够有效的避免坝基渗漏,从而使坝基渗透维持稳定,并确保水库能够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新社,刘勇.青海南门峡水库左坝肩帷幕灌浆技术[A].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

篇(7)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及觉降变形要求的软地基,此时就必须对软地基进行处理,针对软土所有的含水量高,渗透性小等特点,动力排水固结法是较为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排水固结是指给地基预先施加荷载, 以加快地基中水分的排出速度,同时在地基中设置竖向和横向的排水通道,排出软土中的孔隙水,使土体不断固结并发生沉降,同时提高土体的强度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其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将强夯法与排水系统相结合来处理软土地基,与其余的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动力排水固结法具有节约工期,造价低廉等优点,因而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本文就动力排水固结法来进行探讨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分析。

1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机理

当土体受到夯击时,在强大的冲击能量作用下,土体被压缩,土体中的气相体积减少、孔隙水压力增大,同时,夯击点周围的土体出现裂缝,致使土体的渗透性能发生变化,在超孔隙水压力作用下,气体和孔隙水沿着这些裂缝排出土体旧。但是,由于这些裂缝并不是规则和连续贯通的,因而气体和孔隙水的排出并非很畅通,土体受扰动后强度降低,且需经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所以,强夯加固效果不佳,动力排水固结法,是在对土体进行强夯之前将塑料排水板插入土体至强夯影响达到的深度,即在土体中增加了一个垂直的排水通道。当土体受到冲击荷载时,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孔隙水可渗透到塑料排水板内,沿塑料排水板排出土体.通过缩短排水距离加快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地基的沉降,防止土体产生液化,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2 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占地面积12.8 万平方米,地震设防烈度为7 度,场地地基分布有第四纪海陆沉积的耕土,淤泥,粉粘土及细中砂组成的软土层,具体的土层分布见表1所示

若不对该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则在建筑荷载及软土自重的双重作用下,临近地面18 米内土层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相应的会给建筑桩基造成较大的负摩擦影响,使建筑出现沉陷事故,考虑到本工程的复杂程度以及软土层含有砂层,易于进行排水固结法的施作,故最终选择动力排水固结法对本工程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

3淤泥软基处理方案设计

本工程淤泥质软土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结构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软土地基稳定问题和次固结变形问题非常突出。经过经济技术对比分析,选择对地基土体扰动小(与强夯

法比)、工期短(与静力排水固结法比)、费用低的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方案。将强夯法的夯击机具与排水固结法中快速的排水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但又不是“插板+强夯”的简单组合(叠加)。通过设置水平排水体系和竖向排水体系,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条件。软土在适量的静力(覆盖)、变化的动力荷载及其持续的后效力作用下,形成高水平的孔隙水压力梯度,在人工排水体系及土体微裂隙排水系统下,孔隙水压力发生多次升降,随着孔隙水不断排出,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不断增长,孔隙体积减小,土的抗剪强度提高,工后沉降大大降低,地基土达到超固结状态。

4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结合本工程地质情况与《地基处理手册》的有关规定,本工程拟采用水平及竖向排水系统,水平排水系统包括以下各部分:

1)砂垫层,采用中砂及石粉进行铺设,厚度选为0.8 米。

2)排水盲沟,采用布包碎石制成,在场地的中轴线处设一纵向的排水盲沟,并沿场地的横

向每隔一定距离(本工程选为50米)设置一横向排水盲沟,盲沟的坡度一般取为1%-2%,其底面最高处应低于砂垫层的底部10cm。

3)集水井,集水井是用于汇集横纵盲沟的排水量,故一般设置于纵横盲沟交接处,采用Φ12@200 箍筋与Φ12 纵筋形成钢筋滤水笼,滤料采用外填的砾石,滤网采用铁纱网或塑料网,滤水笼高于填土顶面的高度不应小于30cm,集水井的底部应低于盲沟至少30cm。集水井中的水采用抽水泵抽出,排至场地范围外50m 处,在完成地基的夯实后应持续抽水20天。横向排水系统采用SPD-II型排水板,插板机选用液压式,导管采用菱形导管,排水板的插入深度应到达淤泥层以下,间距不大于一米。考虑到本工程地质特性,拟采用少击多遍,逐级加能的强夯方法,先采用点夯式进行强夯,然后再采用普夯式进行强夯,点夯的间距按5mX5m 的正方形布置,夯击能由800 kN・m 逐步加大至1500kN・m,夯数次数选为两次,普夯的夯击能为1000 kN・m,夯数选为3次,在夯击的的过程中,应始终保证夯坑周围部分不会出现明显的隆起。在第一遍点夯击结束后应填入相应厚度的填土料,一般选用含砂量较多的土料,不得使用含生活垃圾的土料,在夯击整体结束后,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对地基土进行碾压。

5填土垫层设计

在软黏土顶面设置一定厚度的表层硬壳层或者填筑一定厚度的填土作为施压垫层,作用是避免夯锤与软土直接接触,避免软土层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同时保证土体在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上升,随后在动静荷载联合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快速消散。施压垫层厚度≥1.0 m,采用砾质黏土或山土,也可采用砂或石粉;当采用晾干后再填筑的冲填土(含水量≤16%)时,要求其含泥量≤18%。

6 施工检测结果

在强夯完成后,对强夯后的地基土进行及时的监测,同时采取钻探取样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各方面的强度及荷载试验检测,地基处理效果分析如下:

3.1 孔隙水压力

在加固区内的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以实时监测各土层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此确定最佳的夯击间歇时间及加固深度。

3.3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比较在经过动力排水固结法对地基土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前后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中可以看出,在经由动力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后,各层地基土的含水量降低,隙比减小,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增大,压缩系数降低,压缩模量增大,这说明了动力排水固结法不仅可以对浅层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也使得较深层的粉砂层土质得到了一定的加固效果。

7加固深度变化规律分析

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时,软土上部静力覆盖垫层削弱了冲击力对淤泥土层的扰动、侧向挤出和剪切破坏作用,对土的结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保证施工机械和人员的行走安全。在夯击过程中,夯击能由浅向深传播和扩散,由于阻尼作用,夯击能的作用深度范围,称为影响深度,即此深度范围内孔压、土压、土体强度均有明显的变化深度。跟据研究,软黏土的有效加固深度指达到承载力设计要求与完成主固结沉降和减小次固结沉降确定的深度。由于软土含水量高、结构性强、灵敏度高,采用“先轻后重、逐级加载,逐层加固”的施工工艺,在浅层土体在静力和动力残余后效力作用下,孔隙水压力消散,土层固结。加大夯击能量,使夯能向深层传播,促使深层淤泥排水固结。因此,在夯击过程中,随着夯击遍数和夯击能量的增加,其影响深度也在不断扩大果。

8 结语

动力排水固结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大幅度减小地基土质的含水量,降低孔隙比,增大土体粘聚力,同时动力排水固结法又具有成本低,施工简便以及效果显著等优点,这使得动力排水固结法在软土地基片时工程中具备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当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动力排水固结法理论体系,故而在当今的工程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在动力排水固结的计算方法上,很多工程人员因作了过多的简化而导致工程实施结果与计算出入很大,另外,土中的孔隙水具备粘滞特性,而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则是将它作为理想流体考虑,这些都会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的相偏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做出一套较完善的动力排水固结方案的理论体系,仍是一个值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贾敏才;王磊;周健砂性土宏细观强夯加固机制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增1)

2.董伟;闫澍旺;冯守中采用强夯置换墩加固湿地中高速公路路基的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增

1)

3.周红波;卢剑华;蒋建军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浦东机场促淤地基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5(11

篇(8)

1.2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

1.2.1边坡极限平衡法。极限平衡法是根据边坡上的滑体或滑体分块的力学平衡原理(即静力平衡原理)分析边坡各种破坏模式下的受力状态,以及利用边坡滑体上的抗滑力和下滑力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极限平衡法是边坡稳定分析计算的主要方法,也是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1.2.2边坡可靠性分析法。边坡工程是以岩土体为工程材料,以岩土体天然结构为工程结构,或以堆置物为工程材料,以人工控制结构为工程结构的特殊构筑物。这些构筑物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组成和结构上的不均匀性,天然边坡尤为突出,因为构成边坡的地质体经受长期的多循环的地质作用,而且作用强度不一,且又错综复杂,致使它们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异很大。现阶段边坡可靠度分析的常用方法有蒙特卡洛模拟法,可靠指标法,统计矩法以及随机有限元法。

2边坡工程处治技术

2.1抗滑桩技术边坡处置工程中的抗滑桩是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得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抗滑桩与一般桩基类似,但主要承受的是水平荷载。钢筋混凝土桩是目前边坡处治工程广泛采用的桩材,桩断面刚度大,抗弯能力高,施工方式多样,其缺点是混凝土抗拉能力有限。抗滑桩施工最常用的方法是就地灌注桩,机械钻孔速度快,桩径可大可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但对地形较陡的边坡工程,机械进入和架设困难较大。钻孔时的水对边坡的稳定也有影响。人工成孔的特点是方便、简单、经济,但速度慢,劳动强度高,遇不良地层(如流沙)时处理相当困难。另外,桩径较小时人工作业面困难。

2.2注浆加固技术注浆加固技术是用液压或气压把能凝固的浆液注入物体的裂缝或孔隙,以改变注浆对象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满足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需要;注浆加固技术的成败与工程问题、地质问题、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等直接相关,如果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注浆工程的失败。工程问题、地质特征是灌浆取得成功的前提,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是注浆加固技术的关键。

2.3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技术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土。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可以提高土的强度,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因此,凡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使整个土工系统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土工加固方法均称为土工加筋技术,形成的结构亦称为加筋土结构。和传统支挡结构相比,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的特点有: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技术简单、施工方便、要求较低、节省材料、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造价低廉、效益明显、适应性强、应用广泛等。由于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的这些优点,目前其已从公路路堤、路肩发展到应用于其他各种支挡结构和边坡防护。目前已用于处理公路边坡、市政建设、护岸工程、铁道工程路基边坡、工民建配套的支挡及边坡工程、防洪堤、林区工程、工业尾矿坝、渣场、料场、货场等;甚至还用于危险品或危险建筑的围堰设施等。

2.4锚固技术岩土锚固技术是把一种受拉杆件埋入地层中,以提高岩土自身的强度和自稳能力的一门工程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大大减轻结构物的自重,节约了工程材料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目前在工程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锚杆在边坡加固中通常与其他只当结构联合使用,例如以下几种情况:①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桩联合使用,构成钢筋混凝土排桩式锚杆挡墙。排桩可以是钻孔桩、挖孔桩或预置桩;锚杆可以是预应力或非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材料多采用钢绞线(预应力锚索)、四级精轧螺纹钢(预应力锚杆)。锚杆的数量根据边坡的高度及推力荷载可采用桩顶单锚点作法和桩身多锚点作法。②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格架联合使用形成钢筋混凝土格架式锚杆挡墙。锚杆锚点设在格架节点上,锚杆可以是预应力锚杆(索)或非预应力锚杆(索)。这种支挡结构主要用于高陡岩石边坡或直立岩石切坡,以阻止岩石边坡因卸荷而失稳。③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板肋联合使用形成钢筋混凝土板肋式锚杆挡墙,这种结构主要用于直立开挖的Ⅲ,Ⅳ类岩石边坡或土质边坡支护,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逆作法施工。④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板肋、锚定板联合使用形成锚定板挡墙。这种结构主要用于填方形成的直立土质边坡。

2.5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用高强度、低松驰型钢绞线预应力锚索对滑坡体或崩落体施加一定的预应力,提高它们的刚度,使预应力锚索作用范围的岩石相应挤压,滑动面或岩石裂隙面上摩擦力增大,加强它们的自承能力,可有效地限制岩体的部份变形和位移。

2.6排水工程的设计地表排水工程的设计要求:①填平坑洼、夯实裂缝。坡面产生坑洼和裂缝,往往是滑坡的先兆,也是导致严重滑坡的主要原因。大气降雨、地表水就会汇集在坑洼处或沿着裂缝渗入土层,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造成坡体滑动。因此,对坑洼和裂缝应仔细查找,认真夯填。②合理确定截水沟的平面位置。截水沟的平面布置,应尽量顺直,并垂直于径流方向。如遇到山坡有凹地或小沟时,应将凹地填平或与外侧挡土墙相连,内侧与水沟联结,避免水沟内的水流越出或渗入截水沟沟底,导致水沟破坏。应该结合边坡的区域地貌、地形特点,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在边坡体内外修筑截水沟、平台截水沟、集水沟、排水沟、边沟、急流槽等,形成树杈状、网状排水系统,以迅速引走坡面雨水。

3结语

论文对常用边坡工程的处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常用边坡工程处治措施的适用性,然而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边坡高度增高,复杂性增大,对边坡处治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边坡处治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步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彭小云,张婷,秦龙.高陡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高陡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2002.

[2]赵明阶,何光春等.边坡工程处治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篇(9)

1 地基处理的定义与分类

1.1地基处理的定义

地基处理有着多种定义,其一是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基础下的受力层进行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强化处理。其二是改善或加固地基的天然状态,使之符合工程要求的技术措施。还有一种解释,根据青冶工程(QYTC)技术人员的经验,地基处理一般是指用于改善支承建筑物的地基(土或岩石)的承载能力或抗渗能力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1.2地基处理的分类

地基处理主要分为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这两类。基础工程措施,不需要改变地基的工程性质,只需对地基工程做基础施工措施;岩石加固措施,需要对地基的土和岩石进行加固,以改善其工程性质。

选定了适当的基础形式,不需要改变地基的工程性质就可满足要求的地基称之为天然地基;如果是已进行加固后的地基便称为人工地基。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安全有着直接关系,要是地基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工程事故,并且事后的补救措施都是比较困难。因此,确保地基处理工程质量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地基处理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制度。

1.3地基加固方法如下:

1.3.1置换法

将建筑物基础地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置换以良好的无侵蚀性及低压缩性的散粒材料(土、砂、碎石)或与建筑物相同的材料,然后压实或夯实。一般闸基用砂或碎石置换,称砂垫层或碎石垫层。

1.3.2强夯法

强夯法指是指用重锤从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其目的是增强软弱基地的承受能力。固结法跟强夯法是一样的,施工人员利用起吊设备,将20吨重左右的重锤也同样提升到20米左右的高度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强夯法主要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对一些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一般采用连续夯击或分遍间歇夯击的方法,并根据工程需要通过现场试验以确定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

1.3.3排水法

排水法是采取相应措施使软地基表层或内部形成水平或垂直排水通道,然后在土壤自重或外界荷载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迅速排出,使土壤固结。 如排水井法:

在地基内按一定的间距打孔,孔内灌注透水性良好的砂,缩短排水路径,并在上部施加预压荷载的处理方法。它可加速地基固结和强度增长,提高地基稳定性,并使基础沉降提前完成。

1.3.4振冲法

振冲法是指使用振冲器加固地基,在砂土中加水振动使砂土密实。适合使用振冲法的土质有:粘性土、砂性土、淤泥质粘性土等。处理粘性土地基时,只能用振冲置换法,也就是通过置换填料来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而处理砂性土地基时,是利用振冲时孔内砂土坍陷而下沉方法挤密,常称作振冲挤密法,相对密度可达70~8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92~95%,但还需要填入当地砂土。

1.3.5 灌浆

利用灌浆泵或浆液自重,经钻孔把浆液压送到岩石、砂砾石层、混凝土或土体的裂隙、接缝或空洞内的过程称为灌浆。借助于压力把浆灌浆液压送到建筑物地基的裂隙、断层破碎带或建筑物本身的接缝、裂缝中的工程。通过灌浆可以提高被灌地层或建筑物的抗渗性和整体性,改善地基条件,保证建筑物安全运行。

2 地基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2.1地基处理的设计

2.1.1地基处理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地基基础承受着建筑结构的各种作用,是保证建筑物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并且,工程建筑物的基础造价一般情况下能占到建筑工程造价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对基础设计进行合理的经济预算,是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关键之一。

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以及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为了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必要时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应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加固效果,同时为施工质量检验提供相关依据。

2.1.2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根据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软弱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土层上,宜采取措施,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竖向刚度。尽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如地基较差,通过经济比较,天然地基造价较高时,可采用桩基或其他人工基础。

2.1.3地基基础设计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和荷载情况,假如地基有足够的承受能力,那么基础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分布方式相同。但由于有时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建筑安全等级、体型和使用要求,当建筑物的高度只有几层时,墙下地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建筑结构单元的划分;邻近建筑基础和地下设施情况及其相对关系;地下室的设置及防水要求;材料供应和地方材料;施工水平和设备;工期及造价;抗震设防及其他特殊情况。

2.2地基处理方法

2.2.1地基处理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合理的地基处理、上部结构设计,可以减轻和消除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不利影响。目前,经常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2.2.2地基处理方案的步骤

首先,大量搜集各方面的工程资料、地质条件及地基基础的设计材料。

其次,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承受限度以及使用要求,并结合周边环境及邻近建筑物地形特点、土质特征、地下水文特征等因素,初步选定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同时,还应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 然后对初步选定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处理效果、材料来源及消耗、机具条件、施工进度、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仔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根据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原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最佳的加工方法。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一种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而不是万

最后,因为地基土层的性质复杂多变,所以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工程技术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重大工程的设计更要请专家参加。就目前一些重大的工程案例来说,由于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经验以及过分保守,加上工程技术人员技术不过关,给工程带来严重损失。

2.2.3地基处理的维护

经过地基处理后,应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应在使用期间继续观测,用以评价地基加固效果和作为使用维护依据。

3地基的处理方法综合应用

地基存在的问题往往相互关联的,因此,除土质条件外,不同的构造物对地基的要求各不相同。单一的处理方法,由于受工期、资金等多方面限制,往往难以解决问题,如饱和软粘土为软弱土层,其作地基的主要障碍是含水量大(呈饱和状态),因此沉降量大、承载力低、强度和稳定性差。要使其固结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一般情况下难以办到,若单一采用堆载预压来提高承载力,则短期内难见成效;若采用复合的方法,综合发挥几种方法的各自优势,问题就不难解决。

地基处理技术是整个工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地基处理、上部结构设计,可以减轻和消除软弱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在建筑物施工中会遇到各种软弱不良的地基,这种地基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以致造成建筑物的不稳性。如何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这是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总结经验,掌握好建筑地基处理技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2012施工组织设计大全[新版]2012.

[2] 李庆廖翔.浅谈软弱基地处理方法.理工科论文。2011.1.16.

篇(10)

1、研究背景

建筑领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很长一段时期是保证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首要条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建筑物逐渐进入维修加固阶段,导致了各地区工程事故的频繁发生,这就促进了维修加固行业的兴起和发展。而且随着旧有建筑规模的不断增大和步入中期使用年限,建设重点已经逐渐由建筑设计和施工转向在役建筑物的维修、加固和改造等方面,且发展越来越快,已逐渐成为建筑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2、研究手段

对在役建筑物的维修决策过程可以作为一个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经济评价的目的在于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使决策具有有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任何工程项目的科学决策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经济评价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评价分析报告是投资者决策投资的重要依据。选择客观、恰当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对正确的进行投资决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制定维修改造项目的实施方案

在对维修改造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不改造、改造、维修、增加面积的加固等),并运用数学工具对方案进行评价,确定可行方案及最优方案。

(2)对各方案进行财务评价,确定可行的方案。

采用财务评价方法,保留可行的方案,剔除不可行方案。对维修改造方案的经济评价采用增量效益评价法,选用增量净年值ΔNAV作为评价指标,ΔNAV>0的方案为可行方案。

(3)对维修改造项目的功能进行评价,并计算其功能系数

分析影响维修改造项目功能评价值的主要因素,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功能的权重,对各方案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得到各方案的功能评价值,根据公式计算各个方案的功能系数。

(4)计算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由于各备选方案的寿命期不同,可选用年成本()作为各方案的成本分析指标,成本在计算时一般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为两者之和。

在本文中,建设成本为维修改造方案的实施成本(维修改造成本)和预计停产损失(针对工业建筑而言),计算时应按年平均分摊的成本。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公式:

式中 -第个实施方案的维修改造成本和预计停产损失之和,(万元);

-依据第个方案实施后建筑物的剩余寿命(年);

-基准收益率,本文取=10%。

对于工业建筑物来说,维修改造方案年使用成本为设备的年运营费用与厂房维护费用之和减去改造后预期增量收益。对于普通民用建筑物来说,则没有生产设备的运营费用这一项。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年使用成本不是等值的,应该计算整个寿命期内各年费用之和,然后再计算出各方案的等额年金作为年使用成本。计算公式:

式中 -方案计算期内第年;

-设备年运营费;

-建筑物年维护费用;

-预期年增加收益;

-复利支付现值系数;

-等额支付系列资金恢复系数。

计算各方案的年成本为:,再由式公式计算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5)计算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由以上计算出的和,由价值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出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6)确定维修改造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由计算出的各实施方案的价值系数判定最优方案,即选择价值系数比较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方案评价过程中有关参数的确定

(1)各方案成本的确定

运用增量效益评价法对维修改造方案作出可行性判断,然后再利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维修改造各方案之间的比较优选。对于维修改造方案而言,评价的是各方案追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功能提高水平,因此都具有相同的原有资产。为了便于计算,本文不对成本做详细的划分,只是按使用年限做了分摊。

(2)对于民用建筑剩余寿命的计算

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物的剩余寿命的计算,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 -民用建筑物的损坏系数,一般取值1.4;

-房屋的折旧率,即房屋耐用寿命的倒数,随结构类型的不同而取值。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耐用寿命一般为50~100年,故取=0.02-0.01;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耐用寿命为50~80年,故取=0.02-0.0125。

4.通过增量效益评价法的结论对建筑物维修方法进行经济评价

(1)通过计算维修改造项目投入的费用和产出的效益,进行多方案比较,对维修改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分析论证,以此为建筑物维修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通过分析维修改造项目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确定维修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应采用"有无对比"原理,并且一般情况下采用增量效益评价法就能够满足经济评价的要求。对维修改造项目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估算维修改造项目所用的投资及可能带来的收益,计算财务评价指标,对各方案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对比评价,由此确定项目的可行方案。

(3)在财务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功能与费用之间的关系,利用价值工程法将功能与费用、技术与经济结合在一起进行经济评价,实现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功能,更合理实用,可操作性比较强。

(4)依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技术的特点和价值工程技术的特点,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应用于价值工程中,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寻求最佳方案的理想选择。

(5)对维修改造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全寿命周期成本为维修改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进行功能分析时,以建筑物的综合功能为目标,综合考虑经济性能、社会性能、环境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功能,从而使价值工程分析过程更加完善,更具有说服力。

(6)在进行功能分析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功能权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功能分析的综合评判模型,确定各方案的功能系数。这两种方法与价值工程相结合,不仅较好的反映了功能的模糊性,而且使功能评价的结果更有实用性。

本文的功能评价虽然是从建筑物的综合功能进行了评价,但考虑因素仍有欠缺,如没有将规模的大小及投资效果系数作为功能的一部分来进行分析,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可能的考虑不同角度的影响因素来评价项目的功能,从而使评价方法更加完善。

参 考 文 献

上一篇: 母校演讲稿 下一篇: 校长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