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4: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作流程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09
1 协同设计制造定义和特点
协同设计是项目的组成人与围绕一个项目,借助计算机平台,系统性分工承担项目任务和职责,并且有组织性的交互工作,从而保证项目高效顺利的进行。协同设计过程中,协同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环境下的资源,采用各自独特的工作方式,采用不同的策略和工作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的设计产品。协同制造是以新产品或者新的经营机制为目标,分散的协同成员展开自己的核心技术,动态地建立项目组织机构来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因此,协同设计制造需要从全局把握新产品或者新的经营机制特点,根据协同人员的工作特色,对其进行整体系统分工,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使得在最短时间内最为高效的完成协同任务。目前协同设计和制造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协同系统管理、协同工作管理、协同应用、协同工具、决策支持、安全控制以及分布式产品数据管理。
协同设计制造具有如下特点:(1)以计算机集成制造为平台,在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或者新的经营机制全程的全过程中实现功能集成、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2)产品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平台,产品可全部进行数字化定义,从而可以实现无图纸设计生产,节约成本;(3)产品的整个生产设计周期中,强调在产品设计中的过程中管理和吊孔,保证设计生产环节的有效性和准确性;(4)协同团队是由不同企业的或者不同职责部门的核心技术和管理人员构成,进行群组协同工作,形成高效的工作联盟
2 协同设计制造工作流程
协同设计制造工作流管理至关重要。而进行工作流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全局把握行业市场,灵活调用企业内有关的人力以、信息和技术资源从而协调业务过程中关键环节。使设计和制造工作按照设定的顺序进行,从而实现有目的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构建关乎全局。(1)首先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定义协同设计制造的模块,包括项目管理、模型管理、规则管理和模型的导入导出工作;(2)协同设计制造工作设定后,开始进入工作流执行模块,包括任务管理、模型监控、冲突协调和资源的调动;(3)协同设计制造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协同工具、应用接口、用户管理和资源管理。
3 基于云制造的摸具协同设计模式
模具协同制造工作流程管理上我们采用“云制造”的协同设计方式。云制造协同设计模式是近期提出来的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面向服务并且高效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云制造借用了“云计算”的思维体系,融合了现有信息技术,并且将可以利用的各式各样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统一的进行集中的智能化管理、经营,从而实现智能化,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通过对于“云制造” 的全面而深刻地认识, 根据现有模具设计制造过程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具云制造协同设计体系结构 。
(1)以 CAD 绘图软件为平台的最初设计层。模具设计工作、制造工作按照下面线路展开:一是根据产品的零件图采用CAD进行设计制造或者可以根据产品的实物进行开发;二是对于模具零件形状和精度要求进行相关分析,并构建模型建和制造。
(2)以 CAE软件为平台作为模具分析层。利用已有的 CAD 软件所最终建立出来的模具的数字模型,之后将CAD模型导入到合适的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中进行计算。进一步的优化模具现有结构,在有限元软件中然后进行模具的仿真计算。
(3)以 CAM 和 CAPP为平台模具加工制造层。对于较为复杂,要求较高的模具零件,首先需要利用优化好的数字化的模具模型,通过三维软件后置处理,然后利用CAD绘图软件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性修改,完善现有模具模型。
4 结束语
模具制造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协同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抢先进入市场,是该行业面临的巨大问题。模具制造业要想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必须实施全过程供应链系统管理方式,从全局把握新产品或者新的经营机制特点,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使得在最短时间内最为高效的完成协同任务。通过对于“云制造”的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根据现有模具设计制造过程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具云制造协同设计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一、模具协调设计制造的相关分析
协同设计是项目的组成人所围绕相关问题的解释研究,借助于一个计算机平台进行系统性的分工任务了解,对相关的职责进行分析,并且有组织性的进行交互工作,这样才能够保障项目能够更为高效的进行。在协调设计过程当中,协调人员可以利用自身的环境资源,使用独特性的工作方式以及不同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手段进行多角度和多过程全方位的进行产品的设计。协同制造是一种以新产品的经营为主要目标,分散的进行协同成员核心技术的分析,能够动态的建立起项目组织机构,对产品进行生产还有多方面的研发。协同设计制造需要从全局的观念出发对产品进行经营机制特点的分析,按照不同的工作特点,对系统进行整理加工,当前在协同安排还有规划方面有不同的模块,这些模块能够进行协同系统的管理,还能够进行协同工作的管理,进行协同工具的决策支持等等,按照控制进行产品分布的数据处理。
协同设计制造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主要是按照计算机集成制造为主要的平台,在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全新的体现功能集成还有信息集成以及过程集成。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要充分的使用计算机平台,让产品能够走向数字化发展状态当中,还能够进行无图纸设计的生产,节约多项资本。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之内,主要强调的是产品的设计和管理需要有吊孔,以此保障生产设计环节更为有效,也更加准确,协同的团队组成是企业中的不同部门,核心技术管理人员,这些人员能够发挥出更多的核心技术的主要优势,在工作中形成高效的工作联盟[1]。
二、协同设计制造的工作流程
协同设计制造的工作流程在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要进行工作流程的管理最终的目标需要把握市场全局灵活的在企业内部调用各种人力资源,还能够让信息和技术资源成为协调业务中的关键,设计和制造需要按照工作的具体规定还有顺序进行,实现有目标业务过程分析,让这些业务过程倾向于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作的主要流程在管理上关乎于多种布局,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按照工作的基本性质还有工作的内容进行定义协同分析,做好设计制造的主要模块,其中主要有项目的管理还有模型的管理以及规则的管理,实现导入导出的多方面工作。协同设计制造在成功之后开始进入到工作流程的执行阶段,在这其中包含了任务的管理还有模型的监控以及冲突协同以及资源的多方面调动[2]。
三、在云制造的基础上进行协同设计的管理思考
模具协同制造的工作流程在管理上实行的是“云制造”的协同设计方案,云制造协同设计的模式也成为是近期以来一种知识宣传的基础所在,在面向服务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制造的新模式。云制造当中借助于计算机思维还有计算机体系融合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让各种制造的资源还有制造的能力都能够融合在管理经营基础上,以此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达到多种方案共赢的目的。在云制造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更为广泛化的学习,认识,其中模具设计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提出相关的模具类型以及协调设计方案。
首先,按照CAD软件进行绘图,这是平台设计中的最初层次。模具的设计工作还有制造工序需要按照已有的思路展开,主要是产品的零件图要使用CAD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和制造,然后对实物进行开发研究,第二种是按照模具零件的基本形状还有精度的标准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分析,让模具的制造也更加突出。
其次,按照CAM和CAPP进行平台模具的加工和制造。在平台发展过程中需要非常高质量的模具进行加工,选择数字化的模具做好模具造型的分析,在三维软件的处理基础上让CAD绘图的软件也能够更有针对性,不断的对模具的类型进行完善[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模具协同设计制造的工作流程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此种问题对于模具的使用和设计以及管理都能够起到思考性的作用,在工厂加工以及其他设计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学习,让模具制造能够在市场上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软件工程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最关键指标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在软件工程视角下进行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基本概述
从理论上来说,现代意义上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一种以工作流的形式化表现为基本驱动力,以软件操作系统的执行为基本手段,以此完成包括工作流定义、管理以及执行等多种任务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具体而言,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最关键的任务在于就业务发生过程中各种行为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与这部分行为活动相关的人力与信息数据资源的使用,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整个业务行为活动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就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运行管理系统而言,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与行为管理活动所涉及到的大多属于流程类工作。这种流程类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整个行为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企业日常行为活动当中的业务分级授权审批工作、申请表单、公文的签审活动以及各种业务的处理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均为流程类工作。将以上多种流程类工作作为对象,以现代技术手段为载体,将流程类工作过程中繁琐且负载的业务内容自动化、便捷化,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这部分业务活动的高效管理正是企业研发并应用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最核心目的。在企业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开发人员能够以可视化结构分析实现对企业各种业务活动的流程设计,并将各个业务流程模块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企业原本的组织结构或是业务流程发生改变,整个企业所应用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一般来说,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即模型建立阶段、模型实例化阶段以及模型执行阶段。从模型建立阶段角度上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分析整个企业的工作特点以及生产步骤,以工作流程建模工具或是人工操作为手段,实现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模拟,使企业所涉及到的各类经营管理行为活动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化;从模型实例化阶段角度上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给每个过程(即PDM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所称的节点)来设定其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基本参数,并为这些过程分配相应的资源,在此基础上限制各个过程的使用权限;从模型执行阶段角度上来说,相关工作人员主要能够在这一阶段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指标的执行,以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强大的人机交互界面与应用功能来实现整个流程管理系统的优化整合。
二、软件工程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一)工作流程模型。从本质上来说,工作流程建模实际上就是以一种建模工具为手段,在某种建模方式的支持之下,将整个工作流程以计算机系统可识别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模型。Petri网建模工具以其高效的信息化、图形化与数字化功能,能够较为全面的描述和研究具有并发、异步、分布和随机等特征的复杂系统。相关工作人员选取Petri网进行软件工程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模型设计的最核心思想在于:我们能够在采用Petri网对控制转移结构进行描述的同时,将Petri网含有的包括库所(Place)以及变迁(Transition)在内的多种术语以另外一种比较容易为终端操作用户所理解并接受的令牌盒行为表示出来。笔者现以某企业的图纸审批流程(见图1)为例,就其工作流程模型的建立做详细分析。
由图我们不难看出:当系统设计员设计图纸这一操作步骤完成之后,系统能够将图纸提交上级部门进行校对。在这一过程当中,整个操作系统首先会把图纸锁住,以此防止任何人为更改设计图纸行为的出现。当校对人员通过对图纸的校队之后,系统再一次将图纸提交至审核人员,审核通过以后进一步提交至标审人员,标审人员通过后,图纸就能够发放了。而在软件工程功能网作用之下,该工作流程模型的构建可按照下图所示(见图2)来进行。
通过上图我们不难看出:整个流程模型中的所涉及到的行为活动都以a1、a2、a3、a4、a5分别代替并逐一对应传统意义上的对应传统意义上的系统模型当中的图纸校对、审核、标审、发放以及设计;与此同时,功能网模型当中的令牌盒s、e、P1、P2、P3、P4、P5、P6同样能够与传统模型的当中图纸审批的全过程以及令牌盒的各种活动状态相对应。总而言之,在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当中,以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Basic为载体,使其在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当中发挥流程建模的语言实现载体,以建立流程类、活动类以及流程与活动之间的关系类来对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模型进行内在表述,并通过对元素类属性与方法的定义,最终关键整个基于功能网的工作流程模型。
(二)工作流程模型运行状态的监控分析。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动态且变化的工作流程。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之下,一个正处于运行状态下工作流程实例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异常运转问题。不仅如此,企业受各种因素影响也会不可预计的对一个正处于运行状态的工作流程实例提出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了更换系统管理员,增加或是减少活动过程节点等等。这也就意味着相关工作人员除了在系统设计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还应该以一种健全的工作流程监控工具来实现对整个工作流程实例运行状态的监督,并在其恰当的时点对其加以控制与调整,最终实现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应变力与实用性的提升。
(三)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的资源管理框架。资源管理作为整个流程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大关键环节,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在企业具体且复杂的计算背景当中,工作流程管理系统需要面对的是多种多样且规模巨大的资源。这些资源并无规律的分布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各个位置当中。这也就是说,高质量的资源管理框架需要在确保资源访问与管理作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确保系统内部各个特定资源的高度独立性。
1.资源管理体系构架。一般来说,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当中的资源管理器是由资源类型、资源关系以及资源策略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的。这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见图3)。首先,资源管理框架当中的资源个体类型就如同企业人事管理中的一个员工、一个部门,也就如同财物管理过程中的一台电脑、一台设备等,这些都是整个资源管理体系中的资源个体。这些资源个体按照各自属性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相应的资源类型。例如企业人事管理当中的各个员工的年龄、所担任的角色都能够以属性的形式表述出来,从而区别于其他资源个体;其次,从资源管理体系中的资源关系角度来说,它主要是指整个资源管理体系中资源关系能够与相应的资源个体呈现出较为有序的对应关系;最后,从资源选择策略角度来说,其本质更多的偏向于一种算法。ID身份的提出封装了资源选择的实现,使其能够以各种语言形式表述出来,具有比较大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其实现可以采用各种语言。与HP公司所提出的RQL解决方案相比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流程模型对象实现。如图4所示,在本地资源管理器之上,通用资源管理模型的适配层能够以CORBA为载体对系统适配过的资源模型进行操作。
3.资源框架的应用。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在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所开发的各类型应用当中,人力资源板块的访问是我们最常涉及到的。以某公司人力资源板块系统框架为例,这种基于目录服务的人力资源板块框架系统能够通过LDAPAPI在目录服务当中进行人力资源数据的存取。正因为如此,整个人力资源系统构建起了包括部门、员工以及与部门员工属性相似的一系列资源,并定义了这些资源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简单来说:企业当中的员工个统一一定是属于某一个或者是多个部门的;一个部门可以拥有多个下属子部门;各个部门应当有自己的领导。基于这些关系,软件工程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当中的资源管理客户端程序还能够借助这个系统所提供的C语言函数接口,在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用户资源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以及查询等多种操作。
参考文献
[1]杨芙清.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思索[J].软件学报,2005(16).
[2]衣杨,李文军,杨风等.软件工程实验软件装置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
[3]曹居易,石玲,宫学庆等.基于OWL的软件工程数据建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9(46).
[4]周鹏,尹菲.基于云计算技术的GIS软件工程模式[J].测绘通报,2010(11).
[5]毛新军,常志明,王戟等.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现状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保障部门,是各种医疗资源密集的单位,是降低成本最有潜力的部门。其使用效率的提高,能增加外科患者的周转,减少患者的无效住院时间,对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是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诊断、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工作流程直接关系到手术室工作质量和效率,我院开始尝试应用流程管理理念改善医疗服务和管理[1]。
1 我院手术室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第一台手术开始时间太晚的原因 第一台手术对于当天的手术量和手术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外科医生、麻醉师、患者、工勤人员等因素,第一台手术的开始时间较晚,大多在9:00之后,手术室也没有明确首台手术开台时间,因此,第一台手术开台时间拖延的现象大量存在。
1.2 手术连台衔接流程管理的问题 两个手术之间平均近1小时用于患者的术中签字、血管穿刺、麻醉、摆放等,相当于在手术间浪费1小时时间,由于手术室有很多昂贵的设备,1小时的折旧费可能就是上千元。
1.3 手术先后顺序安排流程的问题 传统的方式是各科室有手术日,不是你的手术日要做手术只能接台,存在手术安排不合理,婴幼儿及老年人较重病情的患者不能及早做手术。
1.4 存在无效手术时间 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后往往不能及时的实施手术,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等待主刀医生、等待手术器械等事项上。手术过程大量时间花在等待病理结果上,大量的无效手术时间不仅导致手术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手术室工作效益的提高。
1.5 支持系统工作流程的问题 手术室的设计不合理,仪器改进放置安排不合理,工作人员易早出现工作疲劳,并易出现技术性差错,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2]。手术间仪器设备和器械的使用、管理存在随意性,缺乏统一性和专业性。器械清洗质量不高,器械配件容易丢失,影响手术使用。
2 改进后的效果
2.1 改进后院领导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根据手术通知书手术开始时间,主刀医师晚半个小时一定要到手术间。
2.2 改进后,在手术室旁边设立了一个麻醉准备室,在准备室进行麻醉及术前准备,如准备血管穿刺,摆放,减少了术前占用手术间的时间。
2.3 改进后,各科室每天都是手术日,根据科室手术量多少,每天合理安排手术间供给,麻醉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共同商定手术安排,择期手术的同一组手术。首先安排婴幼儿及所需时间较短的手术,病情较重的老年人尽量早安排,这在理论上能够限制手术操作的变化性,减少人力的超时及工作支出,并且不降低整体手术量,通过科学安排,实际运作,在同等时间下,增加了手术量,提高了手术间的使用效率,也缓解了当天手术积压状况,减轻了患者等待时间的焦虑心情。
2.4 改进后,局麻病人放在观察手术间处理,全麻及腰麻病人尽量减少冰冻所需时间。
2.5 改进后,手术室的工作环境和仪器的设计从方便工作人员、减轻工作人员劳累为目的,合理利用手术室空间、各种气体管道、电源插座、仪器设备等,能悬挂的尽量空中安置,推车等高度适中,移动灵活,减少工作人员弯腰、负重。术中所用的器械物品,均方便易得,若有临时需要,随时可通过传递供应,手术过程巡回护士可不出手术间即可保证手术需要,各处联络通讯供应设施畅通。手术间仪器设备加强检查,统一管理,固定相应的手术间及相应的位置。器械升降台的改进,既方便医生使用,也保证了器械在术中的管理,术中未发生器械滑落或污染现象。
3 讨 论
流程管理理论认为,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在流程中产生出来的。预防比纠正好,必须持续改进[3]。在工作中引入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建立不以惩罚为手段的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机制。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用填写表格的形式报告主任、护士长,主任、护士长及时在交班会上与全体工作人员共同查找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实现最大限度地收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最终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
在改进流程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合理授,使医护人员拥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可提高医护人员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团队精神,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并及时准确地反馈管理信息,提高了医护人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医疗技术及手术室设施基本与国际接轨,手术室管理正在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但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由原来的职能管理向流程式管理转变,对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创新和再造,找出适合自己医院特色的管理工作流程,从而适应日趋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加快我院整体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更多层次更多方面的要求。由于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学生管理工作大多是常规工作,往往是任务量重,而人手少,从而导致学生工作者大多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有些学生工作者在主观上仍存在着认识的误区,不注重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内容方面的改变大多不是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对工作流程的优化将会成为改善并提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最佳方式。
一、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流程优化的意义
业务流程管理(BPM)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哈默博士提出来的业务流程再造(BPR),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较为温和的思想――流程管理。目前,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全部学生工作具体包括学生会工作、学生奖学金评定、学生各项评优、学生处分、学生请假销假以及学生住宿管理等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各方面的事务,各项工作繁杂而重要。大量宝贵时间以及精力被无谓浪费,部分工作在不同事项中重复进行,学生资料反复录制依然不能及时更新同步,更多的规章制度变成纸上空谈没有得到落实。
运用流程管理的方法对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可以深入梳理、描述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发现当前管理制度中的问题。优化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学生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流程优化可以找到在当前条件下的最好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工作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使学生工作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运用流程的思想对工作进行分析能使工作流程更加优化和固化,从而有利于新进工作者快速熟悉工作任务;有利于对工作进行评估,对工作者进行量化考核。
二、湖北经济学院请假流程调查
湖北经济学院先后出台过两种请假管理办法,办法一为学生因故请假一天,由辅导员(班主任)批准;请假两至三天(含三天)者,由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分党委(党总支)副书记批准;请假4天至7天(含7天)者,须报学生工作处批准(本科四年级学生请假3天及以上,还须报教务处批准);请假7天以上者,须由学生工作处报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批准。一学期请假时间超过三分之一(或6周)以上者,须办理休学手续。学生上课期间因病、因事需临时请假,可直接向任课教师申请,任课教师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假。
沿用多年的请假管理办法一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可以伪造。因为一天的请假条只需班主任签字且不需要院系盖章,再加之任课老师和查课人员因对班主任不熟悉也辨识不出字迹的真假,学生便可以轻易模仿班主任签字并伪造请假条。其次,此种请假制度耗时较长,消耗的人力也较大,若请假较长,学生就需找3位老师或领导签字,如遇老师不在则还需等待更长的时间,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不便也无形中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反映,学工处报备这一流程也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工作人员往往只是把假条置于一边,经常会有假条漏掉报备。学校出于管理考虑细化了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规定因为其繁复的手续反而成为学生不愿意请假销假的理由。这样一来,学校出台的请假管理办法成为一纸空文,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又进一步增加。
为了简化请假流程,减少老师工作量,学校近期出台了新的请假管理办法即将请假权利下放到任课老师手上,学生直接向请假期间的任课老师请假,然后再到所在院系报备。
此种管理办法看似表面上简化了请假流程,但实则增加了请假的重复环节。根据规定,学生需要向请假期间所有任课老师重复请假,既加大了学生的工作量,又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有在上课期间才能见到任课老师,但往往学生需要在上课之前将假条批好,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联系并预约多位任课老师签假条;若学生请同学在上课期间代批则会出现未请假先走人的情况,请假的意义就名存实亡了。从另一方面来看,任课老师并不是对每位同学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因此无法判断请假理由的真实性,且时常处理这种学生日常工作可能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从以上分析来看,将批假权利下放到任课老师手上不仅增加了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双向负担,而且使请假的流程更为复杂,请假的真实性、有效性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三、对湖北经济学院请假流程进行优化设计
(一)流程优化的基本思路
以流程管理的理念为指导,进行流程优化,有几个必须的步骤:
1. 现状调研:组建流程管理团队,由专业人员参加,确定决策负责人;明确团队的目标;了解现有的工作模式、体系和成功经验,找到存在的问题。
2. 管理诊断: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业务优化:关注客户需求,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或者设计新的流程。
4. 部署实施:设计良好的流程还需要良好的执行力。
5. 评估反馈:建立合理的评估标准、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分析业务流程的质量和运作情况。
(二)流程优化的分析方法
时间分析法就是寻找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时间陷阱,找出陷阱在流程中浪费的一种方法。实施流程优化中的一个步骤就是对原流程的诊断分析。本文把时间陷阱分析法和价值分析法结合,通过搜集每个业务流程中各个活动环节花费的时间,找出流程中的增值环节和非增值环节,并计算其所占总流程时间的比重来发现时间陷阱。时间陷阱分析法能够把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量化,与定性的分析方法比较具有优势,也使结果更准确。与价值分析法结合起来用于诊断分析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结合。时间陷阱分析法应用于流程诊断分析中的结果见图一。
(三)优化结果
由以上诊断分析表可以看出,管理办法一和管理办法二都耗时较长(此表计算的时间不包括老师领导出差不在学校的情况,若包括时间会更长),且都存在着非增值作业,其中,管理办法一还存在着非增值不必要环节。为简化请假流程缩短请假时间我们加入了信息系统来帮助完成这一系列流程。具体流程如下图二所示。
优化后的流程描述:学生请假首先要登陆系统,填好请假表,如是病假还需上传病历及病休照片或证明。因故请假一至两天,由辅导员(班主任)批准;请假三至七天(含七天)者,由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分党委(党总支)副书记批准;请假7天以上者,须由学生工作处报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批准。一学期请假时间超过三分之一(或6周)以上者,须办理休学手续(图中省略未画)。在学生提交请假表之后系统会自动根据学生所填请假天数信息将假条发送至相应老师的个人系统中并提醒查看,假条层层递进审批,若一级批准则自动进入下一级,不批准需写明未批准理由并终止递进程序,若各级均批准则假条生成,系统自动通知学生查看并打印,若未获批准,系统将未批准假条返至学生个人系统并通知学生查看未批准信息。
优化后的流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入了信息系统,这使请假这一流程信息化,缩短请假时间,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此系统并不需要重新开发,只需在学校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增加一个请假板块即可。通过系统来完成请假流程使请假信息更为透明,避免伪造假条的情况。由于系统对学生、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是开放的,查看相关信息只需用各自的账号登陆信息系统,所以这个信息渠道更为便捷畅通,同时也确保了请假的真实性。由于信息系统的先天优势使得报备这一环节自动完成,系统在请假批准之后会自动报备至学工处和相关部门的系统中。将信息系统加入到请假流程当中不但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互通,也为提高湖北经济学院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四、结语
从分析情况来看,流程优化后的请假流程缩短了87.7%的请假时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不仅减少了学生请假的工作量还减轻了教职工的工作量。学生工作系统的人员流动相对较快,通过信息系统的辅助,流程的优化与固化将有利于新人快速进入角色,投入工作。从请假流程的优化效果可以看到通过流程管理的视角分析日常事务工作能准确有效地发现工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对于解决学生日常管理事务有着重大的意义。总的来看,以流程为导向实施信息系统的方法对于组织的成功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使用者和受用者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创造条件。学生事务管理者应该加强此方面的思考,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天然气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是保证公司安全生产运营的重要基础,为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很多公司也将如何优化物资管理工作流程,作为公司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进行讨论,传统的物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弊端影响其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对其工作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对于促进公司综合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天然气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储存以及生产供应等环节,为保证优化对策提出的有效性,需要对其工作流程的涉及环节进行针对性分析,其管理工作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材料采购环节的物资管理工作现状
天然气公司保障日常生产经营的原材料相对较多,其体制系统也较为庞大,总公司下设诸多分公司,保证不同地区的天然气生产和社会供应,很多公司都会采用分公司独立采购的方式,这种采购方式失去了集合式采购能够享受到的价格优惠,也减少了原材料的可选择空间,原材料的质量性价比远低于总公司集中采购模式,分散式的采购方式还有可能造成重复性采购行为,未能合理利用便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同时也是对公司人力资源的不必要消耗。
(二)原材料储存环节的物资管理工作现状
由于公司采用分散式采购方式,因而原材料的储存也会采用分散式储存方式,原材料的储存工作是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分公司需要设立独立的储存仓库,其库容量需要满足自身的工作需求,还需要对库存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保证原材料的储存安全和生产供应,这些物力、人力的投入,势必会增加每个独立分公司的生产运营成本,有些分公司的仓库建设标准不能够满足高危行业的工作要求,给公司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原材料的供应流程管理现状
天然气公司没有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特点,制订严谨的原材料供应管理制度,原材料的安全运输和供应是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关键因素,很多分公司都有由于原材料没有按时到位,而制约自身正常生产秩序的现象出现,涉及到各项生产任务、工程建设的原材料供应,都应当有完善的供应管理规章制度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1]
二、优化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流程的有效对策
(一)合理优化物资采购环节
分散式的原材料采购方式无疑会增加公司的采购成本,而对于天然气的生产运营工作来说,其应用的原材料类型以及产品都基本一致,因而天然气总公司可以结合实际的管理情况,采用集中采购的物资采购模式,集中采购能够根据各分公司的应用需求进行物资的合理调配,避免采购环节出现的重复性采购行为,同时应用集中式采购模式还能够有效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投入,集中采购统一规格的原材料,能够实现原材料管理的可追溯性,便于公司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开展,提升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障。同时公司还能够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原材料采购,这种方式能够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空间,提升物资的性价比,也能够减少公司为进行物资采购而产生的重复性人力资源投入,实现对采购环节的合理成本控制,为公司拓展更大的经营利润空间。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专业设备而言,还能够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资质较好的企业进行合作,也能够使设备的售后服务提供有效保证,进而为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二)优化物资储存环节
物资的储存是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既要保证物资的储存环境能够保证物资的质量和安全,还需要对物资的库存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以避免出现物资限制、过度采购、物资匮乏等现象的发生,给仓库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管理难度,因而公司可以采用集中式的库管模式,进行对物资的合理调控和调配,分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应用需求,进行物资的报批,通过报批程序控制物资输出,对于库存每天的变化情况,总公司可以应用现代管理软件辅助进行仓库管理,管理程序会根据物资的采购情况以及物资的输出情况进行自动控制调整,并且能够应用数据分析和整理,计算公司整体的物资变更需求数量,设定库存保障控制线,当某项物资的库存量低于控制线时,能够及时提升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物资续购,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分公司进行物资管理的仓库建设和管理成本投入,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物资储存环节的管理效率,保障各分公司都能够满足实际经营需求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总公司的成本投入,提升公司利润空间。[2]
(三)优化物资供应环节
物资供应环节既要保证物资的质量不受到影响,同时还需要保证供应工作效率,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供应管理规章制度,针对不同品类的供应车辆类型安排、人员配备等问题进行,公司与物资供应企业需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供应企业为保证自身的信誉,会对物资供应进行合理优化,而针对于总公司向分公司的物资供应,则需要应用物资管理制度作为工作开展基础,使相关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据可依。
三、结语
天然气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是其日常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工作流程优化,能够降低公司的成本投入,扩大公司的盈利空间,同时能够有效保证物资的储存以及运输质量,提升公司综合管理工作水平,公司需要通过采购、储存以及物资供应等环节的优化,进而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保障天然气的安全生产和输送,进而促进公司综合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一、流程管理的必要性
前些年,检察机关根据自身的特点已进行了初步改革,实行了首办责任制,设立了主诉检察官办公室,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控申工作而言,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在案件线索的受理、移送、信息反馈等方面存在以下弊端:
1.手段行政化。传统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人管人,用行政命令代替行为规范,监督与被监督主要是建立在“下级服从上级”的基础上。对具体案件线索的管理大都限于工作人员的自觉工作和领导的把关,运行方式又多以请示、汇报、审批为主,一种权利被另一种权利所代替。这种管理多的是随意性、被动性,少的是规范性、系统性、稳定性。用这种模式管理,免不了时紧时松,顾此失彼,很容易出现局部性的失控。
2.形式单一化。对案件线索的管理必须是全方位的,采用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目前我们对案件线索的管理仅限于手工登记,然后分送反贪局或渎侦科或民行科处理,即使使用了电脑案件管理系统,也只是机械化的电脑输入,科技强检的工作流于形式,而不论使用多先进的技术也只是强化了落后的操作,是对不合理或无效的工作进行了信息化处理,工作效率方面得不到提高反而可能会降低,根本无法发挥现代化设备的真正作用。虽然制定了首办责任制、案件信息反馈制度,但由于这些规章制度操作性不强,抓落实比较困难,形同虚设,对干警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
3.监督静态化。一个案件线索的处理是要通过许多环节实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公正和效率,因此,对案件线索的处理必须实行全程跟踪监督。但以往一般是偏重事后监督,没有真正做到把每一个办案环节完全纳入管理之中,更没法做到全程跟踪。
因此在这里笔者提出控申科实行线索、案件流程化管理的新理念,就是根据线索、案件在审查处理流程中的不同阶段,由控申科通过电脑网络对线索、案件逐一进行登记、移送、反馈信息,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权制约,使控申科成为真正的“监控中心”,建立符合检察工作特点和规律,涵盖检察工作全过程的“大管理” 体系,收到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制约监督、促进管理透明度的良好效果。
二、流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1. 法制原则。
2. 权力制衡原则。
3. 效率与经济原则。
三、流程管理的主要做法
笔者设想的主要做法∶细化程序,分权制约和监督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管理格局。
1、人、财、物合理调配,人员、装备、资金、办公场所到位,实行现代化办公代替手工操作。手工操作,既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又不能保证及时性,就目前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已基本实现人手一台电脑,建立了局域网,现代化办公硬件设施趋于完善,线索、案件流程化管理与线索、案件审查处理同步进行成为可能,使控申科成为真正的“监控中心”。线索、案件调查处理到哪个阶段,有无违反程序,超过办案期限等现象,打开电脑就历历在目。以我院为例:控申科受理案件线索后,可以由一人负责电脑输入,将不同线索根据流向分类,主要流向四个部门:反贪局、渎侦科、民行监督科和控申科,一个部门一类案件线索一张监控表,以分流日期为准,各部门在收到案件线索后由内勤及时在各自的流程表中输入承办人,并开始计算办案期限,线索处理完毕及时将结果输入流程表。这个网络管理模式可以由控申科流程管理组、各局、科室内勤组成网点,按案件线索审查处理4个阶段(即案件线索的受理、分流调查、反馈信息、消化或答复)的网络化流程管理模式,反馈到案件线索流程管理组,以便于进行统计和跟踪监督。这样的网络化管理不仅能解决人员紧缺的矛盾,关键在于能更好的掌握案件线索的处理动态,加强内部权利的监督和制约,还能及时统计数据,做到及时准确, 从而使案件线索流程管理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从而妥善安排工作,院领导也可以通过权限密码进入自己分管的业务科室,了解每个干警的工作进程,做到真正的实时督控。 3、以人为本,强化干警的素质。线索、案件流程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有赖于各科室的具体工作,才能使线索、案件的处理活动与流程化管理连接起来,这就需要每个干警具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填写一案一表、流程管理跟踪表、督办表及电脑操作等方面认真细致,以确保线索、案件流程化管理准确到位。
4. 建章立制,强化干警的事业心、责任感。只有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工作秩序才能有条不紊,工作效率才能不断提高,要搞好流程管理,必须有一个规则来规范管理的全过程。由控申科每月底将线索、案件的完成情况及跟踪情况列表向院领导报告,并通报各科室,如发现有关科室及个人未按规则执行的,应及时指出、限制纠正。同时将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考核情况作为公务员考核、评先的依据报政治部门备案。
四、流程管理的远期目标
显然流程管理不应当局限在案件线索的处理上,笔者认为可以将批捕、公诉部门的案件、档案的管理和后勤部门的业务工作也纳入本流程管理的系统内。借鉴流水作业方式操作,细化工作程序,将全院的业务工作层层分解,各职能部门之间有分离、有衔接、有制约、有统一。最终每一件线索、案件经评查并确认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案卷装订规范后,由控申科再将案卷归档。
1. 前言
1.1山东烟草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程序流程管理是根据烟草基建工程项目特点,本着对投资的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防止发生违法违纪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在施工方面积累了完整的管理办法和各种管理流程。有烟草集团项目负责人提供的本工程月报就能将烟草集团的各部门有机的联系起来,月
图1成本控制工作程序流程图
报能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本工程投资成本控制状态,让委托方快速判断投资风险同时节省了委托方各部门之间的交圈、配合工作,并且推动委托方系统化管理。烟草集团提供的造价师月报做到“五统一”即。
(1)做到每一大项及每个分项采用统一编码,此编码对应委托方每个部门的管理台帐编码是完全统一的。(2)月报中的成本控制目标与委托方总体控制计划统一。(3)招标计划与经营计划统一。(4)每月完成工作量即工程进度与监理月报中的形象进度统一。(5)付款计划与资金计划和财务付款计划统一。
图2成本控制工作程序(续)
1.2所以说该月报在整个施工阶段起到的作用是:
(1)能够快速判断成本投资风险。
(2)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进展,对已完成或即将发生的洽商、变更、索赔、暂估价、工程量进行重新测算,估算价估值与控制指标比较后,差额值进入到调整预备费;并分析预备费调整对总控指标的影响。
(3)对已完各类招标,合同中标价与控制指标对比后,差额值进入到调整预备费;分析投资费用增加或节省的原因。
(4)对合同范围或修改设计的调整,合同额与项目控制指标进行对比,差额值进入到调整预备费;分析对总控指标的影响。
(5)调整预备费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委托方对项目投资的偏差。
(6)此表为月报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点,项目的所有费用的变化调整,都要经过此表来体现,并最终分析出成本控制结果。
(7)此月报中的各种表格简单易懂,只要委托方仔细研读此表的逻辑关系,再加之目录的文字表述,是将能看懂此表。
(8)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此月报中的各种表格可以清楚的反应出,工程每一合同每月的实际已完成工程量,累计已付款情况,累计已付款占合同额百分比等。
(9)根据工程招标的实际情况,调整招投标计划,此表要求各协作单位、各部门按确定的招标计划完成各自的工作时间点;并让委托方清楚的知道各招标的节点完成情况。
(10)此表根据工程项目的合同体系,真实反应委托方财务每月工程付款情况,并对未来月份付款情况进行合理预测,此表联系了工程与财务报表的纽带。
成本控制工作程序流程图(见图1),成本控制工作程序(续)(见图2)。
2.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质量措施如下
2.1组织措施:(1)建立造价管理的认证体系,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投资跟踪、现场监督和控制)的人员,明确任务及职责,对已完工程的计量、支付款复核、处理索赔事宜,进行投资计划值和实际值比较,运用报表的方法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等。(2)编制本阶段投资控制详细工作流程图。(3)每一项任务需专人检查,规定确切的完成日期和提出质量要求。
2.2经济措施:(1)进行已完成的实物工程量的计量或复核,对未完工程量的预测。(2)工程进度款、工程结算、备料款和预付款及其合理回扣数量的审核、签证。(3)在施工实施全过程中进行投资跟踪、动态控制和分析预测,对投资目标计划值按费用构成、工程构成、实施阶段、计划进度进行分解。(4)定期向建设单位提供造价控制报表、投资支出计划与实际分析对比。(5)编制施工阶段详细的费用支出计划,依据投资计划的进度要求,并控制其执行和复核付款账单,编制资金筹措计划和分阶段到位计划。(6)及时办理和审核工程结算。(7)制订行之有效的节约投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2.3技术措施:对设计变更进行经济分析和审查。
2.4合同措施:(1)参与处理索赔事宜时,以合同为依据。(2)参与合同的修改、补充、管理工作,并分析研究合同条款对投资控制的影响。(3)监督、控制、处理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时,以合同为依据。
2.5工程结算反映了分布分项工程控制情况、合同执行情况、工期情况等,也是检验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质量文件。尤其是通过烟草集团全过程管理的项目结算额均没有超过投资估算且没有产生任何合同纠纷其主要原因在于烟草集团有一套全过程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一套技术过硬且敬业的团队、有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结算实际是把全过程造价管理过程的总结。工程结算有三种形式: 阶段结算、年度结算、竣工结算。
(1)阶段结算:一般适用于单体工程项目较大的工程,阶段结算是按已完工程的整体部位或系统做出阶段性分部结算,直到竣工结算时按各阶段分部结算进行累加,对变化部分做出相应的的调整;阶段结算的作用可规纳两点:第一为委托方在过程投资控制中,对项目管理提供较准确的数据和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动态管理的作用;第二在施工过程中,委托方与施工单位产生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并能减少烟草集团在竣工结算时大量核量计算的过程,缓解结算时间较长的压力。(依据为财政部369号文件)。
(2)年度结算:由于工程项目施工期较长(一般跨年度),对材料设备价格涨浮具有其不确定性,委托方为了全面掌握本年度工程的投资情况,一般对当年已完工程做出年度结算。
(3)竣工结算: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阶段,要求有完整的结算书、有效的变更洽商手续、清晰的界面划分、相关的竣工资料等。烟草集团结算完成后,应向委托方上报完整的竣工结算报告书。
1 电子政务与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重组,是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和钱皮(James-
Champy)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们认为,现有组织的工作是按照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思想建立的,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而目前应围绕这样的概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他们给BPR下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电子政务是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工具。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层级、公共组织的架构,建立扁平化的网络型组织:改变政府运作的流程,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得到政府的服务;改变政府的职能,实现服务型政府;改变政府的治理结构,从国家单独治理模式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的“大社会小政府”模式;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变革,确立以服务于社会公众与市场主体为导向的政府。
2 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流程简介
2.1 应用该系统的情况说明
一是执法办案信息的登载、审核。包括简易程序案件和一般程序案件。二是执法检查信息的登载。三是经营单位信息的登载、变更。包括有证单位、无证单位、其它单位、黑名单。四是执法信息的。五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登载。六是执法数据的统计、公布。七是通讯录功能。八是其它相关功能。
2.2 执法办案流程
此处以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自行核查的“12318”举报,或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涉嫌存在违法行为,依法应予立案处罚的案件为例,一般程序案件按照以下流程同步登陆该系统进行信息登载和程序审核。
1《立案审批表》2《调查询问通知书》3《调查询问笔录》4《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审批》5《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清单》6《抽样取证凭证》7《鉴定书》8《案件调查终结审批表》9《案件移送单》10《集体讨论笔录》11《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2《事先告知书送达回证》13《陈述申辩情况审核表》14《听证通知书》15《听证通知书送达回证》16《听证笔录》17《听证意见书》18《行政处罚决定书》19《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20《财务返还清单》21《其他文书》22《结案报告》(1、8、11、13、18、22为必填项)。
其中,《立案审批表》、《案件调查终结审批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陈述申辩情况审核表》、《行政处罚决定书》、《结案报告》等文书需经以下四级审核程序,办案人提交承办部门负责人意见法制部门负责人意见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人意见。(审核人拥有各自权限)
3 现有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政务业务和运行结构滞后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要求。导致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3.1 传统流程的机械照搬
误认为电子政务就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物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不需要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根本的改造和业务流程的再造重组。
从上述流程过程可以看出,从“立案审批”开始,直至案件办理结束“结案报告”共经历22个程序,这与之前的手工办案流程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体现出信息需求引导的组织结构重构,没有提高办案的效率。
3.2 电子政务就是计算机化的政务
误认为电子政府就是工业时代传统政府在数字世界的映射。世界上众多国家的电子政务系统工程实践都证明,在这样指导思想下做出的结果只能形成一个个计算机化了的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孤岛,不可能达到无缝集成和信息共享的目标。
可见,解决问题的核心因素是,电子政务业务流程重组同时并行,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同时注意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与政府业务和运行流程在相互调适中持续发展。本文建议使用知识管理再造流程。
4 电子政务工作流程再造的建议
4.1 引进政府知识管理理论研究
电子政务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不仅需要技术支持,也需要管理理论指导。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管理理论也需与时俱进。知识管理作为目前最为有效的管理理念,在政府领域中的应用远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政府知识管理理论是当务之急。
4.2 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资源的挖掘、开发、转化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调动相关人员积极性、合理配置知识载体,以致知识资源流失、搁置或浪费,势必影响电子政务工作效率、政府形象及国家竞争力。因此,开展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以人为载体的知识资源的研究势在必行。
4.3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及法制规范,强化公共服务意识
长期以来,电子政务信息与服务覆盖面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响应十二五期间政府关于聚焦民生、强化公共服务的号召,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制规范及配套公共设施以提高电子政务的“硬件”保障,另一方面,应通过知识管理的有效配合来促进电子政务“软件”的发展,强化服务意识、合理设计与执行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建设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4.4 文化部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基于电子政务业务流程, 又与网络系统平台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并行。我们可以再造一个参考性的统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办案信息需求(拉动)――网上信息查询、共享――(知识挖掘、知识转换)――问题解决――满足信息需要。
当完成文化部交办案件时,通过案件的办理,不局限于一次案件的经验积累交流与汇总,还应由办案人员与督办人员利用自身长期办案所积累的经验(隐性知识)进行交流并深入挖掘案件共性,进行“知识挖掘、知识转换”形成以案促建,以案促改。当办理的是非文化部交办案件时,括号里面的部分可以忽略。尽管如此,随着新问题和任务的来临,用户必然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生命历程。因此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是闭合而又开放的流程,意味着永无休止的循环上升。
5 结论
本文通过介绍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办案流程,从该实体组织的角度探讨了现有业务流程的传统视角,将知识管理思想融入到电子政务流程过程中,结合知识管理理论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提出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的建议,并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3.
[2]Fountain J.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邵国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0,113.
[3]詹中原.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20-40.
1.引言
当前我国铁路工程企业正面临面向市场机制的转换,这就迫使我国铁路工程企业必须增强自身活力,即增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形势是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为提高中标率,施工企业往往以低价中标,而且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远距离施工项目增多,工程索赔难度加大。经营环境和条件更加恶劣,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具备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物资管理流程的角度对铁路基建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保证铁路基建物资管理优质、高效、低耗。
本论文重点以铁路工程基础建设项目的物资管理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铁路工程基建项目物资管理的工作流程的分析探讨,从中找到可行有效的物质管理模式与方法。
2.当前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基建工程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资源基础较厚、具有市场影响力、制度化管理与内控好、规模投资与研究发展能力强、专业人员多。但是,在现实经营过程中,我国铁路工程在物资管理上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2.1 一些铁路项目物资采购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招投标制度
一般任务由大公司到工程局到各个工程处,各个工程处再分配到各个项目经理部,各个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一般采取自己带包工队的作法,大多数工程再承包给大大小小的私人包工头,而且为了方便管理,项目部大多数采取“包工包料”的做法。
2.2 缺乏有效的监理机制
由于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夹杂了过多的个人感情及与施工单位关系甚密等因素,在履行职责方面难免或多或少的有失公允,加之部分监理人员本身素质低下,不符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都会妨碍监理工作的展开。
2.3 没有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
铁路基建工程物资管理己形成了一套质量管理制度,但还没有像南仓东疏解工程那样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没有反馈机制。
2.4业务流程不能完全符合现代物流的基本要求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使得铁路物资部门习惯于在垄断的环境中进行封闭性经营,运用行政权力把竞争者拒之门外,这种内部保护主义弱化了物资部门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由于分工过细、机构臃肿,造成了物资部门内部的物流活动过于复杂,在工程建设中体现为对项目部的物资需求反映迟钝,降低了物流活动的运作效率,造成各种资源不能共享,批量优势得不到发挥,规模效益也就难以形成。
3.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流程探究
3.1 工作流程的描述分析
现代铁路基建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流程分析如下:
3.1.1 施工准备阶段
在物资分类管理办法下,各铁路工程公司均实行ABC“归口”管理方法,每年初,由公司物资部将工程所需物资按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为A、B、C三类,并及时下达通知公司各个项目部;对于A、B类物资,由公司物资部进行市场调研、供方评价。
在项目部组建阶段,项目部物资科科室办事人员的上岗采取直接任命制。即由项目部物资科科长在企业范围内自由选择人员(所需人员数量由项目部物资科科长决定)组成项目部物资科。工程完工,即刻解除在岗人员的岗位职务。
3.1.2 物资采购阶段
首先,在施工生产中,由项目部技术部门依据工作进度及工程实际工作量,将所需物资通知项目部物资科,物资科人员按照公司物资部的规定,将技术部门提供的所需物资进行分类,将所需A、B类物资上报公司物资部,公司物资部对于项目部报送的A、B类物资,组织相关人员在评定的合格供方中进行采购。对于C类物资,项目部为了不过多的占压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采取随用随买的方式进行组织
采购。
3.1.3 物资验收管理阶段
为了保证施工生产,项目部对于物资验收管理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物资接运准备
项目物资部门接到公司物资部的来料通知后,及时联系项目部设备科,准备必要的装卸、运输工具,确定并落实存货场地,备足所需的铺垫、覆盖材料和其他设施等,积极为物资到场作好准备。
第二步:物资到场接收及检验
在物资运抵现场后,物资人员到现场对货物进行审验,依据物资出厂质量保证书、产品合格证、发货明细等,详细核对品种、数量及质量等,发现不符合或有残损时,及时上报公司物资部;若无异议,则与发货方、承运方及时进行交接签字。对于钢材、水泥、砂子、石子等重要物资由项目部试验人员对物资进行现场抽样,并将样品送至合格的试验室进行检验,检验完毕后妥善保管试验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以便日后查询。对检验不合格物资由项目部物资科及时通知公司物资部,防止不合格品投入施工生产。
3.1.4 物资仓储管理阶段
物资人员对检验合格准许入库的物资,建立动态明细账,作为保证账物相符的重要依据,物资人员对仓储物资设立标识牌,标明物资的名称、型号、级别、数量、生产厂家、入库日期等,以便查对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物资档案,其中包括物资质量证明书、检验记录、技术检验证件、试验资料等,以便准确了解物资的质量变化情况,管理措施是否合理等。对于各种性能不同的物资,结合实际情况对物资进行不同的保管和保养。
3.1.5 物资消耗阶段
工程所需物资必须经过项目部物资科科长同意后方可出库。物资一经出库,便由现场施工人员负责使用及保管,发现超耗或丢失现象与物资人员无关,重新由项目部物资部门组织进料。
3.2 工作流程的优化设计
3.2.1 建立铁路物资信息网络
根据铁路物资信息发展规划,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物资标准化、信息化工作。依托铁道部信息基干网,选用先进、快捷、灵活的网络结构,实现物资需求、资源、价格信息的互通互联,发挥物资网络调剂作用,最大限度实现全路物资信息的资源共享。
3.2.2 注重执行,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在对工作流程进行了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后,能否顺利地执行这些新流程将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果不注重执行新的业务流程,旧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将会卷土重来,传统的工作方法又会不知不觉地继续沿用,企业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变革成果就会付之东流。应由项目经理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实行动态管理。
3.2.3 建立、加强监督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