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市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6 00:29: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介市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介市场论文

篇(1)

一个健全的保险市场主体包括:保险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和充当供需双方媒介的保险中介人。目前保险中介人包括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三种。根据我国相关保险法规的规定,保险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保险公估人是独立于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以外的中介服务机构,其接受当事人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的单位。三者之间在保险市场中占有不同的地位,是保险市场不可缺少的主体。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险中介市场的规范性不足

从目前保险中介市场的现状来看,主要是政策法规滞后,中介机构得不到有力的引导和扶持。虽然颁布了《保险机构管理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等一些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相对滞后。有些保险中介法规规定了市场进入的条件及其考核办法,但在保险中介交易秩序的维护、保险中介市场环境的建立、保险中介市场环节及其监督活动的实施等方面,还缺乏法律依据。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失信现象的存在、保险中介机构的违规操作等。

(二)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观念淡薄

为追逐眼前利益,保险中介机构紧紧围绕的是保险公司和大客户,根本没有意识到或者也不打算面对社会公众宣传自身品牌和功能,导致社会公众对其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说,相当多的人对中介机构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经营的业务几乎不了解。作为被保险人,往往把中介机构等同于保险公司;有的虽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如何利用中介机构为自己服务。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有些对中介机构有所了解,但对于如何借助中介机构进一步搞好保险公司的经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还不能与专业保险机构建立良好的信任及在此基础上的稳定业务合作关系,甚至将其作为竞争对手来看待。

(三)保险人的角色定位不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有关管理规定,保险人分为专业人、兼业人和个人人三类。保险人角色定位不明,主要表现在:一是个人人在《保险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而保险公司内部的保险营销员实际上就是个人保险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人在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特别是寿险公司业务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保险公司没有将他们纳入公司内部编制,他们与保险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建立在委托合同上的委托关系,不仅不能够享受与保险公司职工一样的福利待遇,而且连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养老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二是兼业人的角色定位不明。早期的保险中介人主要就是带有保险市场特有色彩的兼业人,他们对我国早期保险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有些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仍来源于兼业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兼业人出现角色错位或不到位现象。角色错位是指兼业人作为投保人的代表,接受投保人的委托,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同保险人进行谈判,签订保险合同,赚取手续费;角色不到位是指因激励不够、缺乏专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兼业人只是充当了保险产品展示橱窗的作用,销售努力不够,未能充分发挥营销渠道应有的功能(四)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特别是保险经纪和公估从业人员人数少,经验缺乏,技术水平低,与业务发展要求相距很远。按照有关规定,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员工持证率有相应要求,但市场上绝大多数保险中介机构的持证率偏低。2005年9月,中国保监会组织辖下各保监局就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业务人员持证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此次统计的机构有1575家,从业人员47316人,平均持证率为58.76%,其中公司39708人,平均持证率61.85%;经纪公司4686人,平均持证率39.31%;公估公司2922人,平均持证率47.98%。此外,即使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保险中介从业人员,也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从业技能、经验和能力。

促进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渠道应有功能

对于保险中介机构来说,保险公司和社会公众均是其顾客。保险中介机构应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传递有关信息,特别是保险中介的职能和作用,以启发、推动或创造对保险中介服务的需求,同时树立和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保险中介机构应积极促进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沟通,可达成以下共识:保险中介是保险企业营销渠道的重要构成成员,既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又可以发挥渠道的协同作用,使用共同的后援支持系统,从多方位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同时,营销渠道常常被视为保险公司或金融集团的关键性战略资产,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重视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审核保险中介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其次,建立和发挥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优势。应继续坚持严格的资格认定标准。可以在基本资格考试的基础上设定分级分类的资格考试,以对从业人员进行更高专业技能的认定。在执业活动中也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还应争取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历教育、岗前培训、定期培训等途径,接受再教育,掌握最新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保险业动态,以使自己能够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的保险业需要。最后,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保险中介机构应合理使用和培养员工,既立足于员工个人在智力、体力、能力、生理、心理、人格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又将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纳入企业的组织发展目标之中,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同时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篇(2)

目前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经常遇到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产生于施工过程中,也产生于设计时对结构、构造的处理方式上。这些质量通病往往会对建筑的结构或者对建筑物的长久使用及维护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结合自身的一些体会,笔者试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及相应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1 施工中造成的板面钢筋保护层过大的问题

楼板施工中,钢筋绑扎完毕后,施工人员通常用马凳形支托钢筋将楼板面层钢筋架立起来,防止其下坠,从而确保面筋的保护层不致过大。但这种看似可靠的做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仍无法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马凳架立钢筋数量过少。施工方为节约成本,往往只放置少量马凳筋,由于间距过大,使得楼板面层钢筋只有局部被稳固支托,而仍有大片部位的面层筋会在施工中受外力的作用而产生下坠,从而导致保护层过大。(2)混凝土布料方式的影响。当楼板采用混凝土吊罐布料时,吊罐开斗卸料过程中,混凝土垂直下落会形成较大的冲击力,加上马凳钢筋间隔过大,板面钢筋极易被冲击变形。与此类似,当采用汽车式混凝土泵将混凝土泵送至楼板上时,也会产生上述问题。(3)施工人员踩踏。混凝土平仓振捣完毕后,新浇混凝土面需作初步找平,此时,因板面钢筋已被覆盖,施工人员看不见马凳钢筋的支托部位,只能在混凝土面上随意踩踏操作,极易将板面钢筋踩挠下坠,且不易将其准确复位。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板筋支托上着手,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1 鉴于马凳钢筋的特殊作用,应在设计图纸中对马凳支托钢筋的规格、型式及布置方式、数量作明确规定,并将该项计入设计工程量中。这种做法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承包方可不再为节约材料而减少马凳数量,施工质量易得到保证。二是监理方能有更好的依据来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另外,由于马凳的规格、尺寸均较小,且多可利用钢筋制作后的剩余损耗废料来加工,数量上的适量增加所导致的成本上升是微小的。

1.2 寻找降低成本及规范施工的途径。可设想开发其它经济的代用材料,比如塑料支托卡,该类卡件可根据不同的楼板厚度形成不同尺寸的系列产品,当定型并规模化生产后,其成本应会低于用钢筋制作的马凳。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将其改为可回收式支托卡,在楼板面进行二次抹实压面时随抹随拆,重复使用。这样可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该支托卡也可作为新浇混凝土面找平时的标高杆,以控制楼板浇筑厚度。

2 设计上的问题

2.1 梁内埋设线管

按规定,楼房的户内用电线路均采用暗埋PVC 线管穿线方式布设。这种方式在美化布局、防止火灾的同时,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某住宅楼为例,该楼为框架填充墙结构,按设计要求,楼道内的配电箱及电话、有线电视接线盒的线路进户采用框架梁内暗埋塑料线管方式进行,由于照明、电热及弱电线路较多、分类也多,导致暗埋于梁内的硬塑管集束截面积较大,最大处达到梁截面的1/7,这样的比例势必会对框架梁的承载力造成影响,尤其当在某些情况下,结构承受的荷载达到设计值时,这种影响会很明显,甚至会出现线管造成梁内部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但在实际中,这类影响在设计阶段是未被考虑的。笔者认为,这应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时,应针对这种问题考虑一定的富余度,以抵消其影响,少许的成本增加换来结构的安全是值得的,有关的规程、规范也应对此予以补充说明。

2.2 楼面初装层

交付使用前,住宅楼楼面的装饰一般都是做初装层,即在钢筋混凝土楼面上抹一层水泥砂浆找平层,至于下一步的装修,则留待用户自行处理。而用户对楼面的装修做法,又多以铺贴面砖为主。从以上程序来看,做水泥砂浆初装层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2.2.1 必要性问题。用户对楼面进行二次铺贴面砖装修时,一般都先铺筑干硬性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然后铺贴饰面砖,砂浆同时也做找平用,这样一来,下部的初装层(也为砂浆找平层)实际上已多余,而且还无谓地增加了造价。

2.2.2 额外增加荷载。水泥砂浆初装层厚度一般达2cm,给楼板增加的每平米均布荷载就是0.5kN 左右,在初装层不必要的情况下,这种额外荷载是很不值得的。

2.3 小直径配筋

房屋建筑中,楼道的中间平台板(XB)及卫浴间的楼板多采用小直径配筋,钢筋规格多为Ф6~8mm。这在理论上固然是合理的,但在实际施工中,其缺点就暴露出来,笔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发现,由于直径过小,面层钢筋极易被混凝土压下挠或被踩踏下沉,有时甚至被压至紧贴板底钢筋,这种情况即使靠加密支托的办法也不易防止。因此,如果这些部位的配筋在保持间距、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改用大直径的钢筋,如Ф10以上,再加上一定数量的支托,即可有效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另外,因为上述部位面积较小,配筋量其实也较少,因此,改用稍大直径的钢筋并不会引起造价的明显增加。

2.4 水泥焦渣垫层

住宅楼中卫浴间的楼地面基层的做法,设计上一般指明按标准图集进行。而图集中大都要求卫浴间的地面基层采用一定比例的水泥焦渣混合料回填,但长期的实践经验证明,焦渣内掺水泥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掺入水泥的目的主要是使焦渣颗粒间结合紧固,不松散,提高整体坚实性,但应考虑到以下两个问题:(1)实际使用的焦渣粒径大小不一,级配差,拌和后的混合料内部空隙率很大,加上水泥用量少,其颗粒间粘结性还是较差的,对提高基层整体性起不了多大作用。(2)卫浴间地面及上部荷载较小,只要将回填的不含水泥的焦渣认真夯实就足以承受上部荷载,地面也不会出现沉陷、开裂等问题。

篇(3)

随着时代的进步,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使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了相对有效的改善。但是, 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 依旧有许多的问题存在,相关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和解决。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 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1.建筑结构设计程序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 其相关的设计主要包括, 结构设计、电气设计、建筑设计、给排水设计以及暖气通风设计等。其中, 在对这些设计开展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美观、功能、环保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严格遵守。另外, 建筑物对自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进行发挥的基础条件就是建筑结构, 其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建筑结构的分类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建筑结构进行分类。从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上进行划分, 主要分为单层、高层、多层以及超高层的建筑物; 从建筑物实际的使用性能的方面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从建筑物在施工建筑的过程中所使用材料方面进行划分, 可以分为砌体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木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等; 最后, 还可以从建筑物结构形式的方面进行划分, 主要划分为剪力墙结构、排架结构、大路结、筒体结构以及框架机构等。

3.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在对建筑物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经济、适用、安全、便于施工以及美观等方面的原则进行遵守, 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通常是这五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 要对传统的设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减少其中无用浮夸的成分, 增加建筑物的实用性; 还要注意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 使建筑物的质量得到保证,从而使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得到保证。

在对建筑物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要注意在设计方案中对科学进行贯彻落实, 使投入资金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省; 还应在设计中对美学原理进行合理融入, 从而使建筑物的观赏性得到一定的保障。最后, 要注意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 保证相关的结构设计具有可想性, 从而使施工难度降低。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地梁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地梁中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地梁作为建筑中的关键, 对建筑的整体结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相关人员在对地梁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其进行小心处理。在建筑结构中, 地梁是与基础相连的, 具有拉接的作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基础中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具有调节作用。另外, 在基础被埋的比较深的时候, 使用地梁还能对其框架柱的计算高度进行降低, 在一定情况下影响着其内力分析。

为了使地梁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关人员通常会对以下两种方法进行采用。

其一, 就是把结构设计中的地梁当做是一层框架梁进行计算, 忽略地基土所带来的影响, 用框架柱承载筑全部荷载, 但是, 这样的处理方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二, 在设计的过程中把地梁单独隔出来, 不参与对结构框架的整体计算, 在不计地梁弯矩的影响下使地梁的剪力传给框架柱, 这样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有利于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2.伸缩缝中存在的问题

对在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混凝土在一定情况下会根据温度的变化出现收缩情况, 从而导致混凝土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墙面产生变形。而且,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 对混凝土的变化很难进行相对精确的计算, 这以现象就导致了按弹性结构计算出的值严重大于内力。因此, 相关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 针对这一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在房屋的长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 按照要求规范对伸缩缝进行建设。

但是, 伸缩缝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的美观造成影响, 所以, 有些建筑物不建设伸缩缝。

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探讨分析, 在对混凝土进行运用的过程中, 可以对其进行设置后浇带,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为膨胀剂, 从而使温度而导致的收缩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在建筑物的实际施工过程中, 相关人员通常习惯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 从而使综合效果得到提高。

3.钢筋锚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 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其中, 钢筋建筑混凝土框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整个建筑的结构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实际设计过程中, 其建筑的剪力墙的厚度达不到相关的要求, 从而导致钢筋水平锚固的具体长度也达不到相关的要求。而且, 这个问题还得不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从而导致钢筋扎帮的困难以及混凝土浇捣的条件达不到等情况的发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需要在剪力墙中对暗梁进行设置, 把框架梁在纵向钢筋锚入暗梁之中, 从而使其达到相关的要求规范。

三、有效防护建筑钢结构

对建筑钢结构进行必要的防护工作也是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对钢结构进行防护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防止建筑钢结构被腐蚀,第二是防止建筑钢结构出现火灾等恶劣现象。钢结构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很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在其表面喷射一定的涂料,并明确除锈的等级,去肉包涂料的材质和涂层厚度,使得能够对钢结构进行彻底的除锈,提高钢结构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必须做好钢结构的防火工作,严格按照耐火等级以及建筑不同构件的耐火极限对钢结构进行设计,并且对钢结构采取隔热防护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起到防火的作用。另外,在对钢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能力。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并没有对抗震等级进行划分,而是按照设防烈度对钢结构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设计,充分重视板件的宽厚比是否符合一定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障,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住宅环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以及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升, 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从而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建筑结构施工设计工作的重视, 对设计水平进行最大程度的提高, 对经济、安全、适用、便于施工以及美观等原则进行严格遵守,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质量保证, 促进建筑行业的科学持续发展观。

参考文献

1.王艳辉.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2010。( 2 )

2.顾长波 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J ].城市建筑,2013( 2 ).

3.黄澄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探析[ J ].中国建设信息,2013( 12 ).

篇(4)

一、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对比分析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影响中介指标进而对总体经济活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货币政策通过货币、资本市场与银行信贷市场共同进行传导,同时信贷传导途径仅作为传统利率传导途径的增强机制、补充机制,并不成为主机制。然而在我国,信贷传导途径表现特别突出。信贷传导途径主体之间的博奕性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低效性。既然我国信贷传导途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那么信贷传导途径的任何“瑕疵”将直接导致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弱化。其传导主体之间的博奕性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难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商业银行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实施放贷行为。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真正决定因素是新贷款的可获得率和旧贷款的偿还率。由于我国这两项比率都不高,因此对扩张性货币政策,信贷途径的作用趋弱。信贷传导途径的局限性使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利率中介指标发挥积极作用。

货币政策之所以能够成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关键在于一些货币金融变量的变动能够相应导致总需求的变动。而在货币政策变动引起需求变动的传导过程中,利率发挥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下图可以说明:

利率要能在货币政策传导中起到决定作用,利率必须能自由的发挥其资金供求指示器功能。中央银行只能通过基准利率的制定来影响市场利率,让利率恢复其本身意义,即货币资金的价格。允许商业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利率高低,逐步实现从以信贷为主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向以利率为主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转变。利率机制的有效性将降低信贷途径主体的博奕性,有利于中央银行真正成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商业银行真正成为微观行为的决策者,资金的供求平衡能够更好的实现。

信贷途径的无效性和利率途径的有效性促使我们采取措施尽快实现这一转变。而利率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与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接下来将从利率市场化角度分析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二、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必要前提

利率是储蓄者与金融企业、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之间在资金方面达成交易,是各经济变量与经济主体之间互相联系的关键要素。利率的资金供求指示器功能要求利率必须得到回归,即真正反映资金供求,而不是人为的规定,这就对利率市场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等各方面的市场化。具体讲利率市场化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国债利率市场化、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储蓄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利率由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关系决定,加大市场力量决定利率的成分,即各类存贷款工具和债券应根据自己的内在特征,如风险性、流动性、收益性、期限及使用的方便性等制定不同的利率,使其利益和风险正相关,而与流动性负相关,在三性平衡中实现利率中介指标的指示器功能,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状态自主制定利率水平,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的指定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可见,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将会使货币市场包括导向性利率在内的不同利率水平之间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利率市场化将加快资金在各个市场的流动性,有效地传递货币政策信息,迅速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利率机制将逐步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

在利率为主导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中央银行主要利用利率中介指标,通过对基准利率的制定,间接作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根据资金的市场供求情况结合客户的需求情况,让利率真正反应资金供求,把有限的资源有效的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可见,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成从以信贷为主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向以利率为主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转变,必须结合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客户各方主体利益,并对现在利率体系本身进行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中央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格局。我国利率体系发展的目标是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体系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有效控制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具体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及存贷款方面,要扭转过去那种由中央政府按照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主要从收入分配角度出发制定利率的做法,一方面,使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成为既尊重市场利率水平,又能体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意图的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基准利率和现实的经济情况灵活调整自身的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防范风险、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2、发展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形成真正的、有影响的市场利率。

3、通过法定利率的市场化、合理化,制约和引导民间利率,以实现高效、统一、有弹性、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面广,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只能抓住时机逐步进行,并且注意把利率市场化过程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转化结合起来,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客户利益结合起来。在完善中央银行宏观间接调控机制的同时,使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真正实现商业化运作,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使客户切实获得方便、优惠的金融服务,让好项目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实现资源的更加有效配置。

三、利率市场化的实现路径分析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需要各方主体的协调、配合,作用于宏观经济和微观基础,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成功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率市场化的实现道路以渐进式为佳,特

别在我国,微观基础、金融监管、金融市场等方面还缺乏很多必要条件,渐进式道路是首要的选择。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条件的过程。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实现必须尽快完善以下条件。利率市场化要求放开利率,利率的高低由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决定。

1、宏观经济稳定。利率管制放开后,宏观经济环境是引起利率水平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银行和企业来进行的。当宏观经济稳定时,有助于银行和企业间维持稳定的关系,降低了信息不完全对双方行为的约束。稳定的银企关系,有利于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降低波动幅度,这显然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利率一旦放开,在无完善监管机制时,银行就会出现道德风险,为追求高收益而提高利率,容易引发借款人的冒险行为,而且宏观经济不稳定会使企业投资的不确性增加,还会引起企业对短期信贷的过度需求,易导致短期利率骤升,对利率市场化极为不利。

2、微观基础的完善。这里的微观基础我们理解成商业银行和客户(企业)。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银行和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灵敏反映,并迅速做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我国看,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由于目前未实现完全的银企企业化,利率市场化就缺乏相应的基础,若强行推行利率市场化,则银行和企业因产权不明晰,用别人的财产去冒险,而不顾利率水平高低,从而发生恶劣后果。考虑到银企的企业化现实,可逐步放开票据贴现利率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和幅度。

3、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尊重利率的市场决定机制,必须加强对市场的有力监管,克服市场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使利率真正当好资金指示器功能。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是利率自由化成功实现的前提。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实现利率市场化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大大改善了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例如,1998年完成了中央银行九大区域分行的设立;根据国情实行了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管理模式;整顿和维护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资产;出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金融领域执法力度,等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金融监管也存在多方困境,如分业监管形成监管真空;监管的“时滞”明显;金融监管手段单一;金融监管人才缺乏;等等。如何尽快使金融监管摆脱困境,为利率市场化的根本推进创造条件,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因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各种条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如国有商业银行未转化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许多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不完善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利率市场化,而没有相应的金融监管,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要实现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金融监管;按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监管水平。

4、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一旦这一过程完成,利率市场化也就彻底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应具有如下特征: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融资工具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建立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特色的监管体制。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证券市场总体呈稳健和创新之势;国债市场建设有起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迈出新步伐;公开市场业务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增加了交易品种,改善了交易方式。这一切都积极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发展。但金融市场仍存在多个缺陷;金融市场各子市场发育不平衡;债券股票发行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影响利率对其它企业的作用;机构投资者数量不足,影响利率作用的深化;市场监管不完善,导致金融市场利率功能扭曲。从长远而言,要尽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给中小型企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一个大致公平的融资环境,培育高素质的投资队伍,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提高信用评级服务质量,为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鸿儒.漫谈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

[2]刘锡良等.中央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篇(5)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建筑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由过去只注重质量过渡到不但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房屋建筑的外型、结构也提出了很多要求。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房屋建筑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房屋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指的是设计图,如何设计房屋的图纸,对于房屋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不可马虎。首先是结构平面图的绘制,需要考虑的是是否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是由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的烈度决定的,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的烈度为6度区时,可以输入也可以不输入,这是因为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只要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并在设计中注意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是完全可以不用在软件中建模的。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时间允许,相对来说,输入建模是较好的,它能够用来进行荷载导算。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的烈度为7度及以上时,这就没有考虑的必要了,必须要输入软件建模计算的。

其次,是屋顶结构图的绘制,绘制这部分的图纸时,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建筑图纸和意图,这样有助于加强施工人员对图纸的理解。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分为梁板式(主要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和折板式(主要用于建筑平面规整,板跨度较小,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相对简单的坡屋面)两种。两种形式的板都是偏心受拉构件。其中,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还需要大样示意图,而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则需要剖面示意图和大样示意图两种表示方法。

最后,是楼梯示意图的绘制,对于楼梯的绘制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一是梯梁的梁下高度要尽量符合建筑物的要求。二是梯梁的位置,要确保上下楼层的位置是统一的。三是折板楼梯,不可以使局部的应力过于集中,要将钢筋在内折角处断开,并分别锚固。四是梯板基础的沉降,这是需要注意的,不可以突然进行,如果需要应该设梯梁。

二、房屋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房屋建筑的地质勘测较少

对于房屋机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多层房屋建筑的地质勘测较少,更谈不上是详细。设计人员往往依据建设单位口头或笼统参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来进行施工图的设计,而且有时仅凭地耐力这一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并私自认为将地耐力的容许值取得小一些就可以达到要求。由此可见,设计缺少详细的资料,适用程度较低。

解决措施:对于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必须要做到合理,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的设计前,必须要依据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并且要进行统一考察,将应该考虑的因素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才可以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的设计。

2. 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多发生在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者仅仅考虑受力分析的方便,而错误地认为六度设防不是设防,从而按照这种理念设计出的柱子的截面高度过小,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这种做法对于房屋结构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不但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而且也未曾考虑这种做法后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柱对消化酶的约束弯矩被忽略,再加上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如果受力较大,就会造成柱子附近出现裂缝。这不仅仅会影响房屋的耐久性,也会使房屋的使用寿命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倒塌现象。

解决措施:首先,设计者要遵循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其次,要重新考虑六度抗震设防的概念,不能只为了分析方便,而设计出一些违背设计原则的建筑结构。在设计时,设计者应该将能考虑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提高房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3. 结构布置不合理

房屋的结构主要包含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质量分布、抗侧力构件布置以及直至承载力分布等多方面因素,但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以上这些方面出现问题。一是设计人员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了解甚少,但在设计之前,并没有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对结构抗震概念的理解,而是一意孤行,继续设计,结果可想而知,为房屋结构设计埋下安全隐患。

二是设计人员对结构规则性把握不准确。三是在设计时,缺乏规范依据及相应的设计规定。由于这些原因,造成房屋结构规则性较差,结构抗震能力十分弱等问题。

解决措施:结构布置是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并且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结构抗震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加强他们对结构规则性的把握。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需要有规范的依据和相应的设计规定,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的进行错误的设计。如:对于超长结构的设计时,由于这些超长结构不能或不便设置温度伸缩缝,因此不能只进行留设施工后浇带这一项措施,还要增加一些辅助措施。就像可以加强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而对于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一是可以考虑适当的配置间距较密、直径较小的温度筋。二是可以通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设计者的设计出现问题所引起的,这就需要结构设计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的、创新的思维以及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如果在设计中出现问题,设计人员要进行研究与辨识,在不断总结与探索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与水平。而且建筑人员在建筑时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并及时的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相信通过这样的方法,我国的房屋结构设计的问题会逐渐减少,房屋建筑的质量也会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祝华纯,王有权.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年 03期.

[2]陈伟源.房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中的几个重点[J].四川建材,2007 年 02 期.

[3]于桂萍.关于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篇(6)

discuss several common problems in structural design

guo wei-wei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of shanxi jincheng jincheng shanxi 048000)

【abstract】there are many elements of design, specification does not make specific provisions, or provisions of clauses is not comprehensive, so that structural designers is easy to overlook.

【key words】structural design; common problems; discuss

结构设计中有许多内容,规范未作具体的规定,或规定的条文不全面,使结构设计人员很容易忽视。以下为本人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供同行们做结构设计时参考。

1.不上人屋面活载取值问题

平时会经常遇到不上人屋面因落水管堵塞而积满水,又没人疏通,这积水何载也不能忽视。如不上人屋面女儿墙高700mm,若积满水,荷载为0.7x10=7kn/m2。而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4.3.1条中规定不上人屋面活载取值仅为0.5 kn/m2。可见实际产生的荷载与设计规定的荷载相差较大。结构设计若按7 kn/m2考虑,那又给业主带来很大的浪费。为此,本人建议建筑设计人员在不上人屋面女儿墙根部50mm处增设泄水管,万一落水管堵塞,能及时排除屋面的积水。若能采取上述措施,按荷载规范要求,不上人屋面活载仍按0.5 kn/m2设计。对上翻边雨篷也可采取上述措施以确保结构设计不考虑积水荷载。

2.卫生间荷载取值问题

在图纸审查中有人提出,对于有分隔蹲厕的卫生间活载应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中规定的8 kn/m2值进行设计,本人认为不妥。如今的卫生间隔板在建筑设计中都是采用木质板、塑料板或复合板,而非以前的预制水磨石板或砖砌体,因而只考虑蹲坑的重量就可以了。蹲坑一般抬高150mm,采用1:6水泥焦渣垫层(容重为14 kn/m3),垫层荷载为0.15x14=2.1 kn/m2,该荷载为局部荷载,又非全开间荷载,且应按恒载考虑。结构设计时可按原楼面恒载加上该部分抬高所增加的荷载就可以了,活载仍旧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4.1.1条中规定的2.0 kn/m2计取,这样比较合理。

3.后浇带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9.1.3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本人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和施工条件以及采取的措施等等因素。按照温州地区的经验,在55m~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而不设置伸缩缝,这在本人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较大的裂缝。当然,具体过程还应通过有效的分析或计算,慎重考虑多种不利因素,确定合理的伸缩缝间距。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规范也规定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中部区域温度应力显然是比较大的。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本人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本人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设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美观的。

4.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1.9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什么区域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本人认为对于规则较短的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各楼面边跨及屋面层设置相应的温度应力钢筋,而对于超长结构,则建议在超长结构的长向均应设置双层钢筋。其余部位则可因人而异,功能重要的区域设置。

5.钢筋砼水池保护层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1条规定,板、墙在二a类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第6.1.3条规定与水、土接触或高湿度保护层厚度为30mm,与污水接触位35 mm,《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第7.1.2条规定与此相同,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6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本人以为钢筋砼水池砼保护层应按《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进行设计,而地下室等重要的建筑物则要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设计。

以上是本人在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理解,难免有片面性。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应以规范为依据,以概念设计为补充,不断总结,使我们的设计更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篇(7)

1.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重要的制度变迁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要求相关的制度变迁与之相适应,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便是其中之一。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不断消除传统体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市场体系,真正实现城乡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良好秩序。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完成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的,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有序竞争能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完善的市场机制能提供充分的供求信息,健全的市场体系能促进市场主体的有效经济活动,在传统计划经济逐步退出的农村,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场中介组织,并且通过这些市场中介组织功能的发挥,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从而使市场经济体制更加趋于完善。

2.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的要求,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在经济领域,市场中介组织的参与能够促进这种转变并弥补政府职能转变后形成的职能缺失。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与市场明确的职能边界划分,只有明确的职能划分,政府才能切实保障和履行应承担的职能,市场也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此外,由于政府具有天然的权力扩张的本性和资源优势,并且政府在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博弈中常常处于强势地位,从而引发权力异化,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而成熟的市场中介组织则能够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规范政府行为,代替政府发挥很多本不必由政府负担的职能。一方面可以精简政府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发挥其调控宏观经济,为市场主体稳定发展提供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使市场主体向政府部门寻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减少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不公平竞争因素和成本。从这一点上来说,政府部门对于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也同样存在着需求。因此,政府职能转变也内在地要求社会中介组织作为政府权力弱化后的承接者。

3.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规模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采取企业化的运行模式,是市场经济中自主的市场主体,具有利润最大化目标,其自身具有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具有专业化的市场优势,可以向农户定期公布更准确的市场信息,引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的带动下,通过向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供求与价格信息,能够引导农户调整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逐步推动具有优势的规模经济的发展,引导农业向专业化、一体化、区域化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4.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是弱化农民市场风险的需要

农业生产特别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具有自然的弱质性(或自然风险)和市场弱质性(或市场风险)双重不利因素。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与气候、季节等因素存在直接相关性,人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自然风险,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然风险。而市场风险则不同。从根本上说,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在市场上得以弱化,例如,由于市场供求机制的作用,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可以得到部分地弥补;由于政府再分配职能的体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但是,如果农业生产中的市场风险不能消除,则农业生产就会面临双重风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战略出发,通过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使农产品供求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弱化农产品市场风险。

5.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是减少交易费用的需要

根据科斯的产权经济理论,当外部市场的交易费用较高时,建立一种经济组织是其经济上的必然性。市场中介组织正是交易费用的产物。“市场中介组织的形成能够减少交易费用”,[2]使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就农户经营而言,中介组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功能和途径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可以实现农产品交易的规模经济。在中介组织的作用下,农户由分散购销变为集中购销,单个农户的有限剩余形成规模剩余,提高了交易的集中性,有助于农户争取有利的交易条件,同时,大批量交易可使流通费用降低,享受规模经济的优势,避免农户在市场中所处的劣势地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和规避市场风险。第二,通过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可以简化交易关系。交易成本的大小与交易主体和交易次数的多少是成正比的。这说明,市场中介组织开展的交易是有效率的,而且交易者越多,中介组织带来的交易费用节约也越明显。第三,通过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可以节约信息费用,提高信息质量。中介组织信息来源广,范围宽,寻找市场信息更专业、更可靠、更全面,它能够用市场的超前性预测去消解农业生产的滞后性,并可根据价格信号来协调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从而合理组织农产品购销流向,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避免交易损失。同时,还可减少单个农户直接交易时的信息搜寻次数,节约信息搜寻费用。第四,通过市场中介组织还可以抑制各交易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保护农民利益。市场中介组织拥有信息优势,可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具有较高的商品知识和质检手段,可以强化质量检验;市场中介组织交易纠纷处理能力强,有能力解决合同履行中的纠纷,提高交易中的机会主义成本。二、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

农村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农村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农产品市场交易方式已由集市贸易扩大到专业批发、跨区域贸易、“订单”和期货交易,逐步形成了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直销配送和超市经营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传统观念制约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

我国农村“重农轻商”的思想文化观念源远流长,商品经济意识较差。此外,农民大多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之中,商品经济、商品流通、商品交换的概念和意识还没有形成主流社会认识,从而导致农业生产的自给性意识一直较强,农业生产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相对滞后,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2.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畅通制约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对于市场信息的需求更迫切,依赖性更强。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需要以下几类市场信息:市场环境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产品供给信息、市场价格信息、营销渠道信息、促销手段信息等。但是,目前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对市场信息的需求。从总体上看,一是对于全国大市场来说,信息量远远不够,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不能得到信息的指导;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有的到不了乡村基层,使众多的龙头企业、种植户和运销大户对农业信息不甚了解;三是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包含的要素不全、不准确;四是信息滞后,即时信息十分短缺,不利于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

3.农产品市场组织结构不合理制约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

农业经济生产中市场组织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与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地批发市场少,具有商品集散功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物流中心更少,使得农产品在流通中损失较大。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滞后,不仅城市市场规模大于农村,而且综合性市场多于专业性市场,缺少大型的辐射力强的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原有的农产品经营企业由于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服务单调,缺乏竞争能力,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而其他一些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个体经营者缺乏组织,规模较小,力量分散,更加无法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市场中介组织数量不足,同时,大多属于初级状态,功能也比较单一,农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自己出售产品,交易成本过高,这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经营。

4.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市场分割制约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

由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地区、部门条块分割十分突出,以致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传统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影响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地区、条块分割造成地方市场运行边界硬化,增加了农产品的运销成本,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各批发市场之间也缺乏必要的信息网络联系,市场信息出现分割和离散状态,无法形成高效和统一的价格形成机制,现有批发市场所生成的价格信号对配置市场资源的功能十分微弱。这种地区分割、部门分割形成的市场分割主要表现在缺乏必要的市场准入机制和规划布局以及市场中介组织、社会信用体系、市场法律法规等建设还不完善。

5.制度创新滞后制约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

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无论从制度或市场因素看,都还存在诸多问题。农产品流通企业改制的重要目标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在如何实现转制方面问题颇多,购销体制运行不畅。因此,当前农业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不是在农业的生产上,而是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上,表现为农产品顺价销售困难,不能体现市场供求形成价格的机制。这些困难,表面上看是由于农产品企业经营不善造成的,但其根源是多年形成的农产品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从根本上来说是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是“政府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滞后引起的”[3]。由于农业经营特别是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制度创新滞后,致使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受制于农业经营制度和市场中介组织制度创新的影响而制约了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

三、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的措施

从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我国处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农产品市场交易收益问题,即如何促进农产品更为广泛地参与市场活动并不断拓展农产品参与市场的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易的收益,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有利于使农产品的生产与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进程,真正体现出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因此,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内容。具体地说,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应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要走市场化的道路

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作为直接为市场各类经济主体服务的组织,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化有利于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更好地发挥其中介作用,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自身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的资源有效配置。因此,中介组织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鼓励多种形式的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努力建设多元化的市场中介组织。

2.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要走专业化的道路

应根据农产品产地的资源与产品优势,建立产地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广大的带动作用。此外,鉴于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应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以适应农产品市场专业化服务的特征。为此,需要建立适应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要求的教育培训机制。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技术特别是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专门人才,促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

3.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要走信息化的道路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中介组织作为以信息为依托的高智力部门,快速、灵活、有效的信息搜集和信息加工是决定其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市场中介组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提供更多具体的、实用性强的信息,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可以利用用户多、覆盖面广、传输速度快及其直接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在中介组织之间形成技术资源共享,在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信息平台,从而为用户提供宽领域、高层次、快速而有效的信息服务。

4.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要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

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是农产品向非农业转化的途径,也是农产品由自给性产品转向商品的重要途径,而我国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开放性和市场化程度低,从而传统的观念也没有相应的转变,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从政策的层面上来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转变观念,克服存在的重生产轻流通、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值轻效益等的狭隘观念,切实树立起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坚持产销并重,突出市场的调节作用,坚持按价值规律办事,追求增产与增收统一,做好宏观调控中市场预测和信息服务,建立逐步开拓市场的有效机制。

篇(8)

一、管道安装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

1平基、管座浇筑混凝土不支模或模板不直顺;

2管道接口安装不到位,接口不严密;

3平基、管座混凝土不振捣或振捣不足,出现蜂窝、麻面,柔性管道基础薄弱;

4成品保护不利,管材损坏现象较多,承插口砂浆不饱满,平接口未按要求放钢丝网,抹带出现裂缝。

5管道内出现倒流水现象

6管道渗漏情况严重,污水管道闭水试验不合格;

7专业管线试通不合格。

(二)采取的预防措施

1安装管道前验收每节管的外观质量,所有管材的出厂检验报告,管材和胶圈的合格证;

2对于平接口管要按管径大小对管口凿毛处理;

3下管时不得用钢丝绳串心吊下管,防止出现管口破损;

4安装管道前定准管内底高程,管道安装后用20m小线和吊线法测管道直顺度和中心线位移,用电动葫芦拉紧管道接口,橡胶圈不得出现扭曲现象;砂浆抹带和承插口的三角灰要及时养护;

5平基、管座模板安装支撑要牢固、直顺,底部用高标号砂浆封严;

6 浇注前首先查看振捣棒是否能正常使用,在振捣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到管壁,浇筑时从管两侧同时浇筑砼。专业管线:试通要合格,电力多孔管道(维纶管)要求一层一浇筑,管枕安装位置要准确,为保证其间距均匀、平直,可制作简易木框架,管道安装质量达到两井之间孔内通视最好。管口与井内壁的关系,为方便穿电缆,一般做成八字形;管道回填专业回填要求采用石屑粉(管顶15cm),管材多为柔性,管道胸腔及管顶回填不易压实,要求管道之间填充饱满,管顶采用平板振动器压实。柔性管材:伸缩系数较大,管口距离控制,及时回填减少温差影响。

二、检查井、雨水口砌筑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

1不浸砖、浸砖及拌和砂浆使用污水;

2砌筑砂浆拌和不均匀,标号不足或在沥青路面上拌合;

3管道(包括支管)连接工艺不规范,影响功能和外观(检查井内管头未与井壁齐);

4检查井井底未用砼打底而是用砂浆打底,井底厚度不够;

5砌筑用砖未浸水,砌筑砂浆不饱满;

6流槽未与墙身一起砌筑,直线井流槽不直顺,转弯井流槽不弯顺,流槽砌筑高度不对;

7踏步位置不正确,间距不符合要求;

8盖板位置安装错位,有翘动现象;

9抹面出现裂缝,表面不平,接茬明显,色泽不一致,有空鼓、裂纹、脱落等现象,井内尺寸不严格,抹面未用模具;

10雨水口四角砌筑不规范未按“七寸头”砌筑;

11支管与井、口连接触管道破损未整修;

12雨水口与路边线不吻合;

13、成品保护不到位造成污染、损坏情况较多。

(二)采取的预防措施

1施工前由项目总工出具施工技术交底,严格按交底施工;

2 砂浆采用集中拌合,抹面前洒水浸砖防止裂纹、脱落;

3施工完毕检查井高度控制在基层下,最后一块加固;

4按标准井要求的各部位尺寸砌筑,主要控制井室、收口高、井宽等尺寸;

5必须严格控制雨水连接管的中心线,雨水口砌筑可在道路基层完成后进行,与立沿石的相对关系应准确。与立沿石的距离改为13-14厘米(单砖11.5+抹面厚度1.5+缝宽1,不设坡度做成平的),尺寸40*148(原为38*145,井框内口与井壁形成1或1.5的错台,影响抹面),周边外观处理,两侧顺接长度应对称,宜在20厘米左右,应将井框勾勒出整齐的形状,做到轮廓分明;水泥混凝土平沿石的井框周围必须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并抹压密实;天然石材的,因井框处无法安装正常厚度的平沿石,应采用3厘米板材下脚料切割成需要的尺寸,进行镶嵌粘贴,正反面安装正确,外观应做精细;

6回填时,夯机夯实四周,无法夯实的采用底标号砼灌实。

三、管沟回填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

1层次不清晰,未做台阶搭接;

2压实不到位,局部不密实;

3回填材料未按配合比拌和均匀;

4虚铺厚度与击实不匹配,厚度超标;

5局部倾填、干填或水冲填;

6压实度不合格造成返工或后期出现沉陷破坏。

(二)采取的预防措施

1每层夯实后要留出台阶,打夯机打不到处应用手夯;

2水泥类混合料使用前应测水泥含量;

3回填前先把回填料在槽边拌合均匀,颗粒大的石块、土块要过筛再倒入槽内;

4依据使用的夯实机具类型、夯实遍数定虚铺厚度;

5 夯实完毕后随时抽检压实度;

6回填时管两侧同时回填避免位移。

四、石砌排水沟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

排水沟基础、墙身砌筑石块,大小偏差较大,山皮石较多;砌筑时存在“填芯砌法”和“灌浆砌法”;部分石料太大,难以上墙,部分墙体砂浆不饱满,造成孔洞现象;勾缝应直顺,沉降缝垂直贯通;薄石立砌,错缝宽度不足;石砌挡墙勾缝粗糙,宽度不一致,不平行;缝宽超标,丁石数量不足,长度不够,边墙坡度不正确,砌体无养生措施;砖砌挡墙砌筑砂浆污染路面。

(二)采取的预防措施

篇(9)

1.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建筑业,而扩大基建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表现,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参与建筑施工的人员特别多。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多等是建筑业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它施工过程中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影响安全的因素较多,加大了安全事故的预防难度。除此之外,建筑从业人员中,较多的是农民工,他们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多,导致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减少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2004 年2 月1 日开始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建筑施工中的常见安全问题

2.1 员工安全常识缺乏,自行导致的安全问题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低,是建筑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建筑施工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农民工,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成为建筑工人,其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还与专业建筑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建筑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所学知识有限,再加上没有基本的建筑施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比较薄弱,自我防护能力极差,这是导致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的重要原因[1]。

2.2 自然灾害防备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

对于自然灾害防备不当,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远远大于其它安全事故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暴雨、雷电、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备不当,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例如,某建筑企业在夏季完成一项工程,该建筑物位于山脚,由于连续的暴雨出现,导致泥石流发生,造成多名施工人员伤亡。此外,泥石流破坏了大量的建筑物,导致经济损失十分惨重。

2.3 施工安全设备低劣导致的安全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材料设备不完善,施工工艺比较落后,再加上没有健全的防护设备,使得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例如,人工挖孔桩工程,由于施工设备低劣,容易造成坍塌、中毒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完成高处作业时,容易引发高处坠落事故,主要由于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都是木质的,寿命相对短些,而很多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获得更多利益,继续使用已经坏损的设备,这样安全性就大大的降低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由于其安全保险装置比较落后,容易出现机械伤害事故。可见,建筑施工安全设备低劣是导致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3.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安全教育随时抓,安全观念人人记

加强安全教育是解决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根本所在,即让每一个施工人员懂得安全知识,熟练掌握安全技能,并且深刻劳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这样就必须要求施工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基本知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为了更好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对他们进行严格考核,只有合格后,才能让他们进入施工现场。

第二,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操作岗位证书才能上岗,然后进行作业[2]。

第三,对于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高处作业人员,像架子工等,由于施工条件特殊,必须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检,以保证身体素质符合高处作业的要求。

第四,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以此起到警告作用。

第五,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首先要停工,其次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受到一定物质、精神等处罚。

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该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确定目标,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必要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案例。

3.2 及时检查施工设备避免意外

建筑施工与其它行业不同,其有着特定的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需要注意检查施工设备。首先,要按照防雨、防台风、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做好现场基础设备的检查。其次,及时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器材,以免发生火灾等事故。再次,对于施工设备,尤其是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要做好安全保护装置,并且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证其安全运行[3]。

3.3 奖惩并举,督导相互监督

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有利于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减少。首先,对于安全教育落实较好,安全事故发生较少的施工企业,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引导其它企业以之为榜样,向其学习。其次,对安全事故中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企业应该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激励员工付出更多的奉献精神。对于不服从指挥,造成安全事故扩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的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还要移交给司法部门进行处理。例如,某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从而使企业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特别强。主要奖励是:当一个工程结束后,没有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就给每位员工发放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久而久之,员工们都特别重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极大的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给该企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分析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同时要落实好层层负责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实现安全生产零事。

参考文献:

[1]赵忠,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安全,2011(10).

[2]周俊,胡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铁道运营技术,2010(6).

篇(10)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与技术的飞速进步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各大城市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给工程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问题

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性能对于一个建筑物的最初的方案设计,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它的空间组成特点,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 建筑物底面对建筑物空间形式的竖向稳定和水平方向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由一些大而重的构件所组成,因此结构必须能将它本身的重量传至地面,结构的荷载总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而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所选择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与地基土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必须对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和分布作出总体设想。 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竖向和水平向结构体系的设计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但是,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竖向结构体系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其原因有两个:其一,较大的垂直荷载要求有较大的柱、墙或者井筒;其二,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切变形要大得多。 与竖向荷载相比,侧向荷载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增加的,而随建筑高度的增高迅速增大。例如,在所有条件相同时,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基底的倾覆力矩近似与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其顶部的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地震的作用效应更加明显。在高层建筑中,问题不仅仅是抗剪,而更重要的是整体抗弯和抵抗变形,可见,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性能与低层建筑有很大的差异。 2结构选型阶段 对于高层结构而言,在工程设计的结构选型阶段,结构工程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2.2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 2.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2.4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在新规范中, 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资料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3地基与基础设计方面 地基与基础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比较重视的方面,不仅仅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因为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注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标准,仅仅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因此,作为建立在国家标准之下的地方标准。 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经验描述和规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对地方规范进行深入地学习,以避免对整个结构设计或后期设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转贴于 中国论文4结构计算与分析方面 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由于新规范的推出对结构整体计算和分析部分相当多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因此,结构工程师也应该相当地对这一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1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选择。目前比较通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但是,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有或大或小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工程整体结构计算和分析时必须依据结构类型和计算软件模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计算软件,并从不同软件相差较大的计算结果中,判断哪个是合理的、哪个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哪个又是意义不大的,这将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否则,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计算软件,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可能使结构有不安全的隐患存在。 4.2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 该部分内容实际上在新老规范中都有提及,只是,在新规范中根据大量工程的实测周期明确提出了各种结构体系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4.3振型数目是否足够。 在新规范中增加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由于在旧规范设计中,并未提出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或即使有该概念,该参数的限值也未必一定符合新规范的要求,因此,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 4.4多塔之间各地震周期的互相干扰,是否需要分开计算。一段时间以来,大底盘,多塔楼的高层建筑类型大量涌现,而在计算分析该类型高层建筑时,是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并按多塔类型进行计算,还是将结构人为地分开进行计算,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多塔间刚度相差较大,就有可能出现即使振型参与系数满足要求,但是对某一座塔楼的地震力计算误差仍然有可能较大,从而便结构出现不安全的隐患。 4.5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建筑美观或功能要求且非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以内的非结构构件。对这部分内容,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处的装饰构件进行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均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新规范中增加的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处理措施进行设计。5结束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不能仅仅重视结构计算的准确性而忽略结构方案的实际情况,应做出合理的结构方案选择。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处理建筑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肖峻,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中化建设,2008[2]范小平,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相关的几个问题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08 [3]李国胜,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省略

上一篇: 档案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下一篇: 残联换届工作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