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工作目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7 01:32: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拓展训练工作目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拓展训练工作目标

篇(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94-01

近年来,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不断要求各类职业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建设。2010年12月2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43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解读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一语道破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期待,中等职业教育承载着为社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是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专业应该培养出能够适应一定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专业是应该和行业、企业岗位相适应的。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直接成才。目前的人才培养程序是学校-顶岗-就业三步走,其中,顶岗是学生从学习走向工作的缓冲环节,是实现知识向工作能力迁移、学生身份向工作一线技术人员转变、学习过程向工作过程转变、学习任务向工作任务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职业教育的常规教学及实践中,如果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思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的培养转变身份意识,将会调动学生深层次的知识探索意识。

二、增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践实效性的基础

1.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为理论基础,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活动。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形成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能适应一定行业、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2.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开展教学实践探索要实现几个目标的对接。

(1)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对接。目前众多的教材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逻辑体系,组建教学内容,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目标为教学目标。但是,在开展“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调整教学目标及过程设计思路,变教学知识目标为工作任务目标,以工作任务目标为引领,工作完成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在“目标引领、过程落实、体验完成工作任务”的环节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对接有利于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2)要注重知识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基于“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学习即是工作,工作即学习,从类比角度看,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理念一脉相承。

(3)要注重技能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工作目标的直接要求是工作者要具备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要围绕工作问题解决所需的技能,进行专项技能训练(表面需求,是显性的),并在训练中、对规范和相关知识(内在需求,是隐性的)不断强化。

(4)要注重情感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对接。在组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多种方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不尽科学,但是中职的学生,如果没有端正的学习意识,再好的情景、再好的模式,也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地投身学习中,再好的教学组织,也不能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

(5)要注重教学环节与工作流程的对接。教学环节转变为工作环节,有利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改变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专项专业技能,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也易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几种实践模式和做法

1.在教学情境中构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模式,在学校教学和实训环境中实施。根据特定的企业、行业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编制学习流程,组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2.在工学交替中构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模式,在学校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中实施。利用企业工作项目,开展教学实践;拟定学习项目,设计工作过程,利用学习项目的组织,拟补企业工作项目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3.在企业实践中构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模式,在企业环境中实施。学习目标立足于企业工作目标,而高于企业目标,具有一定适合的前瞻性和引领作用。

四、保障条件

1.教材的内容要求。教材理论知识要具备学科科学性(全面)、具备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和行业岗位能力紧密结合)、具备实用性(直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具备拓展性(知识、技能紧密围绕某项职业岗位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前瞻性)。

篇(2)

班级安全工作是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劳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班主任是组织和发挥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实现安全目标,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形成班级整体育人优势的核心力量。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班级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具体实践中,班主任必须做到一要制定班级安全工作目标,与其他教育力量形成共识。二要落实班级安全教育的内容,这是实现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的保证。三要强化班级安全教育的过程管理,这是实现班级安全目标,使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增强实效的关键。

二、只有实现“三结合”,才能形成班级安全教育合力。

班级安全工作是由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进行的。要实现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班主任必须与各科教学、班队活动、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与任课教师的学科教学结合

科任教师是班级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班级安全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科任教师把握学科特点,延伸教材内涵,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从而达到科学、稳定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更具有防患于未然的功效。要做好这一结合,一是要强化结合意识,进一步使每位教师以安全教育为已任;二是要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安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改进结合的形式和方法,把安全教育与学科的教学结合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联系,统一目标,严格要求,齐抓共管,以增强安全育人的效果。

(二)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作用,开展好“自主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要做好这一结合,一要在传统的活动中有机地穿插渗透安全教育,如庆祝“六一”儿童节过程中,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等法规中的有关内容,有目的地编排一些节目,让学生在看演出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二要开展主题性教育活动与经常性训练相结合,如主题活动:“珍爱生命、远离”签名活动,“逃生自救演练”、“学校是我家,平安靠大家”征文活动等;经常性训练:每期组织一项“雏鹰争章”活动,举行一次“消防知识”手抄报比赛,办一期“用电常识”黑板报等。

篇(3)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中,多次提出以做好“五个对接”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建设思路,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实践活动。“工学结合”是“五个对接”的重要内容之具体体现,它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新思路。在职业学校,如何使学生在“试学”“厌学”心态中,产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是职业学校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我校是一所中职院校,学校发展经历了省重点职校、国家级重点职校历程,学校始终努力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但是学校在区域条件下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目前学校不断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开展了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与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一点开展“工学结合”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 对“工学结合”的解读

“工学结合”一语说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期待,职业教育承载着为社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是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专业应该培养出能够适应一定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专业是应该和行业、企业岗位相适应的。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直接成才。目前的人才培养程序是学校―顶岗―就业三步走。其中,顶岗是学生身份向工作一线技术人员转变、学生从学习走向工作的缓冲环节,是实现知识向工作能力迁移、学习过程向工作过程转变、学习任务向工作任务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职业教育的常规教学及实践中,如果以“工学结合”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思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培养转变身份意识,将会调动学生深层次的知识探索意识。因此,“工学结合”应该包含:教学情境和工作情境的结合,教学活动程序和岗位工作流程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的结合,课程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的结合,教学任务和工作任务的结合,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与工作岗位需求的相适应。

二、 增强“工学结合”实践实效性的基础 1.以 “工学结合”为理论基础,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活动

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形成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技术人才,培养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能适应一定行业、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工作能力是其中重要的元素。因此,通常所说的“学以致用”、“学中做、做中学”是当前教育界,尤其职业教育备受重视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而“工学结合”正是这种思想的典型具体表现之一。它既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也是组织实施教学行为的理论指导。在实践层面上,易于促进开展项目教学;易于促进构建情景教学;易于促进探索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其实也鲜明直接地指明了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能力的思路与做法。

2.以“工学结合”开展教学实践探索要实现几个目标的结合

(1)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结合。目前,众多的教材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逻辑体系,组建教学内容,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目标为教学目标。但是,在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调整教学目标及过程设计思路。变教学知识目标为工作任务目标,以工作任务的目标为引领,工作完成必须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在“目标引领、过程落实、体验完成工作任务”的环节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结合有利于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2)要注重知识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基于“工学结合”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学习即是工作,工作即学习,从类比角度看,这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理念一脉相承。因此,围绕相关的职业工作岗位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或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材料,一方面信息量要全面、丰富,还要知识突出,与生产生活具有适应性,要避免教材与市场实际情况相脱节。因此,教材教学知识要新颖、要突出技术性、不能一味以结构、原理、分类,举例冷僻,贴近生产生活的反而被忽视了。知识目标贴近应用性、工程性,便于用在教学的工作任务中,学生容易能够自主完成其它相近的实际工作任务。知识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专业素养。

(3)要注重技能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工作目标的直接要求是工作者要具备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要围绕工作问题学习掌握所需的技能,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在训练中,对要求到的一些规范和相关知识要不断地强化。在设计行业和工程技术的技能训练中,要按照企业规范要求,组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基于这种工作需求,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校本教材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甚至依托相关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组织开展基于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校本教材编写。技能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有利于将系统的专业技术、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紧密联系,在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扩展专业技能,克服岗位技能的局限性、片面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4)要注重情感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在组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多种方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不尽科学,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如果没有端正的学习意识,再好的情景、再好的模式,也不能调动学生主动的投身学习中。再好的教学组织,也不能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情感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对专业的热爱,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5)要注重教学环节与工作流程的结合。教学环节转变为工作环节,有利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改变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专项专业技能,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也易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环节和工作流程的结合融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于虚拟或现实的生产工作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通过创设企业情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利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三、几种实践模式和做法

1.在教学情境中构建“工学接合”模式,在学校教学和实训环境中实施。根据特定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编制学习流程,组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将企业项目或从一定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中提炼的项目,结合学科知识,设计成学习项目,组织教学实践。

2.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中构建“工学结合”模式,在学校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中实施。利用企业工作项目,开展教学实践、拟定学习项目、设计工作过程。利用学习项目的组织,弥补企业工作项目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3.在企业实践中构建“工学结合”模式,在企业环境中实施。学习目标立足于企业工作目标,而高于企业目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作用。

四、保障条件

1.对教材的内容要求

教材理论知识要全面、要具备学科科学性;具备专业性、做到知识和技能和行业岗位能力紧密结合;具备实用性、要能够直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具备拓展性、要让知识技能紧密围绕某项职业岗位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前瞻性。

2.对教师的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与知识技能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核心要素是态度和能力。对于态度,要有制度约束,要有激励机制,要有指导引导。对于能力,要求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组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实践活动,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双师”素质教师。因此,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要突出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全面落实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制度、校本培训制度,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化、规范化。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可行性的培训活动。教师的成长,制度保障和激励约束不可少。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关于教师成长或资质认定的文件,在教学行政管理中要落实到实处,不能弄虚作假。

3.有效的教学行政管理或科研组织

篇(4)

二、工作目标

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尽力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在校学生安全,力争实现“零死亡”、“零事故”、“零犯罪”目标,争创罗山县安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三、主要工作

(一)大力加强安全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课任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作学生的自觉行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安全基本常识,熟悉报警求助电话的使用,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能力,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救的简易方法。

在搞好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如劳技课、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训练中要突出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和防暴、抗暴等综合演练。演练每学期不少于一次。突出消防专业训练,强化专业技能,年内训练2次,时间6天。每个年级专门配备一本安全教育备课簿,各班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应在备课簿上得到充分显示,并作为教师完成年度任务和接受上级安全工作检查考评的重要依据。

为防止学生在暑期发生溺水死亡事故,学校除在放假前集中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外,开展家访活动,宣传防溺水常识,提醒家长监管好自己的子女,防止他们私自下河玩水造成溺水死亡。

篇(5)

1. 工作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一切工作的重心和中心,学生是主体。

2. 工作目标是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3. 工作方式是平等双向互动。所有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都因为学生主体的改变而改变,因学生个体差异的变化而变化。

4. 工作范围是大教育观、大管理观和大服务观。就是要用社会、学校、学生自我的力量和资源来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

二、高职学生工作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职学生工作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来表述:以教育为先导,以服务为宗旨,以管理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以育人为根本,分别构建综合素质培养、常规事务管理、成人成才服务、全面发展指导和合力育人保障等五个体系。

1. 以教育为先导,推进素质拓展项目课程化,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教育,就是教学生做人、做事。在做人与做事问题上,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重视“做人”教育;忽视“做人”教育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重视“做人”教育与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三个阶段。

当前,我院学生教育的重点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要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关键是推进素质拓展项目课程化建设。一是针对专业职业特点,科学系统设计拓展项目。二是按照课堂课程要素(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完善项目训练内容。三是整合课程模块,构建素质拓展课程化体系。四是建立评价标准,构建评价体系。

2. 以管理为手段,合理设计常规管理模块,构建学生常规事务管理体系

严格管理是学生外部力量转化为内部动力的手段,是他律走向自律、教育通向自我教育的桥梁。在管理中,要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式,包括制度支撑、条件保障、协调机制、相应程序、应急措施等的创新,包括学生管理由校内向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顶岗实习的延伸,包括由经验型向规范化的转变,以规范化体现工作科学化,追求有效性。

要建立常规事务管理模块,推动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学生常规事务,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安全教育管理模块、生涯规划管理模块、学风建设管理模块、心理健康管理模块、资助管理模块、党建管理模块、团学事务管理模块等,我们要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项目细化、分解、整合,并建立每一个工作单元的标准和流程。

3. 以服务为宗旨,健全服务学生平台,构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要将服务学生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主线。学校规章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服务学生、培养学生;工作程序要以方便学生来设置;教职工的工作目标和内容要始终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来制定。

要完善服务学生发展的平台,尽力拓展服务学生发展的内容。要在学生学习活动、帮困助学、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创新创业等方面,搭建和完善服务平台,并不断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加服务的内容,并对服务的内容进行逐项策划,使之形成体系,既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又受到学生的欢迎。

要建立以学生满意度为主的评价标准。要将服务学生作为部门和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服务学生的质量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学工人员的工作时间要实行弹性工作制,使服务学生有制度保障。

4. 以发展为目的,以目标为导向,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指导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要促进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发展,高尚道德情操的发展,专业素养的发展,持续创新精神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发展,鲜明个性的发展。

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就要以目标为导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人生的目标很多,就在校学生而言,可以分为四个目标,对应的,也有四种指导。第一个是事业目标,要对其进行人生指导;第二个是生活目标,要对其进行生活指导;第三个是学业目标,要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第四个是价值目标,要对其进行人格指导。

5. 以育人为根本,统筹育人资源,构建合力育人保障体系

(1)环境保障

包括全员育人的意识,大学的文化,专业课教学内容, 科技文化活动,还包括办学必须的硬条件。

(2)队伍保障

发展型学生工作队伍的突出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一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骨干的稳定的研究型、专家型、实践型学工队伍。二是建立职业准入标准和流动机制,实施专业化培训,保证学工队伍的结构和素质。三是保证经费的投入,建立职称评定体系,保证学工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

(3)权益保障

维护学生使用权、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奖贷权、就业权等正当权益是学生工作的重要职责。一是要完善各项管理法规和制度;二是建立信息交流反馈和诉求渠道;三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处理有关学生的事务;四是引导学生正确维权。

教育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并实现学生的发展。用爱与智慧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领好每一个学生全面成长,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这是学生工作最具价值的活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张敬斌.价值导向:大学生认同社会核心价值的关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7).

[2] 覃添.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领导科学论坛,2012,(2).

篇(6)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57-01

项目部领导班子带队,组织了36名员工参加了在官港森林公园的拓展训练,主题为增强团队凝聚力。这次拓展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是:打造优秀的工会团队,离不开组织要素,思想要素,文化要素三个基本要素。

一、组织要素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基础

(一)好的团队必须建立指挥体系

即将开展拓展训练时,教练把36名同伴分成了两队,并且要求每队自选队长,由队长组织各队确定队旗、旗手、队歌和口号,这样组织机构就产生了,团队开始井然有序地工作。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在新的团队中建立指挥体系,大家可能只是一盘散沙,无法完成既定的拓展训练任务。

在“空中断桥”项目中,“和谐号”队的队长率先完成任务,他身先士卒的作风激励了队员,通过相互沟通鼓励,相互总结经验,帮助胆小的队员完成了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统一的指挥体系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组织要素是优秀团队的基础,工会的组建也不例外,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履行职能的基础。要完善工会的组织体系,就要积极与党政组织协商,按照精干高效、德才兼备的标准,大力选拔那些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充实到工会队伍中来,为完成新形势下的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体系保证。

(二)良好的沟通促进持续改进

每项活动后,大家坐在一起进行回顾分享,联系现实中的工作生活进行沟通讨论。团队成员之间产生矛盾是正常的,成员可以毫不隐瞒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关注和倾听别人的建议,做出真诚的反馈。

工会发挥沟通的职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加大工作力度,掌握员工思想状况,了解员工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要关心、帮助、解决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工会得到员工的信任,得到行政领导的支持。

二、思想要素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先导

(一)相互信任能有效发挥团队的力量

“信任背摔”其实是一项很简单的活动,要求每个队员轮流站在1.8米高的背摔台上,背对大家,身体笔直地倒下去,台下的队员将他稳稳接住。

这项活动考验着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集思广义,寻求到一个最好的方法,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所面临的危险和困难。

(二)学会服从和奉献,保证团队利益

在“毕业墙”项目中,要求不借助任何外在工具,整个团队相互配合翻越四米高的铁墙。女队员在这个项目部中面I临很大的困难,所有的男队员都自觉冲到前面,尽显“勇士”风采,有的奋勇当先,跃到峰顶展开接应;有的甘当人梯,俯下身来默默奉献;女士们在他们的保护下,“毕业墙”被顺利翻越。一个优秀的团队呈现在大家面前。团队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工作习惯,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区分个人和团队的利益,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工作中来,要积极、快速的转换自己的角色和心态,准确定位,甘为团队的一份子而发挥作用。工会工作者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凡事不能私字当头,时刻要把社会责任、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位,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生价值得以升华。

三、文化要素是打造优秀团队的灵魂

(一)团队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

在为队伍选队长、起队名,确定队旗,队歌和口号的时候,团队归属感、认同感就初步形成了。当队员需要鼓励时,全体队友高喊口号,通过一次次活动的强化,增强了队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团队归属感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一条将团队的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形的纽带。团队的认同感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团队的工作目标引领着团队前进的方向,归宿感和认同感使团队成员对工作目标形成统一和强烈的共识,激发团队成员对所在团队的荣誉感。

(二)激情和挑战有利于激发工作动力

拓展就是让我们释放激情。在教练们的逐步引导下,在队友的不断鼓励下,每个人点燃了心中的那团火,激情在每项活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燃烧。不管是做游戏还是进行训练,每个队员都积极地参与,没有人愿意落后,没有人愿意成为旁观者,一种热情的氛围环绕着团队,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感染着。

作为团队的一员,每个队员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队员的情绪。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激情都是一种工作动力。因此,在工会工作中,特别是工会负责人应保持且不断激发全员的激情,这样,工作才会更高效、更创新,才能应对更大的挑战,才能将工会工作推向新高度。

篇(7)

团结就是力量!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利剑,使我们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所向无敌!

xx年3月18日,中心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拓展训练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在生存拓展训练活动中,全体教师随机组合,临时产生新的团队,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施展各自特长,确定团队名称、口号、绘制队旗、编排队歌,对于个体来说,这是一件十分复杂伤神的任务,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下,仅仅用20分钟的时间,各队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龙之队、状元队、亮剑队一个个响亮地名字,体现了每个团队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一面面新颖独特、别具匠心的队旗(king皇冠、状元头饰、两把利剑),表现出每个团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句句慷慨激昂的口号、一首首高亢洪亮的队歌,都在尽情的展现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就是力量!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空中断桥,7米多高,1米5宽,站在这样的高度,从不同的角度,跨越这样的尺度,就是每个个体面对压力、改变心智、面对冲突,发挥潜能的过程,就是这样一步的距离,看似一小步,只要你跨越过去,就是成功了一大步!你就经历了一次心灵砺炼得过程!这里饱含着个人潜能的发挥,饱含着同伴的关心与鼓励,这真是不同寻常的一步!

过沼泽突出体现了团队的动态管理、整体的执行能力、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集体木鞋体现了团队的指挥与服从、协调与配合,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特别是在没有语言的指挥下,大家心灵上的默契化成一种无声的语言、必胜的信念,化成整齐的步伐,步调一致,一步步走向成功。

过电网、背摔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合理分工、系统思考、整体决策,在集体中信任他人、信任集体、发挥个人优势、明确责任义务、合理定位,营造一种浓浓的暖暖的相互信任的家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安全感、成就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特别是在我们从电网中被队友安全接过的一瞬间、从高空摔下被队友用身体托起的一刹那,内心无比激动、深受感动,由衷地感慨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一种感恩的心涌上心头。

绝境逃生是所有训练项目中,难度最高,最富挑战的一关,也是游戏的关底,闯过了这一关,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5米高的断墙,没有任何攀援物,对于个体来说攀越至顶峰真是比登天还难!参加活动全体队员,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发挥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搭成人墙,踩着同伴的漆盖、踩着同伴的肩膀、踩着同伴的双手,被同伴们举起,下面的队员在奋力托起、上面的队员在极力拉扯,就这样救起一名又一名队员。最后的两名队员十分艰苦,空中吊着一名队员,最后一名队员用力跳跃,抱住上面队员的双脚,奋力挣扎,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真的令人感动。50多名队员,仅仅用20分钟的时间,就安全完成了救生任务。我们成功啦、我们胜利啦!成功的喜悦、欢笑的泪水、幸福的体验,感染着在场的所有的人。

空中断桥、过沼泽、集体木鞋、过电网、背摔、绝境逃生,所有这些极限训练项目在个体看来都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可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群策群力、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冲破重重险阻,通过重重考验,终于胜利会师。

野外生存拓展训练,虽然只是模拟绝境逃生的场景,但是大家郑重其事,一丝不苟。这次活动意义非同一般,不同于外出参观、不同于观光旅游、不同于到游乐场游乐,它体现出团体性、合作性、创造性,因为每一项障碍都是个体力量无法跨越,无法突破的,并且每一次成功,都是集体力量与智慧的结晶。因此,团结就是力量!留给我们深深的回味与思考!!

青年教师素质拓展心得体会范文二

3月18日,我们长沟中心校的全体中青年教师,在中心校领导的组织下,在大兴古桑园拓展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一天的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在训练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斗志和意志,通过训练所收获到的感悟和体会,却会持续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拓展训练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它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训练,拓展训练的最大目的是:培养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改善人际关系,了解沟通的重要作用。通过基地教练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就我个人而言,我自己有以下一些深刻的体会:

第一,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在进行的拓展项目中,有一项叫高空断桥,大家在安保措施的保护下,要跨越在平地上轻而易举能跨越的宽度。但因为是在高空,所以每个人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恐惧感,我们要做的就是挑战自己的恐惧感,跨越这一小步。在人生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近在眼前的机遇,只要我们挑战自我,勇敢的跨出这一小步,那么我们就能将属于自己的机会牢牢抓住。

第二,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拓展训练的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目标,团队所有的策划和执行都是为了完成目标。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遇到的目标也许并不具体,成功的标准也是众说不一,但是我相信只要目标是积极的,可以使自己进步成长,我们就可以并且应该为了这个目标倾尽全力。

第三,做事要有周详的计划和正确的方法。

在每项项目进行之前,我们的队员在教练讲清楚规则后,都会自发的聚到一块商量怎样做才能最好最快的完成。一个好的计划和决策可以使工作实施起来事半功倍,也可以使工作有步骤的进行,因此在进行任何一项工作前,我觉得只要条件允许都应该对该工作的实施计划进行论证,以减少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而在这一论证过程中,必不可少是团队成员的群策群力,鼎力相助。这样最终成型的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这样制定出的方案才能使团队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能按计划办事,工作才能顺利圆满的完成。

第四,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在工作中的推广。

团队合作精神在于信任、合作和奉献,强调的是同甘共苦、共同发展、配置合理、配合默契和工作中的互相帮助。信任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失去了信任,团队成员就无法合作,更不用说奉献了。而合作和奉献是团队合作的必要条件,所有的队员要紧密合作,无私奉献才能保证工作的圆满完成。团队合作中如果没有这些因素,任何工作目标也是无法完成的。

第五,有力的领导。

篇(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mphasis o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university employ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university employment.

Keywords job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work target practice mechanisms

引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治、政策都很强,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长期的艰巨任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努力,高校更要从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上下功夫,形成具有特色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1、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组织机构不健全,功能单一

有些高校就业指导只是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功能设置单一,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工作重心没有真正下移到院系,考核体系不完善。工作内容也大多局限于政策指导、技巧指导、信息收集和手续办理等,缺乏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对学生就业观念引导不够,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指导不够,忽视了对学生实践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就业指导机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1.2职业发展教育师资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既不能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有的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主要由辅导员及管理人员兼任,大多数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法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知识的专门训练,就业指导的效果难以保证;还有的高校单纯地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项事务工作,重管理轻指导,重教育轻服务,使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落不到实处。

1.3职业发展教育方法简单,辅导活动水平不高

在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主要是面向毕业班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和相关讲座,进行基本的群体指导,缺乏对学生的个化指导。虽然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比以前丰富了,除了课堂教学,还开展职业测评、电话咨询、网络指导等,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对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和改革不够,指导工作缺乏针对和实效。

1.4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来源大多是高校将用人单位所反馈的需求信息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平台或校园广告栏告知学生,这种做法比传统的纸质传递信息进步多了。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目前这种信息单向传递的主要方式无法满足多方主体的需求,信息利用率低,容易造成信息浪费,使毕业生错失就业机会,也使用人单位选才受限。

1.5就业市场拓展力度不够

有些高校认为学校的责任只是教育与培养,就业问题应归于政府和社会解决,因而不重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校园就业市场,有些高校只是被动地接收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不主动与用人单位及人才机构合作,积极开拓市场,致使很多毕业生为参加各地招聘会而盲目奔波。

2、高校就业工作机制新构想

2.1构建科学的就业工作体系

构建并不断完善“领导挂帅,学院统筹,系部(落实)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学院领导、系部领导、职能部门、系部,协调机制灵敏。一个组织健全、体系完整、分工明确、精干高效的就业工作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就业工作,同时为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学校可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各系及有关职能部门正职领导为成员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分管院领导为组长,就业指导处及各系具体负责就业工作人员(系总支副书记和就业干事)组成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小组。成立了由系总支书记为组长,系领导、系办主任、副主任、系就业指导干事(一般为系团总支书记)为成员的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学生中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协会和大学生创业协会,各系建立了联络分部,各班指定了就业工作联络员(一般为班团支部组织委员)。有的系在系学生会组织中设有就业工作部,在班委会中设有就业工作委员。

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挂帅,领导全院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小组,由分管就业工作的院领导挂帅,在就业指导处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全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日常工作。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由系总支书记和系主任挂帅,在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和就业指导处的统一协调下,组织本系全体教职工,开展本系学生就业指导的日常工作。学生社团组织在院团委和就业指导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宣传就业、服务就业的作用,充分发挥联络广大学生与就业指导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

2.2制订系统的就业工作制度

为了实现就业工作制度化,使我们的就业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们先后制定了几个带有全局性的就业工作制度。如就业指导工作管理办法、系级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系部就业工作“四率”考核试行办法、系部就业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管理办法”是总的就业制度,为制定其他就业制度提供了依据。

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各系要制定年度和阶段就业工作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专业教研室、毕业班,将责任分解到各教研室主任、毕业班辅导员以及其他干部和教师。重点列出了二十个责任项目,并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如系总支书记负责系就业工作组织建设和系综合就业率;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负责专业就业率、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分析、专业就业竞争力分析;系副书记和就业指导干事负责组织系毕业生就业宣传教育活动、毕业生思想状况调查、毕业生推荐资格审查、阶段登记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分析、毕业生就业后跟踪调查;就业指导干事和毕业班辅导员负责就业指导课到课率、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求职应聘率、录用到岗率、毕业生就业去向登记、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毕业班辅导员负责毕业生推荐书办理、毕业生求职登记、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办理。就业指导处要对各系就业工作进行年度考评,考评内容包括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并实行就业工作奖惩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系部开展就业工作的能动性,调动系部开展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提高我院毕业生综合就业率和就业工作质量,我们相应制定了“四率考核办法”和“考核奖惩办法”。四率考核办法明确了对系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材料达标率、求职应聘率、录用到岗率、综合就业率四大考核指标。考核奖惩办法明确了考核目标、奖励对象、奖励额度如何确定,说明了奖励分配、总结表彰、考核处罚如何落实。

2.3实行有效的就业工作考评办法

为了具体考核各系的就业工作,总结成绩,发现差距,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兑现就业工作奖惩制度,我们实行了“每月就业率通报,平时四率考核,年底综合考评”的就业工作考评办法。

每月初,按系通报阶段登记就业率和阶段就业率排名,并及时计算阶段就业率排名积分。平时,事先设计好纸质和电子记录表格,以系为单位序时连续记录各系材料达标率、求职应聘率、录用到岗率、综合就业率数据,半年汇总通报一次。

年底,根据系就业工作年度综合考评细则,对系就业工作进行全面综合考评。考评的原则是: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工作过程考核和工作效果考核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主要指标考核从细,一般因素考核从简。综合考评的指标有:定性指标21项,包括影响系就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系就业工作的主要方面、影响系就业工作的其他因素;定量指标7项,包括材料达标率、求职应聘率、录用到岗率、综合就业率。综合考评的方法是:各系按要求自评,填写综合考评量表,撰写年度就业工作总结报告,整理好年度就业工作佐证材料,于规定时间交到就业处;就业处组织专班分系考评,实地座谈,查阅材料,听取汇报,汇总活动的情况;就业处负责填写综合考评量表,定性指标21项考评内容,根据各系提供的书面佐证材料和考评者掌握的情况分A(好)B(一般)C(差)评分,定量指标7项考评内容,在综合考评量表上填写实际数据;在未公布各系综合考评结果的情况下,在统一时间内,由各系就业干事和就业处全体同志一起对各系进行记名投票,每人要评出自己心目中的前三名;然后由就业处汇总各系考评分数,综合排序,再确定奖惩情况。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政府大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更需要高校领导重视和全体教职工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再科学的制度,也不能推动就业工作。同时,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还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既适应大的就业环境,又适应本校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引进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可以更多的部门和更长时间,既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也能给学校节省巨额人力开支。图书馆、读者、学校三者共赢毋容置疑,但是目前学生助理处于弱势的地位,付出较多,但要求的回报却很少。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制度不合理。图书馆对于学生助理侧重于管理,对于如何使用培养学生,使其更快成才却没有足够重视。制定管理办法的时候只考虑到图书馆自身的工作效率,对于学生的成长效益却甚少考虑。

2.培训的问题。在培训上偏重图书馆业务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培训,学生助理素质拓展和提高没有得到统筹考虑。笔者认为,在规划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的时候,应该融合两大基本目标:一是业务工作目标,保证图书馆业务工作目标的实现;二是教育和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助理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

3.活动不规范。团队的自主活动不太规范,启发教育、操作训练的目标不明确。图书馆应该帮助学生助理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活动执行体系,确保通过活动来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每次活动后都有所启发,有所成长。

二、改进的措施

1.构建学生助理自主管理体系。高校图书馆因为服务部门多,开馆时间长,因而引进学生助理的规模较大,一般都在几十人以上。想把这个团队培养成为富有战斗力、感召力和吸引力的团队,就必须构建一个严密的组织,实行科学管理。既然育人是我们的责任,那么在管理中,就要教会学生怎样去管理。学生助理团队本身就提供了一块现成的管理实验田,要好好发挥这块实验田的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此,帮助学生助理构建一个自主管理体系,提供一个自我管理的平台,既是图书馆的责任,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这个管理体系应该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

2.构建培训体系。培训是人力管理与服务工作运行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为保证培训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构建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培训体系。规范培训内容:只有规范培训内容,才能避免随意性,减少培训偏差。应结合图书馆业务工作目标和学生助理素质、能力的拓展和提升来选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图书馆来说,通过培训图书馆可以拥有素质高又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劳动力。对学生来说既可以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和丰富资源来学到新知识,还可积累职业经验,提升职业能力。对承担培训任务的馆员来说,他要掌握培训的方法和技巧,要具备培训的知识和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培训他人就是提高自己。因此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是实现图书馆与学生助理共赢的重要途径之一。

3.构建团队活动体系。构建团队活动体系是为学生助理创建一个张扬青春、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助理团是一个青春的团队,其凝聚力、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张扬个性的高层次、高质量的活动。

4.完善激励机制。适当的人、财、物力支持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图书馆给学生助理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职业空间,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人、财、物支持,其中财、物为硬件,相对较容易解决,也不耗费时间和精力。人力的支持是最重要也是最持久的,因为这才真正涉及到育人的工作。育人,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要教给学生助理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使他们更好地服务图书馆,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同时也促使他们在服务和学习中不断享受成长和成功的快乐,进而达到更加乐于付出,乐于奉献的境界。

三、结语

与学生助理互惠共赢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一,图书馆在利用学生助理的同时,发挥教育职能的作用,利用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优势,为学校管好、育好一批学生助理,还通过学生助理的辐射影响更多的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也算是有所作为。有为才有位,才能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第二,通过规定馆员的育人职责给馆员加压,促使其为完成培训指导学生助理的工作任务而不得不更新知识、充实自己,这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第三,与学生助理共赢,光靠馆员自觉自愿,不足以保证馆员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实施教育行为,而放任学生自主一切,其思想、文化、阅历、经验等尚处于初始积累和成型阶段,要达到较高的层次也不可能。因此,需要图书馆领导高度重视,有组织、有目的地主动思考和策划培养学生助理的问题,科学规范学生助理的管理、培训和活动,给予全面的引导和教育。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41-02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社区治安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区的和谐建设。所以我们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这一目标,以服务社区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为工作目标,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推进“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为中心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完善机制,确保平安建设全面整体推进

与基层单位层层签订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建立完善综合治理信息上报、保安管理、专项奖励等5项工作制度,全面具体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召开由辖区派出所、“110”中队、主业单位参加的综合治理例会制度,分析当前治安形势,排查矛盾隐患,交流创建经验,协调解决中心及辖区单位的综合治理问题。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将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班组和个人。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确保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推进。通过开展“平安单位”、“平安之星”、“零发案小区”等活动,完善修订了综合治理“四制”以及《社区综合治理考核办法》,进一步确定了考核程序、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形成了综合治理多层次的管理考核办法,促进了“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组织网络,加强群防群治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综治工作,努力降低发案率,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对居民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该封堵的门进行封堵。没有安装防盗门的单元楼,通过召开区片长会议做好宣传工作,争取让居民安装防盗门、防盗窗。进一步组织老同志参加“我爱我家、我护我家”活动,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作用,并在居民楼梯口张贴治安案件通报,让他们了解近期的治安形势,增强防范意识。

三、抓保安队伍建设,提高保安队伍整体素质

进一步提高保安素质及业务水平,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一主线,从抓教育管理入手,实行日常培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加强保安队员的业务技能训练和体能拓展训练。通过组织保安人员强化业务、技能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应急能力、责任心、爱岗敬业、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文明值勤,做到责任到人,使社区的保安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为下一步小区治安工作奠定基础。加强考核奖罚。中心每月对保安员上岗、电子监控等情况实行“三不”检查,按检查情况进行奖惩兑现,并对油田综治委、油田文明委通报的情况,进行责任“倒查”,按责任扣罚有关单位领导、责任人的奖金。对发生案件的小区在上级单位扣罚的基础上加倍罚款,实行了严考核、硬兑现的管理机制。同时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岗表现优秀、抓获小偷或不法人员、勇于同不法分子作斗争的保安员,实行重奖。

四、强化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员的规范管理

我们始终把加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作为综治工作的重点,进一步落实以社区管理为主的“以房管人”工作机制,结合社区治安工作,在对小区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人员的管理上,针对流动人口的流动特点和类型,每月回访调查、专项清查和重点排查,进行统计、登记造册,及时掌握这些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

五、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努力保持社区稳定

一是做好原“”练习者的监控工作,严格执行“五包一”和“五级化”管理的监控措施。坚持做到“五个回访”、“四个纳入”、“六个登门”,形成管理控制和服务并重的工作格局。二是切实抓好协解职工、内退养职工的工作。三是认真落实《条例》的有关规定,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做好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建立特殊人群档案,坚持首问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制度。对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及时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及时联系对口单位,使居民提出的问题件件有落实。

六、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确保社区稳定

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立足点,夯实基础管理,推行“首问负责制”,细化稳定责任区域,明确承包人职责,建立中心、小区两级“文明来访接待室”,健全信息员网络,积极有效地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各居民服务站成立民事调解委员会,下设调解小组,聘任调解员,形成居民服务站抓面,调解委员抓片,调解小组长抓段,调解员抓楼的调解组织网络。凡遇有矛盾纠纷,调解员总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介入调解,控制事态,把居民矛盾纠纷化解内部。每月组织辖区社会化服务单位集中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社会化服务方面的问题,通过基层开展帮扶求助,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居民诉求方式由过去的越级访、集体上访变成由小区信息员、楼栋长、党支部书记。

七、营造创建平安社区氛围,打造社区和谐发展良好的治安环境

上一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一篇: 医院门诊满意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