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考核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5: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体育教师考核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体育教师考核

篇(1)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8-0076-03

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衡量评价体育教师的程序、规范和方法。当前,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全员聘用制和改革分配制度,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按劳取酬的原则,在推行全员聘用和分配改革的进程中,绩效考核尤显重要,它既是前提,也是结果;既是依据,也是基础,并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然而,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体育教师绩效考核还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凸现绩效考核导向、改进、激励功能。本研究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以及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以期客观、准确地评价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个体和整体的能力与水平,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提供借鉴。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现状

目前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中有以下特点:(1)考核时间上,大多学校每年1次,一般在每学年第2学期末进行。f2)考核流程上,学校体育部成立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按照学校人事部门的考核通知和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实施;被考核的体育教师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自我总结,填写年度考核表,分小组进行个人述职,并相互评议;考核领导小组对所有被考核体育教师进行综合评议,评定考核等级;汇总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校人事部门审核,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3)考核内容上,由于大多高校属事业单位性质,年度考核基本是借鉴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分德、能、勤、绩4个方面,其中以绩(工作实绩)为考核重点。(4)考核方式上,大多普通高校采用定性方法对被考核的体育教师进行评议。(5)考核结果及其应用上,考核结果计人教师本人的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和业绩奖金计发的重要依据。 对广东省10所普通高校200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93份,回收率为96.5%,其中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95.5%。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仍停留在为考核而考核的阶段,缺乏对绩效考核的科学理解,存在绩效考核意识淡薄,90%的不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有没有工作目标和完全没有目标的占了52%;认为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指标内容笼统的占79%、认为指标针对性不强的占88%以及认为考核结果缺乏分析与反馈、应用不充分的占78%。

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能全面反映体育教师的真实业绩,导致了体育教师工作缺乏动力,对个人和部门目标认识模糊,制约了体育教师个人和部门业绩的提升,也不利于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

2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考核的目的

从学校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绩效考核具体有以下目的:(1)给予体育部衡量体育教师工作绩效的途径;(2)作为薪酬或奖金调整、分配的依据;(3)作为提升、调任和解聘等赏罚的依据;(4)提高体育教师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的手段;(5)作为发掘、培训人才的依据;(6)作为协助体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

2.2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1)目标管理法(简称MBO)。

目标管理,是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优秀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必须通过目标对下属进行管理。当组织的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的目标之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分解,转变成为部门及个人的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完成的情况对下属进行考核和奖惩。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目标管理具体设定程序可分为:制定学校的总目标;对下属单位体育部分配主要目标;体育部领导与学校分管领导一起议定体育部的具体目标;体育部所有成员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和标准;体育部领导和体育教师个人共同协商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组织实施行动方案;定期检查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部门和个人反馈;基于绩效的奖励将促进目标的成功。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目标管理可设定如下程序。

2)工作分解结构法(WBS)。

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按照项目发展的规律,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定,进行系统化的、相互关联和协调的层次分解。结构层次越往下层则项目组成部分的定义越详细。WBS最后构成一份层次清晰、可以具体作为组织项目实施的工作依据。WBS在项目管理中常用于项目范围的界定,本研究运用其进行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岗位分析。

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解决多准则决策问题的方法。它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将模糊和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将各因素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逐层比较相关因素,检验比较结构的合理性,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权重设计。

2.3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确定

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首先根据体育教师的工作实践经验和专家意见,运用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工作分析方法,对体育教师工作重点和核心进行分析,奠定设计绩效指标的基础。然后通过对高校的体育目标提出体育教学工作目标,再分解出体育教师岗位工作关键绩效维度。接着按照组织结构分解的主线,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关键绩效维度和体育部目标管理的目标,运用关键路径法建立体育教学工作关键绩效要素和具体指标,再将体育部体育教学工作关键指标分解到体育教师个人,建立体育教师的关键绩效指标。最后,应考虑绩效考核系统是个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能帮助实现绩效的提升。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内容的确定。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内容的确定应以体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和目标管理中体育教学工作目标为基本依据。体育教师岗位工作涵盖教学、科研和群体竞赛(运动训练)3方面的任务。这3方面的任务各自又包含丰富内容,为能更好地从中选择全面反映体育教师工作绩效的指标,运用工作分析法和关键路径法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设计初步的绩效考核指标框架,并就指标体系征询了广东省9位体育教育专家,根据他们的意见对框架进行了3轮调整,最终形成了

包含3个1级指标、9个2级指标、21个3级指标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

首先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内容建立考核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其次,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每一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将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由于涉及的指标较多,本研究特别设计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各指标之间的比较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收集专家们的意见,然后用各专家的意见构造评价矩阵,将各专家意见输入AHP软件系统,系统根据专家的意见自动显示两两相比的结果。最后,计算各指标的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在计算得出各专家的指标权重的结果后,再将各专家的意见进行加权,最后得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设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给予了较大的权重,同时强调“学生参与运动、增进健康、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心素质”的教学理念,更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这样的权重分配,符合当前我国高校发展战略目标和高校体育工作目标,也与方案最初的设计思想相吻合。通过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很好地消除由主观性所带来的失真,从而客观地、公正地、真实地评价体育教师个体和整体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管理目标,实现发展高校体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洪晖,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3):104-106

[2]李元元,王光彦,邱学青,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7):59-65

篇(2)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学科间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趋势日趋明显,这必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上来。我始终是教育教学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总是用这样的想法来鞭策自己学习和不断提高。正是一直有这样的业务上的饥饿感,培育努力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习惯。并常以自己的读书行动体会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地理的习惯。我阅读了大理专业书籍,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为教育教学本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这一年以来,本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勤勤恳恳,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

这一年来我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负责二个班的英语课程。按照学校的规定,我按时按量地完成了学校安排给我的教学任务。

篇(3)

体育学科:

 一、校内体育工作:

1.间操和大课间活动

间操和大课间活动是全面体现师生体育风貌的常规工作,由体育组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原则上体育教师轮流组织,组织教师要提前检查设备,如有故障提前向学校报告,及时维修,保证正常使用;除组织间操和大课间的体育教师以外的其他体育教师,必须深入到各班级学生队伍中指导、督查学生参与活动质量,做好每天检查评价记录,每周公布检查评价记录,不得无故不参与间操和大课间活动或不作为。

 2.校内小型竞赛活动

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小型竞赛活动(足球赛、拔河、跳绳等),开学初下发小型竞赛活动学期安排,每月初提前下发通知,给学生练习和准备的时间;活动组织有序,有过程性材料(学生名单、评比结果、总结、图片等),每次做一张精美的专题简报。

 3.课外体育训练

体育教师通过遴选组建学校田径体育运动队和足球队,培养体育专项特长生,由体育组制定日训练计划,依据计划由体育教师分项负责(田赛、径赛)常年组织训练,要遵循学生体育运动规律,保证质量,保证安全。

4.学校全员运动会

每年组织一次学校全员运动会,运动会项目设计以“五性”为标准,淡化竞技性,增强趣味性,人人都能参加,人人都乐于参加;体育组提前下一周发运动会规程,动员各班级师生积极准备;运动会安排缜密,保证安全。

5.学生成绩考核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学生成绩计入教师工作考核:一二年级为两项体育技能考核各占50%,三至六年级为两项体育技能考核各占45%,体育理论占10%。

二、上级组织的体育工作

    1.学生体质健康检测

每学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要及时、数据真实、完整、准确、无误,学生健康状况逐年提高,上报及时;过程性材料齐全(计划、总结、简报等)。

    2.全市运动会暨体育节

体育组提前做好全市运动会暨体育节准备,运动会的成绩与体育教师工作考核挂钩。

    3.学生单项竞赛活动

每学期上级组织的学生竞赛:如足球赛、越野赛、乒乓球比赛等,要积极组织参加比赛,无故不参加追究体育组责任。

    4.体育工作其他工作

目前,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成为社会和家长重视的焦点,体育教师要按教学内容、学生体质状况、兴趣、爱好等特点,适当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并监督完成;体育教师要协同班主任、家长监督各年级肥胖学生落实减肥计划,按节点反馈减肥成果,使减肥工作取得实效;体育器材摆放要有序,有出库和使用记录。

艺术学科:

    1.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校内展播展演活动,活动形式新颖,组织有序,活动质量高。

2.学生特长小组(葫芦丝、合唱队、舞蹈队等)常年组织训练,为学生特长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汇演或展演活动,不得无故不参加活动,活动成绩与艺术教师工作考核挂钩。

4.艺术考核:音乐由乐理知识10%,歌曲演唱50%;技能40%三部分组成;美术由理论知识20%,绘画或手工等实践操作80%两部分组成。

附:  

    体育和艺术学科教师工作考核细则

评价

内容

所占

分值

评   分   标   准

备   注

 

8分

一、个人备课:可以翻转课堂的模式(6分):

   1.教学目标、重、难点确立准确。(1分)

   2.课前准备充分:如微课、任务单、练习、有分层作业安排等。(1分)

   3.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2分)。

   4.能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1分)

   5.提前一周完成备课任务。(1分)

二、集体备课:(2分)

   1.主备教师准备充分,说课条理清楚,实用性强。(1分)

   2.参与备课的教师态度端正,按时参加,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1分)

按检查记录集体评价。

 

 

14分

1.课前准备充分:器材、任务单等2分。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有充裕的自主学习、练习技能、交流的时间。(2分)

3.学生的参与度:是全体参与而不是个别表演。(1分)

4.认真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体育和艺术锻炼的兴趣和习惯(2分)

5.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讲解要讲在疑难处、点播在困惑时、示范在提升处。3分

6.教学效果:一看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体育和艺术技能熟练程度及对体育和艺术的兴趣)水平2分;二看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真正有提升。(2分)

按平时上课听课情况集体打分。

 

5分

体育

体育教师要按教学内容、学生体质状况、兴趣、爱好等特点,适当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并监督完成。

 

不按时布置、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体育作业;每发现一次扣2分。

艺术

1.音乐学科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布置预习、技能等作业及时检查评价。

2.美术学科学生要完成每次课堂作业,教师有等级评价,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

1.音乐学科每学期不少于5次作业,每少一次扣1分。

2.美术学科每少一次,扣1分。

9分

体育

体育教师通过遴选组建学校田径体育运动队和足球队,培养体育专项特长生,由体育组制定日训练计划,依据计划由体育教师分项负责(田赛、径赛)常年组织训练,要遵循学生体育运动规律,保证质量,保证安全。

 

无故缺少一次训练2分,请假耽误学生训练每次扣1分;不按计划训练,出现安全事故每次扣9分。

 

艺术

学生特长小组(葫芦丝、合唱队、舞蹈队等)常年组织训练,为学生特长发展奠定基础。

40分

1.平均分:(20分)

   一年级95分、二年级90分、三年级85分、四年级80分、五年级80分、六年级80分。

 2.及格率:

   一年级100%、二年级98%、三年级96%、四年级94%、五年级92%、六年级90%。

说明:一二年级及格分数为70分;三--六年级及格分数为60分。

 3.优秀率:

   一年级90%、二年级85%、三年级80%、四年级70%、五年级60%、六年级50%。

 说明:1.一年级优秀分数为95分;二年级优秀分数为90分;三--六年级优秀分数为80分。2.以上各项均达到为满分40分,平均分每下降1分,减1分;及格率、优秀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减1分。新接班(较差的班级)的教师看接班时学生成绩,提高幅度酌情考核。

按考核成绩计算。

3分

   1.任课教师按时认真填写班级薄。(1分)

   2.指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评价手册。(1分)

   3.各科教师记录学生成长足迹,完善成长记录袋。(1分)

按检查记录集体评价

2分

.反思及时,有感而发,切合实际。(2分)

按检查情况集体打分。

8分

   1.承担个人教研任务的教师准备充分,能按时、如数完成,质量高。(3分)

   2.承担学校的各种教研任务的教师,完成效果好。(3分)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有间评和总评。(2分)

按承担任务和完成质量集体打分。

 

5分

   1.教师个人(或承担学校课题)有立项课题,有课题报告、计划、总结、论文、学习笔记。(1.5分)

   2.按要求实施课题计划,过程性材料齐全,效果好。(3分)

说明:承担学校课题的主持人,工作认真负责,效果好加3分,无科研立项者无分。

按承担任务和完成质量集体打分。

 

8分

   1.学习任务:如读书刊,有读书笔记,并积极参加读书交流活动。(2分)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学习活动(讲座、看名师课堂实录、课标学习等)。(2分)

   3.坚持基本功训练(小楷、粉笔字、学乐云互动等),有提高。(2分)

   4.上交各种学习材料认真、及时、质量高。(2分)

说明:承担学校安排的培训或交流任务(如,学习活动主发言人、主持人等),质量高,效果好,每次加1分。

按承担任务和完成质量集体打分。

工作考核办法说明

一、教师个人特殊贡献加分办法

    1.教师代表学校承担各级各类任务,校级、市级、盟级、区级、国家级分别加1分、2分、3分、4分、5分。

2.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论文,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盟级、市级论文奖或发表,分别给作者2分、1.5分、1分、0.5分。优秀教案、下水文等比照论文降一级对待;。

3.教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盟级、市级、校级教学能手称号的,分别加6分、5分、4分、3分、2分。“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微课、录像课、优质课、基本功等竞赛获得者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比照教学能手降一级对待。以上荣誉必须是逐级推荐产生的。

    4.学生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盟级、市级荣誉,分别给指导教师加1分、0.8分、0.6分、0.4分。不是学校组织的不通过学校批准的不加分(5分封顶)。

    5.承担校内课题、教研活动任务的教师每次加2分,其它特殊任务视任务轻重及完成情况酌情确定所加分数。

    6.受政府表彰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盟级、市级、局级、校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分别加7分、5分、3分、2分、1分、1分(同一年内同一项荣誉按最高荣誉加分)。

    7.在国家级、区级、盟级、市级刊物上发表、宣传学校的文章或影像,分别加4分、3分、2分、1分。

    8. 教师带领的学生运动队或学生艺术团队在全市运动会或汇演、展演竞赛中,团体进前8名,当年绩效考核评定为优秀;小组进全市前8名,酌情加年度考核分;以全市前15名为基准,进前15名得10分。每提高一个名次加2分。

    9.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师专业素养测试中成绩优秀,加3分。

 

二、教师违反教学常规减分办法

    1.私自调换课每次扣教学考核分5分。(调换课的两位教师扣相同的分数)

     2.有课时不能提前二分钟到教室门口(操场)迎候学生,检查过程中每发现一次扣教学考核分2分。(值周教师除外)。

     3.不认真组织教学,课堂纪律混乱,学校检查过程中发现一次减3分。

    4.任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无事可做或做与本学科无关的作业,每发现一次减3分。

    5.私自漏课一次按漏岗处理,扣除考勤分20分。

    6.备课发现有互相抄袭教案(雷同现象,共享也要有修改),每次减3分。

    7.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不能按时对卷及组织学生的,扣3分。

    8.教学工作中出现上交材料不及时、没按照教学进度授课、作业批改不及时等工作拖拉的现象,每发现一次扣2分。

    9.学校开展大型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按时到岗或到岗不履行职责的,按教学事故处理。

    10. 间操和大课间活动:体育组织教师没有提前检查设备,没按时组织,每次扣组织教师2分。体育教师无故不参与间操和大课间活动或不作为,每次扣2分,没公示每次2分。

     11. 校内小型竞赛活动:每月2次活动,组织无序或质量不高。每次扣每人2分;缺少过程性材料每项扣1分。

    12. 学校全员运动会:不能提前做好准备,每人扣2分;运动会组织无序每人扣5分。

    13.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责任教师不得分;上报不及时扣5分。材料不全每项扣2分。

    14. 全市学生单项竞赛:如足球赛、越野赛、乒乓球比赛、艺术单项比赛等活动中,学生个人或团体获得前六名,按相应级别辅导教师给予考核加分。无故不参加每次每人扣5分。不按时落实减肥计划,扣5分。

     15.器材摆放无序,出库和使用记录不全。每发现一次扣2分;无故不完成临时任务,如减肥计划、艺术工作等,每次扣5分。

    16.每学期举办不少于两次校内展播展演活动,活动形式新颖,组织有序,活动质量高,每少一次扣5分。

      17.教师不能按学校计划完成本职工作的(教学、教研、培训等任务),或对待本职工作推诿、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学校将酌情扣除其学期总考核5----10分。

篇(4)

一、前言

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交往,相互作用实现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体育教师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传授知识,传递信息,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为其从事身体锻炼,终身锻炼打好基础。新型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育应努力构建“和谐教育、人格平等,思想沟通,情感交融”的和谐师生关系之教学模式。

二、认识体育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融洽。其核心是师生心灵互纳,心理相容,师生真挚的情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平等

教师虽然在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等多方面与学生相比占有优势,但从“人”这一角度来说,老师和学生都享有同等的人格尊严,本质上没有高低之分、卑尊之分。

2、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体现为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的劳动,虚心倾听教师的教诲,同时,教师重视对学生的专业、品德等各方面的教育,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3、教学相长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分析

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一直都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即师生关系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及个体差异,不重视学生的潜力发展,因此造成学生厌恶体育教学,甚至出现敌视教师的不和谐局面,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锻炼不积极。

和谐师生关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2、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发展与完善大学生性格;4、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则

1、互爱尊重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善意出发,尊重学生人格,主观上愿意与学生交往,细心体察学生的情感及要求,主动地指导学生,真诚倾听学生意见,与学生保持良好沟通,以学生的眼光敏锐地体察学生的困惑、情感等心理状态。

2、教师转换角色

教师应转变观念,着力提高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以高尚的道德水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可与崇拜;教师不是独奏者,角色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属于学生,经过角色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情感自控,有利于因势利导,提高教学效果。

3、发展学生个性

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个性差异、发展特点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影响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因素分析

1、教师方面

(1)业务能力。精确简练的讲解,优美大方的示范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而如果组织能力不强,业务能力差,无敬业精神和使命感,这给师生关系带来生疏与隔阂。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交流互动。教学上采用,况且,即使交流也仅限于教与学的单一内容,教师和学生缺乏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法单调、内容枯燥,只是死板地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忽视对学生进行诱导与启发,优生得不到优教,而差生又得不到补教,这种一刀切、齐步走的简单化教学模式,和谐师生关系无从谈起。

(3)教学评价不科学。教学评价时以体育教师为单一主体,以结果性考核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传统评价模式,不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引发师生关系障碍。

2、学生方面

(1)体育意识薄弱。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大学生对体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就是随便玩玩的事,表现为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2)身体素质偏差。有部分学生身体过胖或偏瘦或矮小,运动能力方面非常吃力,易产生自卑心理,封闭自己,拒绝和同学、教师沟通和交往。

(3)个体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与同龄人间缺乏交往交流,集体意识淡薄,不易接纳别人,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与同学和教师间的交往障碍。

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分析

1、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大学生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改变错误的轻视体育观念,增强锻炼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勤学好问,积极主动,掌握一项可以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

2、建立和谐民主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流上是和谐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团结民主的师生关系。

3、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体育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询问各种各样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的态度与方法,打造与学生和谐共振基调,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

4、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兴趣

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研究适合大学生特点、切实可行的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参加,并全力投入其中。

5、一视同仁,区别对待

大学生在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对他们一视同仁,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感情上,决不能有亲疏之分,体育差生对此十分敏感,如果出现厚此薄彼,容易在师生间和学生间人为的制造矛盾;由于大学生的体育基础、思想水平、个性特征及接受能力等有所差距,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

6、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开展科学研究,了解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使教学讲解更加精炼,动作示范更加优美大方;最后,不断提高道德思想水平,加强文化修养,以德服人。

总之,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师生和谐融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尊重学生,人人平等,共同合作交流,让大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掌握技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淑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8.53.

[2] 贾秀生.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新探讨[J].科教园地, 2009.35.

[3] 刘二侠.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68

学校的体育教育是我国国民体育教育的基础,大学的体育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我国国民的体育素质。自从2003年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大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起到体育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终身教育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其对体育教育的需求改革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并逐步改变大学体育公共课的教学模式,通过体育俱乐部活动制这种模式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真正意义上做到体育教育的终身化。

一、关于大学体育的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这一部分使用的科研方法是文献查阅引用和调查。课程改革是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从转变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扩大大学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创新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大学体育老师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高校的学生人群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一个大学体育老师要带数个班级的体育课。繁重的课程任务,不仅严重限制了大学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接受国际先进体育教学理念和知识。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运动训练和竞赛能力的提高。

为大学的体育教育储备一大批教学能力突出、有一定的体育运动训练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在扩大大学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方法:

其一,以简洁高效的准则来设置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在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体育教学班级的人数。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大学体育教师的课程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体育教师短缺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上课的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体育项目沟通交流平台。对于在教学内容上没有男生女生差别的体育课程可以考虑采用合班教学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节省出来的教学时间可以用以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接受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

其二,减少大一、大二体育必修课的教学量,增加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身心特点、锻炼价值和对体育项目的偏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可以适当的减少大一、大二的田径项目的教学量,只开设短跑、跳高等几个锻炼价值较高的项目。根据男女生的性别特点,对于男生增加篮球、太极、游泳等体育项目的教学时间,对于女同学,可以适当的增加健美操、太极剑等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

其三,加强大学的体育选修课建设,提高体育教学的广度。大学的体育必修课一般只在大一大二开设,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都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需要。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体育选修课的开设情况,尽可能丰富体育选修课的开设的内容。

二、关于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不断地暴露出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僵硬的学科课程观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融合作为课程的体育过程和作为活动的体育过程成为实现我国高校和国民体育教育目标的出路之一。我国大学的体育教育虽然包括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三个要素,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成为了大学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的陪衬。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多重价值和功能的实现,甚至在某些方面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结合国外先进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经验,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教学模式对解决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僵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不同于我国现行的体育公选课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体育教学模式,参与体育学习的基本单元不是行政班级而是对某个特定体育项目有着爱好或者专项特长的大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了解俱乐部的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俱乐部。

其二,体育俱乐部的人员结构设置比较合理,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只有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负责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教练员可以根据俱乐部学员的训练水平选出助理教练。助理教练在课余时间组织学员进行体育专项的训练和竞赛。俱乐部在不同的学院和科系设立体育俱乐部分会,各个分会由体育骨干负责帮助俱乐部学员提升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水平,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别比较大的体育训练需求。

其三,体育俱乐部的体育项目的设置自由,涉及面比较广。各个俱乐部可以根据学院的体育设施的情况和俱乐部学员的体育基础和爱好设置体育项目,体育项目的范围要尽可能包含大学生这一个特定人群的适应的所有热门体育项目。比如,要设立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等传统的三大球俱乐部,也要设立网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俱乐部,还要设立跆拳道俱乐部、散打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等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俱乐部。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不同的体育锻炼需求,丰富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

其四,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果评价比较科学。体育课程的考试成绩很难真实的反映出大学体育教学取得的成果,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的高低体现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上。体育俱乐部学员的成绩由其在俱乐部教练员指导下的努力训练的程度和其在体育俱乐部组织的活动的出勤次数构成。体育俱乐部教练员参考助理教练和各个俱乐部分会的体育骨干的意见,给俱乐部学习优秀、良好、合格、重修四个槛级的分数。教务处和体育部在学期末邀请体育俱乐部的学员对各个俱乐部的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进行评价,作为对俱乐部教练员教学考核的重要参考。

对大学体育教学的课程进行改革,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能够缓解高校面临的高水平体育教师短缺的压力。但是,要真正实现大学体育的多种社会功能和价值,需要逐步用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和国民体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学体育教师要结合自身和所在学院的实际有选择的改进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屈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肖威.大学体育健康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张进才.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2).

[4]刘应和.浅谈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2).

篇(6)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52-02

田径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必不可少开设的一门普修、专修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有效的田径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一批合格的未来田径体育教师,因为现在的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主要是面对初高中的体育教学,而初高中的体育教学中田径又是重中之重的项目,例如:体育生的升学考试训练、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对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BTEC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动作技评与标能力、田径基本知识和自我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探讨田径课程引入BTEC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来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田径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田径课程教学的效果。

1.BTEC教学模式的内涵

BTEC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生有利用众多机会通过导师来帮助完成教育实习、宣传报告、合作团队等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基本技能;学生必须要学会评估、分析和区分在多样的商业环境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运用多种形式的信息和数据,学生也能够发展自己的独立判断力并能够发现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各自的局限性;考核更主要的不是侧重学生的记忆力,而是注重思维的开发、应用技能、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田径课程引入BTEC教学模式教学的必要性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是BTEC教学模式的核心。在BTEC模式中,学生白始至终是出于学习过程的中心地位,教师则处于主导、辅助的地位。重点显现学生的学习特征。(2)在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田径课程教材的内容进行纵向的传授,过分的要求课程内容的前后、上下的衔接性;教师交给学生的学习经验就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而BTEC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突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强调课程内容的全面与综合性。在教学中不是强调学生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固有知识,而是提倡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搜索有关于该课程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在传统田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很是单一、枯燥,最常见的就是老师讲解理论知识与技术动作要领,以前的学生还会做一些笔记之类的记忆,现在的学生只听就可以了,老师只顾自己在讲,至于学生在干什么,听懂没听懂,老师也是无从所知,可以说就是一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方法。BTEC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讲授本节课之前要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问,并涉及到本课程知识以外的拓展,要求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养成自我独立学习的习惯。(4)在传统田径课程考核评价中往往都是以期末的一次理论考试或者是技术考核为主要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而BTEC模式的考核评价是从学生开始学习该课程的那一天起考试考核,目的是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习技术动作取得阶段性进步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每堂课完成学习的质量上面全方位评估学生学习能力,总体来说就是以教学成果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

3.基于BTEC教学模式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3.1以实际成果为标准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考核评价要以学习者在整个的课程学习过程里获得的成果为评审标准。我们这里所说的成果实际上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成果和自我创新与提高的成果。

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成果我们很好理解,也就是我们在田径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的田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要领。

为了确保考核评价的严格与准确性,那么任课教师要对学生在每次课中对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给出一个清晰的评判等级,特别是实践课中对技术动作的学习,更要给出明确的技术动作的打分标准与标标准,并且应该具有实用性;自我创新与提高的成果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课后的巩固练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约束、人际交往、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不管是专业能力成果还是自我创新能力成果都是在学习掌握田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下来的成果。所以,教师在田径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学生的成果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判依据。

3.2以课业为主,多种形式并用

田径课程的课业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课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出现,导致学生为了完成试卷上的题目而不择手段,往往出现各种各样的作弊行为,即使没有作弊的学生也是死记硬背地填写试卷上的内容,走入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BTEC教学模式的考核以课业为主,同时以理论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法、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等作为辅助考核内容。实践课也一直以来都是以学生学期末结课后的一次统考试为主要形式,这样的考核评价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会出现不公平性。那么借鉴BTEC的教学模式要以结课后的一次考核为最终成绩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要以学生在平时的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依据。也就是说把学生的每一次课程中的技术的掌握进行比较,看是否取得了进步,成绩进步的原因是不是通过自己努力或者是向别人请教,查阅相关视频等方式才得以提高,所有的这些都要作为学生最终考核结果的参考依据。

3.3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要结合实际,重点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试卷出题过程中要多出主观性的题目,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以所学知识为基本原理,开发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加学生思考、理解和创新性试题,像类似的题目不仅能够考径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还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技术能力的考核评价要体现出学生在掌握田径技术动作的同时如何去运用。例如:在每年的校运动会举行之前,普通系部的学生都要邀请体育院系的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指导与训练,这个时候就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表现,另外,非体育院系的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健身的时候也需要有专业的教练来进行指导,不论是指导训练还是课余体育锻炼,学生在这过程中都要做好笔记,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时要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同时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3.4尊重学生的考核反馈

篇(7)

教书育人是一项事业,要把事做好就要先把人做好。“为人师表”,就是要在各个方面做学生的表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坚持更难,但必须得努力去做到。不要认为自己只是一名英语老师,只管英语的教学,要知道在教学中,你的人格魅力、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方式,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受你的潜移默化,在他的行为习惯中得以体现。我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坚守诚信

中国人,中国的孩子,有一部分人是不讲诚信的,这会影响我们在国际上的声誉。作为一名老师,在学生面前应义不容辞地注意“诚信”二字,要让学生做到,一定要自己先做到,自己说过的话要去实行,自己许下的诺言要去兑现。例如,你说哪天要听写单词,哪天要英语考试,哪天要交作文,哪天给孩子们放英语电影,说了就一定要做,若因为事耽搁了,一定要解释清楚,而且这样的次数不能多,否则学生会认为你言而无信,以后就没有威信了。上学期,有个班成绩不太理想,我要求他们努力往前赶,有个学生说如果进步了,要我请客,我立即答应,结果期末考试,他班考了年级第一,我马上高兴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用自己的钱请全班同学吃糖,我感觉心里比蜜还甜,我用诚信换取了彼此的喜悦。

2.良好的心态

教师的个性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乐观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性格相对也会开朗一些。即使你只是一个英语老师,不是班主任,这点也要注意,平时上课或与学生打交道时,都要有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态度,即使你和家人闹了矛盾,和领导吵了架,自己遇到了重大困难,对现实社会有诸多不满,当你走进课堂时,暂时忘记你的痛苦和烦恼,微笑着面对你的学生,千万不要把情绪带到教室,因为他们不是你宣泄的对象、你的出气筒。我曾听到一个同学说过,他说他之所以今天变成一个愤青,是因为他读书时,他的老师经常在教室里抱怨对社会的不满,慢慢地他也对社会充满怨恨,什么都看不惯。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告诫自己,别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学生,进了教室,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关心、关注、重视学生

学生还是孩子,在家希望得到父母的宠爱,在学校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想要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就要先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学生不喜欢你,就不会听你的课,学生喜欢你,自然盼望着上你的课,专注听你的课,所以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一,对学生要有一颗慈爱之心,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千万别吝啬你表扬的话语;当学生灰心丧气时,别忘了送去你温暖的鼓励,学生不一定听父母的话,但他们在乎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你的关心与爱护、表扬与鼓励一定能温暖他们的心。

第二,对待学生尽量公平,每个手指不一样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以成绩论英雄,眼里不要总盯着好学生,对有困难的、暂时落后的、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要特别关注,让学生觉得你爱每一个学生,但不偏袒哪一个学生。

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点是,去关注、重视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因为现在的孩子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而到了学校,每个班那么多学生,老师很难注意到每个学生,有些心态不好的学生就难免有被冷落的感觉,从而影响学习。这就要你在平时的上课中去发现,哪些学生存在哪方面的问题,所以你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例如,你发现哪些学生上课总爱讲小话,哪些学生其他功课好,就是英语差点,哪些学生上课爱睡觉,哪些学生突然情绪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然后及时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女生经常上课没精打采,而晚上QQ挂到深夜,一开始,我只是上课提醒她注意听课,但收效甚微,后来我马上改变策略,把她单独请到办公室,并没有批评她,而是仔细询问情况,但她不愿意多说,我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观察她的变化,发现哪天哪怕她稍微听一点课,我都表扬她,同时我向其他同学询问,原来她是由小班(全校成绩最好的)淘汰出来进入我们班的,她觉得没面子,闹情绪不想读书了,我再次找到她,和她谈心,每天都面带微笑看着她,鼓励她的进步,不久她就像变了一个人,开心地上我的英语课,还说,从来没有哪个老师像我一样关注她、重视她,是我又点燃了她读书的热情。

从她身上,我感到,好孩子、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他们都是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重视、喜爱,就像老师自己希望得到领导重视一样,所以一定要挤点时间,多与自己的学生沟通交流,让他们每一个人知道,你是爱他的、关注他的、重视他的。他就会好好读书,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4.注意自己的形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都是花一样的年龄,自然喜欢年轻漂亮又教得好的老师,所以不管你是男是女,长得如何,经济条件如何,都要尽量地让自己看起来干净、整洁、精神、得体、显得年轻,学生每天面对你,也希望老师的服装、有些变化,给他们带来视觉的享受,看着你舒服,听你的课也舒服,自然会更喜欢你。

二 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仅会做人是不够的,关键还要会教书。

1.广泛的知识面,扎实的基本功,与时俱进的观念

英语知识浩瀚无边,所包含的文章囊括天文、历史、地理、生物、化学、体育等,所以英语教师也要广泛阅读,对各科知识都有些了解,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一定要尽量多掌握一些词汇,特别是流行的词语也要会一些,拉近与学生的思想距离,熟练掌握高中语法,烂记于心,不要学生问问题,经常答不上来,这样会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于当下流行的歌曲、电影、新闻话题,最好有所了解,很多阅读理解文章都与这些有关,若有所了解,讲解起来就更透彻,也能让学生了解最新、最感兴趣的话题,与时俱进,别让学生觉得你OUT(落伍)了。

2.熟练掌握多媒体使用和制作技术

一支粉笔一堂课会渐渐成为历史,多媒体应用于英语教学已体现出它的优越性,评价一个老师、一堂优质课,包括看这个老师会不会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所以一定要加强计算机的学习,熟练掌握课件的制作、修改、复制、保存等。

在平时备课时,可以自己制作课件,也可以借用别人的课件,加以修改,或者下载课件,变作自用。尤其是上公开课时,如果自己不会使用多媒体,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那不是措手不及,慌乱不已?所以自己会了,即使出现意外,也能沉着应对。

3.积累资料,妥善保存

教书多年,一定会积累一些经验,可写成论文,遇到好的题目,可以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尤其是学生最容易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并加以整理,形成错题集,供学生复习、练习。对于高考的专题讲座,可到网上搜索,可请教同行,可联系远方的同学、朋友,精心挑选搜集的资料,好好整理。把可以用的资料保存起来,最好是有文稿的形式,有电子存档,而且最好有备份,万一电脑坏了,文稿毁了,U盘掉了,而你精心准备的资料还在,所以,一定要多途径保存,以免丢失。这些资料对你的教学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对以后的教学又能起到借鉴作用,还能降低你的劳动强度。

4.多学习,勤练习

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要不断地学习,多听课,多参加一些交流学习,每个教师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每一次活动总会有不同的收获,且要把学到的东西多归纳总结,记录下来,然后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

即使当了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自己多练习,不能对着答案抄,要自己先做一遍,知道题目难在哪里,哪里容易出错,还能活跃自己的思维,现在很多老师都会使用计算机,备课常在电脑上进行,手指工夫是灵活了,但在备课本上、黑板上写的就少些了,久了,很多单词一旦写起来,容易出错,经常会出现多写或少写几个字母,最后,真的连优秀学生都不如了,这是许多老师的感叹,所以最好能亲自多做几套高考题,和学生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去完成,看自己能得多少分,这样做能保持学生时代那种活跃的思维能力,还能了解试题的难度、难点,更好地分析试卷。

5.总结教学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通过多年的自我学习,与他人切磋,向他人取经,一定会积累很多的英语教学经验,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英语教学包括多个方面,听、说、读、写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我们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他们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6.及时掌握高考信息,有针对性地教学

教材经常变动,高考题型也发生改变,我们要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尤其对于高考新题型,要迅速研究,想出训练的策略,给学生有效的练习。另外,对于英语考试的重点,尤其是语法要各个突破,例如,近几年的高考,对于非谓语动词和动词的考点较多,所以要加强这些题的训练。作文更是常与时事相关,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让学生也了解时事新闻,对于与之相关经典的作文模板,让他们背诵下来。

篇(8)

(一)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德育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中学学校德育教育要走出从德育到德育的圈子,走进生活,拓展德育空间,从生活中找德育,学生活中的德育,使学生感受到德育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我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力求人生活实例出发,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他们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亲自思考,自然地形成认识,自觉地把客观要求和主观愿望与向往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

例如,在关于“自制”的主题班会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实行无人监考,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实行无人监考,说明老师信任我们,我们更应遵守考试纪律;有的说为了合格或取得更高分数只有趁机抄了。我对他们的想法给予理解和宽容。但我进一步分析:抄一时能瞒天过海,会使你在这一次考试中获得成功,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的成绩,“抄”对我们未来发展是十分有害的;让学生们明白善于自制的重要性,它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这个问题情景与学生的“考试”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兴趣自然高涨,为学生创设了德育拓展空间。

(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德育视野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德育知识,有助于展现德育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德育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德育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德育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中学学生中存在着说脏话,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不良行为;也有个别存在着自私自利、不思进取、不守纪律等不良的道德倾向。班主任要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德育教育脱离枯燥的道德说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针对近年来有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打工这一现象,我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中学生暑假打工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问题。通过这些调查,一方面让学生能接触、感受社会风气,了解社会动态,亲身体验人际社交关系,从中受益。

又如在关于道德的主题班会上,我让学生联系近年来的“毒奶粉事件”、“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让学生讨论这么做是道德的吗?你身边还有哪些不道德的行为?你该怎么做?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便活跃起来,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联系实际,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问题迎刃而解。

(三)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要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珍惜,容易忘掉,而来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倍加珍惜,记忆深、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对知识也这样,以前往往注重强调知识的讲解,知识的落实巩固,住忽视了知识的获得地过程,不只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以所认同的、客观的德育知识,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成熟的德育,学生从事德育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识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有一种科学家创造发明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识传播时用这种方法更有效,教师只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地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究,使学生由原来受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只有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应用德育,增强学好德育的信心,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

例如,结合自己和身边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事例谈感想和体会。召开主题班会,为所有的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以开阔孩子们的胸怀,使他们逐渐认识到,生活在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必须友爱相处,互相帮助,并由此萌发出社会哺育了我,我也要为社会承担义务的“为集体、为他人”的意识。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早在上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极为深刻地阐明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其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

在德育教育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围绕实际项目来组织教学,打破现行枯燥德育说教模式的条条框框,在班会或实践活动中直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讲解,充分挖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贯穿起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篇(9)

国家出台新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文件,主要目的是要求高校结合自身规模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按需设岗,择优聘任”的岗位聘任制度,实施限定不同类别和不同层级教师比例的岗位设置制度,实行凸显教师业绩的绩效工资制度。本人主要根据高校体制改革的迫切性要求,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优化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参考价值。

一、高校体制改革新要求

(一)岗位聘任制改革新要求

实施教师聘任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出发点。针对我国当前高校教师遴选机制不完善、考核体系不健全、教师聘任不规范等问题。从2005年起,国家教育部开始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建立弹性用人机制,淡化教师身份管理,强化岗位聘任。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在高校全面推进教师聘任制。

(二)岗位管理改革新要求

岗位管理改革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动向。针对我国当前高校定位不准、教师结构比例失调、发展目标不清晰等问题,从2007年起,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高校教师评级定岗管理办法,对高校教师岗位进行改革,把高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并对三大类岗位所占比例进行严格规定,同时在专业技术岗位中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三种类型的岗位。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高校进行准确定位,突出自身发展特色,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

(三)绩效工资改革新要求

工资改革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最难的。以前教师收入一般只与其职务、职称、学历、资历挂钩,并没有体现出教师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激励作用不强,针对这些问题。从2010年开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事业单位都要进行分配体制的改革,全面实施绩效工资,主要目的是教师收入要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起来,建立以岗位职责、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薪酬体系。

二、新体制改革下教师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工作分析、岗位职责不清晰

岗位分析是教师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目前,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严重的缺乏对各类别、各层级教师岗位进行分析,许多教师特别是新引进的教师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明、工作目标不清,不了解学校对自身的要求,缺乏提升自己的动力。因此,在缺乏对岗位分析的情况下,就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绩效考核的标准,就很难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应有的作用。

(二)绩效考核目标缺乏定位和特色

学校定位主要是体现在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角色定位、特色等办学理想和价值追求。由于每个高校所承担的任务和服务功能有所不同,那么定位就不一样。绩效考核作为高校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必须与学校定位相符合。并且还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学校的“定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意识到学校定位的重要性,采用统一的考核体系,没有体现学校的考核特色。

(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存在不健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同专业用同一个考核指标,二是缺乏质量考核指标,三是指标权重设计缺乏依据,四是考核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模糊的考核标准,以定性描述为主,使考核者在实际考核应用过程中常无从下手。

(四)绩效考核的参与主体过于简单

目前不少高校的教师绩效考核,虽然有人事部门、系部、教师本人以及学生等考核主体的参与,但是更多的考核工作是教师参照考核标准的要求,按照院校统一下发的表格填写,填写完成后提交系部,由系部签署意见后提交至人事部门存档。事实上,考核的工作无形之中成为了教师自评,绩效考核的参与主体过于简单。

(五)绩效考核过程缺乏培训和监控

在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几乎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对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进行培训,考核主体对考核标准不熟悉导致考核结果失效,考核对象对考核程序及考核标准不了解,使之在日常工作中目标不清、动力不足。此外,许多高校只注重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缺乏全程性的监控措施,管理者就很难及时发现教师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绩效考核结果缺乏反馈和应用

虽然高校每年都会进行绩效考核,但事实上考核完后很少见到后续的考核反馈和应用。一方面缺乏反馈机制,教师只知道考核结果,导致了考核的好坏对教师的影响差别不大;另一方面,对于绩效考核结果,只将考核等级公布和考核奖金的发放即结束,没有全面的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也没有与教师薪酬、奖励、职业发展机会挂钩,就不能很好的利用考核结果来帮助教师在绩效、行为、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

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对策分析

(一)做好岗位分析、明晰职责范围

教师岗位分析是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深入实际做好这一基础工作,根据高校的发展战略定位分析每个教师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考核办法和任职资格等内容,为绩效提供考核科学依据。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岗位分析和明确的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院系、不同岗位、不同等级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

(二)准确定位、明确考核目的

绩效考核目的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绩效评估目标,把绩效考核当着一种控制的手段,作为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惩罚的主要依据。二是绩效的管理目标,通过绩效考核,以实现教师个人绩效的提升和高校管理的改善,进而达到教师与高校双赢的效果。三是绩效的发展和开发目标,通过绩效考核能够了解教师个人的优势与劣势,这将为教师发展及教师培训与潜能开发提供依据。

(三)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绩效考核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科学地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本人认为立足于“德、能、勤、绩”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全面去考核评价,将“德、能、勤、绩”的各个指标细化,给予不同的分值和权重,使绩效考核指标更加科学、合理,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工作态度(勤)和工作成绩(绩)以定量考核为主,政治思想(德)和业务水平(能)以定性考核为主。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四)全面设置考核主体、注重全员参与

在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中,要注意学校、院系考核主体界限的划分,学校在实施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方案时,须成立校聘任与考核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考核院系绩效计划的实施情况,院系也须成立聘任与考核小组,主要由学院主要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主要负责本单位教师的考核工作。同时,在教师教学质量指标考核方面,还要强调学生作为考核主体,使考核小组具有全面性和合理性。

(五)完善绩效考核过程管理

首先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师共同商讨制订绩效考核计划,然后按计划进行考核。当然在考核前要进行广泛地宣传和培训,主要是为了得到教师支持和关注。绩效考核工作主要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实施,还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地配合,然后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考核表内容和考核流程进行全面的考核。对绩效考核结果应给予反馈与沟通,并要得到合理的应用,同时还要建立考核监控机制,如果出现考核有偏差允许教师通过合理渠道进行申诉。

总之,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只有在绩效考核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和深化认识、修正完善,才能使高校的教师绩效考核的工作逐步走向合理化、正规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平.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

篇(10)

终身教育观念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一个核心观念,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工作者理应首先成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因此,推进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加快建立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1.时展的需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高等院校教师的终身教育至关重要。中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全方位参与世界竞争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有高等教育支撑。因此高等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强化高校教师进修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由此可见,高等学校教师的终身教育问题符合时代需要,应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师的职后教育依然滞后于教育事业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高校普遍缺乏对职后教育的总体设计,仍然采用小范围、阶段性、零敲碎打、缺啥补啥的传统培训方式,教育行为缺乏延续性,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贯穿教师教学生涯始终的职后教育制度体系,以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3.教师自身谋求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信息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变短。如何把最新的知识和最前沿的信息传授给学生,成为高校教师无法回避的课题。高校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信息量与信息的更新程度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新知识与新信息的渴求。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始终处于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与更新当中,才能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胸有成竹。

信息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功能,教师不再是一门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挑战未来,更新知识面,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由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职前教育为基础、专业知识更新与专业实践并重、伴随高校教师终身的职后教育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终身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滞后,观念淡薄

当前,高校教师的终身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整体意识淡漠、观念陈旧、制度滞后、一味重视学历教育等。无论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没有像中小学教师那样对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作出明确规定,因此造成学校重视不够,忽视对教师的培养和进步提高。

2.形式单一,内容偏差

对高校教师培训的重点仍然放在教师学历教育的提高,访问学者和教师的进修相对规模较小。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培训机构也仅限于对高校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而忽略了对在岗教师在提高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在进修内容上,多数教师看中与科研相关的内容的进修,而忽略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3.投入不足,普及面窄

目前,高校在教师培训方面普遍存在投入不足、普及面窄等问题。许多教师想外出进修,往往苦于经费不足而难以成行,错过了良好的进修学习机会。有的教师由于各种因素一直没有参加培训或参加各类研讨会,对外界的信息了解甚少、知识陈旧,极大影响了教师教研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几点设想

1.树立终身教育意识和理念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支适应知识经济需要、专业知识领先、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保持自己教学生命之树常青,就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水平,使自身的专业水平永远保持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这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的、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和教学观。现代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终身教育理念,才能与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

2.加强高校教师终身教育法律体系

现在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终身教育问题,不少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已将终身教育作为全国性的义务,用法律确定下来。虽然我国在199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对高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指导思想、组织职责、主要形式、培训保障等方面有所规定,但也仅止于政府规章的指导层面,不具有法律性质。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各地高校对教师终身教育的目标、机制以及教育方案缺乏整体设计和理论规划,导致教师进修机会不均等,打击了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积极性,也浪费了教育资源。为此,应进一步充实有关政策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形成一套具有良好操作性的高校教师终身教育的法律体系。

3.开展多种类、多层次灵活高效的终身教育

高校教师的职后教育要适应时展的特点,就必须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实现创新。新形势下,要在继续办好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这些学历补偿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培训质量,有重点地开拓高级研讨班、国内访问学者、新知识、新技术、新课程的研讨班等较高层次的培训项目。要不断探索,努力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脱产与非脱产相结合、面授与远程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立体式培训体系,构筑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4.推动高校用人制度改革,促进高校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的形成

一是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可以借鉴国外的“学术假”形式:教师工作5到7年即可享受半年至一年的学术假,休假期间,教师可到各地搜集资料,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学研究。

二是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通过资助培训经费、国家补贴、学校补助等方式,促使教师参加职后培训。培训期间,其工资、津贴、福利等待遇原则上应不受影响。加大教育投入,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是实行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制度,认证、晋级与职后教育相联系。资格证书规定有效期限,有效期满前要求教师在职后教育中取得相应学分。同时,由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按规定晋级,从而将职后教育与教师聘用、评估相结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促进教师积极参加在职培训。

上一篇: 公司军训总结 下一篇: 幼儿园画展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