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5: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说课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
活动⑴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动⑵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
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
活动⑶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
活动⑷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
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
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
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
活动⑸学生举例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
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
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
气体传声最慢
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
实验:真空铃
5、媒体:回声现象
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
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题:船测水深
二、课型:中级视听课(新课)
三、课时:45分钟
四、教学目的:
1.学习生词和常用的汉语俗语
2.训练学生听日常生活汉语使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对中国文化点的理解
六、教学重点:
1.学习生词:民主、陪、磨练、培养、表决、甭、模拟、作弊
2.学习句式:如果……就,要不……
3.学习俗语:吃饱了撑的、神经病、打退堂鼓
4.理解视频内容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家有儿女》3分钟视频选段、卡片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提问:
1、问学生有谁去过动物园,喜欢哪种动物;
2、有没有人喜欢猴子(没有学过“猴子”这个词语的话拿一张猴子的图片);
3、有没有人想过去陪猴子生活;
4、大家谁有野外生存的经历?
5、你们家里会开家庭会议吗?
导入:
大家看一下在中国家庭里关于“刘星是否能去陪猴”的家庭会议。
(二)讲授新课(40分钟)
1、播放视频
要求学生在看视频前看问题,看完视频尽量用视频中的句子回答:
(1)刘星召开家庭会议要做什么?
(2)妈妈觉得刘星的想法怎么样?(用一句俗语回答)
(3)家里人最后是怎样决定刘星能否去的?
(4)刘星要接受什么考验?
(5)爸爸让小雪做什么?(用一个词回答)
播完后从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是否看懂了视频,“随着剧情大笑”则表示比较理解。“表情没有变化”证明没有看懂,考虑再放一遍,在关键的地方老师可控制适当的停顿。
注意:播放前检查多媒体、音响设备,并提醒学生可以做简单的记录。
2、语言点精讲
导入本课的教学重点,即本课的生词、俗语(18分钟)
生词:
1)民主:指人民享有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事务并对其自由发表意见等的权力。文中“民主”是指刘星要求公平地对待他去动物园陪猴这件事。“民主选举”
Ppt中放映一群人开会决定一件事的图片
2)陪:陪伴。“我陪你去买衣服。”赔:赔偿。“你打碎了我的杯子,要赔给我。”
3)磨炼: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任务。“我们的意志力需要磨炼”
Ppt放映相应图片
4)培养:按照一定得目的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
5)表决:参与者表达自己的看法,使会议根据多数人的一件做出决定。“举手表决”
6)甭:相当于不用,不要。“你甭管了”
7)模拟:比照着正式的样子做。“模拟训练”
ppt放映军事演习的图片,主要展现出不是真正的战争。
8)作弊:采取欺骗的手段做不符合法律或者纪律规范的事。“他在考试中作弊。”
ppt放映在考试中有学生看小纸条的图片。
注意:1、在生词讲解中主要靠举例、图片和身体语言进行,避免过多的专业解释和专业词语。
2、与学生互动,从跟上老师讲解举例的学生提问,让其试着造句,从而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
习惯表达:
1)“···如果我坚持下来了,你们就得同意····”
“如果···就”:
“如果你明天要走,我就去送你。”
“如果这件衣服便宜一点,我就买它了。”
“如果不下雨,他就去踢球。”
2)“要不咱们来个举手表决。”
“要不”
“下这么大的雨,你要不今晚住在我这里吧。”
“要不我们去散步吧。”
“要不你明天再去试试,说不定他会原谅你的。”
注意:在讲解句子的同时,要继续播放视频中此句的对应所在
俗语:
1)“吃饱了撑的”
形容人把(多余的)精力没有用到正地方或者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也可用于相熟朋友间的玩笑。没事找事,自寻烦恼”的代名词
1、人家给你多钱啊,你吃饱了撑的天天上网玩游戏。
2、真是吃饱了撑的!那是人家的私生活,你管那么多干嘛。
2)“神经病”
开玩笑或者骂人的时候用。
“大街上大喊大叫的跟神经病一样。”
3)“打退堂鼓”
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要做好一件事,开始了就不要打退堂鼓。”
注意:讲解俗语的时候尽量声情并茂,夸张地展示
3、对视频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
1)再放一遍视频
2)选词填空:要求学生看完第3遍视频后填空
放剧本,将已经教过的字,词,句等空出来,再将要填的词语放到剧本下面,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一起来选词填空
4、练习和运用:
分角色扮演复述剧本
1)在教室前面,讲台那里摆几把椅子,由学生自愿报名,扮演爸爸、妈妈、刘星
2)由于台词比较长,学生可以照着剧本念下来,在学生复述的同时,老师记录学生的发音问题,
(三)、作业布置(2分钟)
1)用词语造句:陪、磨练、培养、作弊、打退堂鼓、神经病
2)写一段短文,要求用到下列表达:表决、要不、模拟、如果……就、甭、心血来潮
十、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在课堂上尽量了解到每位学生是否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如有学生有明显的错误可单独解决。
《家有儿女》视听课剧本
话题:《家有儿女与猴共舞》节选(刘星是否能够去后山陪猴)
人物:爸爸、妈妈、刘星
时长:3分钟20秒(参考视频)
级别:中级汉语
故事梗概:刘星要参加去后山陪动物的野外体验,并且说明了自己对这种体验的想法。可是妈妈很不赞成,不同意他去,妈妈以要挟小雨、爸爸都不能同意。最后他们决定,让刘星晚上在小区院子里体验野外生存,如果刘星能通过测试,家人就同意他去猴山陪动物。
妈妈、爸爸、小雨正在看电视,刘星走过来坐在他们旁边的沙发上。)
刘星:我现在要召开一个重要的家庭会议,要民主地讨论一下我是否能够去动物园陪猴的问题。
妈妈:吃饱了撑的,神经病。
刘星:嘿,吃只是最低层次的物质要求,而独特的野外生存计划能够磨练我的意志,培养我的爱心。我追求的是最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妈妈:我看你是神经。要不咱们来个举手表决,要是大多数人同意,我就同意你去。
(妈妈狠狠盯着爸爸和小雨,并以不同的理由威胁他俩,没人敢举手。)
妈妈:看吧,没人举手。
刘星:妈,就你这样,谁还敢举手呀。(表现出无奈状)
爸爸:我觉得就让他去吧,我觉得这事听着还挺好的,再说了,像他这样绝对属于心血来潮,稍微碰上些困难,甭拦着他,自己就先打退堂鼓了。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一共三册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是其中的基础,而必修一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中的基础,前面学习了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接下来又学习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结构基础细胞。只有这部分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面的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必修二的减数分裂;必修三的兴奋地传递和激素的功能特点。同时高一的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对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没有更多的深入,而且初三没有学习生物学科,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例如让学生多参与实验,设计实验,体验生物学科是实验科学;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初步培养科研的思维。
一、课堂前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情感态度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本次主要是运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引导探究,模型制作,小组合作,小先生讲课,通过这些方法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课堂氛围,而且能够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做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烧杯分别装凉水和开水,同学上来操作,分别放入等量的玫瑰花瓣,用玻璃棒搅拌,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个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引出细胞膜的功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此部分大约用时5—8分钟。
细胞膜的这么重要的功能,与什么有关?究竟又怎样的结构决定的呢?首先要制备出真正的生物膜才能够是由有说服力。此处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鉴于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显示采用的方法是理论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在脑中先预设实验,用问题串的形式将该实验需要的所有问题都引导出来。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做这个实验呢?(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类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实验材料,依据是什么?
你选择了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接下来你如何操作能够制备细胞膜呢?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细胞破裂后,如何才能将细胞膜取出来呢?用到了其他学科的什么知识?
制备了细胞膜,究竟含有哪些化合物?我采用的方法是沿着科学史的步伐,根据曾经的科学家们的实验,看看同学的分析能力。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为: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多糖分子。这些化合物用什么样的方式结合起来,能够满足我们前面分析的细胞膜的功能?提供材料:塑料板,磷脂模型,蛋白质模型,多糖模型。
分组:同学们六人一组,进行拼图实验,看看你做的模型怎样才能满足细胞膜的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你的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起来反驳,你的反驳理由是什么?这样设计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设计呢?边设计边订正,到最后同学自己说服自己,制作出真正正确的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镶嵌模型。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为什么细胞膜要有这样的结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科学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堂快结束的时候,让同学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方面的收获还有其他的收获吗?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基础的部分+能力提高部分。有兴趣的同学上网查资料,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与人体健康。
三、小结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旨在对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初步培养科研的思维。
【参考文献】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苏科版教材将“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我确立了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的个数及探究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作业纸。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个实际问题:
问题:皮皮公司接到一批三角形架的加工任务,客户的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质检部门为了使产品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技术科的毛毛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固然可以。但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优化的方法,只量一个数据可以吗?两个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毛毛已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同学们是否可以和毛毛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二:让学生就测量两个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再由各小组自行探索。同样可以让学生举反例说明,也可以通过画图说明。
活动三:在两个条件不能判定的基础上,只能再添加一个条件。先让学生讨论分几种情况,教师在启发学生有序思考,避免漏解。如:
边
1
2
3
角
3
2
1
教师提出3个角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实质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明确今天的任务:讨论两条边一个角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师生再共同探讨两边一角又分为两边一夹角与两边一对角两种情况。
活动四:讨论第一种情况:各小组每人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只用直尺和剪刀),怎样才能使各小组内部剪下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呢?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通常可以先从特殊情况考虑,再延伸到一般情况。
活动五:出示课本上的3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再测量或剪下来验证。并说说全等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活动六:小组竞赛: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30°,有两条边分别是7cm、5cm,看哪组先完成,并且小组内是全等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便于发现边角边的识别方法。
最后教师再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
若有小组画成边边角的形式,则顺势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否则提出:若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活动七:在给出的画有的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中另一条边为5cm),看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让学生在给出的图上研究是为了减小探索的麻木性。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在辨析中再次认识边角边。同时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三)例题教学,发挥示范功能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充分地发挥好例题的教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将充分利用好这道例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理能力,同时,通过对例题的变式与引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首先,我将出示课本例1,并设计下列系列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获得与应用”的理想彼岸。
问题1:请说说本例已知了哪些条件,还差一个什么条件,怎么办?(让学生学会找隐含条件)。
问题2:你能用“因为……根据……所以……”的表达形式说说本题的说理过程吗?
问题3:ADC可以看成是由ABC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
在探索完上述3个问题的基础上,对例题作如下的变式与引伸:
ABC与ADC全等了,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连接BD交AC于O,你能说明BOC与DOC全等吗?若全等,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这一思想。
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也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水平,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基础知识应用。完成教材P139练一练2。
(2)已知如图:,请你添加一些适当的条件,再根据SAS的识别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发现对顶角这一隐含条件。
(四)课堂小结,建立知识体系。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重点是将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对边角边的识别方法进行一次回顾。
(2)你还有哪些疑问?
附板书设计:
三角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两角一边
探究活动一: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要几个条件
一角两边
一个条件行不通两个条件行不通三个条件
三边
探究活动二: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教材分析:《恐龙世界》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一课。本课要表现的恐龙是地球上早已绝迹的动物,科学家针对恐龙化石的研究还原出来的恐龙形象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并使他们产生无尽的遐想。教材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宽广、自由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在绘画创作的同时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关注未来。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而且好奇心强,想象力与创造力都非常丰富和活跃。能够较好地用语言和画面描述所观察到事物的形象与特征。针对这一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了解恐龙相关知识,使学生根据恐龙特征和生活习性,画出想象中的恐龙形象。培养造型和想象能力。
2.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了解自然,关注地球生物未来,增强环保意识。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把握恐龙形态及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表现具有典型特征的恐龙。
教学过程(课件)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下面是我的无生上课:
一、导入新课(1分钟以内)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先听老师讲一段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森林里,当时人类还没有出现,地球被一群“极不寻常”的爬行动物统治着,长达一亿六千万年之久,后来呀,这群爬行动物却忽然消失了。故事说到这儿,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猜出这是谁了吧?
师:对,这是一只来自远古时代的恐龙,你们想和它认识吗?快来听听这只恐龙说了什么吧!(斑斑:嗨,大家好,我是恐龙斑斑,因为我浑身长满了圆圆的斑点,所以才有了斑斑这个名字。很高兴认识你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家族曾经遍布整个地球,无论是沙漠、平原、丛林、湖泊周围都是我们生活的栖息地。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这里捕食、嬉戏、休息,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你们想认识我们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呢,我们跟着斑斑乘坐时光机一起去恐龙世界看看吧。(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8分钟)
1、欣赏各种各样的恐龙(介绍翼龙、剑龙、鱼龙、双齿型翼龙、霸王龙、蛇颈龙。)(3分钟)
师:同学们,这里就是恐龙生活的一亿六千万年前的古代,在这里生活的恐龙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陆地上爬,还有的在水里游,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1)师:瞧,斑斑看到了什么龙?对,是翼龙,翼龙有的是食草恐龙,有的是食肉恐龙。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这只翼龙的特征?
点击录音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请坐。在翼龙中,有的只有麻雀那么大,有的却相当于一架飞机,他们有什么生活习性,谁来说一说?
师:你表述的很到位!请坐。你们还知道哪些会飞的恐龙?
点击录音
师:你的知识真渊博啊。
(2)师:瞧,斑斑又看到了什么龙?对,是剑龙,剑龙是一种体型巨大的食草恐龙。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这只剑龙的特征?
师:你真棒,请坐。那他们有什么生活习性,谁来说一说?
点击录音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在陆地上爬行的恐龙?
点击录音
师:你知道的真多啊。
(3)师:瞧,斑斑还看到了什么龙?对,是鱼龙,鱼龙是一种食肉恐龙。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这只鱼龙的特征?
师:你真不错,最大的鱼龙有20米。相当于我们四间教室的长度。它们有什么生活习性?
点击录音
师:你了解的真多啊。
师总结:在恐龙的时代,有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恐龙,而这些恐龙都在哪里?每天做什么呢?谁能发挥你的想象力,和我们大家说一说。
师:你说马门溪龙在树林里正伸着长长的脖子吃树叶呢,是的它需要食物来成长。
你想到了角鼻龙正在山洞里玩游戏,是的它还可以在山洞里躲避风雨呢。
2、欣赏学生作品,感受恐龙的生活。(2分钟)
(欣赏学生作品)一些同学也进行了想象,并把自己想的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第三页的学生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师:你说你最喜欢这一幅作品,因为你看到了恐龙妈妈和恐龙宝宝之间的亲情。
你喜欢这一幅,因为用了橡皮泥制作的恐龙作品更有立体感。
而老师最喜欢这一幅,因为我看到一群各具特色的恐龙在原始大自然的怀抱中生活的很
开心。
可是现实中我们的斑斑,却很不开心,原来他独自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里一点也不快乐,他非常的向往和自己的小伙伴们生活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中,你们能满足它这个小小的心愿吗?
三、教师示范(1.5分钟)
师:嗯,先别急,老师最喜欢三角龙了,我今天就把它画出来陪伴斑斑吧。
四、创作实践(0.5分钟)
同学们,看完了老师的示范,你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自己也创作一些恐龙陪着班班呢,
请看今天的作业:请同学们用绘画的方法,抓住恐龙的特征来表现一幅有故事情节的恐龙世界。要求:造型生动、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计时,等会会有音乐,音乐声停,我们都要停下来,看谁做的又快又好。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开始啦。
五、
展示评价(2分钟)
(互评)哪位同学来评述这位同学作品?
你认为他的线条运用的很流畅,,画出了恐龙的外形,还给恐龙的世界画了一大片的苹果树,看来它再也不用为了寻找食物而发愁了。
(自评)我们请这幅画的作者自己点评一下,你想表现恐龙的高大,所以画出了整体。我看你每个局部都表现很到位。
(师评)老师认为这些作品都抓住了恐龙的特征,各有千秋。
在中学教学领域中,说课、教案、教学设计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研究领域。简言之,这三者都是在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是为教学活动指定蓝图的过程,它们都规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教案、说课、教学设计,这三者之间既存在本质的区别,又彼此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对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这三者发挥的作用是重要的。所以,弄清这三者的本质关系,找到其异同点,在随后的教学中运用起来,是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关键一步。
一、说课含义及特点
即教师在授课之前,就本人对所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的确立和分解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指导等诸方面观点的简述。其显著特点是,说课者是教师,听课者也是教师,有利于推动教材教法的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教案含义及特点
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完整性,体现在教案中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步骤的安排,板书的设计等等。
三、教学设计含义及特点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在于它可以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四、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的联系
1.目的的一致性
总体上看来,这三者在目的上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的。不论是教案、说课、教学设计,它们所要完成的宗旨都是要使一堂课上的有声有色,使教学活动高效开展,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知识,对课堂不厌烦,对知识不排斥。那么这三者都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教师才努力的准备的。
2.依据标准的一致性
这三者在依据标准上都是一致的。在2001年,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后,各类教学工作都开始参照新一轮的课改精神工作,教师教学也不例外,不论是从教材、方法还是课程上,处处都体现这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的遵循原则也是统一的,那就是新课程标准。
3.教师要求的一致性
这三者对教师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单是专业素质、还有人文素质、技术素质、教育素质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出色的教学设计、教案以及说课。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样教师才会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进步与创新。
五、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1.呈现形式不同
说课一般面对的是同行或者是教研专家。与他们交流怎么上好一堂课,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情、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主要是以说的形式配以课件、板书等辅助工具,大致时间控制在10分左右。而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书面材料,教案是教师在教学前对上课的准备,其大致内容主要都是对上课流程的最直接的反映与设计。而教学设计则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措施、实行解决方法,评价实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工程。
2.内容侧重点不同
说课、教学设计、教案三者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活动的一次理论性的安排,它们的实践都通过课堂教学来表现。那么在内容上,说课侧重点在教学和课程的剖析上。说课要逐一的剖析教材、教法、学法、学情等教学深层的东西,重点去体现教学背后的情况,以方便相互交流。教案更侧重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常规记录和教学过程的编排。有些年轻教师写一些详教案,把自己要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以防止在教学实践中出现遗漏或偏差。教学设计侧重的是如何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教学流程以更高效最优化的形式设计出来,分别联系理论,总结能出现的结果及影响。相比教案来讲,所体现的内容更详尽,更科学,更据逻辑性。
3.出发点不同
说课是以课堂为中心,不论是从哪个方向对其研究,终归都要回到课堂教学。说课不是上课,它与上课有本质的不同,所以说课的出发点是,说明白“上什么课”“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和引导学生“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突出协作学习,并以任务驱动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好的教学设计在实践过程中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教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的过程。
这样看来,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不用苦恼,对于这三者无从下手的窘境。完全可以在精心、充分的准备一堂课的情况下,分别有所侧重的完成这三者的设计。当然既然是三个不同名称的概念,一定有他们的不同侧重,相对应教师也要清楚的知道三者相互之间的区别,能尽善尽美的完成这三者,以为不同的情况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贾荣固.教师五课功[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闪烁灯”是Arduino创意电子设计课程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经过了第一章的学习,了解了Arduino控制板的接口,掌握了Arduino驱动程序的安装,也熟悉了可视化编程环境ArduBlock,心中产生了亲手制作一个作品的强烈欲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开始真正去体验Arduino强大的吸引力,从搭建硬件、编写程序到完成调试,直至产生个性化的闪烁灯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闪烁灯,学会LED与Arduino控制板数字口的连接,了解编程的一般过程,掌握ArduBlock的基本模块与语法。
2.体验由自然语言描述到程序编写的一般过程。
3.在使用可视化编程环境中,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硬件的搭建,数字口的输出。
难点:个性化的ArduBlock编程。
教学准备
Arduino三合一控制板、黄色红色蓝色LED各一块、USB线、面包线三条,在学生机房环境中并安装可视化编程环境ArduBlock,学生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1. 由生活实例引发教学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各式各样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灯出现,甚至也有个性鲜明的灯(如图1)。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三种灯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进行控制的?
师:前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体验了Arduino电子作品的魅力,但是我们并没有自己动手去完成制作,现在我们就要来一起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LED闪烁灯。
2. 练习室阶段:一个LED闪烁灯
教师介绍硬件环境的搭建: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半导体器件,颜色有白、绿、蓝等;高低电平可以驱动LED的亮灭。LED发光模块有三根针脚,接线的时候黑线接GND,红线接VCC,绿线接数字口。数字口0和 1不能接,它们用于Arduino与计算机通信。
学生四人一组开始硬件环境的搭建。
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一个LED闪烁灯的实现,并用语言描述。数字口的输出只有两种情况,0(LOW)或1(HIGH),我们既可以读取数字口的值,也可以给它输入一个值(0或者1)。以LED为例,我们给数字口一个1(高电压),LED被点亮;给数字口一个0(低电压),LED被熄灭,同时还可以给予时间上的控制。
教师演示ArduBlock编程,如图2所示。
学生四人一组完成调试,强调LED发光模块针脚的区别与Arduino控制板对应的数字接口。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LED闪烁灯的全过程。硬件环境搭建、自然语言描述、ArduBlock编程和完成调试这四个步骤,为下一步设计更加复杂的作品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提高阶段:模拟交通灯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模拟交通灯的现象:红灯亮A秒之后灭掉,绿灯亮B秒之后灭掉,黄灯亮C秒之后灭掉,依此类推。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硬件环境的搭建。教师提示:将三个不同颜色的LED分别接在Arduino控制板的数字口上时,注意针脚的数字值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模拟交通灯的实现。如红灯亮A秒之后灭掉的现象,我们给数字口一个1(高电压),LED被点亮,给予时间上的控制为A秒,再给数字口一个0(低电压),LED被熄灭,其他颜色灯也如此。
学生开始ArduBlock编程,如图3。
设计意图:在模拟交通灯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可视化编程环境ArduBlock中的基本模块与语法来尝试实现生活中的一个现象,为下一步实现自己的创意作品打下基础。
4. 创意阶段:跳动的音符灯
教师引导: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你见过随着音乐而跳动的灯吗?如图4。
师:在设计跳动的音符灯时,主要考虑什么问题?
生:LED灯的点亮时间、持续时间与熄灭时间。
师:如何同时点亮两个或多个LED灯?
学生针对自己的个性化音符灯进行具体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可视化编程环境ArduBlock中的基本模块,如延迟与时间的设置。
学生四人一组在编程环境ArduBlock进行编程,以实现自己的个性化音符灯。
设计意图:跳动的音符灯的设计,是让学生在掌握ArduBlock中的基本模块与语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思考、动手实践,来设计出个性化的Arduino创意电子作品,进一步增强学好Arduino创意电子选修课程的信心。
5. 作品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展示音符灯的设计,并在ArduBlock中说明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Arduino创意电子作品的设计:一是作品的硬件搭建是否正确与接口连接的整洁。二是编程设计是否正确并调试效果明显。三是作品的设计是否融入自己的想法。
(作者单位:浙江象山中学)
专家点评: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的句型:
①Whoˊsthis?
②Thisis..
2、学习认读单词:grandfather,grandmother
语言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中介绍他人的方式并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1、介绍他人的句型Thisis……
2、对情境进行模仿,创新。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这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在教学开始让学生以旧带新引入新知,通过对教材的了解感知新任务,并在教师用红灯,头饰、图片、录音等多种媒介的感官刺激下实现对知识的体验和实践最后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的发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员名称的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家人的照片,在表演中带上饰演家人的头饰,在加生活化的录音为学生设置了真实而有效的场景激发了想说的愿望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了师评、组评、自评为主要方式,课上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把本课教学模式设置为
激趣设境——语言交流——人格发展
下面说一下教具的安排和使用
依据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了电子零、照片、头饰、幻灯、录音、竞赛板、贴画、小礼物等媒体设计教学,学习则利用自制的组标、头饰、家庭照等媒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说课堂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巩固练习。
Step1课前热身
1)电子琴伴奏演唱Fatherandmother渲染课堂气氛
2)出示组标并请四个学生到讲台前,背对学生戴上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的头饰,猜一猜他到底扮演的是哪一角色。
3)检查上节课布置的对话表演。(小组活动)
Step2、新知导入
1)教师把一张自己的家庭照片放在投影仪下并介绍Thisisaphotoofmyfamily.Whoˊsthis?Doyouknow.自答:Thisismyfather.为教学Whoˊsthis做准备,然后教师带着满脸疑惑反复用Who′sthis?询问照片中的其他人,这样一来Who′sthis?这一句式就会在情景中被输入。
2)教师指着祖母的照片说Thisismyfather′smother.She′smygrandmother.然后指着爷爷的照片。反问Who′sthat,doyouknow?Oh,自答She′smygrandfather.板书三会单词并进行教学。
3)每组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在组内进行练习,然后选代表在班内介绍家人。
Step3.趣味操练
1)玩比大小游戏:每组、每轮各派一名选手参赛,在讲台上抽出一张图片,根据图义说句子。Thisismy……说对的奖励小组小礼物一件,抽到爷爷、奶奶的加3分。抽到爸爸妈妈的加2分,抽到daugter,son,sister,brother加1分。几轮后统计得分,为获胜队颁奖。
2)玩猜谜游戏:教师说:Thisismyfather′sfather学生抢答;答对的奖励小礼物一件。学生也可说出Thisismymother′sfather。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懂得英语中的gandfather即表示爷爷也表示外公,grandmother既可以表示奶奶也可以表示外婆。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全家福玩听音指图游戏,教师发出指令,mother学生即指出自己的妈妈并说:Thisismymother.等等,每组都有必备答题和抢答题。
4)组内合理分配家庭角色,然后小组出一人表演动作让表演人自行定小组猜,猜对小组有奖。
Step4.巩固补充
1)作出一个chant
DadDadfather.
MumMummother.
GrandpaGrandpa.Grandfather.
GrandmaGrandmaGrandmother.
学会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的小区别,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2)教师给学生听一段串门的录音,然后创编并表演对话。
Step5.小结并布置任务
弟子规说课教学案例参考一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四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故事:一个玩笑、抱憾终身;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幼儿朗诵)
幼儿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二)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故事引入:一个玩笑抱憾终身
2、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幼儿欣赏。
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本小节内容。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三、幼儿学念“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打节奏读。
4.分组赛读。
四、巩固学习
师幼一起朗读学过的《弟子规》。
总叙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17、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20、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21、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解释】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28、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29、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30、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32、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解释】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33、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弟子规说课教学案例参考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内容是什么?
3、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讲解题目:
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小结: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1、教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2、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
3、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吗?,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吗?
4、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会虚心向别人学习吗?
三、总结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关键在于专业水平。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征程的纵深推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质的转变与提升,教师的观念、行为和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行为,通常我们只是回答了是什么和为什么,也就是讲得比较多的是概念的含义,以及教师们为什么要这样去教学,但无论怎样去操作还留给我们很大的探讨空间,所以就需要案例分析,对课堂上生成性现象和资源进行探讨,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前,我们实行的是简单的听课评课模式,教师在听课时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结果反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评课时只能依靠大致的印象泛泛而谈。这样的评课既缺少详尽的事实依据,又难以突破重点,因此,无论是对听课教师还是对授课教师而言,帮助都不大。在授课过程中有突发事件是极其复杂的,一定要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所以经过我多年的实践,我觉得采用分类的方式,对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为评课提供较为详尽的信息是比较有效的。
现在存在的问题:
1、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有效究竟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我们在立足校本教研与有效教学的研究时,却存在极大的片面性,仅仅注重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提升,单方面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而对于课堂中学生的发展、技能的培养等关注力度不够;
3、在进行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只把关注的点放在了教师身上,放在了如何促进教师的教学有效上。我们实际上是走进了课例研究的误区,把追求所谓的完美教学、完美课堂作为了研究的主旨,而忽略了不确定性的、复杂的教学情境。对于备课,我们只是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公开课教学时才不断的去磨课、修订,追求所谓的有效。而对于教师的通常的备课方式(写或抄写教案),则比较简略;对于上课,我们也只是看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不是和课题研究相结合,课后的反思也只是在怎样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效上,基本忽略了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上;对于说课,教师尽管在之中凸显了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有效说明及反思,但说课显得比较肤浅;对于评课,我们则基本以评价为手段,只注重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与低,对应相应的评价指标从主观层面进行量化评价。
措施: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是每一位教师日常工作,从古到今,自从有了教师这个行业开始,教师们就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些环节里摸爬滚打。
备课,是每个教师都要经历的一个环节,凡有几年教学经历的教师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得全面。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上课,新课程主要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察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评课,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评课,作为教师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要考量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关系到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因此评课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作分析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课堂中,能否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能否达到更好的学习境界作评价。这就需要评价者能用成熟的教育理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科学的评价,需要评价者能用系统的思维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出判断,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或凭着自己的经验作评判。
所谓的“初中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就是通过对教师常态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观察与分析案例,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怎么去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通过案例分析,找出规律,确立基本原则、方法、途径与策略。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案例一般包括三大要素。案例对于人们的学习、研究、生活借鉴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案例的教学是通过案例向人们传递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所以,人们常常把案例作为一种工具进行说明,进行思考,进行教育。
我们对农村初中老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行为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之下初中老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应坚持的原则、基本方法、基本技巧、问题解决策略等。通过对初中老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案例分析,找出现有的行为与新课程的差距,以及今后的改进策略。
1、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制定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现状调查问卷,了解我校教师对于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认识和看法;并对认识和看法进行整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撰写我校教师关于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现状研究调查报告。
(2)案例研究法:在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方面进行案例研究,形成案例集。
(3)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与再实践中解决问题。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价、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2、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把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案例研究和全体教师视为一个整体,在课题研究组的指导下,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融入到研究中来。
(2)实效性原则:本课题研究重在继续有效教学研究,在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科学性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研究中不走过场、切实研究,凸显有效。
3、研究思路:
在已形成的有效教学成果和学校校本教研模式的基础上,以怎样促进教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整体能力的发展为突破口,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4、突破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