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5: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任职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任职教育

篇(1)

一、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

1.士官任职教育的认知

士官任职教育是指在一定学历基础之上,为了适应士官任期满或拟任职更高级士官而进行的岗位任职教育。解决的是担任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士官任职教育培养适应未来大规模战争需要的,以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化战争为基准点的,懂技术、善操作、会管理、能组训的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2.士官任职教育的目标定位

(1)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

熟悉基本原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合格军人的政治行为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正确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备做所属人员思想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基本素质;具有坚定和稳定的政治立场;形成遵纪守法、献身国防、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忠实职责的政治素质。

(2)够用的军事基本素养

掌握必需的军事共同知识、军事管理基础知识,以及必备的军事理论知识、军事基本技能、军事体育技能;掌握够用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相关的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武器装备发展概况和相关的科学技术动态;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和基层管理素养。

(3)娴熟的任职岗位素养

在本岗位(专业)上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装备操作使用维护能力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以及组训施教能力、管理带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形成适应本岗位(专业)工作的素养。

3.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

(1)培养模式多层次性、学制多样性

随着士官制度的改革,为了落实“不训不提”的原则,今后晋升短训将作为士官院校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出现。必须转变单一培养模式,形成多层次培养模式,以适应士官不同任职层次需求,弥补一次性培训专业口径窄、专业理论不扎实、知识超前性差等不足。

(2)岗位(或职业)指向性

士官任职教育着眼岗位(或职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直接面向或满足第一任职需要或职级晋升需要,必须以部队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配置课程结构、设置课程知识点和技能项目等。

(3)教育内容方式的时效性

任职教育的优势在于教育转型快、产生教学效益快、适应部队武器装备快等。士官任职教育培养的士官人才可以及时有效地在部队发挥效益,其知识、能力及素质能尽快地发挥作用。为此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强调时效性。

(4)知识技能的实用性

士官任职教育着力解决岗位任职能力,构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知识结构等人才培养方案要素时,必须以任职岗位能力必需的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做到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什么程度就讲到什么程度。

(5)与国民教育的衔接性

士官任职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的国民教育基础之上的,同时又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然,士官任职教育也必须考虑或服务于现代战争及军队建设发展实际、学员素质全面发展实际,这是士官任职教育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在设计课程及知识点时既要考虑认知基础,又要考虑岗位需求。

二、士官任职教育面临困境

1.任职岗位牵引作用不够

士官经过院校教育2~3年后,得到大专或中专文凭,甚至本科。从多年部队使用情况看,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士官,不足一半。由于毕业后不能从事专业工作或来校毕业后就未想从事所学专业,不能把岗位当作职业,进而不能把职业当谋生手段,造成在校学员学习无兴趣,主动学习动力不足。

2.任职技能娴熟度不够

在校学员2年的时间,所学内容比较多。在校总计学时1500左右,有的课程时间总部有规定不能突破或时间不足,大部分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学时数只有不足700学时,这种情况下只能完成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基本训练,要想熟练专业技能将是不现实的。因此,面临任职技能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

3.教育资源数量质量不够

士官任职教育对教育资源依赖性较高,要做到“讲、演、练”或“教、学、做”一体化,必须加大各种教育资源建设、开发力度。同时,增加资源数量和质量,尤其新型武器装备、昂贵武器装备等更是不可能为院校及时配发。只有做到学习环境与任职环境一致,才能做到学习内容与任职内容一致,熟练士官任职专业知识、锤炼士官任职岗位技能。因此面临教育资源数量质量不够的问题。

4.教员队伍来源单一

士官院校教员应该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然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教员从院校走向院校,没有部队任职经历,更没有在部队技术岗位工作经历。因此造成虽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武器装备操作使用不熟悉,限制了教学水平的发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士官院校教员必须是“双师型”教员,做到理论教学熟练、专业技能娴熟。因此,面临着教员队伍来源单一问题。

三、士官任职教育对策

1.严格学籍管理,做到训用一致,发挥学员学习主体性地位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是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内因。只有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院校教育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人才培养才有质量保证。学员学习动力不足,是任职教育长期以来始终没有解决好的倾向性问题。

2.提高教员队伍素质,增强教学质量,发挥教员教学主导作用

教员队伍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改变教员来源单一的状况,提高部队兼职教官比例或部队选调教员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保证每年20%院校教员与部队相应岗位交流。做到教员熟悉部队、熟悉武器装备,提高院校教学内容与部队武器装备针对性、一致性。

3.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

篇(2)

一、外军院校任职教育的主要特点

外军院校的任职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而且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训层次衔接紧密、任务分工明确。

美军规定:满三年中尉,需进修2—4个月;服役4—7年预提上尉,需培训6—10个月;服役11年以上少校、l2年中校,需到军事学院高级班学习l0个月;由生长军官晋升到将官,至少经过8年培训。实际上,外国军官的任职教育已经基本达到了一职一训、一岗一训、一级一训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体现针对性和实践性。

外军任职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具有层次多、时间短、针对性强的特点,强调“用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

以初级任职院校为例,外军担负初级任职教育的院校数量最多,一般是按兵种区分。各国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的任务是对新任命的军官进行担任排级职务的兵种专业技术训练;对在职的中、上尉军官和少数军官进行晋升连级职务前的进修和专业技术提高训练。训练内容大致可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班、排、连级分队战术;作战指挥与管理;训练组织三大类。开设的课程一般有本兵种的作战理论和技术、武器装备的使用与维修保养、班排连级战术与作战指挥、单个人员与小分队的领导、管理与训练组织。

(三)教官选拔交流制度健全。

从世界军事强国军事院校教员队伍的构成来看,除部分从事基础理论教学的专职教员外,大多是高、中级指挥军官轮流到院校担任教官,并已形成制度,其中不少外军还把院校工作经历作为高级指挥军官必备的任职资格。诸如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军队,都把实行教官制作为加强军事院校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长期坚持,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官制度,对教官来源、执教时间、职责任务、安排使用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以政策制度形式固化下来。

二、外军院校任职教育对我军任职教育的启示和对策

(一)着眼岗位需求,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衡量任职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就是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胜任本职工作。外军院校根据现代战争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值得借鉴。合理确定我军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岗位需求分析,明确受教育者未来任职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同时,要确认受教育者现在的状况与所任职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这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实现:一是以总部下发的各种文件为依据;二是以训练大纲为基本牵引;三是通过到部队调研,摸清部队对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毕业学员的主要优势和不足等,把部队的情况搞清楚,把岗位需求分析透彻,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建立在科学的客观依据之上。

(二)根据教学需要,完善院校教官与部队干部双向交流制度。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院校教官与部队干部双向交流的制度,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代职和交流有法可依;二是要拓宽代职和交流的范围。代职人员不仅局限于青年教员,还应扩大到中高职教员。三是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代职和交流形式。在代职人员的选择上,按计划每批次安排的代职教员要有不同年龄层次和职务等级;代职的形式不仅要有短期的代职锻炼,还要有长期的岗位任职。

(三)突出实践环节,构建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

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高素质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针对培养对象的层次特点,围绕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大力突出实践性教学,构建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

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能片面追求全面、系统、高深,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适时增加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训法等内容,保持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同时,要建立与主干课程相配套的实践课程,设立多层次内容的综合技能性实践;增加应用性较强的实践,不断提高学员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

2.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细化实践项目、实践过程和实践标准,突出基本技能训练,充分体现学员操作技能培养的特色。

3.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比例。

要克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思想,形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展开、分别实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增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使学员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进行实践锻炼;要克服实践课建设中的“小而全”思想,根据专业需要,按学科专业集约化、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原则,使实践课建设向综合化、规模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实践设备器材的利用率。

篇(3)

军事任职教育实现了培训与使用的有机结合,符合军事人才成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因此,这种教育制度为各发达国家军队所普遍采用。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情况看,大部分军官的学历教育在军队院校或地方高校完成后,都要再进入军队院校进行岗位任职培训。美军的新军官授衔后,每一次新任职都是与院校教育交替进行的,他们从尉官到将官分为八个阶段,每晋升一次职务都要经过院校的相应培训。培训时间一般都比较短,长的不足一年,短的只有几周,做到“先训后晋,晋训结合,不训不晋”,并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军一个生长军官要晋升到将军军衔,至少要经过八年的军事院校培训,占整个服役期的1/4时间左右。俄军制订的《2010年前俄联邦军事教育体系改革纲要》中也强调,必须提高军官职业教育的质量,使他们的职业训练水平达到军事职业活动和职业教育法规性文件的要求。

一、外军任职教育的特点

外军院校的任职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而且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他们实行逐级强化专业教育,使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不同岗位任职的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培养目标是一所院校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世界各国军校都根据军队建设和战争的需要,来确定任职教育的目标,并且根据现代战争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其岗位任职的需要。美军军官职务的每一次变动,军衔的每一级晋升,不仅要求相应的资历、经验、功绩,而且必须接受规定的任职培训。一般说来,军官要经过初、中、高三级院校的培训并完成规定课程才有晋升为高级军官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

外军的任职教育重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既要提高其理论素养,更要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军院校非常重视对军官作战指挥能力的培养,坚持以未来作战需求牵引军事人才培养。此外,各国军事院校还非常重视运用在一定岗位履行职责的形式,搞好实习和代职。俄军院校强调,学员在校学习期间要定期到部队实习,以便熟悉部队生活、武器和技术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了解部队训练与教育的组织方法以及保持战斗准备的措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部队实际,同时通过实际锻炼丰富和更新理论知识。

(三)教育技术手段具有先进性

外军院校认为,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外军在教学中广泛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军事教育领域。当前,美军院校不断改进教学设备,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教育教学领域,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如通过普及和使用电子计算机、闭路电视、电影、广播、通信卫星等进行教学。俄军高等军官进修学院设有各种兵器、器材专修室,活动模型,驾驶与射击练习器,可保障学员掌握兵器知识,学习武器和器材的使用。如指挥与通信专修室配备有可沟通师、团、营三级通信的全套有线和无线通信器材以及与显示屏幕相联通的指挥工作位置,学员在这里可练习组织战斗与指挥。通过练习,使其进一步熟悉训练内容,为以后的任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外军院校任职教育对我军的启示

外军院校任职教育的这些特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我军院校体制调整与任务转变的过程中,认真探讨和研究任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同时有选择地借鉴外军院校任职教育的情况与有益经验,特别是这些特点在体现与蕴含着的各国军事教育所共有的内在规律,对我国军事院校的改革和军事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作用。

(一)要根据岗位任职需要,科学设计好人才培养方案

外军院校根据现代战争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做法值得借鉴。由于我军的任职教育相对于学历教育来说学制比较短,培训任务相对集中,要按照“晋训一致、不训不晋”的要求,确立好初级任职培训、中级任职培训、高级任职培训等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培训学员在不同学习阶段学到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提高任职能力,防止前后培训雷同、中高级培训低水平重复。

(二)要注重学以致用,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外军的任职教育重在提高实际能力,突出实践环节。我军的任职教育也要强调以实践为基础消化理论、以操作为中介发展能力、以服务部队为宗旨促进军官职业道德的形成。必须增大专业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比重,加强模拟和实际岗位锻炼,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实践性。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以军事斗争、部队建设、武器装备更新、本职岗位急需的教育内容为重点,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突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同时注重复合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篇(4)

“软实力”(soft power)是相对于“硬实力”(hard power)而言的。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针对风行一时的美国“衰落论”而最早提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间接的使用力量的方法,即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政治价值观、民族凝聚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对于任职教育军校来说,其硬实力主要是为适应任职教育改革与建设需要的教学楼舍、设备设施等硬件环境,而软实力则是军校整体精神风貌,是军校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是军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政策制度、机构体制、校园环境、教研队伍等软件环境上。可以说,硬实力支撑着军校教学能力,软实力折射出军校的发展潜力,它们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军校硬实力得到了普遍提升,但软实力却成为制约军校建设与教育改革创新的瓶颈,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从战略高度关注软实力培育问题,大力加强军校办学理念、教育环境、体制机制、教员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打造军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以全面提高任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军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更新观念,廓清认识,切实打牢任职教育军校改革的思想基础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办学理念是军校教育的灵魂,也是一所军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军校任职教育不仅有别于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更重要的还在于教育观念的创新。重点确立三种新的教育观念:一是任职教育观。任职教育观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作用,岗位教育的明确指向性要求军校必须确立紧扣学员岗位任职和战时需求抓好教学,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如,针对地方大学生、国防生和4+1学员的实际情况,要加大初级任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中高级在职干部则重在谋划部队建设和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二是实践教育观。任职教育的专业性和任职岗位的实践性,要求军校必须充分发扬学员的主体性地位,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和环节,切实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三是创新教育观。任职教育是一种创新能力培养,而学员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着任职教育的成败。通过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和启发式、研讨式的授课方式,积极开展创新性教学改革,是创新教育观的根本内在要求。可见,任职教育军校改革的首要步骤就是在教育观上与时俱进的大解放、大创新。

二、理顺思路,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任职教育军校的发展战略

战略规划是指任职教育军校面向未来的长期发展部署和远景安排。办学定位则要求任职教育军校必须紧贴中国特色军革、军事斗争准备和履行军队新的历史使命的实际需要,面向未来、面向战场、面向训练场,坚持教为战、学为战、练为战,努力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根据办学定位军校进行战略规划时,需处理好与军校软实力密切相关的几种关系:一是处理好核心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关系。核心优势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它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比较优势。二是处理好发展核心竞争力与解决瓶颈问题的关系。军校软实力如同一个装水的“木桶”,涉及到制度、人才、文化等方方面面,只要有一项或几项是致命的“短板”或漏洞,就会成为制约军校软实力的瓶颈。三是处理好历史优势与现实困难的关系。一些军校在以往学历教育时期取得很多经验、形成了某些优势,但却很难适应任职教育的新形势、新需要,难以发挥军校软实力的竞争潜力,这就要求把历史优势变成现实的优势,以适应任职教育的需要。四是处理好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的关系。目前,许多军校在硬件设施、规模数量等外延方面发展较快,但在质量效益与创新能力等内涵方面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相比却明显落后。因此,发展军校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军队任职教育军校的共识。

三、突出特色,重视效益,大力推进任职教育军校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体现着军校科研水平、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装备设施等综合实力;特色办学是军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军校的独特风貌,是军校的个性和比较优势,是军校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任职教育军校相对于学历教育军校一般规模较小,只有更加突出鲜明特色,才能树立独特而良好的军校形象,才能取得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多次排在世界大学前三名,但其规模都不大,普林斯顿大学不过6000多名学生,加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长期保持在2000人左右,但有许多学科研究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再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很多军校规模并不大,学科门类也相对比较单一,办学层次只有军官任职教育而没有研究生教育,但却不影响它们成为世界著名军校。我国的任职教育军校大多数是单科性专业指挥军校,办学规模和学科门类都不能与很多地方大学相比,这是由每所军校特定的培训任务决定的。因此,确定军校的办学定位,必须十分珍借自身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建设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的军队“名校”。

四、优化结构,凝聚英才,不断加强任职教育军校的队伍建设

人才是培育和提升军校软实力的最终关键性因素。一所军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就是因为它拥有一流的科研人才和教学名师。同样,任职教育军校要提高软实力,就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一要加强军校教员与部队干部之间的交流机制。这是由于军校教员长期脱离部队实际导致课程内容脱离部队需要与任职教育需要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为此,建立配套法规和长效机制,积极选调部队干部充实教员队伍,定期组织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二要调整教员队伍培养的机制。这是由中青年教员学历较高与任职教育需要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偏低的矛盾决定的。为此,要充分利用军内外教育资源,建立中青年教员进修培训机制和相应基地。三要改革教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机制。这是由于高学历中青年教员理论学术水平较高与实践应用能力较弱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为此,要转变评审用人机制,引导教员向高级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四要建立开放办学机制。这是由任职教育军校编制体制、学科门类与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所决定的。所以,要依托军内教学资源,走专职教员与兼职教员相结合的路子,广泛从部队、机关、兄弟军校聘请专家教授承担相关教学任务,以弥补任职教育教员数量和质量的不足。

五、挖掘底蕴,着眼未来,积极构建任职教育军校的文化精神

文化人类学认为:“真正把人联系起来的是他们的文化,亦即他们共同具有的观念和标准”,也就是说,人类的行为是由文化决定的,作为个体的人是文化实践的生成物。而军校精神既是军校特有的文化传统的积淀,也是军校办学方向、学术氛围、学术水平、管理水平、教风学风等的综合体现,更是促进军校学员全面发展和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能力的强大精神支柱。具体说来,新世纪新阶段的军校精神应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原则。军校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青年学员的综合潜质和个性才能,促进其自由而全面发展。第二,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强化青年学员“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第三,倡导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军校青年学员要不辱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就必然要具有理想主义的献身精神,树立追求卓越和自我超越的信心,坚定报效祖国、服务军队而勇往直前的信念。第四,发扬科学、民主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可为军校发展营造一个崇尚理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氛围,民主精神则为科学精神和科技发展、为人的创造行为提供一个自由和宽容的环境。第五,确立团结、求实、创新的组织信念。团结是力量,求实是根本,创新是宗旨,这三者是军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履行新使命的重要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德斌.“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55-56.

篇(5)

士官任职教育既然是为适应岗位职务而进行的专业培训,目的在于使士官学员掌握和具备与特定的军事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确定任职教育理念时应将学员的岗位任职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要围绕这一根本来研究它的特点。重要突出任职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要根据士官学员的岗位任职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教授那些部队建设和作战急需的、在实践中管用的知识技能,以适应学员第一岗位任职需要。要强调实践应用,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解决岗位任职所需要具备的技术、素质、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上,不能一味地按老套路生搬硬套,要根据战争理论、装备、体制等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地创新课程内容,使其始终处于前沿状态。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按照理论以打基础为准,技能以熟练为目的,达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促进士官任职教育的改革与转型。

二、士官任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员队伍素质的提高

教员队伍在士官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学校其中心都是教学,而教员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本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适应士官任职教育的新要求,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士官教育教员队伍。

(一)教员素质的提高首先在于转变教育观念

任职教育的对象虽然仍是士官,但其本身的层次毕竟不同于学历教育士官学员,随着教学对象的转变,部分教员认为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不过是在校时短了,所以,存在应付心理,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与以往没什么不同。这是对任职教育的一种错误观念,要知道士官教育是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革的重要举措,随着世界新军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士官人才队伍的要求也与时俱进,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新军革促使现代战争样式更加多样、武器装备性能逐步提高,后勤保障任务更加艰巨,所以对士官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必须不断学习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着眼战争样式和军事环境的

变化,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士官学员的真实需求,满足士官成才的需要。通过任职教育这项重要举措,解决人才短缺与现实急需之间的矛盾,为我军的士官教育适应新军革,适应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做出新贡献。

(二)教员素质提高的本质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因此教员必须将实践作为检验自己知识结构是否过时的重要依据,要通过代职、调研等形式与部队保持密切联系,学校要多创造机会让教员参加部队训练、演习等重大活动,走出去,广泛取得第一手材料和经验,解决教学与部队实际脱节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供多种机会来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各种培训的力度,利用选送进修、外出调研、短期培训、课题攻关等方式,加强教员知识更新,合理安排新教员到相关院校培训,鼓励老教员及时充电,学新知识,确保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岗位上始终保持前沿、创新。同时,还要请进来,即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层部队军官或高级士官到院校短期交流教学,还可从地方相关院所聘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使本校教员取长补短,能够及时接触新装备,了解新战法,消化新理论,吸收新成果,掌握新方向。

三、士官任职教育改革的主体在于教学模式的整体变革

(一)教学内容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

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办学才有特色。要立足办学定位,针对培养对象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革,使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与新装备发展相适应,与部队要求相一致,以适应新军革需求和学员第一任职需要。针对学员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充实学员任职所需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使教育

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二)教学方法要注重以学员为主体,灵活适用

篇(6)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渴望认同和赏识。就如同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的理念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是指通过表扬或赞扬,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它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强调教员以平等的姿态和学员对话,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赏识、尊重、肯定学员,建立一个平等沟通交流的平台,鼓励学员发挥自己的潜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力量,不断的获得发展和成功。

任职培训的学员层次多,起点高,都有丰富的部队实践经验。很多学员甚至比教员的阅历还丰富,经验还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员如何得到学员的认同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可以先通过集体讨论、小组交流、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了解学员。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以真诚的态度肯定学员的能力、尊重学员的需求。了解教学对象是赏识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员应该放下姿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入学员中间,虚心的请教,互相交流,不吝啬赞美的语言。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表现的机会,都可以拉近与学员之间的距离。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一位愿意被学员接近,能够被学员接受的教员,才能得到学员的认同,最终引导学员主动学习,积极受训,发挥他们无限的潜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贯彻开放式教育理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传统封闭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新型教育,包括教育方式、过程、内容、目标、方法、手段等各个层面的开放。军队院校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任职教育是逐级培训,培训层次和类型呈现多样化,同一层次的培训对象有多种类型,同一类型的培训对象也有多个层次。再加上培训学员的个体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员不能停留在一门课一份教案的层面,而应该更加注重因材施教,融会贯通,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投入到教学中去。在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尝试实行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过程的开放、方法的开放等等,以培养复合型、综合型的适应部队需求的军事人才。

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和很强的实践性,走下课堂,走入部队。打破教材、课堂的局限,及时将部队的军事斗争准备和信息化建设中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引入教学,积极开展与学员间的交流,鼓励学员把部队训练和一线岗位的工作经验带入课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甚至不同的学员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员的参与,允许学员多角度,多因素,多方位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开放的姿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理念

任职教育培训周期短、周转快,同一对象一年可能有多期培训人物。根据这一特点,教员应该围绕部队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坚持教学的适时性和创新性。让学员能够感受到每次的培训都有新内容,新收获。

“没有差徒弟,只有差师傅”,学员有没有学下去的兴趣,关键还在于教员有没有破费“心机”去求新求变,这里的“新”、“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还包括教学方法、手段、方式等等。要以部队需求为出发点,跟上部队建设发展的形势,及时更新,大胆创新。以求异思维能力扩展创新的维度,敢于大胆否定,开拓思维,摆脱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善于质疑和否定原有的知识,用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角度,去认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具有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部队建设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方法进行研究。

四、脚踏实地,在教学中贯彻终身学习理念

篇(7)

任职教育所具有的短(培训时间短)、实(突出岗位实际需求)、新(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等特点,对任课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刻理解任职教育对教员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教育改革的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完成教员角色转换,培养一支适应任职教育要求的教员队伍,对搞好任职教育意义重大。

一、任职教育对教员提出的新要求

教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任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员的素质,必须清楚任职教育对教员提出的新要求。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在学历教育中,教员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课堂信息的交流变成了一种单向的传输,学员只能机械地接受信息而无法影响信息,造成思维和学习的被动,影响到学员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重在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以适应任职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员树立一种全新的“学员主体观”。

(二)具有更高的理论水平

教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是胜任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员要针对任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及时吸纳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任职教育中,解决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是个核心问题。同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的对象构成要相对复杂一些,但他们的共同点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本专业知识的培训,尤其对即将从事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更为欠缺。因此,这就要求教员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外,还应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只有教员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任职教育才能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岗位任职需要。

(四)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任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更应该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的教员。

二、教员队伍现状与任职教育要求的主要差距

从任职教育的教员队伍现状看,还不适应任职教育的要求,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陈旧

首先,在目标观念上,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坚持能力本位,没有强调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师生观念上,还没有彻底变传“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

(二)实践知识缺乏[1]

近年来,虽然工作一线单位和院校的双向交流有所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教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目前,一些教员的实际工作经历空白或任职工作时间不长,对一线工作情况不够熟悉,任职实践经验不足,实践知识缺乏。

(三)教学方法单一

现有许多教员还习惯采用传统的集中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一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应用得不多,不能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任职教育要求教员完成的角色转换

为了适应任职教育对教员提出的新要求,逐步缩小或消除教员素质与任职教育要求的差距,从事任职教育的教员应完成下列几种角色的转换[2]。

(一)从知识传播者向能力开发者转换

任职教育坚持能力本位的理念,重在培养学员任职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传统的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任职教育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开发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任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员任职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要求教员确立发展变化的学员观,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欣赏学员的能力,坚信每个学员都是有待开发的任职者,着力挖掘学员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

(二)从学习管理者向学习指导者转换

人们一直把教员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员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递给学员。这样教员就成为学员学习的管理者。通过严格的管理,希望学员认真学习。然而在任职教育中,教育对象大多是成人,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员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将相对弱化。并且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员在学员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教员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任职教育中,教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员有效地学习,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从为人师表者向价值导向者转换

在过去价值观相对稳定的统一时代,社会赋予教员人生楷模的期望,教员担当为人师表的角色。教员既是学员道德规范的传授者,又是学员道德行为的榜样。但是由于任职教育处于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这个大背景中,学员的价值观念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员要更多地成为学员的价值导向者,帮助指导学员澄清各种价值观念,选择各种道德行为,解决新的岗位任职中出现的困惑,注重培养学员的价值选择能力,发挥学员价值观形成的导向作用。

(四)从知识复制者向研究者转换

任职教育要求在培训中学员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员要实施研究性教学。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中,学员的知识来源主要是教科书,教员也就相应地成为解说书本的复制者,他们把书本知识及前人的经验理解,教给学员,要求学员记住。在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下,教员对任职需要的知识起延续的作用,对任职需要的能力培养起重复操作的作用。而任职教育的特点,需要不断地突出岗位实际需求的变化,对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发展。这就要求任职教育教员从传统的知识复制者转化为研究者。

篇(8)

中国分类号:U672.1

船体修理是船艇装备技术保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对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任职要求,所以应对船体修理专业学员的任职教育必须要紧跟形势发展,积极探索岗位任职内容,充分发挥院校和基层两级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为基层培养高素质的船体修理专业人才。

一、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的特点

1、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船体修理专业学员的培养课程除了基础课程外,专业课程都是从修造船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在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时,必须结合一定的实践性教学,才能加强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而学员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所以培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专业知识综合性较强

根据教学培养计划,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包括有多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等。其今后的岗位任职所需技能也包括较强的综合性,可能在维修的过程中会遇到如船体制图、船舶原理、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设备与系统、船舶焊接等相关知识。

3.需与维修实情相结合

船体修理专业学员在学校中学习的是专业基础知识,然而基层的船型较多,船队规模大小不一,修理设备不同,会造成不同的维修方法。这些都需要学员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的要领与基层实际相结合,发挥最大的保障效益。

二、发展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必须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船体修理学员任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基层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使其毕业后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所以船体维修专业学员任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从该专业的任职特点和水平出发,坚持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坚持以服务船艇装备为宗旨。课程体系不但要设置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更应该重视发展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适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提供多种渠道、多种机会,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也必须要注重全面发展,要将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训练内容,强化学员要带着问题去学,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理论知识与维修实际相结合,专业知识同步更新。同时,也应加强与一线维修单位的合作,如修船厂和修理所,安排学员有序进入相关船艇实际维修操作。这样,经过大量的实践性强化训练,让学员提前进入岗位角色,做到具备“一岗多通,一专多能”教育训练要求。

三、发展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必须要强化学员的主体地位

目前,学员进校前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由此导致了学员学员的自信心、进取心不强,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的多、强调“学”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的主体意识,削弱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任职教育中学员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必须要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学”作为教学内容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学员学习方式的变革来推动“教”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员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管能动性,教育理念要从“教员以教为本”转变到“学员以学为本”上来,要鼓励学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通过设立合理科学的培养模式,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

例如,任职教育中较为注重对学员科研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而学员的科研能力培养更多的是要通过学员的自主学习来获得。因此任职教育培养方案应积极鼓励学员参加科研工作,并为他们从事科研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提供各种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建立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学员通过参与科研工作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以及用专业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发展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必须要加强“双师型”教员队伍的建设

构建更加适应任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对于发展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十分重要。教员要求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建立“双师型”教员队伍是任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特色,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博学多才的讲师,更应该做到在实际中解决问题技能娴熟的工程师。

任职教育“双师型”教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制定长远的教员人才培养计划,可采取内部培训、外部引进、合作外聘等多种措施。对于一些基层经验薄弱的教员同志可以加强任职教育的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将他们放到基层或修船厂代职锻炼。通过在实际生产中积累经验达到提高自身任职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也可以从基层或修理厂等一线单位吸引一些既有工作经验有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才。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改善任职教育中教员队伍的结构。

五、总结

总之,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基层后勤保障体系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任职培养方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我们应充分借鉴其他专业任职培养的成功经验。研究、总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出更多的船艇维修技术力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维宏.学员任职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学员.2009,1

篇(9)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作出了军队院校教育要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转型的决策。但其中仍存在着任职教育特点不鲜明、学历教育痕迹浓重等问题。在面向新的教学任务,重新设计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搞好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真正实现向任职教育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应把握任职教育基本要求,重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任职教育是在学历教育基础之上,以提高军人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的军事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重在赋予学员相应的岗位任职能力,具有很强的岗位指向性,这与学历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要实现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变,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就应当按任职教育的要求重新设计。在教学内容中,应当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前沿性和复合性。第一,教学内容设计应突出针对性。在学历教育中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实践的普适性。而面向任职教育,应当研究学员毕业后的岗位要求是什么,什么才是面向其任职岗位所需的学习内容。以《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为例,在学历教育中,网络基础理论会详细讲解计算机网络的ISO/OSI RM参考模型,及其所分各层的主要功能为特点,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网络理论基础体系。而面向军队学员,以需求为牵引,更应强调理论的简化和实用够用即可。这样才能使学员在完成院校的培训后,能够适应其岗位需要,较快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工作实际中。第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还要结合岗位实际,突出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学历教育中,往往以打基础,成系统为主要目标,而在任职教育中,面向任职的军事职业教育更要求在学历教育基础上,注重学员的动手能力培养,使学员学习结束进入岗位后,能够把所学的内容直接运用到工作中去。任职教育相对学历教育,相对来说时间较短,所学课程的课时也有所压缩,必然有所取舍增加其实用性。以《计算机网络基础》为例,同样是一门课程,学历教育中强调基础理论传授和理论基础体系构建,而在任职教育中应以怎么用,用什么为主要内容。比如在学习局域网部分内容时,就应当培养学员构建局域网的实践能力,能够结合部队实际特点锻炼其实践能力,对于学员回到部队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第三,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突出引入相关学科中较为前沿、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教学内容。在突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基础上,应当把前科中的新方向、新理念、新变化、新发展等前沿知识和一些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任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学员在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如岗位变动或职务晋升,往往就会再次进入院校进行培训。这时,某些课程可能已经学过。如果教学内容不能不断更新和调整,那么就会出现低效的重复学习现象,对学员的能力更新不能进到真正的帮助作用。目前科技发展日前月异,部队的建设和武器装备也不断更新发展,必须不断将所学课程相关学科较前沿,发展变化最快的内容加入教学中去,使学员的培训学习始终能够看到最新的发展和进步,既可以开拓学员的视野思路,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带动任职教育良性发展。这和学历教育中突出经典、成熟的基础理论教育有明显的区别。第四,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结合部队实际,强调学习内容的复合性。在学历教育和地方院校教育中,往往学习内容都有现成的体系和教材。而面向部队学员的任职教育中,为实现任职教育的岗位指向性,必须使教学内容紧贴学员将来的岗位实际需求。而军事职业岗位具有其特殊性,那么其需求直接使用地方现有的理论体系和教材往往难以满足。为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必须强调学习内容的复合性,既有基础的理论基础,又要和部队实际相结合,既有通用知识技能部分,又突出部队特有内容的特色教学内容。这就要求首先在教材上实现由教员精选教学内容编写实用性较强的讲义,而不能简单使用地方现有教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的复合融合,既有通用的基础和来源,又强调在部队中的实际运用。

其次应把握任职教育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把握教学方法设计。任职教育以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为基本目标,强调能力培养而不是学历教育的基础理论平台。在面向任职教育目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基本属性,教学对象主要特点等要素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提高教学质量效益。在任职教育中,应改变教员满堂讲,学员满堂听的学历教育基本模式,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形成教员与学员的良性互动。例如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中讲解局域网部分时,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教员精选部队中较为典型的营区网络实例进行分析讲解,也可以请学员对自己部队的网络情况进行讲述,同时可以开展讨论,能有效增加教员与学员间的互动。这样不但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吸引学员的兴趣,还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牵引,有效进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目前在军队院校中学员都是以队为单位组织上课,人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很多课程采用全队大课的形式组织。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请专家教授进行的讲座授课,机会难得,内容精深,可采用几个队同时参加的大讲座课形式进行;一般性的基础理论教学,可采用以队为单位的理论大课形式教学;而操作训练课程,重在培训学员的具体能力,则应尽量采用小班式教学。例如讲解网络基础理论时,可采用理论大课形式全队参加;而网络工程实验,就应采取按区队分别进行,同时在区队中再分组进行的组织方式;请到专家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时,则可以使能够参加的学员队都参加,或通过网络视频传输方式同时进行。

第四确实保障教学过程有效进行,大力进行教学环境设计。任职教育要求突出培养学员的任职能力,必不可少需要一些对岗位工作的模拟环境,只有确保一定条件的教学环境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例如组织学员练习反恐训练,就必须建立专业的反恐训练场所,而不能使用传统的战术训练场,否则训练无法有效开展。仍以《计算机网络基础》为例,讲解综合信息网络应用,就必须配有使学员连接使用综合信息网的网络实验室,而不能用互联网代替。某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还会要求建立专门的模拟训练场所,开展模拟训练。任职教育相对学历教育来讲,更加贴近真正的军事工作岗位,为完成多样化的岗位培训要求,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环境设计。

总之,为实现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变,必须转变观念,首先进行良好的教学内容设计,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前沿性和复合性。在此基础上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完善相关教学环境,面向学员任职岗位需求,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效益,逐步实现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 朱如坷 现代军校教育论 北京 海潮出版社 2003.

篇(10)

有效教学(e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率,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然而,由于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及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的差异,到目前为止,对于有效教学的界定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看法。外国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是从教的角度开始的,即研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研究的是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继而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试图从中发现教师与有效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行为。在西方学者目前流行的视角里,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我国绝大多数研究者把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即把教学有效性的实质看做教学目标的实现,基本上认为有效教学就是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总之,有效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师有效的“教”,更应该突出学生有效的“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最优的方式、高效地促进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上的实现,使学生获得全面、自主的发展。

二、当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军院校任职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历教育下教学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军队院校始终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因此,部分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基本上仍然套用学历教育的模式,沿袭学历教下的教学观念。他们片面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员是教学主体,教学只是向学员传授知识的手段,教员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员,教学目的便达到,学员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显然,这种做法已经不能适应“能力本位”的任职教育。其实,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属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体系,两者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学历教育属于通识通才教育,具有基础性、稳定性、长效性等特点,培养目标重在打牢学员成长发展的坚实基础,注重较强的适应性。而任职教育属于专才教育、学历后教育,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更强的创新性等特点,培养目标重在赋予学员相应的岗位任职能力,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要想实现任职教育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

(二)教员综合素质不能达到任职教育的要求

在任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和很强的实践性,任职教育学员又普遍具有丰富的部队任职经历,这就要求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教材、课堂的局限,及时将部队部队训练和一线岗位的工作经验引入教学。但是当前任职教育院校中仍有相当部分教员缺乏部队实际工作经历,这样势必造成教学过程中讲授的知识与部队实情不符合或者与教学对象的岗位工作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可能教员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备课上,课件也制作得精美,但这样的教学属于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

(三)教学管理过于僵化,课堂氛围不够民主

有效教学理论指出,每一次教学活动是否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这一主体参与的态度、状态和程度如何。只有学员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任职教育教学是集体化教学与个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其中集体化教学的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实施教学管理。其实对军队院校来说,教学管理往往已经够严格,但课堂氛围远不够民主。尤其部分教员在教学管理方面过于僵化,对学员不够尊重和信任,造成学员上课心情紧张,有问题却不敢发问,不敢质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僵化的教学管理和不民主的课堂氛围肯定会造成低效率的教学。

三、有效教学理论对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灌输式”、“讲稿+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教员为主体,把学员当“容器”,使学员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成了抽象的说教。加上教学内容脱离学员的实际需求,造成了学员厌学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岗位任职教育突出了对学员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那种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案例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教员的主要职能应从以信息传播为主转变为以学习方法引导为主,教员的角色也应从“讲学”转变为“导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员是教学的主导,学员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争取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二)建立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机制

联教联训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理论与实践、院校与部队、课堂与战场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建设院校教员、部队教官、在校学员“三位一体”的联合育人队伍对于任职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1.建立部队与院校干部双向交流机制,在优化中加强教员队伍建设。

首先,打牢院校自身教员队伍的基础。通过选派教员骨干赴部队代职、参加重大演习、调研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员的部队阅历,掌握部队面临的具体任务,了解部队训练、装备使用与发展、人才建设的新要求,研究部队出现的新问题。教员经常性地深入部队,一方面可以丰富自身的军事知识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吸取部队的先进工作经验,充实教学内容,使任职教育更贴近部队实际。

另外,挖掘部队优秀人才资源。从部队选调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责任心强的干部到院校任职或担任兼职教授,围绕当前部队训练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到院校登台授课。积极开发在校部队生学员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倡导学员走上讲台,发挥学员自身潜在的作用。

2.院校与部队共同参与联合教学。

对人才培养方案实行院校和部队联合制订计划,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阶段,应主动与部队加强联系,听取部队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让学员也尽早了解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要按照部队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确定教学内容,邀请部队干部参与编写、审查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部队实际训练相一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协作部队的训练资源,在部队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使学员提前了解未来岗位对自身能力的要求,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就教育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也说“亲其师,信其道”,意思就是“敬重老师,亲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面对学习。教员对学员充满尊重、关心、信任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包容学员,学员反过来也会给教员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只有这样,学员才会形成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心理气氛,才敢大胆质疑,才乐于与教员展开讨论,才会不“唯书”,不“唯师”,才利于营造“乐学”的气氛。

一位愿意被学员接近、能够被学员接受的教员,才能得到学员的认同,最终引导学员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优长。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部队需要为导向,以全面岗位职责能力培养为核心。

参考文献:

[1]陈晓端,毛红芳.试论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构建[J].当代教师教育,2009,(1):6-10.

上一篇: 课程培训总结 下一篇: 社团学期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