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5: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科研经费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产生的费用。通常情况下,科研经费是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基金会等各类机构组织通过委托研究课题或者以公开招标课题形式筛选申请书的方式来分配,其目的是用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研经费是保证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呈现大幅度提高的态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同样,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2011年度和2012年度立项课题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科研项目立项总数增长了9.4%,资助金额总量增长778%。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呈现跳跃式增长。
一、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与研究进度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课题项目立项与经费实际到帐有时间差,研究进度较快而经费执行不足,往往发生课题验收前突击使用经费和用其他来源经费垫付本研究课题的前期研究费用情况。而且大多数纵向研究课题要到结项后才会划拨余款,明显无法与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相匹配。
2.经费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偏差较大。主要表现为①某些经费科目支出严重超过预算,例如国内差旅费调研费预算为3万,项目经费结算时却实际支出5万。②某些经费科目支出不符合国家标准。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规定劳务费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支付给没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研究人员(如研究生)或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而实际执行中却往往发生给有工资收入的项目组成员支付劳务费情况。③经费支出与科研项目无关。例如,以考察、合作单位协作经费等名目套用科研经费。对于以上问题,首先是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性质认识不足,往往有“项目是我本人辛苦争取到的,如何使用是我的权利”想法。殊不知,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理应符合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而且,各类机构、基金委公开招标的课题也有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在科研人员本人签字递交申请书,相应机构、基金委公布项目立项结果并下达立项通知书、拨付研究经费时,这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的法律关系,科研经费的使用就应当以服务项目为主旨,科研人员应秉承契约精神,按照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和项目申请书中的经费预算情况执行,而非随意变更。其次,科研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对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科目的实际内涵认识不足,从而产生经费执行中的种种问题。
3.高校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科研管理部门较为关注项目立项率、结项率,对于科研经费使用无法做到跟踪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对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的管理却不确定项目研究执行情况;科研人员重视项目研究进度而忽视预算执行。三者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相应的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形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的现象。
二、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管理
所谓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管理是指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人员三方形成协作,在保证项目研究和经费使用的同时,实现预算编制、研究进程、结项决算的统筹管理。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研人员应当在充分了解相应经费管理办法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安排研究进度,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经费预算,避免“随便写写”的经费预算。
2.项目立项后对经费预算落实的管理。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合作,通过财务报销系统,将经费预算落实,以报销科目分类码控制经费支出,杜绝经费实际支出不符合预算的情况。科研人员也应当根据实际研究情况,落实前期经费、后期经费的支出,对于设备、图书等物资按要求登记入学校资产并接收定期资产审计。
3.结项决算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即将进行结项验收前,提醒科研人员关注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对于尚未支付款项等要加快经费执行。科研人员也应当在验收报告中对于结余经费的原因、使用加以解释,避免发生因为经费收回而影响科研项目后续研究成果的情况。
三、对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建议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管理和法制教育。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当主动把工作做细做实,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科研人员宣传讲解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原则、流程和管理办法,使科研人员从申报项目、编制经费预算时就有统筹安排,合理、合规的编制经费预算,提高实际预算执行的效率。同时,也应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范畴,使得科研人员能自觉遵守相关财务制度,避免科研经费浪费、腐败的发生。
2.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在下达立项通知时就提醒科研人员按照项目申请时的进度安排研究任务和使用经费,认真履行科研合同,在项目中期检查、结项验收时不光考核其相应的科研成果,还需要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对于确有实际情况影响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时,科研人员应及时向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报备,在管理规定许可的前提下进行经费预算调整,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3.构建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光是监督管理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得当,更重要的是发现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提高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关于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1(15).
2系统设计
2.1角色分配
该系统为面向多角色用户的服务平台,不同类型的用户所具有的操作权限也不同。基于角色分配开发用户管理模块,实现对用户权限的统一管理,主要涉及系统管理员、项目申报人、评审专家(包括业务评审专家和财务评审专家两类)和系统访客四种角色,根据业务流程中各类角色用户的职能分配相应的功能和操作权限。其中每个角色的详细功能说明如下:
(1)系统管理员。即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题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主要职能包括:申报人员管理、评审专家管理、业务受理、预审申请书、组织管理评审工作等。
(2)项目申报人。即具体开展项目申报的科技人员,主要职能包括:维护个人基本信息、填写项目申请书、项目预算书、中期执行报告、项目结题验收报告及成果共享报告等。
(3)评审专家。即参与项目立项评审、结题验收评审的业务专家和财务专家,主要职能包括:维护个人基本信息、评审项目立项申报书、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和项目结题验收报告等。其中业务专家主要评估项目执行的技术可行性,财务专家主要针对项目执行的财务预算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查。
(4)系统访客。即其他管理人员,可以自由浏览系统首页的科研项目通知通告等信息,但不能执行项目申报、评审等流程。
2.2功能模块
注册与登录模块:所有用户信息与腾讯通RTX(RealTimeeXchange)绑定,所有用户可通过RTX系统完成注册。该系统将科研管理部门人员默认为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对每位注册的用户分配角色。由于一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完成,需要项目申报人、项目管理人员、业务评审专家和财务评审专家4类人员的协同工作。同一个人在项目管理流程中存在职能变换的可能,比如申报人员由于资历丰富,可以作为申报人员申请科研项目,同时又可以作为专家来评审其他科研项目,因此系统为每位用户设立了2种角色,即申报人员和业务评审专家(或财务评审专家)。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统一分配角色,在系统内设立专家数据库,并默认其余用户都为项目申报人员。登录时,根据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RTX中用户的注册信息进行验证,信息无误则登录成功。在无需进行任何操作时,所有用户都可以以系统访客的身份浏览系统首页中的内容。通知通告模块: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用于日常科研项目信息的,包括下达项目申报通知、项目资助通知、中期检查通知、结题验收通知和评审结果等,并默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置顶信息。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分为项目申报与受理、项目评审流程管理、在研项目管理、项目验收管理4个子模块。项目申报人员、评审专家和系统管理员进入各自的项目管理界面后,通过选择年度和项目类型进入相应的项目执行流程。项目执行过程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初审、专家评审、下达任务书、项目中期执行报告、项目结题验收报告和项目成果推广报告等。不同模块中提供相应阶段所需要的电子表格下载。以项目申报业务流程为例,项目申报人员登入个人账户提交项目申请书,由系统管理员进行初审,初审完成后由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将项目分配给该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专家通过登入个人账户查看所负责评审的项目,将评审意见表上传到系统中;系统以EXCEL表形式自动生成全部项目的专家评审意见结果,统一由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进行汇总。系统管理员可以按照项目执行进度对项目进行统计与管理,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及时有效,并能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监督并做出提醒,使得项目实施过程更加可控和严谨。成果共享模块:主要针对项目结题验收中被评定为优秀等级的科研项目,由该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执行过程的详细报告及成果使用情况说明,由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后,到成果共享专区,供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学习与借鉴。
2.3系统体系结构
针对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案与管理思路,采用基于J2EE的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模式,B/S模式易于用户使用与维护。系统架构采用:Spring,Hibernate,JSP,Tomcat6和MySQL数据库。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IoC和AOP容器框架,简单轻便,同时对主流的框架提供了很好的集成支持;Hibernate是一个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实现数据持久化;JSP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用它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Tomcat6是Web应用服务器,具有运行时占用的系统资源小,扩展性好等优势;MySQL数据库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等优点。
3系统特色
(1)通过二次开发
将企业级通讯平台(RTX)与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绑定,使用户注册与登录更加便捷,管理员可按照用户所在的部门进行角色分配,申报人员和专家用户可以通过RTX接收系统管理员的信息,使得信息与接收更加高效,促进地震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流程不断优化,提升项目申报、评审等实施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采用B/S模式使得各地震台站不需要部署客户端应用程序
只需计算机支持浏览器即可访问本系统,解决了省地震局直属的13个地震台站分布较分散的问题,服务器端项目管理系统的升级、数据库维护都不需要修改客户端的配置及程序,不影响客户端的使用。
(3)通过对地震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和流程分析
集成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利用先进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推动地震科研项目管理网络化和现代化,在集中的科技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提供地震科研项目管理、查询、信息、科技成果展示和信息共享服务,为科研项目管理的完整流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
科研类项目档案是科研院所在发展科技事业中形成的重要档案资料,是引领科研发展、创新科研事业的宝贵资源。科研类项目档案是指在科研活动中承担的项目、课题和其管理全过程形成的原始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包括项目、课题的提出、立项、审批、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等各阶段中的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实验数据、图纸、图表、照片、声像、电子等各种载体形式的科技文件材料。
近年来,我所申报和承建项目、课题越来越多,包括省部级、市级和区级和与高校企业合作实施各类建设项目、科研课题等数十项。其中,2016年完成验收的省部级项目有5项、区级合作课题结题的7项、自立课题结题15项,待结题验收的2项和正在实施建设项目11项。我所科研项目建设繁多,其归档办法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归档五花八门,在科研项目的归档和验收时总有那么一两个小问题,要么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注意搜集相关资料,或资料准备仓促,验收结题时存在档案资料不全、不齐等缺点,影响了项目验收和档案归档。为了进一步提高科研类项目的验收结题率,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水平,本文就以我所承担的市科委应用开发类项目《大鳍规模化繁、养殖关键技术及中试研究项目》为例,浅析科研类项目档案归档的一般方法,以此指导我所科研类项目归档管理工作,提高科研类项目的结题验收率和归档率,确保科研类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以此提高项目档案的利用开发率,促进水产科研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1 项目简介
《大鳍规模化繁、养殖关键技术及中试研究项目》是我所2013年申报的市科委应用开发类项目,经过2年的研究、实施,现已完成了项目研发全过程的科技材料的收集、整理,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荣获专利受理书和科研成果证书,并已初步完成项目档案的分类、组卷、编目等归档工作。以此为例,具有科研类项目档案归档的集中代表性,浅析科研类项目类档案归档的一般方法。
2 科研类项目档案管理责任
项目立项申请后,建立项目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将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课题实施同步进行,纳入其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等的整个科研活动中,实行建档工作和科研工作“四同步”管理,负责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同步收集科研项目档案,为整理档案、验收项目作好准备。
“四同步”管理即:①下达科研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②检查科研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③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④科研成果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以及科技人员晋级考核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
3 科研类项目档案整理一般方法
科研类项目档案按照项目和档案的验收要求整理档案,依据科技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结合内容和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做到结构严密,系统条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其一般方法是:
1.项目编报通知。
2.项目任务书或实施方案(电子版本纸质化)
其中包含条款细项: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和研究内容考核指标项目主要学术骨干④项目主要技术骨干⑤项目实施月计划及验收计划⑥经费预算⑦各方主体责任约定及知识产权归属⑧任务书签订(协议或合同)。
3.下达立项计划书(项目及资金下达通知书)。
4.项目绩效考评材料(项目实施总结,一般项目5套、重点项目一式6套)。
包含: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图项目简介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有关制度④项目财务支出明细账目⑤项目进展情况⑥项目执行情况自评估报告⑦其他需要补充材料。
5.项目验收申请。
包含:项目验收申请表项目验收会议通知项目验收会议专家签到册④项目验收专家组专家意见⑤项目结题证书⑤项目⑥项目专利申请书或项目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6.验收结题材料(一般项目5套、重点项目一式6套)。
包含:收结题申请书项目立项申请书项目预算申报书④项目任务书⑤项目自评估报告⑥项目工作总结⑦项目技术总结⑧⑨专利申请或受理书⑩财务核算资料。
7.科技成果登记申请。
包含:科技成果登记表科技查新报告科技成果评价报告④科技成果证书⑤科技成果完成人证书。
4 科研类项目档案归档入卷
按档案规范要求,科研类项目档案亦遵循相关要求,产生的所有电子版本、图片文字材料等统一用A4纸打印,需图样清晰、文字排列整齐美观,页面整洁,四周留有空格,左测要留出2.5公分的装订线,不得乱画和污损,不得在正文上修改。遵循科研类项目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科技文件材料的成套性,以项目(课题)为单位,组合成一个或若干个卷盒。
5 科研类项目档案移交
科研类项目档案整理完毕后由承担项目科室移交给档案室归档,造具移交清单一式2份,移交、接交、监交手续齐备完善双方签字后各保存一份备查,以备科技档案利用、开发。
参考文献
一、创新项目分自然科学类项目和人文社科类项目,每类设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共设立380项左右,其中重点项目约140项,一般项目约240项。创新项目资助额度为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15万元/项,自然科学类一般项目8万元/项;人文社会科学类重点项目5万元/项,人文社会科学类一般项目3万元/项。
二、申报范围为本市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和示范性高职院校。
三、创新项目申请人条件
重点项目申请者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45岁以上正高级职称者只能申报重点项目;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人才、国家重点项目、部市重大项目获得者不纳入申报范围。每一申请人承担的*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项。
四、项目申报采取各高校择优限额申报的方式。
(校名)的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申报限额为项,自然科学类一般项目申报限额为项,人文社会科学类重点项目申报限额为项,人文社会科学类一般项目申报限额为项。
五、重点项目采取答辩评审方式进行遴选,一般项目采取书面评审方式进行遴选。
六、项目立项后先下达总经费的70%,30%为预留经费于项目结项后拨付。
七、项目申请人按要求填报《*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申请书》、《汇总表》,表格均可从“*教育”网站()表格下载一栏中下载。申请书一式五份,由学校签署审核意见后上报。电子文件发送至:lujin@。不受理个人直接申报。
八、本次项目申报工作截止日为2009年6月22日。
九、本次工作委托*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办理。地址:宝山路251号甲,联系人:王少龙、陆瑾,电话:56627216。
在知识经济下,我国对科技的重视及支持力度日益加大,不断加强各种渠道的科技经费的投入。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同时还可以增强高等学校的经济实力。有调查显示,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任务主要由高等学校承担,在863、973等高科技研究领域中,高等学校大约占据半壁江山,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高等学校所占比例也不容忽视。因此正确认识加强高等学校科研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科研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构建完整系统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成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
一、某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1、某高等学校基本概况
某高等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处于前茅的多个主干学科,建立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学校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综合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
2、某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当前学校财经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原则。财务处是学校财经管理的唯一职能部门,负责对全校财经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学校一切财力均应由财务处统一核算和管理,做到既有分级分类管理,又有统筹规划安排,加强财务收支的计划性、统一性和完整性。校内所有预算外收入均属学校财力,必须纳入财务处统一核算管理,实行“多口进”“单口出”的管理制度。同时某高等学校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主要是按照部门职能划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及其合同管理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下拨及日常收支核算工作。在科研人员立项前,由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动员,发动教师及科研人员积极申报,然后按照申报条件和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查,申报人选题后,科研管理部门指导其填写申请书,待项目批准立项后,由主管部门将科研经费拨至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再由财务管理部门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划分至不同的项目类别中。项目负责人负责控制科研课题经费的支出,财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的管理办法核算管理。
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
科研经费作为预算外资金核算管理,由于受传统资金管理方式的影响,形成了预算内资金管理严格而预算外资金管理松散的格局,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
1、部门管理职能划分各自独立
当前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明确,相对独立,便于工作职责的确认及考核,使知识和信息逐层流动,决策从顶层塔尖向底层流动,有利于各种政策方针上传下达,有助于科研管理职能的发挥,但是随着高等学校科研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市场变化迅速,这种结构的适应性已经降低。但是对于科研项目管理来说,这样的管理模式就有些欠缺,各个部门行政界定分明,缺乏交叉,体制僵化,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对外界的变化反应不敏捷,使不同形式的科研活动,在人员组成、工作思路、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2、科研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由于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认为科研项目和经费主要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因此经费的所有权归课题组所有,学校无须过问或过多干涉。科研经费实行课题负责人制,经费到位后学校扣去留成部分,余下的经费都由课题组自己去支配,财务部门在实际核算的过程中,只能对每一笔业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会计审核,由于不了解整个项目预算中的各类支出比例,无法对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分析其总体支出会发现在项目支出中,日常差旅费及会议费的支出数额庞大,而设备费、材料费等类费用比重很少,日常核算未能按照项目申请预算书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使得科研支出结构不优化。
3、科研经费使用失去控制
某高等学校中的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负责人都是学术型人才,对于项目经费管理缺乏经验,对经费使用控制方面不是十分熟悉,在使用经费时缺乏计划,用到哪儿算哪儿,常出现经费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有的甚至最后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完成计划研究内容,而有的项目已经结束可是经费结余很多。而财务部门由于不了解项目的进行程度,无法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将经费的使用进度和项目的进度相结合控制,也无法按照预算来控制支出,这也是造成实际开支与预算、决算不相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4、科研项目预算缺乏科学性
某高等学校目前面临的又一问题是科研项目预算与实际开支相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一方面在于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脱节,另一方面在于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由于科研项目和经费主要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因此,许多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争取来的,经费的所有权归课题组所有,学校无须过问或过多干涉。在项目立项申请时的预算编制直接由项目课题组来预测编制,财务部门并未参与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经费划分,并没有进行正确的经费预算。即便是经过经费预算的项目,也由于申请者对相关设备等投入情况不熟悉,只是大概估计,因此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出入。
三、某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构建
1、成立科研经费管理委员会
由于某高等学校现行部门管理职能划分各自独立,缺乏交叉,影响对科研经费的全面管理效率。为了能使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有效地结合,某高等学校应该在科研组织结构中增加科研经费管理委员会。科研经费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在于对经费管理和项目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将科研项目的管理与经费的管理相结合,通过管理与控制使科研项目的进度与经费的使用进度能够相匹配。该委员会并不需要成为具体的实体部门,是由学校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以及科研人员共同组成,形成一个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在项目立项之初,从不同的角度来指导、审核项目课题组的预算编制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的委员会成员应该负责管理控制科研项目的预算计划,财务部门的委员会成员应该控制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进度,二者之间应每月或每季度进行核对,以便于经费的使用合理化;在项目的结束验收阶段,委员会应该将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作一个完整的总结,项目结束的同时,经费也将结账,按照国家及学校相应的管理办法将项目经费进行结算。这样,就能保证整个项目的管理与经费的管理相结合,使科研经费管理真正做到项目全过程的管
理,确保了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2、严格控制科研项目支出额度
在构建科研项目核算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改进计算机化方法。在现行的财务核算软件的辅助账务处理系统中,增加设置“项目预算管理”模块,用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核算管理。当科研项目经申请、评审、批准并立项后,主管部门会分批将经费拨入学校,项目负责人凭到款凭证、项目预算书及科研管理部门的拨款单到财务部门办理经费入账,财务部门应根据资金性质的不同划分类别,并在“项目预算管理”模块中,设立相应独立的项目账号,实行一项一号对应,并根据批准后的项目预算书中的支出明细,增加科目对项目的控制,在财务系统“项目预算管理”模块中项目对应科目的同时,进行科目预算限额的设置,这样,在实际支出核算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根据合规的原始单据报销,在预算申请书内的费用额度就可以正常报销,如果该项目在某个科目中的支出达到了金额限制,就无法继续开支。
3、建立科研经费核算管理依据
经费核算管理是为了提高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成本的投入产出率,增强科研机构的成本竞争优势,根据科研经费控制相关的管理应根据以下根据:第一,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办法。高等学校的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不同划分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和校级课题三类。纵向课题是高等学校承担各级政府科研主管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并从财政部门取得专项经费拨款;横向课题是高等学校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通过开展科技开发、转让等服务获得科研事业收入;校级课题是高等学校内部科研立项或实施纵向配套,从事业费中拨出资金用于科研工作。第二,科研项目立项预算书。第三,科研项目经费基准计划:经费基准计划是按照项目进行的时间分段的经费预算计划,可以用测量和监督项目经费的实际发生情况,并能够很好的将经费支出与科研进度联系起来,这是按照时间对项目经费支出进行控制的重要依据。
高校是社会组成的有机部分。知识经济的到来使高校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全方位地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进步。随着高校的跨越式发展,科研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高校间竞争的加剧,以及综合性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长足发展,使地方高校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急迫感,怎样发挥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促进、引导和服务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地方高校纷纷进行着深入细致的规划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其中基于现实、讲求策略、积极争取纵向项目立项是地方高校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
1 纵向项目立项对地方高校发展的影响
地方高校在生存和发展面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此,众多专家、学者和大学管理者的一致看法是:拥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其实这一看法的同一表述应该是通过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向社会证明其存在的价值。
纵向项目立项往往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科研评价体系中,也具有比横向项目更高的权重系数。地方高校要体现自己拥有的优势学科和特色,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学术声望,就必须在自己的优势学科上聚集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加强具有比较优势学科的基础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争取站在该学科领域的最前沿,获得更多的该学科领域的纵向项目立项。
在地方高校争取纵向项目立项的过程中,原有的许多潜在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比如,地方高校教师对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教学和科研本来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能,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果教师忽略科研创新而单纯完成教学任务,那么高校不仅会失去在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力,也难以实现高等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目的。然而,许多地方高校教师满足于给学生授课、搞培训讲座,对于科学研究活动缺乏积极性,这种状况不仅对实现高校的整体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也对教学水平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还有地方高校教师的科研自发性和研究方向分散性问题。在传统的体制和制度框架约束下,地方高校教师科研的自发性较为突出。主要采取单枪匹马、各自为战的模式,没有形成联合攻关的协作机制,更缺乏跨学科、跨单位的科研合作,不仅使研究方向分散,难以形成优势和特色,也使本来就力量薄弱的科研难以聚集合力实现在某一研究领域的突破。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地方高校争取纵向项目立项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出来,使地方高校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开始逐一寻求解决措施,以不断推动地方高校的进步。
2 影响地方高校纵向项目立项的因素分析
地方高校在争取纵向项目的激烈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众多,有学术水平、管理经验、研究力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也有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社会声誉等方面的,还有所处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等方面的。但是,下列因素是影响地方高校纵向项目立项的最主要因素:
第一,科研优势和特色是否突出。纵向项目一般要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现实性、针对性,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尊重基础研究规律,发挥研究者的主体作用。激励研究者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潜能,营造稳定支持、长期积累、鼓励探索、保护创新的环境,促进创新思想竞相进发。可见,纵向项目的申报要求研究老围绕自身的科研优势和特色提出。
第二,科研方向是否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纵向项目的申报要紧密适应社会需要及其发展规划,地方高校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来制定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真正把高校自身的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才有可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凝练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科研方向,逐步参与、渗透和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流,并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项目论证是否科学、合理、充分。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地方高校在纵向项目申报论证中存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充分性问题。比如,研究基础的薄弱和前期研究积累的不足必然导致项目论证的乏力,不能从变化和发展趋势角度准确把握项目的制高点,更难以清晰阐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也会导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逻辑不清。甚至脱离实际。
第四,研究团队是否具备协同攻坚能力。各种纵向项目都在逐步完善联合资助机制,发挥导向作用。推动科技资源整合,促进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纵向项目的申报在研究团队的组建上是否符合上述导向,具备协同攻坚能力是评定项目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五,科研政策是否能产生足够的激励作用。虽然众多高校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都有相应的奖励办法,但主要集中在对科研成果的奖励上,而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及过程缺少有效的量化考核办法,为科研所付出的劳动难以计入工作量,这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项目申报的前期投入和申报的数量。如果地方高校能够对一些优秀选题给以必要的前期资助,并对一些虽然落选但具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校内立项推动研究。那么将为纵向项目的立项形成必要的积累和激励。
3 地方高校申报纵向项目的策略选择
3.1地方高校方面的策略选择
(1)开放入主流。地方高校要积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把社会需求、国家目标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高校自身的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是其培育优势学科、塑造社会声誉、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在优势学科领域抢占制高点的现实选择。同时,地方高校要鼓励校内各院系、各学科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主动吸纳校外优秀科研人才加盟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创新体系。这是地方高校争取纵向项目的环境条件。
(2)整合出特色。重视学科建设,特别是加强具有比较优势学科的基础研究,从而站在本学科领域的最前沿,形成本国或世界一流的学科,是综合性大学能够办出特色的成功经验。地方高校和综合性大学相比,也能够办出特色,但其
关键不在独创而在于整合。这种整合应该包括校内院系之间、不同高校之间以及地方高校和社会资源之间三个层面的整合,整合的目的在于紧密结合、团队攻坚,优势互补、强强协作,相互融合、互利共赢。通过整合,使地方高校在某一或某几个学科领域具有相对优势和特色,从而为地方高校争取纵向项目提供实力条件。
(3)激励上水平。如果说地方高校的科研水平落后是机制和体制问题,恐怕多数地方高校的科研人员都会认同。固守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意识,缺乏适应新形势的制度创新。没有坚定的改革开放心态,是地方高校科研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从发展的角度讲,没有科研体制的创新就不会有科学研究的创新和进步,解决地方高校科研水平落后的问题应该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宗旨、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充分激发广大教师踏实积累、凝聚力量、突出重点,以率先在某些优势领域产生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进而带动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这是地方高校争取纵向项目的制度条件。
3.2科研人员方面的策略选择
(1)认真做好申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第一,认真研读相关文件。确立申报选题前应认真研读“管理条例”和“项目指南”等相关文件,准确把握项目申报的指导思想、申报范围和申报要求。第二,查阅有关信息。把握历年立项的基本情况,以免重复选题;查阅文献信息,经过梳理总结、权衡比较,确定研究方向。第三,确定选题大致方向。结合本院校的研究优势、自己的研究专长,合理确定研究选题,选题应符合文件的主旨思想。
(2)周密设计申报书主体框架。这是纵向项目申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主要应该做好五个方面的设计。
第一。选择一个好的题目。好的题目既要体现自己的研究专长,又要围绕“项目指南”,抓住当前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并突出新颖性。题目应紧跟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倡小题大作、小题精作、小中见大,以突出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般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的题目比较受欢迎。
第二。立项依据要充分。研究的意义不能含糊其辞,要直接精炼地概括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要综述的是研究的现状而不是问题的现状,避免跑题;二、全面概括、突出重点。能清晰地反映申请人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要体现综述清晰,就必然要对文献进行分类综述,并且要使用一些过渡词句;三、对文献综述一定要进行评价,评价要有理有据,评价时避免使用“极不深入”、“填补空白”等容易引起误解的词,参考文献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外文文献,应有较新的文献,要尽量引用权威性来源的文献。
第三。研究内容要详述。详述不是要长篇大论,是要所想一定要有所言,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全面阐述。阐述过程应把握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翔实具体、重点突出的原则,准确精炼地告诉评阅专家自己准备做什么、如何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应紧扣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且不宜太多。最好不要超过3个。否则专家会对项目能否完成产生质疑。但不能没有或含糊其词,否则专家会对申请者的研究能力产生质疑。
第四。研究方案、工作思路和可行性分析要准确清晰。研究方案要周密、具体,文风上体现简洁明快,避免使用宣传性的语言。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实施项目的办法,包括理论分析、实验论证、操作程序等一套完整的计划方案,应注意突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可行性。技术路线最好用流程图,以显得思路清晰。可行性分析的重点要放在研究方案、研究思路的分析上,而不是仅仅说明学校在人财物方面对项目的支持。
第五,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要鲜明。不仅要体现近期的研究成果,更要突出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应从立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实验方案等方面进行概括,要从本研究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方面明确回答创新在何处,避免盲目使用“填补空白”、“国内外首创”等词。研究特色及创新点不可过多,一般不超过3个较好,关键在“特色”和“创新”上。
(3)组建优势研究团队。要切实整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才,要考虑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前期研究成果是否与拟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相吻合。团队成员的年龄、职称、学历等搭配要合理,既要注重综合实力的展现,又要注重与拟申报项目的相关性。一般说来,主要成员8人左右合适。高级、中级、一般技术人员及研究生都要占一定比例。组建研究团队成员时要注意一些项目申报的限项要求。
第二条科研资助金的用途:科研资助金主要资助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的在校本科学生,利用校系两级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资源所开展的各项学术科研活动。
第三条学校的科研资助金暂设每年2万元人民币,由校科研处管理,严格按照其用途专款专用,资助学生科研项目经费幅度一般为500--2000元(具体标准由评审专家组另行制定)。
第四条科研资助金的管理:
1、学校成立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全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规划、学生科研项目的认定和学生科研资助金的审批。
2、指导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的负责同志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科研处处长、团委书记兼任办公室正、副主任,负责全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科研资助金的日常管理。
3、各院系相应成立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由院系主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主任牵头组成,具体负责本院系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规划、学生科研项目的认定和学生科研资助金的日常管理与审批。
第五条科研资助金的资助项目条件:
1、面向全校学生,重点资助学生独立完成的小发明、小创造,及结合本专业进行的各种应用性研究,学生理论研究只对其获省级以上的理论成果进行奖励,不再资助其研究项目。
2、资助的研究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结合专业知识,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2)学术思想新颖,立论依据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前瞻性;鼓励与我校科研主要方向相近相关的科研立项;
(3)具体合理的研究技术路线和可行的研究方案;
(4)申请者和合作者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初步具备了必要的研究条件,由申请者承担主要研究任务,并有能力在规定的时限内取得预期科研成果;
(5)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实用性或推广价值;
(6)项目研究至少聘请一位教师参与指导;
(7)研究取得的成果第一作者署名为学生本人。
第六条指导委员会负责受理项目申请、评审、管理和监督工作。根据个人申请,专家推荐,申请人所在院系同意,基金专家小组评审和指导委员会最后审定批准的程序,进行申请资助项目的受理工作。
第七条指导委员会负责拟定每年科研资助金资助项目选题指南,开展科研资助金资助项目的中期督查和项目的年度评奖工作。
第八条为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形成我校浓厚的科研气氛,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的申请,坚持公正,鼓励竞争,择优选择的原则。
第二章申请
第九条凡具有皖南医学院学籍的研究生、本科生,各科学习成绩在及格以上者,均具有申请资格。申请资助的项目,可以是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的;也可以由教师指导进行;项目的研究期一般在六个月到一年半之间,最长不超过二年。
第十条申报要求:
(一)申请人应首先向院系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提出申请,填写《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申请书》,由两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教师应对申请人的素质、科研能力、课题的意义、科研的条件、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发表具体的意见,并签署姓名。
(二)申报项目同时成立项目组。项目组人数一般为3-5人,原则上每个学生不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研究。
(三)每个项目组须确定一名指导教师。为保证指导的效果,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只能指导一个项目。
第十一条申请人所在院系应按照本管理办法,对申请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查,对项目申请书中所述内容的真实性,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要明确地签署意见,并阐明本单位是否具备保证申请者开展此项研究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经院系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组长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报到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第三章评审
第十二条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每年的4月份集中受理科研资助金的申请,并对申请项目、学生资格、指导教师资格进行审查,将申请书面汇总后,交科研资助金专家评审小组评审。
第十三条申请科技制作项目先由专家评审小组中的同行提出初审意见,再交专家评审小组集体复审,必要时可邀请申请人,就项目的有关情况做出说明和回答。
项目立项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应从本科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进行选题,充分考虑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项目选题应充分考虑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资源、指导教师已有的科研条件,在一定时间、经费允许范围内能够完成。
(二)创新性原则:以各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社会热点等内容作为选题主要方向,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实用性原则:帮助学生以适应市场经济为背景,引导学生带着社会的需求信息,主动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参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评审:
(一)申请者不具备申请项目的基本条件;
(二)申请手续不完备或申请书不符合要求;
(三)申请者对已获得资助的项目执行不力等。
第十四条参照专家评审小组的意见,指导委员会最后复核审定当年资助的研究项目和资助经费,批准下达研究计划。
第十五条凡经批准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及所在院系要签署《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资助项目责任书》,保证完成项目规定的科研任务,合理使用资助经费,承担科研经费受资助人义务。
第四章管理
第十六条由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资助款的下拨与管理。学生单独承担的科研项目,须先由项目负责人和所在院系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组长签字,再经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签字后,方可使用资助经费;由教师指导的项目,应先由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共同签字,再经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签字后,方可使用资助经费。
第十七条科研资助金资助的项目经费必须使用于被资助项目的研究工作。其开支范围包括:
1、研究项目的资料费:包括资料复制和购买必要的参考资料;
2、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性物品的购置费;
3、仪器设备费:小型专用实验仪器的购置费,自制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和外协加工费;
4、协作费:外单位协作者承担资助项目研究实验工作所需的费用。
5、调研费:资助项目进行过程中所必须的调研费和学术交流活动费用;
第十八条资助项目成员,协作者及所在单位,均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本规定。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基金资助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财务处有权拒绝付款,指导委员会可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资助、不再受理当事人所在单位申请专项经费等方式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提交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法律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经费经批准后分两次支付,首次为40%启动资金,为项目的启动提供资助,指导委员会将在项目中期进行中期审查,受资助者和所在单位应积极配合,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决定下一步投入经费情况,如审查未达到预期效果,校指导委员会有权终止其经费的使用,并责成项目申请人对此做出专题报告和说明;如达到预期目的,可进一步拨付剩余的经费,以资助完成该项目。
第二十条因各种原因需调整、变更或终止项目计划,均应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在一个月前提出专题报告,经指导委员会批准后方可生效。
第二十一条受资助人的项目完成后,要认真填写《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资助项目验收报告》,并写出科研总结报告、技术报告或成果报告及财务决算报告。科研资助金专家评审小组将对研究成果的水平、存在问题做出评价,并写出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对于研究科技项目所购置的必要仪器、设备要作为固定资产由各学院认真保管,并按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凡由科研资助金资助的项目所获得的成果,均应标注“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资助”的字样。
科研管理是对知识创造活动的管理,而科研项目的立项则是为这种脑力劳动提供资金支持。科研项目的立项情况已成为衡量一个科研单位科研实力的硬指标。而实际上,科研项目获得立项未必可以按照计划的那样产生科研成果,一些科研项目或因为种种原因而进展迟缓,或为了勉强结题而草草完成研究,结果是难以形成创新的成果,甚至为了结题而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对于科研管理部门来讲,每份申请书都有单位盖章推荐的信誉保障。科研项目的立项仅仅是一个开始,项目的失败将直接给一个单位的科研管理信誉带来损失。因此,对科研项目管理存在一些风险,管理部门应充分识别这些风险并妥善加以应对,对提高自身科研信誉,促进单位科研项目按期开展按质完成具有重要价值,值得重视。
1 常见的科研项目管理风险识别
1.1 主观因素失败风险
指一些项目负责人申报科研项目并不是为了创造新知识,而是为了其他目的不良目的,导致项目立项后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常见的不良申报动机有:
一是作为职称晋级的跳板。一般的,晋升职称均要求申报人具有科研项目成果获奖证书。项目负责人只求达到基本结题,然后利用关系等参加评奖,获得证书。
二是作为获取经济效益的工具。一些项目负责人申报科研项目的动机就是看好充足的立项经费。例如省部级科研项目需要经费数十万元不等,加上本单位的立项科研奖励或科研经费匹配,项目立项往往能为负责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负责人可能不重视项目的完成质量,只求达到基本结题要求即可,形不形成创新性成果则显得无关紧要。
1.2 人力资源风险
主要是指预先计划的科研人员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投入到实际科研工作中来。技术人员不但要研究项目,还要推广项目,既要组织生产销售、施工安装,又要售后服务,工作内容繁杂,使得科技人员分身无术不能专心致志地埋头科研工作。
每个科研项目都临时组建有研究团队,研究团队的学历和职称可以体现团队的科研实力,这也是评价项目立项的一个重要指标。
首先项目申报时“挂名”现象普遍。项目研究团队往往是为了申报而临时组建的,团队的协作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有些高级职称、高学历的成员仅仅起挂名的作用。项目立项后,如何开展,则主要是项目负责人的事情,一些成员可能至始至终都未参与项目研究环节,结果导致项目智力资源投入不足,项目进度缓慢,创新度不高。
第二,临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员常来自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甚至来自不同的单位,由于成员分属不同部门或单位,都有各自的工作或各自的科研任务,因此要聚集成一股科研力量往往较难,科研团队就如一盘散沙。
第三,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可因疾病、怀孕生产、退休、工作调动等无法参与既定的研究任务,导致项目进展受阻。而补充新成员,难免耽搁时间。
1.3 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研究经费不足导致项目一时难以顺利开展。其原因主要有:
一些自筹经费的项目是最有可能遭遇成本风险的。科研项目一般可以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自筹经费项目。自筹经费项目经费常难以保障,而一些单位或不给予内部资助,或只给予少量的科研经费补助。项目获得的经费多寡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本支出能力。
其次,因为实验设备、器材、元器件因为社会物价或国际行情上涨而上涨的,也能导致一些项目成本支出过大,经费不足,难以维持科研所需。
第三,项目组因为不了解市场行情,或不懂资源采购及项目财务管理等,导致项目申报时经费预算偏少,或经费使用不合理,超支严重,结果导致项目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
1.4 客观因素失败风险
这是指科研项目的自然属性风险,各类实验研究的结果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结果常与预期偏差,甚至实验证明假设错误,或失败的。科研项目的这种自然属性风险往往难以控制。实验失败,科研经费已经支出,要想“此路不通另辟蹊径”重来,可能研究的时间和经费都不允许了。
此外,如他人同类研究项目走在了前面,创新的成果或结论已经发表,一切滞后的项目如果继续研究就属于重复研究了。这时项目就面临被迫中止或被迫更改研究方向的命运,但无论如何对项目组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失败的风险骤增。
1.5 技术及研究平台风险
这类风险应在项目立项评审环节严格把关,其风险主要为:
第一个技术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组没有相关技术能力来完成实验研究。例如一些项目成员由于职称、学历不足,科研经验少,科研成绩不够而明显给人缺乏承担项目能力的印象。项目标书撰写再好,但应交给有实力的团队去完成。
第二个技术风险是指现有科技发展水平无法实现项目计划研究内容的。
第三是一些实验研究高度依赖高尖端的实验设备及相应实验室。
2 常见科研项目风险的对策
针对以上科研项目常见的风险问题,本文从科研管理政策上、制度上、方法上、态度上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应对措施。
2.1 应对项目负责人不良申报动机策略
一是加强职称申报的内部评审,对于严重超期未结题,以及虽有立项项目但却无相关科研成果(如论文)产出的,则该项目视为无效。
二是凡是有未完成的省级科研项目者一律不允许再申报其他科研项目。对于项目因为主观因素失败被追回和撤销的,应取消其1-3年的申报资格。
三是改变项目拨款方式,改为分期拨款,或根据项目设计的研究阶段分期拨款,拨款前增加中期检查环节,审查项目前一个研究阶段进展情况,是否有预期成果产出。如中期检查不合格,则暂停项目经费的拨款。立项部门如一次性拨付的,承担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还可使用分期拨付方式进行,甚至可以冻结不良项目的经费。
2.2 项目人力资源风险应对措施
一是严格限制高级职称、高学历者参与科研项目的名额。如要求承担有省级科研项目的副高人员,参与他人省级科研项目不得超过2项等。
二是鼓励固定的项目团队。固定团队的主要或骨干成员其研究领域应该相近相似或所属专业一致,辅助人员可以忽略。科研项目的推荐和立项评审应向有长期合作关系和良好科研业绩的团队倾斜。其优点在于:当负责人如因故无法继续主持研究,团队的其他骨干成员可以代替之。
三是加强对项目团队科研业绩的检查。每年定期检查该团队的科研业绩情况,给予稳定有效的科研团队以工资待遇上的改善,科研经费上的重点扶持。否则,科研业绩不突出的团队就应面临解散或经济处罚的命运。
2.3 项目成本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项目立项前财务审查。让专业财务人员审查其经费预算合理性,并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二是科研管理部门每年应准备一笔科研风险应对金,用于处理因物价上涨导致的成本紧张等问题。也可用于部分前期研究好,经费不足的自筹经费项目的追加经费。
三是应允许自筹经费项目继续申报其他方面的科研项目,争取第二次立项。一般的,同级科研项目不允许再次立项,故可鼓励那些局级自筹项目再次申报省部级项目。
四是对部分经费不足但完成能力存疑的项目,应要求项目组自行垫付前期经费,可由项目成员个人集资,待项目完成后,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一味的追加经费,项目仍然有敷衍了事的风险,因此事后补偿可以有效避免类似风险。
2.4 项目客观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是酌情允许项目以“失败”来结题。因为一些失败也蕴含着较高的科技价值,如实验失败但证了伪,或可让其他研究者避免重蹈覆辙。实验失败,常可以为研究指引正确的方向。因此,面对这类尽心尽力研究仍不得不失败的项目应给予容纳和接受。
二是要求项目组在项目出现失败、重复研究的情况下,尽快变更项目研究范围,或适当改变研究内容,争取使项目达到基本结题的要求。避免项目因自然属性风险而被立项部门撤销。
三是在项目被迫终止研究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应将相关的研究经费如实退回,避免项目失利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将项目失败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承担单位和项目立项部门应酌情考虑承认项目负责人申报的项目有效,可以用于职称评审使用。即追回项目研究经费,但不撤销其项目资格。
2.5 技术与实验平台风险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项目立项评审环节中的科研团队实力评估,重点检查成员职称高低搭配情况,各成员个人科研经历和科研业绩情况。对于承担能力不足的项目组谨慎立项资助。
1. 科研项目管理的含义和任务
科研项目全过程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部过程[1]。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优化,通过以科研工作者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组织协调活动,使科研项目在实施前期、中期及后期的过程中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科研项目包括国际合作课题,国家、省、市、区科技部门立项及中标课题,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和研究任务,学校立项、研究所自选的课题,合作课题(有经费支持)以及其他项目或课题。
因此,科研项目管理的任务是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组织和协调科技力量去完成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者掌握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并在项目实施中贯彻执行;要求了解有关的技术和经济法律法规,使科技管理工作规范化;要求了解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提出具有先进水平的研究目标,引导项目(或课题)的研究方向;要求具有较强的行政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懂得科技研究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使科研项目管理符合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要求了解与项目有关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政策,以利于科研成果的实施和转化[2]。
2. 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研项目管理具有创新性、风险性和明确指向性的特点。创新性不仅仅指项目的阶段或可交付成果具有创新性,还包括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任何一个项目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可供参考,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思路,通过管理创新去实现对于具体项目的有效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的另一个显着的特点是科技项目具有风险性。科研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比如变更研究内容、人员、技术方法等。当一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时,—是会加大科研的工作量和难度,二是会增加失败的可能,同时也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风险。科研项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不是宽泛的。项目的明确指向性贯串于论证、立项及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旨在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或是解决某个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科技项目预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3. 高校科研处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3.1规划指导作用
高等学校的科研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关系到学校的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等一系列大问题。科研处对于科研项目从开始申报、立项,到项目的过程管理、结题鉴定、申报奖励、科研成果档案归档、科研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的管理,指导功能是不容忽视的[3]。在科研项目申请时,科研处有责任给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宣传有关政策,组织他们认真阅读课题指南,指导他们填写申请书,要对申请人从研究内容,课题论证,研究计划,成员组成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以提高课题的命中率。在科研奖励申报时,科研处要指导申报者填写推荐书,对于科研成果主要内容的介绍,发现、发明创新点的提炼,经济效益的计算,应用证明的提供,附件材料的排列等等,都要加以科学的指导,提高奖励的中标率。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科研经费的使用也离不开科研处的指导作用。
3.2组织协调作用
科研处从组织申报课题、中标立项到项目研究完成结题鉴定、推广、报奖,其组织作用一直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采取公告、短信、电子邮件、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课题,并引导帮助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向各级项目主管部门推荐、介绍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实用性,介绍本校的学科优势、研究人员的科研经历、前期研究成果,课题将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取获得他们的资助。科研项目被批准立项后,科研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课题组负责人学习有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课题负责人的责任。科研处的协调作用是项目管理的剂,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科研处要具备与课题组的融洽关系,协调研究进行过程中,人员、经费、时间和实验条件、资料等的关系,协调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之间、课题组之间、课题组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诸多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内耗”,保障科研项目正常进行。
3.3监督激励作用
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作用是与组织作用同时进行的,要按照每个课题的计划任务书,监督项目的进展情况;按照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条例,严格监督经费的运用情况,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上,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科研处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勉励未承担科研项目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来。科研处可也设立校内科研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为申报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课题做好前期准备;也可以支持获得科研项目立项但科研经费没有及时到位的课题组,按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科研处也可以制定科研奖励政策,对承担科研课题的负责人、获得的科研奖励项目的负责人、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国家发明专利的获得者给予重奖的同时,要进行大力宣传,激发起荣誉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鼓励大家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因此,科研处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各种作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服务,才能真正达到科研管理的目的,保证高等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项目(HGJXHC110796)
参考文献:
[1] 张华,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的职能与角色定位[J],交通企业管理[J],2011(12).
[2] 陈颖娇;何贤;王忠;林玲,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
关键词: 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实践研究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life cycle management;practic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063-03
0 引言
科研是高校最主要的一项社会职责。严谨而有效的科研项目管理是提高科研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自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以计划管理和成果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降低了科研项目管理质量;经费管理不科学、不合理;重申报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转化;人才匮乏,动力不足等等。
本文在对国内外项目管理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根据高校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提出了运用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的理念,建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有效技术手段,来解决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
高校是科研项目实施的主要场所之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科学与否、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高校的科研水平,换句话说,科研管理工作对科研项目的最终结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高校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了高校科研的发展。
1.1 重申报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转化
长期以来,在科研项目管理上都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现行的科研管理体系常常以科研事业单位承担项目的多少为其科研能力的指标,导致项目申请与立项工作成了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但申请到之后往往疏忽管理,使得一些科研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或完成的项目质量不高。另外,项目数量与经费多少常常与项目申请人待遇挂钩,这种现象在高校中尤其普遍,往往导致项目申请人科研能力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又同时拥有多个项目,不免顾此失彼、马虎潦草,最终影响项目研究的质量。
1.2 经费管理不科学、不合理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下:①分配环节上科研项目经费缺乏总体安排,导致一些科技项目的重复申报、同一项目在不同部门重复立项的现象,而有的项目因多种原因得不到资金支持。②使用环节上存在管理不规范、损失浪费问题。课题结题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③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导致经费使用不当。
1.3 人才少、队伍断层、缺氛围、动力不足
传统的科研管理只注重科研项目本身的流程完成情况,很少将视角放在培养科研人才的角度上来,缺乏科研团队培养意识,从而很容易导致科研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科研后劲不足、科研人员队伍断层等问题。
1.4 传统管理模式滞后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对科研的投入逐渐加大,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科研迅速发展的要求,计划管理和成果管理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仍然条块分割严重,存在中间环节管理脱节,职责不清现象,缺乏项目全过程管理意识,从而导致很多项目申报不成功或者申报下来后不能正常结题、人才培养脱节等一系列问题。
2 高校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2.1 概念
一个咨询项目从概念到完成所经过的各个阶段。项目的性质在每个阶段都会发生变化。由于项目的本质是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特定的、不可重复的客观目标,因此,所有项目都有开始与结束。不过在看到这个关于项目“出生、成熟、死亡”的生物学比喻以后,不要受到误导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项目在本质上是单一方向发展的。”许多项目,由于意料之外的环境变化,即使在接近原先规划的最后阶段时,也可能重新开始。
2.2 特征
项目是一次性的任务,因而它是有起点和终点的。任何项目都会经历起动、开发、实施、结束这样一个过程,人们常把这一过程称为“生命周期”。项目的生命周期特性还表现为在项目的全过程中起动阶段比较缓慢,开发实施阶段比较快速,而结束阶段又比较缓慢的规律。尽管各类项目的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项目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调研阶段(Research)、开发阶段(Develop)、实施阶段(Execute)以及收尾阶段(Finish)(简称为R.D.E.F阶段)。
3 高校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3.1 调研阶段
3.1.1 科研项目申报管理
①前期调研。前期研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开展科技文献查新;阅读科技文献资料;掌握国外、国内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如果是应用研究课题,例如试制新产品,前期应该考虑市场要求、经济性(主要是成本等)、实用性(其中包括性能等)、技术可行性(必要时可先做一些简单试验,以检验所提出的设想是否可行,然后确定课题)。这一步要求科研管理者多方面考察科研人员关于此项目的前期研究状况。
②组织申报。科学引导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工作重点之一,项目申请书是专家评议、管理部门审批的主要依据,其填写非常重要,管理人员需对申请人进行正确指导,并给出修改意见。
3.1.2 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图2)
3.2 规划阶段
3.2.1 科学的预算编制
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必须与项目依托单位共同完成全额预算编辑工作,通常可采用支出预算、来源预算的方法。支出预算包括支出的所有项目费用,可包括设备费、管理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烧动力费、材料费、专家咨询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等。来源预算是指项目资金来源预算,主要来自于依托单位、企业合作、学校配套经费、自筹经费和政府拨付的专项研究经费等等。支出与来源预算相结合的编制方法,可全面了解项目经费的来龙去脉,并且细化预算编制使得预算的评估和审查具有可行性、科学性。
3.2.2 严格的预算审核
严格科研项目预算的审核,首先必须在组织上提供保证。应当由科研项目拨款或投资方组成预算委员会,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并最终确定项目预算,为拨款或投资方对项目预算决策提供咨询。
3.2.3 加强预算监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结果,实际执行情况难免与财务预算发生偏离。为了纠正偏差,保证项目按预算预定目标运行,对财务预算执行进行日常监督和控制,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这符合国家财政管理的整体需求。
3.3 实时阶段
3.3.1 计划编制
①基础研究计划要简洁灵活。基础性研究的不可预见性大,这就要求计划书填写内容、进展标准判断与质量控制上具有灵活可变性,当研究中发现更科学合理的研究途径和手段时,或者研究结果产生重要学术意义的分歧时,应当请允许研究人员修改原来计划。只要在学术方向、研究目标没有大的变动时,可经过项目组讨论后,自主决定并及时调整工作;对原计划有较大变动的,科研人员应该先提供报告,管理部门尽量简化批准程序,以免影响项目进行;如果研究方向有变,应另行立项。
②应用型研究计划要详尽细致。应用型研究具有实用性强、不可预见性小、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目的直观等特性,因而研究计划应该尽可能具体详实,严格要求。应用型研究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技术路线、试验步骤、研究方法、实验设备、项目组人员分工、经费使用、工作进度、实用指标和项目目标等等。
③试验发展项目计划要以生产实用为核心。项目计划必须以生产实用为核心。科研项目计划内容与应用型研究计划相似,但是计划的制度要更加严谨,执行要更加严格,必须对计划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反复推敲。整个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以生产实用为宗旨,如果局部出现意外,应该从全局出发,服从最终实用目标。
3.3.2 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是紧接着项目计划书编制后,对项目跟踪管理的过程。通常可以要求定期提供项目进度报告、总结报告,可以掌握项目实施实际进展和既定目标的差距,以便及时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必要是可根据项目外部环境(经济、技术、政治环境)的变化调整原计划。实际工作中,提倡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科学管理与先进科学技术,深入一线,详细了解每一项目的实时进展,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3.3.3 检查督促
科研项目检查督促管理按项目合同关系,科研管理部门或任务委托方,由上而下逐级抽查。检查可采取书面形式(定期报表、报告书)、开会口头汇报、现场(实验地、实验室)检查。检查次数与形式根据项目研究类型而定:应用基础研究类实行年度检查制;应用技术研究类实行年中检查监督,年末检查考评制。
3.3.4 进度管理
科研项目进度管理有阶段总结、现场检查、会议汇报咨询三种方式。
①阶段总结。根据中期管理的节点控制原则,采取阶段总结,可准确评估、评价项目实施现状,从而对项目进度和目标实施有效管理。阶段总结主要是由项目负责人编制有关总结、汇报文件,提交有关管理部门或依托单位对项目进度进行评价或评估。此方式适合于基础研究类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常采用阶段总结的中期管理方式。
②现场检查。按照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要节点,由生产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此方式适合于工程技术类科研项目,现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依靠这种方式进行进度管理。
③会议汇报咨询。主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口头汇报,最后作出评价并交流意见,此方法要求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高专业素质与水平。
以上三种方式是目前高校科研进度管理的基本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几种方式相结合。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中期管理的监督、检查作用,是实施质量控制的必要措施,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科研经费效益能否充分发挥、能否质量完成任务、能否取得高水平的成果。
3.4 收尾阶段
科研项目验收管理(如图3所示)。
4 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在广东高校的实践研究
广东某高校以往的科研项目管理仍沿用以计划管理和成果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管理进度和工作质量都与市场经济的管理要求有不小差距。本校在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发展中,通过引入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方法,优化调整了传统管理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
如图4显示,“十一・五”期间,科研项目总数达到672项,项目数基本稳定,真正有能力,或者说有兴趣做科研的队伍是比较稳定的,2007年变动大是由于校级项目立项所致。另外,虽然项目数变化不大,但是从2008年经费合同额和到账经费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这一方面说明立项经费在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项目的含金量也在提高,特别是横向委托项目研究实力在增强,这样的趋势大大鼓舞了老师的积极性,营造了校园学术氛围,促进了老师们的科研意识。其中,2009年,Z校的合作研究项目开始走向国际化:本校J博士获得美国国家AFSP基金自主研究项目1项,实现了国际合作研究的零突破;G学院与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达成了四个研究领域的科研合作并进入深层次合作研究阶段。到了“十一・五”最后一年,2010年,本校科研快速增长的势头令人惊喜:一年间,Z校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项和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联合共建项目5项,创建校以来历史新高。
5 结论
项目管理是在长期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研发项目既有传统项目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在分析了项目管理与研发项目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研发项目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在高校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观点,论证了项目管理在研发项目管理中的可行性。随着高校科研项目“质”和“量”的提升,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提高自身对新问题、新形势的适应能力,促进整个项目管理行业有序而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