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6: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

篇(1)

拎清互联网思维

关键点

脑残用户思维模式

记者:回顾2015年全年,我所采访的12位嘉宾无一不谈到“互联网+”。遗憾的是,尽管全民“互联网+”热,但是依靠“互联网+”成功转型的企业寥寥无几。有人说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也有人说互联网是一种模式,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要想向“互联网+”转型,首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您在2000年进入企业就从事员工培训工作,后来加入万达学院,又转战京东大学,前不久加盟乐视大学。从传统企业到互联网企业,您的华丽转型,让多家互联网企业向您抛去橄榄枝。在您看来,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马成功:华丽转型谈不上,只是我在不断强迫自己要调整思维。在曾经的资源垄断时代,传统企业以领导为中心,员工都在努力做向上管理,也就是所谓的老板很轻松、员工不敢说、用户被忽悠,各层级之间缺少沟通。而当前处在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大数据成为标配。随着思维模式的改变,老板愿意倾听员工的想法,主动挖掘用户的需求,从产品和服务上进行创新,这也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最大的区别。但这两类公司,都没有改变一个东西,就是经营的本质没有变,都是通过服务好客户来赚钱。

简单来说,互联网思维就是脑残用户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集中谈三点,第一个是痛点;第二个是尖叫点;第三个叫引爆点。这三点正是互联网思维最精髓的工作模式。

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调整员工的思维模式,比如将工程师的模式变成脑残用户的思维模式。什么叫工程师的思维模式?举个例子,小米公司推出了2999元的大屏幕液晶电视,类似的电视市场价格基本在4000元至5000元,所有消费者觉得这么多年都上当了。当低价格的电视上市的时候,很多传统电视公司开始在网上进行攻击,说低价格电视机的参数、制式、规格等等没有达到指标,这种思维模式就是工程师思维模式,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关注这些参数,也看不出其中的差异。他们只关心价格是否便宜,功能是否满足需求,服务是否到位,这些才是他们想要的。

新思维驱动智慧分享

关键点

开放、强制、爆款、

平台化

记者:为了快速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加人才储备,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企业大学。企业大学被赋予了极大的职能,不仅要培训员工,还要支持组织绩效,强化企业文化等等。可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就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来看,如果用培训班来推动内部知识传播,不免有些浪费时间和资源。太多的人都无法用培训班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同时大量员工却要用极短的时间掌握新技能,所有这些问题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要有新的探索和实践。您在京东大学曾有过全体验式的实践,可否打开您的锦囊,倒出些“经验谈”来?

马成功:做培训就是努力把鲜活的知识进行萃取和传播,推动这些知识不断从人脑到电脑到云端,不断地从高手流向新员工,不断地在组织内部流到组织外部。

在京东时,我们做了一系列的产品,如类似手机端、PC端产品。现在手机应用越来越普遍,在京东9万人中,很多是一线员工,配送、仓储、分检员等人员是没有PC的,他们只能用手机。所以现在看来,移动终端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还有视频平台、文档平台、直播平台、E-learning平台等,形成各种各样分类的平台,去推动这些学习的发生。

比如京东TV的视频平台在内部传播力度非常大,有170万人次的点击率,这说明平台的黏性很强,主要内容一部分是基于刘强东本人、公司高手做的碎片化视频,一部分是员工自己贡献的视频。

总体来说,我们从两个角色定位功能建设。一方面是监控,强制要求所有人;另一方面是开放,使用方、参与方都要开放。很多人说UGC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开始我是相信的,只要给员工合适的工具,员工就能创造东西,但是我发现员工还是不愿意把一些东西拿出来。我总结出两个原因:第一是员工太忙了,没时间整理和提炼,第二是员

工的段位偏低。京东将员工分为四个段位,在每个工作岗位上有新手、成手、教练、高手四个阶段,一段二段的员工,很难萃取出来具有高传播价值的知识,只有三段以上的人才有能力萃取,而这些人往往没有时间来参与。因此在倡导开放的同时,还要有所强制。

另外,在内容设计上,需要一个“爆款”。比如京东内部app“京ME”,上线了上班刷卡功能,每天员工都会用一次这个功能。这是一个高频打低频的时代,你的产品必须要有让用户高频使用的功能,如果你做的产品大家半年才使用一次,就会没有市场。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压力大的时候,他们更喜欢用轻松的方式来面对。所以我们尝试用娱乐的方式制作和传播学习内容,如我们正在策划“职场极品”系列视频,把公司常见的那些搞笑的、好玩的东西拍成小视频,用这样的方式推动大家更多地点击和浏览,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融入一些“书籍限时免费抢”的小活动,增加员工的参与感。

用平台化思维,运营推广。在整个产品生成过程中,我们讲究用市场化的角度来设计产品、推广产品,在京东有一个叫“大咖谈营销”的产品,请十个公司营销高手,通过现场慕课传播,其实这是一个普通的公开课,但是我们用市场的角度进行包装,给大咖起个名字、做海报宣传预热,对参加者和听众都会有一个好的视觉冲击。

VUCA时代下的培训

关键点

群体动力学

记者:传统的培训模式是基于战略、情景模型、能力的落差,并针对不同层级长期的学习发展或行动学习项目等。这种模式有一个前提,组织比较稳定、社会环境比较稳定,员工在组织里工作时间会很长。但现在人们已进入到VUCA时代,即挥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再按照以前的玩法,显然不能适应这个时代。我听过许多观点都认为,培训对组织的价值越来越有限,因为培训课都是基于能力来定,但是组织的战略、层级、能力,会经常变化,在这种新的环境下,怎样做好培训课?

马成功:在VUCA时代下,商业伦理也在改变。围绕人才培养我想谈两个概念。第一个叫群体动力学。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勒温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内在需要(P)和环

境外力(E)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是橄榄球理论,即社会是金字塔型,极少数的天才精英站在塔尖,越往下看,人逐步增加,到最低层,人数最多。

培训人员要懂得怎么让一群人动起来,而不是建立橄榄球模型。在这种情况下,要搭建学习场域。场域和这种环境氛围比学习内容本身,甚至比培养人本身都更重要。

培训课里有四层重要的价值。排在第四位的,也是最不重要的,就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而这种方式,恰恰是传统培训课程中最核心的,从互联网角度来看,怎么关注用户(学员)才是核心;

第三层价值是要建立各种关系,推动学员与学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甚至,这个班级和另外一个班级之间,以及学员和用户之间的各种连接,促动的连接越多,连接得越深入,这样的培训班就越有价值。

京东曾做过高管的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其实是要高管和村民们做连接。因为公司要发展县域经济,到农村做电商,但高管对村民的理解度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让高管用类似“爸爸去哪儿”的方式,到村子里面去生存一天,去露营、去跟村民做交流,而这种连接就会产生作用,所以有句话叫做:连接大于内容。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把内容排在第四位,连接排到第三位,比连接更重要、排在第二位的是形成粉丝关系,即学员和讲师之间要建立更深层、更信任的关系。粉丝有两大功用,一个是口碑传播,另一个是粉丝的行动力会特别强。一个培训班,最关键的不是训前和训中,而是训后,如果没有粉丝的关系,训后学员是很难改变的。在一个课程中,学生无法和老师建立强烈的粉丝关系,也不要指望学员在培训后自发地去行动。

而排到第一位的,叫做从已知到未知。如果一个培训班讲的内容都是学员知道的,学员说:真的很不错,但跟我想法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培训班对学员的帮助并不大;相反,把学员的头脑搞乱,进入到未知的世界,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经验和方法,这时哪怕你不给答案,这个课程也是有价值的,它会启发学员的思考和探索,让学员自己慢慢去寻找答案。如果你在课程中把新的答案给到他,他还能接受的话,这样的课程就更有价值了。

铺展新生态场域

关键点

扁平互动

记者:围绕您阐述的四点来看,后边这三点,都跟构建场域有关系。可见,未来的培训课,更多看中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在组织关系中,无非是三个角色的关系:老板、员工和用户。老板,泛指管理层,在传统的组织模式中,金字塔和层级观念比较强,从老板到员工,员工到用户这个链条非常顺畅,但从下往上不顺畅;员工面对的是真实的世界,但限于考核的原因,不敢跟老板说真话;用户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属于被忽悠的对象,这个关系就是一种不恰当的关系。管理者最核心的其实不是自己干活,而是打造一个环境,让更多人参与。那么做培训的人,怎么打造一个清新的环境和场域,推动员工更好地成长呢?

马成功:好的场域就是把这三者的关系变得更加扁平互动。老板、员工、用户,这个关系用三条线、三个名词来表示。

首先老板和员工之间,“高手在民间”。例如乐视宣布将推行人人持股计划,还将在人人持股计划上推行合伙人计划。这就意味着,员工都是公司的主人,都是公司的股东,都是乐视生态的合伙人。公司的荣辱成败,也就是员工的荣辱成败。这些背后都基于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高手在民间。相信每个员工的力量,让每个员工从打工的状态变成合伙人的状态,用这样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并且相信每个人可以独立处理好自己的工作,所以这是一种新兴组织关系的建立。

另一条线,老板和用户之间,叫做无边界组织。许多组织把用户关到外边,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把用户拉进去,如果用户本身是企业的粉丝,他会免费帮你干很多活。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是非常好的资源,比如说Uber、滴滴、快的,他们就是用消费者做一个免费的质量监督员,帮助整个产品服务做质量品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无边界组织。员工和用户之间是新的关系――共创关系,不仅是一个传递价值和提交服务的关系,用户可以对产品提出想法,员工根据自己的责任和权力,和用户一起去创造出新的

东西。乐视生态现在也被很多人关注,去年7月14日,乐视在北京有一个生态开发者大会,意在寻找这种乐视生态的合伙人,并且拿出200亿元的股份收益打造生态系统。怎么去把用户拉进来,核心的就是财散人聚,当你把更多的利益,包括这种回报给到合作伙伴,给到外部客户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把很多的资源拉进来。

第三条线,员工和用户的关系,我觉得这层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当员工被授权,被给予更多的资源,他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和用户聊,去创造很多的东西,这叫“藏富于民”。我到乐视之后,乐视有一个项目叫做“8590生态训练营”,会邀请公司85后90后这些人,来申请三个月的学习项目。公司会有高管作为导师,每人带一队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会采取对这种创业项目孵化的形式,第一次就孵化出一个总经理做智能语音。对于我们培训部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跟内部员工共创一个培训班,不仅仅是老师在讲,还要跟学员一起互动,最后生成一个新的业务。

正如您问到,从培训学习的角度来说,培训的价值越来越有限,而培训部能做什么呢?其实就是开发出很多易于传播的学习产品,特别是现在有微课的模式,通过互联网手段,可以接触很多很好玩的学习产品;第二种方式是搭建各种各样的机制,推动内部的创新创造,用众包的方式来解决,从而铺展出更好的内部学习场域,当我们做好这些事情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改变组织的环境,也就承担了“环境工程师”的概念职责。

微课荣升培训新宠

关键点

用别人的资源做自己的事

记者:您刚才提到一个词,叫“微课”。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在企业培训中都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从慕课到翻转课堂,再到微课,无不与互联网相辅相成。换句话说,这些课程模式本身就是互联网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互联网时代。近年来微课也因实用、趣味、传播范围广等优势越来越得到学校及企业的青睐。您可否介绍一下如何做好微课吗?

马成功:微课是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时间碎片化带来了学习方式和手段的碎片化,微课应运而生。我给微课下的定义是,首先微课要在8分钟以内,美剧热播的规律是每8分钟一个剧情,8分钟之后又是另外一个剧情,在8分钟内人的记忆力会非常好,所以微课设置在8分钟以内效果会很好。

一门好的微课要具备三个特点――知识点单一、信息量专注、时效性高。通过讲案例、讲情景、讲干货,将“如何做” 迅速准确地说清楚。好的微课就是要基于专注集中的知识点,并传递课程的价值点。微课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神秘性和复杂性,制作微课的工具也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能不能找到价值点,进而形成口碑效应。

举个例子,京东的配送员有将近4万人,他们是按照计件的方式在城市里奔波,他们特别不愿意集中到一起上一天两天跟服务技巧有关的课程。在这种情况

下,该如何提升他们的服务技能呢?于是,我们用短信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培训。

我们采访了公司里面业绩突出的配送员,搜集到他们一些好的案例,把这些案例变成一条30-50字的小短信,我们每周发两条,配送员在白天工作时间找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比如有这样一条短信,上面的场景是这样的:当配送员将商品送到消费者家里面,消费者开箱验货后,配货员就会说,这些箱子如果不需要的话,我可以帮您顺便带到楼下去。这样一句话就很好地传递了京东配送员对于客户的这种关心和爱护,消费者也会因为这样一句话对京东配送员产生好感。这种好感有可能变成更高频率地在京东购物。

通过短信的方式,告诉配送员在送货和客户建立关系的话术和技能。当他们学到这些技能,就可能会在下一个客户上尝试,客户对他们回报的一个微笑和感谢,就会强化这样的行为。几次之后这样的话术就会成形配送员内在的一个习惯。这就是通过微课的模式来培训员工的典型方法。

至于如何做好微课,我认为可以利用以下几个资源:

Other people’s money(用别人的钱)。很多传统企业每年的研发、拓展市场的投入都是从自己所获利润中抽取出来,实际上这是非常老套的做法。现在流行的思路是“让羊毛出在猪身上狗去买单”,所以能够用社会的资源来获取自己的收益才具有互联网的属性。

Other people’s time(用别人的时间)。开发微课时,要考虑时间成本。不用工作时间,而是用员工的free time(业余时间),员工工作之余用有趣、简单的方法来实现课件学习。

Other People’s Space(用别人的空间)。从用户原则及经济原则出发,你的玩法要能使社会总成本降低。

Other people’s wisdom(用别人的智慧)。许多互联网企业的成长不仅仅靠员工,很多时候把用户也变成员工。类似小米把很多粉丝拉进来参与产品的开发和创造。对企业来说,怎么用好更多人的智慧,来做好公司的事情,是新兴的思维模式。对于微课制作来说,如何用粉丝营销的模式来引起更大范围的传播,培养种子用户至为关键。

Other people’s Back-up(用别人的支持)。未来每个专家都可以承担一些可分身的事物。专家本身最宝贵的便是自己的时间,但是现实总是有或多或少的限制。微课的出现可以将现实的障碍打破,以互联网的形式作为欠缺资源的补充。

爱挑的担子不嫌沉

关键点

洞察学员

记者:您用一种特别轻松的方式,讲述这么多新鲜的模式和理念,我想这也许就是“玩”的魅力。您和您的员工也都乐享其中,这是让许多培训人员难以企及的地方。许多企业在培训时,大多中规中矩,亮点不突出,很难吸引受训者眼球,参与者做项目的成就感也不高。俗话说,爱挑的担子不嫌沉,这或许是提升学习力的方法论。让员工积极快乐地接受培训,并能立刻支持组织绩效,您认为培训项目该怎样进行策划、包装和实施,才会更具吸引力呢?

马成功:如果说培训不吸引人,我总结出一点,那就是对学员的洞察力不足。做培训,不光是学习各种手段和方法,重要的是你说什么话能使学员兴奋。这就需要你不断去和他们接触,下工夫琢磨这个事情。如果从培训班之外更大的,比如组织场域环境的视角考虑,结果就会不同。我记得有一个培训专员,她对公司的分拣冠军做一个采访,形成一个教学的视频,在公司的内部平台上。这个故事告诉培训人员,要在组织内部搭建一个大家都愿意参与的平台,比如京东TV,就是一个员工展现自己、同时学习知识、也具传播分享经验的一个场域。前阶段我去网龙参观的时候,发现他们用一套做任务的积分体系,把每个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紧紧绑在一起,甚至让员工都不觉得自己在学习。员工会觉得在完成一项项任务,像闯关打游戏一样。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你设计的东西是不是根据大家的痛点来设计,能不能让他们特别重视和关注这件事情。近期乐视组织一个项目,叫“黄埔一期”。这些学员都是HRVP的候选人,大概18个人。他们非常积极地加入到这个群体里,但是我们给他们安排学习的时候,他们总说很忙,没时间上课。培训后学

员提交感受、领悟等作业的积极性也不高。我的感受是这些人很重视这个班的名字,生怕掉队了。但是他们对学习内容却不太感兴趣。我就反过来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想参与这个班,一定是觉得这个班和晋升、进到某个圈子有关系。那我们就分析他们到底关注什么。他们可能关注能不能跟CEO、HRVP有更多见面机会。然后我们就去思考能不能把他们的想法当作学习的资源?再与其他的学习内容挂钩。比如说你要想取得和HRVP在一起的一个一对一的沟通资格,就要完成几个学习任务。你要写多少字的培训感受,要在组织内讲什么课程,或者是要去访谈谁,要去到其他业务中做些什么事情。完成这几个任务之后,我把作业打印好,给到HRVP,然后就可以开始跟HRVP在小范围交流和学习。其实你会发现如果用这样一个结果来倒推的话,他们自然就会很认真地去完成我交给的任务了。

总之,培训人员一定要学会用“场域”的观点来看待培训,要让一个群体从“不喜欢不关注”到“非常喜欢非常关注帮你传播”,这本身是一个动力系统。第一个场域是你要跟上级之间创造一种信任的、给你工作授权的一个场域。第二个是针对全体员工的场域。把粉丝能量激发起来。运营、包装、策划是培训非常重要的能力。乐视大学最近策划了好多事情。我个人对“踏雪穿山”的活动特别感兴趣,这也是我们参与策划的。我现在在乐视内部被冠名为“徒步教练”。通过“打一仗”让更多的高层认识到你的价值。这也是一个人在组织中运行的一种能力吧。

企业大学新玩法

关键点

注入互联网思维

记者:要想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一定要先具备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的主体是85 后、90 后,他们与60 后、70 后这两代人接受的信息不一样,学习方式也不同。85 后、90 后更希望主动找知识、找圈子、找老师。这是一种“我是主动的,我来挑老师,我来找资源”的观点。许多企业大学在成立之初,就是为了企业培养人才。可就现在的商业发展趋势来看,靠企业大学来培养人才已远远供应不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大学在更多的情况下,要支持组织绩效,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这对于传统的企业大学来说,无论是思维上、还是实践中,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您可否介绍一下,如何让传统的企业大学也能用互联网思维来有效运营?

马成功:在互联网这种快餐和碎片化的模式下,传统培训需要两三天解决的问题,现在可能一两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解决。例如在京东内部,好的培训课程往往能在两个小时里连续讲解30个案例,节奏紧凑,学员完全被这种密集的、轰炸式的信息传递所吸引,根本没时间玩手机。因为讲解的案例多种多样,即使学员的需求不一样,但总有能启发他的案例。一旦获得启发,学习就发生了。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干货,有一种观点是快餐时代已经来了。虽然很

多人拒绝快餐时代,拒绝手机,拒绝iPad,但从培训工作者的角度看,与其拒绝,不如使其学会适应。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忙碌的人们静心工作?这是在新的时代下所有做培训的人都要重新思考的事情。

想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第一,就是要回归到用户,回归常识。因为现在有很多培训者开始把用户当领导,而非学员,这就错位了。回归用户,使学员受益,这样学员的上级才会了解培训其实很有效果,才会继续推动培训项目。这是从用户的角度来反馈价值。

第二,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在培训中有种方式叫重包,因为有时十多个人要服务几千人、上万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组织内部,每个人都要担当职责,这个玩法就相当于社群运营能力,考验培训管理人员能不能推动内部讲师加入其中。

第二点可以延伸出一个逻辑:以往强调的是个体能力的,或者说团队能力的提升,现在开始越来越强调组织能力的提升。在提升组织能力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点就是能不能保证组织知识的鲜活,所以京东大学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人脑中的知识变成文字,然后将这些文字装订成册,或者做成知识库存储在电脑中。这样,组织成员可以通过主动学习、检索的方式,享受组织内部的知识成果,进而提升组织能力。

第三点,紧随智能终端的变化而变化。手机现已成为人们的延展器官,将来手表、眼镜、某一个钮扣都可能是人们的延展器官,这些延展器官可能就会带来学习力新的改变。当我遇到问题想要解决的时候不会想去哪个课程、哪本书去找,更多的是问身边的老张老李,或者翻手机百度,或者打电话求助,找最短路径解决问题,而智能终端就在朝这个趋势发展。比如这个终端可以在管理者跟员工说话的时候,来一条短信说,“你讲的太多了,可以尝试多问一些员工问题,给你举几个例子。”这样就可以把能力的提升划到日常的工作中来,所以就符合人们经常提及的“721”学习方法,能力提升中70%都是在实战中达到的,实战中有没有一个像机器人一样的碎片化的知识终端来提醒你、教你,这个能力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得到答案。

记者手记:

玩点不太正经的

“年后综合征”一直困扰着我这个工作狂,小伙伴们都是每逢佳节胖三斤,只有我,不得不拉仇恨地说,“都瘦了”。一日,自称能解救全人类的“95后”小侄女请我吃午饭,清单如下:烤冷面一份(多放糖)、新疆大串十个(多放辣椒面)、豆皮一盘(多放孜然)、油炸冰激凌一盘(要大火的)、臭豆腐一盒(多放陈醋),陕西凉皮一份(多放芝麻酱)。当“饭菜”上齐后,我居然瞬间将它们秒杀,一扫之前的萎靡态。吃完后,我感慨道:“终于在猴年马月之前吃上一顿‘适口’的饭了。”

“对付老同志,还得我们这些新生代!”

“一边儿去,人家还没到三十呢!”

“姑姑,一会儿别忘了买单啊!”

“……好吧!”

90后的节奏我不懂,只是苦了他们的老板。如何让90后“适口”,非得来点儿不正经的。

饭前不拍照,臣妾做不到。这就是“新生代”的新玩法。应对他们,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扼制他们的不正经,以致其因缺氧而奄奄一息;一种是陪伴他们寻找新的玩技,打怪升级,不务正业,拯救星球、毁灭世界陪你走天涯。你有苹果6S独占鳌头,我有三星S7抢滩市场,随后还有小米M5来搅局,角落里还有一个叫魅族的捣蛋鬼搅动风云。这就是市场,你太正经了,就会成为下一个“马航”。只有内存嵌入新玩法,才能无往而不利。

篇(2)

那些经典品牌在岁月的洗磨中,沉积为如“琥珀”一般的世间珍品,而在其成就光彩之时,我们也应该记住那些助其成长、成名的关键人物。

“琥珀”因他们的智慧光芒,而更加彰显至纯色泽;经典因他们的不懈努力,而更加流行与知名。

在此期专辑当中,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知名化妆品牌在中国的美丽事业道路上的领路人,他们的美丽信念,也许就是其美丽事业在中国不断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盖保罗先生

他的身份:欧莱雅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

执掌公司:欧莱雅

他来自何处:意大利

他的经历:毕业于PADOVA大学,医药化学专业。职业生涯始于意大利医药化学公司任医药代表。其后他加入了意大利Johnson Wax公司,历任助理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然后,他在位于佛罗伦萨的Beecham集团旗下的Manetti Robert公司担任市场总监。

1987年,被聘为欧莱雅米兰的香水部总经理;1990年,被任名为欧莱雅巴西总裁;1996年末,成为欧莱雅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

个人爱好:赛车、卡丁车、摄影。

品牌涵盖: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兰蔻、赫莲娜、碧欧泉、薇姿、卡尼尔、巴黎卡诗、理肤泉、巴黎欧莱雅专业美发十个品牌是欧莱雅(中国区)公司旗下的明星。

品牌特色:欧莱雅不仅注重对其明星品牌形象的树立,同时也注重反映这些品牌的独特地域文化特色。十大明星品牌中,一半以上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更具有世界性。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文化与审美习惯的产品。这真正展现了一个跨国公司的国际性姿态。

本季最爱的看家产品:兰蔻清透睫毛打底液

推荐理由:这是一款比较有特点的睫毛用品,以前中国的女性除了睫毛膏就再没接触过其它类型的睫毛用品,所以这款产品就丰富了你的睫毛用品,它具有兰蔻专利的毫微胶囊运送维他命E和胶原蛋白,能保护和促进睫毛的生长,用后明显感觉睫毛更长更卷。用过打底液的睫毛更有韧性,上睫毛膏后的睫毛很容易拉长卷曲。

想对中国爱美女士说什么:欧莱雅的愿望不仅是将美的优质产品带给中国人民,也愿将美的文化,美的艺术,美的科学奉献给大众,从而让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而又独树一帜,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从真正意义上更健康、更舒适、更美丽。

特别消息:欧莱雅每年将营业额的3%的巨资投入科研与创新。集团共有2564名生物学、医学、化学及药学等领域的国际高水平的科学家参与科研。欧莱雅也是化妆品行业唯一一家在各类产品领域都有能力研制新分子的公司,三十多年里研制了110多个新分子,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化妆品科学领域。科研与创新是欧莱雅产品品质与安全的根本保证。

品牌销售渠道:欧莱雅通过各个渠道销售化妆品,如:专业发廊、超市、百货商店、药房、免税店里或者通过邮购等。欧莱雅是同行业中唯一通过各个渠道销售产品的公司。

品牌业绩:从1996年正式进入中国到2001年底,欧莱雅成功地将其业务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拓展到目前全国400多个城市。欧莱雅(中国)公司已成为集团一个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子公司。累计销售增长达到了370%,累计投资为1.5亿美元,员工超过3000人。欧莱雅(中国)公司已壮大发展成中国市场上最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分公司之一。

品牌理念:集美丽、健康、智慧于一身是欧莱雅对美的永恒追求。

■品牌口号:巴黎欧莱雅,你值得拥有!

S.K.Liow(廖瑞强)先生

他的身份:威娜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教练

执掌品牌:威娜

他来自何处:新西兰

他的经历:出生在马来西亚,15年前移民到新西兰,拥有MBA硕士学位和15年美发行业的专业经验。1987年加入威娜新西兰公司,1998年,被威娜德国总部派来威娜中国公司任职。

S.K.的到来,使立足于激烈竞争中的威娜中国公司又开始了征程。S.K.熟悉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特点,利用其15年美发行业的专业经验,组织和带领中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向着成功的目标不断前进。

他的魅力:作为一名公司的最高管理者,S.K.不断地向员工灌输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要创造出“机会”给员工去展示自身的才能。S.K.就像一名球队的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中有意发掘、培养每一名球员的优点;将大家的优点汇集在一起,形成球队的优势与特点,形成一个整体来参与激烈的比赛竞争。

品牌涵盖:染、烫、洗、饰四大类美发用品及美发用具全有涉足。

品牌标识:“一头长发”的女性造型标识, 意味着经典的创意和不断地进取。

品牌特色:美丽头发的专家。

本季最爱的看家产品:威娜蕴露专业护理系列

推荐理由:蕴露均衡护发系列秉持着自然美来自均衡的原理,创造出一系列照顾各种不同头发及头发需要的护洗产品,有效调节及恢复头发的天然平衡。

想对中国爱美人士说什么:我们卖的不仅仅是美发产品 我们推广的是我们的理念与梦想。

特别消息:每项威娜新产品的开发,都必须经过24道程序的严格考验,并由生物实验室研究测试及专业美发厅试用,前后历时两年方可上市。

还有一个消息就是为了推动美发业的发展,帮助那些心中有梦、才华横溢的美发师达成心中梦想,登上事业顶峰,威娜公司从2002年开始,将在每年推出“威娜国际趋势奖”美发比赛!

品牌业绩:在S.K.的带领下,威娜中国公司的销售业绩在过去的两年中连续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2002年的销售目标也瞄准了50%的增长。

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期望:作为世界知名的美发产品供应商,威娜不仅希望把自己领先世界美发领域的专业美发系列产品引入中国市场,还希望将威娜在世界各地的最新美发信息和潮流带给中国的美发师,每年都能有计划的组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及大型美发交流活动,以加强与美发师间的交流沟通并和美发师共同分享国际上领先的美发技术。

■品牌口号:美丽头发需要专家!

靳羽西(Yue-Sai Kan)女士

她的身份:靳羽西化妆品(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

创立品牌:羽西化妆品

她来自何处:香港

她的经历:生于中国桂林,后移居香港,曾荣获杨伯翰大学音乐硕士学位。1972年,她移民美国,是第一个真正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人。”1978年,她推出了自己制作的第一部电视系列片《看东方》,在全球架起了一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1984年,羽西应美国公众电视网(PBS)邀请主持现场直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庆典。1985年,她应中国政府邀请制作电视节目《世界各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了了望外部世界的窗口,影响了中国一代人和电视人。而后的多部记录片,如《中国的墙与桥》,《变化中的中国》,《怎样在亚洲做生意》,《亚洲四小龙》等使她赢得了美国电视的最高奖项――“艾美奖”,并被收录到“国会记录”中,同时赢得了无数的国际荣誉。1992年,羽西在中国创办了独资的化妆品公司,并且率先提出“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理念,在中国广泛普及化妆品知识。1996年,羽西和美国科蒂(COTY)化妆品公司合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国际化形象和产品的素质。2001年,她推出了羽西中国娃娃,当年就成了全球的品牌。她的优雅形象及所著《魅力何来》一书为中国人在礼仪文化方面向国际化迈进提供了帮助。

她的魅力:《福布斯》杂志称赞靳羽西女士已成为“中国新形象的典范,她用一支又一支的口红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

个人殊荣: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她为“环球20位最具影响的世纪女性”,《人物》称她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时代》称她为“中国化妆品王国的皇后”,《财富》形容她是“当代的马可・波罗”。她还享有“世界杰出女企业家”的称号。

品牌涵盖:针对亚洲女性的特点与肤色研制开发的羽西(YUE-SAI)品牌的“千金红”彩妆;润白、修护、水晶、防晒和保湿五大羽西护肤系列;香水产品;高品质的大众护肤品诺美思(MA PROMESSE)基础护肤系列。

另外,羽西与科蒂(COTY)公司合作经营的品牌有:代表健康活力,自信形象的adidas(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和香水系列;享有“伦敦第一彩妆”美誉的RIMMEL(瑞美尔)彩妆系列。

品牌标识:全世界首个以中国方块字(羽西)命名的化妆品品牌。

品牌特色:“专为亚洲女性设计” 的化妆品品牌。

本季最爱的看家产品:羽西天然润白精华液

推荐理由:“羽西天然润白精华液”富含活性生物美白元素――Bio-white Complex,在滋润肌肤的同时,淡化斑点,消除倦意,发挥深层美白净化的作用。防晒以外,更不忽视早晚的美白护理。羽西天然润白精华液的半透明不油腻配方,清新润白肌肤,如夏日百合般绽放。实现了亚洲女性“冰肌雪肤”的梦想。

特别消息:1996年5月,靳羽西化妆品(深圳)有限公司与世界著名的跨国化妆品企业科蒂(COTY)公司联手合作,在经营管理、质量控制、供销网络、科技发展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得到强大的支持,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

品牌业绩:十年的锐意进取,羽西化妆品以其独特的创意、一流的品质连续数年荣获“全国商场化妆品销售第一”、“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知名度第一”和“消费者心目中最佳品牌第一”等多项殊荣;2001年羽西品牌和adidas又获得上海市畅销品牌称号。

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期望:保持每年超过20%的增长率。

■品牌口号:为亚洲女性带来更多美好生活!

莫秀菱(Sally)女士

她的身份:玫琳凯公司中国区营销副总裁

执掌品牌:玫琳凯

她来自何处:中国

她的经历:来玫琳凯之前,莫秀菱(Sally)女士已在一家知名的化妆品公司工作了9年。其中前两年是做独立的销售人员,后七年是公司职员。这个转变的动力是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管理。在这家公司,莫秀菱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晋升为其中国区的第一位女总监。很多人奇怪莫秀菱为什么会晋升的那么快,那是因为她们没有看到在之前莫秀菱所付出的十几年的努力,莫秀菱在业余时间不断自修,而且主动地去寻找机会。“现在我有的同学或是同龄人已经下岗了。她们抱怨社会,抱怨命运。我和她们说,‘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我们所拥有的是今天和明天。只要你有梦想,用心地去规划你的未来,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不断地审视自己,通过不断地总结来提升自己,梦想就一定会成真的。’” 莫秀菱说。

切身感受:到了玫琳凯公司后,莫秀菱惊喜地发现她的人生使命和玫琳凯公司的使命是一致的,玫琳凯与其他公司最大的区别是,她的业务发展是以培养和帮助人成长为基础,以丰富女性人生为使命。在加盟公司短短的三年中,莫秀菱看到公司的业务在不断地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在公司发展的背后,无数的女性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转机,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机会,她们跟着公司一起成长,共同发展,她们自身发生了很多改变。玫琳凯公司的企业文化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就像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的:“生命的长度由不得我们决定,但我们可以延伸它的宽度。” 莫秀菱带领许许多多美容顾问,丰富她们的人生,以自己的经验让她们少走弯路。看到她们的改变,她们的成功,莫秀菱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这使得她的生命变得无限宽。

人生箴言: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别人。并且提倡玫琳凯的“生活优先次序”: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

品牌涵盖:护肤、彩妆、香水、身体用品。

品牌特色:玫琳凯公司1995年进入中国,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及美容中心,以面对面美容指导的方式销售产品,成为当时知名度较高的直销公司。1998年成为10家转型企业中的一家。转型后经营模式就成了店铺经营并雇用推销员的模式。玫琳凯分公司及美容中心主要有产品展示、顾客服务、管理和培训三大功能。专业而又轻松自然的美容课是玫琳凯的强项和核心销售方式。在美容课之前玫琳凯美容顾问都会先接受一套很专业的训练。通过小型美容课,美容顾问会很仔细地去分析顾客的皮肤,然后再做一个判断,她应该适用玫琳凯哪些产品,选择对应的产品给她试用,当场看效果――不过敏,没有问题,才能卖。为确保顾客满意,玫琳凯还有一套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

品牌使命:为所有女性提供无限的事业机会,帮助更多女性实现她们的梦想。

本季最爱的看家产品:玫琳凯全新莎婷护唇系列

推荐理由:玫琳凯莎婷去角质唇膜能温和地去除导致唇表暗淡无光的老死角质细胞,让双唇迅速恢复平滑、细腻和柔润。莎婷润唇膏独特的配方倍加滋润干燥、粗糙的双唇,为双唇提供长达6小时以上的保湿效果,牢牢锁住水分,创造出完美的柔润双唇。

想对中国爱美人士说什么:玫琳凯是一种丰富的生活方式,玫琳凯品牌所销售的首先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获得完美形象的知识和技巧,然后才是合适、高效、高品质的产品。正如玫琳凯公司对美容顾问提出的要求是:要给顾客最好的服务。首先是让顾客懂得为什么要护肤和化妆,然后是怎样选择和使用产品,买不买则由顾客自己做决定。

特别消息:1984年,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第一次被列入“全美100家最值得员工工作的公司”;1993年和1998年玫琳凯公司又两度入选,成为28家三次名列排行榜的公司之一;玫琳凯公司也被列为“全美10佳妇女就业公司”之一。

奖励机制:在每一位美容顾问的成长阶段,公司都会给予不同的奖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玫琳凯独有的粉红色凯迪拉克轿车及钻石大黄蜂别针,它是玫琳凯最成功女性的象征,是一座流动的奖牌。

■品牌口号:给女性带来比化妆更美丽的改变!

郑明明女士

她的身份:上海市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蒙妮坦国际集团董事长

执掌品牌:郑明明化妆品

她来自何处:香港

她的经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郑明明女士致力于推动纹眉、纹眼线及纹唇等美容技术,并将之带到欧美予以发扬光大。1980年,正式在香港成立“CICA-国际斯佳美容协会”,担任主席工作,并加入世界性专业美容协会――“CIDESCO International圣迪斯哥国际美容协会,”成为香港地区唯一分会及代表。其后郑明明成功向总会争取以中文考核“CIDESCO国际美容师文凭 ”,为全球华人缔造晋身国际专业的机会。

1986年,郑明明女士与北京教育部合作成立“北京蒙妮坦美容美发教育集团”,为中国培养无数专业人材。1987年在北京成立首间合作的――“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学校”,至今已发展了遍布中国的20所分校,部分还被当地劳动局评选为“示范单位”。

1993年至今,郑明明女士先后投资二千万美元在上海独资开设“上海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以先进技术及设备从事研发、制造及销售的完整体系,成为上海市规模宏大、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化妆品生产基地。其生产的“郑明明护脸化妆系列”风靡中国化妆品市场。现在,据上海信息中心的市场调查证实,此系列产品连续七年的零售业绩,在上海高居首位。

她的魅力:郑明明说“只有心灵感到了美,你的美容美发事业才会成为常青树。”所以,她不仅把美容美发升华为一种艺术,更把她的全部人生当作一部宏大的艺术作品来精雕细琢。

个人殊荣:1988年荣获美国加州州长麦卡锡颁发的加洲经济贡献获;1991年荣获世界十大知名美容女士;1993年荣获国际美容教母;1996年荣获美国个人杰出成就奖,同时获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接见;1998年荣获个人终生成就奖,由菲律宾前总统夫人――拉莫斯颁发奖项;1999年获世界杰出女企业家及国际美容教育贡献大奖;2002年获亚洲企业家奖并同年获选为新世纪百位杰出女性之一。

人生缄言:

1.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思想会转为你的行为;

2. 小心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变成你的习惯;

3. 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你的品格;

4. 小心你的品格――因为品格会影响你的一生。

品牌涵盖:郑明明化妆品系列(C.M.M)、法国贵夫人(Fair Ladr)、蒙妮坦系列产品(Monita)、菲莲专业系列产品(FL Professionnel)、蕊蕊系列产品(Lay Lay)等。

本季最爱的看家产品:基因修护因子系列

推荐理由:产品中均含有EGF成分,使用10天后,即可感受到肌肤的转变:角质层明显变薄,皮下血液循环开始畅通,真皮中的肌肉和脂肪组织趋于有序排列,斑痕减淡。使用28天后,皮肤外观呈明显改善、细腻、滋润而富有弹性。

品牌业绩:连续荣获上海市亿元销售商场七连冠的称号,畅销产品包括:生化雪清系列、基层修护因子系列等。

蔡艳萍女士

她的身份:自然美容术创立人;自然美国际事业集团创办人

执掌品牌:自然美(NB)

她来自何处:台湾

她的经历:1968年,蔡艳萍初涉美容事业,为提高、巩固其专业知识,她不断地参加各类培训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后,技艺有所成就,之后就转向培训美容师工作,及为各类媒体开办美容专栏等工作。1984年,历经磨难的蔡艳萍,成立了自然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旨在推广最科学、无任何副作用,且适合东方女性肤质的化妆品。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相继开办了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1985年,蔡艳萍出版的《自然美容术》一书,受到广大爱美人士的欢迎,这也标志着蔡艳萍女士在美容行业中权威地位的确立。1991年,其美容事业机构又研发出国际上独一无二的NB自然美电脑护肤系统。1992年,蔡艳萍的上海自然美化妆品公司成立,并设工厂,成立培训学院及护肤中心。至此,蔡艳萍率领的NB自然美公司随其企业文化一起深入到广大中国爱美女性的心中。

个人殊荣:美国杜威大学商学荣誉博士;台湾地区第六届杰出工商妇女;台湾仪容美协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中华全国工商联美容工会首席顾问;中国高级美容培训中心首席顾问。

品牌涵盖:NB专业护理系列;NB雅白保养系列;NB雅白色彩系列;NB beauty expert芳香精油系列;NB beauty expert生化护肤系列;NB beauty expert生化彩妆系列;NB美发系列(大陆即将上市);NB美容保健食品系列(大陆即将上市);NB beauty expert流行内衣系列(大陆即将上市);NB蕾莉雅调整型内衣系列(大陆即将上市)。

品牌特色:NB自然美产品是根据东方女性皮肤的特征,采用最新生物科技及进口天然植物生化精华研制,是不含不良化学成分或强力药剂的纯天然产品。

本季最爱的看家产品:S160-P保湿除皱精华液

推荐理由:由于秋冬季节气候比较干燥,需要给皮肤补充充足的水分。S160-P是针对眼袋、黑眼圈、眼皮松弛或因干燥老化而生的皱纹所设计的高效性保养品。

特别消息:NB自然美SPA生活馆是以蔡博士二十多年来所提倡的预防医学美容观念及五感美疗为原理,以自然环境配合现代科技水疗SPA设备及最先进的美容美体仪器,综合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感美容,以顶级纯质精油的芳香疗法加上专业美疗师的美容美体理疗技术,配合西方国家的芳香疗法及淋巴引流与中国经络穴压按摩,体现E世代的养生概念,为现代人带来更完美的美容保健概念。

上一篇: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下一篇: 医德医风管理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