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6: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

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一个急需解决并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的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在书本上的东西无法运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他们认为数学就是教材,只是一门学科,对生活没有上面帮助,无法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点?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1.注重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2.注重把数学知识教学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3.运用数学知识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4.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习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来使学生明确到学习的有用性,培养他们学习的需要性,有了需要就会有学习的兴趣。而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最直接的关系。因而,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社会和学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与期望变为学生自己内在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改变被迫学习,变成自己主动学习。那么我们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巧设导语,引发兴趣。2.动手操作,提高兴趣。3.精选练习,发展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说一定要学好数学,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当中同时还包括了其他的一些,比如说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就小学生而言,它的一些教材上的概念和介绍都很抽象,给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一定困难。那么,老师可以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一下可能效果就大不一样。比如三角形可以用纸折出来,然后动手裁下来,只有做到手脑并用,可以获得直接感性知识,并建立起清晰鲜明的知识表象,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故动手操作只有与思维紧密练习起来,才能促进感知转化内部智力,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领意义,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之创新能力。

五、授课内容要推陈出新

目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后再备课,不已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老师务必要做到这几点:1.方法的创新。可以采用设问法、联想法、动手法等等。2.目的的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3.过程的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六、教学要坚持全面性

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全校全体学生,不仅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求整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老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时刻注意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比如对于数学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老师应该多些耐心,多些关照,课上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给予他们上台发言的机会。个别的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熟悉教材,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而对于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优等生,老师要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给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智慧的舞台。

七、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由于受几千年师道尊严封建思想的影响,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基本上是把教师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绝对不平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了绝对的权威。因此,要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人。要构建师生平等、民主、亲密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必须首先爱其生,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不管是问问题还是与学生交流或是评价学生都应是以平等的口吻,不能够区别取代,要让学生感觉你既是老师有可以是朋友。

八、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是小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育教学当中中,数学老师应当充当好老师、朋友的角色,不仅在学习方法上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解题学习,并通过朋友的身份来及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和成长心态。与学生关系融洽,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积极、向上、乐观、创新的态度去融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同时提高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有效的开展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篇(2)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新课改下,农村的教育教学明显的得到了提高,学生知识面广了,课堂氛围活跃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有效突破,教师也努力的把新课改的知识、理念、方法渗透到了日常的教学中,虽然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不少教学中的很多问题。

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效率。据调查,农村很多教师年龄偏高,40岁以上的教师占据了一大部门,30岁以下的教师非常少,教师队伍“老龄化”,缺少活力。这个年龄的教师教学理念都比较传统,虽然在新课改下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是仍然没办法跟上新一代的教学步伐558100,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教学的发展。

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大,自我要求不严格。农村小学教师工资低,工作量大,课程排布的非常紧密,批改作业都要在家晚上加班,待遇低,致使很多教师没有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部分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不愿意主动的了解学生需求,并且仔细认真的制定教学方案,得过且过。很多教师忙于日常教学生活中,不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学习提高,对于一些培训不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又太过于应付,没有把学习和生活进行有益的结合。教师自身素质不佳,精力不够,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学校设备不完善,使用率低,阻碍教学前进发展。尽管现在国家级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改革,不仅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用,办公费用也由国家级财政拨付,但是很多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十分的不完善,根本没有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跟城市小学差距很大。虽然国家近年也在设施方面进行了不小的投资,但是很多农村的设施并未真正的使用起来,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摆设”,并未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甚至部分教师对于一些高科技设备不会使用,这些情况使农村的教学没办法推进,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

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整合性,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的落后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深层挖掘,动脑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一章节时,上课先给学生讲解概念,要学生明白什么叫做“角”,要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的观察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然后要学生打开想象,找找现实生活中还有哪里有“角”,通过观察,学生纷纷回答问题:桌子、书本、椅子、瓷砖、荧幕、纸张等都有角……然后启发学生用纸张进行折角,然后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折角的含义。学生经过讨论折角,然后自己动手折角,拿出自己的作品,说出折角的过程和角的位置,然后带领全班一起学习、比较。让学生用自己所折的“角”扎手心,要学生感知到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莫角两边的线条,感知到角的两边的线是直的,。从而向学生揭示出“角”的属性,建立概念。通过要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操作,发展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开放教学内容。数学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是将数学活动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开放性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趋势,以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作为引导教学,难度适宜的放宽,要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自主的思考并解决问题。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事件,实践活动等都可以作为学习探讨材料,都可加以适当的引用。

在学“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是要学生正确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平均分”的概念还会存在一些误区,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实例来正确的引导。在举例子的时候,有的学生说:爸爸买来10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5个。我家的兔子生下了4个兔宝宝,妈妈平局分给了张大爷和王奶奶家,每家两只。这两个例子其实是不符合平均分的概念的,苹果有大有小,刚生下来的兔宝宝也大小不一。这就需要教师予以疏导,要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符合要求的例子。对的加以肯定,错的一定要及时的纠正。

建立小组,促进学习。学习需要互动才能有效的提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小组的划分,4个为一组,这一个小组中有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差的,要学习好的带动、帮助学习差的,并定期的要学生自主评选小组中的优秀小组长,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小组之间互相的学习和比拼,班级之间定期的举行活动,评选出优秀的小组并给予奖励,小学生都是有“虚荣心”的,都想自己的小组可以出类拔萃,这就在无形中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

现今农村的小学教育正在一步步的提高中,但是这是一个艰苦且漫长的过程,需要广大教育者长期不懈的坚持。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中总结经验,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更好的带领学生。因地制宜,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

篇(3)

一、小学数学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学习时要具有系统的学习方法,要循序渐进,以学生能够接受为教学目的,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这种方式还可以做到使知识提前渗透,并伴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再是教室中的学习,而是一种社会性学习。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可以作为一个课堂。如买东西用到的元角分,房屋的大小需要涉及到面积的大小及测量,这些都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而且这些内容是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而且对于小学生这样的方法是有利的。同时,每个人都会构造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

二、中学数学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特点

对于初中数学来讲,简约的内容与丰富的数学思想交融是中学教学的一个特点。而数学思想是及其复杂的,代数思想、解析几何思想、函数等都是一些中型的数学观点。因此这就需要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如今的中学数学更加注重智育与德育相结合,更注重数学生成的过程的思想探讨,而不只是结果的应用。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中学时,教师上课会更偏向于讲课的学习思路。结合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模仿、操作、探索来进行对学生的进一步加深。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还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与人交流时语言表达更加清晰,讲话更加缜密。除此之外,也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将各种知识点分类进行整合。之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观点将以再次整合,再次为学生将思路变得清晰,知识就会得到再次的升华与提炼。

三、如何进行教育教学

(一)把握学习的初始阶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刚拿到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在这个时间,教师要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对这门学科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应该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运用化难为易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学生对这堂课就会集中精力,认真的过脑思考。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提前将内容准备充分,烂熟于心,做到在课堂上可以游刃有余。

(二)保持课堂的创新性

注重教学课堂的引入环节。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环节,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数学课堂中,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活跃的课堂氛围都是有利于教学的流畅进行。在课堂上要进行小组互相学习讨论的环节,另外也要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让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这种数学思路。而在小学生与中学生讲到关于图形或几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而对于中学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动态图和图形的拆分组合,这样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从“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首先看一看,想一想是指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小学生可以考虑积木是几面体,而中学生则可以考虑它的空间性。从而可以联想到其他相似的事物。而对于议一议是指要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探讨的精神,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而有了以上这些以后,就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了。即为做一做,通过多做来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和理解力。

四、总结

中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所谓打基础主要是打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要让学生有较宽广的数学视野,不应该以在实际中是否直接有用作为标准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方法更应该不断地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让他们在课堂与教师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此外,数学教育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这已经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参考文献:

篇(4)

数学一直是许多学生的学习障碍,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它的一大难题,需要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手法上进行创新,满足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期望。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1.教学目标的设定

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改变传统的以传授具体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思路,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

2.对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传授书本上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的接受和学习能力,引进生活中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定,除了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外,还要注意学生的需求,可以进行“问课”,向学生寻求学习的意愿和要求,询问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将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保证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二、教学手法的创新

1.改革课堂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保持课堂的活泼、生动,激发学生的热烈讨论、积极发言,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课堂进行创新的目标。

要改革数学课堂氛围,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为学生的学习利益考虑,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教师在讲完相关的知识后,将准备好的与课内知识有关的课外或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讨论的组合可以是学生就近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在讨论期间,允许不同组的学生自由走动,交换观点,而不必强求纪律,束缚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此外,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多设计新鲜的、有趣的问题,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讨论热情。防止问题过于抽象或理论化,使学生疲于理解,无法展开讨论。

因此,无论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课堂纪律的放宽还是问题的设计,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改革课堂模式的前提。

2.改变教师角色,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上的主要关系,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堂上,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更强。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他们的学习心态影响极大。因此,教师要注重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因害怕数学教师,转而害怕数学课,影响到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参与者,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在学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给出耐心的解答,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觉得自己得到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此外,学生在无法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回答错误时,教师也要避免一味地惩罚,而是要对学生细心引导,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这样会使学生对错误理解更加深刻,避免再犯。

而课下,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将教师当作朋友,有利于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的喜欢转移到数学课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个性,使得纯理论式的数学教学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需要更多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教学活动的支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难题提出来,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寻找更为合适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和学习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难题,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展示,以增强学生对几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这些都有利于创新数学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篇(5)

保持课堂的活泼、生动,激发学生的热烈讨论、积极发言,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课堂进行创新的目标。要改革数学课堂氛围,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为学生的学习利益考虑,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教师在讲完相关的知识后,将准备好的与课内知识有关的课外或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讨论的组合可以是学生就近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在讨论期间,允许不同组的学生自由走动,交换观点,而不必强求纪律,束缚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多设计新鲜的、有趣的问题,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讨论热情。防止问题过于抽象或理论化,使学生疲于理解,无法展开讨论。因此,无论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课堂纪律的放宽还是问题的设计,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改革课堂模式的前提。

2.改变教师角色,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上的主要关系,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堂上,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更强。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他们的学习心态影响极大。因此,教师要注重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因害怕数学教师,转而害怕数学课,影响到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参与者,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在学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给出耐心的解答,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觉得自己得到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此外,学生在无法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回答错误时,教师也要避免一味地惩罚,而是要对学生细心引导,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这样会使学生对错误理解更加深刻,避免再犯。而课下,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将教师当作朋友,有利于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的喜欢转移到数学课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个性,使得纯理论式的数学教学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需要更多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教学活动的支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难题提出来,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寻找更为合适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和学习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难题,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展示,以增强学生对几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这些都有利于创新数学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篇(6)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小学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与思维能力,还符合了当前学生学习的特点,为日后的教育奠定基础。

1 教学内容的更新

1.1教学目标的布置

就拿小学数学老师来说,需要按照我国新课改的要求把教学目标重新进行定位,要把以前以教授详细知识为目的的老传统教学思路转变过来,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1.2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示下,把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传授学生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环境及学习能力,导入现实中跟学生能力比较符合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设定的时候,除了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外,还要注重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询问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要求,私下可以跟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把要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进行完善及补充,确保课堂上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2.1转变课堂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果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活泼、讨论激烈,说明小学数学课上的教学已经快成功了。所以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舞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同样的也指明了老师们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创新的方向。要想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课堂模式,老师们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赋予学生应得的权利和自由,全心全意为学生学习利益思虑。另外,老师们在设置的问题上,要多安排点让学生们感兴趣,比较鲜明的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激起学生探讨的激情,绝不能安排一些独特的问题,让学生难以理解,没办法探讨,觉得无趣。不管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是问题的安排上,老师们都要以学生为首要,尊重学生,这也是转变课堂模式的第一步。

2.2转换教师角色,变成友好的师生关系

往往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老师的课堂上,表现的格外的异常,课堂氛围轻松欢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平时强很多,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师生关系是否友好,对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心态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害怕数学教师,转而对数学课产生胆怯心理,妨碍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主导者转换为参与者,跟学生们互动起来,激励学生对不懂没听明白的问题积极的提出来,老师们也不能嫌麻烦,要给学生进行耐心的解答,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所学的知识。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们都应该增强对学生的关心,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去呵护,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让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或者亲人,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可以让学生从对教师的喜欢转移到对数学课的喜欢,同时学生也会辅佐教师的活动,积极配合,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3增加教学活动与完善措施

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其个性的存在使小学数学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便于理解、直观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出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然后与大家分享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意识。除此之外,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老师合理的设置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且老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将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教学环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的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老师授课的重点。小学数学教育方法、内容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措施的重要手段,这对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因此,数学老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 路海东.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篇(7)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加强训练,要求学生从当前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学习当中的小知识点开始做起,坚持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此环节中,注重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比较学生当中,谁的作业写的认真,谁的笔算速度快,谁的口算较为准确,通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手、口、脑并用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积极动脑、勤于动手、灵活表达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动脑,主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获得一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就是让学生去做,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实验、解题等手段,掌握知识、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动口,主要是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围绕着某一命题或者某一数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类探讨性的思维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的生命个体。教师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人物,而只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掌握相关数学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在学生采取“滚动”的方式进行圆周长的测量时,笔者问道“,圆形的游泳池可以滚动起来吗?”于是学生经过思考,想出了利用“绳测”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于是笔者又进一步问学生:“倘若将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然后将小球放置空中旋转,那么绳测的方法还管用吗?”经过实践发现,以上运用的“滚动”和“绳测”方法,都有着局限性。因而笔者又追问,“那么能不能探寻出圆周长的运算法则呢?”学生们又开始努力思考,然而发现了“圆周长=3倍直径”的规律。通过这样的层层设问,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四、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

(一)尊重学生,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热爱、信任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和善的微笑、热烈的赞美,建立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尤其减少对他们的批评,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多种平台,让学生能够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努力学习。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篇(8)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由学生亲自运用学具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司考方式也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在对方向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摆棋的方式将对方向的认识具体化,更加直观。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来说无疑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或许开始是本着热闹的心态,但只要肯学,随着知识一点点的灌输,慢慢的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用心感悟,我认为这不仅是出于学习知识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教学最佳效果的需要。

前面讲的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我的数学课,我自身对于数学教学即老师的角色和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把教学当成自身的一种快乐,这对于优质教学环境的形成和学生吸收知识的加强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老师的奉献精神以及老师的快乐和满足会传递给课堂的每一名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爱心,做到有教无类但同时又因材施教,在课上反应与课外作业完成以及平时的生活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观点以及每个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争取让教学氛围传递到每一个学生那里。我从来不会对学生板着一张脸,对待学生我总是笑意盈盈,这样就避免学生有的问题因为畏惧而不敢问我,使数学课的课堂不再是难熬的课堂是我内心追求的目标,老师教学愉快,学生学得也快乐,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数学成绩想不好都难。另外就是学生普遍头疼的家庭作业的布置方面,我采取的是一种和学生商量的方式,以及综合学生其他科作业的情况,适当的留些作用,目的就是巩固当天或者本周的学习成果,老师体谅学生,学生也会理解老师的苦心,因此我的作业学生完成的一般都比较好。

其次,将数学教学越来越多的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将数学教学变得变得有意义的方式之一就是将数学从生活中发现,同时也将数学还原回生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有基本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学得的成就感,从而以更加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数学中来。数学是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的抽象总结反映,但数学学科的产生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需求,生活孕育出数学。但是教材只是把现实生活作为一个缩影浓缩成一本薄薄的册子,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是有一定的脱节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是不明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指引来完成这一过程的转化。

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努力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寻找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尽可能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同时引领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善于帮助学生解决其在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可以使教学情境尽可能的贴近生活,但生活是动态的,而我们的教学过程则相对来讲是静态的,学生一定程度上是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这个时候,多媒体教学的辅助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上,同时这也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新时代的老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更加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数学与他们生活的息息相关,让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之下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又用性,考虑到他们的心里,能用自己所学去解决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也会更加热爱数学学科的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会创设一些情境来丰富我的教学过程。同时把提问的问题生活化,就是把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一种放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换来的肯定是学生巨大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的过程,同时小学生又好奇、好动、好问,将这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用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这样不用你去提问,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去探求结果,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向积极求知的方向转化,将他们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种很成功的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学生跃跃欲试,老师加以引导,实现师生的同步发展。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我也会适时的对情境加以调整。

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应当,应当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标准,采用多种方式运用于教学环境之中,比如可以采取积极提问、多媒体、情景再现以及通过游戏的方式,或者运用一种,或者几种兼而有之,随着学习过程的渐进,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像多媒体等将一些生动、直观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时会帮助学生回忆起记忆中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使旧知识得以巩固,新知识得以有效吸收。当然,这不是完美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会继续发现新的方式持续创新,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再次、改变单一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不再简单以成绩作为评价衡量学生的唯一评价方式,我努力尝试建立一种开放的全面的评价体系。我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让同学、家长积极参与其中,这样家长更能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也会上升,在学习中体会到自身的转变,积极追求成功与进步,树立自信心。

篇(9)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互联网+模式已势在必行,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地球、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校园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我就自己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模式,并取得可观效果。

1.发挥媒体优势,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演示教学过程、让学生易于理解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3.讲练结合,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能在具体操作中强化训练,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4.精讲多练,提高课堂的效率

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5.合作交流,共同提升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节课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辅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效果不错。

6.及时点拨,重点辅导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教育的模式也已经从应试教育升级为素质教育,教师的工作不再是只为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注意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更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分层异步教学法,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的短板得到强化和补足,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具体的发展。并且,分层异步教学法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行完善的设计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给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一、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内涵分析

分层异步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群组的划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从而起到因材施教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1]分层异步教学法拥有自身独特的优点,首先是分层性,能够根据实际的学生特点进行不同小组的划分;其次是针对性,能够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制定符合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最后是人性化,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不论何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其教学理念都应该保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这些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分层异步教学法实践的重点。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意义分析

将分层异步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明确自身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拥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状况,将学习到的内容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消化,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同学的启发来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从而锻炼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另外还能够让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差异、基础性差异和需求差异,教师布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一起进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获得提升[2]。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探讨

1.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建立清晰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而想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教师不断挖掘和创新各种教学模式,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因此,教师在使用分层异步教学法时,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内涵以及相应的理论基础,把握基本的应用原则;另一方面要经常性地归纳和总结,将教学方法实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变,确保教学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以提高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2.注重各层次的有效划分和整体衔接

分层异步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分层,这需要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学生层次的划分,这个环节需要教师详细掌握学生的实际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等基础因素,并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作为目标,在教学中去完善学生的薄弱部分,这样能够给分层异步教学法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小组,使小组的氛围与自身更加匹配,并且,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建议和引导,来帮助学生进行选择;第二,要做好分层目标的设定,小组划分好了之后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第三,要设计好分层的问题,在小组划分后,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为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教学问题,根据组内同学的实际特点设定符合学生各项能力的内容,问题的难度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要使学生在得到锻炼的基础上也能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以免难度过大无法完成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第四,要做好分层评价的工作,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时候,要根据学习成效动态进行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动态调整和小组的动态划分,这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加充分地互动,从而一起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而共同努力,在潜移默化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各项能力,更快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需要结合实际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科学设计和动态调整,以此为基础加强师生互动,这样才能确保该方法的有序实施和科学应用,有效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西庆.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华少年,2017,(10).

上一篇: 乡村医生医疗工作计划 下一篇: 曲线运动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