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6: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1)

一、 前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整个教育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拓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便是一个明显的标志。从此,小学数学的培养目标更加的多元化,也更加的具有科学性。它不再仅仅的局限于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更为鲜明和突出的变化时,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更加的紧密,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的数学课堂正在用自己独特的知识魅力对广大的小学生进行的德育的教育与熏陶。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新课改的要求。

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德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要热爱社会主义,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可以向学生充分的展示数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比较,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学会科学的数学方法,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门充满着智慧与乐趣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集体主义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会是无可替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充分结合将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具有数学学科中渗透出来的哲学思想和爱国主义等高尚情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正处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在此关键阶段我们更加需要用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更加需要积极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平与正义,也离不开对于全体公民的德育教育。小学生在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与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密切相关。而小学数学的独有学科特征正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沃土,可以在对小学生进行知识性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其社会公德、集体主义的教育,加强对其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爱科学的思想熏陶。这些精神和思想已经成为当今的中国不断发展,不断地增强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科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到科学技术因素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国家、社会和公众对于科技的需求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学数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些精神和素质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有所突破的重要基础素质。

另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得我们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甚至人类已经开始认为强大的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切难题。甚至在生产力第一和科学技术第一的今天,已经出现了科学道德的沦丧与荒芜,人文价值追求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看的不再重要。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离不开一种健康的思想和强大的道德支撑。而小学数学教学便是加强学生这方面认识的极佳素材。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的穿插科学家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对于人类的热爱,对于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科学道德精神。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是促进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发展以及改善当前科学道德的重要途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现状也促使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种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多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小学数学的德育教育功能,也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任务和要求是小学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因此,小学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正处于一个很艰难地时期。为了更好的发挥小学数学的文化传承功能,更好的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当代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以及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体系,我们必然应该选择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充分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人的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也是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一门充满了德育教育因素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前景,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小学数学中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进行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科知识的讲授,还可以用极富教育意义的教学素材为德育教育提供材料来源,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长期任务。它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完善实施过程,全面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四、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教学环境。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结合教学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营造一种健康、和谐和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二)优化教学内容。

虽然我们一致认为小学数学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这些内容并不是很明显的呈现在课本和教材当中的,这些素材需要教师的充分领悟与挖掘。这项工作便需要广大的教师认真的研究教材,及时地发现其中所蕴藏的德育教育素材与因素。例如,在古老的中国,我们的先人便提出了勾股定理这一重大的理论发现。这一教学内容便可以渗透出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总之,小学的数学教材基于起德育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设置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因素,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应该紧抓教材,润物无声的做好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力争做到潜移默化。

(三)联系生活实践。

德育教育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会在空洞的说服和教育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中我们应该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由于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讲是很抽象的,我们不能在空洞的教学素材和无形的德育教育之间徘徊不前,而是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抽象的教育具体化,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更加有形的认识和更加具体化的标准。

五、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发展前景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其德育教育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中我们应该注意实效性和有用性,绝不能够蜻蜓点水,应付了事。

篇(2)

课改要求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可见学科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同等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特点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数学课堂内外,使小学数学教学发挥出更大的育人价值。笔者在这方面做了多年的大胆尝试,体会很深。现在总结如下。

一、把握教材特点巧妙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现行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删繁就简内容跳跃性大创新性、开放性都很强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充分拓展和创新的空间。数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把握教材的这种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恰当选取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将思想品德教育主题巧妙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探索、体验和发现的同时受到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组合图形面积”一节教材内容简单只有一道例题和几个应用性练习。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因题而讲题就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呆板甚至僵化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实际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引入情境表 扬全班同学都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用一句赞扬性评价吸引学生眼球迅速聚焦学生思维并适时提出倡议请同学们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帮助王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巧妙地引入了课堂教学内容还紧扣学生心弦使助人为乐意识自然地流进学生的心田。当然仅仅“流进”远远不够还需要想办法让它生根、发芽。事实上笔者在教学中把“助人为乐”作为贯穿整节课的一条主线围绕愿意不愿意助人为乐引入、要助人为乐先要做什么复习、帮助谁做什么课题、如何助人为乐方法、做得怎么样评价、有什么感受体验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环环紧扣整堂课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助人为乐的种子也悄然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

二、利用教材资源适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与新课改相适应小学数学教材更加注重时代性和教育性通过例题、数学故事、注释、活动等载体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师要学会利用教材中的显性德育素材发现、挖掘和把握隐含于抽象数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深入分析这些素材与德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加工组织适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让学生阅读课后的“你知道吗——哥德巴赫猜想”笔者再适当补充介绍世界各国数学家为攻克这一难题做出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知道这一领域走在世界最前列的是中国人陈景润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热爱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理想信念。

三、拓展课外实践合理延伸思想品德教育

篇(3)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是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各项活动之中。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略谈一些浅薄的认识。

一、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注重教师言传身教,是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简言之,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语言,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挖掘教材内在美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位伟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善于挖掘教材,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陶冶出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拓展课堂教学成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应注重数学教学成果的拓展应用。结合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通过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应结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勤俭节约、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应该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J].2005年各期.

[2]《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S].

篇(4)

(1)利用插图进行德育。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多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图画在蕴含数学教学信息的同时,也能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稍加点拨,便可取得一举双得的效果。比如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准备课”中,既有学生向老师问好的场景,又有同学间相互问好的场景等。这些素材的选择在引导学生“数一数”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帮互助。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会无形中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数字进行德育。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量在数学教材中可谓比比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数量关系的运算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六年级数学下册“节约用水”中写道:“我国水资源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我把上述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一边呈现图片,一边读文字。读着这些数字,学生会有怎样的心理体验呢?也许学生没有经受过缺水的困扰,但这些数据折射出的严重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正是教育学生珍惜水、不要浪费水资源的好时机。同时,当学生们看到一些缺水城市的现状以及那些饱受无水之苦人们的生活状态,会激发起他们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计划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审时度势,巧妙地渗透德育,让德育悄无声息地直抵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并非一件快乐的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有时候要完成教学目标也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渡过学习上的难关。如面对一道难题,是退避三舍还是用自己的努力战胜它;面对考试不及格,是灰心丧气还是再刻苦努力争取下次考好,等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困生,即便是优秀生,也应该继续自我挑战,向数学的更高峰奋进。或许会遇到困难,或许会遭遇挫折,但这是学习前进必须经历的,只有不断地克服它、展示它,自己的意志品质才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才会凭借意志勇攀人生的高峰。

(2)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理念。未来的社会不是“单打独斗”的社会,而是“合作共赢”的社会。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落实合作共赢的最好途径。如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小组中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人分工明确,操作得当,最后通过合作共同解决了内角和的度数。这样,每个同学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精神,必将延伸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延伸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实现人生的合作共赢。

(3)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某种行为习惯后,即使没有人对他进行约束或提醒,他也能自然而然地去完成那种习惯动作。小学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对他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不能抢话,等同学发言后再进行补充发言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习惯,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也大有裨益。再比如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讲不仅是数学的事,在生活中也要专心致志地做事。

(4)教学中体会实践出真知的朴素真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朴素真理比比皆是。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原理、法则、公式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作为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实践出真知朴素真理。比如低年级“20以内的加法”,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自我探究、自我总结,通过实践操作,很清晰明了地得出了算式的结果,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再如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等运算定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算的方法得出结论的正确性,也能体现实践出真理的道理。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这一理念能在很多的案例中得到验证。

三、利用课外活动,实施德育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59-01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好德育教学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行为习惯、认知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对于学生的影响可想而知。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教育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好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讲,德育过程是一个说理、训练的过程,其实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俗语云“人心换人心”,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就决定着学生对于教师的态度,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自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重视这门课程,养成尊重他人、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避免一些不良情绪的展现,给学生展示一个良好的形象,运用自身的教学魅力不断的做好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做好德育教学

现行的新版教材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的筛选、提炼而成的精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实用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主要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教材的把握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学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做好德育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做好德育教学

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积累、数学技能都处于养成阶段,他们的学习往往还需要教师的教学引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就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理念,让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提升学习的效率,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也有着无法估量的积极意义。

四、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做好德育教学

数学是一项生活性较强的实践学科,对于学生的生活技能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认识到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篇(6)

一、教师要提高认识,自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教师在数学课中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外,还要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从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两者的关系来看,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基础知识教学的保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质量能起保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教师只有认清关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内容

1.充分挖掘题目蕴含的德育素材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和数据材料中蕴含着德育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材或自编题目,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提升。

如,《万以内减法》的主题图――美丽的云南,向学生介绍云南的丽江、大理和昆明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向学生介绍上海世博会,出示一些有关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2.利用数学史料充实德育素材

中国古今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又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勇于探索,在证实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数学知识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勇气、毅力和胆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开拓进取。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搞好养成教育

篇(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数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结合社会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过程中融德育教育于数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2、通过数学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数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许多同学则会“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这时要结合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这对今后干什么事都有很大帮助。具备了这些品质将业才能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3、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的良好作风。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数字不能有一点错,图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这些要求都要促使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认真仔细,干工作要有条有理,对计算结果要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少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三、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在课外,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应多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教育。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统计学校近视发病率,提高学生正确用眼的意识。

篇(8)

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众所周知,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该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去。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教学内容,运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譬如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亦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目的。例如:在讲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节时,可以采用师生竞赛的方法:先出几道数字较大的题进算,让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教师则用计算器。比赛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来。结果出来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计算器比其他运算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进而师生共同讨论之所在学校、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明确了解学习计算器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跟好的工作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动参与课堂教学,又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管家”这一节时,可让学生借助教材后面的表格,让学生在新授课前当一回小管家,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并把每一笔开支记录下来,算一算每天花了多少钱,一周一共花多少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这一节课印象深刻,还能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目的,懂得珍惜、勤俭节约的精神。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辨证、唯物因素很多很多,如对立统一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等等。教师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方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数学史料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例如;每本小学数学教材里都有“你知道吗?”这一栏。所写的都是我国或其他国家科学上的成就。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p96的内容是这样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的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短短的一句话,通过老师的讲解、启发,可使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使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家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以及用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数学自身内在的美来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如在教完了图形的变换的知识后,我让同学们做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让同学们从美的角度去设计美丽的镶嵌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美丽的镶嵌图形,如一些地砖的密铺,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学完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知识后,有学生在他的日记本上这样写道:“周长一定的长方形,长和宽的悬殊越小时,它的面积就越大。一个班级、一个社会,如果人与人之间越平等、越和谐,那么整个群体的实力就越强大。” 因此,你越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你的收获也就越多。”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感悟人生真谛,才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

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一些优良品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如:老师在讲“时、分、秒”这节时,可借题发挥,通过对学生进行时间观念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时间的珍贵,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另外结合数学作业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工作有计划、有条理的良好作风,有毅力、肯于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结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挖掘出小学数学教材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5-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了避免因为重视应试教育中的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教育形式的生活化,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将教学生活化,并且在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中,都结合教学生活化的教育进行开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发展。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找到教学生活化的渗透点

1.结合数学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对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来看,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单纯的,他们不会去想学习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然后报效祖国之类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结合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对其进行生活化教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去感受现实生活,并对其有一个自己的正确的见解。比如,在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的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例子来进行教学,像设计进超市购物等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就会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来通过付出与收获的比较,进行设身处地的计算,当学生的计算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就要对其进行相关的解释,并对其介绍这样的计算方式会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损失或者困难。这样一来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教学生活化教育也得到全面的渗透,结合数学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不乏成为教学生活化开展的一个渗透点。

2.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大教学特点,同时也是对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渗透体现。在现在的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像华罗庚等著名的中国数学教育家的素材例子,老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们讲解这些数学家为中国数学教育的贡献,以及为学生介绍中国数学的悠久历史,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生活化渗透措施

1.开展适宜的竞赛活动,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一般来讲都普遍具有好胜心强、表现力强以及荣誉心强等特点,所以为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竞赛,在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的同时,也将教学生活化教育渗透其中。比如,我在进行“数量关系”教学的时候,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抢答比赛,我向同学们提出:“总价除以单价等于数量,那如何计算总价?”同学们就会进行独立的思考,思考正确答案应该是怎样的,思考怎样表述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同学们都会进行踊跃的抢答,有的回答到:总价等于数量乘以单价,有的回答到:总价等于单价乘以数量。同学们会因为出现看似不一样的答案,而产生对自己或者别人答案的质疑,然后我就要为他们讲解相关的除法运算的知识,告诉他们答案都是正确的。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还学到了看待问题的辩证认知能力。另外,老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评优或者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竞争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学习中感受竞争的,一次来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觉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落实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开展数据对比教学渗透

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对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进行研究的学科,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通过对数据的对比来进行生活化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让同学根据自己提供的数据条件来进行编题,提供的数据要有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的同时,以学校生活化教育的工作安排为前提,然后学生再自己解题或者同学之间交换解题的方法来对生活化教育进行渗透。比如,在我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教学的时候,我想同学们提出条件:小明有44元钱,食品店力的蛋糕、饼干以及面包,每种食物的价格分别是5元、2元以及4元。然后让同学们进行编题。编题的过程中,学生即巩固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老师也将生活化教育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得以落实。另外还有一种可以利用数据对比来渗透生活化教育的方法,就是利用教材中的例题素材来进行德育教育教学的开展。现在的小学教材中有很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比如像“妈妈给了小丽20元钱,让小丽去酱油,花了12元钱,请问还剩多少钱?”这样一类例题,然后老师就可以根据例题来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在同学们解答出题目答案之后,向同学们提问“剩下的8块钱可以怎样做?”以此来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方式进行拓展教育。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育,首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和规划,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应用,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与之紧密结合,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会贯通,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度,还能帮助学生的生活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6,(1):138-139.

[2]孙晓华.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5,(14):284-284.

篇(10)

一、以生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有,但并不明显。这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拓展开去,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和教学中。

1.适当拓展阅读材料,渗透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教材里都安排了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各个方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园地。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先从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说起,然后介绍祖冲之,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合理利用知识栏目,贯彻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其中有些知识,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很好的课本资源。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有一段小知识:“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在西方,小数出现的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合理利用这个小知识,渗透德育教育,既可让学生学到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使学生产生为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而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二、以师为镜,发挥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德育过程既是直接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间接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和体现出的精神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1.以身作则,从细节做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做好这个榜样。例如升国旗时,我端端正正站在队伍前面,严肃认真,学生自然照样守纪律了。小学生可塑性强,所以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2.严于律己,从教学抓起。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上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三、以教为主,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教学过程中,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设身处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会过于抽象,起不到多大作用。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学生互动学习,又便于德育渗透。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既有利于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一举两得。

四、以践为途,开展数学活动的德育教育

上一篇: 对照检查剖析材料 下一篇: 家电促销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