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6: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

篇(1)

1.主体的原则

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执行者和参与者,通过开展有目的、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大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建设立场,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实现,是建设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主要原则。

2.客观性的原则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体系还应注重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原则,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建设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重要立足点。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二)高校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1.主体的自我评价

主体的自我评价主要是指大学生主体的自我评价,即对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前后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专业素养、意念精神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价,挖掘优点、找出不足,以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进步。

2.外界对主体的评价

外界对主体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评价、家长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评价、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等三个方面。

3.主体对外界的评价

主体对外界的评价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对于校方和实践单位的评价,从自身的实践感受和心得出发,对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关于开展社会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不断提升教师、高校、实践单位的实践工作开展的效率和价值。

二、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

(一)评价要素

1.社会实践过程监测阶段

社会实践过程监测主要是高校和实践单位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思想意识、实践风险预防能力、目标矫正能力等的动态监测和管理过程。因此,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实践过程监测这个评价要素,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

2.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阶段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等进行实践后的总结与经验交流,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归纳,有益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方面,务必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除此之外,校方在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的评价和考核方面,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表彰优秀的实践成果,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评价方法

1.实践开始与实践结束评价相结合

在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方面,要采取实践准备阶段、实践过程阶段与实践成果考察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查与评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也增加了评价方法的客观性。

2.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的静态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实践报告、实践单位为学生出具的实践评语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完成后的心得体会等,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价和考察,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要收获和成长。动态评价主要是指校方和实践单位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和实践单位的具体行为表现,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修正有关学生的评分或结论,记录学生成长和进步的点滴,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

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主要是指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等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大学生在实践单位或地点的实际表现、言行举止、工作效率等进行量化评价,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践成果进行量化考核,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正视学生的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两者结合分别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价和考察。

篇(2)

1.2这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开展社会实践的目的,从总体上讲,就是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相应的能力、素质,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对社会实践进行评价,规范社会实践,提升活动实效,推动其科学发展,从而就能更好地保障社会实践目标的实现,最终使广大学生从中受益。运用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进行价值判断,可以使学生通过评价不断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促进其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进步,推动其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发展。评价能促使学生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要求去开展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锻炼自己,教育自己,有助于他们巩固所学,增强其动手、沟通和创新等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可以说,社会实践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能较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2系统把握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内在因素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社会实践是受实践目标、主体、客体、条件、实施、考核评价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结构整体,也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较全面把握各影响因素,深入揭示社会实践实效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有效开展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2.1实践目标是影响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前提。大学生社会实践目标是对社会实践所必须达到的规格、要求和质量的规定,是通过实践过程对实践者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所发生的预期变化。目标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的起点、核心和归宿,是调节、评估实践活动的依据,也是实践者努力的方向。它规定着实践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制约着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目标设定的科学与否是决定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前提。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形式,这些社会实践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追求,有着各自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因此,在确定社会实践目标时,必须做到有针对性、明确具体、切实可行。要结合具体实践活动特点、学生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要有衡量是否达到的具体标准,以及目标实现的具体要求和约束条件,实践者经过努力在预定时间内能够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实践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创造良好前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充分保障。

2.2实践主体是影响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主要是指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学生是教育对象,是客体;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学生又是主体,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学生去实施。因此,学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而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个性心理特征有差异,学生的所学、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能力素养等方面也各有特点,所有这些差异性不同程度地会反映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中,会影响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自主实践、自觉锻炼和自我教育,会影响着社会实践的开展及其效果。指导教师在社会实践中起着组织、指导、监督、评价等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指导教师影响着学生对实践活动主题选择、计划制定和活动实施。特别是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全程指导与督查,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实践活动开展的方向和实效。因此,指导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能力素养,也必然关系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开展。

2.3运行系统是影响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核心因素。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系统主要是指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相互关联的若干环节。一般而言,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活动实施以及效果评估与反馈等环节。首先是制定实践方案。实践方案通常包括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式方法、实践步骤或程序、实践活动的预期成果等。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实施的,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活动目标的实现和实践活动的成效。因此,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到最优化。其次是方案的实施。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中心环节,是实践者按照实践方案,利用实践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完成实践任务,实现预期实践目标的阶段。这是一个实践方案由预期变为现实的过程,是各种实践要素对实践对象真正发挥作用或产生影响的过程。实践活动实施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效果。第三是效果评价与反馈环节。这是社会实践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对社会实践过程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而且通过发挥其多种功能,直接推动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另外,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也非常重要。通过反馈,让学生和组织者明确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及整改的意见与建议,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2.4保障条件是影响社会实践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取得预期效果,离不开必要的保障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高校提供的制度、组织、时间、经费、基地等方面的保障,以及实践单位提供的必要保障。就高校而言,制度保障是根本。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规范化、长效化、科学化都依赖于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其次是组织保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要组建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全面全程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是时间和经费保障。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的时间要安排合理恰当,特别是要处理好与其他日常教学的关系。开展实践活动还需要一些费用。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会影响到实践活动的开展。第四是基地保障。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对于保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对稳定性、规范性和长期性乃至实效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五是实践单位提供的必要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如果依托具体的实践单位来开展,那么该单位需要提供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所必需的时间、场地、实施、指导人员等多方面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特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3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系统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影响要素,并遵循一般评价与分类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起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的根本依托。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立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3.1注重准备环节。开展社会实践必然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环节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来评价。第一,实践活动选择。该指标可以从活动的公益度、贴近专业程度和复杂程度等观测点来考核。活动公益度是考察所选实践活动是否具有公益性质及其程度。要鼓励学生选择公益性鲜明的实践活动,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贴近专业程度主要是指所选实践活动一般应贴近学生所学专业。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巩固所学,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复杂程度主要考察学生所选实践活动的难易程度。第二,实践方案的制定。实践方案是指围绕实践活动主题,为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所设计的整个实践活动计划。它是实践活动开展的蓝本和依据。该指标可以从方案完整性、方案可行性两个观测点来评价。方案完整性主要是指学生所设计的实践方案各要素相对齐全和详实。方案可行性主要考察学生设计的实践方案的合理性及其程度。第三,实践条件的准备。该指标可以从人员组成及分工、时间安排、经费筹集、实践对象或单位确定、指导教师确定及必要的实践培训等观测点来评价。人员组成及分工主要考察团队实践中,团队成员在人数及结构上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分工是否明确。其它方面主要是考察实践所用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必要的经费是否有着落,指导教师、实践活动的对象或单位是否确定,以及在开展活动之前有没有接受必要的包括安全教育在内的实践培训等。条件准备越充分,以后实施就会越顺利。

3.2着眼实施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实施。社会实践的实效性主要就是通过学生的具体实施来取得和展现的。实施环节可以从以下两个指标来评价。第一,实践方案执行情况。对实施环节的评价,首先要对实践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整体上的考核评估。该指标可以从方案执行的全面性和规范性、条件利用情况等观测点进行考核。前者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相对严格执行实践方案。后者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利用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供的条件和资源,较好地完成实践任务的情况。第二,实践态度和能力。在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社会实践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指标可以从学生的实践态度和实践能力两个观测点来评价。实践态度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是否具有诚信、团结、敬业和奉献等品质和精神。作为一名实践者,首先要诚实守信,应自觉承担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应完成的任务。另外还要有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态度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决心,影响着学生的精力投入与努力程度,进而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实践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沟通、动手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学生与队员、指导教师,以及其他人员的交流和交往等能力。动手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按照实践活动本身的规程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调查、服务、研发、条件利用和总结等多种能力。创新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在遇到问题、挫折后创造性地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素质和能力。

3.3突出实践成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最终都会产生一定的实践成果。实践成果可以从预期目标实现情况和物化实践成果等指标来评价。第一,预期目标实现情况。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评价该活动的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该指标可以从对学生个人、学校、社会产生的意义,以及主要事迹或贡献两个观测点来评价。前者主要考察学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对自己、学校、社会等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良好作用。后者则是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开展中所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评价学生的主要事迹或贡献,就能对实践活动效果作出较客观的认定。第二,物化的实践成果。该指标可以从物化的主成果和其他物化成果等观测点来评价。前者主要是指社会实践结束时,学生需要撰写并提交的实践总结报告。对于社会调查而言,是调查报告;对科技发明来说,则是发明作品。实践主成果的完成,要坚持求实性、创新性、规范性、有用性等原则,确保其质量。后者主要包括“队员实践日记、感悟”、“指导教师鉴定”、“实践单位证明、鉴定”、“媒体报导情况”、“有关活动照片”等五个方面。这些材料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程度上也表现出社会实践的效果。因此,这些方面也是社会实践成果评价的重要内容。

篇(3)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版权所有!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版权所有!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篇(4)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篇(5)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篇(6)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篇(7)

随机考评、学期考评、年度考评,是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进行的简易考评,实质是把考评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中去,达到教育活动与考评的统一。比如,一项大型学生教育活动结束后,及时召开该项活动的总结会;一件事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件发生处理后,及时讲评处理事件情况,总结得失,表扬先进,批评落后。随机考评重在考评各单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情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用发挥情况,并注意分析总结,找出规律性,提高工作水平。随机考评的情况应当作为年终考核成绩的部分内容,作为评定一个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表现的依据。学期考评。学期性是高校工作的特点,一个学期结束标志着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阶段完成,需要以学期为时间阶段对工作进行总结。学期考评就是由学校、二级学院(系)、学校的职能部门,结合学期工作总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的考评。年终考评。是学校、二级学院(系)及学校职能部门结合年度总结考核,对本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周期性考评,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考评程序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2运用“五位一体的考核法”

考核主要可归纳为五种,可以综合运用。

2.1听取述职汇报该方法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听取述职,即以一定的形式,组织由特定对象参加的会议,由被考评者对自己一定时期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述职,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明确方向。一般情况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年度考评时采用此方法。述职要区分层次,思想教育工作者中正处级以上的干部应当在学校或者二级学院组织的考核会议上述职,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本单位、本部门组织的年度总结考核会议上述职,以便考评者对其考评。使用该方法时要注意:一是听取汇报述职与实际考察相结合,重在检查汇报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二是听取汇报述职与询问相结合,对汇报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询问,通过询问了解单位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掌握熟悉情况,防止照本宣科,并通过询问加深对汇报内容的理解。

2.2实际走访考察就是考评组织者直接深入到被考评对象的师生中,参加实际教育活动,考察被考评对象对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能力、组织严密科学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倾听学生的反映。还可以走访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单位,如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亲自到几个实践基地考察,亲眼查看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了解实践基地的使用情况,掌握被考评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与听取汇报相印证,最大限度地掌握真实情况。该方法具有真实可靠性强的优点,但由于受考评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对考评内容涉及的对象逐一实地考察,只能采用抽查方式,因而考察范围受到限制,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2.3进行座谈访谈就是由考评组织者召开不同类型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或者与被考评单位的有关人员单独交谈,直接听取座谈访谈人员对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这是考评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考评组织者与被评单位的群众直接见面,获得的信息比较详细,不受文字能力的限制;且参与人员广泛,身处不同层次,能从不同角度反映情况,便于间接广泛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使用该方法时要注意:一是要科学确定参加座谈访谈人员的范围,注重代表性,尽量有多层次人员参加,并由考评组织者确定;二是预先确定座谈访谈的主题和内容,向参加人员通报,以便于有准备,防止漫无目标、海阔天空;三是座谈访谈宜采取自由松散的形式,考评组织者灵活控制座谈访谈的形式,以便使参加人员精神轻松,消除紧张不安心理。

2.4问卷试卷调查问卷调查就是考评组织者将考核的部分内容印成问卷发到被考评单位的师生中,填写回答内容后再收回。通过该方法了解师生对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熟悉掌握程度,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评价。试卷调查是将考核部分内容印成试卷,组织部分师生参加答卷测试,通过测试了解被抽查人员某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单项效果。该方法的优点是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信息资料,通过试卷测试可以较真实地得到被考评对象某方面素质的实际状况。使用该方法要注意:一是精心设计问卷、试卷,尽量避免提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二是问卷探求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且见诸文字,因此要建立起考评组织者与问卷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由考评组织者亲自发放、收取问卷,一般不要由被考评单位代劳;三是不论试卷还是答卷,都应采取无记名形式;四是问卷结果可以作为考评的参考资料,不宜用作评定成绩。

篇(8)

大会代表一致认为,培养较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提高学习能力――深化学习改革的必然结果。连榕认为,大学生学习能力的结构可以从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过程自我监控能力、学习资源的管理与应用能力这三个维度进行概括。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这三个维度又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二级维度,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维度有三个二级维度,即知识记忆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过程自我监控能力维度有四个二级维度,即学习目标设置能力、方法选择与调节能力、学习计划执行控制能力和学习反思与总结能力;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能力维度有五个二级维度,即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学习环境管理能力、信息资源应用能力、学习动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行为管理能力。这样,从学会学习的角度,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学习能力体系。

从学会学习的角度考察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相关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供了新的启迪。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很理想,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过程自我监控能力、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能力都只是处于中等水平,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让大学生“学会学习”成为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篇(9)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篇(10)

大学生导师制是在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制的同时,安排高校党政管理干部、专任教师作为学生指导教师(简称“导师”),积极做好学生思想引导、专业辅导、行为指导等,以加强学生教育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建立和实施大学生导师制度,有利于推进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1大学生导师制融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全面建立大学生导师制度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福建省各高职院校结合本校实际纷纷建立和推行“大学生导师制度”方案,在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执行过程和执行效果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忽视了职业教育育人特征,集中在思想教育、学业督学等理论性的引导,导师多以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量为目标,通过线上文字交流、座谈交流等形式,以“心灵鸡汤”式的说教试图实现对受导学生的“关心”“关注”“指导”“引导”。一些高职学生执行能力低,缺乏自律,难以实现从理论教育向行为能力的转化,存在“知行脱节”。据调查,7.3%的受导学生表示,导师的指导对自己成长起到积极作用,但79.3%以上的受导学生表示陷入“道理都懂,但执行难”知行脱节的困境。在受导学生难于做到知行合一的普遍状态下,以项目任务为驱动,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从而完善大学生导师制就具有必要性。一是当前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1],包括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处事能力、科学自我管理等执行能力普遍不高,这些能力亟需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通过项目任务的开发和项目任务的驱动,将受导的内容融入到生动活泼的项目任务之中,从“纸上谈兵”转向“临场实践”,实现受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促进思想和能力的转变和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受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大学生导师制融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基础核心能力、拓展核心能力、延伸核心能力。针对学生成长规律和各阶段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驱动,融合职业核心能力的大学生导师培养机制的目标和实施计划可分为三个阶段[2],设计思路如下:第Ⅰ阶段:第一个角色转变期。这个时期学生从高中生活步入大学生活,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他们如何转变角色,做好学业规划。要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和自我表达,掌握快速融入团队或集体的方法,找到自己位置,打开美好大学生活的大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点是交流沟通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第Ⅱ阶段:学业精进期。大学生一旦适应了大学生活,拥有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和融入团队能力,获得自我和他人认可,就将转入学业精进期。这时期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导能,即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指导学生学业成长,掌握专业岗位核心技能。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规划,督促和激励其执行;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材料收集等手段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使知识成果转化为创造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第Ⅲ阶段:第二个角色转变期。大学生即将走出校门转变为岗位青年,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导业。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做好就业准备;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岗位上如何进行职业沟通、开展团队合作,如何运用所学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问题。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重点是与人合作、交流表达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融合运用。

3以项目为驱动融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OTPAE模式实践

所谓“OTPAE模式”[3]是指根据知识能力目标,以导师分配项目任务,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为驱动,按照“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五步循环运转的导学方式。为了强化理论的实践应用效果,在实践中完善和深化设计方案,笔者以所训导的2018级10位新生为试点,以职业核心能力基础模块———交流沟通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三个模块训导为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驱动,运用OTPAE五步循环训练法,通过小课堂集中的方式建立目标、分配任务,体验和总结评估,开展具体导学实践。实践一:交流沟通能力训导(1)建立学习目标。通过小课堂集中模式探索当前大学生与人交流存在的问题,学习与人交流的知识:包括亲和力之人格魅力塑造技巧、控制力之提问倾听技巧、表达力之语言表达技巧等。(2)项目任务驱动。完成任务打卡和评估分享体验相结合。如,日常打卡体验:大声朗诵篇章,声情并茂地给亲朋好友讲一个故事或段子,开展小组内相互命题的5分钟即兴演讲等当众发言能力训练;通过查阅文件资料提取信息,概括总结会议中领导讲话要义等阅读能力训练;撰写班干部竞选文稿、活动策划书等书面表达能力训练等。(3)分享与评估。开展“大学生社会兼职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户外自由辩论,通过争辩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做好时间管理。通过导师的点评、技能讲解,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语言思维、沟通方式和表达技巧。实践二:与人合作能力训导(1)建立学习目标。通过小课堂集中模式探讨团结协作中典型的自我封闭问题,学习与人合作的知识:包括表达合作意愿,融入集体;挖掘合作资源,尊重人的个性差异;解决团队中的冲突,存同求异;表达不同意见,接受建议批评,以及发挥团队中的自我价值等。(2)项目任务驱动。融入团队,使同学认可,处理好人际关系。任务驱动包括:参加班干部竞选,积极获得同学认可;加入社团或学生会,积极成长为社团或者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每学期结识10个以上校内朋友;为集体或他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坚持至少一项业余爱好,做健康阳光大学生等。(3)分享与评估。在考察本土景点基础上,设计出本土文化创意产品。团队通过集体开会讨论、收集资料、实地考察、设计文创模型和样品定制,两团队在分工与合作、存同求异中完成合作项目。通过队友之间、竞争对手之间、团队与导师之间的体验分享和评估点评,提升与人合作、改革创新的经验和技巧。实践三:解决问题能力训导(1)建立学习目标。通过小课堂集中模式探讨当前大学生处理问题的片面、自我和简单化等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与认知:包括全面完整描述问题、识别问题能力(发现问题、甄别问题、界定问题)、行动能力(缓解压力、制定策略、提高效率等)、应急处理能力和总结验证方案能力等。(2)项目任务驱动。包括寻找校园典型性问题,考察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对问题描述的准确性;选取典型性校园问题,团队制定计划,寻求支持,组织实施和验证方案等。(3)分享与评估。选取“教室人走而灯具彻夜通明”问题,队长通过率团队现场考察、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组织实施、评估效果和改进方法等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导师、团队和队员之间对解决问题思路、方案可行性、团队执行力、存在问题等的点评、分析和评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四:综合能力训导(1)建立学习目标。融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大学生导师制并不限于交流沟通、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单独模块的训导,而是着眼于面临复杂问题时综合几大模块处理问题能力的运用,如训导交流沟通和与人合作能力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到了第三阶段,对职业性社会能力综合运用和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2)项目任务驱动。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组织学生到行政教辅机构办公室“坐班体验”,通过观察、体验、协助等方式学习教师沟通与处理事务的方法,包括观摩学习教师在电话接听、同事之间沟通协调、会务组织、问题处理等方面的技巧。(3)分享与评估。如,让学生独立处理多功能厅的申请和管理,亲身体验如何跟陌生同学交流,掌握处理事务的流程、问题解决的方法。导师对其交流沟通、解决问题等存在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掌握类似问题的处理技巧。

上一篇: 大学生公益活动总结 下一篇: 室内环境治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