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6: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体育学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因材施教,安全必要
武术运动是对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考验,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武术教学也要以学生的体能素质为核心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例如:身强力壮、天生爱运动的男生可以选择相对剧烈、高难度的动作进行教学;相反,身单力薄、身体较弱的女生则适合相对轻柔、缓慢的动作,这样才能使不同才智的学生各有所得,各有发挥。同时,安全意识必须贯穿于整个武术课堂教学的始终,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教师必须亲自守护,重点监督学生的动作规范与要领,确保学生能够严格依照规定科学练习。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适当地控制训练强度,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进行调节,防止出现学生由于过于疲惫昏厥的现象。
三、游戏教学,兴趣引导
在武术运动开始阶段,学生身体处于安静状态,很难进入激烈运动状态,可以引入游戏来激起学生的亢奋情绪,常用的游戏方法有:武友相聚、大刀接力等,通过这些方法来聚焦学生的神志,学生的神经、肌肉会自然进入紧张氛围,身体也会慢慢走向运动状态,为接下来的武术练习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高难度动作更应该引进游戏,从而全面完善学生的肌肉质量。学生具备了练习武术的基本身体素质,才能达到对武术的疯狂热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耐力,提高学生的品质。在一堂紧张的练习课的末尾,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较为轻松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放松神经、梳理肌肉,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对接下来的教学课堂充满期待。
四、侧重武术套路形成特点与原则教学
武术教学的核心在于在具备了基本功的基础上掌握武术套路,无论教师选定那一套武术教学策略,都要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动作特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习武不偏离方向,走入正轨。例如:常见的套路动作表现为打、攻、摔、踢等,动作的主要特征体现为进攻与守护,要向学生全面介绍这些动作规律,培养学生的肢体灵活度及保持平衡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稳扎稳打。而且学生一旦明白了各种武术套路的特征,就能够凭借自身的体能条件来恰当地择取练习方法,确保不同的学生各自发挥自身功力。
五、引入多媒体,渲染气氛
体育教学也应该同现代化接轨,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来优化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水平,渲染气氛,使学生能够身在其中感受到武术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一些典型的武术动作,例如:一些古装武侠剧中的武术片段,学生通过观看激烈的画面,自然会产生对武术功夫的崇敬,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为学生播放武术背景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练习,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音乐与肢体锻炼的双重带动下身心得到锻炼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看卡片放实物”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感知3个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2.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中班“看数拨珠”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比较7以内数的多少,知道一样多;2.巩固使用计算器的常规。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完成。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再如,教幼儿序数时,由于对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义理解不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序数词和物体之间发生固定不变的关系,从而使幼儿错误地认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间房”。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我们认为,教师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集合是人们所感知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整体。教师如果充分认识到集合概念在幼儿计数和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多种活动中让幼儿根据着眼点的不同,认识种种不同的新集合。通过对实物的交叉分类,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仅仅做到知其然是不够的,还应做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必须去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
四、教师的语言不严谨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如教幼儿感知2的数量时,教师问:“谁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2?”这个问题叫幼儿无法理解。又如,在教幼儿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时,当幼儿按要求将相同颜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后,教师又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就是教师叫这样分的。其实应问:“你们是怎么分的?”再如,在教幼儿数的组成时,幼儿将8个圆片分成了3片和5片,教师问:“为什么8能分成3和5?”诸如此类的问题,问得很不明确,叫幼儿甚至成人也无法解答。有的则表达不明确,语言罗嗦。如在要求幼儿拿出与卡片上一样多的小动物放在盒子里时,教师说:“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你就从盘子里拿几只小动物放在盒子里。”“一样多”这个词是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教师不去运用,而使用了较繁琐的语言。
1.1“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为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理应是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匀,农村与城市间的巨大差距,学校拼命为升学率的攀升而强化“应试教育”的种种措施,加之体育课被冠以“副科”的称呼等,从根本上削弱了体育课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打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1.2体育教育基础较差“我国农村中学人均场地面积仅为2.6m2,多数学校器材达标率低于50%,体育教学设施简陋,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调查发现,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中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学设施、设备极为简陋的现象,对于在城市学校中几乎100%的合格、达标、规格完整的塑胶场地,及设施、设备极为完善的多功能体育馆等教学设施、设备,只能说是一种奢望。用砖石砌成的乒乓球台、残破不堪的篮球架、寸草不生的操场、残缺不全的体育器材,勉强支撑着体育课的课堂教学。
1.3体育教师方面“我国农村体育教师的达标率只有74%,且流失严重”。调查表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体育课重视程度仅限于不管你上什么、怎么上,只要不出事的境地,加之受教学条件差、工作得不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福利待遇同工不同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2对策与建议
2.1观念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决策者应高度认识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政策给予引导,制度上给予保障,加强监管力度,促使体育教育上新的台阶。学校要转变观念,加强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建设,提高体育课开课率,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不仅是学习理念知识,掌握锻炼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体育锻炼养成为终身生活习惯”。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师生间教与学的优劣,而要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教育对促进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作用,摒弃体育课为“应试教育”让路而“可上可不上”的思想,严格禁止其他课占用体育课,切实为开展正常有序的体育教学创造条件。以学校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为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情况调查报告——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学为例关雅兰(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1000)摘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及继承与发展弘扬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任。同时,基于人文、地理、环境等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聚集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学校学生身上的那种特别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体育运动潜质,使得他们在国家体育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国家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储备库中的必然选项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学为调查样本,旨在以此探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发展情况,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并认为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中学农村体育教学必须在传承与保护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前提下,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中学中学体育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4)10(b)-0045-02出发点,必须在加大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同时,逐步加大对体育教学设施、设备上投入力度,进而逐步改善学校体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和不达标的现状。同时,逐步修订与完善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格局。
2.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观念,明确责任,要利用体育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知识,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转变思想,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发展。同时,要加大师德教育、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的力度,创造条件让体育教师通过进修、考察等走出去的方式开拓视野,集聚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总结经验,按照教学规律教学,从而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3教材建设应支持与鼓励体育教师在体育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结合农村学生现有运动技能的水平以兴趣特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新教学模式,发掘、整理并采用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体育游戏教学为主等多种教学方式,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借以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本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从而真正把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溶入到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衔接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在衔接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很多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都在不断下降,不能有效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环境。对此,笔者分析了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异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有效衔接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一、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异同点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求更高,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多比较具体,如数的运算、图形的认知等,这些内容的难度较小,而初中数学的内容较为抽象,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如数的运算,不再是简单的整数运算,而是有理数的运算,还涉及函数和方程的学习,这对学生来说,有着更多的学习困难。除此之外,数学的教学内容也有较大的变化,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大的压缩,而初中数学内容则相反,有了较大的拓展,这也就意味着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跨度比以往更大,学习难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二、如何做好小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
(一)学习方法的衔接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学习效果的前提,初中的数学老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学习上多为被动,需要老师一步一步去引导,初中则不一样,老师应当指导学生由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笔者建议,初中的数学老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数学老师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研究,数学老师在课堂开始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不懂问题当堂提出来,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和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去听讲,这样也就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率。(2)培养学生良好倾听和做笔记的习惯。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在课堂上听课效率也普遍不高,很多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一时也没有改变过来,在课堂上听课还是存在较多的“分心”状况,老师虽然上课用心去讲,但是学生没有用心去听,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听课效率较低,因此,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让学生能够耐心听课,基于此,数学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听课,还会促使学生动脑。除此之外,数学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是课下难免又会忘记。培养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会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第二教材,笔记可以成为学生考前复习资料以及课后复习资料,起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数学老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课下都能带着问题对新学习到的知识点查缺补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习惯,课后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并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的数学老师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外,还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与初中的数学内容相比,小学数学相对简单一些,小学数学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运算以及对一些图形进行简单的认知,而初中数学则要复杂一些,无论是运算方面还是图形的认知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好有效的过渡,尽可能挖掘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之间的共同点,并对此加以利用,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数学老师可以引入小学学习的“大小比较”这一节内容,通过指导学生比较温度、长度等内容,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小学的“感性认识”上获得更多的“理性认识”,指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本质问题,学会比较、对照,寻找学习方法,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点之间建立等量关系,从而达到顺利过渡的目的。
综上所述,重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能够帮助小学毕业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快速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环境。因此,数学老师应当对此加以重视,对中小学的数学衔接问题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为学生铺平道路,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中小学数学之间的过渡,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不能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太枯燥无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在计算课中,单纯的讲答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枯燥,学生注意力会慢慢分散,继而导致练习效果不佳。传统教学的处理方式是通过高压政策,或是通过教师的语言组织和有限的活动素材使学生保持注意力,这对教师的工作强度和教育资源的创造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且教学效果一般。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加入或制作简单的PPT小游戏,则可以在降低教师工作强度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顺利完成趣味计算课程教学。以一年级“6的乘法口诀”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3个小游戏。如图1所示,学生回答正确就可以让飞机击落飞碟;如图2所示,学生回答正确就能给火箭补充水晶能量,使火箭起飞;如图3所示,学生回答正确可以让蓝色的小球击倒保龄球,小球会沿右侧轨道滚动,还可培养学生“靠右走”的行为习惯。小游戏有趣又直观,可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抽象想象能力也不够全面,对于知识点往往理解不透彻或无法弄清结论形成的过程,这就会导致出现死记硬背的低效率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将知识点展现出来,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就为学生的思考铺了一个台阶,帮助他们顺利地理解结论形成过程,从而牢固地记忆结论。例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出现了障碍,不能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提出“半圆周长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且印象深刻。
3.让学生观察和教师示范操作更准确、更清晰
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生理发育不完全,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也不强,很难凭借一句话准确地再现所描述的对象,无论是实物对象还是抽象对象。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知识架构,展示更多的生活经验,在可观察、可操作的教学情境中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也就是说,要多感观地学习,在语言讲解的基础上加入视觉上的观察和触觉上的操作。各种感观学习强度的配给要全面、均衡,不能只重讲而忽视观察和操作。因为实物大小和距离的限制,传统的实物展示、动作示范观察效果不佳。使用投影仪展示图像,则能让所有学生可以在大屏幕上观察,形象直观,步骤清晰。在进行教学习题反馈时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投影展示,让全体学生都可以观察到习题内容,防止学生“开小差”而遗漏重要反馈信息。
4.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机会,从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师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其思维发散。小学数学教学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情境教学,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为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问题。在学生回答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自行车、摩托车等模型,再提出问题: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会出现什么情况?随着Flas的演示,学生很快就可以从观察的信息中得出结论: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甚至无法转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自己制作会动的模型进行展示,这不仅会占用教师很多时间,增加教师工作负担,且教学效率不高。而借助多媒体动画综合展示,将各种图形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对比,让学生对圆的特征留下深刻的表象认识。
5.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扩展
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培养。一个人情感的产生,首先来自视觉、触觉、听觉信息的输入,再佐以教师的语言导向。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实现,但其视觉刺激效果是有限的,不能让学生准确、清晰、全面地感知,更无法要求学生加工这些信息从而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共鸣。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在PPT展示中加入丰富的图像和视频资源,则能很好地突破限制。以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天安门升旗、神舟飞船发射、奥运链球夺冠等视频,不仅从知识层面告诉学生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备课数学教学
备课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所有教师都应先于教学过程设计准确地了解这几点。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经验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轻松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备课效率。数学学科对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精心地备课,综合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这些能力。教师在备课时需全面考虑教学中的所有知识点,逻辑严密,确保课堂流程顺畅,还要设计恰当、清晰的操作示范,帮助学生将信息内化为抽象的知识,提升学习的层次。信息的获得需要多感观结合,而传统课堂的讲解模式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变低。在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传统备课方式所产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去理解,也会消耗教师很多精力和心思。长此以往,易造成备课倦怠,不利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完善和提高。除此以外,有些教师还会应用卡片展示教学内容,而卡片的表述不够全面,也难以与课堂教学情况完全契合,因此对备课的思路限制较大。在备课过程中,以精心的教学设计为核心,恰当地加入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师的设计意图得到有效体现。
1.辅助教师设计并展示更生动的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的传统方式是谈话和教材主题卡片等,对学生的感知刺激单一,视觉上的低可观度使学生不能有效接受这些信息。而依托多媒体技术进行有趣、生动的投影展示,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面感知到导入信息,从而有效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时,传统做法是利用学生都十分感兴趣的赛车在教室内实际运动引入“平移”这一概念,用电动小风扇介绍“旋转”。这样的做法虽然看上去不错,但从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分析很容易导致学生行为无法控制,出现“下座位”、大喊大叫等混乱场面,后排的学生也可能因为距离讲台较远无法感知导入信息。这样的导入是流于形式且效率较低的。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在PPT课件中插入赛车和风扇视频,则可以在控制好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素材进行展示,使教学导入更生动、更有趣。
2.有效突破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感知过程,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调动,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其对重难点的理解,可以实现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相遇”类问题时,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分析解题思路。先公布题目条件: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一系列操作。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两个不断闪烁的太阳表示张华和李诚,两人在响声后同时从两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计算机再发出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为浅黄色,色彩区分明显。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两人的出发时间如何?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如何?结果怎样?这样一来,就可以抓住“相遇”类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领会程度,形象深刻地提示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可以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质疑,并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设备逐步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变化情况,同时提问:(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之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思维“上路”,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数学教学原则
1.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理念的体现
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正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印象更深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把握不准确,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忽视了教学的本质与原则,就极易产生错误的教学效果,后期纠正也会耗费大量时间,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核心,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设计。最根本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还要由教师依靠自身经验和能力准确把握,而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理念的体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支撑。
2.创新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教师需掌握的技能,教师如没接受良好的培训,只能利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教学设计,效果往往不够明显。为提升效果,需对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帮助教师巧妙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以PPT课件制作为例,教师在讲授“数的认识”相关知识时,会进行书写演示,学生独立书写时通常无法准确记住示范动作。而利用多媒体设备,在PPT课件中插入数字图片,利用“动作路径”功能便能在屏幕上循环演示正确的书写顺序(如图4所示)。借助Flas演示效果更佳。
3.不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多媒体技术是为教学设计服务的,先有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寻求适当的技术支持,而后可根据技术支持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设计。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高难度“动作”,就颠倒教学顺序,使技术凌驾于理念和设计之上,使原本简单的动作变得十分复杂,更不利于教学展开。
4.避免多媒体技术“满堂灌”
多媒体电教技术是结合了所有能传递信息的感知刺激,而不是所有教学步骤都由此传达。全部由多媒体技术组织课堂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也会使课堂逐渐丧失灵动性,变成没有组织的“死板课堂”。
5.提高教师教学修养以更好地驾驭多媒体技术
虽然多媒体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仍有不少应用了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有限,没有钻研透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只是让多媒体技术流于形式。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体育技能的形成,要经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的观察、模仿、练习。此外,教师还要纠正错误,再示范、再讲解;学生再观察、再模仿、再练习……反反复复几次以后,学生才能掌握技术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恶、枯燥无味的感觉。利用多媒体就不一样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一节健美操课,从准备部分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用多媒体启发学生,随音乐和动作示范的节奏踏步,在此基础上逐步交换一些简易的动作,日积月累,学生就形成用耳听音乐、用眼看示范的一种全身心运动的教学模式,这样既减少了枯燥且机械的健美操教学步骤,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师生在动作与音乐之中相互沟通。其他项目的教学也是一样的,可以通过多媒体,结合教学进度进行播放,有条件也可以播放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实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及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向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国争光。
二、形象类比为方,增进学生技术理解
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烦琐、复杂的技术性讲解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消化起来颇为吃力,往往会出现沟通失败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技能讲解过程中,一定要讲究语言输出方式,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尝试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打比方、对比、形象化等语言加工方式,将抽象的技能讲解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实例分析,并配合专业的动作示范、分解示范等,以此增进学生们对体育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运动能力。教学小学六年级体育跆拳道启蒙课时,我考虑到本课的教学能力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跆拳道的相关知识,学会跆拳道三种口令及一种基本腿法———前踢,技能目标并不难以实现,难就难在如何生动形象地渗透跆拳道文化知识,在“以礼始,以礼终”的崇礼尚武精神中增进学生们对技术的理解,掌握前踢要领。为此,我穿一袭正规的教练服上课,把自己化身为跆拳道教练,而不是平时的体育老师,一开课,学生们就叽叽喳喳对我的一袭教练服讨论了起来。我并不着急着打断他们,整顿纪律,而是让学生们说说,今天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有的学生说,老师穿了跆拳道服;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更加帅气了;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变成跆拳道教练了……在学生的讨论中,我开始渗透跆拳道礼仪的讲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旨在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与互动,为学生们拉开跆拳道学习的帷幕,引导学生们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跆拳道的魅力。
三、严明纪律,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的教学场所、教学内容以及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其隐藏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也正是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安全隐患时刻地告诫着我们,安全是第一要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以亲和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又要适时地树立严厉形象,以铿锵有力的教学言语规范学生们的教学活动,明确体育游戏规则,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纪律性、条理性与规范性。教学小学五年级体育“跳跃:立定跳远”这一课时,我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们活泼好动,主观性强,他们已经有着丰富的体育活动经验与较为独立的活动能力,因此,跳跃这个技能动作对于他们而言,就仿佛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并不陌生,而立定跳远不过是跳跃中的冰山一角。再且,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在教学过程中嘻嘻哈哈,觉得不需要教,他们也可以跳得很远。因此,在教学示范中,我一改导入环节的“和蔼可亲”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不苟言笑的体育教练,一板一眼地跟学生们讲解并示范立定跳远的注意事项与技术要点,尤其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在示范过后,我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慢动作回放活动,做到一摆二蹲三起跳,将动作做到位,做到安全。同时,在示范模仿活动后,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我设计了“青蛙跳”的游戏比赛,在比赛中,我在操场上事先画了一个大十字架,组织四个小组从十字架四个方向同时起跳,比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达到十字架的中心点,以此丰富“跳”的形式与内容,将严格的技能示范与活跃的游戏实践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一、学术标题与非学术标题
学术标题与非学术标题是截然不同的。
1.不同于小说与报刊文章的标题,学术论文的标题通常要长一些。APA(The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th ed., 2001)建议学术论文的标题应包含10-12个单词。但有些学术论文的标题字数也可能超过这个范围。例如:
1) 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cit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cademic discourse
2) Shaping written knowledge: The genre and ac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article in science
2. 学术论文的标题主要体现出文章的主旨,而非刻意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非学术性文章的标题往往更注重于吸引读者的眼球,通过文字游戏体现作者的智慧。例如某些杂志里面的文章标题:
3)Coffee: New grounds for concern
4) The scoop on the best ice cream
3. 学术论文的标题是严肃、正式的,要尽可能清楚、具体地反映出文章的内容。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标题就是罗列出文章中的关键词。例如:
5) Genre, intertextuality and social power
6) The power of reflexive language(s): Code displacement in reported speech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学术论文的标题很少使用比喻的写作手法,也很少使用有歧义的词汇,应避免使标题看起来不严肃、不科学,或者是误导读者。
二、学术论文标题写作指南
为了写出好的学术论文标题,论文作者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 标题之中包含论文里面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有效告知读者文章的主旨,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例如:
7) The hedging strateg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cademic writing: A contrastive rhetoric perspective
8) The hedging strategy in academic writing and the principle in politeness: Chinese and English
2. 好的论文标题应用尽少的词汇来尽量充分地体现文章的内容。前面虽然提到学术论文标题通常长于非学术论文标题,但也应该做到简单易读。太长的标题会使读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例如下面的标题,包含24个单词,不简洁、不易懂。
9) A study of contrastive rhetoric between East 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cultures as demonstrated through student expository essays from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该标题可以修改为:
10a) Korean and American student expository essays: A contrastive rhetoric perspective
10b) Contrastive rhetoric: Differences between Korean and American student expository essays
10c) Rhetorical patterns in Korean and American student expository essays
然而,权威的学术期刊里面确有一些过长的标题。例如TESOL Quarterly里面的某些标题:
11)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structures by Japanese and German children
12)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 interim report on a project to use uncontrolled language data as a source material for training foreign students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写作标题过程中最好坚持KISS原则,亦即使标题简短与简单(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没有特殊原因与需要时避免使用过长的标题。
3. 好的论文标题应该做到具体、一针见血。一方面,标题切忌过于宽泛、笼统。一个好的、具体的标题应该与论文所研究、探讨的范围相符合。另外,模糊的词汇或者短语反而会使论文标题缺乏具体性。应该避免使用夸张的、不精确的词或者反映出作者个人偏好的词。例如:
13) The best way to translate Chinese ancient poems
14) Reading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in teaching writing
三、学术论文标题模式
1.通常,标题采用名词短语的形式(NP),而不是句子结构。例如:
15) Planned and unplanned discourse
16) The place of stylistics in the study of verbal art
17)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on translation
学术论文的标题很少采用句子形式。Haggan (2004)发现,在307个科技论文标题、237个文学论文标题、207个语言学论文标题之中,使用句子作为标题的分别只有26个、10个、9个,分别占总数的8.5%,4.2%,和4.3%。而在句子标题里面,最常见的是问句。例如:
18) How writers orient their readers in expository essay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writers
19) Initiating ESL students into the academic discourse community: How far should we go?
2.许多学术论文标题包含两个部分,且中间加冒号,该模式为一般:具体(General: Specific)。
Swales(1990)在分析了th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中的94个标题之后发现,60%的论文标题采用该模式。Haggan(2004)把该模式称作复合式(compound titles),即:两个名词短语之间加冒号或者破折号。例如:
20) The pragmatics of argumentation in Arabic: The rise and fall of a text type
2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22) The Whorfian Hypothesis: A cogn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
3.有相当数量的论文标题采用动词+ing的形式。因为完整的句子很少充当标题,故可省略主语,在动词之后加词素-ing,表达与句子相同的含义。例如:
23)Controlling cultural variations in the preparations of TESOL materials
24) Resisting linguistic imperialism in English teaching
25) Adapting and composing reading texts
该模式(V+ing)又可与模式2合而为一。例如:
26) Improving student writ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ultural adjustment
27) Comparing textual feature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 cross-cultural study
28) Spoken and written textual dimensions in English: Resolving the contradictory findings
4. 有些标题里面包含“towards”,“toward”,后面加“a science”, “a theory”, “an understanding”,这类标题暗示着论文将呈现给读者一个系统的理论或对某一学科领域新的见解。例如:
29) Text production: Toward a science of composition
30)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Toward a functional theory of text organization
31) Vowel phonology of Asian Englishes: Toward a characterization if international English
四、应避免的论文标题
1. A Study of――, An Analysis of, A Discussion of, An Investigation of, 这种使用“研究”、“分析”、“讨论”、“调查”等词语的标题应该避免。因为毫无疑问,论文就是要分析、讨论、调查或者解释某问题。作者需要呈现出的则是更具体的某一研究层面。例如:
32) A study of text types可以修改为:
33) Text types: A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
2.不要以介词on来开始论文的标题。英语本族语作者(native writers of English)确实使用该种结构,但也只是偶尔用之。该结构的问题在于,它反映不出论文作者的研究目的,读者通过题目看不出作者的新发现。例如,On Hamlet 与 On Shakespeare's Hamlet,二者均未能反映出作者要研究名著《哈姆雷特》的哪个方面或角度。建议修改为更具体的标题:
34) Fathers and Sons in Hamlet
3.避免过于自谦
类似“试论”、“试析”、“浅析”、“浅谈”、“谈谈”这些词语,出现在汉语论文标题里面是常见的,是作为标识语(MARKERS)而出现的,使标题更看似标题,并不直截了当的体现作者观点。但是,英语写作不同与此,英语写作更加直接,不会使用诸如“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entative analysis”, “superficial study” 等。这些词会削弱学术论文的说服力。
4.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
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与行话(jargon)会使潜在的读者望而却步。
5.除非是广泛接受的缩略语(abbreviations),标题里面应避免使用生僻的缩略语。例如:
35)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可以缩写成TESOL。
6.避免以否定形式(negation)出现的标题,即标题里面避免使用not等否定词。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领域的不断深入开展,教育在一步步向着更加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并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现存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作浅要分析并就个人观点提出对策, 希望对同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有所启发。
一、 小学数学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发展特征,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感知能力不够重视。
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认为7、8—11、12岁的儿童在认知上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儿童进行的运算还是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的运算,他们的群集还未构成形式逻辑,而对那些尚未构造成功的、较为复杂的观念还不能实施运算。体现到小学生学习数学中,许多概念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模糊的。这就需要首先在学生头脑中很好的建立表象,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感知、发展、自动探索,建立新的认知机构,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而这些都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感知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却忽视学生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只是一味空洞、乏味的说教、练习,认为多重复几遍,学生自然会记住,却不知适得其反,枯燥无味的、不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内容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风向标,对教学活动有着指引作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明显的教学目标不明晰的问题,不符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学活动是传授知识的首要方式,对教学质量有着关键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活动的方式,可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的模式是比较单一的,缺乏多样性。比较单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仅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枯燥,而且会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讲授,学生单纯接受,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难以进步,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3、课堂教学教师唱主角,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目前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流弊是讲风太盛。有些教师一上讲台就成为名副其实的“讲师”,一堂课从头上到尾,唯恐讲不够,唯讲至上。如在对数学例题的教法上一贯的做法是:出示例题后,教师读题、析题,指出关键所在,有何技巧,然后给出完整的解。可谓面面俱到,无一疏漏,却不知这种做法弊多利少,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搞清问题情境,反映快的同学也只有接受的份,没有主动性,更没有创新的机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在其次,最大的危害在于剥夺了学生们的思维权利。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养成坐享其成、不愿独立思考的惰性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大包大揽,相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受点累,让他们唱主角。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上问题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在具体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方面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生活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培养、发展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又能应用于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同时教师又要给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周围的日常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性。比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可以带领学生去走走、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的长度,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大小; 教学重量单位时,教师可准备500克的盐,1千克的油…… 让学生用手掂一掂,这样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了感知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说、辩、交流和动、玩等方式来培养训练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说、辨、交流即是用语言表达思维,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表达,更是数学思维在脑内的抽象凝结,对凌乱知识的梳理,然后以语言为载体将其表达出来。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学的信息。例如在教学“倍”的概念时,就可用身边的例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个概念,比如“阳阳有6支铅笔,欢欢有2支铅笔,阳阳铅笔的支数是欢欢的几倍?”学生在学习了“倍”之后可能朦胧知道是3倍,但对于倍的意义,未必在脑子里形成非常清晰的概念,此时若接着问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6支里面有3个这样的2支”之类的回答,虽然还不能非常简练准确的表达出来,但通过动脑子想,然后用嘴说,就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对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化。
教育学理论指出,教育活动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学生坐不住、好动的特点尤为显著,既然这是儿童成长的必经阶段,就不必刻意压制,反之,要以疏导的方式,让学生去“动”、“玩”,恰当的动”、“玩”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亲自动手、动脑,得出结果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这是非常有助于培养训练他们的感知力的。
(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素质教育鲜明提出了“人”的意识和觉醒,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能再进行填鸭式教学。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从小就培养起健康情感,使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重要性。这正符合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宗旨,是贯穿于每堂数学课所必须具备的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不是被动或是被迫的,而是积极地主动地,学习的自主性就慢慢形成了。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1)要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和需要,这种本能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2)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的想象开始。(3)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到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总之,在课堂教学40分钟的活动中要让学习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新的愉悦。
(二)被试者的选取与正式测试选取A、B、C三所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普通双语小学五、六年级各两个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校的5年级组记为A5,共有30人;6年级组记为A6,共有32人;B校的5年级组记为B5,共有36人;6年级组记为B6(1),共有27个人;6年级组记为B6(2),共有26个人;C校的5年级组记为C5,共有40人;6年级组记为C6,共有35人。统一由研究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测试后收回。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5份,经整理有效问卷为204份,其中五、六年级分别是94、110份。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根据调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影响师生的互动情况数据显示,A所学校五、六年级62.5%的学生,B所学校五、六年级61%的学生,C所学校五、六年级73.3%的学生认为,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跟传统教学差不多,B所学校的5.1%的学生认为比以前减少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影响了师生互动情况。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关系已不是传统的“教材—教师—学生”三元关系,但如果把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人机”关系,那是错误的。
(二)影响知识的掌握数据显示,A所学校五、六年级58.9%的学生,B所学校五、六年级61%的学生,C所学校五、六年级63.3%的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数学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跟传统教学差不多,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知识的掌握比以前减少了。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好的课件他们很喜欢,但有些课件根本不美;由老师讲解、演算会更详细;有些内容跟书本上的内容一样;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反而让他们不理解内容。老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依赖性强。
(三)忽略板书数据显示,A所学校五、六年级53.6%的学生,B所学校五、六年级45.6%的学生,C所学校五、六年级56.7%的学生认为,有时候不理解计算方法、公式推导,少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在计算过程演示上起负作用。造成这样的现状,访谈得知:课件运算过程中,速度太快,并且不能长时间将演算过程作为范例,瞬时的记忆,难以加深影响,在练习过程中就会产生“懂”但“不会”的现象。老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忽略板书的作用,导致学生在计算题中出现不太理解的现象。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只见步骤,不见过程。这样的课件重在展示现象,忽视揭示知识形成和发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是重“教”,而忽略了“导”和学生的“学”。
(四)忽略多媒体教学妥当的使用数据显示,A所学校五、六年级56.7%的学生,B所学校五、六年级45.8%的学生,C所学校五、六年级39.3%的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具体内容来决定。有时候教师忽略了多媒体教学的妥当使用。学生都希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但是不希望频繁使用,而是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