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7: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师德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22-02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关爱学生、甘于奉献、以身立教、以勤为基。
一、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失败的痛苦,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对他们努力的肯定。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著名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用他十几年的心血,把一名喜欢偷窃的学生培养成了一位成功的农庄主,可想而知,他的用心良苦。在此,不久前中心教师送学生去急诊的一幕不禁浮现脑海,这是责任,但我看到了更多:这更是关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的激励机制,能产生巨大的正能量,使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会有巨大的进步。我们说热爱学生,其实就是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一个人喜爱、疼惜自己的孩子,这是本能,而喜欢、疼惜他人的孩子,就是伟大的爱的精神,我们说这种爱是神圣的,但这种爱也正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当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基本的功能。对于那些来我们工程训练中心实习的学生,我们老师都给予无私的关爱,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我们给予细致、耐心的指导,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我们给予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的接受教育。
二、甘于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就该有着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了青丝,像“蜡烛”化成了灰烬。田维敏老师在大山深处坚持教学十多年,把青春献给了大山、献给了学生,心甘情愿的在大山中工作,在大山中奉献,她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充满了大山。她凭着一颗坚定的恒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真正“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深山。”在工程训练中心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工程训练中心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为了能准时给学生上课,有的老师甚至早上5点就从家出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在全国各高校的蓬勃发展,工程训练中心将创新实践作了长期规划,组织创建了学生社团“创新俱乐部”,举办了数次校内智能小车竞赛和趣味创新大赛,也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等国家级重点学生竞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这毕竟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模式,而且实施过程往往占用的是老师的业余时间,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工程训练中心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也正因为拥有了这样一支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坚持不懈的教学团队,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了强悍的竞争能力,而且企业对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赞誉有加,也许这就是老师们的所图吧,或者说这就是对老师的报酬。正是因为大家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我们工程训练中心在不断向前!
三、以身立教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身立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们都会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整洁的仪表、丰富的学识影响和引导学生,乃至影响整个社会!在某个小山村里有那么一位不寻常的人民教师,一位患有强直性脊椎炎的年轻教师,他的颈不能转,腿不能曲,腰不能弯,但每天在教室里都能看到那个拄着双拐,忍着疼痛、冒着冷汗还仍坚守在讲台上的顽强身影。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身为教师的我们以及坐在讲台下的孩子们。常言道“言传身教”,而身教则更胜于言传。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行动来示范不为是最好的一种教育方式。当我们自己做到无可挑剔,达到一种境界,成为了学生们最为敬仰的对象,默默的影响着学生品行时,我想这也是我们工程训练中心最为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吧。
首先,你要做到公平对待,赏罚得当。活泼开朗的学生很容易引起教师的注意,赢得老师的喜爱,所以关心爱护他们并不难,但对于一些自卑的学生,我们更不能放弃,我们应大胆鼓励他们,诚心关心他们。自卑的学生,并不是他们本身就有多大问题,而往往是由于老师对学生衡量标准不恰当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别人的歧视,得不到鼓励而产生的,是对别人的消极期待产生的消极认同。因此,他们特别需要老师和同学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看待。首先要关心他们,不仅仅是关心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其实有时候比学习问题更重要。老师从这些方面去关心他们,他们的内心更能产生强烈的震撼,他们觉得老师对他的关心才是真正的无微不至的,他们会觉得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
不少老师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教学气氛也会随之好起来,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
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想讲以下几点:
一 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小事’莫‘小视’,一言一行事关师德形象,一点一滴彰显园丁魅力,只有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师德师风建设水平才能实现整体提高和质的突破。一些教师片面认为,诸如课堂上接打手机、上课迟到、衣冠不整等等,都是生活小节,不损形象,无伤大雅。因此在工作生活中往往放松了警惕,降低了要求,忽视这些“小节”,原谅这些“小节”,结果在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事实上,师德师风建设无小事。学生是一张纯净的白纸,可塑性和模仿性极强,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的言谈举止、文明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所效仿。有的学生卫生习惯差,乱抛果皮纸屑,往往是教师常常随地乱丢烟头的“启示”;有的学生自由散漫,经常迟到或早退,往往是一些教师自律不严,不能按时上下课的“引导”;一些学生不爱说普通话,爱说脏话粗口,往往是个别教师不文明用语的“写真”;有的学生聚众打牌赌钱,往往是一些教师课后打牌的“翻版”……
二、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作为在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兼顾,教育教学的内容要全面考虑,教育教学的方法要全面设计,教育教学的活动组织要全面安排,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育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一种观念:学生接受能力有强弱、学习进步有快慢,在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因人而异、分类推进、互帮互学。
教师要用健全的人格素质和良知影响学生,关心学生。一切师德要求都要基于教师的人格。人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因此,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三、德业并重
师德是教育之魂,师能是发展之本,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这说明作为教师还应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在师德与师能之间,师能制约师德水平的提高,自身素质全面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师德是主导,教师的职业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如果教师本人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缺乏爱心,他就不会甘于奉献、潜心钻研、爱生如子,自然也就谈不到为人师表了。那么如何做到德业并重呢?
【Abstract】Basedontheinportanceofbuildingof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s,pointedout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oftheprofessionalethicsofteacherscurrently.Strengtheningandsolvingtheproblemsofthebuildingofprofessionalethicsofteachers,whichisthemostimprotantthingofthecauseofsocialisteducationandthesocialistspiritualcivilization.
【Keywords】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s,moral,teacher''''slabour1.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1师德建设在道德建设的基础。
教师的主要劳动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段的人群情绪不稳定,个性品质易变,人生观,道德观等还未形成,正处于确立阶段。而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教师的崇高的道德信念对学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能坚定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教师的积极的道德情感对学生有强烈的熏陶作用,能影响学生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能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教师的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可以说,教师的道德常常是学生的道德的先导。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受到怎样的教师道德的教育和影响,直接关系到他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教育实践一再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也决定了师德在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了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要想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必先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状况决定着青少年的道德状况,也通过青少年而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状况。教师的道德建设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也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1.2师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关键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严格的典范性和鲜明的表率性。教师劳动的介质不是机械工具或者其它实物,而是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思想,道德。教师思想的好坏,道德的高低,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强弱,以及情感和意志的状况,直接反映了教师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的质量与效果。教师本身对学生就起着一种巨大的教育作用,教师劳动具有其他职业劳动所没有的直观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为人师表对做好教书育人任务起重要的保证作用,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德行为树立了教师良好的道德形象,其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的道德品行。可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核心是教师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以人来促进人的发展。教师的道德对学生的渗透性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只有提高了教师的道德素质才能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也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才能实现。教师的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成长,也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决定了师德建设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关键,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道德建设的关键。
1.3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从教师的劳动成果和意义来看,教师劳动是一种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密切相关的脑力劳动,教师劳动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人类社会的延绵继续和进步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育。教师既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宝贵遗产的继承者和传授者,又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树者和传授者。教师劳动是一种精神生产,是通过继承和传授、建树和传播,培养教育出社会有用之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绝不只存在于在校期间,而是存在和作用于他们走上社会从事工作,甚至于他们的一生。这就是说,教师劳动的效果和作用要存在并作用相当长的时间。教师劳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在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更广、更远。所谓深,就是说教师道德会影响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培养其道德,塑造其心灵;所谓广,就是说教师道德的影响广泛作用于每位青少年,通过青少年,作用于整个社会;所谓远,就是说教师道德将持久地存在并延续到青少年的今后,从而影响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师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在培养完善人才的道德人格时,当然需要也必然会注意自身道德形象的完善。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整体道德素质高于其他职业。青少年生活在社会中,会受到社会中各种消极道德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家庭道德的熏陶。教师为了培养人才,巩固青少年在学校接受的积极道德教育,会千方百计地改变社会道德环境。师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意识形态,会影响上层建筑中其他意识形态。教师努力影响消极道德,创设积极道德。教师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才功在社会,而教师自己却默默无闻。教师以自己的道德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和发展[1]。
2.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偏颇导致了教师的角色模糊。本来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管理,却忽视了对育人精神的塑造。在教育管理中,创收渐成压倒一切的硬任务,一些教育管理者误将教师职称晋升、工资调整、发放奖金作为管理人的第一要素,结果使许多教师只看到市场经济功利性一面,而忽视了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奉献的一面,把自己纯粹置于一个社会经济人的位置,而忘记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再加上社会不健康风气的影响,少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有所缺损。
2.2教师的“主体性”问题。经济繁荣与教师“主体性”的矛盾导致了教师人生理想的淡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这个变革阶段,教师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教师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虽然1985年我国为教师专门设定了“教师节”,号召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但从整个社会来看,教师在生活中较难找到自己的轨迹,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比如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与某些科研人员、个体老板、金融企业和垄断行业的员工相比,差距较大,教师的住房问题、子女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少数教师认为自己为这个社会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牺牲了一定的个人利益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于是产生了消极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丢弃了敬业、兢业和钻业精神,淡漠了人生理想,也淡化了事业心、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心。2.3缺少师德建设的责任心。长期以来,我们在学校建设中只注重了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而忽视了师德建设和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在指导思想上,往往注重通过学生工作实现教育目标,而忽视教师的德育功能和教师的道德规范;突出了教研成果、著书立说在学校中的主导性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素质建设的灵魂地位。在处理“德与智”、“红与专”的关系中,只强调“智与专”的重要性而轻视“德与红”的能动性,导致了教学科研工作一手比较硬,思想道德建设比较软的状况。缺乏构建大德育体系的紧迫感[2]。
3.师德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3.1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要热爱本职工作,关爱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的树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观念,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追求宏伟的人生目标,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那种认为“听话、顺从”就是好学生的陈腐理念应破除。教师要以十倍的忠诚,炽热的爱去铸造锐意进取,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一方面,严谨的治学精神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杜绝学生中的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进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打下坚实的基石。另一方面,要不断求知,为学生做好榜样。在科学和技术发展迅速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那么原有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需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核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创新。
要诚实守信,身正为范诚实守信是教师之本。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诚信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教师要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加强学术自律,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坚守、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忠于真理,力戒浮躁学风,避免急功近利;要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恪守职责,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是要教师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权益;要尊重科学规律,发扬优良学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3.2创造一个良好的师德环境。要提高对师德教育的认识。学校领导,教育行政单位、教育工会以及社会各方面,都要提高对师德教育的认识,抓好师德教育。通过开展表彰、总结和推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活动,使教师明确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同时学校还应制定和完善各种奖惩制度和责任目标,开展教育评估工作,多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克服重智轻德现象。
要解决教师生活上的后顾之忧。针对目前学校教师生活上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应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努力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使教师能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忠于职守,以他们的高尚人格和楷模行为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3]。
3.3建立对教师的监督机制。教师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个性和正常的情绪表现。但教师职业毕竟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我们必须要求教师要严格履行教师职责,要为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灵负责。所以,教师师德行为要受到自我的约束和社会的监督。家校合作应是家长与学校、教师工作的合作、配合,同时家长委员会也要接受家长的反映,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样家长对教师不履行职责的行为才会有投诉之门。学校管理上真正对教师成长负责,接纳家长的意见,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不良表现,家长与教师应做到常沟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4]。
参考文献
[1]吴建荣.试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124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03-0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学校不但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的地方。简言之,教育应该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要塑造人的灵魂,必须要求为师者倾注他们无私的爱,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的:“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心灵。”
实施“爱心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完整人格培养和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总理曾经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生活是清苦的,然而师爱是伟大的。教师只有热爱孩子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孩子,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孩子。
首先,教师的爱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教师对学生给予特别注意,能以较友善的态度亲近他们,以更多的时间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必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转化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巨大心理力量。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为走向社会、走向未来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一个人能否养成好学上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能否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与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望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教师的爱心行为,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老师的爱心行为来了解教师的育人思想和良好的品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爱的教育蕴藏在点滴之中,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教师以真挚的语言、行为给学生表达出爱的情感,用爱心的行为给学生做出表率,就会成为一股强大的爱流,传导和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在学生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爱心和知识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老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和蔼可亲、热心关爱,更加努力地学习求知,把勤奋学习当成回报老师的最好方式,学生成为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业成绩自然就会快速提高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老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亲人,那么学习也会变得更加的轻松,学习气氛更加民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付出,赢得的不仅是学生的美好情感,还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优异的学习成绩。
其次,教师的爱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体现,师爱是社会对下一代爱的映射,体现了党和人民对青少年的关怀和期望。
师爱不仅是每个教师出于职业的爱,更因为教师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基于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的爱。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素养与亲和力的体现,而且体现了对社会的一种高度负责。当我们超过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时,我们会原谅他偶尔的小脾气,我们会和他敞开心扉交流,我们会时刻关注他的成长。师爱是不同于一般的爱,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饱含自私,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师爱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深刻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和理性的爱,是普遍、持久而又高尚的爱,是超越血缘关系的爱。学生从师爱中可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深切感受到社会对他的期望,进而产生一种自尊感、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
教师对学生的爱,会深化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这种情感会不断对学生进行陶冶和感染,使他们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关系。这样,他们就能对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信念。从感情上不断扩大爱的范围,学会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别人,知道应该把个人同他人、 同集体、 同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从被爱和施爱的过程中逐步悟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
最后,教师热爱学生其实质也是热爱自己生活的重要体现。
学生是教师的互动对象, 也是教师的生命延续和镜子。有了学生,教师才能反观自己工作的价值,才有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热爱学生是一种珍惜:珍惜生命的成长,珍惜理想的实现,珍惜将宝贵的时间花于其上的教育实践。教育是教师生命的一部分,是教师生活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也就是热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用心从事的一切和由此产生的一切。
教师具备了以师爱为核心的职业取向,就会以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就会在成就自己的事业上不断进取。教师所付出的爱,会使教师成为学生敬佩爱戴和崇拜的偶像,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有学生积极参与,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就会很显著,教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这又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产生更大的动力,如此往复,教师的教育工作就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教师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爱是一种品德、一种责任、一种艺术、一种享受。老师们,请用真情滋润孩子的心田,用爱心浇灌孩子成长的沃土,用爱舟将孩子送往希望的大海、成才的彼岸。
参考文献:
师德教育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任务,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心理的复杂性。教师本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有较高文化素养、有创造能力、有较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细腻,体验深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和每个人的人生历程、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实践不同,使他们的心理具有比一般人更加复杂的特点。二是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法治不够健全,以及一些西方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涌入,滋生出来的一些腐朽社会现象影响着整个社会,也侵蚀了中小学队伍。由于复杂的教师心理同时又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使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其表现在:第一,捕捉教师真实思想比较困难。第二,思想转化比较困难。我们必须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才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下大力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争取好的教育效果。
二、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了八项规范内容,即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这不仅是几条简单的规则,而是教师道德科学知识体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是教师基本的道德要求;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体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质和精髓。从中小学教师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师德规范,即从品德结构中“知”的环节入手进行教育,是推动教师思想内容矛盾转化的第一步。因为只有让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素质、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关系,才有可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育事业献身的情感。只有让教师认识到社会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才有思想转化依据和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
三、实现师德养成的持久性
人的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师德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在师德培养的过程中,继续教育主导作用受到环境的制约,如果环境的影响和师德教育的方面一致,就可以加强师德教育的主导作用,反之,就会削弱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提高师德教育的有效性
重视对道德价值的追求,重视人格的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年来,对道德教育已累积了一些经验,师德教育要达到其目的就要探索和掌握师德教育规律。
在实践中探索师德教育规律,就要遵循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因为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它既有一般社会道德教育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如师德教育也是一个促进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一个通过长期、反复教育逐渐形成的过程。同时,又有教师内部矛盾转化和反复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在师德教育活动中遵循道德教育一般规律是探索特殊规律的前提条件。
四、健全师德教育的机制性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既需要外因,也需要内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要调动教师内在的需求,推动转化过程的进度,还必须建立师德教育的动力机制。这个动力机制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建立引导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方面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利用榜样力量带动和引导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能运用批评、检查、评估等手段推动教师内部矛盾的转化进程,学校校长更应以身作则,为师表率;要自觉将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抓好规划和落实。二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可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量化管理,量化的方法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把在日常工作中师德的具体表现分解成若干方面,每一方面作为一项指标,并赋予权重。根据教师平时的表现,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评价结果可作为师德考核依据。第三,建立奖惩制度。对于师德高尚、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对那些行迹劣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并记入教师个人的档案。获得一定级别的奖励,在职称评定、奖金发放、干部选拔工作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条件。动力机制的作用就是运用这些引导和强制措施,规范教师的道德行为,使教师在提高师德修养的过程中,由不自觉转变为自觉,由不稳定转变为稳定,进而形成习惯的符合师德要求的行为方式。
五、寻找师德教育的科学性
其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其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
其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整改措施:今后要继续加强学习,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对一些理论文章要反复学,把读原著与读优秀文章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除了继续搞好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外,还要主动地区研究学生,研究学法。本期撰写了怎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材料,并在朱阳二小和学生交流,接下来,我还要尽快完成学生习作指导方面的材料,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给学生做这方面的报告。
问题二:工作上仍需创新。
本期应邀到六个单位做了专题报告,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点点帮助,但从全市的高度看,一是面还太小,二是操作价值还不高。为增加和老师的交流渠道,我的博客近来更新速度较快,但不少文章的针对性不强,不是老师当前所急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决心还不大,工作的力度还不大。
整改措施:今后要振奋精神,真正把教研创新当作自己的职责,克服小有成绩就满足的思想,从大局出发,主动和学校及老师加强联系,了解他们的教学现状,特别是他们的教学困难和需要,主动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利用调研的机会,多和教师交流自己的看法,在写博文时尽量增强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问题三: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解决得不够迅速。
二、召开师德师风教育动员大会。在*年11月9日上午,学校经过精心准备在*初中多媒体教室召开师德师风教育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上,校长庞宁同志作了重要的讲话,首先传达了校长会议精神;庞宁同志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我校的制订的《*初中师德师风工作实施方案》,强调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工作安排等,要求教师认真参加教育活动,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重新树立*初中教师的良好形象,促进*初中科学发展。最后,校长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局崔局长《加强师德师风教育,造就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在全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三、切实抓好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活动。学校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明确了集中学习时间为周日晚集中例会。明确了集中学习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讲话》、《汶川地震教师英雄谱》等相关资料。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要求每位教师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不少于3000字。同时学校根据县教育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每位教职工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自学时间不少于15个学时,以“师德教育活动通讯”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学习期间,按要求每位教师都撰写了学习记录,心得体会。
四、做好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和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监督机制。为了扎实开展教育活动,我校成立了德师风教育活动宣传组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监督组,宣传组积极向县教育科研网和玉林市教育信息网提供我校师德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做法和经验、师生先进事迹,其中我校607班在班主任吴少文老师的带领下向双旺初中患白血病捐款救助的事迹得到了《南国早报》(2009年3月10日)、《玉林晚报》和*县教育科研网的报道,充分体现了我校开展的师德教育活动的成效。在*年12月14日在*初中举行的*县“弘扬高尚师德,做人民满意教师”的报告会上聘请了三名退休教师代表为师德师风活动监督员,监督员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我校师德师风情况,为学校师德师风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1、在学生当中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包勇、刘小丽、吴少文、刘桂华、梁光锋等老师被评为我校学生当中最受欢迎的好老师,同时对我们学校内部的先进教师事迹大力表彰宣传,号召教职工向身边的典型学习,起到榜样模范带头的作用。
2、举办师德师风教育宣传报告会。12月14日邀请县实验中学副校长,玉林市优秀教师江锋同志到我校做了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报告会,江锋同志的报告娓娓道来,见解独特,深入浅出,启发性强,对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我校教师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开拓创新,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争做一名人民满意教师。
3、教职工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修订)》进行自查自纠。认真反思、反复对照、撰写好个人师德师风自查材料,并认真填好《*县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教职工自查评估细则表》。
4、认真组织以科组为单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职工以科组为单位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法》,深入剖析思想,进行反思并认真作出评议。对所查找出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逐项逐条整改。通过个人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之间互评,使教职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教师的责任感,以饱满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语文科、英语科、数学科、理化科的反思评议彻底,认真回头查漏补缺,防止师德教育活动走过场。
5、开展评选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包勇、刘小丽、吴少文、刘桂华、梁光锋、蒋鹏、冯德军、王安成、黄媛、李昌锋等同志被评为我校师德师风先进个人,通过评选活动增强了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我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了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激励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和在教育教学上的创新意识
六、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的工作。科学制订和逐步完善师德师风各项规章制度是扎实推进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见成效的关键。要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监督机制,学校领导要率先表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师德师风修养,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教师要树立新理念,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评优评先晋级晋职和师德评议挂钩;坚持长期开展“三进”(干部进学校、校长进课堂、教师进家庭)和“三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的活动;建立教职工师德师风工作档案,收集、整理、每位教职工师德师风、工作业绩、奖惩情况等方面的材料。
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我们获得如下的体会和启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我县开展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教育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此,我校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了评先评优、奖惩与师德相结合的制度,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以专业发展为目的,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的研究,加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目前,*初中承担玉林市“*”规划A类课题《合作学习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玉林市“*”规划B类课题《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初中还参与广西“*”规划重点课题“初中生职业指导及初中学校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的研究工作,是*县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初中生职业指导教育的研究”的实验学校,同时也是*县首批“杜郎口模式”实验学校之一。我校的教师只要参与其中,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端正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课程改革,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细致入微的管理,如强化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管理,每年都购置一批新图书,按时足时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师生服务。在校园成立由责任心较强教师组成的学校巡逻队,加强学生课间时间和自修时间的组织纪律管理,成立学校巡逻队后,学校做到随时有教师管理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学雷锋月活动、队形队列比赛、师生拔河比赛、球类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展现才华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参与活动、参与社会中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积极实施“杜郎口模式”实验
我校是是*县首批“杜郎口模式”实验学校之一。派五名领导老师到杜郎口中学学习,学校大力宣传杜郎口教学模式,设立杜郎口教学模式实验班,布置实验班教室,创设适应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加强和改进初中课堂教学中,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高效学习的新型课堂,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通过新课堂交往中创造积极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自我的人格,体念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关爱、赏识、激励”关系,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公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师生关系就和谐了,歧视学差生及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眼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行为影响着他所教导过的学生,而他的学生又会影响到其他人,最终这种影响很可能扩散到整个社会。所以,教师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不仅代表着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同时也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有重要影响。教师教育作为我国教师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师德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尝试对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做出简单的探索,仅供参考。
一、将师德教育渗透到学科知识教学之中,促进师德意识的形成
在教育学教材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师德教育内容与资源,但是如果仅是简单地直接这些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其教学效果是很难达到理想目标的,所以我们需要对教育学教材中的师德教育内容和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与提炼,将这些内容的师德教育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绪论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在职教师师德意识的培养,深化其对教师师德的认识,让其正确和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教育职责,促使其在执教、施教过程中能够以专业的教师标准来要求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使命感;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坚守自己的职业原则。
要想将对在职教师的师德教育渗透到教师教育中的每个环节,教育者在实施师德教育时应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考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比如在学习与教育的功能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师德教育的开展则可以选择从教师的职业性质和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入手点;而在学习与“教师与学生”以及“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师德教育的开展则可以将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权利、义务以及职业角色作为基础,在了解被教育的教师实际教学水平与经验的情况下,指出其教学中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失范行为。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让在职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素质道德要求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提高在职教师对师德养成的重视。
二、设立免监考制度和师德教育培训基地,强化师德教育的落实
所谓免监考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在考试过程中,并不安排专门的人员来维持考场的纪律和秩序,全凭参考者的自觉性和自律意识。所以免监考制度对教师的诚实性和责任感以及自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对在职教师的教育考核中,设立免监考制度,来考察教师的自觉性与诚信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压力,不少教师的自律性与积极性明显降低,这对与一个肩负教学育人职责的教师而言,是颇为危险的,因而我们需要通过这种免监考制度,来让教师感受到压力与紧迫感,促使其律己修身,以诚养德。免监考制度的设立就是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对在职教师进行考验检测,促使其养成以诚待人、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的行为习惯,促使在职教师的道德品质得到切实的提升。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校方可以将对道德自律、诚实守信校园氛围的营造宣传与校内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起校内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人人自律氛围的快速形成,使教师教育中的师德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教师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教育高度结合的学科,实践培训对于在职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增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方可通过组织一些培训活动或教师集体活动,来提高教师的师德,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化为教师道德素养的外在体现。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在职教育的教育水平,同时借此丰富教师的体验,增强其对教师职业以及生活的体悟,进而促进教师师德的培养。
三、改革相关课程教学评价内容及方式,突出师德养成评价环节
课程教学评价不仅评价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对教师师德的考核评价。优秀的教师,不单单指教师的教学手段多么高超、对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的掌握多么的出神入化,教师的师德同时也是评判其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大多数学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用于检查或衡量在职教师师德水平的考核机制,对师德教育的考核基本是与教师绩效的考核混杂在一起的;且在实际的考核中,考核的内容多是以教师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主,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主要考察的实际是在职教师的记忆能力或背书能力,这样的考核并没有体现出对师德教育的重视,也使得不少教师忽略了师德的提高。
鉴于此,为提高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实效性,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是十分有必要且迫在眉睫的。首先,改变课程评价的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性评价与单项评价相串联的方式,对教师师德的考核除了学期末教学成绩的考核外,教师平时的项目报告、课题报告以及教学表现也应被作为对在职教师的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考核成绩评定中显示出来。其次,改变课程考核内容,调整教师考评的题型与内容,适当地增加一些有关师德考核的内容;再次,将教师的评职称、评优、升迁、奖金等与教师的师德考评结果挂钩,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师德水平进行证明。最后,建立教学评价系统,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道德素养进行评价,设置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打星,利用典范作用,将学生评价最高的教师作为典范予以表扬和宣传,对于评价低的教师,则进行约谈或降级,或削减奖金,或解聘处理,借此来提高在职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视,促使在职教师自觉接受师德教育,主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进而切实提高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社会的灵魂工程师,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影响其执教施教的水平与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师德教育不仅对教师本人的职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受教师教导的学生的而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进行师德建设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也正因为如此,不论对校方而言,还是在职教师而言,都应对师德教育与师德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将其作为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将师德教育与建设落到实处,切实体现教师以德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