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7: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口腔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体会
【中图分类号】R7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26-02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主要技术特征,也是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更是学生在校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因此《口腔修复学》的课程改革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更可以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干,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实用相结合,真正培养出社会有用、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们《口腔修复学》的课改建设是从2008年10月开始至2011年1月完成,全项目共包括九部分内容:(1)《口腔修复学》的校内历史沿革,(2)《口腔修复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3)《口腔修复学》教学团队的建设, (4)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5)教学资源的整合, (6)教学方法和手段, (7)实践教学环境,(8)教学特色,(9)学生就业指导。
1 《口腔修复学》校内历史沿革
我院高职口腔医学专业的前身是与1983年开设的4年制口腔医士专业,当时有3名口腔专业教师2名实验员和200平方米实验室,30台台式牙钻机。
1998年与西安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高校联办口腔医学大专班,实验室面积增至400平方米,一名专职口腔修复学主讲教师和一名专职实验员。
2003年获香港华夏基金会口腔医学教育专项资助,开始做为重点学科从师资、实验室和设备投入等进行重点建设,实验室面积达到600平方米,专职口腔修复的主讲教师由一人增至3人,有80%的实训项目可以在校内完成。
2006年与在汉的其它五个院校合并提升为高职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重点的口腔实训中心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有90%的实训项目可以在校内完成。
2008年以为亮点的口腔医学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职高专类院校的重点示范专业,学院特色专业。《口腔修复学》学科建设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项目和课改项目,并评审为院级精品课项目。
2010年学院再次投资100万元对实训中心进行改造和扩展,新增四个仿真头模实验室,在设备方面还得到了四军大和北大口腔医学院的大力扶持。我们现有口腔专任教师21人;口腔修复主讲教师5人,实践指导教师4人,《口腔修复》实训面积达700平方米,98%的口修实训项目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口腔专业总实训面积达到1300平方米。
2 《口腔修复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 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是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相关的,伴随口腔修复学课改的发展历程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口腔修复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1983年―1997年,由于实训基地只有200平方米,实训设备也较简单,实训科目及学生的实践技能也仅能完成70%,教学大纲规定的校内实训内容也只能通过传统讲授来完成。
(2)中期:1998年―2005年,由于口腔医学大专教育的开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实训面积达到600平方米,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训科目和学生的实践技能可完成80%,一些临床实用型技能只能寄托于邻床实习。
(3)近期:2006年―2010年,在教高16号文件精神指导下,随着教改的深入和《口腔修复学》课改项目的深化,我们加快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造和更新了实训设备,增加和新建了四个仿真头模理实一体化多媒体实训室,可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的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显著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今口腔医学专业的实训面积达到1300平方米,可全部有效的完成教改课程目标设定的教学任务和全部的实训项目,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临床应用零距离接轨,使之成为目前社会需要的、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3 《口腔修复学》教学团队建设
我院《口腔修复学科》的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以本院专职教师为主,同时聘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知名教授以及三二O一医院、汉中市中心医院等知名的口腔专家专题讲座和定期授课。目前我们《口腔修复学》专职的教学团队共由9人组成,全部具有教师资格证和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主讲教师5人,实践指导教师4人;本科以上学历8人,专科1人;专业技术职称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讲4人;年龄结构中45岁以上3人,30岁以上3人,30岁以下青年教师3人;有效的保证了《口腔修复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质量。
4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以实践技能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科目,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和临床需求聘请当地知名临床专家与主讲教师共同组成课改指导组,通过广泛的临床应用和社会需求调查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的课改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彻底打破了旧的“教学大纲”墨守成规的教条要求和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段模式,而是将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相结合,把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使教、学、做结合在一起,形成立体化教学,有效的化解了《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科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一致。我们课改后的《口腔修复学》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总学时144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102学时;)
(1)印模与模型技术及相关知识: 理论 4学时实践 6 学时
(2)桩冠与桩核冠及相关知识: 理论 4学时实践 6 学时
(3)铸造金属全冠及相关知识: 理论 4学时实践10学时
(4)金属熔附烤瓷全冠相关知识: 理论 4学时实践 6 学时
(5)固定义齿修复及相关知识: 理论 6学时实践24学时
(6)可摘局部义齿及相关知识: 理论 8学时实践28学时
(7)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理论 8学时实践16学时
(8)其它相关类型义齿的修复: 理论 4学时实践 6 学时
5 教学资源的整合
5.1 近年来我们根据临床调研和学情分析,在教材方面选用了姚江武教授近年主编、人卫出版的高职高专《口腔修复学》教材和李新春、刘建东主编、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口腔修复学》教材作为教师备课用书,主讲教师结合课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撰写讲稿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经学科团队共同审改后方可在课程中实施。
5.2 为了使学生拓展认知,我们在校图书馆建立参考资料室,在实验室设立教学标本柜以展示各类修复体样本及制作流程。
5.3 充分利用和调动学校周边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提供在校学生见习机会,并鼓励在校学生双休日去临床见习以早期感知临床。
5.4 把相关资料和临床动态制作成网页载于校园网以供学生随时浏览。
6 教学方法和手段
6.1 病例导入法:在课程中列举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诊断并制定修复计划和确定修复体类型,以此激发起学生对本次课的求知和兴趣。
6.2 多媒体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和临床修复流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展现各类修复体的临床适应症、设计、口腔准备和制作,便于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记忆。
6.3 理实一体化教学:把重点难点课题以理实一体化的形式先以多媒体形式讲授,再由主讲教师按实践项目示教,学生技能实训,教师技能指导,最后由主讲教师总结,非常有效的化解了课题中的难点和重点,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6.4 讨论式教学:在课题讲授中引出问题或设定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由各组长分别归纳陈述,教师点评总结,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6.5 技能性教学:《口腔修复学》是以技能为主导的一门课程,在实施中我们将学生按5人一组分组示教,单人实训,再由教师个别指导,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所学技能。
6.6 技能比赛和技能考核:根据课程进度定期组织学生技能比赛和技能考核,组织专家对比赛结果现场讲评,作品择优奖励和展示,有效地促进和激励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
6.7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效的保障了《口腔修复学》课改目标的实现。
7 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近年来我们根据《口腔修复学》以实践技能为主导的特点,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和建设,不断提升实训条件,新增了较为先进的多媒体仿真实验室与校园网连接,建设了约700平方米的《口腔修复》实训中心,能严格的根据社会需要和岗位需求进行临床仿真训练,从而保证了每位学生的实训目标。
为了保障每一位学生生产实习的效果,我们相继在省内外条件较好的23个市县医院口腔科和口腔专科医院建立了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并定期选派主讲教师到各实习基地调研和指导。
8 教学特色
根据《口腔修复学》的专业特点,我们首先成立了由临床口腔修复专家和主讲教师共同组成的课改指导组,根据社会需求和临床需要制定了科学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课改课程目标和实施性授课计划,通过近四年的教改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六结合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技能示教与技能实训相结合;
技能辅导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
9 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5)24-0031-02
我国口腔工艺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自2000年起才陆续开展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高职教育。国内现有约75家院校在开展高职高专层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工艺技术方向)办学,各个学校的办学时间、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实力水平各不相同。这体现在虽然各院校都建设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但基地的定位、硬件规模、管理水平等参差不齐。有些实训基地规模较大,能开展学校安排的所有实训项目,而部分实训基地只能承担非常简单的实训项目,对教学起到的支持作用较小;有些实训基地可以独立面向市场生产运营并盈利,是名副其实的生产性实训中心,而有些只能开展单纯的教学性实训项目;有些实训基地能够承担地方的职业鉴定工作,并能够和企业合作开展一些科研项目,功能得到扩展延伸,而有些功能相对单一。总的来说,各院校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差别较大,主要在于各自的经济实力、师资力量、地方产业支撑有所不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规划、如何建设以及建成后如何评价,各院校和专业内部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笔者根据自身长期从事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的研究成果,吸取行业意见,总结出了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框架、实施方法[1]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各高职高专院校建设、评价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1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特点及对考核评价体系的指导作用
当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主要是在总体建设方针上的研究,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上的研究较少,而针对单一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更是较为缺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往往开设在各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但它又包含工科专业的一些性质,相对于医学临床专业实训基地,其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1承担实践教学学时较多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口腔技工岗位,每天的工作就是制作义齿,对于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相较于传统的医学类专业,实践课所占比例更大,对于实训基地能够提供的工位数及实践教学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对实训环境要求较高
相较于医学临床类专业,口腔医学技术更偏向于工科专业,涉及义齿材料的加工和处理。因此校内实训基地需要各种加热加温设施、便利的防尘排水条件以及安全、防噪、防污染方面的措施保障。
1.3实践教学物资消耗较大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人民对卫生保健要求提高,义齿制作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也水涨船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练习会消耗大量义齿制作材料,即使部分材料能够用专用练习材料代替,仍然耗资较大。面对这种情况,部分院校开设校办工厂,将实训基地和校办工厂融为一体,成为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让部分纯练习用材料转化为生产性材料,抵消了部分消耗。也有一部分院校采用减少涉及较昂贵材料的实训项目的方法,但同时也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水平。
1.4有一定社会服务的要求
高职高专专业建设往往要依托所在区域行业和企业的力量,因此实训基地在满足校内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之外,还必须要承担一定的服务当地行业企业的工作,比如面向社会的短期培训、职业资格鉴定[2]、企业技术服务等。综上所述,因为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有自身的种种特点,在建设与评价上,就不能完全照搬医学临床专业实训基地的标准,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对环境建设的考核,增大社会服务和科研发展的比例,重视物资管控、资金预算方面的评价,使之更适应高职高专层次专业实训教学及区域辐射的现状。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全面性与科学性原则
[3]即所有代表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软硬件实力的因素都要被考虑进去,同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结构分明,避免指标体系过于繁琐复杂。建立指标体系要有统一的分类基准,各项指标都有明晰的内涵,指标的外延互不交叉和重叠。因此,选定要素包括指导思想与规划、实训条件、基本功能、管理队伍、管理规章制度、实训效果、特色功效、信息保障8项。
2.2普遍适用性与可比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适用于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应充分反映高职教育特色,同时又具有可比性,在评分上能够使不同院校基地间拉开一定层次和差距,便于进行比较。因此,评分集中在实训条件、管理运行制度、基本功能、实训效果等基本项目上。而在校企合作、科研创新、生产盈利等方面并非所有院校的实训基地都能够深入开展,因此得分比例不高,只作为特色项目打分,起到拉开不同基地评分差距的作用。
2.3激励性与引导性原则
任何一种评价体系都有潜在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因此,评价标准要科学可行,具有创新与超前意识,既能够对已有的建设成果予以肯定,又要立足于引领实训基地向未来的目标迈进。引导建设和执行人员不拘泥于满足考核达标,而是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不断提升自我,发挥自身特长,做出更大的成绩。
2.4可操作性原则
[4]由于各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专业招生规模、运行模式存在客观差异,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也无法简单地采用统一的定量评分,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由评价主管部门组织符合资格的评定委员会考核打分,将各二级指标评定级别折算成相应分数。为保证公平性,评定委员会由专业或行业内专家组成,每人得出一份独立的评价结果,最终得分为所有委员评价结果平均分。
3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1项目设定与分数权重
该评价指标体系共有8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指导思想与规划(10分)、实训条件(20分)、基本功能(21分)、管理队伍(9分)、管理规章制度(14分)、实训效果(11分)、特色功效(6分)、信息保障(9分)。各一级指标下还包括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为最底层指标,同样有精确的分数权重。各二级指标评定结果分为A、B、C3级,分别对应的权重系数为1.0、0.7、0.5。各二级指标总分乘以评定级别对应的权重系数即为该指标最终得分。
3.2考核方式与评分细则
考核时,直接对二级指标进行评分[5]。二级指标在本体系仅给出基本内涵说明,起指导作用。具体到各分项的评价或评分细则,可由专业或行业协会制订,也可由评委会在评价前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各二级指标的评分只确定级别,再由相对应的权重系数换算出应得分数。
3.3合格与评优标准
得分60~69分为合格,70~79分为良好,80~100分为优秀(总分为100分)。
4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统一评价细则
虽然评价体系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内涵要求,但是并没有绝对量化。因此内涵要求如何转化为评价等级,需要评委之间统一思想,具体把握。建议在评价前参照全国同类基地建设先进水平以及地区行业发展水平,以国家既有文件为指导,制订具体加减分标准,以对应评出A、B、C3级,增强评价的科学性。
4.2评委的组成结构应合理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较新的专业,实训基地偏重一线仿真环境的建设,专业性较强,所以评价人员组成应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专家或行业内专家为主。同时不能忽视运行机制及社会服务的作用,因此评委会还应加入管理类、职业鉴定类等其他方面的专家,以增强评价的全面性。
4.3评价方式要注意科学全面、多方结合、灵活实施
在评价过程中,既有对现有硬件的评分,又有对软件资料的评分,还有对运行状态的考核。这就要求评价人员既要对场地、设施设备、环境进行评分,还要对实训基地各种文件、记录、留存资料进行细致审核。如果有条件,最好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观察打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使数据来源全面合理,评价规范。
参考文献:
[1]杜旭林,何兵,车林仙,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10.
[2]纪晴,陈钟,曾丽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人才[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8-11.
[3]黄宏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13-16.
学校与医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等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口腔医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按照协作单位的要求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跟踪服务,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规划、实践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编写、实训过程监控、实训质量评价,向我校提供就业信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体现校企互惠互利原则[6]。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体系,与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校内教师需要经常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将先进诊疗技术、诊疗经验和临床分析能力等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7]。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特点,根据地区行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与协作单位共同撰写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及技能考核标准等。
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专业的专用场所[8]。①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能让学生在这里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②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③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9]。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承担本校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口腔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是生产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10]。可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医学院校、医院、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为区域口腔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辐射作用[11]。
2加强实训室建设
完善的实训条件和充足的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训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我校口腔专业除建设一体室外,同时还对技工室、铸造室、修复室等实训室进行扩大,引进最先进的仿生头模操作系统,烤瓷炉,铸造机、打磨机等,使许多设备达到每人一套,如颌架、打磨机、熔蜡器、技工钳、雕刀等发放给每位学生,方便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反复练习操作,避免以前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没完成自己作品或完成不够好,但无法弥补。设备的增加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作品质量。
3辅导答疑、开放实训室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由于操作性强,有些学生很难在老师的一次示教中完全掌握整个实训内容,而老师受到时间、教学任务的限制,往往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每周安排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班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定期开放实训室,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机器设备的操作,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实训要点,实训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4实训教学过程改革
示教阶段缩短、学生练习改为(初步练习、强化阶段、考核评价阶段)。示教阶段控制在15-20分钟,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要点,讲解时突出重点,尽量给学生流出充足的时间练习,改变以前的教师演示将近1学时,学生来不及操作已下课,使许多实训项目学生无法较好完成,学生初步练习就是先熟悉该项操作的步骤过程,能按要求做下来,不要求精确,带教老师指出不足之处;强化阶段该阶段是前阶段的延伸,在前阶段操作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掌握操作步骤要点,操作达到正确、熟练,对操作有较大提高,作品尽量精确;最后留出20分钟进行考核评价,每位同学拿出自己作品,教师点评打分,该成绩记入学生期末成绩,并随机抽1-2名学生,对本次课口述并操作,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掌握情况,进行小结。
5考试模式改革
实验实训课考核是开放的、发散的、自由的,不拘一格,是检测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必要手段,为理论考核所不能代替,所以期末考试在传统理论考试基础上增加实训考试,以前理论占100%,改为(理论60%加实训考核30%加平常考核10%)理论考试部分本门课的重点知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实训考核30%含平常每次实训课结束考核10%,期末实训课考核20%,期末实训考核对本期所有实训项目随即抽两题,进行口述并操作,教师根据完成情况打分。平常成绩,平常该生的一些表现,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仪表、纪律情况进行记分。最后将所有成绩合并为该生此门课成绩,考试模式的改革,调动了一小部分不爱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上实训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
通过进一步完善机制,出台政策支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全校师生积极踊跃参与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实现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水平明显提高,在省赛和国赛中成绩斐然。毕业生岗位适应期显著缩短,受到了行业、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建章立制完善竞赛机制
1.科学制定校内竞赛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竞赛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制定了《晋中卫校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对参与校内、校外技能竞赛的范围、组织、管理、经费、奖励等进行了明文规定,并确定了每年4月份为我校技能竞赛活动月。
2.以强化教师操作能力为抓手。制订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实践、青年教师培养等方案。通过校院合作、教师顶岗实践、教师技能竞赛、集体备课、与兄弟院校交流、聘请行业专家讲学等方式,加强专业教师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实操辅导能力。
3.定期专题研讨校内竞赛。每年5月中旬,由教务处主持召开专题研讨会,全面总结校内技能竞赛的经验教训,研究部署次年校内技能竞赛的策略措施,做到了及时总结、早期部署、科学安排。
4.加强宣传,全面动员,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各大学科积极开展校内竞赛造势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广大师生积极参加校内技能竞赛,奠定思想认识基础。
5.强化竞赛管理和奖励机制。校内竞赛实行项目负责制,对组织有序、效果良好的项目负责人和所属学科进行表彰,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扩大获奖面,提高各专业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科学的竞争奖惩机制,为师生主动参与学校技能竞赛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营造了“创新竞赛项目,人人参与竞赛”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设计创新竞赛项目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同台竞技的机会,精心设计创新竞赛项目,有重点地培育竞赛项目,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感受到竞赛的科学性、规范性、乐趣性和观赏性。
1.竞赛项目全员性、多样性。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落到实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口腔技能、产品比赛”等项目的设置,体现了专业独有的特色;“口腔卫生知识类比赛”项目发挥学生团队精神和青春活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
2.竞赛项目实用性、科学性。组织口腔专业一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竞赛,就是中职生能真正策划自己的人生,正确对待自我,成功地发现自我,客观地分析自我,圆满地超越自我较好的竞赛项目;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以工作岗位常用技术作为竞赛内容,以省赛和国赛项目为必赛项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岗位常用、实用、多用为原则而制定竞赛项目。
3.竞赛项目综合性、观赏性。医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校学习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是行医救人最有力的保障。竞赛项目选择体现综合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实操技术、专业素养、职业理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口腔医学基础知识竞赛”、“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竞赛”等项目将学科专业知识综合在一起,通过竞赛学生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
三、以赛促建,提高办学效益
技能竞赛体现专业主干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校以技能竞赛为引领,促进了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建设。
1.以技能竞赛为引领,促进课程建设。近年来,我校以技能竞赛为引领,加大专业主干课程改革力度,加强实训课时教学,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实训课时均超过50%,校内实训基地周转率达到90%,利用率达到95%,为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2.完善和调整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以“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进行课程设置,整合课程结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在行业专家的参与下,将近10门专业技能课程共200多学时的实训课整合为一门“口腔工艺技术综合实训课”,使学生综合岗位能力得到提高。
四、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大型技能竞赛项目技术含量高,不仅要求指导老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而且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引领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五、以技能竞赛为导向,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条件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技能竞赛的特点和要求,我校全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做到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营造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始终坚持依托行业、企业办学,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六、竞赛成绩凸显,办学效益突增
我们学校进行校内技能大赛的重要成果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点结合、三大改变、四项提高、五种培养。一个中心: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中心,提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提升,招生人数近几年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两点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上实现了“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的教学目标。三大建设:技能竞赛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四项提高:通过技能竞赛学校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产学研效益、学生就业率明显提高。五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的职业技能、自学能力、综合能力、职业道德规范五方面做到了系统培养。
通过多年的校内技能竞赛活动,我校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70%,对口升学率达到40%,初次就业率达到97%,对口就业率达到58%;连续两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组、教师组双获团体第一,在全国大赛连续摘取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
七、体会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技能竞赛,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的提高方面有显著效果,而且对非专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内技能竞赛不仅能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校内技能竞赛是锻炼人智力的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高水平的校内技能竞赛,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开展校内技能竞赛必须始终坚持把校内竞赛与专业培养结合起来;把校内竞赛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把校内竞赛与促进学风转变结合起来。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是培养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应掌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与义齿加工技能,具有独立操作、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能力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重要出发点。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以学习各类牙解剖形态知识,训练各种牙体雕刻技术为主要任务,为学生进行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和胜任口腔技工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基础。近两年来有关其教学改革的探讨一直受到许多院校的重视。如何加强学生对牙体解剖形态的掌握,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进而能熟练地进行牙齿雕刻、堆塑等实践操作一直是这门实践课程的教学难点。我院在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对《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会提升理论,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提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工作作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是学生入校后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其概念抽象、难于理解、具体结构细微,而由于本身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有限,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时,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因此对该门课程的任课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在实训操作时,也不能操之过急,将学生以小组分组的方式,讨论牙体解剖形态与雕刻形态的差别。牙体解剖形态理论部分主要是针对具体的解剖结构,而牙体的雕刻形态是将解剖结构明确在具体的位置,从而通过雕刻将这些解剖结构展现出来。对于部分入门较慢的学生要给与相当的关心,使其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其次,要让学生有竞争压力。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进行牙体雕刻比赛,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参加“日进杯”口腔技术工艺展评。最后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二、认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实训教学是对课堂中老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训操作可以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其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内容并不多,但却比较繁琐、细碎。每个牙冠上的尖、嵴、接触区、窝、沟等各类解剖特征都不相同,单纯从理论教学上来看,要让学生掌握复杂的解剖术语及解剖形态结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结合《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专业特点,坚持以实训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实训教学能动作用及充分利用实训室,利用教、学、做及手与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抽象理论直观教学,实现从理论到实训、再理论、再实训的有效连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实训中得到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在具体操作中得到锻炼,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进而对这门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三、明确实训流程,做好实训前的准备,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课程内容下划分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又根绝实际工作流程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实训流程按照:牙体描绘、外形高点转移、二面体成形、四面体成形、多面体成形、四面成形、牙合面成形、精修完成。学生在得知下次实训内容后,应首先预习实训步骤,明确实训目的,通过预习实训内容,学生在看老师示教时就心中有数,操作起来就会有条不紊。预习中如果发现问题可及时与带教老师联系或与同学讨论解决。注重培养学生从“做什么”、“怎么做”、“会做”到“做的更好”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四、丰富教学手段,改进实训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效率
教学手段除了应用传统的模型外,还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件的图文并茂,从而加强对牙体的方位、解剖形态特点从平面到立体的认识。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示教与相关实训操作的VCD光盘相结合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实训的过程及本次实训得到的结果先有认识,再指导其实训。教师也应将学生在动手实训操作后安排学生及时进行体会总结,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五、加强实训教学
1.建设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
在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实验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做好预实验工作,统一工作任务步骤,在进行牙体雕刻技术的示教时,又能对每一步的实验步骤模型做好展示,阐述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实验要点。学生实训时,教师不断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时,要及时纠正,为以后良好的工作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培养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对教师来讲,还应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学习相关技术的新理论或新技术特点及步骤,提高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
2.开放实训室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教师进行辅导,方便学生反复进行练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牙体解剖特点的理解和认识,掌握牙体雕刻的基本技巧,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1)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实验内容的深刻认识就会提高。许多学生往往在雕刻初期对牙体解剖形态把握的不明确,难免会造成许多小错误,我们要求学生犯错误不要紧,只要下次改正即可。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都要认真对待,如果有多切的地方,就在最后的雕刻完成时用蜡填补,要知道错在哪里,以免下次再错。整理好雕刻步骤,总结雕刻中易犯的小错误,从而一次次地得到锻炼,正确掌握牙体的解剖形态特点。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开展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核方法
由学校的专家教师、同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教师对学生的每件作品都给与评分考核,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总之,实训教学是《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基本手段与必要条件。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探索,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对于牙体解剖形态理论的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口腔医疗兼容了健康和美丽的概念,具有很好的市场概念和运作空间,中国的口腔医疗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在中国口腔医疗服务中,长期以来以口腔医疗诊所及医院口腔科服务为主要模式,而口腔疾病的发生与诊疗特点决定了口腔医疗服务是以口腔医疗诊所为主要模式。口腔医疗诊所的工作人员主要由执业口腔医师、执业口腔助理医师、口腔医疗技师、执业口腔护士组成。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口腔治疗方面,要求更安全、更舒适的诊疗服务。卫生部规定每台牙科综合治疗椅至少配备1.03名相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和0.4名护士[1],这也要求大量的口腔护士要尽快的进入工作岗位。如何培养合格的口腔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是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难题。目前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口腔护理专业教学相关教材,还没能与新的教学法配套。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护理技术、护理流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护患沟通技巧与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爱伤”观念,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探究的课题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我国,口腔护理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以其独到的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集多种交叉学科理论与实用技能于一体,在人类口腔健康保健和卫生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专业性学科。随着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作为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护理专业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是学生能从学校过渡到临床操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校不断总结经验,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口腔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人才规格及知识和技能结构,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初步形成了一套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的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生活和生存能力等[2]。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在我校口腔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结合我国国情和本校口腔护理专业的培养现状,应用一体化教学方式,不断探讨符合中国特色的口腔护理人员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一体化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口腔护理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试用推广。
3 项目的前景预测及分析
“口腔护理”这一新兴的护理专业方向虽起步较晚,但随我国口腔医疗市场需求应运而生,从事口腔护理的专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又要有高超的专业能力。在我国口腔门诊推广四手操作势在必行,培养专业的口腔护士有广阔的市场需求[3]。如何使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在校能较好掌握四手操作技术,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尝试将目前国内外较推崇的一体化教学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学中,结合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找出为口腔医疗市场系统培养口腔护理专业实用型人才的方法,使其成为我校口腔护理教学的长效机制。通过对口腔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掌握严格的四手操作技术,它是一种高效率的牙科操作技术和现代化的服务形式。通过培养优秀的口腔门诊护士,为社会创造更优质的服务,造福社会。
4 具体内容和创新突破点
4.1 内容
以培养实用型口腔门诊护士为目标,改革口腔护理教学模式,通过一体化教学构建一个全面、实用的口腔护理专业课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整合教学资源,编著一套适合口腔护理教学的具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实训项目为主导,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制定课程标准、实验实训规范、形成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适应岗位需求。实训室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配置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并配有摄像头、口腔内窥镜、数字化影像系统,便于教师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可做到边训边教、边教边做;构建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为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提供良好的场所。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顶岗上班承担大量临床工作。从护德、医学基础知识和四手操作方面综合测评学生学习情况,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工作,以此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2 创新突破点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学科,故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对于每个口腔医学生而言,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不仅是对口腔基础学科的检验,更是对以后临床工作的重要指导。但是经过对近三年的本人教学生涯的观察反思后,总结出目前我校的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口腔颌面外科学是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此之前学生对专业课知之甚少,基础薄弱,知识点难以理解,或者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应用,令学生产生学无所用的厌倦情绪。
2.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的教育方式节奏较快,属于灌输式教学:老师就像一个漏斗,滔滔不绝,学生就像一个容器,被动的接受。这与高中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学生得不到重复多遍的教学讲解,又缺乏大规模的习题演练与自我学习的自主性,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3.口腔颌面外科学虽然采取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结业考核方式,但是实践考核占用的分值比例较低,同时日常实践考核的执行力度不够严格,没有充分引起学生的重视。
4.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引进仿真头模等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但是缺少临床环境的熏陶。学生找不到在医院接诊的急迫感和使命感,从而忽视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严肃性,降低了自我要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科地位以及对口腔医学生今后从业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水平,让《口腔颌面外科学》成为学生想学、爱学、学以致用的科目。
二、口腔颌面外科改革措施
1.理论教学改革
1.1 认真备课
课前,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助理医师历年考试要点,认真备课,熟悉章节知识点,做到突出重点,诠释难点。有的放矢,切忌漫无目的,信马由缰。幻灯片的制作要简洁明了,不要单纯的文字堆积,适当图文结合,提高幻灯片的可欣赏性,在视觉上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实施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1.2 教学模式改革
摒弃传统教学中单纯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①导式教学法[1]、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老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准备课件,查找相关书籍,整理出知识脉络。老师扮演引导的角色。对于有争议的知识点,可以展开班级分组讨论,给予充裕的时间查询各自观点的依据。课程结束时,老师点评,并派出代表进行总结。这种获得知识的方式远远大于仅仅聆听的所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主学习,而教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②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和各种手机设备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给教育事业也带来了诸多变革。学习不再意味着课堂?c教室,MOOC的盛行,微课的建设带给大家不同学习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形式完善课堂上的不足,也突破了以往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局限。
③图表法,人们对于图表的识别能力要远远大于文字,所以注重以图表的方式总结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既能体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又能体现区别,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比如局部麻醉方法[2]的比较,可以绘制成表格:
④加强口腔颌面外科学与国家助理医师考试的联系
国家助理医师考试是每个医学专科毕业生必将面临的大型考试,也是每个医学生最为关注的事情。把学习与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势必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另一个层面体会到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性。
2.实训教学改革
2.1 联系附属医院相关科室,让临床医生走进实训室,让学生下医院接触临床工作。医学生就是应该时刻看到、想到病人因疾病而痛苦心不堪的场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产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3]。抓住这一点,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可以使他们身临其境,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同时也突出学科实用性强的特点。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断成熟,培养目标逐渐明确。为了进一步强化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必要进行专业校本教材建设,使专业教学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目标。
一、校本教材建设的背景
“口腔疾病治疗技术”课程是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组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专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并不断修改完善。在教材的选用上,经过不断实践,发现现有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了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发编写适应高职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1]
二、校本教材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对教材其他内容的开发
首先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材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知识的应用。其次,现有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偏重经典理论和基础知识,缺少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的知识[2] ,这与高职专业设置要紧密联系行业服务链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教材内容与高职“双证书”制度中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也缺乏有效衔接。
因此,在《口腔疾病治疗技术》校本教材编写中将增添新材料、新技术知识如CAD/CAM义齿技术、种植义齿技术,补充应用性知识如牙周病牙在义齿修复设计中的影响、常见口腔病的预防等内容。
2.增加医技沟通知识,突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职业技能分解。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义齿加工企业、口腔医疗机构、齿科器材研发与销售和口腔医学网站管理,其中义齿加工企业是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就业途径。
毕业生制作的口腔修复体进入临床,常常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不符合医师或者患者要求,从而要求返工的问题,导致了多方面的损失,医师时间和材料上的浪费,患者复诊次数增加,医患信任度下降;对技师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损失,最终将导致医技、医患关系不和谐,甚至产生矛盾。为了避免义齿的返工率,关键在于技师与医师之间良好的沟通。
为了满足现代义齿加工企业对技师拥有良好医技沟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的校本教材应增加医技沟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校本教材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我国《国家职业标准》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标准体系,强调知识对技能的支撑作用,避免学科化或理论化倾向。我们应以此作为校本教材建设的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规范,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
校本教材虽然不公开出版,但是编写必须科学规范。教材的编写还应建立在科学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基础之上,内容、结构都应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特色,体现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
2.教材内容的选取遵循“实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委员会成员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哪些理论是必要的,学到什么地步就够用了,他们非常清楚。因此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有必要请专业委员会进行指导和论证,以保证教材理论知识“必需、够用”。
3.简化基础理论,侧重知识的应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简化理论知识的阐释与推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必过度追求学科自身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着重讲清理论的应用思路、应用方法,“以例释理”,将基础理论融入实例分析中,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内容的整体优化
“口腔疾病治疗技术”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应围绕后续核心课程的设计编写教材内容,并与职业能力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应听取后续课程和职业岗位一线专家对教材编写的意见,使教材的内容得到整体优化。在教材结构、体系和编写风格上,要突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传统的学科型教材编写风格要进行大力改革。运用教学目标分析法,先确定教学目标,再精选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理论内容着重介绍理论要点,应用思路和方法,并通过病例分析法,先介绍病例,再引入结论,再扩展到理论分析,从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能力要求的掌握。
5.教材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1)理论课教材。除教材主体内容外,可在各单元内容中设立“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病例分析”“知识拓展”“课堂互动”“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内容,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课教材。主要分为实训目的、实训内容与步骤、实训提示、实训思考、实训测试等模块。
(3)充分应用数字化资源。部分教学内容(如口腔精密附着体、种植牙技术)的理论性或操作性很强,仅有传统的文字教材是不够的,应以教材为重点,辅以其他配套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应补充数字化资源如大量的图片、多媒体设备、教学投影仪、多功能移动录播系统等,实施多媒体教学,以便学生牢固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
6.校企联合开发教材
为了突出职业特点,有必要进行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引入到教材中,使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充实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与一线技术人员的联合,缩小高职教材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实际有用的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四、总结与展望
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体系比传统教科书的概念要更广泛,是涉及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立足改革,突出重点,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全力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校本教材,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把多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机结合为一体,实时、高效地采集、处理和播放文、图、声、像信息,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板书、语言、挂图的教学形式。具有形式丰富、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等优点,教学效果良好。
二、多媒体在实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示教简便,更形象化 教师在实训课利用多媒体可直观反映示教内容,并且统一示教内容,避免了认识上的误差。调动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系统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和吸引力,创造出最佳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实训教学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合,使实训教学内容得到全面表达,为实训教学创设了逼真的效果[1]。
2.提高学习效率,扩展信息容量 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感官刺激,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枯燥内容生动化,微观世界宏观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学习效率[2]。直观生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许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事物简化,极大地丰富信息的表现力和增强动态效果。
3.教与学互动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l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计划地运用讲授、提问和总结等方法,抓住难点、突出重点。
三、实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问题及对策
1.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才能促进教和学效率的提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教师需要在传统板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图片、动画、影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才能够保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若机械复制课本内容,以大段落的文字描述实训内容,容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或有些学生忙于记录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解,影响学习质量[3]。
2.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作为新兴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也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如板书是最为经典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多媒体课件有简洁明快的特点,但是不能很好地表现抽象知识或者复杂内容。适当的板书不仅有利于透彻讲解知识和引导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印象,而且有利于做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