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8: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师范院校实习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G657
顶岗实习是当前师范院校推进人才培养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学生顶岗实习特定条件的制约,在“顶岗实习”模式之下,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和管理,然而正是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师范院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如何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是当前师范院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师范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
1.双重身份,半工半读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进入到用人单位实习,这一时期兼具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处于一种半工半读的状态,顶岗学习与其他实习方式存在很多不同,师范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旅行实习期岗位的所有职责,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对于能力锻炼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为了可以尽快顶岗工作,用人单位通常会将重点放在培养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上,忽视了师范生的思政教育,学生本身多数情况下也会将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上,提升其就业的成功率,因此很容易会忽视自己思想上的提升。
2.处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型期
学校和企业的运行规则不同,因此定岗实习期的师范生处于转变期之中,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身份上、行为规范上,更是心理上的转变,从学校人过渡到社会人,从学生的心理来看实际上就是一个质变。身份和行为转变或许可以在较短时间之内完成,但是心理的转变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师范生顶岗实习不仅要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社会发展先适应,在这一过程中师范生应该在工作之余,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心理调适上。
3.岗位认知不足,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一部分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对于自己的学业起不到帮助作用,甚至会对自己考研、考公务员的计划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失去了对顶岗实习的兴趣。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之下,师范院校在办学上更加倾向于信息技术方面课程,明显忽视了示范性课程的教育力度,与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相关的课程非常少,甚至一些师范院校还局限于“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法)上,虽然一些师范院校开设了与提升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例如普通话课程、书法课程等,但是这些课程的课时比较少,或者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直接导致了职业技能、知识储备不足。
二、范院校顶岗实习生的管理新策略
在师范院校中,学生思政工作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也存在紧密的关系,在面临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时,教师往往面临着很多压力和挑战,因此,探索出一套新的管理方法非常重要。
1.实习前进行充分的思政教育和实习动员宣传
在顶岗实习之前学校开实习动员会,向学生宣传顶岗实习对于师范生以后就业率提升的重要性,是专业学习和岗位相对接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在顶岗实习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还要组织实习生参加实习宣讲会,加深实习生对实习工作展开秩序的了解程度,消除学生在实习期心理失衡的心理。此外,还要针对实习需要的教学材料与教学用具、实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作出相应的指导。辅导员应针对实习期的安全意识、纪律要求及危机处理能力等方面做出初步安排,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2.利用网络技术保持与实习生的沟通
实习期间学生分散各地,管理人员应利用网络构建新载体,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和广大实习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为学生设立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学校的最新信息,并就各种奖助优评选程序及名单进行公示,利用网络媒体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有效增强主流思想对实习生的影响力,在学校和实习生之间搭建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并延伸到以后师范生的工作平台中。
3.建立一体化指导机制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同时接受所在院校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同时还要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班主任工作等实习任务完成,面对这种情况,实习学校和师范院校应该针对实习生建立完善的实习指导机制,利用该机制将学校辅导员、业务指导教师、学校实习负责人等整合到一起,由上述人员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在小组内部定期沟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并总结出实习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这种联动机制形成一股合力,切实帮助实习生在实习期内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赢得所在学校和实习学校的关注,为以后进入到具体岗位奠定基础。
4.建立联系走访机制
实习期的师范生需要依靠学校、学生及实习单位三方的联系,只有三方展开互动联系才能真正实现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工作目标。在实习期师范生不仅要重视自己和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和实习单位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说,师范院校应组织相关负责教师召开会议,针对学生就业及考研等活动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其解决在实习期内遇到的问题,引导其端正实习心态,正确处理好实习、就业以及考研三者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对实习期内师范生各方面思想情况的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师范院校在面对长达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时,应该勇于承担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将实习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好,顺利的帮助学生将实习期完成。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应做到在实习中成长,这样才能为就业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做出良好的准备和铺垫。
参考文献:
大四女生外贸公司实习报告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师范生顶岗实习报告
大学生化装品销售实习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工行实习报告
本人为临沂师范学院06级新闻班专科01班实习生李海东,从2008年3月6号开始至5月28号在济南眼镜店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在实习期间,深受公司领导的照顾和关怀,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负责,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完成任务要求,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员工。
在这期间,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习工作:一是跟随实习老师进行实地的学习,学习做业务的方法和吸取老师的经验,学习如何做好业务的基本技巧,加强人际交往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在工作过程中研究方法,认真准备。指导老师和其他公司领导给于了帮助和指导,指出不足,学习先进经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晃几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过去了,在最近的 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有着许多的收获和欢乐,但也有苦涩和教训,这些成功的经验将激励我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取得更大成绩,失败的经历将使努力去改变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作的更好,这一切将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我的实习生活是从2007年3月5日开始的。实习一开始,由于刚过春节公司人员配备很不完整,这使我有机会在一进入公司就接触一些很专业的工作,有机会接触一些公司很核心的东西,减少了做基础工作的时间。一开始我主要负责管理产品销售的单据,用电脑准确地开据产品的销售凭证,由于每天下午下班时才会将第二天的销售订单拿回公司总部,为了保证第二天正常的产品销售我不得不加班到很晚才可以打印完第二天的订单,在我一开始的几个周内每晚都要工作到九点多钟,真的特别辛苦,这时我才想起学校生活的悠闲,尽管在学校时,感觉学校生活很苦。就这样,通过近两周紧张而充实的适应,我逐渐适应了公司工作节奏,熟悉了公司各种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此外,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也逐渐熟悉了公司的各种产品型号,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使自己在公司领导心目中的地位的到了极大的提升,为自己染指公司更核心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这一切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只有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将工作作好、做扎实,才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这段艰难的经历将激励我在以后的日子更加努力的付出,因为只有付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我原本是一个挺内向的人,不是很善于和别人交流沟通,总是在沉默中独来独往,这种生活习惯也许在学校中不会产生太多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公司中,各种工作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来完成,任何人单打独斗都很难把工作作好,这使我初到单位很不适应这种整体化、系统化的工作环境,所以一开始我的工作做的很差,这使我充分认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交流和沟通是解决困难、创造机遇的有效途径,也许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用的自我思考代替相互交流,但是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要学会相互交流和深入沟通,交流沟通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为人处事的生活方式,我会慢慢改变自己,让自己拥有交流的智慧,养成一种为人处事的良好生活方式,这一切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诚信,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这一点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我实习的公司由于自身的原因曾经拖欠外地一生产厂家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货款,我们公司拖了很久才将货款支付给对方公司,虽然对方公司没有因为此事而中断了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但是从此以后我们公司每次订货都要预先全额支付给对方公司货款,使我们公司在资金运作上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并损坏了公司在其他合作伙伴心目中的信誉,影响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见了很多这样的事情,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诚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诚信做人,才能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而顺利地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个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使自己的经营活动更加顺利的展开,即使企业遇到了一时的困难,其他企业也会因为其以往的诚信经营,而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一个国家也只有具备了诚信的民族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信于其他国家,为其国家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让我们整个国家在一个更加和谐的周边环境里去积淀更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认真作好每一件小事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去努力追求的,在实习单位中,我一开始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慢慢地我开始做财务工作,这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认真作好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因为每一个数字都关系到公司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自己的一不小心就会给公司和同事造成相当大的损失。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原本不很严谨的我努力作好每一个细节。自己在工作中的一次次失误深深地刺痛我内心深处的每一根神经,这样的环境迫使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把日常工作作好,作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让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79-02
地方院校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所以地方师范院校开设非师范的专业往往会选择工科、管理等满足地方需求的专业,这就使得培养对象从擅长表达的单一师范生到多种类型的学生,给教学与管理上带来了挑战。由于处于转型期,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并没有现成的制度可依据,尤其是高校的辅导员管理相关制度。“我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工作任务与方式不明确等问题。”[1] 随着我国经济步伐的加快,日益复杂的高校发展现状愈加显露出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盲目管理
中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大学就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的转型。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的内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是人数的改变。扩招十多年,大学生们从“天之骄子”变成了给国家增加负担的“就业压力”,说明我国对大学生的需要已经是“供天于求”。但是,我国科技人才还是严重的短缺,在一些行业还是需要很多知识工作者,大学教育就是“生产”这样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种现象就能说明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很多的企业或单位拿出钱对员工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要。
第二是学科的变化。市场经济是促使大学转型的内在力量,市场也是消化大学“产品”的主要通道。这样,市场的需求就变成了大众的需求、大学的需求。高校也只能顺应这个潮流来办学。各大学开始争相创建热门的专业,培养紧缺人才,甚至有些课程设置也随着“需要”不停变动,但最终结果却是几年后这些专业人才饱和,学生找不到工作,专业被迫停办。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很多大学都办了跨专业的学科或是交叉学科,以应对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地方师范院校大多是原来的“师专”在2000年后升本的,作为为地方输送教育教学人才的教师培养基地,在新办工科与管理相关专业中并不占任何优势,相反,在师资与硬件建设上都有短板。由于大多居三线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学术研究封闭且单一,再加之硬件条件差、升本时间短等,造成了管理上的捉襟见肘,疲于应付过多专业造成的教学硬件件与软件的短缺;对于辅导员工作的管理更是无暇顾及,造成了辅导员虽身压数职,却并不区分轻重缓急,挑拣全凭个人喜好的状况。这并非辅导员本身的问题,而是迄今为止,这类院校的辅导员配比依然严重不足,一个人带300学生的情况时发生的。再加上因为专业不同,学生的特征也相差甚远,在管理中辅导员根本无法完成诸多的工作,所以,如何能保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两项最基本的工作已经成为难题。
二、自由氛围中的物质与精神匮乏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曾几何时,“自由”是人们的精神目标,大学这个象牙塔也是众多人心目中自由的圣殿,但是现在的大学中有些问题让人匪夷所思。
学生们忙着找工作,忙着做兼职;教师们好像也不光做学术,而是忙着各种社会事务。大家在校园里的时间好像是越来越少,和社会的接触是越来越多。现在学校的管理少了许多的条条框框,给了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空间。我们鼓励学生创业,鼓励教师科研,看似给了他们自由,其实却是把他们推向社会,任其发展。原来的大学,教师们有固定的经费,学生毕业后有固定的去向,所以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在书海遨游、在艺海驰骋。现在教师要自已找项目、要经费,学生要自已找工作、去创业,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他们已经不可能静下心来学习了。所以,自由在有些情况下是盲目的、是无奈的。
在学校里具有双重身份的辅导员承担着教授政治理论的教学任务和学生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除了上好课,辅导员还需要负责所带学生的大大小小生活事务,其实工作时间是全天候的。在转型期,辅导员的待遇虽然与教师同酬,但却没有教师自由支配的课堂以外的时间,每天琐事缠绕,没有能在学校以外地方兼职的专业能力,这些共同作用造成辅导员的物质待遇并不可观。我国辅导员职业晋升大部分是教师岗位,个别人会被晋升行政岗位。经调查,70%以上的辅导员愿意转为专职教师或行政岗位,所以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就好像是临时身份。鉴于此,在地方师范院校中经常采取的方法是,用制度迫使一部分新就业或是职称晋升的教师作为学校的兼职辅导员。此做法虽然大大缓解了学校对辅导员的需求,但实质上却成为了辅导员制度发展进程中的障碍。总体说来,物质回报贫乏、专业前景暗淡是辅导员职业的最大劲敌。
三、就业重压下的问题学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这是说青年之于国家的重要。但我国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却现状堪忧。在当代大学生中常说这样一句话 “毕业即失业”。学生们在花费了昂贵的学费之后,又不得不面对激烈的另一轮竞争,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觉得“钱途渺茫”。巨大心的理压力和不坚定的意志使得大学生成为最易被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一个群体。“富二代”、“拼爹”等言论让当代大学生变得没有崇高的人生目标与正确的人生规划,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我国大学曾经一度主要为政治服务,现在又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其公益性质则被削弱。为了缓解暂时的教育投入和过大的就业压力而实行的扩招政策只是一支镇痛的吗啡。至今,大学资金通过高学费得到了缓解,但就业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是等着社会去逐渐消化吸收。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政策下进入校园的,他们的困扰其实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是社会间接施加的。
传统师范院校在转型过程中有的存在跟风现象,着重抓的是非师范专业的建设,原来的师范专业却优势变劣势。师范生不光要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参加国考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而且就连就业也增加了更多的竞争对手,所以师范生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就需要拿到更多的资格证,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也使得在校的师范生并不安于学校课程而选择到私立培训机构去代课。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不重视基本课程的学习,再加上本身重知识轻教育技能的问题,使得他们的压力更大、问题更多。
面对就业难题,辅导员肩上又多一项“发展指导”的任务。我国的辅导员多是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和应届硕士毕业生中选拔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工作,并没有求职与创业的经验,所以“发展指导”的任务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效果。了解大学培养的任务,就能正确领会辅导员角色的意义,并正确地帮学生定好人生的位置。地方师范院校的辅导员需要定期的培训与提高,也需要实践的经验,才能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也才能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与生活。
四、客观与主观形成的工作能力欠缺
我国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建立教师教学队伍和专兼职辅导员思想政治队伍的管理形式。这种制度的本意是确保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确保大学生的思想阵地为我党所占I。但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始终落后于高校的需求,对于辅导员具体工作范围与方式没有详细的划分。摸爬滚打至现在,辅导员工作业内已形成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负责,党委组织部、学工部、宣传部、各二级学院的党总支、团总支等基层管理部门具体分工学生各类事务,各辅导员由二级学院的学工部具体领导、统一管理。辅导员在一线接触学生,负责传达以上各部门文件与精神,以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与生活事务的管理。实际上,除了教学以外的各部门事务最终都会落到辅导员身上,如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发展等。所以,辅导员是需要有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组织能力、创业能力等的全能手。
地方师范院校的辅导员主要以本校或外校的本科留校生为主,近年也有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充实到了这个队伍当中。这几个层次的辅导员各有特色。本科学历的辅导员刚从学生身份转换过来,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容易沟通,工作中也会采取一些学生们能接受的方式方法,较好化解了角色给管理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也容易出现有些学生不服管教、自由散漫的情形。硕士、博士生的辅导员们专业知识扎实,在和学生的接触中能从专业上获得学生的崇拜,继而获得全面认同,尤其在学生学习中出现迷茫、困惑时可以给学生巨大的帮助,但是也容易对学生生活方面的事务处理简单,让学生和他们产生对立情绪。虽然辅导员从业渠道通畅,但现有辅导员却远不能胜任高校现实所需。第一,人员并非都是思想政治专业毕业,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很难完成。第二,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心理学、教育学培训,很难应对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者说他们无法胜任“心灵导师”这一重任。第三,从业人员多是,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学生,并不具备就业与创业经验,所以完成“发展指导”任务时,只能说教,不能实战。
地方师范院校的转型虽然紧跟时代的步伐,但转型并不是一味地开设热门专业,也并不是抛弃原来的优势师范专业那么简单,而应是“既要明确路径方向,又要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各自的实际出发,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机制”[3]。这样学校的各项管理才能有序开展,辅导员管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学校发展更好服务。
参考文献:
同志们:
很高兴出席这次会议。在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中,大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局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河南东方怡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帮助下,经两期建设,覆盖我市近400所学校的教育城域网已具规模,教育城域网已成为推动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借助城域网提供的教育资源和网络平台,市局通过对项目学校校长、网络管理员和部分一线教师的持续培训和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研、教学竞赛活动,使我市信息化教学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了一批学用结合、大胆创新的优秀教师和信息化应用模范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仍然存在的不足和与先进省市学校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1、在硬件建设上,我们虽然在2007年就建设了一流的三级结构的城域网,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学校应用终端如教师备课办公用电脑、多媒体教室仍然缺乏,使广大教师无法分享城域网所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优秀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也无法通过课堂展示给更多的学生。
2、在城域网资源利用、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和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城乡之间、市县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部分学校如八中和阳册中学,由于校长重视,工作踏实,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乃至家校互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大多数学校,不仅在教学中未能发挥信息技术设施的作用,而且学校管理软件,至今许多校长还碰都没碰,使大量投资购置的设备设施闲置浪费。
3、由于缺乏应用终端和部分校长重视不够,广大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不少教师仍然不会使用电脑上网查资料备课,更不会自制教学课件,甚至部分教师至今仍不会使用电脑。
4、教育系统电子政务推进困难。电子政务是大势所趋,它不仅能大大节省管理成本,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办事效率。教育城域网的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为我市教育系统实现三级电子政务提供了完备的条件,但恰恰因为人的因素,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和基本素质有待提高,使好事未能办成、办好。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的巨大潜力和作用,使前几年的投资不致继续浪费,市教育局决定教育系统信息化工作要向纵深推进,在全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所有学校掀起信息化应用的,主题是“数字校园与家校通”;内容包括:1、行政办公和教学管理办公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2、网络资源应用和课件教学班班通、堂堂用;3、用信息技术构建起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平台以实现实时交流。鉴于我市学校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和特点,将采用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步骤和方法,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自2010年6月20日至2011年6月20日,建设第一批共52所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第二阶段:自2011年6月20日至2012年6月20日,使全市城域网项目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达标;
第三阶段:自2012年6月20日至2013年6月底,全市所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现达标。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对首批信息化示范学校提出要求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这次全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也是今年我市教育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希望同志们要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各县区教育局要根据自身工作进展情况,按照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时间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把此项工作作为近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对“创建”工作进行及时指导和调度。
二、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市局拟研究制订《驻马店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规划》、《驻马店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标准》等文件,通过奖励制度、月通报制度等相应的激励、监督措施,同时联合河南龙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学校提供免费的数字校园与家校通软件系统和技术支持。
机制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师资的综合性、实践性必修课程。它面向基础教育,培养教师应具有的优良品德和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就浙江七所高等师范院校(包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大学、台州学院)相关实习文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完善师范院校实习运行机制,促进职前和职后的顺利衔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资源。
一、就七所高校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分析异同
1. 实习准备阶段
七所高校的教育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在开展教育实习前一学期已确定实习生名单,采取由学校(院)统一安排和部分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宁波大学教育实习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20%的实习学生可采用自主实习方式进行。此外,实习生已完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等相关课程,并通过考核(其中中文专业普通话等级二级甲等以上,其他专业二级乙等以上等)。
七所师范院校均要求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主要完成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或其他形式的学生工作)和教育调查三部分内容。在正式进入实习阶段之前,值得一提的是,宁大在短学期就“三笔字”“简笔画”“说课”“模拟上课”等进行技能考核;湖师院组织开展 “演讲”“说课”和“课件制作”等教师职业技能比赛活动等。
除此,七所院校均要求带队老师在实习前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取得联系,明确实习期间要求。师范院校会优先选派“双师”教师担任实习生带队老师,人员(带队老师人数:实习生人数)配比为:宁波大学1∶8,浙江师范大学1∶20~1∶40,杭州师范大学1∶10,温州大学1∶8~1∶12,湖州师范学院1∶15~1∶20,绍兴文理学院1∶12~1∶17,台州学院1∶11。
2. 实习开展阶段
(1)学生方面。在实习相关文件之中,七所师范院校均包含关于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思想、学习、生活与工作等方面的细则,《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实施细则》还强调要对实习生进行师德教育;实习期间,以一周见习,七周实习的先后顺序安排实习。实习生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等工作,不同的学校对师范生要求略有差异。实习任务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实习任务信息
(2)带队老师方面。上述七所师范院校均要求带队老师与实习基地及师范生保持密切联系,并对实习生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或其他形式的学生工作)和教育调查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指导。其中,宁波大学要求带队老师检查、辅导记录不少于6次;湖师院要求带队老师以教育实习日志的方式记录;绍兴文理学院要求带队老师与实习单位共同配合,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3. 实结阶段
按照各高校要求,实习结束后实习生要上交个人实结报告,内容涉及教案、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实习日志等方面;带队教师在实习1周内完成对实习工作的总结评议,组织学生进行实结,其中,浙师大、湖师院召开实习经验汇报交流会,并借此吸收下一届学生参加。此外,浙师大要求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进行为期3到4周的研习活动。
二、高校师范生实习现状调查
1. 调查目的
其一,旨在探讨当前师范生实习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其二,为改进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三,为提高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职前职后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提供有效策略。
2. 调查内容、方法和对象
(1)调查内容。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①实习前师范院校对实习内容、要求及安排的指导;②实习中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包括师范生与带队老师,师范生与指导老师,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③实习生对实习安排的满意程度;④实习生对实习后师范院校的总体评价。
(2)调查方法。采用文献收集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
(3)调查对象。问卷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情况调查表》(学生用)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各系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该对象已于大二学年完成两周见习,大三学年完成四周特色实习,大四学年即将完成八周综合实习。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85份,回收率92.5%,有效率100%。问卷二《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情况调查表》(教师用)以各实习学校指导老师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100%。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实习前师范院校对实习内容、要求及安排的指导。为了较客观地了解师范院校在实习前的安排与指导,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有关问题,经整理、统计结果分别见表2、表3。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师范生已了解实习制度和内容,比较充分地掌握了实习信息。
表2: 师范生对实习制度和内容的了解程度
表3 :指导老师对实习制度和内容的了解度
(2)实习中师范生满意度。通过客观了解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适应情况和满意程度,分析探讨师范生的实习需求,便于为改进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经整理、统计结果分别见表4、表5。
表4 :师范生对实习的总体评价
表4反映实习生自我评价的高低与带队老师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的好坏呈正相关。总体来说,对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较满意。
表5:实习生对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评价(多选)
(3)实习后师范院校的总结评价。经过调查,有13%的同学反映实习小组会就实习机制方面向带队老师或师范院校提出建议,有58%的同学偏向于参加由校方统一组织安排的实习,21%的同学更希望以自主实习为主的实习,有10%的同学认为所在院校的实习机制有逐步完善的趋势。实习生对实习后所开展评价工作的满意度如表6所示。
表6 :对所在师范院校于实习后总结工作的评价
(4)实习期间师生(带队老师与实习生)、师师间沟通情况调查。通过对沟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反映师范院校带队老师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统计结果分别见表7。
表7: 师生、师师间沟通情况(多选)
(5)指导老师对实习的总结评价。经过调查,有3%的指导老师反映合作的师范院校有就此次实习需要改进方面征询意见或建议,有12%的指导老师认为实习机制有逐步完善的趋势,有35%的指导老师对师范生实习很满意,54%的指导老师对师范生实习较满意。
三、完善和促进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运行机制的策略
1. 师范院校方面
(1)以多种形式开展实习安排、要求及内容的教育指导工作。教育指导工作要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其中,院校方要认真贯彻实纲计划等纲领性文件,组织开展实习动员大会,及时召开实习汇报会及经验交流会,并广泛吸收下一届学生参加,做到实习前后顺利衔接,实习学生上下级顺利结对;班主任和带队老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多种形式上传下达,确保每位实习生明确实习规章制度。此外,各院校可通过创建教育实习网络平台等方式,共享实纲计划、实习通讯稿、优秀实习生展示等内容,联合优秀的教师和学长学姐进行相关问题的答疑。
(2)调节师生人员配比比例。从七所高校的实习机制中发现,带队老师与实习生的比例一般在1比10以上,一名带队老师指导的实习生人数过多,容易导致带队老师时间分配不均,给予每位实习生的指导时间过少等不良情况出现。通过访谈后发现,该现象主要由于高校“双师型”教师紧缺。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师资能力培养,吸收更多“双师型”教师参与实习工作。
(3)加大实习经费投入,保障实习顺利运行。在广泛对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多数师范院校学生并没有实习经费的补贴,交通费用自理,仅少数师范院校有相应政策。如台州学院在实习期间接送,宁波大学在特色实习期间接送等。教育实习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首先,争取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争取从财政拨款中获得实习专项经费,增加教育实习经费在教学经费中的比例。其次,应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一方面是实行“国家拨一点,地方给一点,学校出一点,院系自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学生个人担负一点”的多方集资办法;另一方面,争取得到实习基地的援助,实习基地少收费或不收费。
(4)建立师生、师师(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间沟通良好的实习机制。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显示,师范生对自我的满意度与带队老师及指导教师工作负责程度正相关。因此,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在实习生对实习整体评价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据数据表明,仅有12%的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与带队老师保持联系,几乎所有的指导老师在实习中不常与师范院校的带队老师联系。对于实习生,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其进行自我审查、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5)建立客观合理的监督机制。在实习机制运行当中,运行统筹方对进程的监督和监管十分重要。据对实习机制的异同分析发现,七所院校基本将实习职责落实到个人,但由于监督审查程序和系统不健全,造成实习报告弄虚作假,工作总结敷衍了事等情况。因此,要健全师范院校的审查监督系统,实行“一步一小结”的管理方法,与实习基地学校合作,就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各方需求开展每周研讨、中期会议、定期考察、课例观察,落实责任机制。
(6)师范院校应及时掌握师范生实习情况,收集实习反馈信息。在对实习机制的分析中发现,七所师范院校都比较关注师范生的实习生活,要求带队老师全程听课,安排学院领导巡视等。但是,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的互动并不频繁,对实习情况的了解,形式单一,内容局限。因此,师范院校可以在实习中及实习结束后,收集实习生和带队老师对教育实习工作、今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实习学校对指导老师进行实习反馈调查,以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形式收集有关实习反馈信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习机制。
2. 实习基地方面
(1)由师范院校与实习学校共同制定实习安排。根据对实习学校教师的访谈发现,实习学校并没有对实习生有具体要求与安排规定,仅通过与带队老师的交流获取。因此,在遵循师范院校实习制度基础上,各实习学校可根据本校情况及特点制定实习安排及要求,为各方面制定总的实习工作方案,确保实习步调一致。
(2)在实习前期,指导老师明确实习生的实习要求及职责。在调查中发现,指导老师对师范院校的实习要求并不明确,例如课时量,实习时间跨度等内容,多是通过与实习生的交流中了解。据此,实习基地学校应定时召开实习会议,举行实习小组讨论会议等,切实普及实习工作任务,要求指导老师明确自身职责。例如了解实习生的实习要求,安排实习生教学观摩,指导实习生备课、试讲和讲课,改进教学效果。此外,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指导老师应指导实习生实施班主任工作,传授班级工作经验,帮助实习生解决存在的管理问题,协助实习生开展家访以及教育调查等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全战,赵本全.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对
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2]蒋菠,许瀚月.变革教育实习,提升师范生
执教技能[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随着广西民族地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快速推进,广西中小学教育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又为该地区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但补充了师资力量,而且解决了师范院校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尽管这些顶岗实习生有相当一部分最后解决了编制问题,成为了正式的公立教师,但是,这些进入农村中小学实习的实习生在思想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广西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研究,对于提高顶岗实习生思想的积极性,提高顶岗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师范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顶岗实习生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由于分配制度改革,相当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选择了城市任教,同时,农村地区的老教师有许多已经退休或者等待退休,在加上农村地区教师待遇相对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严重落后。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师范院校的顶岗实习生就解决了这个难题,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二、广西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编制问题是制约顶岗实习生积极性的另一问题
尽管广大农村中小学地区严重缺乏师资力量,急需补充大量的新鲜血液,但是,要想真正进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目前仍是师范院校毕业生面对的难题。近几年来,由于我国行政制度改革以及教师的选拔程序出现变化,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必须解决编制问题。而编制问题却需要经过笔试、面试以及层层审批等程序,要想进入教师队伍,解决编制问题目前仍是顶岗实习生面对的难题。这个难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顶岗实习生的积极性。
2.顶岗实习生普遍缺少到农村中小学实习的思想准备
相对于城市来讲,无论从生活环境上,还是从工资待遇上,农村中小学和城市中小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顶岗实习生进入师范院校的目的就是将来能够到大城市工作,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挣取更高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多的顶岗实习生常常觉得生活辛苦、工作无趣,相当一部分顶岗实习生难以忍受,有的顶岗实习生甚至半途而废,没等顶岗实习期满就退出了顶岗实习,还有的学生宁可呆在家里,也不愿与去农村中小学参加顶岗实习工作。
3.顶岗实习生普遍缺少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识
在进入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相当多的顶岗实习生普遍缺少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识,有许多顶岗实习生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有的顶岗实习生根本没有认识到顶岗实习其实是学校学习的拓展,是学习的一部分,顶岗实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并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顶岗实习生普遍缺乏扎实的本领
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将来从事的工作认识不足,普遍存在原来掌握的知识已经足以应付将来的教学工作的错误思想,这样就导致在校学习期间学习不积极、不认真的现象。这些缺乏扎实基本功的学生一旦进入实践教学,就会发现仅仅依靠原来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课程知识外,搞好教学还需要各种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却正是他们在师范院校内忽视的知识。当这些顶岗实习生面对着无法解决的教学难题的时候,他们的思想难免出现波动,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甚至选择逃避。
三、努力提高广西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
1.改变准入制度,解决顶岗实习生入编难的问题
为了充分调动顶岗实习生的积极性,必须解决入编难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大力加强准入制度改革,精简准入手续,使顶岗实习生真正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教师队伍,获取正式编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顶岗实习生思想问题,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大力加强顶岗实习生在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校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学生进行顶岗工作思想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师范院校要大力加强在校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学校要积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为从小事做起,从普通教师做起做好准备,同时,学生还要认真培养学生发扬勤劳朴素、吃苦耐劳等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面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事业时能够勇往直前,无怨无悔。
3.努力纠正顶岗实习生对顶岗实习的错误认识
在师范学校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必须大力加强顶岗实习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师范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顶岗学习其实就是学校学习生活的延伸,是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知识掌握是不是牢固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过程,是通过师范院校和农村中小学相结合,打造适应祖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
4.大力加强师范院校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
针对能力欠缺,师范院校除了应该强调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外,还要认真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是拥有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手法等专业知识,只有全面掌握和教学有关的知识,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圆满完成教学工作。
四、小结
总之,在当前广西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到农村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工作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重点、难点,只有大力加强顶岗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研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顶岗实习生的思想问题,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蓝飞鹏.文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03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着重锻炼实习生的教育实践过程,主要是实习生在带教教师的帮助下,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基本操作规程,开展教育实习活动。
开展教育实习活动,一方面检验了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给了师范生一个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多年以来,我校对教育实习工作格外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免不了遇到坎坷,不断有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中小学教师,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对教育实习重视不够
现在中国师范院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主要是教学教育理论,对实践工作重视不够,使教育实习失去平衡。教育实习的前提是要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还有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应对要及时到位。
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以把教育实习工作开展得顺利有序。同时,还要让实习生提前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换位,由实习学生转变为教师。有些实习生心理素质较差,比较容易浮躁,影响教育实习效果。据有关专家介绍,师范院校毕业生在教育实习工作开始,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大多数实习生在进入教育实习阶段会有很大的心理波动,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另外,有些师范院校教学比较保守,只在意统一实习,不在意单个实习,忽视了单个实习的优点以及仿真教学和教学见习。以上这种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没有把教育见习工作分开看待,并把这种错误的认识带到了教育实习过程中,很难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2.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管理缺乏多元化
教育实习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等特点,如果要推广教育实习,离不开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要重视起来。可是,在现在的教育实习过程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很大,主要是因为师范院校没有和实习学校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很好地衔接。实习学校应当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师范学院考核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表现,管理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实习工作质量。
3.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角色定位的缺失
良好的教育实习是和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育密不可分的,也离不开实习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实习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实习质量。高质量的实习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师生应各负其责,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授课,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可是现代教学过程中,部分大学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实习单位的教师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位指导教师,而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一位来实习单位学习的学生。以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定位,肯定不利于学生实习,降低了实习生的教育实习质量。
4.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缺乏对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当今教育界的重要任务。可是目前研究反思型教师只局限于教师,重点也在教师,对实习生是否该具有反思能力研究不多,主要是因为部分学者认为反思型教师的研究局限于在职教师。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反思主要以经验为主,灵敏的观察力和教育方法离不开反思者的经验积累。
就目前来说,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长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思考。可以说,反思型教师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在职教师的反思和钻研,要结合教师的整个教育实践,在实习生实习之前,就要重点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逐步让学生形成反思能力,反思能力对实习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作用。
5.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经费不足
教育实习工作是一项持久工作,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成立了相应的教育实习机构,可是大学的招生扩大,实习费用不够,教育实习基地和社会的发展不一致,实习学校往往无法参与到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管理中。
有些院校怕教育实习工作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升学率,不接受实习院校的实习经费,导致很多实习学生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无法和相关的实习学校建立关系。有些自己联系实习基地的实习生被接收后,由于实习学校没有和实习生来源院校有效沟通,也没有相关的实习规定,导致了实习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降低。
二、提高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质量的对策
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认识
教育实习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教育程序,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实习阶段在师范类学生眼中是和校内学习相同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包括很多教育类型,如基本技能操作、教学见习、教育方法等,这些都属于教育实习范畴内的教学方式。教育实习可以让师范学院大学生深入社会调研我国教育现状,同时还可以让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水平,总结出师范学院应如何教学,顺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需求。
2.加强教育实习管理
要想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必须有高质量的管理方法。可是,师范学院的教育实习专业多种多样,涵盖面广,只靠学校自己管理是很难提高教育实习水平的,应该发动和教育实习有关的单位或者个人参与到教育实习管理上来。在国外,就有教育实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英国建立了由学校教师和实习单位、教育局为主管部门的教育实习领导机构,共同指导入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工作。
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当中,师范学院能引导大学生的教育观念,加强实习生的实习管理,帮助实习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学校则帮助师范学院考核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表现;主管部门也就是教育局则站在最高出发点,提供最好的交流平台,协助和领导各部门为教育实习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保障,帮助各单位解决所发生的一切问题,保证教育实习工作全面有序地进行。因此,要想使教育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努力。
3.加大教育实习经费投入
各级学院都要将教育实习经费和实践教育经费列入每年经费预算,保证教育实习经费充足,有效合理地运用到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类院校要把其院校内的教育信息和资源运用到教育实习当中,还可以建立社会关系,帮助当地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收入增加,以解决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经费不足问题。不仅如此,师范学院还要申请和教育实习相关单位的经费和物力帮助,来促进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各院校都要把建立教育实习基地作为重中之重,使教育实习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4.明确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角色定位
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师范院校的教师、实习单位的带教教师,以及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的配合,师范院校教师要转变身份,协助实习学校带教教师和实习生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是实习生的指导教师,要和蔼可亲地接受实习生来学校实习,把教育实习和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让实习生摆正自己在教育实习工作中的位置,把实习生的多重身份发挥得淋漓尽致。
5.注重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并让他们把这一能力融入其职业当中。带教教师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让实习生认真学习他人的经验。实习生的教学经验较少,需要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从中提炼、吸取那些有创新意识的方法和方式。对自己实践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有助于实习生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的建立,从而成为反思型教师。
第二,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对实习生来讲,掌握教育实习内容和知识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是任职的关键所在。第三,实习生应具有反思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知识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化知识两种组成。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和书本,程序化知识是由实习生自己实践总结得出。所以在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时期,实习生要掌握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090-02
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提高教师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未来教师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而教育实习作为师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综合实践性课程,是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师学生向教师过渡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提高教育实习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优化和创新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内容及模式至关重要。2007年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中也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强化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今后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笔者结合在师范院校的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与想法。
一、地方师范院校现有教育实习内容及模式分析
(一)集中基地式教育实习
集中实习是目前我国地方师范院校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由师范院校统一编队,在同一时间,学生集中几个相对集中的实习基地实习。其优点是能够保证所有实行生实习内容和要求相对统一,计划性、组织性强,便于集中管理和指导,但在高校扩招后其弊端日渐突出。一是由于实习生增多,高校师资难以供给,致使指导力度不够;二是实习基地数目有限,又主要位居城市,导致学生的实习机会有限。
(二)分散自由式教育实习
分散实习是集中实习之外的补充形式,指一些地方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单个或三五成群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这种形式节约经费,免去联系实习学校,安排指导教师等诸多难题;灵活自由,与自主择业相吻合,有利于实习生落实工作。但最大的弊端是疏于管理,缺乏指导,没有营造一种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氛围。虽然对每个学生在此条件下的发展不能一概打折扣,但是根据调查检验,这些分散实习的学生实习的效果与集中基地实习差距很大,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单从学校的整体培养目标而言,这种实习方式不利于学校自身反省和审视教学质量。
(三)全方位委托式教育实习
委托实习也称定向实习,是近年来创新的一种教育实习方式,是把实习生编成实习小组集中进行教育实习,所不同的是高师院校不再派指导教师全程陪同,而是改由师范院校出资聘用中学教师全权担纲指导教师的一切职能,实行全方位委托式管理,高师院校只在实习过程中派少数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巡回指导。委托实习兼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不足,但实习质量则完全取决于所委托学校。而且被聘用的中学教师因缺乏明确的要求和有效督察,指导的效果也因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的不同而派生差异。这种实习方式容易导致高校教学与教育实习脱节,不利于师范院校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四)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也是近年来教育实习的一种创新方式,该种模式选派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担任教师,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全面负责实习学校教师的日常工作,独立承担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事实上实习生已经成为了代课老师,从而也构建了师范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顶岗实习能够使实习生全面系统的接触各个教学环节,但由于实习生缺乏指导,教学质量亦难保证。顶岗实习由于要在农村顶岗实习一个学期,势必也会影响学生课程学习,影响学生就业和考研。这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客观地说,上述四种实习模式各有特色,但在高校扩招和中学升学的双重作用下,实际的教育实习远远达不到实习本来的目标要求。主要体现在:第一,实践活动单一,比如集中基地教育实习,从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几乎没有见习、观摩,与中学合作研究缺乏长效机制,特别是与中学教师及中学生的交互活动。第二,时间短;我国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实多只有6-8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实习只能局限于听课,备课,批改作业,而其他实践工作(如深入了解学生,班级,老师,学校,并在活动交流中锻炼自己)几乎是空白。虽然委托实习和顶岗实习时间上可以保证,但是这两种形式要么缺乏老师的指导;要么指导老师的效果难以保证。第三,走形式,未引起高度重视。很多地方院校没有制定明晰的教学要求和量化考核指标,缺乏中后期检查;其次,实习学校不重视,为了不影响教学质量,一些教师仅让实习生象征性地上几节习题课或非重点知识课。
二、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内容及模式的优化和创新
鉴于目前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现状,由于其财力和人力的限制。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地方师范院校要提升师范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强化师范专业技能训练,使实践环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程。整合、优化和创新教育实习的内容和模式,构建一种常规化、全程化的教育实习模式。
(一)日常见习初步体验
如前所述,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只重视最后阶段的教育实习,而平时的教育见习则是一片空白,而在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低年级阶段就要求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这就让学生提前体验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思考,效果往往很好,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也可以在新生入学的1-3学期,通过教育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础理论,并将教师口语、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等作为常规性的训练项目。通过开展课前十分钟演讲,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以落实。同时,可以在寒、暑假安排义教活动,让每个学生到中学进行一两次实际课堂教学,课前要求学生备课,编写教案,指导教师随堂听课,课后及时评,课堂教学全部结束后,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使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初步认识,使他们深切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非易事,除了加强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外,还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和规律,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等等,这不仅使他们及早对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而且使他们自觉地加强专业理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师技能的训练,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模拟练习加强领会
在经过第一阶段对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之后,第4-5学期可安排进行教材教法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进一步强化训练。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和基础教育紧密结合,要让学生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动态,让学生对基础教育的教材教法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逐步培养教学研究、教学反思的能力,这一阶段,可采用聘请中学导师的方法,请中学有经验的教师不定期给学生开讲座,安排学生到中学听公开课,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期间,可安排学生进行义教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和训练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及时进行反思和对比,不断加以改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此之后,可在第6学期进入模拟阶段,主要是微格教学和义教活动相结合,通过讲课、看上课录象、评课、说课等方式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第二阶段的实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教学环节,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教师职业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而且也具备了初步的教研能力。
(三)实战演练反思提高
实战演练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一般要持续八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这一阶段,要求实习生要以一名教师的姿态从严要求自己,与前面两个阶段的实习不同,这一阶段的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实习,要求学生在教育理论和教材教法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教学,最终达到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同时实习生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要有所建树,特别是对实习班级的素质教育的实施要起到推动作用。此外,在教法研究方面也要有所创意,实习结束后,写1-2篇有关教育管理和教研方面的有特色或有创见的小论文。这一阶段,要求实习生根据指导教师,学生的评价和建议,对实战演练阶段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反思,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明确自己在今后需要努力加强的环节。学生要明确这样的观点,教育实习不是终结性的教育环节,而是自身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参加教育实习,不是完成既定的任务,拿到满意的分数就可以了,而是要对教育实习进行认真的反思,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促使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地方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资方面,关键是要使教育实习真正成为实习生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这就必须变革陈旧的教育实习观念,拓展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形式,强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为教育实习提供制度保障。
三、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需解决的深层次矛盾
教学实践环节不仅仅是高等师范学院的大事,更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的通力合作,深化对教师教育的认识,改革教师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与制度保障。当前地方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方面需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地方师范院校应加强与政府和社会的合作
众所周知,师范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型教师,终身教育工作者。而加强师范教育中的教学实践尤其是教育实习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快地成长为专业型教师至关重要,为此这就要彻底改变目前地方师范院校那种松散、单向的实习模式,建立起由学科教学论教师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实习教师专业成长指导小组,构建研究、学习和发展的共同体。把高师院校教师职前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和高师院校改革发展融为一体。
(二)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与部属师范院校免费师范教育充足的经费相比,地方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经费的使用上明显不足,这往往也会制约实习的效果。目前的教学过程,已经不是传统的黑板粉笔就可以满足的,教育实习的各个阶段需要先进的设备,比如微机教室的配备等。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就必须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工作的环境。建立经费使用公开制度,保证实践教学经费足额到位和合理分配,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实践教学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尤其要确保质量优势实践教学环节与活动保质保量不折不扣的完成;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地建立校外基地,加强与基地的共建与广泛交流,提高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优化涉及很多的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实践教学尤其是教育实习在师范生职业素质养成,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将起到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构建一种贯穿整个本科四年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高校和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长期合作,实现在高师教育与地方教师培训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黄家庆,徐书业.高等师范教育应突出实践取向“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启示[J].高教论坛,2009(11).
[2] 严立云,蔡文香.师范生中学教育实习模式的创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中图分类号:G40-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03-03
林励儒(1889-1977),广东信宜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从1933年担任勃勤大学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院长至1941年离开广东,9年的时间里,林励儒致力于师范教育,为近现代广东师范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林励儒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思想及实践,对于改进当前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林励儒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思想及其实践
1 明确教育实习的意义,突出师范教育的特征
针对当时师范学校轻视教育实习的通病,林励儒一再强调教育实习的重要意义:一是教育实习可使师范生获得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二是教育实习可培养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怀;三是教育实习可使师范生从中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师范生从中认识自己在学校学的够不够及能用不能用。对于师范生来说,教育实习对他们的考验是全面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习,师范生大致可以了解自己在大学的所学够不够用。如果经过实习,实习生能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学的仍不够,那么他们就可以再学习或再巩固。
林励儒认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如果搞得好,那就可以体现出师范教育的三个方面的特征:附校教师与师范生相互协作,这是一种政治训练;为预备教案而复习自己平时的所学,将会加深实习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经过试教,可使实习生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经验。这些都是教育实习可能得到的收获。
2 办好教育买习场所,突出附校的师范性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的附属中学的教学质量总体上说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这说明附属学校与师范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附属学校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其他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所以它们事实上起着基础教育中的“试验田”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今天我们重温林励儒有关师范教育和附属学校关系的论述,我们就更能明白附属学校的重要作用和它所担负的重要使命。
林励儒认为,附属学校是师范教育之母。首先,他指出附属学校有4大使命:国民教育所、普通教育模范所、普通教育研究所和教生练习所。其中教生练习所即附属学校,它还承担着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任务,附属学校是训练师范生的重要场地。林励儒一直都十分重视办好附属学校,早在1930年在他发表的《附属学校之使命及其与师范本部之联络》一文中,他就指出:“我奉劝办师范学校者,必尽力求得一个优良的附属学校,若师范而没有附属学校或虽有而不注意办好,就变成一个残废的师范学校了。”
其次,林励儒论述了师范学校和附属学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附属学校和师范院校是师范教育中的一个整体,它们都在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他认为,训练师范生的重要设施之一就是附属学校,这是完成教育者资格培养之所在。师范院校与附属学校间的关系像是骨与肉的关系。这样,若师范院校没有了附属学校,就等于是没有筋肉的枯骨。他的这种说法,一方面是强调附属学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师范对于附校的意义,即附属学校若脱离了和师范院校间的关系,那么它也就是一所普通的学校了。
3 严抓教育实习管理,突出其成效性
林励儒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首先,他要求师范生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得非常充分。他把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比作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其附属医院实习那样。这样,人命关天,实习生就要象医生给病人看病那样好好地对待学生,不能把学生作为自己试验的牺牲品,备课、写教案等,都要把自己的全部本领全拿出来。其次,实习所在学校的教师要帮助师范生整理教材、编制教案,要帮助师范生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帮助师范生了解学生,确保实习中不出大错误。再次,林励儒还主张,试教时一定要维持好纪律,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考的好习惯。实习中,他将实习生进行分组,指定附校教员负责。实习生或协助附校教员工作,或在师范教员及附校教员的监督之下独立地试行工作。对于教育实习的成绩,林励儒还有明确的规定:师范生除在附中实习外,还必须在附小实习,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论其学业成绩如何,均不准毕业。
4 躬身实践,执著追求
对于教育实习的重视反映了林励儒一贯尊重实践的思想,他本人也一直亲自指导师范生的实习。在兼任广州市师范学校校长期间,他力抓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实习中,在师范生观摩完实习所在学校教师的教学后,他要召集师范生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开会,要对实习生作指导性的讲话,明确提出:“第一层先要自己能然。例如教国语,自己先要能读、能做、能说。第二层要知其所以然。这是把自己所要教给学生的,自己先得彻底地、系统地认识。第三层是设法使他人亦能然,这是设法领导学生做、去领会。这三层功夫全做到,便可成良教学。”林励儒的上述说法和其他一系列的见解,是他在师范教育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时期,勃勤大学师范学院多次迁移广西。在广西融县期间,当时因搬迁频繁,未能及时恢复附小,所以林励儒即与融县县政府合作,在该县的融乐镇及东廓乡中心国民基础学校中开设了小学班,由学院派教师任教。这样,师范学院的附小虽名亡而其实还存在,新开设的小学仍能肩负起附属学校的使命。林励儒还征得融县中学的同意,在该中学中拨出部分班级或部分科目供师范生进行实习。这生动地体现出作为一个教育家的追求理想境界的执著精神。
二、林励儒教育实习思想的当代价值
1 优化课程设置,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在林励儒看来,师范生要想成为合格教师,要具备充当教师的资格,除了学学相应的理论课程之外,还要充分参与教育实践。因此,他主张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2011年10月,教育部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应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强化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育见习,给师范生提供更多的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标准》建议,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的时间应不少于一个学期。可以看出,该《标准》提出的要求与林励儒的主张是非常吻合的。反观当前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序列混乱、时间分配不当的状况相当普遍。教学计划规定,师范生要学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安排在大一和大二上课,而教育类课程则安排在大三和大四。至于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一般都集中在最后一年进行,时间为6~8周。目前,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时间都较短,形式也单一。由于教育实习的时间短而集中,所以实习的任务安排仅限于讲授特定的课程内容和从事简单的班主任工作,所以实习生在实习中就很难有自由发挥的余地,难以对教师专业的特点形成自己较完整的认识,这直接影响到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反观林励儒的做法,林励儒认为,从大学第一学年开始就不仅要安排政治课、文化知识类课程,也要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并且每周或隔一周还要安排学生到附校去参观见习,以使学生的“学艺”与专业学习能同步进行。对于师范生的实践课程,林励儒在其《办好师范学校的几个问题》别强调:“一、二年级参观见习,三年级则开始试教,时间安排上,不要集中在最末一年。”由此可见,林励儒的教育实习是一种全程实习的方式,它强调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要多次进行见习和实习,强调见习、试讲和实习应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活动。这启发我们,当前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是参观见习阶段。参观见习一般在大一、大二进行,具体做法是组织师范生到中小学参观,当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助手,到中小学的课堂观摩学习,体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第二阶段是模拟试讲阶段,一般在大二、大三进行。这期间,学生正在从事专业课和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所以可组织他们以班级或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试讲,或举办教学技能比赛,以使他们能尽快初步掌握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参观见习和模拟试讲都应是间断式地进行的,都要有课时或学分上的要求。至于参加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可以增加多少学分,应以教学计划的形式加以规定。第三阶段是正式实习的阶段,一般在大四进行。这时,师范生已修完教材教法课程,实习是对理论的应用阶段,时间为三个月至一学期。这是师范生更真切地感受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师范生应承担实习所在学校指导教师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作量,应在其中培养班级管理和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三位一体”全程式的教育实习能使师范生所学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能使师范生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毕业之后一般的就可以直接上讲台给学生讲课,其日后的专业成长也会更加顺利。
2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构附校功能
林励儒提出,师范院校要办好自己的附属学校,研究附属学校的教育能为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他认为,师范院校的附属学校对师范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师范院校在很长的时间里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附属学校的建设,都设法利用附属学校以使师范生能有实际的锻炼。但是,目前有些师范院校在向综合性大学看齐,也有些中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如此师范院校重视附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就被丢失了。特别是前几年开始的扩招之后,各学校的学生人数都有大量增加,但实习学校接受师范生实习的能力却并没有提高,所以就无法容纳数量众多的师范生来进行教育实习活动。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存在一些中小学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的状况,都怕实习生的课上不好会影响本校的教学质量。如此下来,目前几乎所有师范院校在实习前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找实习学校。林励儒重视附属学校建设的做法启发我们: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师范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是解决师范生实习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师范院校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也可以组织师范生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目前已成为改进教育实习方式、建立较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和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顶岗实习是指组织实习学生到实习所在中小学顶替该学校原来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岗位来进行实习的一种实习方式。顶岗实习期间,被“顶替”的中小学的教师也不会闲着,他们或者摇身一变,变成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或者到师范院校接受培训。顶岗实习可以使实习学生从实习基地、实习所在学校中受益,可以使实习学生在真实的中小学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在实习学生到实习所在学校实习的过程中,实习所在学校被“顶替”的中小学的教师则可以到师范学生所在学校免费接受培训,或者参与相关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或是再选读大学的相关课程,其中的优秀者甚至可以走上大学讲台来担任大学的客座教授。这种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非常符合林励儒在论述如何加强师范学校与附校之间的联系时提出的意见:一是以校章规定师范学校的教员必须兼任附属学校之教授,必须与附属学校的教员们共同讨论,以增其经验、养其兴味,克服师范学校教员“长于学问而缺乏普遍教育的经验与兴味”的缺点;二是选择附校有成绩的教员,减轻其工作,俾得有自修之余暇,以提高其学识,而预备充师范教员。
3 改变目前的对教育实习进行管理的方式
一、我国师范专业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
上个世纪末,我国提出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教师教育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但大家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并不一致。许多专家把教师专业化只理解为必须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有的还提出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些意见无疑都是对的,但是都还没有真正理解教师专业化的整体内涵,因此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上出现一些偏差。今天来进行反思,我们感到“教师教育的转型的实质不是培养形式的变化,而是水平的提高”[1]
现在师专的学生都来自高中毕业生,可塑性就不如以前中师生,艺术素养和技能都不如中师生。再加上高等学校那种专业的导向作用,不利于培养小学教师。如不论专科学校还是本科院校,强大的导向是报考研究生,在这种导向下,教师教育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师范院校综合化的最初目的是提高师范专业的学术水平。但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都热衷于扩大非师范专业,忙于升格,因而有不少学校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是抽调师范专业的教师去充实其他新建立的学科,这就反而削弱了师范专业。这与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所以需要对目前的教师教育进行反思”[2]。
二、加强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教师教育素质的原因
1、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是发挥地方师范院校主办师范教育优势和克服其弊端的现实需要。“地方师范院校主办师范教育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地方师范院校主办师范教育同样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如师范院校学术性发展与师范教育专业化之间的矛盾、地方师范院校的统一管理与师范教育专业化目标之间的矛盾、地方师范院校中承担师范专业教育学院(系部)的办学目标与师范教育规律之间的矛盾等”[3]。
2、当前师范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随着师范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型,师范专业的保障措施被逐步取消。加之教师岗位待遇不高,直接导致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不高和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普遍在二本学生中招生。一般仅达到当她最低录取控制线。生源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作为“教育工作母机”的师范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初、中级教育的要求。
3、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迫切要求地方师范院校加强师范专业学生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地方师范院校目前培养出来的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由于目前师范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师范专业学生师范技能的弱化,很多师范专业学生受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影响,忽视了对基本师范技能的提高,致使相当多的毕业生表现出对基础教育现实的不适应。如不及时加以扭转,必将影响未来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未来人才的培养。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地方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必须不断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目前地方师范专业教师教育具体现状、表现
一些地方性师范院校通过更名、升格或合并共建等形式,纷纷向综合性院校发展。在地方综合性院校办学模式复杂化和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背景下。师范专业学生素质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师范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不符合,具体表现在:
1、地方综合院校的办学目标。更注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师范教育被综合性院校多元的发展目标所淡化,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2、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分散在许多专业性学院或系部中。师范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比较分散。加之综合性院校重视学术上的成就与科研成果,很难对师范教育的专业化要求予以特别的重视或保证。师范教育的特点难以在学校的宏观管理制度中得到体现。
3、由于师范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型后,收费并轨、自主择业,师范专业的保障措施被逐步取消或者有名无实,再加之教育岗位待遇不高,直接导致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不高和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普遍在二本学生中招生。一般仅达到当地最低录取控制线。由于现在综合性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师范专业学生师范能力的弱化。
四、我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设想
淮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院校。学校由淮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在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更名为淮南师范学院。学院一直保留有师范专业,目前本科师范专业14个,占全院本科专业总数的31%。由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非师范专业变成了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如淮南师范学院这样的地方综合性院校中办好师范教育,是目前中国许多地方院校所面临的困境:是加强师范教育突出特色,还是淡化师范教育,这是承担广大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地方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想对于淮南师范学院这样的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原有的师范专业建设,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师教育素质,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是我们这类院校发展的既定战略目标。至于如何加强师范的教师教育,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转贴于 1、强化师范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
首先应具备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学会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力求做到清晰、准确、得体,要掌握教育教学与交谈的语言表达特点。其次应具备规范正确的书写能力。必须能够运用钢笔、粉笔、毛笔等书写工具规范正确地书写汉字,也就是要练好“三字”。“在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对师范生的培养普遍存在着重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轻技能培训,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现象”[4]。虽然各师范院校都开设有体现师范性的教育学和各学科教学法等课程,但由于结合实际不够,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淮南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性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应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也是学校特色教育的体现所在。
2、师范生教育实习应由学校总体安排
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在校学习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得到学校和师生的普遍认同,但是具体落实到师范生具体实习工作时往往流于形式,在各个环节存在问题。目前淮南师范学院的教育实习是学校安排和回家实习相结合。根据笔者多年实习管理经验,这里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对于学校安排的实习工作,我校的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后期,从表面上看比较合理,但是由于这个时间中学的很多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体育、音乐等课程也基本停课,根据实习学校和实习生的反应,到校后并没有真正上课,错过了对整个学期课程教学环节的了解和熟悉,这和我们教育实习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另外,由于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后期,很多学生要参加研究生考试、期末考试,无心投入到教育实习中去。因此,建议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能安排在第四学期的前半期,这样更能发挥好教育实习的真正作用,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其次,对于回家实习的师范生来说,回家实习对于学校来说解决了学校安排实习的压力,但是从以往回家实习学生的实习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这对于师范生的技能培养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失。因此,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并制定相应的实习合格验收标准,做到师范生的高质量培养。
3、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通过聘请中学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法课程的老师,帮助学生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中学名师讲授课程,到校传授中学教学、授课技能,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期适当时间到中学观摩公开课,通过这样的不断训练,我相信师范生的师范技能会有明显的提高。
4、推行名师培养实验班的试点,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名师培养实验班并不是我校的首创,而是有经验可循的,早在2007年洛阳师范学院已经开始试办名师培养实验班,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师范技能训练,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目前该校“一体两翼”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和中学名师培养实验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校和洛阳师范学院在办学上都属于地方师范院校,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教育培养一流的教师是地方师范院校办学的特色所在,我校可以在每年新生报到时,从一年级师范生中选拔30-40人,作为名师培养实验班的成员。通过单独编班、教务处直接管理,选拔优秀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方式,对实验班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最终目标是向所有师范专业推广。
安徽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教高[2009]9号)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