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思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8: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思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篇(1)

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直接实施者,相对于其他老师来讲,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角,是第一责任人。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如何,关键在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打造高素质班主任队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选好班主任,让那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和处理复杂矛盾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例如,坚持执行每周班主任例会制度、早晚自习班主任签到制度等。通过每周例会,布置本周的工作主题,班主任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这样既给班主任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又开阔了班主任的工作思路,有效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此外,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政策。制定优秀班主任评选标准,对各班学生的学习、考勤、卫生、遵纪等情况进行量化评比,对评比结果张榜公布,奖优抑劣,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好配强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桥梁作用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学习以及生活情况的桥梁和纽带。如果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好作用,不仅可以使班主任工作起来有的放矢,而且也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因此,要选好配强班干部,拓宽班干部的选拔渠道。近年来,我校实行了班干部竞选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参加竞选的班干部首先要进行竞选演讲,回答同学们的提问,然后再由全体同学投票决定。竞争机制的引进,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由于班干部是由同学们民主推选的,他们在学生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更容易凝聚班级力量,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有了班干部的强力配合,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更加顺畅。

3培养全员育人意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合力作用

班主任无疑是学生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但任课教师、甚至工勤人员都应承担起管理学生的责任。全体教职工要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无缝对接。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强调全体教职工时刻保持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培养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员育人氛围,使所有学生在严格的制度和全方位的服务下,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保持学校大环境的稳定,使所有学生在整齐有序的校园环境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4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中职生大多是14~17岁的未成年人,正处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有所增强,但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较差。学校要严格约束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恪守校规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不依赖、一切靠自觉的观念。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首先要初步制定出班规的基本框架、细则,把学生的在校行为予以量化,并作为评优和选拔班干部的依据。初稿要经学生共同分析讨论、修改,在征求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初步成文。初步成文后,先运行一段时间,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不断完善,最后规范成文。一旦规范成文,全体学生必须遵守。这种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的制度,更具有可行性、有效性,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篇(2)

我们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等技术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各大高等院校和学府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健康、行为控制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努力转换教育观念,探究新型管理工作机制,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全面创新,以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来推动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工作。

1.“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长时间以来,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依赖的主从关系,学校是主动的教育和管理者,学生则是被动的受教育和被管理者,这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反映的就是用规章制度去管理学生,这样管理观念已经很难适应现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形势变化,我们必须加以改革与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和落实“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学生为目的。在科学管理的视角下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重点在于“以学生为本”管理理念贯穿于高等院校的管理体制中,从学生的内在出发,强化学生发展意识,满足学生合理要求,引导学生把个人成才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统一起来,改革与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学生在校期间管理中职业化与专业化,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2.“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要求我们树立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要求把高校学生在校成长阶段看作是一个开放与发展的系统。学生在这个系统中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他们与外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多重联系,并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着,还随着环境发展而发展着。学生管理工作培养目标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目标的核心就是教育学生应该学会做人做事、辨别是非、能够处理各种矛盾。因此,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要提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认真研究学生的发展规律,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始终让学生在先进教育机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要求我们建立以“教育服务”为主的学生管理的新模式

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要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管理新模式,要落实在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基本要求。现今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开展的教育和提供的服务,立足点在下面五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综合素质拓展;第三,就业指导与教育;第四,学业的指导;第五,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根据这五个立足点来构建“教育服务”从而进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构建完善细致的学生综合培养目标体系,真正深人到学生内心,将管理与服务新模式深人到学生身边去。

3.1利用日常教育和网络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利用日常教育和网络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六个原则”,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方向,把“六个原则”贯彻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德育放在首位结合高校的特点,坚持育人为本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

3.2抓住三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业、素质拓展、就业指导提供服务。抓住人学、学习、毕业这三个环节。人学教育要从新生对大学生活学习环境的了解开始,逐步深人到大学里,引导学生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度。学习这个过程要贯彻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市场化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毕业就业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迅速转换自己的身份,满怀信心走向社会。

3.3做好各项服务,为学生发展建造各种有利的条件。科学的管理机制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当做高校教育的消费者,把高校看做是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教育的服务机构。

篇(3)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连接起来的桥梁,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班主任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有效管理学生以及教育学生,是班主任的基本义务,也是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专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担任着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而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也是中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引领者。由于中职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招生范围较广、以及学科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中职班主任需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和职业素养的形成,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最后,通过关心学生,主动解决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认识到教学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而是育人,逐渐成长为关爱学生、教学相长的班主任。

二、做好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经验措施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很多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发展,将孩子送到中职院校。这也就让一些刚入学的中职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在开学初,一些学生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对未来的迷茫感,还有对中职学习的不认同感,而这种消极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负面情绪的存在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就有义务及时开解和激励学生,及时有效的和学生情感沟通,让学生认识到不是只有上大学才算成才,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职教育,激发其前进动力,促进其更好发展。班主任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策略鼓励其健康向上发展,对学生阶段性的进步进行奖励,激发其前进动力,促进其更好发展。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中职班主任要想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到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这个班主任,愿意和自己交流沟通。还有就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工作计划,优良的校风和班风都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证。班主任在进行班级事务管理时,要转变管理理念,民主独立的做好班级建设管理工作,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班主任应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同时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计划,定期的开展班集体会议,针对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耐心听取学生意见,优化班级管理方案,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法会使学生更有凝聚力、向心力,使得同学间关系会更融洽。

(三)组建一支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也是班级学生的榜样,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组建一支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班干部选举过程中,充分利用民主、自治的原则选出有责任心、集体意识的班干部,对班干部的要求重在于“能”,贵在于“用”,要求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各尽其职、分工合作,帮助班主任实施班级事务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职责和作用,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指В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会议,对班干部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用班干部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带动学生进步。

三、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是每个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就需要每一个班主任不断地学习新的管理理论,从实际管理中积累工作经验,在工作中投入爱心、耐心和关心,以学生为主体,遇事以鼓励为主,注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自我发展,不断的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将中职班级管理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410

该德育理念的核心是“文”,即文化,是“以文润德”、“以文立人”的精髓;“文”又是手段,强调的是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生命力的德育。结合学校文化核心――“崇礼明德,日知日新;重道尊贤,亦师亦友;治文学理,求博求专;强体塑艺,且刚且柔”,创造出一种浸染于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这种文化的精神对学校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人格塑造、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有极大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一、创新思路,注重实效

德育的关键在于实效性,这就需要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德育突破口,才能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

1、创新实施德育扁平化管理模式。坚持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统一领导、规划、部署,建立健全“三全”(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关怀)育人机制;整合优化资源,进一步规范、明晰学生科的行政职能;实行德育工作专业科负责制,加强专业科德育工作力量;建立和落实各部门、各岗位德育职责履行考评机制。

2、建设一支“悟性高、懂策划、能干事、干成事”的德育管理干部队伍。与学校管理体制相适应,优先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学习研究、培训考察、参观交流、挂职锻炼等途径,强化德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培训培养。

3、打造一支“有智慧、善管理、能创新、会总结”的班主任队伍。制定《班主任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制定《班主任聘任制度》,规范班主任的配备与选聘;制定《班主任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创新班主任与学校、与家庭、与企业的工作联系机制;加强班主任工作研究,优化班主任工作条件,提高班主任各项待遇,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二、齐抓共管,长抓不懈

德育工作是学校重要工作之一,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始终,长抓不懈;建立任课老师管课间、授课老师管课堂、班主任抓班、德育部督察、校领导督导、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德育网络化。

1、制定考核制度,认真落实执行。除了《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职生守则》外,学校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文明用语》、《课堂点名制度》、《班级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等多项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强化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强化“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热爱班级和集体,维护学校荣誉。

2、形成德育网络,提高教育水平。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学校形成:课堂德育―教导处―教研组―任课教师―学生;党团德育―党支部(团支部)―党员(团员)―教师―学生;自我德育―德育部―学生会―班委会―学生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并将工作落到实处,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3、各方齐抓共管,保持德育连续性。首先,实行了领导包班制度,各系领导负责监督、指导相应班级的全局工作。其次,发挥其他任课教师经常与学生接触的优势,与德育结合,把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第三,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坚持周一升国旗制度,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三、方法创新,注重过程

1、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部主要管宏观,制定管理制度,统筹、指挥、策划、协调、考核全校德育工作,同时,统一负责管理全校德育课教学和教研工作,使全校德育工作全校一盘棋。教学系党支部抓落实,各班主任作为最基层的德育工作责任人,切实做好具体工作。把课堂教学灌输与课外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注重课外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把德育工作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如从去年开始,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经贸系利用晚修前半个小时开展礼仪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机电系的每天国旗下的训话,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收到较好效果。

2、过程管理创新。德育成效来自德育过程,德育工作的艰巨体现在过程的繁杂。只有创新工作过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具体做法:班主任工作过程。(1)实施学生电子学籍卡,做好学生基础性信息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更好的实行针对性教育,更好与学生和家长沟通。(2)编印《班主任工作规范》和《学生手册》,规范和记录工作过程。注重把德育工作内容分解在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当中,从老师进入教室开始,到讲课、下课等过程,融入礼仪教育、纪律教育、职业教育、养成教育等内容。这个过程由科任老师实施,扩大了德育教育的管理队伍,也使德育课阵地扩展到全部课程当中。教学实习课、实训课、寒暑假的社会实践课和晚自习课,都是我们的德育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当中,系统开展艰苦朴素教育、纪律教育、感恩教育、团队意识教育等。

四、优化环境,创造平台

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德育的实效,良好的德育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提高人的内在素质的需要,学校坚持把素质建设与环境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以文明、向上、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目标,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各类创建活动为载体,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用特殊的情感关爱教育,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形成“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

2、创造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广阔平台。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加强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工作,加强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做好学生推优入党工作,大力推行“班干部轮岗制”、“学生干部竞岗制”。

五、策略到位,活动育人

1、积极推进德育内容分专业分年级规划落实策略。将德育内容概括为“围绕一个重点――做好八个主题教育――突出三德四自五美十大关系”:一个重点是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综合素质;八个主题教育是爱国爱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感恩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三德”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四自”是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五美”是语言美、行为美、仪态美、心灵美、环境美;“十大关系”是与学校、与老师、与同学、与社会、与工作、与同事、与上级、与异性、与父母、与自己的关系。该策略的目标是让每位学生“一年级充实、二年级自信、三年级成熟”。在这一策略的指引下,不同专业、年级的德育活动各有侧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目的性、系统性、层次性和操作性更强。

2、“活动育人”引领校园文化更具品位、更有内涵、更显特色。一是全力推进社团建设,让社团活动蓬勃兴起。加强社团的管理和统筹,将社团工作成绩纳入各系德育工作加分项目进行考核;在指导老师、经费、场地、时间、内容、管理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更有力支持,组织社团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以及优秀社团评选表彰。二是提升环境育人水平。三是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体艺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

篇(5)

[2]王烨捷,周凯.上海技能人才走上成长立交桥[N].中国青年报,2014-04-28(7).

[3]姚雪青.江苏职校生:不高考也能上大学[N].人民日报,2013-06-04(12).

[4]袁丽英,蒋心亚.多元入学:高职院校实施对口单招改革的必然趋势[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4):81-83.

[5]眭平.扩大规模 公平竞争 体现特色 正确导向――对江苏省高校对口单招工作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2(4):27-29.

[6]戴桂荣.江苏省对口单招模式的变革与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9(21):61-65.

[7]钱皓.对口单招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EB/OL].[2014-05-05].http:///news/-news.asp?id=75835.

[8]本报记者.市教育局关于职业教育招生有关问题答记者问[N].泰兴日报,2012-05-18(8).

篇(6)

中国分类号:G641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编号:〔2013〕-JKGHB-0070)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深入企业的顶岗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检验,还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尽快成熟,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能够让学生熟悉社会,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一育人模式有效地将学校和用人单位结合在一起,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教育学生,校企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这一现状也使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产生新的变化。

一、德育工作管理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所谓“顶岗实习”是以职业院校学生为培养对象,让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岗位进行锻炼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从原来的单一校园管理,变为在校学习期间和校外顶岗实习期间,两个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其主要新变化体现在校外实习期间。

(一)德育工作管理空间的变化

实习企业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正式员工,而对实习学生来讲,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制度和经验。企业实习导师一般都是技术能手或管理人员,相对而言缺他们缺乏对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了解,其管理工作亦缺乏针对性。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不是老旧的、单一的、封闭的“教”与“学”,而是极具开放性的在“学中做、做中学”。因此,在此期间的德育工作也应具有开放性。德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一个开放的育人平台,在这个开放性的育人体系中,学生实习企业和校园这两种真实环境的影响,这两种真实环境也给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和广阔的伸展空间。实习企业所蕴含的的德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德育工作管理格局的变化

职业院校学生工作的组织系统主要由各级党团组织、各级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班级、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各类组织共同构成,形成了完善的网格状的学生工作格局,学校德育工作通过这一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得以顺利、有效实施。但这种教育管理格局不适应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工作,在此期间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也不能继续通过学生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学生校外实习阶段,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和专职德育工作者配比数量少,且工作任务繁重,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实习实践中的学生管理和教育。特别是,顶岗实习模式下的学生校外实习,具有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和管理主体多元化等特点,这给原有学生工作格局带来了很大冲击。

二、德育教学改革增加了新难度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难题

随着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实施,虽然使学生不局限于校内教育,能够真正走进社会,与社会各层面相接触,但与此同时,开放的社会环境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大。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更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显现出来,对于缺乏社会经验,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在对社会的认知、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出现偏差。诸如人情世故、做人之道、行为模式之类,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环境,影响学生的因素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正面教育的引导力度。

(二)教学目标的变化增加了德育教学的难度

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目标。而在顶岗实习模式下则需要把德育理论的教学与学生实习生活相融合,着眼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由于在实习企业中,学校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能及时覆盖,而企业更不能像学校一样投入很大的精力关注学生德育工作。所以,如何在德育教育教学领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何使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合力的问题,这给职业院校德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难题。

(三)实习学生素质的差异性,会弱化已有的校内德育成果

在顶岗实习模式下,学生到实习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真实的工作过程、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和企业文化。这种直接认知,会对学生形成感官上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校内德育课堂教学的缺口,使得德育工作更加充实,更加实用。但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考试的失败者,从整体上看,这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同样的教育方式在不同学生身上会显现出很大的差别,有的教育效果甚至与预设目标相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这种源于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会导致“做中学”的育人方式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育人效果,甚至会弱化已有的校内德育教学成果。

三、校企之间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提出了新挑战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连结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各职业院校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都着力于打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促成多种校企合作的形式。这促成了校企双方在技术技能培养、课程建设以及德育工作等众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鉴于顶岗实习的时空特点,实习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由实习企业参与配合。如何能够将校企双方的德育工作有效衔接起来,这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必须将企业文化积极的引入校园德育工作体系中,逐步摸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新的融合途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对学生的关注与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两者是既相贯通又有差异的概念,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企业文化是一种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宝贵教育资源,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德育,能提高受教育者的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可程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德育理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篇(7)

20xx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有成绩,但问题也不少,集中表现在:班主任队伍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不高,班级常规管理不到位,学生行为礼仪、卫生习惯差,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厌学情绪浓,个别班级学生流失严重。20xx年,学生科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响应校长室的号召,以校长室提出的“翻开教育教学改革新篇章、打造国家改革与示范校新品牌”办学思想为指引,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为铸造学校德育品牌,创建国家改革与示范校而继续努力奋斗。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落实“xx代表”重要思想,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实施方案为依据,不断完善“三全”德育模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切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关心爱护学生,服务学生,大力开展德育活动,加强法纪教育、礼仪、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做好德育课题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三、工作目标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99%。

2、犯罪率为零。

3、安全事故率为零。

4、班主任100%参加德育工作研讨,100%进行培训。

5、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学生干部队伍。

6、立足全国德育实验基地学校,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三全”德育模式,铸造学校德育品牌。

7、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构建具有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打造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8、全面融入课改,改革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多元、开放、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参与德育的功能。

2、认真抓好德育队伍建设(班主任、学生干部、校外辅导员),加大培训力度,请德育专家、企业老总来校讲课,以《班主任培训大课堂》为基础,着力推进班主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基本素质与能力。

3、创新手段,大力开展内容丰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突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卫生、爱生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4、以国家改革与示范校创建为契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20xx年学校将进一步加快推行校园文化企业化,营造“仿真式”的职场环境,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适应社会、适应市场,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5、树立一批学生德育典型和干部典型,搞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优化德育队伍,全期评选十名十佳班主任。聘请校外辅导员(或企业家)来校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协助抓好业余党校的培训班工作。

篇(8)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其主要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理应成为高校教师中最具有活力的一支队伍,但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状态确令人担忧。如何在高效地完成繁复的工作的同时又能寻找工作的新的增长点是广大辅导员和管理者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职业倦怠现象普遍,职业幸福感低。以对四川13所高职院校214名辅导员的调查为例,33岁以下的辅导员占到了57.4%,且是所有年龄层组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最低的一组,无论对工作现状还是工作前景都充满了不确定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体工作定位不准,工作内容过“杂”。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生比至少达到1∶200,且随着高考扩招的推进,学生素质普遍下降,使得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越来越多。部分学生逃课上网成了习惯,生活习惯差,学生宿舍成了重灾区,更有各种学生矛盾和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这一切问题使辅导员每日以学生宿舍作为工作的主要战场,更不得不专门熟悉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以便“抓”回学生,生怕学生出现问题而每日开机24小时还战战兢兢。

除了面对学生,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应的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较多,工作更加繁琐,每天完成接到的各种收费、交表和其他的工作成了主轴,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日复一日地磨尽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以上两项使得辅导员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疲于应付被要求做的,忘记了自己主动应该完成的,使自己处在了极其被动的地位,而一番奔命般的工作后甚少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职业地位较低,缺少发展空间与动力。

目前大多数辅导员在面临具体工作定位不准确的尴尬的同时,也体会着地位较低和评聘职称等发展机会缺失的郁闷。

在很多学生和同事的眼中,辅导员就是上不了课,缺乏学术水平,每日只知督促学生打扫卫生的“唐僧”式人群。这与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定位和现实情况都不符合。另外,由于从事辅导员工作,自己的教学科研时间较少,辅导员在进行职称评聘时显得尴尬异常,而各种深造和提升机会辅导员队伍也较难获得。

以上两点都使得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对工作现实不满,对工作前景迷茫的情绪,因此跳槽率高,“心不在焉”者多,而这些也反过来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本身。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守成

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守成,即对本职工作的完成方面,应注意经验的积累和观念的转变,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一)把握工作主线,变被动为主动。

在当前学校对辅导员管理工作不够成熟的形势下,辅导员自身应在熟悉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辅导员工作的大致纲要,将被通知变为主动准备并行动之。

以我院的辅导员工作为例,日常管理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学生正常出勤以及宿舍卫生工作;其次包括奖、勤、助、贷工作,以及学费催缴、征兵等其他重点工作。而纵向上来说,一届学生最难的是入学和毕业环节,涉及新生的各种信息的采集,贫困生入库,档案整理,学生就业指导等工作。

以上工作虽然涉及细节工作,但可以列出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项目,而辅导员对这些工作了然于胸之后就不容易出现总是“被”工作的情况,可以按照工作思路安排工作日程。不可否认的是,以上的有些工作并不是短期项目,比如宿舍卫生管理工作,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且不时要应对各种检查评比,这就要求辅导员一开始就严抓宿舍工作,并可形成奖惩的规章制度,建立日常检查体系,例如我院的学生楼管会,每天的宿舍检查和反馈使辅导员可以准确把握学生宿舍的各种情况,从而不再是临检突击。另外,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出现也很难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这样的情况考验的是我们平日工作的有效性和学校的应急处理制度。平时的班会和与学生谈话的制度化,就可以大大降低恶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使我们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处理。

(二)搞清“服务”的涵义。

辅导员除了应学会主动把握工作脉络之外,对日常出现的问题,也应有正确的处理态度。目前我们对辅导员的工作往往理解为学生服务,但是实际工作中的服务往往过于“到位”,导致工作的偏差。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自主自力能力较差,在遇到问题时容易出现过分依赖老师的情况。例如:个别学生钥匙丢失后想到的不是就在身边的同学,而是不论几点都打给辅导员求助;有学生计算机水平不足,交的评审表格格式不对,错字频出,最后让辅导员老师帮助修改。辅导员要为学生服务,但是应该服什么样的务、怎样服务都是一门学问。高职学生是职业导向性比较强的学生群体,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应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因此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该在学生工作中穿插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内容,提示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困难,辅导员面对学生问题时应该以指点为主,切忌替学生完成各项事务。

总之,把握辅导员是为学生成长服务,而不是为学生的依赖和不自主习惯的养成服务的要领,不仅可使教师在繁琐事务中脱身,也可因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而对其他各项学生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在面对大量日常工作的同时,高职院校辅导员往往无力进行工作的创新,但是在理清常规工作之余,进行工作的思考和创新对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和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

(一)寻找自己的工作“刺激点”。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知识水平较差,但是与职业发展直接对应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相当的活力,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应该适当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这样不仅是对学生很好的成长锻炼机会,也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之余的调剂和思想工作的重要抓手,虽然这些活动的组织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但这也是对检视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是自己工作的“刺激点”。

首先,利用高职院校与各类企业单位对接工作的有利条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活动中制订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如对学生的就业宣讲和职业技能大赛都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性和对未来的憧憬,辅导员也可以利用这些机会进行就业指导及团队意识培养等工作。

其次,利用各种社团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学生的业余兴趣爱好很多,因此各类学生社团也成为高校学生中的一支生力军,利用他们的兴趣和技能开展活动既能满足他们的展示欲,也能起到在校园中弘扬主旋律作用。如“寻找最美”系列活动,我院的文学社、话剧社、摄影社等社团积极参与,学生在“寻找最美”中运用了自己的技能,也了解了什么是“最美”,从而达到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最后,辅导员应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有效开展工作。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不应仅仅是传统的面对面式的,辅导员应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采取微博、飞信和QQ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和思想工作,而这些方法对辅导员本身能力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辅导员在利用这些工具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二)寻找自己工作的“亮点”。

每位辅导员在各项工作中都有自己的专长,而结合本身学历教育中学到的各种知识,更使得他们各自在工作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应该结合自己的专长进一步地学习和实践。例如目前高职辅导员中的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对专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就是一个很好的深造机会。很多从事心理辅导的辅导员从大量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工作和科研都很有帮助。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会发觉自己身上的“亮点”,找到自己工作的专长,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成就感,也可以使自己在专业化的路上找到自己的“专业”,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为未来的发展之路指明方向。

四、结语

总之,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现状,在高效地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辅导员摆脱职业倦怠、提升对未来的期望值都有重要的作用,而这样的目标达成不仅需要辅导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正确管理和引导,提供开放的工作空间和学习提升机会,使辅导员更具有工作的热情,也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韩兵兵.浅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J].职教探索,2011,(10).

篇(9)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特点,扩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途径,重视诚信、敬业,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工作的教育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加工、电子产品等相关产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长,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时,过于看重技能水平,却忽视了对员工道德素质的考核,这种错误比重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方案的设定。为了追求学生的就业率,一些学校重技能,轻德育,甚至把专业技术的学习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德育工作却流于形式,这种做法,势必无法适应当前中职生思想的发展变化。

2.学校德育机构不完善,德育方式单调、陈旧、落后

德育是一项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工作,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而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招生形式严峻,受自身发展限制,在招生、学生技能发展、就业安置等方面的投入较大,而德育建设方面的整体规划、工作思路、规章制度等均不完善,德育方式上单调、落后,教育方法上缺乏创新。有人将职业学校目前的德育工作总结为“四多四少”:空泛大道理讲得多,行为养成训练少;单向知识灌输多,双向情感互动少;沿袭普通教育德育标准和方式多,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特点的德育活动少;德育目标制定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过多,体现受教育者人格成长需要的偏少。德育目标“高、大、全”,偏离了人的真实发展,也就失去了它的适应性。

3.德育内涵不断扩大,给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国家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有明确要求,德育内容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内涵不断扩大,如何突破原有的德育工作范围,使之更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很多教育者思考和困惑的问题,也成为摆在中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笔者认为,德育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其基础和保障是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师资队。我们常说,“德”有三个含义,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师要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而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师资队伍不容乐观,以我校为例,德育队伍存在两个失衡:一是年龄失衡,以新教师、年轻教师居多,德育教龄长的少;二是专业背景结构失衡,即有德育专业背景的老师偏少,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面对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及学校德育队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调整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队伍。

二、中职学校实现德育工作创新应该采取的措施

2012年,第三届世界职教大会的主题是:“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与会专家观点是:“职业教育所承载的责任,不仅使无业者有业,还要促进有业者不断学习,实现自身技能的升级换代,最终提升人的工作能力与生活品质”。大会通过的《上海决议书》,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在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进行的教育过程中,怎样使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并有所创新,从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系列问题都需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思索。

1.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应注重并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在创新精神教育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质疑,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其次,在创新能力教育方面,努力营造全校性的比、学、赶、帮、超的创优氛围,为学生搭设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保障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实践与应用。

2.推进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化建设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课程体系,注重养成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增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应在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现代人格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指标体系设计中,我们特别明确,在进行德育课堂教学时,应当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推进职业院校的德育课改工作,乃至从整体上推进德育课程化工作,指标体系应关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课程理念,将学校德育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纳入课程化序列,以此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3.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学生德育工作

实训实习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时用于学生实训实习,要有一年的时间用于顶岗实习。要求学校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实训实习阶段,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的德育和学生管理容易被忽视,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训实习阶段,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要关注实习实训期间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开展职业道德育的主要内容、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德育渗透等,突出实训实习阶段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考核及评价。

4.切实推进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载体。国家已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教材及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已纳入了德育课课程体系。因此,要特别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对院校心理辅导室的配备情况,院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数量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资格等进行考量。同时,应加强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工作部门人员、班主任职务培训纳入其中。

5.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途径的创新

德育工作的时代性,体现在德育工作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途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择友、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能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空概念。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应占领网络这一平台,德育工作评估也应把院校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途径创新的实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院校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为学生接受的信息,供学生使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利用网络的超信息量特点使德育的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具有可观性和可选择性,把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超时空。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信息。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和隐形性。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德育的这种特点,有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德育现状,常抓不懈,讲求实效,才能真正闯出一条中职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S].教职成[2001]2号.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S].2004.

[3]崔景贵.职校德育工作理论创新与范式改革[J].职教论坛,2011.

篇(10)

1.大力发展幼儿教育

近几年来嫩江教育全面改革发展,我校抓住时机,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开拓渠道。通过学校多方筹措,争取政策资金,2011年我校实施了幼儿园改造工程,当年建成国家级标准化幼儿园一所,解决了乡镇幼儿接受正规教育难的问题。学校加大投入,购进了幼儿床、玩具等,大力进行师资培训,广泛宣传,让家长和社会了解学校幼儿园的情况。

2.锐意进取,发展中职教育

针对乡镇学校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学习、就业出路难的问题,我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调研并进行家长座谈,集思广益,着力解决这些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问题,并多次与多家职业学校联系,最终选定齐齐哈尔农业机械化学校,走出了一条联合办学的路子。

3.依托乡村少年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于2012年被确定为黑河市嫩江县唯一一家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把少年宫定位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素质技能培训基地、实践能力提高平台、学生课外娱乐活动场所,以贴近和服务本校农村未成年人为宗旨,根据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和兴趣爱好,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和教育方式,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探究与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农村未成年人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结合,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以发挥。

二、开拓创新,精细化管理出效益

学校管理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更要加强管理,从小事入手,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近几年来,我校管理的重要理念就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并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1.环境管理精细化

首先,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近两年来,学校大力进行环境绿化建设,在生活区、教学区等处种植花草树木,教学楼走廊进行文化布置,发动学生和教师亲手制作书画手工等,并把能展示学校特色的照片制作成展板进行布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走廊文化,各班级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其次,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一所学校内涵建设和管理质量的直接体现,学校对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室、班级等制定严格的环境卫生标准,进行检查评比。

2.学生养成教育精细化

学校努力抓实养成教育,从上学、活动、放学、家庭、社会等五方面入手,从管理上约束,用事例引导,用环境熏陶,育一流的合格人才,抓好养成教育。通过工作,我们发现校内住宿生的管理是难点,这些学生有很多不良习惯。为了切实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学校实施了由政教后勤联合捆绑式管理的模式,狠抓住宿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此举是学校正在实施和逐步探索完善的一项新举措,也是全新管理模式的一种尝试,具体做法主要是“一带、三查、一巡、一公布”,切实把学生就寝、就餐列入常规管理,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习惯养成的问题。实践证明,这项措施正在发挥作用,成效在逐步显现,产生的效果非常好。

3.课堂教学管理精细化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成绩的取得是点滴积累的结果,只有把每节课上好,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制定了《教师课堂守则》《落实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措施》《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课堂教学检查细则》等,对课堂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几年来,学校的教学成绩始终在乡镇学校中名列前茅。

4.安全管理工作精细化

首先,我们对学生活动加强了教育和管理,教育学生课间、课后不进行危险游戏,加强放学管理,学生有序站队并由专人组织管理,政教人员督促检查,防止学生出现踩踏事故,学校每天都有两名值周教师在课间巡视,确保学生的课间活动有序开展。其次,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我们认真进行了校内外住宿生和乘车生情况的统计工作,形成报表,以报告的形式上报到县教育局安全办,另一份上报到县交警大队。同时,为了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与学生家长、学生家长与车主签订了乘车安全责任状。另外,每周五放学时,出于安全考虑,将学生集中到班级,车主亲自到每个班级领走学生,还要签字。第三,加强领导带班和值班工作,每晚由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带班和值班,对门卫、锅炉房、食堂、宿舍等进行巡查和监督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上一篇: 国有企业年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 职业权益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