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8: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人力资源分析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内部薪酬调查的主要目标
1. 了解员工对公司目标薪酬的满意程度
2. 了解公司薪酬与市场薪酬的差异
3. 了解员工对薪酬各具体项目的满意程度
4. 听取员工的意见与建议
二、内部薪酬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一)内部薪酬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内部薪酬调查问卷由总裁办公室与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实际需求共同设计,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形式,根据员工薪酬的具体情况,调查问卷共涉及13个方面共52个题目,保证了内部薪酬调查问卷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内部薪酬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本次员工内部薪酬调查,参与调查问卷657份,实际有效问卷643份,回收率达到97.8%,本次调查结果具有全面性和有效性。
资产负债表是用来披露公司在指定日期的财务情况的静态报表,通过加入人力资源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就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包含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人力资源成本相关信息,建议把人力资产独立设置一个科目披露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下,另外可以通过设置“人力资源成本”等科目予以披露企业员工的历史成本。另外一个是人力资源权益的相关信息,建议通过设置“人力资本”科目进行披露企业包含的劳动力方面的投资。因为人力资源会计科目包含传统会计科目,以此为基础,再在其中加入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会计科目,因此就报表格式而言,调整后的传统财务报表格式即为人力资源报表格式。国家对劳动者权益越来越重视,其重要程度不可忽视本文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改造时,与他人的有关研究相比,在正式提出了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对其内容进行了细分,即分为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公积,简化了有关科目,如人力资本,这样可以在总体上与前面的人力资产相对应,这样可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利润表研究
利润表是用来披露企业在某段时间内生产和经营效果的动态报表。在传统会计利润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便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利润表。可以在传统会计利润表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科目,这可以体现企业在人力资源相关方面产生的费用以及人力资产的摊销,另一方面也应调整“管理费用”科目披露的内容。产品制造成本包含人力资产费用,属于在产品销售成本;由于特殊因素导致的人力资产损失,视为特殊项目,独立披露于损益表中。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设置“人力资源投资净增减额”科目反映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情况。从企业的本质来看,企业就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以及一系列有关的契约而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企业就是充分的利用其拥有的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进行相关的生产和服务,以取得收入,创造利润,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下,很难逐一的区分企业所取得的收入中具体哪一笔是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收入,哪一笔是非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从而据此来编制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力资源利润表。即使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勉强的通过人为地主观判断去区分,所形成的报表的信息也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很难如实可行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状况。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现金流量表研究
由于传统的现金流量表并未过多的考虑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状况,因而对于由人力资源的变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笼统的归结在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关于人力资源投资的部分予以包含,然而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背景下,这么做是不可取的,并且从此经济获得本质来看,再将人力资源的变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放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中是不符合经济实质的。因此,与其他的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有所区别的是,本文认为要将这部分的现金流量放到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即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增设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以及人力资源投资所支付的现金这两部分,予以反映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是比较符合经济实质的,并且能够满足相关的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传统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日常的会计处理中并没有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因此,我认为,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虽然有一定的价值,然而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在我看来,不应该直接将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加入到传统的财务报表中,应该编制具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以此披露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关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使报表的使用者运用完整的传统财务报表,而且也能够单独列示人力资源相关信息,从而使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得到重视,使人力资源信息尽早在会计报表中披露。
二、人力资源会计报告的改进研究
(一)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改进的意义
就企业的员工而言,编制专门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有利于员工更好的认知自己,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员工可以明确自身职责与企业的长期目标,制定自身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形成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双赢。就企业而言,通过运用新型人力资源会计报告能够充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相关信息情况,信息使用者结合企业本身状况,通过分析相关信息,做出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计划,以便在面对重要事项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通过这种报告可以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报告的基础上提供专门的人力资源报告,既满足了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又不影响目前会计报告的准确性,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总之,新型人力资源会计报告由于不改变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加之全面披露了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劳动统计就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和一定条件下,及时收集企业内部劳动力资源配置、劳动力使用、劳动力再生产以及人工成本等方面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以及比列关系,特别是分析其内在发展变化规律,以供企业进行决策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过程,通过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使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等系统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人力资本的最大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从劳动统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可以看出,劳动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劳动统计信息及统计分析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为劳动统计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数据基础。
2 劳动统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2.1 劳动统计可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劳动统计可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人力资源数量、素质及结构的现实情况信息,结合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进行人员的补充、调整、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满足企业目前及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劳动统计人员根据人员数量、人员构成、岗位分组以及人员变化等统计信息,对现有人员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岗位分布以及人和岗位匹配情况进行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告,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2.2 劳动统计可为薪酬分配提供依据
劳动统计可为薪酬分配提供依据,以利于企业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薪酬分配体系,有效地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其一,提供薪酬构成及比重依据,发挥各薪酬模块的不同激励作用;其二,提供各岗位薪酬分配依据,实现各岗位分配公平。
2.3 劳动统计可为提高企业效益提供依据
劳动统计提供单位及各岗位人员数量、人工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等统计信息,为企业计算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投入以及企业效益产出提供依据,有利于控制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企业效益。
2.4 劳动统计可为职工职业发展提供依据
劳动统计可为职工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依据,以利于职工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职工职业发展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其一,为职工提供不同岗位、不同素质、不同劳动、不同绩效的薪酬信息,有利于职工提高素质,实现到价值取向高的岗位目标;第二,提供企业各岗位人员数量、素质及结构信息,职工可以知道什么岗位需要人、需要什么素质的人,自己与岗位要求和其他职工存在什么差距,有利于职工选择合适的岗位,实现职业发展。
2.5 劳动统计可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劳动统计可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实现人与人、人与岗位、人与企业的最佳匹配,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能力。第一,提供各岗位人员数量、素质和结构信息,有利于企业分析各岗位人员数量是否合理、人和人之间是否匹配、人员素质是否适应岗位需要,从而合理调整和科学培训,达到数量、素质和结构的最佳匹配;第二,提供各岗位人员数量、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等信息,企业可以分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调整岗位的人员及成本,达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3目前劳动统计不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3.1 统计指标和统计报表的设计不全面
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管理者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切需要全面的、可靠的、科学的、及时地反映人力资源信息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报告。目前劳动统计只对人员数量、人员构成、岗位分组、增减变化和劳动报酬进行核算、统计和分析,而最为主要的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的使用等没有设计指标进行核算、统计和分析,不能给管理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不利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控制。
3.2 统计调研和统计分析的开展不深入
劳动统计最终产出的成果是统计分析,而正真能提供科学依据的也是统计分析,但目前一些单位只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汇总和分析,只提供表象的数据信息,有些信息不仅不能提供科学依据,相反可能提供错误的信息。没有去分析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真正信息和信息背后的规律,更没有对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原因、找出办法、提出建议。
3.3 统计人员数量和统计工作数量矛盾异常突出
劳动统计工作就是收集、整理、汇总、分析企业内部有关人员、工资的全部数据资料,形成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报告,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统计调研和统计分析,找出数据背后的信息及规律,为企业提供科学真实的信息,所有这些必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及工作才能完成;另一方面要完成以上工作,统计人员必须具备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组织等知识,要掌握和提高这些知识也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
但是目前大多数单位没有专职劳动统计人员,劳动统计人员同时兼职其他工作,统计人员精力不够,没有时间进行统计调查,更没有精力进行统计分析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只能疲于应付,不能保证报表的及时性,更不能保证统计数据、统计信息及规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4 统计人员素质与统计工作质量矛盾更加明显
目前劳动统计工作所处的地位和要求的质量都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对劳动统计工作提供的信息要求更多、质量要求更高,然而一些统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不全面,对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不理解,人员素质和统计质量矛盾明显。有的统计人员根本没有能力去进行统计调研和统计分析,从而找出数据背后的信息和规律及保证其真实性。
3.5 统计信息化与统计持续发展矛盾日渐突出
劳动统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实现劳动统计信息化。而目前铁路劳动统计信息化程度不高,全路没有统一的劳动统计信息系统,各局各自为政;劳动统计系统也没有与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核算接轨、没有从数据的源头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更没有专门的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从而得到一些数据反映的信息和信息背后的规律。
4 适应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劳动统计应采取的措施
4.1 以统计目标和统计任务为先导,科学设计统计指标
劳动统计的目标和任务是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真实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为企业各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其他部门和公众提供合理信息,同时实施有效的统计监督。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公共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对各类信息的要求更全、更细、更准、更快,为满足需要,实现劳动统计的持续发展,应更科学地设计劳动统计指标及形成合理的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同时科学设计指标名称、指标内容、统计口径、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对企业劳动经济现象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提供全面的、可靠的、科学的、及时的反映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信息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报告。
4.2 以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为依据,确保统计真实有效
劳动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产品是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其产品与其他市场产品一样,也有其质量的要求,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统计数据、统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只有统计数据、统计信息是真实有效的,统计工作才是有效的,保证统计真实有效也就成了劳动统计工作的灵魂和主题。
第一,劳动统计数据必须真实有效,才能保证统计数据背后的各类信息和统计数据反映的内在规律的真实有效。劳动统计数据如果不真实,不但无用,反而会给领导提供错误信息,导致错误的决策,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第二,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统计信息才是统计产品的核心部分,才是企业各层面真正需要的内容,必须真实有效。铁路企业劳动统计数据种类繁多,所反映的信息也多种多样,有时统计数据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信息,同一个数据,既可反映一种情况,也可反映与之相反的情况,臆测出荒谬的结论,做出错误的决策。劳动统计工作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分析,从数据中找出真实有效的信息。
第三,求得统计数据背后的规律的真实有效是劳动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劳动统计工作的最高要求。劳动统计数据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很多信息的发展变化又受到一定的规律支配,统计信息发展变化中的规律是企业领导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领导决策的根本依据。如机车乘务员一次性作业中有5%以上的工时可以通过规范乘务员作业标准、规范作业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环节、分流一些作业环节、提高调度的科学性等措施得到减少,从而提高机车运用能力、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4.3 以统计数据和统计调研为基础,深入开展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对劳动统计工作中各种统计数据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是劳动统计最终产出的成果。
第一,劳动统计数据复杂繁多、本身不会说话、价值不是很大,也有可能提供错误信息,只有以统计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科学方法,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人员、劳动工资等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客观事物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分析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统计信息和统计信息发展变化中的规律,全面反映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企业劳动经济发展情况,为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职工参考提供依据。
第二,只对劳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进行专题调研分析。根据单位各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探索问题发展变化的动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出较高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满足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深化劳动经济改革发展等方面科学决策的需求。
4.4 以人员建设为基石,提供统计工作持续发展动力
一方面劳动统计工作要全面完成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真实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实施有效的统计监督;另一方面劳动统计工作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技术革新、社会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这就必须要有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劳动统计人员队伍才能完成。
第一,在平常的劳动统计工作中,所有的数据本身是枯燥的,是不会说话的,数据的异常变化,稍不注意就一晃而过,这就需要劳动统计人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劳动统计是对单位劳动经济的数据信息进行甄别梳理、分类整理、汇总分析,劳动统计人员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作为依托,对单位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分析报告。
第三,统计数据本身是不会说话的,是没有价值的,所反映的信息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更加不可能反映数据内在的规律,劳动统计人员必须提高统计、数学、财务、计算机等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对数据进行甄别梳理、分类整理、汇总分析,形成有用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报告。
第四,劳动统计必须立足于本单位及服务于本单位,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劳动统计人员必须提高经营管理、生产组织、工艺流程等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汇总,进行统计调研和统计分析,形成有用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报告。
4.5 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
建立高效、完善、实用、易用的劳动统计信息系统是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可确保统计信息真实有效、降低各类系统成本、实施有效统计监督、减少统计工作量、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以及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报告。
实施劳动定员工作旨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县供电企业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实现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持续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现就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定劳动员管理工作的意义
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是在综合考虑企业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等条件的基础上,制订和实施劳动定员标准,并推进企业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的过程,主要包括标准管理、测算分析、自我评价等主要环节,是提高用工水平和劳动效率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现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过程中,县供电企业应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定员测算与评价工作,为县供电企业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优化用工配置,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机制,结合县供电企业自身的实际,细化管理要求,强化劳动定员工作的组织实施,将劳动定员工作与解决县供电企业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协同推进,全面、准确统计分析本单位用工情况和人员配置结构,客观反映工作评价结果,为县供电企业推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二、掌握原则,科学组织实施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统筹规划,规范执行;优化配置,提升效率”的原则。在掌握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县供电企业应科学组织落实本企业的定员管理工作。在实施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县供电企业应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职责分工明确
为加强定员测算工作的管理及应用,保证测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职责,县供电企业应专门成立定员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劳动定员测算工作由定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小组根据台帐内容和设备管理权限将任务划分到各部门负责人。设备统计中产权归属及统计期间根据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确定。
2.确保测算基础数据的准确
县供电企业劳动管理专工应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劳动定员工作计划,并下达数据的维护、采集工作任务。在下达工作任务时领会分析上级文件精神,分析指标用途,从而形成数据的统计口径、统计范围等要求,对数据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认为有可能在日后分析过程中用到的数据,如历年配变容量增长率、售电量增长率、管辖区内gdp相关数据等,一并下达统计任务。任务下达是劳动定员贯标评价基础工作数据统计的前期工作,如果工作不够细致,将直接影响数据的质量,如果对扩展数据的采集不够全面将可能导致多次下达统计任务,影响工作效率。在实施过程中,县供电企业应采取“双重关口”审核数据,相关责任部室对数据的审核工作,是第一次对数据进行把关,是杜绝数据错误的关键一步。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对此前发现的错误,不予考核,但如果审核工作中出现问题,将列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这样有效提高了数据的正确性。第二次对数据把关应由县供电企业的生产、营销和企业管理职能部室共同负责数据。这样一来将大大弥补劳动管理专工在装备管理中的不足。
3.准确分析做好分析报告
县供电企业在准确采集数据后应以上级公司下发的统一测算标准进行核算。在定员测算基础上,做好定员分析工作,将分析工作的重点放在设备技术立平、机构设置和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形成质量保证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对一定时期内定员测算、分析、应用、自我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全面分析,系统总结,将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阶段性工作的成果真实地体现出来,做好分析报告的编制,将大大提升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水平。目前在县供电企业中存在着重结果轻分析的现象,只是将分析滞留在测算人数与人数的简单对比的层面,不能更深入地去查找附近县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源,由此大大制约了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的持续发展。县供电企业应将定员分析与县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用工管理、体制建设等工作充分结合起来,严格分析报告的编写,确保报告质量。
4.做好劳动定员自我评价工作
县供电企业将定员分析报告与定员工作自我评价有机衔接,通过定员分析报告反映定员自我评价的结果,同时,加强定员报告分析结果的应用,从而增强工作措施的针对性,推动劳动定员标准贯彻实施工作深入开展。县供电企业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评价办法(试行)》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定员测算与分析评价工作,为县供电企业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优化用工配置,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机制,结合县供电企业的实际,加强劳动定员工作的组织实施,推进劳动定员管理规范化。
直线下级:无
工作使命:根据公司目标,在适当的时机为组织提供合格的员工,保证公司所需合格人员的供给,有利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联系:人力资源部各岗位人员
目的或作用:汇报工作、领会意图、沟通信息
外部联系:人才市场、大中专院校、猎头公司、招聘媒介、业内企业目的或作用拓展公司招聘渠道、获取市场人才信息
工作职责:招聘实施编写招聘制度化文件,报人力资源经理审核。编制年度、季度招聘预算,报人力资源经理审核。制定招聘计划,组织招聘实施。
负责应聘材料收集及应聘人员首次选拔。
组织各单位进行二次面试。
负责组织建立各岗位招聘题库。
招聘宣传计划及招聘宣传材料的设计和制作。负责校园招聘宣传演讲。建立后备人才库。
招聘渠道管理: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开发更多的大中专院校。
分析各大中专院校提供的员工整体素质表现,建立合作伙伴分级库。
建立与劳务公司的临时性用工合作关系。
拓展中层干部及核心骨干岗位的招聘渠道。
保持与各招聘渠道的持续性沟通。
招聘结果评估:核算招聘成本分析招聘周期
协助配合:协助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工作的开展完成人力资源部经理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任职资:学历及专业本科年龄24岁以上社会工龄2年以上
工作经历:2年以上大中型企业招聘工作经验,有招聘实施、招聘渠道拓展经验
英语要求: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计算器要求:熟练使用常用软件
关键绩效领域:
招聘渠道
招聘宣传
一线员工的招聘
招聘成本
岗位招聘题库
后备人才库
可以替换的岗位
人力资源相关岗位
【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作说明书范文】
岗位名称:人力资源部经理
直接上级:总经理
下属岗位:
岗位性质:负责全面主持本部的劳资、人事方面的管理工作
管理权限:受总经理的委托,行使对公司劳动人事工作指导、指挥、监督、管理的权力,并承担执行公司各项规程、工作指令的义务
管理责任:对所分管的工作全面负责
主要职责:
1.负责主持本部的全面工作,组织并督促部门人员全面完成本部职责范围内各项工作任务;
2.贯彻落实本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密切与营销、计划、财务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工作;
3.负责组织《劳动法》及地方政府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4.负责组织公司人事、劳资统计、劳动纪律等有关管理制度的拟定、修改、补充、实施和考核评比工作;
5.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各部门的员工工作标准;
6.负责合理配置工作岗位。组织劳动定额编制,做好公司各部门人员的定编工作,结合实际需要,及时组织劳动额的控制、分析、修订、补充,确保劳动定额的合理化和准确性,杜绝劳动力的浪费;
7.负责编制年、季、月度劳动力平衡计划和工资计划。抓好劳动力调配的基础管理工作,严格实行岗位调令制度,抓好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安排;
8.组织建立和健全人事、劳资统计核算标准。定期编制劳资、人事统计报表,及时择写劳动力利用、劳动报酬统计分析报告;
9.负责抓好公司劳动纪律管理工作。严格考勤制度,定期检查劳动纪律;
10.负责组织公司员工的招聘、录用、合同签订、建档、辞退、考勤、差假、调动、考核、考查、推荐等劳动人事系列化基础管理工作;
11.负责核定各岗位的工资标准。认真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基础工作,负责对日常工资、加班工资的报批和审核工作;
12.负责组织公司劳动保护用品定额拟定、修改、补充、审批、实施工作;
13.配合做劳动安全教育,参与员工作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提出处理意见;
14.组织培训教育管理工作。配合各部门做好专业技术培训教育组织工作;
15.有权向主管领导提议下属人选,并对其工作考核评价;
16.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要求:
1.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劳动人事管理知识;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熟悉国家劳动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章程、各方针、政策;
3.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团结下属,既严格管理又讲究工作方法;
4.擅长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
参加会议:
1.参加公司年度总结会、计划平衡协调会及其有关重要会议;
2.参加季、月度总经理办公会、经济活动分析会、考核评比等会议;
3.参加临时紧急会议和总经理参加的有关专题会议。
4.参加本部门召开的人事工作会议。
【企业管理部工作说明书范文】
部门名称:企业管理部
编制人数:8人
现有人数:1人
工作概要
负责CH管理大纲的拟订、修正、完善、落实、检查;负责集团及各下属单位基础管理制度、流程、效率的评估、指导以及基层、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储备和发展;负责集团及各下属单
位内部管理的评估、诊断;负责集团及各下属单位经营管理计划、数据的汇总、分析;建议、参与集团及各下属单位的管理变革。
工作内容
1、CH管理大纲的归口管理。
2、负责拟订、修正、完善春和管理大纲;
3、负责督促集团下属各单位落实管理大纲各要点;
4、负责检查集团下属各单位管理大纲执行情况,并采集执行反馈意见;
5、负责组织、召集公司内外资源对管理大纲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二、基础管理的指导
1、负责集团下属各单位基础管理制度的指导建议;
2、负责集团下属各单位内部管理流程的指导建议;
3、负责集团下属各单位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督导和检查;
4、协助人力资源部负责集团各单位基层、中层主管的培训发展;
5、协助人力资源部及下属各单位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各岗位工作定额的编制;
6、协助人力资源部负责选拔中层及以上管理干部;
7、协助财务部及人力资源部负责集团各单位(子公司以上)目标考核相关工作。
三、内部管理的评估、诊断
1、负责对集团及下属各单位内部管理进行评估、诊断,并提交诊断报告;
2、负责组织、调动集团及下属各单位相关责任部门对专项管理问题、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方案;
3、负责向集团决策层提交定期内部管理报告,并提供管理措施建议;
4、负责协助、指导集团及下属各单位设置管理危机预警指标。
四、经营管理计划及数据的管理
1、负责集团及下属各单位经营管理计划的汇总,并提供分析报告和建议;
2、负责组织、调动、协调集团及下属各单位相关责任部门采集基础管理数据,并提供分析报告和建议;
3、负责为决策层提供经营管理计划的数据和建议;
4、负责集团内部重要管理文档的存档、保管和索引;
5、负责集团内部管理沟通的疏导。
五、管理变革
1、负责指导、督促、评估集团及各下属单位员工投诉及合理化建议的落实处理;
2、协助人力资源部负责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实训的教学目的是将培训与开发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通过实训,配合课程理论的课堂学习,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培训方面的实战能力,圆满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实训教学环节设计
(一)学时安排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实训采用一周集中实训的形式,主要通过28个学时的实训掌握和巩固已经讲授过的内容,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实训工作。
(二)教学大纲
通过对模拟培训各环节实训的操作,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培训的全过程,从而加强对所学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实训的内容涵盖了培训操作的全部基本技能,从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概述到员工培训与开发系统的构建,最后对实施培训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实训从实际出发,以一个企业现实解决特定的培训问题为范畴,将企业培训过程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企业培训的角度,将企业培训与开发过程与外部市场的变化相配套,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社会、企业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后从事培训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起先导作用。
共安排28个学时,其中一是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理论4学时,引导学生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论文数据网站查阅相关的文献;二是培训需求分析6学时,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建立公司结构图和职位体系的构建,利用培训需求的分析方法,明确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及培训谁;三是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0学时,本次实训的重点,针对上一阶段中的培训需求分析,按照所学内容及企业实际进行培训计划设计。针对所培训的类型使用不同的方法,拟定培训计划的设计形成可行性方案,实现培训的目标,并实施培训计划;四是培训效果评估,4个学时,对于效果好的继续保持,对于效果不好的及时整改,实现培训的目标;五是小组成果展示,4个学时,小组进行最后的整个实训工作的成果展示,重点对设计部分的内容进行阐述,并且就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成实训报告。
(三)实施步骤
1.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理论学习
通过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理论学习,目的是了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相关理论知识。实训材料仪器设备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相关书籍、相关论文数据库等,实训内容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相关理论,如相关定义、需求、计划、实施、效果评估等相关理论,实训步骤是通过相关书籍和使用网上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维普等收集相关资料,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相关理论进行分类整理;整合制作成电子版。
2.培?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实训目的是掌握培训需求信息的搜集方法与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实训材料仪器设备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实训内容为选取调研企业;并利用有效使用培训需求信息搜集方法进行分析;制作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在案例选择方面,小组成员对现有公司资源作为案例公司,对其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网络搜寻自己感兴趣的企业,了解其背景资料,对其培训需求进行的分析;根据本实训中给出的案例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形成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实训步骤如下:一是选取企业,并对企业情况介绍;二是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可绘制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图;三是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有效使用培训需求信息搜集方法与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确定培训必要性及培训内容的过程。四是制作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五是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的应用,如果培训需求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就要对其进行调整,分析结果确认无误后就可以运用到培训设计当中。
3.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实训的目的是学会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制订企业培训计划;掌握培训项目设计的内容、步骤与方法;使用实训材料仪器设备:计算机和互联网。
实训内容包括第一,根据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确定培训的目标;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的目标,因为只有确定了目标,我们才知道方向,培训才有意义。第二,确定培训对象的需求;特别对工作族群、岗位分类,并为不同序列选取不同培训重点。第三,确定培训内容。第四,设计培训方法组合。第五,制订可行性培训计划并实施计划。可根据掌握知识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实训步骤为一是找准培训需求,二是落实培训课程,三是培训计划的编写,四是培训的实施与管理。
4.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实训目的是了解常见的几种培训效果评估模型,重点掌握柯克帕特里克四级评估模型;掌握培训评估的流程和实施方法。实训材料仪器设备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实训内容包括:界定评估目的;制订评估方案,分四层次进行评估,反应层评估、学习层评估、行为层评估、结果层评估;收集评估信息;分析培训评估信息;撰写评估报告;调整培训项目。
实训步骤是对该企业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于效果好的,要继续保持,对于效果不好的,要及时进行整改,以实现培训的目标。有效的培训评估应该包括以下八个主要环节界定评估:目的、明确评估标准、制订评估方案、收集分析评估信息、培训评估实施、撰写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反馈、调整培训项目。
5.实训成果展示及实训总结
实训成果展示及实训总结的目的是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方案设计与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有整体的认识;通过讲解,学生互相参阅,弥补自己小组的不足,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实训材料仪器设备使用计算机、投影仪、活动桌椅。实训内容包括实训报告、小组实训成果展示、实训小结。
三、实训总结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践各环节的学习与实际操作,学生对于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理论知识得到更深一步的理解,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使知识的学习不仅停留或局限在课堂之内,更运用于实践之中,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和凝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较好地完成了对学生现代培训专业技能的综合检验。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在实践中全面考核学习对课程理论及知识运用的过程,使其真实地了解自身在该课程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二)改进与反思
1.实训情景设计与外部市场的契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现今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变化瞬息万变,实训的目的就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将课堂与社会、与外部市场进行接轨,实训情景的设计要与时俱进,还要把握好课程与实训的结合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对接要准确,不能过易或过难。
关键词:
铁路;统计工作;劳动统计分析
目前,铁路正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既保安全,又有效益”的双赢目标。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应适应铁路改革发展形势,在完成劳动统计信息、计划进度监督及辅助财务核算等传统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发挥劳动统计咨询职能,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为完善工资分配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铁路企业劳动效率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为铁路的发展当好参谋和助手。
1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现状
铁路劳动统计分析通过研究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分配、使用及其再生产等经济现象,为铁路各级领导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政企分开,要求统计工作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加强统计监督,做好统计分析。但是,统计工作仍然没有摆脱以运输生产统计为主的传统模式,重填报、轻分析、轻预测;劳动统计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小,缺乏动态的评价、分析、监督和预测,难以满足铁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与铁路进入市场后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积极适应铁路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的新目标,特别是通过加强劳动统计分析,准确、及时地反映铁路运输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供具有预见性和先导性的劳动统计分析,为铁路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铁路安全效益双赢的目标提供决策支持。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铁路劳动相关理论,研究描述铁路劳动经济现象,揭示铁路劳动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铁路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经营管理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目前,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铁路运营模式主要以保证运输安全和完成运输任务为导向,在制定人力资源调配及工资分配方案时,对人员配置是否最优、工资激励效果是否最佳等关键因素缺乏科学评估。因此,铁路相关管理部门对统计分析的需求不足导致劳动统计分析内容仍然以提供数据为主,劳动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的认识不到位[1],缺乏对铁路运输经济问题的深入挖掘剖析。
(2)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劳动统计从业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统计专业的培训,学历低、年龄大,专业素质不高,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利用优化统计方法欠缺。二是劳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新的劳动统计人员大多是临时换岗,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统计业务培训,劳动统计分析质量受到影响[2]。三是统计队伍大而不强,目前全路92.8%的统计人员都分布在基层一线,全路有超过一半的劳动统计人员没有技术职称,大量劳动统计人员以工代干。
(3)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要求统计及核算指标应积极与市场接轨,应建立健全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指标从多角度考核,进行全面、准确的衡量与评价。现行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有关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劳动统计报表为基础,重生产统计和数量统计,而反映运输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指标不足,难以适应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要求。
(4)分析报告质量有待加强。一是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统计人员在开展劳动统计分析时,较多采用比较法、分组法等一些基本分析方法,但应用多元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预测法等分析方法较少[3]。二是分析目标不明确。很多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对经济现象的成因挖掘不深入,与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效率效益结合得不够紧密[4],不能及时反映铁路运输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是劳动统计信息采集范围较窄。统计人员只重视对铁路内部劳动统计资料的收集,对外部市场数据,以及和劳资管理关系密切的生产经营数据关注不足,缺乏与外部市场的比较分析[5],难以发挥劳动统计分析的管理决策支撑作用。
(5)劳动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全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仍然以报表管理为重心,以统计台账作为基础数据的载体,数据颗粒度较大,统计分析不精细。例如,工资台账中的基础数据登记的是财务凭证的支出信息[6],该信息很难细分到车间、班组及个人;主要工种台账由基层劳动统计人员通过手工方式由本单位其他信息库登记加工而来,不仅耗时耗力,其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障。数据颗粒度大导致报表数据仅能满足开展宏观分析,很难适应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2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对策
2.1提高对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认识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劳动统计管理,以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支点,提升工资分配效能,激发广大铁路职工增收创效的积极性,优化劳动生产组织,促进铁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铁路企业应加强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劳动统计分析与提升劳动统计数据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一是高度重视,借助各类谈心、座谈、调研等活动,提高统计人员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在工作考核中的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劳动统计分析的重要地位[7]。三是组织铁路基层单位优秀的劳动统计人才,选择热门课题加强研究,加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专题分析,以点带面,促进各级劳动统计人员开展劳动统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强化铁路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基层劳动统计人员岗位变更频繁是长期以来影响统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新岗人员较多,业务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升。因此,铁路劳动统计主管部门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劳动统计基础管理。一是加强既有劳动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及后备劳动统计力量的培养,解决劳动统计人员频繁变更带来的工作质量不稳定问题。二是通过对劳动统计人员开展递进式指导和帮助,全力提升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解决劳动统计人员分析能力欠缺的问题。三是加强劳动统计分析评比工作,在劳动统计人员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以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四是积极采纳优秀的劳动统计分析意见和建议,切实改善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充分体现劳动统计人员的工作价值,提升其开展统计分析、服务经营管理的能动性。
2.3建立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长期以来,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需求为导向,虽然也根据铁路企业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细化,但总体上看,反映铁路企业效率、效益的指标不足。铁路在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应加强投入产出管理,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铁路企业运营效率及收益最大化。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而言,需要在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结合铁路劳动力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反映人员使用效能、工资分配效率、投入产出效益方面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如增加反映时间利用程度、企业员工素质、职工健康状况、职工流动情况等方面的指标,不断完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用情况。
2.4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应具备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逻辑性等特点,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紧跟热点问题,选好分析题材。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选题关系到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具有实用性,应结合铁路运输经济发展的热点、焦点,为铁路运输生产决策提供分析依据[8]。二是建立有效模型,多维度分析问题。当前对铁路运输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大多依靠劳动统计数据挖掘,仅依靠历史数据的增长比较很难反映运输生产实际,应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按不同时期对劳动统计数据进行多角度、高质量的分析,如在铁路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分析中,通过建立适当的分析模型,可以分析得到各铁路局劳动生产率和当地不同劳动力素质对铁路运输经济产值的贡献度,为铁路劳动力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三是关注数据时效性,确保分析效果。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既要重视基础统计数据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数据的时效性,应多渠道关注铁路劳动统计数据及内外部市场数据变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四是紧跟政策变化,深入调查研究。劳动统计人员应及时、全面地掌握国家、地方政策变化,以及铁路运输经营政策,把握劳动统计分析的工作重点。此外,还应深入基层单位进行劳动统计调查研究,多看、多听、多分析基层情况,选择熟知的、可掌握的内容开展分析,写出有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
2.5加强铁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根据铁路管理的实际需求,加强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是认识到劳动统计信息系统既是铁路统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与其他业务系统、统计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必须站在全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上,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劳动统计信息系统。二是在劳动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上应摒弃以往报表汇总上报的模式,直接由信息源点获取数据,即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运输生产系统,以及其他统计专业系统中获取与人员、工资、劳动生产率有关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各类统计分析。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并与传统的抽样调查获取的小数据相结合,对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中与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情况、问题、成果、经验进行统计分析,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质量。
3结束语
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展劳动统计分析,切实提高数据生产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全面服务能力,把握精准的方向,创造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精品,真正使大量的统计成果通过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铁路各部门所共享,提高咨询服务水平,为铁路效益、效率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参谋服务。
参考文献:
[1]柏永勤.加强铁路统计分析工作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31(9):43-44.
[2]洪奕东.对基层单位劳动统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118-119.
[3]王焕香.浅议如何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J].统计与管理,2015(10):10.
[4]李粤.论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4(8):135-136.
[5]褚春阳.写好统计分析的几点体会[J].中国统计,2012(2):42.
[6]彭怀涛.铁路工资总额统计有关原则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2):45-48.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女
年 龄
28岁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正常
身高(厘米)
163cm
体重(公斤)
46 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技术职称
最 高 学 历
大专
现居住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毕业时间
2007
求 职 状 态
目前正在找工作
电话、手机
个人主页
地 址
南昌市阳明路332号
邮编
330006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5年9 月 至 2008年7月
江西理工大学
工商企业管理 大专
专业描述: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管理才能和经济知识,其涵盖了经济管理、经济活动、经济理论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各种经济活动,例如: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公司法、证券学、计算机、公文概论等学科都对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尤其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理论支持。
2006年9 月 至 2007年9月
江西理工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 大专
专业描述:
在学校专门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学习为期一年,取得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
工
作
经
验
摘
要
任职公司名称: 天睿置业有限公司 。
2008年2 月 至 2009年7月
行政人事文员市场分析
工作职责和业绩:
人事:招聘信息、面试、办理入职、职前引导、合同签订、离职交接等事项;行政:考勤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及采购、来客接待等;市场分析:参与房地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制作周报、月报、季报三档市场分析报告。(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3级)
任职公司名称: 汉邦品牌 。
2009年9 月 至 2012年11月
文案 AE
工作职责和业绩:
人事:招聘信息、面试、办理入职、职前引导、合同签订、离职交接等事项;行政:考勤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及采购、来客接待等;AE:负责和客户对接,并创作楼书、折页、海报等的文案,企业画册、折页、广告语、LOGO释义等。。(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3级)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广告/营销/公关
现从事职业:
广告
现职位级别:
中级职位(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期望月薪:
面议
目前月薪:
2000-3000元
可到岗时间:
一周以内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南昌市(含区市县)、未提供、未提供
欲从事行业:
建筑工程/房地产/建材、广告/营销/公关
欲从事职业:
销售/顾问类、业务拓展主管/经理、公关/媒介助理
技能特长
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工作的3年里,得到直属领导的赞赏,工作态度认真、严谨,崇尚完整和完美的工作结果。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中级
第二外语:其它外语 一般
兴趣爱好
文艺 读书 写作 交际
直接上级:总经理
下属岗位:
岗位性质:负责全面主持本部的劳资、人事方面的管理工作
管理权限:受总经理的委托,行使对公司劳动人事工作指导、指挥、监督、管理的权力,并承担执行公司各项规程、工作指令的义务
管理责任:对所分管的工作全面负责
主要职责:
1.负责主持本部的全面工作,组织并督促部门人员全面完成本部职责范围内各项工作任务;
2.贯彻落实本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密切与营销、计划、财务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工作;
3.负责组织《劳动法》及地方政府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4.负责组织公司人事、劳资统计、劳动纪律等有关管理制度的拟定、修改、补充、实施和考核评比工作;
5.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各部门的员工工作标准;
6.负责合理配置工作岗位。组织劳动定额编制,做好公司各部门人员的定编工作,结合实际需要,及时组织劳动额的控制、分析、修订、补充,确保劳动定额的合理化和准确性,杜绝劳动力的浪费;
7.负责编制年、季、月度劳动力平衡计划和工资计划。抓好劳动力调配的基础管理工作,严格实行岗位调令制度,抓好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安排;
8.组织建立和健全人事、劳资统计核算标准。定期编制劳资、人事统计报表,及时择写劳动力利用、劳动报酬统计分析报告;
9.负责抓好公司劳动纪律管理工作。严格考勤制度,定期检查劳动纪律;
10.负责组织公司员工的招聘、录用、合同签订、建档、辞退、考勤、差假、调动、考核、考查、推荐等劳动人事系列化基础管理工作;
11.负责核定各岗位的工资标准。认真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基础工作,负责对日常工资、加班工资的报批和审核工作;
12.负责组织公司劳动保护用品定额拟定、修改、补充、审批、实施工作;
13.配合做劳动安全教育,参与员工作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提出处理意见;
14.组织培训教育管理工作。配合各部门做好专业技术培训教育组织工作;
15.有权向主管领导提议下属人选,并对其工作考核评价;
16.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要求:
1.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劳动人事管理知识;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熟悉国家劳动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章程、各方针、政策;
3.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团结下属,既严格管理又讲究工作方法;
4.擅长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
参加会议:
1.参加公司年度总结会、计划平衡协调会及其有关重要会议;
2.参加季、月度总经理办公会、经济活动分析会、考核评比等会议;
3.参加临时紧急会议和总经理参加的有关专题会议。
4.参加本部门召开的人事工作会议。
【企业管理部工作说明书范文】
部门名称:企业管理部
编制人数:8人
现有人数:1人
工作概要
负责CH管理大纲的拟订、修正、完善、落实、检查;负责集团及各下属单位基础管理制度、流程、效率的评估、指导以及基层、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储备和发展;负责集团及各下属单
位内部管理的评估、诊断;负责集团及各下属单位经营管理计划、数据的汇总、分析;建议、参与集团及各下属单位的管理变革。
工作内容
1、CH管理大纲的归口管理。
2、负责拟订、修正、完善春和管理大纲;
3、负责督促集团下属各单位落实管理大纲各要点;
4、负责检查集团下属各单位管理大纲执行情况,并采集执行反馈意见;
5、负责组织、召集公司内外资源对管理大纲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二、基础管理的指导
1、负责集团下属各单位基础管理制度的指导建议;
2、负责集团下属各单位内部管理流程的指导建议;
3、负责集团下属各单位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督导和检查;
4、协助人力资源部负责集团各单位基层、中层主管的培训发展;
5、协助人力资源部及下属各单位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各岗位工作定额的编制;
6、协助人力资源部负责选拔中层及以上管理干部;
7、协助财务部及人力资源部负责集团各单位(子公司以上)目标考核相关工作。
三、内部管理的评估、诊断
1、负责对集团及下属各单位内部管理进行评估、诊断,并提交诊断报告;
2、负责组织、调动集团及下属各单位相关责任部门对专项管理问题、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方案;
3、负责向集团决策层提交定期内部管理报告,并提供管理措施建议;
4、负责协助、指导集团及下属各单位设置管理危机预警指标。
四、经营管理计划及数据的管理
1、负责集团及下属各单位经营管理计划的汇总,并提供分析报告和建议;
2、负责组织、调动、协调集团及下属各单位相关责任部门采集基础管理数据,并提供分析报告和建议;
3、负责为决策层提供经营管理计划的数据和建议;
4、负责集团内部重要管理文档的存档、保管和索引;
5、负责集团内部管理沟通的疏导。
五、管理变革
1、负责指导、督促、评估集团及各下属单位员工投诉及合理化建议的落实处理;
2、协助人力资源部负责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企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企业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能力素质的管理,基于资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倍受关注。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的能力素质资源的管理。
一、基于资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一般认为,资质是指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能够区分、描述工作绩效水平的的个人特性的综合表现。资质既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等比较显性的因素,又涵盖了态度、自我驱动力、自我角色识别等隐性因素。如果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对资质进行整合,资质通常可分为以下4类:
一是关键资质。用以描述对所有员工都非常重要的行为、态度因素,如业务能力、客户服务意识、个人的责任感等,它们支持组织的价值观、所期望的绩效以及企业文化。
二是职能性资质。用以描述如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工程师等专业角色所需要的、具有针对性的能力、行为和态度。
三是团队资质。用以描述一个作为整体的工作团队的特定能力和特征,比如,柔性灵活的人员流动、积极有效处理冲突、安排复杂工作的分工和进度等。
四是领导和管理资质。如今,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组织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员工的素质越来越高,内外部合作伙伴的增加等,这些挑战都向领导和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资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员工的能力素质等资质资源进行管理,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对员工的资质进行合理地评估、使用、激励和开发。基于资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先对员工的资质进行评估,确定员工实现优秀绩效所具备的资质;然后根据公司业务工作的需求,确定每一项工作对工作承担者资质方面的要求,并与员工所具备的资质相比较,确定从事该工作的最佳人选。这种以资质为平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适合组织动态发展性的要求,组织可以根据组织结构的调整、工作活动的安排,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灵活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对员工的重视。
二、构建基于资质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靠的是管理机制的构建和良好运作。一般来说,主要必须建立以下4个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