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辅导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9: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生辅导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生辅导书

篇(1)

一、数学后进生的界定

从理论上讲,界定数学后进生应当综合智力测量、人格测量和数学成绩等各项指标。然而在现行教育条件下进行这方面的测量既不易操作又不现实。事实上,多次测验的数学成绩分布足以反映一个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状况。所以,笔者将数学后进生界定为:数学成绩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学生。这里的既定目标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大纲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基本要求(能够识记、理解);第二,最低限度值。这些均能从试卷上反应出来。即“高中数学后进生”是特指智力正常而数学成绩显著低劣的学生,简称“后进生”。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程度一类的素质因素,兴趣、动机、习惯一类的人格因素,也有教育因素、身体因素。可以说,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状况,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对智力正常的学生来说,学习困难的主观因素不外乎如下一些原因:(1)缺乏数学兴趣;(2)学习态度不端正;(3)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4)不适应教学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法。

2.教师方面的原因。为了应付考试,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题型模拟训练,大考小考,考试不断,同一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反复地做,将学生本应是训练思维的脑力活动演变成了机械的重复操作,即便是概括,也是教师包办代替,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失去了积极思维的热情,从而促成了学生思维惰性的产生。学生不积极思维,造成认识上的浮浅,概括数学知识也就无从谈及了,教学质量亦相应大打折扣。

三、如何辅导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教学建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这一环节上加大力度。然而,对于后进生的转化,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1)因材施教只是说说而已,对后进生的转化多持消极态度。因而教师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对后进生应给予更加多的辅导和关心;(2)新课的引入流于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3)机械实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难以引起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共鸣;(4)赶进度、满堂灌、三年课程两年完,无遐顾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使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基础教育不是英才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容忽视。怎样转化?实施个别教育是有效的。但就目前的教育现状(后进生较多)和教学条件(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工作量大)而言,又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通过教法的改进,尽最大可能减少后进生的出现,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应该是我们关注的课题。在此,笔者给出几条建议。

1.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欲人明者必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教人者只有学高才能为人师表。为人师者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教师应要求自己尽量做到:(1)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2)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3)具备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以能力吸引学生;(4)给学生以真挚的爱。

2.在引入新课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新旧知识巧妙对应,使后进生在检索时更具目的性,为进一步的理解奠定基础。

3.针对不同程度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区别地灵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感,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概括过程。“只有当某种思想作为一个环节归入一个人的个人经验中时,这种思想才能被他掌握或理解”,“而经过自己探索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将来应用时也易于检索”。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概括其规律,并注意以下几点。

(1)展现思维过程,潜移默化整体意识,克服思维惰性。无论是形成概念还是寻找解题方法,不能只让学生感到教师的高明之处,必须暴露思维过程,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思维的挫折过程和通揽全局的思维习惯,在分析―综合问题的经历中逐步养成整体意识,克服思维惰性。

(2)注意运用比较的手段。“比较,就是把认识的对象进行对比。目的在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同(分出共同特征)和异(分出每一个被比较对象的特殊性质)”。在运用比较进行概括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而不是只让学生知道比较的结果。

(3)可以建立“模型”的内容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概括出模型。

总之,教师切莫包办代替概括过程,而应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加以教师的引导,尽可能地使他们获得概括了的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经受思维的锻炼。

5.指导学法。(1)要求学生尤其是要督促后进生写阶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这样做等于是在教给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2)提供编码策略。为使学生在接收信息后能够进行能动的信息处理――精密编码,首先必须保证如下几点:①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处理信息,不可满堂灌;②教师应准备一些不进行信息精密编码便不可完成的课题,讲究提问艺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结、统合若干知识点。

另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如何编码,也就是如何把知识有组织地存贮,使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要通过概括,帮助学生抓住某些关键的“点”和“线”,使之链接,形成覆盖全部内容的一张网。当然,为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而提出的教学建议,与正常教学是不矛盾的,只是要在上述环节中投入精力而已。

综上所述,后进生学习困难与其数学概括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提高其成绩,缩短后进生与教材要求的差距。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是仅就智力方面并排除其它因素,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的。一般而言,动机、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情况、教学条件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Robert M.Gagne.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2]Peter G.Dean.Teaching and Leaning Mathernatics.

篇(2)

高中数学学困生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体系,在实际的学习和解题当中不善于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导致数学学习的诸多问题,为了让这一状况大为改观,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其中主要侧重于学困生普遍缺乏的学习方法,包括计算以及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这也是课程改革当中提倡的重要教学理念。每一位学生在知识积累以及认知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在思考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角度,这就会出现多样化的计算和解题方法。对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算法多样化的指导当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学习需要以及不足,不能够为其过多地灌输算法,而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恰当方法。此外,教师要注重对学困生所运用的算法的客观评价,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也要中肯的给出最佳的算法。

二、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解决数学问题当中存在着一定有问题,其原因在于学困生等很多学习习惯是不合理的,而要让学困生出色地解决多样化的数学难题,首先就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以及解题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元素,而且在一道数学题当中包含着文字、符号以及图形等多N语言,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隐含条件,如果在拿到题目以后就埋头去做和不加思考获得的结果很可能是错误的,而且会白白浪费很多的解题时间。因此,数学教师要指导学困生形成审题的习惯,结合课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解题经验,同时要注重对题目的推敲和分析,充分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例如,对于函数f(x),若存在区间M=[a,b](a

三、为学困生提供展现的机会

篇(3)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学生施展“点金术”等等。 转贴于

三、在复习过程中不可忽视课本

高三复习往往时间紧张,教学内容较多,相对习题量也较多,所以有些教师在复习中抛开课本,征订大量的复习资料,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高考试题的工作,结果是极大的加重师生的负担。连续多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源于教材,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己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

四、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

1、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2、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

篇(4)

G633.6

初中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健康的心理,是学习数学的前提,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决问题的步骤

1.创设自由度

经常性的鼓励对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自由空间十分重要。曾在198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伯格教授就有这么一段话:“鼓励青年人自己去发现他们追求的东西。”同量他指出这个必须得有三个前提:一是老师的宽容心;二是老师的鼓励之态,三是老师的激励之情。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自由度。

2.搭起脚手架

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心理学中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它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是实际发展水平与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差距,他认为学生依靠成人的帮助搭起学习的框架。对学生认知发展、心理发展也是最为重要的。

3.构建支撑点

情绪的高涨使学生能与老师在课中积极配合,形成心理乃至行为上的互动 。互动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互动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与行为上的同一,也当然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方案理论依据

本方案研究的理论依据有两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的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结构理论。

1.建构主义现代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它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其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现代教学结构理论

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与老师作为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教与学和联系就是显得十分密切。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习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学习兴趣培养的辅导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与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就较低。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是要受兴趣和情绪左右。因此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2.端正学习态度的辅导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他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地学习,不依赖,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对学习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则对学习没有积极性,他不能自觉地认真学习,而总是比较消极地接受学习。

3.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辅导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规律,会妨碍学习效果。辅导方式上采用抽取学习成绩好,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和学习习惯差,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对比讨论,特别就“如何改正自己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完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的意见在班上交流,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并布置每个学生一周内写出改进自己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有什么关系,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什么优点和问题;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等。

4.考试焦虑辅导

它主要表现在考试中过度紧张,学生往往身心会感到极大的压力,身体感到不适,心跳与呼吸不正常。这些躯体症状妨碍他们在考场上的发挥,通常使他们思维混乱,不能很好地审题,粗心马虎或出现漏洞,看错行。有的在做选择题时,明明知道这题选“A”却把上题的答案“B”写上去,有的甚至出现明明简单至极的题,都要反复确认生怕不正确,延误了大量的时间,最后造成无法按时做完局面。

因此,在平时的考试中,我给学生营造适度的紧张,培养良好的心态,同时对在考试中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了分析。比如: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时,有同学怕影响成绩,担心考试失败后,同学、家长、老师对自己不好的评价而出现的心乱如麻,头脑一片空白。考试后,我就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把这个难题,考试结果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白考试中,出现的难题是正常的。我做不出来,别人未必能做出来,给自己心理松绑。在期末考试和中考前,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手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把握好在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一代新人能排除不良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干扰,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 《教育研究》 1998年1月

篇(5)

1.高中"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

1.1 智力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在思维活动中,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敏捷性可以影响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心理活动的进行速度。他们的观察肤浅、抽象概括能力差、记忆力差、注意力不稳定、理解缓慢、表述混乱,对知识不能变通,他们在学习上花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但成绩远远不如别的学生,他们约占学困生10%左右。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均有困难。

1.2 非智力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因为一项或几项非智力因素(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影响而引起学习困难,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不能逻辑分析问题。这部分学生的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差。他们约占学困生70%左右。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某些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得很好,但对于不感兴趣的或复杂的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均有困难。

1.3 外因导致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往往由于个人得疾病、家庭的变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等社会不良影响、交友出现问题或品德滑波等原因而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懒散、有的表现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行为上的不良倾向,有的心理状态下降,闹情绪或消沉,或破罐破摔。这部分学生困难原因比较复杂,学习困难表现为阶段性、局部性。他们约占学困生20%左右。他们在某一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困难。

2.心理辅导策略

2.1 克服消极心理。

2.1.1 克服戒备心理。教师需要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要,逐步克服学生的戒备心理。在实践中,我们觉得很管用的一招,就是引导"学困生"将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数学学习上来。在数学"学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数学之外的爱好或特长,如果能加以利用,使之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能很好地消除"学困生"的戒备心理。

2.1.2 克服自卑心理。教师需要降低要求,让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变"学数学"为"做数学"。需要注意的是,对数学"学困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实行"大目标、小步子",逐渐递增,实现螺旋式上升。要多给"学困生"提供小的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2.1.3 克服逆反心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是要坚决克服简单粗暴,二是要想方设法,逐步缓解或消除"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引导,引导"学困生"喜欢数学教师,喜欢数学,这一点,在高中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2.2 增强自信心 。

2.2.1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劝导,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分析落后的原因,并努力改正,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在跌倒处站起来,克服困难,努力"向成功进军"。

2.2.2 引导学生正确表现自己。高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上课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僵滞,把自己定位在"旁观者"。作为数学教师,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把自己定位在"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这样一个位置,要相信每个学生,特别是相信"学困生"。要引导"学困生"正确表现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比较大的事情,以增强自信心。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

2.3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篇(6)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29―02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从此,这个独树一帜,墨香洋溢的节日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欢迎。纵观世界各国的读书情况,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看书的人数在增加,在这其中德国人最喜爱读书。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国人对这种“谈话”有着巨大热情,即使是在电视、因特网等现代媒体十分发达的时代,他们依旧保持着爱读书的传统,地铁内,草坪上,甚至在医院的候诊室内,手捧书本埋头阅读的人都很常见。调查显示,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可见,读书已经融入到了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国也积极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开展读书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几年,我国的许多高校都纷纷开启了图书阅读竞赛,沈阳药科大学也在“世界读书日”时开启了读书活动。

在高校辅导员中开展读书活动可以推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拓展大家的读书途径,搭建新的情感互动平台,扩大书籍的影响力,实现资源共享。这项活动对于引导高校辅导员多读书,读好书,全面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读书可以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多元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储备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好方法。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莎士比亚认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品位高雅、格调清新的图书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知识和力量。信息含量大、知识覆盖面宽、洋溢时代气息的时事政治类图书, 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扇明亮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纷繁复杂、风云变幻、多姿多彩的新世界;立意高远、雅趣隽永、语言醇美、读之琅琅有金石之声的散文和诗词佳作将我们引入了绚丽多彩的境界,并能让我们品尝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甘甜;阅读名人传记可以让我们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感悟多彩人生,寻找成功的路标; 阅读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科技、文学等图书,能让我们从中了解到政治经济、大千世界、异域风情、文化科技,又能得到足不出户世事皆知的收获。

总之,读书可以使我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丰富与升华人生。辅导员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加强人格魅力的塑造,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一个不断追求、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高校辅导员,不但能够较好地做好学生工作,还会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学生也有了一种自我成长的追求。尤其是阅读成功学、职业生涯规划、典籍故事、名著、做人与处世等相关书籍会使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加成熟。如果一个辅导员品德高尚、有较高的情商,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处事得当,也同样会给学生树立榜样,并且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读书可以增强辅导员的文化底蕴,当一个人博览群书,那种挥之不去的文化气息就会如影随形地环绕在他的身边,言谈举止都有文化的能量。比如当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如果辅导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个人魅力,在谈话时能够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以理服人,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就会更加地信服你。

二、读书可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读书也是提高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好方法。高校辅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处理学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等方面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在做学生工作时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竞争压力等多重挑战,他们在自我管理、求职择业、人际交往、环境适应、角色转变、职业生涯发展、恋爱情感、心理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困惑日益突出,而且有些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较差,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认真学习素质拓展、潜能激发、创业创新、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并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中。积极引导同学们用良好的心态直面困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挫折的心理调适能力,使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以积极的、正常的心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总之, 读书可以使辅导员提高专业素质,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开展学生工作。

三、读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指点迷津、导航

读书可以对高校辅导员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读那些有营养、有品味、有价值和有着思想内涵的文字,会使自己视野开阔,心态平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习到为自身减压的方式方法。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会想到名著《飘》中的一句话,“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心情会豁然开朗起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些选择时,我们会想到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写过的一句话:“幸福是一只鞋子,合不合适,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知道”。显然,鞋子合适与否,最有发言权的是穿在鞋子里的脚,幸福是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要只在乎鞋子的光鲜亮丽,最应该在乎的还是鞋子里的脚。其实从很多书中我们都能找到人生的真谛与生活的哲理。

四、读书可以在学校营造一个良好读书氛围

在读书时,辅导员可以把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学生,在学生中也可以形成一个读者群,带动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读书的风气,也让学生在阅读中成才成长。如果说专业课教师是传授科学知识、给予学生生存的本领,那么辅导员就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适应这个社会。通过为学生推荐好书,可以让学生从书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与处世。

五、可以从读书中收获创造的惊喜

有人说,一个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功底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做一个辅导员,需要读书;做一个优秀的学习型辅导员,应该博览群书!辅导员应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读书,相信能从读书中收获创造的惊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所以,通过读书会使高校辅导员更加善于思考,在读书中积淀,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使辅导员更好地面对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赵景云.复合创新:高校辅导员角色职能的新走向[J].科教文汇,2012(11).

[2]朱红叶.实现大学生图书漂流活动经常化常态化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02).

篇(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我们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

国内首位将职业规划指导引入到中学课堂的北京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女士认为:“一种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倘若在初中阶段就引导孩子对兴趣、气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初步了解,进一步认知和探索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和该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解决大学毕业后的择业和就业问题就会容易很多。

在我国,孩子们一般是在十二、三岁开始上初中,到十四、五岁初中毕业。处于自我独立意识增强心理断乳期的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链条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他们对职业世界探索需求,引导他们认清自我,培养对待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意识,掌握搜集整合筛选评估所获得资料的方法,了解社会市场对职业需求变化,对外在环境与工作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为初中毕业后马上就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好积极的准备,必将成为初中阶段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要务。

目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是被忽略的。很多包括一些教师也认为读出好成绩是头等大事,选择职业是大学毕业之后的事情,过早地涉猎职业的事情耽误孩子学习,在中小学就关注职业方面的教育未免早了点。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的法规和系统要求满足中小学生早期职业认知的需求,更不要提及指导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的具体标准。近些年一些南方沿海地区在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但大多数学校仍都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职业成熟度是个人职业发展状况与其职业发展阶段需相互对应,处在探索阶段的初中生职业成熟度将会包括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决策态度两个方面。职业成熟度是一个动态的与“心理成熟度”和“个人准备程度”密切相关的概念。职业生涯辅导是建立在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特点优势、兴趣、潜能进行探索,积极主动地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对未来人生及其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规划更好地安排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1.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金河学校初中三年级学生。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职业成熟度分数低于平均分一个标准差,身体健康,有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愿望者;(2)能主动和他人交流、愿意将一些感受同他人分享者;(3)能够按时参加每次团体活动。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有:(1)性格内向不愿同其他成员分享交流者;(2)不能保证足够时间参与者;(3)不愿意尊从活动安排者。经过面谈筛选初三男女各12名学生参加,将入选学生按班级分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

2.研究干预阶段

2.1确定团体辅导时间、地点和道具

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最后两节课,持续4周共8次辅导活动。地点选在金河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后备场地为三楼小会议室。彩笔、学生胸卡、白纸、影音设备等。

2.2优化干预方案

干预人员系研究者本人,对教育学、团体心理学领域有广泛的涉猎,具有中学教师资格证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有一定咨询工作经验,能够准确掌握实验伦理原则。干预主题在初步了解初中生职业成熟度况状和与参加实验的同学们的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基础上确定,确定研究目标通过八个主题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活动,自编团体辅导方案——我们从这里起航!

2.3干预实施过程

本研究干预具体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评估期、介绍期、活动期、评价期。评估期:研究者真诚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参与实验学生的讲述,告之团体辅导活动的时间安排和地点,签订团体知情同意书。介绍期:将团体辅导的性质、活动方式、次数、结束时间告之学生,介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问题,与学生保持顺畅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认可与配合,此期在干预第一周完成。活动期:领导者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氛,使得团体活动有效运作,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评价期:使用《初中生职业成熟度》对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后测;通过与干预前调查数据比较来探讨团体方案对提升职业成熟度的效果,同时为促使活动目标实现,在整个活动进行过程中进行及时反馈,干预结束后收集成员自我总结,干预结束两个月后进行追踪测试评估探讨团体辅导干预持续效果。

3.研究评价阶段

3.1实验组成员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估分析

3.1.1实验组前测、后测差异比较

对实验组各个维度的前测值和后测值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在处理后独立性、职业世界知识、职业决策态度与处理前有显著差异,职业成熟总分、自信心、职业自我知识、职业决策知识指标与前测相比差异极显著。

3.1.2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试差值比较

实验组职业世界知识和职业决策知识以及自信心变化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动性、独立性、稳定性、职业自我知识和成熟度总分的变化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功利性和决策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于提高初中生职业成熟度效果较为明显。

3.1.3讨论

实验组职业世界知识和职业决策知识和自信心变化值与控制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动性、独立性、稳定性、职业自我知识和成熟度总分的变化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本次团体辅导的重点为接受悦纳自我、增强自信、激发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其中穿插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讲授和讨论,成员对自己未来发展产生积极期待,初步制定职业生涯定向;另一方面,团体辅导活动中的信任温暖的氛围让成员敞开心扉大胆探讨解决问题办法,还有快乐热身运动和情境模仿促使学生全情投入活动中,活动感悟颇多,并能将活动中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之中。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功利性和决策态度”两个维度上前后测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原因是功利性和决策态度受现实社会影响长期形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而我们只提供8周团体辅导,想在短时间内仅仅通过团体辅导途径来改变其决策态度和功利性,是非常有难度的。

3.2.实验组团体辅导活动中期评估结果与分析

团体成员对自我的表现都比较满意,遵守团体的契约状况良好。但仍有14.15%的报告未能注意自己对团体指导者的反应,29.67%的成员可能会标定自己和他人,51.78%的成员会询问别人的问题和给予他们忠告。这些表现和他们的年龄特征分不开,因此会自然地带入团体中。在第五次会面是通过和成员探讨这些行为表现,在后续的活动中有较大改善。

3.3实验组团体辅导活动结束效果评估分析

通过《团体咨询效果评估表》中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回答,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成熟度有较大的提高。83.27%成员表示对职业生涯选择更有信心,他们明确了到清晰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80%成员初步形成了暂定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其实初中生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人格等各个方面都还未定型,团体辅导真正能帮助他们的是激发职业生涯意识,拓宽职业世界的视野,培养进行职业生涯抉择的能力,而形成真正的职业选择只是次要的,目前也只是暂时的或者大方面的选择,不可能具体细化,通过团体职业生涯辅导所有成员对自己的未来生涯发展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合理的抉择。

3.4实验组追踪性评估结果与分析

对照组并没一直处在自然学习状态中,在取得对照组后测数据后,为对照组和未参加团体辅导的同学们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指导,所以在团体职业生涯辅导干预研究结束两个月后,只对实验组被试采用问卷调查进行了追踪性评估。将实验组后测数据与追踪数据进行T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团体职业生涯辅导产生了长期效果,效果得到了维持。

3.5小结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初中生能否升到上一级学校学习是老师和家长最密切关注的,他们多数认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太早,职业选择和初中生距离还很遥远。职业价值观、职业自信心、职业兴趣等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却是关系到学生职业抉择、未来规划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专业职业指导人员的关注。而职业生涯团体辅导不仅仅只针对初中学生,可应用到不同年级学生,重视学生早期职业观念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形式,职业生涯辅导再早也不为晚。

真诚和谐的团体氛围有助于成员共同分享和思考,都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的成员们,希望对自我有更深度的了解同时也想借助外界的力量解决自己在职业规划中的困惑,使自己更加成熟。

活动形式多样,各种咨询理论综合应用,职业生涯团体是各种咨询理论综合应用的结果,比如接受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理念的指导,营造真诚、和谐、信任、不评判的团体氛围;职业生涯团体活动形式多样,有活泼的热身活动、个人思考、团体分享、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的活动可以有效弥补单纯课程讲授所带来的被动和疲乏感,让成员感到新奇,提升和维持成员参与团体的热情和动机,达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4.提高初中生职业成熟度的策略

4.1自我探索与自我提高

一方面可以在学校的指导下做一些自我探索性的测验,对自己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等有所认识,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发现和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比如让学生在一些校内部门团委、阅览室、接待室等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自己组织校园艺术节、演讲比赛、读书汇报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职业生涯教育在中学校园内的深入开展。

4.2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多渠道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初中阶段,以探索和计划为主,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与任务,促使他们对自我进行了解,以及对职业世界的认知和提高职业决策能力需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特色发展课程,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组织体验活动,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意识,增强自信心。学校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如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推荐职业生涯方面书籍杂志或者电视节目引导学生掌握职业发展趋势,了解未来想从事职业的相关技能要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等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环境因素相结合,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掘地方资源,邀请社会人士参与职业生涯教育。对职业生涯问题进行交流,还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他们自己从事的职业,回答学生关心的职业问题,加深学生对各种职业的了解和对职业生涯设计意义的认识。学校有必要针对性地了解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开展集体心理辅导,及时提供职业生涯咨询,同时加强抗挫折的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是初中生职业成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学校开展以学生为本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不只是专业职业生涯辅导人员努力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进来,为促进学生职业成熟做出更大的贡献。

4.3家校合作,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

家长本身也可以在工作之余关注一些社会上的职业信息,有机会带着孩子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孩子职业世界的认识范围。学校组织学生进入实际职业场所比如工厂、企业、机关、社区等进行考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了解各种工作的特质以及工作者角色,试探自己是否喜欢未来想从事的工作中工作者的状态。实践参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和生活,提高对工作世界的认识,增强就业、创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吴志兰.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1-290.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70.

篇(8)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众化的急速来临与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精英认识的惯性矛盾,造成认识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以至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还具有教育功能。”图书馆是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要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开辟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的新领域,这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读者服务职能拓展的需要,是图书馆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1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强调“就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机制,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几乎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与其信息的不健全、信息通道的不流畅有一定关系。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建立一个健全的、完备的、高效的就业信息资源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主动地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2 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就业指导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

2.1 作用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是教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集现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与设备、各种信息载体与获取途径为一体的信息采集、组织加工、保存与传播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以读者和信息用户为核心,拓展信息服务工作范围,主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这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对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专题服务,开发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通过文献深加工而形成“综述”、“述评”,有助于大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动态信息。体现了“读者第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2.2 优势

2.2.1 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有采集实体文献资源和搜集虚拟信息资源的制度,能入藏与择业和就业指导有关的书刊、音像资料等;还能联系各类型人才市场和毕业生招聘会的组办者,索取人才招聘信息。这是图书馆开展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服务的资源保证。

2.2.2 网络资源优势

网络条件下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呈条块结构,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各类图书馆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构建了互助的协作关系,资源共享。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图书馆大多具备了较强的联网检索能力,毕业生可直接上网查找国内外就业信息。这是图书馆开展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信息网络保证。

3 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内容

3.1 建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服务中心

大学生信息素质包括对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识,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定、查寻、评价、组织和有效生产、使用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图书馆要利用自己的信息、人员、技术、环境方面的优势,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重视图书馆资源优势的宣传,努力建设自己的网络主页,设指南性栏目、就业信息资源介绍、检索技巧导引、图书馆bbs等多方面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保证,要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必须具备充分的信息资源,从网络、杂志、报刊等处多方收集信息,评价和选择各类文献,实现合理馆藏,扩展学科信息知识的覆盖面。

3.2 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建设

就业信息包括就业政策信息、就业形势信息和人才需求信息。国家就业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需求情况而制定的就业行为准则,包括就业体制、程序、时间等。图书馆就可以向大学生们提供经整理的就业形势与政策信息,让他们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了解有关城市或有关单位接受大学生的政策条件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形势;根据最新就业信息,分析预测就业形势。图书馆应系统地整合学院的专业设置、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信息,结合企业用人要求等,建立就业信息体系,并与和其他网络系统联通,使就业的信息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实用化,便于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地进行选择,更好地把握择业方向。

3.3 提供就业信息咨询

就业信息具有时效性、周期性、专指性、复杂性等特点,图书馆可以搜集相关时效性强的信资料,及时为学生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口头咨询、发放调查问卷、观察总结等多种途径主动了解学生的现时需求和潜在需求,做好相应记录,建立用户需求档案,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4 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的实践

4.1 加强就业文献阅读引导

(1)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开展阅读引导教育的基础,图书馆应根据各种反馈信息,完整系统地入藏大学生就业内容的书刊文献和网络信息,搜集和整理就业政策法规、有关就业的文献精神及职业需求的文献信息,要宣传和报道就业政策、求职信息,帮助大学生贯彻执行国家的就业政策,系统掌握大量准确的职业需求信息,订购专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报刊,在现刊和过刊阅览室中常年设置就业信息专题书架,专题书架实行开架阅览,通过阅读类似《成功心理与人才发展》、《择业就业:大学生求职指南》、《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剖析》、《当前大学毕业生低签约率的实证分析》、《经营自我与创造性经营》、《如何体现你的素质》、《企业招聘与企业文化的匹配探析》等资料,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素质。

(2)编制就业信息专题书目,并把馆藏中最新就业信息书目、索引和重要信息原文及时传到图书馆网页上,便于毕业生多途径查询。另外安排专人或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举办专题讲座、读者座谈,开展书评、评选读书标兵等活动,如,“信息素养在择业中的作用”、“个人素质与企业文化”、“网络环境下如何搜集和利用信息”、“如何适应大众教育下的就业形势”等帮助学生分析、预测本年度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掌握搜集最新就业政策信息的技能。

4.2 举办就业信息能力讲座,提高求职技能,提升求职效率

图书馆要完整系统地搜集、整合网络信息和视频资料,并编制专题视频目录,举办就业视频讲座和专题报告,加强就业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图书馆员要主动做好视频资料的导读,如“网络环境下如何搜集和利用信息”、“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技巧”等,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和择业素质,写好求职信和自荐材料,客观地宣传自己和推销自己。图书馆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把静态文献信息与社会动态信息相结合,更直观地了解就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以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效率。

4.3 网络导航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图书馆具备了较强的联网检索能力,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获取能力、检索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训,网站上开设“就业教育”专栏,并成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主要窗口,可设“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招聘信息”、“求职信息”、“求职技巧”、“就业讲堂”等栏目,指导大学生系统搜集有关的就业信息,整理相关就业政策法规,解答大学生有关就业的咨询话题,为其选择职业提供合理化建议或可行性意见。将网内外的就业信息资料按著录格式标准化、检索点规范化,以及检索途径便捷化的要求;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书目数据库”,并根据毕业生的需求、本校学科专业和文献类型,有选择地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通过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联结,供馆内外用户使用,促进就业信息资料网络化的共建、共享。

4.4 就业信息的加工、分类

就业信息资料形式多样,有成册的书刊型、报刊复印的零散型和网上下载的活页型等,收藏保管困难,也不利于应用。可采取以下方法加工装订:有关就业的政策、条例等指导性文献,以发表的时间为序装订成册;从报刊和网上收集到的零散信息资料,按就业的内容和类别进行装订。依据就业信息的内容性质,按《中图法》分类,再根据信息产生的时间作书次号,把相同内容、类别的信息资料集中在一起,并按时间先后排序,以便于毕业生按类别查阅特定时间的信息资料。

4.5 分层次提供就业信息咨询

图书馆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其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1)辅导性咨询。根据毕业生需求,咨询馆员辅导毕业生查找和利用就业文献信息,并解答问题。(2)指导性咨询。即以个体为对象,咨询馆员将毕业生引向信息源,指导其查阅各种就业信息资料。(3)检索性咨询。一般有两种取向:一种是数据、报摘类信息检索,包括招聘人数、改革要点、就业趋势等;另一种是文献,全文类信息检索,它需要从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方面进行系统检索,提供咨询服务。

5 结语

图书馆既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习资源中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服务,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就业信息意识、确立择业竞争意识,端正择业就业思想的过程,也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色服务。建立一个健全的、完备的、高效的就业信息资源体系,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帮助。通过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实践:阅读引导;举办视频讲座,实施网络导航,重视就业信息的搜集、加工、分类与利用;开展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式,使图书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走出一条信息服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篇(9)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众化的急速来临与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精英认识的惯性矛盾,造成认识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以至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还具有教育功能。”图书馆是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要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开辟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的新领域,这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读者服务职能拓展的需要,是图书馆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1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强调“就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机制,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几乎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与其信息的不健全、信息通道的不流畅有一定关系。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建立一个健全的、完备的、高效的就业信息资源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主动地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2 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就业指导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

2.1 作用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是教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集现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与设备、各种信息载体与获取途径为一体的信息采集、组织加工、保存与传播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以读者和信息用户为核心,拓展信息服务工作范围,主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这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对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专题服务,开发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通过文献深加工而形成“综述”、“述评”,有助于大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动态信息。体现了“读者第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2.2 优势

2.2.1 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有采集实体文献资源和搜集虚拟信息资源的制度,能入藏与择业和就业指导有关的书刊、音像资料等;还能联系各类型人才市场和毕业生招聘会的组办者,索取人才招聘信息。这是图书馆开展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服务的资源保证。

2.2.2 网络资源优势

网络条件下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呈条块结构,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各类图书馆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构建了互助的协作关系,资源共享。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图书馆大多具备了较强的联网检索能力,毕业生可直接上网查找国内外就业信息。这是图书馆开展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信息网络保证。

3 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内容

3.1 建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服务中心

大学生信息素质包括对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识,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定、查寻、评价、组织和有效生产、使用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图书馆要利用自己的信息、人员、技术、环境方面的优势,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重视图书馆资源优势的宣传,努力建设自己的网络主页,设指南性栏目、就业信息资源介绍、检索技巧导引、图书馆BBS等多方面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保证,要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必须具备充分的信息资源,从网络、杂志、报刊等处多方收集信息,评价和选择各类文献,实现合理馆藏,扩展学科信息知识的覆盖面。

3.2 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建设

就业信息包括就业政策信息、就业形势信息和人才需求信息。国家就业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需求情况而制定的就业行为准则,包括就业体制、程序、时间等。图书馆就可以向大学生们提供经整理的就业形势与政策信息,让他们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了解有关城市或有关单位接受大学生的政策条件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形势;根据最新就业信息,分析预测就业形势。图书馆应系统地整合学院的专业设置、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信息,结合企业用人要求等,建立就业信息体系,并与和其他网络系统联通,使就业的信息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实用化,便于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地进行选择,更好地把握择业方向。

3.3 提供就业信息咨询

就业信息具有时效性、周期性、专指性、复杂性等特点,图书馆可以搜集相关时效性强的信资料,及时为学生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口头咨询、发放调查问卷、观察总结等多种途径主动了解学生的现时需求和潜在需求,做好相应记录,建立用户需求档案,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4 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的实践

4.1 加强就业文献阅读引导

(1)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开展阅读引导教育的基础,图书馆应根据各种反馈信息,完整系统地入藏大学生就业内容的书刊文献和网络信息,搜集和整理就业政策法规、有关就业的文献精神及职业需求的文献信息,要宣传和报道就业政策、求职信息,帮助大学生贯彻执行国家的就业政策,系统掌握大量准确的职业需求信息,订购专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报刊,在现刊和过刊阅览室中常年设置就业信息专题书架,专题书架实行开架阅览,通过阅读类似《成功心理与人才发展》、《择业就业:大学生求职指南》、《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剖析》、《当前大学毕业生低签约率的实证分析》、《经营自我与创造性经营》、《如何体现你的素质》、《企业招聘与企业文化的匹配探析》等资料,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素质。

(2)编制就业信息专题书目,并把馆藏中最新就业信息书目、索引和重要信息原文及时传到图书馆网页上,便于毕业生多途径查询。另外安排专人或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举办专题讲座、读者座谈,开展书评、评选读书标兵等活动,如,“信息素养在择业中的作用”、“个人素质与企业文化”、“网络环境下如何搜集和利用信息”、“如何适应大众教育下的就业形势”等帮助学生分析、预测本年度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掌握搜集最新就业政策信息的技能。

4.2 举办就业信息能力讲座,提高求职技能,提升求职效率

图书馆要完整系统地搜集、整合网络信息和视频资料,并编制专题视频目录,举办就业视频讲座和专题报告,加强就业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图书馆员要主动做好视频资料的导读,如“网络环境下如何搜集和利用信息”、“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技巧”等,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和择业素质,写好求职信和自荐材料,客观地宣传自己和推销自己。图书馆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把静态文献信息与社会动态信息相结合,更直观地了解就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以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效率。

4.3 网络导航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图书馆具备了较强的联网检索能力,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获取能力、检索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训,网站上开设“就业教育”专栏,并成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主要窗口,可设“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招聘信息”、“求职信息”、“求职技巧”、“就业讲堂”等栏目,指导大学生系统搜集有关的就业信息,整理相关就业政策法规,解答大学生有关就业的咨询话题,为其选择职业提供合理化建议或可行性意见。将网内外的就业信息资料按著录格式标准化、检索点规范化,以及检索途径便捷化的要求;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书目数据库”,并根据毕业生的需求、本校学科专业和文献类型,有选择地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通过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联结,供馆内外用户使用,促进就业信息资料网络化的共建、共享。

4.4 就业信息的加工、分类

就业信息资料形式多样,有成册的书刊型、报刊复印的零散型和网上下载的活页型等,收藏保管困难,也不利于应用。可采取以下方法加工装订:有关就业的政策、条例等指导性文献,以发表的时间为序装订成册;从报刊和网上收集到的零散信息资料,按就业的内容和类别进行装订。依据就业信息的内容性质,按《中图法》分类,再根据信息产生的时间作书次号,把相同内容、类别的信息资料集中在一起,并按时间先后排序,以便于毕业生按类别查阅特定时间的信息资料。

4.5 分层次提供就业信息咨询

图书馆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其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1)辅导性咨询。根据毕业生需求,咨询馆员辅导毕业生查找和利用就业文献信息,并解答问题。(2)指导性咨询。即以个体为对象,咨询馆员将毕业生引向信息源,指导其查阅各种就业信息资料。(3)检索性咨询。一般有两种取向:一种是数据、报摘类信息检索,包括招聘人数、改革要点、就业趋势等;另一种是文献,全文类信息检索,它需要从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方面进行系统检索,提供咨询服务。

5 结语

图书馆既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习资源中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服务,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就业信息意识、确立择业竞争意识,端正择业就业思想的过程,也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色服务。建立一个健全的、完备的、高效的就业信息资源体系,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帮助。通过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实践:阅读引导;举办视频讲座,实施网络导航,重视就业信息的搜集、加工、分类与利用;开展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式,使图书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走出一条信息服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篇(10)

互联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巨大而无形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中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自制能力差、社会认知能力不够和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等原因,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聊天而不能自拔,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厌恶学习,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据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可见,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将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以网络为媒介,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视为网络的负面影响。

一、我校学生受网络负面影响的情况调查及其分析

网络对学生具有负面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那么,我校高中生受网络负面影响程度怎样?通过问卷调查,选取问卷中的部分内容来分析,以便了解我校高中生受网络负面影响的程度。

1.学生上网的地点,每周的次数,每次的时间情况

调查显示,从学生选择上网的地点看,有23 %的学生选择学校附近的网吧,有54%的学生选择用家里电脑上网,有14%学生选择利用学校机房电脑上网;从学生每周上网的次数来看,有34%的学生每周上网两次以上,有10%的学生每周都上网,仅有8%的学生每周不去上网;从上网时间的长短来分析,有26%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其中有10%的学生上网超过4小时,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校期间上网还是比较多的,给学习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若是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如果每周经常上网将严重影响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失去信心,厌恶学习,甚至辍学。

2.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态度、目的的情况

调查显示,有62%的学生“想拥有自己的电脑,自由自在地上网”;有82%的学生认为上网有利有弊,需要指导;有26%的学生认为“学习没意思,太紧张,上网聊聊天,玩玩游戏”;有42%的学生上网是“网络内容多,能丰富生活,增长见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的一部分,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网络有利有弊,但都渴望能经常上网;学生上网的态度多是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如果时间久了或许就变成逃避学习的压力,学生上网的目的并不明确,愿望是想利用网络学习,结果是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或学习问题的答案,把学习任务完成了事,并不用心去思考。

3.网络对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情况

调查显示,在回答“当父母不允许你上网时,你采取的措施有”,有16%的学生选择欺骗父母,偷偷上网去,有66%的学生会跟父母沟通争取父母支持。学生受网络的影响已经超越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去满足上网的目的;在回答“你希望在网上找到学习的捷径吗?”有54%的学生希望在网上找到学习的捷径,仅有12%的学生希望踏踏实实地学习。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去求学,总想找些学习的捷径,通过不劳而获去获取学习的成果。回想起平时的作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答案或考试时利用网络传播答案就不足为怪了。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不进营业性的网吧、游戏厅等有害青少年健康的场所。”的认识,仅有52%的学生认为要好好遵守,有10%的学生认为“别人去,我也去”,还有12%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允许去的,去了更有刺激,能让同学佩服,有自豪感”,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有不小比例的学生受网络的影响已经失去对《学生行为规范》的遵守,也失去对自己的评判的准则,产生从众的心理,更有甚者,学会以叛逆为荣,显示自己的个性。

在回答“上网通宵被老师查到,你怎么做”时,有24%的学生坚决不承认错误,甚至有10%的学生进行软抵抗,认为老师也没办法;当上网被老师查实,并对你进行公开处罚时,仅有34%的学生认为自己错了,接受教育处罚,有48%的学生认为“很倒霉,让老师查到了”,甚至有12%学生进行“软抵抗,捣乱,让老师不好过!”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受网络的影响已经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我校学生受网络影响的疏导措施

网络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我们应认真总结和反思,寻找各种方法去预防、控制、消除网络的不良影响,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加强学校网络教育和网络道德建设,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我们应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教师应引导学生上网行为,通过校园网络,学生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沟通,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教师也可以监督学生上网,引导他们浏览优秀网站,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地给予教育和帮助。我校现在已经有不少班主任能与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来交流,建立班级QQ群,老师与学生通过QQ平台进行沟通,避免学生面对老师产生紧张感;也有一些老师和学生通过空间互访来彼此了解,建立情感上的相融。

其次,要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学生对网络功能的认识。许多学生沉溺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除了它们本身的吸引力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真正认识网络,对网络的其他功能知之甚少。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技术课程和有关上网方面的课程,指导学生科学使用网络,当真正体会到网络的方便快捷,就会自觉地把它当作学习工具。各科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学科网站,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再次,进行网络道德建设,重视青春期教育。学生还处于青春期时期,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树立道德责任感。也要进行青春期教育,引导他们对青春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因青春期的困惑而去光临一些不良网站。这样,学生才能认识自我,做到自律,自觉地遵守网络规范,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

最后,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开展成人成才教育,也是间接地预防、减少学生受网络负面影响的有效措施。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向学生开放图书馆,举行校园篮球赛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课余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以免他们将课余时间全部投在网上,染上网瘾。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获取他人的赞誉,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他们掌握一些人际交往技巧,促进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

2.家长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有益地利用网络教育孩子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家长要陪同孩子一起学习一些网络知识,引导孩子科学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生活、娱乐,教育孩子学会遵守网络文明规范,知道不文明上网带来多大的危害,要教育孩子具有社会责任感,真正成为孩子网络教育的引导者和监护者。

其次,作为家长应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孩子私自去网吧上网。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些什么,心里在想些什么,多与孩子交流。从我调查的上网学生知道,留守儿童上网的较多。许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要学会放下家长的姿态,多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比如与孩子一起上网,浏览一些有意义的网站,或就某些新闻事件展开讨论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基础,了解孩子对问题的态度,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疏导、纠正,培养网络安全意识和遵守网络文明的责任感。

再次,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上网的时间。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和上网计划,做到有章可循,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学生上网多半利用课余时间,或是在家里,或是在网吧,家长要配合学校一起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管理,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有效地利用家校之间的联系培养孩子自律的上网行为。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及家庭教育的监管和引导是疏导学生受网络负面影响的较为有效的措施。网络的覆盖面广,受负面影响的学生数量也多,要全面地、有效地防范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优质的网络资源、优美的网络环境,人人遵守网络文明规范,正确引导学生上网行为。

上一篇: 财务部门年度总结 下一篇: 挂职干部季度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