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9: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医药先进汇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6号文件为纲领,以《湖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为标准,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需求为目标,以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开展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力争到2012年把我县建成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二、主要目标
把我县中医院建成国家标准的中医院(100张床位标准);县医院中医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中心中医科、中药房达到国家标准;县中医院建成3个重点专科,县医院建成1个中医重点专科,5个乡镇卫生院形成专病专药特色;乡村医疗服务机构能够使用中医中药实用技术;培养一支广受群众信任的中医中药人才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建好县中医院
1、房屋建筑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开放病床120张,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室、院内生活服务区综合配套,标准化建设。
2、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梯队结构。通过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等方式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名医,引进一批中医中药人才,返聘一批知名老中医做临床、带徒弟。
3、在消化内科和慢病治疗上形成特色,建成专科。
4、运用中医中药特色文化,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
(二)建好中医科和中药房
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上要做到房屋、设施、人才三配套。
(三)做好中医药的继承工作
组织专人开展中医药古典医籍、历代医家学术思想、民间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四)加快培养中医药临床骨干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5年内,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人掌握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县每年要引进3—5名中医中药大学本科毕业生;全县每年要选送10人以上到上级中医院接受培训;每年对村医开展2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每两年开展一次县级名中医评选活动,并给予奖励。
(五)推进中医药科学普及
加强中医药科普工作,县科协和卫生部门要通力协作,把中医药科普纳入全县科普规划之中,统一管理,统一实施。
(六)积极开展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
创造条件在1—2个乡镇开展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县政府成立创建中医先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研究1次创建工作,解决1—2个突出问题。
(二)加大投入
坚持中医院的公益性质,落实中医院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补助政策。支持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家给予项目支撑的同时,适当给予资金配套,并减免有关建设规费。设立中医药人才培养政府专项基金,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奖励名中医。
(三)完善政策
符合规定的中医诊疗项目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优先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付范围,并合理确定费用支付标准和报销比例,鼓励患者使用中医药。
五、具体工作
(一)准备阶段:年1月至6月
1、纳入规划:县、乡两级政府把中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成立组织:县、乡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卫生等部门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开展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
3、调查摸底:按照全县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辖区内中医药机构、人员现状全面系统的进行调查,乡镇卫生院在调查中,要摸清当地中药材种植情况底子。
4、制定方案:县、乡两级政府,按照标准要求制定印发辖区创建工作方案,并按方案组织实施。
5、宣传发动:县、乡两级分别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创建工作措施,解决创建工作有关问题。同时分别召开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领会创建工作意义,明确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创建工作指标,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
6、制定相关工作计划:①根据中医药资源现状,制订“中医药资源配置计划”,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②按照标准要求,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参加省、市举办的高等函授教育和中医继续医学教育,办好县中医院开办的中医药普及班,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对中医药人才进行有计划培养提高。③根据医学会的职能和特点,制定“中医药学术活动计划”,发掘和整理名老中医经验和民间土单验方。以中医院为中心每年召开中医药学术活动两次,编辑出版县中医药期刊。④根据中医特色,制定专科专病建设计划,创建周期内全县要建成4个重点专科,5个乡镇卫生院具有1—2个专病专药特色。
(二)实施阶段:年6月至年6月
全县上下按照《方案》、《标准》、中医院建设等有关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将长远计划与短期安排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突出重点,抓好薄弱环节,确保创建工作整体推进。对各级职能单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1、县、乡两级政府
①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好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及时召开年度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安排落实有关中医创建专项经费。
②立足本地中草药资源优势,将适宜种植、适销对路的中草药种植和药源开发利用列入扶贫开发项目。建立比较稳定的药材种植基地,同时给各卫生院、所及村卫生室划拨0.5—1亩固定的药材种植地,采取自种自采中草药的方式,降低医药费用成本,受益于广大农民。
③向人大汇报中医先进县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④反馈人大提出的有关中医药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情况。
2、县卫生局
①当好县政府参谋,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
②将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工作考核,并及时通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③按计划组织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及学术活动。
④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及时进行检查督导。
⑤每年安排实施中医药、科研项目1—2项。
⑥及时填报有关创建工作表册。
3、有关部门
药监部门要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支持中药产业发展;发改部门要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科技部门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业部门要负责中药材种植规划制定和生产技术推广,抓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板块基地建设;林业部门要指导木本中药材生产,加强对珍贵稀有药材的保护;财政部门要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税务、宣传、人事、国土资源、物价等部门都要在支持中医药发展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4、县中医院
①制定年度中医药人员培训计划及学术活动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②每年牵头开展1—2项中医药科研项目。
③年1—2个重点专科达标,年2—3个重点专科通过市级验收达标。并带动5个以上乡镇卫生院具有专科专病特色。
④建设周期内引进中医药诊疗新技术、新方法2项以上,并收到良好的效益。
⑤设立中医基层指导科,每年下基层指导中医药业务工作不少于6次,组织基层培训不少于10人次。及时指导中药材种植,为当地中草药种植提、供、销服务。
⑥周期内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总值达每床位6000元以上,建设中医药制剂室并投入使用。
⑦巩固充实二级优秀中医院内涵,按中医先进县建设标准评分达280分以上。
5、乡镇卫生院
①当好当地政府参谋,及时向政府汇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②抓中医科室、中医药人员配套建设。年各院中医科室落实到位,2010年中医药人员到位,人数达医药人员总数的10%以上。
③按计划落实中医药人员进修、培训,积极参与中医药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
④制定辖区中医药技术指导、培训计划,对卫生所、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中医药技术指导及业务培训。
⑤按计划组织辖区内应训对象,及时参加县以上培训。
⑥因地制宜开展中医专科专病特色建设。
⑦充分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建好药材基地,采取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的方式,降低医药成本,惠及于民。
⑧周期内评分达165分以上。
6、村卫生室
①按时参加县、乡两级组织的技术培训,熟练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
②接受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做到门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出诊有记录、传染病有报告。
③种好药材基地,充分利用中医药大力开展预防保健活动。
④面向村民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每年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宣传专栏不少于4期。
⑤周期内按标准评分不少于130分。
(三)自查阶段:年6月至12月
61岁的王建中,可谓享誉中外医学界的名人,40年从医生涯,他攻克了许多疑难病症。他身为嘉峪关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同时又是市中医学会理事。他曾荣获“先进卫生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十佳医务工作者”等称号,还连续三届任市政协委员。
由于在医学上有重大突破,王建中多次应邀赴日本、新加坡、美国,为国外医生讲学。他首创的“三联祛痘疗法”,还在美国国际医疗产品展览会上荣获“科技产品一等奖”。他的事迹相继被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文汇报、中国医药动态报、美国星岛日报等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并被收入《中国名医列传》、《中医绝技荟萃》等书中。
王建中于1998年首创“痤疮三联疗法”,是一种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快速、高效、新型的祛痘新方法。该法克服了单一疗法诸多不足,以内调分泌系统,外用中药面膜迅速杀灭螨虫及痤疮杆菌,再配合王氏祖传护肤膏拔毒素、护肤消斑、确保愈后不留疤痕。该疗法标本兼治、内外同时给药,短时间内清除面部皮脂腺炎症、杀灭螨虫及痤疮杆菌,解决青春痘发病根源。该疗法见效快,通常一周后,患者面部的丘疹、脓疱、瘙痒就会明显减轻或消退,皮脂腺炎症减轻,面部油脂明显减少,新出皮疹干枯。10年来,此法已被国内外200多家美容院所采用,王建中研制的祛痘系列产品还销到了国外。
新疆乌鲁木齐市的霞琳美容院、佩玉美容院、东英美容护肤中心等几十家美容机构,自1998年开始采用王建中的祛痘技术后,因为效果显著,至今使用王建中研制的系列祛痘产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顶尖一族美容院、格莱美美容美发中心、雕刻人生美容院等30多家美容机构与王建中的合作也达10年之久;兰州市发轩美容院、银川市宁兰美容院等全国几百家美容机构,都是王建中医师的常年合作伙伴。
另外,王建中在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特别是顽固性银屑病、黄褐斑、荨麻疹、斑秃、皮炎、手足癣、皮肤过敏性疾病等方面经验丰富,治愈病人达万人之多。
如今,每天慕名找王建中诊病和学技者络绎不绝。因此,王老愿意将毕生的临床经验、一身的精湛医术传给更多人,真正做大健康事业。
地址:735100甘肃嘉峪关市镜铁西路8-1号 嘉峪关市中医药研究所
电话:0937-6224651
13830198116
13919325271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县政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把中医药工作列入“**农民健康行”活动主题,成立了“**农民健康行”**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中医药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按照《湖南省中医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了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地位。将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纳入了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并提到议事日程,中医院经费实行了财政预算,今年预算安排45万元。2006年,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二)突出网络建设,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一是加强中医院建设。目前中医院拥有业务用房9400平方米,开放病床101张,年门诊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术1500台次。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8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35%。2009年与2005年相比,中医院资产总值由17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增长23%。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县政府决定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到马鞍新区,计划征地30亩,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总投资4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和环评工作,省发改委已立项呈报国家发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设计正在抓紧进行。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县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3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治河渡卫生院地处城郊,面对县级医院的竞争压力,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该院桥头门诊部全部为中医药科室,其中医药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20%。团洲卫生院有中医药技术人员10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30%。能提供中草药300多种,中成药100多种,同时,注重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了辖区内农民健康档案,针对个体差异,为农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医药治疗方案。全县50%的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突出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逐年显现。
通过专科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重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其中,县中医院的骨伤科是该院的拳头科室,也是省级重点专科。该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总数的40%。中医院的针灸康复科、颅脑外科、中风专科日益受到全县人民信任。治河渡卫生院的肝病专科已开设10多年,在全县享有盛誉,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县注市中心卫生院设有中医骨伤科、中医肝病专科、风湿理疗专科、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科等四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牵引、小针刀和封闭等项目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的定点介入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医定点介入治疗患者234人次,中医中药治疗患者245人。2009年上半年全院中药收入43.1万元。通过专科的建设,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养,中医药人员素质逐步提高。
一是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采取师承教育、外出进修等形式,培养12名县级中医药技术骨干。二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员。以集中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共选送110人参加了中医药大中专学历教育,已有68人获得毕业证。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四是采取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来**传授学术经验。并选派48人到市中医院参加了“冬病夏治”技术培训活动。
二、困难和问题
(一)中医扶持政策难以到位。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但没有像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一样发展中医事业,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一是中医院预算经费没有增加。我县中医院预算基数为45万元,且去年和今年没有变化,而医院各项费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长要求,预算严重不足。二是中医专项经费没有列入常年预算安排。
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建设、中医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省市县都出台了要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西医与中医以相同比例报销。
(二)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农村中医药优秀人才匮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已寥寥无几。在全县农村中医药人员中,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学历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差的矛盾,在解除群众疾苦方面没有优势。
(三)中医西化现象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医医院及其他医院中医专科门诊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了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致使传统的中医逐渐淡化。部分中医药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逐渐放弃简便、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而采用西医诊治,中医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费低廉。据调查:一次针灸理疗仅收15元,与西医的一次注射费相当。一副中药汤剂也就几元钱,利润低,报酬少。同一所医院,同样职称,同样上班,中医医生比西医医生要少几百元一个月。据反映:一胫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草药治疗,仅需2000余元,通过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则需1万元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医院和医生都会采取西医治疗手段。
(四)中医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卫生局设立的中医股并入在医政股内,中医管理职能难以履行到位。我县作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没有单设中医股,仅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与上级对我县中医药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立协调机制,健全中医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积极扶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加速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县政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把中医药工作列入“***农民健康行”活动主题,成立了“***农民健康行”***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中医药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按照《***省中医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了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地位。将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纳入了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并提到议事日程,中医院经费实行了财政预算,今年预算安排45万元。20***年,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二)突出网络建设,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一是加强中医院建设。目前中医院拥有业务用房9400平方米,开放病床101张,年门诊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术1500台次。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8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35%。20***年与20***年相比,中医院资产总值由17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增长23%。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县政府决定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到马鞍新区,计划征地30亩,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总投资4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和环评工作,省发改委已立项呈报国家发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设计正在抓紧进行。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县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3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省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治河渡卫生院地处城郊,面对县级医院的竞争压力,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该院桥头门诊部全部为中医药科室,其中医药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20%。团洲卫生院有中医药技术人员10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30%。能提供中草药300多种,中成药100多种,同时,注重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了辖区内农民健康档案,针对个体差异,为农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医药治疗方案。全县50%的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突出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逐年显现。
通过专科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重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其中,县中医院的骨伤科是该院的拳头科室,也是省级重点专科。该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总数的40%。中医院的针灸康复科、颅脑外科、中风专科日益受到全县人民信任。治河渡卫生院的肝病专科已开设10多年,在全县享有盛誉,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县注市中心卫生院设有中医骨伤科、中医肝病专科、风湿理疗专科、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科等四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牵引、小针刀和封闭等项目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的定点介入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医定点介入治疗患者234人次,中医中药治疗患者245人。20***年上半年全院中药收入43.1万元。通过专科的建设,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养,中医药人员素质逐步提高。
一是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采取师承教育、外出进修等形式,培养12名县级中医药技术骨干。二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员。以集中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共选送110人参加了中医药大中专学历教育,已有68人获得毕业证。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四是采取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来***传授学术经验。并选派48人到市中医院参加了“冬病夏治”技术培训活动。
二、困难和问题
(一)中医扶持政策难以到位。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但没有像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一样发展中医事业,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一是中医院预算经费没有增加。我县中医院预算基数为45万元,且去年和今年没有变化,而医院各项费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长要求,预算严重不足。二是中医专项经费没有列入常年预算安排。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建设、中医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省市县都出台了要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西医与中医以相同比例报销。
(二)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农村中医药优秀人才匮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已寥寥无几。在全县农村中医药人员中,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学历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差的矛盾,在解除群众疾苦方面没有优势。
(三)中医西化现象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医医院及其他医院中医专科门诊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了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致使传统的中医逐渐淡化。部分中医药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逐渐放弃简便、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而采用西医诊治,中医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费低廉。据调查:一次针灸理疗仅收15元,与西医的一次注射费相当。一副中药汤剂也就几元钱,利润低,报酬少。同一所医院,同样职称,同样上班,中医医生比西医医生要少几百元一个月。据反映:一胫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草药治疗,仅需2000余元,通过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则需1万元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医院和医生都会采取西医治疗手段。
(四)中医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卫生局设立的中医股并入在医政股内,中医管理职能难以履行到位。我县作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没有单设中医股,仅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与上级对我县中医药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立协调机制,健全中医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积极扶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加速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
我区现有1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43万。其中城市人口约21万,农村人口约22万。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1家,其中区属中医医疗机构1家(区中医院),中心卫生院4家(姚千镇区二院、陈相镇区三院、林盛镇区四院、八一镇区红十字医院),乡镇卫生院9家(十里河、佟沟、白清、永乐、沙河、红菱、王刚、大沟、城郊)。民营医疗机构40家。厂企医疗机构28家,村卫生室190家。目前,乡镇卫生院中设有中医科室的6家,占乡镇卫生院的46%,有中医药人员25人。全区共有中医药人员200人,占医药人员的15.3%。村卫生室有能中会西的乡医29人。
区政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2002年决定申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创建单位”。近年来,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中,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培训,开展科研,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增大投入,扎实工作,加快了创建步伐,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主要工作是: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管理严格,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区政府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各层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落实创建工作任务。一是注重领导,健全组织。区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卫生局、财政局、人事局、发展计划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区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中医管理科。卫生局组建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中医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卫生局专门成立了中医指导科,由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管理知识和熟悉中医工作情况的同志负责中医药工作。各乡镇依照区政府的要求分别成立了创建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定期检查考核。区政府多次召开领导会议和专题会议,提高创建认识,明确创建任务。区政府和各乡镇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纳入了区、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主管区长与各乡镇长签定责任状,明确创建工作责任,对乡镇的中医药工作进行专题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全年目标考核责任制中。卫生局制定了全区农村中医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及检查、考核标准和办法。对区属医疗机构每半年检查一次,年终进行全面考核评比。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并提出改进意见,由卫生局中医指导科负责督办落实。三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在创建过程中,建立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并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对各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工作实行质量监督,突出中医病志、处方书写质量管理和中医药疗效、技术操作规程以及中医护理等的管理和监督。严格了民营医疗机构的业务管理和质量考核,开展质量千分考核活动,奖优罚劣,提高了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业务水平,净化了中医医疗市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点突出,网络完善,加快了创建工作的步伐
区政府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中,突出了工作重点,优化中医资源,强化了网络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以区中医院为龙头,加快了中医药中心网络的建设。目前,区中医院的的中医药资源雄厚,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床位300张,床位使用率2004年为136.8%。全院有中医药人员98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65.58%,中医药人员职称结构合理,有心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治疗DSA成像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达到8000多万元。中医门诊有一级临床科室13个,二级科室15个,其血栓病科在全区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有先进的中药制剂室,生产中成药达24个品种,并全部达到国家药检标准,基本满足了全院临床及其广大患者的需要。2001年以来,年均为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培训中医药人员20名,深入基层指导工作9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在创建工作中起到了龙头作用。二是以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注重了中联网络中医药工作的开展和建设。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现有中医药人员25人,做到了定期有计划地组织这些人员到区中医院和上级中医院学习、进修和培训。同时利用每月乡医例会传授中医理论及防病治病知识,并定期深入到村卫生室指导乡医开展中医药工作,发挥了中联络网的作用。三是以村卫生室为重点,注重了基层网络的建设。全区农村现有卫生室190个,有乡村医生220名,其中中医卫生技术人员29人。乡村医生均能用中西医两法防治疾病。现在全区中医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上建中心,中联网络。下打基础“的格局,加快了创建工作的步伐。
(三)加强培训,注重科研,推动了创建工作的进展
区政府特别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中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注重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一是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近年来,区中医院共有40余名中医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大多数成为血栓病科等重点科室的中坚力量。与辽宁中医学院联合承办研究生课程班,招收15名硕士生。各乡镇卫生院有计划地强化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区卫生局组织编写了《农村常见病中医治疗手册》、《针灸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中草药基本知识》等书籍,每年举办一次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班,累计培训乡村医生近600人次,覆盖率达98%。为规范医疗文件书写,举办了《乡村医生中医、西医门诊病历、处方及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培训班》,提高了乡村医生医疗文件书写水平及对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的认识程度。二是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区中医院积极开展以“三贴近”和“出人才、出论文、出专利”为原则的科技兴院活动,2004年完成了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60例临床观察;与辽宁中医学院合作,参与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验收。2004年又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课题2项,分别是《化痰解毒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诊期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活血止血、泻火解毒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此外还申报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申请专利2项,《眼痒立止水》、《复方股兰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实用型国家发展专利1项。为了进一步完善医学、护理继续教育体系,先后举办医疗、护理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15次。2004年在区中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了区中医学术交流会,共收到中医论文30余篇,通过专家评审,有16篇论文获奖。促进了我区中医科研与学术交流。
(四)投入增大,政策优惠,工作扎实,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区政府在创建工作中,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向中医倾斜的优惠政策,确保了创建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大投入,搞好基础建设。在房屋建设上,区中医院完成了6936平方米的病房楼扩建及3133平方米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任务,新建热水房、车库、总务仓库316平方米,并投入使用,使医疗用房总面积达到了2.2万平方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区三院)33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也投入了使用,院容院貌有了明显改善。在医疗设备购置上,医疗机构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中医院引进了心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治疗DSA成像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现有医疗设备总值4361万元,万元以上设备165台,使用率为85.2%。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投入近300万元购进大型设备16台件,使诊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医疗设施的改善,扩大了医疗服务功能,提高了科学诊治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卫生系统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2004年各医疗卫生单位业务总收入(不含财政拨款)1亿8千万元。比上年增加3千多万元,增加21.2%。固定资产总值近2亿元,新增1千多万元,增长9.2%。二是坚持卫生优先的原则,制定扶持政策。区政府除了在资金投入上重点倾斜外,还制定了相关政策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展城区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工作,本着“重点突出、合理配对、定点帮扶、注重实效”的原则,将五所农村卫生院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确定城区医院进行定点帮扶。目的是加强农村中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农村卫生院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另外在医疗定点医院设立,干诊医药费报销等方面,给予中医院与综合医院同等待遇,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区政府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加大了领导力度,健全了组织机构,加强了管理,开展了培训和学术活动,增加了资金投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问题,主要是:
(一)农村中医服务网络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农村中心卫生院四家,乡镇卫生院九家,只有六家设有中医科,其余七家没有中医科,不符合创建标准和要求。
(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才缺乏。一是医院经济效益不好留不住人才。二是医院缺少资金无力引进人才。
(三)中医药培训工作有差距,部分医院中医“西医化”。部分中医技术人员学习培训不够,理论素养不高,技术不精,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医辨证诊治的方法为患者服务,常常依赖“西医”诊疗,导致中医不中。
(四)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资金明显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缺乏资金;医院硬件建设和人才引进缺乏资金;致使部分农村中医药服务空白。
三、几点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意愿和要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1、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截至2012年6月30日,高池乡卫生院已经全部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约,配备补充药品的比例全部符合规定。辖区内各村卫生室10个卫生站实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相应制度,我院按期对其督导及检查。并对《基本药物临床使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进行了学习。
2、基本药物网上采购情况: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起,全部按规定执行基本药物网上采购且零差率销售,采购流程合理,不存在弄虚作假、擅自采购非中标药品替代中标药品的现象。村卫生室按照乡镇一体化管理方式,于每月20日前上报计划与卫生院一起实施基本药物网上采购且零差率销售,并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结算。
3 、基本药物供应配送情况
中标药品供应和配送基本能及时到达。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某些供应商无法配送一些常用药品,网上招标采购至今,某些常用药品一直处于缺货状态。
4、基本药物药款结算情况
我院按月按时将药款汇入卫生局支付中心,基本药物结算和支付规范及时,无挪用和违规使用药款的现象。
二、中医工作
1、开展创建着力打造中医特色:开展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后,我院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其中设置一个中医诊疗室、一个中医治疗室、一个牵引室、一个针灸理疗室。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品柜、调剂台、药戥、标准筛及煎药机等,我院现配备中药饮片有306种、中成药65种;且能够为患者提供煎药服务。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更广泛地开展中医药业务,我院配置了一批与开展中医业务相适应的基本设施和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TDP神灯、电针治疗仪、蜡疗仪、颈腰椎牵引床,购置了针灸器具、火罐、刮痧油、刮痧板、纯艾条、中频治疗仪、艾灸盒等设备。
2、积极推广适宜技术,广泛开展中医业务:我院中医医师根据“简、便、验、廉”的原则,运用包括针刺、艾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蜡疗、放血疗
法、牵引等11种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多种常见病的诊治。其中中医门急诊人次占总门急诊人次的34%;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35%,中医药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33%,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在95%以上;中医门诊病历未实行。
3、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中医知识: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健康教育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教育工作,我院积极制作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包括以中医药内容为主的文字资料,设置宣传栏进行普及教育。制定中医知识普及教育计划,开展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引导农村居民了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4、加强业务培训和进修学习:为适应我乡中医药工作发展需要,我院派1名中医专业人员在定西市中医院进修针灸理疗。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要求及医院业务需要,我院组织高年资医师对新进人员和各村卫生室的中医从业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学习,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健康管理工作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电子档案:到2012年6月初,我辖区总人口6823人,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823人份,占辖区总人口的100%,电子档案3521人份,占总人口的51%。各村建档数均完成任务指标,按考核要求统一了健康档案格
式,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对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重性精神病等重点人群进行了随访和档案更新管理。
2、健康教育:卫生院成立了组织,制定了实施计划,按项目要求组织实施,按规范要求开展了讲座、咨询活动,定期更换宣传栏,照片、活动小结及签到等活动均有资料存档;卫生室也按规范要求认真开展健康教育项目工作,开展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辖区内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每2个月至少更换1次,健康知识讲座卫生院每月至少举办1次,村卫生室每2个月至少各举办1次,健康咨询每月至少举办一次;上半年开展健康知识讲座6次,咨询宣传活动7吃,已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3500份。
3、免疫规划:我院“五苗”基础免疫苗合格接种率、及时率均达95%以上;建卡率达100%。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大于97%、加强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接种门诊均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上岗人员均有预防接种资格证, 接种一类疫苗不收取任何费用,接种门诊于每10日-14日开展接种疫苗,并做到对受种者接种后留观30分钟的规定,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和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
4、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卫生院疫情管理制度完整,建立了信息通报机制,对自查结果和传染病发现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院内通报制度,各科室均有登记。从抽查看,门诊日
志报告率100%,及时率100%,网络报告及时率100%。对结核病项目病人规范转诊,按时进行随访,日常健康教育中进行了3.24、4.25等宣传日教育宣传。查看各村门诊登记均没有发现传染病。
5、孕产妇保健:我院规范进行孕产妇保健工作,产妇花名册登记齐全,孕产妇保健信息上报及时,辖区内孕产妇数12人。保健覆盖率100%,早孕建卡率80%,系统管理率85%,产后访视率100%。产后访视由卫生院及卫生室承担。
6、老年人保健:全乡老年人674人,保健系统管理574人,系统管理率90%;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般性体检,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并提供保健服务、伤害预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中国中医药报社副总编王淑军首先致辞,希望通过此次经验交流,能够加强中医医院对信息管理的重视,提升中医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中医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动医改深化中起到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综合处处长陈伟在会上作了《围绕医改突出特色开创中医药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的主题演讲。会后,陈处长的演讲成为了与会者讨论的焦点。《e医疗》杂志主编陈钧在会上做了题为《2010中国大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状况调研报告》的演讲,明确了电子病历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了与电子病历相关的调研结果,以及医院成功实施和应用电子病历的关键因素和电子病历的市场前景。该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与此同时,在“全国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多家医院和信息化厂商代表对如何发挥好中医药特色优势,创建信息化中医院、数字化条件下医院客户服务体系整体架构与解决策略、中医医疗信息化建设思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无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沈崇德结合无锡市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在会上做了《医院数字化条件下医院客户服务体系构建策略》的演讲。无锡市中医医院是国家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国家中医药局信息化示范单位和全国电子病历和数字化研究组长单位之一。沈副院长着重介绍了医院的数字化客户管理与服务体系,该体系包括:就诊一卡通与电子健康档案;“医患通”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数字病房视频互动客户服务平台;全数字化智能语音客户服务;各类分诊排队系统;各类自助服务体系;各类医疗服务费用支付平台;各类公共信息系统;治未病领域的应用;基于物联网的无缝隙院前院内绿色急救体系;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客户管理与客户服务;区域健康管理与服务平台。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院长段华讯在会上作了《信息化建设为中医事业发展添翼助力》的演讲。段院长表示,医院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和知识密集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舍弃落后的医疗流程和管理理念,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患者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快捷方便的、全新的医疗服务平台。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生活中传承了几千年,其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预防保健、辨证论治、平衡调节、以人为本等重要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潜力,而且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因而在现阶段中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包括有:医院宗旨、院训、医院精神、医院发展战略以及中医院外在形象标志、员工的行文规范及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医院成立于1961年,具有五十多年的建院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省级教学医院。近年来,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吸收各方面的优势文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团体形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式。医院建立了以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医院宗旨;精诚仁和、继承创新的院训;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的拼搏精神、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以及质量建院、特色兴院、人才立院、科技强院的医院发展战略。
2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彰显中医院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中医院发展受到了西医的竞争,甚至是否定,有些中医院出现了萧条的状况。中医院要想在现阶段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式的发展。中医院文化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它以提炼、形象和创新等特有的功能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因而中医院应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实践建设,发挥其优势。
首先在价值体系上,要根植于中医药整体观理论思维、个性化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使得中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要走不同于西医发展的道路,进行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诊疗优势,弘扬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传统医药的主体特征和特色,保持发扬其精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的办院方向,拥有脑病、骨伤、肿瘤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脑病、心病、眼病、消化科、肛肠、针灸、肾病等7个省级重点专、学科;1个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各重点专科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中医推拿、按摩、火罐、艾灸、针刺等传统浓厚的中医特色,广泛应用研制的中药特色制剂,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专药的专科建设新格局,并且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其次在医院规范管理上,要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手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并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为患者提供合理舒心的医院布局、方面快捷的服务、优美宁静的诊疗环境,使得患者和医院职工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医院环境建设进行优化,在医院门前有药王孙思邈雕像巍然耸立,并建设具有特色的综合病区外景、中医文化专栏、中医药文化长廊等特色景区,整个医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给患者和医院职工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环境。在医院管理上,医院通过大胆创新,建立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管理。通过落实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病员数量也大幅上升,病人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一)夯实基础,为开设专病专科创造良好环境。
我院在设置有中医内科、西医内科、外科、中医儿科、西医儿科、中医妇科、西医妇科、眼科、骨伤科、五官科、肛肠科、美容科、皮肤科、针灸科、推拿科、口腔科、康复科等科室的基础上,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切实承担了区域医疗救治与卫生服务供给职能。并从抓基础性医疗质量与医疗技术入手,通过实施医疗质量监控,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三基训练,改革医疗服务运行机制,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与三级医生负责下的医疗组服务模式等各项举措,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力量与医疗质量稳步提高,为在激烈医疗市场竞争中抢占医学制高点与进一步拓展专病专科建设作好了充分准备。
(二)积极引导,鼓励扶持技术骨干参与专病专科建设。
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医院以唯实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临床医生,根据自身爱好与特长,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开设符合医院实际与医疗市场需求的专病专科门诊,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为鼓励不断提高专病专科学术水平与技术创新,医院制定出台了《 市中医院重点专科、科研项目奖励规定》,鼓励医务人员积极申报更高层次的重点专科与科研立项工作。目前,医院已开设有四十余个专病专科,并以每年新开设5-6个专病专科门诊的速度不断递增。其中一个专科被命名为省重点专科,一个专科被列入 市级重点专科,四个专科被命名为 市医疗中心,五项科研被列入省级科研项目,一项科研被列入 市级科研项目,有二个专科正在申报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四项科研正在申报省级科研项目,逐步形成了以重点专病专科为龙头,其它专病专科积极进取,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承前启后,努力构建符合专病专科发展需要的学术梯队。
现代医院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同样,专病专科的建设与发展也有赖于高素质的学术队伍。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我们主张以培植院内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与引进符合医院实际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辅的发展思路,积极选送业务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项目,对一些短期内医疗技术与学术水平难以获得较快发展的学科建设,以引进有真才实学的外来专家加以充实,并以人文化管理精神,加强协调与沟通,妥然处理好外来专家与本院专家以及外来专家间的业务开展、待遇安置等工作的平衡问题,发挥团队精神,强化竞争意识,促进整体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专病专科建设内部管理上,我们突出学科与专科带头人地位,明确以带头人作为统率业务建设与科室管理的核心力量,医院给予充分的人员配置与奖金分配权限,逐步形成了专病专科队伍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技术上主动传帮带与务实进取并存的良好格局。同时,为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发挥优秀人才作用,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创新力,医院实施了院内“优秀临床骨干”评选,把工作质量与业务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内容,在体现“不重资历重实绩”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极大地激励了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内涵、加快专病专科建设、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
(四)发挥优势,不断拓展专病专科服务领域。
中医是祖国瑰宝,坚持秉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开展中医特色明显的诊疗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优质低价诊疗服务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医院在积极发挥中医针灸、推拿、理疗以及中医药在诊治慢、疑、难、杂病等方面优势的前提下,先后开设了萎缩性胃炎专科、中风后遗症、脉管病、糖尿病、风湿病、坐骨神经痛、针刺治疗痛经、子宫肌瘤、关节炎等专病专科。为满足现代人对养身保健的需求,开设了冬令进补、搭脉补药门诊。以物理、语言、作业疗法与中医药调理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康复医学专科也正在积极筹建中。在现代先进科技设备引进上,医院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添置了进口磁共振、全身CT、CR、X数字胃肠机、彩超、电子胃镜等设施,为增强医院诊断能力,提高医院整体竞争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医院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继续加强了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以及有中医药诊疗特色的单病种管理的疾病数量与单病种规范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与服务人群覆盖面。 二、几点体会
(一)医院的专病专科建设与医院业务发展相互联动。
医院通过专病专科建设造就了一批学术上有专长、技术上有专攻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由于明确了主攻方向,在强化进取精神的同时,在本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和享有较高知名度成为专病专科医务人员的追求目标,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成为自觉行为,对促进医院业务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极为有利的作用。同时,医院业务的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又为吸引更广泛病源和更完善就医环境与技术支撑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对促进品牌医院树立,突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姜德友教授遵循“多读书、多临床、善总结”的中医成才之路,多年来以审谛覃思、沉潜力研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在科研学术领域屡获佳绩。迄今为止,他已在国家级、省级期刊杂志,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10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10余部,并任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金匮要略》主编,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0余项,获国家专利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他构建了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体系,善于从脏腑论治内伤杂病,首次提出了痛风从肾论治、狐惑病从脾论治等创新理论。他是国内外应用美国Affymetrix Rat2302.0全序列基因芯片技术,进行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心肌和肾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的第一人。通过基因组学研究,他发现了多个致病新基因,并探知了多个药效靶点,部分阐明了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复方的深入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项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年来,古老、朴素的中医学不断受到不公正的质疑与攻击,甚至很多中医从业者都动摇了意志,而姜德友教授则基于其对中医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中医的基本思维模式、原则及方法,突出中医药特色和疗效优势。他以纯正的中医学理、法、方、药,诊治心脏病、糖尿病及合并症、慢性肾病、肝炎肝硬化、痛风、风湿类风湿、胃病、肺病等内科疑难杂病,对此类疾病的治疗颇有心得体会。他拥有庞大而广泛的患者群,其中大多是口碑相传而来。
不管是对于来自省内外的患者,还是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阿联酋等国家的国际友人,他都不矜奇炫异,而尚平易和实效,常挽逆症于轻灵之方,起沉疴于平淡之剂,使病人免除觅药之苦和费用之多及病情缠绵之痛,用切实的疗效证明中医药的宝贵价值。
教坛耕耘 培育英才
“教师的最高成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姜德友教授时刻不忘提高学术修养和教学水平。
身为学者和医者,姜德友教授深知,中医学的生命在于临床,中医学的精髓首推经典。包含了金匮、伤寒、温病三门中医经典著作临床提高课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最具中医本体特色的中医骨干学科,是培养过硬中医临床人才的关键环节。作为我校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带头人,姜德友深刻地认识到学科质量对于新时期提升中医地位、树立中医形象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注重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
在他和学科团队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已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并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所属实验室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由他直接领导的金匮要略学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他所讲授的主干课程《金匮要略》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目前,学科已培养国内外博士后、博士、硕士及全国老中医经验学术继承人近200余人,其中大多已成为各自领域的栋梁和领军人才。
公务繁忙的他仍然延续着学生时代的学习习惯——“勤”字当头。白天人来人往的办公室,在夜里便成为他潜心研修的象牙塔。由于学术底蕴深厚,他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请为国家级中医经典理论授课教师和我省唯一一位国家级中医文化与科普巡讲专家,应邀在各省市、港澳台地区和韩国、日本、匈牙利、英国等国家进行高端学术报告与讲座,学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面对学生,他十分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重视将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努力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他现为博士生、硕士生、七年制、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金匮要略》、《中医临床学概论》、《中医医案学》等课程,并进行《中医养生》等多场学术讲座。他还策划、组织了中医中药龙江校园行活动,为中医科普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姜德友教授常以自身经历教育学生们说,学识和能力是苦根上结出来的甜果,只有汗水挥洒过的土地,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懦弱和退却从来都是成功的天敌。他不喜欢对学生进行枯燥的说教,感染、影响学生的,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总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正因如此,很多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都喜欢找他倾诉,寻求帮助,很多学生社团也纷纷请他担任顾问。
以德为政 科学治院
作为基础医学院院长,姜德友主持学院的全面工作,提出“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文明化”的“五化”治院原则。他首创教研室主任汇报制度、新聘人员谈话制度、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制度;举办“中医大讲堂”等系列学术讲座,聘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先后举办了以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书育人等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同时,他还创办了黑龙江省第一个中医国医堂,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并以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管理。
2009年,学校将校体育部整建制划归基础医学院管理,自此,基础医学院由中医、西医、外语、体育部、国医堂五部分组成,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最庞大的基础医学院,在学校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姜德友院长特别重视转变治院思想、形成新的治院理念,在全院上下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树立了良好的师风、学风、医风、官风,进而形成了良好的院风。学院先后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哈尔滨市三育人先进集体。
打造“龙江医派”文化与学术品牌
2010年是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高仲山100周年诞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此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姜德友教授在对高老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时发现,我省名老中医群体的发展史和诊疗经验,充分体现出了中医学术流派所必需的地域性、学术性、继承性、辐射性、群体性等特点,在北方地区疾病的防治中独具优势,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间。因此,他决定以此纪念活动为契机,首次提出“龙江医派”,并主编了《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学术经验集》一书。
一个新学派的提出不仅要有大量的前期工作做基础,更要随时面对学界和社会审视的目光。为了宣传和推介“龙江医派”,姜德友带领学术团队,夜以继日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提炼,整理编写《龙江医派系列丛书》,着手筹建龙江医派研究会和龙江医派研究所,筹办首届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龙江医派杯”知识大赛,并在台湾设立了“龙江医派台湾分会”。与此同时,他本人也以自己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每一次面向学术界和公众的机会,不遗余力地宣讲“龙江医派”,以使这一我国北方地区新崛起的学术流派尽快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