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9: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本文系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我国北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现状与区域比较――基于山东、河南、甘肃三地的县域城镇调研数据”研究成果(201511149013)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2日
2011年6月13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解决城镇居民养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此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按照省政府《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13号)和市政府《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14]7号)两个文件的要求,决定将金乡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制度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建立了适合城乡居民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其他资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标准划分为每年100元、3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这12个档次,其中,100元档次只适用于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的最低选择。集体补助由有条件的村(居)集体对本村(居)居民参保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居)民委员会民主确定。政府补贴分为基础养老金,缴费补贴以及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的补贴这三类。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对象为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支付终身。
本文以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咨询相关人员,以及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该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情况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对策。
一、实证调查设计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参与问卷调查居民基本情况。参与问卷调查的男女人数比例相差不大,而接受问卷的人群中,婚姻状况的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已婚占比86%,未婚占比14%。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此类问卷感兴趣的人多为已婚人群,未婚人群参与问卷的积极性较低。
2、了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方式。调查显示,通过当地政府宣传了解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分别在对未领取养老金人群问卷调查中和在对已领取养老金人群调查中占比40%、64%,都是在了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方式中占比最高的。可知,山东省金乡县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工作很是重视,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收支现状
(1)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据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8元。本次调查数据也显示,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占比最高为38%,其次是2,000~3,000元和1,000元以下,分别占比24%、20%,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只有18%。由此可知,山东省金乡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著名的大蒜之乡,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农业领域,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收入水平偏低。(表1)
(2)城镇居民每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养老金情况。在对已经领取养老金人群进行调查中发现,34%被调查者反映每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需要养老金401~600元,其次是每月需要养老金201~400元和101~200元之间的各占比26%、22%。需要养老金600元以上者只占10%。这是由于山东省金乡县属于北方县域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价也比较低,所以老人每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养老金水平主要在401~600元之间。(表2)
2、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状况
(1)参保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末山东省金乡县人口数为65万。而至2014年12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县已有38.3万人参保,约占总人口数的58.92%。在对没有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主要原因调查中,52%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原因是想等年龄大些再参加,有29%的被调查者是由于费用太高,缴不起费,还有19%的被调查者是觉得养老金太少,作用不大,所以没有参保。根据以上调查可知,大多数尚未参保者还是打算将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只是考虑到现在还年轻,想等到年龄大一些再参保。
(2)缴费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选择的每年缴费标准在100~300元之间,这部分人群占比38%,其次是选择301~500元的缴费标准,占比21%。(表3)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达到了315元。另外,对选择居民养老保险投保档次主要考虑的因素调查中,41%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考虑自身经济情况,31%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考虑政府补贴标准,其次有28%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考虑将来养老金数额。由此可见,虽然政府建立了多缴多得的缴费补助政策,但是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大多数居民在考虑自身经济情况下,仍是选择了较低的缴费标准。
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城居保”制度的实施使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使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但同时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并解决。
(一)缺乏激励机制,居民缴费水平低。由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取自愿参保的方式,所以通过制度激励来引导居民参保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激励政策的力度不够,没有充分起到鼓励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作用。
1、在制度设计时应注意鼓励和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参保对象。按《金乡县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规定,年满60周岁,缴费满15年即可领取基础养老金。对连续缴费年限满16年不满20年、满20年不满25年、满25年及以上(不包括补缴年限)的参保人员,到60周岁领取养老金时,每人每月分别增发基础养老金20元、30元、40元。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我们了解到,由于这一补助水平太低,对中青年居民吸引力不强。而且大部分年轻人并没有过早养老的意识,认为有闲置资金可以做理财投资,收益会更高于缴纳养老保险金。只要到了59周岁一次性补缴,即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益。另外,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同样的钱,晚年再补缴明显比每年按时缴费获得微薄的政府对连续缴费的居民的补贴更“划算”。
2、地方政府补贴较少,并未达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已知县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缴费即补。参保人员选择500~1,500元5个缴费档次的,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增加不低于3元的缴费补贴;选择1,500元以上缴费档次的,按照1,500元缴费档次给予缴费补贴。但是调查显示,居民普遍认为这些微薄的补贴会因物价上涨、利率调整等影响而削弱了保障力度,使得参保者选择高档缴费的动力不足,普遍选择财政补贴比率高的低档缴费。所以,政府补贴并不能达到激励居民选择高缴费标准的目的,正如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选择100~500元缴费标准的占比59%。
(二)养老金水平偏低,保障作用弱。问卷调查显示,64%的已经领取养老金者反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养老金待遇低。另外,52%的未领取养老金者表示担心物价上涨,养老金贬值。根据山东省金乡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测算办法,一位参保人按照300元的年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15年,他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为 (按照现时银行1年期利率3.25%计算,每年结算一次):75+(15×300+15×30+1183.05)÷139=119.12元。如果是按1,000元的年缴费标准计算,可得每月可领取养老金215.82元。而问卷调查显示,60%的居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养老金为201~600元之间,只有22%的在101~200元之间。也就是说至少缴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即每月领取215.82元以上的养老金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山东省金乡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达到了315元。问卷调查也显示,大多数居民在考虑自身经济情况下,选择每年缴费标准为100~300元之间,这部分人群占比38%,选择301~500元的缴费标准的占比21%,选择501~1000元缴费标准的仅占17%。所以大多数居民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是119.12元左右。而且在个案访谈中,居民普遍反映随着物价不断上涨,再加上老年人有可能出现重大疾病等状况,这些养老金是远远不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
(三)险种之间的衔接不配套。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复参保现象难以避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不同制度的实施强度以及参保缴费的具体规定都有所不同;二是跨省转移接续不便利。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到,目前山东省金乡县每年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且多为跨省务工,每年也有很多人从外省转回社保。由于我国各省市目前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不统一,保障水平不一致,当在外务工并在当地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返乡办理省外养老保险转移时,只能转移个人账户金额,不能转移统筹基金,从而影响了其待遇的发放水平。
三、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参保激励机制,提升缴费档次。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山东省金乡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达到了315元。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也显示,有5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00~500元的缴费档次。由此可知,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普遍倾向于选择较低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档次。对于低缴费档次的存在,从短期看,可能会减少政府财政的补贴支出,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但是从长远看,城乡居民缴费水平过低,则其年老后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同样较低,较低的养老金若不能保障其基本的养老需求,仍然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需要政府财政进行埋单支付。所以,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舆论宣传等方式,让居民深入了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居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多缴费,以便参保人年老后领取的养老金能保障其基本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可加大对“多缴多补”、“长缴多补”政策的实施,目前山东省金乡县已经实施了这两种政策,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反映补贴太少,不能起到实质性的帮补作用。因此,这样的补助力度还应该加大,鼓励城乡居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多缴费,从而实现参保人年老后领取的养老金能基本满足其基本养老需求。
(二)加强对养老基金的监管,提高支付水平。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资金来源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核心,而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则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是基金资金来源方面,山东省金乡县可以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良好衔接以后,引导社会资金、商业资金注入到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基金中,让个人账户基金组成多元化,从而更好地参与市场运行,应该在保证基金收入在通货膨胀率以上的情况下,最大化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二是基金监督方面,可以以法律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形式从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资金进入个人账户―资金操作运营―养老基金发放等各方面多环节的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保证基金的正常运行;三是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方面,可以有规划、多层次的管理,一方面以社会招标的方式竞选基金管理公司,让基金公司帮忙管理一部分的养老资金,一部分资金交由专业的投资公司操作,进而保证基金增值;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发行与城镇居民养老基金相关的债券,供地方养老保险购买,也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稳健的股票。以多个方式将养老资金分流,通过多种渠道保证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
(三)做好与其他制度的衔接。一是要做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具体来说是城镇居保转为职工险时,可以将“城居保”人员个人账户里的本息额按当地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的最低缴费标准折算成缴费年限,再按照职工保险的规定和缴费标准继续缴费,等到符合职工保险规定的条件时享受相应的职工保险待遇;当职工保险转为城镇居保时,可以将职工保险个人缴费及利息部分并入城镇居保个人账户,按相应的城镇居民缴费标准折算成缴费年限,并按城镇居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的城镇居保待遇;二是要做好不同地区之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具体来说,需要建立全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信息联网共享平台,把各地区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统一共享在该网络平台上,从而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高效迅速连接、分享,达到解决现在跨区域养老保险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嘉儒.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理论学习,2014.7.
1、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般不可以退保。
2、除非是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况:参保人死亡,参保人要出国定居,参保人参加了其他形式的养老保险,而两种保险之间又没有衔接。
3、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覆盖城镇户籍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制度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来源:文章屋网 )
3、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的当月,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后,1-20日到申报地社保所进行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初审。
党的十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改善需求结构,依靠消费需求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疲软,人们更倾向于把钱储蓄起来,而不是用来消费。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收入,可以为城镇居民消费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很大程度上可以免除人们养老的后顾之忧,促进居民消费。
国外学者关于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研究由来已久。1974年,美国学者Feldstein 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duced Retirement 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的论文,开辟了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分析的新领域,对其后各国学者们研究养老保险有很大的影响。Feldstein首次把养老保险财富作为内生变量加入到传统生命周期模型中,估算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Feldstein研究结果指出,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会产生两种作用相反的效应:一是“资产替代效应”,即人们在退休时可以获得养老金,因此人们可以不必在退休前拼命地为老年生活赚钱储蓄,而可以拿出多一点钱用于消费,从这一点上说养老保险减少了个人储蓄,增加了消费;二是“引致退休效应”,即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诱使人们选择提前退休,从而导致退休后生存时间延长,人们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因此养老保险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Feldstein认为,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净效应取决于“资产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的相对强度[1]。
我国学者关于养老保险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大多数是定性方面,定量分析比较少。在定量分析方面,使用的分析方法大多没有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存在非平稳性,进而分析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伪回归”问题。基于中国养老保险情况,相比于农村,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较为完善,因此本文研究养老保险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以城镇居民为样本的。运用Feldstein生命周期假说模型,使用多元回归和协整分析方法,建立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就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二、建立模型与计量分析
(一)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Feldstein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居民收入、储蓄和养老保险金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因此建立模型如下:
Ct=α + β YDt + γ1Wt-1γ2SSWt(1)
其中Ct是t期的消费支出,YDt是t期的可支配收入,Wt-1是上一年末的储蓄,SSWt是政府养老保险支出。
鉴于我国数据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文将Wt-1换成Wt,采用198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t表示各个年份。变量Consumet、YDt、Wt、分别使用的是1980-2010年的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和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数据。SSWt是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除以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数据来自《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年鉴》,Consumet和YDt数据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Wt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金融统计年鉴》。
(二)模型建立
运用Feldstein的生命周期假说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如下:
Consumet=α + β YDt+γ1Wt + γ2SSWt+μt(2)
因为大部分时间序列都有一个随机的趋势,因此大部分时间序列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如果我们采用“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那么将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的。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要求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因此在对时间序列作协整分析时,首先要对时间序列做平稳性检验,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2]。
(三)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通过观察变量Consumet、YDt、Wt、SSWt的直线变化图,可知这四个变量都是有趋势项和截距项的。对这四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的是ADF单位根检验法。经过检验,可知Consumet、YDt、Wt、SSWt都是二阶单整序列。
因为变量Consumet、YDt、Wt、SSWt是时间序列,因此对它们取对数,消除异方差。取对数之后,再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的还是ADF单位根检验方法。由检验可知,变量取对数之后已经变成一阶单整的变量,即lnConsumet、lnYDt、lnWt、lnSSWt均是I(1)序列。
(四)协整分析
虽然一些经济变量的本身是非平稳序列,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却有可能是平稳序列。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由于本模型的变量较多,因此我们选用扩展的E-G两步法来进行协整分析。由上述单位根检验得知,lnConsumet、lnYDt、lnWt、lnSSWt这四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而且他们的变化趋势都相同。因此判断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下面对lnConsumet、lnYDt、lnWt、lnSSWt这四个变量做协整分析。首先设lnConsumet为被解释变量,lnYDt、lnWt、lnSSWt为解释变量,对它们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用Eviews6.0估计的方程结果如下:
lnConsumet = 0.46+0.83lnYDt-0.18lnWt+0.12lnSSWt+[μt][^](3)
(1.24)(7.52) (-2.77)(2.12)
R2=0.996 DW=0.42
从回归结果来看,方程的拟合优度令人满意,但是DW值太小,考虑方程可能存在序列自相关性,因此对方程(3)做序列自相关性检查,我们采用的是Ljung-Box Q统计量检验方法,对方程残差进行自相关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我们采用AR(1)模型来修正方程(3)的序列自相关性,估计的方程结果如下:
lnConsumet = 5.49+0.76lnYDt-0.15lnWt+0.50lnSSWt+[μt][^](4)
(2.27)(3.58)(-1.24)(2.23)
[μt][^] = 0.97[μt-1][^](5)
(7.34)
R2=0.998 DW=1.85
再对新的残差序列进行LM检验(p=2),最终得到的检验结果如图1:
图1 修正方程后的序列自相关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修正后的方程(4)的残差序列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因此,用AR(1)模型修正后的回归方程的估计结果是有效的。此外方程(4)的拟合优度很高,回归系数也都很显著。
对上式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经尝试,选择不包括截距项、趋势项和差分滞后项的检验模型,由SIC信息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2,其结果如图2:
图2 对残差[μt][^]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根据MacKinnon(1991)试验得出的多变量协整检验ADF临界值,当变量数为4,样本容量接近50时,5%显著性水平下,ADF临界值为-4.32>t=-8.91,说明残差序列μt 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可以确定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上述结果表明lnConsumet、lnYDt、lnWt、lnSSW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储蓄、养老保险支出存在均衡关系。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险支出的长期弹性是0.50,说明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1%,人均消费性支出就会增加0.50%,这表明养老保险支出对于居民的消费支出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要拉动城镇居民的长期消费,就要稳定居民收入,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心理预期,而养老保险可以减少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储蓄,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安全预期,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居民的养老金收入来推动消费增长,从而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
从协整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长期弹性是0.76,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性支出就会增加0.76%,即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会显著的推动消费性支出增加,促进城镇居民消费。
(五)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上述研究得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储蓄、人均养老保险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是根据“格兰杰表述定理”,在长期内存在稳定关系的变量,可能在短期内是不均衡的,因此我们用误差修正模型(ECM,Error Correction Model)来分析短期内,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通过上述协整方程,得到残差序列[μt][^]。令误差修正项ecmt=[μt][^],建立下面的误差修正模型:
lnConsumet=β0+β1lnYDt+β2lnWt+β3lnSSWt+β4ecmt-1+εt(6)
用Eviews6.0估计得出的结果是:
lnConsumet=141.35+0.45lnYDt-0.04lnWt+0.43lnSSWt-0.27ecmt-1+εt(7)
(3.79) (2.99) (-2.53) (1.87) (-1.45)
R2=0.78 DW=2.08
从上述式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有正向影响,对人均储蓄有反向影响,符合经济意义。在这个误差修正模型中,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短期变动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短期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和人均储蓄波动的影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短期弹性是0.45,对人均储蓄的短期弹性是-0.04,对人均养老保险支出的短期弹性是0.43,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0.45%;人均储蓄增加1%,人均消费性支出下降0.04%;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增加1%,则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43%。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养老保险支出对消费的短期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储蓄对消费的影响比较弱。
另一部分是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系数估计值(-0.27)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27)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从上述式子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长期弹性(0.76)大于短期弹性(0.45),人均储蓄的长期弹性的绝对值(0.15)大于短期弹性绝对值(0.04),人均养老保险支出的长期弹性(0.50)大于短期弹性(0.43),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变化对于可支配收入变化、储蓄变化、养老保险支出变化的反映在短期内是相对迟缓的,城镇居民的消费偏向于保守,大部分人偏爱把钱储蓄起来,导致消费疲软。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都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1%,人均消费性支出就会增加0.50%。从短期来看,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增加1%,则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43%。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27)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说明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对人均消费性支出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该提高养老保险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增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收入,减少人们对养老的预防性储蓄,转而增加消费。
另外,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养老保险支出的长期弹性(0.50)大于短期弹性(0.43),说明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变化对于养老保险支出变化的反映在短期内是相对迟缓的,消费偏向于保守,人们更偏爱储蓄,造成消费疲软。模型还反映了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性支出也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将最后得出的模型结果与Feldstein(1974)的结论作对比,发现中国的养老保险对消费也具有资产替代效应。中国人防患于未然的习惯使得储蓄防老的意识增强,提高养老保险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减居民储蓄养老的意愿,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日常消费。
鉴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存在资产替代效应。增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相当于增加居民的私人财产,会减少人们为养老而进行的储蓄,更多地把钱用于消费,从而刺激我国内需增长。因此,本文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压缩过度投资
现阶段,我国各类财政支出中,用于地方建设和行政费用的开支较多,导致有些地方出现过度投资,经济过热,造成国有资产浪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养老保险的补贴资金,导致财政资金对养老保障的补贴水平较低,而且我国养老保险面临严重的“空账”问题,各地政府财政债务负担重。应该加大养老保险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压缩过度投资及减缓事业费过快增长的势头,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养老保障补贴。同时加快养老保险金全国统筹,做到统计规范,收支平衡,建立养老保险资金核算体系,严格养老保险资金的收支管理。在弥补“空账”时期,如果年度资金有节余,应该设立养老保险资金储备专户,以备后期调剂余缺。如果年度资金不足,财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弥补。
(二)做实个人账户,解决“空账”难题
养老金“空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所造成的成本,不可避免。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龄化的逼近使得我国养老保险金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账户收不抵支,占用了个人账户的资金,形成了养老金收支缺口。实际上全国许多个人账户在空账运行,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资金全部参与了收支核算,个人账户资金参与了社会统筹支付,也就是将未来的养老金填补了目前统筹资金的“缺口”[3]。由于国家正努力实现养老保障全覆盖,全覆盖的实现会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的压力,因此迫切需要做实个人账户,解决“空账”难题。本文认为做实个人账户就是要筹钱,把筹到的钱填入个人账户,把“空账”变成“实账”,这就需要拓宽养老金的投融资渠道。具体可以通过提高国有企业利润贡献力度,将红利上缴,或者发国债融资,还可以将养老保险金交给有能力的金融机构管理,确保在保值的基础上增加收益,实现“钱生钱”。
(三)统一养老制度,实现公平正义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集中表现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率与支付标准不统一。养老保险金支付标准基本采用按职工退休前一个月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办法,但计发比例各地相差较大。这种制度的不统一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一是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使劳动者缴纳的保费不统一,给劳动力流动带来困难,不利于人力资源在不同地区间、不同行业间的有效配置,对劳动者来说有失公平。二是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使人们对养老保险制度缺乏可信度,影响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进行。三是由于不同地区间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不统一,造成同一行业的企业生产成本不同,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形成了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因此国家应该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即可以统一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率等。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养老保险金,对养老保险事业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负责办理养老保险基金的各项业务,包括基金征收、支付、营运以及编制预决算等。这样能够避免多头管理形成的机构重叠、业务交叉、操作成本高的不良现象,也能够避免养老金分散管理、调剂性差的缺陷。
(四)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市场活力
减轻企业养老保险负担。国家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对各地区、各行业每年养老保险金结余部分按一定比例进行统筹,建立公积金,在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调剂使用,充分发挥养老保险调剂性强的特点。防止因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经济效益好坏等情况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减少企业负担,增强市场经济活力。
(五)加强法制管理,严惩违法企业
根据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经验和我国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将逐步并轨,形成统一的制度结构。相对于旧的农村养老保险来说,新农保的实施无疑是向国家养老保障一体化道路的一大步跨越。但是,目前的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虽有相同,但也存在大的差异之处,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两者的异同进行比较,以便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合轨路径。
二、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合轨
资金是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顺利、成功实施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所在,新农保资金的筹集和城镇居民统一为统帐结合的模式,对于二者将来的合轨来说极其重要。其次,虽目前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两个不同的制度,但两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及完善全体中国人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因此,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差异理应是越来越小的,两个制度之间的差别也将逐渐缩小。再次,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从实施以来已经有一段历史,也积累了一些自己所独有的制度经验,这都是目前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而新农保才刚设立,相关的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下,农民的发展落后于城镇居民,虽然二者不可能立刻达到统一,但是新农保相关制度的设计应考虑到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与并轨趋势,新农保可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中汲取和借鉴一些目前可以实施的成功经验。
1、现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改革、完善的方面。
(1)扩大新农保社会统筹筹资渠道,提高其发放水平,缩小二者保障水平差距。
由于社会的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具有刚性,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适合对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进较大的改革,特别是降低城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的相关改革,因此要想缩小二者保障水平的差距,只能提高新农保的保障水平。当前,为了获得更高的未来养老保障水平,农民还是愿意缴纳更多的保费,但是如果新农保社会统筹部分不提高,农民缴费只相当于个人长期储蓄,一方面无法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另一方面新农保和城保的保障水平差距持续存在。因此,新农保社会统筹资金发放水平亟待提高。总体来说,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和调整相关补贴政策。
(2)在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提高统筹层次,统一基金管理。
随着新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实施,其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养老基金还是局限于比较低的一级财政专户,其投资运营条件有限,资金面临巨大的贬值风险。“积累型的社会保险基金必须进行投资运营,之前关注的主要是养老金挪用等显性风险,但是贬值的隐性风险同样需要引起注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司司长陈良说。
(3)解决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问题,应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统一考虑。人保部农保司,截至2010年7月底,新农保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已累计达到约295亿元人民币,这一额度仍将以较快速度积累。面对我国目前的高度通货膨胀率,二者都面临保值增值问题,且性质相同,因此在制定相关投资增值管理办法是应统一考虑。
2、将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发展方向。
(1)社会统筹部分转型,形成全民养老金,由国家财政统一负责,资金来源于公民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或者国家的财政拨款。未来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应该是向全覆盖、无差别发展;全覆盖,即依法享受中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公民,达到年龄都可以领取全民养老金。无差别,即所有公民享受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和领取的全民养老金无差别。这样不但可以缩小城乡差别,保障所有公民的养老,同时公民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不会因为社会统筹部分无法转移而利益受损。
(2)公民个人账户的缴费设最低线和最高线,公民可自由选择,不具强制性,国家设立相关制度鼓励多缴费,如果不缴纳费,即不为其开设个人账户,一旦缴费需至少缴纳15年,不满15年者养老金扣除总资金的20%后一次性发放。
(3)资金统一管理,实行省统筹,制定多元化投资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之所以不实行全国统筹的原因有:首先,因为个人账户的资金属于个人所有,不具调剂作用,全国统筹无必要;其次,个人账户的资金对流动性和增值性要求比较大,实行全国统筹虽有利于增值,但和省级统筹效果差别不大,同时个人账户资金的变动比较大,全国统筹不利于其流动性的发挥。才外还应加强资金反而监督管理预防挪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013-01
一、长春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现状
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社会以及政府愈发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探索,长春市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良好,参保人数逐年增加,确立了个人账户与缴费机制,社会统筹的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范围逐步扩大,并且实现了现收现付向部分累计制度的平稳过渡。
从2005年至今连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均养老金已从最初的726元上调至1631元,每次上调幅度都不低于10%。据长春市社保局统计,截止到2012年年末,长春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2万人,养老保险参保总量达360余万人,而全市领取养老保险人员已突破110万人。而在2014年长春市社保局对个体缴费标准进行的最新一次上调中,根据省人社厅公布的2013年全省各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核定,缴费标准被设为三个档,最低档缴费6187.2元,比前一年最低档标准提高了1209.6元。
二、城镇养老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成绩显著,然而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政府与社会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改善。
(一)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还需提升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使得各项政策实施起来都会增加难度。我国在养老保险覆盖人群方面已经达到了7亿人口,考虑到不用参保的儿童,学生群体,目前的覆盖人口为70%。受个人的参保意识观念不足,“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当地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宣传实施不利等因素影响,还有30%的人群不在参保范围之内,这也是政府未来需要努力的。
(二)养老保险水平偏低
当前我国民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由于个人收入增长缓慢,市场通货膨胀日益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地区退休老人的养老保险金难以维持日常生活。2013年英国慈善机构Help Age Internation的《2013全球养老指数报告》显示,在参评的91个国家中,我国养老综合指数排名仅为第35位,养老收入保障排名66位。目前我国养老保险金主要投资的回报率低于2.5%,相比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相去甚远,基金的保值增值效率低下。
(三)现行养老体制存在弊端
首先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依靠保险费及利息收入和政府补贴,加上老年人数量持续上涨,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养老保险开支加剧,收支矛盾激化;其次是历史欠债严重,由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空账”机制,使得企业负担过重,进而形成逃费欠费现象严重的后果;退休年龄偏低也是问题之一,相比于当前的国民健康状况与医疗服务水平,退休年龄显的偏低并且使得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偏长,导致我国养老保险服务压力加重。
三、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养老保险实际覆盖率
增加群众的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加大力度宣传参保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创新工作方法。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和约束机制。突破行政级别界限,尽快将低级别的企业纳入国家统筹中,吸纳社会各界需要扶助的群体阶层,更大范围地进行资金调用,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的调度透明化,这样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规划养老生活,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到参保的行列中来,进而降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打好基础。
(二)加强养老保险的平等原则
由于我国一直没有统一的社保政策,使得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不相同,造成了退休人员间虽然条件相同但待遇差距较大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平等,降低了退休者的生活水平。这就要求国家统一各企事业机关单位的养老金发放政策,将社会各阶层的养老保险参保者都纳入到合理框架之内的法律法规当中,缩减各级单位之间的差距,坚决遵守“职工收益与其承担的责任相对应”的原则。同时加大保障力度,建立有保障有责任的专业养老保险队伍。
(三)完善养老保险体制
首先要完善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对于养老金的筹资、征缴以及投资进行严格监管,规范法律不健全的地方,对违规挪用基金的行为严肃处理,制定明确的惩罚措施,全面防止养老金的流失,第二要完善我国养老保险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养老金,社保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而由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投资,三个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尽力完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全方位促进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会议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一)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二)参保居民要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对参保居民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三)参保居民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内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每人每月不低于55元,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四)已年满60周岁、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居民,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会议指出,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群测群防,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提高防治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一要全面开展隐患调查评估。二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三要实施综合防治。四要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五要健全保障机制。
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工作和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
会议指出,今明两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更大的决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着力向教育倾斜,更加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要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二要进一步增加公共财政预算对教育的投入。三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四要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
会议指出,必须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一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二要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三要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四要改进对物流企业的管理。五要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六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七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八要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
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健康、教育、经济、决策与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七个发展领域及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以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五个发展领域及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以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地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和部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确保两个纲要顺利实施。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作用,城镇化的发展情况可以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有效的分析,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否实现全覆盖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考核标准则是由宏观问题转向微观问题的重要标志,那么现阶段提升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以及真正的实现全覆盖则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简析
现代的养老保险制度由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以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组成,这一制度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一九九一年,我国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随后在企业中进行试推,在一九九七年我国又对其进行了更新和修改,随后又颁布了《关于建议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一法规是面向企业的职工而推行的。而另一方面,一九九二年由民政部牵头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二零零九年在农村居民实施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后又在二零一一年将城镇居民归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直至今日,我国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基本形成了全覆盖的趋势,并且依旧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1]。
由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推行接近一致,所以我国在基于实践发展形式的情况下,在二零一二年对其逐渐的进行合并,而后在二零一四年我国又颁布了相关条例《P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合并进行了明确,由于二者在衔接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通过这一条例的推行使得二者的衔接矛盾得以充分的解决。现阶段对于我国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实现真正全覆盖则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实现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全覆盖可以使得养老保险的制度运行资金大大的降低,也会对养老金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不断的增强,但是当前我国将二者合并后的“城乡居保”的形式仍旧存在养老金替代率、缴费形式、以及养老金领取金额方面的切实问题,以至于我国整体的保障水准仍旧处于较低的层面。由此可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真正全覆盖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2]。
二、城镇化对于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影响
(一)可提升人们对于养老保险优势认识间接实现全覆盖
现阶段在养老保险真正实现全覆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公众依旧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养老保险的优势,从而直接的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无法落实到实践发展过程中,而城镇化的发展脚步可以使得这一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城乡居民人员在流动,政府通过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夯实基础数据,为全覆盖奠定基础,也可通过政府的力量对养老保险的优势进行积极的宣传,通过切实的宣传手段提升政府的信誉并塑造一个良好的正面形象,通过这样的途径降低公众对于政府的负面情绪,从而可逐渐的提升公众对于养老保险优势的认识,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相关参保政策进行充分的、透明的、有效的解读,这样就会使得公众对养老保险认识误区实现良好的消除,从而间接地促进我国养老保险的真正全覆盖,最终实现“一箭双雕”“其乐融融”的大好形势[3]。
(二)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提供切实的保障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切实的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的有效发展可以为“城乡居保”的养老保险真正的实现全覆盖提供切实的保障,而且可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但是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仍旧会存在诸多的发展水平的限制,比如农业现代化水平、政策导向、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格局等等因素,而且这些因素都在相互牵制、相互影响。所以城镇化可以对这一问题实现良好的解决,可以通过充分的发挥政府的优势对当地的产业结构格局实现调整,并且将旧式的“放养式”的经济结构转化为各个因素配合式的精细化调控方式,通过对各个因素的调控和引导使得区域间的经济差距缩小,最终为养老保险真正实现全覆盖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可加快全国统筹养老保险的发展进程
实现养老保险的资金保障,可以通过城镇化的发展优势――政府财政的优势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以及可靠性,从而对养老基金的集中调配、集中运营,促进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实现,另外,现阶段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在不断地实现衔接,所以可以通过养老保险的统筹作用,避免养老保险金的风险因素,逐渐地消除公众对于养老保险的顾虑,从而使得养老保险的发展进程实现统一的构筑。
三、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随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渐落实,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在逐步的实现全覆盖,而现阶段的更为重要的目标就是把“全覆盖”真正的落实到实践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就要重视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地加速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并通过政府的途径对养老保险进行切实的宣传,也可以通过养老保险的统筹,从而为养老保险真正实现全覆盖提供充足的保障,也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2、领取的养老金不同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后待遇的增幅较大,通常来说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退休金的好几倍。
一、城镇化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促进效应
(一)降低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成本
在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制度差距不断减小,这很大程度的解决了不同群众的社会服务要求,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城乡之间的公平,同时降低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产生的经济负面影响,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1]。而从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在城镇化还未推行时,养老保险分为多种形式,如职保、新农保、城居保等,这样的分散划分就易出现制度上的衔接不明,同时若是居民迁居或者岗位职业调动,由于制度形式衔接断裂,这些迁居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会被迫终止,这无疑会为参保人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而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以往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一种固有弊端,同时也有影了居民参保的积极性。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全体居民享有的养老保险服务差异化逐渐缩小,这样养老保险制度就可以在各个区域内广泛推行,因此即使人口流动或者迁移,也不再有养老保险金方面的损失,同时最重要的是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居民老保险参保成本不断降低,更好的提升了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在城镇化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新农保、新城保合并为城乡居保,整体形势与职保十分相近,都为参保人员设置了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但不同的是职保是由企业和个人承担,但是城乡居保却是通过个人缴费与政府津贴的形式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但要提供最低缴费标准,同时对于一些有实际困难的群众承担着一定的代缴责任,并且为了能够更好的响应中央要求,还要鼓励参保人员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提供奖励性政府津贴。由此可以看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性公共服务,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但是由于不同区域财力物力存在差异,因此地方政府承担的财政补贴金额也各有不同,通常情况下政府会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是从参保人的利益出发,通过参保形式与参保档次,从而选择出更加适合地域的参保模式,其次是从区域治理的角度分析,选择更能够降低运营成本、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的参保形式。但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模式与发展质量都在不断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创建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促进地方经济区域发展。
二、城镇化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阻碍效应分析
(一)联保对城乡居保形成负面示范效应
城镇化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也会形成一种阻碍作用,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社会养老保险金渠道窄、效率低、基金缺口大,并且在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退休人口规模剧增的过程中,养老基金缺口对居民参保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我国养老金政策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当期缺口和当期结余仍然存在。因此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改革难点与重点就在于养老金代率方面的设定,以及政府对养老金的出资问题,这些问题若是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使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保险失去信心[2]。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群众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追求更高,同时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农民与居民之间的接线也越发不明。在参保的过程中,城居保参保时间短,抵抗能力弱,而新农保由于以往的政策问题,很多群众对其失去信心,这使得城乡居保也难以获得保障,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城镇化建设对养老补贴形成挤出效应
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减收严重,同时,落实国家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等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在一段时期内还将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收入减收规模。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离不开地方财政资金的有效支撑,但是短期内的城镇化速率,使得城镇内公共服务拥挤,各个方面都需要政府的财政资金拨款,如交通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等等,而地方政府的财力又十分有限,在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政府在进行财政资金拨款时必须要慎之又慎。而在进行财政资金拨款筛选时,往往会从一些收益快、效益明显的项目出发,这些项目会成为政府的优先资金拨款目标,而很显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不符合这种筛选标准,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城镇化建设对养老补贴形成的挤出效应。
三、通过城镇化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相关建议
(一)消除公众对养老金的错误认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难以覆盖的原因,很大程度就是居民对保险金的错误解读,因此为了能够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消除公众对养老金的认识误区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3]。加大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常态化宣传,让人们群众对养老保险制度有正确性、公众性的解读,从而更好的缓解养老金历史遗留问题,从本质上帮助公众消除对养老保险金的悲观态度与不信任情绪,进而增强公众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其次是要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信息传递制度,减少由于信息误导或者信息不对称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阻碍,从而在城镇化进程过程中,更好的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降低运营制度成本,提高养老保险金使用效率,这样才能够在城镇化推进中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二)多方位增强地方财力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过程中离不开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这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先决条件,因此多方位增强地方财力将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提供基础性保障。为了能够更好的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笔者认为应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的政策,切实发挥政策红利,实现“放水养鱼”效应,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通过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及建立健全地方税收体系,有效加强地方财政收入,使地方财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更好地发挥。其次是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之间的挂钩机制,根据居民的养老保险缴费信息情况,发展移动支付方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上而下的省级分担比例,这样才能实现养老保险公众福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惠互补,从而实现城镇化进展过程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四、总结
在城镇化进程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普及覆盖越发重要,但是城镇化进程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会形成正反两个方面的效应,因此在进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过程中,应该趋利避害,这样才能利用城镇化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