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41: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信息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教育部为此做出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大决策,要求中学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学校应配备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相关器材装备多媒体教室。经过这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多数城市初中以及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均已配备了计算机房,实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通了校园网,有的地方还实现了远程教学和视频研讨。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最重要的课程,理应率先打破“一支粉笔、一本书”传统模式,率先用好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加快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对教师来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依托网络、计算机的支撑,通过大量采集素材并建立资源库,可以让语文教师博采众长,共享优质资源,交流各自成果,实现取长补短,在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首先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音、图、文并茂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形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其次,有利于补充课本知识,增加课堂容量。多媒体及网络的运用,信息量大、知识密度强,对于求知欲望较强的初中生来说,学习的材料更加丰富,联系生活的条件更加便利,特别是即时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拓展课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更丰富、更系统的知识。第三,有利于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课件设计形象、直观,使得学生直觉形象思维得到更充分的训练。特别是情境、问题的设计,思维启发的多样化,使抽象思维的逻辑性与形象思维的形象性有机结合,可以显著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养成。因此,处于教育信息化大潮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师生合力、师校同心、师师协作,努力成为信息化的弄潮儿,通过信息化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跃上全新的台阶。
二、信息技术应用不能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化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但不是目的,不能替代原来的教学内容。初中语文在积极运用信息化成果的同时,也要防止过分依赖信息化,防止因为信息化技术的过度应用而阻碍正常教学目标的实现。重点要预防三种倾向:
一是课堂娱乐化。一些教师不在充分传授课本内涵上下功夫,而为了取悦学生而大量滥用图片、音乐,把课堂变成了看图片、听音乐的娱乐活动,让学生乐过之后没有收获,得不到必要的语文实践,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难以进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特别是一些教师过分利用多媒体以致教学过程程式化,用固定的程序控制了整个课堂,使学生只能跟着这个程序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二是内容牵强化。有些教师将不需要、不适宜通过多媒体来施教的内容也一概付诸多媒体,以为“用了多媒体才算新课改”,强拉硬扯地将所有教学内容都多媒体化。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我的空中楼阁》时,画了很多具有表现“空中楼阁”等意境的图片,尽管有较强的实感,但忽视了图片的表现力无法与文字所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相比的事实,结果反而束缚了孩子们对空中楼阁的想象与理解。有些教师出于狭隘的功利性目的,全然不顾所选乐曲、音像资料等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选用图片、图景后反而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特别是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诱导下,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用心去体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语文课堂的灵活、机智、生动、活泼得不到体现,与课改理念背道而驰。
三是备课抄袭化。目前真正能熟练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并实施教学的初中语文教师还不是很多,不少教师在借鉴、共享别人课件的过程中养成了“拿来主义”的习惯,甚至把互联网上的课件直接拿到课堂上用,没有意识到一个成功的课件应该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的,不同的课件体现了不同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一抄了事、一放了之,这样没有个性的课件化教学必然造成课堂的机械、僵化,甚至会使学生一无所获。
三、初中语文教学也应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信息化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未来社会是信息化技术掌握者的天下。初中语文教学在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成果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初中教育中的特殊重要功能,为初中生掌握信息化技术手段作出重要贡献。根据有关课程标准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初中学生应当掌握的信息化技术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word文字处理技能、Excel数据处理技能、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技能、互联网的应用等。初中语文课应当围绕这些要求,通过语文学习信息化的过程,引导孩子们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信息化技术。
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在确保非但不影响,反而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多地应用信息化技术,让语文课堂成为信息化技术应用最多、展示最充分的课程,这本身就是对初中生的一种信息化教育。作为语文教师,要从自己做起,做学生的表率,努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信息化、热爱信息化。要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化的热情和内在动机。
其次,要最大可能地让学生用信息化手段学语文。随着电脑在家庭的普及,要有意识地引导初中生在运用电脑完成语文作业、增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信息化素质。要鼓励学生通过打字、计算、绘图手段等来完成作业,来设计并展示自己对课文的学习效果。要从初中生特别好奇、好动、爱玩游戏的特点出发,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信息技术、学到语文知识,使信息化的语文堂课成为充满情趣和诱惑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蒋红霞.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33).
2.郑亚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J].考试周刊,2011,(20).
一、从理论基础上来探寻
小学外语教学具有双重教育功能,即工具功能和培养功能。工具功能:儿童通常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样的程序来学习外语。这一程序在所有的外语课和语言练习中都会出现。培养功能可以解释为对认知能力和语言行为发展的促进。语言教育具有这样的目的:即文化的相对性及在对待他人的态度选择上的重要性。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能够成一种特定现实的体系。每个人在构成这一现实时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结构方式。这给了我们一种作为了解世界的语言教育新观念。外语有助于揭示语言文化的相对性,揭示语言本身的人际和社会习俗。也就是说语言的培养功能涉及文化内涵。外语的学习和实践是以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想和意识活动为依据的。所有这一切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或民俗这一类知识,而在于起到一种作为学生精神财富的主要作用,以便能获得这种观念:宽容和尊重与己不同的东西。
在学龄时期,也即七八岁时,儿童会显露出一种新的能力。这种能力有时会相当明显地改变他的个人生活。改变其与他人及与整个外界的关系。对他周围比较接近的人而言,这种能力可以称为“中心偏移”。正由于这种中心偏移,儿童才能设身处地的像他人那样来观察事物、思考事物。这对他是一种重要的发现。他学到了社会文化的相异性,有人恰当的把这称为“另一个世界”。它发现了与他自己的及它所处的环境中的行为不一样的各种行为。通过别人的行为,他发现了与他自己的行为有联系的各种文化风俗习惯。
我们回顾沃尔夫·萨皮尔的著名论断:
1语言决定了一个语言团体的成员观察世界的方式;
2.每一种语言以其独特、明确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3.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一种世界观。
早在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讨论会上对早期外语教育表述下列一致的观点:外语教师不仅应立当解决实际交际任务,而且应当促进儿童整个个性的发展。语言对于儿童来询立当是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一种方式。语言是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说多学习一种语言,就多一番人生。由此丰富了知识,充实了思想,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即使处在低年级,也有必要向学生提供有关国家的社会文化现实的专门知识。我们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们的教育目的:
1.信息传递。我们应传递那些有关一种陌生的或鲜为人知文化信息。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提供的信息很平淡,其提供的概况与操该语言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相距甚远。以英国为例:英国就是伦敦雾都,莱茵河,伊丽莎白女王。像这类静止不动的图像与现实并不吻合。教师需要浏览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经济等材料,电视、报刊、广告来准备文化信息知识,以便让学生从语言、意识形态、生活风格、和集体生活的表现方面来瞥见内部的各种差异。
2.对一个国家内部差异的体会和辨别。这是对一个国家文化采取更新颖更现代的方式进行观察的结果。意在帮助学生辨认、确定有关国家和文化的内部差异。我们可借助外语或母语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其目的不在于语言训练,而在于理解操这一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正确选用报刊、电视图像、电影、诗歌、通讯报道、采访、招贴等真实材料也很重要,这些都能代表如文化这样的复杂现实。
二、教学体验
我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卡片,因为卡片好制作整理,使用也方便灵活。每张卡片又附带一些图片。随着年级的升高卡片的内容也逐渐复杂,这些卡片按系列集中组合,其中六组的分类标题如下:
第一系列:介绍
我爱英国(美国)—您好!—根据想象画出一英美儿童,一张英美餐馆的菜单,一幢英国的房屋,一张美国的明信片—我是中国人
第二系列:地理概况
中国的形状是怎样的?—英国(美国)的形状是怎样的?轮敦、华盛顿、北京的位置—从北京联想到轮敦、华盛顿的情况一一美国(英国)我来了—‘英国(美国)著名建筑,佳肴一览
第三系列:语言与文化
谁讲英语?—英语在全世界—英语的兴盛—英国的莱茵河—美国的硅谷—英美名人录
第四系列:英国(美国)的小学
小学简介—英国(美国)小学生的一周——假期——小学生的一天
第五系列:重大节日
New Years Day新年,元旦
St.Valentine’s Day圣瓦伦T节(情人节)
All Fools’s Day or April Fools’s Day愚人节
Easter复活节Mother’s Day母亲节
Independence Day美国独立念日
Hallowmas万圣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
Christmas Day圣诞节
英国国庆日:国王的正式生日为国庆日
—去哪度假?—英国(美国)的体育
第六系列:烹调
英国(美国)的美食—菜谱卡片—英国的“开胃酒”,“饭中酒”,“餐后酒”。美国人的朗姆酒,威士忌。
卡片内容涉及英美社会文化与生活的大部分特有的风貌,这些卡片除了引导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以外,对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促进学习动机还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卡片无论是在提供信息或是观察思考方面都提出一些有趣的概念。关于信息,涉及地理、历史、语言、社会等各方面。对于七至十二岁的孩子确实提供了大量信息材料。观察与思考方面则经历了感知、想象、比较、评估、择优几个阶段。以观察和思考为目的的卡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话、提问、对比来转变成新的概念。例如在给六年级的学生讲traffic(交通)一词时我先让学生看交通系列的中国公交车和英国公交车图片,然后组织对话:
T: Try to find out differeces between British bus and Chinese bus.
(对比一下中英公交车的不同)
Which one is better?Why?(哪个设计的好?为什么?)
S;The British is better .I can find the place putting bag-gages and baby carriages
游国的好,有放行李和婴儿车的地方)
T: Please pay your attention to red push button in pole.what does the British do with it?
(注意扶杆上那个红按钮,它是干什么用的?)
S:How to speak“紧急”?用英语怎么说“紧急,’?
T: Emmergencyo
S:Emmergency button。紧急按钮
T: Passenger informs the driver with it to get out。 Britain does not have bus stop。
是乘客用来通知司机在哪下车的。英国没有公交车站。
让儿童尽可能早接触外国文化好处很多。我在给学生提供英美文化的卡片时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得出的效果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确认我们是正确的:
1.激发学生就步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学生对介绍的情况会作出各自反应,并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
3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
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儿童在课堂上体会到:要了解别人庆国人,美国勾,则意味着从他们的个性及社会的表现来更好的理解他们。而在更好弟熟悉和理解他们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场合尊重他们。
给五年级学生讲nature(性格)时,我给学生展示一个美国人和英国人相识的图片,英国人介少自己时加了一长串的祖宗姓名和头衔,美国人只说:I am the bestseller author(我是这部畅销书的作者).
T:Whick one do you like ?Why?
你喜欢那国人?为什么?
S:I like the Amenrica, he is成功的by his hard working,the British only has a good family.
我喜欢美国人,他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而这个英国人只是有个好家庭。
二、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中职英语教育要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针对教学环节的特点和学生专业的特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出正确的方法。
1.采用情境创设法。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融入一定的情境,对增强学生的语境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谓的情境创设方法就是利用视频软件或是动画制作软件,将英语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采用画面场景播放出来的教学方式。以便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涵义,以及句式和词态的应用。例如,在讲解外研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一部分用英语介绍个人信息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视频截取软件,将外国卡通人物对话的视频截取下来播放给学生看。同时用英语来向学生提问,学生跟随视频学习掌握介绍个人信息的惯用句式。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的实际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就是教学的中心,拥有对课堂的绝对支配权,单方面地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外语教育理论表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干扰,其中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方法、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各种情感变化等等。所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点是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的动机。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中,都要为学生营造一定的语言交际氛围,为学生创建能够使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各种证书,而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为学生今后能够自主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估的指导、制约和标准。高校中文理科专业兼有,我们将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作为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要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也要体现出这几个方面的考核内容。
2.教学模式立体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建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下相互协作和相互沟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了解到的教学信息进行意义建构,然后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积极练习自己掌握的技能。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运用者和主动建构者,而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最后掌握的知识不是由老师直接传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老师创建的情境必须对学生意义建构有帮助,协作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中。学生要开展小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通过会话和协商来一起完成学习目标。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呈现教学信息,促进老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解决各种困难的工具。开设校园网还能够提供全面的互动、沟通环境和工具,如内部留言,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沟通、资源共享。为了创建有效的使用过程和良好的语言环境,使用电子教案和电子教材让原本静态的知识活动起来。比如可以使用蓝鸽多媒体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学功能。通过这个系统能够进行现代化的授课,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参与到学习当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体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根本上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合作。
一、引言
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因此,英语学习离不开英语文化学习。(Carl James,2003;Lyons,1968;张德禄,2005;常宗林,2004;乐眉云,2006)如果我们只重视句子的完美形式而忽视其文化背景,就会变成Hymes(1967)所说的“文化怪物”(转引自张德禄,2005)。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普遍受到重视。西方学者Haviland(1975)认为文化是可以学习的;本族语者的文化知识是通过文化移入的方式由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的。而对于非本族语者来说,一种有效的文化学习手段就是通过英文电影感触西方文化的。Raggett(1975)(转引自桂诗春,2001)试验说明视觉图像比言语记忆保存的时间要长得多。近年来,英文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包括文化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傅琳,2006;姚静,2005;刘悦,2005;刘丽丽,2004)。电影作为一种集音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能提供给观赏者四种文化形态——物质文化、关系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Lustig & Koester,1999)。它具有形象的直观性,能让观赏者直接地感受,使记忆更为深刻。英文电影在文化学习上的优势可以从长时记忆、心理语境和心理图式三个方面探讨。
二、记忆结构与英文电影
1.长时记忆与英文电影
记忆的目的是把信息储存起来供以后使用。当我们记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总是不停地重复才能记住但不久遗忘掉。但当我们看完一部感人的电影或文学作品后,若干年后其中的情节还历历在目。心理语言学认为,记忆结构有三个层次——感觉记录器(sensory register)、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和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长时记忆是记忆的最高层次,是保存知识的仓库,用来理解推断新的信息。桂诗春(2001)认为影响语篇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读者对语篇内容有无背景知识。这里的背景知识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它能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本族者,促进双方的交流,因此文化知识应被长久记忆。长时记忆包括一般知识文化知识和个人经验,如欣赏电影,前者叫做语义记忆,后者叫做情节性记忆。语义记忆相对稳定,而情节性记忆则是动态的,语义信息可以通过情节性信息的轨迹提取。例如,英法百年战争及法国女英雄的名字这些历史文化常识可以从《圣女贞德》(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Arc)这部英文电影情节中获取。十八世纪的建筑样式这一西方文化常识可以从英文电影《爱国者》(The Patriot)的情节中直观地感受到。十七世纪英国皇家的官级服装样式可以从英文电影《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Caribbean)的情节中形象地获取。陈旭光(2002)认为,电影都是以活生生的人为表现对象的,通过活生生的处于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中的人,折射出广阔繁复的社会。文化不能孤立存在,它蕴含在地理环境、社会行为,以及支配这些行为的思维观念中。英文电影可以提供英语国家独特的生活形态、价值观念和民俗风情,这些方面的文化与电影情节相糅合,从而使观赏者在欣赏电影情节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知识的长久记忆。
2.心理语境和英文电影
在阅读理解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如果读不懂概念存在的具体语境,就不能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即使有时理解概念所处的语境,文化的不同也会造成错误的判断。心理语境论认为,由目标或文化所规定的某些语境可以提供一个概念里的特征之间的连接和一个范畴里的概念之间的连接。能够成为概念关系的知识基础的不仅是语境目标,还可以是文化目标。例如,教堂、牧师和婚礼在中国是互无关联的,但是在西方国家却归为有紧密联系的范畴。如果没有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任何非本族语者就会对这种归类方式感到难以捉摸。因此,一个范畴里的概念由特定的文化相联结,不同文化里的人们进行交流必须了解双方的文化才能促进交流的成功。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能够让观赏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概念之间的联系,深刻地理解以英语文化为基础的心理语境。例如,在西方国家,狮子是百兽之首,在西方文化中与国王这一概念紧密相连,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可以从英文电影《狮子王》中直观地感受到。因此,通过英文电影,观赏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由西方文化所连接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建立本族语者的心理语境,从而深刻地理解英语语篇,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3.心理图式与英文电影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尽管作了不少努力,但有些学生仍然不能理解一些建构得不错的英语语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对所学习的材料没有现存的图式,这种情况对理解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无法摆脱那些起干扰作用的细节,因此在语篇理解中导致错误。Barlett(1932)的研究说明,图式在语篇处理中具有指引作用。由于中西的心理图式不同,学生在语篇理解中往往感到困难,从而造成错误的判断,因此,建立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图式,是准确理解英语语篇和促进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前提。英文电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起类似英语本族语者的心理图式,而且这种心理图式会随着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完善。英文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可以使我们建立这样一个心理图式。
图式中的某一点或几点被激活就可能会激活整个图式,也就是说,教堂、黑色礼服和胸前的白花就很有可能说明这是一个西方教徒的葬礼,葬礼始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到场亲友一般不能像在中国葬礼上一样号啕大哭。有了这样的心理图式,我们才不会因英语本族语者在葬礼上穿黑色而不是白色丧服而感到诧异。因此,通过英文电影,观赏者更容易建立起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图式,从而准确地理解英语语篇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具有“可接受性”(Carl James,2003)。
三、英文电影在文化学习上的可利用性
英语电影应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途径之一,然而,英语电影欣赏在实践中并未取得应有的成效(李月林,2003)。针对英语电影对西方文化学习的影响,笔者在其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六个班183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其娱乐功能在学生中仍占有绝对优势。76%的学生看英文电影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英语技能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只是娱乐的附带品。尽管24%的学生以增加文化知识为目的观看英文电影,但其中认为在英文电影中所学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和跨文化交际偶尔有所帮助的占到76%,而认为从来没有帮助的也占到了11%,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英文电影在英语语言文化学习中的作用,而意识到英文电影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的部分同学对电影中的文化信息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英文电影在改善学生文化学习方面的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具体原因,可以从心理语言学的三个方面阐释。
首先,我们所记忆的是自认为重要的信息。在欣赏英文电影的过程中,如果只注意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享受,而不注意里面可能隐藏的文化内涵,看完电影后就只能记住其音乐的动听、画面的优美和故事情节的感人,而不会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根据调查,55%的学生偶尔注意电影情节中的文化内涵并进行中西比较;3%的学生未曾注意过情节中的文化内涵也未曾进行中西比较,这说明多数学生在观赏电影时,没有把其中的文化信息作为重点,因而这些信息没有得到记忆。
其次,记忆编码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联系原则,该原则认为在一起发生的感知、思想和其他的心理活动会在记忆里联系在一起,所以只要其中的一些环节在以后出现,它就会触动其他相连的事情。例如,在英文电影《龙凤配》(Sabrina)中,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沙布里娜谈论了一个平民姑娘与王子相爱拒绝皇室用钱收买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等级制度极其森严。如果观赏者被故事本身的内容或由故事所引发的思想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触动,就会触动其他所有相连的情感。例如西方森严的等级制度被触动就会带动平民姑娘与王子的爱情故事、拒绝收买的故事、沙布丽娜、当时用的关键词语“buy off”、电影的名称和演员的名字。相反,如果欣赏电影过程中没有思考西方的等级制度,即使看到这一词语也想不起前面的其他环节。根据调查,76%的学生偶尔联系课堂上所学的文化知识,3%的学生未曾联系过。这说明了大多数学生在观赏电影过程中没有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课堂所学的知识,这也是利用英文电影改进文化学习没有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
最后,信息遗忘是记忆的一个普遍规律。心理学认为,回述和再认会提高记忆强度,降低遗忘率。根据调查,71%的学生看完电影后偶尔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回述和再认,而从来没有此习惯的学生占到了11%,回述和再认的频率非常低,所以即使在看电影过程中学到某些知识,也会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复习而很快遗忘掉。
懂得了记忆运作的原理,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培养多思考的习惯,多注意电影情节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多联系课本上所学的文化知识,多重复回述有意义的文化信息。尽管英文电影蕴含的文化信息丰富多样,但由于其比较琐碎,缺乏系统性,有些甚至没有现实性,因此不能同文化课本中的知识等同起来,一概而论。因此,笔者认为,文化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课本与英文电影相结合,课本为本,电影作为辅助手段,使文化学习更为有趣,理解更为深刻。
四、结语
英文电影作为英语国家社会生活和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成为非本族语者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本文从心理认知角度介绍了英文电影作为现代媒介促进文化学习方面的优势,并解释了学生利用英文电影改善其文化学习但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了解了记忆原理,学习者应该培养合理利用英文电影的习惯,通过英文电影的帮助,开阔文化视野,在轻松愉快的情节中结合课本文化知识实现对西方文化学习的长时记忆目标。
参考文献:
[1]Barlett,F.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Carroll, 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46-62.
[3]Haviland, W. A. Cultural Anthropology (3rd ed)[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75.
[4]James,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102-143.
[5]Lustig and Koester.Intercultural Competence: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M].New York:Longman,1999.
[6]Lyons.An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Press,1968.
[7]常宗林.英汉语言文化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1-34.
[8]陈旭光.电影艺术讲稿[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2.
[9]傅琳.英语影视教学应用研究[J].文教资料,2006,(3):144-145.
[10]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1]乐眉云.应用语言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6-112.
[12]李月林.英语电影欣赏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2):148-150.
[13]刘丽丽.英文原版电影走进综合英语课堂的尝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3):105-106.
[14]刘悦.英文电影欣赏课的学习策略和基本教学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18-120.
[15]刘晔原.戏剧影视文艺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96-140.
Abstrac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formation Theory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ranslation and has produce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 attempting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methods to achieve redundancy equival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heory. Through illust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ossible ways to realize redundancy equivalence.
Keywords Information Theory; redundancy; translation
1信息论
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根据香农的观点,信息的传递遵循以下模式:①
在信息论视角下,信息传播通过的路径叫信道,信息从信源发出,在信道中通过编码,解码过程被传递到信宿。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受到噪声干扰,同时,信息传输量需要与信息传输负载相符,达到冗余信息的平衡,才能有效完成信息的传达。
2信息论与翻译
信息论应用于翻译的表现就在于,信息论凸显了翻译的本质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将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信息交流活动。语言的本质是交际,翻译属于语际交际,信息的传递依赖于以下模式:②
翻译中“译者肩负了原文的读者(R1)和译文的作者(S2)的双重身份。他既是信息(M1)的接收者,又是信息(M2)的发出者”。 ③作为源语文本的接收者,译者首先正确理解,即解码原作者编码而来的原语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编码成目的语信息,传输给目的语文本的读者。译语读者再解码译文,理解吸收这些信息。
在此过程中,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在解码编码时受到的噪声(知识,文化背景,个人情绪,感情共鸣等)干_是不尽相同的,译文读者接受的不一定完全符合原作者的思想,所以克服噪声的干扰就不可避免;而且,信息传输量需符合信息传输负载,否则过精简或过冗繁的信息都会给接收者造成理解和阅读负担,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翻译中努力平衡冗余信息,达到冗余对等。
3冗余与翻译
在信息传播中,为了避免噪声带来的影响、准确传递信息,说话者会重复或累加所说信息以确保听话者能准确理解,这也就意味着说话者接收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信息,而这部分超出实际最低需要量的信息就是冗余(redundancy)信息。④冗余信息并不是指这些信息是无用的废话,冗余的存在并不添加额外的信息,但能帮助读者预测错误,填补不确定信息,加速信息的传输。
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冗余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信息论认为,如果一个语言文本冗余度过高,则简单易懂,读者很快会因过多的已知信息而失去阅读兴趣,相反,如果一个文本冗余度过低,新鲜的东西太多,就会造成信息传输过载,读者就会因为晦涩难懂而失去阅读兴趣。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需要特别注意传输负载的问题,翻译的内容不能超出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时通过调整冗余信息,避免因翻译不当造成的读者心理噪声,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4 翻译中实现冗余平衡的手段
《阿Q正传》是一部充满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小说中运用了大量中国特色词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从《阿Q正传》的英译本的总体接受情况看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莱尔的译本对中国传统及特色文化信息的处理最具代表性。通过例证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四种实现冗余平衡的手段:
4.1 删减压缩
删减压缩,就是将原文中冗余度高的信息做适当的删减压缩处理,以降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噪声,使待传输的信息量符合译语读者的信道。
《阿Q正传》中不乏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这些词的共同特点就是由两个近义词组成(如“心满意足”、“魂飞魄散”、“寻根究底”),或两次重复词组成(如“诚惶诚恐”、“探头探脑” 、“昏头昏脑”),这些词两两出现,表达相同的含义。
这些冗余并列符合汉语语法,并当作固定说法存在于汉语中。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这些特色词在语义上是冗余的,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可以做删减压缩处理,只翻出其中一个词即可代表整个四字结构的意思(如“心满意足”翻译成be satisfied)。否则,重复翻译只能使信息传输超载,徒增译语读者负担。
4.2 文化替代
文化替代指在翻译时使用译语文化中已有的、表达与原文相同含义的词或句来替代原文中的语言、文化信息。
小说中讲阿Q的一次经历,引用了一个汉语俗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汉国读者很清楚该俗语包含的那个故事,知晓一个住在边塞的老翁丢失了一匹马,看似是坏事,但之后在他身上发生的一系列事证明了好事与坏事、好运与坏运会相互间转换。
一个俗语传达了一个长故事,很明显,该俗语包含了冗余文化信息,属于语义冗余。汉语读者了解汉文化,故事不用讲,俗语表达的语义就被理解了,然而在翻译中,如果将该故事长篇讲给译语读者,冗余度过高,这些超额信息量就极大挑战了他们原本就相对狭窄的信道,造成理解和阅读负担,这时译者必须降低信道负载量,放弃讲述原故事,而是采取文化替代的方式,使用译语文化中已存的,表达相似含义的俗语。杨戴的翻译即引用了英语谚语“misfortune may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⑤异曲同工,莱尔给出译文:“losing can sometimes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 ⑥这样一来,译语读者就能接收到与汉语读者相同的信息和感受,在翻译中实现了冗余平衡和动态对等。
4.3 文外加注
文外加注,就是在译文外添加脚注。
小说原文中有这样一句:“阿Q见自己被搀进一所破衙门”。句中的“衙门”是中国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在原文中是打压革命党、审押阿Q的地方政府机关,那么对中国文化有的社会机构“衙门”的翻译处理,如果直接采用汉语拼音yamen,没有任何附加解释,这就会让众多不识汉语的英语读者很费解,对他们来说,这个词语甚至是不可识别的。从信息论的角度看,“yamen”冗余度过低,冗余信息未达到平衡状态。
莱尔通过文外加注的方法,提供了一个脚注,解释了该词的含义“The seat of a local government.”⑦增加了必要的冗余信息,使译语读者通过看注释了解到这个词的所指含义,从而避免了读者因文本冗余度过低,新鲜的东西太多,晦涩难懂而失去阅读兴趣,保证了读者的继续阅读,与此同时,原文的信息也就实现了交流和传达的目的。
4.4 文内补偿
文内补偿指在译文中添加一些文化冗余信息(比如一些必要的词语),使信息传输更顺畅,使译语读者免受噪声干扰,进而通畅理解译文内容。
小说原文中讲革命党进城时,对其的描述是:“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该句隐含着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也是该小说创作时的背景――1911年清王朝的革命。当时社会混乱,时局动荡,反叛四起。表现之一就是革命党樯细龀代(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披麻戴孝。为了给译语读者准确传达原文中渲染的动荡和混乱,崇祯皇帝的身份就有必要交代一下,否则,信道中传达的信息冗余度过低,译语读者则无法理解崇正是谁,给他们增添了心理噪声,造成信息输送失败。对此,莱尔的做法便是文内补偿,在句中增添词句,以补充说明崇祯皇帝的信息:“… in mourning for the last emperor of the Ming, whose suicide three and a half centuries earlier had left the imperial throne open to the invading Manchus.”⑧莱尔的做法将原文中的隐形信息显性化,将原文中冗余度很低的信息,通过补偿适应了译语读者的传输通道,符合他们的理解需求,顺畅的完成了信息传输。
5结论
信息论视角下,在翻译时,译者是避免噪声的先决条件;译者充当了双重角色,需高度关注译语读者的信道容量,具备极高的解码、编码能力;在文化翻译过程中,冗余高的文化信息可以适当删减压缩或文化替代,冗余程度低的文化信息可以通过文内补偿或文外加注的方法来达到冗余平衡。
注释
① Shnnaon,C. E.Collected Papers, NewYork: IEEE 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Sponsor.1993.
②③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因素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信息化研究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覆盖到中小学,几乎遍及教育实践中的各个领域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却较少引起人们关注。这种研究上的偏失除了因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边缘化。但社会的发展使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国家也因此做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决策,并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1]。在这个背景下,梳理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找到一些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提升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深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
首先,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了良好的外部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把学前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这种政策支持给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其次,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在早期介绍借鉴国外信息化情况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近年来开始本国、本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并出现一些研究成果,在幼儿园英语教育[2]、礼仪课程[3]等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本土化探索。
最后,学前教育信息化实践稳步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也超越了早期的理念上的数字化学习空间[4],出现许多学前教育的多媒体网络课件,甚至出现一些专门面向学前幼儿的专题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多元主体的加入使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实践发展迅速。从2001年起,IBM公司就与我国教育部合作,通过“小小探索者”(Kid Smart)项目,为600多所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5]。
2 学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成果固然可喜,但我国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时间尚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突出表现为宏观上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而这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缺少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2.1 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均衡
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信息化水平也因幼儿园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例如,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上海,截止2009年,上海的各区县园所就已经全面完成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更新,实现班班有计算机。到2010年,上海的“园园通”公办园覆盖率达到100%,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也加入“园园通”系统,其中黄浦、奉贤民办园的应用分别为80%和100%[6]。而在一般城市这些目标还远未达成,更不用说边远地区的一些幼儿园了。
2.2 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包括教师、基础设施、软件、教学模式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复杂系统,如果缺乏规划就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应用上的低效甚至无效。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滥用、机械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不但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师生交流,限制幼儿主体性的发展[7]。实践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滥用现象其实是教师与信息化设备不匹配的表现。此外,也有一些购置了设备却没有配套软件,导致设备成为摆设的现象,这是硬件与软件不匹配的表现。还有一些不顾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灌输小学才学习的学科知识,使信息技术成为“电灌”的工具的现象,这是教学模式与信息化不匹配的表现。如此种种不匹配现象,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内部应用的不协调的表现。
2.3 发展路径不明确
这种宏观上的不均衡、微观上的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虽然大家能认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意义,而且往往也将信息化作为幼儿园的办学标准的一个指标,但相关指标的界定不够清晰,就信息化发展本身缺乏一个统筹教师、硬件、软件等各要素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各学前教育机构按自己方便,随意购置信息化设备,造成信息化发展动力的缺失以及微观上发展的不协调,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径。
3 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软硬件建设,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加强软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和配套的软件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许多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区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套的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的。当前,虽然部分地区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来看软硬件设施建设情况与学前教育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仍然是重要任务。
3.2 建立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目标体系,客观评估一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当前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办学标准中往往只是将信息化水平作为园舍设备的一个二级指标予以考察,相关指标界定并不准确,往往用电视、计算机等设备数量等片面的指标来代替信息化水平,缺乏整体性,直接导致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应用的不协调。因此,应该在信息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指标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gov.cn/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
[2]温小梅.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1(4):39-42.
[3]孙碧华.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礼仪课程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106-107.
[4]张伯邑.数字空间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新平台[J].学前教育研究,2003(4):48-49.
一、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关概念及培养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及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已成为衡量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国家教育部拟定了以信息化为载体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进而要求教师努力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并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已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地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程度还是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因素则是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进而无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同时无法使高职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恰当融合,因此提高地方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推进高职英语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加强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必要前提。新时代的信息化社会已使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及其在职培训都发生的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能否成功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教师能否利用其优势建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融入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开放型的课堂、鼓励学生互动合作、小组学习等。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就是要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与课堂管理与教学等诸多要素进行完美整合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套与过去不同的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能够利用全新的信息技术和装备来改善教学方法。
2.提升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实用为本为指导思想,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是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即将高职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达到创新教学手段方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加强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师自我发展息息相关。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必要载体,因此,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推动。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难以参与与信息化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校园的教学大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等等,都有信息化的影子,只不过程度有高有低而已。更深层次地讲,如果高职英语教师对信息化技术掌握不系统、没有敏锐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就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资源的利用,更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和自身教学水平及科研的需要。
二、地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基本情况(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部为例)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部自2007年起与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开展联合办学项目,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的职业型人才。系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鼓励英语教师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并已实施的措施如下:
1.网上阅读。英语教研室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在线阅读。并在课堂上即时检索到相关的阅读材料,投放在大屏幕上,对材料进行解读和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
2.网上搜索。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重点,选定关键词,利用网络技术强大的搜索功能,进行和英语教学有关的内容搜索。辅助学生理解信息而对其熟练地进行组织和处理。
3.网上讨论。教师把网络的交流功能引入学习讨论的方式。利用有关网站的聊天室,或是校园网的论坛,组织学生围绕有关的学习主题,以发贴和跟贴的方式开展网上讨论。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在这种虚拟的网络论坛的平台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甚至容许学生以化名登录,在讨论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多媒体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内容,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学习和研究的成果,现场介绍和交流他们学习的情况。5.网上答疑。教师利用网络的论坛和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答疑,尤其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学生也可向老师发电子邮件,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使电子邮件具有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的功效,成为师生联系的又一通道。但是,由于教学资源与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足,导致我校高职英语教学还是停留在基本的信息化教学当中,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我校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推行发展缓慢。
三、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鉴于地方高校知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足,笔者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浅显的提升策略。
1.建设信息化校园。信息化校园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要求创设培育现代化信息人才的环境,提供先进的现代化教育及学习平台,为师生接受进而享受信息意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因此,地方高职院校也应伴随着信息化的大潮把信息化校园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拟定实行一批相关的政策,积极鼓励高职英语教师尽可能地收集信息、利用与创造信息,同时依靠当地信息主管机构参与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教育的软硬件环境。
2.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主渠道作用。图书馆是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部分,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灵活的现代化信息搜寻方式,决定了它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是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环境。当前,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正在向虚拟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开发与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首先,建议地方高职院校图书馆引进与更新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建立网络数字化图书阅读系统,如光盘检索、公共检索、国际检索与网络搜索等系统。增加设备齐全的现代化网络电子阅览室,添置全新的教学平台和开放实验室,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和网上教学,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由于现代社会网络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主力军,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还应重视建设网络化数据库,如许多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网络软件、光盘等现代化网络信息资源装备。
3.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重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从三个层面开展教师培训,即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培训具体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念、英语教育技术导论、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教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等。
4.培养教师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具体内容细化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等。经过培训,可提高教师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水平,锻炼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课程软件。
5.提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培训具体内容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方法论改革、组织校内在职教师参加校级网上优质示范课程项目教改实践、开展合作研究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等,重点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通过培训,使一线教学教师与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合作,促成教育与技术合作共同体,通过实践,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总之,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地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若能使他们能不断更新自身的信息储备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并能用它不断进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就可以促进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进而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并把这项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讨论议题,同时加大投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确立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提升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进行不断的探索、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顾祝庭.信息化教学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2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9-0065-04
英语在线考试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试题库的建立、选题组卷、上机考试、阅卷评分的英语考试。与传统的纸笔考试相比,在线考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线考试效率较高,只要有电脑终端,考生可以大规模参加;试题质量有保障,通过构建试题库,可以有效控制考题的信度和效度稳定在同一水平上;对于施测,在线考试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不需要试卷印刷、运输保密等环节;阅卷效率较高,有些在线考试已经实现了自动评分,可以节约大量的评卷费用和时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线考试是未来考试模式的发展方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代传统的纸笔测试。
到目前为止,在英语在线测试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主办的托福和GRE考试,国内还没有很成功的大规模考试系统案例。我国是英语学国,中国学习英语的人口数量全球最多。2013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近3亿人的庞大英语培训消费群体,英语培训机构总数量超过5万家,市值已经超过300亿元 。对于这么庞大的英语学习群体,我们有必要探索开发我们自己的英语在线测试体系。本课题组以此为研究目标,做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内容即是我们的探索成果。
英语在线考试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英语在线测试自然而然地就被提上了日程。到现在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综观这方面的文献和成果,我们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英语在线测试还停留在科研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关于系统开发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计算机编程方向的硕士论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献很少;另一方面,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成果显示,开发的在线评测系统大多是小规模,很多都是在自己学校和院系试用的,没有做到大面积推广,而且大多数系统只针对听力、阅读和写作的测试,口语没有被包括在其中。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英语在线评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方面很多,包括试题库的建设、网站架构、程序设计、市场推广等,需要多方面人力物力的投入。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这个事情都不会成功。比如,在线评测需要电脑终端,如果一所学校连电脑都没有,他们是无法参加这个评测的。国家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所以,英语在线评测也应及时跟上国家发展的脉搏,在科研和实践方面做出表率。
其次,英语在线评测不能大规模使用的一个比较大的原因是没有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协调。如果政府管理部门认识到在线评测的优势,未来取代传统的大规模考试中的纸笔测试是非常有可能的。另外,我国英语考试众多,且相互之间不认可、不抵用,导致我们不管是升学、毕业、入职、升职还是出国,都需要参加相应的英语考试,这一点一直被人所诟病。正因为此,教育部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有所行动,试图解决这个矛盾。2014年10月30日,教育部组织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力图建立统一的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实现我国外语教育与测评的 “车同轨、量同衡” 。如果我们实行统一测评体系下的在线测试系统,上面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再次,中国的英语在线测评系统没有成功的原因在于缺乏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存在设计缺陷,不够人性化,不注重用户体验,导致了它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比如,目前报道的现行系统中都没有专门的反馈系统。参试者参加完考试之后,最多只能得到一个分数,与学习者和教师没有形成互动。另外,在线系统中客观题比较容易实现,主观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主观题的判分,还需要人工干预。另外,口语部分不容易施测,尤其是口试的评判也需要人工完成。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尝试开发了自己的系统,命名为“HiE测评系统”,力图避免以上的缺陷,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优化。
HiE测评系统
1. 研发背景
2013年初,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启动了一项重大语言教学类项目――“海淀英语学习社区建设” (简称“海e社区”)。本项目的目的是针对海淀区中小学英语听说互动教学及测评系统开展工具研发及实验研究,研究海淀区中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并基于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灵活性、交互性,实现英语听说的个性化和互动式教学。
北师大团队从2014年1月开始承建海e社区的测评系统,即HiE测评系统。本子项目的最终目标是研制开发一套完整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线评测系统。此系统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人机互动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全自动的英语能力在线测评和反馈。除了个别的口试题型(如自由问答)和作文题需要人工干预外,其他部分都可以实现自动评分。本系统可以在保证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实现自动组卷,并为每一位参试者提供成绩分析和反馈报告,为参试者提供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为其今后的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具体项目内容包括测试框架研制、样题研制、命题人员培训、试题验收和审核、试测、评分标准的制定。
2. 系统简介
经过充分的需求调研、原型设计和研发调试,目前HiE测评系统已完成阶段性开发任务并上线(网址为http://)。HiE测评系统作为海e社区中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入口直接集成在海e社区的导航栏目上。教师可通过 “测评”栏目进入测评中心,学生则可通过“测评中心”的栏目入口进入(如图1、图2)。
图1 教师端入口界面
图2 学生端入口界面
测评流程体系构架包含教师组卷和分发流程、学生上机考试流程、教师管理和阅卷流程、测评结果反馈等过程。这些流程及功能都与测评云端服务器链接,进行实时精准的数据交互,从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即时性的测评过程(如图3)。
图3 测评体系架构
从测评系统功能上划分,“测评中心”主要包含组卷系统、考务系统、阅卷系统和反馈系统四个子系统。其中,组卷系统包含了题库模块、组卷模块、分发模块;考务系统包含了题型模块、流控模块、收卷模块;阅卷系统包含了自动阅卷模块和人工阅卷模块;反馈系统包含了统计模块、分析模块、反馈模块和查询模块(如图4)。
图4 测评功能构架
3. 试测数据分析
2014年10月17日,项目组在北京市某中学进行了首次试测活动。
(1)参试者基本情况
选取了初中三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为了避免出现水平偏差,打乱了班级差异,全部按学号的单双号进行抽取,分成两组,单号组41人,双号组39人。为了确保两组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期中考试成绩做了一个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p=.869(>.05),表示两组学生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
试测当天,两个组做了不同的试题,单号组参加在线测试(机考),双号参加纸笔考试(笔考),机考使用的是HiE-4的样题,笔考使用的是KET(剑桥英语等级考试 Key English Test)。
(2)内部效度检验
为了验证HiE试题的有效性,我们根据参加机考的学生答题和得分情况,做了试题内容一致性检验,如表3所示。
由统计数据可知,本套试题的内部一致性检验得分为α=0.736。总体说来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在看来,影响该信度指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考生样本量较小(共41人);第二,试测当天,因网络故障,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答题,有一部分考生的听力或口语部分没有记录。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试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仍然达到了0.7以上,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如果将来进一步改善机考条件,改进考试流程控制,我们确信内部效度得分还能提高。
(3)外部效度检验
首先,比较了期中考试与KET的相关性,找出既参加期中考试,又参加了KET笔试的同一组学生的数据,比较它们的相关性,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KET与期中考试的相关性
KET成绩 期中考试
KET成绩 Pearson 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N 1
39 .933**
.000
39
期中考试 Pearson 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N .933**
.000
39 1
39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Pearson相关系数为.933,在.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因为KET是很权威的国际考试,期中考试与其相关系数得分很高,说明这次期中考试是非常可靠的。
然后,又将既参加期中考试,又参加了机考的同一组学生的成绩做了相关检验。因为期中考试没有考口语,所以机考的成绩中也剔除了口语的得分,最后的数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期中考试与机考的相关性
期中考试 机考(除口语)
期中考试 1
41 .647**
.000
41
机考
(除口语) .647**
.000
41 1
41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关系数为0.647,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机考试题也是可靠的。
3. 优势分析
相比传统的纸笔测评,HiE测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第一,以分层评价标准体系为核心。评价体系是决定学习行为取向的规范和准则,是评判学习活动效果的客观依据,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北师大团队在充分调研国际上通用的托福、雅思、SAT、剑桥英语以及《加拿大语言测试等级标准2000》《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照框架》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基于国家课标,结合区域特色,研制了“HiE”六级评价标准体系,即HiE1-HiE6。其中HiE1-HiE2相当于小学英语的入口与出口,HiE3相当于初中中期水平,HiE4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HiE5相当于高中中期水平,HiE6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该评价体系围绕综合能力的考查开展,在难度和范围上略高于国内现有同类测评,整体上和国际二语习得测评标准接近。作为一个分层综合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它不以年级段为基准,只以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为考查目标,学生可以在任意年级参与测评,测评结果代表了学生的能力等级。
第二,以多维度评价标签为手段。为了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以上述评价标准为基础,北师大团队对考题进行了缜密的设计。每道考题都从不同考查层面设计多维评价标签,包括知识点构成、语言技能分项、认知能力等级、难度级别、综合能力覆盖等。这些评价标签的属性结合测评结果,既能够宏观地分析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又能够从各个维度上对学生的分项能力进行评价。所有考题都由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英语教研员、英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线英语教师负责完成,北师大专家负责审定工作。
第三,以网络化测评模式为载体。和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不同,HiE测评系统完全基于网络环境,在整体框架上包括组卷系统、考务系统、阅卷系统、反馈系统,在试题类型上覆盖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在考试过程中支持自动组卷,在阅卷过程中支持部分主观题型如口语题型和全部客观题型的自动评阅。它跨越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使得测评的组织和管理更加便捷高效。相比传统纸笔考,它能够收集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从而支持后续服务的提供。
第四,以基于数据的多级反馈为目的。反馈是HiE测评系统的核心输出目标。通过评价标准体系中各项能力标签的构建和后台数据的分析挖掘,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基于学生测评过程和结果的反馈信息,同时结合多次测评的过程性分析和群体性测评数据的综合结果,实现为每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测评报告,为每位老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反馈,为每所学校提供准确的质量分析,为每个区域提供详实的教学评估的多级反馈功能。
结 语
HiE测评系统参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当前国际英语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基于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的相关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人机互动技术,避免了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性;可以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机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提供英语学习效果的相关信息;是当前测评领域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促学评价”,乃至“以评带学”的重要实践。
参考文献
邹宏.基于WEB的英语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2.
张瑞.英语在线考试及批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9.
周颖.自动组卷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周越美,孙晓龙,张韧弦.写作课程的无纸化考试研究[J]. 外语界. 2009(3).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融合运用而形成的技术,能够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以及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存储、传播和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生动化、形象化以及具体化,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1]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是目前唯一的国际标准语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英语作为唯一通用的交流方式,就变得尤其重要。英语的通用性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交流上,在很多的计算机语言、科技术语中都有用到英语。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的学术论文超过了85%的使用的英语发表。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英语的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大学英语教育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进行学习,能够扩展当代大学生的视野,对当代大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都是我国教育重点发展的科目。2007年,我国教育部曾经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这个要求里面是这样规定的: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
二、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英语教学已经逐步走到一个兴盛的时期。民国时期,由于、等各种新思潮的出现与兴起,欧美各种科学文化进入中国。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整体形势动荡,所以大学英语教育陷入了瓶颈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入了WTO,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发展。1977年,随着高考制的恢复,大学英语教育热潮出现。八十年代,我国根据国家发展的要求和情况,对大学英语教育制度出了相关的政策,大致规定了大学英语教育的培养方向。九十年代,我国又对大学英语的内容进行了充实,使大学英语逐步发展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朝着实用性不断发展,增加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内容,教育的重点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使的大学英语教育发展越来越迅速。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在教学方式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其发展速度依然不能满足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交流是语音的功能和最终目的,所以大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外的文化知识,为中国和外国的科技文化、人文等建筑起桥梁。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建筑的这座桥梁并不是很完美,教育现状中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3]
1.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仍占主体地位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虽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教学改革针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作了调整,把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提倡主动学习。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在现阶段并未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灌入式学习依旧存在。
2.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仍旧以读写为主
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出要以听说为主,改变传统的读写为主的学习方式。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听说的重视度不够高,通常还是以读写为主,听说辅助读写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英语实践英语能力的提升,而且不光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一点问题,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这个问题也相当严重。
3.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不足
大学教学资源包括了课本与教师教材等,虽然目前的教学资源种类繁多,但是还存在很多没有经过科学编写的教材,而且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资源并不多见。
4.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式落后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主要依据闭卷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予以评价,经过教学改革后,其评价方式也有所变化,形成了现在的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新的评价方式,但事实上,新的评价法依然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阶段性评价比重在总比重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大,阶段性评价流于表面,教师主观意识影响力大,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4]
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分析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学基本上是讲解――练习――输出的固定模式,不断重复进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可以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能够作为协作歇息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能够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师生角色的转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完全调换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增强英语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以及互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由讲授灌输式教学转为引导型综合训练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高大学英语的学习效率。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由知识传授灌输转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铺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究,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与教师主动交流,在得到教师帮助与指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从而促使英语综合水平得以提高。
2.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把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从读写为主改革为听说为主。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正确构建英语知识结构外,还需要进行听说训练,利用音乐、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结合使用,综合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助相关的视频、音乐播放软件,让学生根据电脑所给出的图片、声音或者视频选择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给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设置音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口语训练上,可以进行情景设置,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使用英语,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点的情况下,结合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来决定教学内容。这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的优势,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搜索,查找出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然后进行整理。[5]
3.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的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这种条件下开展英语教学必然使会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衍生的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提供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不受地域限制。比如,教育信息化使用最多的校园网、网络图书馆、网上远程教学等等,但这些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目前网络上存在的有用信息很多,远远超过教师在教学中展示的PPT以及书本知识内容,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不断进行充实,从而增大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网络平台来与学生进行教学成果共享,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成果辅助自己的学习英语,从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中资源共享的最大化。[6]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多媒体不仅仅只是教师演示和讲解的辅助工具,也逐渐成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目前大学英语主要的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那么还可以加入影音,教师可以自己制作适合教学内容的音频等等,积极创新,从而丰富教学手段,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为成功。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各种多媒体设备设置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通过增强师生的互动,拉近师生的距离。
4.教学环境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环境具有落后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走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大学英语环境的改善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说建设英语活动室,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活动室来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通过定期开展英语活动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设置疑问进行探究,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5.教学监控体系的改革
教学监控体系可以从教师监控、大学生自我监控、学生互控入手。
5.1教师监控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要善于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知道和帮助学生实行有的自我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QQ、EMS、Email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5.2学生自我监控
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要学会自己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制定大学英语的学习计划。要注意的是,制定的计划一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计划进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网上查找解疑,也可以在线和教师进行交流。对于计划的某一阶段学习完成后,可以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网上测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也可以自己在网上资源库中搜索相关的试卷等测试资料进行检测,这样能够实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成为下一步的计划的制定依据。
5.3学生互控
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监控一般可以分为相互监督和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网上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将自己所拥有的学习资料以及学习心得与同学分享,同时,可以互相检查学习进度,对学习测试的结果进行互评。
6.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科学、客观且准确的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上教育逐渐兴起,在网上运行的除了要有大量的学习软件外,还要有相应的练习和测试系统与之配套。在线测试系统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网络资源,以其大众化、现代化和方便快捷的特性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在线测试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与传统试卷考试评价方式相比,网络考试系统的评价方式可以动态管理各种考试信息,只要准备好足够的题目,就能够随机生成各种想要的试卷。大学期间,英语学习时间较为宽松,因而在考试时间的设定上不能过于死板,网络考试系统能够使考生在规定时间段内的任意时间参加考试,保证了大学英语的参考率。另外,网络考试系统能够快速且准确阅卷,不会出现因为教师阅卷疲劳产生失误的现象,保证了阅卷的准确度,也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
结束语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大学英语改革,需要与当前社会发展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目的,进而反过来促进大学英语更好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洁.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优势及前景[J].海外英语(上),2012,(8)
[2]邵凤芝,何苗.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大班教学模式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5)
[3]邵凤芝,何苗.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大班教学模式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5)
[4]赵海龙.民办应用型科技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5(5)
[5]刘子岚.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