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41: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而且分布较广,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这也使其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再加之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风险管理十全薄弱。部分家族作坊式的企业更是缺陷有效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一时发生事故,则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确保小微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1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小微企业普及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人员不足、安全意识差的问题,这已成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目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部分小微企业责任人安全生产工作只落实在嘴上,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工作中,在安全生产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安全生产重视度不够,不仅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而且在安全投入上较少,部分企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即使设置了,通常也是兼职或是由自己家人兼任,对于安全堆积、安全制度及安全常识缺乏了解,一旦发生风险,往往无所事从。
1.2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小微企业由于受制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初期,生产设备往往购买大型企业淘汰下来的旧设备,而且很少进行技术设备更新,部分小微企业还采用“土法”进行生产,这都给企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之小微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在生产现场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应急救援及事故处理等方面存在着盲区。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小微企业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
1.3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弱化
一些小微企业存在于街道和村乡镇,但这些地方往往安全监管人员人数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乡镇来讲,安全监管存在着点多、面广、任务重的特点,同时还要应付各类检查,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监管人员往往无力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执行力较差。由于基层安全监管工作中往往更集中于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小微企业基本上属于安全监管的盲区,因此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长期处于安全监控之处,安全生产状况堪忧。
1.4安全生产基层执行力不足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很多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及标准存在“高大全”现象,适应性、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存在“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的观念,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程度。
2做好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与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针对当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政府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对小微企业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微企业自身也需要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装备及技术水平。这样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的保障小微企业生产的安全。
2.1加强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金,免费对企业员工进行强制性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采取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立足于从业人员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编写一些一看就懂的教材;在考核过程中要重点对从业人员实践技能的考核。
2.2加强政策引导支持鼓励企业规范发展
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政策加以引导,可以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和直接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对符合环保、安全等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各级政府应给予指导与扶持;对小微企业要加大信贷、税收扶持力度,促使企业重视对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小微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2.3注重方法,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首先,明确责任。可以充分的结合本地和本行业的实际开发部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制定阶段化目标,并进一步落实好部门及乡镇的安全监管责任。其次,做好分类指导及典型引领工作。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规模来分类和分层次的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小微企业,则可以组织去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从而更好的带动该地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最后,还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对小微企业责任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宣传的力度,及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动态信息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从而增强全社会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2.4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设,落实安全监管责任,逐步将所有的小微企业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同时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通过镇街安监站所的力量,利用安全生产示范村(社区)的创建,以企业自查、专项检查、聘请专家检查等形式,加大对小微企业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2.5提高小微企业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府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应深入考虑小微企业的现实情况,本着服务原则,多到小微企业进行走访,对小微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遇到的困难进行实际指导。小微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应避免“一刀切”,通过制定不同行业的操作指南、建立事故隐患共享平台等,提高监管的针对性。
3结束语
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实际问题来安排切实可行的安全检查,针对小微企业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及职业健康隐患排查等项工作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还要督促小微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有效的防范隐患,确保小微企业能够安全、健康的发展。
作者:王飞 单位:黑龙江省青年农场
参考文献:
2严格执行“安规”、“两票三制”制度
督促各级人员对“安规”、“两票三制”的学习与刚性执行,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管控,突出关键“节点”控制,确保安全生产,每年组织进行“安规”考试,并对“三种人”进行考试、考核、认定把关,对考试合格人员进行行文公布。凡脱离岗位三个月及以上者,应重新组织考试、考核、认定工作,履行批准手续。对违法“安规”、“两票”及“安全生产禁令”的人员,要严格进行继续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针对“两票”执行中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分析,并做到实时跟踪闭环管理。
3完善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督促各个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重点加强实战演练,要做到无脚本推演或盲演,对应急管理和演练情况进行抽查。开展的应急演练,要注重演练实效,形成演练评估及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总结、分析应急工作经验,全面开展应急预案的滚动修编工作。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突发事件,完善有关应急预案,邀请专家或第三方进行评审。通过演练校验事故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之间的衔接水平,各子预案的正确性、可操作性,查找应急处理和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一线员工应急准备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促进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加强事故/事件管理
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事故事件调查及整改工作,对事故事件调查质量进行评价,对事故事件整改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台账,分层分级对事故事件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安全生产预警。加大对责任事件与重复性事故事件的责任追究,严防同一原因或类似事故事件重复发生。充分运用典型事故事件案例,强化安全警示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5落实主体责任,狠抓作业风险闭环管控
公司通过“五个步骤”,持续不断实施作业、电网、设备、应急、环境与职业健康等风险管控,实现闭环管理、持续改进。全面评估电网、设备、作业、职业健康、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风险,编制年度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抓好防控措施的落实。按照风险管控计划、设备停电计划和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按月制定并实施安全监察计划,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控思路,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四分”管控,强化正常与抢修作业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监督、事后绩效评价整改。
6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完善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和机制,把“四不两直”制度化、常态化。编制安全检查工作表单,实现安全检查流程化、模块化、表单化,提升安全检查规范性。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开展春秋季、迎峰度夏及各项专项安全大检查。对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按照“三定”原则,认真制定整改计划,督促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整改,有效形成PDCA闭环管理。
7建立习惯性违章档案
建立并严格执行《反习惯性违章考核制度》,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编制《常见典型习惯性违章示例》手册,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开展查“三违”专项行动,以反违章倡议、反违章签名、现场反违章大检查等形式,大力整治习惯性违章。同时将习惯性违章人员作为部门目标过程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并中断“个人安全信息记录”。
8充分发挥安全监督效力
安监部门有效利用监督手段,对现场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能够现场整改的要求现场整改,不能整改的要求限期整改,并且充分利用每周一生产调度早会和每月安全生产分析会对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根据安全隐患及违章性质严重程度充分利用《安全生产预警通知单》、《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等手段认真督促整改,确保现场作业过程中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和限期整改。
9严格执行目标过程考核制度
依据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按期完成季度和年度目标过程考核工作,安监领导要亲自深入各相关基层队所,不断与基层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和班组深入沟通与交流,减少安监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的协调阻力,增强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之间的有效协作。同时根据目标过程考核,要求基层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现场认可考核结果,并按时下发各单位考核情况,以提高各单位所存在不足方面相互借鉴学习和提高,确保责任事故/事件逐步降低,针对各基层单位存在的问题,要求认真整改和落实,并根据考核暴露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三不一鼓励”管理机制,打造“知责尽责、重视风险、信息畅通、分享互助”的安全文化氛围,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深化“理念引领制度、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文化”进程,建立安全行为准则,引导员工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资源需求的越来越大,很多煤化工企业都进行了大型煤化工装置的购进,从而加快企业的生产速度。但是,伴随着更多的经济效益而来的是更大的危险性。煤化工装置的大型化发展,为煤化工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性。而一旦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进而给企业和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此外,面对着不断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材料,煤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显然还不能适应。所以近年来,煤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使得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越发严峻。因此,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有必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加强。
1.2国家、社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提高
在煤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在2010年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另一方面,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与媒体都关注起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问题,进而使煤化工企业不得不面临着来自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随着国家、社会对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提高,企业也应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加强。
1.3安全生产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
在煤化工企业生产煤化工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温高压、负压深冷等多种严酷且复杂的工艺工程的运用。所以,在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一方面,煤化工企业需要加工、处理和运输一些易燃、易爆、有毒和强腐蚀性的化学品。另一方面,煤化工企业使用的加工工艺较为复杂,所以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再者,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将产生一些废物,所以有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加强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可以使这些安全生产问题得到控制,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煤化工企业有必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加强。
2煤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就目前来看,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显然是造成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一些煤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是一味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表面工作。而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直接导致了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漠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员工违规操作、加班加点的现象长期存在,进而导致了煤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管理责任未能落实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需要人员去落实,进而使安全生产管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想要使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就要使管理的责任得到落实。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很多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显然没有落实。一方面,一些企业只进行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却没有安排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成为了一种口号,并没有具体的人员去展开具体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之后,一些企业并没有去追求事故产生的责任人,也没有进行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的调查,而是一味急于恢复生产工作,进而为企业的生产管理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3管理水平落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显然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落后的管理水平无法在安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无法胜任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则流动在各个大型企业之间,无法真正的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一些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设备和设施比较落后,无法进行新型的生产设备的管理。再者,一些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和规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更新,所以无法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指导。
2.4资金投入不足
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相比,煤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只有少量的资金投入。而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不仅不能进行人才的培训,也无法进行新的安全设施的购买,从而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树立安全文化
为了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首先要进行安全文化的树立。因为,安全文化的树立,可以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进而使企业全体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一方面,企业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的力度。具体来说,就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努力做到使安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企业要将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工作落实,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进而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3.2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想要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加强,还需要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责任人身上。因为,在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之后,就能够更好的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方面,企业要进行安全生产制度的完善,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责任制度层层落实下来。另一方面,企业要进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从而保证责任人的责任能够在监督管理之下得到落实。再者,企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生产管理。而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就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责任的判断,并追究责任人的管理责任。因为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能吸取工作中的教训,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3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了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加强,企业要积极的寻求方法进行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企业要进行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待遇来进行优秀的管理人才的吸纳,从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使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再者,企业还要进行专业援救人员的培养,进而使安全生产事故得以及时的处理。另一方面,企业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更新,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预防工作,进而使企业生产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
二、对“管理的因素”最新解读
最新解读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就是管理上的漏洞,依据海因里希骨牌理论可以推导出如果安全管理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后续一连串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安全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安全管理中有个墨菲定律,墨非定律告诉我们,只要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或许1次、10次、100次乃至1000次违章都没有发生事故,但墨菲定律统计的结果显示,只要你存在着违章的行为,事故就会在第1001次违章时出现。对待这个定律,安全管理着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既然失误是人类不可避免的,那么事故迟早会发生,安全管理者就很难控制,工作很难开展,安全工作看不到希望。另一种认为失误虽然不可避免,事故也迟早要发生,那就要找出所有事故的苗头,这是安全管理者能够完成并应当做好的工作。我们当然要选择后者,既然事故的苗头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就要时刻提高警觉,提升识别事故苗头的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就是要将传统的单因素分析模式转变为体系分析模式,将事故分析模式转变为全过程控制模式,将以人数定义事故严重程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模式,以安全投入要精打细算思维模式转变为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模式,从学习先进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转变为创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安全管理的模式。3E原则之所以将安全管理纳入其中,已经体现了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只有科学、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安全管理的效用,使人、物等因素有机地结合,激发各因素自身的作用。
经过相关部门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化工企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企业相关的安全文件都已经制定完善,工厂生产的各个工序也有安全常识提醒和注意事项,但是责任人却不明确,使得这些文件的制定似乎成了摆设,没有管理者去进行监督和管理,即使出现问题,也找不到相关责任人。有一些化工企业稍微做得好一点的,会有相关部门的领导兼责安全的管理,但是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在员工会议上进行宣传一下,很少有企业会深入分析安全的问题,也没有制定细节性的到位的制度措施。有一些企业会将社会上报道出来的其他企业的安全事故拿出来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但仍然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管理者的人心,企业内部的安全问题责任不明,没有落实到位。
1.2不重视安全培训,培训效果不佳
由于化工企业的产品特殊性,安全培训是企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其实际操作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第一是培训力度还有待大大提升,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化工企业对于安全培训的实施是走走场面,拍拍照,流于形式,员工想去参加培训就参加,不想去就不去,正规的考核根本没有落实下去,其效果是很不尽人意的。第二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差,即使是参加了培训,由于不上心仍然无法很好地掌握安全技能的要领。第三是培训质量差,化工企业由于对安全的不重视,也不会去聘请专业的安全讲师对员工进行培训,通常他们随便在公司内部找一个相关管理者进行培训,其培训质量是不容乐观的,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化工企业忽视了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2创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2.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做科学发展的领先者,要在确保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促进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响应“安全第一”的生产标语和生产原则。从里到外、从源到尾抓好安全工作,无论是在设备的引进过程中把好关,还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监督,都需要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这种安全意识不仅要深入员工的心理,更有深入到领导者的心里。
2.2明确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化工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必须做到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位。首先,相关安全生产的规范制度必须完善。企业必须把每个工序的安全操作规范名列出来,另外,相关的处罚条例一一审核列明,从而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提醒自己,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增强安全隐患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其次,每个工序必须有一个安全负责人,每天监督和管理安全事宜。对于责任人导致安全事故的必须严惩不贷。
2.3认真落实化工企业安全培训工作
对化工企业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在培训内容上,尤其是对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操作、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情况和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和深度讲解,让员工能够深入了解企业安全情况。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案例分析,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三方面进行培训,从思想和实际行动上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工作之余多学习多分析,多向老员工老师傅进行请教,切实将自己的安全、企业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结合起来,高瞻远瞩,为化工企业的长远未来作打算,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注重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考核不能通过的需要重新进行培训,直至员工都能通过考核,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天然气在我国的产业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安全管理制度的灵魂,诸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流于表象,没有细化到每个岗位,“一岗双责”沦为空谈。事实上,在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十分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对工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的财产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较为彻底的贯彻落实。
1.2安全文化建设不系统
企业应通过安全观念以及安全意识的倡导,促使工人建立起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并通过安全教育使工人了解安全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熟练运用。经过调查分析,大部分天然气生产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仅仅停留在制定理念、方针、政策,宣传安全口号标语,组织简单的安全活动的层面,对系统化安全文化的建设缺乏认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忽略了需求分析、方案构建、量化管理及长远目标等重要环节,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3安全设备设施不达标
在系统化安全管理中,安全设备设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有效的安全设备设施在防范事故、控制事故扩大、事后救援三个事故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引起设备设施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很多天然气生产的工艺设备设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国产化配套,进口设备设施在日常维护保养和出现故障时返修或更换极为不便;二是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日常保养、维护、巡检、测试重视不够,安全设备设施处于非正常工况;三是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缩减在安全设备设施方面的经费投入,甚至导致其质量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隐患。
1.4安全培训缺乏针对性
培训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来说,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完成72学时的三级安全教育,普通岗位人员每年还要接受20学时的再培训。除这两类人员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大多企业忽略了使用安全培训效果评估手段,想要使得工人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习惯,需要经过一个反馈的过程,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对相关知识的应用得到反馈,认识到安全知识的意义,从而将这些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2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2.1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在我国的相关企业中,安全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模式:事后安全管理是最传统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较为原始,能够发挥的防范作用很小;对象安全管理主要针对某一事故进行工作总结,再继续开展接下来的安全工作,它缺乏一定的全面性,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管理;过程安全管理是一种基于对生产过程的深入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事前的防范,尽管有效,但无法形成系统的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则是一种全面优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并且有一套科学的防范管理体系,能够将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2.2安全管理模式的结构
总体来讲,可以将安全管理工作划分为七个不同的环节,其中不仅包括制度建设、安全教育、工程技术,还应当将安全规划以及安全文化囊括在内,除此之外还有风险控制和组织管理。这七个环节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相互重叠的交集关系。每个环节都遵循“P-D-C-A”循环,而且每个环节在循环过程中的某一步骤极有可能包含另一个环节。比如,风险控制在“P”步骤一定涵盖了安全教育计划、安全设备设施监测(工程技术)计划等。另外,各环节的“P-D-C-A”步骤也可细分成更小的“P-D-C-A”,比如安全规划的“D”步骤一定涵盖了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的分解和考核本身就可作为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来管理。
2.3完善天然气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相关措施
2.3.1通过实践检验优化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的硬性标准,制度的建立不能脱离生产实际,也不能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违。目前,可以通过实践检验制度的有效性:通过量化的考核指标优化责任制的落实情况;通过分析隐患动态对容易出现事故的环节进行标注,加强该环节的制度措施;通过及时获取和评价最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时修订制度文件,确保其合规性等。
2.3.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由几个基础部分组成:安全承诺、生产行为及程序标准、安全奖惩机制、安全信息交流、员工参与、科学的评估标准与审核机制等。为了提高员工对安全的积极参与,天然气生产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轨迹应该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开展,比如:企业可号召员工积极查找生产中的隐患,分析其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也可先模拟事故,再引导员工探索事故发生的原因等。
2.3.3通过专项管理盯防安全设备设施。
安全设备设施的重要性极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对安全设备设施的专项管理,从部门到人员,再到工作流程,结合设备设施的全生命周期设置专项管理实施细则,确保安全设备设施正常运转,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维修和养护。
2.3.4通过资源整合互动强化安全培训。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内外部结合的方式开展安全培训,在这个阶段应该开始着手制定企业内部的安全培训讲师培养计划,召集相关专业人员编制和完善培训教材。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企业可积极与关联单位交流互动,分享培训成果,或共同建立信息化的培训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此外,内部开展培训要理论和实操相结合,提高员工的互动意识。
2应对措施探究
2.1安全生产基础措施改进
(1)技术创新。这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主要包含:①压力容器和管道技术。压力容器和管道技术安全控制的核心就是对整套生产装备的实时监控,通过传感器传递至中央控制中心,实现实时危险预警,预防危险的发生。②具有腐蚀性的物质的监测技术。该项技术适用于在腐蚀物质较多或者较为密集的生产场所或者设备。通过特殊检测技术,在不影响正常运转,无需拆卸的情况下对设备的薄弱部位或者环节如凹槽或者接缝处等进行监测,并预测设备的使用年限。③防火防爆技术。根据能量释放理论,防止或爱或者爆炸的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根源和原理上不使用危险物质,其次,提高控制能量的能力,防止能量和人或者财产接触。(2)重视设备维护。化工企业对于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有明确且严格的标准。首先,应邀请相关专家对于设备的安全提出专业的技术标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作为顾问更好。其次,在公司的制度层面应该制定出可执行的安全制度管理,针对压力容器、管道、锅炉、升降机等国家法律规定的特种设备和其他危险性较高的设备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执行日常的检查、维护、更新和监督的过程中,要加强责任制的落实,并备案处理。(3)严格安全操作。为了保证安全,化工企业需要对员工的操作作出严格的规定:①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遵守工艺纪律。②每个员工需要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③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应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2教育和培训
(1)转变化工企业和员工的思想观念。首先,在企业创立之初,企业的宗旨就应该具有安全和以人为本的意识。无论是在日常运行,还是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都应该重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在耳濡目染更加深刻的安全意识。其次,在后期发展和培训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及时关注安全动态,无论员工素质如何,都应进行及时的安全教育,让员工观念满足发展需要。(2)整合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资源。安全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理论基础、工科技术和人文管理理论。政府可以从法律制定,支持高校和研究院相关学科的建设,引导相关行业标准,支持安全员培训入手。同时,对于就安全工作开放群众监督和建议的渠道,这样才能有效彻底地保证安全教育的长远发展。(3)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全面统筹。无论是企业自身安全教育工作,还是社会第三方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在制定安全教育方针、编制安全培训教材、强调工作重点时,都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性质和状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规模小的企业可以重点放在技术措施控制上面;而针对大型的复杂的企业,需要从管理、教育、标准、最新动态、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4)安全教育形式多元化。企业在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相对于全日制的学校的安全工程的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的员工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之对安全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新时代的条件下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应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不仅深刻生动,而且适应现代快节奏的需求。然而,企业不能否认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发展动力。
2检查应分专业开展,体现“谁主管、谁负责”
安全生产是全员的事,对检查也应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专业开展,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安全等专业部门应分别按照主管的工作分专业组织安全生产检查,而并非仅由安全部门组织。各专业就是一个子系统,需要负责各自专业的安全,即各专业安全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以设备主管部门为例,首先要组织对设备隐患进行排查,对设备使用和维护中的风险进行识别,据此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安全进行策划,明确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具体要求并予以实施,检查使用和维护单位是否按要求执行,继而根据检查情况提出改进要求。实际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也是进行了专业的“PDCA”循环。由安全部门组织的综合性检查需要各专业的配合和支持。
3检查应有相应的检查标准,并告知基层明确的要求
各层次、各专业的检查应建立相应的检查标准。集团公司、事业部及企业的检查对象是企业整体,包括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检查标准确定要体现系统化的要求和专项管理的要求,并用系统化的要求贯穿专项管理要求。系统化的要求是指HSE管理体系的要求,需要按照集团公司的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一一明确,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即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机制,包括各子系统的运行机制。专项管理要求则是各层次分别下发的专项管理制度。各基层单位的检查对象主要是现场的设备设施运行、操作法和工艺卡片的执行、属地内作业人员的作业和现场表现,检查标准则主要来自上述方面。各专业的检查对象是本专业的管理机制(子系统)运行和专业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标准则主要来自专业管理要求。
4应培养各专业的检查人员,组建专业的检查队伍
各专业的检查人员既可以承担集团公司、事业部和企业的专业检查任务,同时又是企业各专业安全管理的骨干力量,应着力培养各专业的检查专家,组建专业的检查队伍。对各专业检查人员的培养一是通过培训,二是通过实践。培训重点是培训其系统化管理,即体系的要求,实践是把体系的要求与专业管理的要求相结合。
Abstract: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enterpris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s very difficult to pipe a systematic project, involving personnel,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wide, the whole process, all-round good grasp of power production safety.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on the safety of power production, and put forward concret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power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31 F27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
一、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电力安全生产总体来讲是比较好的,比较规范,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但是,不可否认,目前存在习惯性违章、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法律、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等问题依然存在。习惯性违章是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的大敌,几乎每起事故都有习惯性违章的因素,究其原因是职工素质较差,不是不知道,就是做不到,一旦发生事故,后悔莫及。等事故处理好以后,另外事故中又会重演上述情形,可谓习惯性违章相当顽固,必须认真分析,长期对策,方可见效。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缺乏法律也同样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大敌。国家电力法几经周折至今百唤不出,给电力部门带来诸多不便,有些外来破坏事故,处理中缺乏法律依据,都是以罚代法,威慑力不够,屡处屡犯已是家常便饭,对电力安全生产极为不利,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个超高压、大容量的电网,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怎能没有法律保障呢!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一)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管理。首先,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是企业外部和内部相结合;党政工相结合;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相结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对电力安全生产大开绿灯,使电力安全生产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实行“规划、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环节,均要严格规范,以电力安全为主线,明确安全职责,做到未雨绸缪,安全生产就会有坚强可靠的基础,收到安全无事故的效果。再次,全系统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对电力部门尤为重要。发供用当中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
自2002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法》颁布以来,我国不断在法律层面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并先后颁布了《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安管人员)的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及能力。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推动下,我国企业负责人及安管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明显提高,但民营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1、2]。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人力投入不足,容易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重灾区[3]。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安管人员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最基层的人员,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数量最庞大、作用最直接、最重要的安全管理力量[4],因此如何做好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安管人员,尤其是安管人员的培训是当前安全生产培训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文章以广东省地区中小企业为例,从企业安管人员的组成、特征出发,结合成人教育的规律,初步探讨中小企业安管人员培训方法及技术要点难点。
1 中小企业安管人员队伍建设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地区借助地理位置及国家、地方优惠政策的优势,吸引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入驻,经济发展迅速。由于国家安全生产政策不完善,以及企业本身管理体制不完善、安全生产理念欠缺,导致在过去年十几年间,中小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远跟不上企业发展壮大的步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5]。为解决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的问题,广东省于2002年出台《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须按要求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003年颁发《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规定》,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须按要求聘用注册安全主任,其中少于50人的一般性企业可聘任兼职的注册安全主任;同时明确注册安全主任的基本条件,权利、义务及相关职责;2006年颁布实施的《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安全主任的人员定位、能力要求、职责、权利及义务等。上述三项政策的颁布,从制度上保证了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管理队伍的建设。根据上述法规,广东地区的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培训、通过考核取得由培训或考核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分别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安全主任的最低要求是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在生产经营单位工作满三年。
据统计,截至2006年,广东省已培养了约12万名安全主任,初步建立起一支以安全主任为主体的企业安管人员队伍。根据调查,广东地区企业安管队伍有如下特点:一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的企业安管人员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占比为50%左右;其他地区企业安管人员以高中学历为主,比例在50%以上。二是,企业安管人员以中青年为主,30到40岁的安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7%。三是,企业安管人员大多不具备安全专业背景,从业年限较短,经验较欠缺。四是,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上看,企业往往倾向于派遣满足安全主任条件下限的人员参加培训,而不愿配置更高层次的人才担当安全主任[4]。
综合文献资料及实际调查分析,自《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规定》颁布以来,广东地区企业安管队伍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广东地区中小企业安管人员(以安全主任为代表)学历呈中等偏下水平,其中以高中及同等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企业安管人员缺乏专业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不丰富。此外,中小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安管队伍建设上的人才投入不足。
2 中小企业安管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现状
2.1 培训内容
企业安管人员培训有统一的教学和考核大纲要求,培训内容较为固定,可调整的空间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分别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职责与义务作了规定,要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根据规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地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安全管理技术、职业卫生知识;企业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等多方面。对中小企业负责人、安管人员的培训内容及目标为:通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使学员掌握国家、广东省主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了解国家、地方政策法规;实施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培训,使学员具备组织制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组织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有关安全生产检查和组织拟定隐患整改措施、进行事故管理、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危险源管理等能力。通过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安管人员人员能获得具备担任中小企业安全主任工作的能力,能解决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问题。培训按照国家或地方统一的教学大纲设计课程,同时也结合当年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等作适当调整。
2.2 培训及考核形式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考分离制度的规定,企业安管人员的培训、考核一般由两个不同的机构分别组织实施,这样保证了教学考核的公平、公正,提高了教学效率。
安全生产培训按培训分为新增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广东地区企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及安全主任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或网络培训的形式,其中安全主任新增人员培训必须集中授课,其它可采取网络培训形式。集中授课一般由安全生产产业协会、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组织教员实施,培训教员由已取得安全生产教员资格证、在消防、危化品管理、安全监督、职卫防控等各个领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丰富安全生产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员根据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制作PPT讲义,主要以讲授方式进行。课程中一般也会加入小组讨论、视频播放、案例分析及讨论等方式。培训完成后,由考核部门依据题库统一命题,采取闭卷形式对考生进行考查,达到合格分数要求的考生给予颁发合格证书。根据规定,广东省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及安全主任采取年审制度,持证人员须在获证的次年开始,每年参加当地相关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并完成规定学时、通过考核,三年内未参加通过年审者取消其合格证。
2.3 培训效果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广东地区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安全主任培训、考核的管理,培养了大批重视安全、具备安全管理能力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为整个地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中坚力量,为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但同时,企业负责人及安管人员培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覆盖面仍然不足。企业安管人员安全培训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安全生产资格培训,在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力度的形势下,企业安管人员培训已能覆盖部分正规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执法力度依然有限,加之中小企业人员结构简单、缺少安全生产专职人员、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仍存在部分中小企业无专职安管人员的情况,因此企业安管人员培训的覆盖面须进一步扩展。
二是安全生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6~8]。安全生产涉及各行各业,安全科技的发展,生产条件的复杂化、生产集约化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通用性的教学大纲难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三是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手段较为落后[6~8]。目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讲,学员听”,培训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缺乏趣味性及吸引力,导致部分学员受教效果差。
3 中小企业安管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改进措施探讨
3.1 成人教育规律探讨
成人具有学习目的性强、主动学习意识高,实践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贫乏,思维能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强但思想自由松散等特点[9、10]。成人学员的特点在安全生产培训中尤其明显,不管是企业负责人还是安管人员,大多在企业从事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他们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且已形成自我的安全管理理念;他们大多带着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参加培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成人学员的特点要求教员本身须具有较强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密切关注自己所用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注意通过学员、用人单位等各种渠道收集反馈信息,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改进措施探讨
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成人教育培训规律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培训,提升培训质量。
一是分类培训。根据学员特征及类型分班培训,提高教学内容及手段的针对性。即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人员进行分班,针对不同班别学员的类型及特征,有区别选择对应的教学内容及手段对他们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培训。
培训前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培训对象的行业类别、岗位层次以及实际岗位操作特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结合不同企业生产实际,确定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这样针对不同学员,区别对待,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需施教,因人施教,以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安全培训手段必须灵活。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努力开创丰富多样、灵活多变,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体的培训方法,从而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通过事故分析、现身说法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教学。可以通过结合学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开展实例分析或小组讨论,从而提高学员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方胜军.一般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研究和探索[J].现代企业管理,2014(10):32-33.
[2]肖雅妮,黄志雄,黄绍斌,等.广东地区制造业工人职业安全态度与安全生产行为[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7):424-429.
[3]冯雅宏.伤亡事故多,职业危害重-民营中小企业成安全生产“重灾区”[N].人民政协报,2006,B01.
[4]颜伟文,张文海,王磊,等.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其培训的建议[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0):51-55.
[5]范银华.2006年国际安全生产培训研讨会议论文6套[Z].
[6]曹国伟.如何提升安全生产培训水平[J].管理论坛,2012,340:62.
[7]王建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根本在于培训教育[J].安全,2013,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