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文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1: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国家审计文化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国家审计文化论文

篇(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twenty-four solar terms)就是我国古人概括总结出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一种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补充历法,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距今有二千七百多年了,却仍在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围绕太阳运行情况来进行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因此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一、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划分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人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日月运行的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的相互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表明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西汉时期《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但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从“春分”点(黄经0°,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运行一周(360°)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即为24个节气。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因此二十四节气每年在阳历中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每月的8日、23日前后。

二、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含义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立”即开始的意思,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变化,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这样就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把它编成节气歌,歌诀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三、二十四节气的现实意义

1.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

“寒食春过半,花浓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因气候、地理和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一个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景象。我国的民俗文化,在整体保持中华特色的同时,各地各民族又有着极大的差异性,有关的国际专家认为,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文化多样性的国度,中国传统民俗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每一节气因地区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民俗活动,从傣家新年的泼水,到黄河流域的清明禁火,从古代的帝王之家的迎春大典,到每一地每一族不同风俗的婚丧嫁娶,无不浸透着古朴的民风。在我国总结民俗活动的谚语更是多的不胜枚举,像“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等,都是非常恰当的总结。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又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清”表示百草发芽,“明”表示春光明媚。“清明”表示春末时节气候渐暖,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在气象上的应用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在每年的每一个节气到来之日,都会进行这一方面的气象与传统知识的普及。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气象上的指导意义都不会降低。从中可以看出,有的表明季节,有的表明温度、降雨、露、霜等气候。

反映四季转换的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反映日照长短的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直接反映温度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直接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3.在农事活动上的应用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谷雨节气,雨生百谷,故名“谷雨”。许多作物在此节气前后即开始种植。常言道:“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芒种节气,“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开始收割;“种”是指晚谷、黍、稷等作物开始播种,正是最忙碌的农事季节。

虽然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但我国各地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利用二十四节气,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如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就有“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等。

四、二十四节气申遗的重要意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从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来看,二十四节气完全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要求。

1.传统文化的有续继承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物候、农事完美结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至今仍在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生活,二十四节气与时光相伴时刻关照着我们,关照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衍。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将其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2.传统文化的有力保护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国粹,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二十四节气,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2)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程之议.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8)

[2]张俊生,张琳.特殊普通合伙制让审计师更稳健了吗?--来自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经验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04)

[3]刘行健,王开田.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吗?[J].会计研究.2014(04)

[4]周中胜.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收费[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2)

[5]张敬之.特殊普通合伙的市场反应研究--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01)

[6]李瑞青,白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7]郑杨.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分析--基于信永中和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3(31)

[8]李江涛,宋华杨,邓迦予.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政策对审计定价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3(02)

[9]肖小凤,王善平,肖雯.论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度的完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5)

[10]刘启亮,陈汉文.特殊普通合伙制、政府控制与审计师选择[J].财会通讯.2012(24)

[11]程启智,刘三昌.对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些思考[J].商业会计.2012(07)

[12]张连起.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4)

[13]孟晓俊,严慧.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0(12)

[14]章立军.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与应对--第四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06)

[15]何新容.我国特殊普通合伙债权人保护制度的完善--兼与美国相关立法比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04)

[16]王星灿.试析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过错”[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17]黄洁莉.英、美、中三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演变研究[J].会计研究.2010(07)

[18]冯延超,梁莱歆.上市公司法律风险、审计收费及非标准审计意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03)

[19]王棣华.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制改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3)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上官静文.特殊的普通合伙承责制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1)

[2]陈坤墙.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制度评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张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改革探析[J].财会通讯.2009(10)

[4]郭富青.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游走于无限与有限责任之间[J].当代法学.2009(01)

[24]逯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6)

[5]袁碧华.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的职业保险探析[J].法学杂志.2008(03)

[6]郑英龙.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有限责任[J].国际经贸探索.2008(02)

[7]范健.引入有限责任合伙(LLP)制度的立法思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06)

[8]武晓玲,张亚琼,周水龙.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

[9]罗党论,黄旸杨.会计师事务所任期会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7(02)

[10]刘少锋.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36)

[11]张继勋,刘成立.审计收费研究综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06(07)

[12]杨涛,赵丽娟.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产权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04)

[13]吕鹏,陈小悦.有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与审计质量:一个博弈的视角[J].审计研究.2005(02)

[14]章立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分析[J].财贸经济.2005(04)

[15]张立民,李洁雯.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文化研究述要[J].审计研究.2005(01)

[16]张艳,李书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4(04)

[17]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

[18]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3(01)

[19]罗栋梁.上市公司审计市场有关问题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蔡飞.如何搞好企业内部管理效益审计[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4)

[2]黄仁芬.A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张玲玲.结构性减税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乔艳燕.职工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战迪.SL药业有限公司纳税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篇(4)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精神,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和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凝聚力。审计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对统一国家审计价值取向,实现国家审计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也是刘家义审计长阐释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要求审计人员以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审计精神,恪守审计职业操守,坚守审计职业道德。

当前为什么提出建立审计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审计机关的青年干部应具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如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一、为什么建立审计核心价值体系?

众所周知,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机关、一个群体,也需要有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

建立核心价值观:一是有助于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审计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揭示了新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审计工作的本质要求。审计理念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审计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审计工作者理解国家审计本质、坚定国家审计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审计发展规律的审计理念。二是有助于提高审计的统一性。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如果核心价值观无法引起共识,审计工作同时出现多个目标,就会使成果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无法达到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有用信息的要求。提出建设国家审计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人心,通过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多变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三是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理论。审计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审计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审计机关全体人员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二、审计干部应具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瞬息万变,也在考验一个人价值观。“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是刘家义审计长对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概述,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审计干部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应体现在审计人员的具体思想和行为中,重点表现在: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构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然或自发状态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而通过自觉学习修炼养成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异化和改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取得好成效。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也就掌握了“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及其辩证的思想方法,就能善于分析各种复杂矛盾,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能知道人生的真谛,摆正个人同社会、他人的关系,富有使命感,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就能使自己的目标设定和行为取向的选择,产生科学的价值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由此获得的是正当的、合理的、高尚的物质动因与精神动因。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开拓创新,经受住社会种种诱惑,树立清廉的文明形象、保持永久的活力。

(二)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基础

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才会是有希望的国家,没有责任感,就容易产生敷衍了事的思想。审计监督不仅是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审计机关具有客观、公正、独立、超脱特点,在审计中,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责任感或责任心不强,难免就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审计的力度将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审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容易被金钱诱惑,无法自觉遵守廉政纪律,很难站在公正立场做出评价,也就无法履行审计职责,更谈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给审计事业。每一个审计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都承担起责任,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审计的核心价值。

(三)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审计是监督检查部门,我们在审计工作当中,经常要遇到对与错,原则与非原则,罪与非罪等问题,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努力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客观公正不仅表现于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还表现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上,审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审计业务水平,才能提高自己的执法能力,才能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

(四)科学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审计的核心价值。创新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审计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针对审计目标、审计领域和审计对象发生深刻的变化的新形势,适时提出新的审计工作目标;才能在经济环境变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探索出环保审计、计算机联网审计等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如何构建审计干部核心价值体系

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这不仅是精神层面的长期工程,更是审计实践的长期积累。建设审计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广大审计人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审计理论文化修养,认真履行党和国家及人民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为国家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稳中求进保驾护航。

(一)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

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审计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要把审计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审计实践中去,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审计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次更新理念。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应通过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使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审计人员的基本价值取向,唤起审计人员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意义的深思,对审计事业的信念和追求,树立正确的、有利于审计机关发展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自觉成为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二)加强学习,在提升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审计人员打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很好的思想理论和文化修养作支撑。因此,学习就成了打造价值观的首要任务,只有不断学习,汲取知识,提高自己,才能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才能更好地做好各项审计工作。学习是固本之举,也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能担当得起责任,做到能审、会审、善审,在信息化的今天,审计干部不仅要掌握财税、金融、法律、投资、土地和社会事业制度等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努力践行审计人员的价值观,拥有全面的审计技能。只有掌握了全面的审计技能才能有条不紊,处变不惊的处理审计事务中的各种问题、迎接各种挑战。

(三)求真务实,在推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

篇(5)

 

中注协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经有近四年的时间,具体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为了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

一、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界定及特点

(一)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界定

财政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10年7月21日联合下发《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财会[2010]12号)中指出:所称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指在人才、品牌、规模、技术标准、执业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居于行业领先地位,能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国际化综合服务,行业排名前10位左右的会计师事务所。截至2010年6月,我国已有会计师事务所7000多家,依据上面的这个标准判断,我国绝大多数的会计师事务所属于中小型,由此可见,加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治理水平至关重要。

(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

与我国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相比,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务所规模较小,主要表现在注册会计师的人数较少,业务收入不多及注册资本不高等方面;二是事务所股权相对集中,主要表现在事务所的股权集中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起人手中的情况较为常见;三是事务所的经营激励与约束机制较为简化甚至缺失,主要表现为人才流失状况较为普遍;四是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不规范或者没能有效的执行,主要表现为执业质量相对不高。

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成立的时间不长,没有什么内部治理的经验,在内部治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决策与监督机制有待于完善

决策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甚至缺失首先表现为股东(合伙人)结构不合理。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较小,股权相对集中会计毕业论文,常常出现大控股股东“一两股独霸”的情况,进而导致在决策中,未能根据行业“人合”的特性,确定合理的表决方式,其他事务所从业人员的参与议事、讨论和决策的权利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其次表现为董事会(合伙人管理委员会)在规模、独立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即规模较小,不存在独立性,因为董事会成员为事务所的出资人,同时又是事务所的执业注册会计师,肩负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再次表现为监事会(监事)机构缺失或者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质量控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目前的服务对象多为中小型企业,相对上市公司而言,其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一般不大,于是质量控制意识缺乏,忽视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在审计验资活动中,未能充分履行必要的审验程序,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这些都导致了小型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状况的混乱论文提纲怎么写。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大多制定有质量控制制度,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却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一方面是大股东(合伙人)不重视,不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只是为了应付注协等行业及监管部门的检查,另一方面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在出具审计报告的“黄金”时期,对审计助理人员缺少必要的监督,根本没有人没有时间来执行具体的指导、监督、复核等质量控制制度。

(三)员工权益未能很好的得到保障

未能很好的保障员工权益首先表现为职业培训不足。由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资金较少,业务范围小,业务量不多,不能够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岗前培训,在执业过程中又是重使用,轻培训,未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机制不健全导致员工后劲不足,进而不能尽快的更新知识适应复杂的审计环境。其次表现在员工的劳保权益保障欠缺。一方面制定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辞退辞职条件与程序等制度未能有效实施,少数大股东(合伙人)凭借其在公司权益中的较高比重而分得了最大的收益,忽视人力资源的首要作用。另一方面事务所信息沟通与披露不顺畅,业绩评价、薪酬、晋升制度等的具体运作不透明,分配制度不公导致具体干活的人却不能分得应有的份额,使事务所从业人员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高素质的业务人才不断流失会计毕业论文,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四)合伙文化尚未形成

企业文化是被企业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合伙文化是保障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和谐、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在目前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中,尚未形成合伙文化氛围。目前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竭诚为客户提供服务和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的行为准则;没有形成为事务所的做大做强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没有形成独特的事务所品牌形象,不能统一员工价值观念,未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三、提升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水平的对策

以《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为指导,结合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针对目前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完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

(一)完善决策与监督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应当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公开透明、相互制衡的事务所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首先应优化中小型事务所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决定着事务所控制权的分布,是事务所能否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以“人合”为基础,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智力劳动和专业价值在事务所内部决策和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其次完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董事会结构和运作机制。从结构上,一方面借鉴上市的运作经验,吸收独立董事参与事务所重大问题地决策;另一方面根据行业“人合”的特点,不断地吸收职工董事参与事务所重大问题的决策,进而优化董事会中董事的构成。从运作机制上,在章程中明确规定董事会职权并严格执行。再次应强化监事的作用。监事应当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监督能力和工作经验,切实履行监督职权。同时,可以考虑通过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来发挥制衡作用,以有效弥补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制衡机制严重不足的缺陷论文提纲怎么写。

(二)加强质量控制

执业质量是事务所的生命线,为了加强执业质量控制,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坚持“诚信为本,遵循准则”的执业理念,建立建全董事会审议决策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分类管理制度、回避制度、质量控制复核制度、业务报告签发制度、职业风险基金制度等一系列的质量控制制度。在具体的执业过程中,首先,要求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应当以身作责,通过清晰、一致及经常的行动示范和信息传达,强调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重要性。其次,应当对全体员工进行诚信教育,提高每位执业人员的执业道德水平。再次,应严格按照业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要求执行各项业务,严格执行各项审计程序,特别是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完善相关的工作底稿,认真执行分级复核制度。

(三)保障员工权益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是知识密集型的人合性质的组织,事务所的从业人员大多素质较高,从事的是高智力劳动,专业技术、管理活动等要素对事务所收益的贡献比资本要素的贡献更大且更重要,所以,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首先,分配制度应当是在按劳(业绩)分配的基础上,考虑公司法中按资分配的原则,将两者结合考虑会计毕业论文,以按劳(业绩)分配为主,按资分配为辅助的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并提高分配的透明度。其次,在选拔用人方面应当在重使用的同时重视培养,为员工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再次,事务所在满足员工物质需要的同时,考虑员工的精神需要,通过职务晋升等渠道,吸引并留住人才。

(四)培养事务所合伙文化

《指南》要求积极树立“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事务所治理理念,推动形成诚信、合作、平等、协商的事务所合伙文化。在事务所内部治理过程中,内部治理制度有时是刚性的,由于执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事务所内部情况的多样性,在设计与执行内部治理制度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这时,事务所合伙文化可以起到柔性的补充作用,确保内部治理的有效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文化激励要从价值观念的角度来激发事务所从业人员对事业成就的自豪感,使其从社会尊重和认可方面获得驱动力,从而使事务所的每个职员都明显地感受到希望所在,形成特有的凝聚力。在具体的文化培养过程中,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尊重和包容他人、注重激励和培养人才、增强沟通与协调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何丽芳.浅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机制[J].长三角,2009,(05)

[2]赵长宝.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的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03)

[3]邓元秀.浅谈中小型中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差异[J].财经界,2010,(21)

篇(6)

一、农村审计的必要性

农村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村委会作为政府多层次等级中的最低一级,受到的监管是最少的,而且村干部不属于公务员,也没有行政级别,法律对其进行的约束和制约很少。但是,村干部却掌握着人、财、物等众多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知晓着一般老百姓难以了解到的政治信息、上层动态。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比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权利、方便,他们可以很好地为自己牟取私利,却很少受到处罚。而村干部作为老百姓的直接上司,起着老百姓和更高层次政府之间进行沟通的传话人的作用。而且,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很多农村都是一些偏远的山区,村干部完全有能力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过滤掉,而只把利于自己的信息向上传达。老百姓处于绝对的弱势,如果政府不对村干部进行监管,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我们国家的体制也就没有坚固的根基。

二、农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农村审计没有正式列入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村审计由农经站直接实施,缺少明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的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所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即使设立了农村审计所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媒体报道,“据调查显示,苏北地区某乡镇成立的审计所,因受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与乡镇农经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较少,既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二)农村审计人员能力不够高。目前,我国县级农村审计还缺乏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农村审计人员无专职化、抽调难、专业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农村审计往往走过场,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质量和效能。审计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农村审计人员的结构上看,大多是长期从事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审计全是靠传统的手工查账,多数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审计,审计业务和技能水平严重落后。

(三)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工作是一种监督方式,从根本上看是一种监督制约方式,而这种方式势必会对某些地区或群体的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首先,乡镇没有建立关于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责任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起审计联动机制,致使审计结果的运用大打折扣,对审计提出的整改建议和要求往往以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立案,问题久拖不决,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对其处罚并促其整改,从而造成审计工作的无奈,难以有效遏制个别人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完善农村审计政策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

会计核算不健全。要想进行很好的审计,被审计单位必须有健全的核算体系。有了健全的核算体系,审计人员才能根据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很好地开展工作。我国大部分农村根本没有会计机构,有的仅仅是一名会计人员,记的都是流水账,而且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欠缺。同样,也会造成村干部同会计人员进行勾结,以权谋私,造成许多财务收支不明确,审计工作无从下手。

3、政策很难落实。农村审计机构提出的审计意见大多难以落实。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对审计出的问题没有处理权力,使得查出问题与处理决定之间产生脱节,查出的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在有关部门处理问题时,也难免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使得问题被搁置下来得不到解决。

(二)对策建议

规范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想很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有规范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必须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要双管齐下,不仅包括政府审计还要有民间审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审计工作队伍里,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推进农村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有证上岗,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专业的人员,要坚持定期考核。对专业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其的监督。

篇(7)

【关键词】

内部控制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

国际上一些知名企业像奥林巴斯、雷曼兄弟等都深陷会计造假漩涡之中,国内也频发了如华源集团、云南绿大地、科龙电器以及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这些情况下,大大减缓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及其管理的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对股票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使得投资者对股市失去了信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政府、投资人、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利益格局有着重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债权人的信贷行为,还影响企业员工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对于这一情况,虽然制度建设和企业员工的道德观的缺失是其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是内部控制环境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

1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内部控制环境设定了一个企业的基调,并且能够影响企业员工的管理意识,进而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以及内部审计机制等。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以下将从内部控制环境以上五方面来探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1 公司治理结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正常运转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各权力机关相互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组织结构设置和制度安排)。它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经理层构成,通过指挥、控制和激励等活动而协调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无法完全正确地协调这种利益关系,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也就不能形成严格的内部控制,企业就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1.2 内部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

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中,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是以金字塔的形式来呈现的。但是这种形式层级比较多,并且每个层级的机构设置比较繁杂,人员冗余,每个人不能够完全明确自己的权责,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信息传递比较慢,时间滞后,甚至到最后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3 人力资源政策

每一个企业都离不开人这个概念,它的向前发展与衰退过程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而它的发展与否是与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术能力是紧密相关的。这是由于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保证员工不会因谋求个人利益而进行会计信息造假,专业技术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员工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从而进一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这样一要求,科学严谨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可以满足的。

1.4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效果,是企业内在的一种的精神、意识和理念。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就会影响到整个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以及职业操守,进而就不能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也就不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那么企业也就不能够拥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活动执行不好,领导和员工沟通不畅,势必会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5 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机制是内部控制环境的一大要素,它是公司企业进行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控制活动,是对企业内部其他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控制。要想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就必须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活动进行再控制。目前,由于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权责分配不明确,这样就可能造成会计舞弊,并且这种会计舞弊没有被内部审计发现。那么内部审计机制就很难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企业的经营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不能对企业健康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这样,内部审计机构将形同虚设,造成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

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来看,对于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合理的内部机构设置,明确权责分配

针对当前社会很多企业出现的治理结构混乱的情况,笔者认为企业应当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比如目前我国企业中董事会内部化程度较严重,不能对经理层进行较好的领导和监督,企业应当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充分调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的关系,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

对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合理的安排,减少上下领导层级,缩减冗余人员,达到会计信息能够快速有效传递的目的。明确权责分配,能够使员工在自己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2 优化人力资源政策

企业应当建立统一、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政策,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政策,完善员工约束与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良好的内部控制基础。除了创造企业内部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环境之外,还应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建立完善科学公正的绩效考评体系。

2.3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够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利益着想。例如,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并培养管理优秀的人才。

2.4 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建设。

针对这一点,企业应当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林俊,H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改善与实施效果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2013

[2]秦娜娜、韩冉冉,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2期

[3]冯浩,石玲玲.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2(5)

[4]何玉芬.基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篇(8)

 

在内部控制研究领域,COSO报告被认为是最为权威的文献。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成分概念,并将其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五个要素(如图1)。笔者立足于COSO报告,对当前我国高校财务工作进行分析,COSO报告对构建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 内部控制成分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由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部分构成,任何组织机构的核心都是该组织机构中的人及其活动,高校也不例外。人在环境中开展活动,他们是构成环境的重要要素,又受环境牵制,与环境相互作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应以人为核心,着重于组织结构环境、文化道德环境、人事环境等方面加以构建。

健全的组织结构,是内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硬件要素,一方面高校要坚持对财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即执行统一的财务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统一的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调配资源;另一方面要明确组织结构中的权责分工,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机制,做到岗位之间相互制衡财务论文,同时兼顾工作效率。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体制在高校中得到普遍实行,这一体制赋予了高校内部各院系、部门一定独立自主权,从而调动其开源节流、合理使用资源的积极性。但是,财权的下放也增加了对二级单位收支活动管理和监督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政出多门、机构设置重叠、资源使用低效率、创收经费监管薄弱等多方面问题。高校内部控制涉及到人事、财务、设备、基建、审计及各院系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虽然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方法,但在整体上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相互牵制。同时,许多高校实行合并办学,多校区办学的格局进一步凸显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合理和适度划分权利和责任,引入经费绩效考核制度的重要性。

文化道德环境是高校内部控制的软件要素,它是一种文化价值形态,主要指高校办学理念、宗旨、形象以及领导作风、管理艺术等。高校要谋求发展,硬管理是基础,软管理则是保障,只有辅之以道德规范及承载着道德精神的文化符号等主体性的软管理手段,教职工才能形成坚定信念,才能使外在的规定转化为内在的需要,才能将硬管理的制度要求转化为内心自我约束的信念。在当今崇尚以诚信为本的社会中,道德建设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管理者和职工在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应发挥团队精神,围绕高校发展目标,发挥个体潜力,摒弃腐朽与消极文化,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人事环境就是人事制度所发挥的内部控制作用。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高校人事环境应重视两个方面:岗位人员选择和岗位牵制杂志网。选择恰当人员担任某岗位工作的方法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些风险特别大的岗位尤其应该采取一些特殊措施,特别要注意不相容职务相分离。2010年4月,广东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联合在广州召开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会议确定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原则上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基建,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

二、风险评估

控制高校风险,首先要确定控制目标。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可以划分为:安全性目标(即保证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真实性目标(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系统、完整)和符合性目标(即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方针和高校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风险控制机制是以目标为导向,依据成本效益原则,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财务论文,从而了解其自身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在我国,公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流,其财务活动长期以来都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因此普遍存在风险评估体系缺位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国家对于高校的财政拨款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这就使高校不得不从其他的渠道去融资,从而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高校筹集资金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但是,由于风险管理机制的缺失,高校在进行筹资、投资决策时,普遍未进行可行性分析,导致过度举债、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财务状况恶化等问题,使高校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2010年两会期间,据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供的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我国高校贷款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其中地方高校贷款近2000亿。陕西代表团也再次提出中央财政支持解决省属高校负债问题的建议,这是因为陕西省高校校均负债高达3.1亿元。

可见,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高校应对筹资规模、筹资结构、偿债渠道、资金用途、效益及存在的风险等诸方面实施全面控制:一是要控制筹资风险,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既要充分利用负债来增加对教育和科研事业的投入,在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的同时提高获利能力,又要规避因过度举债而增加的财务风险;二是要重视规避投资风险,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提高资产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制定应对预案,保证到期偿还债务本息,确保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是确保管理层指令得到贯彻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有助于确保采取必要的行动进行风险管理和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高校内部控制活动应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 资金支付控制。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科研活动的发展,高校的资金支付业务量越来越大财务论文,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高校必须以资金管理为内部控制的核心:①严格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高校的所有教学、科研以及经济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高校必须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金额的大小,建立权责明晰、层次分明、相互牵制同时兼顾效率的授权审批制,以规范各类资金的授权支付程序。②进一步深化国库支付改革,推行公务卡结算。自实行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来,财政性资金统一集中于国库,有利于财政部门对高校收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根据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在高校逐步较少和取消现金支付方式,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公务卡结算方式下,高校通过电子转账支付系统办理公务开支的资金划转,有利于加强对学校资金的管理和对各类经济业务的监督,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新型的内部控制工具。

2.会计记录控制。正确、完整的会计记录既是授权批准控制的手段, 又是高校保持工作效率, 贯彻经营管理方针的基础。会计记录控制主要包括: ①建立高校组织机构职能图、授权审批权限一览表及岗位说明书,对每个岗位的权利和职责都进行相应的书面描述,使各岗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以此保证会计组织控制机制的正常运行,保障会计记录的真实、正确、完整。②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尽管国家制定了统一的会计法规, 但其中某些会计政策只是选项, 因此,从内部管理需求出发, 高校必须统一执行所确定的会计政策, 以便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③强化技术和流程建设。会计电算化时代,电脑中的数据很容易因操作失误而丢失或被人为地恶意篡改,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必须制定相应流程以规范财务工作,同时建立多层次的安全防御体系,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完整。

3. 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教育、科研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及考核在内的整体的动态过程。全面预算控制应抓好以下环节: ①预算的编制和审定,应分析上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以高校未来发展计划、规模、定员定额等规定为编审依据。 ②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必须处理好学校整体和各部门、各院系之间的资金分配关系。③预算执行的授权,包括经济业务的授权审批和核准、预算的执行、预算的调整和追加。④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这一监督职能由校内和政府审计部门共同承担,高校重点要抓好内部审计建设。⑤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报告以及预算业绩的考核,为将来预算的编制提供参考杂志网。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不对称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社会经济领域,它的存在使得大量的信息失去时效性,为舞弊者实施并掩饰其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当前,由于高校的组织机构过于庞大,层次过多,信息沟通渠道普遍过长,信息的传递要通过层层机构进行,造成了高校内部缺乏信息沟通,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是犯罪行为。据统计财务论文,近年来,高校行政管理类人员犯罪比重显著上升,发案率由9%上升到54%。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沟通系统是否畅通,决定着高校能否收集到大量、及时的外部和内部信息,能否实现信息在高校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迅速的传递和交流,能否率先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把握机会并进行知识创新。高校应着重于会计信息系统、统计信息系统和沟通系统的开发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是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记录,从而达到使信息系统化的目的。统计信息系统,是对高校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归类与分析,从而发现其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及数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利用这些信息为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沟通信息系统应能准确地在高校各部门、各责任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确保每个教职工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怎样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从而达到分工明确、高效合作的目的。

总的来说,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沟通系统,应成为现代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中之重。

五、监控

监控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保证,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当前高校内部监控的完善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报告系统。主要包括:高校重大财务事项处理跟踪报告、债务形式报告、费用支出报告、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等情况的报告。完善的内部财务报告系统,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反映高校财务活动,以严格高校财务控制,使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系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也使高校各级管理者明确自身的责任。

2、进一步加强内部稽核控制工作。内部稽核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应强化双层内部稽核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报表等财务事项进行稽核,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保证内部稽核的正确性,从财务控制角度防范各项风险。

3、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的再监督作用。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管理的一种监督机制,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是财务监督的再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客观地开展审计活动,既要参与规划、设计内部财务控制具体制度、方法和程序的建立,又要参与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立后的整合、完善、修正、提升工作,同时还应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建立对后勤、基建、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的监控机制,为学校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专款专用发挥内部审计的再监督作用和建设功能。

【参考文献】

⑴李黎赵东星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商业经济-2009年4期

⑵孙继辉对金融危机形势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会计之友-2009年4期

⑶谢涛高校内部控制因素分析今日南国-2009年5期

⑷朱波强付绍臣吴成兵论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六个保障系统的强化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7期

⑸胡继荣杜景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学分析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

(6)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年1期

篇(9)

1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多,财产集中到少数所有者手中,造成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矛盾的激化(无论从国家还是企业的角度),最终使二者分离,而“委托管理”则成为这个矛盾的解决方法。但受委托人是否忠于职守,能否达到预期效益需要对其经济责任和业绩进行审查评价,审计便应运而生,成为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社会控制机制。因此,审计的产生是环境变化所导致,同时,其发展的过程也受到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2 影响审计的环境因素剖析

影响审计创新的环境是指所有作用于审计且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即审计环境。审计环境由不同的具体环境因素所组成,既包含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包括制约和抵制某些审计活动的不利因素。对审计影响较为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经济。审计的经济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运动机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2)法律。法律环境包括法制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以及法律对审计的保护与授权两个方面,直接涉及审计地位的确立、审计行为的规范,同时也设计与审计活动有利害关系的社会各方行为的规范。

(3)政治。政治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国家权力机关对审计这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的法律地位的确认程度。

(4)管理需求。即政府、企业管理者、广大投资者等这些相关利益群体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对审计的提出的工作绩效的客观要求。

(5)科技文化。审计的科技文化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内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技术手段对于审计操作技能和审计内容的影响。

3 审计环境中敏感性因素的筛选

3.1 由审计环境对目标变革的影响引申敏感性因素

审计目标的演变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审计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以揭弊查错为主要审计目标;第二阶段则是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以鉴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为主要审计目标;第三阶段则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鉴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和揭弊查错并重为主要审计目标;最后阶段则是以降低信息风险为主要审计目标。

(1)揭弊查错到鉴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的转变。表面上,审计目标的第一次创新是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审计师无法像以前那样进行全面详细的审计,审计师仅仅只能在抽查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但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股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范围不仅仅表现在股东与债权关系上,而且表现与其他许多相关利益者的直接关系上,整个社会对企业会计信息最重要的关注点从财务状况迅速转向盈利能力。因此,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需求发生改变,促成了审计目标的第一次创新。

(2)揭弊查错回归与鉴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并重为审计的主要目标。企业管理人员欺诈舞弊案增加、针对审计师的诉讼爆炸以及审计职业界本身对推卸揭弊查错责任的批评使得揭弊查错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变为审计主要目标,但诉讼案的增加以及审计师的自责并不是审计目标再一次变革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由于受到当时因为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在40多年后再次遭遇大的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状态。

(3)审计目标转变为降低风险。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40多年里审计师除了做好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还积极从事管理咨询活动,已初步具备了审查企业管理活动信息的能力。表面上是因为审计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促成审计目标的再一次创新,事实上,由于面临诉讼的威胁,审计人员根本不愿意深入到非会计领域,只是因为审计不扩大鉴证职能,审计职业将被其他职业替代的威胁使得审计职业界自身发生改变。

3.2 自审计环境的对审计模式演变的影响揭示敏感性因素

审计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存在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的帐表导向审计;其次是存在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系统导向审计;最后则是风险导向审计。

(1)帐表导向审计向系统导向审计的转变。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的大型企业, 经济业务量越来越大,会计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企业为了管理需要,开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审计师在审计实务中发现,企业内控制度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管理需求也演变为诊断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因此,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和管理需求的改变,直接导致了审计模式转变为系统导向审计。

(2)系统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通过审计环境因素对审计目标以及审计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可以得到经济以及管理需求是影响审计创新的敏感性因素,除此之外的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审计师自身素质等因素,本文认为这些因素并不是促使审计创新的直接动力,仅仅是审计创新敏感性因素的延伸。  4 敏感性因素内部关系的分析及论证

“受托责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并且是其发展的内核。但“受托责任”是因经济的发展而所导致。因此,在两个敏感性因素中,本文认为经济环境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处于第一层次,而管理需求的变化是受经济的影响,是审计创新的直接动力,处于第二层次。

首先,按照经济监督论的观点,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过程的控制,其目标在于保证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以满足相关利益群体提出的管理需求。经济控制是对经济行为的控制,当企业的经济行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运动机制发生改变时,相关利益群体的期望便发生改变。审计职业界只有在清楚认识到社会的合理需求后,改变其审计目的、内容以及方法等以满足社会的期望。即第一层次的经济因素引起第二层次管理需求的改变,诱发审计目标、模式等创新以达到社会的期望水平。

其次,我们从三种审计类型的产生原因来看。国家审计的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统治阶级,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检查各级官吏是否诚实地履行了经济责任、国家的各项开支、各项赋税收入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意愿,导致国家审计的产生;而内部审计的产生,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崛起、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加,产生了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导致了20世纪初内部审计在美国产生。因此,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不同的管理需求,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审计出现。

5 敏感性环境因素对审计创新影响的机理分析

从上述我们可以知道影响审计创新的根本因素是经济,直接动力为管理需求,敏感性因素在审计创新过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同样,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审计师自身素质这些敏感性因素的延伸在审计创新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贡献。

5.1 敏感性因素对审计创新的基础作用

经济的发展是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力,审计产生以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生产规模、企业的组织形式及经济体制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必然对审计职能、目的等有不同的要求,当审计本身的发展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时,审计发展格局就将发生变革。

5.2 敏感性因素通过其延伸因素对审计创新的贡献

(1)通过政治的贡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从政治的本质和特征来看,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直接维护经济基础。经济因素作用于政治,通过政治手段对审计创新的促进更具有持久性和相对稳定性,而管理需求尤其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或政府首脑的意志,通过政治对审计的影响则更直接、更经常,直接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审计体制、赋予审计怎样的权力、采取什么样的审计模式等。

篇(10)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上一篇: 思想教育论文 下一篇: 行政管理本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