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实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3: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体育教学实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体育教学实践

篇(1)

二、小学体育实践的有效探索

1.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兴趣。首先,若想使小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就要将教材与实践内容充分的结合起来,促进课程的完善。由于小学生十分好动,对一些集体游戏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配的方式将“教”与“玩”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以男女搭配的形式进行运动比拼,开展短跑竞猜。教师令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以列队的方式将他们分成两排。组内成员可以根据他们的特征定好前后顺序,将冲刺性较强的人员放在首位和末尾的位置。其次,教师发号示令,并为两组学生分别计时,用时最短的一方为获胜者。这样能够在紧张的氛围中为学生营造比赛的气氛,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并感受到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捕鱼”游戏,令学生围成一个圈,教师作为捕捉者开展体能锻炼活动。每位学生都是一条小鱼,牵手连成一张渔网。如果渔网被冲开了,教师捉到了某位同学,这名学生就要为其他人表演一个节目,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进行诗朗诵,在体育课程中锻炼综合能力,塑造舞台效果。开展游戏活动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到乐趣,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同时,也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令课堂的融入性更高,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2.培养学生特长,使学生热爱体育。体育课也是特长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观察每位学生的运动特点,挖掘活动能力,提升他们的整体参与性和融合性。例如:教师可以增加象棋活动,看哪位学生的沉着性更强、稳定性更加;可以组织足球运动,令跑步速度较快的学生充当先锋,集中力高、思维敏捷的学生充当后卫,使他们的长处能够得到扩展。第二,教师也可以在每节课中组织不同的体育活动或者游戏,使课程受到更多人的热爱。例如:以场地转换的形式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新鲜感,锻炼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野外活动”,带领学生们登山、外部聚餐、搭建帐篷等等,并将每五个人分为一组,选出一名组长进行活动组织和任务安排,以此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也令其懂得生活之不易。另外,教师在每次活动完成后都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课堂的参与性、游戏组织能力、特征特长等方面进行一一点评,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使每个人都更愿意加入进来。3.体育教学模式的设定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设定以及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可以对教学场景进行规划,将学生带入到特有的意境当中,给予他们不一样的课程感受。例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与队形队列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跳跃练习来使身心得到放松。具体措施如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并队和列队。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同学负责跟着音乐的节奏打节拍,每通过一个音符,一位同学就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站好。两组以互换的方式进行比拼。而教师可以在一旁计时,看哪一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列出最整齐的队伍,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激发起学生的奋进心。第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首先,以“蛙跳”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同学们准备好青蛙的服装和相关道具,给学生们一个惊喜。其次,规划好起点和终点,以交接棒传递的形式来完成一段距离内的比拼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有的放矢的作用

1.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体育实践活动的优化,教师的教学目的能够以更加明确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令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对于学生而言,体育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完全消化,而不再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同时,教师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从每位学生的特点出发,使活动方式更加完善,课程结构更加紧密。2.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活动中,更加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辅助者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有了一定的增加,而不是传统的“指令发挥、学生执行”的方法。同时,游戏的增添也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将其当做是自己的朋友。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活动的开展,体现课程的完善化与多样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三方面入手,主要分析了小学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从而得出:为了能够造就综合性人才,学校应该增添体育课程中的器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教师则要改进教学方式,将实践与理论融合在一起,令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使兴趣更加多样化。

作者:秦海燕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依果觉乡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秦雷宝.上海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褚敏明.上海郊区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2)

一、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校方不够重视

在民众看来,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像音乐、计算机技术以及体育等课程就被列入了“副课”的行列,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校方还默认了这一思想观念。长此以往,高中体育教师也逐渐被这种“大众思想”同化,逐渐放弃了提高课堂效率的努力。

正是因为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体育课程的存在意义才更为凸显,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秉承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尽自己的努力促进体育课程的全面提升,让校方对此课程的开展有所重视,进而实现素质教育普及的课改目标。

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据笔者所知,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十分传统,训练内容无外乎就是长短跑、跳高、跳远、铅球等几种常见的锻炼项目,不管是从课时安排还是从教学模式的选择而言,这种体育课程太过于形式化,根本没有达到强壮学生体魄、锻炼坚强意志的训练目标。而新课程课改中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体育学科更是要发挥其课堂场地优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新时代的高中体育教师不能再抱着传统教学思想来进行引导教学,新课程课改中明确指出,现代教学应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普及,而体育课程作为一种集体能和意识训练为一身,更有担负素质教育的责任和能力。虽然高中时期的军训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学生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因此笔者认为,高中体育课程也可以参考这一锻炼模式,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教学任务,作出适当的调整,进而体现出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理念的改变是高中体育课程实现新课程课改目标的基础,逐步向教学策略的改变过渡,在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性,让他们的体质、意志和思想道德都得到一定的锻炼,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三、教学改革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师可以迎合其好奇心理来进行课程改革,进一步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力争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锻炼习惯。体育锻炼项目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的安排。像一千米长跑的锻炼项目训练时,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就会直接布置训练任务,让学生在操场上直接展开项目训练。虽然这一项目确实属于高中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但是这样生硬的训练任务指令让学生难以接受,更严重的甚至会让其出现逆反心理,从此逃避体育课程的正常训练。正是出于这样的教学考虑,笔者运用了分段式的学习锻炼法来完成这一锻炼项目的教学。依据学生的体能素质,将一千米的跑步任务分成几段,规定每段任务训练期间,学生的速度和时间都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多种训练方式的选择不仅使得学生感受到高中体育教学的人性化表现,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了他们的个人体质。

除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外,还应该注重教育评价。或许在体育教师看来,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知识性学科而言,整个课堂的氛围更为轻松,因此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也会更加轻松自然,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达成,因此忽略了教学评价的环节。然而正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心态要比对待知识性学科时更为轻松,所以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程的锻炼学习当中,教师的认可和肯定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有归属感;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后期教学训练的开展。鼓励和表扬虽然是最为简单的评价形式,但是却能够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学习兴趣被激发、个人成绩被肯定,学生的锻炼热情一定会高涨起来,进而使得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应该与新课程课改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从教学观念的改变开始,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社会人才的培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笔者坚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高中体育课程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篇(3)

一、兴趣激励先行,运动练习跟进,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由于农村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社会接触面较窄,他们在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学习动作要领时想做但又害羞、怕失败等现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根据这一特点,上课时我不急着让学生练习或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而是先讲些有关体育方面的有趣知识、体育新闻或体育的重要性等,让他们放松身心。例如:足球王“贝利”的故事,刘翔怎样成为世界110米栏冠军的,怎样坚持锻炼才能有个健康的身体等。通过激趣,让他们亲近体育,热爱体育。接着组织学生做相关游戏,教师主动参与。这样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步提高,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然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切身体会体育活动重在参与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消除怕羞和不敢练的心理,并且慢慢进入跃跃欲试的练习状态。

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相比有力量、耐力等方面的优势。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农村学生在自己的优势方面表现自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当他们感到自己获得了知识,获得了成功,学习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就得以提高,就会主动去练习,从而有效改善体育教学的课堂状态,提升教学质量。

二、依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调动潜能,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个体状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质和体育基础等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和层次进行分组教学。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按学生兴趣进行分组教学,学生就会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安排合理的内容进行分组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篇(4)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1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经历了新一轮规模空前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之后,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体育教学制度的完善,并确立了体育教学实践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体育教学目的最终都要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工作当中,使体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成效,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生命完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本文欲主要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反思当前文化背景下中国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并尝试进行理性的思考,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

(一)学校体育理念的偏移

建国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理念的演进过程经历了政治目的论、体质目的论、技术技能目的论、全面发展目的论、育人以及“健康第一”的现代化发展过程。由于传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再加上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人性化推广理念,导致学校教育文化观念的单一性,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的能力、地位、物质条件等的改变缺失理性的判断。学校教育的实质本为发展人,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建国后“工具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学校教育却背离自身的实质,“学校教育是以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身份出现的。因此实践中出现各种难以解决的困难,比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标准科学性、合理性问题,集体操的个性化需求问题等。学校体育的理念处于偏离状态,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付出太大的代价,给体育教师带来太多的额外工作量,给学生带来太多的精神压力。

(二)学校体育地位的边缘化

体育教学的边缘化,其实质是体育存在合理性的“危机”,即人们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认同危机。这主要是体育教学与时代和教育发展的紧张关系所致,即体育教学落后于时代的变化和教育发展造成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整个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带来的务实和世俗化的倾向,客观上则存在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的危险。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仅保留在国家奥运争光计划所带来的金牌政治效应,体育产业开发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学校教育领域,体育教学还保留在强调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阶段,虽然全面发展、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家长及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还没有超出生理性价值的认同阶段,学校教育管理者对体育的管理理念更是处在“应景”状态,按照国家的要求保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是同美术、音乐一样属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三)学校体育文化的缺失

在学校教育领域,科技文化对体育教学文化的挤压,表现为建国后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主导地位的确定:体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次要地位,使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不被重视,地位衰微。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有一普遍的现象:大中小学生对体育课普遍比较喜欢,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较低。体育本质上是人学,理应关怀人、爱人、与人有亲和力,关注人的生命发展。但是体育教学由于在实践操作中缺乏文化内涵,造成其思想僵化贫乏,功能单一,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反而造成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逆反心理。虽然当前体育教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指导,但是体质教学论、技术和技能教学论在实践中还是占有主导地位,教学评价以技术和素质为评价主要内容,学生在上课期间也是以素质和技术学习为主,学生、家长、教学管理者认识不到体育教学的价值功能,培养不了体育的兴趣和意识。

(四)学校体育价值的疏忽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是以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提高国民体质为目的的,注重的是体育的工具性价值,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体育的价值,体育自身教育力量的薄弱造成的社会或教育地位事实上的衰微。体育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功能对促进学生体质增强、健康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方法等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是现实的难点。

三、小结

现代中国教育改革主张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但是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现代性文化环境中,人们在超越自我,追求科学真理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人文环境的完善,现代高校越来越注重“通识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往往重视的是艺术、宗教、历史等人文学科,但是,对体育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不够,对于体育给予人们的身体教育、生命关怀、精神补缺与治疗的价值还是缺乏基本的认识。

参考文献:

篇(5)

学生示范的运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授新动作时,由于教师自身条件所限,如年龄较大等,某些动作示范有困难时,由学生代替教师示范。这种示范的运用,教师应于课前选好做示范的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方可实施。另一种则是教师在组织练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阶段任务的需要,让那些掌握动作技术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示范。这种示范学生的选择具有动态与随机的特征,就是说示范者不是在练习前确定的,而是根据练习过程中,掌握动作技术情况而定的。

练习是教师教授动作、学生学习掌握动作技术的基本途径与手段。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动作,练习中恰当而正确地运用学生示范,是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手段之一。

首先学生在初学新动作时,由于精神紧张,练习中会出现动作不协调或多余动作,这样必然会影响动作要领的掌握、同时,有些学生还会产生畏惧情绪和恐惧心理,如学习单杠支撑后回环时,部分学生由于害怕,不能按照动作要领做动作,出现到上体慢、屈臂、掉臀等动作,完不成回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地让那些能按要领完成回环动作的学生做示范,这不仅是对示范者的肯定与表扬,也是对有害怕心理的学生的一种激励与鞭策,使他们学有榜样,从而增强学习的勇气与信心,特别是在身体素质与技术基础基本相同的学生中,示范所产生的效应会十分明显。

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技术,此时,有些学生便产生只满足于会做,不求进取的松劲情绪,练习中表现出不认真,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只满足能跳过去,忽视基本姿态以及推手、制动挺身、落地稳定等技术环节。教师应即时向学生提出改进与提高动作要求,并让完成质量较好的学生做示范,激发学生的热情,明确目标,以实现改进与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

2、利用学生示范的积极效应

在课堂练习中,正确运用学生示范,可产生如下作用

2.1 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练习中学生示范能激励和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由于示范者的选择是依据掌握动作是否正确决定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示范就是一种表扬的形式),如能在同学面前做示范,成为学习的榜样,定会感到十分荣幸,那种示范后的成功感、满足感定会激励和鼓舞在以后的练习中,更加认真、刻苦。同时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相信示范者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会更加激励练习热情,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2 是强化动作要领,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

运用学生示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纠正在练习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示范的良好效果,教师应在示范前后,做出精炼的讲解,并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把示范与讲解紧密的结合,使学生知道示范动作好在哪里,哪些技术环节正确,从此达到强化动作技术要领、纠正错误的目的。

篇(6)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如同文化学科一样,往往是一种统一,一种和谐。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宜的教学方式才会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起一种“乐”的兴趣,“爱”的感情,“拼”的意志和精神;才会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有效增长,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下面就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通过示范活动,引导学生的兴致,让学生在以学促练中培养体育技能

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初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直接的感性经验作支持。教师的动作示范则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迅速提升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技能的效仿定型。

教师示范是要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形体动作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并使之“内化”,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动作行为。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譬如: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确定准确教学步骤,示范过程以及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通过示范让学生在模仿、认知、创新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正确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中享受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如: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老师可以也必须先进行一次完整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一开始就能受到教师的熏陶和能力的升华。但是,教师的示范技术一定要过硬,示范动作一定要准确,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一般说来,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优美、大方,使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态势,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和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通过训练活动,锻炼意志,让学生在以累为荣中培养体育精神

体育教学固有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这就是所谓的体育精神或拼搏精神。因此,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体育课,尤其是体育训练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我的中长跑训练相对于同一地区其他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我不得不适当地增加了队员的训练强度。这对于每一名队员来说,无疑都是一种考验,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娇”态严重,“骄”气突出。训练中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训练态度消极,有的甚至假装身体不舒服而逃避训练。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变换跑的方式,改变跑的环境的方法。如:重复跑、定时跑、定距跑、变速跑等;练习不一定都在田径场地上进行,让他们产生“新鲜”和“有趣”的感觉,但时间一久,学生又出现了厌烦情绪。我认为这是他们意志品质薄弱的表现,对此,我理解并引导他们。在训练中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他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潜力,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好成绩,体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实践证明,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具有的,是在平时的刻苦磨练逐步形成的。

三、通过游戏活动,舒展疲惫,让学生在以苦为乐中培养体育感情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有压力,在紧张的气氛下容易使学生思考的灵活性、应变的机动性降低,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和倦怠意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为学生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要丰富、灵活,在不断变化的方式方法中激扬情绪,舒展疲惫,寓教于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确立把获得运动的快乐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真正为学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到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既要依据大纲、教材和教学的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行动活泼,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譬如:在训练开始的准备活动中一般是慢跑,行进操,反复使用这些形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游戏性的奔跑,如蛇形跑、“拉网捕鱼”、螺旋跑或者“跳绳接力”“触人”等方法,这样,既能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度,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到位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强化动作技能,形成动力定型。例如:在篮球教学中采取“一人运二球”“活动篮筐”等形式将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利于掌握动作技能。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尽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对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上的压力迅速得到释放。

篇(7)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

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经典拓展训练项目包括了背摔、断桥、天梯、攀岩、电网、求生、盲阵、结伴的模块,都是对体育硬件基础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拓展训练大多集中于户外进行,还需要一定大的场馆、场地,要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纵观现有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实践,不少学校还存在着硬件方面的问题。虽然近些年教育部门有过下大力气推进高等学校学生体育教学,但不管是器材的短缺、设施的不配套、专用场地的不足,还是“毒跑道”、“倒下”的篮球架、砸人的爬梯等反映出的体育设施质量问题,都直指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的现状,从而也造成了拓展训练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

2.训练设置存在的问题

素|拓展训练在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根源在于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在态度上引起重视,想当然地认为此类训练可有可无,没有太多必要,从而在体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量不够,这导致了本来就不受重视的体育课程还要进一步压缩其中的素质拓展,其可供发货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窄。

而从拓展训练的排课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容易忽视学生们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没有考虑不同年龄结构和年龄层次的学生接受度、理解度和适应度的差异性情况,在性别教学上也不完善,女教师的配比严重失调,这导致了女学生在训练中遇到疑惑及困难不能及时得到排解,这些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二、针对问题的应用改进和探讨

1.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和教师们要有效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校发展状况,以当前的体育教学目标为立足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构建起拓展训练的评价体系,让拓展训练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惠及体育课上的每一个学生。

拓展训练可以有效发现学生组成的团队中隐藏的机能障碍,这些机能隐患存在,可以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对于点对点地抓问题,消灭隐患,切实发挥团队协作很有好处。考核的内容也应当纳入学生的参与程度即主动性,不断丰富教学措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构建拓展训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还必须注重教师。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拓展效果和思想品行等多方面进行连续的跟踪,奖惩分明,也将进一步坚定体育教师的从业决心和信心,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卓有成效的教学,组织拓展所取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逐渐增强,又进一步带动课堂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建立起持久的良性循环。

2.不同组合的丰富应用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启用大班制的的教学形式,可以将一个班级或者一个专业的学生分成小组,并且将小组从此相对固定下来,当每次上体育课前都进行相关的拓展训练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也更容易建立起拓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信任和友谊。

班级间的不同组合也能增强集体精神和集体凝聚力,不同群体间的良性竞争如抢答、角力、比赛、对抗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体育教学还可以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并与相关公司、企业或者机关的人员培训当中来,实现了“校企联合”、“学校-机关协同”的培训、培养思路,也为拓展训练外的学生实践、学生实习设置了必要的模拟情景,进入情景导入,实现拓展训练方式的多样化,更为学生们未来的就业搭建了一定的平台和条件。

3.融入意志训练的应用

拓展训练不应仅仅是身体和生理层面的,更是要在精神层面塑造人,发挥特有的人文培养情怀。人文素质教育是塑造一个人的灵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所以相关的素质拓展训练在三个层面达到这一目的,第一是在认知的层面,让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第二是在情感的层面,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价形成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第三是在实践的层面,实践检验认识,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达到学生思想境界的新高度。

结束语

明确新时期素质拓展训练的意义,从而更好改进传统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更好发挥出拓展训练的成效,让学生享受户外活动、享受团队协作、享受健康人生,也正如所号召的,全民参与体育运动,为体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起蓬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5(01).

[2]以积极人格为价值取向的高职拓展训练课程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

[3]温杰,张鹤.浅谈拓展训练与我国拓展行业的现状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9(04).

[4]江明.浅析高校拓展训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J].内江科技.2016(11).

篇(8)

关键词 石河子大学 体育教育 教学实践能力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越来越重视,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重视。而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习情况的调查,初步了解石河子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提供理论依据,为我校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石河子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全体学生。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育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相关书籍、网站及学术期刊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采用《石河子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现状与分析调查问卷》对8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侧面进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现状调查。发放教师调查问卷80份,回收问卷78份,有效问卷72份,问卷回收率为97.5,有效率为92.3。

3.访谈法

随机抽取10名08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访谈,从访谈中了解他们对自身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认识,并与5名石河子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交流,客观真实的了解我校实习生上课情况的表现。

4.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在PC机上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情况汇总

表1教师问卷结果汇总表

优秀 良好 中等 一般 差

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 7 58.3 29.2 5.5 0

分析教材能力 4.1 63.9 25 7 0

运用教法能力 7 62.5 26.4 4.1 0

运用口令能力 12.5 69.4 15.3 2.8 0

指挥队列队形能力 9.8 69.4 19.4 1.4 0

知识讲授能力 9.8 61.1 20.8 8.3 0

动作示范能力 12.5 76.4 11.1 0 0

教学组织观察能力 11.1 55.5 30.6 2.8 0

观察错误动作能力 6.9 62.5 22.2 8.4 0

纠正错误动作能力 9.8 61.1 20.8 8.3 0

处理偶发事件能力 4.2 25.0 58.3 12.5 0

结合环境运用器材能力 6.9 20.8 59.8 12.5 0

考核评定能力 4.2 31.9 54.2 9.7 0

表1显示,我校实习生制定教学文件能力、分析教材能力、运用教法能力、运用口令能力、指挥队列队形能力、知识讲授能力、动作示范能力、教学组织观察能力、观察和纠正错误动作能力收到了石河子市各中学体育老师的认可。良好和优秀都在60以上。但是也不难看出我校实习生处理偶发事件能力、结合环境运用器材能力和考核评定能力还不是很好,表1 显示优秀和良好不到40,大部分都集中在中等和一般。所以说,我校实习生体育教学实践能力中制定教学文件能力、分析教材能力、运用教法能力、运用口令能力、指挥队列队形能力、知识讲授能力、动作示范能力、教学组织观察能力、观察和纠正错误动作能力要继续保持,处理偶发事件能力、结合环境运用器材能力和考核评定能力要重点加强。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调查结果表明,石河子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制定教学文件能力、分析教材运用教法能力、运用口令和指挥队列、队形能力、知识讲授能力、动作示范能力、教学组织观察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受到实习学校指导老师和学生的认可。

2.结果显示,处理偶发事件能力、结合环境运用场地器材能力、考核评定能力与其他能力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二)建议

1.了解本学科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和行为。学会预测可能在课堂中出现何种随机现象,学会如何应付及处理。注意这种随机现象及应对措施的积累,逐渐增强体育教师应变能力。

2.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充分利用它的多功能性。在教学中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

3.要多观察、多思考,结合上课内容及所学相关学科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简易器材、开发和利用有限场地,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合适的体育活动。逐步提高结合环境运用场地器材能力。

4.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重视心理学对学生的影响。与此同时,提高自身对课堂的教训目标、教学方法、组织方法等的驾驭能力。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注意区别对待。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自身的考核评定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颖.21世纪初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

篇(9)

一、“融入比赛,游戏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具体表现

体育教学最大的目的是强身健体,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其引起重视,结合日常体育活动,将比赛和游戏教学的形式落实到实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将对“融入比赛,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研究。

1. 合理选择游戏

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多,游戏类型也有很多,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合理选择游戏,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年龄小的学生喜欢模仿,对各种新鲜的游戏充满了兴趣,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根据这一情况,考虑到肢体协调性和具体教学形式的要求,采取游戏教学的模式。例如,在“踏跳步击掌 头部运动”教学中,可以采用丢手帕的游戏形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8个人一个小组,需要选出1个同学丢手帕,其余7个同学蹲在不同的位置上,教师喊开始后,游戏开始……丢手帕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跑步能力、头部运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敏捷性有极大的考验。年龄比较大的学生心智比较成熟,选择的游戏教学形式必须具有针对性。在“弯道跑”教学中,要求左臂的摆动幅度要增大,右臂的摆动幅度要减小。教师可以适当开展游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将报纸放在胸前跑,并使报纸在跑动中不掉落。此类游戏教学形式能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主动投入到游戏学习中。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立性,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完成游戏任务。

2. 适当融入比赛

比赛教学形式能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比赛的设定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活动的设定需要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观念,为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合理设定比赛格局。比赛方式主要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具体如下:

(1)个人赛。在“障碍跑”教学中,教师需要统一设定障碍,让学生采用跨越式跑或者跳等形式越过障碍。学生是单一的个体,在比赛前,其要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扩大自身的跨越度,提升弹跳力。此外,要对每一道障碍有一定的了解,包括障碍的高度和宽度等,根据障碍的设定确定越过方式。2个人为一个队伍,在起点同时出发,发出命令后,一同出发。个人赛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了解,并明确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2)团体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团体比赛的形式落实到实处,及时对课题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在“接力跑”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4个人分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的实力要均衡,避免出现实力悬殊的现象。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要提前对出发顺序进行安排,结合团队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教学。团体比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同龄人之间进行适当的互动和交流,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融入比赛,游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比赛教学和游戏教学的特殊性,在实践中需要对其引起重视,按照课堂具体实践形式的要求,完善各项控制指标。以下,将对具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1.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各项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结合学生个体特点和课堂实践的要求,发挥评价系统的最大化作用。评价结束后,为学生制订下一步学习计划,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篇(10)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

1.1 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1.2 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在带着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有:垫子的用处?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与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再运用近问与远问的相互配合,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

1.3 安排练习时有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2.1 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教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文的工作,根据不同的看做提出不同的要求:低段年级的学生应从明意开始,会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的要求、简易的做法等。中段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图明意,并能对文字部分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意;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边议,逐步认识结论。高段年级学生要求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

2.2 学生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间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份。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效果。

上一篇: 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 下一篇: 竞选委员发言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