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3: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美术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美术教育

篇(1)

关键词

幼儿 美术 教育 绘画教学

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幼儿似乎从小就具备了这种独特的能力,在刚能拿起画笔的时候就会“涂鸦”创作了,美术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以前人们总是把绘画单纯的作为一种学科和技能来学习,随着英语、作文等科目的重要性的提升,很多幼儿画画的权利被剥夺了,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又开始注意到了美育的功能,美术又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其实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迅速的关键时期,是儿童的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美术得当的教学方式会让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体验到快乐,使幼儿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快乐的童年。

一、传统的幼儿学习美术的方式

提到幼儿美术教育,就不得不提出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问题。在传统课堂上,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的是机械的模仿及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而在具体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常以艺术文本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艺术知识无条件的灌输给儿童,忽略了儿童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体验,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范画模仿和被动接受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没有自我的表达过程,使儿童很快失去兴趣。

二、多种形式授课方式的的重要性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老师也开始注意教课的方式方法,认识到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而我们教师主要应采用积极的引导策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直观演示教具,把学生引入情景

在美术教学中,因为幼儿的年龄偏小,思维方式还处于具象思维能力阶段,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我的小花伞”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幻灯图片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小花伞。画面的直观优美的视觉冲击,让幼儿动态的观察了小伞各个角度的形态特征,同时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互动性课堂

思考是创作的源泉,课堂的互动性,会让儿童的参与性提高大大提升教学的课堂质量,美术课堂不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互动的配合的过程,例如让幼儿体会人的情绪“喜、怒、哀、乐”如果单纯让幼儿做表情,幼儿肯定对情绪理解得不够深刻,如果设置一些环节来提问题:在什么时候会高兴呢?比如你在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你个新玩具,高兴吗?高兴就是喜的情趣,那么你高兴的时候会怎样呢?幼儿很容易用肢体语言、表情把喜的情趣表达的淋漓尽致。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

(三)为幼儿创设展现自我的机会

美术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例如“奇怪的城堡”这节综合材料课程,有的孩子用火柴盒和牙膏盒拼组的一个确实挺奇怪的城堡,有的孩子选择积木和螺丝搭配到一起的城堡,在完成城堡后,有的孩子在城堡旁边画的交通工具停靠在城堡旁边,有的孩子画了心中认为最漂亮的公主放到城堡里面,自由创作总是会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的聚集起来,在这的孩子都顾不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创造一个奇迹。

(四)用爱心教导儿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适当的正面评价能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但现在的幼儿园“口头表扬”教育到处都是,儿童只要做对一些小事,老师就会进行表扬。时间长了,幼儿不仅会觉得老师没有新意,而且会对老师的鼓励变的很漠然,即使表扬了也没有觉得开心、高兴,所以,作为老师要实际一些,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说正面积极的话语,不一定说:“你真棒”才是夸孩子,也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来鼓励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他很棒”的信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幼儿的自信心就会不知不觉得增强了。

篇(2)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57-01

一、陶冶良好情操,促进个性发展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幼儿期是人类艺术才能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情操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美,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一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所创作的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敏感,而有的则表现得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心理倾向和个体素质的差异,做到因人施教,促使其个性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走进心灵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的强制性。首先,走进童心世界,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要使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观察并明了幼儿的所见所思所闻,让他们在头脑中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内心产生创作的欲望,并使之呼之欲出。如:小班的绘画“小脚丫”,通过了解小鸡的脚丫像青竹叶,小鸭的脚丫像芭蕉扇等形象的比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讨自已的脚丫像什么,使幼儿在欢快的议论中发挥想象力。其次,结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让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使其逐浙从感知美到理解美,从表象美过渡到内在美,提高审美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幼儿对艺术兴趣的浓厚,这时候就要抓住时机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可以将幼儿带入大自然,启发幼儿用眼睛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具体事物的形象,并用画笔画出自已的所见所想。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第三,寓教于乐,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来说,那些美的素材、剌激是幼儿满足安全、生理等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新需要,是激活思维的触点,是激发其造型操作、实际行为动机的主因。在幼儿心中,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活动。所以,针对这种特点,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在玩中观察事物,在情境中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如:大班在美术活动中的“小老鼠上灯台”,可以先组织幼儿玩游戏,通过游戏知道小老鼠想偷吃油才上灯台,并观察周围环境,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接着在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怎样上灯台,怎样偷油吃。最后让幼儿说说自已的作品并让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三、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创新精神

篇(3)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兴趣,激发幼儿创造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尽量找一些有特点、比较新奇的对象,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也要尽量让他们看到其中新奇的一面。例如:在观察小鸡时,可以问得细一些:“你看看这只小鸡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眼睛下面有什么?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样,幼儿就可以观察得更完整些。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1、内容的选择。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发现:幼儿期的孩子常把具有明快色彩的作品作为自己喜欢的对象。在欣赏活动中,儿童对抽象作品所作出的热烈程度,他们对线条、形状、颜色的直觉感受和把握,他们就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表现性方面所展开的丰富想象,很多时候是教师和成人所不及的。如:在欣赏马蒂斯《爵士乐》作品时,作品中变形、夸张的图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帮助了幼儿对色彩、线条、形状产生了美的感受与体验。

2、作品的分析。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讨论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由感而发的。因此,对幼儿的美术欣赏的指导,必须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欣赏技能和审美概念。在分析作品中,不应看到教师的灌输与教师的权威。我们提倡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层层的分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帮助孩子们整理、清晰了感受,让一些直觉、感受的东西,也夹杂了理性和逻辑。

3、教师的评价。美术欣赏中幼儿对作品的讨论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善于抓幼儿最初的艺术感觉,随时适时地加以引导提升。如:欣赏中为幼儿作品起名字,教师对幼儿所起的名字多采用不置可否的:“恩、好、不错!”通过研讨我们达到共识:教师应该给予一个简洁、适当的反映。“你是根据画面的内容起的名字”等等这样的反馈既有评价作品。

三、教学内容要与幼儿贴近

篇(4)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3-01

笔者在幼儿园观察时发现,现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已不像以前一样让孩子们“依样画葫芦”只知道临摹了,而是让孩子们按照自己所想的,所喜欢的去画自己想画的,不再束缚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样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同样,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让孩子们自己创作,对于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

董跃彩说:“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它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借画画来表现、舒展自己的内心的意愿和情感,培养美的情操,陶冶完美的人格。”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不以幼儿掌握扎实的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力求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美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美术,学会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让孩子们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1.以培养兴趣为主

帮助幼儿喜爱美术,让他们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也就是说,成为未来的画家并不是其目的,让他们有生活和艺术的兴趣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2.以想象力丰富与否为判断优劣的标准

幼儿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并不是孩子们画得像不像,而是看他是否有拟人化的想象能力,是否有新奇的表现力,能否运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多样搭配,是否有稚气十足的韵味,是否有丰富的画面表现等等。

3.教育场合无处不在

幼儿美术教育还影响着其他教育的发展,它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作画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还促进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像幼儿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我们应该把幼儿的美术教育贯穿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

三、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绘画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和性别差异

刘志红、李运萍说:“儿童绘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涂鸦阶段,图式阶段和写实阶段。”图式这个阶段的幼儿在绘画中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个人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另外,幼儿个性和性别的不同,对绘画对象的兴趣亦不同。一般而言,男孩子多喜欢画汽车、飞机、机器人等,女孩子则多喜欢画花、小鸟、房子等。我们有些教师不去分析研究幼儿绘画的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和性别差异,一味的强调统一,强调成人化,强调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灌输法,使儿童画失去了自然和童真。

2.忽视幼儿在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急于求成或顺应家长要求,强制幼儿学绘画,不管孩子的兴趣如何,也不管孩子是喜欢画小猫、小狗,还是愿意画汽车、飞机……张小红说:“大量运用‘简笔画’培养出来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式样,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或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潜在的创造力的扼杀和自我创造意识的摧毁。”

3.忽视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启发引导

有些教师按照幼儿要自主作画的教育模式来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可是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且教育活动也不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幼儿毕竟还小,我们虽然要让孩子不按照一个磨子去作画,但是有些幼儿还不能直接进入状态去画画,或者说还不能独立去想自己到底该画些什么,这时老师就不能完全放任孩子,应该在旁进行引导,提供帮助来让孩子完成创作。

四、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分析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后,接下来笔者主要侧重于探讨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1.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苏次娥说:“兴趣往往是做事情的动力,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兴趣是幼儿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我们应该让幼儿感觉在涂涂画画中能获得乐趣,在玩泥巴或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就感,在剪纸片、折纸条的时候能获得愉悦感。”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观察能力

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后,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因为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幼儿绘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之前,应该先调动全体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对绘画的布局、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幼儿观察。

3.独立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美术教育不但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而且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发展的操作教育,更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因此,美术教学不只是教给幼儿绘画知识、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学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能力。

4.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要尽量注意循序渐进

在进行美术教育时,不可以急于求成,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进行,先从简单的、容易的开始学起,逐渐过渡到难的、复杂的,若只顾完成教学活动,不管幼儿的能力,不按步骤,这样只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对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五、总结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它使幼儿的人格得以塑造,智慧和创造力得以培养。它还可以增强幼儿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幼儿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理性学科,它主要是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创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启迪创造意识为目的,在此过程中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和主体性的培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志红、李运萍 《浅议幼儿美术教育》 幼教天地(基础教育研究) 2004年9月 第45-46页

篇(5)

(一)美术题材丰富多彩,民俗特色和地方区域特色浓厚

幼儿民间美术大都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完善、改进、发展而积累下来的,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有的是反映风土人情的,有的是反映地方风貌的,有的是反映思想观念的。题材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二)艺术风格单纯质朴、风趣幽默

幼儿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的,不带任何官方色彩,没有经过刻意的加工,艺术风格单纯质朴、幽默性较强。民间美术不仅擅长大胆想象,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民间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民间美术教育能增强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敏感性

民间美术教育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是一种根基性的教育。民间美术教育可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的风格、形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开阔文化视野,增强对民间美术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二)民间美术教育能赋予幼儿审美感受与体验

审美是民间美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民间美术蕴涵着创造者对宇宙、自然、人类的认识和种种情感。传递着创造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常常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情感灌注到审美对象上,在欣赏灌注自己情感的“人格化”的审美意象时,孩子们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开展民间美术教育能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开拓幼儿的审美心胸,增进幼儿对民间美术内容和形式要素的认识和使用。并潜移默化地引起幼儿在情感、态度的变化,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带来的喜悦。

三、中国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片面地开展教育 教师缺乏对民间美术的认识,认为让孩子学习一些日常所见的民间手工艺就是民间美术的教育范围,简单地把民间美术看成了美术技能的灌输,片面地加强了幼儿技能训练,认为孩子学习的技能性知识越多,教学的效果越好。而且,教师受到传统艺术教学观念的控制,把传统教学中的模仿化教学搬到了民间美术教育中,过分地强调技能训练和学习标准化以及幼儿作品的完美性,使幼儿在民间美术创造活动中表现为机械的训练、被动的模仿,并以老师的示范作品为追求目标。而老师则认为孩子能在自己的教育下掌握一些民间手工艺,自己的教育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

针对幼儿民间美术表现力较差、作品表现方式单一的现象,我们发现教师在开展活动时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熟能生巧。认为孩子只要掌握了操作技能就能自由的创作。但是,老师忽视了我们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与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民间美术的创作来源,以致产生了错误的观点。就民间美术的起源来说,民间美术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体验和向往的结晶。可是孩子年龄较小,缺少生活经验,他们对事物的感性经验还很少,不懂得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情感是以自我感官为主,所以他们不会直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感受和已有的技能结合并运用到民间美术的创作中,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才能把已有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效果。

四、对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间美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民间美术形式资源丰富,但是可以在幼儿园使用的民间美术活动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许多幼儿园也有一些涉及民间艺术的活动,但都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供幼儿园借鉴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更使人忧心的是,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用于发展幼儿健全人格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这些问题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美术教育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是班级集体或小组性的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陶瓷艺术》这节课时,可以“美丽的陶艺”为主题活动,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陶艺品、交流与讨论有关陶艺的知识、参观并调查陶艺品的制作过程、尝试动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使幼儿对中国陶艺有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

篇(6)

在家长的潜意识中,美术就等同于绘画,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只要教会幼儿如何进行绘画就可以。其实,这是一种有缺陷的美术观,是片面的、不完全的。事实上,进行美术教育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责任,美术教育包括许多方面,绘画只是其中之一。同时,一些教师和家长存在一些功利化的想法,认为孩子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得到各类奖项,并将这种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观点的存在更加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师资力量欠缺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师大多不是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缺乏一定的研究,因此他们只能以大众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无法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从根本上无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更加无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二、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面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我们务必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1.理念的更新改变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美术教育都有一定的不了解,认识不够完全。所以对待美术教育没有正确的态度,因此,家长和教师在现今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将原有的较为功利化的思想转变为更加成熟的一种思想。美术教育是一种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如何绘画,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学应该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因为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幼儿美术教育应该以幼儿为中心,以孩子的特性为切入点,多方面地加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将孩子能接受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同时,我们还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对幼儿进行肯定和激励,使幼儿对自身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进行幼儿美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主体,如果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则无法满足幼儿美术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无法真正传授给幼儿正确的知识。这样便会直接影响到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而培养良好的教师,对社会、对学校、对孩子都是一种财富。因此,我们务必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一步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4.适当调整课堂内容

从美术的意义上来看,美术并不仅仅是绘画而已,其包括各种动手操作的内容,例如,剪纸、沙画、写真等。在幼儿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废物改造、或者是用毛线做花之类的美术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认识到美术不仅仅是绘画这一现实,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美术的兴趣。

篇(7)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想象力 创造才能 艺术

教育,面临着一个教育观念上的挑战。长期以来,儿童的美术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教授,把孩子当作被动的接受客体,当成“一张白纸”,教学中忽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兴趣,这样的教育观念无形中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妨碍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为美术教育寻求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操作方式,使之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适应充满挑战的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艺术史家奥班恩指出:“创造等于艺术的论断,应该成为所有致力于建立某种艺术观念的基础。”显然,创造性已被看作是艺术的一种最高追求。艺术教育本身即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儿童创造思维的培养,就是说,不但要重视对孩子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其创造才能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和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健全的艺术素质是现代美术教师的职责。为此,就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谈几点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重视启发式教学,唤起幼儿对生活与自然的敏锐感受与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笔者认为在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从单一写实的教学方法向多样化教学方法转变,即采用启发式教学,努力开发孩子的艺术想象力,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唤起幼儿对生活与自然的敏锐感受与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这样,孩子的创造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想象的源泉才不会枯竭。

如设计《蔬菜王国》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先用故事的形式启发幼儿: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个蔬菜王国,那里住着许多蔬菜小人。这些蔬菜小人的头呀、手呀、脚呀都是蔬菜组成的,就连鞋子、裙子、项链、武器等也都是用蔬菜做成的。当然,蔬菜王国的国王、王后、公主、王子、士兵、厨师也都是蔬菜啦!小朋友,我们来画一画这个有趣的蔬菜王国好吗?比如画一个好老好老的南瓜国王,画一个漂亮的豌豆公主或者帅气的胡萝卜王子、土豆士兵。试一试,一定很有趣!这种童话式的故事既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又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孩子们立即表现出画《蔬菜王国》的强烈兴趣。这时,教师启发孩子回忆一下曾在绘本中看到过的国王、王后等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蔬菜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然后将蔬菜与人物形象进行联想、创造,画出生动有趣的“蔬菜王国”。于是,各种各样既有生活原型(幼儿对生活与自然的敏锐感受被唤起),又有创造性表现的《蔬菜王国》图产生了。

又如用“娃娃读画”的形式让幼儿欣赏抽象画。出示一幅抽象绘画(保罗·克利的《无题》),让幼儿海阔天空地遐想,要求幼儿用简短的有情节的故事的形式把你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孩子们对这种形式充满了兴趣,纷纷积极参与,展开丰富的想象,于是,精彩纷呈的表述出现了。

幼儿1:晚上,有一辆汽车开着五颜六色的灯飞一样开过来。突然,司机觉得车开不动了,原来他们到了沙漠,轮胎陷进沙里了。

幼儿2:火山爆发了,天空闪着红光。小鱼和海贝赶紧钻到凉丝丝的果冻里去,真舒服呀!后来果冻变成了水晶玻璃,小鱼和海贝就变成了宝石。

幼儿3:山洞里住着一个怪兽,他喜欢坐在漂亮的石凳上,看他的士兵用弓箭射山洞顶上的蝙蝠。

幼儿4:大海的底下有一条黄色的大鲨鱼正饿着肚子到处找东西吃,鱼宝宝赶紧躲到珊瑚丛里去,灰色的章鱼笑嘻嘻地请大鲨鱼去尝新鲜的汉堡包。

幼儿5:午睡醒来,五颜六色的小鱼开始在深海里做游戏;螃蟹和海螺要到沙滩上去玩;一艘帆船正准备出海;大海多美呀!

这些充满想象的表达,以成人的情理标准来衡量是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的。然而,它们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儿童活动的发展认识,其中蕴含着儿童对生活与自然的敏锐感受,正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儿童鲜花般的内心世界。

二、运用美术造型中诸多表现手段,拓展幼儿视觉审美的创造空间

对儿童的美术教育活动,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兴趣、个性等因素,采用美术造型中诸多表现手段的尝试,(如线造型、色彩造型、水墨造型、版画造型、纸材造型、废物造型、明暗造型、构成设计、手工制作以及壁挂、装置造型等。)包括各种材料的充分运用。这些材料的来源广,工具简便,且制作简明易懂,效果好,符合幼儿喜爱新奇事物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最能激发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如设计“用树叶来画画”这一教学内容(实物版画):先带幼儿到户外去观察和寻找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再让他们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它们有的像小树、金鱼的尾巴、蝴蝶、花朵,还有的像小朋友的裙子……)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把树叶进行组合,创造出生动有趣的画面,然后在选择的叶子背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拓印在画纸上。这种方法即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增进了幼儿与大自然的交流,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同时,拓宽了幼儿视觉审美的创造空间。

三、让幼儿轻松自由无拘无束地作画

自由轻松地绘画即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多彩的想象,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创造。如此,可以防止幼儿陷入只是技巧重现的狭窄空间而不至于泯灭创造个性;可以促进幼儿独立思考和萌发想象。

比如设计“奇妙的音乐”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先出示几幅大师的画,要求幼儿在原画上添加枝叶或稍作改变,表现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以体现音乐真“奇妙”。教师用谈话启发、引导:画画的人可不能每时每刻都绷着脸,认真得不得了。相反,画画应该是件很快乐很轻松的事,就好像做游戏、听音乐一样。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开心,并让这种开心转变成幽默、快乐的符号体现在我们的画中。

篇(8)

二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宽松的、愉悦的创作氛围。当幼儿第一次抓住蜡笔,手指轻轻一动,白白的纸上就会出现彩色的线条或圆圈时,他们是那么好奇,他们的想象中就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宽松的、愉悦的创作氛围,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去画、去涂。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为幼儿创设情境,即设计和选择充满情感色彩的环境、情境,使幼儿在亲身感受和体验周围世界中激发审美想象。如,我教小班幼夯太阳时,选择一个艳阳天,带幼儿到外面玩踩影子的游戏,给幼儿讲关于太阳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太阳是发光发热的物体,对着太阳看很刺眼,在太阳下晒身上会发热,它的形状是圆圆的。回到教室后,我让幼儿自由大胆地用色彩、线条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太阳,创造性地画一些景物,幼儿画出的太阳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有射线式的也有火苗式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篇(9)

嘹亮的红歌响遍全国,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红旗在迎风飘扬,到处一片生气蓬勃的景象,我们以激情洋溢的心情迎来了建党九十周年的光辉日子。“中国红”以高昂的姿态再次走进了世人的眼帘,触动了世人的心。“中国红”不仅是代表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它还是中国的象征,它蕴含着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的灵魂,为了纪念这一辉煌的时刻,我园在开学初,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红”艺术展览会,我们以红色为基调,结合民间艺术,利用美术作品形式,如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春联;红色的剪纸;红色的篆刻等,带给全园师生和家长一场视觉上的民间艺术盛宴。在整个展览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民间美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为了让幼儿更真切地感受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把握这次活动契机,尝试把民间美术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民间美术活动,以激发和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受与创造能力的同时,将民间美术与文化镌刻在幼儿的心灵里。现就我以大班开展民间美术教学为例,在充满乐趣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总结几点经验和体会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理解民间美术的深刻含义,认识其表现的形式和种类。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感情、风俗、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风格和品类。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竹、布、纸、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并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理想。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和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也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10类:1、绘画类。其中包括年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2、 雕塑类。有木雕、砖刻、彩塑、金属铸雕等。3、玩具类。包括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陶瓷玩具等。4、刺绣染织类。包括土布、织锦、刺绣、印花布等。5、服饰类。包括民族服装、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等。6、家具器皿类。包括日用陶器、瓷器 、铜器等。7、戏具类。包括面具、木偶、皮影等 。8、剪纸类 。包括窗花、礼花、挂笺等。9、编织类 。包括草编 、竹编 、麦秆编等。10、食品类。糖果造型、糕点模造型等。民间美术能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显示出他们的艺术才能和聪明智慧。

二、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新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开展幼儿民间美术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丰富和优美,体验民间美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2、萌发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充分体验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3、促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创新意识。民间美术是幼儿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现行的幼儿艺术教育进行补充,它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开发以符合幼儿特点的,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教育内容,培养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喜爱,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三、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与探索。

(一)从环境中渗透,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情趣。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为幼儿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促进幼儿在美的环境中获得经验,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情趣。如:教师可在活动室设置美术展览区,鼓励幼儿收集不同的民间艺术工艺品回来与同伴分享,从而提高幼儿对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开展活动中,教师结合中国传统节日,鼓励幼儿共同参与合作,布置主题墙的创设或环境吊饰的制作等活动。如:新年将至,发动幼儿收集旧利是封,指导幼儿运用利是封制作灯笼、鞭炮,增添节日气氛。幼儿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加深对民间美术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二)从动手中体验,提高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技能和创造能力。

1、 水墨画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中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学习水墨画首先要对水墨画产生一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我班幼儿刚接触水墨画时,我为幼儿提供了水、墨和宣纸,不向幼儿提任何要求,让他们自由地做水墨游戏,感知浓淡不同的墨在纸上的不同变化,对此幼儿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惊讶地发现了墨色在宣纸上的变化,如在宣纸上点一笔出现了蝌蚪和小花,画一笔又出现了小河和波浪,用浓墨在纸上一画变成“天黑了”,加上一些水,刷一刷“天亮了”,水墨交融的感觉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在这不断变化的画面中,幼儿了解到了水、墨与纸的关系,都不由自主地说:“水墨画太好玩了”。当幼儿对水墨画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后,我又向他们介绍了关于水墨画的起源及水墨画的其它工具和材料,并让他们欣赏了一些中国名画家的作品,如:齐白石的虾和白菜、徐悲鸿的马,以及一些国内优秀的儿童水墨画作品,激起了幼儿学习水墨画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脸谱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脸谱是中国戏曲有的化妆造型艺术之一。中国戏曲脸谱突显装饰性的美,极富有想象力,并且用夸张的绘制手法表现,趣味性浓,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乐为幼儿接受和学习。在学习绘制脸谱前,我先给幼儿欣赏一段“变脸”表演和“说唱脸谱”的视频,加深幼儿对脸谱的了解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再指导幼儿尝试用左右折叠,对称印画的方法来制作脸谱,有些幼儿还会根据“说唱脸谱”歌曲中的歌词大意,运用主色调来表现脸谱的意义,幼儿的作品色彩绚丽夺目,都非常具有特色。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我还尝试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活动,让幼儿和家长都戴上一个透明的脸谱,使用黑色勾线笔互相帮对方画脸谱上的花纹和图案,幼儿和家长都乐在其中。通过指导幼儿学习绘制富有装饰性图案的脸谱,培养了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增进了幼儿对民族戏曲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3、剪纸技法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把中国民间剪纸工艺中“镂空”、“黑影”两种主要的剪纸技法与幼儿剪纸相结合,使幼儿在原有剪窗花的基础上学习剪出蔬菜、水果、动物等多种图案。我班幼儿基本已掌握剪窗花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左右对折的方法,指导幼儿先剪出对称轮廓的外型,再运用“镂空”的技法剪出里面的花纹,最后在作品下面套上色纸衬托,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传统的剪纸艺术多限于个人创作为主,而我在幼儿已掌握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尝试引导幼儿进行多人剪纸创作,先让幼儿进行分组讨论,定出创作的主题,然后商量分工细节和材料的搭配,最后才开始创作,我班幼儿成功制作了大型剪纸作品《蔬菜王国》、《齐齐运动会》等。剪纸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绘画的兴趣,还训练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幼儿审美的意识和高雅的情操。

4、面塑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民间艺术中的面塑具有趣味性、多样性、观赏性,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我选用色彩鲜艳的胶泥作材料代替了传统的面粉,运用与幼儿泥塑相结合的团、搓、捏、压、粘接等技法,指导幼儿制作出一个个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如乌龟、蜗牛、小鸡、蛇等。在开展面塑活动的同时,我还尝试把民间面塑古朴简炼的造型艺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指导幼儿塑造出一只只古朴、简洁的杯子、小碗、碟子和花瓶等物品,受到了家长们的赞赏。在面塑活动中,幼儿用自己一双灵巧的小手,表现了民间艺术的美和智慧,不仅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还体会到自身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 从评价中学习,提升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主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对于幼儿来说,称赞和鼓励是成功的催化剂,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指导幼儿创作过程中,对有创意的作品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幼儿总结和积累经验,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努力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创作的机会。如: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添画画面时,不干扰他们的作画模式。幼儿的作画创作受限时,给予鼓励的话语。从而鼓励幼儿自信、大胆地绘画出心中美好的图画。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曾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作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幼儿活动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并不是单纯向幼儿传授民间艺术的技能,而是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情感,让民间美术在幼儿的心里生根发芽,对于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玉兰主编:《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篇(10)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象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农村的幼儿生活在一个遍地野花、野草长,鸟儿、蜜蜂、蝴蝶空中飞,昆虫、牲畜常常见,小溪、山峰绕四周,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环境中。幼儿教师应因地制宜,充分有效地挖掘、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并与学校的现代教学设施相结合教学,激发幼儿感悟美、表现美的情趣,让农村幼儿的美术活动更有自己的特色,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挖掘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开展农村美术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农村的幼儿就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泥巴是幼儿泥塑的最好原材料。孩子可以用泥巴捏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及各种人物形象,玩得不亦乐乎。教师给幼儿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无须再刻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只要在旁边给予肯定、鼓励及细节的指导。这些作品虽然有些粗糙,有的只是略有形似,但它们却是孩子们敢于创新、勇于创作的见证。大自然的泥巴比起手工室中的橡皮泥更能激发、满足孩子们的创作欲。

带孩子们来到小河边,让孩子们用树枝在沙地上画自己喜欢的事物,随自己的心意即时擦抹,即时创作;还可以用沙子堆建心目中的城堡、理想中的乐园。教师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放手让幼儿去想像和创造,并用数码相机把孩子们的作品拍摄下来,带回幼儿园、家里,让更多的朋友和亲人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请孩子们把河滩上的鹅卵石拾起洗净后带回幼儿园,让他们在椭圆形石头上画各种脸谱,用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头拼粘成小人、小动物,并添画上五官、涂上颜色,孩子们兴趣盎然,制作出来的作品既可爱又多样。带孩子们去野外走一走,逛一逛,孩子们发现了美丽的花、草、树木、小河、草地上的小朋友、池塘里的小蝌蚪、青蛙、蜗牛、七星瓢虫、树上的鸟窝等,在幼儿发现大自然美的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将这些美好的事物变成一幅幅精彩的画卷。这些作品比起平时孩子们看挂图、示范图,循规蹈矩、小心翼翼、死板临摹而画的效果大不相同,作品形象生动,用色也比平时更丰富、大胆。孩子们把作品在活动室中展出,师引导幼儿自评、互评,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研究表明,新鲜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儿童创作欲望。遨游在农村这一广阔的天地,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习惯。

敢于探索的孩子还知道田野里的芦花、蒲公英、鸟类的羽毛可粘贴成扇子、美丽的衣服、可爱的鸟窝;狗尾草、韧丝草可编成好玩的项圈、戒指;各种形状的树叶相互搭配可以做成漂亮的树叶贴;松针可以扎成刷子;大松果果实上的小鳞片可以当成鱼鳞;蕨类植物可剪贴成水草……这些创作的原材料毫无人工成分,都是天然生成的,都来自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教师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资源,使之成为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活教材。

二、挖掘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农村美术活动

(一)利用身边的农产品,丰富幼儿美术内容

农村有丰富的农产品,一年四季粮食作物、瓜果蔬菜、树籽草籽源源不断。教师引导幼儿用西瓜、梨、桃子、李子等制成“水果娃娃”;用蕃薯、土豆、葫瓜、青瓜、萝卜等装饰成各种小动物,雕刻成杯子、小桌、小凳等简单的生活用具;用板栗做身子,添画上八只爪,就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螃蟹;用豆荚粘贴成船;用鲜豆子串成项链、手链;用花生仁、芝麻、稻谷、树籽、草籽制成粘贴画;用稻草、麦梗扎成小人、小鸟、小马、小鹿;用冬瓜瓤给幼儿印画……孩子们非常乐意运用身边这些常见的农作物来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体验了农产品美化带来的快乐。

(二)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丰富幼儿美术内容

教师平时可与幼儿一同收集生活中不要的废旧物品,这样既培养了幼儿不乱扔垃圾、污染环境的习惯,又可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各种玩具、装饰品。孩子们可以收集各种盒子制作汽车;收集圆形的瓶盖作汽车的轮子;各种不同形状的瓶盖还可以印画草地、白云、鲜花等;用鸡蛋壳、花生壳来铺路;用瓜子壳来做小蝌蚪的身体;用旧塑料袋、食品袋制作面具、小动物形象;用旧毛线来做娃娃的头发,编成“尾巴”来做“揪尾巴”的游戏;收集小玻璃瓶制作风铃;收集小玻璃珠进行滚画;用废旧的牙刷刷铁纱网,对缕空的图进行喷刷画;收集旧易拉罐剪成花篮、小桥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材料源自于生活,贴近孩子们生活的美术内容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幼儿在收集、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动手制作的经验,也培养了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上一篇: 班组长竞聘演讲稿 下一篇: 乡镇党建工作思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