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21:49: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在职软件硕士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1论文相对简单
国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意见中指出: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论文大部分与工程硕士从事的工作相关,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有实际的应用背景和使用价值,但深度不够。就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约占80%,硬件设计约占10%,图形图像处理约占5%,其它约占5%。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所使用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工作量相对不足。
1.2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
工程硕士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相近题目较多,有的相关题目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做。这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因为很多工程硕士来自不同单位的同一部门或同一单位的同一部门,他们的工作背景十分相似,工作内容十分相似,所开发使用的系统在功能、技术上都有相似之处。
1.3论文对国内外现状不了解,先进性不足
工程硕士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绝大部分是中文文献,英文文献较少,有的论文中几乎没有;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的文献相对较少;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时间较旧;一些学生在论文中很少提相关研究工作。这些都反映出工程硕士论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缺乏了解,所做论文先进性不足,创新少或基本没有创新。
1.4论文写作不够规范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各培养单位都给出了统一的格式。但是从提交上的论文来看,工程硕士论文写作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英文摘要翻译错误较多,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未标出,论文内容格式不一致,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等。有的工程硕士论文中不区分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为一谈,不突出重点。
2原因分析
2.1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考取工程硕士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学成后为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做出贡献。但是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或为了评职称、或为了涨工资、或为了升职,只想拿一个文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学习,在做论文过程中不认真做论文,甚至有找人替做论文的现象。
2.2导师指导不到位
工程硕士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毕业论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导师实行双导师制,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师指导体制,可以发挥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方优势共同指导工程硕士。但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这种体制却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校外导师基本不起作用,有的学生在提交论文之前临时找一个校外导师。在整个论文阶段,工程硕士和导师联系很少。
2.3培养单位管理欠缺
高校作为培养的主导单位,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地过程管理体制,以利于对每个工程硕士培养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要从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角度去重视这个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把工程硕士办成一个产业,一味扩大规模,追求效益,而忽视了质量。
2.4企事业单位应重视
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扶持。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作为工程硕士的实际使用方,对高层次人才有需求。企事业单位应该为自己单位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给予一定的脱产学习时间,尽早为工程硕士配备校外导师等。
2.5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不到位
企事业单位需要人才,派遣相关员工到高校参加工程硕士学习,高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纽带,给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只有双方联合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好工程硕士。但实际工作中,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较少,基本处于脱节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
3应采取的措施
采取培养单位、企事业单位、导师(校内导师和单位导师)、学生等多方面齐抓共管,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3.1学生自身
选题时,多阅读相关文献,对论文的国内外研究工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解在相关方面国内外研究已到达何种水平。多思考别人已经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改进或采用其它方法能更好地解决,别人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加以拓展,别人在其它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能否应用到我们的研究中改进我们的工作。尽量做一些带有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工作,不要做一些重复性的简单研究工作。
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将别人的研究工作和自己的研究工作分开,首先阐述别人的研究工作,然后重点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别人的不同和创新。
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规范意识,按照培养单位要求的规范格式来写,参考文献在论文正文的引用位置一定要标出,参考文献引用位置要与引文内容一致。英文翻译一定要合乎语法规则,专业名词一定要使用恰当。
3.2导师职责
指导老师负责工程硕士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导师的指导、监管和治学作风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负责。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工程硕士在职的特点,充分发挥校内老师理论知识扎实和校外导师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各自优势,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是双导师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单位在选拔工程硕士导师时应当注重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在遴选时使用不同的遴选条件,在工程硕士校内导师遴选时要注重学术水平和实际项目经验并重,尽量选取两者兼而有之的作为工程硕士导师。不要把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加遴选直接作为工程硕士导师,这样做没有注意到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不同,不利于工程硕士质量的提高。没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导师指导工程硕士是不合适的,但指导高校教师可以。
工程硕士校外导师的遴选现在没有完善的机制。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一起做好这项工作。根据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实际情况确定遴选标准。工程硕士的培养对企事业和培养单位都是有利的。企事业单位可以提高自身人才素质的提高,培养单位可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工程硕士校外导师应选择企事业单位中实际参加项目的高级技术负责人,由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共同遴选,发放聘任证书并给予较好的待遇。
工程硕士、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应经常互动,交流意见,共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虽然身处异地,但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技术的普及,使得异地在线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对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电子邮件、飞信等为异地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3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培养单位应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规范培养流程,对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管理。
1)开题答辩
开题是论文工作的开始,是学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和调研,写出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后进行的工作,开题工作目的是对学生选题的内容、研究方案、可行性、难度、工作量、先进性等进行评估,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题目。
开题工作应由培养单位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开题小组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列席旁听,可以参与讨论。开题工作要召开专门的会议,学生先对自己选题的内容做阐述,然后开题小组的校内、企事业单位专家提问,提出意见和建议。选题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阶段。开题工作要当场形成集体评议,开题小组专家、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要在集体评议书上签字确认。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的集体评议书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2)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在两位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完成。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求学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定期(每周一次)交流,交流阶段性的进展、在论文完成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不需要每次都见面交流,可以共同通过网络交流。每次交流要形成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内容包括论文进展、期间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都要存档,作为对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考核的依据。
3)论文
剽窃别人论文、科技成果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必须防止。为防止剽窃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一些部门开发了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软件。培养单位应当购买相应软件,学生提出论文答辩申请后要求学生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并使用防剽窃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发现抄袭行为,不允许答辩,培养单位和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情况对学生和校内导师、企事业单位导师予以处罚。
4)论文盲评
论文写作完成后,答辩前培养单位要组织学生论文盲评,盲评一般要两份论文,为了盲评效果少受其它因素影响,最好两份都校外盲评。盲评两份都不及格,不能答辩,根据盲评意见继续修改论文。盲评两份都合格,可以参加答辩。盲评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要再送第三份盲评,第三份盲评不合格,不能答辩,第三份盲评合格,可以参加答辩。所有盲评意见反馈给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备案存档。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论文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首先由学生针对论文内容陈述,然后专家提问,学生回答,最后专家根据论文写作情况、答辩情况、培养单位提供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集体评议书、论文定期工作报告,综合后给学生论文成绩。论文成绩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论文和答辩给出。论文工作是一个过程,应该结合论文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给出论文成绩,这样才更加合理。从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发现论文工作的整个轨迹,才能发现学生写出的论文是否是学生本人所作,是否是学生本人的创新。答辩形成集体决议,由答辩专家集体签字。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6)加强考核制度
对导师的考核。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当联合对校内、校外导师考核,对指导认真,水平高的导师应予以奖励,鼓励先进,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不认真负责,水平较差的导师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导师资格。
对学生的考核。对于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论文质量高,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论文有抄袭,找别人做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的学生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学籍。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积极总结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借鉴优秀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先进经验。把现有工程硕士教育办好,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使工程硕士真正得到企事业和社会的肯定和欢迎。
参考文献:
[1]王伟,吴信岚.从学位论文的引文分析看环境工程硕士的文献需求[J].情报探索,2010(10):79-82.
[2]郑林华,袁继兵,向良军,等.对指挥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44-46.
[3]王霁,杜璟.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86-89.
[4]刘伟,郑永果,闫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问题的探讨[J].才智,2008(5):7-14.
[5]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等.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6]徐玲芳.社会服务视角下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标准[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53-54.
关键词:独立销售 捆绑销售 供应链 互补商品
引言
近年来,捆绑销售已成为众多企业普遍采用的共生销售策略。捆绑销售是指企业将两个及以上的产品或服务结合在一起以优惠的价格进行销售的新型共生营销方式。从企业视角来说,捆绑销售一方面有利于扩大企业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增加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日常营销费用和资金风险。从消费者视角来说,捆绑销售不仅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价格上的便利,而且可以减轻消费者选购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例如微软公司将其“Xbox One”与分立式Kinect捕捉单元机进行捆绑销售;当苹果手机新品上市之时,中国三大通讯运营商(移动、联通和电信)与苹果公司会推出一系列4G套餐苹果合约机业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能随意地“捆绑”在一起,其要达到“1+1>2”的效果取决于捆绑产品的协调和相互促进。例如不少用户在下载及安装软件的时候都遭遇过很多不良捆绑软件的侵害,其中,大部分捆绑软件在强制安装的情况会给予用户一些提示,但是这种提示通常都很隐蔽,往往被人所忽略,甚至有些垃圾插件和捆绑软件静默安装,系统也无法检测到,让用户不胜其烦。捆绑销售的产品最好是互补性产品,进而能够有效地消除“强行搭配”之嫌,强烈唤醒消费者购买需求的欲望。
捆绑销售策略实施对供应链运作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变革激发了学术界理论研究热情。Adams&Yellen(1976)深度分析了市场垄断背景下公司销售运作战略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捆绑销售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公司获得更多利润。Bakos&Brynjolfsson(1999)研究得出在垄断情况下公司进行不相关产品的大量捆绑销售有利于获得更多利润。
Venkatesh&Vijav(1993)从时间和金钱对消费者影响决策视角下,深度探讨了捆绑销售的最优定价策略。Yadav(1994)从实证调研角度对比分析了独立销售和捆绑销售下消费者能力的剩余。研究结果表明,捆绑销售能够更有效地刺激消费。巩永华等(2011)研究了移动互联网行业中捆绑销售对产业链最优价格策略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种合理的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P和MP合作满意度的Nash谈判收入分配模型,可以有效地协调供应链各方主体利益。吕魁等(2012)构建了多产品竞争的扩展Hotelling模型,探究了范圍经济和转换成本视角下捆绑销售对网络产品供应链均衡运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特殊条件下,捆绑销售定价与转换成本无关,而当范围经济效应满足一定条件时,捆绑销售不仅提高消费者剩余,而且增加社会福利。魏航(2012)构建了随机效应下MNL模型,深入探讨了同质时鲜产品捆绑销售的最优化决策问题。李四兰和景奉杰(2014)研究了在产品的实用性和享乐性的背景下捆绑销售与消费者预期愧疚和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实用性商品和享乐性商品捆绑时,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增加,而预期愧疚感减少,并且起到价格衔接的中介作用。
在上述文献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生产互补品的制造商和出售互补品的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供应链,试图从理论上回答:在何种市场条件下,供应链主体倾向于捆绑销售策略?捆绑销售策略将会如何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利润变化?
问题描述与假设
市场中考虑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其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生产和销售两种互补商品,例如红双喜公司同时生产乒乓球和乒乓拍,体育用品零售店又同时销售乒乓球和乒乓拍;格力电器同时生产和销售空调柜机与挂机。
针对供应链采取的销售策略,本文将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互补品独立销售:零售商把两种互补商品进行独立销售,参考Zhang H(2002)和但斌等(2012)类似需求函数假设,在这里将两种互补商品的需求函数分别设为:
互补品捆绑销售:零售商把两种互补商品进行捆绑销售,参考Yan R L(2014)类似需求函数假设,在这里将互补品捆绑销售时的需求函数设为:
Hb=K-pb+λ(p1d+p2d-pb)
其中,K表示互补商品的市场基本需求,为了区分两种互补商品,假设产品1生产成本为0,产品2生产成本为c(c≥0),p1d和p2d分别表示低成本和高成本互补品独立销售时的零售价格,pb表示捆绑销售时的零售价格;(0<<1)表示两种产品的互补程度,越大表示产品互补程度越高;λ(0<λ<1)表示捆绑折扣价格敏感系数,当p1d+p2d>pb时,λ越大表示捆绑策略对产品需求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
模型构建
(一)独立销售策略
下标符号M、R和SC分别代表制造商、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当供应链采取互补品独立销售策略时,根据上述条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函数分别设为:
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进行Stackelberg博弈(见图1)。根据逆推归纳法,πdR分别对p1d和p2d求导并令其为0,可以得到p1d和p2d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可得:
IE在19世纪末起源于美国,并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得到迅速应用和发展。到了二战期间,美国多数大学的工学院都已经相继成立了正系,并开始招收IE硕士生,到1990年美国已有150所大学的工学院设有IE系,其中92所可以招收硕士生。1992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首批设立IE专业,1993年正式招收IE专业本科生,目前,我国已有150多所高校设立了IE专业。1999年国家教委批准设立IE工程硕士点。
2.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
IE最初主要应用在机械制造、电气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随着现代管理发展,IE的应用范围已扩大到服务行业、公用事业甚至政府部门。工业工程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重视研究对象的“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和综合原理”。目前现代工业工程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人因工程、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现代经营工程、工业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等。
IE专业硕士研究生都是具有四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经过了一定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训练,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独立工作能力较强。但是,由于他们本科毕业已多年,外语水平不高,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较弱,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和陈旧,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另外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大多是作企事业单位的骨干或重要领导者,他们是带着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而来的,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工程硕士学习方式是“进校不离岗”,集中在每周六和周日集中授课,保证了工程硕士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学习专业知识。
3.创新工业工程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3.1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总体目标
工程硕士的培养应该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认真分析和把握工业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努力提高工业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工业工程领域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掌握某一门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工程经济和现代工程管理理论,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3.2 创新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在体现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正专业工程硕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突出创新能力;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加强管工结合,因材施教,灵活教学,注意IE领域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知识的传授。
(1)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工业工程硕士是工程领域里的一种专业学位,它侧重于工程应用。课程设置强调较宽的学科覆盖面,因此必须对工程硕士生加强基础理论和拓宽专业知识,建立起一个合乎工业工程工程硕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管理领域的工业工程课程设置主要包括:①学位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外语、运筹学、计算机软件基础、工程经济学、战略管理、工业工程理论与实务、先进制造技术。②选修课。现代生产与管理、人因工程、质量系统工程与管理、新产品开发学、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价值工程等与工程结合的工程领域或相关的技术课程。学位课学分19分,累计学分33分。
(2)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应用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可以适应工业工程硕士生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集中时间学习的特点,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和工作的空闲时间里进行自修,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如电子邮件等给学生布置作业和答疑等。
(3)抓好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关
①论文选题与开题。工程硕士论文研究题目一般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实际,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强。论文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审查通过后,由学校组织3-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小组论证,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阶段。②论文指导。工程硕士的指导采用双导师制,有校内具有工程实际经验的导师与企事业单位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兼职导师联合指导,保证工程硕士论文的质量。③论文答辩。论文经过导师审查通过,且工程硕士生完成了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并成绩合格,才可以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应有3位专家评阅,其中一位为校外专家评阅,另外两位为校内专家。答辩委员会由5位专家组成,并聘请校外工程领域具有高级职称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
软件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工程学科,它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基本原理应用于软件的开发与维护中,研究重点是大型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评价、规格说明、设计和演化,同时也涉及管理、质量、创新、标准、个人技能、团队协作和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然而,软件工程开展近30年后,人们才对软件工程核心的知识体系达成共识。在国际上,ieee-cs和acm联合组建的软件工程协调委员会(swecc)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和推荐实践swebok2004[1],为软件工程职业实践建立了合适的准则和规范集,以作为产业决策、职业认证、课程教育的依据。基于swebok,swecc进一步定义了其中可以纳入教育程序的知识体系,包括本科生软件工程教育计划se2004中的seek、研究生软件工程教育计划gswe2009[2]中的cbok、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实践。
我国2002年启动了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程序。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诸多学科,软件工程已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交叉一级学科。但由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工程化人才教育开展时间较短,培养体系尚在不断改革完善,因此在很多院校中软件工程学科还没有脱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范围,所培养的软件工程人才与工业界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整个硕士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影响研究生业务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核心,以训练实践能力的为目标的层次化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硕士生的培养上,对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的要本文由收集整理求一般是同等并重,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软件工程硕士的定位和其他学生不同,这为我们的课程设置、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对国内众多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3]:
(1)完全独立型:将软件工程彻底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课程设置上综合计算机、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偏重于数学基础,但实践能力较缺乏。
(2)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体课程为基础,以软件工程理论课程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型。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体系为主体,教学中突出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根据企业需求或者人才市场需要,按照工程思想进行实践教学,同时校企结合,试图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软件工程的工程理念,但在进行实践之前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不牢固。
(3)实践加强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在这个模式下,课程体系基本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同,只是加强了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没有脱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作中所学的工程理念需要自己去学习。
(4)其他类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软件大赛,推荐学生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获取各种软件企业证书。这种类型中,学生所学内容较多,但是正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基础不扎实,同时真正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够。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的软件工程还没有脱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范围,无论是从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软件工程专业的区别,还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区别来看,针对软件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也是迫切的。
二、生源基础分析
gswe2009对给出了软件工程硕士的三种主要生源:
(1)在职程序员,由于没有受到过正规研究生教育,有些企业的在职人员对理论知识匮乏,因此具有系统学习的愿望;
(2)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由于软件工程职业的兴起,以及目前人才市场对该专业的需求,使得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想要加入软件工程的队伍;
(3)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压力下,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
在我国,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多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正式由于这些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基础专业各不相同,使得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更加复杂和重要。
三、知识体系分析
2004年8月,有全世界五百多位专家教授推出的软件工程知识体(swebok)和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seek)两个文件的最终版本,包含了软件工程核心类的知识领域、基础类或前导类的知识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2009年, gswe2009中的教育知识体系cbok主要来源于swebok,同时也参考了seek2004、incose2003和haskins2007。与swebok2010同步,gswe2009包含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ka(职业实践)和四个关于教育的ka(工程经济学基础、计算基础、数学基础和工程基础),同时两个在swebok中没有出现的ka(系统工程基础和职业操守指导)被加入了cbok。此外,cbok还调整了一些知识单元和知识点[4]。gswe2009由准备知识、核心知识、大学特有知识、选择性知识和顶点经验所构成。其中的大学特有知识有学生的入学基础决定,在整个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主要为学生设置学习专业核心知识之前的准备知识以及在学生职业实践课程中所需要的选择性知识,而顶点经验需要学生在学习专业核心知识和进行职业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因此,课程设置中准备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的设置以及学习方式尤为重要。
四、课程设置分析
通过对软件工程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主要能力有:基础开发技能、团队合作技能、发现并解决问题技能、系统建模技能、文档撰写技能。我们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分为:理论知识学习、职业实践、论文撰写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我们给出了三单元课程、两步实践的方式,三单元课程分别是:必选课单元、必修课单元、自选课单元,两步实践有:模拟职业实践、实际职业实践。传统的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通常是完全分开的两个阶段,但在软件工程这个特殊的学科,我们将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在进入理论学习第二单元的同时进入模拟职业实践阶段。理论学习三个单元具体设置如下:
(1)必选课:选择工程经济学基础(例如知识产权与法律、企业管理与文化、领导学、信息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等)、计算基础(例如算法设计与分析、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高级操作系统、高级网络技术)、数学基础(离散数学 、组合数学、 工程数学、数值分析)等准备知识中的专业主干课程按学科分类作为新生入学的必选课,取代以往将某些固定课程作为所有学生的基础课的方式,方便根据学生大学所学专业来选择自己所欠缺的准备知识进行学习,是知识的储备阶段,在本单元根据学生所选课程的成绩作为给定学分的依据。
(2)必修课:将软件工程基础中的核心知识(例如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技术、软件系统建模原理和方法、基于cmm 的软件过程改进、软件开发方法、软件需求工程)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旨在学生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软件工程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在学知识的同时,适当加入模拟职业实践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向,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模拟题目的训练,题目可以是各类大赛的题目、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学生自己选题,这是学生职业实践的第一步,培养学生基础开发技能、团队合作技能、系统建模以及独立创新技能,之所以称之为模拟职业实践,是因为这一步的实践题目并不是真正的软件工程课题,而是采用软件工程思想的实际课题,为下一步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第二步的实际职业实践奠定基础,在本单元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最后考核给出一部分成绩,另一部分成绩给出的依据是学生实践课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小组中的贡献程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认识自我、团结合作的能力。
(3)自选课:学生根据自己对软件工程的理解以及通过对上一个单元所做题目的分析,选择自己所需要补充的基础专业知识,自行选择和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自觉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单元中,导师根据学生所选专业知识的准确性以及学习之后对该软件工程专业的认识给出学生的成绩。
传统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先学习再实践,或者是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前者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没有实践练习,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好,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锻炼了动手能力,但是学生往往不知所以然,只是按照老师的讲解去实践,对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解不够,而我们通过上面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但对软件工程相关知识有所掌握,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具有不断补充知识、总结自己、提高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知识的作用,从而能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软件工程核心知识的同时进入了职业实践的第一步模拟职业实践,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理论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83-02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技术和方法,对以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大有裨益。作为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职业化水平不高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更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帮助本专业的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同时也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描述,引起老师、学校和行业的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一至大四学生,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96.7%,大一学生占样本总人数的31.8%, 大二占21.6%,大三占21.6%,大四占25%,本次问卷的人口变量分别是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城镇、农村)、是否是(班院校或社团)干部、是否做过有偿工作。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Alpha信度为0.854,表明问卷在总体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此问卷共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操作性定义,涉及到8个因素,共36道题。为避免趋中反应,将量表分成四个等级:非常不符合、较不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通过SPSS对问卷的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对得出的数据进行描述与分析,观察并发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1.性别差异
从表1看出,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差异不显著,但是,在职业探索和规划认知这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女性好于男性。在目标计划、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及专业认知上,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在人际关系和反馈修正上,男生要略高于女生。
可能性原因分析:由于男性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职责和机会去思考自己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找工作,并时常检验自己的职业想法和目标能否适应当前社会职业的发展,因此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及时的反馈修正。女生相较于男生做事缜密、擅长思考,在职业探索和规划上能有更多的主动性。所以相比之下,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呈现较好的情况,特别是在职业探索和规划认知这两个因子上。
2.年级差异
为了考察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显著差异性,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从下表中可以发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大四和大一、大二在职业探索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自我控制方面,大四和大一、大二之间有显著差异;大一和大三、大四在反馈修正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职业探索方面,从大一到大四呈上升趋势,大三是个分水岭。学生参加完高考就直接进入了大学,大一重于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以及按照以前的习惯学习基本课程,大二着重于专业课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也就很少有时间或机会对自己以后的职业进行探索分析;大三面临着专业实践和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开始侧重于毕业后从事行业的思考和探索,而大四就面临着求职,也就更关注职业的相关信息,期望通过职业探索找到一份较满意的工作。
自我控制方面,通过表2可以发现,大一学生自我控制平均分为11.68,大二学生为10.36,大三、大四分别是11.36、11.97,大二学生在自我控制方面略逊于大一、大三、大四。大二是课程学习最忙碌的一学年,各种考试充斥其中,使得学生忽略了这些方面,集中精力于学习上。
在反馈修正方面,大三的表现略高于大一、大二和大四。大三正处于自我认识、职业目标、就业看法的思考期,在思考和迷茫中较难有良好的定位。当然,反馈修正还是很必须的,能够周期性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知晓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样就可以朝着好的方向完善自己。大一学生在对自我的认识这一方面的改变虽然不明显但也不可忽视,他们需要改变来适应和高中迥然不同的大学环境。
3.城乡差异
为了考察大学生由于居住地不同是否会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用T检验对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下表3。
据表3,各因素在城镇、农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群体里,经历着相同的学校氛围,以前生活地区所造成的差异逐渐减小,在对待职业生涯规划的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认识,不管是来自城镇或是农村,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各维度上也就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4.是否是(班、院校或社团)干部的差异
上表所示,干部和非干部在职业生涯规划总体上,差异显著。而且是干部的各项得分都略高于非班干部,尤其是在对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及专业认知方面明显偏高。这和(班、院校或社团)干部群体的学校生活角色有关:在大学校园这一特殊的社会场域的活动中,班干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资源的选择、分配上,权力的争取上,机会的占有上,都更有优势和主动性。也和他们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生活中、在师生群体中赢得的角色、地位和声望等有着直接的关系。【1】在自我控制方面,作为(班、院校或社团)干部有个更广阔的平台,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能得到提升;在处理各项事情的时候同时磨练了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是干部的在这方面的表现略好于非干部的。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在年级间呈现了不平衡性,和很多研究相似,在男女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至于在第三部分所显现的差异是否会影响社工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有待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2]
参考文献
[1]周永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D].硕士论文.西南大学,2007.06.
1.培养条件差异化较大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一方面,相当于国内一流高校和各种强大资源,其硬件条件(如实验条件、经费支持、信息资源等)和软件环境(师资力量、管理体系、研究氛围、校企合作、公共关系等)处于相对劣势。但另一方面,与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高校更为重视工程硕士培养,在导师选聘、学生待遇、学习环境上或能提供更有优越的条件,且政策层面更加灵活。以某地方高校2009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为例,共29人,学院在授课方式、生活学习条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并为每位研究生配备双导师,研究生论文全部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因此,地方高校工程硕士培养条件往往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2.生员质量参差不齐
(1)知识背景各异:由于机械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材料、机制、电气、测控、管理等诸多学科,生员专业差异性大、毕业院校也各自不同,因此该领域的生员背景知识差异较大。(2)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工程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地方大中型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一线及管理部门,具有极为丰富的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经验,但绝大部分人员离开高校较长时间,加之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学习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存在一定知识陈旧现象,且英语、计算机等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3)学习积极性高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参加工程硕士学习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干部,甚至有些担任重要的行政职务,往往很难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3.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协调一致
地方高校机械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企业、研究生本人三方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1)企业迫切需要学校培养出创新能力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企业创造大量经济效益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往往很难将上述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培养方案并落实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2)大多高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受以往惯性影响,往往会倾向于更为重视研究生的理论及学术水准提升,未能有效与企业沟通,协调一致,从而难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3)绝大多数学员都是抱着很强的求知欲来学习的,但是往往低估了学习过程的艰苦性,加之家庭、工作方面的影响,往往会降低自己的要求,演变成为仅仅为了毕业证和学位证而学习,把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位而有利于自身发展作为学习目的。
4.过程管理不够建全和完善
工程硕士研究生往往是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承担着繁重的科研、生产、管理任务,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又是“进校不离岗”,因此在硕士生培养阶段的学员往往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投入精力上会出现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冲突;此外,学习内容与学员自己的知识背景差距大,学习难度大;同时,导师往往在学校承担有其他教学科研任务,难以全身心投入。其次,在实际培养中往往沿用学术型培养模式,学院负责研究生的理论课教学、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工作,企业很少能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往往造成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与研究生的培养脱节。另外,“双导师制”是针对工程硕士特点而实施的,但由于学员是在职学习,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学校导师往往很难像指导学术型研究生那样细致指导,企业导师则往往是业务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难以抽出有效时间进行科学指导,从而使得工程硕士指导过程出现空档。
5.评价标准难以把握
工程硕士培养是为工业企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内容侧重于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毕业论文中应强化解决工程问题的新思路、新设想、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而不一定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而校内指导老师往往沿袭以往惯例,重学术水平轻工程应用、重理论轻实践,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仍需要进一步厘清,因此对工程硕士论文客观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提高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质量的探讨
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区域内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师情、生情、校情,湖南科技大学在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培养体系,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省情、校情、生情,依照“突出实践能力”、“强化应用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及“夯实基本素质”原则,学校、企业单位、学员(导师)三方面结合协商制订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在具体实践中,开学前邀请研究生院主管领导、企业专家、部分导师和学员代表进行沟通,根据生产、开发、制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经现场专家、导师的交流和学员的面谈后,学员可以结合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选择合适的课程满足自身需要。
2.改革授课方式,强调灵活性和实用性
湖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大都来源于本地大型工业企业,生产任务繁重,学员无法脱产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确立班主任责任制,每个班级配备1名硕士生导师为固定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和联系。(2)多时段集中授课。由班主任提前调研,确定合适授课时间,然后提前通知各位学员。对于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授课的学生则利用周末、节假日进行单独补课。(3)现场授课。对于部分距离较远的学员,湖南科技大学采用教师现场授课。如学校多次组织相关教师到学生较为集中的企业等进行集中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校企合作,深化“双导师制”
湖南科技大学针对“双导师制”进行了以下改进:(1)师生双向选择:入学前组织师生见面会,加强交流,保证学员、校内导师、现场导师研究方向的一致性。(2)重视论文开题。由学位分委员会统一组织、集中管理、集中审核、严格把关。(3)加强中期考核。由校内导师和现场导师组成评议组,互相检查监督,保证论文质量。
4.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为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湖南科技大学建立了研究生院、学院、导师三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1)研究生院严把生源质量。在招生中全面考核学生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严把招生质量关。(2)学院负责日常教学管理。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上有效结合学员实际工作内容、突出个性,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核方式采取读书笔记、笔试、研究报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式。(3)导师负责督促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由专家组集中组织学生开题、期中检查,答辩过程由导师初审、预答辩、匿名评审等环节组成,确保研究生论文质量。
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持续稳定增长的经济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做好项目建设速度与质量双提升,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提升经济效益,赢得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解析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是指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所谓全面管理,就是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企业的管理和全员的管理。全过程管理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全企业管理强调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全员管理要求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关心质量问题。
(二)项目建设质量控制方法
项目建设质量控制是为达到项目建设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一般分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实施阶段和检查阶段,即PDCA循环。在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动态的,它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目标、过程和活动的跟踪,及时准确的掌握信息,将工程实际状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比较,以便及时发现偏差,采取改变措施,或调整具体措施,或修改预算,乃至修改目标计划,使项目建设正常进行。
二、加油站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一)施工组织设计方面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制前经过各部门的详细讨论后才能最后确定,要明确工程项目主要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明确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在现实项目实施中,项目领导负责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却不负责具体的施工技术操作,对项目工程的了解程度不够深、不够细,对项目复杂程度认识不够,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未融合各部门,尤其是具体操作层面人员的意见。
(二)项目全面管理方面
项目管理不能孤立地、单独地对项目进度、成本或质量进行管理,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既互相关联又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度提前或延迟后会对项目的成本带来直接影响,并不是进度越快越好,项目质量的高低会给项目成本造成直接的波动,而项目成本的多少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有反作用,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质量管控手段方面
建筑施工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项目施工管理中不自觉的会根据以往的管理习惯进行管理,对于新的管理手段的应用积极性较低,这会造成加油站导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仍是习惯性的、传统性的,未能按照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进行。
(四)信息技术使用方面
加油站点建设长期以来多采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多通过传统方法进行项目各项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库,资料依靠人工查询,报表依靠人工填写,计划依靠人工编制,数据依靠人工采集等等,尚未达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三全”模式
加油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应是全项目、全过程、全人员的管理与控制,是基于信息技术与智能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一)全项目的质量管理
加油站要采用工程总承包(EPC)的方式运作,项目部按照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和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搭建,实施全项目管理。项目部职能部门应包括控制部、费用控制部、设计部、采购部、施工部、QA/QC部、HSE部、试运行部和综合部。
(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在总体计划安排的基础上,合理划分现场施工段与施工工序,科学组织,精心施工。根据总体施工组织,加油站典型单站的关键路径为:挡土墙及围墙施工卧罐区基础施工储罐主体安装罐池施工工艺管线安装电、信、仪安装单机调试、联合试运。每个阶段的工作不是孤立的,在一定时间内是相互叠加的,各阶段的工作是穿插着进行施工,并且相互协同、相互影响。
(三)全人员的质量管理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各部门具体人员负有具体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责任。包含项目负责人、施工经理、专业QC工程师、施工分包商项目经理、施工分包商质量工程师、施工分包商各专业质检员等。全人员的质量控制要求全体人员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对所要实现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把相应的质量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个工种、各个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质量管控制度,使严格的质量管理贯穿于不断变化的施工过程,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跟踪,逐级把关,共同实现质量目标,达到质量管控的目的。
(四)信息化的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实时性。信息系统不仅要对整个项目进程、各个环节实现实时管控,还要通过软件编程及岗位授权将相关工作赋予相应岗位,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过项目信息系统与施工方、监理及公司本身建立链接,工程往来可通过信息系统完成。
参考文献:
[1]卢向南,项目计划与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8―24。
[2]周玉龙.耿洪志等,加油站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分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第五期。
一 研究综述
关于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舒尔茨(1960,1963)计算了美国 1900-1956 年期间几个典型年份的大学年度教育成本[1]。贝尔克(Beck,1964)计算 1957 年美国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2]。西方国家利用学校现有的会计资料调整计算学生培养成本的研究不多,但美国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温斯顿指出:高等学校的培养成本应该在学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计算得到,调整项目包括固定资产这折旧、学生资助、科研费用等[3]。美国的 NACUBO 成立了一个高等学校成本特别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开发在现有会计资料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简单的、统一的并且易于接受的计量和报告高等学校成本的方法”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包括 6 个项目的关于计量和报告高等学校成本的框架。1999 年至 2001 年间,有 270 所高等学校按这一框架进行了实验性的成本计量[4]。
我国对教育成本的研究仍属理论上的探讨阶段。潘序伦、王庆成、殷延(1983)等是最早研究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的一批学者。1980 年潘序伦先生开展人才成本会计研究的倡导[5]。王耕(1988)、王耕和阎达五(1989)的论文全面探讨了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各个方面的问题[6]。
我国高校执行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是2012年由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等没有明确规定。2005 年发改委、物价局出台《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虽具体将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基本原则、构成、核算和项目,但其所指的成本只是一种统计成本。可见,在我国,政府、学术界中虽然提出了教育成本的概念,但是教育成本会计的研究是一个刚开始的研究方向,在教育成本会计的实务方面,还缺乏统一的确认、计量、报告的操作。目前进行教育成本核虽有国外先进核算模式作为参考但中国高校财务制度限制无成熟做法可以照搬,尚需进行借鉴、学习、参考与探索。
二 教育成本计量的影响因素
1、缺乏教育成本管理意识。高校作为教育成本的主体,长期以来,成本核算识淡薄,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本身缺乏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力,缺乏降低成本与追求效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迄今为止,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只注重预算执行情况,几乎没有对教育成本的需求,也没有成本核算的业绩考核标准。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没有明确规定。
2、收付实现制对成本核算的制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除经营性收支业务外,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体现教育投入和教育成本的配比关系,导致了对高校教育成本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固定资产折旧、基建投资、科研费用等)不能合理地归集到教育成本中。
三 教育成本计量方法
从研究文献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经费统计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并经过相应计算获得成本的方法。目前年生均培养成本基本上是通过该方法统计出来的,其优点在于方法简便、易获得,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口径统一;其缺点主要是统计数据以决算数据口径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当年的学生教育成本。二是成本核算法。利用成本会计方法,设置、登记教育成本账户,记录教育资源消耗,通过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计算教育成本。优点在于利用成本核算手段,获取的成本信息科学准确;其主要缺点是我国尚未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的确认范围、计量、报告等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三是成本调整法。利用现有的会计记录资料调整计算教育成本的方法,通过教育经费支出数据加工,调整成为教育成本数据。其优点取得数据便利、调整快捷。其缺点是该方法在理论上可行,但还没有统一的调整方法。综上所述,成本调整法应该是一种可试行的办法。但是这种方法仍处在理论探讨上,还没有应用于实践,同时这一方法需调整的成本项目工作量比较大,且成本也相对高。本文拟利用我校使用上海科发财务软件项目管理模块和熟悉本单位财务情况,利用会计资料和非会计资料(财务、基建、资产及人事处等相关数据),经过汇总、调整、分配、计算取得教育成本数据,这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使之既成为提供高校教育成本数据的主要渠道,又成为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监控器。
四 教育成本计探析
本文选择大连市一所高职院校2013年教育成本计量期间进行案例探析。该学校是一所高职院校,现有14个学院,59个专业,10941名学生。在职教职工789人。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9400台(套),总值1.3亿元。通过从学校财务、人事、资产等部门取得数据,主要包括2013年会计账簿、凭证以及决算报表、来自上财科发项目管理数据、机构人员情况表、校产统计表等。收集到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后,整合后的2013年教育支出明细见表
1.设计计量清单。在获取了经整理的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后,按照教育成本项目设计教育成本计量清单。由于本案例只计量学校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可设计一个清单计量,成本项目可按4个项目设置,即人员费、公务费、业务费、折旧费。
2.调整计量费用。根据教育支出明细表,计量调整各项教育费用,将教育经费支出转化为教育成本。一是计量调整人员费。要按照与教学无关人员的费用不能计入教育成本的原则,有两个方面的费用不应计人教育成本,一是离退休经费1154505.67元,二是学生各类奖助学金6052929.86元。剔除、剥离上述费用后,可以确定应计入教育成本的人员费用总额为72224916.97元。二是调整计量公务费和业务费。根据学院2013年教育支出明细表中的相同项目分配转入教育成本计量清单中,在本案例中有费用出现跨期支付现象,应采取待摊或预提的办法处理,由于学院3年示范校建设及课程改革及精品课建设,学院的课程建设3年进行更新,所以这些项目视为待摊销项目进行摊销 ,因此,在本次计量中对跨期费用予以调整。示范校建设三年及课程改革及精品课建设应摊销的支出为3986500元,本年支出1013755万元,本年调减675836.7万元。由于是高职院校科研支出金额较小,对成本影响不大。此外,教育支出明细表中商品和服务支出包含公务支出和业务支出等,其中业务支出12964100元,应计入相应的教育成本项目中。三是调整计量折旧费。现行的会计制度没有固定资产折旧规定,因此,本案会计资料中只有房屋购建和设备购置费,没有折旧费记录,按照成本计量原则,本年度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应计入本年教育成本。按支出功能分类固定资产,分别确定使用年限和折旧率,计算出折旧额。
五 教育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上述教育成本计量结果表明,人员费支出占当年教育总成本的41.61%,公务费支出占31.78%。客观地讲,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高校运行所需商品价格上涨。学校间的招生、宣传等各方面竞争以及扩招扩建等因素,使得教育成本表现出上升趋势,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刻不容缓。
一 加强成本控制意识,引进成本控制管理
教育成本控制是所有教职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结果,要调动教职工参与教育成本控制积极性,激发所有成员都对成本控制负责任感,使所有教职工主动维护和改善教育成本控制。我校引入上海科发软件将支出分解为项目,赋予项目负责人及管理查询权限,实现支出项目管理化、透明化。
二 创新成本控制方法
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教育集团,二级学院等新事物的出现,更对成本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作业成本法,管理会计的变动成本的引入都将对高职教育成本控制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尚晓艳.2011.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沈阳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牛晓叶.2006.高等教育投资项目评价研究.燕山大学硕士论文
3 董欢.2010.基于信息相关的两种教育成本计量及比较研究.长沙理工硕士论文
人人都需要的研究生学位
在这个普遍崇拜精英教育的时代,研究生学位几乎已经成为职场中人人必备的学历证明。如果没有,言谈举止略显底气不足的同时,很多人迫切地想用各种手段搞到一个学位。这也是目前各类研究生教育热度依然的原因之一。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通过者可获得国家认可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双项证书。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参加每年10 月的在职人员联考,学完之后再参加学校研究生院组织的学位考试,通过者可以拿到硕士学位,有研究生学历。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进修班:
免试入学,可以参加每年5月份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
学位考试,硕士论文答辩通过后可以取得硕士学位。
¥学费:12000~20000元不等
¥教材讲义费、考试费、论文指导费及论文答辩费 等其他各类费用:3000元左右
虽说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就业时没有太多的优势,甚至有时还是劣势,但当你的职场生涯需要再往前一步,更上一层的时候,学历依然是你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
影响职场“薪情”的关键因素――英文
English
如果今天还有人质疑学习英语的原因,海尔总裁张瑞敏的一番话可以作为最好的反驳:“我有翻译,但我还是要学英语,因为学习英语除了方便沟通外,还让我多了一种思维方式”。
如果说张瑞敏学习英语能给他带来思维方式的改变的话,普通的白领员工学习英语则直接事关个人口袋内银子的多少,学好英语对于能否找到一个“钱途”良好的饭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
Lesson
华尔街英语
戴尔国际英语
EF英孚教育
韦博国际英语
费用
Expense
¥以上这些英语培训课程,起步价基本都在8000~10000元。
随着级别的递增,费用也水涨船高。
¥有外教参与的小型口语班,是英语培训中费用最高的一类,一般都在2~3万元。
此类高端英语培训由于其特殊的教育模式,例如自主的学习时间、全外教的小班授课、高档商务楼的教学环境等,都注定了成本比传统教学的要高许多。
计划参加这类型培训的人,除了关注师资、价格、地段等因素外,还要多问几个问题,例如是否可自由安排上课时间?如果对培训不满意能否退班或退费?
投资回报
Repayment
前程无忧的关于中国白领阶层的薪酬调查报告显示,英语精通程度对薪资的影响十分明显。中华英才网的数据也同样显示,精通英语的人在企业内更易获得高薪。
永远那么热门的IT
Internation
众多的学生和从业者痴迷于各类计算机IT 认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换取一个好的工作与稳定的薪水。从正规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到商业味道浓厚的Oracle、Cisco 等商业公司认证,国内IT 相关认证不下几十种。数据表明,大众在观念上仍然比较认同IT 认证的含金量。
课程
Lesson
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
网络构架工程师
网站开发运营工程师
北大青鸟APTECH
NIIT
神州数码教育学院
……
费用
Expense
¥IT 资格证书认证的费用和你想获得证书的数量有关,通常每项认证考试的费用都在800~1200元左右。
¥ 此外,你需要购买学习指导和应试手册之类的书籍(500元左右),参加练习考试(500元左右),如果还想参加相关的认证培训,那么还需要2000~3000元左右的费用。
¥Oracle认证是各项纯技术认证中最为昂贵的,总费用在8000美元到1.5万美元左右。除此之外,参加培训的人员还必须要有相关领域工作的一定年限。课程、高档商务楼的教学环境等,都注定了成本比传统教学的要高许多。
¥ 计划参加这类型培训的人,除了关注师资、价格、地段等因素外,还要多问几个问题,例如是否可自由安排上课时间?如果对培训不满意能否退班或退费?
投资回报
Repayment
相关的培训招生广告上,经常有这样的说法――获得了“××认证工程师”证书就能拿十几万年薪。虽然互联网全面复苏、手机行业的巨大容量对IT 行业整体薪酬提升形成强有力的拉动。但不可否认,IT 业正由当年的朝阳行业步入寻常。
职场人的终极梦想
MBA
和其他类型的充电相比,MBA 教育更像是果树顶端那颗最诱人的苹果,令无数人为之心驰神往。尽管饱受诟病,MBA 学位仍然是商界职场中广受欢迎的资格证明,想要取得MBA 学位的人才仍然在不断增加。选择攻读MBA 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与购买一幢房子或一辆汽车一样,是一个人将进行的最大投资之一。
排名
Compositor
全球MBA前10强
(英国金融时报2007年排名)
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UniversityofPennsylvania:Wharton
哥伦比亚商学院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哈佛商学院(并列)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并列)
Stanford University GSB
Expense
费用
¥国内排名最高的是名列上述排行榜第十一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该校网站信息显示,获得MBA 学位需要学费169,000元,而这并不是国内价钱最贵的MBA ,由李嘉诚(海外)基金会捐资创办长江商学院MBA 的学费是248,000元。
¥ 国内部分高校的MBA 费用简列如下:
2008 年,清华大学国际MBA 项目学费98,000元,
MBA 在职项目学费8,000元;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 在职项目学费95,000元;
复旦大学MBA 在职项目学费10,000元。
投资回报
曾任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长的安东尼・霍普伍德(Anthony Hopwood) 认为MBA 教育具备三个显著的优势。首先,它对曾给商业
世界带来重大影响的知识进行深刻的剖析。其次,让学员有机会融入其强大的关系网络中。第三,在备受推崇和名声响亮的商学院获得MBA 学位,就获得了在全球经理人就业市场上求职的敲门砖。但事实也不容忽视,MBA 依然不是职业生涯的点金术,有意攻读MBA 的人需要谨慎考虑。毫无疑问,不是每一个读完MBA 的人都会得到一份远远好过之前工作的新工作,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与MBA 学位相称的能力。如果出发点在于获得关系网络和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那么,这种优势实际上只在为数不多的院校中才能获得。
TIPS
充电的N个时机ONE 当工作中缺乏专业知识时如果在学校里学的是基础学科,应用性不很强,或许这种专业知识的短缺还未直接影响到当前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和正规培训,这类人应该选择一个与从事职业相关的专业,以补充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尽快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加自身的职场竞争力。TWO 当需要更新知识结构时以当今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那些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经过四五年已经差不多就被淘汰掉了。要想在日新月异的行业中求得发展,求得生存,就必须主动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技能、技术,给自己职业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THREE 当职业发展缓慢时理性的职场人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进行仔细、认真地规划。
将学习进行到底
刘 娜
相比热门的“职业规划”这个词,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公司资深顾问孙虹钢更愿意用谋划来描述他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在他看来,规划是一种模块式的组合,是在一种在成熟职业发展环境中才可能达到的状态:比如多少年到多少年是一个时段,每个时段应该干什么,这在事先都有了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做。孙虹钢认为,这种来自国外的职业规划实际上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社会的现实。而且这样的规划太无聊,“丧失了多少人生乐趣,少了多少惊喜啊”。
深谙太极之道的他更喜欢“谋划”这个词。谋划是先有了一个大的方向,而后制定策略,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情况而变化。在个人的职业发展生涯中,可以谋划充电,谋划转行,谋划提升,甚至可以谋划承受挫折。说到底,谋划就是个人职业品牌的经营。
对于职场中人津津乐道的继续学习进修,孙虹钢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十分重要的就是明确目的。
个人必须清晰地知道充电的目的何在,通过这种方式自己到底想获得哪方面的提升。目的明确,才能避免随波逐流。别人学IT 你也学IT ,别人念MBA 你也念MBA ,别人最后也许成为了某企业的CEO ,而你可能只是白白花了一堆冤枉钱,顶着MBA 的头衔却依然没有找到方向。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60-02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于一身的“双师型”素质。目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仍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在上岗前接受相关专业技能的专门培训,以便适应教学需要。另外,还得从行业、企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解读
1.“双师型”教师的三种界定。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目前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具有工程师、工艺师、技师、医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可视为“双师型”教师。第二种观点是,“双师型”教师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标准,从教学实际出发,只要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教师,就可以看作是“双师型”教师。第三种观点是,“双师型”教师反映了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培养和培训来实现。
2.“双师型”教师认识的两种误区。对于“双师型”教师认识,目前存在两种误区,误区之一:“双证”即“双师”。只要教师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职业资格(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即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种评定标准强调教师实践性特点,可如今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并不代表具有相应实际能力,这种导向会让教师为拿证而拿证,将严重影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误区之二:“讲师+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只要教师取得讲师资格,在此之前具备工程师或技师资格,都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种评定标准只是对“双师”的机械累加,忽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
3.“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目标,这有别于本科院校和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所在。弄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的前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能力与素养去理解:首先,“双师型”教师是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教师基本能力和素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能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其次,“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种职业能力和素养体现为:具有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丰厚的市场经济常识、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能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实习,参与企业、行业的生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活力。教师要了解企业生产设备,掌握最新生产工艺和技术信息,提高教学内容的操作技能。教师要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中解决具体问题,积累实训教学技能和经验。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1.重“双师型”数量,轻“双师型”实质。有些职业院校片面地认为除了“教师资格证”以外,还具有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可算是“双师型”教师;有些职业院校为了宣传目的或者为了迎接评估,需要在短期内弥补巨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缺口,而大做表面文章。只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与考核;只满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表面成就,忽视“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现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发证大都不规范,考证单位无序竞争,名目繁多,因此导致“双师型”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2.“双师型”人才引进渠道单一、培养目标不明确。职业院校的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基本还未建立从行业、企业一线岗位专门技术人才进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引进渠道。为了适应规模迅速扩大的需要,职业院校引进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大多数没有生产第一线工作经历,缺乏必要的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如果严格按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要求,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研究生学历要达35%才能达到优秀标准,为此,相当部分的职业院校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放到了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多由成人高校改制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教师的主体仍然是理论型教师,虽然近年来一直强调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经费紧张、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等原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不大,很难适应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表现在年龄结构上,老教师偏少,青年教师数量偏多;在教师来源上,高校毕业生多,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少;在学历层次上,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在职称上,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意见和建议
1.专兼职相结合。职业教育中,兼职教师的数量比普通学校要大,但以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者居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类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邦德国实行“双元制”的培训制度,更为重视兼职教师的作用。从数量上看,他们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从承担的教学科目上看,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学科中,兼职教师担负着主要角色。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兼职教师的引入,不仅可以承担相当份量的专业教学任务,也可以对专职教师的某些不合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改善作用。
2.重点培养、全面提高。在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重视专业带头人,学术梯队建设以及专业教师的“双师”资格培养。
3.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对师资进行合理使用、规范管理,也是职业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依据《教师法》全力维护教师(包括相当数量兼职教师)的合法权益。在用人机制改革、分配制度、晋升晋级、进修轮训、工作量核算、教学质量评定、业务能力考核、评选“优、先、模”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诸项工作中,全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保护教师教学积极性。
4.立足校内,依托社会,学校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培养“双师型”师资的高等学校,从高校得到具有“双师”素质人才的途径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立足校内创造实践条件,造就“双师型”教师,这是最根本的途径。在校内创设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条件,就是要力求对实践性教育环节的投入,建立完善功能齐全、设备配套、软件丰富的模拟室、实验室,建立实习基地,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课程设计、课程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次,依托社会、采取挂职方式,培训“双师型”教师。由学校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一些企业或科研单位挂职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三,积极引进,挖掘专门人才,引进“双师型”教师。要积极挖掘引进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经济实体中具有教师素质,同时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也是提升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手段和措施,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法,商讨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整体和个体“双师”素质的激励机制,将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张勇华(导师:周鸿).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培养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4
[2] 冯业忠(导师:余恩海,杨成兴).河南省电力公司“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论文,2004.3
[3] 刘畅.论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4] 单振东.高职教育师资建设的基本原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7)
[5] 刘宁(导师:杜静).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5
[6] 贺祖斌.职业教育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 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