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43: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人民币国际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2-0021-02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可谓是成全了中国,为我国通过彻底性的改革货币体系而创造了机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界一直传闻说世界银行聘请了我国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并且由欧洲人执掌总管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样会聘请我国做首席经济学家。当我们仔细分析其中的目的时,不难看出欧洲人不外乎是让中国为金融危机买单,让我国为全球金融复苏掏钱。由此也引发了全球对于中国货币走向市场化的讨论。200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在上海、广州、东莞、珠海、深圳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行网点,成为了我国开展人民币国家化的重要一步,为以后更好的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1 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便开始纷纷热议“人们币国际化”这一问题。全球金融危机让大家认识到,现有的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全球经济的发展了,单一的把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会引致货币泛滥的严重现象,所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变得越来越重要。至此,人民已经纷纷意识到,现有的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否则下一次的金融危机我国将会承受比这次更加严重的损失。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会产生以下经济益处:第一,我国可获得更多的铸币税和免于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的危险;第二,通过这些年我国货币的平稳升值能够看出已在均衡汇率附近了,在目前全球危机导致的贸易环境恶劣之下,我国货币并没有汇率的压力,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增强我国汇率对于市场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加大货币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第三,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减少国际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2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条件
①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兑美元保持平稳的汇率,能够推动人民币作为我国和国际间经济贸易的计价货币,同时对于我国国内的企业来说,人民币保持稳定的汇率水平,有助于进出口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国际贸易。同时对于国外的进出口企业来说,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同样是件好事,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元汇率变动大,欧元频繁走低,汇率风险大大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国际间的进出口企业便会选择我国货币作为国际间经济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再者,对于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走势,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助于防控汇率风险,降低贸易风险。
②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外汇储备足够保证国际间贸易往来需求,当人民币还不能够自由兑换的时,足够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作为国际媒介提供了必备的信用,换言之,人民币尽管不是国际货币却具有全球货币兑换的能力。所以,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迫在眉睫,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
③良好的政治基础。人民币国际化不但要求一国良好的经济水平,对我国的政治基础也不能差。只有良好的政治基础,在全球有很好的大国形象,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能够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样需要。考虑到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政治制度不同,同样面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处理方式不同,其次面对亚洲四小龙等的竞争压力,怎样排除政治制度的制约、让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舞台这一问题也急需解决。仅仅具有充当国际货币的能力仍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国际社会认可。
3 我国为人民币国际化所做出的努力
①我国积极促进着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在香港设立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后,台湾也紧随其后成为我国的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2012年9月,为了应对台币和人民币之间不能直接兑换,从而增加了贸易成本,不必要的增加了汇率成本,因此大陆与台湾之间建立了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两岸共同达成了《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此后大陆和台湾之间能够直接贸易,从而避免了人民币与台币互换还要拜拜的经过美元结算,规避了汇率风险。大陆与台湾之间合作的货币清算机制为两岸的贸易合作创造了金融新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使得两岸金融贸易趋于正常化。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贸易粘合度,同时对于两岸的关系改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台湾作为中国的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与香港之间互补互助,共同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拟采用两种方式。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由上海、广州、东莞、珠海、深圳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行网点后,上海制定了相关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案,模拟采用方式和清算模式两种方式。方式是指我国委任外国银行作为其在国外的银行,境外的贸易企业需要在国内的企业的委托行凯里人民币账户;清算方式是指在我国境内银行总行和境外分支行间开展贸易,在境外分支银行凯里人民币账户。
③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中央银行在2008年颁布了《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旨在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合作,改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支付清算机制,建立匹配我国对外金融市场贸易合作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同时,我国持续推行非现支付的广泛发展,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监管,为广发民众呈现更加方便、快捷、廉价的支付结算服务。
④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给世界的不光是灾难,还有人民对长期没有解决问题的再一次思考:怎样的国际储备货币真正能够促进全球的金融平稳发展。有目前全球的金融危机不难得出,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再适用新型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国际间的所有经济贸易都压在美元的身上。我国目前正做着持续的努力,尝试着与美元进行这较量。2009年3月,我国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我国要持续性的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持续关注我国的重要外汇储备国的金融经济监管,平稳的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改革。享有铸币税特权的美联储,不但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超级受益国,更是全球推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的首要障碍。
4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自我国开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来,清晰了国际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手续,自此人民币结算在国际贸易间的金额提升到两千万元左右,国际间的人民币结算贸易稳步上升。此后人民币结算开展的地区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结算量逐步增长。我国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小心翼翼的态度,人民币到目前为止还是处于不可自由兑换中,近年来我国与国际间的金融贸易合作粘合度不断提升,货币监管制度也逐渐加强监管。当全球经济爆发危机的时候,有效的货币监管制度能够防范市场投资的金融冲击。从2003年以后,我国渐渐的开放外汇监管,虽然目前人民币仍然处于不可自由兑换中,但是从国际市场来看,其他国家有开始使用人民币的现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开始隐形的进行中。
5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5.1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持续不断的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后,有助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全球的发行量提升,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将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国际贸易以人民币做最后的结算工具能够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并提高经济水平。人民币的离岸交易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活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体系推向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加强我国经济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人民币虽然没有实现国际化,但是促进目前在越南、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的人民币贸易流通,增加了我国的贸易额,同时也增强了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全球竞争力,人民币的区域化作为人民币迈向国际市场的铺垫,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大部分是需要经济贸易往来完成的,所以我国的经济市场开放程度决定了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是否畅通无阻,从而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我国的证券股票市场,人民币国际化不但影响着国际减资本市场的波动性,而且也使得全球资本市场的界限逐渐模糊。
5.2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后,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通货币会提高我国企业的贸易业务往来,扩展我国企业的贸易范围。例如,对于国资银行来说,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人民币国际需求扩大、流通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周边国家了,这必然对我国的银行产生不小的影响。首先,作为重头收益的资产项目,在人民币仍处于管制阶段,资本项目也不畅通,从而限制了我国银行对于国际资本项目的收益来源。其次,对于负债项目,到现在为止我国的银行负债项目还不会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开展,带动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同时促进人民币离岸存款业务在国际间的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推动我国的经济向前迈进一大步,同时增强了我国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地位,但是由于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的限制因素,包括我国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经济开放程度不够高、人民币离岸产业发展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加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后会使得我国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能否很好的应对国际贸易往来增大、支持全球经济发展等,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2).
[2] 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2).
[3] 巴曙松,吴博.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J].西南金融,2008,(4).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72-02
1 人民币改革措施频频推出――剑指国际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现已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并且已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与出口国,这些都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爆发于08年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反思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中国政府自那时起就频频出台货币改革的措施,积极实施“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重大的国际金融战略!
2008年7月,国务院设立了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汇率司,正式拉开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帷幕。
继2008年12月我国推出“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措施以来,最近我国政府更是将人民币结算国际贸易和服务交易的试点推广到更多省份。我国政府也频频与境外国家或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12月中韩签订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1月,我国内地与香港签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同年我国又分别与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签订较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这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在推动贸易投资的同时,也推动了人民币“出关”,迈出人民币走向世界储备货币的第一步!
近期我国政府又积极推出措施以扩宽国际投资者使用人民币的范围,本年7月,政府宣布允许离岸银行之间从事人民币转账业务,显示出对人民币转移的约束已经放松,之后我国政府又宣布允许离岸银行和各国央行投资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一系列的措施拉开了国际投资者投资于人民币的序幕,也推动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
我国政府今年6、7两个月份共计减持近540亿的美元国债,而于7月初,我国购买了西班牙欧元国债并增持日元国债。尽管这些决定可能出于对冲汇率风险的目的,但客观上却有利于中长期人民币有效汇率机制的形成,而这种促进有效汇率形成机制的外汇布局新举措结合前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进,将会逐步地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进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2 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障碍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从当前国际货币格局来看,美元未来较长时期内霸主地位仍难以动摇,随着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欧元的地位将更加稳固,而日元国际化近年来有所倒退。所以此时我们更需要理性地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以免做出错误的金融战略决策。现在看来,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尚处于萌芽阶段,人民币最终实现国际化还面临很多的障碍!
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是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首要条件,那么中国必须完全开放其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这样人民币账户的开放势必会使我国更易受国际资本的冲击。首先这会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冲击,届时金融市场上将会充斥着大量来路不明的国际投机资金,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处理,那么就很有可能重蹈上世纪“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覆辙。一旦中国的资本市场完全开放,那么一直对我国金融市场垂涎三尺的国际投机资本会大举向我国的金融市场入侵(2006年年底-2007年年初,工商银行这样的超级大盘股飙涨暴跌的局面让显示了国际投资资本的巨大能量),伴随着西方长达数百年的金融史,残酷性决不亚于硝烟战场的金融战场造就了大批高智商、高超资本运作手段的顶级国际投机资本巨头,而我国只有不足20年资本市场发展史,客观而言,我们缺乏与他们周旋的经验与智慧,所以现阶段看来,关好大门,限制国际投机资本的入侵以专心练好“内功”不失为明智之举!再者,人民币账户的开放会削弱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势必会约束我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及预期目标,也就影响到了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比如,人民币的自由流动,可能会对我国国内银行平稳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产生破坏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国际金融投机资本借势兑为人民币制造流动性泡沫,在经济形势出现局面恶化时又将人民币兑为其他货币抽身而出,同时也切断了信贷供应,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恢复,银行业再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工具(正如它在危机期间遵照政府宏观调控指令,大举向市场投放流动性那样),届时银行业恐怕会成为经济动荡加剧之源而非药方。因此,目前我国不可能同时开放人民币经常与资本账户,这也就成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首要障碍。
从当今现实来看,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天然的矛盾。尽管“贸易立国”的说法并未提上纸面,但对外贸易依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并且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的贸易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可以说明这一点)。如果人民币的国际化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相冲突,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就难以获得突破性发展。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我国需要对汇率做一定的干预,但是本币国际化则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机制。而根据国际贸易“三元悖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固定汇率制、资本自由流动及独立的货币政策三大目标。货币政策独立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是本币国际化的前提,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求浮动汇率制,对外经济往来中,其他国家出于储备的需要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就导致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的升值将贯穿本币国际化的全程。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与保证出口比较优势存在一定的对立,而这种对立的消除需要等待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并不能一蹴而就。
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还面临“价值依托”的难题及外部约束。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人类社会进入纸币制度时代,货币的发行不需要实物资产做依托,但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内在价值还是要充分考虑,比如:黄金与美元价格负相关,除了黄金之外,石油和美元也有类似关系。国际储备货币要与实物资产挂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持有这种货币的人提供贬值风险的对冲工具。像美元,全世界都愿意接受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元持有者可以用黄金或者石油来对冲手中美元的贬值风险,其实,欧元和日元之所以直到今天仍无法与美元平起平坐,这个原因占了很大比重。从这方面而言,现阶段人民币还无力扮演其作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同时,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参与激烈的货币竞争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崛起,必然伴随其他货币竞争力的相对衰落。所以,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道路之后,必将会面临他国货币的强烈反击,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立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制已经解体,但由该体系确立的美元在全世界的霸权并没有就此终结。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的研究,在银行之外流通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境外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而持有的,只有10%-15%的美元在美国境内流通。这不仅使美国有能力承受巨额的经常收支赤字,也使美国得以影响甚至左右其他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正因为如此,美国是最不情愿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国家,这同时也意味着,任何挑战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努力,均会遭到美国的反对和打压。
3 人民币宜以渐进方式逐步走向国际化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其路漫漫,面临很多问题和障碍,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必须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体的实现路径,笔者认为应积极稳妥地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最初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范围的扩大,人民币必将成为一般贸易中的计价货币和交易媒介,贸易关系的加强,贸易量的扩大必然导致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数量和对人民币需求的大幅增加。随之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阶段――人民币成为境外借贷资产。在境外累积的人民币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对于人民币的借贷需求必然产生,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展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最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人民币成为各国的主要储备资产。当人民币成为国际经贸活动和金融活动中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后,人民币不仅会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储备资产,也将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干预资产,人民币成了储备货币的组成部分,人民币的国际化达到了高级阶段,。但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中国政府要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要在关键时能够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中国的金融市场要更加开放,人民币将自动成为一些国家货币的名义锚。
[摘要]弹指一挥间,始于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在这10年间,不仅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而且人民币也正在成长为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国际性货币。
[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货币储备;汇率市场化
一、引言
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显示,据初步匡算,截止今年二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预计为2.9%,人民币与日元的差距不足一个百分点,与英镑的差距大约两个百分点。2014年,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圆这四种主要国际货币的份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人民币、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及其他新兴国际货币的份额有所上升。
根据各国机构的预测,在2027年-2030年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14年,美元国际化指数是55.24,欧元是25.32,英镑4.94,日元3.82,中国尽管经过了很多的努力才是2.47。夏斌指出,因此人民币的理想目标应该是,当中国经济赶超美国之时,人民币和美元、欧元应该是三分天下,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和今天相比是要成倍增长,起码应该在20以上。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的功能,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含义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第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世界多数国家接受人民币作为本国的储备货币。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换句话说,定义国际化货币至少要具备三项基本职能,即结算职能、投资职能和储备职能。其中,结算职能只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三、人民币国际化历程与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茁壮成长从2009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目的:一是试图让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国际贸易)的国际地位相匹配;二是试图降低政府积累的外汇储备,从而降低美元汇率贬值可能给中国外汇储备造成的购买力损失;三是试图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及其相应的资本账户开放来倒逼国内结构性改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种“三管齐下”的策略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是鼓励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与结算;二是大力发展以香港为代表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三是通过央行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方式来满足境外人民币流动性需求。从2009年至今,人民币国际化在上述三个维度均取得了显著进展。首先,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在跨境贸易与投资结算领域中使用的重要货币。2014年,经常账户与货物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已分别达到6.6万亿与5.9万亿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占中国跨境贸易的比重则从2010年初的聊胜于无上升至2015年第一季度的超过25%。根据SWIFT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结算货币。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商来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分别达到1866亿与8620亿元。
迄今为止,香港、新加坡、伦敦、台北等地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其中尤以香港为最。截至2014年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1万亿元,占香港总存款余额的10%。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球主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余额已经接近两万亿元(尚不包含存款凭证在内)。根据BIS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球以人民币标价的国际债券的余额达到5351亿元,其中境外机构在离岸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余额高达5305亿元。
从人民币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看,被纳入SDR是水到渠成的。据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介绍,人民币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以及全球第六大交易货币,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也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当然,IMF的审查还将涉及具体的技术问题。IMF将主要考察两个标准,“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比重”这一点人民币应该已经满足,但第二个标准,是否已经“可自由使用”,对这一点的认定可能会存在争议。同时,在IMF占有相当高份额的美国的态度也将是一个影响因素。当然,可以期待IMF在审查时采取灵活的态度。
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以及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申请加入,这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个利好消息。不过,亚投行将发挥多种功能,不仅限于人民币国际化,而且目前主要是打造一个制度基础,以人民币作为对外投资的币种,实质性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在未来变为现实。
四、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
戴相龙认为: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占世界1/4,外汇储备占1/3,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必然趋势[1]。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功能,进一步发展货币互换,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持有,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第二阶段,扩大境内外合格投资者的数量,全面推进国际货币的双向流动,使人民币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货币。第三阶段,实现人民币的汇率、利率市场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展望未来,人民币能否真正成长为国际储备货币,取决于以下三个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其一,中国经济能否在未来10年继续维持6%~7%的增速;其二,中国金融市场能否持续发展壮大;其三,中国能否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这也正是中国政府今后应着力作为的三个方向。为了让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变得更加可持续与可预测,第一,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大力发展、完善以直接融资为代表的金融市场,逐步实现金融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第二,中国政府应大力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来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在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充分市场化、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尚未真正到位、国内既有金融风险尚未得到根本性缓释的前提下,中国政府应该在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的问题上继续抱持渐进、审慎、可控的态度。
五、结语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无疑将会越走越宽,但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波动与风险。中国政府应在推进结构性改革、壮大金融市场、防范金融危机三个方面着力,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增加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应构建多层次合作机制,尽快签署贸易投资协定和全面税收协定等;并为尽快实现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创造有利条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努力推动中国标准和人民币使用;产业园区建设应当重视旗舰项目和配套人民币使用;跨境电子商务应当消除壁垒并实现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要尽快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重要战略。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参与度几乎为零,是全球几大贸易经济体中惟一只用外币来结算的国家,也因此吃亏最多。由于出口以美元为交易货币,在长期盈余情况下,为中国带来过多的美元流动性。
在进口方面,以商品为例,除供求因素,商品的进口价格会反映美元长期贬值的预期,从而出现一个溢价,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基本稳定,这溢价等于由内地企业及消费者直接支付,这是不公平的。
要把人民币成功推向国际,关键在于境外企业(即非居民)是否愿意持有人民币,并将其用做交易定价的单元或储备货币。在内地资本账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非居民兑换人民币有很大的限制,又怎样可以鼓励持有、使用人民币?
参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元国际化过程中,伦敦的美元离岸市场发挥了关键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可以采取同样的策略,在境外建立一个人民币蓄水库,让人民币在境外广泛流转。不过,蓄水库要有流动性,才能做活。此发展策略我认为有三个要素:
第一,放水进水库。6月的公告朝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扩大贸易结算允许人民币较大规模流出境外。
第二,让境外人民币自由流通,形成一个离岸人民币市场。比如,境外企业可以按市场需求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让更多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
第三,要让人民币在有管制下可以回流内地。譬如境外发行债券所得的人民币可以汇回内地直接投资。本币无法回流,就失去在境外流通的价值。
我同意内地一些学者的建议,国家可以考虑采取“双轨制”改革模式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过去几十年的金融改革过程中,内地多次采取“双轨制”的改革模式。此模式可以用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条轨在内地,按照宏观情况,按自己的节奏来开放资本账户;一条轨在香港,用较快但可控的步伐实现人民币的非居民可兑换性。
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鼓励香港及外国的企业用香港的银行系统进行人民币贸易融资、结算。内地放水进香港这个蓄水库,通过我们的国际银行网络,提供人民币贸易结算、融资等服务,把人民币推到亚洲甚至全球。通过香港做人民币贸易结算,在过去三个月有显著增长,由2月的4亿元人民币,到5月已大幅提高至72亿元人民币。
第二步,逐步建立人民币产品,形成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目前港人持有人民币绝大部分是存款,年利息只有0.6%,其他只有13笔内地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让公众持有。缺乏产品,蓄水库的水做不活,也会慢慢流失。
我们正在开拓内地企业,海外机构和本地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配合内地研究的回流机制,香港会研发其他人民币产品,包括人民币保单及证券产品。香港人民币账户之间划拨的限制剔除之后,香港金融机构可以按市场需求发行各种人民币产品。
在不扩大内地资本账目前提下,在香港发展多元化的人民币产品,让非居民持有,可以试验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忍受性,为国家下一步政策发展作参考。
人民币的回流渠道也在进一步增加。2011年10月,央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该项政策进一步解决了境外人民币的去向问题,并使跨境人民币投资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FDI可以说是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提速的重要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迅速发展。首先,通过香港处理的人民币贸易支付占人民币外贸支付的比例超过八成以上。第二,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10年初的630亿元,到2010年底的3200亿元,乃至2011年9月底已经猛增至6200亿元。
由是,纵观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脉络,主要如下:边贸结算协定、货币互换协议、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离岸市场融资、在岸金融市场开放等;而短期发展趋势则包括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逐步开放在岸金融市场,比如RQFII的开闸便是例证;以及将在A股市场推出国际版,允许境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到境内发行A股;扩大熊猫债券发行规模,允许境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到境内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经济保值增值的需要,更是掌握更大国际政治经济话语权的要求。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3万亿美元;较之2009年的2万亿美元,短短一年多激增了60%多。积累此等巨额外币财富实属无奈之举,人民币的非国际化当属主要原因之一。
为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将我国过高的外汇储备降下来,摆脱进出口贸易对外币的依赖,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而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金融、政治领域,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及,这与人民币非国际化也有很大关系。
虽然成绩昭彰、前景光明,但仍需居安思危。自2010年6月下旬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在震荡中不断升值,18个月的时间,升值幅度已经超过7%。进入2011年后,人民币升值速度相对稳定;但8月以后,人民币升值一度加速,对美元中间价屡创新低,与此同时,波动幅度也在加大。期间,美国国家信用评级降低和欧债危机不断恶化成为主要的推动因素,前者推动人民币升值加速,后者使得全球避险资金回流,热钱流出,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
颇引人关注的是,去年9月以来,人民币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罕见地出现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此前,这种情况只是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初期出现过。这可能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或许将进入了新的时期。主要机构开始纷纷调低对2012年人民币升值速度的预测,大多调降至3%左右。人民币汇率已经开始逼近均衡汇率。新兴市场国家自9月以来出现货币贬值,这种背景下,人民币一味升值会加大境内企业的生存压力。
不过,人民币的国际化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经由何种路径?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央行行长周小川强调的“人民币能否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取决于很多条件,但首先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的态度,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而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愿望”,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官方的态度,也与民间对人民币国际化速度的看法基本一致,亦即不能拔苗助长。
重新考量人民币汇率制度。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两个问题,其一,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民币币值是该稳定还是持续升值;其二,国际化的终点,是否就是浮动汇率制。目前,多数专家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需要关注的只是升值的快慢和幅度;未来中国汇率制度的方向,将会是融入当今国际经济主导的浮动汇率体系。
其实,由于一直以来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表现为,中国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主要是进口而非出口;中国政府和机构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很受欢迎,但海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意愿却不强;香港人民币存款多,贷款相对较少。
如果升值预期一旦消失,国际化进程或将受到重大冲击。9月,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就因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遭到了单边冲击,清算银行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购售配额很快用尽。虽然此后香港金管局将配额翻了一番,但市场参与者仍然保持谨慎。
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是币值稳定,因此,国家应分化市场对人民币单边的升值预期,保持汇率稳定,让投机资金无机可乘。对比二战后采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30年与1971年美国单方面放弃本位货币国责任后的牙买加协议体系,可以发现,前者是全球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30年,是几乎没有金融危机的30年,而后者则是使得全球进入了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历史阶段。
从国家层面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正常的市场反应,没有哪个货币会只升不降或者只降不升,这是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警惕的是,不要把人民币完全当成一种投机性货币,而应当注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支付、结算、储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紧紧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导权,主动防范投机性货币扭曲市场价格带来的风险。
要不要国际化
鄂志寰: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本币国际化
我们先要澄清两个概念:货币境外流通与国际化。最近有报道说,仅蒙古就有3亿元人民币流通,越南、新加坡也都有。1996年时,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一个规定,允许出境人员携带6000元人民币,此规定现在没有变化,但实际上海关很少检查。然而,只能是将人民币现钞带出去,不能在境外存起来。这点很重要。如果境外银行可以吸收人民币存款,并对其进行资金运用的话,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可就不是目前的现钞流通问题了。现在允许人民币出去,出去后自生自灭,有的流入地下渠道,有的用来买我们的货物。而讲到货币的国际化,则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它要在国际贸易中承担一定的结算货币职能,还要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承担一定的职能。
美国在美元国际化中取得了巨大收益(如铸币税收益)。日本前两年也大力推进日元国际化,但最后也不了了之。新加坡不鼓励自己的货币――新加坡元国际化,在这方面管得很严。新加坡担心,自己的经济规模狭小,新元被别人掌握后,会影响其金融市场稳定。所以,本币国际化,有人愿做,有人不愿做。一个货币国际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的确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果人民币国际化,那么它带来的正负影响各有多大,就必须做具体分析研究了。所以,目前我还不能回答人民币要不要国际化的问题。
但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奏――完全可自由兑换,尽管没有时间表,却有迫切性。完全可自由兑换需要这么几个条件:宏观经济稳定、外贸基本平衡、汇率有弹性,等等。但从我们1994年开放经常账户的经验来看,所有必要条件都不是绝对的,事情并非万事俱备了才去做。当然,资本账户的开放比经常账户的开放要复杂得多,而且,一些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很可能是迫于无奈――经常账户开放后,资本账户管理必然面临资本外逃等一系列管理上的麻烦,管也管不住了,索性放开资本账户。这也正是很多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考虑之一。因此,这里面变数很多,是我们现在做理论分析所看不到的。我估计,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可能不会超过十年。
王建:现在国际化,等于给自己找上吊绳
我们讨论资本项目开放时,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引资去的。现在美国金融市场动荡,股市跌了,欧洲、日本股市也没见涨。同时,欧元、日元升值时,日本资产、欧洲资产价格没有涨,这说明资金并没有进到这两个地区。美国、日本、欧洲都呆不住,资金可不可能到中国来?我最近接触美国、欧洲一些做基金的朋友,他们很想到中国来投资,但他们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另外,入世后,人民币国际化的压力来自那些国外大公司:要求外国公司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而且钱还要向外汇出。这个前提就是要开放资本市场;而开放资本市场的前提,又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从资本市场这条线上来的压力。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非常重要的目标。我们的人民币现在是钉住美元,但人家制定政策时决不会考虑我们的情况,美国人不会把美元当成公共产品。美国的货币政策是紧缩还是扩张,完全是从美国经济的需要出发。结果是,钉住美元的国家,必然要因人家的变动而倒霉。阿根廷、巴西危机都是这么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也与此相关。所以,钉住大国货币不得好。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搞经济自由化,开放金融,虽然经历了一段发展,但最后还是深受其害。
70年代后,国际资本主义进入到虚拟资本主义的阶段,国际资本市场上,大量虚拟资本存在。德国人统计,现在全球货币存量相当于物质财富的60倍,全球一年的GDP不足40万亿美元,而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则有200~300万亿,如此不成比例。现在汇率的决定因素,已经远不是国际贸易、宏观经济,而是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在上述情况下,很多经济运行规律都改变了。搞外汇储备,原本是出于外贸的需要,为了稳定经济,但现在我们的储备早已超过外贸的需求;日本储备不可谓不多,但经济仍然垮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美国那么多逆差,可美元依然坚挺;等等。这些都是为什么?所以,按过去的理论套今天,来设计我们的货币开放,将使自己深受其害。美国现在是金融泡沫,国际金融体系也正酝酿着巨大的金融风暴,这时货币开放,等于给自己找上吊绳。
侯若石:“货币将从黄金变成空气”,流动性会越来越强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要从几个角度区分开。
第一,将中短期管理与长期趋势区分开。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的一个研究报告说,货币将电子化,它从黄金变成空气是个历史过程,流动性也越来越强,这是长期趋势,人民币也不例外。作为大国货币,人民币自然要国际化。但从中短期来看,需要进行管理。特别是周边国家,有相当数量的人民币在流通,同中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强。怎么管理,要想办法。
第二,将政府的政策行为与市场行为区分开。由政府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方向是一个问题,但市场经济行为本身又是一个问题,不一定受到政府政策的左右,而且会推动政策的调整。过去,我们没想到周边国家大量持有人民币,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将来,市场经济行为还将推动政府政策调整。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很重要部分,就是要在个人收入中保留一部分作为未来消费使用――教育、住房、退休金。这部分会变成资本,规模将越来越大。这么大规模的资本,必然要给它一个空间。你可以说不要人民币国际化,但老百姓的行为是另一回事。民间的力量,不管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都将迫使政府改革。如果是非理性的(如资本外逃),我们就要加强管理;如果是理性的,就会推动改革,改晚了不行。
第三,事前管理还是事后管理区分开。这里有一个政策设计和制度设计的问题。要搞事前管理,就要事先设计人民币国际化,否则,就要滞后于市场经济行为,风险也就不好防范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是因为中国制成品的竞争力强,进入了这些国家的市场。因此,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就要研究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变化。中国的国际贸易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竞争力有多强,中国产品多大程度上被接受,这是决定人民币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也是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总之,人民币国际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为此做好准备,而增强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能不能国际化
毕吉耀:我们还没有走到可完全开放的地步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讨论时间很长了,时冷时热,说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我说两点看法。
第一,从提出这个事情十几年来的变化看,这个事很难。货币从不可兑换走向可兑换,要求的条件还是很多的。首先,要求资本项目开放和货币的自由流动,要求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一致。同时,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有足够能力来控制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眼下,我们金融改革相对滞后,金融市场发展、监管等都需要很长时间来完善。所以,目前来看,人民币走向完全可自由兑换,走向国际化,国内银行和金融体制以及各种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不健全。其次,与一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相关。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首先面临的是要求用人民币兑换硬通货的需求激增,而不是人家拿硬通货来换你的人民币。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要有足够的强大出口产业与创汇能力,有足够的资本流入。这些年,尽管我们的外贸出口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机器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同时加工贸易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我们的出口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进口基础上的出口。你只有成为真正的贸易出口大国,你的货币才能逐渐走向国际社会,被人家接受,同时才有更多硬通货来满足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要求。我们在这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事实上,一种货币要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首先就要成为国际贸易中可接受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成为可接受的国际支付货币,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国际金融交易和投资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
第二,1994年以来,我们在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上,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1994年进行外汇体制改革时,我们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这是有条件的可兑换,是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以及外贸经营权和其他经常项目下用汇实行审批制度下的可兑换。尽管这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很快,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似乎也比较平衡,但这是在并没有真正实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条件下的市场表现,事实上仍有很多潜在的进口需求和外汇需求,并未在外汇市场表现出来上。尽管目前我们还说不清这个潜在需要有多大,但也不能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我们现在外汇充裕、人民币坚挺,即使放开了,人民币也不会贬值,甚至还会升值。这简直是痴人说梦。目前来看,只要放开,对外汇的需求肯定是大于对人民币的需求,保持汇率稳定难度是很大的。我们还没有走到可完全开放的地步。普遍看法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应是个渐进过程,急不得,只能随着机制、体制的完善,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度的增加,逐步向前推进。
鄂志寰:大国经济与小国心态
我们客观上有能力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吗?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规模能否支持一个国际化的货币。这里有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我们有一种大国心态――亚洲金融危机时,人民币发挥了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的GDP不足美国的1/10,具体执行政策时,又体现出一种小国心态,如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紧密联系。理论上来说,钉住(联系)汇率制度有一个前提――小规模开放经济,香港最典型。所以,我们在具体制定汇率政策时,又在向小规模经济靠拢。人民币本身具备国际化的能力吗?现在国际化的货币有美元、欧元等,但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没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对货币本身来说,其一,它的使用程度――方便使用吗?人家愿用你吗?在贸易与投资中便利吗?其二,有很强的信誉吗?汇率稳定吗?会不会带来突发的损失?是否具备价值贮藏功能?这些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要考虑的前提。再说我们的货币管理制度。现在境外人持有人民币,最大的担心是我们外汇政策的不稳。我们的汇率形成、外汇管理制度都有待继续完善。所以,从经济规模、货币本身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进程,不是十年八年,可能更遥远。
要不要采取措施,推动这一进程
毕吉辉:有一个间接渠道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以及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中国越来越成为带动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仍未真正实现复苏,中国市场对拉动东亚地区经济复苏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要在东亚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那我们的货币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人民币――一个大经济区的货币,不能总与其他货币挂在一起,让自己的货币政策总受美元汇率和利率的牵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使人民币扩展到周边去。中国参与地区经济合作,以及入世后的变化,使人民币国际化的紧迫性加强了。
那么,人民币怎样走出去呢?要让人民币先走向地区,让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愿意持有的一个支付手段。靠什么做到呢?就是中国市场的开放。可以采取鼓励政策,有步骤地扩大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允许境外人民币作为购买中国出口产品的支付手段,允许用境外人民币到国内进行直接投资,但不允许兑换中国的外汇,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这样,既可进一步加强我们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又可暂时避免开放资本项目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可能造成的冲击,并为今后资本项目的开放和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创造条件。
王建:利用货币来整合区域经济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区域化。日、港、台、韩与中国大陆这一大块,90年代的出口增加了2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是在这五家间进行的。最近区域整合的速度又加快了。欧洲区内贸易量较高,欧洲人用货币――欧元来整合自己的经济。亚洲经济正在发生类似的变化。目前,韩、日、台对美欧贸易都是负增长,但对中国内地的出口速度上升很快。再过几年,我们的区内贸易也可以到达像欧洲那样的60%(现在40%)所以,要考虑用货币来整合的问题,以使中国联合其他亚洲国家,共同对付北美、欧洲。此外,中国与周边国家扩展贸易的结果,会使大量结算用的人民币在当地沉淀下来,就像欧洲形成美元市场一样。如果不管,就会发生很多问题。由此而言,人民币走向区域化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人民币汇率
鄂志寰:汇率调整不能只考虑外贸因素
目前,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的,还是市场供求。但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市场供求呢?实际上,我们的汇率决定是同外汇分配制度搅在一起的,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受到外汇分配制度的很大影响。最早是全额结售汇,其必然结果就是,中国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主要体现贸易收支的状况。而且,外贸企业、外资企业进不到市场里,只能是外汇指定银行或被特许的市场参与者在那里活动。这种外汇市场供求的代表面是很小的。在这样的市场上,汇率构成基本上看不到购买力平价的影子。
从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变化来看,购买力平价的影响力也是日渐衰微。全球外汇市场上,最高时每天大约有1.5万亿美元在流动,其中绝大部分与国际贸易无关,更多的是虚拟资金的流动,排除了实体经济的背景。所以,汇率波动必然脱离货币实际购买力,有可能完全不考虑购买力平价。
至于人民币的汇率调整,更多地是考虑出口因素,围绕出口来调整汇率,这几年,也加进了其他因素。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是必须的,长期钉住美元的确不是办法,即使我们内部没有改的动力,外界也来了要我们改的压力。人民币也有被外界要求升值的压力。IMF希望我们钉住一揽子货币,而不只是美元。当然,汇率调整要纠正过去不规范的做法,而且要考虑资本流动这一块,不能只考虑外贸。相对于贸易来说,中国利用外资产生的资本流动规模有限,但两者之间的相对差距在缩小。随着入世,金融市场开放已是箭在弦上,大进大出、大流通局面将来临。这时的汇率决定如果只考虑外贸因素肯定不行,一定要将资本流动、金融机构因素考虑进去,做一个全面调整。
毕吉耀:汇率稳定必然是政策取向
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以钉住美元为主。这不仅是因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最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国际金融交易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具有最广泛的可接受性,而且也因为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元是我国企业最广泛使用的贸易结算货币,包括同欧洲、亚洲、拉美等地区的贸易往来也都采用美元结算。因此,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不仅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降低汇率波动风险,而且也有助于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营造更加稳定的环境,从而有助于促进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此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也有助于东亚地区经济金融形势的稳定,这也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对东亚经济恢复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当然,我们也要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增加灵活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虽然人民币汇率以钉住美元为主确实存在风险,但在现行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实行人民币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做法实际上是行不通的。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都是独立浮动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往往出现较大的波动,并且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也不尽相同,钉住一揽子货币可能反而造成人民币汇率的扭曲和不稳定。从中长期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是我国汇率政策的基本取向,而且也是可以做到的。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香港的作用
王建:将企业推到香港上市,对香港、内地都有利
我刚才谈到中期内不考虑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就是要回避这中间的风险。但引资问题怎么解决呢?可以利用香港,圈世界的钱。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利用香港作为融资途径,取得了很大成功。香港是世界第六大资本市场,90%的上市公司都对中国内地做投资,形成中国概念股,在香港很被看好。美国市场如果崩溃的话,资金就要外逃,日本、欧洲都不行,外资就会往中国看。做FDI的是小资金,而做间接投资的是大基金,产业投资与资本市场投资是两回事。要让大的基金来,只有利用香港的资本市场,由香港的上市公司将钱拿来对内地做投资。我最近对外国基金管理人谈到这个办法,他们认为可行。而且,他们不相信内地对金融市场的管理,认为假账厉害,而香港法制环境好。
毕吉耀:仅有香港是不够的
到目前为止,我国利用外资仍以直接投资为主,其中又主要集中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入世后,中国在扩大利用外资方面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不仅国际著名大跨国公司进一步看好中国,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纷纷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而且各种形式的投资基金也期待着到中国来投资。从我们自身来讲,不仅继续大力鼓励跨国公司增加对中国投资,包括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甚至地区总部,同时也在探索采取收购、兼并、海外上市,以及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扩大吸收外资。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求我们加快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可兑换的步伐。随着入世后市场开放的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到中国投资,甚至设立研发中心、财务中心和地区总部,他们对方便资金往来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大跨国公司,既然将生产基地甚至研发中心放到你中国来,那么就希望像在其他地区一样,有方便的资金流动。所以,即使在利用直接投资方面,如果要想上层次,在外汇管理和资本流动方面没有相应的改革,提供不了相应条件,就必然会滞缓这一进程。另外,与资金流动相伴的就是汇率、利率波动会带来风险,人家就要利用一些金融工具来避险。所以,不管是扩大产业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面临资金的流出流入,对金融市场改革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逼迫我们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一步一步向前走。中国经济的规模很大,需要资金量很大,层面也多,不可能仅盯着一个香港。假若有一天,香港上市公司都以内地公司为主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将这个市场移到内地来呢?
侯若石:不能再零敲碎打了
谈这个问题,涉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问题。利用香港,如同我们当年搞经济特区:从局部开放到全面开放。我们现在的改革要有系统全面的战略,零敲碎打解决不了问题。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整体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改革开放中有一条教训,就是不能总是零敲碎打,我们入世后,不得不考虑系统开放问题。例如,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心须是全面的,首先要统一市场。A、B股分开,B股就不会有人理。如果一个市场是分割的,市场体制不充分,不发达,人家怎么信得过你?政府操纵市场,人家是不会来的。
鄂志寰:最关键的是控制好外债
只所以说利用香港,我们考虑的是开放后的风险问题。其实,对这种风险也要客观分析。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研究发现,作为重灾国的印尼,危机期间证券市场波动并不大,外资在证券市场上的撤离并不明显。IMF的研究表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资本流动方面波动最明显的是“银行贷款”一项,即各类企业、居民对外通过正常、非正常途径获取的商业贷款,这部分跑得最快。所以有人说,罪魁祸首是商业银行家。这与传统理解差别很大。
证券市场开放后的确涉及很多问题:居民的钱怎么出去,非居民的钱怎么进来,说穿了就这两条。我们的钱会被炒家控制,用本币打本币。至于说到因市场不规范,就不开放,这倒是个古怪的逻辑。从中国经济看,越保护的产业倒是越不规范。证券市场会在开放中逐渐规范,我们引入国外的监管,可加快这一进程。当然,要控制这中间的风险,最要注意的是外债风险,东南亚、拉美危机都提供了反面教材。
关于亚元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迄今已升值20%左右。虽然严格来说,在此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并不大,只是对美元升值显著,但因为中国出口商品大多以美元计价,因此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际,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就成为许多出口企业不能承受之重。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做出了对外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决定。
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就在之前不久的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双方可在上述规模内,以本国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对方货币。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来说,这一举措也有着很深的意味,因为这是官方第一次输出人民币。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国改革》采访时指出,金融危机其实潜伏着美元在未来的大幅波动,因此中国政府此举不仅可以帮助中国出口企业应对汇兑风险,也有着防患于未然的考虑。
社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的张明博士为《中国改革》记者分析了国务院出台这一决定背后的深刻涵义:首先,这是中国政府对目前人民币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流通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因此可以认为这是官方对人民币事实上在这些区域流通的一种追认;其次,“次贷”危机的暴发使中国政府认识到本币国际化会有多种收益。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如果美元不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货币,美国政府也撑不到现在。因此,“次贷”危机让中国政府认识到,虽然中国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但因为人民币没有国际化却导致外汇储备巨额的潜在损失,因此有必要让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在中期内让人民币成为一种东亚区域内的通用货币非常必要;第三,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是从区域化开始。目前,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表现为逆差,而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性货币必然要通过贸易逆差来输出货币。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区域化有着内在要求;第四,人民币国际化有多种方式,它可以以人民币作为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来实现,也可以允许中国大陆居民到境外旅游时使用人民币、允许大陆企业在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用人民币投资、把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方式实现国际化,而推进人民币成为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则是一个有益的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长期关注并研究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确立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的重要战略,也是运用金融手段获得实际经济利益,凝聚和影响周边国家的重要战略手段。
一国货币在成为国际性结算和储备货币后,将会为本国带来巨额的铸币税收入。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准确估算铸币税的方法,但根据钟伟前几年的研究,从1973年到1997年美国经常项目收支累计逆差达到15635亿美元,国际储备仅减少580亿美元,而同时资本项目和遗漏项目的净流入达15056亿美元,从而使美国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美国长期保持巨额经常项目逆差的基本条件就是动用全球约2/3的净储蓄。可见美国由于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所获取的铸币税是十分惊人的。
能够分享铸币税也是多年来欧元区国家以及日本不遗余力地推动欧元和日元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如果人民币成为区域性货币,那么也将能分享铸币税的收益。钟伟对人民币区域化后的铸币税收入也做出了估算,即到2010年为152.8亿美元,2015年约为224.6亿美元,2020年约为300.2亿美元。
国际化并非无代价
同美国综合实力在全球处于主导地位一样,在当前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也处于主导地位,而欧元、日元、英镑等则是重要的国际性货币,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也将是世界货币体系逐步改变的过程。赵锡军就认为,人民币走向区域化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结果,人民币最终能否成为国际性货币也将取决于中国经济实力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张明则认为。中国政府将会很小心谨慎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且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人民币外流的规模不会很大。所以,从全球范围来看,人民币在短期内挤占美元、欧元、日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份额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人民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已被看作硬通货,比如菲律宾就已经表示要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一种,这样如果这些国家储备总额不变的话,其他货币在这些国家的储备份额必然会有所下降。
考虑到这些因素,人民币的国际化显然不会一帆风顺。所以,张明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顺应市场需求去推进,而不要强求。在此过程中,人民币虽会保持长期升值的趋势,但短期汇率风险难以避免。虽然如此,但现在境外对人民币的区域化有明显需求,如中韩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就表明韩国需要输入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不必考虑汇市的短期压力,而应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推进人民币区域化。
但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并不是无代价、无风险的。钟伟就曾指出,一旦人民币成为区域性货币,那么有关人民币的宏观金融政策就不再是独立的国家经济政策,而要综合考虑区域内其它国家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带有“区域政策”色彩。
而人民币国际化后必须面对汇率风险,张明对此解释说,在人民币流出之后,境外机构持有大量人民币后,就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集中抛售人民币而购入美元以赚取收益,这样将会导致人民币有贬值风险,进而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巨幅波动。事实上,1997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就是这样发生的,它给这些国家造成的损伤至今犹存。而目前人民币的远期市场都在香港特区和新加坡,境外机构完全可以利用人民币现货市场和远期市场的联动进行炒作赚钱,最终将会使中国受损。
国际化需要排除障碍
尽管赵锡军表示,学界长时间以来就在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因此对当下国务院的决定并不感到意外,但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显然还有着太多的障碍需要排除。
赵锡军和张明都认为,中国政府现在还没有完全开放资本账户的管制,许多资本项下的境内外资本流动还受到严格的管制,而且人民币也不是自由兑换货币,这就与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其向外流出相矛盾。因此,要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政府就必须放松自己的资本管理政策。
但张明同时也强调,在目前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放松资本管理的速度太快,也容易产生一定的风险。如在资本管制贸然放松的情况下,以前大量涌入的国际热钱就有可能会大规模撤出,从而造成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境外的居民、企业或政府将持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币,但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这些境外人民币显然缺乏可投资的产品,因而将不愿长期持有人民币。因此,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就需要向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品,如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股票等。这样,国内金融市场就要在目前向QFII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境外其他投资者开放。同时,还要允许境外的投资机构或企业来中国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等。
同时,人民币要成为区域化、国际化的货币,就需在境外有人民币的离岸清中心。其实,现在香港一直在争取做人民币的离岸清算中心,钟伟甚至认为香港事实上已经是人民币的离岸清算中心。事实上,大陆居民通过各种途径每年都会给香港带去大量人民币,相关的估算数据显示,每年在内地和香港之间的人民币流量为188亿元,稳定在香港的存量约为250亿元。但是,由于香港的商业银行只有吸收人民币存款的功能,而不能发放人民币贷款,所以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就缺乏有效回流的机制,从而不利于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量。
张明进一步分析,要成为人民币的离岸清算中心,第一要有比较良好的市场基础设施,包括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完善的法律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的公正性,第二要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市场参与者和相关的人才,第三要有充分的人民币和外币的供应,这些条件香港都已具备。但是,因为人民币并不是完全可兑换货币,因此香港要成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就需要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有较充分的沟通,有定期的信息交换和合作机制。所有这些条件,香港都具有其他国家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香港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官方认可与支持的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
此外,赵锡军也指出,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要成为境外投资者长期持有的货币,就需要有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工具,需要有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
国际化路径
赵锡军指出,目前一种货币国际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元的国际化之路,另一种是欧元的国际化之路,这两种模式对人民币的国际化都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初期,需维持人民币汇率一定程度的稳定,这样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条件。
当西方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依旧无望之时,新兴市场被寄予厚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东盟表现将格外抢镜。
2013年时逢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借这股强劲的东盟之风,在2015年东盟经济体成立之前,加筑人民币区域化的“东南亚链条”。
“”首站
如同四月的天气,新加坡的人民币业务正逐渐升温。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担任人民币清算行,新加坡可不再依赖于中银香港或内地的往来银行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这一“通行令”使新加坡成为中国以外第一个拥有人民币清算行的区域金融中心,也使其朝着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目标又迈进一步。
一直以来,伦敦对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一头衔虎视眈眈。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分析师全德健表示,伦敦非常希望成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这次可以说是被新加坡抢到了“头香”。
新加坡是亚洲第二、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也是亚洲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主要交易市场,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新加坡吸收的人民币存款规模仅次于中国内地和香港。
拥有人民币清算行后,新加坡将可在不断扩张的人民币计价交易及金融产品市场上,更积极地与香港展开竞争。业界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竞争有利于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
作为东盟的重要门户,新加坡对东盟国家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把财务、运营中心设在新加坡,他们与中国之间密切的贸易投资关系,使得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民币流入东南亚。
此前早有外媒称,新加坡或助人民币“东盟化”。全德健认为,此次人民币清算行落户新加坡,给新加坡的商业银行和商家带来了便利,节约了交易成本,可吸引更多企业、商家使用人民币结算。新加坡将起到人民币流动的枢纽作用,对于人民币区域化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
从区域到全球,是任何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而东南亚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站。
“货币锚”
“IT精英”谢立新早年以“特殊人才”的身份,从广州移居香港,由于工作原因经常穿梭于香港、曼谷、广州等地,“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认可度很广”他说。
在广西大学东盟研究所副所长范祚军看来,人民币有潜力成为东南亚地区的“货币锚”。
范祚军指出,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避免美元币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更多选择人民币进行结算。
人民币的“稳定”形象以及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使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的流通初具规模。目前,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成为继美元之后的第二大重要货币,在缅甸、老挝、柬埔寨更是成为事实上的民间流通货币。
谢立新介绍,遍布泰国街头的ATM,基本都能用中国的银联卡提取泰铢,还有中文界面。“只不过银行要通过国际结算网络,汇率很不划算。”此外,商场的很多柜台可以受理中国银联卡,曼谷一家有名的连锁货币兑换所还特地开设了人民币兑换窗口。
如今,中国游客携带大量美元现金出行东南亚的现象已不多见,新加坡的一些珠宝店甚至欢迎顾客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还别出心裁地在橱窗里贴出一张百元人民币来吸引中国消费者。
东南亚的一些企业、商家逐渐认识到,在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结算中使用美元已经越来越不划算,汇率损失很大,导致成本增加。
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超2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109亿元。此外,本币互换规模及数量也在不断扩大,自启动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以来,已与1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帆表示,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人民币仍然有20%的预期升值空间。只要升值空间存在,周边经济体就会乐意持有人民币。他预计,人民币将率先在东南亚范围内畅通无阻。
日元梦断东南亚
未来3年,人民币将迎来“突破式”发展的历史机遇。
泰国商务部前部长谢杰奎认为,人民币欲加快走向东南亚,关键是在突破东南亚国家“个体障碍”的同时,加快突破“集体障碍”,在2014年之前实现与东盟所有国家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并持续扩大规模,进而到2015年东盟经济体成立时,作为储备货币纳入其中,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东南亚链条”。
到目前为止,越南是最不愿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东南亚国家,菲律宾也算是比较难啃的一根骨头。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如果以“中国”名义直接注资或入股越南、菲律宾等国的银行和资源型企业,很可能刺激到这些国家内部的敏感神经。
想当年,日元国际化的努力就没能使其跨越东南亚这道"门槛"。在1997年那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中,日本本来有机会稳定日元汇率,但选择了逃避,致使日元国际化最重要的东南亚市场彻底丧失了信心。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评价日本这一行为时表示,日本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好的角色,日本将东南亚的资金全部抽回,同时还伴随严重的日元贬值,当时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做法是群起而攻之的。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部分国家就已经开始放弃盯住日元而随美元浮动的做法,转向了浮动汇率制。
中国应充分吸取日元国际化夭折的教训,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巨额外汇储备、稳定的币值以及东盟国家所依赖和向往的巨大市场,加快对东南亚国家的突破。
美国的“阻击”
毫无疑问,人民币区域化首先触碰的就是强大对手美元的利益。
自2009年人民币加快国际化进程以来,美国已经采取多种手段,力图弱化、淡化以及遏制人民币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使其不能上升为全球通用的储备货币。
美国多次在不同场合释放“人民币升值”和“购买东盟”的言论,妖化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扩张效应。
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表示,基于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强大的采购能力,有必要提醒美国在东南亚的盟友高度警惕,中国将利用人民币在当地的影响力,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性采购。
尽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希望与中国加大本币互换量,但美国多次向东南亚央行、储备银行发出“谨慎从事”的信号。
2010年以来,包括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皇家壳牌集团、日本三井等多国石油公司均被要求,在与东南亚国家进行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结算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美元或日元作为结算单位。2011年以来,这一结算要求延伸至橡胶、棕榈油等东盟国家的优势产品中。
不难看出,美元对人民币的抵制不会单纯地从金融领域着手,而是从原料端、供应链及结算手段等进行多方施压。
此外,美国试图利用其“影子货币”——日元来遏制人民币的强势崛起。在美国的“担保”下,日本已采取资金注入的方式与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开展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美国持续不断地对越南进行经济、政治“投资”,包括对其注入外汇储备帮助其渡过通胀难关,都是为了绑定越南作为美国的“金融同盟”,构成人民币东南亚行程中的“短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在2014年下半年甚至更早,东盟经济体就将确定其储备货币或结算货币的选择范围,以及不同币种之间的比例。
人民币的加入并提高相应比重,更利于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巨大市场作用。但美国的战略构想是,参与到东盟经济体中,给人民币留出极小的空间。东盟金融界高层甚至被游说:“人民币即将崩盘,宁可用黄金结算也不能给人民币留下作为储备货币的空间。”
领衔“优势国家”
为了阻挠人民币挺进东南亚,美国人可谓煞费苦心。
“面对美国高调地‘重返亚洲’,以及企图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离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日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需理性应对东南亚国家经济领域的‘亲美化’现象,并在金融领域采取‘去美元化’战略,见招拆招。”范祚军提醒说。
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都是热衷于推动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的国家,中国应支持这些核心的“优势国家”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
对于像越南这种“难啃的骨头”,中国可以采取“欲擒故纵”的战术,加快与越南周边的缅甸、老挝、柬埔寨签订本币互换协议,形成强大的“围攻”之势,迫使越南在未来接受人民币结算。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橡胶进口国,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80%以上的橡胶被中国所采购,中国连续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棕油客户。“因此,中国完全可以将庞大的需求作为博弈的砝码,要求供应商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削弱美元在东南亚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交易权。”印尼橡胶协会执行主任TJIA ERWIN TUNAS这样建议。
同时,中国应加快建设中国银行业在东盟的分支机构,畅通人民币结算渠道,注重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这部分企业虽然块头小,但是数量多,在东南亚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在增加当地就业率、刺激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毛细血管”的作用。
以这种民间认可度“倒逼”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的全面认可,不失为一计良策。
此外,由于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尚未走出泥潭,未来几年将是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并购重组的关键时期。中国不仅要参与,还要“领衔”,布局中国-东盟银行,吸引有实力的东盟国家进驻其中,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形成强大的融资能力,赢得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的认可。
深海有浪
当今的金融世界并不太平,问题太多,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现实诉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由单一的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储备货币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多元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储备货币和国际金融体系都将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人民币区域化有利于整个东南亚地区摆脱美元贬值的不利影响,从而摆脱由美元霸权造成的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但同时,随着区域化的推进,相应的“防火墙”体系也要加速树起,以应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风险。
范祚军分析称,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尚未纳入到正规的金融服务体系,出境、回流大都通过“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进行,这不仅增加了人民币“体外”循环给交易者带来的风险,也不利于中国获得人民币境外供给和需求的准确信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陈道富指出,应将人民币区域化与我国宏观调控能力、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相结合,避免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后,对国内政策的倒逼,切忌在对“转轨”复杂性把握不大、看不清情况下的“试一试”。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失衡状况,而且还将减少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增强中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其次,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可以获得铸币税的收入,这意味着以发行纸币换取境外持币者的资源,从而减少了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第三,人民币国际化可减少中国对美元等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有助于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从而缓解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第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减少企业的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产生风险。
一是宏观调控的难度将加大。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将会有大量的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这就有可能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二是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的难度将增大。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使中国金融市场、经济体系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变大。另外,人民币国际化还面临诸多的挑战。比如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金融衍生产品比较匮乏,以及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尚未实现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尽管如此,人民币国际化从整体上讲,是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可行性路径
立足亚洲,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首先,提高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质量。我国出口产品的替代性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竞争力不强。其次,将地摊银行等“民间银行”纳入正轨结算体系,规范人民币的流通渠道。地摊银行等非法机构根据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和周边国家货币对美元现钞的比价,算出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交叉汇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浮动,经营灵活,实力雄厚,实际上成为了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市场汇率的制定者。将地摊银行规范化、合法化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必要措施。
大力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在货币供给与需求上需要人民币资产池的支持,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使人民币持有者能够自由兑换外币,同时也可满足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对冲风险的平台,从而增强了人民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第二,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资本项目开放前,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完善有利于提前释放资本自由化的风险,获得对资本自由化的管理经验。第三,国内企业可以藉此拓宽融资渠道,有助于提高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贸易比重。第四,有利于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定价权的回归。
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远及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和智利的中央银行均把人民币作为他们的外汇储备,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世界各地设立了24家机构,用于兑换人民币与当地货币。
本文将带您前瞻这一趋势。
美好的前景
相对美联储(Fed)对美元以及欧洲央行(ECB)对欧元的管理,市场对中国政府管理人民币的能力寄予了更大的信心和信任。虽然在很多人眼中,中国市场缺乏透明度、政府缺乏灵活性、法治不健全,但这些问题对人民币在市场上的被接纳度影响甚微。真正有影响的是市场对风险和回报的看法。此外,美国的政府部分关门事件正在尽其所能让世界相信,美元存在很大风险。
追溯历史,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英镑是主要储备货币,随后,美元在“二战”之后替代了英镑的位置。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民币也显示出这样的趋势。根据最新的世贸组织数据,中国在所有产品出口中占据了10.4%的份额,在进口中占了9.4%。而美国出口数字为8%,进口为12.3%。
中国的人口约为美国的b24倍,经济规模仅为美国的1/2,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与美国相当。而且,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有应对的办法。中国的投资规模超出了很多观察人士所认为的合适的水平,但中国的西部地区仍比非洲的大部分地区更加贫穷,中国的人均资本存量以及基础设施占有量也依然处于低位。中国的劳动力队伍已不再年轻—但一个3.4亿老年人在公园里安静地打打太极的社会,远比拥有同样数量就业前景堪忧的年轻人的社会更加稳定。没错,发展中国家存在“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但所有找到了适当措施避开这一陷阱的国家,都拥有和今日中国极为近似的特点。
198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稳步地拉动世界经济中心从伦敦以西向地中海以东转移。在这一过程中,伦敦值得信赖的市场地位,以及知识和文化中心、学习和高等教育要塞的重要位置,并未受到影响。但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点的转移,人民币尚未成为全球外汇市场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实属反常;要求人民币成为一种重要国际货币的呼声很高。
中国政府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它对让伦敦成为人民币全球交易中心的构想表示欢迎,还在上海设立了自由贸易区,海外金融机构在区内可按照自由的国际规则运作。
存在的问题
但是,人民币还不是储蓄货币,持有人民币储蓄的中央银行仍占少数。
根据最近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字统计,62%的官方储蓄货币仍然是美元,不到3%把人民币储蓄归于其他货币一类。中国人民银行互换额度是象征性的,几乎没有被使用。
而且,尽管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只有约十分之一的中国公司与国外企业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政府在对外使用人民币上有很多限制。
虽然中国近年来已经加快脚步来放宽这些限制,但他们还是处于初步阶段。目前,英国的金融机构可能能够在中国证券投资高达800亿元(82亿英镑),但是这只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市值的一小部分。
同时,在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之前需要发生什么?这还需要发生资本账户自由化,这将会允许中国人可以随时进行海外投资。如果有更多的贸易以人民币结算,那么中央银行将会希望持有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以防止突然的汇率变动。但是,中央银行需要他们的储蓄资产是流动性强的,可以很快以合理价格出售。中国需要运作大量的经常账户赤字,来创造一个深层的流动金融市场。十五年来,中国的经常账户只在2001年的第二季度留下过一个赤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