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竞赛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3: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专业技能竞赛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专业技能竞赛

篇(1)

参加一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会给职业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受到深入、持久的影响,在备赛的时间里,职业学校的各项工作基本都会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开展,学校的相关方面也都受到影响。它能够吸引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忘我地、夜以继日地接受训练,积极备战,满怀信心地参加比赛;能够促使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忘我地备战;能够引起各级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认真组织和举办;能够让企业深入地了解职业学校、了解学生,并主动赞助职业技能大赛、深度参与“校企合作”,主动与职业学校“校企合一”和参与“教学做一体化”研究。

一、学校园林专业开展技能竞赛的困境

学校园林专业学生也曾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08年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插花比赛荣获一等奖;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园林植物修剪比赛获一等奖1人、优秀奖2人等。进行专业技能竞赛是展示学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和技能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但由于受参与学校个数、专业人数影响,各级技能比赛无法常态化。与其他专业学生技能竞赛相比,一是自治区、市级教育部门组织园林专业学生技能比赛不常态。主要原因是整个广西和各市有此专业的中职学校不多,横向举行此专业比赛难。如电子、机械、计算机类等专业单在桂林市就有许多中职学校设立,而园林专业在桂林市内除本校和农业学校有,广西农业学校又直属区级管,其基本上不参加本市内组织的各项比赛。二是学校对学生技能竞赛重视度不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次数少,师生参加积极性不高,参加人数少。三是通过竞赛,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参加比赛的学生技能水平不太高,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比较差。总体来说,整个专业教学中缺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专业办学生机和活力不足。另外,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企业不了解学生技能情况,因而对学生就业需求积极性不高。首先是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其次是企业与学校缺少交流平台,虽然企业也接收学校的学生与教师到单位实习,每年12月初学校园林专业学生会到企业进行短暂的实习,但企业担心工作的质和量可能会受影响,所以只会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粗造的体力活动,甚至有些企业还害怕学生因技术不熟练带来麻烦,担心轻则损坏机器设备,重则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所以许多园林、花卉公司对园林专业职业教育态度冷漠,表现出不支持也不热心,更不太欢迎学生实习,使学生实习比较困难,更不用说企业还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制订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或者提供一些实习设备等。上述问题急需解决。唯有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让企业走进校园,走校企合作之路开展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才能提高专业的办学生机和活力,让企业更好地了解专业技能教学,了解学生,从而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解决方案

构建出一套基于校企合作的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园林专业技能比赛中的作用,自觉联合园林相关行业、花卉类企业举办技能竞赛,积极推行学校与企业合作,用企业的最新标准来引领并制定技能竞赛的标准,制定园林专业的教学与园林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一种科学规范的竞赛机制。三、对策

(一)建立校企合作、行业参与制度

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从领导的专业管理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开始,引导园林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指导学校进行园林专业设置和相关课程改革,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为建设学生实习渠道出谋划策,在教师技能培养和学生技能竞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技能大赛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积极联合园林行业、企业举办园林专业技能大赛。要用园林行业的标准引领专业技能竞赛的标准,积极引进园林行业的最新设备和技术,来支持、服务园林专业技能大赛,最终使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聘请园林行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技能大赛评判。鼓励园林类的企业在竞赛现场进行招聘,学校积极推荐选手优先就业。竞赛结束后,学校工种鉴定部门积极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联系,努力使获奖学生直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将专业技能竞赛纳入常规教学工作,并努力拓宽范畴

深入调查了解园林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现状以及他们参加技能竞赛的需求情况,分析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切入点,积累研究个案,并在此基础上交流、碰撞,不断实践、反思。开展园林专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提升园林专业师生的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园林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园林专业技能大赛必须实现由少数专业师生参与转向全体师生参与,努力做到覆盖全校园林专业的每位学生和每位教师,覆盖全区每所设有园林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努力做到竞赛中“园林专业技能全部覆盖,园林专业师生全员参与”,最终做到使园林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园林专业技能大赛,并力争取得最好成绩。要想把一个专业技能比赛举办出如此成效,我们必须把园林专业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转向常态性工作,把技能大赛作为一项重要常规工作。不仅要办起来,要办好,而且要常抓不懈。努力拓宽专业技能竞赛的范围,从个体到集体,延伸到社会服务,增强专业技能竞赛在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

(三)制订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竞赛方案

园林专业竞赛内容的建设要科学规范,竞赛规则的制定要公平公正。研究“园林专业技能竞赛”的细化标准,制订园林专业竞赛的实施方案;制定技能竞赛的评判标准时,既要突出园林专业教学环节的重点,符合园林行业生产实际,又便于在技能竞赛中操作执行,有利于专业竞赛选手的选拔。要求所有竞赛裁判员严格按照技能竞赛裁判和评分细则,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秉公办事,公正严明地选出优秀选手。在具体操作技能竞赛内容上,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园林植物、插花、盆景制作、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选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技能要求,实现不同的目标,形成不同的专业技能竞赛方案。通过课堂教学——生产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的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从而使技能需求内化为专业情感,并自觉落实于技能操作行动上,激发学生职业情操和意识,落实他们的自主行为。能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渠道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把握“技能培养”载体,抓好教与学环节

从教学方面,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园林专业技能讲座;二是在课堂教学、生产实践教学环节中,学校做到“赛普结合,赛教结合,赛改结合”。做到技能竞赛基于全体学生,避免走入“精英教育误区”,结合学校园林专业特点,开展技能竞赛。同时,做到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相结合,使“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技术应用与创新——专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的相辅相成关系,实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完成各项教学生产任务。善于做中学,实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对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养。一是引导学生多看园林专业相关书籍,多看现场绿化设计(城市绿化、公园、小区等)艺术,多看相关园林网站,了解园林行业最新动态。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内涵和品位。二是要求学生多练多做多总结,不同园林景观有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施工方法,积累经验,夯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较快提高动手能力和实地操作能力。三是教育学生吃苦耐劳,指导团队协作。园林专业学生必须结合园林工地进行实践,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五)形成赛满校园活力四射的文化氛围

树立“赛文结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活动观,主动承办和参加园林专业各级技能竞赛。使技能竞赛活动富有挑战性,容易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人人参与,你追我赶,超越自我的一种行为文化。让它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成为一种校园竞赛文化。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分校级、市级、区级、国家级农林类的四级赛事。校级竞赛中做到调动园林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市以上级的选手选拔时要保障科学性,平时对选手培训工作要做到长期性、长效性。大赛指导教师要相对稳定,要让指导教师安心做好指导工作,简化他们的课时申报。校园内通过宣传栏、广播站高效地宣传报道,及时兑现参赛的奖励等。为那些通过层层选拔优选出来的学生提供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发展的平台。

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之国际贸易专业成为我国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目前,我国七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该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宏微观经济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是理论性较强,虽然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已经逐步被引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课时较少,内容设置不合理,不能及时反映国际贸易新动态等问题。而案例教学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不能了解最新的实际案例情况,所以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还是不强,对专业课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学习效果也就不太理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的原理,成为处理实际业务的外贸人才,我们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专业技能大赛就是改善这一情况的有效途径。

2专业技能大赛对本专业的有利影响

21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技能竞赛一般都设置有奖项,并颁发有相应的证书,对学生毕业时找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加分项,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先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举办的首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在省级各高校比赛的决赛中设置有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相应的有安徽省教育厅盖章的证书,这对参与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进而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更认真主动地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22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国际贸易是一项涉外经济活动,就业涉及众多经济部门,因此具有线长、面广、风险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从事这类工作也就需要学生掌握对外谈判、国际结算方式、国际贸易术语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联系密切,通过比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例如安徽省首届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初赛是校园选拔赛,主要通过校园商品交易会和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还需熟悉进出口采用哪种贸易术语对己方比较有利;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哪种更为安全可行等专业的理论知识。

23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国际贸易需要和银行、外经贸部门、海关、商检部门、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诸多部门和企业打交道,尤其对外谈判的时候还涉及法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因此,从事这类工作还需要学生具有团体合作意识。专业技能大赛一般通过团体赛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默契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例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规定参赛小组一组7~10人,参加省级决赛前要提交一份国际贸易参展商业策划书,决赛时是15分钟的产品会,这些都需要每个小组成员贡献出一分力量,相互之间还要衔接流畅,否则就会给整个小组表现带来不利影响。

24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但是目前高校教师的育人功能远远低于社会和学生所要求的水平。据调查,在高等学校,除了上课外,80%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而在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讲台似乎成了阻碍师生交流的鸿沟,师生关系薄弱。班级同学之间接触则主要是课堂上,课下沟通机会少。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还能加强不同高校之间师生相互交流学习,从而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25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就业机会

专业技能大赛往往会得到一些优秀企业的重视,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的评委除了一部分是国贸专业的优秀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外贸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这个比赛让更多人了解本企业,也可以为企业选拔优秀的储备人才。对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自己精彩的表现选择自己心仪的企业去实习或工作。尤其对于位于非一线城市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

3改善专业技能大赛的建议

31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当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广泛趋同,与国际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特点差距较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企业和机构人员培训等实践教学的形式。因此,专业技能竞赛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对外贸型人才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竞赛内容。

32扩大竞赛规模、种类

就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来说,目前还只是省级比赛,类似有意义的比赛应进一步扩大比赛规模,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而且通过省级之间的比赛,能加强省级之间高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此外,比赛种类可以多样化,与国贸专业课程紧密相连,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各科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33竞赛内容多样化

优秀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掌握外?Q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高的素养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因为外贸工作需要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国家公民的形象,所以竞赛内容除了与专业课联系密切外,还应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例如可以在比赛最后环节设置一个5分钟左右的提问环节,评委可以提出相应问题,由学生灵活应答。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也能够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3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在专业技能比赛中,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团队小组的整体水平,指导老师只有掌握了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到最新的国际贸易动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可以请企业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给指导老师做集中培训或者组织指导老师到企业中去学习来实现。

35注重学生的年级性

篇(3)

近年来人们对饮食营养的关注越来越强烈,随之而起的烹饪专业也开始是很多学生在择业中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近年来的烹饪专业开始越来越受欢迎。烹饪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在实践技能上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对五年制的烹饪专业都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导向,积极培育可以适应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当下的高职院校中对烹饪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同时,在教师的资源上都配备了在行业中声望和技术都在顶端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交流;在理论教学上也未松懈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烹饪专业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技能竞赛成为人才的认证标准

在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中,高职院校经常带着学生到全国各地参加竞赛,而在这些竞赛中大多都是一些面对全国餐饮界以及各大学校的技能竞赛,在竞赛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烹饪高手,而且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的烹饪水平,还可以通过在竞技中互相的交流借鉴,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烹饪比赛中还有餐饮界的专业的厨师和评审来担任比赛的评委,在比赛的过程中评委们提出的宝贵意见都使学生很好的正视自己的能力,以及提升自己不足之处的有效途径。

在技能竞赛中,学生不仅仅可以获得经验上的提高,还可以让更多人见证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些技术能力非常好的学生,通过烹饪技能竞赛除了在证明自己实力的同时获得荣誉,还能让更多地人来肯定自己。对于学生日后走出校园、参与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将会是自己能力的一个认证标准。

技能竞赛高要求成为教学标准

在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过程中,其考量的标准通常都是比较严格的,所以在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都开始借鉴技能竞赛中的高标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要求,力求培养出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行业中的市场现状进行考量,只有掌握好市场的动态,才能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出可以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在烹饪业中聚集的人才越来越多,所以要想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一定的风格特点,在技能竞技中不仅仅需要的是高超的技能、娴熟的理论,同时个人的风格特点也是为自己加分的一个特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院校在对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产学研为载体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基地的建设中也得到很高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培养一流的厨师,同时还要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升级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单纯的培养拥有高技能的厨师,同时还要向中、高层的管理者迈进。

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中,对烹饪技能的考核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烹饪技能的教学就会不知不觉地向着技能竞赛的高要求看齐。在烹饪技能教学的过程中,烹饪技能的提升与实践教学、经验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对烹饪技术进行提升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同时还要不断地积累烹饪经验。

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得考虑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烹饪技能教学中的决定性的力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教师技能的提升,对烹饪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院校的师资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都一直贯彻教育部门的意见,高职院校的烹饪专业的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都要有严格的考核,同时也对教师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培养计划,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继续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有教师自身的烹饪技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加完善的教学,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越的教学条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烹饪技能。

课程体系的完善 为了满足当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育更加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学院以培育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对于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

对于烹饪教学,其对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相比其他的教学课程来说,占据的比重比较多,实践课程中主要包括了公共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综合技能实践课程等等,除此之外,实践课程中还包括学院定期举行的专业技能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一些社区义务服务、工作实习等。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相关社团活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

烹饪教学中实践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看轻理论知识的学习,烹饪技能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烹饪专业的教学中对理论教学的要求非常高。高职院校中的理论教学体系中不仅仅是专业理论课程,还有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理论课程的设定,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以及计算机文化基础等都是提升自身素质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中对于国内外的烹饪技术的学习也是非常丰富的,这为学生技能的提升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烹饪专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烹饪教学中的实践意义是非常鲜明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投入的精力是非常多的,不仅仅设计了各种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转化成实践能力,同时也开始尝试比较系统的实习模式,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创建实习基地,满足在教学中对实践技能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一种更加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交流 随着当下经济的全球化,烹饪专业的国界界定也开始越来越模糊,因此对于学生的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局限在国内的美食行业,还要放眼于国际。所以,在烹饪的教学中,加强国际上的交流对学生眼界的扩展、技能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交流而相互借鉴的经验、查缺补漏,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正视烹饪专业。

技能竞赛成绩为学生就业奠基

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为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经验,同时还有荣誉。高职院校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烹饪技能竞赛,以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的兴趣,通过竞技竞赛过程中激烈的比拼,可以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烹饪技能提高更快。

从近年来的案例来看,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带来的福利还表现在了学生就业环节,参与过竞赛、同时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明显要比一般的学生来的更加轻松,待遇也较高。因此专业技能竞赛带来的积极影响是非常可观的,而这种以实践技能为主的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金晓阳,何宏.烹饪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培养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7(4).

篇(4)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入,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严重,缺乏针对性、全面性,教学方法单一落后,难以真正意义上调动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为了引导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会计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规范的深度对接,促使学校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展示会计基本技能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展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果,教育部于2011 年首次将“中职会计技能大赛”列入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项目。在技能大赛的导向下既能优化中职会计教学,转变中职会计教学理念,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又能完善学生综合知识和技能应用水平。笔者下面就如何充分挖掘会计技能竞赛的合理成分,增强中职会计教学效果,谈谈一点看法。

一、传统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流于形式,与实际脱节严重

中职学校设置会计专业课程时,忽视了自身的实际,盲目跟随大学专业设置,以致于出现所设置的课程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性;理论课程和技能操作课程比例设置不合理;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训力度不足等问题。

(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忽视技能训练

目前,中职学校开展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时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完全属于被动式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会计技能教学部分不够重视,对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点钞、传票翻打等实训课程大多只是随堂练习,电算会计实训也与职业要求有较大差距,实训效果不尽人意。

(三)教学质量考评制度不健全

目前对中职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专业课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专业课课程完成情况如何,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都没有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二、技能竞赛对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的导向作用

中职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对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转变中职会计教学理念、强化中职会计学生职业意识、规范中职专业技能教学方法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念得以更新,促进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会计技能竞赛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体现了社会各行业最新的对会计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对中职会计教学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在技能竞赛反拨效应的带动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通过辅导学生参加竞赛也能够结合大赛的参赛要求和参赛经验完善教学计划。

(二)促进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的有效衔接,实现实践式教学

中职会计专业技能竞赛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与企业实践的有效衔接,这一特点能够起到规范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行为及方法的作用,教师在会计技能知识教学过程中将中职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中涉及到的技术标准全面贯穿其中,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还可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性,从而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实践式教学的效率。

(三)增强了中职学生职业意识,明确自身职业方向

通过参加会计专业技能竞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接近企业要求的环境里进行技能的比拼,大大增加了技能学习的实际应用效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技能操作上的规范,对学生正确认识企业技能要求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升。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尽早进行入职体验,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更加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以赛辅教,优化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策略

通过会计技能竞赛,能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建设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促进会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因此将技能竞赛与会计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有利于探索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加快综合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

(一)优化课程设置,推动教学内容的整合

专业技能竞赛特别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其赛项是经过广泛调查、分析并听取各行业、企业部门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基础上充分论证而设置的,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学校应根据技能大赛项目的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及评价标准,参照职业标准,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适时调整会计专业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践技能的难易程度,推动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改革。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各个学科的交叉运用,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严格按照职业活动的程序、内容和规范来完成实训操作。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篇(5)

一、我区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学科技能竞赛概况

(一)中职学校财经类学科技能竞赛开展情况

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是面向财经类中职学生的群众性活动,旨在结合财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系列化活动。

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是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的竞赛,主要项目分为三大类:手工操作类、理论知识类、综合实践类,2010年纳入比赛的会计、金融事务两个专业,共有6个大项目,9个小项目(2011年比赛项目有所调整),参赛代表队41个,参加学生共439人次,获奖人数266人。随着竞赛的发展,无论在竞赛的内涵上,还是在竞赛的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竞赛激励了学生学习财经知识、苦练技能的积极性,鼓励了学生踊跃参加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二)财经专业技能竞赛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的热情

两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会财经类会计、金融事务专业培训及竞赛。竞赛机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技能实践热情,也同时焕发了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如模拟股市竞赛,引发了学生自觉钻研证券知识,在我校掀起一股投资热。

2.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

技能竞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和指导教师团队,全国名师、全区名师带动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我校教师还将科研和培训指导学生结合起来,编写出版了21世纪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实验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

因为竞赛的需要,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率以及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推动了中职学校实验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新的专业技术、新的实验设备从比赛引入到教学,使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通过指导竞赛也促进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科竞赛与技能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如会计综合技能比赛使用用友8.72软件为竞赛软件,很多学校原来没开设相关课程或软件版本过时,通过参加比赛都进行了相应课程改革。

4.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技能竞赛活动本身是一种群众性活动,它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必须形成良好互动。学生培养了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精神的巨大凝聚力,同时也提高了创新能力。如会计沙盘比赛,团队的取胜,完全取决于集体的智慧。

5.开拓视野,展开招生就业平台

学生们通过学术竞争和交流,既可以加强专业基础,又可以开拓知识视野,通过大赛和相关技能竞赛的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选择性和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也打开了学生就业的出路,竞赛结束,就有多家企业到我校点名要录用参赛学生。

6.提升中职学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在技能竞赛活动中,搭建了经贸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平台,师生通过同台竞技,营造出一种良性竞争局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途径,特别是通过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学术上的沟通和了解,提高了教学水平,对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三)竞赛存在的问题

1.竞赛受众面小,受益学生少

很多中职学校往往将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视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为了追逐竞赛成绩,许多学校专走捷径,往往只在竞赛前选择少数尖子学生,专门开小灶、进行集中培训,而对广大非参赛学生,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丝毫未受竞赛得益,这是与竞赛目的相违背的。

2.竞赛目的不明确,赛前准备仓促

很多中职学校参赛是抱着参观学习的目的而来,学校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赛前准备仓促,临时购买新设备、新软件应付比赛,有些学生甚至比赛前两周才进行训练,导致比赛成绩差距过大,比赛效果不能充分显现。

3.竞赛监督人员培训不到位,赛中容易出现问题

在比赛过程中,由于竞赛组委会监督人员培训不到位,赛中出现问题,导致重赛现象发生。

4.没能与相关职能认证部门取得统一,达不到预定效果

按全区比赛的精神,比赛结束将发给参赛获奖选手职业资格证书,但财经类证书的取得有一定的特殊性,竞赛组委会没能与相关职能认证部门取得统一,为学生办理相关证书,达不到预定效果。

二、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中职学校开设的财经专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成熟专业之一,但是财经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财经专业的课程虽然操作性较强,但仍需要教师讲授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设置有效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在各专业课中增加了实践技能的教学要求,但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少真实的实践环境,模拟软件与现实差距过大

目前的会计、金融教学内容很多时候还局限于理论的讲授,对于一些操作性极强的内容,如财务管理、投资理财、保险实务等仅仅靠教师用一些文字、图片、幻灯片向学生讲授流程和步骤,学生不能体验到经营过程中竞争的激烈与收获的快乐,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学校购置了模拟实训软件,想借此模拟实践环境,使学生熟悉整个业务流程。但这些模拟软件设计都有时效性和过于机械,让学生按照预定好的步骤进行操作,方法单一、内容简单,试题不能及时更新,实训环节跟企业的实际运作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凭这样的模拟软件是无法实现的。

(二)缺乏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教师培训深造机会少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专业课的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教师,很多在任教师都是从经贸类大学毕业来的,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培训,使得他们只能穷于应付书本教学,无法更深层次地讲授,使学生容易接受。另外,由于专业课程较多,青年老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或进一步地深造,或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教师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没有机会得到提高和运用,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就无法得到突破。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应试思想严重

中职教育学制短,目前又执行2+1模式,学生在校二年要完成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而且根据规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职业资格证,作为证明学生能力的指标,要求双证才能毕业。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虽然与财经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比较多,但这类资格考试大部分考的是理论知识,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如:银行从业资格证,基本上考的都是理论,对中职学生而言,难度过大。

(四)实践考核体系不合理,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些实训课程的教学与评价,没有标准可循,教师随意性较大,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一方面,教师容易忽视实际业务处理能力的评价,由于是模拟场所的全面考核,重评价结果,学生依照实践课程指导书,按部就班地操作,容易出现学生评价成绩好,但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低的现象,体现不出学生技能真实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财经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性教学

在连续举办了两届广西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过程中,我们在育人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更新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全面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技能竞赛意义。

(一)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不断完善提高专业技能培养水平

转变育人理念,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站在竞赛的高度、企业的角度、学生的适应度进行教学改革。但是,技能竞赛作为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不能用技能竞赛代替专业教学,但可以通过技能竞赛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用于指导以后的实践性教学。

(二)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

实践教学是培养财经专业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途径,我校重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革:职业体验、假期自我实习、校内工厂实习和专业毕业实习。在学习财经专业课初期,以作业方式要求学生在当地选择一两家企业或银行进行观察体验,以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写出体验报告;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写出调查和分析报告;在中专学习的第四个学期,设计综合项目,包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一上岗就能用;通过在学校两年的专业课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最终走上工作岗位,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进一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加大对实训室资金的投入,购置计算机网络设备、实践教学软件,委托企业开发相关财经软件,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教师提供了一个自助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三)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评价系统

中职财经课程设置必须考虑财经专业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设定一定的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如“外贸单证与函电”、“商务英语”、“房地产会计”、 “金融营销”等课程,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结合当今财经时政,编写出与教学培养目标相配套的、有显著应用性特征的技能培训教材。改革学生成绩评定体系,运用多种考核方法,多运用有效激励机制,正确评价学生成绩。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提升实践效果

财经专业应用性很广,企业的选择余地很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直接影响到学校,要培养合格的财经技能型人才,除了学校的努力外,还必须依靠企业的帮助,只有双方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与企业开展人才定制,互动设置专业课程,建立相适应的、长期的学生实习基地;聘请从事财经工作人员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每学期定期派教师、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进行岗位系统培训,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

(五)更新教师观念,建立实践教学队伍

中职学生的素质比较差,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另外,引进和吸引本专业优秀人才从事财经实践教学,建立一支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队伍,大力拓展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活动,并要求所有专业老师都要参与实践技能教学,在保证主干课程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企业调研和实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培训。

(六)开辟第二课堂,构建浓厚的校园学习环境

篇(6)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commerce professional; skill competition

0 引言

目前,电子商务已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引发了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各高职院校为迎合社会需求,也竞相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在促进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对引导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双师型”素质的提升,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存在问题

1.1 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存在问题

近年来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在许多地方被越炒越热,出现了“为赛而赛”、“应赛教育”的现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1)功利性强。一些院校为了获名次争荣誉,往往在竞赛开始前期,从学生中选出少数优秀学生进行特别训练,而其余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院校对这些学生的训练纯粹是为了应对技能大赛,最后导致他们脱离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素质教育。学校为了让本校学生在竞赛中获奖,通常都调动优秀的教学资源,直接导致其他学生的教育都被忽视,这明显违背了技能大赛开展的本意。(2)目的不正确。某些学校在专业内容的设置上,脱离了教学环节,甚至还出现学生从未学习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参加有关的技能竞赛。(3)导向性错误。有些学校往往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类的比赛,盲目地将学科和专业扩大化,丝毫没有考虑学校的师资、软件硬件设备等资源是否达到专业开设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技能竞赛只是作为一种表面形式存在,而达不到最终效果。当务之急就要是把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以竞赛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实现技能竞赛常规化管理。

1.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常规化符合教学改革需求

技能竞的赛常规化是指将技能竞赛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实施的同时兼顾完成对技能竞赛的训练,达到竞赛效果并完善院校各种管理机制,并且使所有的学生都人人参与到各项竞赛中去,充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以运营技能为主,包括营销技能、网页设计、网络店铺运营、网站推广、ERP运营技能和物流技能比赛等。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和交叉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是现代网络与现代商贸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知识和商务理论,更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创新能力。要使技能竞赛成为正常的教学内容就迫切需要研究高职院校将技能竞赛实现常规化的方法,让技能竞赛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教学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常规化方法

2.1 技能竞赛融入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实现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常规化可以试图将技能竞赛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专业的课程体系,可采用以下方法:

(1)结合技能竞赛制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领域繁多,各个领域都会涉及各种各样的职业能力,比如计算机技术岗位要求专业人员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网站推广、网络店铺运营等,以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需要具有营销和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这些基本的知识正好也与电商技能竞赛的比赛内容相吻合。因此,高校需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走访相关的电商企业、单位进行专业调研,召开学生座谈会,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并分析这些岗位能力所需要具备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修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重点要筛选和重组教学内容,结合技能竞赛中涉及到的以及校企合作的实际生产项目,形成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框架。

(2)结合技能竞赛开发体现电子商务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教学标准。在技能竞赛的参赛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参赛的得失和经验,及时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特别是要争取有更多与企业接触的机会,这样才有机会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市场更新,瞄准企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进一步了解职业需求及其变动。通过开展电商专业的调查和研究,总结调查数据结果,确定专业群定位,融合学科技能竞赛确定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模式、职业岗位,从而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确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考核项目与评价以及课程学时数,最终给出课程的体系结构。

(3)结合技能竞赛促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竞赛项目为载体选择课程内容并组织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是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设置的一大创新点,高职教育应以“工作任务”来进行组织,同时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在课程标准中融入技能竞赛主要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的名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适用专业、设计思路与理念、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的学时、课程的评价及实施建议等。

2.2 结合技能竞赛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训教学网络

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网络的构建也为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基础和条件。院校在总结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经验中,应积极探索与相关企业合作成立产学合作公司,努力扩大规模,并通过产学合作公司,探索如何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使之成为校企合作的另一有效途径。同时,继续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加紧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和拓展遍布全省各类服务行业的校外实习网络,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学生在技能竞赛中累积的经验是他们走上社会前非常宝贵的财富。

篇(7)

会计专业技能抽查等级、会计竞赛获奖情况、会计考证考证通过率,这三项指标也是衡量会计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外在影响力直接关乎专业办学声誉及口碑。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及时总结分析这三者与专业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直存在着为参加湖南省技能抽查突击训练,为技能竞赛临时盲目选拔选手、没有将考证内容融入教学内容的现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等方面没有形成专业建设与技能抽查、技能竞赛、会计考证联动互促的关系,导致进两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技能抽查压力越来越大、会计考证通过率下滑、技能竞赛获得好名次越来越难的现象。因此,构建上述四方面的联动互促关系,形成相互间的良性促进关系尤为重要。

一、会计专业技能抽查、会计竞赛、会计考证及专业建设的辩证关系

会计专业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在技能抽查、会计竞赛、会计考证方面获得好成绩,而是为了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技能管理型人才,为学生将来毕业能就业、就好业服务。但是会计技能抽查结果反映了专业教学整体平均水平,会计技能比赛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各参赛院校的专业教学最高水平,这两者的结果都要在媒体公示,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影响社会公众尤其是准备就读高职院校学生家长对高职院校专业认同度。学生在校期间能否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为家长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直接影响毕业能否持证上岗。因此会计考证通过率也成为了会计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技能抽查、会计竞赛、会计考证的成绩可以成为衡量会计专业教学水平,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专业建设的外在表现。

技能抽查、会计竞赛、会计考证的内容与会计工作岗位要求,专业教学的内容是重叠的,相符的。湖南省的技能抽查、技能竞赛及学生考证需求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专业教学、专业建设。

所以,在专业建设方面结合技能抽查、会计技能竞赛、会计考证的要求,实现四者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尤为重要。

二、构建会计专业技能抽查、会计竞赛、会计考证及专业建设联动互促关系的具体措施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财务会计、电算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大学专科层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达到初级会计师应具有的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能适应中小企业会计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技能抽查、会计技能竞赛、会计考证的内容及要求近两年,会计教研室教师在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考证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并采取了相关改革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

1.师资队伍建设

(1)组建技能抽查课程教学团队,并确定了相关课程负责人。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解技能抽查标准,对相关教师进行技能抽考。

(2)成立“会计技能抽查”指导教师团队,完全按照省技能抽查标准进行手工会计、电算会计技能抽查,并对技能抽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学生在会计技能练习中的薄弱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查漏补缺,强化训练。并将技能抽查常态化、规范化。

(3)培养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考证培训教师,要求每一位教师考试获得从业资格证,青年教师获得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职称。

(4)组建技能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实施以老带新,以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两年培养四名青年教师。

2.相关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技能竞赛题库。

(2)建设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题库各类题型共计16000题。

(3)会计技能抽查标准制定及题库建设,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技能抽查提供完整资料。

上述3个题库成为专业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课程教学内容调整

(1)将技能抽查、技能竞赛中涉及的技能点、知识点分解到《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行业比较会计》、《出纳实务》八门课程中,并在课程授课计划中标注考核技能点,在教学中务必要求每一个学生掌握技能抽查中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

(2)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增加了会计证考试内容“财务软件T3”的学习,增加了采购销售系统业务处理,并增加为期一周的实训。

(3)《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内容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高度融合。

(4)《经济法》课程内容与助理会计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一致。

4.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

(1)2013年调研分析对口招生生源情况,2014年开办对口招生班,并为其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该班大部分学生在一年级就要通过助理会计师资格证考试。力争将该班培养成为会计专业精品班,为将来培养会计技能竞赛参赛选手做准备,也为将来中高职衔接做准备。

(2)考虑学生考证需要,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由第二学期调整到第一学期,2014级对口招生班《经济法》课程由第五学期调整到第二学期。

(3)从2013年开始,增加了中型企业会计岗位必备技能及会计技能竞赛必考项目《供应链》课程。

(4)考虑工作岗位必备技能及技能抽查、技能竞赛、会计考证必考内容,增加《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

(5)增加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课时。

5.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初步实施教考分离

(1)2014年就课程教学中涉及技能抽查的内容实施教考分离,规定对技能抽查不合格的学生重修,直至考核合格为止,并以学生技能抽查的结果考核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实施奖惩措施。

(2)2014年会计专业从“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两门既是会计基础课程又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课程入手,探索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利用信息技术及考评软件实现课程期末考试教考分离。

期末考试任课教师不再出卷及阅卷,甚至可以不参与监考工作,由课程综合考试系统随机自动组卷并即时阅卷评分,每个学生的期末试卷的试题都不相同。考试完毕,学生操作软件“提交试卷”菜单,由软件系统自动评分,学生考试完毕即可知道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而监考教师负责维护考场纪律及登记分数,任课教师负责上报成绩及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下一阶段将在“财务会计”、“经济法”课程中实施教考分离。

6.考证培训

(1)面对会计与审计专业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下滑的现状,2014年会计教研室首次举办了两期考证培训班。通过率66%,两次累计通过率74%,13级会计专业学生一年级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率达到50%。通过助理会计师20人,极大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持证就业的需求。

(2)预备举办助理会计师培训班,14级对口招生班助理会计师一次通过率50%。

三、会计专业技能抽查、会计竞赛、会计考证及专业建设联动互促实施效果

从构建会计专业技能抽查、会计竞赛、会计考证及专业建设联动互促关系两年以来,效果较为显著。2014年会计技能竞赛,在参赛的40几所职业院校中荣获第八名的好成绩;有效遏制了会计考证通过率下滑的趋势,会计从业考证两次累计通过达74%,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培养了四名青年教师,全面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操作水平;通过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既增加了教学压力也增加了教学动力;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今后技能竞赛、技能抽查、会计考证积累内容丰富的题库,极大减轻了指导教师资料汇集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车广侠,周秀民,于慧玲.论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影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2]探究技能大赛推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8期

篇(8)

一、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赛项

(一)竞赛方式

比赛分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采用计算机考试方式,实操考核根据比赛项目要求对指定车辆(或比赛工件)进行指定作业内容的操作。

(二)竞赛内容

包含团体赛和个人赛。其中二级维护作业和车轮定位作业为团体赛,其余为个人赛。比赛分为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实操比赛内容包括:

1.二级维护作业和车轮定位作业。

2.汽车维修基本技能:配气正时机构拆装、测量与检查和汽车故障诊断。

3.车身修复(钣金):车身电子测量和校正、板件更换、受损门板修复。

4.车身涂装(涂漆):分损伤区处理、喷中涂底漆、面漆前处理、底色漆微调及双工序面漆修补喷涂。

5.汽车空调维修: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净化、加注操作流程作业和简单故障诊断。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设备问题

首先,学校实习设备与车辆维修实际差距太大。学校里的试验实习设备几乎全是静态的,其实在现在正常运行的车辆中多数已经淘汰了。例如一些无法起动和运转的发动机,尤其是缺胳膊少腿的,都用来进行发动机拆装实训。学生在拆装之前就知道这发动机是“死”的,因此在实训时,思想上就“无所谓”,有技术要求但不执行,甚至在装配的时候缺东少西。

其次,检测诊断设备少而落后。目前多数学校的汽车维修试验室里均添置了不少的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总成,而用来检测的诊断设备例如解码仪、示波器、尾气分析仪、四轮定位仪等却寥寥无几,更谈不上用这些仪器对车辆进行检测了,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故障更是天方夜谭了。

(二)教材问题。

关于教材问题,应该是不言自明了,由于教材出版的滞后,导致教材上讲的内容,除了最基本的东西外,几乎是全被淘汰了的。很多学校都还将电控自动变速器、ABS等作为新技术选修,殊不知这些技术在汽车上早已经是广泛应用、十分成熟的标准配置了。许多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系统,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等在目前的教材中几乎是找不到。

(三)师资问题

师资问题是汽车维修职业技术教育中最最关键的问题。在汽车上有很多东西,你知道了就会,不知道就不会,没有诀窍和水平之分;你想到就会,想不到就不会,完全取决于维修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比如教学设备问题,只要我们投入资金,可以一夜之间让教学设备和生产实践零距离。但是师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养。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仍然广泛存在,尽管目前许多学校改革和探索了教学方法,但真正付诸教学实际的很少。

三、专业技能竞赛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改革教学内容

从竞赛项目来看,中职组汽车技能比赛,从2008年开始,除了“个人基本技能”“二级维护”2个项目外,还陆续新增设了钣金、涂装和空调竞赛项目。从竞赛内容来看,以个人基本技能项目为例,从最初的气缸测量、气缸盖拆装、发动机控制系统故障排除,再到活塞连杆组拆装、灯光系统故障排除,再到现在的配气机构拆装、电动车窗系统故障排除,从竞赛系统内容的更换,透视出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的对接, 依据大赛内容的导向作用,我校从学校专业实际出发,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加强技能实训, 并增设“汽车营销”等公共课程,切实培养贴近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 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效率不高。在此困惑下,我校老师大胆改革,通过创设与生产实际相一致的企业任务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转变为课堂的主导,从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合作、自主、探究”,既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上课如上岗”的职业素养。

(三)改革评价方法

技能竞赛对选手的评价,包含了20%的理论部分和80%的技能操作,在具体项目的技能评价上又更突出了过程中的评价。这就启示我们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构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的立交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挖掘学生其它内在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成才。

(四)改革教师理念

技能竞赛正面反映的是学生的技能水平,侧面更是学校老师综合素质的较量。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老师从发现问题,到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这个以赛促教的过程,是老师自身快速提高的绝佳机会。现在,我校老师团队每年赛前都会对竞赛方案进行逐字逐句的研究,对比方案的变化之后,集思广益,制订详细训练计划。加强了专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双师型”师资基础,全面提高技能教学整体质量。

篇(9)

哈尔滨金融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其中国际贸易专业是以培养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人才为主,毕业生具备企业要求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性思维和一定的实践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学院对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目前,学院已建立了国贸实验室等相关硬件设施,但实验课教学基本上都是依附理论课的内容来设置,相对较程式化,不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学

作者简介: 徐辉(1975-),男,哈尔滨金融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国际贸易。

李长华(1978-),女,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语言语用学。

基金项目: 全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

习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与实际相结合。2010年学院首次选派学生参加了全国商科院校大赛国贸专业竞赛,学生通过自主设计竞赛作品,提高了理论学习水平和创新实验能力,第一次参赛就取得了本科组三等奖、专科组二等奖的佳绩,对学院国贸专业建设产生了积极而重要影响。

一、国贸专业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我国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社会活动,竞赛的内容紧扣当前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某一专业内容与多专业内容的结合,专业竞赛不仅激发了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国贸专业技能竞赛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

竞赛不仅能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对高校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专业技能竞赛,实现了教学开发的多元化。国贸竞赛命题范围广,涉及课程多,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不仅是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学成果的检验。大学生的专业竞赛是生动的教学实例,比枯燥的课堂教育理论更具说服力,让教师和学生都自觉地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学习观念,使其成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和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竞赛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同时,竞赛辅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采取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形成梯队,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实验,调动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可见大学生学科竞赛在教学内容改革中扮演着先行者的重要角色,是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三、国贸专业技能竞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国贸专业技能大赛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活动,不但考核学生的竞技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考核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所以,技能大赛推动了学校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高校完善师资队伍,优化教师结构。一是专职和兼职教师并行发展。专职教师要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回校后把在企业搜集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同时,院校应利用校企合作基地的优势聘请企业业务骨干作为学生毕业实习或者专业顶岗实习的兼职教师。二是支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考取或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职称资格,同时强化实践培训,要求教师根据取得的职业资格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四、国贸专业技能竞赛深化了校企合作

作为教师,参与竞赛的辅导工作,会切身体会到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在与企业合作中不仅要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还应以企业人的角度,把参加专业竞赛当做一次真正的“实战”。对于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自身职业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高校可利用技能大赛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对技能大赛的支持,并以此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契机和突破口,切实加强和企业(行业)的联系,建立良好型的校企合作关系,让专业竞赛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助推器。通过组织比赛,了解企业需求,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与企业零距离。

五、国贸专业技能竞赛优化了课程体系设置

举办技能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因此,专业技能竞赛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不但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状况,增加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为参加竞赛活动,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调整理论课课时和实践课课时比例,合理增加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专业课实验部分及实训环节的学时;同时,针对实训设备陈旧、实验室教室紧张等实践环节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要加大经费投入来购置实践教学的基础设备,改善学生实践环节的硬件基础条件。哈尔滨金融学院目前有报关软件和世格软件,这为学生的校内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所以,在此基础上该学院要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全力推进课程改革,以达到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此外,还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作为选修课引进课堂,以增加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认识和熟悉度。

六、国贸专业技能竞赛丰富了教学手段与方法

传统的国际贸易等课程虽然普遍采用案例和情景教学法,但终究是纸上谈兵,学生无法真正深入其中而获得切身的感受。而技能大赛通过对真实企业贸易环境的“真刀实枪”模拟,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授课,有助于学生对国际贸易的整个过程有更真实的体验与深刻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技能,增强实践的能力。同时可以实现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以教学设计与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这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与形成学习型组织,提高教学效率与降低教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

七、 国贸专业技能竞赛完善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全国商科学校国贸技能大赛的开展有利于高等院校以技术标准和专业素质为基础完善国际贸易专业考核评价体系。从国贸大赛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委的构成看,国贸技能大赛综合考核了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的能力状态,其考核标准是在企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评价体系,因此对改革课程评价标准具有参考借鉴价值。高等院校需认真搜集研究、领会大赛的评分机制及考核标准,在教学中将大赛评分机制、检验标准融进课程评价之中。学生除必修课程外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职业规划,参与一些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选修这些课程,可以多方位发掘自身的兴趣和优势,再通过考核合格后还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此外,国贸专业的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获得学分奖励,在各种省部级或全国性的技能竞赛中获得荣誉也可以根据获奖的等级得到相应的学分奖励,这样就给参赛学生提供极大的选择空间,在保证评价公平性的前提下也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使他们的个性优势得到发挥,使国贸技能大赛真正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全国商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大赛对国际贸易教学产生很大影响,国际贸易竞赛不仅是高校学生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平台,也是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是推动国际贸易教学实践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动力。高等院校要把握好竞赛的契机,不断深化和完善国贸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符合外贸行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明道.利用技能大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教研,2011(3).

[2]王莉芳.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新议[J].石油教育,2008(8).

篇(10)

摘要:高职教育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表现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是影响办学质量的关键,甚至决定办学的成败。举办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操作技能比赛,对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特点,要办好比赛,取得实效,必须密切联系企业,按照行业标准、企业规范开展。

关键词 :高职;校企合作;实践能力;技能比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76-03

作者简介:秦武(1975—),男,河北昌黎人,硕士,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自动控制。

教学竞赛是提高和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往大多采用课堂教学、说课、课件制作评比、教学论文答辩、教案评比等方式,利用现场打分或查阅提交材料完成竞赛评比,这类竞赛方式虽然能够基本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然而对以实践教学为主体,采用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高职教育而言,显然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进行专业操作技能竞赛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师业务竞赛的必要手段。由于专业操作技能竞赛的专业性强,竞赛中需要涉及设备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企业的参与尤为重要,切实可行的教师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能够促使高职院校与企业相互接触、共同学习,真正做到以赛促练、以赛促教,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竞赛效果。笔者拟以2012年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有关企业合作开展的教师专业操作技能竞赛为例,研究和探讨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开展教师技能竞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旨在为开展同类竞赛积累经验。

合作开展竞赛的必要性和原则

必要性 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仍然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观念,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训指导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不强。通过专业操作技能竞赛,可为教师搭建同场竞技、展现风采的平台,从而实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和建设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目的。在竞赛中深化与企业的联系,能使学科竞赛的方向与行业、企业的要求一致,使竞赛题目真实化,即竞赛题目取自行业、企业、现场亟待解决的真实课题,竞赛中所使用的技术、设备紧跟应用技术发展步伐。另外,企业技术人员的加入也能提高高职教师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促进高职专业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开展竞赛的原则 首先,技能竞赛专业设备应当注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适应行业、企业最新技术的发展,随着企业一线设备的更新而及时更新。必要的技能竞赛专用设备可由企业提供或者到企业现场进行竞赛,并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教师通过技能竞赛接触行业企业最先进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可直接感知企业产业需求,将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引入职业教育教学,引导职业教育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保证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在实践操作设备方面的“无缝对接”,使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企业。其次,要注重“互利双赢”的原则。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通过参与技能竞赛,一方面可以将现场的技术规范、所需解决的技术课题等带给学校;另一方面竞赛题目可以与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相结合。学校既可以提供技术科研方面的支持,也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培养适合一线岗位的人才。再次,竞赛评委应多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加,在技能竞赛中,应有更多的企业行业的专业人士参与出题、执裁、评判,这样既能增加企业对赛事的关注度,也能保持竞赛的公正、公平、规范。这需要学校通过转变观念改善相关体制,出台有关措施吸引企业参与,引入多方资源。

竞赛的组织安排

确定竞赛项目 由各个校企合作专业教学委员会进行竞赛题目的确定,竞赛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岗位任职技能,注意把握“怎样赛”、“赛什么”、“赛哪些”才能赛出教师的实践动手水平和操作能力,才能展示教师自身积累的职业技能和“双师”素质,才能不断拓展职业技能的内涵和职业岗位基本功的掌握程度。竞赛项目的赛点设置按照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标准进行,充分考虑国家行业职业标准的要求。赛点既是参赛者的必做元素,也是考评者的评分要素。通过研究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如何确定竞赛点的思路,将人才培养目标及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应的应知、应会内容作为竞赛元素。另外,这些元素必须是专业教学计划所列的实训课程说明中的重点内容,争取做到让参赛者明明白白、评赛者清清楚楚。

制定竞赛项目评价指标 评比标准是竞赛的龙头,十分关键。标准定得合理,教师努力的方向就正确;标准定偏了,就会将教师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使竞赛的目的落空。各个校企合作专业教学委员会认真组织筛选评委,详细拟定,反复推敲,同时参考国家及相关企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提出科学、合理的评分方法。

赛前培训 本着重在赛前培训过程、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思路,各部门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培训辅导,企业在设备、材料方面尽最大可能为参赛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辅导教师均是具有高超实践技能水平的企业技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辅导教师认真准备培训方案,提前进行比赛场地、工具、材料等的准备,参赛教师本着“轻名次,重实效,切实提高专业技能”的原则认真学习、积极动手,以培训辅导为契机,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竞赛 在竞赛过程中,参赛教师认真对待、规范操作,无论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教师,都展示出了全新的精神风貌和过硬的基本功。

表彰及推广 竞赛活动设四个等级的奖项,分别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6名,竞赛结果按得分高低排名公示,无异议后确认,并由学院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并组织部分获奖教师进行技术展示。

竞赛结果分析

参赛人数统计 本次参赛教师共计194人、参赛282人次。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5岁。职称结构从实习生、初级到高级均有,如表1所示。

获奖教师数据统计分析 如表2所示。

所在岗位及职称 获奖教师既有系部任课教师,又有实训处实训指导教师;既有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也有具备初级职称的和新引进的教师(如图1所示)。这在以前的其他教师教学业务技能竞赛中是没有过的,证明教师队伍中有潜力可以开发。

年龄结构 根据统计分析,本次参赛中青年教师(40岁以下)获奖人次为60人次,占获奖教师总人次的58%;其中30岁以下教师获奖33人次,占获奖教师总人次的32%(如图2所示)。他们的表现证明年轻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占有一定优势。

竞赛的收获和体会

第一,加深了与企业的合作,以竞赛为途径,结合专业教学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教师对企业现场所用设备、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通过比赛,全体教师认识到无论是日常高职教学还是对外培训工作,都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这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定期举行专业操作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一方面,系部任课教师应当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实训指导教师应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院工会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其在教学与管理中的作用,彻底改变“福利工会”的形象,这样工会就能在学院教学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四,通过比赛,一批有水平、有作为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是高职院校的希望与未来,有了这样一批优秀人才,学院发展就有后劲。

第五,通过竞赛及赛前辅导培训,很多教师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到实训室进行学习,与实训室教师积极配合,研究实训教学项目、参与实训设备维护,既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参与了实训室的建设。

竞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目标

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次竞赛是首次开展全院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竞赛,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在本次竞赛活动的过程中,从系部的动员、报名、选拔赛到校级比赛,参赛年龄段教师总有“被报名”之嫌,如有的是系领导反复动员才报名,有的甚至是报了名但是最后未参赛。另外,比赛时有的教师虽然到场了,但不能自始至终参加比赛。因此,竞赛活动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有限,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2)项目设置的难度及涉及专业知识面的全面性有待拓宽。(3)竞赛评比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4)竞赛项目、标准及时间应在学期初公布,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准备,使其在准备过程中得到提高,使竞赛的作用得以延伸。

改进的目标 (1)将教师操作技能竞赛项目按照专业技能设置成多个模块,既有必须参加的规定项目,又有教师根据自己特长进行自选的项目,从而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基础课教师应结合自身情况并且围绕专业开展类似专业英语等相关竞赛。(2)竞赛项目的考核标准应多参照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及行业企业技能竞赛的标准。(3)评委组应尽可能多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使竞赛做到既严格又公正。(4)要制定相关激励及考核制度,将竞赛结果与教师的课时津贴标准、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进修、职称资格评定和职务聘任等挂钩,激发教师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主动性。(5)争取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比赛,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师的授课水平、专业操作技能进行同步考核,以达到同时检验多项教师基本功的效果。(6)要争取企业职工共同参与竞赛,同台竞技,提高竞赛的水平及影响度。

高职院校开展教师专业操作技能竞赛活动还处于尝试阶段,相信通过不断完善和提高,竞赛的组织及标准会更加规范,使教师专业操作技能竞赛真正成为培养造就高水平、高质量师资队伍及“双师型”教师认定的重要举措,成为高职院校增进校企合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云霞.培养造就高水平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青年教师全能竞赛纵横谈[J].西航教育,2005(2):60-61.

[2]陈少康.举行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的做法与体会[J].教学与管理,1999(5):28-30.

上一篇: 新闻中心工作总结 下一篇: 终身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