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创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4: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女大学生创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女大学生创业

篇(1)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263-01

一、国内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的创业教育自1997年清华大学举行的创业计划大赛拉开帷幕开始,至今已历时八载。回顾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八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在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总体认识不足。尽管大家都已经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相关的创业教育活动在各地高校中也开展了起来,但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通行一个体系,现行的体系在思想上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或者还不可能深入到在创业过程中女性或者女大学生的特异性,从而针对两性的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势必不能真正满足大学生以及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要求,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二)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极其薄弱。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我国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就目前高校的总体见解而言,除了少数重点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外,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创业教育活动的相应开展与研究。

二、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改革理念的教育。观念的变革是任何变革的前提条件。从观念上通过改变外在舆论氛围和内在的自我认知来开创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改变传统社会观念对女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营造平等的两性校园文化。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模式还是通过伦理、道德风尚等方式根植于许多人的头脑中,以一种观念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得到传统社会心理的广泛认同。那些创业成功的女性往往会被看作“女强人”、“铁娘子”,不是一个“纯粹的女人”,甚至也被剥夺了成为“贤妻良母”的可能。

(二)帮助女大学生充分认识女性的创业特点。现实的研究成果显示,女性身上所具有的某些特质不仅适合创业,并且某些行业更适合女性创业,女性的创业行为还呈现出与男性不同的特点。比如女老板的获利能力更强,而且她们的企业成长呈现稳定的趋势。据报道在150万女企业家所经营管理的企业中,亏损企业仅占5% ;而由妇女领导的法国企业不仅更有利可图,而且更有活力。调查表明,年营业额在l亿一5亿法郎之间的中型企业,由妇女领导的企业的平均收益率是所有企业平均收益率的3倍。

女性领导的企业会展现出这样的特点是由于女性本身所具有的不同于男性的美德和特质并具有自身的优势,如语言能力的优势,女性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强于男性;女性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全上具有优势;交往能力上普遍具有温顺、和蔼、容易与人相处、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的特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协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个人修养好,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忍耐力上,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条件下仍能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态度认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三)进行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对女大学生进行产业教育的最终落实以及承载的主要渠道还是创业课程,因此就要求我们考虑到女大学生的差异性对创业教育的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

篇(2)

当前,在女性的职业发展方面,有两大现象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其一是女大学生就业难,其二是女性创业在全球蓬勃兴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对这两种现象进行研究,转变就业指导的思路,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一、女性创业的现状表明创业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目前,女性创业已成全球化趋势,女性创业所带来的贡献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日益突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根据2005年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EM)的女性创业报告,女性创业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在从事创业活动的人当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女性自主创业活动在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都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表明,在72个可获得统计资料的国家中,有58个国家的女企业家的比例逐年上升,尤其是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女企业家的比例已达35%以上。在世界范围内,妇女自营就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他们进入劳动力队伍的增长速度。

我国女性创业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女性创业趋势进一步增强。[1]据GEM对35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GEM的女性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为6.90%,中国女性全员创业活动指数高达11.16%,高出平均指数4.26%,排在第六位。由此可见,中国属于女性创业很活跃的国家。GEM全球创业观察(2006)中国报告显示,女性创业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女企业家约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中国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17个百分点,达到21%以上,接近男性的水平。[2]

女性创业的兴起说明创业已成为女性就业的重要途径,这应该也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方式。但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表明这其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大学生创业者逐渐增多,但真正创业成功的比例却仅有10%,女大学生创业同整个大学生创业群体一样,虽然有热情,却存在着缺少社会资本和社会经验及相关创业知识等突出问题。对多数女大学生来讲,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仍然是首选,缺乏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与当前女性创业的大趋势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指导女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指导她们立足长远,积极积累创业资本,为将来参与创业打下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应认清当前女性职业发展的趋势,探索一条适合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更好地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二、女大学生创业资本的内涵及意义

创业资本可分为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它具体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前者被称作有形资本,后两者被称作无形资本。有形资本可短期内借助一定的途径获得,而无形资本需要一定的投资才能获得,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加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引导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创业资本,尤其是无形资本的积累,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女性创业中存在的困难及障碍表明指导女大学生构建创业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据2001年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近1/3的女企业家认为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专业知识不足,13%的女企业家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管理技能不足;创业成功后,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是缺乏现代管理经验(大约占被调查总数的一半)[3]。在融资方面,女性资金来源多为家庭积蓄或亲戚朋友,社会资本利用方面不如男性。在选择银行贷款方面,女性创业者同男性创业者的差异并不明显,但贷款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资金和场地仍然是女性创业的最大障碍。

虽然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但也存在和其他女性一样的问题,58.8%的女大学生认为资金是制约自己创业的最重要因素。女大学生创业得到的帮助也较少,女大学生参加过创业培训的比重只有1.6%,多数对创业所需条件,创业的流程,哪些行业适合创业等问题不太理解,即使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面较窄,主要为销售、管理等,针对女性特点的更少,所以女大学生很难给自己的创业合理定位。由上可见,女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但创业实际参与率低,从创业意愿到实际创业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需要得到专门指导,需要在大学阶段不断积累创业资本,培养创业精神,为今后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三、女大学生构建创业资本的途径

1.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

当前女大学生的成长和就业环境与上世纪90年代前已完全不同,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女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因此,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必备的生存条件。高校就业指导应引导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女性价值观及工作价值观,把创业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路径之一。女大学生由于知识层次较高,更应该在适当时候选择机会型创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创业意识的培养也需要高校加强性别差异教育,引导女大学生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克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靠要”等。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性别差异教育,引导女大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更大限度地追求自我实现。因此,培养创业意识是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一环。

2.引导女大学生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改善人力资本存量结构。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1)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认知能力,从而帮助个体更好地提高生产的效率。因此,当出现有利的机会时,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个体能先觉察到。在创业过程中,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较高的个体能更好地把握市场上的创业机会并获得成功[4]。因此,女大学生必须加强学习,在创业之前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知识(从事某一项专业或者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知识)、创业知识(由多种专业构成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发挥社会关系统筹作用的知识,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5],增加个体人力资本的存量。

女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而且要注意调整人力资本的存量结构。布拉什等女性创业研究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涵盖了创业者全方位的个性化特点、技能和经验,这是与企业成功相关的最重要的单项因素,人力资本并不仅仅只是正规教育的结果,也包括在工作中得来的经验与实际知识和非正规教育(例如某些不在传统正规教育结构之内的特殊培训课程),这些都将有助于默许知识的积累。因此,丰富的劳动力市场经历、某种特定的职业经历在理论上都有助于增加人力资本(贝克尔,1987)。费涓洪(2004)[6]通过对上海30位私营企业主的个案调查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在上述的实证分析中,90%以上的在创业前都从事某种职业的工作,这些创业女性大部分来自原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她们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掌握的某项特殊技能在她们的创业过程中发挥了比学历更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力资本存量的结构比人力资本存量本身更有可能促进女性创业并取得成功。这充分说明女大学生应改善自己的人力资本的存量结构。

3.指导女大学生创建社会资本,学会正确使用社会资本。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逐渐成为学术界众多学科关注的一个热门概念和新的解释范式,它尤其成为了“企业家资源”研究的一个关键性词汇。[7]“Guanxi”一词作为专门的学术用语,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根据伯特等人的观点,创业者拥有的社会资本的丰欠程度直接影响了创业意愿的大小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及创业企业摆脱困境的可能性。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认为:“社会资本和自发的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经济后果。”布迪厄也指出,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三种基本形态之一,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费涓洪(2005)[7]通过对30位女性创业者的个案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女性的创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性创业者需要储备大量的社会资本,她们往往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资本来获得其所需的资源。

但创业研究也发现,女性在社会资本的利用方面不及男性,这大大影响了其在融资及经营规模等方面的成功率。因此,引导女大学生认识到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并积极构建社会资本,促进女大学生成功创业,便成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费涓洪(2005)[7]在研究中发现,在这些女性业主中,个人网络在构建她们的社会资本方面起了主要作用,非正规的网络接触形成了她们接近资本的正式来源的基础,在以亲朋好友为主要组织成分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她们获得了从个人的社会纽带中产生的资源。基于此,应引导女大学生注重人际交往,鼓励她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高校也应成立相应的“女生俱乐部”,为广大女生提供人际交往的平台。同时,开展专门的社交知识讲座,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逐渐扩大和形成初期的社会资本。

总之,从女性创业现状可看出,未来会有更多女性参与创业,所以只有对女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她们的创业精神,指导她们创建创业资本,才能为她们将来创业奠定基础。这不仅可以解决女性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可以为广大女性提供更广阔的自我实现空间。因此,高校就业指导的思路和内容急需转变。

参考文献:

[1]任远,陈琰.对城市失业下岗女性、女大学生和女性知识分子自我创业的比较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5,(3).

[2]福莲.为什么中国女企业家为什么更容易成功[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3).

[3]欧阳海燕.中国女企业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胡怀敏.人力资本对女性创业的影响研究[J].经济师,2007,(4).

篇(3)

其次,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钴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具体包括:自主意识、进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素质能力意识。受“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对女孩的期望和女孩对自己的期望一般比男孩低,导致在行动上缺乏自立自强的个性特征,从而容易形成在对生活与事业进行选择时更多的依赖性,缺乏进取竞争意识。从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来看,大多数人仅仅满足于学好课本知识,而对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不热心。当前中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从整体看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因而对知识的积累和记忆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在这种以记忆为起点的考试中,女生往往能发挥她们听课认真、善于记忆、感知敏锐的优势,因而其考试成绩总体优于男生。但在以科研评奖项目和科研成果为指标的抽样调查中,女生则明显低于男生。女性主体在自主意识,进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素质能力意识的缺乏,构成了女大学生创业路上的重大阻碍。

自身能力是女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决定性因素。自身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诚然,因为女生自身的勤勉踏实的品质,在专业知识方面,女大学生或许会强于男大学生,但是创业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能力,更需要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而这却是女大学生的短板。

篇(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35-06

在科技、经济等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制定了各种创新强国、创业富民和经济振兴的政策,同时调整产业政策,从而希望尽快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根据《2010年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的早期创业活动指数(Total Early-Stage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y,TEA)在59个GEM成员国中位列第15位,属于较高水平。同时,中国创业企业的主要驱动力正由生存型(necessity-based entrepreneurship)为主导向机会型(opportunity-based entrepreneurship)为主导转变,这反映了中国整体经济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此外《全球创业观察2003中国报告》显示,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女性的生存型创业活动水平是最高的,达到8.02%。中国女企业家约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中国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17个百分点,达到21%以上,接近男性的水平。

另一方面,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造工作岗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大社会问题。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加强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促使女大学生创业实践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一、文献回顾

创业受制于多种因素,就创业主体而言,创业目标的实现程度与自身素质密切相关。其中,创业动机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不仅是区分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的重要标志之一,还是整个创业活动的动力系统,能激发和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并提供内部动力促使活动朝向某些目标。

关于创业动机研究,在创业研究初期,以创业者个性特征为核心的研究占据了创业研究的主导地位[1],相关研究试图回答是什么促使创业者愿意承担个人、社会以及金融风险去创建一个企业。其间出现了创业动机推动型与拉动型两种理论流派,如 Gilad 和 Olofsson等提出了创业者动机导向的推拉理论[2~3]。拉动(pull)型创业是指创业者由内在积极因素驱动而产生创业动机,推动(push)型创业则指一些消极不利因素推动个体创业,一些国内学者在研究创业动机时借鉴了创业动机的推拉理论。

心理学家区分了人动机的不同层次,当生理、安全需求满足时,会向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发展。企业家行为驱动(拉动因素)和这种增长需求相关:创业能够实现自我,尽管创业不是唯一道路。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在创业动机的形成中有很大作用,它包括三大因素:社会文化、家庭关系和教育体制。

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研究已有一些,而关于女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研究比较少。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为了研究北京市在校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创业动机,对北京市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的调查。共收回250份答卷,有效问卷为194份,有效回收率为77.6%。其中男生79人,女性115人;大专23人,本科生149人,研究生22人;生源来自乡村的24人,小城镇的85人,大城市的85人。

三、结果与讨论

(一)女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创业动机分析

1.创业意向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样本中65.2%的女大学生考虑过创业,12.2%的女大学生尝试过创业,5.2%的女大学生正在创业,数据(见表1)。

2.创业动机分析

(1)不同性别大学生创业动机分析。研究进一步对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进行分析,首先对男女大学生创业动机列表的8个项目进行分析(见表2)。

在大学生创业动机的8个项目中,男女大学生最重要的是“挑战自我,成就自己的事业”,即大学生创业动机主要受成就、自我实现等高级社会需求的驱使;其次是“赚钱”,即经济的需求。这表明大学生创业并不是迫于生计、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而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主动行为。不像以往研究的那样,“获取经济回报是首要的驱动力。”[4]

(2)学历与创业动机分析。利用交叉分析,发现女大学生的学历对创业动机具有影响作用。不同学历层次的女大学生有不同的创业目的,其中大专学历的女大学生中45.45%认为“赚钱”是最主要目的,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女大学生将“挑战自我,成就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创业的最主要目的,硕士研究生的创业目的最主要是“应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具体数据分析(见表3)。

这说明较低学历的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更倾向于经济需求,而较高学历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

(3)年级与创业动机分析。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也不相同,75%的一年级的女学生把“挑战自我,成就自己的事业”作为创业的最主要目的,而只有26.32%高年级的女大学生将之作为创业的最主要目的,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女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性思考更多。具体分析数据(见下页表4)。

(4)家庭经济水平与创业动机分析。女大学生创业动机是否存在家庭经济效应呢?研究通过对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女大学生的调查,得出下页表5的数据。

由下页表5可知,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家庭经济水平“很好”的女大学生创业动机归于经济需求,家庭经济水平“小康”和“一般”的女大学生创业动机归于社会需求,家庭经济水平“贫困”的女大学生创业动机则各有分布。

数据分析显示,学历、年级以及家庭经济水平对女大学生创业动机因素造成明显的差异,性别层面上的创业动机因素差异并不显著。因此,针对高学历、家庭经济水平“小康”或“一般”的女大学生来说,从实现自我等高层次角度激励她们进行创业会更为有效;而对于低学历、家庭经济水平“很好”的女大学生,在物质金钱获得等方面的宣传,会促使她们更好地进行创业活动。

(二)阻碍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因素分析

为了激发没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的创业激情,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女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共设11个条目,要求大学生选择不想创业的前三位原因,统计结果(见表6)。

分析调查结果可见,“缺乏启动资金”是阻碍没有创业意向的女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因素,其次是“创业风险太大”,排在第三位的是“缺少好的项目”。除此之外,“缺少对企业运作的了解及管理经验”“不熟悉相关政策,不知道如何操作”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五位,是阻碍女大学生创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综上所述,北京市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挑战自我,成就自己的事业”是女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最主要驱动力,即受成就、自我实现等高级社会需求的驱动;但尝试过创业和正在进行创业的人数在调查人员中还是占少数。据调查,在11项阻碍她们进行创业的因素中,“缺乏启动资金”排在首位。从而推出结论:北京市女大学生出于社会需求进行的创业或拥有的创业意愿,往往被经济方面原因所阻碍。

(三)女大学生创业选择取向的具体表现

1.创业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对于选择创业的时机,62%的女大学生认同毕业后再创业,20.9%的女大学生认同在毕业当年创业。可见,大学生创业理性日益增强,对创业的时机和风险认识较为清醒,具体数据(见表7)。

对于“创业地点”的选择,北京市女大学生将“自己家乡”作为首选,其次是“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而“北京”则作为第四选择。在选择创业合作伙伴方面,“社会人际关系雄厚的人”最受青睐,之后分别是“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和“有资金基础的人”(见表8)。

2.创业合作伙伴选择。关于创业合作伙伴的选择(见表9),多数人选择有经验、有资金、有关系的人。

3.创业领域与项目选择。女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业意愿最强,同时对“餐饮类”的创业项目最感兴趣,说明女大学生最可能在“餐饮类”项目中进行创业。这与女性的自身特点有一定的关系(见表10和下页表11)。

4.形式与方式选择。根据调查数据,女大学生在创业的形式和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合伙创业”和“自主创业”,对“通过加盟已经成熟的连锁企业创业”的方式最感兴趣。这表明,女大学生在创业的形式上对家庭的依赖程度较低,而对这种创业方式的选择,表明女大学生创业的思想较为理智、保守(见表12和表13)。

5.融资方式与贷款额度的选择。在创业资金方面,调查主要就女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渠道,创业贷款额度以及资金不足时的解决办法展开。

表14的数据表明,“家庭支持”是女大学生创业资金的首要渠道,其次是“向银行贷款”,尽管在创业的方式和形式上,女大学生把“家庭创业”放在最后一位,但在创业资金渠道方面,女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从表15的调查数据来看,女大学生创业的贷款额度在5万~20万元之间的可能性最大,在所有的选项中,处于额度中低的位置,说明女大学生对于创业贷款的选择还是比较谨慎的。

创业过程中,在解决财务问题的方法上,女大学生最可能“向银行贷款”,其次是“向亲朋好友借钱”(见表16)。

以上关于女大学生创业资金、财务的问题,可以推断出,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已经展现了自主性,“向银行贷款”成为获取创业资金较主要的渠道,同时也是女大学生解决财务问题时首选的方法,对家庭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

(四)对创业失败的态度与人生期望

从表17的数据来看,女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最有可能“等待时机,积累经验”;从表18来看,女大学生的最大人生期望是“做一名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综合来看,女大学生的人生期望与女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再选择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四、结论

第一,北京市女大学生多数存在创业动机,“挑战自我,成就自己的事业”的高级情感、成就、自我实现等社会需求为主要驱使因素,阻碍创业动机的主要因素为“缺乏启动资金”。这说明,资金仍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应积极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和相关政策。

第二,不同学历对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构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学历的提高,创业动机由经济需求驱使逐渐转向社会需求驱使;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在年级提升的过程中,创业动机由较为单一目的向多元化目的方向发展;男、女大学生在创业动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水平对创业动机的影响,呈现不同的特点。

第三,女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具体表现,从创业的时机、地点与合作伙伴、领域与项目、形式与方式、资金、态度与期望上看,女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还是存在的,但其依赖程度已经逐渐降低,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同时,女大学生的主观期望对其创业失败后再选择会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尽管本次研究在调查中使用了多种方法控制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但是由于调查样本量较少,其结论的代表性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1] Wortman,Max S.Jr.A Unified Framework,Research Typologies,and Research Prospectuses for the Interface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in D.Sexton,and R.Smilor,The Art and Science of Entrepreneurship[M].Ballinger Publishing,Cambridge, MA.,1986.

篇(5)

如今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经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其中高校女毕业生的数量便已经占据了将近一半以上,可正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性别偏见影响,使得相同条件下许多用人机构更加倾向于聘请沿用男生,女生就业前景就此岌岌可危,不得已地开始步入自主创业的道路。为了避免女大学生创业行为遭受消极因素限制,就必须针对他们创业行为拓展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加以有机提炼,同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协调控制措施。

一、现下影响我国女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因素

1、传统性别文化理念的约束

尽管我国社会不断改革发展,但是涉及传统的男尊女卑文化理念尚未得到消除,在此类背景综合作用下,高校女学生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无法得到全面性发作。这类状况表现出社会整体对女性的不信任,使得他们的自尊遭受深入性打击,严重情况下将直接令该类群体忽视自身独立思索和理性判断的技能实力。长此以往,女大学生群体便不能针对自身事业树立起较高的期望,相应地去选择公务员、教师、国企职员这部分轻松体面的职务,不会自主参与到自主创业活动之中。

2、创业优惠政策不够健全妥善

中国十七大报告已经做出明确化阐述,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便是竭尽全力修缮既有自主创业机制,提供诸多优惠辅助型政策内容,同步令传统就业教育观念得到有机革新,使得更多的劳动者能够转化成为专业的创业主体。最近阶段,不同地方政府都开始针对女大学生创业行为,提供多元化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某类层面上令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得以深刻激活。可与之相互矛盾的是,大多数政府提供的创业优惠政策都存在漏洞,包括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政策宣传无法深入,以及某些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交互式影响,使得女大学生创业行为根本得不到强而有力的保障条件。

3、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基础指导地位不深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教育机构开始制定实施全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间主张针对广大高校师生进行深刻性的创新教育引导,力求为他们的自主创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激励辅政策,就此令创业教育事业得到蓬勃改革发展,同步令广大高校学生获取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这部分创业教育工作还是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最为深刻的问题便是在男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创设上的笼统化现象,即无法结合女大学生身心特征,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方案,一时间令这部分创业教育机制指导实效大打折扣。

二、日后合理化应对上述影响因素的措施要点

1、全面解放思想,塑造出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的新女性

想要彻底整改传统重男轻女文化理念,进一步克制对现代女大学生群体创业行为的消极影响结果,就必须透过社会和女性自身等角度进行协调化控制。首先,面对当前社会上难以根除的性别歧视和角色定位等消极状况,包括大众传媒的女性外貌外形等价值定位现象,可以将其视为片面宣传东方女性传统美德的行为。在此类基础上,科学化引导和应用不同类型宣传推广媒介,以及社会舆论力量,及时树立起男女平等和两性和谐化发展的理念;再就是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多元化素质培养,鼓励他们客观性地观察认证自身存在价值,在维持个人主体意识前提下,衍生出自信、自尊、自立和自强的精神意识。其次,为女大学生开拓更多的创业扶持渠道,使得该类群体长期积压的创业压力得以有效缩减。女大学生在创业环节中始终面临较多困境,创业成功的自信心饱受约束。因此,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提供健全化的扶持条件,有机拓宽女大学生创业支持渠道,稳固他们的创业信心。

2、修缮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

高校在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期间,需要结合该类群体身心特征,在设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女性发展史、女性心理学、创业营销、创业财会等专业化课程,力求借此奠定女大学生坚实的创业理论基础。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考虑和企业之间进行通力合作,为女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训练岗位基础上,令他们亲身体验创业过程,为日后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累积,奠定基础。

3、整合沿用不同类型社会力量和资源

想要切实改善女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和实效性,就必须针对不同阶段创业支持性政策进行科学化评估和修缮,力求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充足的资本、技术、人力服务条件,顺势搭建起健全化的公共专业服务平台,营造出一类和谐愉悦的创业服务环境。再就是搭建起一类完善的女大学生贷款担保体系和创业基金体系,争取为日后女大学生一系列创业行为提供丰富的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一代女性代表的女大学生,理应科学审视创业行为对自身经济价值提升的辅助效用,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创业知识和技能,透过不同阶段实践挑战成功应对建立起稳固的自尊和自信心。长此以往,带动更多数量的女大学生进行共同创业,借此带动社会更多大学生进行合理性就业,最终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唐宽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一)学校创业及创业心理教育滞后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被定义为正规教育以外的一种必修课,具有“重讲座轻教学”的特点,与主体的主体性关系较少。高校创业教育进行了合理的改革,虽然我们在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创业竞赛等活动,但仍然没有心理健康作榇匆到逃的重点。创业者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以一种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对于一个未知的问题要有勇气面对决心和胆量,敢于挑战,永不放弃的精神。学生在创业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当他们情绪上有波动时,必须有强有力的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沉着应对突发事件的唯一途径,因此,我们注重心理教育应该为创业教育,高校在这方面的创业教育相对滞后。

(二)家庭对女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缺失

目前,从创业的心态环境,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缺失。另外,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家人过分溺爱子女,对于子女有求必应,生活事事代劳的现象。使得她们缺乏毅力,经不住社会的困难的磨砺,而这些品质正是创业中必须具备的。

(三)女性性格特点对创业心理的影响

从生理结构上说,女性确实有缺点,月经期、生育期、哺乳期、更年期,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女性创业的难度。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女性创业动机的多样性,不仅专注于创造财富,而且能够有一个更灵活的时间,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或社会目标上。因此,只有从追求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对所有女性做出判断,即女性不能特别关注企业,不符合企业的成功与理念。

(四)性别角色分工影响女大学生创业心理

社会角色的男女分工,看似很清楚,但不合理,但很普遍。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对社会和高校都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女大学生具有知识分子的思维能力,拥有丰富的知识,充满了青春的精神,敢于尝试,很多人想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成为社会精英。但在社会角色分工的影响下,性别偏见和舆论的负面影响,使创业想法真正付诸实践的女大学生少之又少。

二、女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基本路径

(一)完善创业心理教育课程设置

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女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与女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发展,与他们的实际创业心理教育课程,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包括创业者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创新素质,在这些方面的心理教育应作为高校创业心理教育的切入点。运用课程论实现创业心理知识的理论素养从女大学生入学开始,创业教育应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的研究。对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女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效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还应通过构建心理知识和创业教育的研究,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特征。加入知识管理心理学的一部分,创业与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传统的心理学课程,也可以突出创业教育,女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心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掌握挖掘潜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知识,为未来的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家庭对创业的心理支持

女大学生的家庭观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继续转变观念,为孩子的事业提供中肯的建议。要积极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自主性,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信息和创业机会,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这不仅缓解了企业的心理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创业之间的矛盾,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成功都很有用。家长应为孩子树立榜样,敢于冒险,敢于探索,主动承担责任。例如,在财务管理方面,坚持一个合理的投资,适度的消费,节约资源。只有对创业教育的内容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孩子的创业意识才会激发。

(三)强化创业心理自我教育

女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个人就业问题,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为女大学生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商业意识。首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培养创业风险意识。企业家往往遇到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这可能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企业家要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有吃苦的精神。同时,女大学生的自我就业压力大于就业。所以,决定选择创业的女学生有更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勇气。第二,项目的准备。选择创业者的切入点的选择,是否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直接关系到创业成功与否的成败。那么如何选择创业的出发点呢?分析自己的条件,了解创业的机会,选择那些有发展前景的人,他们自己更熟悉的社会和经济热点作为一个切入点。对所选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项目的可行性、发展前景、风险大小等都大致了解。第三,资本储备。风险投资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资金就无法启动。你拥有的钱越多,你获得的机会就越多,你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最后,企业还需要有一定的业务知识,如如何打开销售、消费者定位等。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女大学生由于受社会性别的限制和时代观念的束缚,就业的选择面相对较窄。结合自己和环境因素选择自主创业的出路,但女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中,自我内在因素有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外部因素有学校、家庭等。对于外部影响,可以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妥善解决。内部原因始终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需要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在学习和实践中避免缺陷,培养和创业相关的创业素质。只有结合这些创业相关因素,才能起到促进女大学生创业的作用。

篇(7)

关键词: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高职类院校对学生培养的主要出发点和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社会实践的能力,特别是随着国家创新性建设的推进,提高女性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培养高职院校强化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的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一、高职学生创业概述

我国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综合能力,顺应市场的发展、满足市场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优势在于不同于本科类院校所培养的专门性的管理人才,又高于中职院校培养的基层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往往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更强的实践能力,尤其其中不乏具备开拓精神的学生。在高职类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能够使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将个人的实践能力同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并充分发挥高职类院校培养人才的优势。有利于高职专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鼓励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自我创业能够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工作岗位,尤其是能够教会学生创造工作的办法,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近年来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涨,造成了巨大的就业难题,用人缺口与求职人数形成了巨大的供需失调。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励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业对学生的就业有利,也对社会的发展有利。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实施创业教育,在唤醒学生创造力方面上有所作为,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创业要给于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这对现行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高职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女大学生创业知识储备有待补充

要取得创业的成功需要具备创业方面的知识作为其理论方面的基础,这是创业人员顺利前行的重要保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备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的人才变得炙手可热。在当前形势下,把高职教育放在时展要求的前提下去考察,才能更加明确高职院校创业知识教育的紧迫性。创业知识应该包含的有工商管理知识、经济法律知识等等。但是,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现象,特别是对女生来说,其人文知识的储备更需要加强,因为这给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知识教学产生了制度方面的影响,还导致了女大学生创业知识储备不足的现象。除此之外,是否在社会范围内营造创业氛围,实施女大学生创业准入制度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储备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女大学生本身的创业倾向不明显也会导致这些学生主动接受创业知识储备的因素。

(二)女大学生创业心理有待强化

首先,是女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问题。整体来看,跟男同学相比,女生创业的意识不是特别强烈,创业的主动性也不够,有一半以上的女生在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是不会主动创业的,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将来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结婚生子,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女生去创业、去奋斗往往不被人们看好,他们认为女生创业具备很大风险,就对孩子的创业持不支持的态度,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创业意愿产生影响。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缺少主动探究以及主动学习的精神,多数女生比较安于现状,对创业这种冒险的事物不太愿意尝试。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相对比较刻苦,但是因为基础不是特别好,没有很好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只知道死读书,为了毕业文凭而努力,为了考试而考试,缺少创业所需的激情与创新意识,创业积极性不高,难以适应创业竞争的需要,对创业具备很强的恐惧感。

其次,女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不高。在高职院校中,虽然一部分女生具备很强烈的创业意识,她们也会渴望去创业,比较希望能够自谋职业,急功近利,但是绝大多数的女大学生由于缺少相应的创业经验以及对于自身的创业能力的怀疑,导致她们在创业的知识自信心不高。还有一部分女生具有自卑心理,觉得高考不是特别理想,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一定的怀疑,缺少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她们在激烈的创业竞争面前自惭形秽。加上社会上女性创业成功的例子不是很多,就会使得她们把创业的风险看的比较重,对自己的创业信心不足。

(三)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指导有待提升

创业教育是一门具有专业性和方向性的教育,优秀的创业教育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挖掘自己的优势、整合身边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制定创业计划。而大部分高职类院校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上十分滞后、甚至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创业引导。加上部分高职类院校对学生创业疏于管理、缺乏必要的创业引导和创业教育,针对女大在学生的创业教育指导更是少之又少。往往很多高校的女毕业生自己有创业的想法但不知道从何下手、如何实施。导致了我国高职类院校女大学生在创业上遭遇了瓶颈和桎梏,严重阻碍了高校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四)女大学生创业体制以及政策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创业一般都是白手起家的比较多,其拥有的创业资源不是特别多,需要学校以及社会的支持。但是,当前高职类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比例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职院校依然属于高等教育行列,这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将向社会输送人才作为自己的主要培养目标。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大一部分女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放在了找到合适的单位上而不是自我解决,尤其是为毕业生提供的创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不能够从体制保障各方面支持高校女大学生创业,在经济和相关政策上都缺乏必要的体系,造成了高职院校女学生创业难的问题。加上对于女大学生创业方面没有很好的政策优惠,其融资问题一直存在,不能满足其创业初期贷款的需求,这些都是制约女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

三、高职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新型创业人才

创业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就业的能力,特别是为了培养这些女大学生创业的精神。跟传统的教育不一样,创业教育主要不是直接帮助女大学生寻找工作岗位,而是教会学生创造岗位的方法。在新时期,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把传统的就业教育转向新型的创业教育,在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人才的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探索中,不应当仅仅将眼光放在基本的学科设置和具体的课程结构中,更应当注意环环相扣的创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明确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尤其要注意对创新、创造以及创业精神的引导和培养。

(二)改革课程整体设计,提高创业积极性

当下我国高职类院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偏重理论知识体系课程而忽略了实践知识课程,尤其是在实践环节的实际锻炼中疏于管理,甚至人为地松懈。由此,我们首先应该在学科的设置中体现出专业特色、改革课程整体设计。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创业教育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对课程的选择上则应当注重必修课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必修阶段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其组成上可以适当开设与创业有关的科目,例如:企业管理、商务沟通、演讲与表达等;而在实践课的环节,则应当根据专业特色开设各类满足各类专业女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例如如何进行真实的市场调查、创业方案制定、团队项目训练以及创业风险评估、相关法律条文等等。由此从学科的设置上保障各专业教育的弹性,并使女大学生从刚入校开始就建立了一定的创业思维和实践知识,有利于为女学生建构创业知识体系,提供创业方法。应当将创业教育渗透在整个专业的培养环节中,将创业的理念渗透在各门相关课程中。使得课程之间相互配合、联系,形成一个闭合的链条,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完整地了解到创业的知识链、产业链、方法和有效手段,增大女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女生提供创业指导

重思考和实践能力是创业教育与其它类型教育的区别,同时也是由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性所决定的。当下我国很多高职类院校的教师过于注重对女大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对她们的精神培养,导致了一部分女毕业生虽然具备创业的实际能力,但缺乏创业的勇气、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由此,高职类院校在进行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就教学考评改革作为和课程挂钩的激励措施加以重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让教师注意在教学中提倡以增强女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然后再具体评估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教师是不是关注对女大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考察,关注学生在进行企业锻炼和实践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实际能力。教师要注意对创业精神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女大学生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将性格上的优势转化为创业优势,甚至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根据不同的女大学生进行不同的创业定位,并帮助女学生进行个人综合评估,激发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开拓精神、主动精神和自信心。

(四)加强优惠政策宣传,帮助女大学生利用政策资源

当下我国对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学创业的政策支持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初步形成了规模。而对于高职类院校的创业支持政策则相对较为薄弱。由此,我们也需要在制度上制定各项扶持的政策,帮助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进行创业,强化优惠政策的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给女大学生宣传和解读国家政策,解决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比如,可以从最实际的经济方面、创业起步阶段的税收方面、实际的技术支持方面等多种层面同步进行配合与宣传。在女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给相关企业与女学生所创业的项目进行对接,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和桎梏,帮主刚创业的女大学生成功起步。而且在资金方面也应当给予一定的力度支持,尤其是不少女大学生在毕业后大多缺乏第一桶金,即便具备充足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个人素养也无法成功创业。因此我们需要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提供一定可供申请的项目和基金,帮助有能力、素质高、想法新颖、贴近市场的综合型人才成功进行创业。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利于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而且能够缓解女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创业的女大学生有了自我提升的意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比较有利。所以,在新时期,高职院校要主动克服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瓶颈,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新型创业人才、改革课程整体设计,提高创业积极性、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女生提供创业指导、加强优惠政策宣传,帮助女大学生利用政策资源,为女大学生的创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朴雪涛.制度创新视野中的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2012(3).

篇(8)

二、高等教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固化,抑制了女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

高校是培养学生成才发展的重要环境,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许多高院忽视性别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性别差异,在教育、管理、评价学生的时候,有意无意的传递的刻板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行为规范的确立和性别角色。教师对男女生所持有的特质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她们愿意用认真、听话、乖巧等词语表扬女生,用个性、坚强、聪明等词语表扬男生;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总喜欢给男孩子安排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而女孩子受到一定的“照顾”。不少研究生导师在挑选弟子时也普遍喜欢男生,理由是男研究生科研能力、社交能力更强,在学习上,导师对男研究生要求更为严格,会经常督促他们的科研成果,相反对女大学生则较为宽松,顺利毕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便是不错的目标。在这样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的教育环境下,即使女大学生有想通过创业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意识,也会深受影响,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规定模式,并顺延着这种模式发展。她们会对穿衣打扮的关注甚于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对课本知识的热忱远远超过课外知识的涉猎,从而忽略了创业素质的培养和积累。创业的艰难与复杂性不仅要求女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的素质提高,更需要高校根据女大学生的身心特征,针对性的开展创业教育。但是我们高校在男女生的创业教育上,开展一视同仁的模式,忽视了对男女大学生在创业中的个体差异性。这种一视同仁的统一式创业模式教育非常不利于女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篇(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2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女大学生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提倡“以创业促就业”的今天,自主创业开始日渐成为高校女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学校教育及自身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女大学生却面临着创业机会的不平等。本文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分析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女大学生创业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历年大学毕业生数量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3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9年为610万,2010年为631万,与此同时,女大学生的比例更呈现递增趋势。作为特殊群体,在大学教育阶段,女大学生虽然与男大学生享受着平等的教育学习机会,但由于先天生理、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了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应聘机会不均等、竞争不公平、就业质量偏低等状况,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根据2009年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持委托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开展的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于是,不想遭遇“毕业=失业”的女大学生们纷纷选择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一股“创业热”便在大学校园中悄然兴起。可以说,正是日益困难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催生了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二、女大学生创业的不利-因素

尽管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选择了创业并且有所成就。但整体来看,女大学生的创业实际参与率并不高。具体来说,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传统观念束缚严重,创业环境欠佳。由于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德才观、尊卑观、贤良观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性别偏见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色模式深深地根植于许多人的头脑中,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人们对女性事业的期待值较低,认可度不高,女性创业的整体社会氛围比较薄弱,女性创业者往往被看作“女强人”,或者被认为是“不安分的女人”,这就无形中造成了女性创业的弱势心理。而女大学生在创业中也遭遇社会的性别歧视,特别是在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如经营、融资和税收等方面,创业的女大学生几乎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因此,创业之路对女大学生来说是异常艰难的。

2.从学校角度来说,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尚属空白。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教育部门开始日渐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教育部近十年的针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文件中,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字字数占文件全文的比例,总体上明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常识教育。众多研究表明:女性在创业的动机、创业的行业选择、企业规模等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却往往忽视男女两性在创业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通常是用研究男性创业的方法来研究女性创业,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处于空白状态,这就导致女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对创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尽管当前一些女大学生有创业的意识,但单凭其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实践,难以使创业形成规模,而且一旦遭受挫折,便将放弃创业。

3.从女大学生自身来看,女性主体意识欠缺,创业意识淡薄。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对女孩的期望值和女孩对自己的期望值一般比男孩低,所以,尽管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女大学生将女性的价值局限在“贤妻良母”的家庭范围之内,很多女生热衷于化妆、服饰、喜欢织毛衣、学烹饪。有些女生认为“学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迫切地希望过上家庭式的生活,她们不太关心政治,对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更不热心,这就导致她们在就业态度上缺乏自立自强的主动性,创业意识淡薄,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更多的是消极被动地依赖父母,等待用人单位的录用。

三、促进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应对措施

从人力资源发展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是优秀的人力资源之一,因此,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仅是为了摆脫就业困境,更多的是,其能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能量。这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这一特殊群体的潜能和可持续性创新能力。

1.政府及各级组织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环境。政府应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同时完善原有的优惠政策,并将其落到实处,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优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支持和帮助女大学生创业。比如,建立适合女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库,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对接活动,为女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风险融资等服务;构建女大学生创业孵化和实训平台,提供小企业创业初期所需的配套服务,为女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孵化条件;对有志于创业的女大学生提供培训、项目咨询、开业指导、经营顾问等服务;为女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规避法律纠纷等。此外,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大学生在面对创业失败及由此而导致的发展乃至生存危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基本保障。

2.学校应加强女性创业教育。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时就提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的创业教育很少会考虑到女性的性别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女大学生群体开展创业教育。因此,高校应该开设适合女性性别特征的课程,比如“性别与发展”、“女子教育史”、“女性学”、“女性心理学”、“女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陶冶”、“女性与创业”等选修课程,使女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女性的发展史,帮助女大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树立主体意识,通过传授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引导她们正确对待人生。此外,学校应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鼓励女大学生成立创业社团组织,邀请有实力、有经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女企业家组成创业导师团,开设“女大学生创业大讲堂”,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为女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提供市场分析、项目论证、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3.女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女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需要外在环境、机会,更需要创业者通过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创业能力。这就要求女大学生在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同时,努力学习学校的创业课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心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以增强创业的适应力。此外,女大学生应该仔细审视自身特点,比如同男性相比,女性往往喜欢凭直觉办事,把一些重大决策用细微处体现的道理来化解。这种直觉效果往往比理论更为有效。做生意需要与人沟通,少不了语言能力,而从生理特征的角度讲,女性的语言能力天生要比男性强一些。女性一般过日子比较节省,会注重实惠性。这种特性用在经商上,当然是最合适不过了。此外,善于合作、引导和善解人意是女性的共同特点,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个人修养好,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女大学生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这些优势,在适合女性的相关领域努力发掘市场的空白,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

参考文献:

[1]徐杰玲,徐朝亮.女大学生创业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6):105—109.

[2]王静.高职院校女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82—84.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47-03

当前,开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报告提出:“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要体现男女平等原则;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育培训课程。”[1]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需要积极探索性别化的创业教育,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创业教育的全过程。

一、高职院校女生创业意识的特点

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主观思维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2]。创业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时的冲动或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源自于人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要,即创业需要。创业信念是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的精神支柱,它使创业者的个性发展方向、社会义务感、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有机地溶合在一起,把创业目标视为奋斗目标。

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的创业问题,展现了许多不同于其他教育层次女大学生的特点。分析研究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正确地了解她们,引导她们扬长避短、成功就业,而且有助于弥补高职院校在女性创业教育、女性创业研究方面的不足,为相近层次的高等院校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从而推动女性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采取课堂问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萍乡市的三所高职院校三年级的30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率为95%,有效答卷为91%。现就女性创业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创业特点进行个小结。

(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中的积极因素

1.创业兴趣比较高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到“大学生创业”意愿这个问题,72%的女生表示自己感兴趣。仅8%的女生表示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多数女大学生有着创业的梦想和激情。但是在问到“你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有什么了解?”这个问题时,回答了解的只占3%,回答不太了解占57%,回答不了解的占了40%。说明她们对创业政策和创业管理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

2.创业动机更加务实

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为何选择创业”这一选项时,为了“实现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占38%,而为了改变命运,实现赚钱的高达62%,与此相比较的是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两个选项分别是48%和28%。通过数据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女生比其他院校女大学生更容易因为生计问题而去创业。在个别访谈中发现,高职院校女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城市贫困家庭,为了摆脱目前面临的就业困境,更容易化被动为主动,通过自主创业赚钱致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状况。

3.挫折忍受力较高

由于身为女性的角色,再加上高考分数低,上的是高职院校,使得地方高职院校的女生比其他普通高校的女生在就业中更加处于劣势地位。然而正是这些不利的因素,使得高职院校的女生学会了坚韧,学会了自尊、自爱和自强。比其他高校女生甚至比男生更能忍受生活的压力,挫折忍受力更高。

(二)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中的消极因素

1.缺乏创业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女生创业整体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据调查表明,68%的女生只会在合适的工作难于找到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去创业,如果有较好的单位可供就业,很少有女生考虑去自我创业。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总希望孩子有份稳定工作,找一位如意郎君,相夫教子,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而且自我创业是有风险的,因此对孩子创业不够支持,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意愿。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女生自身缺乏一种探究和主动学习的精神。部分高职院校的女生安于现状,不愿冒险;有些女生虽然学习刻苦,但是由于基础比较差,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死啃书本,完全是为了文凭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读书,没有培养起一种创业所需的创新精神,这是无法适应创业的竞争需要,因此她们对自我创业当然有种说不出的恐惧。

2.创业的自信心不足

尽管高职院校大多数女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一方面她们渴望尝试创业,快速发财,急功近利。但在如何评价自己的创业能力时,回答“很有信心”的只占5.3%,而回答信心不足的占了48%。表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和对自己的创业能力表现的不大自信。一方面原因是高职院校女生的自卑心态。由于高考的失败,使得她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在其他高校的女生面前自惭形秽,不敢竞争。另一方面原因是学校对女性创业教育环节薄弱,再加上社会上女性创业成功例子很少,使得他们对创业风险和困难看得过重,对自己的创业前景把握不定,信心不足。

3.创业教育的缺失

在对萍乡市的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没有一所学校成立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也没有一所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有的高职院校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才会涉及,比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或者是就业专题讲座中介绍一点有关创业的内容。对于专门为女生开设性别创业指导就更是微乎其微。因此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没有把创业教育提到就业的高度上来。一方面原因是领导不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另一方面是创业教育和创业性的教师缺乏。在所调查的3所高职院校中,有创业理论又有创业经验的指导教师是少之又少。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地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缺失。

4.创业体制和政策的不完善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者均为白手起家或初次创业,创业资源匮乏,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各方面支持,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给予相关的支持,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倾斜政策基本没有。另外由于传统性别歧视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各级政府出台的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融资问题的优惠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女生并没有获得很好的优惠,无法确实满足她们对创业贷款融资的需要,这些都成为制约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关键因素。

二、高职院校女生的创业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创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创业方式和创业结果。如上所述,由于受社会、家庭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创业盲目性、从众性和依赖性。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传授创业的技巧。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新型创业人才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3]。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我国高职院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出现,因此不仅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缺乏清晰的认识,而且高职院校本身对自己教育目标和模式也模糊不清,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就业教育,致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上来,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和创业技能,使他们走上创业之路。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实施创业教育是依法执教的客观要求。

(二)改革课程整体设计,加强对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

与普通高校的主要区别在于,高职院校侧重于“专才”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自然成了学校课程设置的重点。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社会成员,也要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做事”,应该成为高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要把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拥有良好的创业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各种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争取在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以真实创业项目贯穿始终,以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更加真实的舞台。同时通过选聘熟悉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的企业家组成创业导师团队,对高职生开展“一对一”的创业咨询和跟踪指导服务,让企业家“手把手”地教学生创业, 从而增强高职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另外,为了加大对女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高职院校还可以与妇联和劳动部门组织开发一些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基地,给她们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帮助她们成功创业。

(三)为女生提供创业指导。

《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4]《职业教育法》中把职业指导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法律上确定下来。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对其就业创业观念、创业技能和创业心态进行培训,要为女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更适合的、专业性更强的指导,有助于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成长。对于那些已经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指导老师应该进行跟踪支持和指导服务,不仅要把她们“扶上马”,还要“送上一程”。同时,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女企业家进校园现身说法,用她们自己的创业经历,启发女大学生把握机遇,从基层做起来,从小事做起,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事业天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开展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而各高职院校教师都面临缺乏创业实践经历的尴尬。创业能力培养又偏偏注重创业实务,没有亲身经历,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使学生领悟创业的精髓和实质。这就导致大部分院校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教育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比如:实行教师企业脱产实践制度,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相关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并提高其职业能力;学校和政府部门还可以制定政策或制度来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创业,也会有更好的效果。另外,学校还可以采用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和创业工作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学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以强化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力量。

(五)要加强优惠政策宣传,帮助女大学生用好政策资源

对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帮助毕业生正确解读政策,用足好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的支持,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对于政策具体操作过程中,处于弱示地位的女大学生,高职院校要主动帮助她们争取政府政策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比如为了解决女大学生创业初期遇到的资金困难,学校可以帮助她们充分利用小额信贷政策;也可以为女大学生寻求由政府或者学校担保的贴息贷款……帮助女大学生用好政策资源。

三、结语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自我实现,有利于缓解她们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经济繁荣;即便没有创业的女大学生也既实现了自我的提升,又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广大高职院应主动克服目前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种种困难和瓶颈,强化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她们的创业品质、建设具备创业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女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并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吴贻谷.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9-30.

上一篇: 保险公司客服工作总结 下一篇: 英语朗读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