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履职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4: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网建设履职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网建设履职报告

篇(1)

基层供电企业的发展方向及队伍要求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愿景;也是电力系统各基层单位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供电企业的角色定位逐步从承担政府管控职能的供电部门向实现价值传递的供电公司转化,从传统的计划用电管理向如今的提供供电服务以及未来的售电服务转变。电力企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对企业后备队伍的要求:

(1)管理精益化、规范化,追求意识和行为间的统一。近年来,国网公司、省公司对县级供电企业管理要求逐步向精益化、集约化、扁平化、规范化方向转变。扁平化管理压缩了管理层级,使得基层供电企业与上级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更加紧密,需要企业队伍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精益化管理涉及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塑造调整,更需要企业队伍具有全面的管理视角、横向配合能力以及扎实的实践能力;规范化管理使得基层供电企对内部经营管控提出高要求,依法治企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人的规约意识和行为的管控需求也随之提高。

(2)电网智能化、信息化,寻求机械和交流中的平衡。“十二五”智能电网专项规划指出,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将是通过现代先进技术的高度融合,全面提高电网运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以及供电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电网的智能化、信息化成为未来基层供电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应用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益的同时,却由于更侧重于“人机对话”,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联系与情感交流,降低了企业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予以克服消解。

(3)业务标准化、程式化,关注自由和约束间的共存。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必然带来业务上的标准化和程式化。基层供电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的固化和规范,需要企业队伍具有强大的不折不扣的执行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行为管控能力。而与之相对,业务的程式化也往往会限制人的行为和思维空间,造成一定程度的僵化,产生与人性自由间的矛盾冲突。

(4)服务一体化、社会化,实现责任和契约间的共鸣。供电企业作为社会公益型、服务型行业,责无旁贷地担负着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电力客户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对服务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服务已不仅仅局限于供电过程中的服务,更包括电网建设、安全运行、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电能的“一体化”服务。在全面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基层供电企业队伍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契约精神和共情意识不可或缺。

当前基层供电企业后备队伍的现状分析

我们所说后备队伍,其内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后备干部队伍”,而是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对应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的人才储备力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

当前基层供电企业青年员工队伍主要由电力全民编制员工和其他编制员工(主要为集体合同制和制)两类组成。以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为例,公司现有35周岁以下青年329人,占全体员工比例的40.77%,其中:①全民编制青年员工104人,其他用工编制员工225人。②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26人,具有大专学历的109人。当前基层供电企业后备队伍的现状表现为:

(1)综合素养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当前基层供电企业的青年员工多为80后、90后一代,他们不缺乏理想,强调自我价值,但缺乏行为管控能力;强调个性张扬,但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富有竞争意识,但缺乏沟通合作精神;具有独立思维,但缺乏开阔管理视野;具有建功愿望,但缺乏责任心态和共情意识;具有法律观念,但缺乏规约意识和契约精神等等。所以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竞争与合作、协调和沟通、职业化和个性化等矛盾时,与供电企业的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存在差距。进入供电企业工作的青年普遍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理论水平。但由于基层供电企业的青年员工一般都由“学校人”角色直接过渡转换到“企业人”“社会人”,无论在专业知识的实践历练还是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高学历低技能、高文凭低能力、高智商低情商、有专业知识缺实践能力的现象时有存在。

(3)“企业人”和“社会人”之间存在差距。主要指“企业人”和“社会人”之间的隔断和割裂。近年来,基层供电企业在管理上强调了员工作为“企业人”的定位,忽视了员工作为“社会人”的价值管理引导。员工把“社会人”和“企业人”割裂开来,在遵循企业规范标准、社会法律法规、责任道德约束等方面,存在行为标准不一、道德标准不一、价值标准不一的现象,弱化了员工在行为规范、契约精神、感恩回馈、规约意识等方面的塑造培养,成为不利企业和谐发展的深层次因素。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而后备队伍是企业的未来与希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后备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兴衰成败。当前,基层供电企业正在加快实施“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稳步推进“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实行主辅分离。在体制机制的变革时期,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关注、客户对供电质量和服务要求更高。基层供电企业始终站在服务社会的最前沿,始终处于智能电网和“五大”体系建设的最终端,现实和未来都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培养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全素质后备队伍势在必行。

后备队伍全素质培养的具体实践

基层供电企业后备队伍培养的全素质要求是指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的“三位一体”。它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体系和技能水平上,更包括人才个体的健康心理、情感管理、规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沟通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整体队伍的组织协调作能力、合理结构配置和选拔培养机制的全面建设。公司以基层供电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针对当前后备队伍特点,结合“制度管事、文化管心”的科学实践,实施后备队伍全素质培养“1+1”工程。即:建立一套培养机制——建立“公推直选”制度和团代会年会制度,探求竞争与合作的共赢,实现个性和共性的共存,强化青年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规约意识,完善青年后备队伍自我完善和选拔培养机制。建设一套价值体系——通过青年读书中心、“拨浪鼓”电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家园圆桌沙龙、“拨浪鼓”大讲堂、青年创新工作室等各类平台和载体,在思想、工作、行为中锻造青年后备队伍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协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引导青年员工建立起“向上、向善、向美”价值理念,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价值追求,传递个人和企业、社会共成长的正能量。

建立健全队伍培养机制,推进后备队伍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早在2010年,公司党委即在下属中的6个各党支部实行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并探索建立党代会党代表年会制,促进党员队伍的履职意识和责任意识;2011年,推行团委“公推直选”制度,创新团青干部选配方式,增强了团员青年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大局意识;2012年,创新推出团代会年会制度“1+4”体系制度文本,注重对后备队伍的全面动态考评检阅,树立规约意识,赋予青年员工以全局的视角、责任的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后备队伍培养机制,营造了后备队伍平等、竞争、有序、合作的良好发展环境,开辟了后备队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通道,实现了后备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1)“公推直选”制度,增强青年后备队伍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2011年,公司团委在换届选举中实施了完全的“公推直选”,严格执行候选人资格条件、民主推荐和资格审查等规范程序,通过笔试、面试、团青活动组织和才艺展示等环节公开考察候选人综合素质,做到整个过程“阳光操作”,并采用微博的形式向社会直播候选人竞选演说的全过程,基本形成了“公推直选”程序、步骤、流程等工作固定模式。

同时,“公推直选”在工作中体现了尊重青年主体地位,保障青年平等权利,拓宽青年成才通道的理念,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员工的主体意识;通过团员青年自主完成全程民主选举,并按照青年的集体意志确定产生了新一届的带头人,增强了团员青年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大局意识。

(2)“1+4”团代会年会制,强化后备队伍的规约意识与契约精神。团员代表发生服务属实投诉或是安全违章怎么办?团员交通违章驾照吊销会影响其团代会代表资格吗?团干部“公推直选”产生以后可“一选永逸”了吗?……对于这样一些在企业青年职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在青年后备队伍的培养与管理中遇到的实际性问题,公司通过建立并实施“1+4”团代会年会制度,给出了一个义乌答案。

团代会年会制“1+4”文件具体包括:年会制实施方案、团代会年会制度、团代表资格管理办法、团委委员履职报告制度、提案办理制度等5个管理文件。文件对团代会召开频率、程序、流程,对团代表的资格、任期、选举、变动增补,对团委委员履职报告的内容、形式、测评、退出机制,对团代表提交提案、行使代表权利、提案办理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构成了一个系统配套、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

“团委委员的履职情况向团代表报告,在每年的团代会年会上进行。团代表根据团委委员的履职报告情况,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开展民主测评。民主测评中,团委委员出现不称职票数超过20%或连续2年不称职票数超过10%的情况,要进行诫勉谈话。”这是团委委员履职报告制度中的一项内容,也是公司实施后备队伍持续跟进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

实施价值引领工程,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青年员工是企业的未来。如何教育、管理、引导好这支青年队伍,使之适应未来企业的发展需要,是基层供电企业后备队伍培养的一项核心任务。公司通过实施价值引领工程,打破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壁垒,引导后备队伍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营造“工作绩效向上、内心行为向善、品牌形象向美”的良好氛围,为后备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夯实基础。

(1)青年读书中心,在阅读和思辩中架起员工、企业与社会的交流平台。“阅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快乐工作从读书开始,幸福生活从内心创造。”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读书中心是义乌市读书协会的一员,拥有包括电力技术、传记小说、人文历史、国学经典、生活旅游等各类图书三千余册,采取青年员工自主管理、定期开放的方式,方便职工青年阅读。同时在局域网上开设数字“青年读书中心”,分设团委活动、青年书屋、电力技术、第七空间、时事新闻、兴趣小分队等6个板块。青年员工在版块中探讨电力技术难题,分享读书心得,晒生活感悟,组织兴趣活动,通过组织活动增进了解,互动交流分享收获。引导青年员工多读书、读好书、做好事、善做人,推动了队伍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公司还开通了“青年数字短信平台”,编辑最新行业信息、社会热点、青年关注、模范典型等适合团员青年阅读的手机报,发送到全局青年手机上,并开通义乌供电局团委的腾讯微博、义电青年QQ群。运用新兴媒体使团员青年之间实现多渠道沟通,拓宽青年员工视野,提升青年员工的交流沟通能力。引导青年职工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为青年员工开拓视界思维、与业务骨干面对面提供平台,搭建了员工了解企业、放眼社会的通道。

(2)“拨浪鼓”电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服务和实践中倡导感恩、回馈、奉献的价值理念。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也是青年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服务意识、集体意识、奉献意识的重要途径。公司“拨浪鼓”电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4年多来,本着“真诚奉献、回报社会”的服务理念,进社区、入学校,上山区、下农村,服务军营和企业,服务弱势群体,实践着“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诠释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企业责任,从一支专门为特困户、军烈属、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排解用电故障,消除安全隐患,宣传用电知识的队伍,发展成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在重要事件、重要展会中,在急难险重时刻挺身而出的突击队、生力军。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团员青年通过策划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很好地锻炼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并在志愿帮扶活动中切实体验并增强了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共情意识。拨浪鼓”电力青年志愿服务队不仅为青年于员工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提升素质、展现才华的舞台,更形成了一种带领引导青年员工奉献企业、奉献社会的重要“青春力量”。

(3)“家园圆桌”沙龙,在平等和交流中促进员工企业共同发展的柔性力量。通过各基层党支部、局工会、团委轮流举办“家园圆桌”系列沙龙,旨在以开放性的工作视角,通过系列活动主题的引导,在平等交流和互动思辩中实现思想价值引导。“家园幸福观大家谈”,倡导幸福生活理念,深化员工对“共同事业共同家园”的认识。“从新交规变更说开去”,强调规约精神,深入探讨“制度管事文化管心”的落地实践;“十精神进班组”,美丽中国从我做起,弘扬社会责任观……通过“家园圆桌”沙龙活动,全局上下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性联系网络体系,在思想的交流中探寻员工的内心精神世界,在耐心地倾听中了解员工、引导员工,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柔性力量。

(4)“拨浪鼓”大讲堂,在经典讲学中体现内化于心、实化于行的文化力量。打铁还须自身硬。公司开设拨浪鼓大课堂,通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和本局领导亲自上课的方式,每季开设一堂经典讲学,内容涉及国学、管理、党建、企业形势任务等,带动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在经典讲学中培育青年员工的健康心理,在搭建平台、开拓视野、服务中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内化于心、实化于行的文化力量。

(5)青年创新工作室,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个体和团队的良性互促发展。青年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新形势下企业发挥青年带头人的作用,开展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为目标,组织团队开展经济技术管理创新活动的新生事物。公司注重搭建青年职工素质建设载体,成立了慧思创新工作室、八方创新工作室、拨浪鼓工作室等创新工作室,团队研究涉及电力营销智能化、技术设备开发、电网工程设计、企业管理和文化等等领域,通过经常性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专项学习、合力研究等活动,以师带徒、传帮带、职工讲坛、三年成才计划等运行机制开展工作,形成了“树立一个、培养一批、带动一方”的工作室制度模式。青年员工通过创新工作室实现了个体和团队、竞争与合作的共赢,也有效解决了职业化和个体化之间的矛盾。创新工作室日益成为企业优秀人才的“孵化器”,提高青年实践技能的“发动机”和促进岗位成才的“加速器”。

面向未来的基层供电企业后备队伍全素质培养的实施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向未来的基层供电企业后备队伍全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建设培养的系统工程,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实践,实现了“人才队伍强、企业发展强”的良好效益,推动了“一强三优”现代企业建设进程,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员工归属感有效增强,夯实企业和谐稳定基础

“企”无人则止,员工就是企业的一切。开展后备队伍全素质培养,在工作中尊重青年员工的主体地位,保障青年员工的平等权利,拓宽青年员工的成才通道,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服务青年的理念,青年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真正建立“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家园”的一体关系,企业保持零事故、零案件、零上访,并被推荐为“2012年浙江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篇(2)

关键词:

工程;跟踪审计

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对能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各电网企业加大了电网建设投资,2013-2015年分别达到3894亿元、4118亿元和4603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电网投资仍将保持高位。电网企业加强了电网项目工程审计工作,在规范管理、增收节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工程审计一般为事后审计,其所发现的问题大多既成事实,难以整改或整改成本大。笔者所在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根据电网项目特点,探索开展了电网项目跟踪审计,取得了较好地审计成效。

1定义与定位

跟踪审计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均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但是,由于时间相对较短,理论界对跟踪审计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定义,相关的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审计监督方面。笔者根据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将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定义如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审计对象实时开展的持续审计监督和及时有效反馈;审计范围可以是项目从前期、建设、后评估等全过程,也可以是部分重点过程。它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在于将事后审计改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审计,在问题事项未发生或未产生严重后果前,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将事后补救为主改变为事前预警、事中纠偏为主,实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成本最小化、综合效益最大化。实践中跟踪审计的定位,应当遵循“独立监督、客观评价”的原则,实行监督与执行、服务分离,审计监督流程平行于项目管理流程,确保既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又能保持客观公正。一是跟踪审计流程与项目管理流程应处于平行位置,使审计信息流简洁明了、中间环节少,确保审计的时效性和有序性。二是应将参与项目管理和咨询服务的审计人员(机构)与开展跟踪审计的人员分离,保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三是跟踪审计业务与项目管理流程间的关联点是项目建设部门(单位);审计机构不应直接对其他参建单位指令,不打断正常的项目进程,确保项目建设部门(单位)对项目进程的主导性,避免“多头指挥”。四是应将微观跟踪审计与宏观跟踪审计相结合,审计流程的定位不局限于单一项目,可针对一类工程或某一管理行为,甚至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审计流程对于单一项目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具有举一反三的功能。

2主要做法

电网项目造价差异较大,大到以亿计的输变电项目,小到万元以下的修理和配网项目;而在数量上又呈现出相反的情况,即造价大的项目数量少、造价小的项目数量多。同时,电网企业审计人员编制相对较少,但是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如东部某省级电网企业本部及所属单位审计人员共175人,约占员工总数的2‰,与电网投资总额相比,人员相对较少。因此,跟踪审计必须依据项目特点和审计资源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才能保证审计效果。

2.1审计资源

电网项目的跟踪审计资源安排适合“以内部审计为主导、多种资源互为补充”,即:同级部门之间协同横向协同监督、上下级单位之间纵向联动监督、内外部审计资源统筹使用。一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审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审前准备及审计方案研讨,避免了方案实施中的无效工作,增加职能部门急需了解的事项,改变以往“审”与“被审”的对立关系,为共同开展项目管理风险防控和协同监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职能部门自觉自我监督并及时自查自纠专业管理的偏差。二是按照审计资源分布和管理权限,明确各层级审计分工;上级审计部门分项目类型建立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下级单位依据自身特点细化审计实施方案,上级审计部门应做好对下级审计部门的督导检查。三是通过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选择部分优秀社会中介机构作为自有审计资源的有益补充,可以将部分审计业务进行委托,也可以从社会中介机构择优聘请资深注册造价师和注册会计师,以外部专家的身份加入审计组,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程造价等事项审计,提升内部审计专业化水平。

2.2审计方式

一是要根据项目特点和管理需求设置跟踪审计模式。对于重点项目,可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对于一般项目,可采用关键节点跟踪审计模式。二是关键节点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采用关键节点跟踪审计模式的项目,根据项目管理特点,将关键节点划分为必选关键节点和可选关键节点。所有工程项目必须经过对必选关键节点的跟踪审计,体现出“全覆盖”的目标;但在此基础上,可根据项目特点和以往发现的问题,自行选取其他关键节点,使跟踪审计目标更明确、大幅提高审计资源利用率,同时使“全过程”跟踪审计概念得到较为灵活的应用。三是要碎片化审计方案,增强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各流程的关键节点,制定出各关键节点跟踪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采用这种碎片化的各关键节点的具体实施方案统一跟踪审计工作标准和内容,加强对跟踪审计人员(机构)的指导,提高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跟踪的关键节点快速的组合跟踪审计的审计方案,便于提高跟踪审计效率。四是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提高审计效率。当前,建设单位广泛上线了ERP、建设流程管控以及建设现场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跟踪审计时应熟悉和运用这些信息化工具,建立数据模型实时进行数据比对,全面、深入、快捷的发现问题。

2.3审计重点

审计署京沪高铁跟踪审计等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公告,提出当前建设领域一些较为严重的共性问题,结合电网项目特点,应将建设程序、资金管理、工程质量、招投标等作为审计监督重点。一是沿着资金流向,跟踪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对征地费、青苗赔偿、进度款等资金支付环节,设置前置审计流程,事前审计;对审计权限内施工、监理等单位项目成本支出进行延伸审计,防范“小金库”和资产损失。二是沿着基建程序,跟踪投资控制情况。按照里程碑进度,重点审计开工、重要节点验收等事项,确保程序合法、计量准确;重点关注招标程序、变更、签证、涉及价款的工作联系单等对投资有重大影响的管理事项。三是沿着质量形成过程,跟踪质量控制系统运行情况。重点审计施工图纸的规范性、建设和监理单位履职情况,促进参建单位强化质量基础管控;重点关注施工分包管理,减少转包和违规分包行为的发生,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四是沿着物资交接过程,跟踪物资实物出入库情况。重点关注甲供物资(特别甲供材料)的采购量、入账量和实际使用量的差异,跟踪结余物资、废旧物资的退库管理。

2.4成果运用

跟踪审计报告要体现跟踪审计的特点,第一是要及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及时督促整改;也要定期或根据需要进行综合性分析,将问题整改与管理提升相结合,建立防范风险产生的长效机制。一是审计成果运用也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体现及时性。在事前,审计要结合建设环境和内外部审计在建设领域其他项目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审计对象提示风险,督促其在制定工程实施方案时考虑可能产生的管理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在事中,要及时发现苗头,及时纠正失误,做到“边实施,边审计,边整改”;在事后,及时进行评估补救,确保不出现重大问题。二是要将问题整改与管理提升相结合。对重大问题、普遍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立足顶层设计,从制度、流程查找不足,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其整改与完善,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防止老问题反复、新问题滋生。三是要定期形成发出“综合报告”和“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将项目管理主体履职情况的总体评价、发展趋势以及涉及领导层决策等方面的问题,报告领导层、服务科学决策。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审计要通过各类媒体、会议、培训等平台,宣传监管形势和管理要求,剖析典型案例,提示风险事项,传输依法治企理念,培育合规文化。

3风险控制审计风险

伴随着所有的审计业务,面对跟踪审计这样一个新兴事物,审计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3.1跟踪审计制度不健全。目前,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鲜有成熟的跟踪审计制度。跟踪审计方式、方法、工作定位以及审计人员的权利、义务等,均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我们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广泛实践并总结固化成果,建立、健全理论体系,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准则,保障跟踪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3.2审计人员素质还需要提升。电网项目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多数项目在野外、现场突发事件多,跟踪审计的实时参与,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工作能力。

4结束语

开展电网项目跟踪审计非常必要,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不过,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和创新,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篇(3)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文化构建目标

内部审计文化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机构及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实施经济监督行为时,培育形成的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体现在审计工作所恪守的理念、所追求的价值、所遵循的规范、所体现的风骨、所展示的形象等各个方面。构建企业内部审计文化的目标,就是通过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内部审计理念和价值观,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咨询职能,构建企业内部审计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宣贯企业内部审计理念,牢固树立内部审计价值观,积极构建内部审计文化体系框架。

二、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价值

依据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电网审计人应以“独立、依规、公正、进取、奉献”作为内部审计价值观。

(一)独立是内部审计文化最本质的特征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一是组织独立。审计机构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对象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二是人员独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三是工作独立。审计机构及其人员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不受来自其他职能部门、经济组织和个人的干扰。四是经费独立。审计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依照审计办法的规定单独列入企业财务预算。

(二)依规是内部审计机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依规审计是企业制度管理在审计监督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要求审计机构必须以国家法规和企业制度规定作为审计的依据与标准;另一方面要求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依法履职时,规范自身行为。

(三)公正是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时基本的价值取向

审计的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职时,不应有任何质量妥协,要依法办事,在搜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时,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出发,谨慎执业,客观评价。

(四)进取是审计人员开拓创新的基本品质

当前,电网依法治企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审计人员需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断钻研新业务,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保持专业技术的适应性,积极进取是审计人员基本品质。

(五)奉献是整个内部审计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廉洁奉公,无私奉献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必要保证。审计工作的定位和职责,要求审计人员要技高一筹、德高一筹。审计人员必须廉洁自律,不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任何可能妨碍职业判断的利益;必须诚实守信,不得损害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必须严守秘密,按规定使用履行职责时获取的各种信息和结论。

三、内部审计文化体系架构探索

为有效地落实审计文化建设任务,需要要从“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方面构建。

(一)夯实物质基础,构筑保障机制

物质文化建设理念是:机构独立、保障有力。审计物质文化是内部审计存在和发展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工作环境。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运作正常的审计委员会、符合程序的审计干部任免、必要的经营管理会议参与度、定期的工作报告制度等,构成审计工作必需的运作机制。必备的办公场所、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适当的工资福利待遇、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等,构成审计工作物质保障。

(二)完善制度规范,构建制度体系

制度文化建设理念是:体系健全、执行到位。审计制度文化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组织职能有效履行的关键。涵盖广泛、相互衔接且落实到位的审计制度体系,代表着审计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可从三个层次建设,一是审计工作办法;二是审计业务办法和审计管理制度;三是具体的审计业务指南。

(三)积极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行为文化建设理念是:爱岗敬业、争先创优。营造健康向上的审计氛围,有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工作环境、爱岗敬业的道德风尚、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通过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加强对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引导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承诺。通过竞争的、动态的审计人才管理制度,加速人才培养,营造一个“学习、创新、务实、诚信”的人才辈出的激励机制。

(四)塑造形象,培养精神

精神文化建设理念是:客观公正、无私奉献。审计精神文化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要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意培养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独立、依规、公正、进取、奉献”的企业内部审计价值观,做到“正直、客观、保密、胜任”,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共有的精神家园。

四、内部审计文化构建与实施

文化理念的形成不能靠一朝一夕的灵感和热情,而是来自于水滴石穿的潜移默化,需要遵循审计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

(一)加强组织,持续推进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按照审计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进行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努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审计文化建设的领导工作,分解细化建设任务,将审计文化建设与审计工作目标管理、审计工作规划、年度工作重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持续地加以推进。

(二)大力宣传,形成氛围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的文化理念,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利用系统内的各种信息宣传载体,就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外延、重要意义、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等方面,向企业审计人员及相关人员宣传交底,引导审计人员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并形成自觉行动。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篇(4)

今天的会议至关重要,十分必要,身边的先进、基层的典型为我们讲述湖北广电网络人履职尽责、艰苦创业的故事,目的是让基层干部职工走上讲台,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教育、引导和激励全省广电网络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圆满完成2017年及“十三五”广电网络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

刚才,我们共同聆听了地市分公司代表十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魏明朝同志,二级分公司代表江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德运同志,支公司代表蕲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叶传松同志,农网代表鄂州农网经理胡衍全同志,乡镇经营部代表松滋南海经营部经理李强同志,普通职工代表潜江总口经营部员工陈义武同志,神农架大九湖经营部员工魏丕学同志七位基层同事的崇高精神、扎实作风和感人事迹,相信大家和我的感受一样,我们为这七位同志的先进事迹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受到启发、受到鼓舞!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今天登台的七位同志是全省广电网络广大干部职工的代表和缩影,在全系统各个岗位上还有无数的先进典型,共同谱写着湖北广电网络美好动人的华章。

2016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公司党委开展了全省最美广电人宣传活动,挑选了43位一线职工的先进事迹印发成册,供全省广电网络干部职工学习。一年来,我们通过网站、微信、杂志等多个宣传渠道,及时登载先进干部职工的事迹,包括爬杆子搞修理的老总、爬杆子的女职工、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参加抗洪抢险的干部职工、长年埋头搞研究的技术人员、冒着雨雪入户营销修理的一线职工等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展示不平凡的精神,诠释不平凡的价值,树立不平凡的丰碑;他们是最亲最美、可爱可敬的湖北广电网络人!我们为他们备感骄傲、备感自豪!

整合起来的全省广电网络最需要的是精神,最缺少的是力量。近年来,公司党委对奋战在一线的各类先进典型的挖掘宣传高度重视,将学习先进典型与企业党建作风建设紧密结合,包括今天举办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就是发现和树立典型,发挥和利用典型引路作用,在全系统形成学习先进、争创业绩、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良好氛围。

这些先进典型,在楚荆大地,为实现广电网络的愿景和目标,互帮互学,相激相勉,形成了一个个戮力同心、和谐奋进的高效团队。

这些先进典型,面对艰巨的任务和艰苦的环境,为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立志于火线,拼搏于阵前,学业务、钻技术、提能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取得了不俗业绩,收获了累累硕果。

这些先进典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敢于亮剑的勇气,以百折不挠的锐气,以舍我其谁的底气,在条件不足、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直面竞争、积极应对,攻坚克难、以弱胜强,打赢了翻身仗,赢得到主动权。

这些先进典型,服务千家万户,满足各方需求,以诚心、细心和耐心,调万家羹,忍累和苦,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信任,获得了社会的好评,创造了响亮的品牌。

这些先进事迹令人感动,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全省广电网络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奋斗、克难攻坚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他们是全省广电网络1.8万名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是全省广电网络大厦的基石和支柱,是全省广电网络生存发展的希望和力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这些先进典型,不是高大上和全新奇,但无一不是真硬实。在公司整合、改革、转型、竞争、发展“多重任务叠加”的风口和关口,我们迫切需要成百上千、成千上万像以上七位同志那样的可信、可学、可比的身边典型。我们迫切需要像他们那样的一种信念、一种热诚、一种责任、一种精神和一种力量!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用洪荒之力保目标。全省广电网络干部职工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严重洪涝灾害和严峻的掉收形势,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大力实施“一体两翼、一主两营”战略,坚持从严治党和依法治企,全面深化改革,加速转型升级,积极拓展业务,奋力保超目标,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上市公司和楚天、楚天视讯公司共完成收入40多亿元,主要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省广电网络以1200万覆盖用户、120万宽带用户、150亿元资产和40亿元收入跻身全国同行四强。

这一年,楚天、楚天视讯公司讲政治、讲大局、讲情谊,顺利实现党委托管,全省广电网络人期盼已久的“全省一网”迈出坚实的步伐;首届“湖北广电网络电视节”、“百日会战”、“经营开门红”等营销风暴强势掀起;全业务平台和智能终端正式商用,广电云视、广电金融、兔子VR、诗词宝等互联网APP惊艳上线;十几个市州县的智慧城市、集团客户和电信普遍服务项目成功中标;17.34亿元的发股募资计划成功获批,公司股票纳入深市融资、融券和深港通标的股;太子湖文创园入选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和武汉市首批“创谷计划”;其他工作包括财务、人力、招标、工程、内审、法务、行管等各项管理进一步规范,党建、作风、队伍和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两个责任”进一步落实,全省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正在形成,全系统的行风、企风和作风向好转变,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公司班子被省委评为省属文化企业履职尽责唯一优秀。

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重视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省广电网络各级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辛勤努力的结果。我代表公司党委和经管班子向全省广电网络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受发展的甘苦,激发前行的力量。极不平凡的2016年已经过去,更加艰难的2017年已经到来。2017年,是“全省一网”、转型升级的攻坚克难之年,市场形势更加严峻,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再接再厉,再鼓干劲,再加力度,再添措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先进为榜样,以典型为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7年,我们要着力加大“四个力度”:一是加大战略落地力度,围绕经营发展新目标,大力推进全省一网、双向化宽带化网络改造、“宽带倍增”计划、全业务平台全面应用、迭代100万台智能终端等任务;二是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大力发展“高清互动、数据宽带、集团客户”业务,积极参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建设;三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进人力资源一体化和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奖优罚劣的收入制度,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四是加大作风建设力度,切实转变作风、转变职能、转变方式,务实重行、真抓实干,着力提高总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增强各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推动全年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5)

农网建设争创优秀。推进农网建设标准化,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部采用典型设计;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进度,确保11月底中低压升级改造工程、10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工程项目全面竣工,0.4千伏线路绝缘化率达到70%以上;实现乡镇手拉手供电,实现城区配网自动化;农网节能配变比率80%以上。

供电所管理争当典型。加快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健全和完善界面清晰、职责明确、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高效供电所管理机制;加快供电所信息化建设,完善并应用供电所视频会议系统;完善远抄集抄系统建设,城乡客户供电“四到户”管理95%以上;在10个供电所全部建成标准化供电所的基础上,力争建成1个标准化示范供电所。

关键业绩指标争做标杆。加大指标管理力度,确保指标先进性,公司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低压线损率分别达到99.892%、98.881%、8.8%。

二、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供电所管理

1、严格落实供电所系统集约化管理措施,形成涵盖规划、计划、执行、考核的闭环管控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加强供电所统一管理。

2、深化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建立界面清晰、职责明确、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高效供电所管理机制,实现配电(检修)和抄表专业化管理。

3、规范供电所组织机构设置和定编定岗定员,研究建立符合农网实际、有利于队伍稳定和农电可持续发展的供电所用工形式。

(二)持续加强安全管理

1、深入推进供电所现场标准化作业,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全面完成各项年度安全重点工作。

2、着力提升供电所电力应急保障快速响应及有序处置能力,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组建基层农电保障应急队伍,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和演习,加强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三)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1、科学编制农网改造升级规划,将升级改造规划纳入公司电网的总体规划,统筹城乡电网,适度超前经济发展,解决农网网架薄弱、供电质量不高、供电线损大、供电“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

2、推进农网标准化建设,按照“两型一化”、“两型三新”和“三通一标”等要求开展工程设计和施工,严格按照中低压配电设施改造典型设计标准进行改造。

3、组织好工程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强化工程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做法。

4、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提升农网安全、节能、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装备水平,深入推进新型农网建设。

5、加快“一户一表”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四到户”供电管理,加快推进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城乡客户实现“一户一表”。

(四)进一步加快新农村电气化进程

1、进一步做好电气化建设规划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认真做好电气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衔接。

2、认真开展电气化建设的验收和整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建成一个验收一个,达标一个,确保全面完成100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

3、大力实施线路绝缘化,新建和改造的0.4千伏线路全面实现绝缘化。

4、加快实施远抄集抄系统建设和居民用户智能磁卡电能表应用。

5、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家电下乡和现代农业等电力设施配套建设。

(五)扎实开展标准化供电所建设

1、突出抓好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工作差距的整改,高标准建设、规范化运作,推动供电所各项工作标准化。

2、加强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提高供电所设备、设施及管理水平,加大检查指导力度,改进检查考核办法。

三、工作要求

全面提高供电所系统争先意识,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大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创先争优工作取得实效。

篇(6)

一、充分肯定2010年公司的工作。2010年公司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成绩显著、队伍建设明显提升,荣获了“农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全市农电系统组织的培训竞赛中,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一批优秀员工和先进供电所受到省电力公司和市农电管理局表彰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正确指导的结果,是公司上下团结进取、奋勇争先、努力工作的结果。公司每一份成绩的取得、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上级的关怀和关心、员工的心血和汗水。我深信,包括公司员工在内的全体电力人都将会铭记住这所有的一切。

二、清醒认识农电工作面临的形势。农电发展到今天,总体趋势是面临良好的机遇。农电大有可为,农电大有作为,农电充满希望。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地刺激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对电力的需求,呈现出较大的上升趋势,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负荷需求大,季节性供电矛盾尤为突出;二是服务要求高,农民电力消费维权意识增强。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元月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决定,按照这一决策,农村电网将面临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较好地解决目前农村电网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温总理提出要深化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将有利于理顺农电管理体制,逐步消除制约农电发展的体制障碍。而在电力系统内部,对农电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国网公司、省公司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做精县公司,实质上就是要加强对农电的管理,把农电做精。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国家电网“两个转变”的深化、“三集五大”体系的构建,对农电管理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农电的各项管理必须实现与城市用电的管理实现无缝对接。而农村电网明显滞后城市电网、农网科技含量明显低于城市电网、农电安全基础明显弱于城市电网、农电队伍素质还参差不齐,还有农村客户安全用电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这些因素将是管理无缝对接的最大障碍,因此,如何从农电实际出发,规范农电管理,提高农电综合管理水平,这对所有农电管理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考量着农电人的智慧和胆识。

三、对做好2011年农电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1年农电工作已经在报告中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非常全面,切实可行,希望大家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逐项抓好落实。在这里,我还想重点强调六个方面的工作。

1.务必确保安全生产。安全是“1”,没有安全,一切归零。要多站在农村客户的角度来考虑抓农电安全的措施和手段,一切从服务农村安全用电、避免农电外人触电伤害为出发点,农电安全宣传要全覆盖,农电安全整改要全闭环,农电安全措施要全到位。同时,要加强施工作业现场,特别是村网改造施工作业的全过程管控,安全稽查组要当黑脸包公,对违章者要铁面无私,打击违章要毫不留情。

2.务必确保降低线损。线损高是我县农电管理的“短板”,是说不起话的工作。今年要通过扎实开展线损管理年、线损效能监察,切实将高损耗的台区、线路消灭掉。要认真落实高损台区、高损线路、高线损供电所“第一责任人”承包负责制,“最高的”都要与各级第一责任人(所长、经理、局长)挂钩,严格考核。要通过一年的努力,确保农电降损取得明显成效。

3.务必抓好优质服务。公司全体员工一定要转变服务理念,落实供电服务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农村电力设备的故障抢修,必须出警迅速,严格落实国网公司抢修时限要求。要完善和深化农电“阳光服务”,要高度重视舆情工作,对客户的投诉要第一时间响应,要切实做好农网“低电压”整治。

4.务必抓好队伍建设。主要突出这么几点:一是要强化观念的转变。现在的农电、现在的农电工作、现在的农电工、现在的农电管理,与农电体制改革之前,已发生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工作质量、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奖惩考核都更加规范标准严格,想在农电混日子决计是行不通的了。二是要重点管好骨干。就是服务部负责人、班组长以及公司本部人员。公司本部要切实推进作风整顿,每一个人都必须正确履职,认真履责,要以良好的作风引领公司全体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服务部负责人必须静下心来,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与员工同进同出同劳动,要尽可能地吃住在供电所,不允许当“走读生”,更不允许常在公司本部或电力局院内晃来荡去。三是落实好准军事化操练。住所员工每周至少集中操练一次,其他员工每月集中操练2次,要通过准军事化操练来锤炼意志,炼就出一股干工作的精气神。四是抓好员工培训。既要抓专业知识的培训,又要抓现场操作的培训,还要抓思想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五是要落实好绩效考核。考核必须动真格,拉开档次和差距。

篇(7)

之于国家电网人,他们为了守望平静的家园,甘愿做一根根电网银线的交织者,输电架线,游走于一座座高架铁塔之上。他们的一生是铁塔田间的一生,时刻整装待发,他们是光明的使者,在易逝的岁月中凝心聚力,积极做社会责任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以责任管理推动责任体系的建设,成就基业长青的伟大企业。

秉承创造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使命,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建设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成果获得了第十五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央企业优秀社会责任实践”等多项荣誉。《国家电网: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我国首个进入哈佛商学院全球案例库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案例。

历年来,国家电网在我国率先倡导科学的社会责任观,是我国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首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首份企业绿色发展白皮书、首份企业价值白皮书单位,参与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制定,并成立能源行业首个公益基金会……2012年,国家电网又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向公司15万员工了第七份社会责任报告。

“鼎心模型”的“蝴蝶效应”

责任实践,至今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预见在目前社会责任实践一片混沌的背后是呼之欲出的巨大的蝴蝶效应。传播责任理念,实施责任管理,践行社会责任,将责任理念全面融入企业管理之中,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国家电网,作为我国央企中卓越的社会责任引领者和实践者,直面我国社会责任的“混沌”现实,开中国企业责任管理之先,构建了一整套“鼎・心”(一鼎双心)模型,以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引领公司实现“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

国家电网的社会责任管理,始于2006年。那一年,国家电网的我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获得了的赞许批示,由此,国家电网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开启了“研究先行”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创新之路。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价值目标管理模式,它由管理目标、管理机制、管理内容、管理动力四大模块构成,以推进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既是3C思想体系的集成者,即综合价值(Comprehensive Value)、合作(Cooperation)和共识(Consensus),也是3T实施体系的集成者,即全员参与(Total Staff)、全过程融合(Total Processes)和全方位覆盖(Total Fields)。

具体而言,国家电网公司重新定位公司管理目标,坚持以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为指导,确立了全面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的企业使命、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坚持通过社会责任管理的“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合、全方位覆盖”,确保公司管理目标的实现。

就管理机制来说,责任领导力、公司治理结构和社会责任推进管理三大要素,既是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根本保障;确保决策管理、流程管理融合社会责任管理理念,是从源头上推动社会责任管理融入公司运营过程的保障;完善制度建设、绩效管理,是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

就管理内容来说,优化业务运营、优化职能管理、优化运行机制、公益管理、利益相关方管理、沟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这七大要素具体体现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核心特征,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实现企业管理内容的重新审视和优化,以充分发挥公司现有业务和未来创新业务的综合价值创造潜力。

就管理动力来说,社会履责的整体环境,内生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环境,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进步的不懈动力。国家电网公司注重社会履责环境的不断发展,持续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环境对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驱动作用。

“三集五大”成就非凡

2012年,既是“十二五”持续深化之年,也是国家电网做强做优,继续实行管理变革之年。

对国家电网而言,新一轮能源变革的压力仍然在持续发酵,资源禀赋与消费需求的逆向分布的现实依然面临着重重危机与考验,提高能源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依然是亟需解决的迫在眉睫之事。基于此,深化转变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方式,与时俱进地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解决管理层级多、链条长、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缺乏标准化手段等一系列积弊,实现国家电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所谓“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就是以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为支撑,建设大规划、大建设、大检修、大运行、大营销等“五大”体系,改变过去依靠要素、资源投入的外延式发展方式,转向注重效率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方式,实现企业运行管理由条块分割向协同统一、由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的全新转变。截止2012年底,15家第一批“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单位全部通过总部验收,这标志着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通过“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国家电网基本形成了管理集中高效、资源集约共享、业务集成贯通、基础统一完备的中国特色央企典范。具体表现为:

人才强企,精员减政:“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人员更加精简,员工通过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在具体工作中准确定位,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参与,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取消区域公司及省公司内部地市公司、县国家电网公司的法人层级,优化资源配置。另外,,通过分层次、分专业、分阶段细化培训需求,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多层次、全覆盖,全面提升员工职业能力。

管理高效,集团化运作:通过集约化管理,一扫过去各类规划间协调性不够、电网规划与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缺乏有机衔接的状况;同时,加强执行力建设,改变过去应急组织指挥环节多,应急启动时间长、人员可调配规模小等状况。

组织建设,明确职能:通过“五大”体系建设,国家电网将多部门、多单位进行全方位整合,建立了横向协同发展的机制,职能界面进一步明确,实现管理无缝衔接,促进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各专业的横向衔接,如将电网调度与设备监控融合,实现调控一体化。

智能电网“遥控”生活

党的十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企业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国家电网正在建设的智能电网,以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让我们的便捷、友好、智能化生活成为现实。

据悉,智能电网将与有线电视网、互联网“三网合一”,电力光纤只要入户,用户即可在家中安装无线路由器、数据交换机、全能型遥控器等设备,远程遥控家中的冰箱、电视、热水器、灯光等家电。

为构建智能化电网、建设信息化企业,国家电网近年来着力增强对新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能源利用方式的承载和适应能力,积极推进微电网、智能用电小区、智能楼宇建设和智能电表应用,积极优化电网架构,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互动,推动电力系统各环节、各要素升级转型,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水平和综合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012年12月12日,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工程是公司继特高压交流和直流示范工程后的第三个特高压输电工程,代表了当前世界直流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智能电能表得到大规模推广,智能配电网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建成了一批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同时,国家电网也积极发挥跨区大电网互联优势,加快能源基地外送通道建设,电网输送能力不断提升,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2006年-2011年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5万亿元,电网优化能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支撑新能源快速发展。

2013年,国家电网将继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提升支撑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稳步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预计年内特高压“四交三直”将开工(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汉、蒙西―长沙、宁东―浙江、锡盟―泰州、蒙西―湖北)、“四交”核准(锡盟―南京、晋东南―徐州、靖 边―潍坊、武汉―皖南),“两交两直”取得路条(张北―南昌、南阳―淮南、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尽快建成“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和“两纵两横”骨干网架。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栾军表示,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将分别建成“两纵两横”“三纵三横”和“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到2020年建成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

智能电网在全球的普及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基础架构,服务能源战略,保障可靠可信赖的能源供应,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保障一流运营效率,促进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科学发展、安全供电、卓越管理、科技创新责任,为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支持。

安全供电,外化于行

“你用电,我用心”,这样的服务理念是国家电网对世界的承诺,对国人的承诺。如何确保“零失误、零事故”是摆在所有国家电网人面前的严峻挑战,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停电风险,这是考验,更是天职。

为此,历年来,国家电网坚持将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其生命线,主动向社会公布了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员工服务“十个不准”、调度交易服务“十项措施”,加快建设覆盖全面、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实施国家电网95598光明服务工程。2012年11月29 日,公司95598业务开始跨省集中运营,天津、江苏两省(市)的95598全业务和山西、重庆、辽宁、黑龙江四省(市)的95598五项业务集中到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统一受理,标志着客服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2年8月9日至11月中旬,公司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的十保电任务。保电期间,公司各单位共配备保电人员4.06万人、车辆3338台、应急发电车1063台,对1837条输电线路、625座变电站进行保电,累计出动保电人员55万人次、车辆5.2万台次。

2012年6月,公司圆满完成“神九”发射及其与“天宫一号”对接的保电任务。2012年,公司深入开展“安全年”活动,应急体系高效运转,应对自然灾害成效突出。公司系统累计出动人员4.25万人次,成功克服“苏拉”“达维”“海葵”等台风及61年最大暴雨对电网的影响,确保了220千伏及以上主网安全稳定运行。

2013年春节,为积极应对迎峰度东、春节保电工作,国家电网各地分公司纷纷以检查供电设备防寒、防冻、线路交叉跨越点、连接点等为重点,开展了线路、设备巡视检查和线路走廊清理工作,对电网设施私拉乱接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和消缺,及时排除用电安全隐患,提高线路和设备的健康水平;加强冬季负荷预测,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严格对重载、过载设备进行负荷控制,确保设备负荷在允许控制范围内。

正是这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沉甸甸的责任,使国家电网公司承载着提供能源支持的使命,尽心尽力尽责地保证一流的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全面防控事故风险,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展现了电网人特有的“安全为天,责任在心”魅力。

节能先锋,绿色表率

国家电网,是光明使者,更是绿色的化身。

深绿的经纬线相交的标识,是它的绿色宣言。弘扬生态文明,提供清洁能源,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努力建设成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全面节能……近年来,国家电网以绿色为抓手,以履行环保低碳责任为驱动,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提升电力传输效能,大力推动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贯彻实施。

2012年11月28日,在“绿色中国・2012环保成就奖”颁奖典礼上,国家电网特高压电网工程荣获“绿色中国・2012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绿色环保工程”大奖。特高压工程以远距离、大容量、高效率的电力输送和交易,实现了能源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对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推动我国能源低碳发展,国家电网全面支持国家风电发展,不仅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打造能源配置绿色平台,而且全额收购并网风电电量,支持风电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8月13日,总理就我国并网风电装机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国家电网公司服务新能源发展的工作。

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达5258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国家电网调度范围达到5026万千瓦,成为全球接入风电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2012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截至2012年9月,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光伏发电并网容量271万千瓦,同比增加4.2倍。我国已成为光伏发电装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除此之外,国家电网通过大力开展发电权交易,加强电网节能降损等方式来全面促进节能。同时,国家电网也加强与汽车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服务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

另外,国家电网积极推行绿色采购,推动电力装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促进绿色产业链建设。

服务三农,情系公益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对关系国家能源与电力命脉的国家电网而言是工作的一大重点,继续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进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持续提高供电质量与服务标准,是国家电网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所做的努力,也是对三农负责,与广大农民和谐共赢的必要举措。

2012年,国家电网积极实施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共为四川、蒙东、青海和新疆约10万户无电户、超过40万无电人口解决了用电问题;

组织实施农村电网建设与升级改造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着力解决县域农网与主网联系薄弱、农村供电设施过负荷、供电“卡脖子”和“低电压”等问题;

建成青藏联网和“新甘石”联网工程,在建设智能配电台区、农网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篇(8)

廉政风险涉及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相对而言,干部选拔任用、资金管理使用、基建工程建设、物资采购、重要业务办理等人、财、物管理方面的风险更为集中。廉政风险防控就是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反腐倡廉实践,围绕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全面查找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员工在履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使企业提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掌握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动权,增强反腐倡廉的预见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廉政风险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影响,是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检修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廉政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监察审计部负责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日常组织落实和协调,有序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2.落实防控责任。研究制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按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细化重点岗位、业务部门、监督部门、领导机构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的防控责任。

3.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动员会,层层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并通过公司网页进行宣贯,理清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消除干部、员工对查找风险就是“破坏形象”、“对号入座”的思想顾虑,克服“与己无关”、“本部门无风险点” 等思想上的偏差,提高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三、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操作

1.开展风险识别。紧密结合各部门、单位职能和业务工作实际,以岗位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五个方面,深入排查岗位履职中可能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及主要表现形式,每年进行一次集中风险识别,确保风险信息的持续更新。

2.实行风险评估。由公司成立专家组,包括公司领导、中层干部、专业管理人员和纪检监察人员,对识别的廉政风险表现形式按照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及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并由高到低划分为重点风险(需建立制度,重点监管)、防范风险(需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一般风险(需落实制度,加强提醒)三个风险等级,为确立廉政风险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3.制定防范措施。针对评估出的廉政风险,对现有工作程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进行认真梳理,根据“风险定到岗位,制度建到岗位,责任落到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风险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4.融入协同监督机制。把日常工作和监督工作有效融为一体,通过定期召开协同监督联席会议,听取部门分管范围内廉政风险和突出问题排查情况及工作措施建议,促进职能部门监督职能互补、信息互通、有效衔接。同时,应用协同监督“一书两报告”(整改意见书、情况报告、整改报告)的工作载体,对廉政风险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措施制定不具体的部门和单位,下达协同监督整改意见书,落实整改,有效发挥协同监督对廉政风险预警的促进作用。

5.融入风险预警机制。以开展工程发包和物资采购业务(简称“两商”)分析管控为突破口,积极开发运用“两商”业务数据监察系统,对工程分包业务及物资、设备采购的审批、执行和管理环节实施在线实时监控,每月进行巡检,按照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预警机制建设的要求,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及时提醒和纠错,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廉政风险的发生。

6.融入廉政教育机制。紧贴干部、员工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立足于树立“干事、干净”廉洁理念和普及廉政风险防控知识,通过举办反腐倡廉知识辩论赛、邀请上海市纪委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领导作廉政教育专题讲座、观看各类反腐倡廉专题片和影视剧、参观上海市院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旁听法院庭审等多种形式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干部员工认清自身岗位面临的廉政风险,增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为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初见成效

1.从决策层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将“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创建“四好”领导班子考核体系,按照决策准备、决策形成、决策执行的基本流程,加强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的管控,重点防控“三重一大”决策过程中违反科学性、民主性、合法合规性的行为,避免盲目决策,临时改动会议决策事项,决策前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忽视法律咨询意见、违规决策,决策执行部门工作不到位或擅自变更决策等问题,从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决策程序和制度执行等方面进行了专项自查,进一步界定和规范了“三重一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和决策程序,对防范和规范决策风险、强化领导班子决策程序、提高公司决策质量与执行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2.从执行层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进行风险防范,重点防控干部人事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设备物资采购管理等业务领域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的风险。从健全岗位责任体系着手,按照不相融岗位分离和关键岗位定期轮换的原则,进一步定岗、定职、定责,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加强易发腐败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编制了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将风险控制细化到具体业务操作层面,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3.从制度层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全过程,从权力分解是否科学、权限界定是否明确、岗位职责是否清晰、操作流程是否严密、制度规范是否完善、监督管理是否存在疏漏等方面,重新审视现有制度规定对风险点的覆盖面,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工程项目管理、招标监督管理、重点岗位人员监督管理、干部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夯实廉政风险防控基础。

4.从监督层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把监督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监督制约权力运行为工作的着力点,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小金库”专项治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专项审计检查和效能监察等工作,对岗位履职、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制定纠改措施,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

五、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思考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检修公司在廉政风险防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还不够深入,岗位廉政风险应对措施制定还不够完善,自我管控、上下游岗位监控有待加强,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和改进,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更具有科学性、长效性、时效性。

1.健全动态管理机制。结合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定期分析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定期廉情评估、更新风险等级、完善防控措施”的程序,建立起廉政风险信息档案,根据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注入持久动力。

2.强化风险预警处置。针对可能发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按照“防范在先、关口前移”的原则,实施廉政风险预警管理,从民主测评、专项治理、经济责任审计、效能监察、举报、舆情动态等多渠道获取和分析廉政风险信息,采取诫勉提醒、诫勉督导、诫勉纠错等应急措施,把廉政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篇(9)

一、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在精细化管理中,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决策和未来发展。对于电网行业,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重点行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效益低等特点。为了解决煤电运紧张矛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用电需求的需要,我国“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投资约5000亿元用于建设坚强、高效、绿色的世界一流电网。随着电网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愈来愈重要,它贯穿于基建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保证电网企业基建工程项目能够如期顺利投入运行,并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一套以成本效益为导向,以资金管理为主线的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对于规范基建工程成本费用开支,实现全过程的财务标准化管理,提升基建财务管理效率与降低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电网企业长期采取粗放的财务管理方式,加上电网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岗位职责和流程不明晰,财务部参与程度不够

我国大多数电网企业关于基建工程岗位职责与流程的制度仍不完善,加上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导致重复工作或工作脱节的情况频频发生。此外,在基建项目中财务部门的参与程度不够,未实现基建工程成本费用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其主要原因是“技术中心论”在电网企业基建工程管理中根深蒂固,经济效益在基建工程投资决策与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程度不足。

(二)工程概算方式粗放,精细化程度不足

因投资任务繁重,工期短等因素,我国电网企业的基建工程大多是按工程概算进行包干,财务人员按合同和工程部门、监理部门核定的工程进度表拨付工程款。但由于工程概算时精细化程度不高,价值明细反映缺乏精确的生产基础,因而导致工程设计概算与工程实际施工会有不小的偏差。此外,工程项目概算细项控制流程和标准不完善,使得在超概算或概算外的情况下,财务和审计部门经常与工程部门发生歧义,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正常开展与结算进度。

(三)基建工程资金管理水平亟需改进

我国电网企业基建工程的资金筹集、使用与回收管理水平较低,尚未建立起科学、精细化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这一方面使资金管理与合同管理、工程形象进度管理、物资管理脱节,从而影响基建工程的结算与效益;另一方面导致工程资金闲置或不足,不利于资金的集约化管理,从而不能有效降低基建工程的融资成本与建设成本。

(四)工程物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电网基建工程物资占电网投资总额的60%-70%,其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工程预算、结算和决算工作。我国电网企业的工程物资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问题:①会计核算不规范,细化程度不够,不利于工程采购设备物资的核对和清理,影响工程形成资产的正确性。②物资设备名称、型号、计量单位等信息不统一,出、入库管理流程不规范,给工程财务决算和移交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困难。③物资采购层级多,导致物资核对困难,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不利于节约工程建设成本。④物资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较低,超概算或计划外的采购时常发生,使基建项目的物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四)工程决算与后续评估工作需要完善

一方面,由于忽视项目前期资料的收集和归纳,以及手续的完备性,往往导致基建工程竣工决算时,存在着工程决算资料传递不及时与不完整的情况,这影响了成本费用的及时归集,导致财务竣工决算滞后,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此外,工程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在竣工决算时衔接不到位,会影响工程结算的准确性,进而导致工程效益的流失。另一方面,基建工程决算后评估和考核机制仍不完善,决算考核手段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程决算后存在容载比不高、单位资产供电量小、变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低等问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基建财务人员的配置与专业能力有待改善

基建财务由于其业务特点,应保持人员的连贯性,不能发生断层,否则将影响基建工程的概算和结算等工作。而我国电网企业的基建财务人员储备力度不足,存在一定的人才断层风险。另外,我国电网企业长期处于粗放式的财务管理状态,基建财务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处理日常繁重的核算工作,未完全建立起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工作理念。因此基建财务人员在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竣工结算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比较欠缺,这导致了基建工程的经济性分析与可行性研究难以深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成本费用管控能力不强,从而不利于合理引导资金和项目流向,提高项目的投入产出水平。

(七)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基建财务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基础数据多、流转环节广,因此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电网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工程管理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模块联动性不强,未能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信息管理,尤其在基建项目财务状况分析、经济指标评价等方面亟待完善。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基建工程成本的实时监控和事中控制,以及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为了增强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网建设的有效投入,实现基建工程资金效益最大化,成本控制精细化,工作手段信息化,资产管理标准化,笔者针对我国电网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合理确定基建项目管理相关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财务部门的参与度

一方面,应加强基建工程岗位职责与流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建设。设置相关岗位职责必须使每个环节有岗有人,每个岗位有职有责,工程项目涉及的所有管理人员应明确自己的任务与目标,对工作内容与流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与财务人员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汇报项目的进展状况,并对未来不确定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测。另一方面,应提高财务部门在基建投资决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概算的审批、概算的执行、设计变更的批准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二)提高工程概算的精细程度,完善工程概算控制标准与流程

工程概算是一个重要复杂、多重反馈、不断调整、修改优化的过程。工程部门应会同财务等相关部门,根据工程进度、合同条款、往年支出的结转情况等做好基建工程的概算工作,切实提高工程概算的科学性与准确率,为后期基建工程成本费用的监控、分析和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电网企业还应完善基建工程概算的控制标准与流程。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在超过概算多大程度或者在概算外的情况下,应由哪个层级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促进基建工程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基建项目的资金管理

为切实管好用好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资金,坚持资金的统筹安排,在保障项目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基建工程的资金管理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科学编制年度基建工程资金预算,依法筹集资金,将合同管理、工程形象进度管理、物资管理等信息资料集成,实现基建工程资金的集中支付。同时按工程概算和项目管理预算控制投资,建立资金往来定期核对机制,对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加强对工程资金付款环节的控制管理,根据合同严格按程序拨(支)付工程款。若项目涉及征地费用、拆迁安置补偿费等,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相关规定支付并实行两级审核支出。此外要注意设计变更、施工变更等工程变更与工程概算的差额,工程部门对项目完工后的节余资金一律上缴,不得自行用于其他支出。

(四)加强工程物资财务管理

(1)提高物资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水平,及时对物资情况进行分析与跟踪。对基建工程物资的核算应按照形成的资产,系统地进行分类。同时按单项工程设置明细核算,充分应用财务信息化系统,分别与工程成本和物资出入库核对,真实反映物资的实际库存和工程建设进度情况。此外,物资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实物盘点,确保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并定期对物资情况进行分析和跟踪。

(2)加强物资采购及出入库管理,确保工程物资采购、领用和概预算相符。一方面应及时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准确记录物资设备名称、型号、计量单位等信息;另一方面应加强工程物资的内部控制力度,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出、入库管理,并会同财务部门及时办理物资结算。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施工单位应按工程实际用料及时办理领退料。

(3)实行物资统一管理,避免多头采购。工程物资应从同一个物资管理系统办理出入库手续,这有利于工程物资的全面管理,有效控制与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4)加强工程物资采购计划,做好工程物资“零库存”管理工作。物资采购计划只能由设计单位提出,并由其建立计划跟踪考核制度。对施工单位管理混乱,高估冒算造成工程物资剩余的,应在其工程结算款中等额扣除。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工程物资采购计划发生重大变更,应由其“说清楚”,确保工程物资一次采购到位,便于工程物资的“零库存”管理和降低基建项目的物资采购成本。

(五)完善工程决算与后续评估工作

为提高基建工程结算效率,在工程开工建设前,规划、工程和相关协作部门,必须完备相关的手续,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归纳。同时为了整体把握基建工程的进度,相关部门应在结算前实行时间节点控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并建立与完善“在建工程预转固”、“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固定资产卡片建立并移交”四个环节的规章制度。通过明确流程中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时间节点要求,建立与实物资产流转管理相配套的工程转资模式,在制度上保证移交资产的真实性、资产与设备的一致性以及资产信息的正确、完整,从而改善基建工程决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除了做好基建项目决算工作外,电网企业还应积极探索与建立科学的基建项目后续评估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项目建设带来的系统效益,评估项目的整体效果,从而提高基建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此外,绩效考核部门应根据项目相关职责部门的履职情况,及时、科学地开展考评,形成争创一流的氛围,促进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六)加强基建财务人员的配置和业务能力

首先,电网企业应做好基建财务人员的储备工作,使储备人员在原基建财务主管人员发生变动时能较好交快地接替前任的工作,不影响基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决算。其次,基建财务人员应转变工作理念――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积极参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成本控制等工作。再者,电网企业应加大对基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使基建财务人员熟悉与掌握成本核算、竣工决算、施工流程、招投标、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知识,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队伍。

(七)提升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电网公司应不断完善基建工程信息管理模块,提高操作性与实用性。通过工程管理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模块的良性联动,实现基建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提高转资的“自动”程度。同时,各部门应加强协作与配合,加快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实现对工程成本的实时监控,从而为加强工程成本事中控制,深入开展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基建财务管理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实现工程安全、质量可靠、进度符合计划、成本合理可控等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进步和完善。加强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是电网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电网企业财务工作者应转变观念,进行管理创新,提高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投资收益,实现新形势下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做好财务支撑。

参考文献:

篇(10)

二、注重质效,电网建设快速发展

认真落实电网建设里程碑计划,安全优质地完成了绿杨35KV输变电工程建设任务,并于12月30日按期投产送电。突出抓好电网规划,完成了《电网-2013年电网规划滚动可研报告》修编工作,确立了江北等八个远景规划变电站后续电网建设项目,为新一轮电网建设打下基础。全面实施生产“六大”重点工程。全面完成雪灾恢复、中西部电网完善及年度大修技改工程,共完成资金1263万元;完成了一座110KV变电站、两座35KV变电站、两条35KV线路、140个台区的“三标建设”和8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认真落实迎峰度夏工程项目实施,对团陂站、巴河站长期过载运行的主变进行了更换,解决了两站的主变卡口问题,完成了散花主变增容及10KV外配基建工程,完成投资200万元。同时,周密部署完成了年度“三冬”工作,确保电网迎峰度冬和“两节”可靠供电。认真开展电网建设“质量管理年”活动。全面推行安全文明施工,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确保工程优质达标投产。

三、夯实基础,生产管理全面提升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业化管理,加强了供电所及输配电管理中心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整治工作,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达标活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基础信息清理,加强设备运行分析,加强备品备件及生产工器具管理,建立了生产物资网络管理系统,完成了输变电管理系统和TMR系统建设及应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着力加强设备隐患整治,深入开展农网中低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二万五千行”回头看活动,共计排查台区1803个,整改隐患12240处。大力开展保电工作,加强电网运行管理,积极做好设备运行维护和故障抢修服务,全面夺取了“抗雪灾,保供电”、迎峰度夏百日大会战和奥运保电战役的胜利,充分保障了电力有序供应。

四、精细管理,经营质效稳中求进

扎实开展营销全面精细化管理,年公司在市公司全面精细化管理评分红榜上共获29面红旗,位列第一。狠抓台区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了检查抽查活动,通过投放跟踪抄表卡、有效地杜绝了估抄、漏抄现象;切实加强台区线损管理,对所有计量装置进行了现场测试并重新加封上锁,台区精细化管理质效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20个台区的窃电重灾区整治任务,整治后的台区供电能力明显增强,台区线损率明显下降,成效显著。加快了计量项目改造步伐,完成6763只农网电能表轮换改造工作,完成150台用电现场负荷终端安装任务,公司共有7个台区768个低压用户实现集抄。强化内稽外查工作,深入组织开展了营销综合大检查、电价执行专项检查、关口供电营业所营业工作专项检查、排涝泵站专项检查、高损台区检查等多项大型营业普查活动,对查出的问题加强跟踪督办整改,共计检查13.5万户,实现合理增收172万元。强化财务全面预算管理,严格预算审批和执行,加强预算监控和跟踪,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应用。突出成本费用监控,深入开展财务收支两条线清理和规范工作,大力增收节支,有效地解决了站所历史包袱。积极进行保险核赔和债权债务清收工作,公司资产和财务状况进一步优化。

五、改进提升,供电服务更加优质

加强营业窗口规范化建设,按照市公司“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建设目标,全面完成客户服务分中心建设,加大了“四优三好”创建力度,完成朱店、团陂、巴河、洗马4个供电营业所的窗口改造工作。积极开展营业窗口早训迎宾、星级员工评定和服务“双十佳”评比活动,切实提高了窗口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开展“阳光报装”活动,推行低压报装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客户经理制等一系列的服务措施。全力做好故障抢修服务,成立“七彩阳光亮万家”服务抢修队,加强报修闭环管理,实行“95598”24小时抢修值班室、输配电管理中心抢修队“三位一体”的抢修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开辟了电信“万能卡”、银行储蓄代扣业务、网上银行缴费,电力阳光服务小站等多渠道缴费方式,方便客户缴费。扎实开展了“金牌服务迎奥运”活动,全面落实优质服务“十百千”工程,坚持上门走访、上街服务、领导接待日、行风热线等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深入开展县人大、政协“两评”活动,认真办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加强改进服务薄弱环节,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县人大“两评”活动和县政协“民主评议”活动中均名列前茅,并在县公共服务行业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荣获第一名,实现“三连冠”。

六、规范用工,人力资源不断优化

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健全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理顺劳动用工关系,全面规范了农电用工管理,消除了农电工、临时工“混岗”问题。落实专业化管理要求,对输配电管理中心、集控中心等一线生产岗位设置进行全面梳理,充实人员力量,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强化全员教育培训,深入开展现场培训和“师带徒”活动,加强了公司内训师队伍建设,科学制定和落实职工教育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做好职工送培、自培和学历教育,加强职称评定和技能鉴定工作。公司全年自办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职工734人次,并向省市公司送培190人,全员培训率达到98.6%,职工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七、稳健经营,多产业创收增效

上一篇: 公寓科党员工作总结 下一篇: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