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44: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深度营销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我国加人WTO,反倾销司法审查问题日益突出,既因为WTO(义反倾销协议》对司法审查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在中国加人协议定书等法律文件中,我国政府也明确承诺将提供上述类型的司法审查审i:},又因为在反倾销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加人司法审查制度,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确保反倾销措施的公正实施,进而树立我国法治国家的国际形象。尽管我国于2001年10月31日专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第53条的规定使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有了法律依据,但总体上说,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还处于初创阶段,《条例》的规定尚不具体、不完善,实践中也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参照WTO(反倾销协议》并借鉴国外的立法例,完善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实属当务之急。
一、WTO又反倾销协议)关干司法审查的规定
WTO以反倾销协议》第13条规定了“司法审查”的内容,即:“为了能够迅速对最终裁决和本协议第11条规定的有关行政复审决定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每个在国内立法中规定了反倾销措施的成员国,都应当设有司法的、仲裁的或行政的机构或者程序。该机构或者程序应当独立于对有争议的裁决或者复审负责的主管机构。”
从上述的条文规定来看,WTO反倾销司法审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司法审查的主体包括司法、仲裁和行政机构。目前,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都拥有最终的司法审查权,WTO(反倾销协议》之所以如此规定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在某些WTO成员国的体制下,法院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拥有司法审查权。只要在这些国家内,享有司法审查权的机构只要能够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供客观和公正的审查,也是允许的。这种拥有司法审查权的机构或许是仲裁机构或许是行政机构;二是为了尊重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中的“行政救济用尽”的原则。在英美普通法系国家,法律界人士对WTO(反倾销协议)中的司法审查主体不作并列的理解,而是分层次的关系。涉及到反倾销的当事人可以先寻求行政法庭的救济,即“行政救济用尽”;在当事人表示不服的情况下,还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审查川。第二,司法审查的对象应包括征收反倾销税的最终裁决和对反倾销税作出的行政复审决定。第三,司法审查的目的是对反倾销行政机构的执法活动是否符合反倾销法的实体和程序性规定作出判断,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确保反倾销措施的公正实施。
二、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2001年l0月31日我国专门颁布的(条例)第53条明确规定:“对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作出的终裁决定不服的,对依照本条例第四章作出的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以及追溯征收、退税、对新出口经营者征税的决定不服的,或者对依照本条例第五章作出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这一规定为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从内容上看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笔者认为,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至少应在以下方而作进一步完善:
(一)机构设置
按照WTO(反倾销守则》第13条的规定,WTO成员应设立独立于政府部门的机构,该机构须迅速从事对终裁和复审决定的审议工作。综观各国的立法与实践,凡是由法院进行反倾销司法审查的,其机构设置有两种类型:一是专门法院,如美国的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前者审查对商务部或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决不服的,后者审查对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不服而提起的上诉;二是普通法院,如欧盟的初审法院和欧洲法院,分别负责审查因不服欧盟反倾销措施而提起的诉讼和不服初审法院裁判的上诉。我国应当采取何种模式,<条例》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主张仿效美国设立专门法院,即国际贸易法院来处理反倾销案件的诉讼,该国际贸易法院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可为其上诉法院;另一种则主张根据(行政诉讼法》第l4条的规定,由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等反倾销调查机构所在地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反倾销诉讼案件的一审法院,而二审终审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对我国均不适宜。就第一种观点而言,其不合理性有两点:首先,我国各级地方人民法院很少审理国际经贸案件,缺乏这方而的专门人才,由高级人民法院作为上诉法院恐怕难以胜任;其次,由于反倾销措施是一种介于国家行为与行政行为之间的行为,而且反倾销措施的制裁范围有一定的非特定性,若由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对其进行二审,将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符。第二种观点的不合理性有三点:第一,由北京市的两级人民法院对反倾销案件作出初审和终审,其权威性、实际操作性不强,司法审查的效果难以预料;第二,所有的反倾销司法审查案件都由这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将加重法院审案的负担,难免会影响司法效率;第三,与上述第一种观点相同,由地方人民法院进行司法审查,会与《行政诉讼法》发生冲突。
因此,较为合理的做法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专门设立几个国际经济贸易法院,并在北京设立一个国际经济贸易上诉法院。由国际经济贸易法院管辖包括反倾销诉讼案在内的一审国际经济贸易案件,当事人对国际经济贸易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向国际经济贸易上诉法院上诉,由其作出终审判决。这样设置既不会与现有法院组织体系发生任何冲突,又能集中专业法官审理技术性强、影响力大且数量日益繁多的反倾销诉讼案件,更加体现我国司法审查的效率与公正。
(二)诉讼主体资格
我国(条例)第53条的规定比较粗泛,没有对反倾销案件的诉讼主体资格作具体的限定。这样做的好处是,法院在决定是否予以立案时可以灵活处理,综合考虑反倾销司法审查对各方而的影响,如考虑国内生产者竞争条件的改善、中央有关部委权威上的损害、法院审理案件的负担等。但是,这种规定极易导致法院在受理反倾销诉讼案件的申请时出现立案标准不统一的情况,甚至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建议从如下两个方而对反倾销诉讼的主体资格作出明确规定:
1.原告资格。对反倾销案件进行司法审查,只能由该案的利害关系方提出。各国法律关于“利害关系方”的规定并不相同。在美国,“利害关系方”包括:u)外国制造商、生产商、出口商、美国进口商和工商业同业公会,其中大部分会员是被调查产品的进口商;(2)生产或制造该产品所在国家的政府;(3)美国同类产品的制造商、生产商或批发商;(4)合法成立的工会或工人团体,其在产销同类产品的美国产业中具有代表性;(5)工商业同业公会而且多数会员是同类产品的制造商、生产商和批发商①。欧盟反倾销法规定只有出口商、申诉方以及与出口商有联系的进口商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讼,至于那些与出口商没有联系的独立的进口商无权向法院提出司法审查要求Lsl。就我国而言,不宜像欧盟那样严格限制进口商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原告资格,因为进口商往往是反倾销税的直接支付者,主管机构的裁决会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它应当有权提起司法审查。美国的做法较为可取,即与案件有关的进口商、出口商、同类产品的制造商以及有关商会、行业协会等均有权提起反倾销司法审查。这样宽松的规定有利于真正尊重和维护有关各方的利益。
2.被告资格。一般情况下,反倾销司法审查的被告应为反倾销主管机构。按照《条例》规定,我国的反倾销主竹机构有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海关、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等。因此,它们均可作为被告。但问题是,《条例)中规定一个机关“经商”、“会同”或者“建议”另一个机关作出决定的,应当认定为.’共同被告”还是“单一被告”?例如,外经贸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后,经商国家经贸委再决定是否立案调查;涉及农产品的反倾销国内产业损害调查,由国家经贸委会同农业部进行;对于征收反倾销税进行复审的结果,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外经贸部的建议作出决定等等。。对此,笔者认为,理想的办法是:取消“经商”、“会同”或者“建议”之类的规定,明确各主管机构在反倾销调查中的职责,以便于确定合格的诉讼被告。在目前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以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则是一条可行途径。
(三)受案范围
按照我国(条例》第53条的规定,反倾销司法详查的范围包括: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作出的终裁挤定;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追溯征税、退税、对彩出口经营者征税的决定;对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复审决定。从这些规定来看,我国反倾销司法审劝的受案范围显然高于WTO(义反倾销守则)第13条砂规定的“终裁和复审决定”。对司法审查的范围作挂如此严格和广泛的规定,反映了我国履行WTO咸员国义务,提高反倾销执法透明度和公正性的态度和决心,必将受到各国的欢迎和赞许。
然而,笔者认为,从提升我国法治水平的角度及欧美等国的实践来看,(条例》的上述规定是欠全而的,对反倾销案的司法审查还应当包括主管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否定性的初裁决定、调查中止或者终止决定等行为。因为不予立案的决定意味着拒绝发起反倾销调查,否定性的初裁决定将导致反倾销设查的结束,都使申请人无法获得反倾销措施的救济,申请人理应有权;对出口方作出价格承诺后中止调查的,申请人可能认为出口方承诺的价格不足以消除倾销的损害,也应有权提讼;对主管机关决定终止调查的情形③,申请人也有可能认为确实存在倾销、损害,终止调查是不妥当的。至于肯定性的初裁决定及临时反倾销措施,一则由于其本身效力未定,二则有对最终裁定的司法审查,不必要被提起司法审查,大多数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也都不允许对其提起司法审查。我国也应采取这种做法,以免增加讼累,影响司法审查的效率。:
(四)法律适用
0 引言
目前国内学者对营销渠道模式创新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次,着重于交易成本、治理关系、技术变革方面对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但宏观环境对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影响缺乏系统化研究。罗必良等认为创新渠道模式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以较低的交易费用执行渠道功能[1]。庄贵军分析了治理结构、控制机制和控制程度在营销渠道模式上的影响,认为减少渠道交易的投机行为是渠道控制的主要目标[2]。范小军等认为渠道模式创新和优化中主要关注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各种影响[3]。梁惠琼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渠道模式创新的发展趋势、基本原则、思路以及评估标准[4]。
本文认为外部宏观环境与营销渠道内部机制的变迁是白酒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动因,其运行机理为外部宏观环境的变迁引发白酒营销渠道内部机制的适应性创新,即白酒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渠道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等目标对渠道通路的长短、宽窄、渠道成员的类型以及渠道成员之间的治理关系进行的各种调整、变革与改进。因此,本文将从内外环境两方面出发分析白酒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动因与机理,探讨白酒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1 白酒营销渠道现状
白酒作为社会消费品,消费周期较短,重复消费频率较高,需要通过市场高覆盖率以及规模的市场量获得渠道成员的利润与价值。白酒营销渠道是从白酒制造企业转移到消费者的路径和通道,白酒在渠道体系内的转移与流通创造价值效应、实现白酒产品价值增值以及增加渠道成员的利益分配。
目前,白酒企业营销渠道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经销制、深度协销、直分销以及盘中盘模式,这些营销渠道模式各有特点(如表1),但总的来看,现行营销渠道模式存在诸多的弊端毕业论文模板,主要表现为渠道交易成本高、渠道关系不稳定、渠道结构臃肿、渠道效率低,流通业态单一,上游参与主体力量薄弱,这严重阻碍白酒行业的发展,因此,亟待对白酒营销渠道模式创新。
表1 白酒营销渠道模式分析
渠道模式 渠道特征
传统经销制
运用所学的知识就某一问题进行规范的学术写作,在此过程中系统梳理所学知识,学习学术写作的规范过程。
2. 论文的选题
论文的选题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1) 选题切入点要小,切忌选题“过大”,论述空泛。
GOOD EXAMPLE:
XX企业配送体系的构建
XX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以上两个题目都是针对具体企业的具体问题分析,易于把握。
论4P'S营销组合在服务营销中的局限与调整
ERP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
以上两个的题目是针对某种方法或某种理论的论述,需要对方法或理论有较全面的把握,较易于把握。
BAD EXAMPLE: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这个题目论述的范围过大,限于篇幅,不适宜在本科论文中讨论。
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竞争现状与发展趋势
上海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上两个题目论述的范围不大,但论述的问题模糊,“竞争趋势”包含的内容很多,不容易具体定义。
(2) 所选题目的参考资料与文献要充足,以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 选题要有时效性,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与知识,最好能与本职工作
相联系。
总结:选题切入点要小,问题定义要清晰,对所用理论、方法要有深入了解
出现频率最高的选题:
1. ××企业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方向)
2. ××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3. ××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物流管理方向)
······
共同特点:熟悉的问题(联系自身工作)与学过的知识(课程内容)相结合。
3. 论文指导过程(任何阶段都要注意时间节点)
(1) 学生搜索文献(可以去任何公立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检索文献,
或GOOGLE学术搜索,或付费的数据库),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列成详细提纲,发给指导老师
(2) 指导老师修改提纲,帮助学生确定题目(修改的过程可能不止一次)
(3) 学生撰写初稿,发给指导老师
(4) 指导老师修改初稿,最终定稿
4. 提纲的格式与论文构成部分
第一章 绪论(此章为固定格式,所有人都一样)
1.1 问题的提出(陈述所要论述的问题)
1.2 研究背景(所论述题目的意义与重要性,前人研究的状况与不足)
1.3 研究方法(研究所用的主要方法,如: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
1.4 研究思路(本文遵循的思路,也就是以下各章节的安排)
第二章(一般为所用理论的介绍、基本概念的界定或所研究企业的背景介绍等等)
2.1
2.2
2.3
······
第三章(一般为指出问题,例如所研究对象现存的不足、缺陷等)
3.1
3.2
3.3
······
第四章(一般为运用某种理论或方法,对上一章中指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或对策)
4.1
4.2
4.3
······
第五章 结论(此章为固定格式,所有人一样)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用简练的语言对文章的结论进行总结)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本科论文一般难有创新,可以写一些写作心得与体会)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文章在研究深度、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英语人才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许多英语教育专家指出中国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对外贸易型人才转向能适应中国经济国际化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英语人才(王立非,2011;叶兴国,2014)。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亟需熟悉企业营运模式,能在营销、生产、管理、金融等岗位上发挥作用的商务人才。对于这类人才而言,熟练掌握英语交流技能是入职的必要条件。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在海外工作的人员虽然已超过300万,但在各行业内能熟练运用外语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人才非常稀缺(蔡基刚,2015)。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和课程体系的转变
商务英语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经贸英语,其核心课程是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会话、进出口实务等,其任务是为对外贸易事业培养专门的外贸人才(叶兴国,2014)。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对人才的需求逐步转向兼具商务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逐渐从一门课程转变为一个培养方向,并成长为一个本科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黄伟新(2005)提出从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到英语商务(Business in English)逐步过渡的本科教学模式,即:在第四学期开始以英语教授商务课程,并在第八学期用英语撰写商务题目的毕业论文。这种模式将英语作为专业课程的“载体”,发挥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培养“英语能力和商务专业知识技能均强的复合型人才”。2006年教育部批准目录外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07年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商务英语研究会提出商务英语本科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基础英语、商务英语技能、商务专业三大模块构成(叶兴国,2014),管理学、经济学等商务课程首次被明确列入课程体系。2009年出版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进一步提出,商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商务专业知识的提高上,要选择性地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营销等课程,商务知识课程在四年的总学时中应占有20%~30%的比例(陈准民等,2009)。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被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教育部最新制定的 《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下简称《商英国标》) 更是将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的比例提高到了25%~35%。由此可见,商务知识类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被正式确认。商务知识课程是打造该专业的跨学科特性、培养优秀的英语商务人才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与《商英国标》要求的差距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商英国标》指出,毕业论文应重点考察学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可采取实践类或学术类,其中实践类包含商业计划、营销方案等项目报告和行业、企业、市场分析等调研报告。
然而,根植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商务英语专业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上要突破传统语言学的窠臼,应用商务知识研究商务类实践课题无疑是一巨大挑战,目前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很少。陆道夫(2010)《在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教程》中提出应将语言学、交际学、机构研究等理论应用到商务英语研究中,采用修辞分析法、机构话语法、语料库等方法来研究商务交际事件中商务话语的特点、其文化背景及对相关群体或个体的影响。这意味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仍是语言现象而不是商务现象。笔者在2015年一次全国性的商务英语教学研讨会上对参会的50余所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现状的存在。对于“贵校商务英语论文选题的方向包括哪些”这个问题,选择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商务课题的不到30%,而选择各类商务文本翻译、商务信函、商务话语分析的占60%以上。由此可见,当前虽然少数条件较好的大学,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经开展了用英语撰写商务题材论文的实践,对于大多数院校,由于受到教师学术背景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的论文仍然是经院式的,英语依旧主要是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的载体。
毕业论文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研究型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是对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作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如果在毕业论文中得不到体现,显然不符合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所学的商务知识出发、应用商务研究方法、用英文撰写具有实践意义的商务题材的毕业论文,是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跨学科、应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
三、商务题材论文与传统语言学题材论文的区别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区别
商务题材的论文其研究对象为商务领域中的各种活动和事件,如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等。从研究目的来看,商务研究主要分为探索性研究(exploratory research),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和因果关系研究(causal research)(Zikmumd et al 2010:54-61;Saunders et al 2010:137-140)。探索性研究发现和评估企业经营管理中潜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帮助决策者抓住机遇或化解威胁;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对某种商务现象,如目标市场、客户满意度、营销活动等进行细致的描述,从而让决策者深入了解该现象,为正确评估经营效果提供依据;因果关系研究旨在发现某个商务现象,如员工流动率过高、销售额下降等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商务研究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实证数据,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理性的决策,其研究对象涵盖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因而它不同于以商务语言(如:谈判、信函、广告)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商务沟通技能和效率为目的的传统语言学题材论文。
(二)研究方法的区别
商务题材论文通常采用实证研究。由于各个企业关注的信息不同,商务研究通常需要采集第一手数据。受到研究的时效性、资金投入等限制因素,数据采集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专题小组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在研究设计上,商务研究最常见的设计是案例分析。商务研究极少采用修辞分析、话语分析、语料库、文本比较、实验等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三)理论基础的区别
商务题材论文研究的基础是商务专业知识而非翻译、语言学知识。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商务题材论文应以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国际商法等领域的一个或多个理论做研究框架,在深入了解该理论的内容、发展演变、意义和局限的基础上,将它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商务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或读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适合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商务研究模式
本科生在进行论文写作和研究的时候往往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时间、经费、经验、知识面、社会资源等。因此,很多商务研究设计,如行动研究、纵向追踪研究并不适合学生操作。笔者通过多年的商务英语本科论文指导实践,参考Brown(2006)对于商务研究的分类,提炼出四种适合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商务研究模式。
(一)理论应用型研究
检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是否到位,最佳的方法就是看他们能否正确地应用理论去分析商务领域里的实际问题。如学生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多种定价理论,结合当今市场的热点,如苹果系列产品的热销,学生可能会觉得苹果的热销和它的高价策略之间或许有一定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搜集并详细研读关于高价策略的文献资料,将相关的理论用于对苹果系列产品定价策略的分析以解释苹果公司是如何通过高价策略树立品牌形象、赢得客户青睐的。
理论应用型研究通常选取业内颇有影响力的成功案例为研究对象,用相关理论去解释这种成功,从而将朴素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期为同类企业提供参考。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对知名企业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教训。理论应用型研究的选题范围广,与社会热点结合紧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外,因为这类研究主要依靠文献资料和二手数据,因此很容易操作,往往是学生的首选类型。
(二)解决问题型研究
解决问题型研究是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问题所表现出的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初步诊断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再运用所学的商务知识,找出能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型研究的选题通常来源于学生的实习经历。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该企业的销售人员满意度低,流动率高。通过观察和交流,学生可能会把这一问题归咎为绩效考核系统中激励机制的缺失。于是,通过对激励理论和案例的研究,该学生能够针对这个企业提出一套有效的激励方案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型的研究不仅对企业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可以锻炼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学生,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他们采取这种方式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三)检验模型型研究
“检验模型型研究”是另一种类型的“理论应用型研究”,其研究基础虽然也是商务理论或模型,但由于商业世界变化万千,现有的理论和模型未必适合新出现的商务现象或特定的市场、产品或企业实践,因此“检验模型型研究”的目的是检验现有的理论或模型在新的情况下的适用性,并且根据实际状况提出对模型的修正。
如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新的营销理论层出不穷。代表信息技术时代营销革命的体验式营销很快风靡全球,学者们为此建立了模型。但是,发源于IT行业的这种新型营销模式是否适合传统行业,或者当今更新潮的互联网行业呢?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就是“检验模型型”的研究。学生可以从一个或多个体验式营销模型出发,设计问卷或采访提纲,然后以某个传统企业或新型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一手收据,再通过数据分析验证现有模型是否适用于这个特定的企业实践,哪些方面需要做出调整。“检验模型型研究”不仅是对理论的应用,更是对理论的发展,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炼。
(四)评估效果型研究
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会不断推出新的产品、营销手段、管理措施等。然而这些新举措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存在哪些问题是企业决策者最为关心的。“评估效果型”研究通过数据采集,获得相关人群对于这些新事物的态度,从而评估其实施的效果,为决策者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效果型”研究的选题可以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经历, 也可以来源于学生感兴趣的商业世界的热点现象和热门话题,如“从大学生消费心理探究天猫双十一狂欢活动促销手段的效果”、“网购冲击下实体书店体验式营销策略实施效果研究及发展建议―以XX书店为例”、“O2O模式下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前景研究”等。
“评估效果型研究”的成果往往是对所研究课题的经验或教训的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为决策者或同类企业的类似活动提供借鉴。由于我们所处的商业世界变化剧烈,新的话题、热点层出不穷,为此类研究的选题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同时,通过这类选题,学生能够主动关注和学习新生事物,有利于扩展他们的眼界,与时俱进。
五、商务题材论文在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商英国标》中明确提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用英语撰写商务题材的论文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这个目标的达成。
(一)促进高级英语技能的提高,突出英语专业特色
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对母语非英语的所有人都是一巨大挑战。除了写论文必须经历的选题、构思、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论提炼等挑战外,语言本身也构成巨大障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文献,阅读量和文献难度远远超过平时课程作业和考核的要求。在阅读中,学生不仅仅要完成对所研究的课题理论知识的积累,而且要有意识地学习和积累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体会和模仿学术语言的句型风格。
在写作中,学生需要大量用到释义、总结、描述、分析等英语专业着力培养的高级语言技能,同时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也会得到锻练和提高。这些高层次的能力能够为学生未来在职场和学术领域拓宽上升的空间,正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区别于取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商科毕业生的重要方面。
(二)促进商务学习与英语学习的结合,锻炼用英语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撰写毕业论文仅仅靠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显然不够。完成任何一个课题的论文,都必须对该课题所涉及的领域、相关的理论、所选择的案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要做到这点,学生必须通过网络、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方式查阅大量资料,这一过程锻炼了文献检索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理解和掌握这些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如果所阅读的资料是英文的,则实现了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无缝对接,深度训练了学生用英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打造商务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
如前文所述,《商英国标》中明确提出了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营销、国际金融等) 是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采取本文推荐的四种商务研究模式设计研究方案、写作商务题材的论文时,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商务学科知识进行深度钻研,并且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对社会经济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典型案例、企业实践的解读和分析,结合实证研究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批判性地建构属于个人的知识体系。
(四)促进思维方式与国际接轨,为未来的职场晋升打下坚实基础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现状
创新是整个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必须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这种创新体现为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教育政策和体制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这一切的基础依赖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突破与创新。
(一)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要求必须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商务策划、电子商务等深度理论知识,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的中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研究、市场策划、企业管理、广告及公共关系、企业形象设计及品牌规划、投资项目分析及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只有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2.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国际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要求现代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敢于不断进行营销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强,国内企业受国际竞争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经济一体化浪潮促使企业竞争国际化。既懂得国际企业运作的规则,又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满足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
3.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看,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成为“抢手人才”。随着国外公司的大量进入及本国企业的加速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趋势是既要懂现代营销管理,精通国内外业务,又要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据对现有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统计,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位居前5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市场营销专业主要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实践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毕业实习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对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以现有的毕业实习为例,四周实习课经费每生不足百元。从学院管理层而言,对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和过程管理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2.学院领导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鉴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自身特点,我们增加了市场调查、营销实习等环节,但执行中缺乏学院必要的经费支持,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上受到歧视性待遇,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鉴于专业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在大三增设了学年论文并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奠定先期的基础,这无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工作量的计算上按每生3学时对待,明显偏低,缺乏学院有效的政策支持。
3.缺乏实验教学的完整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现有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营销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虽然对校内开放,但学生用于非教学性用途,诸如打游戏、聊天、QQ等多,用于教学性的实验不多。这一方面是现有的实验课设计不合理,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指导不足有关。现有的实验“软件系统”的建设不足,必要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软件匮乏,学院缺乏对实验室的进一步投入。
4.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拓展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已是当务之急。从已增加的实践环节看,普遍存在着过程管理不严格,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经费支持及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等现象。
二、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1.从教学改革入手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控制。对理论课内容及讲授方法进行创新,多用启发式,反对填鸭式,采用互动式,摒弃僵化式,切实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脑、动手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及专业基础理论课要从教学内容的更新入手,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要处理好现代内容与经典内容的关系。既要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在不断摒弃陈旧内容的同时,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必要的实践(实验)教学内容,使两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2.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变一味的理论教学为引导式、互动式教学。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问题研究、配合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等多种主动学习活动。要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不少于总课时的20%。
3.从构建全部的教学计划开始,设计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创新、实践为结合点的全新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应多渗透实践(实验)教学内容。
4.加强对课程设计、专题实习(实验)及毕业实习工作的指导。在总结以往实践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课程的组织设计不太合理,特别是“市场调查”实践及“营销实习”存在重复性和惯例化,缺乏内容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以营销课程设计的方式充实实践教学环节。
(1)第三学期开设“市场认知实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营销、学会做简单的市场调查分析,并写出专题分析报告,将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计算机文化理论等运用于实践。
(2)第四学期开设的“专题市场调研”则是配合“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课的教学深入进行的专题性研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的产品、产业或服务市场进行专题性研究,从调查市场需求、市场潜力、竞争者状况等等项目开始,培养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第五学期开设的“营销策划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结合企业的营销活动从产品、价格、广告、促销活动等入手设计策划方案。从内容和形式上多样化,可以是针对某一产品的广告策划与设计,也可以是针对企业的CIS策划与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创新性的思维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
(4)第六学期开设“推销实习”,它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种营销体验,也是结合所学的“推销学”理论课做的一次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会感受推销工作的“四个千”,即“千言万言,万水千山,千辛万苦,千方百计”,让学生拥有面对社会的思想准备。
(5)第七学期开设“学年论文”,是根据营销专业特色开设的,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是对学生进入大四后综合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做学年论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查阅资料、解析问题、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等都得到了综合锻炼,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进行专题研究。优秀的学年论文修改后还可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生既为毕业论文奠定了先期基础,又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6)开设“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得到实践锻炼,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培养了掌握各种工具、手段、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知识领域进一步拓展。在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对选题工作的把握,选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题目要尽量新颖、专题化,尽量结合学科前沿和科研课题,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以上方案实施的关键在于抓过程管理,抓每一项实习的深入指导与具体落实,配备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落实实习项目。
5.充分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及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研究,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在工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加第二课堂、创意设计大赛、专题项目研究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依靠系团总支、学生会、科协等社团开展多样的课题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总之,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基础,通过各种改革与创新设计而实施的复杂系统,它需要在理论上突破,实践上创新,落实上深入,管理上严格,是本专业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靠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二靠实施这种计划的政策保障。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对理论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改革,把传统教育中的成功做法与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新手段、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评价体系、师资考核标准等方面引导教师的教学创新,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彻底改变只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实验)教学的片面做法。为更有效地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应从以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1.将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实施状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及师资考核标准中。评价一门课程的授课好坏,不单要看理论教学好坏,而且要看是否运用了鼓励学生实践创新的手段与方法。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衡量授课好坏的一个标准。对那些敢于教学创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师,在优质课评选、工作量的核算、评优等方面给予支持。如对于那些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实验)环节落到实处的课程在工作量计算上给予一定的鼓励。
2.由专家组对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的比例进行研究。对实践(实验)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
3.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课教学软件的投入力度。就目前我系已建成的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而言,极缺专业课教学软件,为此许多该开的实验课难以开出。同时要大力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目前学院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倾向,就是重实验室硬件投入,而轻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实习基地建设资金极度匮乏已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随着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主宰权”的强化,是否接受毕业生实习人数被许多企业大打折扣,实习已经由接受方需求转变为供给方需求,为此不断维护与建设实习基地是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实习经费而言,日常开展的市场调研、营销实习等实践环节没有经费,毕业实习经费每生不足百元,连四周实习的基本开支都难以维系,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面缺乏有力度的支持。
4.本专业开展的学年论文这一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学院的有效支持,特别是在工作量的计算上,每生按3学时计算工作量明显偏低,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包括其他的实践环节,如营销实习、市场调研等均按参观实习计算工作量,使教师的劳动付出与获得极不相称,这也是重理论课、轻实践环节的突出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务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量计算标准,并给予政策支持。
5.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参与工商企业管理与实践活动。鉴于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可以允许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开展各种营销管理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设计、企业策划、市场调查与分析等活动,并根据实践成果减免学分。总之,大力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是本专业自身特点的要求。只有制定出科学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并强有力地实施这一计划的政策保证,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市场营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对工商管理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进展,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也逐渐增多,及时把握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将对我国工商管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与启发作用。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营利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本文按照学科代码将工商管理学科分为十个研究领域,对9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以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更好地促进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的发展。
1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本文在检索国外工商管理论文数量时,选择了SCI和SSCI中影响因子大于0.5的59种管理类期刊,时间范围是从1990年到2000年。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故将其他九个领域按检索到的论文篇数做出趋势图。
从纵向来看,1990~2000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项目管理、企业理论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企业文化、财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在90年代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某些年份,市场营销研究虽有下降,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在近5年内发展很快;而运作管理的研究在突破最高点后开始逐渐持平甚至下降;不能忽视的是对项目管理的研究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从横向看,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可见近十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外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从其他9个领域的论文数量排序中可以看出,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运作管理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分析各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时的1997-2000年进入SCI检索的文章,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关于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基本结论(见表1):
2国内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对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从中国期刊网中筛选出44种学术性较强的管理类期刊,根据关键词对各二级科目的论文进行检索,将各领域检索得到的论文数量进行趋势描述
从此趋势图纵向比较,几乎每一个领域的研究在近7年中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这表明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力度在加强,这也与国家经济改革的进程和力度有一定关系。横向比较,研究成果较多的是市场营销,说明我国的经济改革及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强,企业不再只靠抓生产提高企业利润,而是越来越注重市场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同时,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也是研究较多的领域,相比而言在工商管理研究范围内国内近几年对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从代表性文章中,得出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研究热点如下:
3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比较及结论
3.1工商管理研究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从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外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增长速度较快;项目管理的研究在持续增加;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数量曾在1995年左右达到最多,随后又有所减少。国内则对运作管理研究较多,企业文化、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人力资源也是理论界研究较多的领域。
从国内外文献数量的排名次序角度看,国内论文数量较多的是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而国外的排名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
国内外研究热点存在必然的交集,但侧重点仍有不同,国内理论研究滞后于国际的理论研究,国内的研究热点往往是国外前几年的研究热点,而国外正在形成的热点在国内往往是刚刚涉足或者还未涉足。
4结论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从整体上落后于国际水平,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但是也要求此领域的学者们能把握工商管理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在研究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差别:国外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而国内的研究经常停留在理解国外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对一些较新的管理问题介入较少。鉴于工商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国内此领域学者们应注重研究形式的改进,注重对管理问题深层面的研究。
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别:国外注重规范研究,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国内多是思辩研究,研究仅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或是虽有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严密的推理。国外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较多,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等方法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而国内则不重视实证的研究。这与各国间的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管理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在进行管理研究时,应该多作些实证的工作来充实我们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00.
[2]汪寿阳,金碧辉.SCI、SSCI与管理科学期刊[J].管理科学学报,2000,(12).
[3]WebofScience.[DB/OL].2002.
自从1989年深圳华侨城投资创建的“锦锈中华”景区建成开业,到十多年来陆续建设开业的“
三、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理念
具备了良好的市场运做方式,设计了全新的游憩方式以后,下一步就是主题公园营销。主题公园的营销应该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这一理念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已经受到我国 旅游 营销界的大力追捧。它的本质含义是:注重对营销信息传播手段的整合以及对传播效率的评价,而不是传统营销理论所注重的营销的所有环节。
四、加快公园经营管理人才开发
目前,我国公园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但主题公园经营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而且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游运营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对主题公园是运营人才的培养是十分迫切的。
关于我国主题公园的旅游人才开发,主要是三全开发,即全员开发、全程开发、全能开发,就是对全体员工进行平等而有序的开发,进行全员培训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全程开发,主要包括员工全程开发和项目全程开发,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实施不同的开发策略。全能开发,即是从员工的知识技能的横向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的纵向开发。
五、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即主题公园通过投入相关 经济 要素后获取经济收入的方式和获取其他物质利益手段的结合,其核心是主题公园获得现金流入的途径组合。从对主题公园产品系列的横向和纵向的挖掘深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按产品开发深度顺序排列):
旅游门票盈利模式:即通过简单的圈起来收取门票的模式,这是主题公园最基本和最初级的盈利模式。
游憩产品服务盈利模式:即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游憩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来实现盈利的模式,它是主题公园的核心盈利模式。
旅游综合服务盈利模式:即是在主题公园区,通过旅游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外延服务来获取盈利。
公园商业盈利模式:即通过自身的节庆活动和对外招商以及其他会展、广告、等其他的一系列对外服务而达到盈利目的的盈利模式的组合,这是主题公园的深度开发盈利模式。
因此,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科学 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谋划,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主题公园的盈利,不断 发展 壮大我国的主题公园业,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引言:
之所以要把工商管理作为学科来设置,原因是工商管理经过对营利组织在行为及理论管理上面做探究,可使营利组织更好地配置自身资源、协调自身管理,从而赚取最大化收益。尽管只有几年时间,我国关于工商管理做出的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大有进展,但依然需要紧跟国外的趋势,这样我国才能在工商管理上的钴研上再上一个台阶。
—、在工商管理上国外的研究趋势及热点内容
本文将把国内外从2004年10月到今年10月这10年内的发展来加以分析。总的来看,对工商管理国外这10年在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运作管理、企业理论、人力资源及技术经济六个层面上都有突破。但是,对工商管理国外这10年在企业战略、会计理论、企业文化及财务管理四个层面的突破较小。特别在人力资源层面及项目管理层面,国外研究自2004年开始一直表现为增长快速的状况。而在市场营销层面,尽管中途有一两年的下滑现象,可是总趋势还是良好的。对技术经济而言,是在2009年开始方才有所突破的。但运作管理层面就不容乐观,自2007年以后至今就长期表现为下降状态。
针对于工商管理,再从论文数量来对这10年国外的趋势热点做探究。可以明确的是由于人力资源层面的髙速发展,这10年与人力资源层面关联的论文毫无疑问数量是最大的。反观另外九个层面的论文数量排名髙低,市场营销位居第二,经济技术位居第三,项目管理位居第四,企业理论位居第五,运作管理位居第六。从排名高低便能再次清晰地确定研究趋势、热点内容所在。
二、在工商管理上我国的研究趋势及热点内容
因为经济改革是最近10年才被我国慢慢看重的,所以1.0年前在工商管理上我国还是很模糊的,几乎找不到什么工商管理关联的论文。但是,这10年内自从我国敏锐地发现工商管理的一系列意义,迅速呈现出强大的研究力度。仔细探究10年内我国在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运作管理、企业理论、人力资源、技术经济、企业战略、会计理论、企业文化及财务管理这10个层面的成果,明显发现论文数量全部是上升趋势。
关于工商管理,尽管跟10前年类比我国进步巨大,但这种进步在上述10个层面间比较并不是同步的,有些层面进步巨大,有些层面进步偏小。细化研究成果后发现有三点明显的结论|li。第一点、研究成果属市场营销最突出,究其原因是经济与国企双重改革的强化,使得企业改变过往的态度,不再一味只看重生产来增大利润空间,而是逐步聚焦企业跟市场间的种种牵连。第二点、研究成果除开市场营销的领军地位,第二位是技术经济,第三位是企业战略,第四位是运作管理,第五位是项目管理,这四个层面也有比较多的成果。第三点、与上面两点区别的是较为逊色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中,较为逊色的第一属财务管理、第二属会计理论,这两个层面的论文可谓是寥寥无几。
三、在工商管理上我国研究趋势、热点内容不及国外的地方及相关建议
对工商管理而言,综合上述对国外、国内的趋势探究,能明显挖掘到国外国内的区别之处。从国外来看工商管理,把研究成果加以排名,第一是人力资源,第二是市场营销,第三是技术经济,第四是项目管理。很特别的是企业战略在论文数量上曾一度飙升后又下降明显。从我国来看工商管理,同样把研究成果加以排名,第一位是运作管理,第二位是企业文化,第三位是技术经济,第四位才是人力资源。虽然,国内外研究在技术经济以及人力资源层面出现了交集,但总的侧重点差异仍然巨大。现实是:国外正在侧重的热点,我国的研究还没有涉及或刚涉及,我国正在侧重的热点,国外四五年前就已经完善,这正是我国涉及工商管理始终不及国外的显著表现。
经济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它与实际生活结合极其紧密,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色。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经济学论文选题时必须考虑研究的问题有无现实意义,要借助选题将所学理论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分析研究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在论文选题时必须关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经济改革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譬如房价过高、通货膨胀、贫富差距、就业问题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领域,作为论文选题的内容,这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专业性原则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学位论文,选题理所当然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同时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和总结,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体现,这也要求论文选题要紧紧围绕经济学科,体现经济学的专业性。对选题而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专业领域内选择确定论文题目。由于经济学本身具有研究面宽的特点,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出现选题偏离专业领域的情况,因此在选题时更要找准经济学的切入角度,保证选题与专业的相关度。二是要体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譬如实证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等,如果能在选题中有所体现,更能反映经济学专业的特点。
3.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是指毕业论文的选题一定要切合实际,具备完成选题的主客观条件。具体来说,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专业所长等主观条件的角度判断学生是否可以驾驭选题。譬如,当一个不擅长经济计量分析的学生面对一个计量分析的选题时,一定会因难度过大而感到难以胜任,这显然不符合可行性的原则。其次,必须从选题本身的工作量、理论难度和深度、指导教师水平、图书资料查询条件、论文完成的时限要求等方面评估完成选题的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以资料的可获取性为例,经济数据中省、市级以下的数据一般很难获取,往往需要进行实地调研而且调研工作量极大,本科学生往往很难独立完成,缺乏数据的情况下,选题再好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二、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选题确定过于随意
一方面,不少老师存在“重研究生论文,轻本科论文”的思想,开题以前老师实际介入并不多,往往交由学生自主选题,没有给予相应的交流、指导和建议;另一方面,本科学生“重工作,轻论文”,第七、八学期正是学生找工作和考研的阶段,很多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应聘、工作实习和备考方面,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还有一部分学生自认为学业已成,将来从事的工作与论文研究的内容无关,抱有走过场的心态。凡此种种,对论文选题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花功夫搜集资料并斟酌选题,临近开题时往往随便选一个题目应付了事。在开题答辩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学生信口说出一个选题,却对该选题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自己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等茫然不知,当老师指出其选题存在问题时,学生会立即将选题更换成另外一个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选题的过于随意增大了题目的不确定和变动性,最终会累及论文质量。
2.偏好大选题,涉及面过于宏观
较之其他专业,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过大、过泛的现象尤其突出。究其原因,一是与学科特点相关,经济学研究分为宏观、微观部分,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变动,涉及的是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大”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形中会强化这种“大”问题的心理暗示,选题时就会贪大求全,动辄冠以“中国”或“我国”的字样;二是学生往往担心选题太小没有东西可写,认为宏观选题题目大、外延广,写作时顺着每个外延发挥一下,就可以达到论文要求的篇幅,因而选择了过宽过大的题目。比如“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试论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等选题,这类选题本身包括了多维度和多层次,要求研究者对各个层次、各个维度的问题有清晰和准确的认识,本科生的理论水平和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认知能力显然达不到这一要求,过于宏观的选题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深度、没有重点。
3.选题范围狭窄,题目相似度高
其实经济学涉及面广,又贴近社会生活,现实中有众多问题值得研究,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应该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论文选题空间,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范围和题目应该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或者是因为指导老师连续几年给学生的题目缺少变化;或者是因为学生相同的专业背景使他们的学术思维、研究视野趋于一致;或者是因为学生主要通过图书馆资料检索,趋同的选题手段使那些点击率高且参考文献多的选题容易中标,结果就是选题往往集中在几个话题上,题目“扎堆”且重复率高,很难做到教育部要求的学位论文“一人一题”。比如人民币升值、期货市场、中小企业融资、贸易壁垒等都是近年学生热衷的选题,连续几年的毕业论文都可能出现相同的选题,甚至同一年同一个答辩小组中的题目也可能完全相同或仅有一两字之差。
4.缺乏经济学思维,选题偏离专业方向
目前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仍存在部分偏离经济学专业的选题,譬如“校园超市的营销分析”,这个题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营销专业的题目,基本看不出经济学的专业特色,严格意义上就是一个不合格选题。但如果把它改成“校园超市的垄断市场分析”,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该选题是运用西方经济学微观理论中的垄断市场理论分析校园超市,无疑凸显了经济学的专业特色。第一个题目之所以出现专业偏差,除了指导老师把关不严之外,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经济学思维。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结论。经济学教育除了传授经济学理论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经济学思维方式,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分析经济问题,形成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的解释。但现实中有部分学生及至毕业也没培养起经济学思维,在选题时,面对经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不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找不到经济学的切入视角,导致选题与专业相关度不高。
三、提高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建议
1.前置选题工作,夯实选题基础
针对学生忙于找工作和考研、无暇顾及论文的情况,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将毕业论文选题的时间安排适当前移。比如在学生一进入大四阶段,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在三年级就让学生进入选题环节,提早确定指导老师,通过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可以早一步确定论文大方向。再有意识地将课程设计、社会调查以及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同时熟悉相关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工具,展开文献检索和阅读,从中搜集和积累相关资料,随着对相关问题认识和了解的不断深入最终确定选题。前置选题工作的好处是给予论文选题环节充裕的时间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斟酌并熟悉相关的知识领域,为提高选题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2.强调毕业论文重要性,进行选题环节专项辅导
应以院、系或专业为单位,召开毕业论文动员会,宣讲毕业论文的作用、价值和要求。强调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是学生总结、检验、深化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更是训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工作或更深层次研究奠定基础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指导论文不仅是培养目标要求的职业责任,还是反映教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更是一个向学生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总之,只有师生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通力配合选出好的题目,做出好的文章。可以为学生进行选题方面的专项辅导,教会学生如何选题。譬如,通过举办讲座有针对性地讲解选题原则;结合以往的论文题目说明选题如何找到经济学的视角,如何以小见大、挖掘深入;尤其要注重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法的介绍。在多种选题方法当中,相对适合经济学本科学生、值得推荐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是实践选题法。即在社会实践、经济调研和专业实习中,了解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向,通过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以此作为选题的依据。第二是查阅文献法。即确定感兴趣的领域,阅读该领域内权威的专业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那些该领域中尚未解决的课题或许就是选题方向。
3.强化选题阶段的导师作用,重视任务的落实与检查
针对指导老师在选题阶段作用缺位的情况,要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指导老师要及早进入角色,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能坐等学生上门询问,而应主动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点,介绍获取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渠道。向学生推荐综述性或经典的文献,帮助学生分析调查研究、搜集数据的难易程度,启发学生寻找经济分析的角度和需要运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对选题可行性给出基本判断,避免选题的盲目性。针对学生不重视选题工作的情况,指导老师要通过布置给学生任务的落实与检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让学生就阅读的文献资料、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写出综述,专业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写报告,以此督促、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找到自己的视角;还可以要求学生跟老师通过邮件或电话定期汇报,在和老师交流中也可能就会找到合适的选题。
第二、电大学员毕业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是对这几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对学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全面考察。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既要考虑论文涉及的层面,又要考虑它的社会价值。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从那些学过的课程内容中选择值得研究或探讨的学术问题,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否则达不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我们学得是工商管理专业,选题当然不能脱离这个大范畴,而且在限定的小范围内,也不能脱离工商管理、企业经营去谈公共事业管理或金融问题。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任何现成的学说,都有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这就是选题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价值性原则
论文要有科学价值。那些改头换面的文章抄袭、东拼西凑的材料汇集以及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当然谈不上有什么价值。既然是论文,选题就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就是要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企业管理中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论题,或是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义的议题,还可以是新管理方法的使用。毕业论文的价值关键取决于是否有自己的恶创见。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整理和归纳书本上或前人的见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实或新的理论来丰富专业学科的某些内容,或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可能性原则
选题要充分考虑到论题的宽度和广度以及你所能占有的论文资料。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选题太大、太难,自己短时间内无力完成,不行;选题太小、太易,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不行。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主要应考虑选题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和信息,是否和自己从事的工作相接近。一定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限,选择那些适合自己情况,可以预期成功的课题。一般来说,题目的大小要由作者实际情况而定,很难作硬性规定要求。有的同学如确有水平和能力,写篇大文章,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当然是很好的。但从成人高校学生的总体来看,选题还是小点为宜。小题目论述一两个观点,口子虽小,却能小题大做,能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这样,自己的理论水平可以发挥,文章本身也会写得丰满而充实。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小论题,特别是与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容易搜集资料,同时对问题也看得准,论述也会更透彻,结论也就可能下得更准确。
三、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第一、 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占有的论文资料快速、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论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全面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从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之后,就会有所发现,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论题。
第二、 追溯验证法。这种方法要求学员先有一种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学员应该先有自己的主观论点,即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选题方法应注意:看自己的“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千万不可轻易放弃。
第三、 知识迁移法。电大学员通过两年或者三年的学习,对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经济或者法律或者其它)有一个系统的新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对旧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一种有效的更新。在此基础之上,学员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用所学到的新知识来感应世界,从而形成一些新的观点。理论知识和现实的有机结合往往会激发学员思维的创造力和开拓性,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第四、 关注热点法。热点问题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能够引起公众广泛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关系国计民生,或涉及时代潮流,而且总能吸引人们注意,引发人们思考和争论。电大学员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大部分也都会关注国际形势、时事新闻、经济变革。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文论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引起指导老师的关注,激发阅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而且对于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文的论题对于学员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完成论文也提供了许多便利。
第五,调研选题法。调研选题法类同于关注社会热点这样的选题方法,但所涉及的有一部分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有一部分并不是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调研所涉问题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问题的现实认识将更为清晰,并可就现实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电大学员将社会调研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论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而且可为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路径。笔者认为这是电大学员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
四、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同学们可依据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进行论文的设计和写作。 1、企业管理理论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和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如以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般内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及效率、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等问题为论文选题的参考,进行毕业论文或学年论文的写作。
2、企业战略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展开写作论述。比如竞争优势的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企业战略态势的选择、企业成长战略的选择、企业技术战略的创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可以作为论文的选题的核心展开。
3、人力资源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扣“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展开论述。比如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价值分析、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构建、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的激励模式、培训模式的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绩效与薪酬管理(尤其是高管人员的薪酬模式)等问题,都可以作为论文选择的主题。
4、市场营销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扣“顾客主导”的市场营销理念,以实现顾客价值为主导思想展开论文的写作。比如顾客主导型企业营销战略选择、顾客价值管理、市场营销方式与渠道的选择与创新、品牌的管理与建设等等都可以作为论文的写作主题。
5、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