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44: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预备党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学习方面:从进入大二下学期以来,开始体会到个别课程与专业有密切联系,而且又要迎接英语四级考试。英语是我的弱项,但我坚持早上起来晨读;除了上体育课外,晚上还经常到操场锻炼锻炼;上课基本能专心听讲、作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但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谈心得体会的时间还不多!此外,作为预备党员的我对没能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深感有愧,这说明,在思想上我还没有做到一名合格的预备党员的要求。以此为戒,痛改前飞。
二、工作方面:本学期继续担任班长,配合班主任完成了本班各项教学事务,对同学们认真负责,鼓励大家齐头并进,努力使班级凝聚力增强,但随着个别同学生活习惯的日益成性,主要是网络游戏多他们可谓笑里藏刀,于人于己都贻害无穷。对此现象我已多次向班主任老师反映,但成效不明显。另外,在学生办公室帮老师做了些小事,可就在这些小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例如情绪化严重、做事情虽快但不够细[1]
心耐心等,这让我在暑 假期间的一件小小事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回到农村,一天和家人一起撕包谷,不大一会儿就觉得闷的想睡觉,婆婆笑着说:“那是因为你没把这当回事,没有用心!如果你是想着一定要尽快把这些包谷撕的话,肯定就没有瞌睡了。这些啊,我们算是早有体味的了哦!”是的,是因为没有把它当成自己的责任而是以之视为不可推卸的麻烦。只有具备了责任赋予的使命感,才能脚踏实地的做事,做好事。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新的考验,许多高校存在德育教育本质把握不准确,教育内容安排不科学的问题;许多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教育,这一方面与他们所处的国际国内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的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教育有关。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影响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在网络等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交流情感的桥梁。大众传媒正在改变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思维方式乃至行为习惯,影响其思想观念的形成。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新方法,但另一方面,国内外一些错误落后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迅速传播。“开放的网络环境,从质和量上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深受低俗文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德育产生消极甚至有害的影响,不利于其高雅情操的培养。”⑥
(二)、市场经济负作用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趋于利益化,实用主义成为衡量人们之间关系的标尺,这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致使一些学生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做出有悖于伦理道德的事情。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个人利益,高度关注自我,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作风,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等传统的优良中华美德被淘汰。做好事帮助他人是出于良知而是为了金钱或出名,所谓的“防火,防盗,防老太太”是对当前社会德育现状的一种揭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种社会存在必然或多或少的产生及时行乐,唯我论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
二、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弱化的影响
(一)、德育教育方法缺乏创新。在很多高校中,德育教育的方法跟不上学生思想的变化,方法滞后,缺乏现代性、发展性和灵活性。众多高校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方法,而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佳,跟不上社会变化的需要,脱离社会现实。高校德育教育不能从实际出发,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纯粹理论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德育教育缺乏实践性。在众多高校中存在着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首先,德育教育的内容过于抽象,不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理论知识的生硬枯燥,学生不能真正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教育自身。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过程抽象空洞,学生普遍缺乏道德实践,行为能力弱,进而出现道德认知与行为相背离的现象。此外,目标缺乏层次性,目标设定过于远大,严重脱离了学生自身状况和生活实际,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教育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存在着德育教育目标理想化的问题,不能够对多元文化的负面作用做出理性的认识。
三、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落后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方式与内容不科学。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父母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部分家长重智育轻德育,从小教育孩子把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一切的有效方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些家庭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落后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孩子走向社会的一大障碍。
(二)、家庭成员缺乏自身道德修养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方面家庭成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高度直接关系到子女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家庭成员自身的不道德行为给子女的道德情感和认识产生消极的影响。家庭氛围、经济状况以及儿童经历等都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在一些家庭,家长不注意自身行为和言行,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畸形的人格、错误的观念、扭曲的是非观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产物。
四、大学生自我教育缺乏的影响
唯物辩证中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谐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受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但究其本质,能否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德育水平关键取决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当前的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社会体制已经瓦解,新的社会体制尚未形成。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竞争。当代的大学生把时间精力多花在专业知识上,参加各种考试,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出现情感冷漠症。
(二)、大学生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相分离。在高校中,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对现代社会的准则和规范熟记于心。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不能自觉参与实践,使个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出现偏离。殊不知多数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只是皮毛。道德意志薄弱,选择和判断能力不足。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时行乐等错误的价值观冲击着校园文化,侵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判断。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检验认识这一真理的唯一标准”。德育教育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实质性的结果。对于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和德育教育者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为高校德育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从而真正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徐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
2.调查方法:
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况、对坚持指导的看法等。采用无记名形式,随机发放问卷400份,并进行现场回收。
3.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所有问卷进行核查编码后,使用Epidata3.1录入,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
在400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女生占48.75%,男生占51.25%;在专业特征上,口腔学院的学生占7.25%,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占30%,麻醉学院的学生占17.75%,护理学院的学生占10%,影像学院的学生占15%,药学院的学生占20%;在政治面貌上,团员占62.5%,预备党员占13.75%,党员占23.75%;在年级特征上,一年级占63.5%,二年级占20%,三年级占16.5%。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况。
在调查的400位同学中,30%的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分了解”(党员同学占70.83%,预备党员占25%,团员占4.17%),57.5%的同学对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点印象”,剩下37.5%的同学表示“完全不了解”。在是否会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政治知识时,20.5%的同学表示“经常”(党员占了79.27%,预备党员占了14.63%,团员占了6.10%),5%的同学表示“偶尔”,74.5%的同学表示“不会”。
3.对坚持指导思想的看法。
调查显示,90%的同学对毫不动摇的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予以肯定和认同,只有10%的同学对该问题表示怀疑。而在“你如何看待指导思想的命运”这个问题上,75%的同学认为“始终占主导地位”,25%的同学认为“会被取代”。
4.对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问题上。
调查显示,35%同学表示“十分了解”,有55%的同学“有点印象”,10%的同学对该问题“完全不了解”。而在入党动机问题上,47%的同学表示“是一种政治信仰”,63%的同学表示“个人利益”,16%的同学表示“盲从”。
5.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的问题上。
有37.5%的同学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我国的改革政策“十分了解”,61.25%的同学表示“有点印象”,1.25%表示“完全不了解”。有90%的同学表示在祖国安全面临威胁时,会主动参军捍卫祖国的威严,剩下的10%的同学表示不能做到。在你是否关心国家大事的问题上,55.5%同学表示“经常”,19.5%的同学表示“偶尔”,25%的同学表示“不关心”。其中,60%的同学是通过政治课,35%是通过网络,5%是通过同学。
6.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上。
有99%的同学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表示高度认同,认为荣辱观的提出具有时代意义,1%的同学表示对荣辱观提出了怀疑。在遇到路上老人跌倒是否会扶的问题上,65.5%的同学表示“会”,20%同学表示“不一定”,14.5%的同学选择“不扶”。
三、讨论
医务工作者是一项神圣的职业,然而在社会不断物质化的今天,医德缺失的行为在医疗行业中屡见不鲜。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医学生价值观的指导作用。调查显示,只有少数的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分了解,绝大多数同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不是很了解,并且只有极少数同学会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对于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着手。
1.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
调查显示,60%同学都是通过政治理论课了解国家大事,因此学校应该相应的增加理论课程,从而让大学生更快的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曾说过:“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高校大学生理解和认同,就应该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理论走向具体,便于大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大学生群体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网络等现代化媒介。因此,学校科技部门可以在大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如人人,QQ,微博,微信)建立相关的主页,并设置一些互动性栏目,如“典型案例辩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学堂”、“校园热点问题或事件解读”等,满足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个性等特征要求,活跃校园气氛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最后,学校可以举办相应的政治理论知识竞赛,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让更多的同学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知识的认知度。
2.书籍编辑机构应该结合当今大环境对书本进行改革。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书本了解政治理论知识,因此,编撰书籍的机构应该及时的对书籍进行更新和更改,从而保证书本上政治理论知识的准确性与先进性。此外,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和以往有了较大不同,在社会大环境和教学对象都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书籍编辑机构要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积极进行教材改革,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应该把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要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正面材料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涵,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大学生英雄们如许志伟,陈及时,方招,何东旭等为救落水儿童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见义勇为的伟大精神就是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
为努力加强党员实践能力建设,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爱心服务活动、义务家教进社区活动、协助学院党委和其他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以及党务工作培训会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服务活动,党员的党性修养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
做好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事关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近年来,清华大学坚决贯彻中央要求,正确处理发展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入党积极分子确认、动机素质考察、入党材料、发展会、预备期、转正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认真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全校发展的学生党员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在学习和就业等各方面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008年以来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中党员占73%、入校后新发展的党员占57%:在校入党的2011届毕业生有87%选择到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其中到西部等艰苦地方就业的党员是非党员人数的3 5倍。
一、党委高度重视。健全保证发展学生党员质量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把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党委定期专题研究发展党员工作,每年举行学生党建研讨会和支部书记研讨班,重点研究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举措。历任党委书记坚持亲自抓发展党员工作,为积极分子讲党课、与发展对象谈心、参加支部发展会。二是健全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制度体系。制定了党员发展手册,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杜绝发展党员中的不良倾向。三是建强发展党员工作队伍。在完善党支部教育培训、院系党委协调把关、党委组织部检查督促的工作机制基础上,切实增强工作力量,先后在院系设立了组织员、增设了本科生党建辅导员和研究生党建助理,重点负责发展党员工作。
二、加强党性教育锻炼。努力端正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保证学生党员质量,关键在于促使他们真正在思想上入党。为此,我们在教育引导全体学生“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对党忠诚、一是抓住大一新生军训、研究生入学、参加重大活动等时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入党热情、端正入党态度,二是加强系统培训,将“党的知识概论”课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历史、党所肩负重任的认识和理解。每年培训近2000人,覆盖全部新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三是强化示范引导,组织万名学生参加主题实践和千名校友访谈活动,感悟清华人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实行老少共建,组织离退休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结成对子,使学生广泛汲取老党员的政治营养。大力宣传师生中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净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心灵。
三、坚持标准条件,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一是严格考察发展对象。在院系党委成立了党员发展预审小组,在团支部推优、发展前公示等基础上,注意听取支部、身边师生对发展对象的反映,重点考察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二是确保入党材料客观完备。明确院系党委和支部的材料准备和材料审查责任,有关责任人要对材料内容和质量签字确认,确保材料客观、完整、准确反映入党对象的真实情况 三是切实把好转正环节。注重引导预备党员在日常学习、科研攻关、课外活动、就业选择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督促他们积极参加党内活动,过好组织生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在预备党员转正时,深入了解他们的党员意识、发挥作用等情况,对具备党员条件的及时转正,不具备条件的决不迁就,依规处理。
2 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现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进行了专项调研。截止2012年3月,工程学院目前在校生共1722人,其中党员270人,占总人数的15.6%。统计2010-2011学年,学生党员在获得学业奖学金、各类竞赛获奖、担任学生干部、各类荣誉称号获得中的比例分别为:66%、67%、78%、8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党员在专业学习和学科竞赛方面虽有一定的表率作用,但不是非常明显。而在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和荣誉获得方面却发挥了较为显著的骨干作用。但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76.3%的学生认为学生党员整体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强。
3 影响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因素
3.1 入党动机不纯,党员意识不强
在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入党已经不再单纯是对自我要求的提升和个人信仰的追求,已经掺杂了很多的现实因素。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逐步趋于功利化、社会化,这就直接导致了党员意识不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没有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这就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缺失的重要内因。
3.2 缺乏自我学习,理论素养不高
目前,大学生党员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政治理论知识缺乏学习的热情,从而导致对党的发展、国家政策、国内外时事都缺乏基本的了解,对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缺乏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往往不能以理服人,说话办事缺乏应有的感召力。这就使得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缺失了该有的先进性。
3.3 培养流于形式,考核欠缺机制
目前,高校普遍注重学生党员“量”的发展,而忽视了“质”的提高。在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上注重形式而缺乏内容,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不按时考察,在发展或转正时急急忙忙做材料;而对党员的考核也缺乏完善的机制,不能对党员在各方面起到一定的督促或引导作用,使得党员的先锋意识逐渐弱化。
4 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策略探析
4.1 加强党员教育,端正入党动机
党员的教育培养是党建工作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只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党员更易于接受。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辅导员发展协会中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小组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专门为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建骨干量身定制了培训菜单:《入党动机与大学学习生活》、《如何更好、更快的向组织靠拢》、《党建骨干素质和工作开展》、《如何建设先进党支部》等。这些讲座贴近生活,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观,提高党员责任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2 设置理论答辩,提高政治素养
为了督促学生党员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素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分院创建了理论答辩机制,并正式纳入党员发展及转正的必备条件。该机制要求学生在发展或转正前自觉主动向党支部递交答辩申请,只有答辩通过后才能发展或转正,这就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必须经常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政策,是提升党员队伍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
4.3 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典型宣传
[3]Perna,L.W.,Ruby,A. Life cycle of a million MOOC users. Invited presentation at the MOOC Research Initiative Conference[R]. Arlington,Texas,2013.
[4]陈冰冰.MOOC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3).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本学期我系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方面进一步的规范化,各积极分子由对应的党支部进行考察,并选定一定比例的积极分子参加各支部的民主生活会,使其能够更好的接受党的教育。本学期我系共有96人(含重修11人)参加党校普及班、74人(含重修2人)参加党校提高班,无一人受院违纪通报。
二、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
我系一直坚持党员发展高标准、严要求,本学期共发展47人为预备党员,22人按时转正。在党员的管理与教育中,我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以支部为考核基本单位,对党员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及时上报总支。我系通过组织党员理论考试、“我的一堂党课”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通过党员进社区、党员一帮一等活动加强党员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在党员的日常管理和考勤中,我系无一人缺勤,无一人受通报处分。我系学生党建负责人Xx获“Xx省优秀学生党员”称号,Xx、Xx、Xx获院“优秀学生党员”称号。
三、制度建设与党员数据库的更新
本学期我系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党建的制度体系,将各项制度利用民主生活会向党员解读,并利用党建博客使党员可以直观快捷的看到这些制度。5、6月份,我系再次更新了党员数据库,共有47人加入预备党员,22人按时转正;有94名毕业生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出(我系共有95名毕业生党员,一人因不能按时毕业,故暂时未将组织关系转出)。现我系共有学生党员56人,其中12名正式党员,44名预备党员。
四、组织“我的一堂党课”比赛
我系党总支于2010年5月18日在党校会议室举行“我的一堂党课”比赛。共有10人参加了本次比赛,通过黑板版书、展示PPT、共享视频等形式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党员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场的党员认为本次比赛使他们对党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表示今后定更努力的学习党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去实际生活中去。我系选派的两名选手Xx、Xx分获院“我的一堂党课”比赛一、二等奖。
五、继续完善党建博客
本学期,系党总支继续完善党建博客。现已有博文99篇,“热点关注”等栏目及时从国内权威网站中筛选可读性强、信息量大的文章进行,既能有效的教育学生党员,又能节省党员自己寻找新闻素材的时间;“支部建设”和“通知公告”等栏目无论从信息,还是从材料的填写说明都切实有效的帮助党员和积极分子。“班级导生”板块的设立,使我系班级导生的工作更加信息化和公开化。
六、落实“班级导生”制度
在党总支的指导下,我系对班级导生的遴选、培训与管理、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考评体系。班级导生每月均按要求写出本月工作总结和次月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专业学习指导活动,促进各班的学风建设。我系班级导生Xx、江樱子获院“优秀班级导生”荣誉称号。
“专业学习指导活动”
四月中下旬,我系班级导生为贯彻Xx学院宣传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实践方面的指导活动。
我系共分为外语、法学、新闻三个专业。系党总支组织班级导生经过讨论,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专业优势,对所带班级的专业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导。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新闻专业方面,班级导生主要通过组织09级两个班的同学进行互相采访的方式,践行新闻采访的功课。同学们通过抽签决定采访者和被访者的角色以及采访主题,由两位班级导生当评委,活动于第周四晚自习开展。许多同学平时生活中就比较内向,第一次上台采访他人,不免十分紧张,但跨越了自己内心第一步。
英语专业方面,班级导生主要了解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与建议和帮助,特别是对于班委工作方面给与指导,对平时的学习情况予以监督。同学的平时表现与期末的班级德育学分直接挂钩,增强其纪律性。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学习似乎有点回到高中时代,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家都能沟自觉地主动的预习课文,到课率也由所上升。同学反映学习氛围有所改善。
法学专业方面,集中每周的星期三和星期天两天的时间进行专业课的辅导与答疑,这样有争对性的辅导赢得了同学们的支持和认同。周三班长播放民法的教学录音,周日团支书播放刑法教学的录音,学习委员负责资料与讲义的复印与分发。听完后一致评价受益匪浅。平时上课听到的疑难点,在听录音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解决,在教科书上学习的感觉晦涩难懂的专有名词,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都茅塞顿开。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七、继续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
自从上学期接学院党委通知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以来,我系一直坚持将活动落实到实处,以先进带后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在系党总支的领导下,全系重新选拨了一批优秀党员,重新确定扶助对象,并吸取上学期的经验,根据扶助对象的差别配备相应的学生党员,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在活动中时时注意跟踪和汇报,及时将出现的情况反馈到党总支,并定期记录活动内容和心得体会并及时的上交。同时还要求支部书记定期进行检查和回访、座谈,对“一帮一”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干预。我系Xx获院党员“一帮一”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是大学生中的骨干,是党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新的历史阶段下,大学生党员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在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方面和各项工作中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更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
一、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与模范作用的意义
学生党员特殊的双重身份有利于开展同伴教育。学生党员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党员。作为学生,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的身份彼此平等,知识水平相近,学习生活环境相同,易于沟通,容易取得彼此的信任。党员一方面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表现都比较突出,言行举止往往会成为其他同伴关注的中心,容易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大部分是学生干部,在班级或学生会、社团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在学生中处于领导地位,经常作为主导力量组织同学开展各种活动,参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无形中形成一种核心力量,在同学中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实践证明,在同伴教育中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同伴教育不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如何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与模范作用
1.鼓励学生党员参与班级管理。
积极安排学生党员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不仅可以使学生党员在工作实践中,提高班级班风建设,同时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和锻炼。学生党员思想活跃,感情丰富,能够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大多数学生积极进取,不断进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建立学生党员联系宿舍。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宿舍度过。在宿舍里,很多学生以上网、看小说、打牌的方式来消磨时间,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其学习与成长。鉴于这些现象,学校可开展党员宿舍挂牌,给学生党员以动力,同时带动本宿舍及周边宿舍的同学共同进步,在宿舍区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3.开展党员负责的安全预警机制。
安全问题是高校常抓不懈的工作。为了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安全,可建立学生党员预警机制。即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原则,构建以学生外出活动安全及宿舍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防范机制。学生党员定期到学生中进行安全宣传,同时让学生党员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同学的安全情况。
4.引导党员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服务中。
学生党员应该发扬吃苦在前,乐于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应在学校公益性活动中冲锋在第一线。例如在2010级新生接待工作中,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党总支就安排党员志愿者服务在新生接待的第一线,并佩戴“党员志愿者”工作牌,给新生和新生家长以良好的印象。
三、学生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得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入党前后态度迥异。
在入党前品学兼优,踏实肯干,积极进取,热爱班集体,有奉献精神,入党后则降低要求,不求进取,产生“急流勇退,甘居中游”的想法,出现“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不良状况。
2.入党动机趋于实际。
平时总是以个人为中心,患得患失,既想服从集体利益,又想兼顾个人利益,关心自身发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自己没有好处和利益的事情就逃避或消极对待,表现出一种功利主义色彩和典型的实用主义思想。
3.党员意识明显减弱。
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观念淡薄。如有的组织纪律意识不强,出现考试作弊、上课迟到等违纪现象;有的学风浮躁,学术行为不端;有的先锋模范意识欠缺,礼仪道德失范;有的勤俭节约思想缺乏,铺张浪费奢侈挥霍。
四、加强指导,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作用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理论水平。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保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必须在理论建设上下工夫,周密地组织理论学习,认真分析研究党员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党员的理论学习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强化机制建设,完善学生党员的管理体系。
构建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建立组织管理机制。一方面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配足人员。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得到保证,用制度来激励和督促学生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党员既要有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的要求,又要把握特点,区别对待。构建党员行为规范的制度体系应包括:全面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预备党员考察制、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根据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制定目标管理制度,明确目标完成的期限,明确专人负责考评,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考核;健全党员理论培训制度。定责制度,实行分年级、分专业、分社团等分类管理,使学生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条件和任何岗位上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成才教育,体现学生党员的自我价值。
将成才教育与创先争优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多数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认为党员的主要职责是参加社会工作,怕耽误学习而不愿入党,还有的认为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活动中,从而放松学习。因此,成才教育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全面发展。大学生党员不仅政治素质要过硬,专业素质也要突出,在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成才方面做出榜样,在专业学科研究方面走在前列。开展大学生党员的成才教育是要让他们认识到,只有立志成才,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党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小斐.发挥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与模范作用的思考[J].学理论,2010,(22).
【分类号】D267.6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规划项目《以“中国梦”为统领,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研究 》【GXDJ2014-B093】。
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应当紧紧以“中国梦”主题为引领,以创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为基础,不断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搭建学生党员教育、考核的平台,构建新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体系,为实现高校师生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行动指导。 以“中国梦”为依托,不断强化高校学生党建立德树人的思想引领作用
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出“中国梦”指导思想,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激励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放飞青想。[1]当前,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西方思潮、信息时代网络垃圾的影响,形势复杂、问题重大、挑战严峻的局面。党建工作者首先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领作用,把中国梦作为核心内容有机融入党建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多方位、立体化开展实践教育,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思想引领作用。[2]同时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促成学习践行“中国梦”等活动的开展,为学校进行“中国梦”的教育和实践工作提供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二、以“中国梦”为引领,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常态
推进创新理念,构建“一梦二平台三育人”党建新模式,即围绕“中国梦”,做好党员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搭建党员教育平台及党员考核平台、做好党员组织考核工作。最终实现思想育人、行动育人、辐射育人的效果。
(1)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党建育人水平
学生党建工作应用先进的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将优秀的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组织和事业中来。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是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理论为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持续开展“中国梦・青”理论实践活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探讨和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探索“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使得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使得“中国梦”能够充分发挥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创新教育平台,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创新教育平台,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作用,积极利用现有的微信、博客、微博等青年喜闻乐见的社交网络、打造校园基层党建的网络宣传平台。通过对党的会议文件解读、语录、国内外时事热点、重大历史节日等内容在各个媒介平台进行日常推送,将党和国家的“大事小情”用青年容易接受的方法展现给青年学生,及时避开网络负能量的宣传,能够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其次通过和学生党员建立群聊、零时对话、视频通话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避免地点变化而不能及时召开党内生活会议。
(3)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
建立党员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采取群众评议和组织考核打分的方式,对学生党员提出“三佳”考核要求,即思想佳,起到言传身教作用,学习佳,做到帮扶互助效果,行动佳,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同时对低年级与高年级、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进行分层次、分标准进行教育培养与考核,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提出“两好”标准,一是群众口碑好,二是工作实效好。使得学生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
三、丰富党建工作载体,突出学生主体的党建新思路
(1)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过往党员教育内容和方式过于单一,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对青年学生,教育方式落后,至使事“倍”功“半”。在新时期、新思潮,新风尚下,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构建多方位的社会实践平台和评价体系。切实在社会实践、公益服务、支教等工作中锻炼培养学生党员的党性觉悟,避免形式化,走过场的现象。
(2)借用科技文化赛事
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校内外的建模、科技学术比赛中,发挥学生党员身先示范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其中,实现科技梦与中国梦的统一。同时以网络平台为宣传媒介,及时确保比赛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的科技兴国梦,为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打造精品校园活动
通过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签名、“点赞四个全面”网络传递、“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中国梦・青”主题征文大赛、“我的青春我的梦”微电影大赛等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使得师生在不同角度解读“中国梦”,要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和坚守“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想,在继承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创新,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以创新为主要思想,借鉴先进经验,注重总结,采取新举措。以“中国梦”为思想源泉,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着力提升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