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5: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1.角色转换,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角色转换的切入点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而提倡“群言堂”,课堂中让学生“说”起来。这个环节我的具体做法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二是注重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多说;三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巧说。三个步骤的实施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了,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张扬,思想得到了升华,情操得到了陶冶,灵魂得到了净化。我也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更多地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2.从教教材到用好教材。这一转换的切人点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归纳总结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用好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这个环节我的具体做法也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体验成功人物的生活,展示良好品格;二是再现典型人物的形象,培养良好的性格;三是利用典型案例人物,增强法制观念。这三步的实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学生不仅动口,而且还开始动手、动脑,最终在典型人物的真实再现中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之路。这个环节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知道了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

篇(2)

一、课改让我得到了机遇

记得2003年暑假后上班第一天,校长让我教一年级。我知道自己将成为学校新一轮课改的实验老师,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惴惴不安的同时,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也曾一度纳闷与彷徨。培训中专家们全新的教育理念,字字句句深入我心,许多美好的设想在我脑海中跳跃着,恨不得马上就付诸行动。终于开学了,我带着崭新的教材,带着美好的愿望,走入了学生们当中。

当打开新教材时,我和学生们被它美丽的插图、丰富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住了。看着学生们拿着新书爱不释手的神情,我不由怦然心动,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倾注所有的智慧和热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把学生们这份宝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下去。

想到要上好这门课,我首先找到了教参。当我认真阅读了这套教材的教师用书之后,发现它只是给实验教师指明教学目标,对关键地方稍做介绍,其余只是提示,不作硬性规定。在这样一个宽松、开放的大舞台里,我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改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

在以前的教育中,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的民主意识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他们在教师面前就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接受者。不仅差生在老师面前抬不起头,就连优秀的学生也是惟命是从,教师就是高高在上,学生则“寄人篱下”。这种现象导致许多学生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而缺少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课堂气氛压抑,师生关系也不融洽。新课程的春风吹来,我觉得应改变自己的作风,变单纯的管制为民主管理,变以前的树立权威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这种民主之风下,学生变得比以前敢说敢做了,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发言权,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因如此,我和孩子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三、课改让我提高了自身素质

几年来,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新课程方面的书籍,了解当前课改的动向,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学习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特别是今年夏天我还有幸去北戴河观摩了于永正、靳加彦、支玉恒等几位专家的语文课,使我又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从专家那里我又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

课程改革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机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改的探索实践中,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行为中。这是在课改培训中我听到的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教师不能再徘徊不前,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当然,课改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会等待就会多一分耐心、多一分成熟。课改强调师生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强制;是欣赏和关注,而不是训斥和指责。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教师要开阔眼界,尽可能地珍视个性、尊重多样性,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

四、课改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篇(3)

1.为了谁

如果把课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华丽精美为代表的,有精美的课件,字字珠玑的表达,夸张的表情和体态,课堂热闹非凡。学生讨论探究、小组合作,回答问题精彩纷呈,在各种讲课比赛中摘金夺银。另一种则是呈现朴素之美,表现为课件简单(甚至不用),表述精炼,学生有深度的思考,课堂看似波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大多数老师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往往倾向于前者,而我认为后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接近于常态教学,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练习的时间更多。我们常常敏感于一节课堂的细节,停留在最表层的课堂层面上,缺少了让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关注听课老师的反应,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感受,多倾听他们的声音。我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总会做个问卷调查,让学生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其实,无论什么课,都必须建立在关注学生发展这个角度上来,这样才能看到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

2.谁做主

“关注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孩子”,几乎每个老师都能脱口而出,可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却是另一番景象?我们的课堂该由谁来做主?我们问过孩子这节课该如何上了么?我们知道,能够吸引人的电视剧,一定有跌宕起伏的构思,扣人心弦的情节,而我们美术课堂呢?一堂课下来,开始干什么,接下来干什么,最后干什么,一点悬念和期待都没有,总觉得缺少了一种突破的勇气。既然是课改,以前就有陶行知先生的“兵教兵”,也许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更容易沟通,我们的课堂到底该由谁来做主呢?答案毋应置疑。

其实不仅是课该如何上要由学生做主,课的好坏也应由学生自己去评判。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评课的时候,不关注学生感受,不关注课堂本身,用一些空洞的理论洋洋洒洒,废话连篇,却甚为自得,哪有“我口说我心”?柳传志说过,学会,聪明而已,反思,才是智慧。教育之道,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才能悟得出来。我们问过学生的感受么?是否可以考虑今后评课的时候,也让学生参与?

3.我是谁

什么时候我们的热情开始减退,学生的热情不再。这个问题我和许多老师交流过,除去外部的原因,我想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始渐行渐远。我们该常常问:我是谁?该怎样给自己定位呢?我想,我们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说是首席,不是以教师的地位,而是以“好学”的气质、广博的知识、得体的外表和对学生真挚的爱。我们该切记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是主宰者,而是引领者。这个引领,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往大里说,这就是教育的终极关怀。

4.四大误区

(1)强调美术的审美表现,淡化知识技能的学习。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多年的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使我们的美术教育缺失了最本真的东西。我们可能片面地把技能学习和审美表现对立起来,于是我们看到了不讲实际效果的学习,学生失去了造型、色彩、点、线、面这些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怎么能够深刻地获得审美感受呢?怎么能谈得上创新呢?所以美术老师,一方面要纠正过去片面强调所谓“双基”的美术教学;另一方面要防止单纯强调审美,忽视技能的学习。

(2)运用多媒体,削弱了美术的艺术功能。多媒体的迅猛出现,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过多地使用,对于教师却形成了依赖,假如失去课件的辅助,慢慢退化了的教学手段,能支撑一节美术课的教学?我想很多人会手足无措。

(3)盲目拓展领域,失去本体学科特点。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人文素养的渗透,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但是我们的美术学科不能变成大杂烩,我曾经听过一堂优质课,放音乐、跳舞、写对联、背古诗、朗诵散文;也曾经出现了一堂莫名其妙的艺术课,老师带领学生唱着歌来到花园观察,排着队走回教室继续上美术课的情况。我想,这不是美术教师的初衷,因为它改变了美术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脱离了美术学科的本体。

篇(4)

我认为课堂上的学生管理至关重要,教师在一堂课上除了正常的教学,还要有必要的学生管理,对整节课进行有效地调控。从上课开始到一堂课的结束,教师都要注意调节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活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篇(5)

一、课堂教学应“活而有序”

新课改下的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开放、自主的“群言堂”使学生有了“动”感。但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秩序和规范。学生想问就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想摆出个什么姿势也随心所欲。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热情高涨,可如果你问他学会了什么?有的学生根本答不上来。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课堂氛围的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的同时,还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课堂教学“活而有序”。

二、课堂评价应合理有效

当前不少课堂,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扬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现在的课堂,表扬是不是太泛滥了?我们老师,是不是过于宽容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在实践中是不是被演绎得“过了度”、“走了形”?评价真正达到了它的自身价值吗?如何才能使课堂评价更有效呢?

(一)表扬要把握住时机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是不同的。如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优生对于老师是否表扬往往表现得无所谓,受了表扬也常常是反应平平;而后进生却不一样,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后也会高兴好一阵儿。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候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也不相同。如学优生在解出难题或者对某题有新的解法时,他们就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赞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会感觉很兴奋”。简而言之,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在学生需要时及时表扬,在学生在乎时及时表扬。

(二)表扬与批评可以并存

提倡表扬并不等同于撇弃批评,批评与表扬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可以共存,并不矛盾。但这里所谓的“批评”,不是板起脸孔的呵斥,不是令人无地自容的挖苦,更不是贬低人格的辱骂。批评同样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批评也需要智慧,批评也要讲究艺术。

总之,评价是欣赏、激励和导向,教师的评价必须能使学生认识到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努力才能做到更好。一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得当,就能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好,积极性就会更高。每位教师都应把“学会评价学生”、“善于评价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来钻研。

三、不要成为课件的奴隶

篇(6)

1.政府高度重视。

⑴及时成立各级课改领导机构,对课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相互协调。譬如专设课改办公室,成员由教研员及师训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筹备大型会议,出台相关的文件、意见、通知、建议,进行专项调查和调研以及对外接待等工作。仅20*年下半年,他们就对外接待来50多个考察团。又如,市里又专门成立了教材评议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这样的临时机构,负责教材的评议和选用工作。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市主管教育的市、区领导,凡遇课改的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一概参加!⑵设立课改专项基金。以市南区为例,仅课改一项,区里设50万元作为课改工作的经费保障。

⒉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他们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的课改培训,组织市、区的专门培训,进行校本培训,这些培训的开展,都极大地推动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⒊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

青岛市始终把课堂教学做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教学中,他们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行为中去。为此,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寓教研于活动之中。

⒋实施课题带动战略。

青岛市始终坚持以科研推课改、以课改促科研的方针,努力营造人人有课题、人人搞课题的科研氛围,把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课题化,把科研工作科学化,从而切实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建立一整套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是当务之急,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潜质表现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起来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是过程性的,至于最后的结果完全可以淡化。对于教师的评价,注重精神的激励,积极、向上氛围的创设。对于教学的评价,重视研究,着眼交流、提高。虽然尚未完全建立成熟的评价体系,但他们却已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他们及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对家长进行了认真的培训,使家长对课改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清晰认识,不定期召开会议,把学生的情况、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始终把家长视为教育的伙伴。加强课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来关心、支持课改。

二、得到的启示

⒈课改应是政府行为。

政府应该始终不移地把课改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并把它作为政府的一项大事、要事切实抓好,为课改工作保好驾,护好航。

⒉社会应积极参与。

课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课改工作的成败是一件国计民生的大事,整个社会都应积极关心课改、支持课改、为课改工作做些有益的工作。

⒊课改成败在教师。

教师是课改工作的最终执行者、具体的落实者,教师的观念、行为真正对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最终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⒋教研工作应重新定位。

广大教研人员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曾经做出重大贡献,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和一线教师同在一个起跑线上,是从零开始,但须仍然发挥服务课改、指导课改的重要作用,这是课改中不容忽视的强大的生力军。

⒌评价是保证。

课改究竟进行得如何?靠什么来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

三、想说的几句话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带来了竞争,也带来了动力。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问题和困惑,但我们始终应该相信:

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

篇(7)

2、纳新吐故辩证解读课程标准 扬优弃弊 理智改善教学行为

3、从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让课改充满思想让教学充满智慧

5、新课程新理念 新方法 培育新人 重目标 重主体 重实践 发展能力

6、树立大教育观,建立学校——家长——社区伙伴关系。

7、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8、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不是“园丁”和“花朵”的关系,而是“朋友+朋友”的关系。

9、课堂是一个开放的、旋转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表演者。

10、课堂是一个民主的、平等的、鲜活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出色)表演者

11、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12、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13、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

14、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5、创新教学模式 激发课堂效率 师生共同成长

16、向校本教研要质量。

17、实施课程改革提高全民素质

18、聚焦课改行动 践行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19、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

20、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效率 推进素质教育

21、逐步构建“培训、课题、资源”三位一体的研训互动新模式。

22、我与课改同成长

23、走进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4、教师要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是学校课题研究的本质内涵。

25、让新课程实验之水活起来 让学生的聪明才智亮出来

26、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

27、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8、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

29、实事求是办教育,解放思想抓课改,与时俱进求发展。

30、向校本教研要质

31、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32、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33、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

34、教师的发展内涵是多层面的、多领域的,其空间是无限的。

35、新教材的变更既给教师带来了拓展的空间、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6、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课程改革

37、不要让孩子去适应教育,而是让教育来适应孩子。

38、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39、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40、扎实开展课改实验工作,全面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41、走进新课程,人人有责任

42、课堂与课改同在,机遇与发展并存。

43、努力构建“培训、课题、资源 ”三位一体的研训互动新模式

44、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师生素质

45、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6、教育观念人本化;教育价值人文化;课程资源多样化;实践活动生活化。

47、教研工作的目标是缩小教师观念与行为的距离

48、以课改为契机,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49、你无法教会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50、迎接新课程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

51、掌声响起来、声音大起来、自信强起来。根基壮起来、枝叶旺起来、花儿红起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素质高起来、少年崛起来、祖国盛起来。

52、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素质教育实施步伐。

53、课程是教育的心脏。

54、树立大教育观,建立学校—家长—社区伙伴关系

篇(8)

在课改中成长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五年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新课改的春风里感受着,体会着。

我们从刚开始的乱喊乱吵逐渐学会了克制自己,学会了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长学会了领导自己的组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体现了出来。 不光是家长,连我都觉得自己变化很大,逐步养成了各种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时,老师会让我和几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我们会先让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其他同学再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难,就让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先说,受前面同学的启发,后面的同学也能说出一点两点,小组长再作小结。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因为大家可以全员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一些课堂外的事情了,到公园漫步,到工厂参观,到乡间除草,到名胜古迹游览;从城镇到乡村,从喧嚣的生产车间到寂静的图书馆,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都成了我们学习实践的大课堂,成了我们个性飞扬的广阔天空。

愿课改越来越好,愿我的同学们在课改的新气象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9)

一、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近几年,高青县初中毕业生人数锐减,给高青二中的招生带来了空前的困难,既无法保证生源数量,更无法保证生源质量。重塑跨越发展的辉煌,难度可想而知。学校领导高瞻远瞩,确定了不能改变外在条件,就改变自身的战略思想,一场改革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是其核心所在。

孙佃河校长提出了“学一家,融百家,自成一家”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在此目标引领下,借全县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学校密切关注全国各地的教改动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博采众家之长,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2006年,学校组织部分教学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先后两次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风采我展示”的“三三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给陈旧的教学观念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为探索适合普通高中教学的课改新路,2008年12月,学校组织十余名干部教师,赴兖州一中学习“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2009年11月,学校安排14名干部、教师参加了在天津市静海一中举办的全国高中提高课堂效率研讨会;2010年4月,孙佃河校长、袁坤副校长和王军主任再赴天津市静海一中,参观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2009年,孙佃河校长、袁坤副校长先后到广州考察学习“生本教育”后,分别向全体干部教师作了“生本教育”考察报告,组织广大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在经过充分的学习考察之后,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制订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最终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除了主动出去考察学习之外,课堂教学改革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学校先后邀请市教育局王士军局长、市教研室王玉强科长、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教授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到校作课改专题报告,指导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2008年8月,学校邀请市教研室苏明光主任来校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专题报告。苏主任的报告既有高层次的理论水平,又切中高青二中实际,给全体与会教师以深刻启示,对高青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为营造良好课改氛围,尽快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全程参与课改实验小组的听、评课活动,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形成了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从“面”上带动,各年级课改实验小组从“点”上推进的保障机制,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为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教学创造性,培植典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学大比武”“首席教师评选”等系列活动,邀请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作为评委,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聘请市、县教研室专家帮助学校进行阶段性总结、验收,巩固成果,推进改革。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组织的优秀课改论文评选、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近年来,王海滨、王小娟等名教师多次获得县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和优秀学案评比一、二等奖,马建辉、宋斌等人多次获得市、县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学校建立了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制度,定期召开课改研讨会、通报会,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笔记,及时反馈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研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总结个人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果。由课改实验小组定期编辑、印发的《课改实验简报》,在宣传先进课改理论、介绍各地课改动向和经验、及时通报学校课改情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争奇斗艳 课改

呕心沥血勤耕耘,换来苗圃满目春。全校上下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246”自主高效课堂。

对此,孙佃河校长做了这样的解释。“246”自主高效课堂的全称是两案四点六环节自主高效课堂:两案指教案学案并举,缺一不可;四点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注意四点:目标、效率、方法、检测;六环节是指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六个基本环节。

在此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不断总结提升,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做法。

比如,语文学科探索形成了“三课四段”教学模式雏形。即预习――展示――反馈――作业四大环节,贯彻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突出读写训练。具体操作流程为:提前两天下发预习导学案,学生依据导学案来完成课文的预习工作(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背景资料,预习要点,学习内容,学习反馈等);课上小组讨论,确定中心发言人阐明本小组的见解――组间讨论,碰撞交流,产生形成性见解(非资料提供的观点,这是最宝贵的材料);教师精讲点拨,力求高屋建瓴(不局限于教材,适当类比延伸);总结反馈(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拓展提高(归类阅读,对比鉴赏,仿写训练等);巩固作业(夯实所学知识,预习下节内容,主要以预习导学案为载体)。

面对不同的题材,语文组教师群策群力,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针对散文《都江堰》的阅读教学,语文组教师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预习(依据两天前发的导学案)――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激情导入新课,学生齐读课文――小组交流(相互听写字词、齐读重点段落、商定对重点语句语意的见解、推选中心发言人)――组间交流(重点语句语意把握、文章写作意图、写作手法、文章启示等)――教师点拨(简介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提出更有高度的思考题,如都江堰现状和保护等问题,引领深入拓展)――语段仿写――归类总结――巩固作业

再如诗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预习(了解李煜生平,大致了解诗词内容,熟读成诵)――明确学习目标(吟咏诗韵,批文入情)――小组交流(轮流朗诵,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组间交流(各发言人朗诵,相互点评,阐释各自观点)――教师点拨(诵读要点:轻重、缓急、长短、反复等,教师泛读)――学生再读,再交流(注意形式:比喻、叠词、反问、对比、标点等;内容:愁绪、哀怨、反思、悔悟等)――拓展提高(李煜前后期作品的比较,或者李煜《虞美人》与李清照《声声慢》、晏殊《浣溪沙》的比较阅读,评价李煜等)――巩固训练(以第一人称和散文化语言描绘词的内容)――总结(诗词鉴赏方法)――作业(预习学案)

同是语言学科的英语,与语文有着莫大的相似性。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更注重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学校英语组的教师立足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的训练,听和写不仅是适应考试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需要。教师们长远考虑,近处着手,制订了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不仅夯实了基础,还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其基本的教学模式为:

学案展示――小组讨论,质疑纠错――点拨拓展,解读目标――消化吸收,总结心得――跟踪检测――作业布置,下发学案

在此基础上,根据年段学习内容的不同,又有所区别。如高三两轮专题复习课,以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宗旨,以高考题型为主线,同时穿插词汇复习和综合训练,以期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其教学基本模式为:

词汇复习――作业展示――讨论排疑――教师点拨――二次利用――跟踪训练――作业布置

而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流程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其模式为:

交流讨论,确定难点――板书难题,寻求帮助――学生讲解,教师点拨――二次利用,好词佳句――跟踪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能够主动回答、主动展示,成绩也有了长足进步。

数学教研组的教师们披沙拣金,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和训练题中,静心思考,准确把握,抓住了数形结合这一关键点,发动学生动手画图,通过图像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变式思维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教学基本模式为:

归类延伸,导入新知――师生探究,达成共识――知识应用,存同求异――归纳总结,拓展提高――练习巩固,超前预习

根据不同课型,课堂教学流程又可适当灵活调整。以试卷讲评课为例,基本流程为:

学生互批,指明错因――自查自纠,找准疑难――板书错题,寻求帮助――学生解答,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巩固提高――当堂测试,整理备用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放手训练,引发思想碰撞,特别强调方法积累,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留待周测再行检查,做到堂堂清、周周清。再如复习课,基本流程为:

图像展示(学生列知识点,画图像)――交流补充(力求写全并指明作用及用途)――教师点评(补充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典型题探究(学生解答,查缺补漏)――变式训练(拓展、提升、归类、反馈)――方法归纳――当堂训练(争取做满分卷)

在此过程中,教师特别重视典型错误的查找、归纳以及方法指导,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拓展提升。特别是“满分卷”的做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诗无达诂,教亦无定法,“让每一节课都成为高效课堂”是高青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追求。他们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各学科加强了对学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环节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三先三后”(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作答)的良好习惯,探索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教学模式。

三、累累硕果 责任催行

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走出了禁锢之地,顿时眼界大开,感觉满目风光美不胜收,回首从前,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教学也是如此,一旦不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放眼教学改革的大潮,自当视野无限宽广,收获良多。高青二中自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硕果累累。

孙佃河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总结会上是这样概括的: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现象:学习方法、学科思想多了,内容重复、知识罗列少了;过程研究、思维展示多了,照本宣科、固定答案少了;学生中心、合作探究多了,教师中心、包办代替少了;心猿意马、心不在焉少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多了。

诚然如此!走在高青二中的校园,能够深切感受到课改给这个学校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篇(10)

 

传统的复习课,常常是教师再次地把所学过的知识象“炒冷饭”地再现给学生,教师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所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听课却索然无味,纷纷欲睡,听课的效率不高,达不到复习的效果,白白地浪费时间。我们还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老师要去听某某老师的课,授课老师却以上复习课把听课老师“拒之门外”,觉得复习课没什么可听;还有我们许多老师也都不爱听复习课,也觉得听复习课没什么收获……,种种现象表明:“复习课”已成为被“遗忘”研讨话题,于是,到了期中考、期末考,不少老师聚集在研讨时,都说不出所以然来,致使复习课的效率不高,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诚然,如果复习课仍然象传统的复习那样,就会使“炒冷饭”越炒越无味,这样教师不爱听复习课与授课老师不爱别人去听复习课就觉得不奇怪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已成为实验老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笔者曾尝试这样的一堂英语复习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受到尤溪县教育同行的一致认可,愿抛砖引玉,与课改同行们一起探讨。我上的是一堂期中复习课,为了使复习课上得更生动,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又能达到复习的效果。根据《课标》要求,我把期中考前的知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

1、语法:

三种时态即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be going to结构;

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知识;

提建议的表达方法。

2、单词抢答。

3、词组或短语提问。

4、表演对话。

5、句型操练。

6、自编对话。

7、图片问答。

8、期中回顾(即把期中考前的知识进行回顾,说出自己的所得与所失)。

我把这些知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后,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准备一个小任务,并要求每个小组注意协调。在复习课上各组把他们所准备的任务向同学们进行了复习,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不会感到厌听,各小组能把自己准备的小任务向同学们进行复习,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了知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这种复习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可以增加课堂复习气氛,让同学们乐于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复习到知识。

②可避免“炒冷饭”的复习方法,让学生乐听、愿听,增加趣味性。

③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己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 土木工程管理论文 下一篇: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