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9 16:14: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5-0069-02

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职业教育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上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因而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没有普通高中那种规范明确的大一统标准,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全面深入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些特征也在无形之中决定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定位,即根据职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建设实用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轻量级、校本开发性,而不强调大规模、高端理论性。

二、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意义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目前我校教学资源还未形成体系、对课堂教学及教学科研工作还未起到应有的支撑辅助作用、网络课程及人机教学等更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规模的问题。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教学管理层面主要着眼于服务教学实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校自主开发与积累,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有效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资源架构,为一线学科教学改革营造环境、提供支持、搭建平台,从而为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应有的支撑,不断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在此过程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解决教学科研问题、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层次。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在本项目小组主要成员、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的整体构思和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我们形成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架构,制订了《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工作方案》,使今后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位可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计划与方案可以概括为“1个基础平台、3个专题系统、6个资源库”, 即在基础平台的信息环境下,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可扩充的教学资源架构,同时此架构可以为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提供优质的主体资源。图1所示的概念图可以形象地标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夯实1个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即我校已成功运行了3年的鹏达电子校务系统平台,借此平台,学校已进行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革新,如学分数据库、网上评教、智能排课、信息共享等,逐步强化了我校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观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其中完整且不断更新的教学信息(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学分等信息)将是所有专题系统的数据源。今后也将进一步充分应用平台中的其它功能不断夯实电子校务平台的应用。

2.引入3个专题系统

3个专题系统即题库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和网络课程系统。

题库系统已于2011年引入,目的是建立各学科较完整规范的试题资源库,从而实现试卷生成和在线考核。目前系统中已建立了31门学科题库、5000多道试题,并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对两门学科成功试点使用了此系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优化题库质量”,多进行常态化的题库更新工作,学校将继续做好学科题库创建的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使更多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能够试点使用此系统,进行试卷生成或上机测试阅卷工作,使题库系统真正发挥实效,实现课程考核内容资源化和信息化。

教学资源系统即将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其作用是对各类教学电子资源进行规范化智能化管理,能够提供教学资源的上传、审核、搜索、浏览、评价、收藏等功能,支持目录结构导入的方式。在这个“容器”的管理下,各类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网页、视频、音频文件、flash文件等)和各主题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堂录像、课件系列、教研论文等)将被有机地整合和存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生长,成为各学科网络课程体系的主体资源。

网络课程系统将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该系统能够按照专业课程分类展现网络课程,提供网络课程的检索与查询。学生可登录系统学习网络课程、通过向网络教师提问互动、进行网络练习与考试。教师可登录系统管理学生学习进度、解答学生学习问题、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等等。在网络课程系统的支持下,静态的教学资源将“活化”为互动的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和互动,将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持,辅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等,弥补统一性教学的种种不足,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3.建立6个资源库

3个专题系统就像3个智能化的容器,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库的存储和管理。除学科题库外,资源库还包括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教研论文库、网络课程库。其中,学科题库以学科为单位;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都以学科为基础自成体系,以每个知识块为一个基本单位,但三者应从知识主题上保持基本同步和呼应;网络课程库则是在前5种资源较为丰富成熟的基础上,二次加工整合形成的应用型综合资源库。

由于各类资源库庞大繁杂,建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校教育中,专业教学常常需要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资源库的建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更新、不断优化。

各类资源库虽然庞大繁杂,但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多年来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跬步”必然“成千里”,教师通过动手实践或分工协作,手中积累了大量或零散或小成体系的题库、课件、教案等电子资料,其中凝结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思想,具有形成体系、实现共享的价值。

四、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手段

学校将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措施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举行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工作方案的解读和整体分工动员,明确了近期工作任务和远期的工作目标。并在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群体中多次进行理念渗透和培训,使“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有效建立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提升教科研成果层次”的目标和理念逐渐为教师所熟知和认同。

学校力图以“全员参与、分工明确、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为工作思路,做到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及时总结、逐步完善。各部门人员的基本职责为:

(1)校级领导牵头指挥、整体决策。

(2)项目负责人(教务处干部)拟定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性计划表,邀请专家对学科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做好教师动员、过程管理和阶段检查指导工作。

(3)教研组长积极做好本组教师的任务分工和协调工作,以集备组为单位成立学科资源小组,明确各学科负责人、组内分工和计划进度。

篇(2)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95

地球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环境保护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弱势群体的聋孩,由于丧失了听力,获取的信息少得可怜,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低下,环保意识也极其薄弱。如果能让他们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无疑对当前的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作为一个聋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环境教育。

一、结合课文内容,多学科进行环境教育

聋校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就是讲环境知识的,如语文教材中的《小青蛙》《蛇与庄稼》《大自然警号长鸣》等。教师就应该把这些课文内容与环境保护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例如教学《小青蛙》一课时,充分让学生理解课文,弄清楚小青蛙专吃伤害庄稼的害虫,保护了庄稼,帮助人类获得丰收,是我们的好朋友,从而教育学生保护青蛙,保护动物。

语文书中还有很多篇课文适合渗透环境教育,如优美的诗句、自然景观的描绘、小故事等。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时,聋生们跟着作者欣赏完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美丽的景色后,教师这时启发他们:颐和园已经建了200多年了,为什么还这么美?使他们懂得这一切美好的景物,是因为有了人们的精心保护才遗留至今,它会随时因为我们的不珍惜离我们远去。

其实不只在语文教材里有环境教育的好材料,其他学科都有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环境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本里有大量的环保内容,如第二册的《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珍稀动物》《保护有益动物》《保护文物和名胜古迹》等。教师要扎扎实实上好思想品德课,决不能被占用或流于形式。

社会常识课本上也有很多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例如《我国的人口和民族》可以进行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教育,这也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方面。《纵横交错的山脉》既可以教育学生保护山地森林里的珍稀动物,也可以教育学生游览名山时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损坏花草树木,保护山上的环境等。同样,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也包含有环境教育素材,这需要教师去挖掘。总之,学科教学不仅授人以知识,更要授人以观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学生反复受到教育,环保意识深刻。

二、结合班级活动,多形式进行环境教育

在特殊学校里,班级基本上是最小的集体,它最具凝聚力。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学生积极主动,乐于接受。

各班应该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组织春游秋游,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聋生的环保意识。

指导学生出环境教育的黑板报,办小报宣传环保知识,懂得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召开主题班会“地球是我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使环境教育在活动中得到贯彻,深入人心。开展植树种花、城乡清洁、学雷锋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美化环境的不易,从而珍惜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环境,使环境保护教育落到实处。组织学生收集易拉罐、可乐瓶、纸盒等废旧物品,开展手工竞赛活动,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变废为宝,制作新颖的手工作品,减少污染,节约能源。

三、结合日常生活,多方位进行环境教育

篇(3)

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目的何在?方向何在?方法何在?经历了第一届新课程改革,我也有一点心得。

(一)改变思想观念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只有教师在观念层面真正有所突破和转变,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才能把认识转变为一种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行为,在充分理解课改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并实施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案,也才能真正收到课改的实效。再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就会把课改变成自己教学的一种自觉行为,使高中语文教学更有活力地向前发展,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二)改变角色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它首先要求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角色转换。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是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教学管理者的态度对待学生。这种角色意识的弊端是难以公正地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由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的、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激情和科学精神的学生活动,真正活化教学的全过程。

(三)改变教学方式——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核心问题是要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改变知识结构

新语文教材厚了许多,阅读量翻了几倍,60%以上的选文都是新的。语文课怎么上?这是语文教师遇到的一大困难。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另外,语文学习强调积累、感悟、熏陶,鼓励学生主动感知阅读材料,与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交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那么,教师的阅读就不应该是一般地吸收和扩充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生体验,是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

两年的课程教学,我们在一种全新的模式下探索反思;一年的备考,又让我们在新与旧的矛盾与变革中去发现曙光。

二、备考工作总结

如果说新课改意味着又一次教育教学重大变革的话,那么终极评价策略是否高考?所有的新理念在高考中又如何体现?相对课程教学,也许高三的备考更加艰难。抛开新课程标准,新的考试大纲不说,语文备考相对于其他学科本来就内容细碎、容量极大,学生付出多,收效还较慢,以致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语文学不学一个样的错误思想在这一阶段有加重之势,因此语文备考任务更为艰巨、过程更加艰难。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强大的,在我们备课组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新课改的高考备考工作,也形成了以下认识。

(一)制定合理细致的工作计划指导备考。

在暑假补课期间,我就仔细考虑备课组及年级组的复习计划安排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制定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更有利于指导教学。从2009年9月底到2007年3月底完成一轮总复习;3月底到4月中旬完成二轮复习;4月中旬到5月底完成三轮及全面考练。

(二)认真研究考纲、考题,扎实推进一轮复习。

《考纲》规范了考试能力要求、内容、形式等,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在今年新考纲尚未出台之际,我主要是依照09年《考试说明》以及*、宁夏卷三年命题方向及模式进行各考点的复习指导。同时,各课改区的高考试卷体现了高考命题改革的最新动向,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样卷。因此我认真研究5个新课改区(*、*、宁夏、*、*)的高考试卷,确保高三语文复习目标定位准确,复习工作扎实对路。

(三)摸清学生现状、学情,突破薄弱环节。

从多次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失分较多;现代文阅读有一定基础,但仍有待提高;文言文阅读较薄弱,遇到难度稍深的文言材料便不易读懂;古诗鉴赏失分较大,学生面对一首古诗,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鉴赏,鉴赏些什么内容,即使能大致读懂诗的意思,对诗后的题目常束手无策,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语用题往往不得要领,只是凭感觉,机械地模仿,这样很容易失分;作文语言功底还不甚理想,并且由于缺少系统的思维训练,往往很难找准切入点,只是泛泛而谈,中心不够突出。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每次考练之后,都要认真分析班级整体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找出薄弱环节。针对学生的学情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思路、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想方设法突破薄弱环节,力争把教学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益是语文复习备考的关键。因此,我一直重视抓好备课、上课、训练三个环节。以考点为专题组织教学内容,安排配套资料,教学过程设计突出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根据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知识复习课、阅读鉴赏复习课、试卷评讲课、作文指导讲评课),特别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珍惜课堂复习的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备考过程中,紧跟备课组的阶段教学计划,并针对班级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在备课、讲课、测试、批改讲评试卷、辅导等方面尽量做到内容全面、准确,态度认真负责有耐心,反馈及时有针对性并多方与学生沟通,从学生的需求方面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同时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他们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下,通过帮他们客观分析情况,多方鼓励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重视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协作意识。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既分工又合作,商量制订复习进度,合作寻找复习材料,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另外,加强了与兄弟学校等外界的联系,重视搜集和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和最新模拟试卷,让有效信息为高三教学服务。

高三语文高考反思新理念新高考新对策

三、高考命题分析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基本上稳定地延续了*宁夏高考题的模式和方向,难度应该说与去年持平,题目不乏灵活性、综合性。总的来说,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方向。与以前大纲卷相比,这套试卷有以下特点:

(一)试卷结构平稳过渡。

紧合复习计划,今年高考命题试卷结构与“*宁夏卷”一致,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适应课改,阅读题分为:甲必考题和乙选考题。尤其选考题,体现了选择性这一课改理念。必考题为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句默写。现代文为社科类文章,内容切近语文学科本身,诠释“书”的含义及演变;文言文为史传类文章,与大纲题型一致;古代诗歌阅读为《雨雪曲》(乐府诗),内容是写边塞的,有一定难度,这要求考生将教材里学的唐边塞诗和乐府诗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知识结合起来,适当的整合教材,形成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名句默写全为课内,严格执行考纲划定范围,三道小题,两道在初中,涉及《马说》、《游*村》,一道在高一,涉及《劝学》,跨度较大,这对考生的熟练背诵和准确默写要求更高,看来学生平时自觉反复诵读、认真准确默写就尤为重要了。

(二)考查内容及形式紧跟新课改

选考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的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保护人》。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作品短制精作,构思精巧,具有极高的肩上价值。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的是中国当代人物传记(庄志霞《袁隆平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家应该不陌生,对于传主精神品质及时代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考题的亮点有二,一是选择题(5分)为最佳多项选择,考生可以选两项,得分分别为5、4、3、2、1、0分,得分机会更多;二是最后一小题为探究题,考生要言之有据,有观点,更要用文中材料支撑,考查探究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表达题为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思维能力,强调语文与生活、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如第15题关于玉树的介绍,切近现实生活。第16题关于感恩教育的一段文字,如果考生认识不深或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得不充分,或许不好完成。

作文命题相对稳定,基本还是沿袭了前几年的命题路子,做到了平稳过渡,让新课改与老教材之间有了衔接,首先学生从心理上易于接受,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就题目设置而言,也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的成长与成才”这一主题,强化人文性和时代性,灵活度和开放性较强。这也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一种表现。题目材料中罗列的三个事实,很明显试图分别从“成才需要自由空间”“成才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欲”“成才需要自信力”三个角度来解析成才之路。而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则是意在引导考生要通过所给的三件实事分别概括出个中所隐含的规律,有一定的思辨性。

四、高考备考反思

针对今年的高考命题,总结一年的备考情况,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研究大纲、制定计划、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使得复习方向正确、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节奏适度、备考全面是高三语文总复习的根本。

1、团队的协作精神是整体水平提高的有力保障。我们备课组在一年的备考工作中,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在交流与沟通中、分工与合作中、理论与实践中积极进取,使得我们的班级复习节奏适度、年级整体步调一致、成绩稳定,没有掉队现象。

2、及时搜集高考信息,多方了解高考动向、精心选择与组编复习资料,使得我们的复习有了良好的依托,没有走入题海战术,更没有走入迷魂阵、死胡同。

3、一定要重视一轮的复习,力求在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让学生全面、细致地掌握基础知识及做题技巧,给后面的系统巩固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整,树立学生耐心、刻苦、肯钻研、肯付出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稳步前进、成绩不断替高的前提与保证。

5、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析鉴赏能力、信息的整合能力,紧跟高考命题的节奏和步伐,使学生在灵活性与综合性较强的的试题面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及时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在一种民主集中的氛围中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当然,经验与教训并存,不足与失误也是存在的,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篇(4)

1.时代需要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

国际人才竞争和国家空前的社会变革对综合型大学现代经济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和以关爱他人、维护社会、国家利益为特征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放在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突出的地位。培养一大批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领军人物是时代赋予综合型大学的神圣使命。作为中国百年老校的四川大学,如何把自己办学历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现有的多学科优势有效地融入到现代经济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中,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是一项急需探索的重要任务。

2.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经济学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大学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创造性工作习惯的高素质创新型经济学人才是摆在综合型大学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将综合型大学的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这是综合型高校面临的严峻挑战。

3.高度综合的科技发展趋势需要跨学科复合型经济学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趋势。这种趋势要求综合型大学既要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更应重视跨学科高素质复合型经济学人才的培养。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如何充分发挥多学科的潜力和优势推动经济学人才培养是急迫解决的重大课题。

4.经济全球化趋势需要国际化经济学人才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更加密不可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并可以胜出的高素质的国际化经济学人才,是时代的要求。综合型大学不仅要积极关注和参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和重大问题讨论研究,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能源和人口等热点问题为己任,还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为己任的精英人才。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借鉴吸取世界一流综合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5.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现代经济学人才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市和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的需要,是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需要。国家要求成渝两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为推动全国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宏伟实践,迫切要求地处西部的四川大学必须加快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经济学人才。

二、四川大学构建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

1.指导思想

四川大学提出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本科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将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个坚持:始终坚持以经济学为指导;两个重视:重视基础理论、重视应用能力;三个面向:面向西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种能力: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目标

四川大学提出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3.培养思路

四川大学认为综合型大学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思路是:一是坚持精英教育。二是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实施宽口径专业培养。三是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突出科研促进教学,学校著名的教师、学者为本科生授课,一流的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优质资源共享。四是坚持重视学科教学,建立跨学科、文理渗透和以探究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注重平衡,突出基础。基础课程按照“综合化、多层次”的原则进行整合,专业课程按照“小型化、针对性”原则进行设置。五是坚持研究型教学,寓研于教。实施启发式讲授,批判性思维,研究性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六是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和参与者。七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全球的意识、胸怀天下的境界。八是强调第二课堂特别是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九是强调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

4.培养措施

(1)确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教学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科教学是所有教学的重点和龙头,搞好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规范本科教学管理。为此,近年来,学校采取了明确的发展举措:改革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形成适应2l世纪要求的现代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经济学课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理论、高素质”、具有多种适应能力的现代经济学人才;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按照加强理论基础,提高人才素质,注重国际接轨、自主选修的原则来实施;在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上,依据内容具有先进性并充分反映21世纪对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运用现代化方法和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2)各项工作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展开,切实保障和推动教学工作。学校为切实保障和推动教学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做到“四个投入”和“四个到位”,即领导投入、教师和教辅投入、学生投入和科研投入,经费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和考核到位。

(3)处理好各办学层次(形式)的关系。为实现“优良”的教学效果,学校十分重视处理好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层次的关系。一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当发展继续教育,各专业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直接为改革开放和经

济建设服务。二是保证主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把本科教育置于各层次教育的主置。尽管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都有一定发展,但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从未动摇过。一方面,确保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为其他层次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其他层次的适度发展又促进了本科教育的更大发展。通过主次分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保证了教育层次的协调发展。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按照“内培外引,提高整体素质,以学科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不断采取新举措,建设了一支整体结构合理、博士为主、教学水平高、科研成果突出,基本满足经济学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学校还非常注重现有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并积极引进年轻人才,使得经济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良好。为了改善教师的学缘结构,学校积极争取从其他院校引进高学历的青年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还通过派出教师进入国内外博士后流动站、参加学术交流、短期学习培训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改善教师的学缘结构。

(5)严格执教条件,坚持教授上本科讲坛。学校一直重视主讲教师的资格问题,要求主讲教师应取得资格证书或者具有硕士学位或者讲师以上职称。为此,学校安排199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先参加岗前培训,并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必要条件。近三年来,经济学主讲教师都符合主讲教师任职资格,教授上本科讲坛第一线已经形成为一种传统,并且直接参与指导本科生学年论文或者毕业论文。

(6)注重图书室、实验室建设。学校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并专门在经济学院建立了图书馆。目前仅经济学院就拥有图书资料共计26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11万余册,外文图书、欧盟文献资料15万余册;各种经济类报刊400余种。为适应教学科研需要,经济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强图书情报资料建设,拓展图书资料的种类,提高藏书的质量,特别是利用国际间的校际交流,提高外文最新原版书的比重。为了满足教师、学生各类读者的需要,图书室延长服务时间。为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经济学院还建立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

(7)重视本科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是确保教学的实践环节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已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商务部门、税务局部门、证券公司和银行部门建立了本科生实践实习基地,为本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8)加大投入,改善教师教学条件。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下,不断加大对本科教育的经费投入,使学校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了实现本科教学手段现代化,保证多媒体教学要求,为每个教师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

(9)推进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学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理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定位,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使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经过多年的积极努力,经济学院已建成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世界经济),三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学、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了反映时代要求,重新修改调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把经济学科各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即平台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专业课力求理论扎实,选修课力求形式多元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中,特别注重强化经济类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在本科教学计划中设置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三个科目。为配合实践教学,经常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研讨会,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研究现实问题的基本素质。

(10)反映时代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总体安排,自2001年以来先后4次修订本科的教学计划。目前,每个年级均有自身适用的学分制教学计划。2004上半年制定的2004级学分制本科教学计划就充分考虑了学分制实施4年来的反映出的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胆改革,基本能够适应社会对于经济类本科教育的需要。

(11)配合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全国统编教材和自编高质量的教材,另一方面,将国内外最先进、最及时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院内各专业在主要课程的教材使用上尽可能选择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目前该比例已达90%以上。与此同时,2002年以来,我院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进行,先后引进、使用了18本外文原版教材。

(12)积极探索双语教学。自2000年开始,经济学院就确立了以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复合型双语人才为目标,从原版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师的培养,到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修订以及教学方法的更新完善等环节进行改革探索,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两个涉外本科专业为切入点,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师资情况等相关因素,增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本科英语课时。2000年,在这两个专业中的“西方经济学”、“商业银行管理”两门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率先试行双语教学。2003年开始招收双语班,重新编制双语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双语课程涵盖专业平台课、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部分选修课。2004年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双语教学。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编制出台《四川大学双语教学指导性意见》。2005年为进一步规范双语教学,制定了《经济学院关于双语班教学改进措施的决议》。

(13)注重教学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由教学第一责任人的院长和书记、教学主管院长、教学督导组、教学秘书、教学干事、系主任和党办主任、院办主任以及学生科科长组成,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以中高级为主,学历学位结构中较大部分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结构覆盖了经济学,高教管理等领域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富有创新和开拓意识,能较充分地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管理高素质、高效和复合型的要求。为了构建全程质量监控体系,一是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小组。二是建立了全程质量保证体系。三是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每学期开学时制定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指导、监督工作。每一学年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都有具体的工作总结。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对于本科教学的方向,确保本科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14)抓好教学环节。一是组建课程组。在全院范围内整合师资力量,以本科教学计划为依据,按照本科培养计划包括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各个专业在课程教学上既有交叉又有特色的特点,学院以课程为核心组建课程组,并分别确定课程组负责人。二是进行题库建设、推行教考分离。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是教学质量的指示器,也是改进本科教学的信号灯。

为做到本科教学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院在组建课程组、确定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上做到大纲、命题、阅卷“三个统一”。在组建课程组并确立课程负责人的同时,确定了以负责人为责任人的课程质量小组。由课程组负责人牵头负责统一制定教学要求、选用课程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协调教学进度、组织考试命题、建设统一题库、组织流水评卷。

(15)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一是重视培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重要条件,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觉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证,从而形成不断提高教师师德素养的良性机制。实践说明,我们的做法是成功的,全院教师均体现出了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二是严格校规校纪和狠抓学风建设。这方面主要是加强学生纪律教育、严格学风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严格纪律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认真完善、执行学校综合素质测评考核制度、建立院级学生奖励措施、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同时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积极扶持、鼓励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各类文化素质活动,以课外实践基地为依据,青年志愿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三、四川大学构建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成效

根据经济学院对近三年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情况的总结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较高,达到了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知识水平均有显著的提高。通过四年的培养,学生既具备了较坚实的理论功底,又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其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1.学生能顺利完成学校开设的各门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

学生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大学语文、“两课”的成绩均较理想,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较高,大多数学生能在大学毕业前通过四级考试,有70%以上的学生能在毕业前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这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外语进行文字处理与社会交流,提高了学生适应改革开放要求的能力。同时,由于加强了对大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考试成绩较理想,所有学生均具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加上对大学语言与“两课”教学的高度重视,我院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与思想素质均有显著的提高。应当说我院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学好专业理论与业务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并达到一定广度和深度

根据经济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类级平台课程,为学生打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每个专业都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突出各个专业的特点。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高度重视理论联系经济现实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和课堂课后的学习讲座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目前,各门专业课都编写了教学大纲,在学院网站上供同学浏览下载。很多课程完成了题库建设,每门课程设立了十套卷子。为配合教学需要,广大教师还加强了课堂讲座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辅导答疑及课余论文写作指导等,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理论,在有效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财政经济问题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3.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全面,有较好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院各专业的学生除能顺利完成全校统一设置的类级平台课程外,在适应各专业特点的专业业务课程“国民经济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投资银行业务”、“税收筹划”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也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在专业业务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务与操作技能,通过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完成业务的处理方案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领域业务工作的认识处理能力。各专业业务课程的考试内容也注意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

学校在应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的管理上严格要求,出台了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与管理办法。每一年为学生提供参考选题,同时,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联系经济现实,自选题目进行创新性研究。坚持贯彻四川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条例。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提前一年安排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论文管理上,严格了论文的选题、开题、大纲写作、初稿修改定稿打印以及论文答辩过程的相关制度,制定了规范统一的论文格式,并要求学生对论文的原创性作出书面保证。毕业论文完成后,学院每年都要对论文选取项题材情况、成绩统计进行总结,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管理的工作提供依据。组织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对每届毕业论文进行抽查,提出专家评审意见,同时对每届的优秀毕业论文,集结成册,供学生参考学习。

5.各专业本科学生考研率明显上升,就业率继续保持高水平

从近几届学生的考研情况分析,学院各届学生都能积极报考研究生,报考研究生人数逐年增长,这可以反映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在经济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中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近四年来,本科学生的考研率均达到了25%以上。各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6.毕业生社会评价较高 由于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的拓展,培养的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有较突出的表现,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也达到较理想的水平,毕业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使学生大多数都能以较优秀的状态实现就业,同时从各届毕业就业后反馈回学校的情况看,不少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已成为所在工作部位的骨干和领导干部。这种情况,产生了良性的社会反响,使学院能够长期保持优质的本科生源。

7.各类全国大赛获奖成绩显著

篇(5)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1

今年来信息中心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局的核心工作,以《象山县水利信息化工作方案》为工作目标,在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基础网站等方面的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现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20__年主要工作结果和成效:

1、20__年水利信息化总概算投资490万元,已经完成了水文站标准雨量站改建和防汛决策指挥系统等级保护2个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已经签订合同并完成了总工程的60%;平潭水库大坝自动化观测和仓岙水库水质监测已经在招投标程序;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升级已经纳入山洪灾害第二期,预计到下半年才有可能开工;五座中型水库联合调度系统开发项目因价格原因目前还没签订委托合同,没开始建设。

2、今年来,信息中心多次召集各科室信息联络员参加网站信息报送会议,对信息上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明确要求。目前象山水利网的更新和维护已经步入正轨,今年累计更新204条信息,新开辟“五水共治”和“群众路线教育”2个宣传专版,接近于20__年全年(214篇)的信息数。

3、做好了水利信息化相关文件上报等工作。做好了宁波市智慧水利、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县电子政府网站等的信息填报工作。

4、做好了水利局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维护。度对水质监测服务器更换了主板、对网站服务器和防汛决策系统应用服务器进行了操作系统重装,保证了各系统的有序运行。

二、主要存在问题:

1、部分信息化项目进度滞后。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上的原因,由于要建设象山县山洪灾害项目第二期资料,原计划的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升级项目纳入了其中,需要和山洪灾害第二期项目同步展开。二是信息化项目前期工作没有及早开展,导致了今年部分信息化项目还没完成招投标工作。

2、对信息化项目的跟踪和进度督促上还有不足,和各科室的沟通也还有所欠缺。要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跟踪力度,从前期到实施到竣工都要参与并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和相关科室的沟通交流,构成合力。

三、下一年工作计划

1、按照水利信息化方案,扎实做好20__年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确保按时按点完成年度计划。

2、提早谋划,争取信息化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启动。在10月份年度计划安排好以后,督促各科室开始落实相关职责人员,提前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3、继续做好象山水利网的信息和维护,督促各科室保质、保量的完成信息上报,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更新,并做好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2

回首这一年,我挥洒了汗水,收获了期望,但仍有很多的不足和差距。现将个人一年来的工作做一简要回顾并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师德师风

在“亮晒作”及“两学一做”活动的大环境下,本人一向能服从组织、爱岗敬业,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坦坦荡荡做人,兢兢业业工作,敢于直言同事在工作中的问题及矛盾,勇于自省、自警、自励,主动学习并及时查纠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

本学年继续担任全校信息技术教学、教务处干事、微机室管理以及学校公文收发与打印,并主动自发的做好学校宣传工作。任务艰巨,头绪繁杂,但我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原则,进取服务师生。

(一)教学工作。这一年,借助电教馆和信息技术工作站,我有幸能向更多的同行学习,今日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在我校教研组活动的推动下,找到了自我的差距和不足,不断虚心学习改正,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将继续做好校领导、电教馆及工作站分配的各项任务,让更多的教师指导我的教学,提出意见和提议,不断完善自我,克服自我的不足,力争为校争光添彩。

(二)电教设备及微机室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学校制度、产品说明及培训学习中学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来管理,严格操作,力求规范。可是遇到繁重的系统修复,本人力量有限,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特邀联想售后对机器做过保前检测。因学校校建期间灰尘较大,加之部分班级学生德行差,导致管理上存在漏洞,多媒体有损坏,幸运的是能够及时挽救,未造成巨大的损失。今后将继续加强管理,使微机室成为师生喜爱的部室;进取配合班主任做好整改,让电教设备更好的受益于师生。

(三)学校公文收发及打印工作。此项工作比较特殊,也至关重要,各类文件的报送及部分精神的上传下达有时使我忘却了吃饭及休息时间。在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打印表格文件较多,没有“白+黑”,埋头苦干无怨言;有时候因文件的重要,需及时报送,只好不谈“5+2”,牺牲周末时间来完成。虽然有过苦闷和不解,可是烦忧过后仍旧一如既往地去做好。

(四)学校宣传工作。因自身专业的影响,本人进取做好镇党委政府临时分配的宣传任务,为宣传美丽生态__出一份力。一年来,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尝试学校微信公众信息的,进取利用微信及校讯通平台向家长传递学校动态,更好地做好家校联系与沟通。本人虽不是党员,但进取向党靠拢,报送学校党建信息十余条。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生活中,我是个老实人,秉性耿直、心直口快、容易冲动,尽自我的所能真诚的去帮忙别人,当然有时候会被误解,敬请师生给予谅解。我相信经过长期的相处,你们会喜欢我的。

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语言交际本事差,不知变通,以致耽误了许多事,恳请领导和教师们给予原谅。

总之,尽管我付出了努力与汗水,但和优秀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争取更大的提高,让我们为教育事业奋斗青春。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3

本学期工作即将结束,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信息中心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结合学校实际,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信息环境,加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善了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提高了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现将本学期信息中心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应用为立足点,加强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和学校网建设。

1、学期初,我们组织全组人员对学校的所有多媒体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及时进行了处理,保证了本学期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实施。

2、九月份开学初,集中利用两周时间对高一学生借书证的发放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借书证的补做,保证学生开学后图书室、阅览室正常开放。

3、继续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和学校网站的维护。

我们在开学初就对网站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及时在学校网站上报道学校的各项工作进程,配合学校进行各种正能量的宣传,展示了学校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异常是就读书节的机会在网站上制作了漂移模块,进行专项宣传。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1、加强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常规教学的管理。本学期,信息中心进取开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落实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间的关系,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切实提高了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效。

2、开展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策划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为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创作、展示、分享优秀的教育信息成果,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本事与教育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中心组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并准备组织课件评比活动,以巩固培训成果,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实施教学的本事。

三、加强了信息化设备的配备和日常管理维护,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益。

目前我校每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终端,每位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学校共有电脑四百多台,多媒体系统近70多套,学校广播网、电视传输网、数字监控网、信息宽带网、学校“一卡通”网络“五网”俱全。为确保各项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本学期信息中心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力度,派专人对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和维护。一学期来,信息中心组织人员维修教室音频、视频、网线、广播线共80多次;维修教师笔记本50多台次;调试行政楼、教学楼有线、无线网络20余次;维修交换机、服务器多次,对各处室的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做到有故障及时排除,有问题及时修理,确保教育教学正常有序进行。总之,信息中心本学期在设备维修和网络维护方面,努力做到了有问题及时解决,保障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突出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尽力做好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工作。

1、进取参与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实行网上报名后,时间紧、工作量大,我们信息中心抽掉精干同志,分别用两天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此两项工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进取做好广播宣传、会议准备、设备维修与调试等服务工作。根据学校的统筹安排,目前学校的广播设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等全部归信息中心管理。一学期来,学校召开的各类型会议、报告和讲座等约有几十场,信息中心均能及时为会议调试好音响、投影,安排好转播等事宜。遇到有设施设备出现故障,信息中心也能及时联系人员进行维修,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活动完成情景

本学期根据教育局的安排的学校的要求,完成了各项指标,并取得了在全县排行靠前的位置。

1、开学初,完成县要求,全校师生每人至少上传一份作品到“书香江苏”网站,参加全省评比。

2、完成学校开学典礼的录制和制作,并上报市相关部门完成相关评比。

3、完成全校投影的检查与修,对部分图像不清的投影进行更换或维修。

4、省市教育信息平台的个人作品上传的宣传与发动做的到位,我们学校上传的作品数量一向居于全县中小学前5名,在高中组中一向处于第一位。

5、一向坚持在图书、实验、计算机课中各相关平台的使用,及时利用平台上传相关数据,确保各级网络申通。图书日借流量一向坚持省二级要求,学生实验按时按量完成,确保应做实验完成率达95%以上。

6、进取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竞赛,教师微课、图书管理论文等活动上报率高,获奖率高。

7、本学期即将完成的是学校活动视频的收集整理,本视频概括了学校的各活动,展现了我校师生的丰富生活。

回顾这一学期工作,我校学校信息化的规范管理与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在教师培训、普及应用、资源库建设、硬件设施的配备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规范管理、以学校网络建设为契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台阶。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4

本学期信息技术工作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创立教育现代化为契机,以网络和电教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研究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中的资源作用,逐步提高自我的本事。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我,鞭策自我,对自我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我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我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一学期来,我还进取参加各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声地配合领导和教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使我校的信息技术工作在有序、高效的轨道上运行,学校对信息技术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优化我校信息技术管理水平。

1、做好多媒体的配套使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每种电教媒体的作用,规范操作、讲究实效,并对各教室使用情景进行普查和不定时抽查,使电教媒体真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2、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班级等处室的电脑使用制度、物品借用制度,各多媒体教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分工细,职责明,使用规范,并落实使用登记制度,规范了学生、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及时维护好各处室的计算机的网络,保证学校网络健康、正常、安全运行。

3、对各室电教设备做好了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定期对各室及教师电脑检查“病毒”,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做好多媒体教室的电脑、投影仪除尘工作,从而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4、增强服务意识,对电教设备坚持做到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二、加强教学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学校领导的密切关注下,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研组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并进的同时融入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的学习研究,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锻炼,更新观念,提高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平时能对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动态及时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入课堂,带入学校,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得到提高

三、立足新课改,切实提高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水平

1、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本学期每个教室都安装了何教师智能教学平台,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进取性,鼓励他们根据教学资料,自制课堂教学软件,供给原创性资源。广泛搜集高质量的学科资源,充实学校教育资源。

2、及时总结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3、协助每位教师都做了自我的微课,部分教师录了自我的优课。

四、重视各种活动,搞好信息应用

1、在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观摩名师教坛、学习探讨教育理论,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加强课堂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进取渗透学科教育。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电脑设备的维护、文本资料的录入、学校信息平台的建设、课件的制作、音乐的修改、各种活动的摄影摄像……如此繁多的任务我也从不推诿,而总是充分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及时解决。

一个学期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学期我收获的同样是硕果累累。

我的忙,我的累,我更为取得的成功感到欣慰和自豪!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今后的各种工作中,我还会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5

信息技术部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我们的成员分散在各个教研组,很多成员都是教育教学中的骨干,他们在完成繁忙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分担了信息技术部的各项工作,作为信息技术部的部长,我一向感到很惭愧,对他们工作中的付出我都无以回报,中国大学网范文之工作总结:信息技术部工作总结。这次学校将感动团队授予我们信息技术部,我想一方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信息技术部的工作能够说是琐碎,繁杂,很多时候做得都是一些救急工作,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谈不出很多高深的理论。虽然如此,我觉得经过我们信息技术部所有教师的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中还是卓有成效的

第一,我们信息技术部的成员分散在各个办公室,在他们的影响和指导下,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文字处理,制作随堂的教学课件,已经是比较熟练了。当教师们遇到难题时,他们经常会得到身边能手的帮忙,这样能够使问题得到比较快的解决,教师们也不再惧怕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二,各个办公室的电脑维护也有了专人负责。象徐诚经常会帮低年级的办公室去及时处理各种电脑故障。袁平平也是她所在办公室电脑的第一维护人。

第三,在大型活动中,信息技术部的成员能团结协作。在学校省级“十五”电教课题《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的构成的研究》已完成结题的工作中,我们全体成员在教导处金东旭主任的统一部署指导下,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徐诚、顾雄二话没说就接下了上录像课的任务,袁平平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徐涛制作汇报要用的幻灯片。金主任化了很多的时间完成了结题报告。

第四,在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中,都能够看到我们信息技术部教师的身影。曹之杰教师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研讨会”“新基础教育”、“党员先进性学习”、“学科发展中心开放活动”、“《江苏教育》学校发展教师论坛”、“全市德育工作会议”、“游戏周活动”、“田径运动会暨体育节”、“感激节研讨活动”、“中老年教师研讨活动”“校艺术节”“2005年暑期校本培训”“普通话连着你我他”主题宣传活动、“绿色学校申报”“局小杯”读书节系列活动、《三年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心理工作室”活动、市《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评优课、周锐来校与小读者见面会、“市科学评优课”“英语朗诵比赛”、全市“特色德育”研讨会作了拍摄和准备工作,1-6年级家长会电视直播工作,这些工作看似单调,琐碎,可是如果没有高度的职责心,是无法坚持保量地完成的。

第五,在信息技术部部长曹之杰的带领下,我们帮忙十多位教师制作修改多媒体课件,参赛、对外公开课等,其中由曹之杰、徐涛、徐诚等人制作的课件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荣获佳绩。共获得市级一等奖三个、省级一等奖一个,国家级三等奖一个(常州市仅有两只课件获此奖项)。局小创学习型单位巡礼专题电视片拍摄制作,参加市展评获二等奖,这标志着我校自主开发校本资源的本事已大为提高。

第六,利用学校网,开辟了学校对外宣传的第二个窗口。教师们经过学校网展示自我的成果,交流各类信息,自学校网建立后,先后进行了“我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中老年教师研讨会”、“感激节”研讨"新基础教育”等多项专题研讨,改变了原先的单向交流的活动形式,经过网络,使每一位教师都真正有了话语权。家长们经过学校网了解学校的各类新闻大事,学生们经过学校网发表文章,展示才华。建立了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下教师在三年中的成长轨迹。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信息技术部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很多的不足,下一步工作,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近些年来,学校在教育信息化上舍得投资,在办公室、教室都配备了许多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可是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已有设备的最大作用。

第二,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资源信息化系统;在三年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中,在资源库的建设上没有得到较好的评价,这固然有设备方面的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推卸掉自我的职责。事实上,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提高的今日,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下的资料很有保存下来的必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并不是由一个个精美的课件构成的,那怕是一张图片,一段音乐,一则幻灯片,都能够放入资源库,可是资源库是建设光靠我们信息技术部的几个成员来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得到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配合,资源库的建设将是我们以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三,增强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本事,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部教师的很多时间是化在维修电脑,做课件等琐碎的工作上的,做了很多的工作,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

第四,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本事,提高学习质量;在这方面,作为信息技术应当是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可是很多学科教师也在有意无意地培养着学生的信息技术本事。比如,有的教师自我信息素养比较高,他经常会要求学生上网找资料,在课堂上也会向学生介绍网上的信息,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会高于其他平行班。

第五,拓展学校教育虚拟空间,促进学校、社区、家庭的___发展。我听说有些班级在班主任教师的带领下,在网上建立了自我班级的同学录,家长、学生、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及时地交流着信息。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资源信息化系统;加强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化体系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建设;营造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信息化网络环境。

篇(6)

一、教历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教历研究的概念界定

教案是课堂教学活动方案,是教师以章节或课时为单位编写的教学具体方案,是课堂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秩序的必要措施。传统的教案似乎是课堂教学的终结。事实上,教案的价值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思想轨迹的记录,是教师认识自己、认识教学实践的重要资料。如果能够记录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原有计划的变更、遇到的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施教过程中所获体悟等内容,教案则又能成为教师总结与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的凭依。

鉴于这样的考虑,笔者提出了“教历”这一概念。“教历”指的是教师教学的经历或历程,是在教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真实记录教师教学轨迹的一种研究教学、总结经验、提升理论的动态生成材料。“教历”由三个部分组成: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课前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的所有准备工作,是在对学生、教材及教学资源等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教学设计。课前计划主要是教案编写的内容,包括目标、材料与设备、内容和方法等。过程描述是教案所没有的。这一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全程记录,包括教师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反映,特别是与教案的预设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对特殊情况的处理与教学计划的变更等,以使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或提供给其他参与教师进行分析和反思。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后,通过自己的反思,把已完成的教学过程当作对象,作出初步的分析,或通过某些途径获取来自他人的评价信息。多层面的反思可以使教师意识到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从实践中悟出道理,使这些切身体验与更为广泛的教学理论联系起来。

课后反思不是完结,而是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制订新的实施方案,改进课堂实践,同时实现教师的专业学习,掌握新的技能。而且所有反思的内容都应融入下一次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的实施之中。如此反复,教师才能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攀升。一份完整的教历,记载的就是一位教师从教的心路历程。

“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教师要通过这一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教历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某种固定的“理论”成果,而在于教师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历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关注和反思,要求他们作为研究人员进行自然状态下的教学研究。在教学之前,教师对自己的课前计划进行思考;教学之中,真实地记录教学活动背景、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发生的种种问题、作出的调整等等;教学之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反思,将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

(二)教历研究的基本特征

1.教历研究是自我研究

在教历研究中,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探究。它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理解或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作好准备。教师的实践应该是一种研究式的实践,研究的时间是原来的教学时间,研究的对象是教师自身的工作现实,研究的过程也就是教师的工作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教师就不仅是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理论的发明者。

2.教历研究是实践研究

教历研究的环境就是教师工作之中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对实际问题具有局外人──专业研究者──难以企及的敏锐的认识。教师的研究是对自身教育行动的有效性、合理性的探究,并不断加以改进的过程。教师的研究,重要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研究应与行动融为一体,而不是置身于教育过程之外。教历研究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启发下的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实践性知识。当教师从研究中找到了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就可以娴熟地解决教学上的种种困惑,减少不必要的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果。

3.教历研究是反思研究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同研究者所提供的理论知识相对的性质。而这种实践性知识乃是教师所固有的实践性话语与思维方式的产物。[1]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其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在教历研究中,“反思”的重大现实意义是让教师理解在他的实践中有着内在联系的各种要素的含义,从而使他的实践具有一种“理性”的特征,就是一种始自现实的“反思”,这意味着,教师的研究工作没有一个凝固的“成果”,而必将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实践改进”。也就是说,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这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二、教历研究的操作流程

教历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某教师通过单独记录,反思对某班某学科教学施行的新方法,或将自己的新观点转化为行动;学校组织若干教师组成研究小组,自行开展研究,或在外来研究者指导下进行研究;由专业研究人员、教师、学校管理者、教育行政部门等组成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支持教师从事的研究。下面主要介绍第二层次教历研究的基本流程(参见下页图)。

教历研究基本流程示意图

(一)成立教研组

根据个人愿望和需要,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成立教研组。如根据学科不同,可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教研组等;根据年龄不同,可设立青年教师组、中年教师组等。

(二)制定计划

计划的制定涉及教研组和教师个体,包括:教研组工作计划──确定操作规范,教研组负责人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及与组员的协商中,制订完整的可操作方案,以便教研工作开展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个体行动计划──确定自我发展方向,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与追求,有自己的长处与弱点,因而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条件作出一个周详的、适合自身的自我发展计划,以便使自己永远处于发展之中。

(三)主讲教师的教案与记录

主讲教师的记录应包括四个教案和三份记录。具体如下。

教案1 主讲教师提供的原始教案(课前计划)

课前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基本分析(含学习者分析、教师资源分析、教材分析、现有课程资源分析等);教学目标分析(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现有条件下实现的可能性分析);教案及其编写过程(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工作,要求有时间、地点、过程、各位教师的见解等,特别强调对其依据的记录,即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意见)。

记录1 参与式评判意见

教研组对主讲教师提交的教案进行参与式评判,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说明理由。主讲教师对这些意见进行记录和分析,并融进自己的新教案。

教案2 修改后的教案

在教案1的基础上,根据记录1中所提的意见进行修改的教案,使记录1中的集体评判和自我反思在教案2中得以体现。

记录2 心路历程

主讲教师将修改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具体记录的内容有:教案1有哪些不足?教研组提出了哪些意见?这些意见哪些是可以吸取的?教案2中采纳了哪些意见?为什么采纳这些意见,教案2中是如何采纳的?与教案1相比,教案2有哪些进步?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教案3 实施的教案

课堂中实施的教案,即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描述。主要内容有:过程实录,课堂教学的全程记录;时间分配记录,各个教学环节实际所用时间;调整记录,教师根据教学进展情况,临时改变计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所作的调整及其原因;课堂管理(课堂规划的制定与执行、问题行为管理等)与辅助教学行为(动机的激发、师生交流、强化、教师期望的表达等)等的记录。

记录3 教学活动的分析与反思

教研组在课后对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反思。具体内容有: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教师间的合作反思以及与专家的交流反思(主要讨论成功与失败的地方,有何建议,对这些建议的态度与具体落实措施,对自己有何帮助,哪些地方可以供自己以后上课时借鉴等等);记录整个教学历程在哪些方面对自己有启发;困惑或有待解决的问题;感想。

教案4 最后修订的教案

根据以上几个环节,对教案3进行修订,使教案趋向完善,并将其存档。

(四)参与教师的记录

教历研究强调在帮助同事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因而要求参与者记录自己参与过程中的活动、感想及思考。每个参与的教师都应真实地记录在每次教研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与思考。分析主讲教师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寻找问题的原因并提供有价值的改进意见,同时反观自己的强项与不足,提出改善的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根据这些材料建构每个教师的发展方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这是教历研究的最终目的。

参与教师的心路历程的记录可以是散漫的、随意的,这类似于课后反思,但不一定局限于教学事务,也可以是涉及其他方面的,因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唯有对自己的发展历程有个全面的认识,教师才能更快地、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成长。

三、教历研究的实现条件

(一)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人有肯定自我、追求成长的动机。“自我超越”是指个体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精力,培养耐心,客观地观察现实,以实现个人心中最想达成的愿望。在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教师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要实现自我超越就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做法,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将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比如说,在“教案时代”,教师非常重视“教”的构思,成为教参“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依据教参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这样的教案所描述的只是从师到生的单一流向,没有师生、生生的多向沟通;所记录的流程仅仅是教师的意愿与设想,没有学生的选择、理解、质疑,只有被动的接受,不可能有主动发展的记录。教案所反映的是教师的单向传递和经验传授,是一种教师的单边作用。从这一角度说,教师要实现从“单向度”向“多向沟通”[2]的转变。

(二)完善学校的相关政策

教师的发展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学校环境,或者说是一种文化。这个环境并不是天然存在的,需要学校予以创造,需要一系列的学校政策来完善它。首先,要建立起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科研制度,校长要把科研当作分内事,学校的全体教师也都会参与到研究的行列中来,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将有力地促进校本科研风气的形成。其次,学校要建立积极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尊重和保护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教师的科研自信心。同时,开拓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学术交流的校内外畅通的渠道,使教师能从多种渠道获得教育资源、信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仅仅关注学生成绩的教师评价,要本着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要求,依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把教师从事校本科研的工作和业绩与教育教学工作一并列入教师的评价内容。

(三)构建“研究共同体”

教历研究是对“教育行动”的研究。“教育行动是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由特定的教师对其学生采取的行动,又要使作为行为者的教师在行动过程中获得理性的自觉,故这种研究不能不以参与研究的教师为主体。”[3]但单个教师受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等的局限,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也有限,教师个体的研究一般较难取得成功。而反思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集体性活动,在教师与教师合作的共同体中,可以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而且在教历研究中,教师需要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因此,教师集体应当是一个教学研究的共同体。[4]在这一研究共同体中,必须建立科研平等对话、合作切磋、经验交流的平台,能够让教师经常进行研讨、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教师个体一方面向集体贡献自己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他山之石”,这些“他山之石”对教师发展的社会化、教学工作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成长均有极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43.

篇(7)

■“构建‘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主要是要着力凸显以下特点:一是要构建适合所有学生的全人教育,即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差异人的教育;二是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即教给今天的学生如何去适应未来的社会;三是要在继承优良的传统教育文化基础上接纳创新的学习方法,即,在明白什么是21世纪的学习与关键能力的基础上,去努力践行21世纪的学习;四是要形成具有和平教育特点和特色的区域教育文化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的要求,让“和平教育”这张名片更加闪亮。

因此,无论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转型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都迫切需要教育深度转型,促进教育适应时代要求,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我们必须以理性抓住“历史机会”,以智慧破解“现实问题”,在适应转型、自觉转轨、主动转变的道路上,真正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追寻“不一样的精彩”。

那么,在“构建‘奠基未来’的区域教育文化体系”的大背景下,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如何重新定位?

■在构建‘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中,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一直以来秉承着以下的教育理念:遵循“严谨治学,精细管理,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走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主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把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去,焦点聚焦到学校和教师急切希望分析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解决问题的案例、开展解决问题的行动中去,让实际效果真真正正地体现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提升上来。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点强化一个“实”字,即实际、实在、实干、实效;落实一个“细”字,即,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重复性的事情用心去做;着眼一个“全”字,即,事情一定要干在点上,眼光要辐射到部门的线上,心中要联想到全局的面上。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这支特殊队伍的集体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地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一点一滴打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努力,让所有的学生、教师、学校都在均衡发展上超越自我。

一流的教育来源于一流的教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这方面,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有哪些好的做法?

■多年来,和平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围绕推进和平教育科学、均衡、特色发展主线,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理念先进、业务精湛、风格独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为实现这一目标,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坚持分层分类、专题专项、技能为主、贴近实际,在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方面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

第一,开展市级规划课题“实践贰ぱ啊ぱ芯咳灰惶褰淌ψㄒ捣⒄鼓J窖芯俊保嵘淌ψㄒ祷健N颐浅闪⒘艘郧逃治夥绞榧俏槌さ摹笆导ぱ啊ぱ芯咳灰惶褰淌ψㄒ捣⒄鼓J窖芯俊笨翁庾椋ü细窨际匝“纬?2名实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课题组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对我区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调研,从家校联动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和科研能力四个方面聘请专家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多次培训,每次培训活动分主题报告、实践展示、撰写论文和论坛交流等单元逐步推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局领导亲自参加课题的研究活动并提出指导意见,对全区教师的培训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二,创新教师培训管理工作思路,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和平区根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建立教师职后培养序列,分层开展培训,进行动态管理。一方面对于新入职的实习期教师,开展历时一年三个阶段的岗前、岗中适应性培训,主要满足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站稳讲台、胜任岗位、顺利实现角色转变的发展需求。此项工作我们已连续开展了20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在职的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的教师,按照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要求,扎实推进每五年一个周期的继续教育全员培训计划,结合我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实际,在学分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规定了一定比例的区域学分,实行统一跟踪管理,通过开设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专项区域培训课程,弥补教师现实所缺所需所用,保证了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了教师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提高了教师对培训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第三,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每年一届的“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并形成了长效机制。自2009年以来,连续四年开展每年一届、每届一个主题的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旨在抓练兵、抓比武、抓团队、抓常态,从而达到促学、促研、促帮、促课、促提高的根本目的,在教师自我反思内驱力的基础上,大大强化了同伴互助、共同分享的助推作用,进一步使得校本教研从形式、内容和实效,从高度、深度和广度上来说更为有效、更有收获、更能提升,并已经成为继续保持和平教育优势的根本保证和一大亮点。目前第四届“和平杯”教师技能竞赛正在进行之中,主题为“看教研、看课堂、看作业”的“三看”活动,历时三年,各有侧重,捆绑计算。正如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王希萍老校长所说:“如果说过去各级各类优秀课的评比最终评出的是一个人,而现在我们开展的‘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最终评出的是一个团队;过去提高和受益的是一个人,而现在提高和受益的是一个团队,真正在全方位的均衡发展上以及擦亮和平教育这张名片上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参赛教师赛后也感慨地说:‘参加这样的活动真实、有收获,平时也应该这样。’”

第四,区教育局举全局之力,给教师搭建和创设各种学习交流平台。近年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了与天津师范大学、市教科院、市教研室的合作力度,把名师和专家请进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案,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针对理化生实验员、任课教师的专题专项培训,提升专任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使其亲身体验在学校无法完成的实验,了解和接触当今前沿的有关信息。二是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对我区中小幼教研员、教学校长、学备组长进行研修培训,现已先后派出五批次、每批次40余人参训,使参训者再一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清晰地知道应该怎样进行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三是举办区域专题培训大讲堂,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高站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课堂”“合理利用课堂载体,培养学生创造力”等专题,请专家对全区的骨干教师进行辅导。

第五,构建了“和平区优秀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塔式人才结构”。从2008年开始,我们与区教育局人事科共同探索构建和平区优秀教师队伍的塔式结构人才培养链,即以区级学科带头人为塔基,实施“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建设工程;以名校长、名教师培养人为塔体,实施“两名(名校长、名教师――编者注)”培养工程;以领军人才为塔顶,实施“领军人才成长”工程,并以此加强和平区优秀教师梯队建设,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梯次结构,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和平教育的高位发展。我们每三年评选一次,截止到目前,三届首席教师共评选出60人;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共56个,按照每位“首席教师”带领6名青年骨干教师、每位青年骨干教师再培养数位年轻教师的“1+6+N”的人才梯队建设模式,为和平区师资队伍的合理化、科学化、优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两届“名校长、名教师”培养人共百余人,其中为我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先后输送学员31人,11人当选天津市第八批特级教师;在天津市青年校长、青年教师论坛中,我区参赛选手连年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历届天津市中小幼双优课和优秀课评选活动中一等奖的获奖率逐年提高。

“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中的课堂教学如何定位?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如何应对?

■我区构建的“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中要求今后的课堂教学应当全面转向“以学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情为本,随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进程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区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和平区中小学校本教研评价标准》《和平区中小学校本教研评估细则》等制度文本,并通过以下措施促使校本教研的有效,进而助推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是基于“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开展教研,用“大数据和实证”支持教研,促进教研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我们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带动教研有效开展的方式,区教研室先后承担了市级规划课题“利用实测数据分析结果,促进区域教与学的行动研究”“初高中毕业班总复习教学规律的研究”。通过对数据收集、挖掘、分析、解读和使用视角下的学习与研究,形成了一套“命题与测试―统计与分析―诊断与反馈―研究与改进”一体化循环分析指导系统,不仅从各层面、多角度展开分析诊断,还利用标准分对各种情况展开横向、纵向的增值分析等,从而更加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各自在教与学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轨迹,便于我们基于实证基础上开展实证教研,从而提供相对精准、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专业指导和服务。此项课题的研究得到各方面的通力协作,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并于2011年5月通过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家鉴定组A级鉴定,在2011年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是自2010年起成立了和平区中小幼教学专家指导组。目的在于发挥市、区已退休的教学管理和学科专家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对我区中小幼教学和教研工作进行督导、指导与帮助,促进我区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专家指导组每年都要定期深入学校进行专项调研、视导和发展性评估,通过听取校长汇报、与学科组或备课组组长座谈、参加校本教研、进班随堂听课等形式了解情况,指导帮助,探讨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区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和均衡化发展。同时还先后参与起草了一系列制度文本,经过反复推敲、广泛征求意见,以区教育局文件的形式下发,成为指导我区教学教研工作具可操作性的依据。

三是每学年全区开展两次全方位的集中下校调研指导工作。这项工作在区教育局统一安排下,由督导室、中学科小学科、专家组、教研室和进修学校相关业务部门联合,对各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且各有侧重。第一学期主要是进行摸底排查,通过听取校长汇报、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反馈交流等形式及时全面地了解学情、教情以及教学管理等现状,为以后的教学指导提供充分的依据。第二学期主要是针对三个毕业年级的教学与管理进行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以破解教学难题、攻克薄弱环节、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研、视导、听课、展示、校本教研等环节,在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的评估中,加强对学情的分析、措施的跟进、学生课堂参与以及学习方式和效果效率的评价,使评价成为课堂教学转型的内驱力。

四是开展区内协作片和学区片的联合教研,建立健全均衡发展合作机制。中学均衡发展协作片是由具有同层次需求、同类型问题研究的学校组合而成,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由学科教研员推选一位业务精、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教师任协作片教研组组长,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小学均衡发展合作学区片是由一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牵头,其他学校共同参与组合而成的,目的在于整合优质资源,组织活动学习交流,推进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总之,无论是协作片还是学区片,都要求制定工作计划,统一集体备课,共同组织教学观摩、学术研讨、课题攻关等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协作片和学区片成员的引领带动、互助共赢作用。

五是区教研室借助“优秀学备组”的建设与评选工作,促进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和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借助于常规常态下的“五走进有效课堂”的建设工程,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借助“两年一届的教学、教研工作会议机制”,更加凸显和平教育的领先优势。多年来,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和引导学校关注“过程中”和“常态下”的工作,紧紧围绕着中心工作、核心任务、热点问题,聚焦常态课堂教学,深化校本教研,寻找增效减负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总结部署、典型展示、表彰奖励等形式,不断提升我区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加强对课堂教学“怎么教”的专题研究,提升教师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因为同样一节课,有文化内涵的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教材的价值,并多元地引导学生去理解教材,知识联系广,方法点子多,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这方面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开展了哪些工作?

■为了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强烈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师和学生,我区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新时代的特色品牌加以建设,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并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市级规划课题“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提升我区国际理解教育的水平。为适应和平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我区成立了以区教育局张素华局长为组长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组,在完成我区国际理解教育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实验学校赴相关省市进行了学访交流,开展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校本课程展示交流、主题实践活动等,并编写完成了国际理解教育区本课程准备在区域范围内使用。通过此项研究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师生的国际理解知识,提升了国际理解能力,培养了国际理解理念。

二是举办每年一届的和平教育对外交流研讨会。目前我们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每届的主题分别为“两岸十省同课异构”“中新名校长办学思想、名教师教法展示”“增进国际理解教育交流,提升专业水平”和“面向未来的学生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开设专家讲座,校长、教师、班主任论坛,名师教学教法展示等板块,既加强了学习和交流,又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能力,更扩大了和平教育的对外宣传和影响力。

三是分期分批派出优秀校长、骨干教师赴境外参加培训与交流。先后赴加拿大、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研修,组织英语教师赴北大参加为期三周的TIP封闭培训等。

当前,天津市正在积极推动高色校建设,在这方面,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一是帮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进修学校成立了课程研究室,设立专职教研员,具体负责、帮助、指导各单位以知识体系为基础、以能力体系培养为核心的国家课程拓展性开发,区本课程的统筹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化提升等。

二是帮助教师提炼教学特色。教研室协助学校帮助、培养、提炼有一定潜质和梦想追求教师的个性特长和独特教学风格,开展以塑造教师个性风格、促进教师教学特长形成的系列活动,构筑和平教育的人才梯队和高地。

三是帮助促进多学科的融合。特色学校建设的最终目标要体现在“两个满足”上:一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二是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当前创建学校特色的倾向性是多元的,是复合型的特色需求,因此,我们学校的特色也要能体现多学科、多能力的融合。教研室要结合各学校特色,促进协调学科教学的融合,推进各单位的特色深化和发展。

教科研应该也是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您如何看待教科研?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在这方面有哪些做法?

上一篇: 难忘的瞬间 下一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