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顶岗实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5: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个人顶岗实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个人顶岗实习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63-02

校外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非常强的教学环节,[1]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分布面广、地点分散、指导教师人手不足,[2]很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是“前期组织、中期抽查、后期评阅”的模式,即实习前精心组织、实习中阶段检查、实习后评定成绩,导致过程管理没到位,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明显影响实习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探索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实施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落实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一、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的模式与特点

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学生家长代表注册一个网络学习空间,可以是博客空间、QQ空间、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以下简称“空间”),通过空间开展互动交流,包括实习信息、上传日志和总结、一对一互动、一对多交流、数据统计、成绩评价等,其具体的实施模式如图1所示,主要特点如下:

(1)指导教师建立实习人员空间“地图”,各类人员都能“按图索骥”进入到相应空间,了解相关情况,从而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微观和宏观监控、管理,实现信息共享。

(2)教师和家长通过空间掌握企业信息与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实现与学生实习企业的虚拟巡视。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空间与学校及家长取得共识,共同管理实习过程,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3)学生上传实习日志,真实反应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企业专家、家长可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和思想动态。

(4)通过“一对一交流”,可以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个性问题。

(5)通过论坛“一对多交流”,在线交流实习中的体会、困难和想法,教师、企业专家和家长可以实施在线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的运行制度

为了保障应用空间管理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的有效,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例如:《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原则意见》、《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安排规程》、《学生顶岗实习空间交流的实施办法》等,把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制度。

此外,要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和学生参与的“多元”评价机构,多元评价的运行需要制度的保障,要制定评价和评价管理办法,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各评价主体的责权利、评价操作的流程,确保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的正常运行。

三、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的管理方式

1.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

应用空间管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要建立学院(或系部)、专业教研室、实习企业和学生家长组成的实习工作管理机构,宏观管理由学院(或系部)统筹,专业教研室和实习企业实施具体操作,[3] [4] 家长参与管理与监督。

2.顶岗实习的计划管理

如图2所示,专业教研室将顶岗实习计划上传至专业空间顶岗实习管理专栏,系部审核后将各专业教研室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公布在顶岗实习管理专栏。学院和企业指导教师根据专业顶岗实习计划制定分组实习实施计划,并上传至个人空间,同时专业教研室将其链接公布在专业空间。学院教务处可以通过空间进行计划监控,学生可通过空间进入专业空间、教师空间明确顶岗实习要求和内容。

3.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1)学生到实习单位报到后,将实习信息公布在个人学习空间,同时按照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以日志形式通过空间公布,还可以在论坛中向学校教师反馈实习中碰到的思想和生活难题。

(2)指导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企业专家、家长代表都可以通过空间评阅学生实习日志,给出评价。还可以通过空间建立的“群组论坛”答复学生反馈的问题,协助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帮助处理实习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3)实习结束,学生将实习报告上传至个人学习空间,学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都可以在空间中指导学生的实习报告。根据学生周记、实习报告评定成绩,作为顶岗实习的成绩。

(4)各专业系部对顶岗实结经验、提出问题、做出改进计划,将其在“顶岗实习管理专栏”,学院评阅后可以形成全院总结在空间中,从而逐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四、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的预期效果

1.构建全员管理模式

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充分利用了空间的共享、公开特点,可以通过空间公布计划、布置任务、分享过程,从而达到学院和系部领导、指导教师、企业专家、学生家长、实习学生共享工作成果和共同处理问题,建立全员关注不断改进的管理模式。

2.落实全程监控机制

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改变了以往以最终的实习报告为评价载体的情况,学校、企业和家长通过随时随地查阅学生实习日志,及时评阅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和纪律,从而实现全程评价。

另外,通过空间交流,学校、企业和家长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实习单位和岗位的变动情况,改变了顶岗实习“放羊”状态。

再就是,在空间中记录了交流信息,能够有效监控顶岗工作实效,促进多方交流,促进实习指导更加到位。

3.搭建校企交流平台

通过空间管理顶岗实习,校企管理人员加强了沟通交流,拉近了情感距离,调动了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完善了校企合作的实质内容。

五、结束语

应用学习空间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但是,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精细化,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促进该模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篇(2)

顶岗实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工作现场,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1]因此,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活动在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问题较多,把PDCA循环引入顶岗实习管理中有助于改善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毕业质量。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1.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匮乏,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落实

高职顶岗实习要直接面向职业岗位,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然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比较匮乏,与专业相似度接近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翻译、文秘、外贸、报关、跟单等几个方面,而且相应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无法实现类似于餐饮、旅游等文科类专业或纺织、机电等理工类专业一次性可以接受数量较多的学生进行规模化顶岗实习,方便学校统一安排和统筹校外实习管理,往往是某一个单位或特定岗位只能容纳一名学生顶岗实习,给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落实安排带来很多困难。

2.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管理

受制于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难以成规模化顶岗实习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极少部分学校能够帮助联系安排顶岗实习单位外,多数学生通过学院召开的“双选会”上与用人单位主动联系或通过网络投递的方式进行撒网式联系以及通过家长、亲戚等社会关系寻找,导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定期的巡视检查困难加大,管理成本增加,影响学院的有效管理。

3.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流于形式,影响学生岗位技能的综合培养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学院很难统一为学生联系到专业相适应的顶岗实习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成为一个“走过场”、学生被学院草草推入社会进行“放羊式”的实习[2],与教育部要求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以学校不愿投入必要的管理经费,缺少真正具有实践管理经验教师的跟踪指导,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很难考量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并能在岗位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的职业素养。

4.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够,影响未来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许多学生对自己三年毕业后的就业行业和就业岗位不了解,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认识也模糊不清,认识不到顶岗实习是自己职业发展的必经过程,未事先很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没有认真考虑专业对口性,而是随意地选择自认为感兴趣的岗位或企业进行实习,当在实习中遇到各种专业知识不对口或人际交往不畅等挫折时,极易产生心理恐慌和委屈感[3],有的学生便以无法适应岗位需求或不喜欢为由,高频率地更换实习单位和岗位,致使顶岗实习结束之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依旧一片迷茫。

二、PDCA循环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具体应用

按照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其在高职商务英语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为:

1.策划(Plan)阶段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总目标,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是所学专业知识和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在实习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多重特性的考虑,如管理时间的长期性,管理客体(学生)身份的特殊性,管理内容的复杂性,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实习地点的分散性、安全管理的隐患性等[4]。

首先,建立一套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学院成立了系-专业教学团队-实习领队-专兼职指导教师四级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把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纳入学院教学考核之中。出台一系列管理考核文件,如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等。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顶岗实习工作流程:编写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和指导书-审核-落实顶岗实习企业-开展实习动员与安全教育-顶岗实习计划实施-考核与成绩评定-顶岗实习工作总结-记录归档。

其次,落实实习单位和岗位,合理制定实习计划。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所取得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未来就业意向等,落实与专业相对应的实习企业和岗位,与企业商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业务指导,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安全、纪律、礼仪等;校企双方共同商讨顶岗实习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共同设计实习任务、内容和目标要求,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5]。

再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如明确顶岗实习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考核要求;在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下发人手一份《顶岗实习指导书》和《顶岗实习工作手册》;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融入企业。

最后,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做出的工作业绩、实习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积极情况、个人专业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给出相应的考核等次;学校指导教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小结完成情况、中期巡回检查情况、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学生根据自身对工作流程熟悉程度、有利于自己未来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吻合度、顶岗实习取得的效果等进行自评。

2.实施(Do)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是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控制。在策划阶段把所有的操作性措施制定完成之后,就必须保证所有的计划都能得到有效实施,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了训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也要强调职业道德、责任感、组织纪律、创新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3.检查(Check)阶段

检查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培养岗位实践能力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是承上启下的一环。通过检查,可以总结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又可以将检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检查报告,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信息依据。由于实习地点的分散性,给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学院引进了顶岗实习管理监督平台,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校内管理教师、企业指导人员、企业主管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种种情况上传到平台,学院相关部门随时可通过校园网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使学生在实习中在不可避免地遇到的各种技术、生活、思想问题时获得及时地帮助和支持。

4.处理(Action)阶段

处理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环节,对确认为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并在今后的实习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对某些不妥当的措施和做法要进行整理、分析、记录备案,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或产生严重问题的部门及个人进行奖惩,以维持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之前,应对这一循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方案,待下一循环中提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

三、结 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与用人单位良性对接的有效途径。PDCA循环是使这一实践环节良性运行的质量控制工具,利用好PDCA循环将有效地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个数多、地点分散、教师指导困难、安全管理难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改革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6]。

参考文献:

[1] 李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与管理[J].

教育与职业,2010,(11):172-174.

[2] 王永福.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的改革与实

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46-47.

[3] 杨晓红.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问题分析及

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4):139-140.

[4] 戴海燕.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再认识[J].职教论

坛,2009,(9):17-18.

[5] 徐暄.PDCA循环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的

篇(3)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明确要求,国内一些高职院校与众多合作企业签订协议,推行工学结合,让学生以预备员工的身份进入校外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在相应的岗位上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并管理学生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建设,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各高职院校都在加强对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以便及时了解实习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收集相关信息,但是由于实习管理,主体分工不明确 ,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的身份,既要服从学校的相关实习规定也要服从企业的管理,可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往往分工不明确,出现管理脱节;管理环境多员化复杂化,顶岗实习期问,学生完全离开了学校,转向地点相对分散的企业,学生管理也由在学校时的整体统一管理变为多种形式、小范围、分散的管理,势必要求管理形式的多元化;缺乏行之有效的跟踪评价、反馈系统,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纪律制定得不完善、执行得不严格,实习带队老师管理水平有限,无法灵活应对实习中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等,因此,需要采用PDCA循环提升及项目管理来加强实习过程的监督管理,进而制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二、PDCA循环在顶岗实习实践研究

质量管理就是不断发现质量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从而使质量持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即构成了 Plan―Do~Check―Act ( 简称PDcA)循环,PDCA 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全面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WBS因数分解是一个原理,就是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统筹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他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在每一个周期的顶岗实习管理项目中,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按照P-D-C-A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顶岗实习管理中首先制定顶岗实习计划,计划应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管理计划的制定,在制定管理计划的时候充分运用WBS模式,将顶岗实习管理具体到各项子任务,每项子任务安排负责人,设定完成时间。具体运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顶岗实习计划中制定的子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还要根据方针、目标及要求,对过程进行检查督导,并报告结果。最后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将效果显著措施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将不成功的措施进行整理、分析、予以改进。经过检查以后,已经清楚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如确认为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应该总结提炼,上升为“标准”,以便在今后工作中贯彻执行。同时,要把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整理,记录备案防止犯同样的错误, 并对问题涉及的集体或个人进行奖惩, 以维护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

三、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研究

针对整个顶岗实习管理PDCA循环的完成情况,充分运用知识管理方法,可以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对每一项子任务可以设定分值,根据完成情况考核赋分。还可以设计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测评表,请实习基地的领导和实习学生所在各部门对带队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实习学生的实习表现写出鉴定,便于更真切了解实习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理。

运用PDCA循环,可以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提高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性,形成良性循环。更好的加强校企协作,共同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实施顶岗实习管理方法、执行严格的实习纪律,奖罚分明,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有序、有效地完成。学校可根据PDCA循环提升分析结果,考虑把理论课放在企业生产淡季,而把实践课调整到企业需要人的生产旺季。充分尊重企业的生产规律和相关规定,通过质量管理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周晓红、李春光.浅谈高职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2010(6)

[2]张晓琳.PDCA循环在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管理,2010(12)

篇(4)

我校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每年约有1200名左右的学生分布在百余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了解我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现状,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312名校外实习学生、25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

1.关于满意度调查。在分别对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调查中,就总体满意度水平而言,学生的66.4%明显大于企业的34.2%,且近半数的实习学生对自己的实习岗位表示满意。但就实习薪资而言,在大部分企业表示已将顶岗实习学生与企业同等岗位工人实行同工同酬管理的情形且平均实习薪资达到1255元/月的情况下,仍只有不到3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实习薪酬表示满意。

2.在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方面。通过调查发现,除已分析过的薪资报酬外,在遵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规定方面,只有50%左右的企业能做到。在实习安全方面,半数以上的企业表示给学生缴纳了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且80%左右的企业表示没有因薪资或安全问题与学生发生过纠纷。但34.2%的学生不清楚企业是否给顶岗实习生交纳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显示出部分学生维权意识不强,对这方面的权益缺乏关心、了解。

3.在顶岗实习学生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准备方面。通过调查反馈发现,89.8%的企业认为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心态最重要,超过50%的企业和学生均认为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近40%的学生在走上顶岗实习岗位之初,面对岗位技能要求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不适应,同时近35%的企业以及学生认为学校应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以及基本职业素养方面加强教育,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锻炼学生协调人际关系、适应严格工作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4.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方面。通过调查发现,近90%的企业对营造人文化的实习环境很重视,并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提升对顶岗实习生管理的参与度,近80%的企业表示重视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委派了专人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及实习生活指导。但调查却显示,只有56.2%左右的学生表示在实习期间能经常体会到企业及学校对他们的关心,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学校对学生的关爱、指导以及付出与学生心理渴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78.3%的企业认为,在对顶岗实习生的管理上,难度最大的是学生实习稳定性较差,而主要离职原因则是学生对实习岗位不满意或认为实习薪资少。

二、中职生校外顶岗实习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时间、工作班次安排违反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07〕4号)文件精神,“企业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八小时,不得安排学生上夜班”。可调查结果反馈,近半数的企业目前很难做到,半数以上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工作超过8小时或上夜班。究其原因,是由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特点、服务特点所决定的。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在用工单位劳动力紧张且节约用工成本的理念指导下,企业未能考虑顶岗实习学生的年龄、承受力等因素,完全将顶岗实习学生作为了企业正式员工同等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顶岗实习学生适应工作的难度,也使部分学生在实习之初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大大挫伤了顶岗实习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笔者从事学生校外实习推介工作多年,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重视,并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考评和监督机制。

2.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实习稳定性较差。调查显示,近80%的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稳定性表现出不满意。频繁跳槽现象是当今职场一个普遍性问题,社会普遍认为主要是因为职业人缺乏诚信所致,但我认为中职生顶岗实习的跳槽却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由于顶岗实习时年龄小(半数以上的学生不满18周岁),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没能形成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再加上社会阅历有限,在遇到艰苦、严格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自己不能适应的岗位技能要求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导,很容易出现轻率举动,进而频繁跳槽。因此我认为,如何正确地认识中职生顶岗实习稳定性较差这一现象,并从学生在校教育、学生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协同管理等方面找原因,值得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

3.顶岗实习目标、计划、内容制订有待进一步研究。虽然,校外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工作环境的能力。但笔者认为,对职业学校而言,为保障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如何针对各专业特点,制订合理、可行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目标、计划、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面对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同专业却在不同企业及岗位实习的状况,学校能否做到实习目标、计划、内容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学校是否意识到实习目标、计划的完成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应深入企业共同制订?实际上,目前这项工作尚未能引起各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工作开展的深度远远未能满足保障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工作的需要。

4.顶岗实习质量考评机制不健全,评价指标过于单一,量化考核难以实施。目前,我校考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的指标单一,即每学期临近结束由企业出具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表现的实习鉴定,经班主任审核,送交招生就业处核定该学期实习学分。此种方式操作容易,但考核项目内容不够细致、过于单一,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评价难有梯度,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真正实习效果难以给出客观评价,更无从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内容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计划。职业学校应明确量化考核指标制定的必要性,力争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客观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并具有可操作性,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数据要易于获取,力争整体操作能比较规范。成功考评机制的建立,必将能引导整个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方法和对策

1.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办学机制。“校企融合、深度合作”将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它能有效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解决学生的就业出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在企业用工氛围尚可、劳动力不紧缺的情况下,往往出现一头热的情况,即学校对这种办学模式极度渴求,而企业的积极性却不高。同时,由于大型企业的用工招聘“高高在上”,而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前景常常不很明朗,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校企合作,也只能是短期用工合作,对学校的技术及硬件支持十分有限。但从2011年开始,由于企业用工荒的出现,这种“一头热”的状况有望改变,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者工作中发现,近期一些大型、优质企业对学校提出的深度融合、合作办学的建议响应积极,并能很快达成合作意向。他们愿意给学校以技术、硬件的支持;希望能在学校进行定向招生、合作培养,长期招收定向培养生;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教学目标、计划,共同商讨课程设置,互派教学师傅和见习老师等。由于定向培养班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实习岗位、实习计划也是校企双方预先协商好的,校企共同考评实习质量也就水到渠成,可操作性很大,能有效解决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内容不明确、实习计划制订随意性大的问题;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建立考评、监管机制,对有效提升校外顶岗实习质量也十分有利。

2.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改善培养模式,提升办学质量。目前职业学校的办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和行业、企业的对接程度不够,未能很好地发挥行业、企业对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乃至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使得学校的教学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各学校应切实发挥专业或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邀请他们到校开展相关研讨,可考虑在专业教学上寻求企业支援。当前教育改革中提出“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传统“2+1”办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前两年完全的“学校环境”,导致他们对自身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特征、要求完全陌生,这种“陌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实现,将直接带来以下两点好处:一是加强专业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二是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有利于他们今后尽快适应顶岗实习的岗位和环境。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频繁出现的跳槽现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感到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高强度的实习劳动等,都要求职业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素养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德育课程以及各类校园活动,强化择业观、就业观教育以及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精神的培养;适当增加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学乃至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商务营销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能力,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基础支持;通过形式多样的“成功”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个人成就感;通过职业道德课程教育以及学校日常养成教育,切实将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渗透进来,培养学生敬业、诚实、合作、创新的优良品质。

3.加强并完善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家长三方的协同管理作用。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改善实习生的生活、工作环境,委派领导、有经验的师傅和生活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生活给予指导。企业更加注重对实习生的人文化管理,通过形式多样的年会、旅游、文体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宿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稳定了实习学生队伍。与此同时学校也意识到,有效、完善的学生校外实习管理体制和制度,以及学校与学生、家长的适时良好互动,对稳定实习过程,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亦至关重要。下图为我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框图。

图1我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框图

4.积极拓展校外优质实习基地,提高学生优质实习、就业率。给学生提供优质实习企业和岗位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通过优质企业和岗位吸引更多的学生通过学校推荐的途径进行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集中度的提高不仅降低了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难度,更能保证实习目标和计划的完成,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考评。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一方面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则希望政府能搭建更多的校企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平台,政府有必要出台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引导优质企业使用顶岗实习学生,力争营造良好的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氛围。

篇(5)

【关键词】

“2+1”顶岗实习模式;集中型管理;铁路运营管理

一、“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模式概述

所谓“2+l”教育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后,最后一学期或两学期要到专业对口的企业等用人单位,由企业安排在一定工作岗位上实习,然后由学校统一组织毕业考核、就业指导等。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按需培训,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毕业时能做到就业与社会的要求无缝接轨,实现高职教育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集中顶岗实习模式一般是在院系与企业合作建立起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用工量较大,专业对口率高,院系相关专业可统一组织安排学生进行集中顶岗实习。集中型顶岗实习模式在管理流程中贯彻了“几个统一”,即统一实习基地、统一实习计划、统一实习管理、统一实习指导、统一实习检查、统一实结等。这种模式在管理和专业教育上整体效率较高,管理成本相对较低,效果较好,利于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两年或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就要到对口的企业进行为期一学期或两学期的实习。虽然参加实习的学生有的已签约铁路局,有的还未签约就业单位,但均属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对这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采用的是集中型管理,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一是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由实习单位确定所能接受的实习生数量。二是学校落实学生的具体实习车站,一般来说,分到车站的学生人数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人,指派专任教师或已退休辅导员跟班指导实习,并确定实习学生中的学生会干部充当在站实习学生负责人,协助教师指导实习。三是召开实习动员会,由跟班指导实习教师与辅导员对学生分别进行安全教育,填写安全协议书等。四是学生和指导教师进驻武昌站、汉口站等,正式开展为期一学期或两学期的顶岗实习。五是学生进入车站后,由车站安排具体实习岗位,一般来说学生会安排检票、售票,站厅服务等岗位。六是学生正式上岗实习,由企业和学校进行双重管理。企业实习负责人、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学生负责人定期召开会议,就某阶段实习情况进行汇总,了解企业、学生、教师三方的意见,并进行沟通。七是实习结束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及企业反馈情况进行实习成绩的双重考核。

三、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在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三大站对“2+1”顶岗实习模式下的集中型管理进行了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集中型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顶岗实习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不合理。从学校层面来说,顶岗实习计划是由跟班指导教师制定。从实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三大客运站都是以自己的生产计划来安排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并没有考虑到学校制定的顶岗实习计划。学校对学生实习内容的安排没有主导权,形成了一味配合运输企业岗位需求的怪圈,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升,顶岗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完成和完善。

(二)岗位层次过低、顶岗实习轮岗难。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武昌车站、武汉站和汉口车站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近几年合作,发现铁路运输企业从自身的岗位需求出发,将学生安排在检票、售票、放行等简单重复性的一线基层岗位上,学生很少能在专业技能较强的岗位上顶岗,更不用说企业的核心技术岗位。而且为了减少顶岗实习对生产的影响以及管理的方便,将轮岗这一环节舍弃,学生几乎没有轮岗机会,学生在同一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后,觉得顶岗实习没有挑战性,跟专业相关性低,甚至产生车站的工作是个人都会做这样的想法。

(三)顶岗实习学生工作积极性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等单位实习时,企业提供实习学生住宿、工作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酬劳,这是影响学生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另外,学生进入三大车站实习后,安排的基本都是检票、售票、站厅服务等岗位,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遇节假日客流高峰时,还需要加班。学生认为自己没拿任何劳动报酬,是车站的免费劳动力,自己到车站实习没学到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一点都不划算。而且实习的学生长期处于比较嘈杂的环境,经常上夜班,辛苦且无法忍受,岗位适应能力差。

(四)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困境,实习不安心。在实习期间,有的学生已签约其它铁路局,而有的学生还未落实工作单位,造成在实习期间部分学生面临找工作这样的困境,导致实习期间,学生请假外出面试应聘,给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带来不便。而有的学生由于家里已联系了其它的工作单位,想去就业单位实习,但按照学校规定又必须留车站实习,觉得在车站实习纯属浪费时间,故实习期间也是得过且过,实习效果非常不理想。

四、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加强集中型管理的措施

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汉口火车站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学校出台顶岗实习学生自主确定实习单位后,就出现部分学生不愿意在这三个客运站进行顶岗实习的现象,为此,有必要对“2+1”顶岗实习模式下的集中型管理进行改进。

(一)校企共同制定集中式顶岗实习计划。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共同制定适宜的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及能力目标,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根据岗位、三班倒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分小组管理,强化离站外出请假规定,强化早晚车站留宿情况的检查。

(二)做好入职前的教育。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实习的意义、安全教育、家长告知与请求协助、岗位操作规程、职业素养教育、出勤管理、实习的考核内容、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实习资料的上交等,让学生对即将工作的单位和岗位内容有系统的了解,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特别是针对前往三大车站实习的学生做好人身安全保护教育。

(三)多岗位轮换顶岗实习。通过轮岗,一方面,学生可以适应不同岗位要求,熟悉各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不断轮岗实习,学生最终掌握了众多岗位技能,一专多能,以适应运输企业的众多岗位,这对于那些已签约铁路局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利。这部分学生由于专业对口,在没有去用人单位就业之前,是非常愿意在运输企业提前进行专业对口的实习。

(四)实习企业提供适当实习报酬。学习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有些比较看重实习单位支付的实习报酬,有些会看重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铁路运输企业由于自身职工人数不足,客流变化大,长期需要大量的实习生来补充企业的岗位,为保证顶岗实习的可持续性,在考虑提升专业知识的技能的前提下,应支付学生适当的实习报酬,保证实习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五)建立实习奖励制度。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制定完善而有效的实习奖惩制度,企业指导教师、跟班指导教师、班主任三方共同评定的成绩作为该学生的实习成绩,实习结束后对实习优秀的同学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并且在学生职业技能考证中,考虑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如部分学生考客运员的职业资格证,如果参加了车站客运岗位的实习,在客运员实践技能考证中可以申请免考。

【参考文献】

[1]甄铁丽.高职学生集中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和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2012,32

篇(6)

一、环境艺术专业行业状况

“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政项目、房地产项目的大量开发,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环境艺术专业涵盖了从过去的室内设计到今天的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等全方位多范围领域设计。设计也由过去偏重硬件设施环境转变为重行为、生理、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更深意义的范围。

二、环艺专业教学模式与顶岗实习模式的有机结合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如果胜任用人单位可直接安排就业。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所以,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就业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体,迅速建立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机制,确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模式,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势在必行。应形成以“工作室制教学”为载体,以教学团队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适合教学的社会实际项目,“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能力训练工作化”的教学方法,“过程管理公司化”的考核机制为内涵的“职业化教学”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与企业运作模式基本相同的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工作的流程和生产模式,实训基地完全与社会企业接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企业的资源,努力实现企业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满足学校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训员工,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努力实现实训室进企业、课堂进工地等合作模式。将项目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感受企业的环境和工作氛围。培养适应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使顶岗实习基地,完全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为就业作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顶岗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

工作室教师在带领学生承接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等项目,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监理中领会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的同时,应事先拟定顶岗实习计划,结合顶岗工作完成毕业设计,就顶岗实习单位的实际项目进行调查和论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岗前培训,对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单位、就业岗位、实习进度、时间安排与进度实习指导与管理、顶岗实习纪律和安全要求以及顶岗实习提交材料要求等做了详细的布署。

另外,要做好顶岗实习准备,在校内成立了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由资深教师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指导与企业协调工作。根据环艺专业顶岗的分散性质,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采取了网络、电话通讯以及实地探访、学生返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得以保证。工作经验和一定的劳动报酬。校企作出评价和改进建议,提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双方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相关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学生毕业前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顶岗工作鉴定”。

篇(7)

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杜威的建构主义学习的方法,告诉我们技能的学习一定是要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才能取得好的成效的。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在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搭建更多平台期待与企业一起共同培育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向高素质职业人的转换。

经过学校长期的调研和多次的实地考察,我们校于2009年3月,安排08制冷专业60名同学集中前往广东顺德美的集团总装二分厂参加顶岗实习。在整个实习的管理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积极探索出更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PDCA过程实习过程管理模式。在实习结束时的表彰大会上,美的集团廖厂长说:“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决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是人才。是吃得苦,勤学习,可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大大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华材精心组织管理的实习生们用自己的汗水为我们企业创造了单日生产效率、继续培养培训、个人综合能力提升最快的三项奇迹。”

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PDCA循环模式实践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型的劳动者、幸福的职业人。而最后阶段的顶岗实习安排则是使中职学生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需要,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过程。

有鉴于此,学校结合美的集团的质量管理制度,改革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有鲜明职业特色的过程管理PDCA循环模式,即由学校和企业进行的整体计划(P)、实习指导老师与企业生产技术指导下的实习实施(D)、校企双重监督检测(C)、生、校、企三赢的改善(A)环节的循环提升模式。

1.学校的整体计划(Plan)环节。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战环节,是中职学校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基于学校整体教学设计的实习单位选择、实习内容、实习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的整体计划是整个顶岗实习顺利完成的前提和保障。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前期调研,校长亲自带领制冷科组的教师、班主任多次前往美的集团从多个侧面进行综合考察。并利用假期时间,与企业共同制定了顶岗实习的教学培训内容、实习实训任务;建立起校企联合的安全保障制度;校企联合的过程管理系统等。

2.校企共同指导下的顶岗实习实施(do)环节。

实习生不同于员工,实习生的目标是在实习过程中有所学,有发展。为此学校选择了制冷专业的专业老师、班主任担任实习指导老师配合企业的生产主管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工作管理。为了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校企联合搭建有效沟通的平台,并坚持“以学生职业成长为本,以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为目标”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动员、目标制定、自主实施、交流、总结表彰)顶岗实施环节。

在学校和企业的整体计划下,实习计划分阶段设定了实习的整体发展主题——争做合格制冷工,和阶段发展主题如下,主题内容涵盖企业的经济目标、职业道德品质提升、技能水平提高等。

3.校企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过程检测(check)环节。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具有学生、员工的双重身份。为了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员工的身份。在班级管理模式上,以广东美的集团的5S管理经验为蓝本,实现班级实习管理的创新改革。在班内实行班组管理改革制度。由组员对组长负责,由组长对班长负责,班长对班主任负责的组织框架,并模仿企业的要求认真填写好如下《班组长日常工作单》见附录一。利用这种方式,将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

4.生、校、企三赢的顶岗实习管理的改善(Amend)环节。

顶岗实习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实习过程中,生、校、企不断发现自身不足,通过沟通反馈,共同追求改善,真正实现三赢。

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着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克服了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职业道德素养,在优良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修订自身的职业成长目标。最终走上职业成才之路;学校结合企业调研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改善专业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在企业的帮助下,我校建设了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实习基地——美的制冷空调实训室。结合市场需求修订教学计划和大纲,促进制冷专业进一步走上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前沿。

企业在担当社会责任的同时加快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为企业发展储备力量。顶岗实习的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工紧张问题。

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PDCA循环模式的管理下,08制冷专业学生的学生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6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获得了企业优秀员工的奖励。实习学生组成的生产小组创造了企业建厂以来的单日生产效率的奇迹;全部学生自觉参与企业的后备干部培训,企业也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多场专题培训,廖厂长感慨地说:“他们是美的员工中积极进取的一批,创下了主动学习的培训奇迹”;三个月实习期间,制冷C班张会军同学刻苦学习,仅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成长为整条生产线的技术骨干,受总公司的表彰,5名同学被作为后备干部培养这些创下了企业实习期间,学生快速成长的奇迹。

三、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顶岗实习过程是提升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企业和中职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实习指导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篇(8)

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概述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最先提出的非常有影响的概念,德鲁克认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必须将所有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注意力和努力引向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管理本质上是一个过程,组织根据某时期的任务确定总目标,然后通过组织中上级和下级一起沟通协商,决定上、下级各自的责任和分目标,并使分目标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并把这些分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评价每个部门以及个人贡献大小的依据。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人的因素,它是一种强调人人参与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通过目标分解把个人需求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调动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它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可以把客观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目标,以自我控制的管理取代强制性的管理来取得成就。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

顶岗实习是指高职学生在校内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专业知识学习和一系列专项实践训练后,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现场实习,它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顶岗实习是十分重视的,有专门的学分和学时要求,每一位毕业生必须参加顶岗实习,否则直接影响顺利毕业。高职院校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一般采取两种形式: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对来讲,理工科类专业能比较集中地安排学生在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而文科类专业往往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顶岗实习单位分散分布的特点非常突出,而且专业对口率低,尤其是诸如管理类专业。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只有30%~40%,学生普遍希望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系统全面的指导,就业能力方面得到提升,都要求工作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安排的实习岗位都是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辅助岗位,专业针对性也不强。在企业实习期间,很多学生感觉在用人单位没有得到像在学校一样的关心和照顾,普遍觉得难以适应工作角色的转换,导致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能稳定,有更换实习单位或者工作的情况发生。

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通过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将校内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大多数高职院校认同和接受,而且也在积极探讨和广泛实施,但由于其自身特点,在顶岗实习的操作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

1.顶岗实习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组织在某段时间内对一项任务完成情况的期望,它是完成情况的评价依据。目标应该有量化的规定,可观察、可测量,才能实现活动效果的准确评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活动进行安排时,都会在制订的顶岗实习活动计划中对实习目标一项进行阐述,只不过有关的表述都显得大而空,也无法进行有效的衡量,比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岗位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等,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目标的认识也不清晰。整个组织对顶岗实习活动目标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将严重影响最后顶岗实习活动实施的效果。

2.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不科学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校企双方必须结合顶岗实习的目标加强沟通、精心计划、周密部署顶岗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到学校、企业、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有效利用院校及企业的各种教学资源,才能全面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目前,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些极不科学的状况,如很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的企业过于注重追求生产和经营的效益,将实习学生和企业老员工无区别对待,分派任务和进行管理时不能充分意识到实习学生的特殊学生身份。因此,对实习学生来讲各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这种压迫式管理方式对于身体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但让很多实习学生产生就业的恐惧感。调查发现,大量实习学生反映企业对其管理太严,工作太苦太累。所以,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承受繁忙的生产劳动,接受严格的企业管理,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非常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要顺利适应“员工”角色是非常需要校内外指导教师精心的指导和关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和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非常粗放,普遍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关注,甚至放任自流。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由于思想上的误区、学生分散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并未切实履行其跟踪指导和管理职责,形同虚设,指导缺位现象非常严重,实习企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就更加缺失,有等于无,由于工作太忙,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跟学生沟通交流,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指导效用,因此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岗位工作,忽略主动探索研究问题,最终导致顶岗实习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主动性,实现自我管理。

3.顶岗实习的结果考评体系不健全

顶岗实习的结果评价应该能够检查顶岗实习的执行情况,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以后改进的方向,是顶岗实习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生,科学的顶岗实习考评体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实习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指导学生的实习行为更好地达到实习目标。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组织安排中考核把关不严,仅靠学生最后上交的实习鉴定表上的企业公章及校内外指导教师评语判断实习效果,而且大多数评语都无实质作用并且各同学评语也差不多,如“遵守劳动纪律,表现突出,态度端正,吃亏耐劳,工作认真”等,无法反映学生实习的实际效果,考核结果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四、结束语

目标管理是在组织目标的指引下,管理者、管理对象、利用各种资源有效互动过程。它的最大特征就是方向明确,非常有利于把整个团队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同一个目标上来,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也是围绕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和学生考虑有效利用校内外的各种实习资源的互动过程。学校、实习企业、学生结合“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总目标,分解制定各自在顶岗实习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然后通过各参与者的自治和自觉以及有效的督促和检查,各种要素有效的互动,各参与者努力去完成分任务、实现子目标,最终达成总体目标。显然,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也可以作为一个目标实现的过程。所以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中也可以运用源于企业管理的目标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友泉,谢美华,熊碧玲.目标管理: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科学之路[J].职教论坛,2014(3):87.

[2]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篇(9)

关键词: 职业学校;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对策;分析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s;management;internships;countermeasures;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266-02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科学实施专业教学计划不可缺乏的重要环节。职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锻炼,从而认识了真实职业环境,了解了从业基本要求,提高了工作能力,为实现顺利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职校通过顶岗实习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然而大多数职校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岗位少、较分散,实习的内容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实习单位难以落实,实习的时间难以保障,实习的效果不太理想。

1 职校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组织安排困难的问题 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组织安排不同于理工专业,理工专业顶岗实习单位比较集中,一个企业一次可以安排一批人,有时一次能容纳上百人,而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单位比较分散,一个企业一次往往只能安排一、两个人,对学校统一安排专业顶岗实习和管理造成许多不便和困难。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为例,如果要安排该专业顶岗实习,涉及的企业数量大且学生相对分散,而且加上专业的特殊性,很多岗位涉及公司经营商业机密,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此实习组织安排难度较大,造成一些学校对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放羊式”安排和管理。

1.2 管理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存在误解的问题 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相互支持是顶岗实习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对于顶岗实习的顺利组织与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生对顶岗实习本身高度重视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识成了顶岗实习的第一步。尤其管理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存在的一些误解比较突出:一种误解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到企业去干活,是去当廉价劳动力,如果要去,不上大学就可以去;二种误解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这种工作,认为上班时干一些最简单的工作枯燥无味,学不到真正的对专业有用的东西,与专业根本不对口,如自己是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将来可以从事一些办公室的管理工作,不需要到企业中去,因此牢骚满腹、消极怠工。这样既影响自己的实习,又影响其他学生的实习情绪,形成一种消极实习的氛围;三种误解是顶岗实习上班时间长,如遇企业生产任务重,晚上还要加班,管理专业学生平时在学校教室里比较轻松地学习,哪有实习辛苦,无法承受。同时一些学生本来就有优越的家庭条件,比如家庭富裕、娇生惯养、能够通过关系找到好工作等等,他们对待实习的态度更是很不情愿。

1.3 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员工意识”树立得较慢,不能较快地转变“学生”身份,不会过多地考虑自己应负的工作责任,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生往往缺乏主人意识,总认为自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任务,喊一下、动一下,主动工作的意识不强。其次,有些实习学生不注意处理人际关系,不主动与人交往,独往独来,沉默寡言,给实习单位的员工造成一种难以接近的印象,从而失去了向企业员工请教、交流和学习的宝贵机会,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生在校时本来都学习了公关礼仪等知识,实习时却丢在一边,很难融入企业团队。第三,学生在校时都是按部就班学习,专业知识具有渐进性、条理性和系统性。但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要复杂和丰富得多,学生容易出现因头绪太多而无从下手和知识不够用的情况。

2 解决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纲领,是确保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率的关键。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着重体现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感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氛围,了解企业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操作流程,培养学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顶岗实习计划制定过程中认真确定顶岗实习领导小组,明确顶岗实习目的,规定与实习岗位相结合的实习内容,采取学生自己落实与学校帮助落实相结合的顶岗实习组织方法,提出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指出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方法,从而保障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克服组织安排困难的问题,达到预期效果。

2.2 基于职教规律解决管理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误解 解决管理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误解,必须抓好如下工作:第一、做好顶岗实习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一进校门,职校就要在入学教育中强调职校的特点和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在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平时职校可以通过各种主题班会、交流座谈会、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宣传;在顶岗实习前,职校应进一步强调实习的意义,明确实习的纪律,可以邀请已完成实习的在校生和优秀毕业生进行心得交流,帮助他们正确对待顶岗实习。第二、促使学生实现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中,职校要引导实习生认识到:他们既是职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而更重要的角色是“员工”角色,要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所以实习生必须尽快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尽快了解自己实习岗位的工作要求,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企业的职业规范,尽快地完成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变。第三、引入企业文化,缩短实习不适应期。职校应当根据不同专业情况,对在校生灌输相应的企业文化,使有代表性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文化融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加强学生校内实训行为管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意志。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时举行模拟招聘和面试,使之在校时就知道这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2.3 基于顶岗实习现状,安排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巡视指导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主要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但是企业管理员工的方法和学校管理学生的方法有很大不同,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这样就会影响顶岗实习的正常进行。特别是管理类学生实习比较分散,实习生更多地感到孤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会更多地感到无助。这时职校应当派送专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下到企业中,指导实习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与关心。实习指导教师要能按时向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期交流、沟通,根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学生实习安全和实习权益等方面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最终为实习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10)

毕业生实习计划安排材料一

今年xx月底,20xx届毕业生将开始为期一个多学期的顶岗实习,为组织做好本届毕业顶岗实习工作,根据学院关于顶岗实习的管理规定,特制定我系本届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与安排如下。

一、顶岗实习的目的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和正确的处事原则,进一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并取得用人单位正式聘用。

二、顶岗实习的形式与指导教师安排

1、采取学校安排与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实习单位。学校安排主要以供需见面招聘的方式进行,自主联系则由学生本人申请,系部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2、由我系和实习单位分别指派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实习过程及撰写实习报告的指导、审阅及成绩评定等工作。我系指导教师须于顶岗实习开始前与所分配指导的学生集中见面,布置任务及要求,明确上交资料时间和双方联系方式,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做好顶岗实习指导记录。

三、学生顶岗实习的任务与要求

1、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文明生产。服从安排,认真完成实习岗位工作任务。

2、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正确处理上、下级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

3、实习中期向指导教师提交《顶岗实习报告》初稿;实习结束前邮寄或面呈提交《顶岗业务报告》终稿(打印纸质)、实习鉴定表(须实习单位盖章)。

4、实习结束时按规定上交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毕业生跟踪调查表》。

四、成绩考核

学生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实习单位评价与实习报告评定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未能按实习计划完成实习、未交实习报告者,不认定实习工作,不进行毕业综合评价和考核,实习成绩合格方可按规定毕业。

五、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

xx月20日~xx月31日

学校安排和自主联系确定实习单位(办理审批手续);系部确定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安排与学生集中见面。

xx月1日~xx年6月

顶岗实习阶段

xx年3月20日前,提交《顶岗实习业务报告》初稿,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xx年6月20日前,提交《顶岗实习业务报告》终稿和实习鉴定表,同时上交“就业协议书和调查表”。

xx年7月1日前,指导教师完成学生实习业务报告等资料审阅,提交评定成绩。

xx年7月,毕业生返校清考,毕业典礼、领取毕业证书。

六、其他事项

1、学校安排或自主联系确定实习单位后,要在系学生科办理详细的信息登记。

2、学生从指导教师处领取相关实习资料后,方可离校开始顶岗实习。未经办理规定手续而私自离校者,其实习成绩视为不合格,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

3、未缴清学费或未办理注册手续的学生,不能参加顶岗实习。

毕业生实习计划安排材料二

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为使我系20xx届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卓有成效地进行,特制定本实习计划,供指导老师和学生参照执行。

一、实习目的

通过亲身实践参加具体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同时,通过这次实习,进一步验证、充实、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收集整理资料,为撰写毕业论准备,同时可以检查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安排

地点:学生自己联系适合本专业的实习单位

时间: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开始,5月4日返交报到,5月5日进行实习交流,并开始着手论文写作。

三、实习内容

1、业务实习

主要是实习会计核算程序和具体方法,财务管理业务程序和方法

2、调查研究

(1)会计工作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组织建设等)及现状;

(2)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组织建设等)及其现状;

(3)近几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的实施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4)搜集和掌握有关实际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积累素材。

四、实习要求与考核办法

各位学生的论文导师即为该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学生离校前应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实习过程中接受指导老师的业务指导,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将酌情去实习点检查和指导。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谦虚谨慎,礼貌待人,自觉接受实习单位负责人及指导人员和实习指导老师的领导,认真做好实习周记,并定期为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

实习学生的考核以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表为依据,按5:3:2的比例计算实习成绩。实习周记和实习鉴定表经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签章后,各班学习委员在5月20日前将本班全部同学的实习鉴定表装订成册报学院办公室,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毕业生实习计划安排材料三

一、毕业实习工作组织领导

1.系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

2.指导老师

计算机系专任教师及兼职(实习)教师

二、毕业实习的目的意义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信管方向、信监方向)专业,毕业前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工作岗位,了解职业需求,尝试相关工作过程的重要活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又从社会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本领,为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毕业实习安排

1.实习时间:20XX年1月11日至20XX年5月30日

2.实习地点:珠三角地区(东莞为主)校外实习基地

3.实习形式:“顶岗实习”

4.组织形式: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单独提前实习者须经严格审查批准)。原则上实行实习指导老师包干制与实习领导小组、辅导员/班主任巡回检查相结合。

四、办理校外实习手续

无论是集体实习还是个别实习均应办理实习手续,否则实习不予认可。

具体讲,即:

①签订并报批《三方实习协议书》;

②填写并报批《实习登记表》。

如果在第五学期下半学期要求提前实习的,须填写《单独提前实习审批表》,经批准方能外出。

五、毕业实习方式

毕业实习的组织安排形式:根据学院落实与学生自找相结合的原则,灵活采用多种方法,选择多条途径落实。具体方法和途径如下:

1、通过学生个人或家长联系,落实实习单位部门。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在同一个企业单位实习的,组成一个实习小组,由指导老师指定组长。定期和不定期在一起交流实习经验体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努力把实习工作搞好。

3、通过学院联系安排、落实实习单位部门。未联系到合适实习单位的学生,应服从系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到指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安排,否则,不予正常毕业。

毕业实习单位(基地)一般的要求是:能满足专业实习基本要求的校外企事业单位或校内外挂牌的实习基地。

六、毕业实习安全纪律

1、毕业实习人员必须遵守毕业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尊敬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或师傅;

2、实习学生应培养组织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3、实习学生应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合理处理实习单位、部门的各种人事关系;

4、实习学生应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不泄露实习单位的各类经济、商业、文档信息;

5、毕业实习人员必须跟班实习,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发生,爱护操作设备等公共设施。

7、毕业实习中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离开必须经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离队。对未请假不参加毕业实习者,毕业实习按不及格处理。

8、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对违纪学生有权终止毕业实习或提出处分意见。

9、毕业实习前必须购买个人意外保险。

七、实习内容

各专业具体内容见毕业实习内容。

八、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上一篇: 风险投资风险控制 下一篇: 诉权理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