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45: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经验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生的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工作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工作的需求,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来解决。高校引入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表面上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实际上两者的共同点很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同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大力提倡和追求管理中的细节,精细化管理强调层层分工,注意细节,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规范高校教育工作都有促进作用。
当前社会,我国各大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采用精细化理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发展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老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主动和高校其他部门交流合作,一同将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只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忽视应全员参与教育管理工作,且管理人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其要求的执行,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无法达到管理的效果。因而,想要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执行力,增强全校师生参与的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技术中存在的漏洞。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体现方面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将教育、管理和服务集于一体的工作。教育上,成立不同科目教研室,让老师共同探讨学习,从不同的方面出发,高校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完成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上,高校利用校园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加强师生直接的沟通,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声。同时高校建立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将学生的档案整合归纳,并及时更改错误信息。服务上,高校一直奉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深入学生的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体现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管理制度和细化的分工有序开展,推行分工责任制,使管理工作层次清晰,增强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调动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完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发展建议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仍在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如何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更加完善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高校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探索这一发展趋势,真正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一)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为更好的推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首先要让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让教育管理工作者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各部门配合,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文化环境。精细化管理理念要求高校领导者充分发挥领导能力,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细化分工,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理解工作的目标,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从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完善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组织
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依据制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使工作层次更清晰、工作目标更明确。
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严格执行,制度也将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实质性的意义。高校必须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通过制度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让老师工作积极性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资源库
一、教学管理者要学会划分管理任务
幼儿园在每次寒暑假结束之前,幼儿园园长都会向教学管理者下达这个学期学校要达到的各项教学指标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就是研究这些教学指标,将这些指标系统化地剖析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将这些任务区分类别,下达给相对应的部门。教学主任在划分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只强调教学任务,要始终向幼儿园教育者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教学质量为辅的核心思想。当然,任务的下达也不能用平摊、平分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者要做到任务与教师相结合,充分考虑每个任务细节的不同,将任务分到适合教师,保证幼儿园内的每个工作人员接到的任务都适合自己。
二、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规范幼儿园管理工作
教学管理者把任务下达给教师后,要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定期检测。检查过程中,要对教师的备课程度、教学完成质量、家长反馈意见等进行严格的统计。将没有达到教学任务标准的教师排查出来,一一与其进行谈话,弄清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如果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教学管理者要及时找到错误,完善管理制度。如果教学任务不达标,是因为教师个人得过且过的教育思想造成,那么教学管理者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惩罚。
教学管理者对教师的教学衡量标准不能脱离教学活动,要走进活动,从孩子的反应去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者不能只顾审查一些硬性指标而放弃走进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教学管理者要跟随孩子一起走进教学活动,检查教师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将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全部记录在案。每月按时召开教师工作例会,对拥有积极教学情绪、热情工作的教师进行表扬。对那些得过且过,不把教育当成头等大事的教育者进行批评教育,决不能姑息放任这种情况的滋生。
三、抓紧教学中的常规管理,将管理当作日常任务来进行
教学管理者不能把管理任务当作一种周任务或者月任务,要采用对幼儿园进行每日管理、每活动管理的管理态度。不能将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任务从主题中脱离,要将对教师的管理充分与主题结合。要从教师的常规教育工作中展开自己的管理工作。备课是每个教师进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学管理者要抓的日常管理。定期抽查教师的备课本,检查教师的备课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没有注意到班级内每个学生个体的不同性,对幼儿教育水平的认知程度是否达到要求,教师有没有在每次活动前进行针对性的备课。教师如果按照备课内容进行讲解是否真的能够将授业解惑与传道同时进行。教学管理者一定要严格要求教师的备课,检查教师的备课是否兼顾到课内“三容”。教学管理者对教师备课的考查从以下三点入手:(1)教师的教学任务离不开主题,教师要想在活动中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先把课本牢牢的吃透。有效地将活动内容转换成幼儿阶段能够明白和接受的内容;(2)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将充分考虑幼儿的性格,将因材施教作为活动中的教学内容,绝不能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知识的接收对象,要把班级内的每个幼儿分开,单独考虑;(3)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单单为了主题而上课,要注意每个活动的教育方式。教师要根据每个主题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在教学活动中多增加一些小游戏帮助幼儿理解知识,或者借用一些与文字知识有关的图画进行教学等,更重要的是与区域活动相结合。
教师是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目标,也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学管理者要将教师的个体情况充分考虑进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的管理不仅能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学质量,还能起到提高整体员工的凝聚力。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分析教学目标、考查教师态度、检查教师备课、惩处得过且过等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能忘记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要认清自己与其他阶段教学管理人员的不同。从事幼儿园教育的工作者,多数都是刚从校门里走出来,还没有完成一个学生向一个教师的转变,幼儿园教学管理者面对这类因工作经验不足而产生问题时,要与他们交流,不能用过于严厉的方法惩罚。要对他们进行教导,帮助他们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日常生活中,教学管理者要注意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如,经常与他们交流最近的工作经验,发现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遗漏,帮助他们指出并改正。平时,让一些老的、资历深的教育者传授一些教育方面的小技巧和一些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等。教学管理者是从教室中走出的管理者,我们不能因为身份的转换就脱离活动。教学管理者要做到从教学活动中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知识,然后再走回教学活动中,从教学活动中完成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二、身体力行,抓好小学部的教学管理工作
到学区工作以后,我负责学区的六年级教学管理工作。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缺乏工作经验,我就努力学习业务理论,遇到问题就虚心向领导和他人请教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累工作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在工作中我努力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做老师们的表率。一是抓考勤。我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做到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二是抓教学,我先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认真完成备、讲、批、复、考每一个环节,并经常和老师们交流教学心得,了解老师们的心声。为了激发老师们的工作热情,组织老师们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并组织与其他学区进行联考,效果明显。
三、配合学区领导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积极配合学区领导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一名合格的学区“校长助理“。在抓好小学部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献计献策,配合学区领导抓好小学的教学工作,并坚持深入到课堂教学第一线;配合学区校长、业务校长、成教校长到各校进行检查指导,认真做好安全排查工作;利用自己的电脑特长,配合学区高质量、快速度地完成了今年1—4年级的学生电子建档工作;配合学区领导积极组织开展学区党员教师参与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另外,我还充分利用自己所任课的特点,多次对六年级学生进行法制思想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在工作中我尽职尽责,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让师生认可,让领导满意。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课程是新课程改革先锋,使国家、社会、教育机构逐渐重视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要性,迫使小学校长开始重视学校的管理。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新时期下小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解决措施,旨在推动小学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总结如下。
一、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分数为重
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小学校长教育管理观念落后,不与时俱进,仍以学生分数为重,抹杀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而传统评价机制遏制了新课程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学校管理工作畸形发展。
(二)观念与实践的矛盾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校长管理观念未及时转变,老师教学观念未及时更新,导致校长理念及老师课堂实践存在一定的矛盾;其次,尽管老师积极参加各种新课程培训,想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但受高分数、升学率或经费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校长的允许,从而导致理念与实践出现矛盾。
(三)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失衡
随着国家、社会对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部分小学校长只重视校园物质建设,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虽然能改善学校硬件条件,但学生行为举止每况愈下,文化意识逐渐淡薄,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教学水平滞后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具有创新精神,完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与新时期新标准比较,多数老师安于现状,存在畏难情绪,同时认为编制就是铁饭碗,在各种培训中态度消极,教学中墨守成规。
二、解决措施
(一)转变教学管理观念
为追赶时代的步伐,小学校长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管理理念,一切以学生、学校的发展为落脚点;合理部署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教育机构应组织校长交流、培训活动,转变部分校长陈旧的管理思想;同时加强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从整体上转变教学管理观念,顺应当今时代教育发展潮流。
(二)创新教学管理内容
打破传统强调高分数、高合格率、高升学率的管理弊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小W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不高,小学教学管理内容应更多地关注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管理内容方面,校长应充分考虑教师的意见,公开电子邮箱、放置意见箱,与教师共同进步,创新教学管理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1)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长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整体布局上创新,使师生感受文化艺术的气息。(2)精神文化建设。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思想,旨在全面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发展师生创新能力。
(四)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校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还在于教师。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校长千万不能凌驾于教师之上,不能形成感情工作化、工作感情化,需要与多听从教师的意见,共同为学生、学校服务。
在新时期下,小学校长管理重要性进一步体现,校长管理理念、思想、模式,与学生未来、学校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小学校长应意识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出解决策略,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和内容,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优化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小学教育事业健康、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锋. 新时期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研究[J]. 才智,2015(2):216-216.
[2] 吴立军. 新时期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研究[J]. 神州(下旬刊),2016(1):148.
[3] 张艳玲. 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校长谈教学管理的困境和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220.
[4] 张晓理. 对当前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4):32-32.
[5] 任良忠.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策略浅析[J]. 新课程・上旬,2015(6):424.
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掌握有效的方式方法,与学生之间展开良性的沟通,总结与学生交流的经验与技巧,在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基本前提,学会运用管理艺术,秉持着“为人师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但是现在很多中小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没有时代意义的管理新理念,制约了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需要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创新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
1教育教学管理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学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环境,教育教学管理者要学会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班主任为例,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班主任要承担起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现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还担任着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双重的教学管理任务使得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辛苦且又复杂。并且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进行评估,没有激励教育教学管理者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机制,所以很大程度上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必须尽快建立教育管理工作激励制度,保证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的教师、学生等都能逐渐的学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尊重他人等思想理念。尤其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实现精神等深化,在校园中构建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氛围,最大程度的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推动教学职业的发展,以及学生健康的成长[1]。
2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多为校长和相关代课教师,所以就对校长的管理能力做出了很高的要求,校长不仅要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自身决策的作用,还要对教育管理的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学生,学生也是学校各校教育活动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教育管理者素质水平还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容易被简单化和程序化,管理内容也容易庸俗化。所以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需要基于社会环境分析中小学管理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2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1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理念落后:现在我国很多中小学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很难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做出有效的教育改革。虽然已对学校硬性的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但是并不能有效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不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起到切实的作用。很多教师依然只注重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也经常以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长期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与新的课程标准渐行渐远。
2.2.2管理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较低: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学工作者结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情况以及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更新。但是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基本都是由任课教师兼职管理,任课教师并没有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所以造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难度加大。
2.2.3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虽然我国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实施很长的时间了,但是大部分学校仍然处于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摸索阶段,没有明确的教学管理目标,导致在具体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有很多教育教学管理者盲目的进行工作方式的改革,不但没有创新管理工作的机制,反而引起了管理的反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3.1提高教育教学的责任心: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以及各种活动实施的有效性都与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的领导和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小学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的个性特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管理者要针对个别性格问题突出的学生,利用特别的情境进行熏陶。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好动,行为举止有时候过于偏激,如果教育教学管理者进行说教或者批评,不见得会有很好的效果。其可以用隐射的方式,促使该类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性格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其次,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动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的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保证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2]。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的管理。现在很多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时候选择惩罚式管理或者放任式管理都是错误的管理方式,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把握管理尺度,不能过度干涉学生学习的自由,也不能对学生不闻不问。所以教育教学管理者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充分体现自己的责任心,对学生实施科学性有效性的管理。
3.2坚持“科研兴校”为主驱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研兴校”,能够发挥其在教育管理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学校教育管理共同体[3]。首先,学校的领导阶层、党员等要起到带头师范的作用,站在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审视各项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管理等反思,实现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活动等创新,积极促进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术技能。其次,学校要组织教师和各个参与教育管理的实践者,共同协商制定教育的管理规划,规划的实施要始终与学生的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学科落实和相关课题落实的过程中渗入具体化的教育管理实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管理体系。
3.3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在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是实现教育管理效能提升,优化管理手段的重要指导。所以学校首先要树立创新管理的思路,对学校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发掘管理资源中的积极因素,展现自己教育管理的优势,与学校管理工作发展方向,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方向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开展具有独特特色的教育管理。其次,要创新管理的方式,教育管理人员始终要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对学生展开积极正面的思想灌输,做好示范和引导,为学生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服务。最后,就是要创新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利用现在的新媒体技术,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积极转化传统单一的书面和口头的思想传播,与现代网络平台相结合,例如,QQ群组、微信公众平台等,不仅可以节约教育管理的资源成本,还能提高学生参与教育管理实践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效率。
3.4尊重学生,培养荣誉感:教师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所以在日常校园生活中,相互尊重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和积极交往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日常管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做到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保证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尊重学生具体表现在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够积极地应对班级日常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并且面对较大的管理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不能一意孤行,这样才能保证积极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以集体荣誉感为重点,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实践需求,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并且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沟通联系的最有效的因素,实现学生成长和发展,同时,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工作非常的复杂和辛苦,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管理压力,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该配合班级班主任积极地引导班干部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在引导班干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肯定,促使班干部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班干部及时的对班级的动态进行了解,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班会进行解决,充分展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民主性[4]。最后,班主任要对班干部的管理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但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语言组织,不能过度褒奖,让其他学生对班干部产生抵触的心理,同时也不能否认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打击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要保证做到评价的恰到好处,促使整个班级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对整个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3.5加强“家、校、生”三方面的沟通: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在学校日常管理,学校应该将教育管理的视野延伸大到学生的校外生活。积极的与学生的家长展开沟通,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共同研究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问题。体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管理,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渗透到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形成学校、班级、家长团结合作,多位一体的目标管理,实现管理效能的深化。例如,班级开展家长会促进教学管理者与家长积极展开沟通和交流。;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最大程度的提高教育效果,明确教学的目标。
3.6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传统的教育管理多以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评价教育管理水平的评价标准。造成很多教育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单一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新的课程的标准下,学校应该制定一套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考核评测体系,教育管理者也要在考核机制的约束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同时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与推广,让师生明确新课程改革的综合理念,促使学校转变教师执教能力评价的标准。例如,学校可以让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对相关教学工作共同进行监督和评价,促使任课教师及时的认识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解决。最后,要对学校教育机制中与新课程标准存在冲突的地方进行修改,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树立明确的目标,保证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教育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基本前提,提高教育教学的责任心,坚持“科研兴校”为主,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加强“家、校、生”三方面的沟通,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秉持着“为人师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臻臻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玉丽.理解和诠释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美学思想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同构理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85-01
现代文明的发展有三大顶梁之柱:科学、技术、管理三个方面组合而成。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能让科学发挥出惊人威力的只有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这句话无论从哪个方面理解我们都足以看出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各个领域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些年来,各个地区的小学办学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张,而新建学校相继产出的教学成果让其逐渐与社会并轨,但是小学内部结构却日益变得错综复杂,管理的难度也相继变大。教学管理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它是将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齐头并进的科学,需要管理者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一门高深学问。在多次全国性的教育总结会上这样的话题一直被会上提及,由此可见,对小学校的科学决策领导和科学的教务管理机制的完善方面日益重要。本文,笔者基于自身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如何完善小学的教务管理机制做了简单的介绍。
1 制定并优化科学的教务常规管理机制
小学教务常规管理机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机制,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多序列的多变过程。教务常规管理虽然其历史年代比较久远,但是小学学分制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发展,让其管理工作变得十分的复杂。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小学教务常规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就必须要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充足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建立和谐、完善的管理机制,努力优化小学常规教务管理模式。
(1)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职能、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小学校园内设立教务办公室或者教务活动室,充分调动学校积极性。在能足够保证学校宏观管理方面没有漏洞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放权,并适时的进行分权,充分发挥小学教务常规管理体系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并将教务常规管理机制的协调性融入其中,渐变形成统一领导和分散管理的监控管理体系。在具体工作中能很好的处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协调统一,让小学整体教务管理机制可以更具现代化和高效化。始终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其中。
(2)建立规范有序的常规教务管理工作流程
为了能够在工作中确保常规教务管理的模式规范有序,在工作者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务管理程序中的控制力度,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秩序化的运作机制。所谓规范有序的常规教务管理工作流程就是指围绕教务管理具体的工作指标为中心,健全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对其中有些实施过程进行合理的分解,力求将小学中的每项教务工作都做到章法有序,即:既能清晰的划分出教务管理机制中各个岗位上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又能将教务管理工作做的更为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不仅能让在校师生对校园教务管理机制进行共同的监督管理,还能使得教务管理工作更加的有序,从而更好的提升小学教务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知名度。
2 加强法制教育,优化教务常规管理机制
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学生是学校的教育主体这一大方向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汇报工作,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守法习惯是学校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法制教育作为教务管理机制中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坚持将法制教育和课堂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
(1)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文化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将法律知识列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将其作为学生学习党的必修内容,坚持让学生做到每周都有法制课,努力让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更加的规范化、系统化和具体化。
(2)法制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教育。小学生的本性是爱玩,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课外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运用学校的宣传栏和墙纸、墙报等宣传地进行宣传,将法制知识列在各项地点的主要栏目之内。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举办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的与法律相关的活动,将法律知识充分贯彻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3 完善校园网络体系,实现现代化的常规教务管理手段
(1)将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运用到小学教务系统中,逐步完善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技术具有很大的信息容纳量,其资源包也非常的全面,且信息传播的速度也非常的快。很多学校都建立了自身的校园网络文化,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仅仅将其作为讨论问题和查阅资料的教学工具等。通过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学校可以开设更多方面的学术工作、活动,建立海外图书馆,学校也可以将学校相关制度公布在网络上,让学校的信息可以与社会充分的衔接在一起,真正实现网络技术化的教务管理服务机制,全面的服务于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81-02
一、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全体教研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研室领导班子及全体教研人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我们始终坚持政治学习制度,组织全体教研人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收看报刊、媒体有关对教育工作的报道,在重视学习的基础上,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其自身修养和工作能力,做到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团结全室同志一起努力工作。始终坚持每周星期一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在集中学习的同时,要求个人自学,做到每人每年度不少于两万字的读书笔记及学习心得体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增强了全体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及事业心,进一步增强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人翁意识。
(二)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教育的发展,教研室认真开展“三讲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等活动,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照检查、查找问题,使领导班子及全体人员受到深刻的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当前新形势对我们的新要求,找准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及工作上的差距,经过认真讨论,制定了十个方面的教研工作整改措施,确立了单位教育科研“五个一”工程,针对我室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三项管理条例、七个工作职责、八种管理制度,使每个岗位人员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加强了目标量化考核,落实了绩效工资发放办法,从而使各项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研人员的业务能力。教研室是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头兵及主力军,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及业务素质直接关系着全县教育改革,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着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繁荣,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教研人员的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我们坚持组织全体教研人员认真学习业务及教育理论,认真学习各科教学大纲及外地先进教学经验,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征订报刊杂志近四十余种,按要求选派教研员到外地进修培训学习,为教研员配备了计算机,基本保证了各科教研员教研工作的需要,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研人员在职进修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使全体人员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教研教改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加大教研工作力度,推动教研教改工作顺利开展。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县新课改工作进程,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以适应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我室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课改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新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十所重点课改示范校,制定了领导及教研员联乡包校工作职责,要求教研员根据各科教学实际,确立教改实验点及实验专题,采取定片、定校、定班、定课题、定目标的做法,各乡、校都上报了教改实验方案,签订了教改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全县中小学观摩研讨会,通过观摩研讨活动,使担任新课改任务的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新课改工作顺利进行,对于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多年来,我们共培养国家级教学能手1人,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教学能手57人,县级教学能手185人,从而使全县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研究会的作用,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指导工作。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研究会的作用,努力抓好各科教学的研究、指导、培训工作。做到及时准确传达各科教学的新信息、新要求,及时全面反馈教学一线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组织和开展各科教学的观摩课和研讨活动,及时组织召开中小学毕业班复习会,研究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推广教学成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深入学校听课、评课、指导教学工作。每年度我们都要认真筹备召开中小学毕业班复习备考会议,通过集思广益,互相交流,进一步明确各年级复习备考工作的思路及目标任务,为每年的小学毕业班及中、高考质量奠定了基础。多年来各科教学研究会通过观摩示范课、业务讲座等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有12位教研员的25篇教研论文分别在全国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为指导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各科教学研究会的努力工作,为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学理念的更新及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了对教学工作的监控力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了加大对全县教学管理的监控力度,提高我县教学的整体水平,教研室通过认真分析研究,起草制定了《略阳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略阳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职责》,制定了《略阳县新课改工作评价体系》,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规范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打好中、高考质量翻身仗,近年来,分别对小学及初高中毕业班进行了全县统一检测考试及质量分析,加大了对考试工作的全程监控,每次考试结束,分别召开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及时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与评比,提出改进措施。通过狠抓了教学质量的监控,小学毕业考试及格率2005年达到86.6%,2006年80.4%,2007年80.5%,2008年88.5%;中考及格率2005年34.8%,2006年65.7%,2007年68%,2008年72%,500分以上人数2005年80人,2006年109人,2007年145人,2008年152人;高考上线率2005年20.1%,2006年14.5%,2007年19.6%,2008年22.5%,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由于加大对全县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使我县小学及初中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取得了稳中有升的可喜成绩。
(四)认真组织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竞赛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多年来我们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安排,认真组织了初、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竞赛活动,在此项工作中我们一是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二是领导重视,认真组织;三是确定专人负责,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各科知识竞赛活动中,有836名学生获得市级奖,178名学生获得省级及国家级奖,有42名教师获指导奖,在二00九年参加的汉中市第二届物理实验技能与创新大赛中,县教研室获汉中市第二届中学物理实验技能与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通过各类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教学检查评估制度,狠抓学校“双常规”工作的落实
(一)狠抓学校“双常规”工作的贯彻落实,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陕西省制定的《学校“双常规”管理工作基本要求》,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保障,针对我县中小学“双常规”管理工作薄弱现状,多年来,我们组织人员分别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了“双常规”工作检查评估,在检查评估中通过听课,评课,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检查学校各种管理制度及档案资料,检查校长及教师听课记录及政治学习笔记,召开教师、学生及家长座谈会,征求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照“双常规”管理工作指标体系,认真进行科学量化打分,针对学校“双常规”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反馈会,与学校共同研究制订整改措施,限期学校进行整改。通过对学校“双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评估,使我们及时了解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时掌握学校在“双常规”管理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全县中小学“双常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5.1
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很多学校都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老套式”,很多的学校无法无视存在的问题,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度来开展工作,不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笔者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管理者思想落后
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能不能取得进展和突破与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对管理的概念认识不足,只是沿袭过去的旧模式,采用旧的管理手段,无法使应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比照认为:管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1]。教学管理更应该适应学生的、教师的发展,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动态的发展的思想,在教学管理的工作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
(二)教学管理内容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没有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开足课时,如音乐课、体育课,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中小学为每周有三课时,但是大多数学校都只开设两课时,有些还只开了一课时,至于国家倡导的小学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更是落实不够,要么以学生太多、场地有限为借口;要么只是应付检查,功利化,坚持不下来。像科学、社会、品德等科目课时缩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至于在国家课程方案中提倡的为适应当地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所开发的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更是进展缓慢,即使有的学校为应付检查开发了自己的校本教材,也并没有真正开设和使用,校本课程形同虚设。
其实,课程计划落实大打折扣成为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无非是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价值取向问题。学校的发展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校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偏离这一价值取向,教学管理必然出问题。
(三)教学管理存在形式主义
温总理曾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可是,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管理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都是在做表面文章,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2]。对外是“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实际却是“勤勤恳恳搞应试教育。”为了展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组织展示大量的“示范课”、“观摩课”,而实际上却是真真正正的“表演课”,课上,老师与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令人惊叹,,但细细一想,这些课的表演色彩太浓,“完美”得失去了真实。作为教学管理者应该反思:学校教学需要的是什么?是真实,教学管理是不能玩花拳绣腿的。
二、针对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规范办学之间的关系
更多的人认为提升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就是狠抓教学质量,于是教师就采用一切非常规的手段,私定复习资料、多留家庭作业等违规行为随之而来。其实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认识,教学管理的不规范必然带来教学行为的不规范,这对教师的个人形象及学校声誉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狠抓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规范办学是前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守教育法规,遵守各级主管部门的规范和要求,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强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进而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提升管理的质量[3]。
(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基础上,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领导只作检查为带头参与。
(三)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首先,优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每个教研组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除按常规要求进行正常活动外,还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至二个问题。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每次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意见、建议、观点等。其次,创新校本培训方法。每学期初要拟定本期校本培训计划,在培训时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4]。同时要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教学实践,真正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建立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水平的操作体系
建立一支素质棒、效率高的管理者队伍,是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上级教研部门要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方式和激励机制,每期末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同时存入个人档案。其次,学校要规定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每月应对所分工负责的对象谈一次话,听取教师的意见。再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或学年)应至少面向全体教职工作一两次学术报告,内容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理论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好观点、经验的介绍[5]。
(五)改革业务学习(或校本培训)组织形式
改革业务学习可以以下三个板块入手:首先提升修养板块。内容可以是师德学习,每次由一位骨干教师主讲,也可以是艺术鉴赏,如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其次是教育论坛板块,通过探讨教育实践中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提高,每次安排1-2位教师书面发言,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看法。最后是校务工作板块。总结、安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三、结语
小学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不够系统和深入,笔者对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还不够全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并没有介绍到,如管理制度滞后的问题,小学生课业负担偏重的问题等等。在分析解决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时也不够全面,只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安源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丁雪琴.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有了极大的改变,在其逐步完善此项工作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一切围绕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也就是说在基础教育管理中实行人化管理,更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的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基础、重点组成部分,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育管理者,我深深的知道此项工作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教育管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因此,文章提出了小学教育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做了以下几点论述:
一、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首先就要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位教师,这也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并实行人性化创新教育管理观念的一个关键
1、对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也不例外。作为教育管理者,要高度的重视并尊重每一位教师的自尊心,在日常的工作部署安排中,教育管理者要对教师讲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讲述之后,教师会更加了解并认同。在对教师讲述的过程中,不要采用生硬的口吻,甚至更不要拿领导的架势去命令教师,用柔和的语气并带有信任的目光与教师讲述,这样教师会有一种亲切感,更愿意主动的完成。反之,采用的语气很生硬、命令的口吻,教师会有一种抵触情绪,心里会感到很压抑。只有尊重教师,才会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对每一位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工作中,对每一位教师的评价,都要以公平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对其评价,千万不要采取极端的方式要么肯定评价要么否定评价,更不能牺牲别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这样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才公平、公等。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的教师为了得到领导好评,思想上会有一些歪曲想法,要采取合理、完善的方式转变它的思想。让他逐渐的知道,只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创新的工作意识,脚踏实地的工作才会真正的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3、情感交流,给教师心理一抹舒适感。管理者要善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让教师知道管理层想做什么,做了什么。例如:有时管理层为群众做了许多事情,像改善工作条件、增加生活福利等。但依然有人不满,视领导的一切工作努力为理所当然,只见不足,不见成绩,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情感的交流。所以,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支持领导的融洽环境。
二、构建柔性的评价机制
尽管当前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些学校却毫不迟疑地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档案,与教师的实际利益挂钩。这样不但损害了评价的公正原则,也严重挫伤了教师认真教学的积极性。要使教学评价相对公正,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在教师的绩效评价上,既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但又不能仅仅以此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评判依据,还应听取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其他教师的意见,将几个方面的意见结合起来考虑。第二,在评价的标准上,不能仅仅强调教学形式是否具有多样化的手段,还应考虑教师教学是否具有前瞻意识,是否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发散性思维,是否尊重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第三,评价体系应避免主观因素的误导。不要出现是否平易近人、是否关心学生之类的评价项目,尽可能使评价体系客观公正。第四,要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客观全面地体现教师的水平,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关心教师,让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
首先,学校应该关心教师的健康状况。由于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锻炼和娱乐,因此,长期下来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威胁。其次,学校应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状况,要尽力帮助教师达到工作和家庭相互平衡。这样,学校教师就可以在工作之前、当中或者之后高效率地干完自己的“私事”,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更集中的精力从事工作。我们应该从校本出发,开发好教师资源,真正做到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结束语小学教育管理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师生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有利于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管理中树立以人文本的管理观念,一切围绕人、尊重人和关心人等实行人性化管理。本文只是对小学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管理策略做了几点论述与分析,分别从第一,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首先就要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位教师,这也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并实行人性化创新教育管理观念的一个关键。第二,构建柔性的评价机制。第三,关心教师,让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对这几点的描述让对人性化管理的意识认识得更加深刻。只有尊重和理解、关心每一位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才符合人性化的管理原则。
作者:董艳玲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同兴小学
参考文献:
[1]辛卞.苏维埃政府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苏区教育资料》学习札记[J].江西教育.1981年08期
[2]学校管理问题讨论[J].宁夏教育.1981年03期
[3]熊弋.小学管理亟待加强[J].江西教育.1982年07期
[4]程金贵,杜来春.认真抓好教育这个战略重点[J].安徽教育.1985年02期
2、实验人员不稳定。有一部分学校的实验人员变动频繁,人数不足,队伍不稳,加之有的学校缺少专职的实验人员,多是任课教师兼管,不少教师的实验技术、素质、素养还有待提高。有些管理人员只能当保管员,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修理等日常工作。人员的变动有时也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失,这诸多问题增加了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实验室管理的紧迫性也就更加突出。
3、管理制度不规范。近几年通过普及义务教育,仪器设备的配备速度大大加快,管理工作明显跟不上配备速度。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工作也在做也很忙,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不少,这些问题往往是实验员管不了,学校又管不到,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确。如:有的教师嫌麻烦不愿做实验,有的教师做实验不写通知单,实验室不及时做实验记录,不及时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借出仪器不登记等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形成制度管理。
4、部门配合不协调。某些学校存在着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现象,实验与教学环节之间、实验人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甚至教导处,总务处、实验室各部门之间分家现象,造成实验室管理工作步调不一,矛盾突出,效率不高,未能发挥仪器设备应有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提出如下的对策:
一、学校领导要站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实验室工作,确立实现实验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目标,使实验室工作也和学校教学工作一样跟上时代步伐。
二、各级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应该树立“两个基本观点”,并要抓实“六项管理”措施。
两个基本观点是:
1、服务观点。实验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离开了服务就失去了实验室工作的意义,有了服务思想,就能够主动做好工作。实验室管理不是一般的财产管理,它有财产保管,更有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育思想等教学管理,管理好仪器设备不是目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好,通过管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仪器装备,随时给师生的教学研究、教学活动提供方便、支持、欢迎、鼓励、提倡、帮助师生使用仪器设备,并要起到督促作用和保证作用。总之,要做好服务,使实验室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2、教育观点。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学校的教职工都是教育者,各个部门都有教育学生的任务,学校处处要体现出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都是实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实验教学同样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实验室管理要研究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要研究人的行为,所以,实验室管理不能单靠管理人员,领导、教师、学生都要参与,这也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要加强实验室内外环境建设和各项工作环节的教育作用,重视发挥它的教育职能,让师生在做实验的整个过程都受到教育。
六项管理措施是: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一切工作的成败都与管理有密切关系。要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章可循,首先要根据实验室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实验规律、经济规律和分工协作规律等客观规律,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合理组织实验教学。不能只凭经验、凭记忆、凭感觉,要靠科学靠数据来管理。要结合学校实验室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学生实验守则,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上,并要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2、加强财产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实验室财产是学校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的物质条件,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环节。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就说明了管理财产的重要性。财产管理不善,配备的越多,损失就越大。因此,管好、用好实验室财产,尽量避免损失和浪费,是每个实验人员的首要职责,也是评估实验人员工作业绩的基本要求,因此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和不断探讨这一重要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方法。
3、加强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规划、配备标准和装备要求,正确合理地选择,采购、配备仪器设备,做好验收、登记、建账、立卡等帐册管理工作。仪器的陈列存放要做到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美观、方便取用。要建立健全实验室计划总结、通知单、记录等各种资料的档案,强化管理措施,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开展兴趣小组和自制教具活动,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激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学习兴趣。
4、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维护保养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在这些具体工作中,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才行。要按照不同仪器的不同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既可减轻仪器损耗的程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