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6: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语文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语文调查报告

篇(1)

段先梅同学高兴地说:“这个原因可能是那些洋洋洒洒的同学平时能做到多看、多读、多写。多看就是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就是通过读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参考他人的写作方法和经验,多学别人的优点,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多写就是多练习,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而那些写起作文搜肠刮肚的同学也许就平时没有下工夫,没有多积累素材。”所以想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那么唯一的方法是要多读、多看、多写。

我又问了另一个好朋友陈梦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走上讲台自信大方,侃侃而谈,而有的同学却吞吞吐吐、表达不清呢?

她自信的回答说:“那是因为有的同学好词、好句、好段看的多、背的多,故走上讲台就能做到自信大方,侃侃而谈。而有的同学却看也不看,背也不背那么走上讲台就会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

篇(2)

一、教师对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1.你更喜欢上什么文体的文章?

喜欢诗歌的占7﹪ ,喜欢童话的占46﹪,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40﹪,喜欢经典散文的占7﹪。

2.你觉得孩子比较喜欢学什么文体?

喜欢童话的占61﹪,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9﹪。

3.据调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所占比例过大,你认为这种现象合适吗? 觉得合适的占70﹪,觉得不合适的占30﹪。

4.据调查,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在教材中加大说明文所占的比例?

72﹪的的老师认为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28 ﹪的老师认为不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

5.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A、46﹪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10%比较合适,37﹪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20%比较合适,16﹪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25%比较合适。

6.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87%的老师认为议论文占5%的比例比较合格,13%的老师认为议论文都不要也可以 的。

7.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觉得合理的占78﹪,认为存在弊端的占22﹪ 。

8.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100﹪的老师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9.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孩子的发展?

100﹪的老师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

10.你最擅长上哪一种文体的课文?

擅长教童话 的老师占31﹪,擅长教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老师占31﹪, 擅长教说明文的占38﹪。

11.你课外阅读更喜欢看哪一种文体的文章?

喜欢诗歌的占3﹪,喜欢童话的占15﹪,喜欢小说的占37﹪,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1 ﹪,喜欢经典散文占12 ﹪。

12.你推荐学生读完不同文体的书后,和他们交流过吗?

62﹪的老师偶尔与学生交流,38﹪的老师没有与学生交流。

二、小学学生不同文体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

1.你了解语文课本中各篇课文的文体吗?

2.59﹪的学生了解一些,41﹪的学生不了解 。

3.你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78﹪的学生喜欢童话类文体,22的学生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文体 ,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文体的内容比较有趣。

4.你不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59﹪的学生不喜欢说明文,34﹪的学生不喜欢议论文, 6﹪的学生不喜欢应用文,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类型的文体比较枯燥。

5.老师平时对不同的问题教法相同吗?

100的学生感觉老师在不同的文体上教学方法也差不多,它们更喜欢课堂上更具有趣味性,能在游戏活动中完成。

6.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85﹪的学生认为合理,15﹪的学生认为不合理。

7.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100﹪的学生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8.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于你们的发展?

65﹪的学生认为童话类文体更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35﹪的学生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都能不同程度促进自己的发展。

9.你家里藏书最多的是哪一种文体的书?

100﹪的学生家里以童话类文体的书籍占多数。

10.平时老师上课后布置你们练笔较多的是哪一种文体?

100﹪的学生在平时练笔中以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主。

三、对师生问卷结果的分析

1.文体占据比例的客观性及主观性

从师生的问卷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教育大环境下,以记叙文类的方体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不同国体的区别,与国外无可比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区别。

从主观上分析,因为年龄的差异,在选择文体的形式上也就有所区别。做为老师更喜欢有个性特色或与生活情感经验相关的文体,例如诗歌、小说等。而作为学生,更喜欢童话类、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文体,此内容更具有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教师在教学方面对此类的教学也比较拿手。因此从主客观上分析,我们教材中的文体安排也是科学合理的。

2.文体意识的认识欠缺

“大而化之”是文体主导产生的弊端,因为教材上百分九十以上的文体相同,无论师生在学习当中就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于无体而教,无体而学。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没有文体观念,文体意识薄弱,并未强烈意识到不同文体的教学形式应当是不同的。所以,学生无论在学生哪一种类型文体的文章都感觉差不多,也是导致了学生在文体意识的模糊。从课堂到延伸到课外,文体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处在零发展,零启蒙。

3.不同文体教学形式上的差异

从小学阶段来看,学生喜欢童话,喜欢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文章。那么,教师在教学当中对此类型的文章其教学方式应当是胜任有余的。学生不喜其它类型文体的文章,除其年龄特点的因素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诗歌、小说、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教师如果对不同的文体都具有相对成熟的教学手段,那我们的教学必然能带到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应当说,不同文体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其文体比重存在差异,作为老师应更深层挖掘不同文体的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教学策略

1.教师增强文体意识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方,只有教师自身的文体意识加强了,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带动自己的学生去学习。

2.创新文体教学模式

不同文体的教学方式应当有所侧重,不同体裁的教学方式更要区别对待。不要以一带全,让不同文体的教学都穿同一件衣裳,这样会导致师生的审美疲劳。

3.加强课内外连接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职语文;调查报告

就语文教学而言,随着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招生类别的多样性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系统化,以往单一通用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发展趋势。为推进改革,我们展开了“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的分类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为了解我院学生高职语文课程学习现状,2013年9~11月,本课题组进行了我院高职语文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具体、准确,本次调查范围涵盖我院理工类、生物类、管理类这三大类专业、三个年级、三个层次(包括统招、单招、五年制)的学生。调查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现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062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5%。问卷共计19题,包括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愿景两大部分。由于个别问卷中有多选或漏选项,有的项目分数统计未必正好是100%,为保持其客观性,均如实录入。问卷中有些是多选题,所以得出的百分比之和不一定是100%。

2.访谈调查法。访谈是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期进行的,一般是在学生上高职语文课的课前或课间进行访谈,少部分是在课后采取电话访谈。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看法。在问到语文能力时,有7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一般,23.3%的学生认为很差,需要提高,只有5.5%的学生认为语文能力挺好。61.3%和53.8%的学生认为目前急需提高“说”与“写”的能力。在三年制学生中,统招学生中的管理类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相对较好,单招中的理工类专业学生和五年制学生语文能力相对较差。

2.对高职语文的态度及认知。39.0%的学生明确表示非常喜欢高职语文课,54.0%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只有6.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和1.0%的学生表示不好说。在“您对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方面?”一题中,11.6%的学生表示最不满意教材,44.3%的学生认为最不满意教学内容,34.1%的学生认为最不满意老师的教学方式,10.0%的学生表示课时太少。同时,又调查了学生对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态度,74.3%的学生希望高职语文课侧重于综合素质的培养,73.8%的学生希望高职语文课的教学以课堂实训为主。学生内心喜欢高职语文课,但又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满意,这说明目前开设的高职语文课程如果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结合专业学习,加大课堂实训力度,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方面。56.5%的学生能“主动探索,积极与他人展开讨论”,32.8%的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不愿与他人合作”,10.7%的学生“不愿思考,只想当‘听众’”,可以看出他们虽然语文基础差,但他们对动手操作感兴趣,希望语文课堂动起来。“在高职语文课堂中最头疼什么?”一题中,68.6%的学生认为最头疼当场练习写作,21.3%的学生最头疼老师布置论文作业,8.6%的学生最头疼当众演讲,1.5%的学生最头疼小组竞赛。调查结果启示教师授课侧重小组竞赛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4.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所学专业及就业的影响。在问卷调查高职语文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就业是否有帮助这个问题时,选择有帮助较大的学生占15.6%,选择有帮助的学生占62.7%,选择没帮助的学生占21.7%。这些数据表明高职语文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就业是有帮助的。85.6%的学生认为需要融入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5.对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看法调查发现,学生大多希望课堂上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多提供学生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成果展示。

6.在“您认为高职语文在教学中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一题中,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一堂好课提出了很多标准:1.教学内容上希望内容丰富,多展示语言文学的魅力,侧重培养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2.教学方式上建议灵活多样,培养实训动手能力,增强课堂吸引力。3.课堂气氛上希望生动有趣,师生加强互动交流。

二、调查结果的对策研究

本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但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语文水平偏低,教学效果差。究其原因一是职业教育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二是高职语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不符合95后学生的特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接专业,融入专业因素。教学内容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方法与学生特点相适应,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助力。

(一)高职语文与专业结合的时代诉求

高职语文是我院所有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目前的状况是,教材虽已变为项目教学,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没有太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没有切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高职语文的“受众”决定了我们必须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内容,从学生的专业实际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取舍,体现出专业的特色。只有这样,高职语文才能具有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要找准与专业结合的契合点

高职语文要与专业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为专业服务,就必须找准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只有与专业课紧密结合,以专业课为中心,为专业课服务,才能保持高职语文的活力,巩固它的基础地位。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分类,内容至少体现专业类别特色。长期以来,现行教材是各专业通用的,大多沿袭应用写作教学的模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至于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到底有没有帮助、有多大帮助一直忽视。为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要想与专业对接,为专业服务,首先要有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应遵循三个原则:一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二要结合高职学生培养的实际需要;三要考虑高职学生特点。具体来说就是突破以大学语文+应用写作为主的模式,在教材中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在注重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同时适应专业的需要。高职语文既要体现人文性,也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题组认为,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精选教学内容,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体现“就业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高职教育特色,根据专业的不同,精选、调整、充实教学篇目,优化教学内容,将语文的工具性、知识性、人文性与学生的技能、素质培养相结合,从而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特点相适应,增强课堂吸引力

高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以及各高职院校的实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经过了相对完整的高中教育(五年制学生有两年的学习过渡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和本科生相比又有差距。因此,过深的理论阐述对他们来说是不恰当的,“一言堂”或者过分阐述理论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心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学专业,我们可以把高职语文课变成实践课、表演课、绘画课、朗读课、演讲课、鉴赏课、讨论课、开会课、竞赛课、游戏课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实训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实践证明,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渗透,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认为高职语文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也应该向专业靠拢,为专业服务。同时,应注意具体专业具体分析,要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要注意量与度的问题,这样才能使高职语文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只要我们能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高职语文就一定能讲出特色、教出成效,走出一条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4)

背顺口溜:遇到难写的字,教学生背顺口溜。例如:“来”字:“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这样,学生把顺口溜背熟了,就会写字的笔画了。

送信: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片当成信一一送到同学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不怕风,不怕雨,一心一意为人民。”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

篇(5)

1.你更喜欢上什么文体的文章?

喜欢诗歌的占7﹪ ,喜欢童话的占46﹪,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40﹪,喜欢经典散文的占7﹪。

2.你觉得孩子比较喜欢学什么文体?

喜欢童话的占61﹪,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9﹪。

3.据调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所占比例过大,你认为这种现象合适吗? 觉得合适的占70﹪,觉得不合适的占30﹪。

4.据调查,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在教材中加大说明文所占的比例?

72﹪的的老师认为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28 ﹪的老师认为不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

5.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6.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87%的老师认为议论文占5%的比例比较合格,13%的老师认为议论文都不要也可以 的。

7.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觉得合理的占78﹪,认为存在弊端的占22﹪ 。

8.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100﹪的老师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9.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孩子的发展?

100﹪的老师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

10.你最擅长上哪一种文体的课文?

擅长教童话 的老师占31﹪,擅长教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老师占31﹪, 擅长教说明文的占38﹪。

11.你课外阅读更喜欢看哪一种文体的文章?

12.你推荐学生读完不同文体的书后,和他们交流过吗?

62﹪的老师偶尔与学生交流,38﹪的老师没有与学生交流。

二、小学学生不同文体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

1.你了解语文课本中各篇课文的文体吗?

2.59﹪的学生了解一些,41﹪的学生不了解 。

3.你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78﹪的学生喜欢童话类文体,22的学生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文体 ,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文体的内容比较有趣。

4.你不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59﹪的学生不喜欢说明文,34﹪的学生不喜欢议论文, 6﹪的学生不喜欢应用文,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类型的文体比较枯燥。

5.老师平时对不同的问题教法相同吗?

100的学生感觉老师在不同的文体上教学方法也差不多,它们更喜欢课堂上更具有趣味性,能在游戏活动中完成。

6.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85﹪的学生认为合理,15﹪的学生认为不合理。

7.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100﹪的学生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8.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于你们的发展?

65﹪的学生认为童话类文体更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35﹪的学生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都能不同程度促进自己的发展。

9.你家里藏书最多的是哪一种文体的书?

100﹪的学生家里以童话类文体的书籍占多数。

10.平时老师上课后布置你们练笔较多的是哪一种文体?

100﹪的学生在平时练笔中以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主。

三、对师生问卷结果的分析

1.文体占据比例的客观性及主观性

从师生的问卷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教育大环境下,以记叙文类的方体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不同国体的区别,与国外无可比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区别。

从主观上分析,因为年龄的差异,在选择文体的形式上也就有所区别。做为老师更喜欢有个性特色或与生活情感经验相关的文体,例如诗歌、小说等。而作为学生,更喜欢童话类、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文体,此内容更具有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教师在教学方面对此类的教学也比较拿手。因此从主客观上分析,我们教材中的文体安排也是科学合理的。

2.文体意识的认识欠缺

大而化之是文体主导产生的弊端,因为教材上百分九十以上的文体相同,无论师生在学习当中就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于无体而教,无体而学。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没有文体观念,文体意识薄弱,并未强烈意识到不同文体的教学形式应当是不同的。所以,学生无论在学生哪一种类型文体的文章都感觉差不多,也是导致了学生在文体意识的模糊。从课堂到延伸到课外,文体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处在零发展,零启蒙。

3.不同文体教学形式上的差异

从小学阶段来看,学生喜欢童话,喜欢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文章。那么,教师在教学当中对此类型的文章其教学方式应当是胜任有余的。学生不喜其它类型文体的文章,除其年龄特点的因素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诗歌、小说、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教师如果对不同的文体都具有相对成熟的教学手段,那我们的教学必然能带到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应当说,不同文体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其文体比重存在差异,作为老师应更深层挖掘不同文体的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教学策略

1.教师增强文体意识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方,只有教师自身的文体意识加强了,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带动自己的学生去学习。

2.创新文体教学模式

不同文体的教学方式应当有所侧重,不同体裁的教学方式更要区别对待。不要以一带全,让不同文体的教学都穿同一件衣裳,这样会导致师生的审美疲劳。

3.加强课内外连接

篇(6)

学生学习语文精神需要占主导地位,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失却了精神关怀,导致学生讨厌上语文课,课堂效率高耗低效。可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采用平等对话、自选参与、质疑优先等方式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运用恰当的期望和坚持“无错”课堂信任与宽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建“兴趣学习小组”和开通“帮助热线”帮助学生,实施赞赏工程,持续有效地赞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查方式

首先我们通过小组内的讨论编出一份调查问卷,再通过在街头和校园向青少年散发问卷进行调查,最后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得出结果.

调查结果

通过在街头和校园内问卷的散发,我们得到了45份答卷.经过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学生“在教学中的需要”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的问题是“在下述课堂教学学生的需要中,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居于前三位的需要是什么?A、不被人批评的需要;B、获得物质性奖励的需要;C、获得精神性奖励的需要;D、自我表现的需要;E、认知的需要;F、自我发展的需要;调查结果表明:每一种需要所占百分比都不低于20%,说明这六种需要都存在于课堂教学中;按照百分比,它们的排序为:自我发展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获得精神性奖励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不被人批评的需要>获得物质性奖励的需要。可见学生学习语文精神需要占主导地位。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下降,学习效果也就随之降低。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了“知识容器”,注入式、说教式、解析式仍为教师教的主要方式,记忆、接受、模仿等被动学习方式仍为学生学习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失却对人的生命存在及整体发展整体关怀,未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失却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严重影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未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往往导致学生讨厌上语文课,实践、创造能力差,课堂效率仍是高耗低效,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实施精神关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参与、努力、差异和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学生感到老师是平等对待他,每次学习活动都有机会参与,尊重他们的参与学习成果,融洽、亲切的师生关系容易建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劲头就会越来越大。对此,我设计了平等对话、自选参与和质疑优先的教学方式。

1.平等对话式。对话,是指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一种平等交流关系,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生自我对话。在对话中,教师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通过平等对话构造师生理解的语境,让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感情、人生体验、生命意识渗入文本,提升文本、师生原有的对话价值,学生的自主解读的权利就会得到尊重,学生的文本解读的事业就会得到开启,学生解读的空间就会得到拓展,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就会得到激励,学生的个体精神就会得到飞扬。

2.自选参与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参与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选择恰当的实践形式。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会提供下面几种方式让学生选择:(1)有感情朗读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段;(2)分角色朗读人物精彩对话片断;(3)找伙伴表演课文内容片段;(4)猜想一下人物心里所想的话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水平去选择方式去开展言语实践,主动性更好,课堂气氛更热烈,学习效果更明显。

3.质疑优先。质疑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不解的追寻与探究。这是学生学习语文主题地位得到尊重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是否真正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语文教学中,当质疑得到重视和保证,学生的个性就会在问题的引导下得到各取所需的发展,从而形成无数个“独自精彩”的个体。“学贵有疑”,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质疑优先”的教学原则,学生在学习中一有疑问提出,我会根据学生的疑问去进行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满足学生追寻探究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质疑的自由,学习的热情就会调动起来。

二、信任与宽容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特别是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语文有许多有利因素,存在着主动学习、阅读求知、表达交流、探究创造、自我完善的巨大潜能。每个学生都有着他的优点、长处。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进取的愿望,都有进步的可能;接纳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信任会创造奇迹。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信任是期望。

三、帮助与赞赏

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因此做老师的有责任去帮助学生度过难关,不断进取,帮助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重视,会认为老师在真心的爱着他们,从而产生感激产生报恩心理,产生信心,产生动力,不断追求成功。

篇(7)

Le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read" together - ordinary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Survey Report

Zhang Xiao-ping

【Abstract】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en advocated for many years, we have harvested some affordable education, but also lost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language. Some teachers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continuity of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objectives to achieve quick success, but often overlooked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a long time, reading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field has been marginalized, lack of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has become a concern,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slowly becoming a distant recollection, students feel the magic and beauty of the language has become more familia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we must return to its rightful place teaching reading.

【Key words】Senior Chinese; Reading status quo; Marginalization; Survey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诵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也说过:“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读起来,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意蕴,在诵读中明白文章的事理,在诵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为全面了解当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教育的情况,笔者近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普通高中文科班39人,理科班45人,收回有效问卷84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高中诵读教学的一般状况

一是诵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回答“从小学到高中,你朗诵读语文的时间有何变化”的问题时,40人表示越来越少(占50%),23人表示没有改变,不到21人次表示越来越多。

二是文科生花在诵读方面的时间更少。在回答“每天诵读的时间安排”时,表示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文科班14人占35.7%,理科班29人占64.4%,文科班有5人次表示低于5分种或基本不读。

三是晨读依然是大家诵读的最佳时机。有72人次占86%表示早上是自己诵读的最佳时段。

四是诵读更多还是个体行为。有46人次表示自己喜欢单独诵读,22人次表示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诵读。

五是对于诵读的期待很强烈。有62人次(74%)表示,再增加点时间和花点心思,会读得更好些,只有6人次表示自己读的时间够了。在“诵读对自己学习语文的帮助”问题上,49人次表示很有帮助,25人次表示帮助不明显,12人次表示不清楚。

六是诵读的对象很狭窄,功利性很强,审美性不强。平时朗读的文章里,76人次(90%)表示是课堂上老师要求背诵的诗文,46人次(55%)表示为优秀作文,大大高出了优美散文(21人次)和说明文(2人次)、议论文(8人次)。在喜欢朗读的文章里,优秀作文达到45人次,超过了诗歌(44人次)、散文(38人次)。这些数据表明,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存在许多不足,造成学生参与诵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欠缺。

二、诵读教学边缘化的一些原因

一是学习任务繁重挤占了诵读时间。调查表明,有57人次表示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安排朗读的时间一般,只有22人次表示安排的时间较少。但是同时有70人次(83%)认为,课程增多,诵读的时间被挤占了。有24人次认为,在考试中诵读不能让自己得高分,所以不愿多花时间。在当前的高考体制中,语文教学是很受重视,但是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得分效应不很明显的诵读,被学生日益抛弃成为一种趋势。

二是教学手段陈旧消蚀了诵读兴趣。有49人次认为,教学手段单一,使自己诵读兴趣减弱。有的教师在指导诵读教学时缺少有效的指导,诵读教学没有充分营造氛围,没有很好发挥诵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迪教育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变得不想读,不愿读,“哑巴语文”、“安静课堂”渐成趋势。

三是教学内容不适合诵读。有50人次认为,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深,适合诵读的内容越来越少,这些是自己忽视诵读的重要原因。从教学内容来说,纵观小学到高中的教学序列,更多是从表层的、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转向全面的、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教材内容的选取从客观现实上限制了诵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是少数同学认为有其他原因。调查显示,其中9人次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自尊心变强,怕同学笑话不敢读,5人次认为教师基本功欠缺,不能给学生很好示范,这些细节表明高中生随年龄增长,一些外在的因素并没有成为其减少诵读的主要问题。

三、提升诵读教学的一些建议

调查表明,在精细化教学的片面指导下,当今的语文教学更加偏重于以讲代读、以析代读、以问代读、以练代读,语文教学的技术性、工具性已经大大超越了其审美性、人文性,从而使阅读课堂失去了灵性,失去了韵味,也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内在规律。对于阅读教学,于永正老师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以读为本,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归宿。他曾说过:"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个‘读’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桥梁和手段,离开读这个阅读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训练,语文本领的掌握就是一句空话","朗诵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语文,语者,言也。诵读就是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学生的一些愿望来看,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进一步提升对诵读教学效用的认识。调查显示,有51人次认为,诵读对自己学习语文很有帮助,但是也有25人次认为,帮助不明显,还有12人次认为不清楚。对诵读有模糊认识的,文科生表现更为突出(56%)。新课标提出“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表明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所具有的多面教学功能的认定,即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感悟文章、生成深层次的主体体验并形成个性化的言语表达方式。事实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在考试得分效益上没有明显优势,但它在深入体味作品、提高表达能力、感受文学作品魅力、提升个人修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这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乃至整个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向。

二是进一步增强诵读与阅读、写作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加强诵读与阅读、写作的有机结合,让诵读成为有感情的读,成为主动将自己融入作品的美读,成为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强化诵读、提升语感来增进文章的理解、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引导,特别是加强以诵读提升语感,以语感促进答题、促进写作的训练,提高诵读教学的实用性。笔者在高三第二轮复习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心浮气躁。无论是古诗鉴赏还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都是讲速度,图便捷,不是主旨不明,就是断章取义,解题的得分率很低。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调整教学策略:鉴赏古诗,让学生反复诵读,着重对诗句意象和意境进行体味,强调整体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情感,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对文言文阅读,让学生至少读两遍,强调读懂文章大意。个别疑难字词,句式,有一定语感的学生也能自己消化;而对现代文阅读,同样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读描写生动优美的片段,读抒情议论的句段,读意蕴丰富的有哲理的语句。这样读下来,学生对文章主旨,作者的情感倾向、观点态度以及写作意图都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这样的复习课堂,把诵读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收获很显著,答题的准确率提高了,阅读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进一步改善诵读教学手段。推进诵读教学,课堂是基础,教师是关键。调查结果中有29人次表示,教师要热心引导,在课堂上多示范。语文教师自身要提高诵读基本素质,发挥诵读的感染力,善于将文字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善于将优秀的作品通过自己的诵读示范实现“再创作”,让学生更大程度体味到诵读的魅力,自觉投入到诵读。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语文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语言媒体,可以引进录音,录像、MTV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电视散文,优秀影片中的经典台词,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感悟诵读的魅力。推荐或者播放一些优秀的诵读节目,让学生对诵读的优美有直观的感受,从而调动其诵读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古典诗词,写景抒情散文,演讲词等文体时尝试引进一些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在优美动听而又具有个性特色的诵读中久久回味,难以忘怀,收到较好效果。

篇(8)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之后,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上已有所减轻。那么,我校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有了哪些改进,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学生对语文家庭作业又有哪些新意见和建议呢?为了解上述情况,五月份,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

1、你想做作业吗?作业值得做吗?为什么要做呢?

2、你认为作业是根据你的兴趣、特点、能力来安排的吗?

3、你认为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想做作业吗?作业值得做吗?为什么要做?

2、你认为作业是根据你的兴趣、特点、能力来安排的吗?

这项的调查结果最令人担忧,90%的同学认为,作业教师统一安排的,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和我们爱不爱做没有什么关系,只有10%的学生认为有时教师给特好的同学或特差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

3、你认为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合适吗?

80%的同学认为数量和难度比较适当,但也有20%的同学认为作业较多,而且重复机械的作业较多,而且这些作业都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只有利用休息时间、晚上时间完成。

从调查情况看,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在形式方面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试色彩浓。具体表现为:

1、语文家庭作业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后的练习作业,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构成了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编拟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在接受调查的班级中,只有三次作业属于教师自编。

2、语文家庭作业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语文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形近字比较组词,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甚至让学生大量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3、语文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家庭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光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得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4、语文家庭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调查表明,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班级,在抄写生字新词一项,教师有时允许学生有选择地抄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抄。但其他作业,教师仍要求学生一样地完成。

5、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因而总是根据试卷上的题型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形式相对固定,灵活性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不高。据统计,抄写、作文(日记)、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预习新课、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名列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前几位。

三、思考与建议

针对这些现状,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期能尽早改变现状。

1、把自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考虑家庭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把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

对于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2、把生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家庭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1)用生活丰富家庭作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为语文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

(2)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用语文的手段,巩固、深化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把兴趣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篇(9)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XX县部分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

三、基本情况

四、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归纳出以下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问卷调查中有XX.4%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或有些兴趣。

2.幽默风趣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XX.6%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57.6%的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拥有幽默风趣型的教学语言风格。

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问卷调查中,77.8%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或有些影响。

4.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问卷调查中,76.3%的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

(二)语文教师方面

1.语言生动成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中,40.1%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讲得生动,语言富有吸引力。

2.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中,XX.3%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很大。

3.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问卷调查中,66.6%的语文教师偶尔或没有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9.6%的语文教师最希望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问卷调查中,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效果非常好的仅为1.8%,一般的占XX.8%。

5.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问卷调查中,96.3%的语文教师认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较大作用或有些作用。

五、调查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连南县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达到预定目标,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了铺垫,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风格。

篇(10)

数据及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的中职学校专、兼职任课语文教师65人为调查样本。

2. 研究工具

由于是现状初探,我们编制了《中职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计算机操作的相关技术,如Word、Excel、PPT等的操作熟练程度;第二部分是不定项选择题,主要用于调查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态度、能力、使用情况、培训意愿,以及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发展的看法等。

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计算机操作相关技术调查结果

问卷的计算机操作部分主要是调查中职语文教师在各种信息技术操作上的熟练程度,并分别在性别、所教专业、职称、学历、年龄、教龄等人口学变量上做了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北碚区的中职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分别在年龄、教龄、专业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中年龄段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明显高于低年龄段和高年龄段教师

研究中,我们将教师的年龄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至30岁为低年龄段,31至40岁为中年龄段,41至50岁为高年龄段。统计结果显示,三个年龄段教师的总体信息技术技能操作水平差异显著,其中31至40岁年龄段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分别优于低年龄段和高年龄段教师,低年龄段次之,高年龄段最差,见表1。说明处于中年阶段的教师可能随着教龄的增加,学习和运用各项信息技术的机会和频率最多,操作也越熟练。

调研数据显示:中年龄段与高年龄段教师技能操作水平差异显著,低年龄段的新教师还处于摸索阶段,可能除了课件制作外较少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与中年龄段教师的水平比较接近。低年龄段的教师对于当前信息计算素养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都比较了解,特别是当前的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他们大部分在网上都了解过,只是缺乏尝试使用和大胆探索,但特别期待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并对自身提升有较强的信心。而高年龄段的教师由于年龄较大,一直以来接触的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机会较少,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几乎是零。如果现在再要求他们重新学习有一定困难,所以总体技能操作较差,对于自身的信息素养提升也没有信心。

(2)中教龄段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显著高于低教龄段和高教龄段教师

研究中,我们将教师教龄分为了三个阶段,1至10年为低教龄段,11至20年为中教龄段,21至30年为高教龄段。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中职语文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在教龄上的差异与在年龄上的差异相似,处于中等教龄阶段的教师的操作水平最高,其次是低教龄段,最后是高教龄段。

调查数据显示:中教龄段教师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运用、操作、拓展是最好的。主要是由于职教学生知识学习的特点需要更加直观、简单、清晰的教学方式,在他们长期的教学中开始尝试把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教学;部分老师也由于参加过多次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大赛而提升了信息素养;部分老师是通过外出学习或网上学习而了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低教龄段教师主要是从高校到学校的适应阶段,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内容上的把握,而对于教学手段上的创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高教龄段的老师主要迫于心理压力,感觉学习困难。

(3)双师型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显著高于专职语文教师

研究中,我们将教师分为双师型和专职型语文教师两类。统计结果显示,两类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差异显著,其中双师型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信息素养水平明显优于专职语文教师,如表3。随着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也加大了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部分学科教师有机会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媒体技术,学会了独立学习,构建了学习团队,并着手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使得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大大提高。而对于大多数专职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或放弃对新技术的接纳和尝试,仍然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教学,而忽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影响,以及新形式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信息技术能较好地辅助教师教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的中职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有正确的基本认识,有84%的教师认为“相较于传统教学,非常喜欢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认为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较好地帮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有超过89%的教师都认为“身处信息时代的教师,非常需要具备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以辅助教学”。尽管如此,对于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仍有60.7%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取代传统教育方式”。

在考查中职语文教师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时,有84.2%的教师“很愿意”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而仍有10.5%的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言及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机时,有84.5%的教师选择“因为自己喜欢,觉的很有助于教学”的选项,但有11.3%的教师是“迫于学校的要求和压力才使用信息技术”,也仍然有5.3%的教师“不太喜欢使用信息技术”。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亟待提高

在中职语文教师自评信息技术素养时,39.4%的教师认为“自己能比较好地组织信息技术来组织教学”,52.6%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专业领域来选择和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同时,有26.4%的教师认为“自己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有61.3%的教师认为“自己还不太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但是想学习”,也有5.3%的教师“基本不会使用信息技术但想学习”,最后有7%的教师选择“自己不会用信息技术也不想学习相关技能”。

关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各项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分别有22.8%和31.6%的教师会“经常”或“有时”使用信息技术,有35.1%的教师只是“偶尔”使用,同时还有8.8%的教师只是在公开课时使用。另外,有47.4%的教师表示自己上课时仍只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仅有52.6%的教师会将黑板与各种信息技术结合使用。当具体问及教师会在教学的哪个环节比较多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有多达64.9%的教师选择“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使用,有17.5%的教师甚至会“全程使用”,而有12.3%的教师只是在“课程导入时”使用。在问及教师平时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要方式时,有19.3%的教师同时选择了“自己制作或上网下载再修改”的方式,有19.3%的教师主要是选择“上网下载,再结合自己所需进行修改”的方式。在问及自己运用较多的软件时,有66.7%的教师都选择了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三种软件。最后在谈到教师是否使用过校级或区级的教学信息平台上的共享资源时,只有22.8%的教师经常使用,有66.7%的教师只是偶尔使用,甚至有10.5%的教师从来不使用。同时有28.1%和63.2%的教师自己经常或偶尔会与其他教师共享自己的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

在调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效率和效果时,我们发现有47.4%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运用信息技术后备课量反而增加了”,也有21.1%的教师认为是“减少了”,还有17.5%的教师觉得“没多大变化”。在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时,有57.9%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很好地发挥了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也有33.3%和8.8%的教师认为“只发挥了很少的作用”或认为“与传统教学无异”。另一方面,有多达93%的教师都认为“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后确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87.7%的教师认为“确实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同时有91.2%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确实提高了课堂效率”,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

(3)教师需求多层面的信息素养培训

调查中发现,54.4%的教师通过了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考试,或参加过相关培训。在考查教师对于参加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意愿与态度时,多达71.9%的教师希望“通过学校组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其中有71.9%的教师希望“在培训中获得技术与理论结合的培训”,并有21.1%的教师希望“以演示的方式获得培训”,同时有47.4%的教师希望的培训方式是“讲授、演示、讨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提到对于在中职加大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时,多达94.2%的教师赞同并非常支持。同时也有63.1%的教师认为目前的障碍主要是学校硬件设备欠缺、教师自身的相关知识技能不够以及教师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重了教师的备课等工作负担。。

讨论与建议

1. 提升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师中的专项培训

在前面的结果分析中我们看到,一是中职学校关于信息技术的软、硬件支持在不同方面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部分中职学校的软硬件设备不足,不能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信息技术需求;二是部分教师缺乏正确使用信息工具、收集、筛选、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用于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所以,强化对中职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培养教师应用各种软硬件工具的能力和组织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开展有关网络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各类培训;培养教师调整课件以改善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教师进行课件的创意、设计和制作的能力;鼓励教师制作微课程、录制教学视频等。另一方面,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优先集中培训,再开展学科帮扶培训、校地合作培训(即高校和地方的合作),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2. 强化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各中职学校都大力提倡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教师需对信息技术本身对教学的作用有足够清醒和客观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尝试和探索,让文化课真正为专业课服务,让枯燥的文字变成跳动的音符。把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语文学科变得更加生动、灵动,真正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文字的美而乐在其中。

3.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探索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势在必行,要提高语文学科信息技术素养,重在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培训。教师是学校第一硬件,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能力需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开展培训,教师更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对于学科教师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探索路径、手段、内容和策略都有待加强。

4. 构建多方位教师交流平台

学校不仅要开展好区内语文教研活动,加强中职语文专业教师的沟通合作,同时还要多组织开展跨专业、跨区县交流,建立联系,成果共享,相互取长补短。当前,网络研修是研修发展的新方向,要为加强区域教研网络建设,教研资源适度开发,区域部分共有资源整合,重点专业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际交流、师师交流、生生交流,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学科赛课、区域交流等提供更多机会与平台,助推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社区行政业务工作计划 下一篇: 外向型经济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