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涉给我运动员们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3: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请涉给我运动员们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请涉给我运动员们

篇(1)

2007年,在北京著名的北海公园,普通民警刘文立可以用13个国家的语言向外国游客提供服务,还亲密地和他们开玩笑;几乎所有的北京警察开始用“Hello”代替“吃了吗”向外国人打招呼,用英语处理简单勤务。

2007年,一场全警界的文明运动从中国的首都向全国扩散:处理事务时须面带微笑,奥运赛场便衣执勤,杜绝脏话和粗暴行为,用多国语言处理问题。

尽管一切努力并非都因为奥运,但奥运确实是强大的催化剂。中国警察的警务观念正在从社会管控转变为提供服务,中国警察一贯严肃威风的“硬汉”形象在奥运会前夕正在改变。

北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马振川说“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向世界展示一支战斗力强、素质高,同时也具有亲和力和人性化的新警察队伍,我希望北京的客人把中国警察的美好形象带回世界各地。”

全警扫除语言障碍

奥运会将带来数以百万计的外国游客、运动员和官员,中国警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语言障碍。一个为期七年的民警外语培训规划早在2001年就启动了。

在北京警察的口袋里,装着同一本书――《奥运安保外语服务用语》教材,这本书将涉及奥运安保的基本问候和服务用语翻译成英、法、俄、德、日、韩、阿拉伯等7种语言,与中文对照排版印刷,附有学习光盘,确保一线民警全部掌握。奥运带来的学习外语的热潮覆盖了北京警界,从刚毕业的新警察,到五六十岁的老警察,都开始学习“May I help you?”

刘少波是北京市公安局的政治部副主任,负责民警的培训工作。北京市公安局正对民警进行公众服务、交通管理、治安盘查、受理案件、询问证人、处罚、安检、急救等涉及勤务工作的日常外语培训。划分为基础训练、外语口语强化训练及临战模拟演练3个阶段,按初、中、高3种外语水平定级。全局在编民警都要参加外语学习,45岁以下民警和服务涉奥场所的民警必须通过口语考试。

刘少波从警27年,参加了领导干部英语班。周末或晚上,每周学习6~8小时,学了两年多,考过了中级。“现在去国外,买东西可以还价了,不像原来,捧着一把钞票让营业员自己拿。”

北海公园派出所的普通民警刘文立坦言:“奥运改变了我!”他曾经担任后勤民警,通过自学,如今已经可以熟练运用英、法、德3种语言,并可以用日、俄、西班牙等10余种语言进行日常基本对话,成为雅典火炬北京传递火炬手,并有望成为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

美国某公司亚太区首席代表约翰・布鲁斯感叹:“中国警察的外语进步神速,8年前我初到中国,向民警问路,基本没办法交流,如今不仅能用英语指路,还能用英语处理交通事故了,如此大规模的全警学习外语活动在奥运史上绝无仅有。”

除了全员培训外,北京警方还选拔了优秀民警到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学习,以培养高级外语人才。截至2008年奥运会前,将有200多人学成,其中61人能从事同声传译,22人精通小语种。

从严格管控到文明服务

变化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观念。中国警察的传统概念是“人群和社会管控”,而奥运临近,警方面临的最大转变在于“提供服务”――为官员、运动员、观众提供安全服务。马振川说“探索以什么样的手段使安保既能确保平安,又能为大众接受,与国际接轨,从观念认识到行为的统一十分重要。”

“用微笑迎接奥运,用微笑感动世界。”这不但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口号,也成为北京警察的实践,民警被要求“规范着装、规范值勤、规范语言、规范执法”。

警员霍莉说:“几乎是从零开始学,执勤时的站姿、微笑、礼仪、答话,以及怎么体现对人的尊重和信赖,有老师培训,也作了统一规定。”

联合国驻纽约总部秘书处安全部官员给我国公安部写信称,“在过去的三年,我回国很多次,感觉变化最快的是警察,从冷面孔到面带微笑,首都警察态度的转变,让我一下子有了回到家的感觉。”

在宣武分局民警班皓的笔记本上,记载着如何回答外国人提问的例句,“事实上,警局的培训内容强调服务精神,有帮助外国人购物、救助群众的片段。如果你有困难,请找警察。”

一项杜绝民警执法接待不文明言行的专项工作的开展从北京辐射全国各地。2007年初,北京警方一个月的时间,采取直接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了群众反感的不文明用语和行为举止。

这些有特色的不文明用语包括:“听见没有,耳朵聋了?”“这事儿我们管不了,你爱找谁找谁去!”“再闹把你们全都弄进去。”而开特权车,开警车不着警服,乱闪警灯,乱鸣警报器;民警坐着,群众站着回答问题;讲话带脏字等行为也被列入禁止之列,一经查实将被批评教育甚至纪律处分。

2007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纪委特别印发了《群众反感的不文明用语和行为举止及群众欢迎的文明用语和行为举止》手册,要求基层民警对照学习。随后,这本小册子被中国多个省市警方翻印和学习。

2007年9月,中国公安部在全国开展“迎接奥运盛会、整肃警容风纪、规范执法服务”专项督察活动,采取随警督察和随案督察两种明察暗访的方式。民警执勤时抽烟、闲聊、扯皮;办案过程刑讯逼供、粗暴执法等成为查纠重点,一旦查实,当事民警将面临交出证件和警服、停止工作等处罚。

土耳其世界新闻通讯社亚太分社社长欧斯曼说:“奥运不仅仅给北京带来了漂亮的场馆和高楼大厦,世界更关注北京的软环境,中国警察确实正在向人文奥运迈进。”

提升警务技能

梁建林今年50岁,是海淀公安分局的民警,2007年3月他被抽调为北京大学乒乓球馆场馆运行团队安保副主任,他的团队里有105名民警,执行一项光荣的任务――保卫奥运乒乓球比赛场馆。

梁建林心里有一本“数字安保账”:场馆周边的安保线路全长1646米,每天至少走4圈巡视;观众安检大棚是12×15米,5道安检门,一道门每小时通过800观众,需要疏导,老人和孩子要辟专门通道;大门到机动车道34米,没有缓冲地带,要防止车辆和观众剐蹭;每一级台阶高25厘米,要防止拥挤……

梁建林每天就在这些烦琐而专业的数字中开始工作。“好运北京’赛事期间,我8点准时上班,晚上23:30开例会,讨论一天的情况、布置第二天的保卫工作,凌晨两三点回家。这不算是牺牲,妻子很支持我的工作。可以直接参与奥运会的保卫,这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

“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场馆的安保运行,对于可能出现的影响奥运安全的问题,我们都有应急预案。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们团队成员都经过了专门训练。”

梁建林只是中国警察中的普通一员。在中国每个奥运场馆,都有一支像梁建林这样精于业务的奥运安保团队。一线执行任务的民警,至少经过了8项专业培训,可承担安保服务、急救处突、反恐防爆等任务。

篇(2)

百日冲刺表态发言1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三年前,我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载着家人与老师的殷切期望,坚决地踏入了启智中学。流年似水,岁月如梭,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今天——离中考只有100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的,时间正如风驰电擎的战车正载着我们奔赴100日之后的战场,在战场上只有拼杀,没有逃逸,战场造就猛士,同样,也考验着懦夫。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几步才是最关键最艰难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我们必须要有深刻清醒的认识:中考竞争异常惨烈,到最后一刻都充满着变数,谁大意和松懈一下,谁将落后。因此,我们全体同学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追击,中考,容不得我们有一丝迟疑!中考,容不得我们有片刻懈怠!中考,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闪失!中考,我们必须胜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人生总是在竞争中不断超越,生命总是在拼搏中熠熠闪光。既然我们选择了中考,我们就没有理由退缩。中考的战鼓已经擂响,已经到了为理想奋力一搏的最后时刻!让我们倍加珍惜这最后的100天,做好手中的每一道题,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调动起全部的智慧,凝聚起全部的热情,全身心的备战中考。让我们以高昂的斗志,百倍的信心,坚定的意志,扎实的基础,高超的技能,,以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家长、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我们的火热的青春,在这临近中考的最后100天中闪耀出最美丽的光彩!

同学们,生命不打草稿,人生没有彩排,生活不需要旁观者。我们要用100天的时间,丈量自己的脚步,用每一秒记录回报母校和社会。或许你在多次考试中折戟沉沙。但你是否想过,人之一生有谁会一帆风顺?没有“山重水复”,哪里有“柳暗花明”?自古以来君子当自强不息,请抬头回望,周围一马平川。我们要手指青天,仰天而啸,我们要奋力向前!我们始终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们将打点行装,背负老师的嘱托,父母的期望,承载必胜的信念和母校的荣光。

我们的天下是奋斗的天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若再问谁是英雄,又有谁会甘拜下风,偃旗息鼓呢?昨日的誓言,今日的计划,明天的奋战。我们坚信: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正“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我们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我们怕什么?青春无悔,生命无怨。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自己的人生。在我们眼中,永远不存在“失败”,我们展现的是不灭的活力,永恒的朝气。我们的誓言是:永不低头,越冲越勇!三年磨一剑,剑剑扬眉出鞘;九年对寒窗,窗窗捷报频传。拒绝蹉跎,志在高天,铸造辉煌,扬眉六月。'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间是不允许质疑的,当我把手伸向黎明,祈求它再给我留点时间,它却又在弹指间留过。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我们要用勤奋的力量推动脚下的阶梯,勇往直前。少年自有少年狂,涉昆仑,笑吕梁。磨剑九年今日试锋芒,烈火再炼100日,化莫邪,断金钢!十年寒窗磨利剑,六月沙场试锋芒!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百日冲刺表态发言2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这孕育希望的季节里,我们隆重召开中考百日誓师大会。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已听到决战的号角,已看到炎炎六月的硝烟。同学们:中考是你们人生旅途的第一个加油站,她意味着你们的希望,你们的前途,甚至是命运,挑战六月就是挑战命运和未来。“九年磨剑、六月试锋”置身于中考竞争的洪流,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要敢于直面现实,挑战现实,挑战人生。为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使我们心中的理想化为现实。为此,我提出以下复习备考要求:

第一、要确立奋斗目标。卧薪尝胆的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逖,面壁静修的达摩,程门立雪的杨时都是因为有了目标。目标是方向,给我们以动力。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每个人的实际,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合适的目标会使我们信心倍增,干劲更大。它会激励我们为之奋斗,经过我们的奋斗我们的目标就会实现。

第二、树立必胜的信心。同学们,“信心是基石,拼搏是保障”。充满信心,是决战中考的前提,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水平、相信自己还有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要确信自己是最优秀的,并把全部精力都集中起来去证明它,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第三、树立积极端正的态度。积极端正的态度,是决战中考的保障。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都要从中考角度着眼,所作所为都要有利于中考,与中考无关的念头不要想,与中考无关的事不要做,把所有心思都放到学习上。一定要节约每一分每一秒。

第四、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坚定地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是决战中考的支柱。中考不仅仅是人的智力水平的检验,同时也是人非智力因素的较量。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技术再棒的运动员也可能遗恨赛场。征战中考,压力难免,竞争难免,要学会把压力转化成动力。持之以恒,勤奋不止,金榜题名并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第五、注重基础,提高能力。扎实的功底,强有力的实力,是决战中考最有力的武器。在复习备考中,要夯实基础,在练习和考试中不断找出不足,及时弥补。并不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我们的基础更加扎实,能力更加完善。

第六、复习备考要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要虚心听取各科老师的意见,千万不要自己另搞一套。要以查漏补缺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以反思总结为手段,构建知识体系;以培养习惯为目的,增强规范意识;以强化练习为重点,训练解题能力。现在中考命题的原则是:基础知识占70%,20%的题稍微难一点,真正难的题只有10%。根据这个比例,我们必须注重抓基础知识,将教材弄懂吃透。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另一个行之有效方法是每一学科准备一个改错本,将自己平时考试中做错的题或者容易混淆的概念记在这个本子上,平时和考前再从头到尾翻一翻,看一看,记一记,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到考试时就会胸有成竹和避免在一个地方跌两次跟头。

同学们,在复习中,课堂学习是关键,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做到“三管”---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问,不留隐患;管好自己的手,老师布置的习题一定要动手做,只看不做就会出现看到题,题题都会,做起来题题都有失误,务必要防止眼高手低;管好自己的脑,提倡独立思考,对同类问题要注意归纳比较,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同学们,九载寒窗苦读,三年坚实磨砺,你们的双手已不再娇弱,你们的双肩已不再稚嫩,你们的目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坚定执著,你们的思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成熟饱满,你们的梦想从来没有这样真真切切,喷薄欲出。20--年的中考正悄然向你们走来,期望同学们将青春的豪迈和铮铮的誓言化作务实的行动去冲刺、去迎战、去谱写槐阳实验学校中考的新篇章!奋战100天,给父母一个惊喜!奋战100天,给学校一个奇迹!奋战100天,给未来一片光明!

预祝同学们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最棒的!!!

百日冲刺表态发言2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中考百日冲刺。决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拼搏,就能取得胜利。

同学们!曾经的你们,脸上写满笑意,怀揣着七彩的梦想,跨进了实验中学的大门,为了这个理想,我们披星戴月、寒暑不停,春寒陡峭中有我们执着的追求,夏雨磅礴中有我们跋涉的身影,秋风瑟瑟中有我们勃发的激情,冬雪飘飞里有我们坚定的足迹。我们阅读过摞成山的书籍,做完了满天飞的试卷。再有一百天,你们就将迎接人生的第一次挑战!我们坚信,新的辉煌将张开腾飞的翅膀。九载寒窗苦读,三年实中磨砺,你们的双手已不再娇弱,你们的双肩已不再稚嫩,你们的目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坚定执著,你们的思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成熟饱满,你们的心灵从来没有如此热情激荡,你们的梦想从来没有这样真真切切,喷薄欲出。20--年的'中考正悄然向你们走来,期望同学们将青春的豪迈和铮铮的誓言化作务实的行动去冲刺、去迎战、去谱写实中中考的新篇章!

九年面壁,三年铸剑,破壁之日即将来临。经历了春耕夏耘,我们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如今,宝剑在手,木棉绽放,背水一战的时刻到了,我们全体九年级老师的心与同学们一起在跳动。三年的书山揽胜、题海遨游,深夜里的孤灯奋战,夏日里的涔涔汗水,父母的声声叮咛,师友的殷殷期盼,都将化作无穷动力,催你们前行,励你们成功。再经过一百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你们的初中生活即将点上一个标点,是圆满结束的句号?还是遒劲有力,充满惊喜的感叹号?答案在你的行动之中!

一百天,卧薪尝胆,一百天,奋发图强。奋斗一百天,让汗水哺育不凡;奋斗一百天,用智慧丰富内涵;奋斗一百天,凭毅力创造灿烂;奋斗一百天,靠实力独占鳌头!我们坚信:今年的6月你们的笑脸将更加灿烂!我们的太中将更加辉煌!

篇(3)

最让他崩溃的,是楼上竟然有人在打篮球,不停的撞击声不绝于耳,朴灿烈想死的心都有了。

搬完家以后,朴灿烈躺在沙发上想歇也歇不安稳,在数完一百下篮球噼里啪啦的噪音之后,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爬到楼上,决定进行一番交涉。

“咚咚咚。”

没有人应答。

“咚咚咚,咚咚咚……”朴灿烈纳闷:说好的篮球声呢,为什么自己上楼之后就消失了?

依旧没有人应声。

“咚!咚!咚!”朴灿烈靠在门上起码敲了有十分钟,这一下门终于开了,朴灿烈一恍惚跌进这户人家的玄关,坐在了地上。

抬头一看,一个长得如雕塑般的男人居高临下地盯着他,不苟言笑,虽然发梢还不停滴着水。朴灿烈眼睁睁地看着一颗水珠追随着他的肌肉曲线一路向下,划过肚脐,最终躲进了白色的浴巾内,没错,他只在下半身裹了一条浴巾!

“看够了吗?”雕塑男发话了。

“嗯?”朴灿烈回过神来,这才慌忙移开了视线,脸居然红了!

“你是谁?”雕塑男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宛如一座真的雕塑。

“额……我是楼下的,刚刚搬过来”,朴灿烈从地上爬起来,正经八百地介绍自己道,“初次见面,我叫朴灿烈!”

“楼下的……”雕塑男若有所思,“我的楼下从来不会住人。”

“怎么,楼下这间有问题?”朴灿烈听到这里略有惊慌,死过人还是发生过灵异事件……

“本身没有问题”,雕塑男摇摇头,“但是住户通常不会超过三个月就离开。”

“噢,那就是风水不好啊……”朴灿烈心疼自己的存折,他预付了房东半年房费,这下如何是好。

“也不是,总之你也会很快就搬走的。”雕塑男说完这一句,做了个送客的手势。

什么啊……神经兮兮的……

朴灿烈在心里不平,没敢吱声,大门关上了才想起来自己正事儿还没有说!

“喂,你开开门,我有事情要跟你协商一下啦!”朴灿烈大力地捶门,门内一片死寂。

搬完家的第三天朴灿烈终于满血复活,去宜家给自己添置了一张舒适又好看的大床。为了怕再被搬家师傅蹭掉床角,这次他挑了个可拆卸的多功能床。刚把床给组装好,楼上的篮球声又开始了,每天从午饭点持续到下午晚饭点,中途可能会间歇几分钟,三天内朴灿烈摸好了规律,打算再次上楼解决扰民问题。

“咚咚咚。”

这次门开得很快,雕塑男戴着发带,一身篮球服,一双黑红相间的AJ球鞋,洋溢着青春和雄性的气息,他站在门口,汗如雨下。

“额……我有事情要说。”朴灿烈再次盯着他身上的滚滚汗珠看呆了。

“什么事?”雕塑男捡起身后的运动饮料,大口畅饮。

“那个,楼下不能好好休息,我,因为你在上面打篮球,声音太大了。”喉结的律动让朴灿烈简直没法再组织语言了。

“我知道”,雕塑男耸了耸肩,“我也没办法。”

“啊?”朴灿烈不解,“你不打了,就是办法啊。”

“我是说,我没办法不打。”雕塑男酷酷地回绝道,眼神里满满的坚定,大有谁都劝不动的架势。

“你!”朴灿烈有点生气了,这人长得人模狗样的,怎么驴脾气呢?

“我曾经告诉过你,我的楼下不会住人,就算住,也不会超过三个月,现在懂了吗”,雕塑男凑近朴灿烈,字字强硬地说道,“楼下的房租我早就出了一年的,也就是说,你住的房子是我的,你,得听我的。”

“什么?!”朴灿烈脑袋里突然闪过被房东出卖的画面,他的半年房租钱就这样飞走了吗?

“或许,你该先考虑清楚要不要找房东协商一下租金乱收的问题,然后再来找我谈到底要不要和我同住一个屋檐下,你觉得呢?”雕塑男喝完了运动饮料,拧上盖子,递给朴灿烈,“走的时候帮我带出去吧,谢了。”

朴灿烈再次被无情地赶出来了,这次还被当作垃圾工,他顿时觉得人生如此的艰难。可是,转念一想,找房东把租金要回来,也就意味着自己可以免费白住,是这个意思吗?是这个意思吧!也就是说,虽然每天会被那该死的篮球声吵得生不如死,但是白住在这里的话,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简直不能更棒了!

想到这里,朴灿烈顿时豁然开朗,他在心底暗暗地说:这个房子,我是住定了。

楼上那位也万万没想到,他迎来了第一位赶不走的房客。

“在甲方吴亦凡的同意下,乙方朴灿烈可以入住A栋4楼4-1室,租金免费,直到忍不了搬走为止……”朴灿烈读着入住协议,毅然决然地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吴亦凡……原来你叫吴亦凡。”

“有什么问题吗?”雕塑男,哦不,吴亦凡说道。

“没什么,总觉得在哪里听说过”,朴灿烈挠了挠头,“我们现在是邻居了,你可以态度好一点吗,你有没有听说过‘远亲不如近邻’?这就说明邻里之间是可以友好相处的,你不用这么高冷。”

“我就这样,没有高冷”,吴亦凡说,“如果没什么别的事,你可以下去了,我要练球。”

“好吧……”朴灿烈第三次被赶出了吴亦凡的家门,走的时候背对着他,学着他的样子嘴里不停地念叨“我就这样,我没有高冷”,脑袋一晃一晃的,无比嫌弃。

事实证明自从朴灿烈搬过来,就不会有“没什么别的事”的时候,比如就在朴灿烈下楼不到一个钟头,家里的座机就响了,吴亦凡的来电,他依旧冷冷地说:“上来,我好像骨折了。”

“啊?!”朴灿烈有点慌乱。

“钥匙在门口花盆底座,直接到浴室来。”吴亦凡说完挂了电话。

“浴、浴室……”朴灿烈冲着电话还在纠结,想了想,还是人命要紧,节操什么的先放一边好了……一咬牙一闭眼就冲上了楼梯。

果然不出朴灿烈所料,淋浴喷头还放着水,吴亦凡躺在浴缸内,一下子就全被看光了,朴灿烈发誓他不是故意的。

“怎么回事啊,洗澡怎么会洗骨折的?”朴灿烈脱了鞋,趟进了浴缸里,他忘记应该先关上水,衣服全部被打湿了,顾不上这些,朴灿烈用双手扶起吴亦凡。

“脚,等一下……哎!”吴亦凡脚底一滑,往后倒去。

“哎哟――”朴灿烈也被带倒,两个人重重摔进了浴缸内。

“你没事吧。”吴亦凡看着躺在自己怀里的朴灿烈,看上去脸不红心不跳地问道。

“呃……”朴灿烈抬起头来,额头正好撞上了吴亦凡的唇。

忽然间好像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喷头不知疲倦地撒着晶莹的水花,“哗哗”的声音掩盖了朴灿烈咚咚作响的心跳,他不知道,其实吴亦凡的心跳频率和自己是一样的。

朴灿烈不敢动,也不想动,额头上的那个吻好像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高冷的雕塑男,他的嘴唇是柔软的,有温度的,不像他说出来的话那样不近人情、冷酷锋利。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

不,好像还没有,朴灿烈能细微地感受到,两片柔软的唇正在微弱地移动着……

吴亦凡在温热的水中下移,嘴唇到达朴灿烈的鼻梁、鼻尖。

喷头依然挥洒着水珠,朴灿烈感觉到暖暖的呼吸快达到自己的嘴巴了,他已经无法继续保持呼吸了!

“你很紧张吗?”吴亦凡问他。

“嗯……”朴灿烈老老实实地回答,手都白了,也不知道是吓的还是被水泡白的。

“你紧张的样子……”吴亦凡没有说完,拍拍他的肩膀,“扶我起来吧。”

朴灿烈如梦初醒,这家伙脚还受着伤呢,怎么刚刚完全把这档子事给忘了!不过,刚刚眼前这个人说话的语气很温柔、很贴心,跟之前的吴亦凡简直判若两人,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大概是自己无意识地做了个短暂的梦吧!

“嗯,你小心一点。”朴灿烈先站了起来,然后抓紧了吴亦凡,稳稳地把他扶出浴缸。

两个人从浴室出来的时候都是湿漉漉的,朴灿烈没有办法只得先把衣服脱了,穿上了吴亦凡的浴袍,然后从衣帽间给吴亦凡拿了干净衣服换上。一切都打理完毕,他又跑到浴室去清理了一番,出来的时候客厅多了个人。

“我的私人医生。”吴亦凡躺在沙发上简单地介绍了一句,那个医生从头到尾打量了朴灿烈一阵子,满眼的暧昧。

朴灿烈看看自己,乱乱的头发加上浴袍,从浴室走出来,这个画面真是自己看了都忍不住打个激灵。

“跟腱拉伤,还好不是太严重,现在有些水肿”,医生下了诊断,“亦凡,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们篮球运动员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比赛本来就容易受伤,怎么在自己家里还会……”

说话间医生还看了朴灿烈一眼,略带责备,“还好没有断裂,没关系,好好休息几天就好了。”

吴亦凡看了看自己的脚,“没事,我原本以为骨折了,现在看来比预想的好很多。”

“好好休息,你们职业联赛还有一个多月就开始了,你是主力,不能再受伤了。”医生下了最后通牒,把药片分好类给吴亦凡放在了茶几上,“我先走了,随时联系。”

“艺兴”,吴亦凡叫住那个医生,半天挤出一句,“谢了。”

朴灿烈呆呆地站在浴室门口的楼梯上,等医生走了才慢慢下来,一、二、三、四,四个台阶,朴灿烈觉得下了好久。

“你杵在这里干什么,坐吧。”吴亦凡见朴灿烈傻不拉叽地站在自己跟前,不禁觉得好笑。

“你没事吧?”朴灿烈坐下来,看见茶几上的一盒盒药片,拿过来放手里端详。

“没事,习惯了。”吴亦凡的话依然云淡风轻。

“你是不是很有名?或者……很厉害,对吗?”朴灿烈从来不看篮球,中国的球星除了姚明和易建联他真的说不出第三个了。

吴亦凡摇摇头说:“就是个打篮球的。”

经过“浴室事件”之后,朴灿烈越来越觉得住在他楼上的这个低调球星好像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难相处。他一直坚信,那个吻是一个意外,如果非要下一个定义的话,就是在一个朦胧的环境做了件朦胧的事,意识是不能被肢体所禁锢的,同时肢体的发生来不及被意识判定,这件事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朴灿烈觉得吴亦凡一定会一觉醒来什么都忘掉,自己也是。

但事实上,他记在心里了,也不知道吴亦凡到底有没有当回事。

朴灿烈常常睡着睡着就被楼上尖利的球鞋摩擦声和篮球声惊醒,但慢慢地好像就习惯了,这样就代表吴亦凡在楼上,也就代表着可以一起搭伙吃个饭、看个碟。他也渐渐发现,吴亦凡再也没有赶走过自己。想到这,灿烈已经走到吴亦凡家门口了。

“今天不上班,给你带吃的了,歇会儿吧!”朴灿烈抱着一大盒比萨冲进吴亦凡的家。

“你急着去投胎么?”吴亦凡把篮球放到一边,洗了个手。

“楼下空调太不给力了,热死我了,你家比较凉快啦。”朴灿烈说完溜进吴亦凡的厨房,轻车熟路地从冰箱里拿出果汁,然后窝进了沙发。

“还知道拿吃的贿赂我,算你有良心。”吴亦凡打开比萨盒,是自己最喜欢的double cheese加牛肉。

“好好的谢谢不会说嘛……对了,最近练习怎么样,楼下听见你没以前练得勤了,你不是要比赛了吗?”

“越临近比赛就越需要和队友练习,最近都在体育馆打球。”吴亦凡说话间已经干掉了一块,看得出,这段时间他体力消耗很大。

“哦……”朴灿烈若有所思。

这段时间你终于能好好休息了――吴亦凡没有说出来。

“我还要向你申请一件事啦……”朴灿烈给吴亦凡倒了杯果汁,递给他。

“什么?”吴亦凡挑眉。

“这些天天气太热了,我可不可以睡在你家?”朴灿烈觊觎他家空调已经很久了,怕他不答应还不忘补充,“打地铺就可以了。”

吴亦凡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作答。

“可不可以啊”,朴灿烈吞了口口水,继续争取道,“你看,你把楼下也租了一年,这房子出了问题你得负责吧,我也不要求换空调,是不是很随和?”

吴亦凡心想,这小子还真是得寸进尺,但是,自己居然鬼使神差地点了头……

经得同意后朴灿烈以第一时间搬进了吴亦凡的家,那个可拆卸的多功能床几乎是发挥了它的最大作用,朴灿烈三下五除二就抱着一堆堆零件上了楼。

慢着,说好的打地铺呢?

看着朴灿烈近乎神速把床重新组装好,吴亦凡彻底傻眼了。

“我睡客厅,不会打扰你,你看多好呀。”朴灿烈很满意自己的行为,交替拍了两下手,算是宣布搞定。

“……随便你。”吴亦凡在心里默默吐槽:你好像也没给我表达意见的机会吧?

“那就谢谢你了!明天你要是训练回来得早,我请你吃饭!”朴灿烈笑嘻嘻地又把自己的被褥搬了上来。吴亦凡看得一愣一愣的,居然讶异自己没有赶他出去。

这天晚上,吴亦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朴灿烈居然还没有睡,他半躺在床上看碟,整墙银幕上的光线打在他白皙的脸上,又好看又诡异。

“咦?你回来啦,还挺准时。”朴灿烈动了动身子,调整了一下坐姿,“先去洗澡吧,看你一身臭汗,洗澡水给你放好了。”

准时个屁,你这小子不是头一天住我家么,怎么知道我的作息?吴亦凡心想。

走到浴室的时候,试了一下水温……咦?好像真的刚刚好。

朴灿烈看着吴亦凡去洗澡了,又从床上爬起来,到厨房把豆浆温了一遍,他查过了,豆浆里面的大豆蛋白对运动员的身体很有帮助,晚上又不能吃太多会发胖,所以这是最科学的加餐了。

“大晚上的不睡觉看什么碟?”吴亦凡洗完澡擦着头踱进客厅。

“不困。对了,豆浆喝不喝?”朴灿烈说完指指茶几上的杯子。

“洗完澡的确渴了。”吴亦凡把豆浆一饮而尽,顺势坐到灿烈床边,盯着屏幕,“《敢死队2》你不是都看了两遍了!”

“一个个都太汉子了,看不腻”,灿烈啧啧嘴,“多帅啊,还有15分钟就完了,陪我看完吧。”

吴亦凡没说话,只是默默上了床,从沙发上拿了个抱枕垫在腰后,和朴灿烈并排靠在了床背上。

“你明天不上班吗?”吴亦凡眼睛没从屏幕上离开。

“上啊,下午班”,朴灿烈说,“我们单位基本都是下午才开始忙的。”

“那今晚可以熬夜了……”吴亦凡自言自语道。

“你说什么?”朴灿烈听不到,往吴亦凡身边靠了靠,正逢电影结束一片黑屏,分辨率不太高的演职员表快速滚过,却不能太好地让整个客厅亮起来,客厅陷入了灰暗,吴亦凡清晰地感觉到朴灿烈的呼吸就在离自己不到10公分的地方。

“我说”,吴亦凡清了清嗓,“你离我很近。”

“哦……”朴灿烈正打算退回自己的领地,却被一双大手断了后路,吴亦凡勾住了他的脖子。

“我认为,还可以更近一点。”吴亦凡说完不由分说地堵住了朴灿烈正打算开口的嘴唇。

“我……我不是gay……”朴灿烈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后悔了,如果说自己不是,那么他现在在做什么?!他深深地觉得自己现在不太好。

“我也不是”,吴亦凡摸索着抚上灿烈的脸庞,修长的手指摆弄着他的耳朵,“……直到遇见你。”

朴灿烈的耳朵像精灵的,是往两边长的,耳廓还会动,很少有人会像他那样,这对耳朵第一次听见告白,微微颤抖,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

“感觉怎么样?”吴亦凡在他唇边问道。

“还、还好啊。”朴灿烈发誓,他觉得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然……为什么刚刚感觉那么美妙呢?

“只是还好?”吴亦凡不依不挠。

“很、很好,嗯……”朴灿烈恨不得找条缝钻进去,他感觉到吴亦凡盯着自己,再盯下去整个人都要燃烧了好吗!

“喜欢吗?”

“你……你可不可以不要再问了!”朴灿烈说完一骨碌滚下床,连滚带爬逃进了洗手间。

吴亦凡看着他慌慌张张的样子慢悠悠下了床,把散在地毯上的碟盒碟片收纳好,洗干净杯子,然后不声不响地又上了床,枕着朴灿烈的枕头不打算还给他。

这一边,朴灿烈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发现都不认识了,脸红得很猴屁股一样,他可是想当《敢死队2》里面铁血真汉子的男人啊!

不过,为什么却发自内心地觉得是美好的呢?一切都在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不是吗?至少对于他来说,吴亦凡每每靠近自己的时候,他都动弹不了,几乎整个人都轻易被他控制了,而且……还很享受。大概自己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吧!

大概自己,是喜欢他的吧?

朴灿烈回想了一下,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他的动向的呢,怎么就会知道他出门练球后晚上什么时候回家,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看什么电影……

朴灿烈一个人思绪万千地走回昏暗的客厅,扑倒在心爱的大床上。

“啊啊啊”,朴灿烈吓得大叫,“床上怎么还有人?!”

“是我……”吴亦凡被喊得耳膜都要炸了,这小子真沉,刚刚一屁股坐到自己背上差点没把自己坐吐血。

“你要睡在这里吗?”朴灿烈问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点小激动,好像还挺希望他留下来的。

“嗯。”吴亦凡说完翻了个身。

朴灿烈无语了,刚刚那么温柔呢……

翻完身的吴亦凡在黑暗中微微一笑,抬起腿来一下把朴灿烈拦腰扫到了自己怀里,“愣着干什么,上来还要我请?”

“我睡不着”,朴灿烈枕着吴亦凡的胳膊,心脏快跳到嗓子眼,这难道也是梦吗,“那个……你掐我一下。”

“神经”,吴亦凡腾出一只手来掐了掐灿烈的脸,没舍得用力,“你没有做梦。”

“……”被看穿了,朴灿烈只好不说话。

“灿烈?”

“啊?”朴灿烈吓得不轻,吴亦凡这家伙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的,突然改口真的好吗?

“没什么,就叫叫你。”吴亦凡心满意足地睡去,留朴灿烈一人在空荡又凉爽的空调风中凌乱。

第二天一早吴亦凡就被手机狂轰滥炸,一边接电话一边警告朴灿烈这两天千万不要开门不要出门,朴灿烈在一旁顶着个鸡窝头惊呆了。

“好的我知道,这件事我自己来说明,你就不用管了……我怎么就不能搞定了!这是我自己的私事,你也别帮我开会,公司那边我会亲自去解释的……嗯,我知道,我知道该怎么处理,我会小心的,嗯……我也会让他注意的,好了你别担心了我先挂了啊,BOSS打进来了。”吴亦凡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电话一个接一个接不停,“嗯,是的……对,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知道……”

伴着床上吴亦凡恼火的声音,朴灿烈蹑手蹑脚地下了床,趴到门口的猫眼一看,差点吓个半死!门外黑压压的一片全部都是记者,堵得楼梯间水泄不通,朴灿烈又跑到窗台,悄悄掀起一角窗帘,小区楼下也是围观的记者!

朴灿烈服了,这个地方是吴亦凡自己租的,谁都不知道,他平时也低调行事,压根就不会有狗仔跟到这里来,怎么一夜之间仿佛全城的记者都到此扎堆了,太可怕了!

朴灿烈洗漱完回到客厅吃早餐的时候,吴亦凡还在应付来自公司上下的质问,终于在自己喝完最后一口牛奶的时候,看着他把手机扔到了一边。

“打完了吗?”朴灿烈给吴亦凡倒上牛奶。

“手机没电了”,吴亦凡抱抱朴灿烈,“这样也好。”

“可是……外面那么多记者,你打算怎么办啊?”朴灿烈忧心忡忡地看着他,懊恼得不行,“他们一定是观察很久了,都怪我,我不应该常常跑到你这里来,昨天把床搬过来的时候一定被拍到了,所以今早才会这么混乱……”

“不是你的错,况且,我也不打算回避。”吴亦凡喝完牛奶,上唇还沾着白白的痕迹,在朴灿烈看来简直太喜欢啦。

“那你是打算……”朴灿烈话没说完,自己的手被吴亦凡紧紧握住。

篇(4)

吧主说话:

前些日子张同道老师邀请我去北京师范大学的北国剧场里观看艺术与传媒学院04级硕士研究生优秀作品展,在那里我看到了张同道老师的这些得意门生的作品,心里很受感动。随即和张老师相约做这期的“看吧聊吧”。

看到自己略显生涩的镜头,很多同学上来第一点总是坦言自己的技术不好,但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拿起DV的。然而,面对纷繁的世界,他们本能关注的却是那些我们平时视而不见的人;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那些我们本应关注的人。

他们用自己质朴而毫无做作的画面打动着北国剧场内的观众,而张同道老师的评价是:“在他们的作品中,我没有看到一个傲慢的镜头。”

专家介绍:

张同道

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纪录片研究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纪录电影、电视传播与受众调查,主持国家艺术科学课题与教育部、北京市课题4项:电视栏目文化研究、电视受众收视模式与收视行为研究、中国电视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世界纪录片大师研究等。

王宜文

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世界电影史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引鉴・沟通・创造――20世纪前半期中外电影比较研究》等著述,编写电影剧本。

《冰暴》

看吧笔记:

吧主:张同道老师永远有出人意料的创意,这次张老师建议我们在讨论影片的时候请作者列席,这是一种能够迅速理解影片的捷径,让我们更清楚作者的所思所想。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四部作品都是请代表过来。

下面由我依次为大家介绍:两位指导老师张同道教授和王宜文教授。《冰暴》作者张镇宇、《Kids》(《孩子》)作者琚蕊静、《女孩・保安》作者董宁宁和孙祥辉、《我是一个保洁员》作者张冕。下面我们按照顺序依次请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做一个阐述。

张振宇:那么我先谈谈我这部《冰暴》吧!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都是我们隔壁寝室书法系的研究生,而同时他们又都很喜欢踢足球。拍摄的时候考虑到书法和足球的观赏性比较强,于是决定将这样两件看上去并没有关系的事情用影像联系到一起。如在电影中看到的片断,我们也在尽量寻找笔法和脚法的相似性。

我们考虑到次序感的需求将影片分为三部分,第一个部分表现的是足球和书法的基本功,而到了第二部分我们开始考虑到笔法和脚法,这种对细节的考虑又比在基本功的时候更深入了一层。而到了最后一个部分就变成了速度与节奏。

当然,我承认这个部分没有上一个部分处理得那么理想,因为尽管书法和足球都有它们各自的内部节奏,但是二者之间要找到一个必然的联系并不是那么容易,书法的节奏是个人的,可控制的,而足球的节奏却在一个大的团体内,它可能和运动员的功力有关,是难以控制的,这也不是我们现在的能力可以做到的。而张同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就是先不要去拍摄,而是观察和发掘其中的节奏。

因此我们停顿了一段时间去观察,最终我们找到了一个完成影片的办法,就是专门拍摄一个人的动作,这样拍摄上就容易了一些。

在音乐上我们将原本的三段小提琴变成了现在的不同的音乐,也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三段式的区分。

王宜文:这次咱们同学的作品有的很有纪实风格,拍摄生活的;而这部影片我很欣赏的是他有很独特的创意在里面。从电影史的角度来说,爱森斯坦的传统一直没有消失。当然,这并不是说这部影片到达了这么高的程度,但是从某些实验性影片都会有这种创意性的思路。这是我看他这部影片的感触。在足球和书法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他却找到了可以契合的点,其中蒙太奇并列所产生的效果还是值得赞赏的,比如把观察的结果放大之后呈现给观众。

张同道:首先说实话,最早他提出这个创意我是持怀疑态度――我不知道拍出来是什么,反过来我对这部影片关心更多,因为担心很多。在受了很多打击之后他们开始反思、观察,这才让他们有了今天的这部影片。在他们给我的拍摄方案上有一项就是在表达方式上下功夫而不是纪实上下功夫。如何表现就在于作者是如何理解拍摄这件事情,我非常高兴这部《冰暴》不是在还原于一个生活的原貌,而是用这种方式去表达情感,赋予影片一种形式的美感。我对当下DV作品最失望的就是没有形式感,大部分都拍成了家庭录影带。尽管这部影片是一个小品,但它却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品,使这部作品中形式感比较好的。

董宁宁:第一次我们内部放映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的音乐和画面很贴合,而在北国剧场放映的时候我觉得这贴合就更明显了。

琚蕊静:我觉得除了观念很新之外还有几个段落表现得很好,就是从剪辑台上直接将画面拉到现场的采访,这样剪辑看上去非常流畅,除了动作的相似性之外,镜头不断的回到他们的宿舍,从非现实到现实,这些段落很有意思。

张冕:第一次他的音乐太明显了,而这一次修改之后书法上的勾画和绿茵场上的运球才真正完全契合,而不是单纯靠音乐执行的。

作者:张振宇 赵远飞 乔琦 鲍芳芳

作品类型:纪录片

作品长度:9分31秒

制作设备:松下GS200

出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吧主说话:

选择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来其实这就是一部Video Art,正好暗合契合了我们这期的大专题,而《冰暴》的名字也暗含了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名字。

内容简介:

影片分三个部分,分别想表现的是书法的笔画基本功和踢球单个动作的相似、书法笔法和踢球脚法的联系、书法和踢球在节奏上的相似。音乐的运用一来是做不同版块的区分,二来也是想在听觉上填补一些空白。访谈的部分是受到让・鲁什《夏日纪事》的启发,想追求一种间离的效果,同时也是想控制一下影片节奏。除了两位主角之外,被访者都是当时在班上提出这个创意后表示质疑的同学。

作者阐述:

当初拍这个片子,只是想用纪录片的方式做一个实验,看能否通过影像找到书法和足球之间的联系。而之所以有这么个想法,主要是认识北师大书法系的两个研究生暴学伟和张冰,看到这两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艺术在他们身上神奇地结合在一起,我才萌发了拍片的念头。

《孩子》

看吧笔记:

吧主:你拍摄这样一部影片原始的动机是什么?

琚蕊静:其实最早只是听说有这样一些孩子,想知道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结果到了那里果然发现那些孩子和我们确实不太一样。那些孩子其实都很“自来熟”,他们从小就很希望有人能够抱他们。我觉得那些孩子很可爱,于是放弃了原本猎奇的心理,花了一段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观察他们。和普通孩子相比他们更像孩子。

他们不太知道麦当劳,也没有钱的概念。他们有的只是普通孩子之间的小斗争,小心眼。这其实都是他们身上闪光的地方,也是我愿意去拍摄的。

最后还有一点点自己的私心吧,就是怎么样把自己的信仰用影像表达出来,诸如爱心和关心等等。

王宜文:我对这部影片的印象很深,从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完整,从我的角度上看也是很成熟。对一件事物的观察和关注这两点上做得都非常好,而且在你做纪录片的时候。孩子们呈现出来的依然是一派天然的童真,这是需要功夫和功力的。很多DV作品在拍摄的时候也会有关注,但是里面依然会缺少一种情感,而在你的影片里,我感觉到了一种精神的意蕴在里面,我能够体察这种情感。我想这就是你很真诚地去观察,很平等地去拍摄他们。另外,你的形式感也很明显,首先是色调很亮,其次是色彩和构图。比如每当拍摄到对这个机构主管的采访时,永远是一种颇有形式感的构图,当然我想这里应该也有你的考虑。

琚蕊静:其实这也是由于那位主管很紧张。如果对着镜头她就没有办法说话,于是我把摄像机放到了旁边。

王宜文:但是你还是把这些镜头用上了,最终变成了一种形式感,一种很自觉地设计的意识,这些我都能够感觉到。你这部影片是怎么构思的?

琚蕊静:拍摄前一天其中一个孩子被荷兰家庭领走了,很快即将有一个孩子被送来,那么我觉得这将是一个很有结构性的东西,于是决定过来拍摄这样一部影片。里面出现了机构资助人的访谈是因为我想让她为整个事情的背景做一个交待。

张同道:我觉得这样一个充满情感的影片不是谁都能够拍摄的。同是幼儿园的题材,我的好友张以庆是以深入思考见长,而琚蕊静是在用心去拍。

特别是其中有两个段落,一个是采访即将出国的家家:孩子在秋千上晃来晃去,结尾的时候忽然一个秋千的空镜,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看到这个镜头我感到辛酸,这是一个十分纯熟的电影手法。第二个镜头是家家和老师闹别扭的段落,家家走进镜头,甚至走过镜头。导演没有移动镜头,十分沉着。开头和结尾气球的镜头交相呼应。

在纪录片中没有什么语言是不能用的,导演在这里还用上了慢镜头。这部影片让人十分感动。

吧主:其他同学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孙祥辉:我和琚蕊静住在一个寝室,所以这部影片我算是看着她慢慢走过来的,她的关心演变成爱心,最后变成了一种信心。

第一个阶段是她开始看到这些孩子天真无邪的生活并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而到了后来她对孩子们的关心逐渐转化成一种爱心。从她和孩子们语言的碰撞中都能够感受得到。尤其是家家、小午、姗姗,她在里面和这些孩子有着大段的交流,并通过这些交流将自己的爱心释放在影片当中,而最终这种爱心变成了一种信心,这种信心也是她和老师们的交流中完成的。

张镇宇:我看这部影片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和谐。记得北电陈山老师说过:“把一部影片拍得很怪不难,但是怎么能用影像手段把你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形成一种和谐,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时看素材的时候就觉得她们的素材很好,看成片的时候整个人会沉浸在情节里面而不去关注电影语言。

作者存档:

导演:张振宇

摄制组成员:赵远飞 乔琦 鲍芳芳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04级硕士研究生

吧主说话: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不断被影片所散发出来的爱的光辉所打动。

影片让我感受到了拍摄者有关“爱”的信仰。我不认为这是所有作者都能够做到的。

作者存档:

创作成员:琚蕊静、程欣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04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琚蕊静、程欣欣

时长:44分钟

类型:纪录片

制作设备:SONY单机(DC2-TRV60E)

出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内容简介:

生活在奇妙双手儿童之家的12个孩子并不知道因为身体上的病残自己早已被亲生父母丢弃。他们的童年没有父母和亲人相随,朝夕相伴的是照顾他们的阿姨和那些与自己有相同命运的小伙伴。孩子们生活在爱护他们的大人们所编制的美丽“谎言”中,阿姨们告诉孩子:只要爸爸妈妈出差回来就会接他们回家,因此,孩子们心中对素未谋面的“爸爸妈妈”有着特别的期盼。有的孩子被养父母接回“家”了,剩下的孩子还在等待着。在期盼中度过的童年时光,孩子们的小小世界里充满了天真和童趣。

导演阐述:

生长在福利机构的孩子很容易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他们的一些非常“缺失”,比如父母、家庭、健康、社会意识等等,常常被刻意放大处理成吸引观众“猎奇”心态的因素。在我看来,“猎奇”是纪录片没有触碰到生活的本质的代名词。真实或许并不在于片中作者主观观念有多大程度的涉入,而很有可能是创作者心态离拍摄对象太遥远。走近孩子们,我发现他们内心世界的敏感和童趣丰富,大人和孩子们的生活有一种温暖和谐的调子。

女孩・保安

看吧笔记:

吧主:下面我们来谈谈这部《女孩・保安》。

董宁宁: 《Kids》很感人,也传递给了我们很多情感。我们的影片本来也想要传递很多情感的,但最终实施的时候没有在画面上体现出来,这让我们也很遗憾。

保安,一个男性的职业,而北京师范大学的女保安却是高校中最早设立的,我们想用我们的镜头拍下这些和我们一样处于花季的女孩子们是怎么样生活的;她们背后的生活以及她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知道很多人都拍过这个题材,但都是介绍性的,并没有深入下去。我们最早想用两台机器去拍摄,一台拍摄她们的生活,另一台记录拍摄她们生活的我们的生活。

但是发生了一件事情打破了我们原本的计划。保安队里的两个女孩子发生了争执,而之前这些女孩子们在我们面前表现得很和谐。最后,其中一个女孩甚至因为这件事情而丢掉了在北师大的工作。当时我们要是以这个事件去拍摄本应该也有很好的结构,但这件事情的缘起没有拍到,而保安队的女孩子们也不愿意多说什么,这就让我们的拍摄完全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事后我去探望过这个女孩,她在做服务员,现在的工作比在保安队要舒适,但是她还是很留恋那段在师大的时光,因为在她眼里那是一个有知识的地方。本来拍摄纪录片遇到突发事件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但很可惜我们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因为我们谁也没有经验。很多有冲击力的镜头画面我们都没有拍摄下来,最后只好用解说来贯串。不过通过这次拍摄我们知道了怎么去观察。

王宜文:影片选材很有意思,女保安确实是师大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她们在生活中也确实有和平常女孩子们同样的小脾气。这些确实是不为人知的。但这么短的影片就想把一个群像式的结构说清楚,而又没有一个主要的人物,这是很难的。我看到你们在试图做。

里面有一个彝族的女孩唱歌,这些细节很好的,但是不够。 然而,我也能感到影片中的青春和活泼。另外你说你的片子中存在的不足也确实存在,节奏好像还是没有形成,但作为第一次做成这样还是可以的。

孙祥辉:我们开始想剪成三十或者四十分钟的片子,我们也会注意到她们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说她们说话的时候手的特写,她们的眼泪。但在捕捉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这一直影响到了我们的后期剪辑。怎么样把镜头变成情绪表达出来,这也是我们以后更应该和老师学习的地方。

王宜文:你们在拍摄的时候去和那些女孩们一起生活着,这种自觉地做影片的意识很有意思。

张同道:他们理论的起点就比较高,这个片子特别典型的是一个从作业到作品的过程。第一次交上来的时候他们分了十章,也就是十天,很像Romm Mikhail《一年中的九天》,没有那么多的镜头。其实这部片子放到任何一个电视台也是一部很完整的影片。我们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要求所有的人,这是不对的。

吧主:一部纪录片是否是一个好的影片总是应该有一个标准,您是怎么看待这个标准的?

张同道:好的纪录片的标准不应该是一个,作为研究理论的人和拍摄的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两条是最基本的:第一是就是作者的情感取向,也就是价值取向是什么?在拍摄的镜头上,是不是用摄像机平等地和被拍摄者交流,是不是尊重被拍摄者,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另外一条是拍摄者的情绪是不是饱满地和镜头融合在一起。

所谓创新是要站在电影史的坐标系上,前人有过的形式,就不能说是创新。最好的作品就是形式、情感和美学饱满的融合在一起。我很欣慰地看到我这些学生们的作品中没有一个傲慢无理的镜头。

作者:恰恰工作室

时长:10分钟

类型:纪录片

制作设备:松下NV-GS70

出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吧主说话:

在谈作品的时候,列席的孙祥辉和董宁宁谈了许多拍摄时候的花絮,这是两个颇有想法的女孩。

本科是主持专业的董宁宁说起自己作品背后的故事辛酸而动人。可能就像她们自己说的,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作品最后完成得并不像想象中的完美,但和那些保安女孩一起度过的哭过、笑过的日子刻骨铭心地留在了她们青春的岁月里,并将相伴她们终生。

内容简介:

本片用简短的篇幅记录了北师大校园南门的女保安,这是一个特殊而又充满神秘感的值得被关注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用镜头记录下她们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她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属于她们的青想,并试图将每个女孩儿的富于个性的真实生活状态在镜头中放大,在极具纪律性、规范性、有强烈的集体意识的群像中凸显她们蓬勃、富有生命力鲜活的个体,展现北师大这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导演阐述:

这是我们第一次动手拍摄的纪录片作业。

最初设想是用“自我反射”式的拍摄手法,我们要完成的不仅仅是对女保安这个特殊群体给予客观性的纪实,而是通过对她们每天的工作生活的观察和她们独特的生活体验,拓开新的视角,从跟她们的对话、相处、交谈、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展现他们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背后的生活经历、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并试图在记录中,捕捉到有生命质感的细节,将保安这一带有军队色彩的严谨、制度化、规则化的工作轨迹与青春的花季年龄和浪漫的校园生活富有张力的联系在一起。

虽然依旧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已经很欣慰。这毕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这次实践,对我们而言可能拍摄的过程远大于拍摄的结果。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影像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内心。仅以此片作为记录我们拍摄旅程的一个起点。

我是一个保洁员

看吧笔记:

张冕:我们拍摄这部影片之前想在上海、北京两地同时拍摄的想法,但是被毙掉了,于是我们把目光放在了学校里的这位保洁员师傅身上。

影片拍摄到一半我们曾经出现过一次信任危机,开始我们拍摄他的工作,他也很配合,但当我们想进入他的生活的时候,他就忽然变得非常警惕。他问我们拍这个到底做什么?在什么地方放映等等。

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印象深刻,就是他和我们提到了《盲井》,在我们看来可能没有什么太多知识的人,但他却和我们在讨论《盲井》,这也是让我们倍感惊异的事情。以至于当时摄影的同学听他这么问,惊讶得把摄像机都关了―这也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情。不过在拍摄中我们错过了很多和他深入沟通的机会。

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结构:从上午扫落叶开始―下午铲小广告―傍晚收垃圾―第二天上午开清洁车。在中午休息和晚上的时间安排了两次访谈。

但是真正到了实际拍摄时,顺序是完全打乱的,而且这些事情也根本不发生在一天。

这样好像是违反了纪录片的本质,但是我们主人公的生活,真的是规律的几天就如同一天,由于职业的需要,他的衣服每天都一样,这样也为我们的“作假”带来了一定的可能性,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记录的生活是真实存在过的。

王宜文:你刚才说到的讨论《盲井》的镜头忽然间停止了,好像没有深入下去的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看上去刚刚好。另外,我觉得你们拍到的他在师范大学门口的马路上铲那些小广告的部分也很有意境,表现了他的生活是那么纯净,仿佛整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一样,但实际上这个世界嘈杂万分,人来人往,而他却视而不见,他的生活中只有他和工作。这段让我印象很深,人物那种知足常乐的性格塑造得很好。

张同道:我一向主张同学们去拍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是值得关注也是需要关注的;而我也同样欣赏我们的同学做电影的态度――没有一个人是拿来猎奇的。我可以容忍一部电影中出现一百处错误,而不能允许他们有一个傲慢的镜头。在结尾处清晨的镜头,惟一的缺憾就是中间有一个断点,Albert Maysles的镜头都可以虚焦你们为什么不能呢?而且我建议这个镜头放到影片开头,很有冲击力。

张冕:影片的结尾,生活阳光灿烂的画面总让我们感动,因为我们总是想到自己的生活是由于有了刘师傅这样的人才会每天如此阳光灿烂。

吧主: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呢?

董宁宁:张冕她们的片子是以一个人为主线进行的,二十分钟左右看一个人的经历这是能够做得很明晰的,而且影片开始他们用了很多采访的形式带出保洁员的身份,给保洁员的出场带来一个悬念,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他们却是生活在我们身边,而又常常被我们忽略。里面很多鲜明的细节让人们觉得真个人物非常鲜活。可能因为老在身边,所以就会常常熟视无睹,当拿起DV的时候才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诱人的宝藏。

作者存档:

恰恰工作室――孙祥辉、董宁宁、许志晖、杨天东

四人均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04级硕士研究生。此次也是四人第一次携手合作,“恰恰” 是因在拍摄过程中配合默契并由此形成的美好机缘而得名。

时长:17分38秒

类型:纪录片

作者:朱静雅 孙惠丽 荣容 朱墨 张冕

制作设备:SONYDCR-TRV60E

出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吧主说话:

我在整理朱静雅发过来的阐述时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记得在学校东门外面拍摄的时候,时常碰到另外两个人在外地打工的人,他们是专门收停车费的,有一个我父辈年纪的人,每天都和我们抱怨说,北京天气太冷,另外一个女人,却一直坚持在这里,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在镜头里,在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她们想带给别人的温暖。

作者存档:

导演:朱静雅

主创团队:孙惠丽 荣容 朱墨 张冕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04级硕士研究生

内容简介:

本片记载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保洁员的普通生活――刘德忠,29岁,来自河南。

刘德忠每天的生活就是每天凌晨5点起床,扫落叶,运落叶,开清洁车,铲小广告--这些是他最主要的工作,从凌晨到夜幕降临。他几乎没有太多休闲时间,偶尔去学校看看电影,偶尔对电影还有自己的一点想法。

单调的生活中,对老家的孩子和妻子还有一丝牵挂,刘德忠想去看他们,但是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

导演阐述

一直以为,纪录的精神在于关注我们平常看不到的东西,或者我们每天都见,却依然视而不见的东西。

上一篇: 大学生团支部工作计划 下一篇: 仪表工转正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