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4: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从岗位分布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五类(如图1所示):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电工、电子类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与控制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3.9%;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主要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和日常维修,是智能型的操作人员,这类人员占30.5%;企业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部门的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这类人员占13.3%;产品的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岗位,占5.7%;行政管理和个体以及其他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3%和5.3%。
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笔者所在学校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应用与运作。
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则是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在生产现场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工艺设计与实施、现场经营管理以及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是将工程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工程、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一般不进行整机设计,也不搞产品的开发研究,不涉及高度抽象的理论概念,工作时注重定性的分析,而非定量的计算。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加强工艺实施能力和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和19.9%,这是社会对高职高专电气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映。
二、从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课程设计
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中专教育应使毕业生掌握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是指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基础性知识,如高等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坚持自学的必要条件。
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适应岗位(群)要求所应掌握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本专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如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电子CAD等。它涉及从设计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的全过程,是电气中专人才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
调查对象大都认为,外语、计算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等知识,是中专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图3所示)。
进行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基础理论知识要扎实,打好基础,储备后劲;专业知识要专精,强调一专多能。要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模式隔山如隔行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不断有效地更新知识,使毕业生真正具备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
总之,构筑电气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三、从调查分析看毕业生的能力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和电工等级考证的培训,尤其是希望能掌握先进软件的使用方法。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外语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英语水平以熟练阅读材料为主,同时取得中级电工技能等级证书。
调查中就生产一线操作、工艺实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广泛征求了意见,得到的反馈是,必须加强毕业生工艺实施及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的培养,如图4所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从业岗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新技术信息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应具有很强的能力。同时,调查也表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加强电工操作实训,突出电工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学特色。
从调研结果综合分析电气类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
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仪器、仪表的操作,计算机的操作等;也包含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理解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等方面的能力,具体项目如电工的操作、工艺规程编制实施、电器设备的调试维修等。
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
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11-02
为适应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汽车服务工程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208。通过十年的发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已小有收获,为该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提出一些专业建设构想,仅供探讨。
1 专业建设的意义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一线技术人员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正规技术培训的仅为11.7%。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汽车维修领域如此,在汽车销售、配件营销、市场预测、车辆损伤评定以及车辆保险与理赔等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
为缓解汽车服务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学科发展需要,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并依据市场完善该专业的建设就成为必需。
2 新专业建设的方案与设想
2.1 确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及技术基础,必要的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能够适应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车辆评估及保险理赔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加之对我国汽车后市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方向的考量,设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等三个专业发展方向是比较合理的。
2.2 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考虑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两部分。基础课为公共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展开及继续深造夯实基础;专业课则有针对性地分方向单独授课,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同时,为加宽学生的就业面,利用选修课程交叉补充,以实现毕业生既是多面手又是业务尖子。
汽车运用工程是我国设置较早的一个本科专业,因学科划分问题,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将其并人交通运输专业。但考虑到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及专业建设的完整性,将汽车运用工程做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还是可行的。该方向的毕业生将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运输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汽车类企业的规划、设计、经营等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及进口车辆的不断增加,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现阶段的从业人员部分来自汽车类专业,部分来自贸易或营销类专业,其余则为转专业人员,即懂汽车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策划的从业者甚少。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应设立汽车与配件营销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整车营销、汽车配件营销、销售市场预测及市场信息反馈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汽车保险已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由于汽车保险业起步较晚,汽车保险类专业人才的稀缺可想而知。同时,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对车辆评估、损伤鉴定以及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急速增加。为缓解这一领域人才需求的压力,应设置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培养从事车辆评估、车辆定损、汽车保险与理陪、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个专业方向均是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方向不同学习重点和主攻方向自然不同,考虑到人才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及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学生在完成各自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课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完成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可跨专业方向选修,也可跨年级选修。这样就使学生完成本专业方向学习并兼顾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可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
2.3 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做基础,才能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必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多为曾设置汽车类专业的院校,其汽车类专业实验室基本形成规模和体系,完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的实验、实训教学不成问题。但积累多重在汽车制造及汽车运用方面,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方面的实验、实训条件则略显不足。组建单独的汽车服务类实验室,以增强汽车营销及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的实验、实训能力是当务之急,应重点入力度,以完善校内的实验、实训环节。
2.3.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多数汽车类院校与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以及保险公司等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力争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分散到相应的单位实习,让各单位借此机会观察和挑选合适的学生毕业后到自己单位服务。若建立这一关系,就可以解决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校外实习基地得以建立,实现多样化和多元化实习环境;其次,学生熟悉实际工作岗位,有利于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再次,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既完成了实习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4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的源动力是教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或具备工程师、技师、评估师等其他系列职称或职业资格,同时获得教学系列职称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对于应用型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的核心。
对于专业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攻读学位、进修、开展科研活动等使专业教师逐步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以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提高教学水平;选派精干教师赴相关高校、相关企业及技术培训单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实践技能培训。在立足内部培养、挖潜的同时,还要考虑引进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步形成教学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群体,从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
另外,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聘请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人员做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让他们参与重要教学文件的制定,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新技术和信息带进学校,使所培养的学生更贴近社会,更适应社会。
2.5 引导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专业发展建设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再完善的方案,没有学生的参与也是空架子。如何引导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专业发展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2.5.1 配备专业导师
专业导师负责在业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技术培训的指导。虽然加大了专业教师的工作难度,但学生的学习及技术需求可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抑制学生的学习惰性,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
2.5.2 组建学生科技小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容易形成小的群体,利用这一趋势,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组建不同类型及方向的科技小组,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科技小组可以进行学习心得及技术交流,开展小的发明创造及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活动。不同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可贵,增强责任感和抵抗竞争压力的能力。
2.5.3 倡导自修,提高综合素质
中国有句俗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教授及指导只能是以点带面,不可能面面俱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修能力。因此,应着力增强学生的自修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3 结束语
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新建专业,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培养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必将成为特色鲜明的专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第二条企业应有2名以上从事疫苗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应有预防医学、药学、微生物学或医学等专业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至少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预防医学类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三年以上从事疫苗管理或技术工作经验,并不得兼职,对疫苗的接种反应和疫苗质量问题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第三条从事疫苗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负责疫苗的验收、养护等质量工作以及相关记录和档案的管理。
第四条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疫苗验收、养护、保管和直接接触疫苗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患有可能污染疫苗或导致疫苗发生差错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疫苗内包装工作。
第二章设施和设备
第五条疫苗批发企业应具备与疫苗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储运设施设备:
1、有两个独立的冷库,冷库的总容积不小于60立方米,且具有储存温度在-20度以下的低温冷库(柜)一座(台)。
2、具有用于疫苗运输的冷藏车及车载冷藏、冷冻设备。
第六条用于疫苗储存和运输的设施设备应符合以下条件:
1、冷库(柜)应安装双路供电线路或有备用的发电机组;
2、冷库的温度应符合疫苗的储存要求,其中普通冷库的温度为2-8℃;低温冷库(柜)的温度为-20℃以下。经营有特殊要求产品的,其储存条件应符合产品说明书;
3、冷库应有温度自动监测、调控、记录、报警的装置;
4、冷藏运输的车辆及冷藏(冻)箱应能自动调控、显示温度状况。
第七条冷库内地面、墙、顶应光洁、平整,且有保持疫苗与地面、墙、顶、冷凝器之间相应间距或隔离的设备、措施。
第八条冷库内应有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施。
第九条冷库内应划分待验区、合格品区、发货区、退货区等专用场所。以上各区均应设有明显标志,并实行色标管理。
第十条冷库内应有适宜拆零及拼箱发货的工作场所。
第十一条疫苗的收货场所应符合疫苗储存的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具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运用该系统能对疫苗的购进、入库验收、在库养护、销售、出库复核等进行记录和管理,对质量情况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
第三章制度与管理
第十三条企业必须认真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并结合疫苗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包含以下内容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1、疫苗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2、疫苗购进管理;
3、疫苗验收管理;
4、疫苗的储存温度、养护检查和出库复核管理;
5、进口疫苗管理;
6、疫苗有效期管理;
7、不合格疫苗管理;
8、疫苗销售管理;
9、疫苗运输管理;
10、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管理;
1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和管理。
第十四条企业应按规定建立以下疫苗质量管理记录(表式)。内容包括:
1、疫苗收货记录(包括到货时的温度、包装、数量、产地、生产厂家、批号、效期、剂型和运输方式);
2、疫苗购进质量验收记录;
3、疫苗质量养护、检查记录;
4、疫苗出库复核记录(包括出库时温度、包装、数量、产地、生产厂家、批号、效期、剂型和运输方式);
5、疫苗销售记录;
6、疫苗质量查询、投诉、抽查情况记录;
7、不合格疫苗报损、销毁记录;
8、疫苗退货记录;
9、销后退回疫苗质量验收记录(包括到货时温度、包装、数量、产地、生产厂家、批号、效期、剂型和运输方式);
10、冷库、冷藏车和冷冻(藏)设备温(湿)度记录;
11、设施设备检查、养护、检定记录;
12、质量事故报告记录;
13、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记录;
14、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和考核记录。
第十五条企业应按规定建立以下疫苗质量管理档案(表格)。内容包括:
1、员工健康检查档案;
2、员工培训档案;
3、疫苗质量档案;
4、疫苗养护档案;
5、疫苗供货方档案;
6、疫苗用户档案;
7、设施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档案;
8、首营企业审批表;
9、首营品种审批表;
10、不合格疫苗报损审批表;
11、疫苗质量信息汇总表;
12、疫苗质量问题追踪表;
13、近效期疫苗催销表;
14、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表。
第十六条与疫苗经营有关的设备、设施性能应经过验证,相关资料及其原始数据应存档备查。
关键词: PLC;程序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
Key words: PLC;program designer;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305-02
————————————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JSKLEDC201204);青岛农业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SYKT12-01,SYKT10-15)。
作者简介:张还(1974-),男,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控制与PLC。
0 引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特殊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它集3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术于一体,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PLC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工科专业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紧迫任务。我校为普通高等院校,笔者所在的机电工程学院设置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两个电气类专业开设有《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理论课、实验课(理论课外单独开课)和课程设计等课程,目的是通过这门实用技术类专业课程系统、深入和多层次地学习与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人才。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积累了许多的教学经验。但客观地讲,在教学过程中和对外考察部分院校时也发现,我们学院培养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的较扎实、程序开发设计能力较强,但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实际项目设计开发水平与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似乎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少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从事的是电气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和设计工作,回母校时也反映了他们在系统和设备调试维护及设计开发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和欠缺。(PLC)控制系统设计师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第七批新职业,是指从事可编程序控制器选型、编程,并对应用系统进行设计、集成和运行管理的人员。这种有效的职业资格认证或职业技能教育作为全日制学历教育一种有益的补充和扩展,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将来的专业技术工作。自2008年开始我院连续对电气类专业学生进行了PLC程序设计师的认证培训工作。
1 培训工作遵循的原则和努力方向
1.1 以能力为本位实现培训手段的多样化和培训内容的改革 我们学校普通电气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及电气工程系统的系统设计、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系统维护改进等方面技术工作及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培训中应当切实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设备调试维护能力的培养,不能让他们浮在上面,拿过来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应当让他们既拥有软实力又拥有硬实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培训中,应当注重“软件与硬件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等,而是要同时注重PLC的实际应用和PLC控制系统的各部件的集成和整体构建;不能只是注重学生的编程开发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培训,而是要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系统和设备的调试维护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能只是注重学生在课内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要在课外发挥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己去探索创新型的课题和研究性项目。因此,学院应当开设部分开放性实验室供学生课外的钻研和训练。
1.2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设备(仪器)维修保养以及对设备故障处理的方法、能力上。设备调试维护能力和设备故障诊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源自于设备维护者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日常经验的丰富与积累。因此,需要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资料水平和能力。一方面需要用人单位和学校加大对设备维护者和学生的培训和锻炼,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们自我知识及技能的提高和不断补充新鲜的养分。我们知道,有些设备发生了故障或出现了报警,单凭设备维护者平时在课堂上、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找到设备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时候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找到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资料,翻到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和故障排除那一章节,对症下药一般都会比较顺利的解决。对于那些一果多因的故障,我们只要采用排除法或者按照设备发生故障可能性概率的大小一个一个地去试,一般也都会顺利地排除故障或解除报警的。
1.3 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 从笔者曾在工厂一线多年从事数控机床电气的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和在进入高校后不少毕业学生反馈回的信息来看,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设备维护者在调试维护设备时,很多最新的、比较先进的设备或系统(尤其是进口设备或系统)其说明书和技术资料都是英文原版的,因此,在培训及教学中应该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英文原版技术资料(如图纸、使用说明书和编程手册等)的能力。
2 培训工作中的尝试与实践
在PLC程序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尝试与实践:
2.1 培训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当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平时进行实训时,经常会在程序编程、下载时和设备联线统一调试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发生各种类型的故障。此时教师、培训指导者应尽量减少在解决问题、排除故障过程中的参与,更不能替学生去解决问题和排除故障,应当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是给出他们足够多的提示和启发,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并尝试着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
2.2 部分授课内容尝试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 在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双语培训教学在内容上应当适合(如选择电气控制中的继电器部分),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应该适当,力求通过双语教学把本课程、本专业最常用的英语专业术语、常见的专业技术词汇传授给大家;
2.3 利用好教学实习、实践环节,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实践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课程学习和实验实习与社会实践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应当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PLC程序设计师认证培训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技能教育,也是对上述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和扩展。课程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习环节,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理论课、实验课一个必不可少、有益的深入和拓展。课程设计实际上包含了不少难度较大的、综合性很强的PLC实训项目。如果利用好PLC课程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编程开发能力、硬件调试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另外,教师和学生应当努力地走出校门去,利用课程实习环节、毕业实习环节,多和外面的企事业厂矿单位、科研院所接触,了解它们的发展动向和技术需求,同时也了解它们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发展状况;
2.4 充分发挥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的作用 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和课外专题小组,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教研或科研课题。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基本的科技技能训练,使学生积累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做到进一步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设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这就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平台。今后应当思考怎样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这个平台,从而为PLC程序设计师认证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
3 结语
我院自2008年开展PLC程序设计师的认证培训工作以来,共有近百名学生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PLC程序设计师职业培训证书》。近年的实践证明,通过这项专业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水平,为他们今后的择业、就业,更好地走向社会和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5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数控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普及,数控机床维修人才成为目前市场迫切需求的一类专业人才。尽管不少院校都设立了数控维修专业,但是由于数控机床的多样性变化,复杂的操作系统和一些外在的无法预料到的因素也导致了数控维修工作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大的技术工作,然而目前的教学水准还无法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安排专业课的教学、如何培养高水平的数控维修人才,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由于社会的需要,我国数控机床数量这些年一直都在迅速增长,如今数控机床的种类差不多涉及了整个机床领域以及大部分的机械设备。这样的结果就是说,数控机床这一领域需要大量的人员来充实。根据资料显示:在从事数控工作的人员中,占了将近一大半名额的就要数控操作和数控编程人员 ,而剩下的不到百分之二十的才是搞数控维修和数控维护工作的。这样的形势就导致职校学生学习维护维修的更少了,而市场上的操控与编程人员也渐渐露出了供过于求的势头,所以对于从事数控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人员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是部分含金量非常高的数控机床调试、专业的维护与维修的人员数量更是严重不足。虽然设立数控机床维修专业技术的职校不在少数,但是作为一门一体多项包含范围广的很强的工科技术,数控维修技术目前的教学还无法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这些职校出去的工作人员基本无法对绝大部分数控设备进行合适的保养以及维护,而且由于在职校所学专业知识的限制,在无法透析部分数控设备的性能的情况下,以至于数控设备出现问题的情况渐渐增多,所以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就迫在眉睫了。
二、数控维修专业的培养方向
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数控维修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中职学生。尤其要注意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能够迅速地成为合格的数控维修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时代在进步,单一的能力已经渐渐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多方面发展才是出路。那些学习操作和编程的也就需要学习一些维修保养方面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精兵简政对每个想要发展的企业来说都是必行准则,不断的发展也使得他们迫切需要高素质和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已有部分企业对数控专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知识结构要求,所以在这个时候对数控专业人才进行高效合理的多方面培养将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能够预见,在企业对从事数控工作的人才数量有很大需求的同时,对其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等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这些迹象我们能够看出现代企业中只会单一操作的数控员工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而进口的大量高档数控则明确告诉我们加工中心需要既能进行熟练操作又能正确进行维护维修的技术人员来操作了。在现阶段职校培养跟不上数控机床变化的情况下,综合型人才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为了提高企业数控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保证企业的效益,以此为根本出发点,企业对数控设备维护、维修的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而行业中从事维护维修工作的人才储备又较少。又因为大多是进口数控机床设备,同时也对从事维护维修工作的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能够让从事数控操作的人员也学习维护维修也将是企业非常愿意看到的事情了。
在打造多方面自我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方面是一件蛮紧急的事情,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连百分之五都不到 ,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随着大批量采购数控设备从国外运进来,就更加需要大量高层次维修的“多面手型”数控技术人才,对“多面手型”数控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将会占其未来需求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结合资料,为满足数控机床制造和使用企业的用人需要,以培养具备一定工作经历的知识型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制定数控设备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要求,数控设备操作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阶段可以胜任数控机床装配与调试工、电气装调工等岗位,从业2—3年后,可胜任数控机床维修工、数控机床调试工程师、数控机床售后技术支持等岗位,根据地区企业用人要求,毕业生还可向数控机床销售、数控机床质量管理等工作岗位的迁移。课程建设方案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能力及技能需求进行课程建设,将国内外先进课程开发理念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建设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以便构建旨在培养会编程,操作,维修,管理等方面的高文化素质、高技术技能需求的阶梯型能力的课程体系。并将教学内容按照毕业后可能从事的方向分化安排。在课程体系中要设置有专业教育,同时也需要有人文素质的健康心理的知识。以便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数控维修的培养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包括有教学组织、培养途径等内容。根据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学院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结合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及专业实际情况,要做到如下要求:
1.社会能力
①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
②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③具备解决基础问题能力;
④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积极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2.处事能力
①运用计算机处理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②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的能力;
③自主学习和拓展能力。
3.专业要求
①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自学能力、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②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识图与绘图能力和机械设计基本能力、工程材料处理和机械加工工艺制定能力、机械零件测绘基本能力;具备常用电气图纸识读和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能力。
③具备工艺规程编制和工装设计能力、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操作、调试与维护能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初步维修能力、CAD/CAM技术应用能力、车间管理及市场营销能力等专业能力。
4.要求具备的证书
①计算机等级证书;
②英语应用能力三级证书;
③数控机床操作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5.课程内容的选择
①根据岗位方向为培养目标,了解所应该具有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对应的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尽量地选择明确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不被传统学科课程及其体系所束缚。
①按照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进行高效搭配。
③课程内容尽量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变化,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要注意活学活用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
④注重文化素质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将文化教育内容运用到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容的变化、努力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更好的就业,并且能够适应岗位的变换。
根据以上的培养方式要求,如果各方面都不曾出什么问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去赶上现代一直不断跟心变化的技术只是设备维修处理的方面的要求的。以便弥补我国在数控维修专业人才方面的短缺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如今这种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专业数控维修人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使专业课的教学和学生的工作情况接轨,根据社会,企业的反馈不断的改进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以达到培养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强,王艳.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我国教育体制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探索,2002,(1).
[2]郝志平.浅议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J].文教资料,2005,(24).
1.1医院组建医学工程科室
我国各级现代化医院,随着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现代医疗设备引进医院,如何正确使用,确保仪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已成为医院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医院如果没有医学工程师与医护人员的合作,仍只靠了解现工学知识甚少的医生和护士是很难胜任的。很多医院都认识到这点,所以自70年代中期开始,各医院都根据工作需要自发相继成立了医学工程部门,但各医院这个部门的名称很不一致,诸如称医学工程科(部)、医疗器械科、器材科、设备处(科)、维修科(组)等等。
1.2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概算在全国各级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工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计仪器设备使用和计算机管理人员)约10万人。其中县级医院为3~10人/所,共约4.5万人,省、市级以上大医院10~40人/所,共约5.5万人。我国目前各级医院的医学工程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绝大多数医学工程科的工程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30%左右,且知识老化,多为其它专业转过来的,跟不上医学工程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自1978年起到目前全国有21所医科院校为医院培养大专以上医学工程技术人才。每年毕业生约1000余名,但其中到医院医学工程科从事临床医学工程工作的人还不到1/2,而且工作还极不稳定。
1.3医学工程科的工作
我国医学工程科的建设和发展多数还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工作主要围绕医疗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和维修进行医疗服务。还有一些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和高精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对其它与临床医学工程有关的许多工作都没开展,或无能力或无条件做,工作范围还很局限。实际上现代医院对医学工程科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理应是很高的。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医疗设备总资产约占全院总固定资产的50~80%,一般三级甲医院的设备总额在1~3亿元以上。国家和医院把如此巨额资产交给医学工程科负责管理,如何管好、用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医学工程科的基本任务。可见,这个部门的责任重大,它是一个现代化医院提高医疗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浪费、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部门。遗憾的是,直到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医院的医学工程科在医院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多数医院的医学工程科尚需加速完善,尽快在医院起到应有作用。
1.4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医院的医学工程科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现谈多数医院面临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医学工程科不稳,面临关、停、并、转局面:因医院改革受后勤社会化的冲击,对那些只能管医疗设备购置、维修工作的医学工程科(室),将被医院列为后勤社会化统筹的对象,有的将与电工、水暖工……等后勤维修工种合并,有的采取维修社会化,买维修,面临取消医学工程科。根据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这种作法肯定是错误的,只不过有关领导尚未认识到医学工程部门在医院的重要性,取消它将会给医院带来多么严重的损失,还将推迟我国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进程。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整体水平偏低:多数不是本专业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只有少数省、市级以上医院开始引进足够数量本专业毕业的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原有工程技术人员主要靠经验维修和购置管理医疗仪器设备,很明显已不能适应医院医学工程科的要求,亟待培训提高。并应通过考核上岗。③在医院工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亟不稳定:由于医院的有关领导只重视花费巨额资金买医疗仪器设备,使医院硬件上档次,而不同时重视购置、使用和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使这些人的专业技术特长得不到发挥,在生活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深感不平衡。所以医院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工作不安心,流动较大。严重地影响着医学工程科工作的开展。④尚无“医学工程师法”:我国很多医学工程学专家和学者都积极呼吁,我国应当制定和公布“医学工程师法”,能将医院的医学工程科定位为医学技术科室,规定医学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培训、考核、上岗的方法和制度,还应对医学工程师的权利、义务和奖惩作出明确规定。这样将有利于稳定医院医学工程技术队伍,发展我国医学工程学科,促进医学现代化发展。据悉卫生部有关部门正着手准备作这项工作,这是很可喜的一件大事。
2临床医学工程科的任务和作用
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医疗技术工作主要依靠三部分人员,即医生、护士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由他们分工合作,驾驭医院正常运转。现代化医院的医学工程科是定位在院长直接领导下的一个医技部门,是现代化医院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支柱。其主要任务:
2.1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和器材的购置与管理。
2.2负责全院在用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管理与监测,把好在用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关。
2.3负责培训医护和医技人员能正确使用与维护现代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
2.4负责对现代大型多功能医疗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工作,使医院购置的仪器设备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到物尽其用。
2.5负责在用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使医院的仪器设备维修工作能及时、方便、省钱。保证常用仪器设备能正常运转,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
2.6负责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报废的技术论证与处理工作。
2.7负责现代化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设计与技术管理。
2.8与有关医疗科室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开发、研究新医疗技术,运用现代医学工程技术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型医院的医学工程科能基本完成上述几项任务,多数医院医学工程科作不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除医学本身发展外,将很重要的要依赖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特别是要依赖于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在医院的合理应用。可以说现在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已成为现代化医院提高医疗水平,保障仪器设备安全、有效的正常使用,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部门。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医院医学工程部门的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出医学工程技术优势为临床医学服务,真正起到支柱作用。
3医学工程人才培养
3.1医学工程师应具备如下条件:
①具有医学和工程学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②掌握较广的生物医学工程知识,能对医学方面的研究课题提供工程技术手段,能对其可行性作出正确判断。③能适应生物医学工程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成就。④能在各级医院的医学工程岗位上承担临床工程技术服务工作。⑤具有对医疗经济管理、医疗环境、医疗仪器设备质量和安全性等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能力。
3.2对现有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一、《电工技能与练习》课程的主要内容
《电工技能与练习》课程是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规划教材。它与《电工技术基础》教材相互配套,但各有侧重而又自成体系。主要内容有: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基本操作工艺、电气照明与内线工厂、常用电工仪表、常用电压电器、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等。
二、《电工技能与练习》课程的特点
1、教材的实用性面向现代,在保证必要的基础技能练习和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在不超过大纲的前提下,加强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教学和练习,删去了较为陈旧的知识和工艺内容。
2、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电工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出现听觉,视觉和感觉的疲劳,降低教学的效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给学生注入新鲜的血液,适合于年轻人的感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对培养学生的感觉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技能训练效果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手段,能把抽象变具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如安全用电、操作规程、电机和变压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内容,通过屏幕展示,只需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系统地、科学地把原来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内容展示完毕,并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经过认真研究讨论,针对专业的特点选定了一批适合《电工技能与练习》技能训练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加上教师动手制作的一批多媒体课件,总共约20个学时,就能完成内容涉及安全用电、操作规程、操作工艺、电气照明、电工仪表、低压电器、变压器、电动机、电力拖动与机床电路等课题,使学生能较快地对《电工技能与练习》技能训练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二)实行模块化教学,讲练两相结合
技能训练是针对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其操作技能的正确性、科学性一般都有其理论依据。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专业技术知识、工艺知识与技能训练分开上课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实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是适合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所谓模块教学,是指把操作技能与工艺课合并在一起,按知识结构分为几个模块,在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时,讲授相关的工艺知识,或者是讲完某一工艺技术知识后,紧接着进行相关课题操作练习的教学方式。
在《电工技能与练习》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讲练结合。电工设备和电工电路烦琐、复杂,只讲不练,会导致纸上谈兵,收效甚微。为此,在讲解理论时,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实物或用实物简图代替实物,进行模拟技能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练习,然后互相讨论和分析,找出不正确的地方,并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给学生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时,边讲边让学生进行电路安装,并在教师指导下通电试验。当学生看到交流接触器动作情况及电动机转动方向后,其电路工作原理便一目了然。这样,既有利于技能训练操作与理论的相互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强化直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抽象的东西容易使人产生多种联想,不利于理解《电工技能与练习》技能训练的内容,因为维修电工要求准备无误,不得有半点马虎,错误的联想或者想象如果用在操作中,将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如《电工技能与练习》中有许多如变压器、电动机及控制电器等实用电工的内容,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掌握其各部分的功能,是操作和使用的前提。在各种设备的结构与功能教学中,应认真贯彻直观性的原则。首先,注意充分运用实物教学。将实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介绍结构名称,形成表象。利用一些废旧设备、电器让学生进行拆卸、安装,接触其内部结构,并介绍其功能,讲解其工作原理。其次,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利用投影仪投影自制的结构示意图,并介绍其功能。将设备或电器在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状态制成幻灯片,正确运用多媒体将各个状态演示投影到屏幕上,加强工作原理的理解。如在讲解旋转磁场的产生时,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五个状态,将每一个状态分析讲解后,可将五个状态的幻灯片按工作顺序连续演示,给学生一个完整、系统、形象的认识,从而理解旋转磁场的原理。在教学中,还特别注意发挥微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直接安排到微机室内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边听讲边演示。
20世纪90年代初,综合布线系统进入中国,2007年4月6日,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两个中国国家标准正式颁布,2008年开始制定中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技术白皮书,首批启动了《综合布线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系统设计白皮书》、《屏蔽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检测技术白皮书》、《万兆布线系统工程测试技术白皮书》等,计划在2009年上半年陆续正式。这些标准和白皮书的制定,对中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将推动中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技术的发展。
2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市场需求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市场需求主要涉及布线材料、设备、工程、监理和验收、管理和维护等多个方面。根据美国FTM顾问公司调查报道,2008年的全球综合布线材料市场为153亿美元,预计在2013年,全球综合布线材料市场为295亿美元。赛迪顾问预计,2009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将达到404亿人民币,综合布线系统是数据中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既有建筑总面积420亿平方米,有近120亿平方米办公楼、商业写字楼等公共建筑。如果按每年有10%的公共建筑需要改造增加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预计在未来10年中,中国既有建筑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改造工程每年将有约1500亿的市场规模。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国家。2009年,如果按照20亿平方米建筑物面积,其中40%为公共建筑,大约有2亿个信息点来算的话,2009年市场需求规模将为1000亿元,并且将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增长。
3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行业人才需求规格和就业岗位
3.1综合布线系统涉及行业和企业情况
综合布线系统应用涉及材料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运行管理和维护等企业。材料制造企业主要包括铜缆双绞线和光缆等缆线制造行业,配线架和模块等配件制造行业。目前在全国区域内销售的各种品牌就有50多个,其中知名品牌有约30多个,进口品牌有约25个。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企业由国家实行资质管理,2008年全国约有5000家,其中具有资质的企业约2000家,没有资质企业约有3000家。2008年,北京市综合布线施工企业约有800家,其中具有资质企业约235家,没有资质企业约有500家。
随着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验收规范两个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和相关技术白皮书的推广,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第三方测试、监理和验收。
3.2综合布线系统行业人才需求规格
现在随处可见遍布各行各业的综合信息系统,如交通、小区物业、商场、银行等部门的监控系统、社区楼宇安防系统、智能小区信息化网络等。可以说,21世纪是网络综合布线的世界,市场急需大批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人员。需要世界一流水平的顶尖科技人才进行创新研究和推动技术发展,也需要大批生产制造技术工人,更需要大批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
根据2008年末和2009年初多次国内综合布线行业研讨会上生产厂家和工程公司的多名行业资深专家提供的资料和经验,结合北京市数据综合分析,预计2009年,全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行业从业人数为48万人,北京市为6.9万人。按照以往综合布线行业每年25%的增长速度计算,预计全国每年需要新增加的就业人员为12万人,北京市为1.7万人。这些岗位中的80%需要职业院校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从事工程项目管理、销售、设计、安装施工、测试、监理、维护和服务等专业技术工作。例如:首都机场T3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共有7000个信息点,仅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工作就由30人进行了3个月时间。表1为2009年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行业从业人员估算表,表2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行业专业技术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表。
3.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技术性特点
以前很多人认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施工是民工的岗位,施工不进行监理,工程竣工不进行测试,没有电子档案,只有几张图纸和设计文件,这是非常错误的。这也导致了投入巨资建设的网络系统施工质量差,应用水平低,故障多且维修困难。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和建筑工程一样,是百年大计。因为投入使用后无法拆除原有的综合布线系统进行更换,因此要重视综合布线系统前期设计和施工技术。下面我们仅以配线端接技术为例,说明施工操作技术的重要性。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建设和应用实践经验表明,计算机网络系统故障的70%~80%发生在综合布线系统,而综合布线系统故障的90%发生在网络配线端接,特别是六类综合布线应用中,配线和端接技术直接影响网络传输速度、传输速率、传输距离。
每个网络信息点从网络交换机―跳线―网络配线架―(通信跳线架)―CP集合点―墙座―跳线―PC,往往需要12次端接,每次端接8芯,共计需要端接96芯。例如在1000个信息点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将需要端接96000个线芯。如果线芯端接故障平均为1‰,整个工程竣工后将有96芯端接故障,工程故障率将可能高达96‰,这是任何一家工程商和用户都不能容忍的。因此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端接必须由具有专业知识和专门训练的技术人员上岗操作,才有可能保证合格率达到1000‰。这些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适合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等。
为了规范和提高中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行业的应用技术水平,解决民工施工存在的大量问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加快了有关标准和技术白皮书的制定工作。2007年颁布了两个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工程设计和安装工艺,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必须进行测试,仅永久链路就有11项技术指标。2008年7月了《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2008年10月了《光纤配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检测技术白皮书》,2009年将《综合布线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系统设计白皮书》等一批施工技术白皮书。
随着我国工业3.0时代的到来,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是中职汽车专业教育的重点课程,也是教学的难点。信息技术和材料科学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汽车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不同性能的汽车其电子控制技术各不相同。为了让中职教学的内容与时展相适应,必须要对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教学进行动态改革,经过大量的实践来总结出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
1、中职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1.1专业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专业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由于大众对汽车性能和品质的不断追求,汽车行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材料以及高级的制造技术来不断优化汽车的制造品质。与汽车的不断更新换代相伴的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升级更新,所以中职汽车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专业技术性人才。
1.2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非常明显
职业技校的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汽车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学生吃透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具备较高的悟性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汽车制造和汽车维修行业中适应期升级更新频繁的特点。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变化,为了做到教学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实践,需要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对该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研究。
2、中职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工科类学校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之一,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来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还无形中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对应的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当中。教学实践表明,在职业技术学校倡导的工学结合模式下,案例教学法有明显的优势。应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基本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学习能够很快的上手,有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企业进行技术观摩的过程中,也能够根据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来对汽车制造或者汽车维修的过程进行审视,将各个技术工作环节与理论向联系,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发现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反思和与工人师傅交流来解决问题。此外,案例教学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具体的实践学习中,学生会将实践与案例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教学和实践的差异,进而更好地了解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将实践中观察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汽车类电子控制课程的案例制作上可以进行实施改进,从而与时展同步,可谓教学相长。
2.2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针对九零后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体现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互动中,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可以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学生自发性学习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进而让学生养成不断探索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2016年,两会着重强调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对现有技术的升级和改进,绝对不是凭空而造的创新。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活动,其具备创新的基础条件。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行正向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最终有利于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互动式教学法的实现,需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要适合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法虽好,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课堂。对于概念性和识记性的教学内容不宜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而对于技术综合讨论类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的目的在于思想交流和碰撞,对于概念性知识没有讨论的空间,对于技术性问题可以发散思维,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第二,教师要把握教学的节奏。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比较多,学生的思路也非常广,还有一些重在参与的捣蛋性调皮孩子,所以教师要对互动课堂的教学节奏进行掌控。当学生的讨论话题超出了汽车电子控制类内容,教师要将话题及时拉回课堂,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第三,将互动式教学迁移到课堂之外。工科类的技术知识比较复杂,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升级换代比较快,学生的见识和知识结构也不尽相同。由于课时有限,有时未能讨论尽兴就下课了。教师可以组建QQ群和微信群或者校内论坛在课下继续课上未完的话题。实践结果表明,互动式教学法在汽车电子控制类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课堂氛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有利于学生当堂课消化掉所学习的内容。此外,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课外视野拓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状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最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技术类专业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项目教学法是将汽车电子控制类的教学内容融合到工作项目当中,让学生通过做项目的方式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融合,从而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项目教学法也可以作为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测方法。如果学生对阶段性专业知识掌握的非常好,项目完成的质量也会很高;反之,项目完成的质量无法达到预期。在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任务称之为项目,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即为项目型教学模式。例如,在《发电地的电控控制》这个教学内容学习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发电机电控部件解析或者修理的项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完成指定项目的分析、实施和总结工作。项目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该教学模式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有些项目在规定学时内难以完成。教学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对于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非常适用。项目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首先引起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重视,学生在接受项目的时候有一种职业体验的感受,就业是其毕业即将面对的问题,模拟工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深受学生喜爱。此外,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细致的反思,有利于学生在做成项目后产生很强的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其后续课程的自主学习和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研究。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机构,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具有实用性强和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发现,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技术的应用流程有整体性的认识,有利于理论应用于实践;应用互动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的指导,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应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感受在工作中的具体技术难度,明确需要的具体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通过项目来对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从而有效地查缺补漏,进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控制类的教学工作者,要加强对案例的分析,强化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当中,从而全方位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旭波.汽车电子控制与零部件检测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ized talented person's demand is increasing, but the current vocational training of 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cannot satisfy enterprise 's "appetite ", enterprise of this kind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s mostly performed " be neither hot nor cold ", and the enterprise's " thirst after talents ", but not willing to introduce this kind of graduates is mainly because of their expertise "however hard ", " skill advantage is not obvious ". , which makes CNC technical application specialty graduates were " no use ".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major, combining the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curriculum importanc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trategies.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combin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TH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的内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是指学校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的一种是何时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倡导校企合作,倡导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工作。一般来说,这种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通过具体的方案进行合作,学校可以联合企业来制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二者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培养数控人才的目标。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是由校内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培训构成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到企业数控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这样,学生毕业后就不再会陷入“满脑子理论,上机操作难”的境地,能够有效地提升毕业人才的竞争力。
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当前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层次的数控人员主要是指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的人员,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是熟练掌握机床操作技术,对机械加工工艺有所了解,具备对机床进行基础维护的能力。中层次的数控人员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包括对机床的检修和运行维护等,高层次数控人才主要是具备高学历和极强专业知识的高端人才,他们多负责技术指导。从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我们不难看出,拥有数控机床操作经验、数控机场操作技术是其基本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工学结合步伐,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数控人才。具体来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水平,让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是激烈的,这种竞争体现在学历竞争上,更体现在技能竞争中,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来说,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竞争中的地位。工学结合课程的设置和构建,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工作实践中,会累积一定的操作经验,会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巧等,这些都会成为他们走向社会,找到好工作的“秘密武器”,相比于工学分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更具竞争力,更受企业“青睐”,更能适应企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工学结合课程的设置可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可以在同类学校的竞争中高举特色化大旗高歌猛进。当前,有很多所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但是各校在该课程的设置上都存在不重视对学生“工作能力”培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个学校能抓住机遇实现校企合作,能抓住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投其所好”,设置工学结合课程,那么不但会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数控人才,还能提高学校在企业领域的知名度,让学校成为企业招揽人才“摇篮”。 学校知名度提高后,会得到更多社会力量和各企业的关注,学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特色化办学中来,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和社会力量可以为数控专业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实训平台,可以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可以进行多项科研成果的研究,构建更适合企业需求的办学体系,有利于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