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4: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本科生自我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日
期:___________
进入__成教学院已经将近三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___的重要思想,树立“八荣八耻”的良好风尚,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上勤奋刻苦;关心同学,热爱___。
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于实在不明白的就要向老师积极请教,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学会了改进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我不只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理解的是,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受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___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三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顾这几年的生活,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已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一般商务活动,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___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上,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对OFFICE办公软件和其它流行软件能熟练操作,并在因特网上开辟了自己个人空间.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在工作上,我通过加入院学通社与合唱团,不但锻炼自己的___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更加认真负责对待团队的任务,并以此为荣!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石我未来目标!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成人专科,考取了采矿工程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___的领导,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煤炭事业。函授学习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煤矿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岗位,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三年时间__函授学习,从时间上讲很是短暂,加上平时工作的任务颇多、事务繁重,但是我正确理顺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安排,珍惜每次面授的时间,上课时候,保持学生时代的作风,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就及时和老师探讨。
这样的学习过程,使我在工作岗位中受益很多,我自己知识面扩大了,思维空间拓展了,工作起来也提高了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收获和体会:
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修养的欠缺,我充分利用自己空暇时间,阅读书籍,努力学习煤矿开采技术等专业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
在我工作期间,做好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工作与学习完好相结合,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我把我学到得知识系统的归纳,科学有效的结合现在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结合,这样我的个人素质也提高了,业务能力也提高了。特别是我学习的《煤矿开采技术》、《矿山通风与安全》、《矿山电工》、《计算机基础》等知识,使我在工作中得到更多应用空间,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毕竟,知识是提高人修养的基本途径,也是时代的需要。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说是三年__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和工作实践中的领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77-02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形式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新机制,淮阴师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从2010级起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导老师的制度。导师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制订成才计划,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
历史学院现有教师32名,7名管理人员,25名专职教师。2010级新生175人,实行全程导师制,每名导师负责5~6名学生。本科生导师的聘任实行双向选择,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根据2010级学生志愿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为其指定,原则上由历史学院教师担任。待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导师人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选拔
为了确保本科生导师作用的发挥,历史学院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的专长、业务水平以及投入时间的情况安排了本科生导师,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本科生导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年终教学评价中不合格的教师不得聘任为本科生导师;原则上导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历史学院现任教师。(2)本科生导师必须能够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培养方案及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3)本科生导师必须能够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学生立志成才。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
自2010年9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历史学院进行了下面的工作:(1)制定了本科生导师的职责,组织本科生导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以便导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接受导师的指导,同时促进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教师工作的沟通交流。(2)组织本科生导师学习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培养方案及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组织教师学学生学习守则,以便本科生导师能够更好地指导本科生进行专业学习、选课、学业辅导和生活辅导。(3)每学期初由本科生导师制订工作计划,并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读,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期末本科生导师要进行工作汇报。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针对学生的专业成绩情况,在与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位本科生导师分别组织进行了专业学习经验交流会、专业技能培训及竞赛活动、专业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等。(2)做好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心理困难等特殊学生的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与特殊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并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现状,确定努力的方向。(3)引导学生制定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并在期末进行自我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年的规划。(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四、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与2007级、2008级、2009级学生相比,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2010级新生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具体表现如下:(1)学习方面。相较于以往,2010级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及格人数大幅度降低,积点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中,过关率达到了90%。(2)社会实践方面。2010级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特长为淮阴师院其他学院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到社区开展心理服务活动,获得好评。旅游管理学生到纪念馆、故居等进行义务讲解。历史师范班则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农村,义务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获得社会良好反响。(3)积极谋划人生。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学生能够制订自己的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和人生规划,并且能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如一些学生主动报名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资格考试,各种各样的考证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些学生则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去上海、南京等城市去上雅思、托福等辅导班,为自己在未来就业道路上增加筹码。(4)师生交流方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得师生交流更加密切多样化。以前,学生只能利用课间短暂的时间与老师交谈,现在学生定期与导师们见面谈话,平时则电话、短信联系紧密,QQ、E-mail互动频繁,师生关系也倍加融洽。
五、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思考及存在的问题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历史学院2010级学生精神面貌出现极大改观,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专业定位较准和心态良好,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因素:(1)导师制能较好实现因材施教。实行导师制后,导师可以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避免了班级授课制的“一拉平”弊病,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科学地培养。(2)导师制能较好促进专业学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不少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导师言行中反映出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执著,能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生也能通过参与导学活动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思想,提高学习积极性;而导师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也使不少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帮助更大。
一年来,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1)师生比偏低。历史学院仅在2010级中实行导师制,师生比大概在1∶5~1∶6之间,以后将陆续推广到全院四个年级800多学生中,届时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师生比将达到1∶30左右,导师们将无法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也没有时间对所带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导师制作用的发挥将有所抑制。而个别导师教学工作量大,对导师工作的投入很不充分,导师工作也流于形式。(2)学生和导师互动意识淡薄。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历史学院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更习惯于洗耳恭听,老师更习惯于谆谆教诲,天长日久,老师与学生难以建立双向互动关系。(3)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激励措施不足。在历史学院导师制实施方案中,有关考核办法的规定内容难以量化,而且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影响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对导师工作的考核,只能相对进行评估,有时可能有失公允,同时也存在激励措施不足问题。与承担教学与科研相比,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的报酬偏低,义务工作的成分更多一些,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学院更多时候只能是精神鼓励。
六、对策与建议
1.强化本科生导师的遴选。遴选本科生导师时,不仅要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作出规定,还可以在教师学历标准及业务素质达到同等标准下,更多的侧重于教师的政治水平、师德素养、人格魅力等方面作为选拔标准,把真正关爱学生、热爱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并能够有效贯彻执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师选出来充实到本科生导师队伍中。
2.打破传统观念,加强师生互动。勇于打破高校目前存在的师道尊严、师教生学的传统观念,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时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状况从学生那里汲取新的灵感和挑战;而学生不仅要听从老师的教诲,更要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时反馈给导师,通过双方良性的互动以达到教学相长。
3.有必要利用庞大的退休教师队伍来解决导师队伍不足的难题。退休教师相对来说时间比较充裕,对教师职业具有深厚的感情,并且通常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沟通经验,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思想及心理等方面给予全面的关心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好退休教师队伍,一方面将极大地丰富指导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各方面的学术气氛、思想、治学态度和方法的陶冶,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指导和监督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把导师的工作和报酬、职称评聘或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应按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教学工作量一样享受校内津贴等福利制度。对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应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学生的表现要与课外创新学分、三好测评、奖学金评定、入党、免试研究生等挂钩,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科生导师制是顺应时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历史学院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本科生导师制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本科生导师制在历史学院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历史学院的本科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起到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凡东,卢秉利,燕霞.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构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96.
[2]刘春丽,黄才国,冯伟华,等.本科生导师工作之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2):235.
成就动机,指推动个体为达成某种愿望而付之行动的内部动因,亦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事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某种标准的内在推动力量,这种成就动机对个体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1]一项研究表明,在高校中近半数的学生仅具有中、低水平的成就动机,消极成就动机的人数则高达35%,[2]这种现状是极为堪忧的。心理调控能力是决定成就动机的关键因素,而正念训练近年来正在被广泛的运用在心理调控的研究之中。
正念,指个体有意识地把注意维持在当前内在或外部体验之上,并对其不做任何判断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3]正念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个体的注意品质,缓解紧张压力所引起的负性情绪,提升感知觉和记忆力水平[4],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非常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正念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以及健康心理的发展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正念和大学生成就动机。
调查对象为来自广州市某高校不同专业、年级的100名本科生,在学生干部中随机抽取50人,在普通学生中随机抽取50人;其中女生62人,男生38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1)研究工具
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5]五因素正念量表由Baer等人于2006年编制,后经过我国学者邓玉琴等于2009年翻译修订,其中英文重测效度为0.831,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835~0.857。[6]该量表共有39个项目,包括观察、描述、对内在经验的非评判性、对内在经验的非反应性、觉知的行动5个维度。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正念水平越高。
成就动机量表(AMS)。由挪威奥斯陆大学Gjesme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后由我国学者叶仁敏等于1988年修订而成。[7]量表共30道题,包括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两个维度,量表采用4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明这类动机越强。
(2)调查过程
通过各专业辅导员老师联系调查对象,在征得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召集所有调查对象统一填写问卷,并当天回收问卷。填写问卷过程中,由研究者统一说明调查的目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对问卷内容进行解释与说明,尽量使所有调查对象对所有题目可以达到一致的理解。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1.2.2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利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大学生正念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数据,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大学生正念水平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系数,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
2 研究结果
2.1大学生正念水平与成就动机基本情况
将回收的100份问卷按调查对象的职务、性别分类,以此了解其中是否存在差异。
由表1可以看出,干部学生与普通学生、男生与女生之间在正念与成就动机水平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职务上看,干部学生在正念与成就动机水平上都是高于普通同学的,其中干部学生的成就动机(0.37),高于大学生成就动机均值(0.22);从性别上开看,无明显差异。
2.2大学生正念与成就动机之间的相关关系
利用皮尔森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正念与成就动机进行相关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正念与成就动机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分别以成就动机各因子为因变量,正念水平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成就动机进入方程的有描述、观察和觉知的行动和对内在经验的非评判性四个维度(P≤0.05),其余维度被剔除(P≥0.05)。说明正念中的描述、观察、觉知的性、对内在经验的非评判性对成就动机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3 分析与讨论
3.1大学生正念水平与成就动机基本情况的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正念和成就动机与男、女性别不存在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是一致的[8];学生干部在正念水平与成就动机方面都要高于普通学生,虽然没有呈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其P值接近0.05,因此这一结果也是值得继续关注和研究的。
大学阶段的学生干部相较于普通学生而言,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对学生个人的思想与见地是有积极作用的;其次,在工作中也可以实现不断的自我总结与分析,对自我认知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可能是促成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正念水平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大学阶段的学生干部其工作性质具有任务多、内容广的特点,主要负责组织与实施各类学习与实践活动,因此对学生干部的组织、策划与协调能力具有积极的锻炼作用,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更是学生干部的基本素质。有研究显示,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而合作学习的过程可以满足学生交往需要,进而提高成就动机[9],这可能是促使学生干部成就动机高于普通学生的重要原因。
3.2大学生正念与成就动机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正念与成就动机之间显著相关,正念4个维度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Carmody等通过研究发现正念对个体的感知觉、注意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0]成就动机需要个体具有完成某种困难任务的欲望;能掌握或管理客观事物的意向;对自己完成的任务与质量具有一定要求和标准;不畏惧与他人竞争的自信,个体的这些欲望或追求都伴随着相应的行动,诸如为完成困难任务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具有克服疲劳和厌倦的毅力等等[11]。大学阶段是学生迈入社会前最后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会遇到各类需要学生自己解决与挑战的困境,如,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困难、工作技能较弱等等问题,遇到类似问题时,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并积极的调整自身情绪,以此来更好的适应和面对接下来的大学生生活。
学生干部需要兼顾学习与工作的双重压力,因而遇到个人瓶颈的机率可能会更大,但也因此他们在遇到挫折与压力时,对自身情绪的判断上具有高于普通学生的警惕感,能够较好的进行自我情绪的疏导。正念维度的“描述”指的是学生对自己内在的感受进行语言描述的能力,这对自己的内在感受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的开始,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身对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感受时,才能较好的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保持一份理性的觉知,学生通过自我觉知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管理中,通过这种自省的认知管理,可以较好的进行自我总结,在这种长期正向的自我总结与个人能力不断的提高中,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与自我评判机制,更加清晰自己未来进步的方向。
因此,这种与自我管理与监控存在密切关系的观察、描述、觉知的行动等因素能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作出预测。
4 结论
4.1大学生正念与成就动机呈现显著正相关。
时间:2017年2月16日、2月23日、3月11日
地点:肖舜之工作室
文字整理:莫锐、吴梦灵、吴盈锐
莫锐(以下简称“莫”):肖老师您好,很高兴能与您一起聊一聊您的从教经历,您在大学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都进行着写意人物画的教学研究,那么您对这个课程有什么看法?
肖舜之(以下简称“肖”):自我在广西师大美术学院任教以来,上过素描、工笔人物基础与创作、写意人物基础与创作、写意山水基础与创作、画面构成、小品创作等课程,但最主要的精力还是写意人物基础与写意人物创作。在担任多年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导师后,特别是在任2002级本科国画班导师开始,我总结了多年在写意人物教学的得失,有一点新的思考。
莫:那您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肖:回顾我从1990年到2002年的本科教学,学生从专业基础学习到毕业创作完成,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创作能力比较弱,即使是造型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存在画面组织较困难的问题。当然造型能力差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刻板的应试性的教学,与单一的基础教学方法有关。长期以来,我们在写意人物的写生教学中,大多是老师先课堂演示,然后学生开始写生练习,虽然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技法,但学生在吃第一口奶的同时也损失了自我感受对象的能力,单一的重基础造型而忽略了学生对对象的感受训练,忽略了对画面的形式美(构成)的训练,也导致了学生创作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毕业创作的顺利完成。所以,这也是我这些年来重新思考的问题:在现行的教学状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与创作能力。
莫:那您发现这些问题后,是怎么改进的?
肖:我在2002年担任本科国画班导师的时候,就在写意人物画这门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尝试。我首先从写意人物的写生切入,抓基础造型的同时注重学生个人独特观察力的培养与个性亮点的发掘。这个环节是重中之重,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尝试教学法”和“图像追踪法”。
实际上“尝试教学法”并不是我的原创,中小学也常用这种教学方法,我在写意人物画写生教学中通过采用“尝试教学法”,就可以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在写生中先不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来完成作品,避免学生一开始便受到老师示范模式的束缚,而是在学生作画的时候积极地参与进去,加强教学的互动。老师在阐明自己的教学目的后,让学生围绕造型和笔墨这个中心,自主完成一幅完整的习作(包括题款)。这样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与客观对象直接对话,感受对象,找到自己表现对象的方法。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不是放羊式,基础造型还是重要的,只是每个学生如何运用各种笔墨去造型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更需要老师用心、用情,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驾驭教学的能力。
莫:写意人物画课程是一个对造型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以低年级学生的基础,他们能够完成您的教学意图么?
肖:对,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实施“尝试教学法”的同时,在写生课中采取了“图像跟踪法”。所谓“图像跟踪法”,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写生过程建立图像档案。例如:四周写意人物课,每个学生的写生过程每天都有图像记录,一周一小结,四周为该课程的总结。如果要了解某个学生的写生中的情况,打开他的图像档案就一目了然,从中容易发现该学生的亮点与不足。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与鼓励学生肯定自己还未意识到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建立图像档案,学会自我总结,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
肖:前面所说的“尝试教学法”,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写意人物画的时候,确实会遇到很多困难,作画情绪也会不稳定。所以,老师这时候还要从学生现有的问题和心理上入手,通过挑选一些从古到今的优秀作品给学生分析讲解,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提高认识水平。对于学生习作中的问题,老师有针对性的做一些提示性的示范,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以老师的示范为标准。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有目的去学习传统或研究现当代优秀画家的作品,边写生边研究。
莫:您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速写要求很严,而且是鼓励学生多用毛笔画速写,每天上课的时候还要逐一来检查并分析讲解,您为什么要把速写放在如此高的地位上?
肖:课外到生活中去多画速写,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写意人物画家,只是课堂那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再者,现在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弱,而速写练了训练国画造型能力、训练线条外,还可以训练学生迅速扑捉对象。在画面中既要表现人物的造型,还要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道具的关系、作品题款的位置等。通过这些要求,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与艺术的表现美的能力。因此,常备不懈地抓速写训练是我在课程里不可缺少的内容。
莫:在写意人物基础教学里,你除了抓基础造型的同时注意个人亮点发掘。为何还要注重形式构成的训练?
肖: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都在想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外很多画家的一张肖像就能成为一张创作,而我们很多所谓的创作都像是习作。我想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笔墨韵味而忽视了画面形式美。比如在一幅写意人物写生作品中,如何将人物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题款的长短、位置与形态等,这都需要认真考虑与合理安排的。一幅好的人物作品,需要处理好人物主体与题款、印章等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画面美的构成形式。但却往往会被人忽视。
莫:你是如何将构成教学融入到基础教学里面的呢?
肖:在基础教学阶段,当学生的笔墨造型有一定基础,我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意识地利用一些不同的人物、道具,并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与学生探讨画面的形式美。比如说给学生一组照片或者是几件道具,让学生从这里面提出几个元素来组成画面,解决画面的主体与道具位置安排,同时解决画面黑、白、灰节奏和形状的变化与统一等问题。同样的道理,把人跟物、道具等几样要素都理解为不同的几何形进行重组、叠加,让学生理性地把握画面。达到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画面组织能力的目的。这既是基础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重要步骤。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农学、生物科学等专业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1],是关于科学试验的设计、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结果解释和推断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于农学和生物科学研究,使学生理解试验数据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树立农学和生物科学研究正确的思想和方法。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处理和分析农学和生物学试验数据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扬州大学的《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在2010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包括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多数专业的本科生以及部分研究生。近年来,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注重将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研促进教学,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农科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利用科研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模式。
1 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
近年来,本教研室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相关课程系统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努力,主要包括:
1.1 改革教学内容,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
根据夯实基础、拓展外延以及课程内容现代化的要求,需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不是《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章节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不只是课堂讲授的大纲,还应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一门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工具处理和分析试验数据,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把握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强调生物统计方法的应用,同时注意介绍本领域前沿信息与新的统计方法研究进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与时俱进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学以致用是生物统计学的最终目的,在目前计算机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解决统计计算问题已十分容易。本教研室积极拓宽思路,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统计分析系统SAS应用》和《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两门校级公共选修课,每年授课人数超过200人。这一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程所讲授的统计分析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除开设《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外,还应开设高级生物统计、试验设计、数量遗传学、统计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多门后续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是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学位或必修课程。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还对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以及其他农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1.3 规范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讲授、上机操作等教学过程中,注重革新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特色,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强化自觉学习的效果。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使用,但又不拘泥于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另外,讲授过程别注重统计基础理论与统计分析方法与生产和科研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统计方法的了解与掌握更加实在。努力探讨实践互动式教学,改变传授式教学中师生的距离感,采用计算机演示,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与应用。多年来,本教研室一直采用试题库出卷、试卷内容广泛、题目严谨、严格考试、统一阅卷,判分标准合理,使生物统计课程历来为各类学生所重视,使这一在农学院普遍认为较难学习的课程,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理解并掌握,并能在毕业论文、科研实践中加以应用。
1.4 突出精品,狠抓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本课程教研组非常重视教材建设,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课程组莫惠栋教授就编著出版了《农业试验统计》(第一版和第二版)和《实用农业试验方法》等教材[2]。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庄巧生研究员曾评价道:“《农业试验统计》是一本好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系统性、逻辑性、实用性都很强,不仅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好教材,也是农业科学特别是作物科学工作者的好工具书”。此外,为了与《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学习相配套,在1996年组织编著并出版了《统计分析系统SAS软件实用教程》,该教材是国内较早介绍统计软件的教材。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本课程组又主编了《SPSS农业试验数据分析实用教程》和参编了“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信息学》等,形成了系列教材体系。此外,经高等教育出版社约稿,本课程组正在组织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相关教师《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最大特点是概念多、公式多[4-5]。针对本课程的实际特点,在组织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解决办法:①备课等各类教学活动,对重点难点共同研讨,并提出解决方法和采取措施等原则性建议,再由各任课教师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组织教学。②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厚积薄发,层层剖析。采用讲要点、讲方法、讲思路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参与和交互,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③提倡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网络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本教研室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单机版的“生物统计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利用动画演示、数据库查询、自测系统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该课程。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S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建立了生物统计网络教学系统。④滚动式教学手段的运用。由于统计课的内容前后连贯性很强,因此,从实例或学过的内容引出新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采用提问或自我总结的方式,将上次课或与本次课有关的知识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起到带领学生复习和理清思路的作用,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引出新的知识。⑤坚持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从“教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会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3 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
3.1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
以科研促教学是做好《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教学工作的主要措施。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几年中,课程组成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努力争取教育部和校级教改项目,先后承担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等多项教学研究项目,并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之中,对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经常听课,互相讨论,加深对统计分析理论的理解。并注重对探讨的内容进行总结,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学水平。
3.2 承担其他科研项目,拓宽研究领域
实践证明,科研工作对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作用。因而本教研室的所有教师都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的。目前,本教研室的教师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部省级(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多项。近年来,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多篇,在国内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上7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30多篇。此外,我们的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研奖励。以上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大多数与本课程密切相关,这对加深统计课程的理解,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因此,科学研究不仅促进了本教研室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平均数的比较可用我们自己培育的新品种间产量的比较;绪论的教学可介绍自己在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课程方面的科研成果,即把自己提出的胚乳性状QTL定位方法、最大似然聚类方法、非线性拟合的缩张算法和多种具有国际影响的QTL定位新方法等介绍给同学,一方面建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将研究生处理数据资料的经典例子给同学讲述,使他们意识到要灵活使用统计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把承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内容从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侧面讲述给学生,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4 全新教学方式的使用
依托校园网,建立了生物统计网络教学系统。本教学系统包含课程简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课程教案、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习题集、统计软件开发、教研教改和参考资料等内容。同时为方便同学生的交流,我们专门设立了网络讨论区。生物统计网络教学系统的多样性、形象性、互动性及灵活性等特点,改变了以往生物统计教学的抽象与难懂,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除了建立了《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教学网站,为适应单机版用户,我们开发了单机版的DAS(数据分析系统),目前2.0版本已经通过测试,即将在互联网上。DAS系统包含学习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学习系统面向生物统计的初学者,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而数据分析系统采用全菜单操作方式,类似Excel的运行界面,完美的图形输出方式来进行数据分析,涵盖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统计分析方法。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发DAS系统的iPad版本和android版本。
5 在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教研室坚持边研究探索、边试点实践的方针,不断总结经验,全面规划,重点突破。自2003年以来,参加试点实践的有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村区域发展、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和应用化学等本科专业,学生人数1000人。具体效果主要体现在:①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农科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利用科研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模式:立题制定试验方案选择田间试验设计类型田间实施观察记载收获、取样、考种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撰写课程论文发现问题再次立题,深化研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科研素养。近年来,本科生将本课程所学习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科研实习中,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本科生明显提高,并已经有本科生将在SCI刊物。②为本科生考取研究生后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开展统计软件的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以后在科研工作中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农学院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将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知识应用于科学研究中,数据分析的能力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王永立,乔琳,樊淑华.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尝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82-84.
[2]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39-02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它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组织形式;教师作为导师;问题成为激励学习的基础;问题激发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运用;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新知识。所以,PBL以提高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重在启发、加强自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其主动分工协作、查找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多年的生物化学教学工作中,发现这门课程不仅难学,而且难教,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并促进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以PBL思想为指导,我们在本科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坚持采用课程学术报告的方式,提出了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中实践PBL教学理念的四段论,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出学术问题
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机制的三位科学家,这个当时还没有进入教材的重大成果立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蛋白质代谢”这一章,我们就提出了这个话题,作为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在讲到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时,我们提出质子渗漏和解偶联与产热的关系,并进而提出:在正常情况下瘦素(leptin)可以通过消耗额外的能量来维持正常体形,那么瘦素与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所导致的产热是什么关系?具体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同学们都感到非常意外,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快就有同学组成小组投入到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去了。因此,我们认为,实践PBL教学理念,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提问题,必须从教材和课堂内容出发,选择具有良好拓展性和较高科学与应用价值的话题,这才会让同学们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问题的提出也并非那么高不可攀,它们就在我们的教材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息息相关,也才会让同学们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资料的查阅和整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科学世界,总有源源不断的新的思想涌出来,并因而找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二、学生自主学习
有了对问题的基本认识,接下来如何检索文献对于本科生来讲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和掌握各种数据库尤其是英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因此,下一步就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初步筛选来确定关键词,通过调整关键词的组合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目标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克服英文翻译和直接阅读的困难,还要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梳理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整理妥当,这需要很强的毅力和耐心,并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给予其肯定和鼓励的积极信号,让同学们有信心和热情坚持做下去。而且,在资料查阅和整理过程中,我们还会根据同学们的进度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和解决方案。如在解决瘦素与产热机制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UCP(解偶联蛋白)家族的某些成员直接参与质子的跨膜转运而使得质子不经过ATP合酶去产生ATP,导致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而产生大量热量,所以,我们提出要搞清楚瘦素与UCP家族成员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瘦素与UCP的表达受何种因素的调控,它们以何种形式在何时何地发挥作用。这些延伸和拓展都成为非常重要而有趣的科学问题,并由此组成一个pathway(通路),而pathway是生物化学的重要概念,也是我们思考生物化学问题时的重要原则。因而,在随后的工作中,同学们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情绪也更高涨,大家都在为每一层谜底的揭开而欢呼雀跃,为每一个细节的突破而欢欣鼓舞,在意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更加认识到自身潜力的无穷,并在团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巨大的愉悦和成就感。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的自主学习不仅锻炼和培养了同学们在专业方面的素养和认知方式,更强化了他们在大学生活中自律、自强、自觉、与人为善、乐观、向上、积极沟通的品格养成和行为模式,生物化学课程中重要而又深奥的内容和原理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得以理解和掌握。
三、课程学术报告
课程学术报告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老师作背景介绍,然后同学在讲台上作学术报告,最后是提问时间。在老师检查所有的工作基本完成,ppt文档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要求,强调做报告应该注意的事项之后,就可以组织报告了。课程学术报告是检验和展示前期努力工作成果的平台,也是同学们发挥个性、锤炼表达能力和现场组织与应变能力的机会,对其他同学而言这种全新的课堂形式也足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课程学术报告中,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提问环节,大家对报告内容所提的诸多问题及从中表现出的热情和投入每次都能让我们欣喜不已,不仅欣喜于同学们所提问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更欣喜于同学们对这种课堂模式的认同与肯定,这反映了PBL理念应用于传统教学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组织模式不仅让报告人经受了锻炼,也让其他同学大开眼界,还让负责指导的老师受益匪浅。
四、教师自我总结
PBL模式强调在老师指导下的基于问题的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因此,老师的指导和组织对于实施PBL模式的效率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并积极跟进和检索最新文献资料,掌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术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于本科生的学术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老师要加强指导,对同学们在文献检索、资料整理、信息重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随时解决。我们在开展一个课程报告的过程中,至少跟每个课程小组有3~4次的沟通和交流,不仅要纠正学术上的错误和漏洞,还要有中肯的评价和积极的勉励。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正确的方向,并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课程报告的过程中,老师有效的引导、组织和参与是保证报告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负责指导的老师对报告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对专业知识没有较好的把握,就不能有效驾驭和解决在课程报告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就有可能因为准备不充分和学术积累不够,导致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的失望和对学术问题兴趣的下降。所以,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老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娴熟的课堂驾驭技巧,还要求有机智的语言风格、强大的人格魅力,更要求老师与学生一起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因此,教师的自我总结在于思考如何改进以提高PBL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我们在每年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中都会采用PBL模式,每届都有很多同学积极参与。大部分同学都对这种模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尽管作为指导老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每次都能看到同学们的成长和转变,看到同学们表现出的对新事物的热情和渴望,看到同学们互帮互助、相互鼓励、一起探讨,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立品为先。PBL模式的实践探索不仅促进了师生在专业方面的共同成长,更改善了同学们的品格和行为模式,这是传统课堂教育所不能企及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PBL模式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可移植性将极大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进军,王 京,伍冀湘等.应用PBL结合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10,11(9)
[2]张春飞,李万龙,郑山红.PBL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31)
首先,要带头秉持信念。信念就像指南针和地图,指引我们要去的方向。作为享受着国家优惠政策的免费师范生,我们不能忘了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要爱教乐教、终身从教,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未来教育家”的信念。积极地与身边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同学交流,带头坚定职业信念,立志成为人民教育家。同时,我们要树立伟大的****信念,对****理想和****事业怀有发自内心的信仰,这或许并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树立的,但我确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细心体会理解党的理论和精神,树立****信念,并为****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天职。我们要合理利用学习时间,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向社会实践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学习。此外,还要注意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知识的摄取方面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在学好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个人文化修养的培养,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提高素质,强化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先进性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水平,关注时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党性修养,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在政治上带动同学进步。现阶段自己对于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比较笼统宽泛,没有比较坚实的结构和系统的逻辑。因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强学习和自我总结,多看书看报,并加以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带头学习提高。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变化的社会,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身为学生党员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平时注意党性修养的培养,抵挡住不良诱惑的影响,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适应复杂的社会。要具有强烈的成才意识,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员,带动同学共同进步,带头争创佳绩。
党的宗旨告诉我们要有群众意识,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期间,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而美好的一段时光。我们应当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融洽与同学的感情。此外,还应及时发现同学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并想办法帮助解决。院系的“党员挂牌联系寝室”活动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和带动作用,自我价值也得到锻炼与提高。让很多2010级的同学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获得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尽快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在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纪律卫生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不断提高。但还是存在不足,如与她们的交流、沟通不够深入等,在以后我会好好总结并逐渐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和带动作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团结和引导好寝室同学,带头服务贡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25-04
[作者简介]陈绣霖,广西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广西南宁530004)
自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提出的2014年将全面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意见后,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再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文书锋、俞国良的研究指出,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最大来源是学业。研究生的学业情绪是反映其学习心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学业情绪的研究对提高研究生学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学业情绪概述
(一)学业情绪的界定
国外学者Reinhard・Pekrun最早提出了学业情绪这一概念,把其定义为“与学业进展、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情绪(愉快、焦虑等)的总称”。根据一系列质性和量化的研究,Pekrun等人得出学业情绪的结构要素,包括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并根据任务相关性和个人相关性把其分为四种类型:过程的、预期的、过去的和社会的,开发了学业情绪问卷(Academic Emotions Questionnaire,简称AEQ)。我国学者俞国良等人指出,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它不仅包括学生学业成功和失败体验到的情绪,也包括学生在与学习相关的具体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如课堂、作业、考试等环节。学者孙士梅认为学业情绪是在学习情境中体验到的与学业进程、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多种情绪。李磊、郭成认为,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业期间的情绪体验。马惠霞先把学业情绪界定为一般情绪,再根据课程和情境两个维度进行细分。概而言之,学业情绪有三个特点,一是与学习情境相关,二是综合性的情绪体验,三是具有情境特异性。学业情绪的代表性理论为社会认知模型和控制价值理论。
社会认知模型认为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是认知评价,包括主观控制与主观价值两部分。主观控制直接关注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非直接关系的个人特点和偶然结果之间的联系、对自我胜任能力的评价(即能意识到胜任特征,如自我能力的概念、自我效能感等)、主观价值自我评价(包括内在评价和外在评价)。主观控制和主观价值在情绪体验和环境因素中起中介作用。这些中介因素包括动机、学习策略、认知资源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等。环境变量包括能力支持、自我支持与控制、反馈等(如图1所示)。
控制价值理论认为,控制和价值的评估能唤起主体的成就情绪,包括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愉悦、沮丧、厌烦等情绪,也包括对成功或失败的相关体验,如愉快、希望、自豪、焦虑、无望、内疚和愤怒等。学业情绪是学生通过对自我胜任的认知、学业活动与结果控制评估及价值评估产生的。控制评估主要是学生对自我主体因素的判定,价值评估则来源于对人为重要性的判定,控制及价值相关的认知评估是环境变量与学业情绪之间的中介变量。控制价值的前因变量包括教师教学的认知品质及任务要求、价值感应、主动性支持、目标结构和期望、成就的反馈及结果等。前因变量通过“控制――价值”的认知评估影响和产生学业情绪。情境、评估、情绪和学业之间是存在交互作用的动态循环过程(如图2所示)。
(二)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
学业情绪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既影响到人的认知操作,也必然影响到人的学习与工作效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涉及到注意力水平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感知、记忆加工、创造力、思维流畅性等多个方面。有研究证实,人更容易提取与当前情绪一致的记忆信息。学业情绪与学生认知的紧密联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研究和开发。首先是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开发和研究工具的细化。多数学者主要采用观察法、自我报告问卷法、实验法和神经心理学方法等测量学业情绪,并发展了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业情绪量表,如小学生、高中生、高职生、大学生的学业情绪量表。甚至开发细化到某一学科及专业的学业情绪量表,如董妍、俞国良编制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马惠霞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王妍编制的《小学生学业情绪问卷》等。其次,进一步考察了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干预方法及学业情绪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根据学业情绪发展特点,学者从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级、性别、生源地、学业成就及学业领域差异性等导致的青少年学业情绪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业情绪与归因、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情绪自我调节等变量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对研究生学业情绪的研究较少,更多关注的是研究生的学业幸福感,而学业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学业情绪。因此,围绕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从更具体的学业情绪角度了解研究生的学业情绪来源、现状,编制相关的测评工具和进行干预策略研究,是未来学业情绪研究的方向之一。
二、研究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
要了解研究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须了解当前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特点。研究生学习独立性强,区别于本科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学习方式。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学年主要是在课堂中学习基础知识,部分课程可依据自身的专业及兴趣进行选择,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选择及确定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做实验、处理数据等等,一直到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研究生的学习特点要求研究生除了要有较好的自学、科研能力外,还要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转变本科时代养成的思维方式。这种转变给研究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当然,除学业外,生活、工作、婚恋等各方面的压力也使得研究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自身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和社会实践中。研究生学业情绪具体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突出表现为自我认知和成就目标。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研究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自我认知态度和结论会对其学业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理工科专业从事科研的机会更多,专业水准更高,易于出质量较高的成果;科研活动紧跟社会需求,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但工作任务量大,易导致身心俱疲。而文科学生从事学术活动的方式和途径较为单一,故文科研究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且社会调查不易,需大量投入时间与精力,结果却易受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可靠,不具备外部效度,科研与现实脱轨。这些因素导致很多研究生自我定位不准确,归因偏差、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消极的学业情绪。
成就目标为研究生如何理解他们的科研成果提供了一个认知框架,不同的成就目标会引发不同的学业情绪。研究生专业科研活动的明晰性、研究方法的系统性以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接受专业指导与建议的程度、个人对人生的规划和当前科研活动的功利性取向,均可导致研究生成就目标的取向差异。如何选择目标及达成目标的过程,作为行动的主体,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较多的消极情感。
(二)环境因素
控制价值理论认为,学生的控制价值评估体系会受到以下环境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主动支持、教育目标结构、重要相关人对学业的期望、学习成绩的反馈及结果、亲友对学业的支持程度、学业压力、同伴间的竞争与合作、失败反馈和学业失败后的惩罚、家庭尊重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学生学业自我总结和学业价值评估的重要因素。就研究生而言,其学业情绪还会受到科研活动性质、师门学术氛围、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氛围以及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群体较为分散,共同学习活动或闲暇的集体活动较本科生少,班级归属感较弱,平时接触较多的是课题小组的成员或师门成员,故师门归属感较强。学业成败的反馈大多直接来自于导师,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的重要关系之一。导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及导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支持、教育目标的设定、科研任务的要求等诸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业情绪。此外,同学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师门的学术氛围、师兄师姐的指导等因素也会引起研究生学习情绪的起伏。
三、学业情绪对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古语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乐学是以学习情感为基础或手段的一种快乐的、与学业协调统一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快乐是乐学的基础与手段,愉快是人的基本情绪,是乐学产生的依据,能创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好。研究生要做到快乐地学习,可以通过“以知育情、以意育情、以情育情、以境育情,以行贯穿始终”等路径提升其学业情绪。
(一)培养研究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知育情、以意育情
1.人口学资料
小丽,女,23岁,回族,本科生。
2.个人成长史
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乡下,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父亲对她要求很严格,经常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责骂她。
小丽7岁开始上小学,数学成绩一直很差,且经常受到数学老师的打骂。从此,小丽对数学产生了抵触。初中考入县城的一所重点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高中一直保持班里中上水平,但有严重的偏科倾向,英语成绩很好,数学成绩很差。
大学成绩一直处于班里的中上水平,但总是感觉学习效率特别低。
3.人格特质
性格内向、敏感、真诚、务实。
二、来访者自述及分析
(一)学习动机问题
1.来访者自述
我总是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学习的热情,快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才想去学习,一想到下学期要评奖学金,我如果拿不上,父亲会责备我,就会特别用功地去学,其他时候,都不怎么想学习。而且,我?X得自己太笨了,比如说,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别人都是一次性通过的,但我计算机考了三次,四级考了两次还没过,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学习。还有上个学期的统计,还好比较简单,不然我肯定要挂科了。
2.学习问题分析
根据小丽的自述,她存在内部学习动机不足,归因方式错误的问题。小丽的学习动机几乎是来源于外部的,“拿奖学金”和“避免父亲的责备”,但缺乏内部动因,如:求知欲、兴趣等,而内部学习动机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帮助小丽激发她的内部学习动机是解决其问题的关键。
此外,小丽常常将自己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太笨,学习能力不行,而将自己没挂科归因于题目简单,自己运气好。在这种归因方式下,她会认为不管自己怎样努力也不能获得成功,遇到困难时,会很容易就放弃,因此,应帮助小丽进行积极归因,维持她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策略问题
1.来访者自述
我从来不旷课,每节课我都会去,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到考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就懵了,好像看到过这个知识点,但就是很模糊,不知道是哪章的,所以经常会记混,答错。但在考试前一个月,我也制定了目标,就是从未实现过,不是隔得太久,就是自己根本达不到。复习的时候也总是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哪个知识点该复习,所以,总是感觉效率很低。
2.学习问题分析
小丽存在知识组织的策略问题和计划与监控的问题。小丽对知识只是零散地进行学习,课后没有总结归纳的习惯,因此,未能形成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导致她在考试中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应该根据小丽的实际情况,帮助她养成总结归纳的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小丽虽然会设置一定的目标,但通常因为目标过于长远,或者过高而难以达到。并且,在学习中,对自我的反思与检查较少,因此,对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了解不够,在考试复习的过程中没有侧重点,出现复习效率低的情况。可见,小丽的计划与监控策略并不完善,应帮助小丽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
三、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学习动机问题的解决方法
1.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可以采用层次性策略,由易到难地完成系列任务。如:训练自己的数学能力时,可以先从解简单的数学题开始,然后逐渐加大题目难度,在不断完成任务解决疑惑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激发自身的求知欲,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2.积极的归因训练
当小丽的考试成绩上升时,引导她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运气等外部因素;而当小丽学习成绩下滑时,引导她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不是学习能力不行。尽量帮助小丽形成积极归因,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学习策略问题的解决方法
1.构建知识地图
首先,让小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每一章节内容后画出“知识地图”,标记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阅读完这个章节的内容后,修改地图,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帮助小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回顾复习。
2.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撰写反思记录
北京大学:元培模式1)改革思路.面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北京大学教务部在2001年香山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北京大学必须肩负起培养领军人物的责任.其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能够在各个行业起到引领作用的顶尖专业人才.其中包括了新世纪北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和新模式.同年秋季,元培计划实验班正式成立并招生.2007年,正式成立元培学院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的专职执行机构负责日常管理.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和导师工作委员会,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机构负责实验班学生四年全程管理,学生按年级分班,每班配置专职辅导员,不同专业学生混合住宿.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在高年级,实行专业教育.实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并在导师指导下自由选课的学分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成立了一个跨越现有专业院系的本科生教学组织机构.2)模式内容.元培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实行按院系或者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按文、理分类招生,入学后,首先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二是全面修订本科教学计划,落实通识教育课程安排,适当减少毕业总学分数,增加选修课,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三是建设跨学科通选课,为低年级普遍实行通识教育准备师资和课程;四是改革全校公共课排课制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和课堂;五是弹性学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在3~6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六是实行导师制,学校从各院系聘请有教学经验的教授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及方法等的指导;七是管理和生活制度上的设计和安排,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程统一由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管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居住,为不同学科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创造条件.浙江大学:独立学院模式1)改革思路.从1984年开始,浙江大学就开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入广泛调研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美国MIT、哈佛大学等顶尖高校优秀人才培养计划(HonorsProgram)的基础上,浙江大学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改革思路[7].一是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创新创业能力和开放性知识结构;二是形成自由选择专业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完全学分制的培养模式;三是以培养学生持久竞争力为目标,走一条宽、专、交的培养之路;四是以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习气氛为重点,激发学生的热情、激情和创造力.实行宽口径、重基础的前期教育和自主型个性化的后期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2)模式内容.一是构筑宽基础,促进学习自主化.建立重基础、宽口径、模块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实行专业导师制;二是注重知识交叉复合,培育创新创业能力,在国内首创了一种全新的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和培养体系;三是充分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用开放式的教学和实践环境,开设研讨型课程,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四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五是营造竞争合作的成长空间;六是完善管理体制,从1984年至今的20年历程中,学校5届领导班子、3任校长亲自主导,从教育理念、办班思想、课程设置等进行全盘考虑和指导.四川大学:荣誉学院模式1)改革思路.2000年,四川大学实施了“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进行了大胆探索.吴玉章学院以“汇一流学生,凝一流师资,融一流课程,创一流管理,出一流英才”为宗旨,以“强化责任、夯实基础、鼓励创新、重视实践、深化交流”为人才培养基本原则,以造就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采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充分发掘、尽早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8].从人才培养实验区管理体制上看,四川大学实行的是荣誉学院模式.学生的日常学习是在各专业学院进行,吴玉章学院只是一个管理部门,主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部分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进入吴玉章学院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崇高的荣誉.荣誉学院通过高额奖学金、科研项目立项支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撑.2)模式内容.一是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班.根据“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学校在入校新生中综合选拔优秀学生,组建了联合班、学院创新班等创新人才实验班.二是实行课程学分与创新学分结合制.通过实践和研究的参与,使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励学生开展科研及创新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8~10分竞赛或科研学分等.三是鼓励学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任务.学校每年拨款50万元,支持学生开展自拟题目或参与老师科研的项目研究.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直接进入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英才班模式1)改革思路.中国科技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优势,确立了“两段式、三结合、长周期”的培养理念[9].所谓“两段式”,是指科技英才班的基础教育在大学完成,专业教育在研究单位完成.低年级阶段学生着重强化数理基础.高年级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接受优质的专业教育保证教学条件和氛围的最优化.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模式.所谓“三结合”,是指所系结合、科教结合、理实(理论和实践)结合.学校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教育资源,坚持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所谓“长周期”就是在科技英才班,实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2、模式内容.一是学生选拔.在当年录取的新生中进行遴选;尝试在保送和自主招生中改革招生方式,发掘优秀学生;同时,从高中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学习,实行动态选拔和管理机制.二是培养模式.坚持“基础宽厚实”的传统,在低年级基础教育阶段,强化数理教学;在高年级专业教学阶段,配备学业导师,加强学术指导,聘请著名学者参与专业教学.鼓励学生与校内、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的知名学者建立联系.利用暑期,安排学生进入中科院相关院所的实验室,接触国际科学研究前沿.注重开展研讨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三是教学资源配置.主要配置优秀教师,实行小班教学,推行暑假学校或大学生研究计划.四是在学生管理中,实行书院式管理和本科生导师制.低年级阶段,聘请校内相关学科的专家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高年级阶段,结合学生参与中科院研究所的科研实践,配备双导师.
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的实践反思
拔尖创新人才科学内涵“拔尖创新人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周其凤院士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报告中指出,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博专知识、创新能力,具有明确的目标选择、长期的优势积累和突出的创新业绩,被社会承认的学术、技术、企业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精英人才[10].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先生认为,“知识越高深越渊博,思维越精邃越巧妙,方法越有效越卓越,精神越向上越高尚,文化就越先进越精湛,由这一文化而教育而培养而造就出的人才,其素质、其层次就越高,其品位、其格调就越醇,其影响、其作用就越大.显然,我们所要培养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就应是这样的拔尖创新人才.”[11]不同的学者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认识略有差异.2011年,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4]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给予清晰回答,拔尖创新人才属于精英人才范畴,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具有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特征.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出现的新事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全新的教育理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包括:社会检验理念、精英人才理念和创新人才理念.社会检验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第二是毕业生对大学教育的反馈,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生动形象的榜样、示范和教学教育的反馈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毕业生对大学教育的反馈,是学校进行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的依据.毕业生信息及其统计规律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有效系统反馈,有利于形成人才培养的闭合信息,是改进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的理论依据.精英育人理念,是走分类办学的道路,由一定数量的研究型大学坚持科研育人、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育人的思路,培养研究型、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精英人才.“学术自由、追求卓越、实践创新”是研究型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就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研究型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创新的平台、学术自由的环境和实践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