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4: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络化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据统计,至1998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公用电话网的装机总容量已达到了6134万门,长话线路已发展到35万条;中国校园公用数字网CHINADDN和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已经相继开通,我国目前已有全国性、地方性的专用电话网300多个,网络的规模已排在世界电讯网的第六位,成为应用最广的联网工具。
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中国金桥网(ChinaGBnet)并均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接轨。就全国高校来看,1994年以来,由于“211工程”和CERnet工程的促进,很多高校纷纷着手建设校园网,至1996年底,已有220所高校建成校园网并连入CERNET,其余800余所高校的校园网自2000年底开始陆续建成。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自动化是高校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必由之路。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发出数百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3、经费紧张状况得到初步缓解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最大障碍。加大投入取决于学校领导对现代化档案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通过Internet、CERnet网可以看到,网络化的优越性和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学校信息服务中心的档案馆,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已经初步认识到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领导的重视,预示着经费的加大投入。档案馆自身通过多种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增强了造血功能。近年来,许多高校拨专款给档案馆购置了性能较好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观。
二、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由于受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不同的高校隶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散领导的管理体制,无形中使各高校档案馆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给自足的局面。虽然许多高校档案馆已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与必要,但缺乏馆际合作的行动。而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大多数档案馆仍然是采取封闭式的办馆方式,无论是软硬件的购置,还是数据库的建设,都处于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状态,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我国档案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2、标准化水平低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
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本文来自:了
3、数据库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档案馆大都建成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各馆均有不同程度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建库缺乏整体性,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且目前高校档案馆所建的数据库大多为条目数据库,缺少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许多高校档案馆虽与Cernet和Internet联网,但只能访问其主页,根本无实质性的资源可共享。
4、经费保障率低目前虽然硬件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而价格在不断下跌,但档案馆网络化的实现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高校档案馆的经费投入较少,用于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经费非常有限,无法购置好的硬软件,建立高起点的档案馆网络,更谈不上对设备的及时更新。目前经费仍是影响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5、人员整体素质低弱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高校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构想本文来自:
1、建立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教育部牵头组织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高校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观念,真正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网络传输的标准、机读格式、著录规则的标准、文献标引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高校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本文来自:
Abstract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c-count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网络时代已进入高等院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中。
1.网络会计的概念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工作的财务人员,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会计相比,网络会计具有广泛的核算内容,它可以处理传统的财务活动,还包括电子单据等网络经营业务。网络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会计的信息质量。
1.1网络会计的特点
计算机作为对信息处理最为快捷有效的工具,它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网络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别是校园网的建立,它利用Intranet连通了整个世界,是Intemet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建立高校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络的衔接方式不但连接了整个校区而且通过校园网还可以连接整个世界,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这就使网络会计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对财务的信息处理具有极大的优势。
1.2网络会计可以实时的提供财务信息
网络会计就是依托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公开的会计活动。其能帮助高校实现财务与业务的远程处掣,尽快地使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近几年,会计工作已经在网络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会计系统始终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因此会计工作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高度。网络会计模式,应是以满足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最大需求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它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在理论、内容、目标方面都有不同。传统的财务部门对财务信息实时反馈能力不强,一份计划的执行情况、一项投资的获利情况,一般要到本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账上反映出来。然后通过账册或财物报告分析处提到决策层。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远远不能跟±时代的脚步,当今的世界,产品生命的周期不断缩短、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使得高校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性加大,定期财务报告制度和随时调阅账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的决策者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要求。
网络会计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对财务信息实时跟踪,这样就可以使高校的总会计师动态的跟踪高校的每一项业务变动,及时地反馈给高校的决策者。决策者也可以利用密码打开财务管理软件,同总会计师一样通过计算机上网访问财务部门的主页,查阅高校最新的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决策者的投资风险。高校管理者亦可随时获取本高校及相关高校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做出正确的生产预测。
2.加强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自1979年起步以来,已经走过近三十年的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至今会计电算化事业已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日趋成熟,软件的商品化、市场化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为此,财政部于1994年陆续下发了若干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和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文件。在近三十年中,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经历了由起步、探索到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发展过程,目前已广泛地应用在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高科技发展使全球进入信息时代,而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更是最强的先导。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引发起一场会计领域的深刻变革。而这场深刻变革的关键是高质量的适宜于广大财务工作者适用的财务软件,因而,努力提高财务软件的研制水平是当前财务工作的急需,但这项工作不是财务部门就可以独自完成的,它需要软件开发单位的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和软件开发部门要积极地联合起来,才有利于增强软件开发力量,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在开发过程中,要深人了解财务部门操作者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方式,提出具体的管理指标体系,熟悉高校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掌握这些活动所需的数据流程和控制流程及其与高校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关系;既要考虑到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又不能局限于把原来的会计模式和管理模式只进行简单移植,而应尽量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促进会计人员和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有了高质量的软件就可以使会计信息披露得更全面,就可以使决策者实时获得全面的、可以反映高校全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不论对高校有利的会计财务状况,还是对高校不利的会计信息,均应予以披露,从而使公众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当前的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数量化的信息,也无法反映报表数字处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网络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则包括了高校所有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并采用网上报告的方式,有效的扩大了会计报表及附注的信息容量。通过在线访问,高校内外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取所需信息。
3.会计网络化建设与高校管理水平
会计的电算化在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由于高校在人力、物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在80年代不可能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不得不选择一些既急待提高效率又可望以较少投入而获得成功的单项作为突破口,而会计有幸正是这样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我国会计网络化建设是近年的新事物,它是随着Inter-net的出现“网络会计”也应运而生。网络会计就是依托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公开的会计活动。使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近几年,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会计系统始终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会计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高度。网络会计模式,应是以满足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最大需求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它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在理论、内容、目标方面都有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会计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在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对高校会计工作影响的同时,指出了高校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途径,认为应抓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复合型会计人员的培养,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中图分类号:F23 TP39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37001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网络时代已进入高等院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中。在校区内单位和家庭拥有的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地传送或取得各种信息。为了加速信息的传递,更好地利用网络给人类带来的优势,网络会计已经成为会计工作急需的人才。网络会计的出现,不但弥补了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不足,成为改变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的主力军,给会计工作的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1网络会计的概念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工作的财务人员,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会计相比,网络会计具有广泛的核算内容,它可以处理传统的财务活动,还包括电子单据等网络经营业务。网络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会计的信息质量。它将帮助高校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帐、查帐、审计等远程处理,有利于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
1.1网络会计的特点
计算机作为对信息处理最为快捷有效的工具,它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网络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别是校园网的建立,它利用Internet连通了整个世界,是Internet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建立高校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络的衔接方式不但连接了整个校区而且通过校园网还可以连接整个世界,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这就使网络会计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对财务的信息处理具有极大的优势。
1.2网络会计可以实时的提供财务信息
网络会计就是依托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公开的会计活动。其能帮助高校实现财务与业务的远程处理,尽快地使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近几年,会计工作已经在网络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会计系统始终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因此会计工作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高度。网络会计模式,应是以满足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最大需求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它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在理论、内容、目标方面都有不同[1]。
传统的财务部门对财务信息实时反馈能力不强,一份计划的执行情况、一项投资的获利情况,一般要到本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帐上反映出来。然后通过账册或财物报告分析处提到决策层。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当今的世界,产品生命的周期不断缩短、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使得高校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性加大,定期财务报告制度和随时调阅账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的决策者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要求。
网络会计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对财务信息实时跟踪,这样就可以使高校的总会计师动态的跟踪高校的每一项业务变动,及时地反馈给高校的决策者。决策者也可以利用密码打开财务管理软件,同总会计师一样通过计算机上网访问财务部门的主页,查阅高校最新的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决策者的投资风险。高校管理者亦可随时获取本高校及相关高校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做出正确的生产预测。
2加强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自1979年起步以来,已经走过近三十年的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至今会计电算化事业已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日趋成熟,软件的商品化、市场化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为此,财政部于l994年陆续下发了若干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和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文件。在近三十年中,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经历了由起步、探索到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发展过程,目前已广泛地应用在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高科技发展使全球进入信息时代,而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更是最强的先导。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引发起一场会计领域的深刻变革。而这场深刻变革的关键是高质量的适宜于广大财务工作者适用的财务软件,因而,努力提高财务软件的研制水平是当前财务工作的急需,但这项工作不是财务部门就可以独自完成的,它需要软件开发单位的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和软件开发部门要积极地联合起来,才有利于增强软件开发力量,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在开发过程中,要深入了解财务部门操作者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方式,提出具体的管理指标体系,熟悉高校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掌握这些活动所需的数据流程和控制流程及其与高校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关系:既要考虑到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又不能局限于把原来的会计模式和管理模式只进行简单移植,而应尽量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促进会计人员和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有了高质量的软件就可以使会计信息披露得更全面,就可以使决策者实时获得全面的、可以反映高校全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不论对高校有利的会计财务状况,还是对高校不利的会计信息,均应予以披露,从而使公众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当前的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数量化的信息,也无法反映报表数字处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网络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则包括了高校所有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并采用网上报告的方式,有效的扩大了会计报表及附注的信息容量。通过在线访问,高校内外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取所需信息。
3会计网络化建设与高校管理水平
会计的电算化在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由于高校在人力、物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在80年代不可能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不得不选择一些既急待提高效率又可望以较少投入而获得成功的单项作为突破口,而会计有幸正是这样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我国会计网络化建设是近年的新事物,它是随着Internet的出现“网络会计”也应运而生。网络会计就是依托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公开的会计活动。使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近几年,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会计系统始终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会计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高度。网络会计模式,应是以满足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最大需求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它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在理论、内容、目标方面都有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会计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在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对高校会计工作影响的同时,指出了高校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途径,认为应抓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复合型会计人员的培养,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4结语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出纳记报帐网络化存在许多的难点、难题:
一、各村出纳人员的老化。村出纳人员年纪普遍比较大,对计算机技术了解的不够,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部分人员在思想上对网络化的推行有了抵制。
二、各村实行网络化在硬件设施上村在不足。因为网络化建设的需求,对计算机录入终端,网络的通畅有一定的要求,有部分村还没有配置电脑,还没有实现上网。
三、部分村干部对网络化建设有顾虑。由于网络化建成后,实现了四级时实监管,实现了触摸屏公开。这样的全透明公开使得一部分村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对网络化的推行造成了难度。
虽然难题众多,但是网络化的优势是显而见的。针对以上难题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解决:
一、统一思想。由上级主管部门召开动员大会,在思想上对各村出纳,村干部进行统一。强调网络化建设是势在必行,是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强调网络化建设的好处与优势,打消存在的各种顾虑思想。
二、实行统一的出纳记报帐网络化培训,邀请技术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讲解,并进行操作。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编号:GJD121404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4-02
一、网络化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是在Web的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发展成的网络学科教学。目前已经它形成一种的趋势,是通过网上交谈、视频会议进行同步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教学形式,更好地体现了网络课堂灵活、开放的特点。网络教学不但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进而实现资源信息的延展和时效性,而且以其高度的协同性和共享性,更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同时,网络教学绝不仅是资源平台,更是教学平台与交流平台,是教学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因此,在现阶段建设符合学生特点,方便教师使用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迫在眉睫。
二、网络化教学平台概念
所谓网络化教学平台,是源于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的在线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化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广义的网络化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与设备,又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化教学平台是程序教学的发展和延伸,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系统排列起来,把教学手段和过程整合成一个个关联的模块,通过计算机程序语言,逐步实现提出问题,学生选择回答,并通过互动模块确认自己回答正确或错误,以力求实现教学与互动同步、资源学习与共享的过程。
三、网络化教学平台发展情况
在国外,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系统开发始于20世纪末,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并被广泛使用的如美国毕博公司的Black board课程管理系统、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发的Web CT系统、WBT System公司开发的TopClass等。Blackboar平台支持百万级用户的超大规模,为教学人员提供强大而全面的授课、管理和交流工具,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国内,网络化教学平台比较知名的主要包括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Blue Power网络教学平台、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清华在线――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的V class网络教学平台、安博网络教学平台、Wis Bank网络教学平台、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平台等。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基本都包含以下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开发系统;有一些网络教学平台还包括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包括诸如试题库、案例库、网络课件库、文献资料库等。
四、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思考
1.丰富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积极性
网络教学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网络教学资源是教学平台的基础,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关键。课程辅导教师,将面授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后将教师上课视频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为学生课巩固复习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为不能及时到校听课的学生提供课程教学,避免落后于课程进程,保证教学的质量。
在网络课程中,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视听,不受专业的限制,这样开放的学习方式和课程体系使学生能自由组合自己感兴趣或工作需要的科目。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公共交流区,应提供更多有趣和丰富的话题,学生更易被新鲜有趣的内容所可吸引。针对这一学生特点,师生之间的交流内容不再限于课程内容,还涉及新闻等的讨论,这些拓展性的话题不仅能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距离,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平台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网络教学空间。
2.完善平台技术建设,提高平台稳定性和操作友好性
完善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是保证网络化教学支持的基础,各级平台不同的网址及应用更便于让刚入学的学生产生恐惧感,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网络技术,打造完善人性化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支持模式的重要保证。网络在线平台有部分功能交叉,便于给刚使用的学生造成混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给教师的管理使用增加了难度。在教学讨论区,平台未按学科进行分类,学生的讨论集中在一起,不利于师生就专业主题进行讨论,也降低了学生对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适应性。
3.搭建网络沟通桥梁,增强学生情感沟通
现代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对于网络教学来说,由于远距离教学,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孤独无助,学习无从下手的感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心得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需设置更适合于远程教学学生的任务和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加强交流和情感认同。一般情况下学生渴望和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生活上的经历。网络教学可以距离感,通过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参与度。
4.加强技术和教师培训,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
加强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培训,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网络教学平台当作新的课堂。开展培训讲解网络教学平台操作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比赛,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平台,保证平台稳定性和资源库的正常管理。辅导教师应经常登录平台,关注和参与平台的讨论区,积极引导学生的讨论。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平台操作适应力较弱的学生给予特别的指导或培训,保证学生能进入平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培育扶持符合规范的农村客运企业,增加农村客运运力,解决农民“乘车难”和农村学生周末运输问题,促进农村客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不断提高农村道路状况和路面等级,不断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到2010年95%以上的乡镇所在地建有客运站点(其中85%有五级客运站),95%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旅客候车亭,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通客运班车目标,班次时间合理,车辆大小适宜,农村客运公交化循环运行,基本形成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农村客运的安全性、方便性明显提高,舒适性逐步增强,客运票价经济合理,农民出行“走得安全、走得方便、走得经济”。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武夷山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交通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局、公安局、财政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教育局、物价局、建设局、环保局、城乡规划局、交警大队、公路局、公路稽征所、运输管理所等单位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运输管理所,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
四、农村客运的运输管理
1、经营主体:经营农村客运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实力,并严格实行公司化经营,鼓励实力雄厚、服务质量好、具备资质的企业投资农村客运市场。
2、线路的审批与管理:农村客运汽车必须在符合安全条件的等级公路上运行,对于暂不具备安全条件的非等级公路,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道路状况后再行开通。对拟通达客运班车的农村公路要由交通、安监、交警、运管、公路稽征等部门共同堪察路况,并确认安全可行后才能开通客运班车。农村客运线可以实行多点、多线路灵活的方式运行,但是不得擅自窜线、越线或改变经营范围,否则取消公路规费优惠政策待遇,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农村客运的运行线路、班次及站点,由运管部门根据乡(镇)、村和客运企业协商意见核定,运管部门依法核发经营区域牌和区域核准证,并报南平市运管、交警和公路稽征部门备案。
3、车辆管理:城区至乡(镇)的客运线路必须使用中小型客车(原则上不超过19座),乡村道路根据路况及客源情况,选择中小型客车或符合标准的汽车型双排座小型货车(载质量0.75吨以下);享受农村客运优惠政策待遇的客运车辆,必须喷上“农村客运”等醒目的文字、标志,有条件的可以统一车身颜色;从事农村客运汽车型双排座小型货车要在车辆外侧醒目位置标明“货厢严禁载人”的字样;所有农村客运车辆的车身上必须标明载客人数、运价标准和监督电话,并在《道路运输证》经营范围登记栏和线路标志牌上注明“农村区域营运”;交警部门根据运管部门确定的运力投放量发放农村客运车辆牌照;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必须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各种保险。
五、优惠政策
对于新开通的农村客运线路,给予车辆税费征收上的优惠待遇,降低经营成本,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道路旅客运输,推动农村客运事业的全面发展。
1、农村道路客运企业上缴的各项税收,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60%返还给企业,40%返还给乡镇,用于扶持农村客运发展和农村客运管理,免征农村客车工商行政管理费。
2、2006?2007年度,享受优惠政策的农村客运车辆的养路费、客运附加费、运管费全额免征。
3、2008年开始,享受优惠政策的农村客运车辆的养路费、运管费按国家规定的应缴标准的30%征收,客运附加费按国家规定应缴标准的10%征收。
4、对于农村客车,投保时按不高于标准费率80%的标准缴纳各种保险,视同保足。
5、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车辆二级维护竣工上线检测费减半收取。
本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及对象是:本市境内乡镇至行政村或乡镇、行政村至行政村之间,以及毗邻县乡镇至行政村或乡镇至乡镇、行政村至行政村之间,不经城区的农村客运线路与车辆(不含2005年1月1日之前开通的线路)。对于城区与乡镇之间的尚未开通客运班车、经营效益差的路线和车辆、学生周末班车,经批准也可享受此优惠政策。
鼓励现有的客运车辆面向农村延伸线路,凡是延伸农村线路的客运车辆,可按延伸线路的比例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六、运价管理
农村道路汽车客运的票价不得高于规定的标准,允许下浮。具体由市物价、运管部门根据车型和营运车线路核定,并报南平市物价、运管部门备案。农村客运应使用地方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专用票据,明码标价,并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监督。
七、客运站场的建设与管理
建设与农村客运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五级以上的客运站,每个行政村原则上建设一个公交站点式的候车亭。对于乡镇、街道建设的第一个客运站。省交通厅给予补助资金35万元;对行政村建设候车亭的,原则上每个补助5000元,不足的部分需要各乡(镇)政府、街道办解决,各乡(镇)、街道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完成客运站的建设,并纳入乡镇创业竞赛考评内容。站场建设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乡镇与行政村建设规划要求。发改、环保、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免收行政审批费用,国土资源部门提供行政划拨土地。
目前乡(镇)所在地有客运站的,依托客运站实施源头管理,执行省、市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对客运站管理的相关规定;乡(镇)所在地没有客运站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提供必需的场地作为临时停(发)车场,并负责监督管理;停(发)车场按客运场站管理规定收费,停(发)车场的经营主体同时负有安全管理责任。
八、农村道路的完善、维护与管理
由市政府组织力量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设施及安全标志的设置,提高道路安全行车标准,加强辖区内农村道路的日常养护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九、农村客运的安全管理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及公安派出所要严格依照《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南政办〔2005〕68号)要求,做好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运输企业应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司乘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强化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督,并指定专人负责运输现场的调度与管理;要严格执行公安部、交通部、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夜间(22:00至次日凌晨6:00)禁行客运班车的规定,调整发车时间,合理安排运力。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医院信息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医院的信息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业务系统,另一部分是经济管理系统,两部分统一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医院信息系统不仅包括业务系统,还包括医院经济管理系统,统一起来才能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还可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财务管理系信息化可以使医院运作的相关环节与财务相联系、医院运营所有过程实时反映到财务上、通过财务分析反馈到医院高层,使高层管理者能够迅速反应,改善业务经营和管理。
1.1 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构筑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要实现医院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将实时信息处理流程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将医务人员的工作嵌入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业务活动执行的同时,将业务事件信息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执行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生成集成信息,实现信息处理的动态化和实时化。这种流程的优点是集成所有数据于一个数据库,各部门共同使用,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并进行决策。
1.2 以实时信息处理为基础,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将财务人员的工作范围由财务部门扩大到各个业务部门,直接了解这个部门业务发展的实际过程,有助于财务人员更准确和及时的获取信息,实现信息处理和加工的动态化,并且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信息本身具有的不同特征,对信息进行分类储存,为医院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更精确的参考。网络信息平台改变的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成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联系和沟通的桥梁,使信息可以准确及时完整的采集,更好的加工,同时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更方便的制作出可以反映不同方面的信息表格,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反映医院各个部门的运行状况,为医院的预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对于整个医院来说,信息系统一方面是以病人为中心,帮助医院进行行政管理和处理各部的事物,提高门诊和住院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以财务为中心,以更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实施信息网络化,医院可以对医院的财力、人力进行更为合理的调配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速度,为病人就医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医院的服务水平,比如,患者在看病的时候,由医生直接开出处方,输入电脑,通过网络信息把处方传给后台的药师,等到患者来到窗口,药品已经核对好,可以直接结算发药了,这样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2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
2.1 实现固定资产的统一化管理。
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将医院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完善医院已有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增强医院对这些固定资产的监控和审查,同时也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医院固有资产的使用率,增加医院效益,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2.2 有助于各级部门实现固定资产的在线管理
医院的固定资产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上的在线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的信息全部登记在信息库中,总务和设备科等固定资产分管部门可以在信息库中准确快速的提取出固定资产的信息资料,可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跟踪管理,同时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可以在线统计本部门的使用情况,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报修、报废等申请工作,提高各部门的协调工作能力。
2.3 实现快捷方便的资产清查
网络信息平台在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可以更为有效的保证资产实物和账目的一致性,这也是资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网路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让医院更为快捷的清查医院的固定资产,及时掌握资产的使用情况,真实的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的时事状况。
2.4 网络资产管理应具有的“强制性”优势
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是按照固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使用的,同样适用于专业资产管理的软件也是有这样的“强制性”特点,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而构成的工作失误,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也有信息定期更新的功能,另外,专业的软件也可以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造成的固定资产漏报现象。
3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国家在医疗卫生单位也进行着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院的各个部分也要紧跟着改革的步伐,根据自身具有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改革方向,也可以借鉴同行业改革的先进经验,完善自身的不足,下面对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库建设、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药品管理的规范统一做出了一下建议。
3.1 财务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数据的标准化需要进一步改善
医院财务管理中一项复杂繁琐而又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和健全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需要整理医院各个部门的材料,计算出大量的数据,这项工作虽然艰难但是对财务统计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库的完整程度代表着医院财务的智能水平,可以有效的将医院各个方面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医院在财务管理和人事安排方面的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库的建立可以大大缩减医院各个流程所用的时间,可以为病人提供更为快捷的就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适用于医院的管理软件被应用于医院网络系统,数据库的建立也明显的规范化,这样大量数据就可以准确的保存,也可以规范医院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同时,这样保存医院大量准确信息的数据库,能为医院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更为及时和准备的材料,这样更加保证了医院的有序良性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各个医疗机构的构成和管理也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各个单位在数据的整理、计算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的存在对于医院财务数据的共享和信息交流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减少数据误差带来的一些信息误差,所以医院在进行数据整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数据的重复出现,尽量的保证医院各个部门的数据一致。我们应该从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系统和客户端的软件运行平台、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起高效、透明、便捷的卫生信息系统。
3.2 加强医院药品物资等设备管理
医院的信息量是庞大而繁琐的,医院的管理人员常常把医院的人事信息与财务信息分开管理,这样的做法使数据简单化,大大减轻了数据整理工作的任务,但是这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弊端,人事与财务信息的分离会出现一些数据上的漏洞,同样数据上的责任不能具体到人,也使得某些工作人员出现疏漏,逃避责任的行为,造成工作上的混乱,降低工作效率,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医院的药品和医疗物资是医院财务的主要部分,在医院的发展和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这些重要物资和药品在医院的整体系统中没有专门的系统和人员集中规范管理,就会出现药品的流失和物资的使用不当,这样不仅会造成医院财务的流失,更会出现管理中的混乱,严重影响医院的日常管理和长期发展。
3.3 提高认识,加大对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财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是漫长的,数据的处理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的各级领导要对这项的建设有充分详细的认识,改变过去只重视改变医院硬件设施的观念,提高对软件设施建设的认知,另外,医院领导要对信息建设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配合,只要这样才能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要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保障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据统计,至1998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公用电话网的装机总容量已达到了6134万门,长话线路已发展到35万条;中国公用数字网CHINADDN和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已经相继开通,我国目前已有全国性、地方性的专用电话网300多个,网络的规模已排在世界电讯网的第六位,成为应用最广的联网工具。
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中国金桥网(ChinaGBnet)并均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接轨。就全国高校来看,1994年以来,由于“211工程”和CERnet工程的促进,很多高校纷纷着手建设校园网,至1996年底,已有220所高校建成校园网并连入CERNET,其余800余所高校的校园网自2000年底开始陆续建成。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自动化是高校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必由之路。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发出数百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3、经费紧张状况得到初步缓解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最大障碍。加大投入取决于学校领导对现代化档案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通过Internet、CERnet网可以看到,网络化的优越性和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学校信息服务中心的档案馆,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已经初步认识到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领导的重视,预示着经费的加大投入。档案馆自身通过多种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增强了造血功能。近年来,许多高校拨专款给档案馆购置了性能较好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观。
二、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由于受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不同的高校隶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散领导的管理体制,无形中使各高校档案馆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给自足的局面。虽然许多高校档案馆已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与必要,但缺乏馆际合作的行动。而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大多数档案馆仍然是采取封闭式的办馆方式,无论是软硬件的购置,还是数据库的建设,都处于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状态,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我国档案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2、标准化水平低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
3、数据库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各馆均有不同程度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建库缺乏整体性,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且目前高校档案馆所建的数据库大多为条目数据库,缺少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许多高校档案馆虽与Cernet和Internet联网,但只能访问其主页,根本无实质性的资源可共享。
4、经费保障率低目前虽然硬件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而价格在不断下跌,但档案馆网络化的实现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高校档案馆的经费投入较少,用于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经费非常有限,无法购置好的硬软件,建立高起点的档案馆网络,更谈不上对设备的及时更新。目前经费仍是影响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5、人员整体素质低弱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高校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教育部牵头组织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高校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观念,真正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网络传输的标准、机读格式、著录规则的标准、文献标引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高校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