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06:13: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3)02010603
收稿日期:2012-10-20
基金项目:淮南师范学院2012年教学研究项目(2012HSJY03)
作者简介:周 峰(1969-),男,安徽合肥人,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教学及研究。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可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学科基础。其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甚至是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的一门系统研究管理全过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管理技巧,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培养管理素质,提高学习与实践的综合能力,为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求也有较大差别。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根据专业的性质和课程的作用,区别对待讲授的理论深度和侧重点,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要有所区别[1],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一致,突出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的不同要求。此外,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又要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好铺垫,更加重视整个管理课程体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因此要对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选择性删除,对内容进行优化。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发展很快、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案例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实践,增加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管理实践,将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沿革、经验教训和重大的管理创新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材内容的每一章中都需要增加与章节内容相关的管理案例,和学生研讨一些相关现实热点问题(比如近期欧洲陷入经济危机,美国经济衰退) 等。选择典型案例,以使学生可以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分析[2]。
三、教学基本原则
(一) 注重实践
管理学理论性虽强,但最终还需回归应用,强调实践。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在重视概念、理论体系学习的同时,强调必须结合丰富的管理实践活动进行讲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实现教学目的。比如,在讲解激励理论时,可以与学生讨论一下家长是如何激励他们学习的,哪些激励对他们有用,哪些激励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从而引出有效激励的要素和必经的过程[3]。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企业、社会参观、调研;设计管理场景,由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并形成管理方案;让学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参与企业实际经营问题的诊断与分析等,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养成从管理理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基本的管理技能。比如用激励理论分析学校奖学金的设置、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从管理学角度分析大学校园中的逃课现象及解决途径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二) 以学生为中心
突破“教师主导”型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树立起自主式、探究性的学习理念。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最大限度激发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效果如何,主体的作用很关键。调动主体学习的积极性,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是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除以学习内容吸引外,还应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实现自主学习与自我控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使学习从令学生们痛苦的“负担”转化为使学生们感兴趣的“追求”,构建一种“目标激励+兴趣体验+必要的规范管理”的“快乐学习”体系[4-5]。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尽可能“精讲”,学生“多思”、“多讲”,构建生动活泼的互动式课堂。以教学手段的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式学习的根本性变革,努力建设“教师精讲-举例与案例-学生发言-师生讨论”的节奏化、生动活泼的现代课堂。经过实践比较,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很适用于《管理学》的教学。
(一)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能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企业运营实际,提高和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增强管理教学的实务性、应用性。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在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地方化的案例来讲解管理学知识。选取规模较大的地方性企业,组织或安排学生深入企业管理第一现场参观、调研,指导学生自己收集、编写案例,对企业实际经营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锻炼和提高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概括、分工合作、组织协调、语言表达、竞争意识等多方面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而与一些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选派学生实习锻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实现高校与企业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3,6]。
(二)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极大地促进了管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习者的体验与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课外搜集素材,将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运用角色扮演、即席发言、现场会议等情景模拟形式,让学生扮演各种管理角色,从中学习和运用管理知识及操作艺术,在体验中学会管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员工的招聘:有学生扮演招聘主管,有学生扮演应聘者。扮演招聘主管的学生,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应聘者,就不能采取统一的应对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在表演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增强自信心[7]。
(三) PBL法
PBL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教师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育,把教学内容设计在问题中,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参考书,进行探讨,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改变了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了教学效果。
五、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全面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取消传统的期末单一卷面考试考核形式,采用综合考核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学习态度、平时学习表现[8]。
(一)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分值50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课堂纪律,包括考勤、课堂表现等,分值10分;第二,课后作业及随堂阶段性的考核,分值20分;第三,实践报告及案例分析,分值20分。第一次课就让学生明确考核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习。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对学习过程考核,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动态调整,促进教学过程管理。
(二)考试内容的改革
期末考试分值50分。期末考试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命题,试卷既要体现课程的特点,又能符合教学要求。命题时注重将基础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试卷中增加一定比例的综合素质题目,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教学效果。成绩评定后,任课教师要对试卷进行全面分析,分析试题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是否符合大纲要求,全面总结学生的答题情况,查找教学薄弱环节,以便于整改。
六、教学效果
教改对象:淮南师范学院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1班为教改实验班,专业2班为普通班。考试科目为《管理学》,考试试卷共124份。
方法:考试试卷内容按照考试大纲规定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同时对教改实验班和普通班进行考核。根据评卷标准和标准答案,主观题由任课教师采用流水方式进行阅卷,客观题采用计算机阅卷,两次核查,专人统计分数。
结果分析:将教改实验班和普通班每名学生的学号姓名、每题得分、总分录入计算机,采用Excel 2002 和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表1。
两班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P
七、 结论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必须要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高校改革的永恒主题。《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和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应区别对待,尤其是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来说,应深化教学改革,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科学思想,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实践能力。参考文献:
[1]霍彬.《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考试周刊,2008(10):7-9.
[2]楚金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新乡学院学报,2009(8):167-168.
[3]许华.《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思路[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7):38-40.
[4]单凤儒.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改革[M].北京: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8:350-351.
[5]王 涵.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世纪桥,2011(13):103-1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51-02
作者简介:周晨慧,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妇产科护理及护理教育;刘琼玲,女,副教授,妇儿护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妇产科护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医学院教育教学资助课题“PBL教学模式在妇儿护理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2011JY1135)的科研成果。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妇产科病区从事大量的临床实践活动方能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然而,随着各大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相继扩招,护理专业学制调整及见习妇产科护理学时间的缩短等因素,[1-2]造成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降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受限,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3]因此,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基于评判性思维进行循证护理,是当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我们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进行了以Blackboard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完善Blackboard网络平台PBL教学条件
Blackboard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支持百万级用户。该平台以课程为核心,提供各种功能的模块。毕博网络平台能够很好地实现网络课程的要求,推动教学信息化快速发展、拓展教育教学深度及广度。
依托毕博网络平台的强大功能,不仅可以对有限的教学资源和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有效补充,也能够为开展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教学模式提供师生交流互动的有效平台。妇产科护理学毕博网络平台主要模块:妇产科护理学毕博网络平台一共包含9个导航目录,每个目录下又包括若干模块,这里选取与PBL教学过程中相关程度较高的模块进行介绍。
1.课程通知模块。通知模块能够及时课程动态,如妇产科护理学理论课、实验课、医院见习,考试的时间安排和要求,PBL案例的公告及PBL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及时了解课程的信息与动态,实现课程热点信息的传递。
2.课程文档模块。课程文档模块不仅包括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按照教学大纲精心设计的授课教案,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妇产科教学图片、视频资料。此外,学生还可以及时获得已的PBL案例。
3.交流互动模块。交流互动模块包括讨论版、协作、小组页面等模块,在讨论版中,学生可以对PBL案例进行学习讨论并讨论结果。在毕博网络平台上,学生讨论案例时可以不受教学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这一优点恰好弥补了广东医学院护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目前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而采取的理论课大班授课的问题。
二、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模式改革
1.理论授课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传统的PBL教学模式一般需要采取小班教学,并保证有充足的讨论时间。然而,随着当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扩招,小班授课受到师资队伍、教学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院护理学专业理论授课中难以实施。
PBL教学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充足的教学时间和场地是实施PBL教学的必备条件。因此,妇产科护理学的PBL教学采用了大班授课与网络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已构建的《妇产科护理学》毕博网络平台,能够有效延伸虚拟教学场地,学生的讨论时间也有了充足的保障。
2.师资队伍与学生自主性并重。建设PBL教学模式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为引导”。[4-5]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应具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及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在PBL教案的编写、教学时间的安排、问题缺陷案例的提出及学生讨论时间的掌控等各个环节均需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学生在PBL教学前的培训不仅可以加深认识,还能够掌握相关章节的知识点。
3.PBL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1)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我院妇产科护理学的理论授课长期以来一直采取单一的TBL教学模式,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比较熟悉。由于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有些教学内容的讲授更适合采用TBL教学模式。因此,应注重TBL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相结合,经过教研室教师的反复讨论,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为保证教学质量,确定哪些章节可以采取PBL教学模式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由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充分讨论后决定;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PBL教学改革,教学难点一般不宜采用该教学模式,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中的“月经周期的调节”是《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并且非常抽象,因而不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③合适案例的选择,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非常注重临床实践和整体化护理工作的学科。因此,在案例的选择方面侧重妇女妊娠、分娩、产后的护理,以及异常过程、患病妇女的整体化护理,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改革。
(2)毕博网络布置教学内容。进行PBL教学前,需要先将PBL案例提前布置给学生,并留给学生充足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充分利用妇产科护理学网络毕博平台,将需要讨论的PBL案例提前至交流互动模块中。学生可以在线查看PBL案例、相关教学内容及课程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经过充分讨论后,将讨论结果汇总,由小组成员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讲解PBL问题的思考过程,以及小组最终的讨论结果。也会将PBL教学的相关信息在课程通知模块上,以利于学生合理组织安排自学、小组讨论、PPT制作等各项学习任务。
(3)分组讨论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护理专业学生的扩招和教师人数所限,目前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大班学生提前分为若干小组,以利于学生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毕博网络获取PBL案例及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课前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制作PPT。在课堂讨论时,先由小组成员汇报,汇报后各小组往往会有不同意见,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补充。讨论是PBL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保证讨论环节的顺利进行,我们将PBL教学讨论分为课前讨论和课堂讨论两部分,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份课前PPT讨论报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及课堂讨论临时敷衍,课堂讨论中教师随机选取学生进行提问,各组轮流优先发言,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机会均等。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对教学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对小组PPT讨论报告进行点评并计入平时考核成绩。
三、妇产科护理学考核方式的改变
1.理论考试试卷。为了更好地评估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需要对妇产科护理学理论考试试卷进行必要的改动。考试题型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试卷中主观题的分值由改革前的15%提高到28%。论述题为两道PBL案例,分别设置三四个提问环节,以综合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2.OSCE毕业考试。提前通知学生考试流程和注意事项,阐述客观化结构考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备考。我院OSCE毕业考试改革不仅顺应了当前现代全球医学教育对临床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趋势,也是对教学资源外延和内涵的扩大和丰富,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基于评判性思维进行循证护理。OSCE毕业考试的改革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开展PBL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效实践和评估的平台。
总之,经过两年的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我们体会到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一些优点:①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团队合作意识;②由于PBL案例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因而该教学模式能加强各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效率;③小组成员在参与讨论和汇报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综合素质。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个漫长而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还需要妇产科护理学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及时更新和完善PBL教学改革模式。
参考文献:
[1]陈良珠,等.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J].南方护理学报,2005,(3).
[2]李柳珍,等.博弈思维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运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3,(5).
1 外科护理学试题题量比分析
改革后年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与护理工作紧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社会医学、人文知识,考试涉及的各类常见疾病按照系统包含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疾病,通过对2011―2013年改革后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卷进行分析,外科护理学相关疾病占每年考题总数平均值约为29.2%(见表1)。
2 外科护理学各系统相关试题在各年度分布比重分析
与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相对应,各个系统中外科护理学试题较多的系统有肿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损伤中毒、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出题较少或无题的系统有循环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血液及免疫系统、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系统等相关疾病(见表2)。上述各系统所涉及考题与现行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相对应,采用蒋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护理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教材为蓝本分析得出:出题较多的章节有神经外科疾病(包括颅内压增高及颅脑损伤)、腹部疾病(包括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胆道及胰腺疾病等)、胸部疾病(包括乳腺癌及胸部损伤、肺癌等)、骨科骨与关节疾病(包括四肢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等)、泌尿系统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及泌尿系统肿瘤等)、外科感染及损伤(包括破伤风及烧伤等),每年分别占外科护理学总题量的比重大;出题较少或无题的章节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外科休克、麻醉、手术前后及手术室工作、营养支持、颈部疾病、肾上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骨科患者一般护理及疼痛护理等相关章节。
3 外科护理学相关试题题型分布情况分析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两个单元进行: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每个单元题量约为135题,全部为选择题,题型有A1(单项选择题),A2(病历摘要题),A3(病例组型题),A4(病例串型题)型题。A1型为记忆层次,A2型部分试题为理解层次,A2型部分试题、A3、A4型题为综合应用层次。考试覆盖面广,评分客观准确,各认知领域的知识点均能得到有效的考核。从表3、表4可得出外科护理学认知层次比例分布平均为:记忆性试题6.8%,理解性及综合应用性试题93.2%,综合应用性试题题量所占比重大并逐年增加,而记忆性试题则逐年减少。
4 讨论
1)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其最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为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及用人单位招聘考核通过率。根据我校现行高职高专护理教学计划,外科护理学授课学时数约占护理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数的22.5%,而执业护士考试试卷中涉及外科护理学知识的考题数平均值约达29.2%,这既体现了外科护理学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性,又体现出现行护理高职高专教学计划外科护理学课时数偏少。
【中图分类号】G715.1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现状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为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不断从各种途径引进教师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的教师是基于这种情况,直接从学校招聘而来。这些从学校毕业直接就到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进校前参加专业实践锻炼的经历很少甚至没有,进校后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项目少等原因而导致实践锻炼的机会又很少。从而造成教师缺少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历,实践经验匮乏。少部分引进的“双师”素质教师,由于工作的转型也难以维持与企业的联系,所以引进的双师素质教师素质出现退化,甚至出现有名无实的现象。
二、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长效机制的构成
(一)三学期制
每年三个学期,每学期十周讲课,两周考试,半星期休息,暑假为十三周。这种学期制度非常利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一方面可以督促教师精简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延长暑假,可以给教师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参与国内国际学术研讨提高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对学生而言,短学期制的考试很像老学制的期中考试,高职学生易于准备,更重要的是,学生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
(二)产学研结合制
1、高职院校“科研”是基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研发的主要对象是服务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其内涵主要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产品研发等方面。教师“科研”的素材来自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原有技术及应用,来自于丰富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指导工作。
2、产学研结合将有利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一些企业或科研单位挂职顶岗实习,以实践工作人员为师跟班实践,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等,在知识的应用上得到锻炼,从中获得课堂教学所需的实践素材,以培养 “双师型”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鼓励各系聘请企业中的实践工作人员。虽然实践工作人员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对培养对象和教材了解不够,但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参与专业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质量监控制度
加强质量监控制度建设,继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做好教学工作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坚持听课评议制、 教学检查制、 学生评价制,期末考试试卷抽查评价制。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为载体,进一步构建以教师、学生、学院督导组和院系(部)教学管理人员 “四位一体” 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制。
三、激励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加大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力度,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首先,学院要加大下企业实践的力度,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多动手操作。有计划地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基础岗位做起,融入企业氛围中,掌握各项岗位操作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了解企业最新生产设备设施、工艺流程、技术管理、企业文化及产业发展趋势,对于青年教师更应如此。其次,教师要随同学生一起顶岗实训,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加强学生顶岗实训监控管理与指导,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最终撰写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总结,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优化建议,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个人能力。
(二)政府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只有在政府统筹和支持下,校企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从政府层面上讲,应加强校、行、企合作的法规建设,出台鼓励性政策。如果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具体规定,出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性职业教育法规定,构成上下有序、内容全面、协调统一的职教法规体系,才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多维保障。行业协会是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号召、引领功能,推进校企结合,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
(三)加强考核力度,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
学院要把顶岗培训考核作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考核成绩合不合格,技能过不过关,最终是由培训的企业说的算。同时,学院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双师素质”教师的激励措施。可在职称评、聘、晋级、骨干教师评选等来衡量教师水平、素质等综合能力;鼓励教师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实施奖励、补助,激励双/多证书获取。通过约束和奖励方法,一同促进教师努力自觉,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四)打通培训通道,注重实质性培养
1、利用学生企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一同参与实习,同企业参与生产、设计、改造、研发等环节,既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又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学校在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时,参与实训课堂活动。在此期间,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完成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对接,解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深入钻研技术研发、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友好关系,多参加企业内部的员工技能培训项目,针对岗位操作、企业文化等学习,一同探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结语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机制,充分发挥“双师素质”教师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计算机应用课程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的基本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要修这门课,学校开展这门课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的软硬件知识,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的使用方法,如word、excel以及ppt的使用方法。通过这门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校在对计算机课程进行考核的时候,所采取的考试方式和内容都已经无法使用学生发展的需求。考试是作为学校用来评价学生的重要方法,学校也是依据考试的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因此对于在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应用加强重视,进行考试改革,让考试能够更加准确的体现出学生的能力,让学校能够更客观对学生进行评价。
1.现在学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人员对于考试认识不足
学校所有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于考试的认识都不足,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考试的“导向”功能和“塑造”功能。学校领导认为实施考试,只是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而考试成绩也只是作为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这样的考试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根本就无法让学校领导深入的了解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无法找到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1.2 考试方法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考试方法主要闭卷考试,考试方法比较单一。而且现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考试现象是:闭卷多、开卷少;理论多、实践少;笔试多、口试少。总体而言,现在高校都没有脱离应用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出高技术、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1.3 考试内容设计不合理,评分方式不科学
现在高校在设计考试试卷时,都只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而且对于考试的内容都是从教材上摘取出来的,有些教师在考试之前还会给学生划重点、划范围,使学生都不认真的对待考试,也造成了学生的成绩差异过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师在对学生的试卷进行评分时,只是根据标准答案来进行试卷评改,这样的评分方式所得出来的结果,无法完全的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
1.4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课程内容重复、脱节和排斥
现在国家每年都会举办两次计算机等级考试,这些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软件。但是近年来的等级考试的内容出现于教学课程内容一致或排斥的现象。而且有些学校在安排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时候,只注重课程教学,完全忽略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注重等级考试的重要性;而有些学校却过于夸大等级考试的重要性,只根据考试内容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过关,无法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2.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考试改革措施
2.1 对计算机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实行上机操作测试
计算机应用课程考试实行上机操作测试是非常合理的。学校可以将上机操作测试分为两种测试方法,分模块测试方法和综合测试方法,以此来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模块测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对于这方面的计算机知识的是否已经掌握。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到自己的对于哪些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再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知道自己完全的将这方面知识熟练的掌握了。综合测试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的整体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考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就将这部分的考试内容布置下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题,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项目设计。期末考试是最重要的考试,是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成功的考验,毕竟现在的高校的考试机会不多,期末考试的成绩就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学校要保证期末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还要是对学生的全面考察,所以测试内容要具备全面性和高效性,因此学校也就采取上机操作测试,随机挑选题目,让每个学生的题目都不尽相同,而且也可以进行全面的考查,考完后,让计算机进行自动评分,以保证学生成绩的公正性。这样的考试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校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2 学校应该大力推行“以证代考”的考试
现在大多数的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都比较注重各种证书,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也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认证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以此来取代相关课程的校内不考试。比如,学生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就可以不用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也就不需要参加期末考试了。而且学生获得证书之后,可以向学校申请加分,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学校推行“以证代考”考试方式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考试,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实力。
2.3 对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考试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是实践性课程,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学校在对这门课程进行考试时,不能只用期末考试就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学校可以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的评价和期末考试的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学校可以根据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特点,对考试评价比重进行调整,其中期末考试评价比重占40%,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比重占60%,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考查方式是教师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布置的项目任务,这些项目任务都是需要学生应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来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项目完成情况来进行打分,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形成性评价。对于期末考试可以采取上机操作测试方式,随机选题,计算机自动打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对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考试内容进行改革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是实践性课程,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所以大多数的计算机课程实践内容就占80%。这些实践课程包括word、excel、ppt和Internet网络操作等内容。所以在考试中,要将考试的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上,多增加一些实践操作题,尤其是综合性的实践操作题。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考查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技术的应用。
3.结语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并进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应用能力。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高校的考试制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校要对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考试进行改革,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计算机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实行上机操作测试;大力推行“以证代考”的考试;对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考试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对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增加实践题。实施科学的考试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宏滨.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0(5).
1、认真开展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学习。开学初期,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学习教学新理念、教学新方法。通过学习,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一致认为:“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使学生获取知识。
2、加强教育的开放性。教师的教学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的约束,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教师需加强学习,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还要善于搜集最新信息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为此,学校为全校教师开通了“中学学科”网,供教师搜集信息,获取教学资料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注重队伍建设,提升师资素质。
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近几年,随着合校促使我校规模的扩大和教育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我校调进或招聘的青年教师较少,而绝大多数都是具有十年以上工龄的教师。青年教师热情高、干劲足、有拼劲,观念新,但缺少的是教育教学经验和驾驭学生的方法。而老教师观念相对陈旧,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较低,教学手段落后,但教学经验较丰富。如何使新老教师之间互补,取其长为我用,共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设计,教有特色,教育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为此,教务处围绕培养青年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开学初,学校教务处对教研组每位青年教师都聘请了一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实施结对帮扶,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指导老师要无私地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每周要听青年教师一节课,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安排的各类培训活动。为使我校广大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我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的新课程培训,课改观摩,研讨活动。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学期中旬有3名教师到上海市参加新课程培训,其中8名教师到自治区参加省级培训、16名教师到石嘴山市参加市级培训。除此以外,到目前为止,参加省、市、区组织的课改观摩,研讨等活动,共有36人次。同时加强了校本研究,注重校本培训,由教务处组织安排,通过校级优质课,校级课堂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参加人数达134人次。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求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并取得较好成绩。
4、本学期又有一批青年教师在省、市、区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喜人的成绩,邹新萍、张红玲、薛生军等五位教师获石嘴山市教学基本功竞赛比赛二等奖,李俊、张光荣等五名教师获石嘴山市教学基本功竞赛比赛三等奖;周立荣、李萍两位教师获惠农区师德演讲三等奖;吕秀琴老师获惠农区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张华、丁丽获惠农区信息技术优质课二等奖;吴世平参加了自治区教研活动观摩研讨,进行教研活动交流,王海龙老师承担了自治区体育优质课观摩研讨,五位教师撰写了课题相关论文,英语、体育上报了全区论文评选。
三、强化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务部门则是学校的主管部门,为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本学期我们主要做了:
1、落实“六认真”检查。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认真工作。我们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六认真”的考核工作。开学初,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教学大纲、考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好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要求教研组组长坚持每月一次教学“六认真”检查,定期、定时、定点检查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使教学工作落实到实处。
2、开展校内教学比武。教学比武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本学期我校举办了教师说课比赛、做课选优等活动,全面比较教师的语言能力、板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教学基本功,广大青年教师均能积极参加,成绩显著。
3、高度重视学生英语口语测试,理化生技能测试,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针对2008年中考方案和石嘴山市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实施方案,学校本着“早意识、早准备、早落实”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及时将各项工作做到平时,并结合我校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七年级、九年级两个年级将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和摸底考试,学校高度重视,校长亲自抓,各行政领导深入蹲点到每个年级,全面动员。同时,分批召开年级、班级学生大会,重点抓尖子生和学困生;积极做好住校生的安全、卫生、常规、学习等教育。
4、严格规范考试。考试是教学常规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我们严格考试过程,严格考试纪律,发挥考试功能,了解真实情况,营造公平竞争氛围,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为此,我们精心制定考试方案及相关材料,做到方案落实、责任落实,加强监考过程管理,整顿考纪、考风。每次考试试卷都是密封装订后批改,流水作业,以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可靠和公正。考后认真组织阅卷,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召开学科分析会,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5、认真执行《三项规定》。严格按照省市教育部门颁布的课程设置和要求,开足开全了各年级的课程,并严格认真执行。初中按照《三项规定》和“体育、艺术2+1项目”的要求,上午安排了体育大课间等项目的活动,效果较好,本学期举行了全校冬季越野赛,体育组教师精心组织准备,年级组教师积极配合,组长认真负责,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6、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安排,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学生建立健全了《学生成绩综合评定》,完善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发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评价中的作用,为《学生素质报告手册》的评价与填写提供依据。
7、加强文印室工作管理。本学期我们注重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尽管本学期文印工作较繁重,但文印室工作人员任劳任怨,服务育人,满足了各年级考试测评及教师教学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投入巨资大力实施教育惠民政策,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客观地讲,城乡学校硬件设施距离是缩小了,可是教育质量特别是初中教育,城乡初中学校的差距却有拉大的趋势。以百色市T县为例子,T县是百色市最早通过“两基”达标验收的县份,可是,全县目前农村初中在校学生巩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县委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巨资实施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前,该县从2009年起就投入资金实施“鸡蛋工程”,到2013年当年投入的“鸡蛋工程”专项资金就达500多万元,让全县农村学校学生每天都免费吃到一个鸡蛋。之后,该县又实施“温暖工程”、“热水工程”、“学校食堂大会战”、学校营养餐工程等等,对全县农村学校每年投入的经费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教育项目,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农村适龄学生都能够上好学。可以说,经过多年来的大力投入,目前全县农村学校各种硬件设施与县城区学校已相差无几。可是,在乡镇初中,每年在校学生的巩固工作却是困难依旧。为了控制辍学率、动员流失生回校,从县到镇、从镇到村、从村到组“层层签订”了责任状,从主管部门到学校、从学校到任课教师也都“层层签订”了责任状。于是就出现了为动员一个流失生回校要组成一个县、乡、村、组、学校等多层次多部门的工作组上门动员的情况,而结果却往往是事倍功半,或者动员回来一阵又再次流失,甚至出现一个现象:每年去动员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原来曾经逃学、辍学过或者有逃学、辍学念头的那些人。
为了弄清根源,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县委还组成了由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牵头、部门参与的“教育问题”大调研活动。各调研组经过长时间登门入户与逃学、辍学学生及家长面对面深入交谈,全面了解了全县农村初中学生逃学、辍学的主要原因。经全面走访调查,造成这些农村初中学生逃学、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五种:一是认为初中课本的内容太难学,学不会,这类人员占83.6%;二是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这类人员占6.3%;三是认为家里经济困难,即使以后考上大学,家里也不可能供得起,这类占5.2%;四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对上学没兴趣4.1%;五是急于外出打工自己挣钱自己支配,这类占0.8%。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目前使用的初中教材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难度偏高,学生学习难度大,已成为学生逃学、辍学的主要原因。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并及时寻找解决办法的问题。
二、过高的教学目标要求容易导致农村初中教育失去信心
近年来,政府经过多次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各地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下一代特别是对“单独一代”的教育更加重视,不惜一切代价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对于成绩较为好一些的农村学生,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家长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子女到县城以上初中学校读书,可以说,目前各乡镇的初中生大多数是在小学水平测试中语文、数学两科总分在100分左右的学生。而目前,各地所使用的初中教材以及每学期所使用的考试试卷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城乡的教学目标要求是一致的。用相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来衡量不同基础的学生,容易导致处于劣势的群体失去信心。
一是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当今初中教材里那些大纲要求,什么英语语法、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语文的主题思想或之乎者也等对于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城里孩子或基础较好的农村学生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这些从小就玩性较大、父母忙于农活而疏于管教的基础较差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或许真的是觉得“困难重重”。在调研工作中,那些受访的学生都表示:在小学,学的内容还不算太难,也不算多,因此,加把劲儿考试还可以得个60多分。可到了初中,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门功课,每个任课教师都强调该科目的重要性,每门功课都是那么的难,一看就像天书一样,使人望而生畏,每次考试也都是那么的难,让人一点信心都没有,因此,上课更加没兴趣听课了,就想睡觉。如此的恶性循环,在心中就存在一个字――怕!怕进校门――校园的生活枯燥无味!怕见到教师――教师提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怕上课――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太难理解!怕考试――每次都考不好真丢脸,觉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因此,只能选择避而远之――逃学、辍学!
二是容易使家长失去信心。在调研中家长们反映,现在农村经济得到较好发展,教育惠民政策力度那么大,农村孩子因贫失学的现象应该是很少的。可是子女接二连三的甚至是差得离谱的成绩,也容易使家长失去信心。常言道:知子莫如父。意思是最了解子女的还是父母。农村学生的家长尽管平时对子女学习上关心不够、帮助不够,可实际上他们对子女还是比较了解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家长们对子女在学习上的要求其实还是十分理智的,他们认为,正因为子女基础差,因此对子女的求学要求也不高,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力所能及地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快乐成长。可是每次每科考试都是二三十分,有的甚至几分十几分,难道真的那么难学吗?到底子女在学校认真学过没有?如果整天呆在学校里无所事事,钱也花了,可什么都没学到,那还不如不去也罢!有了这种想法,那么对子女逃学或辍学也就听之任之了。
三是容易使教师失去工作的激情。试想,学生对上学不感兴趣,上课无心听课,考试成绩差,家长对教育子女也不积极配合,在这么一个教育环境下,再有豪情万丈的教师也将很快被消极的工作环境消耗殆尽!
三、差异化教育模式,或将推进农村初中的素质教育
俗话说“青年兴教育兴”,近几年,随着我校规模的扩大和教育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我校调进或招聘的青年教师较多,而绝大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热情高、干劲足、有拼劲,观念新,但缺少的是教育教学经验和驾驭学生的方法。而老教师观念相对陈旧,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较低,教学手段落后,但教学经验较丰富。如何使新老教师之间互补,取其长为我用,共同提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教有特色,教育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为此,教务处围绕培养青年教师组织了上岗课、过关课,并及时召集听课小组成员进行评课,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效果良好。
二、强化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务部门则是学校的主管部门,为此,本学年我们主要做了:
1、落实“六认真”检查。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认真工作。我们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六认真”的考核工作。开学初,全体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考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好本学年的教学进度,教务处坚持每月一次教学“六认真”检查,定期、定时、定点检查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使教学工作落实到实处。
2、开展校内教学比武。教学比武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本学年我校举办了教师辩论赛、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展示课等。全面比较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教学基本功,广大青年教师均能积极参加,成绩显著。
3、严格规范考试。考试是教学常规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我们严格考试过程,严格考试纪律,发挥考试功能,了解真实情况,营造公平竞争氛围,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我们精心制定考试方案及相关材料,做到方案落实、责任落实,加强监考过程管理,整顿考纪、考风。每次考试试卷都是密封装订后批改,流水作业,以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可靠和公正。考后认真组织阅卷,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召开年级质量分析会,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 应的改进措施,使教学更具实效性。本学期除了组织好常规性考试之外,还组织了高三语、数、外会考工作,做好高一、高二会考报考工作。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抓紧抓好,努力造就一支业务过硬、勤于育人、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本学期配合高中三个年级组,分别进行全面的听课检查和督导,通过听课,了解各任课教师上课状况,规范上课常规,激发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本学期也加强对教师相互听课的突击检查,促进教师相互听课。
四、突出重点、加强毕业班工作。
1、加强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高三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积极深入班级、 深入课堂、了解真实情况,定期、不定期地研究解决高三的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协调各班各学科的平衡,使各项工作开展得更细、更实、更好。
2、认真学习和研究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高三各备课组能较好地把握高考复习方向,突出强化了训练工作,提高了复习工作的实效和质量。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复习课,做好专题复习的计划,复习计划落实到每天每堂课,精心备好复习课。复习课不走过场,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抓好基础知识的过关率,在落实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上,积极提倡精练细析,讲练结合。做到:有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并及时做好情况分析,及时查漏补缺。
3、加强毕业班教学的分析研究。本学年教务处充分发挥了高三年级组的作用及各学科备课组职能,及时调整好复习计划,研讨新的《考试说明》,比较新的《考试说明》与往年的差异,把握高考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五、组织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本学期教务处主办第十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内容包括师生文艺表演、师生书画作品展、教师辩论赛、教师排球赛、田径运动会、学生篮排球赛等。师生同台表演,增进了师生感情,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十月份组织了全校教师参加全旗大合唱比赛,并获二等奖。十二月份组织学生参加全旗一二.九公路越野赛,并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同期组织了校内一二.九运动。
六、认真做好图书室、阅览室管理工作。本学期学校阅览室又增添了二十多种报刊杂志,为教师查阅资料,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思维,提高修养的读书环境,有利于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学习氛围。
七、认真做好档案整理工作,并接受教体局督导评估检查。
八、不足之处
1、原计划召开的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经验交流会未能如期进行。
2、对于查课中存在的问题,只是采取了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罚力度不够。
总之,教务处工作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将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为实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这是上级及学校对我们工作的要求,更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鞭策。
2017高中教务主任述职报告二:
本年度教务处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争创省四星级高中)和学校工作具体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做好“八项工作”),在教学管理上,继续在“严”、“细”、“实”上狠下功夫,带领全体教师扎实苦练教学内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本年度重点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了学校教学全过程的监管力度
1.针对学校教学现状,多方听取意见,起草并制定了教学常规“五认真”的细则及考核办法,组织学科组、备课组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对教师的评价不单纯以成绩来论成败,而更注重过程。学校又一次蝉联了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
2.对认真上课这一环节,实行了“推门听课制”。配合校长室及时做好具体的组织工作、评议工作和信息反馈工作,促进了每一位一线教师充分重视每一节课的教学,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对认真批改作业和认真辅导学生两个环节,采取了三条监控措施。一是凡有学生、家长举报,教务处必一查到底,本年度三位学生家长有反映的老师,都得到及时的提醒和警告;二是不定时向学生问卷调查及开座谈会调查,本年度共调查了三次;三是由教务处直接抽查,做好评估记录。
4.根据不同年度,提出了不同教学目标达成度,加强了各年级教学质量的监管,责任到备课组,责任到个人。
二、切实抓好提升教学质量的工程
1.本年度,我们开设了44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完成了82本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
2.各科教学做到“低起点,小坡度,生基础,多辅导,勤反馈”,控制难度,讲究效度,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高一高二市统考成绩均列同类学校的前茅。
3.打好了高考攻坚战,确保了XX年高考本科一次性进线率和各科总均分名列城区第四。录取本科学生338人,专科144人,升学率为92.2%。
4.打好了中招争夺战,确保了XX级生源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今年的招生我校位于城区第四。
5.抓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学科竞赛中,学生获省化学奥赛三等奖2人,省生物奥赛二等奖3人、三等奖27人;全国英语竞赛三等奖14人;全国中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获二、三等奖7个;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名;在江苏省第xx届“海中杯”机器人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获高中组团体奖一个,单项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
6.完成了高二信息技术省会考的工作,通过率达95.1%,完成了高二理化生实验会考和高一、高二省劳技会考,通过率都为100%。
三、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1.本年度是我省全面介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年头。一年中,我们在教育观念、教师培训、课程管理、物质保障、实际操作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先后组织近200人次的老师参加了全国、省、市新课程培训。
2.在新课程教学管理中,我们努力做到多思考、善交流、勤总结。制定了《市北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先后召开年级研讨活动2次,组织教师论坛活动1次。
3.成功地组织了带有新课程教学理念的27节大型对外公开课,扩大了教师、学校的影响。
4.连续7次组织每批12人以上的老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
5.由于我校对于新课程思考的较多、较早,各项工作相对在兄弟学校的前列,教研中心14次学科的研讨活动选在我校进行。
6.近半年来,我校共有生物、历史、政治等8门学科10位教师对外开设新课程研讨课与观摩课,其中历史教师沈璐逸代表无锡市历史学科面向全省开设了新课程示范课。
7.历史、地理人教版新教材无锡地区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我校过健、徐晶两位老师开设了大市新课程研讨课,受到好评。
四、认真细致做好搬迁的各项准备及四星级高中申报的有关材料
1.图书馆、实验室、现代信息技术室、文印室积极主动做好各和仪器设备的清理、盘存、捆扎等工作,思考了迁入新校后自身的管理方案。
2.一丝不苟的完成了四星级高中申报的有关材料工作,核对各种数据,收集了有效信息,对照标准,查漏补缺。
不足与需要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理实一体
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加大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然而人才培养的质量一直约束着社会岗位对人才的接纳和吸收,用人的瓶颈导致了教育部门不断催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探讨。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我院财会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延长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期,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难度:先在前一个学期学习理论,然后在下一学期停课一周集中进行模拟实训。这种模式并未真正产生“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效应。在应用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产生形象思维,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上升到抽象思维概括和总结理论,再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完成实践操作。财会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而且是特色专业,培养对教学改革敏感性的认识,推进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必需,也是对高职教育的最好实践。
一、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社会定位
到目前为止,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的社会定位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需要高职教育培养的并非通才,而是精通某一领域的专才。传统的教育导向让学生追求高级别的专业证书。然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需要付出很长时间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所以,很多单位在招聘财会人员时都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寻找一个能使课堂和岗位“零对接”的教学模式,减少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不适应性,是提高毕业生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特点
1.就业期望高。社会对财会专业的普遍认识是社会地位高,就业环境好,薪酬待遇不错,这是家长让孩子选择这一专业的主要原因,也是高职财会专业成为热门专业的原因。
2.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差。选择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学习能力不强,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也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如果单纯教授系统、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对形象思维接受能力较强。基于岗位需要,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大其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更快地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逻辑思维,将之转化成自己的理论知识,再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达到课堂教学和实际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我院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知识的渗透性不够
我院财会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先在前一个学期学习理论,然后在下一学期停课一周集中进行模拟实训。学生在前一个学期中接触会计理论的讲解,单纯完成了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传输,高职学生的独特学情导致学生对知识并未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效果。
2.认知的递延期拉长
在前一学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透,加上时间的原因,等下学期进行模拟实训时,很多理论要回忆并且重新理解,操作环节中理论的应用显得非常生疏。并且,在这连续两学期中,任课教师往往并非同一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随不同个体传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描述存在适应期,对知识的认知期加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大了他们对知识的接收难度。
总而言之,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探索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高效对接是高职教育者的使命,也是高职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实施方式
(一)改模块化教学为条状教学
基础会计传统教学模式为模块化的,复式记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报表等各模块集中讲授,这种方法看似效率高,但对高职学生而言,造成各模块之间知识的割裂,无法形成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尝试以财务报表的编制为目标,进行从会计的原始凭证认知、填制到记帐凭证的编制到帐簿登记直至财务报表的编制贯穿式学习。以报表出发,介绍会计科目。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填制或阅读开始,学习编制记帐凭证并进行帐簿的登记,在学习过程中对会计实务的操作不再人为进行分割,而是一条龙式的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
(二)引进汽车驾校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进了汽车驾校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不进行理论介绍,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接触会计信息载体,自己去感受原始凭证,读懂原始凭证,用其学过的借贷记账法将其翻译成会计语言,反应在记账凭证上,再直接与记账凭证、帐簿打交道。其中,对原始凭证的认知需要用一定时间,采取此种改革,改变了以往教师对经济业务采取的口头描述方式,学生对这些载体熟悉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对载体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将先前死记硬背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感悟和理解。有利于形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也有利于构筑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种做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将原来分割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融为一体,相对于以往教学方式起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考核,将理实一体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如何建立以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试图变过去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为过程考核的评价方式。由于学院期末考试时间的调整,由120 分钟调整为90 分钟,与会计课程的考核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国家的相关会计考试时间大都在150 分钟至180 分钟。教学中是理实一体的,教学考核就应反映教学的要求,而90 分钟的考核对学生会计操作能力无法进行有效的考核,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平时分数调整为50 分,期末考试为50 分。平时测验由如下五项构成:
* 财会书写考核10 分
* 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10 分
* 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10 分
* 账簿登记与结帐10 分
* 平时作业及考勤10 分
期末考试将重点集中在理论上,并要求考试试卷按会计从业考试格式和内容出卷,以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考试的通过率。通过考核方式的调整,以保证各位教师能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会计教学的理实一体。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在每一个模块中的操作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再结合期末的理论考试作为学生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综上,归而言之,改革教学模式, 以更新教学指导思想为基础, 以变革教学方法为手段。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 确立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重点突出对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 贯彻运用实践教学法,同时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技能、行为习惯和能力发展为一体的教学效果。通过采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以及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演示教学( 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等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另外, 在对学生的考核方法上也进行了改革, 从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形式转为对学生在学期过程中的考核。对于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书面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从平时手工做账中进行考核。
实践性强是会计专业的最大特点,为社会输送被需要的人才是教育者的使命,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便是教育者的目标。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并且,以注重“理论教学”向“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教学”转变;让会计教学方式由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化,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甚至多向交流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由重视记忆训练转变为原理应用。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转变。用行动践行教育的真谛。为社会输送真正意义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0,(1).
1. 引言
国际化人才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的,英语素养理所当然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成为大学教育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关注如何培养英语素养的人们,通常把测评仅仅当成检测和评定英语素养程度或者等级的工具,往往忽视了考试测评本身对英语素养培养的影响。
教育界把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称为反拨效应或反拨作用(backwash or washback)。之后,英国语言学家将这一概念引入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语言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Alderson, 1993:116-12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引起了语言测试界的普遍关注,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语言测试》杂志在1996年与1997年曾出两期专辑,专门讨论这一问题,体现了反拨效应研究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测试反拨效应是剑桥大学英语考试部(Cambridge ESOL)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对中国现有的英语证书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和上班族最广泛认可的英语证书考试列表中,BEC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在19个最多人报考的英语考试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BEC、雅思(IELTS)、托福(TOEFL)、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上海市外语口译证书考试、伦敦工商会商务英语(LCCI)等当中,名列第二。为何BEC报考率如此高?这对考生或者教学会有什么影响?国内学界研究人员对此做过什么相关研究?为了解BEC考试反拨作用在国内一直以来的研究状况,以便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反拨作用,完善相关研究,本文对国内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做了文献研究。
2.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回顾
随着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保证各国经济贸易的有效交往,商务英语顺势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英国剑桥大学向全世界推出了国际性商务英语考试;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等著名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普林斯顿大学还成立了以商务英语为核心的国际交易英语考试中心。由此证明,商务英语在国际上受到了极大的重视(马爽欣,韩小卫,2008:203)。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际交流合作频繁,迫切需要新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国家教委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每年……大量需要……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马爽欣,韩小卫,2008:203)在这种情形下,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相继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与此同时,BEC考点和培训机构也急剧增多。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是199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为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双方协议在中国合作举办的,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 Syndicate,简称 UCLES)专门为我国设计的英语水平考试,分初、中、高三个级别①。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负责命题、阅卷、颁发证书,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报名、印制试卷和组织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大纲规定:BEC考试基本上属于实用性而非学术性的,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商务环境中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能否正确地理解、处理及回答各种工作中的问题。由于剑桥商务英语考试考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流能力,被欧洲乃至全球众多教育机构和企业认可,将其作为入学考试或招聘录用的英语语言水平要求。
3. 研究现状分析
3.1 研究对象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源,搜索到不少研究BEC的文章,但是以BEC反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为数极少。在BEC反拨研究文章里,大多数研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极少有其他方面,温雪梅(2008)的反拨研究以完善口试系统为对象是为数不多的例外。由此可见,相关研究内容过于单一。而且研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的文章里BEC口试占主要份额,研究内容重复化。相对CET(大学英语考试)等其他国内大型英语考试的研究来说,对BEC的研究只占很少的比例;BEC庞大的报考人数与其极少的反拨研究反差巨大,这个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马丽雅和白静(2007:34)认为这正好说明BEC“达到测试者和被测试者的基本要求”,已经“趋于平稳”。事实上,目前国内严重缺乏对BEC考生及考生学习影响研究,没有相关证据证明BEC考试达到“被测试者的基本要求”。而且缺乏考生通过BEC考试后应用情况的跟踪调查,缺乏用人单位对BEC证书含金量的态度调查,缺乏测试者的后效反馈调查,何谈“达到测试者”的“基本要求”呢?还有更多的受BEC考试影响的对象,如考试设计者、课程大纲和教材编撰者等,都找不到相关的反拨研究成果。
3.2 研究方法
国内学者对BEC考试反拨作用进行的专门研究并不多,少见直接的实证研究。以刘润清(1999:29-39)外语教学科研分类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为主要根据,本文把研究方法归纳为实证性研究和非实证性研究(纯理论性研究)。国内的BEC反拨研究都以非实证性研究为主,对BEC考试反拨作用的结论根据,要么沿用国外的已有研究,要么根据BEC考试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方法推断,唯独缺乏实事求是地对反拨作用的对象(例如教学,考生等)进行考察研究,也没用经过科学试验调查。有不少以测试内容本身研究来论证BEC具备交际语言能力测试特征的文章(孙湘生,1995;姜裴裴,2007;梁冬梅,2008; 王金贵,刘孟兰,2009;王金贵, 2009),由于缺乏实证研究,无法证明其交际测试性质是否被考生了解和认同,更无法证实BEC考试在实践中能否发挥其交际测试的积极反拨作用。相比之下,国外的同类研究都是以实证研究为主,国内缺乏相关实证研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待提高。
4. 对英语素养培养的启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以BEC为蓝本的交际英语测试的研究有待改进,这就要求我们对考试测评与英语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继续加以研究,从多方面探索改善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
4.1 测评要转向学习者本体
由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搜索的数据结果可见,对BEC测试本身的研究不少,但反拨研究很少,对应试者及其影响研究更是罕见。应试者才是测试作用与服务的对象,他们的需求与态度是测试者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王立非(2000: 8-9)提倡“研究的重心从语言本体、教材与教师转向学习者本体,特别是影响学习者的复杂的内部与外部因素,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和认知系统”。为了促进交际英语测试的合理化和人性化,也为了使它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和考生的实际情况,未来的研究应该“转向学习者本体”。
4.2 测评要跨领域研究
测试对其他领域也可能产生反拨作用。相比其他大学英语考试,交际英语测试的实用性和交际特征更明显,比如考查真实工作环境中英语交流能力,对实用英语文书和图表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活用交际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比较可能对大学生许多方面的专业和职业素养产生影响,由此可以进行跨领域研究。
4.3 测评要跨部门横向合作
杨惠中和桂诗春(2007:368-374)认为测试的反拨作用极其复杂,涉及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一切与考试有关人员,应该对考试反拨作用进行考试本身以外的研究。所以未来的研究还要对测试设计者和测试实施者、教材设计者、出版商,甚至培训机构(蒋业梅,2010:45)和相关的考试管理机构展开交际英语测试反拨研究。
4.4 测评要转向本土化
王金贵(2009)根据BEC交际性语言测试特征设计商务英语精读考试试卷,通过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黑龙江省三所大学180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和15名商务英语教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其根据BEC设计的英语考试对教与学均产生了积极反拨作用,这为建立商务英语测试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开展了连续八年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设计了符合本土特色与需求的交际英语测试模式,结果证明交际英语测试对英语素养培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改革英语测试模式,不仅可以综合测评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还可以反过来提高英语综合素养。
4.5 测评要长期跟踪纵向研究
出于对考生负责任的态度,对于交际英语测试实际用途和含金量应该进行实证跟踪调查,研究国内市场和用人单位对相关人才和证书的真实需求和回馈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发挥交际英语测试考试的积极反拨作用。
5. 结语
目前语言测试普遍要求评估考生真正能力,BEC考试以交际语言能力测试著称,理应多角度深层次地对其影响进行反思和研究借鉴。作为目前国际上规模较大的外语标准化测试之一的BEC考试,很难充分考虑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的广泛差异。有鉴于此,参考BEC交际性语言测试特征设计相关本土化校本化英语考试测评的研究更加有实际意义。测评可以作为英语素养培养的途径之一,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补充新鲜血液。建议将来的研究者可以综合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英语考试内部和外部因素,加强实证研究以保证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以便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反拨作用,推动我国语言测试改革的发展和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
注释:
①kaoshi. 用数据说话,最受欢迎的职业英语证书调查[EB/OL].http:///yuanxi/wy/70/73/2010427100630. htm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0-04-27, 10:6.
参考文献:
[1]Alderson, J. C. & Wall, D. Does washback exist?Applied Linguistic [J]. 1993, 14:116-129.
[2]姜裴裴. 以语言交际理论改革大学英语测试――兼谈BEC考试中的交际测试特征[J]. 安徽文学,2007(3):103-104.
[3]蒋业梅. 大学英语考试反拨作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Crazy English Teachers, 2010:42-45.
[4]梁冬梅. 交际性语言测试的主要特征――以“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考试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2008,07(上):225.
[5]刘润清. 谈谈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9-39.
[6]马丽雅,白静. 浅析国内英语测试研究现状――对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5年(1999年-2003年)的统计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 33-35.
[7]马爽欣, 韩小卫. 商务英语发展现状浅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 (上旬刊):203-204.
[8]孙湘生. 交际性测试理论的应用――谈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 考试命题特点[J]. 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9(2):110-114.
[9]王金贵,刘孟兰. 论BEC中级考试笔试部分交际性语言的测试特征[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9(3): 73-75.
[10]王金贵. BEC交际语言测试对商务英语阅读考试的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9,04 (中旬刊)(572):84-85.
[11]王金贵. 基于BEC考试设计的商务英语精读考试反拨效应的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9.
[12]王立非. 新世纪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展望[J]. 外语研究, 2000(3):8-9.
[13]温雪梅. 完善剑桥商务英语BEC口试系统的对策分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