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宝宝说的话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1 23:33: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妈妈对宝宝说的话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1. 听妈妈话才是好宝宝

2. 宝宝,你今天在幼儿园听老师话了吗?

解读妈妈心

很多妈妈认为孩子要听话才好,这样省事、好管、不容易有意外发生。可孩子如果特别听话其实是种盲从,从小失去建立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长大后也容易谨慎胆怯、随波逐流。

周老师说:当女儿非要夏天穿棉裤

我女儿周周两岁多的时候,有次夏天38℃高温我带她出去玩,她不肯穿短裤短裙,却偏要穿一条棉裤。一开始,我本能地阻止她:“周周今天很热,不能穿棉裤,乖,听话!”可是周周不肯,还扁着小嘴做出要哭的样子。

后来我转念一想,宝宝对冷热没办法一下子判别,不如让她自己体验一下。我索性同意她穿上棉裤,然后在包里替她带了一身连衣裙,我们就出门了。

那天一路上好多人围观周周!而且大太阳一晒,她就汗流浃背了。我问她:“周周,你舒服不?”她抬起热得通红的小脸,说:“好像是不太舒服。”然后我从包里拿出了连衣裙问她要不要找个地方换一下?周周马上很痛快地同意了。

妈妈应该这样做

很多妈妈不敢放手,其实是因为自己心里存在恐惧,或妈妈想找一个省事的途径。其实宝宝对于妈妈的感知是先情绪――次行动――再语言的顺序,仅有语言层面的信息,宝宝会很抵触,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让宝宝自己承担一次结果。比如冷和热的方面,宝宝一时做不出正确的选择,妈妈可以提醒和建议,但如果宝宝一意孤行,妈妈也要鼓励宝宝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并且让他承担一次。偶尔的一次感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相比之下,为宝宝建立一个较少受压制的成长环境更为重要,如果宝宝成长的所有经验来自于自己的体验,会较早地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判断力。

妈妈该放手让宝宝自己选择

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年幼的宝宝往往缺乏社会化的性别观念,没必要因为男宝宝选择了一只粉红的短裤就大惊小怪。

交哪些朋友。宝宝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随TA吧。

要不要分享。很多妈妈碍于面子会强迫自己宝宝“大方”,甚至抢夺过自己宝宝手中的玩具或零食交给亲友家的宝宝。要知道,不分享不是宝宝自私,而是宝宝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正常体现。

妈妈不该对宝宝说

3. 宝宝你整天搭积木有什么用?

还不如和妈妈一起念英语!

4. 该吃饭啦!等会再画画吧。

解读妈妈心

你是否觉得宝宝做的事情很小儿科?整天无非是什么玩沙呀、搭积木呀、在纸上乱涂乱画呀,你觉得有很多事情比宝宝正做的事情重要,比如按时吃饭、或者家里来客人时的“文明礼貌训练”,所以你随时随地地打断宝宝,让他停下手中正做的事。

周老师说:不打断宝宝的“无聊事”

周周小的时候,我也不太清楚做哪些事才是刻意培养她的专注力,我只知道不要打断她,哪怕她只是不断地做一些我们成年人看起来蛮无聊的事情――比如把盆中的水反复舀出来上百次,这时哪怕是要吃饭、要睡觉,我也耐心地等她自己玩完。还有自从周周成为我家的一员后,我家的电视就不再打开了,因为看电视这种被动接受的资讯对于专注力的破坏其实是很大的,而且电视也很嘈杂,如果一个幼小的孩子总身处于杂乱的环境中,对他的专注品质培养也会有负面的作用。

妈妈应该这样做

幼年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专注力非常重要。宝宝们既需要和同伴、师长有一起玩的时间,这会使他们学会友谊和社会交往;他们也需要有独处的时间,这会促使他们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以及懂得思考。想想看,即使是我们成年人,如果没有独处的时间也很难进行思考,何况是那么小的宝宝呢!宝宝在独处的时候他可能会看书、搭积木或是玩沙,无论TA在做什么,我们妈妈都不该随便去打扰TA,要知道宝宝们安静地游戏的时间越长,他们的注意力也就越持久,专注度也会越来越高。

妈妈帮宝宝提升专注力

让宝宝睡足觉。睡前玩得太兴奋不利于宝宝的睡眠质量,所以睡前最好安排些静态的活动。睡得好,宝宝才更有精神!

给宝宝最纯美的环境。宝宝应该有个可以自己安静地做自己事情的小空间;宝宝房布置要简洁、明快。

少买几件玩具吧。当宝宝身边充斥着无数玩具时,很自然地TA难以在任何一件玩具上集中注意力。

“宝宝社交”不是多多益善哟!过多的社会交往会使人兴奋、浮躁,长期处于社交环境中的副作用是TA在课业上往往会漫不经心、缺乏恒心。

妈妈不该对宝宝说

5. 你好好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玩,

爸爸妈妈上班挣钱,

给你买玩具、买好吃的……你要什么都可以!

解读妈妈心

现在很多妈妈和爸爸都忙于事业,陪宝宝的时间少,内心觉得愧疚,就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和弥补宝宝。殊不知片面关注物质而忽视精神,宝宝会迷恋物质,但不会感觉到妈妈爸爸全心全意、真正的爱。

周老师说:仅有物质上的丰足不是爱

曾经有很多网友对我讲他们童年的故事,物质上很丰足,却总是看到妈妈爸爸走开时留下的背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宝,感觉不到被爱、没有安全感,一生都在怀疑自己是否被接纳和惧怕被拒绝中度过。

还有个广州的网友,她的宝宝小时候妈妈爸爸陪伴得很少,并且在成长过程中频繁变换抚养人,后来宝宝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有强迫症,并且很焦虑,上幼儿园会一遍又一遍地拉好书包的拉链;老师帮他脱衣服的动作稍微强硬一点,宝宝就非常恐惧,但晚上回家不会和大人讲,而是到半夜12点多在噩梦中大叫,之后半梦半醒中“演练”一遍白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这时候妈妈爸爸才知道宝宝的问题。

妈妈应该这样做

工作再忙,也要有陪宝宝的时间,尤其是要有高质量陪宝宝的时间。在宝宝小时候,你对他每一点关注都会成为滋长他一生安全感的沃土。至于怎样在工作和养育聪明健康的宝宝之间达成平衡,惟有依靠每个妈妈自己的智慧和平衡能力。

篇(2)

我们先来看看实验是怎么进行的:

一位阿姨(实验者)向宝宝们展示了一个红色和一个黄色的杯子,然后,当着宝宝们的面,阿姨把一张小贴画放在红色的杯子下面。对于第一组宝宝,她故意告诉他们,“我把小贴画放在了黄色杯子的下面”。对于第二组宝宝,她只是又在黄色杯子底部粘上一个小箭头,什么也没说。宝宝们被要求只能掀开一个杯子,寻找小贴画,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得到这枚小贴画。

结果,那些看到阿姨在错误的杯子底部粘小箭头的宝宝们,很快就猜测到不能相信这种误导,掀开了正确的杯子。而那些听到阿姨说把小贴画放在了黄色杯子下面的宝宝们却相信自己听到的话。实验一共进行了8次(每次杯子的颜色会换,但过程还是一样的),第一组16个宝宝中,有9个一次也没有正确地找到小贴画。

因此,研究人员得出这样的结论:宝宝们已经发展出一种偏好,和自己看到的比起来,他更愿意相信自己听到的。对于这么小的宝宝而言,只要相信大人说的话就好,不需要去衡量人们说的话是否正确,这是一种自然的生存能力。不过,在意识到宝宝们有这种易于相信成人话语的特点后,今后再对宝宝说话就要“三思”。

对宝宝说话要谨慎

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爸爸妈妈们应该注意,平时对宝宝说话一定要谨慎,不可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更不能利用宝宝的这一特点,让宝宝听从自己的指令。不仅爸爸妈妈要知道,也要让宝宝的主要照顾者比如爷爷奶奶、阿姨重视这一点。以下这些类型的话,都是“语言的”。

1.恐吓的话

当宝宝顽皮不乖、任性哭闹时,很多家长都会使出“恐吓”的招数:“你再哭,大怪物就把你叼走了”,“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吃饭的话,警察就把你抓走了”。这样的招数用起来似乎效果不错,但对宝宝而言,他真的会相信有大怪物,警察会动不动就把他抓走,如果不乖,妈妈会不要我了。如果生活中处处充满威胁,会让宝宝失去安全感,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

建议这么说:要用语言接纳宝宝的感受,“嗯,我知道你想……”遇到宝宝不合作、哭闹的情况,爸爸妈妈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先使宝宝的抵触情绪趋于缓和,再耐心地解释其中原因。另外,爸爸妈妈也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少对宝宝说教和唠叨。

2. 嘲笑、否定的话

相信没有哪个爸爸妈妈真想嘲笑宝宝,但有时爸爸妈妈的一些“无心之话”却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在取笑我”。比如故意模仿宝宝比较模糊的发音;轻视宝宝的能力,“你还小,这些你不懂”;从消极的角度看待宝宝的行为“你就知道让妈妈生气”。这些带有否定性的话语,在宝宝听来是在暗示他“能力不足”,“我是个坏宝宝”,会导致宝宝胆小、紧张过度,有时还会激起宝宝的逆反心理。

建议这么做:爸爸妈妈要对宝宝积极的表现表示认可,对宝宝勇敢的尝试表示赞赏,切忌模仿或嘲笑宝宝的不足。当宝宝在“搞破坏”时,不妨问问宝宝他的想法,用“妈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来缓和紧张的气氛。

3.随意发泄的话

“你能不能自己待会儿?”“你怎么这么烦人啊?”“都是因为你,妈妈才……”这些脱口而出、发泄自己情绪的话,对宝宝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它会严重伤害亲子感情,会让宝宝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自己,还会引发宝宝焦虑、不安、紧张、敏感等消极情绪,甚至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

建议这么做:在和宝宝相处时要尽量保持平静且愉快的心情,不要将自己的压力、烦躁等不良情绪发泄在宝宝身上。当你感到不安而又控制不住时,就暂时不和宝宝交谈。

4.不能兑现的承诺

“乖宝宝,今天爸爸不能带你去动物园了,下个星期爸爸一定带你去。”这样的话,想必家长经常跟宝宝说吧,至于能不能兑现,那就不一定了。爸爸妈妈不是要故意骗宝宝,但如果不确定能否兑现,那就不要向宝宝承诺了,你要知道宝宝是多么相信你对他说的话啊。

建议这么做:做诚实守信的爸爸妈妈,同时也不要随意向宝宝许诺,更不要把“许诺”当作解决麻烦的好办法。

小贴士:请爸爸妈妈经常大声地、以肯定的语气对宝宝说“爸爸妈妈爱你”,尽管你的每个动作都是对宝宝爱的表达。别忘了,比起他看到的,他更愿意相信他听到的。

亲子小实验:开启宝宝的实证精神

不妨在生活中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让宝宝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判断爸爸妈妈说的是不是真的,从而开启宝宝的实证精神。

1:“咦?不见了”

准备材料:温水、盐、糖、沙子、三个杯子、筷子

操作过程:

(1) 在三个杯子里倒上温水。

(2) 告诉宝宝,如果妈妈把盐、糖还有沙子放到水里,盐和糖会不见了,沙子却还在水里。

(3) 让宝宝自己抓一把盐、糖、沙子分别撒进杯子里,用筷子搅拌,让宝宝发现糖和盐不见了,而沙子还在水里。哈,原来真的是这样啊!

小贴士:如果宝宝有兴趣,还可以试试家里有什么东西能溶化在水里的。

2:“会走路的小纸鸭”

准备材料:卡纸、从画报上剪下来的一只小鸭子、吸铁石、小铁片

操作过程:

(1)将小铁片用透明胶粘在小鸭子的背面。

篇(3)

从宝宝出生后,父母就可以开始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对宝宝说话时,要伴随相应的声调、表情、眼光和手势,以吸引宝宝的注意。这种早期交流能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为以后真正的语言交流做好准备。

二、因势利导

父母对宝宝说话时,语音要正确、清晰,以供宝宝模仿。说话的主题,要和宝宝当前注意的事物和活动中心相一致,这样,父母的话语才能为宝宝吸收。例如,当宝宝正在起劲地玩狗熊玩具时,你可以指着玩具说这是狗熊,是白颜色的,然后再谈些有关狗熊的事。此时,如果要让宝宝学习“狗熊”以外的话,就会吃力不讨好。要注意,说话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要适合宝宝的发展水平,尽可能使他们理解。对于宝宝说的话,不管是否完善,都要设法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揣摩其中的意思,给以语言或行动上的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宝宝说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让宝宝知道他说的话是否妥当、正确。

三、扩展口语

宝宝开始说话时,往往是用一两个词来表达一个意思,父母可以很自然地把这种单词语、双词语扩展,改造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例如,宝宝说“妈妈饼饼”,如果根据当时的情境,表明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妈妈在吃饼”,那么父母可以接着说:“喔,妈妈在吃饼饼。”如果根据当时的情境,推测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这是妈妈的饼”或“要妈妈拿饼饼给宝宝”,那么,父母就可以说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宝宝逐渐知道一个意思应该如何表达,从而掌握规范的表达方式。

四、可用儿语

篇(4)

宝宝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说出的第一句话!之后,宝宝的每一次啼哭,细心的妈妈都能知道他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饿了,尿湿了,还是希望妈妈抱抱?母子间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通过不断地“对话”,亲子间的纽带就会越系越牢。

7个语言游戏:

1、模仿发音

抱起宝宝,在他面前做出张嘴、吐舌或其他各种表情,并用亲切温柔的声音和宝宝“谈话”,让他注意到你的口型和面部表情,逗他发音。逐渐地,宝宝就会发出应答似的声音来和你“交谈”。这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方法。

2、放童谣CD

选择节奏欢快的童谣CD,随时放给宝宝听,每次放几分钟就行。你也可以自己学会童谣以后唱给宝宝听。喜欢听歌曲是孩子的天性,童谣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最适合小宝宝听。

3、摇响铃

你先摇动铃铛、拨浪鼓等发声玩具,吸引宝宝的视线,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脸上。你同时叫他的名字,对着他说话。还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弄出声音来,让宝宝去寻找声源。这是很好的听觉训练,也和语言的发展有关,因为宝宝总是先学会听,然后学会说的。

4、唱摇篮曲

宝宝哭闹,或者每次睡觉前,妈妈都可以给他唱摇篮曲。这可以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或为他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5、学小动物的叫声

你用夸张的表情,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宝听。拟声词很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你也可以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同时,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动作,这样更能引起宝宝的注意。

6、听妈妈讲现在的事情

你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说“宝宝在摇小铃铛”,“妈妈正给你换尿布呢”等等。这可以教宝宝在情景中理解语言,你也会养成和宝宝说话的好习惯。

7、拍手、点头

和宝宝面对面坐好,握住他的两只小手,教他对拍。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不握他的手,看他能不能自己拍。同样的方法,可以教宝宝做点头的动作。这可以锻炼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和模仿力。7个月以后的宝宝,在听到一些特定的语言信号时,就能用动作表示出来了,因此不妨多和他玩类似的游戏。

“对话”Tips:

1.和宝宝说话,要看着他的眼睛。

2.你说的话要简短、具体、准确和清晰,要多重复。

3.要在情景中和宝宝说话,这样他才能更好地理解。

4.当宝宝自言自语时,你一定要及时接话,这会让他“说话”的兴趣大增。

5.多用肢体语言,宝宝喜欢看着你一边说话一边做动作的样子。

6.变换各种表情和宝宝对话,因为孩子通常是看着妈妈说话时的表情来学习说话的。

0~1岁宝宝语言发展:

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对声音作出反应。

两周左右,能分辨人的语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快满2个月时,开始懂得听到的话中所流露出的感情,分辨不同的语调。

3~4个月,玩耍时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如果你和他一问一答的,他会更加起劲地与你“交谈”。(建议你把宝宝的这些发音录下来,作为纪念。)这种发音兴趣将逐渐发展为学习语言的能力。

6~8个月,开始能听懂一些词语,会无意识发“妈妈”、“爸爸”的音。

8个月左右,宝宝会真正懂得一些词语的意思,比如会把“瓶子”一词和真正的瓶子或看起来像瓶子的东西联系起来,而不是和别的东西联系起来。“妈妈”一词的发音或类似的发音只代表妈妈,而不代表爸爸或其他人。不久,他就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如“挥手再见”。

10个月左右,开始会用身体语言向主要看护人表达自己的请求。比如他向你靠近,可能是需要你的帮助,或者想和你分享让人激动的事情。如果你给予积极的回应,宝宝就能获得语言学习的良好结果。

10个月以后,有些宝宝开始会有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了。此后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自娱自乐的言语游戏。你可以对他的活动充当解说员,逐渐使他说出真正的词来。

1~2岁 从听到说,“奇迹”发生

这个阶段是宝宝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从简单的一个词,到说出完整的句子来,其中只经历了几个月,真让人难以置信!可以利用这一阶段宝宝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就他所关注的事情,和他展开“对话”。

7个语言游戏:

1、小动物怎样叫?

准备小鸡、小鸭等小动物的图片。你出示图片,同时模仿小动物的发音。重复几次,让宝宝模仿。也可以教他模仿相应的动作,或者让宝宝指出哪一张图片是小鸡,哪一张是小鸭子。这可以让宝宝练习发音。

2、鼻子在哪里?

你和宝宝面对面坐好,让他看着你。你说身体的某一部位,让宝宝指出来。比如你问他:“妈妈的鼻子在哪里?”宝宝会用手指向你的鼻子。也可以让宝宝按照你的语言提示,指自己的身体部位。

3、我说你做

你说一个指令,让宝宝去做。比如,你对他说:“宝宝,把妈妈的拖鞋拿过来。”“把积木拿出来,和妈妈一起玩积木吧。”宝宝能够按照你的意思去做。这可以锻炼宝宝听指令做动作的能力。

4、念念儿歌

选择一首容易理解、每句最后一个字容易发音的押韵儿歌,念给宝宝听。念的时候,你故意将最后两个字的发音间隔拉长,比如“小娃――娃”,加重每句最后一个字的语气,以强调押韵的那个字。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好地模仿最后一个字的发音。

5、学说简单句

当宝宝遇到事情来求你帮助时,你可以要求他用简单的话语表示。比如,宝宝要喝水,你可以教他说:“宝宝喝水。”他也许说不出来,也许说的只是“水水”等儿化语,这都没关系。注意,这种情景是宝宝所熟悉的,而且要求宝宝说的词不要太拗口。

6、情景再现

你带宝宝去过一个地方,回家后可以给他讲一讲,今天你和他一起看到的事物和去过的地方。比如你问他:“今天妈妈带你去哪儿了?”“看到什么了?”宝宝可以用简单的词回答:“动物园”“老虎”等,也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如果你和孩子经历了同样的事情,那么你们的对话就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7、和宝宝看书

每天陪宝宝看图画书。书的画面形象要大而单一,对话简单生动,词语多次重复出现,便于宝宝模仿。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他对图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对学说话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对话”Tips:

1.要慢慢地对宝宝说话,不要着急;宝宝说话的时候,你也要认真听。

2.经常用清晰的语气,重复宝宝说过的话,加深他的印象。

3.在情景中展开对话,效果最好。你对宝宝当前正做的事情谈论得越多,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越好。

4.经常对宝宝说一些新词,让他学会理解更多的词,同时要让他有机会运用。

5.教宝宝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尽量不要对他说儿化语。

6.在宝宝掌握了某种物品的名称之后,经常给宝宝讲解它可以用来做什么,或者新玩具怎么玩,并进行演示。

7.每天至少给宝宝讲一次故事。特别是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读一些有趣的故事,效果非常好。

1~2岁宝宝语言发展:

1岁2个月左右,开始对非常简单的故事感兴趣。

1岁半左右,虽然说的话还很少,但理解新词语的速度非常快。

1岁8个月左右,开始非常喜欢听你给他读书,而且也喜欢自己看书了。建议你给宝宝多准备几本书,鼓励他看书。

20~22个月期间,可能会说包含两个词的句子。

2岁时,有的宝宝就能说出相当完整的句子了,平均懂得大约300个单词,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能达400多个单词,包括你在日常生活中同他对话时用到的大部分词汇。

如果你的宝宝并不能说太多,但他的理解能力发展得很好,你也没有必要担心。2岁前的孩子主要任务是理解语言,而不是使用语言。

2岁半之前,孩子所理解的语言比他会使用的语言更能体现他的发育状况。

2~3岁“能说会道”的小家伙

这一时期宝宝的语言发展处于爆发阶段,能够很自然地说出大段大段的话来。理解语言更是不在话下,在他今后一生日常对话中将会用到的大部分语言,他都能理解了。所以,不妨利用这一时机,为宝宝创造机会,让他运用语言这一最好的交流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你越多、越有效地运用语言和宝宝交谈,他的语言能力就发展得越好。

7个语言游戏:

1、看图说话

找宝宝喜欢的图画书,根据画面内容,向他提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小鸭子自己跑出去玩,找不着家,它哭了。宝宝要想出去玩,应该怎么办呀?”宝宝可以说:“要和妈妈一起出去玩。”等等。这不仅是很好的对话练习,也是在教宝宝如何处理简单的问题。

2、念唐诗

很多唐诗都很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宝宝念。如《咏鹅》、《悯农》等,都是孩子喜欢并且很容易背诵的。注意,不要强迫宝宝理解,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良好的语言练习方式。当然,要有浅显易懂的生活游戏儿歌,会更适合宝宝。

3、开商店

准备一些实物、玩具等。你当顾客,宝宝当售货员。当宝宝问你“你要买什么”,你说“要买小汽车”时,宝宝就把玩具小汽车递给你。可以互换角色玩。这可以锻炼宝宝对语词的反应能力。

4、“猜谜”取物

你先描述一件东西的特征,要浅显易懂,简单明了,让宝宝根据你的描述作出判断,把物体取来。比如,你想让他拿球,可以这样说:“有一个东西圆圆的,这么大(配合做手势),一拍它还会蹦起来,你给妈妈拿来吧。”这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

5、复述故事

选择内容、情节简单的小故事,讲给宝宝听。讲完后把书合上,教宝宝复述。开始时你先说一句,让宝宝跟着说一句。渐渐地,你只说出开头,让宝宝说出故事后面的内容,最后能自己完整地复述出来。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记忆和想象力。

6、耳语传话

妈妈先在宝宝耳边小声地说一句话,让他传给爸爸,再由爸爸传给妈妈。看看宝宝是否听懂,并能正确地传话。开始时先说两三个字的短句,逐渐加长句子,增加难度。这种游戏有一种神秘感,宝宝会很喜欢。

7、介绍相册

很多宝宝都喜欢看自己的相册。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可以让宝宝根据相册给客人介绍:这是谁,那是谁,宝宝在干什么等等。这可以锻炼他的表达能力,扩大词汇量,还可以帮助他回忆经历过的事情。

“对话”Tips:

1.鼓励宝宝多讲,并经常夸他讲得好(可以把你和孩子的精彩对话记录下来)。

2.多利用玩具、游戏和宝宝喜欢的东西来进行对话,这样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3.当宝宝的表达不顺畅时,你不要着急,更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

4.不要轻易对孩子说“这个不能摸”、“那个不能动”等带有否定性质的话。如果他的行为有危险,你可以直接制止,并向他说明理由,宝宝是能理解的。

5.当宝宝说脏话、骂人的话时,要及时指出并纠正,让他知道有些话是不应该说的。

6.适当扩展对话的内容。比如谈到帽子很好看时,可以继续往下说:帽子是蓝色的,帽顶上有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7.教宝宝在别人面前作自我介绍。比如,叫什么名字,几岁了等等。

2~3岁宝宝语言发展:

宝宝2岁以后,日常对话几乎都能听懂了,你给他发一些简单的指令,他能照你的意思去做。

2岁多的宝宝喜欢不停地问“为什么”,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在乎答案是什么,只是把提问当作一种语言游戏。

2岁半左右,会使用介词、数量词等,所以比较复杂的句子也会说了。

会用语言请别人帮忙、拒绝做某件事,或者向别人提问等等。

能理解并回答“谁”、“哪儿”、“什么”、“怎么办”等问题。

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是男孩还是女孩,属相是什么等等。

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可以教他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了。

虽然会说很多话了,但有些音可能还发不好,经常也会犯一些小错误,这是正常的。

语言的良好发展,你需要了解什么?

在生命的头两年里,宝宝语言的充分发展有两个要求:良好的听觉能力和有效的语言环境。

宝宝听力有问题吗?

语言能力的获得,依赖于良好的听觉能力。对于初学语言的婴儿来说,轻微的听觉损失也会对他的语言理解和学习造成很大障碍。语言能力的低下,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听力是否存在问题非常重要。

篇(5)

那么,爸爸妈妈应该如何为宝宝建起的城堡,好让宝宝自由自在地“捡”呢?

巧用小标签(标记)

爸妈要充分利用环境帮宝宝识字,首先要创设有文字的家庭环境,让您的家里充满文字和书籍。宝宝生活的环境是真实的、有实际意义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捡”来的文字才是宝宝所需要的。

爸爸妈妈可以在生活物品上贴一些文字标签,让宝宝随时可以看到,并且随时告诉他标签上写的什么字,例如,妈妈和宝宝一起出门,开门时妈妈可以指着“门”的标签对宝宝说“门”,不知不觉宝宝的脑子里就建立了“门”这个字的影像,“捡”到了“门”这个字。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宝宝做一些以宝宝名字命名的标志, 如“洋洋的房间”、“洋洋的玩具”等等,以此来提高宝宝认字的兴趣。

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标志,这些都是对宝宝进行文字教育的好材料,像公交车站牌、门牌号、广告牌、衣服上、食品包装袋上的汉字等等,爸爸妈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来对宝宝进行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材料是丰富的,只要爸妈善于发现和利用,宝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东西。

爸爸妈妈也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汉字组合在一起给宝宝认,比如认识“木”、“林”、“森”,利用象形文字的特点作一定的文字衍生,可以引发宝宝对汉字本身的兴趣。

阅读“漫步者”

现在很多爸妈都给宝宝阅读图画书,怎样能让宝宝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捡”到文字呢?

有的爸妈会发现,常常给宝宝讲《母鸡罗丝去散步》的故事以后,有一天宝宝在书本上或者电视上看到“散步”两个字时,会突然读出来。你会很惊讶,平时并没有教宝宝识这些字,宝宝怎么会认识呢。其实,这就是宝宝在阅读中“捡”字的效果。

宝宝的图画书一般都配有少量的文字,爸妈在给宝宝阅读时可以采用点读的方式,告诉宝宝书本的名称,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给他听。刚开始的时候宝宝可能并未意识到爸爸妈妈手指着的东西和所讲的故事有什么关系,但是慢慢地宝宝就会意识到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相对应的关系,认识到爸爸妈妈所讲的故事原来和书上的文字是相对应的。

对自己喜欢的图画书宝宝往往会要求爸妈阅读很多遍,时间久了宝宝已经非常熟悉书中的故事了,甚至可以按照书中文字一字不差地讲故事。你会发现,有的宝宝还会学着你给他们读书时的样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看书,或者给比自己小的孩子讲故事呢。在宝宝手指文字阅读的过程中,他可以将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书中的文字一一对应,渐渐地宝宝就可以在阅读中“捡”到很多文字。

创意“书写家”

家庭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让宝宝学习早期书写的机会,爸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来培养宝宝的早期书写能力。利用生活中存在的书写机会培养宝宝的前书写能力,既可以让宝宝在有趣的情况下“捡”得书写能力,又避免了在学校中学习书写的枯燥,萌发宝宝学习书写的欲望,使他建立书写的自信,让宝宝在正式学习书写时不感到畏惧。

1书写游戏:宝宝的早期书写通常是从玩书写游戏开始的,游戏中假装书写,乱涂乱画,这些书写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宝宝建立初步的“书写”信心,而且还有助于宝宝进行书写活动的思考和尝试。你可以和宝宝玩一些有书写活动的游戏,例如,玩银行取钱游戏时,让宝宝扮演客户,爸爸妈妈扮演银行职员,宝宝要取钱,爸爸妈妈让宝宝填写取款单等等。

2家庭信箱: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设置家庭小信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箱,家人之间互相通信。对于不会写字的宝宝,可以鼓励他们画画,写下想要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或者是图文并茂(会写的字就写字,不会写的字用画表示)的形式来写信。

3家庭便条:家庭便条尤其适合那些早出晚归,不常和宝宝见面的爸爸妈妈。宝宝可以在白天写下想要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把便签条放在爸爸妈妈的床头,爸爸妈妈也可以写下自己想对宝宝说的话,放在宝宝的床头。

4家庭小黑板:设置家庭小黑板,家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版面,可以写今天的活动计划,或者今天的心情、天气情况等等,爸妈自己参与到家庭小黑板活动,引导宝宝一起书写。

5自制图书:爸爸妈妈鼓励宝宝自己制作图书,可以画上自己想画的画,写上自己想写的话,为图书制作封面,并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爸爸妈妈帮助宝宝将图书装订成册。除了图书,还可以在宝宝画画、写字等DIY一类的制作成品完成后增加一项,为自己的大作起个名字,然后签上大名,或者写上想写的话。

篇(6)

你会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和宝宝沟通吗?

身体语言要与你说的话保持一致――表明你的态度

1岁之后的宝宝,会爬了,会走了,甚至会跑了,这些运动技能的发展扩大了宝宝的探索空间,同时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评价也多了起来――当然有时是批评,有时是表扬。这时,你的身体语言要与你想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含义要明确。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含糊的身体语言会让宝宝误解。比如,有一天宝宝突然打了你一下,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行为。你会有怎样的反应?你有些不高兴,也有些意外,“这小子,居然会打人了,劲还真大”,“你再打妈妈,妈妈就打你”,然后你假假地拍了一下宝宝的屁股。你知道,当时你的表情是怎样的?有一点点责备,但也有点兴奋,眼睛甚至有点发亮。结果,这个态度不明的表情,在宝宝看来,意思是妈妈在肯定我的行为,鼓励我再来一次,这是个不错的游戏。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表情严肃,简简单单地告诉宝宝“不能打人,打人会让妈妈难受”。虽然宝宝不能完全领会妈妈说的意思,但他能从你的表情里判断出这个行为会引起妈妈不好的感受。(请注意,这并不是鼓励你用大惊小怪、惊慌失措的表情制止他)

同样,当宝宝自发完成一个动作时,比如舀起一勺饭喂到嘴巴里,把玩具捡起来放到玩具箱里,妈妈可以摸摸宝宝的小脑袋,给他一个甜蜜的亲吻。宝宝能从妈妈愉悦的表情、亲昵的动作中知道这么做是正确的,受到了妈妈的赞许,今后他会更多地这么做。这甚至比你用语言表扬他“宝宝真棒”更能让宝宝感到高兴。

心理学研究说,这不是小题大作

在宝宝3岁之前,如果妈妈总是及时对宝宝的行为、感受作出正确、清晰的反应,那么宝宝就能逐渐明白什么样的活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是喜欢还是讨厌。久而久之,他就可以预计别人会出现怎样的反应,那么相应地他就知道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期的。这可是宝宝社会化发展的基石。

要有意识地增加目光交流――向宝宝“示好”

还记得宝宝在刚出生的那几个月,不管是睡着了,还是躺在你怀里吃奶,你都会充满爱意地望着他,不过,当宝宝慢慢长大时,你还会这么做吗?你还和宝宝有频繁的目光接触吗?

温柔的注视是给予安全感。一旦宝宝会走了,他和妈妈,和家里所有人的关系都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回想躺在床上的宝宝,他只能用哭声、哼哼声把你叫过来,不过现在,他可以自己走过来找你,然后再走开一下。宝宝和妈妈是如何保持联系呢?目光接触。从心理学来说,与妈妈的目光接触是为了消除空间上的距离。

在小区的游乐场,宝宝走出去几步,又回过头来望着妈妈,这时候妈妈用肯定的目光回应他,并点点头。于是宝宝继续往前走,去研究一下哥哥姐姐玩的滑梯。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场景,宝宝其实在试探“我能走多远”,但他又不确定往前走是否安全,所以他要回头找妈妈,妈妈的及时回应能让他知道妈妈一直在关注他,“宝宝在妈妈视野范围之内”,让他获得安全感。

温柔的注视是接纳。2岁前后,妈妈和宝宝之间的冲突增加了,此时,妈妈的“目光表现”显得尤为重要。当宝宝不合作时,其实他心里也是有些害怕和不安的。如果妈妈眉头紧锁,用责备、恼怒的目光注视宝宝,或者不直接看宝宝――回避宝宝的目光,如此消极的目光会让宝宝感到更大的不安,反而激起他的反感和反抗。相反,如果妈妈改用柔和的目光,宝宝读到的是温和、接纳的信号,宝宝消除了心中的不安,取得宝宝的合作会更容易一些。

温柔的注视是尊重。妈妈常常不明白,为什么宝宝跑过来对自己说话时,总是要先叫一连串的“妈妈,妈妈”。这是因为,宝宝希望你看着他,听他说话。大人之间沟通时,不总是面对面,眼睛对视着吗?只有看着宝宝,宝宝才认为你在听。如果妈妈一边做着别的事情,一边漫不经心地回应,会给宝宝造成一种不被重视的挫折感,甚至让宝宝感到愤怒。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也更容易让宝宝反抗父母提出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宝宝在外面走着走着,突然要妈妈抱,那是因为他想看着妈妈的眼睛,只有妈妈抱着他,他才觉得自己说的话,妈妈听到了。

英国早教专家提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如果仔细观察幼儿园老师是如何与孩子说话的,你会发现,老师们都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蹲下来,和孩子一般高,表示你乐意倾听他,而孩子也会从中感到尊重。

在对宝宝提要求时,少说多做――用行动来示范

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宝宝将玩具铺了一地,妈妈要宝宝自己将玩具都收进盒子,此时如果妈妈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地上的玩具,不耐烦地说:“快点把这些都收起来,你看家里乱成什么样了!”宝宝会是什么反应呢――害怕,觉得自己犯了错,不知所措。妈妈居高临下的姿态给宝宝造成一种强势的感觉,宝宝根本就不会听。而且,即使宝宝听从了妈妈的命令,心里也会感到委屈、不愿意,这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命令性的教导方式往往给宝宝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要么因为胆小而屈服,要么反抗父母的要求。

篇(7)

原因1:宝宝听不清

当我们听不清楚别人说什么,不知道这个单词怎么发音,也就不能完整地把它说出来。所以,听力丧失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下是2种主要的听力丧失:

原因2:发育迟缓

有的孩子需要比同龄人更多的时间来生长发育,他们的语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通常会有以下两种表现类型:

语言表达延迟

语言表达延迟即宝宝传递其语言讯息有困难,比如:一个2岁大的小孩只会说一两个单词,或者说了一大堆的话,但别人却听不懂。

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需要语言病理学家的帮助,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发音。

语言接受延迟

语言接受延迟会影响孩子理解传达给他们的信息或指令。汉密尔顿的语言学病理学专家帕瑟里克・帕萨瑞提(PasilikePassaretti)认为,如果宝宝2岁还不能说出身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就是这类语言延迟的典型表征。

当宝宝出现类似的问题,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训练,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只要付出耐心,结果还是看得见的哦。

爸爸妈妈能做些什么?

针对发育迟缓导致的语言发育延迟,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不同的成长阶段,一步一步地帮助他学说话。

1岁时

学会说第一个单词。

对简单的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

能够用手势或者语言表达需求。

1岁半时

会使用大约50个单词。

开始理解事物可以被分类为食物、玩具、动物和衣服等。2岁时

词汇量达到200至500个。

会使用短语。

可以完成2个连续的指令。

会用“不”或者“不要”来表达拒绝。

3岁时

词汇量已经有大幅度的增加。

可以完成较长的2个或3个连续的指令。

3岁半时

会用4个或5个单词组成一句句子。

会用“什么”“哪里”“谁”和“为什么”提问。

4岁时

可以完整说出由5个或5个以上词语组成的句子。

喜欢听较长的故事。

Let’s try!

请尝试运用美国专家给出的几条小贴士,来鼓励你的宝宝多说话吧!

1、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和他说话,对宝宝发的任何声音或说的任何内容都要作出反应。

2、常和宝宝玩简单的声音游戏。如:躲猫猫等。

3、学会倾听,当宝宝和你说话时,要和他对视。

4、鼓励宝宝说故事。

5、不要强迫你的宝宝说话。

6、读书给宝宝听,并不时地问一些问题,如: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

7、唱歌给宝宝听,并让他多听音乐。

篇(8)

案例:3岁的毛毛喜欢乱扔东西。为此,家里每天都要听到这样的叫喊:早晨起床,毛毛要对着妈妈大叫:“我的袜子不见了!”下午玩玩具要喊:“我的小飞侠呢?”妈妈一边忙着替毛毛找东西,一边不停地数落:“妈妈教过你多少次了,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拾好,怎么就当耳边风呢?下次我再也不替你找了。”但到了下一次,一切如故。

自省:宝宝对你的要求为什么毫不在意?你对宝宝所说的话是危言耸听,还是有令必行?如果只是危言耸听,没按所说的要求去做,宝宝会认为你只是说说而已。有了这样的想法,你的话自然就成了耳边风。你应以身作则、有令必行,违反规定就要坚决执行。当宝宝体会到你的要求是严肃的、认真的,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用打骂怒吼让宝宝服从

案例:到了午饭时间,妈妈拉着涵涵回家。小帅哥玩得正起劲,不答应。妈妈变了脸,宝宝依然不听,还要求妈妈把手机给他,要给姥爷打电话说晚点回家吃饭。妈妈没了耐心,气急败坏中,手机掉地上摔烂了!妈妈顿时火冒三丈,对着宝宝一通乱打:“叫你回去不听,看把手机摔坏了。你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听话!”

自省:宝宝为什么“不听话?”你有没有想过,是自己“仗势欺人”,滥用权威和暴力?当你叫宝宝吃饭时,他可能玩兴正浓。这时,你最好站在宝宝的角度想一想,他正被游戏所吸引,不妨留几分钟让他结束游戏。或者抱抱他,告诉他:你知道他不愿意放下游戏,可是饭已经做好了,可以等吃完饭再继续玩。这样做,也许会让宝宝欣然接受你的建议。要让宝宝采纳你的意见,改变沟通方式是需要的。

过度溺爱

案例:已经上了幼儿园小小班的舟舟几乎天天被小朋友告状。原来,舟舟从小就被爸妈捧在手心里。每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他都会动手打人、推人。妈妈为此不厌其烦地教育宝贝不可以没有理由乱打人,但舟舟不听,到了幼儿园毫不收敛“家中小霸王”的毛病。

自省:过度溺爱、有求必应,必然会培养出蛮不讲理的“小霸王”。父母对宝宝的爱要拿捏好分寸,宝宝骄纵、无理取闹时一定要制止,只要宝宝违背事先的约定,完全可以运用中断活动、带离现场等方式,让他体验不遵守约定的后果。请牢记:事先你要针对可能发生和曾经发生过的问题,和宝宝一起制定彼此都要遵守的约定,使他在心理上有准备,这样宝宝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要求过高过多

案例:一位妈妈谈到,她非常重视宝宝的教育,就怕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宝宝2岁开始就要求他学识字、学算数,家里厨房、卫生间、家具等到处贴满了识字卡片。快3岁,宝宝看见识字卡片就又撕又扔,提起算数就摔玩具。随后,妈妈又给宝宝报班学画画和舞蹈。起初宝宝还很感兴趣,但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哭闹不愿去。妈妈只得抱怨:“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自省:违背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急于求成,让3岁的宝宝达到5岁孩子的要求,这只会增加宝宝的挫折感,使宝宝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同时,你的横向比较,如“别人做得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也会使宝宝产生“我不如别人”的想法,导致逆反心理。你应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不断予以他鼓励和支持。

情绪化育儿

案例:樱子的女儿刚刚2岁,对宝宝的管教随心情而变。心情好时,对女儿亲爱有加,宝宝提什么要求都满足;心情不好时,如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就把脾气撒在女儿身上,即使是宝宝的合理需求也不理会。

自省:宝宝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妈妈喜怒无常的情绪化态度会让宝宝不明究竟、无所适从,逐渐产生极度不安全感。所以,你必须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宝宝,尊重他的个性和尊严。同时,努力完善自己,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不要把负面的情绪带回家。

篇(9)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宝宝刚出生下来,要多对宝宝说话,听是说的基础,然后再引逗他发音等等。那么,妈妈怎么用游戏引逗宝宝发音呢?

    引逗发音

    妈妈有很多方法来引逗宝宝发音,比如:

    做出各种表情让宝宝注意,对宝宝说话,挠宝宝身上逗宝宝笑,学宝宝说话等,宝宝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声。

    宝宝刚生下来,妈妈就可以跟宝宝“唠叨”了,不管宝宝能不能听懂,妈妈可以对宝宝说自己在做什么,自己看到了什么等等,并引导宝宝也去观察。

    宝宝高兴的时候会发音,他先能发出一些细小的喉音,然后能发元音,再发辅音,最后能说出一些词语和简短的句子。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不要着急,而是要高兴的赞美。

    认识事物

    认识事物是从名称开始的,宝宝只有知道这是什么才会知道怎么说。所以妈妈可以这么做:

    在宝宝刚生下来就可以给宝宝说很多名称了。

    妈妈可以给宝宝说身体的各个部位名称,抱着宝宝认识房间里的各种物体,去户外去认物等等。

    到宝宝能理解一些物名后,可以告诉他一些动作的名称,事情的名称等等,逐渐增加难度。

    猜迷、儿歌、看图说话、唱歌、对话和讲故事

    宝宝到了两岁左右,就能更加复杂地表达了。

    这个时候可以让宝宝猜谜、复述故事、看图说话、唱歌、对话等等,下面介绍一个小游戏:“自我介绍”。

    * 妈妈可以拿起一只小猫玩具,模仿猫咪说:“我是小猫咪,白白的毛,软爪子,我喜欢睡懒觉,还喜欢到处玩。”

    * 让宝宝学着自我介绍,请宝宝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自己的长相和自己喜欢什么。妈妈和玩具坐在下面当听众。

篇(10)

从宝宝几个月大就可以开始读书了。最初,宝宝并不知道这是书,他只是把这个色彩丰富的东西当做玩具,撕着玩,放在嘴里啃。因此,你可以买布书或是撕不破的书,当他看着一幅图片时,告诉他画面的意思,比如: “这是一只小青蛙,小青蛙蹲在水边捉虫吃。”最初,宝宝集中不了一分钟时间,不过没关系。慢慢来,这些信息会储存在他的大脑里,别以为他听不懂,他可以捕捉你说的每个字。并且与眼前的图画联系起来,这对于他日后的语言发展,关系重大。

“读书郎”入门课程

1 给孩子读书的时间不要太长不要和孩子一起对图书进行精读,也不要在孩子明显要进行别的活动时继续给孩子读书。开始的时候每天给孩子读书1到2分钟,之后慢慢把时间延长。

2 读书的时候加上动作。和孩子做个接触一边讲故事,一边按说话的节奏轻轻地晃动宝宝,或者在讲“小蜘蛛爬来爬去”的时候,用手指在宝宝的胳膊上“行走”。比如讲到猫妈妈抚摸着小猫咪时。你就用手轻轻抚摸宝宝的背。

3 尝试让孩子阅读可以互动的书籍

鼓励8~12月大的宝宝自己拿着图书,你可以帮着孩子翻动书页。你要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利用不同的音调,给宝宝更丰富的语言信息。布书或者有突起可触摸的书,对宝宝的智力发展也有好处。

第二步:从配角做起

1岁多的宝宝,开始学说话,读书时他已经能与你互动了。你指着小鸭子的图片,告诉他,小鸭子嘎嘎叫,小狗汪汪叫。当反复几次之后,你问宝宝:小狗怎么叫,小鸭子怎么叫?宝宝能够轻松地说出来。这时宝宝对书产生了兴趣,当他想看时,会拿着递给你,让你读给他听。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听的技能甚至比说的技能更重要。用这样一个办法可以鼓励孩子同时提高听和说的技能,即在你说出某些词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以便让孩子有机会帮你说完下面的话。如你讲到“小兔子在吃……”时,可稍作停顿,观察孩子如果没反应,你可以继续往下念:“萝卜。”过不了多久,宝宝就会在你停顿时说出下面的词语啦!

“读书郎”初级课程

1 用自己的话给孩子讲故事

大多数孩子愿意让家长讲解书中图画的内容,而不喜欢家长念书中的文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或许会对一边看图,一边听故事感兴趣。即使到了这个时期,你最好还是用自己的话给孩子讲故事,并按照孩子的理解能力来斟词酌句。

2 翻翻看

孩子如果自己能翻书的话,他们就会对读书更感兴趣,因此要让孩子在读书时具有自己说了算的感觉,你不要主动教他识别图画上的东西或者告诉孩子图画上的内容,而是要等他自己指出某一张图画的内容,再为他讲解其中的内容。

3 捉迷藏

起初,孩子感兴趣的是书中的图画,他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一本书的一两张图画上,对他们来说,看书就像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会静静地翻书,直到发现自己喜欢的图画,然后把书合起来,再重新翻开。此时,父母也可以拿着书,与孩子一起分享这份欣喜。

4 每天坚持

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和宝宝一起读书,每次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宝宝不会太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第三步:在阅读中唱主角

2到3岁的宝宝,开始喜欢听你讲故事了。每晚临睡前,睡前故事可能是你要做的功课。宝宝一遍遍听着同样的故事,不厌其烦。你可能会不可思议,为什么宝宝会总听一个故事,听都听不厌呢?其实,这时宝宝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想象着自己就是里面的主角,他想象着自己是小白兔,想象着如何打败大灰狼,每一次父母的阅读,都能让他体验一次,所以,他一遍遍要求妈妈讲故事。

这时的宝宝,也许不会是你讲什么他听什么了,他会拿出自己想看的书,让你讲。

“读书郎”进阶课程

1 睡前故事

在宝宝睡觉前,给宝宝讲故事,让宝宝在故事中安静下来,并且让宝宝把读书变成他所期盼的一件事。

2 不受干扰

在给孩子念书的过程中,你如果一会儿去接电话,一会儿又去处理其他家务事,这样会破坏与孩子一起读书的亲密气氛。你可以试着把日常家务搁一搁,一旦形成了这样的读书习惯,这种读书式的休息,便会成为你一天中最轻松最愉快的时光。

3 掌握好音调

给宝宝读书时,最好使用高声调,有表现力的声音。说话的速度要放慢,吐字要更清楚。让宝宝听清楚每个字,分辨出每个字发音的不同。有研究发现,小宝宝喜欢妈妈和他交流的时候,使用的那些比较夸张的声音。还有就是听歌曲里抑扬顿挫的声调。

第四步:做个好编剧

3到4岁的宝宝,对于妈妈常讲的故事太熟悉了。他的小脑袋瓜里开始改变主人公的命运。因此,当一个故事结束后,不妨让宝宝接着讲下去。比如:在讲完《小红帽》时,父母将结尾当作故事的开头:“小红帽和外婆被猎人救出后,在外婆家美美的玩了一晚上,第二天,小红帽提着篮子回自己家了。路上,当她穿过那片树林时,突然发现有一只狼宝宝正坐在路边大哭,小红帽上前去问:‘狼宝宝,你为什么哭啊?’狼宝宝答: ‘妈妈不见了,呜……’”根据这样一个新开始,父母可用问题引发宝宝的想象:“哎呀,狼宝宝的妈妈不见了,她上哪儿去了呢?这可怎么办呢?”在此,父母给些提示,按照宝宝的思路编个趣味更强的故事。

“读书郎”高级课程

1 激发宝宝的想象力

宝宝的想象力可能天马行空,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由着宝宝自由发挥吧!宝宝在这方面可比大人强得多。

2 鼓励宝宝的全新创造

对宝宝新编的故事,要持鼓励态度,并且帮助宝宝把故事讲完整。

提升爸爸妈妈的早教阅读IQ:

每天固定一个时间,爸爸或妈妈和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选择色彩丰富的图画书。宝宝的图厕书。以画为主,字为辅。一幅插画,最好能够配合书中的故事内容,表达出作者的思想。画面好看,宝宝一见就会喜欢上了。

一本书的装订是否良好,也很重要。因为有的书装订不良,订书钉钉在外面,或是边角粗糙,这样都很容易伤到宝宝的手。

有些父母,看到一本薄薄的图画书(或绘本),觉得价钱太高,总觉得不值得买。其实好的图画书可以激发宝宝的创意,获得美的艺术享受。做父母的应该纠正这种观念。

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不要在意宝宝又学会了多少个汉字,也不要在意他是不是能够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最重要的是让宝宝在快乐的游戏中,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从书本中吸取养分,享受到无穷的快乐。

第五步:成为故事的导演

4到5岁的宝宝,爱唱爱跳,活泼好动。这时你们可以一起把书的故事演出来了。在表演故事之前,爸爸妈妈可以用一本图文并茂的大故事书来吸引孩子,父母声情并茂的朗读是激发孩子表现欲的第一步。孩子们都是善于模仿的小天才,因此父母在表演时,语速要慢,表情要丰富,便于孩子受到故事的气氛感染而进入状态,并且进行自主性地模仿。一旦孩子表示出参与欲望,父母就可以积极地鼓励他加入表演,无论孩子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水平和表现能力如何,父母都应让他担当主角,进而使他爱上表演、爱上阅读。比如小白兔拔萝卜。

“读书郎”专家课程

1 父母是参与者

上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下一篇: 个人师德时候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